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

住宅工程论文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十八层配筋砌块住宅的工程概况、结构整体内力分析、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并与砼剪力墙结构比较作了经济分析,最后针对砌块建筑的计算特点及墙体构造的特殊性作了小结。本文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征求意见稿)进行设计。[关键词]配筋砌体,复合夹心保温墙,最小配筋率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高层配筋砌体结构的发展,经北京市建委、墙改办及首规委同意,北京首钢设计院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层建筑技术开发部的大力协助下,将在石景山金顶街地区建一座18层的高塔住宅,该建筑拟采用北京地区高强砼小型空心砌块,结合北京市墙改节能的要求和住宅建筑的具体特点,在设计、施工中将有多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它将是北京地区利用配筋砌体建造的第一座高层建筑。下面将该十八层配筋砌体住宅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十八层配筋小砌块高层住宅建筑,地处石景山金顶街地区,属8°抗震设防区,场地土为Ⅱ类,此高塔住宅一梯八户,总建筑面积13350m2,地下两层,地上18层,局部20层,建筑平面图见图1。建筑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考虑了结构专业的需要,故在平面设计中尽量减少小墙肢数量,做到外墙无小墙肢,且使多条轴线上的墙体贯通。墙体平面布置沿中心基本对称,使建筑物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基本重合,将结构扭转效应的影响减到最低,对建筑物抗震十分有利。结合砌块建筑的特殊性,本工程的建筑轴线间距、层高、洞口宽度均为200mm的倍数,水平及竖向灰缝均为10mm,这样排块简单,砌块型号少。本工程共需四种形式八种块型,详见图2,其中,K1、K2、K3用于有水平配筋的墙体,K4、K5、K6用于无水平配筋的墙体,K7、K8为清灰块,凡竖向灌实的孔洞最下一皮砌块均放清灰块,以清除墙体砌筑时掉入孔洞的多余的砂浆或杂物,因清灰块处无法放水平钢筋,故水平钢筋从第二皮砌块起设置。为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楼、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砼板,每层楼、屋面标高处沿所有承重墙体均设置400mm高现浇圈梁。图1标准层平面图2块形示意图墙体形式包括以下三种:(1)承重外墙:外墙采用复合夹心保温墙,即在190mm承重墙和90mm装饰墙之间填充保温材料,且每二皮砌块高度设一道fb4镀锌钢丝网片,作法详见图3。保温材料采用core-Fill500氮尿素发泡剂,这是一种集节能、隔音、防火为一体的建筑材料,施工非常简便,可在墙体砌筑完一层后填充保温层,完全不受钢筋、管道等障碍物的影响[5]。图3复合夹心保温墙(2)承重内墙:采用190mm系列单排通孔砌块砌筑,双面抹灰。(3)非承重内墙:采用90mm系列单排通孔砌块砌筑,双面抹灰。墙体砌筑砂浆要求使用强度高,粘结性、和易性好,保水性强的专用砂浆,而不是普通砂浆,这种专用砂浆适应砼小型砌块布浆面窄、砌块吸水率小、砌块竖缝高度大的特点,同时又能满足工程所需的强度要求。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内力计算分析配筋混凝土小砌块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受力性能相似[2],可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计算程序进行内力分析。本工程计算理论及公式均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GB50003-XX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为依据。2.1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分析程序TBWE进行结构计算,并请程序编制者根据本工程的具体要求修改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及荷载分项系数等内容。2.2根据建设部关于适度提高建筑工程可靠度的指示精神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XX(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将楼面活荷载及荷载分项系数适当提高,楼面活荷载采用2.0kN/m2,分项系数取①恒载1.2,活载1.4②恒载1.35,活载1.0二组中不利组合。2.3砌体弹性模量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第3.2.5条取E=1600fG(砂浆强度等级≥M10),fG为单排对孔砌筑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实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2.4计算结果:自振周期X向:T1=0.87秒,T2=0.27秒,T3=0.15秒,Y向:T1=0.90秒,T2=0.26秒,T3=0.14秒。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列于表1。表1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u/h)maxu/HX向1/25571/2888Y向1/24441/2916表中:u—楼层层间位移;h—层高;u—顶点位移;H—建筑物总高度。层间位移及结构顶点位移均满足《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的要求:u/H<1/1100,u/h<1/1000(较高装修标准)。三.承载力计算3.1单排对孔砌筑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G=f+0.6αfc,且同时满足fG/f≤2。式中f—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灌孔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α—砌块墙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和墙体毛截面面积的比值。3.2配筋砌块墙体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3.2.1大偏心受压按下列公式计算N≤(fGbx+fyAs-fyAs-ΣfsiAsi)NeN≤[fGbx(h0-)+fyAs(h0-as)-ΣfsiSsi式中:N—轴向力设计值;fy,fy—竖向受拉、压主筋强度设计值;b—截面宽度;fsi—竖向分布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As,—竖向受拉、压主筋截面面积;Asi—单根竖向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Ssi—第i根竖向分布钢筋对受拉主筋的面积矩;eN—轴向力作用点到竖向受拉主筋合力点之间的距离;—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3.2.2小偏心受压时按下列公式计算(不考虑竖向分布筋的作用)N≤(fGbx+fyAs-σsAs)NeN≤[fGbx(h0-)+fyAs(h0-as)]T形及I形墙体计算理论与砼构件相同,墙受压翼缘宽度取值详见GB50003-XX表9.2.5。3.3配筋砌块墙体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配筋砌块墙体承载力计算时,考虑抗震等级的剪力设计值VW在底部加强区范围内取VW=1.5V(一级抗震等级),其它部位取VW=V,式中V—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3.3.1截面限制条件VW≤式中b—剪力墙截面宽度或T形、倒L形截面腹板宽度;h—剪力墙的截面高度。3.3.2偏心受压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VW≤M、N、VW—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计算截面的弯矩、轴力、剪力设计值,当N>时,取N=;A—剪力墙的截面面积;AW—T形或I形截面剪力墙腹板的截面面积;λ—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当λ≤1.0时,取λ=1.0,当λ≥2.2时,取λ=2.2;h0—剪力墙截面的有效高度;S—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fyh—水平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h—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之和。3.3.3偏心受拉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VW≤注:当<0时,取=0。3.4剪力墙连梁承载力计算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连梁抗剪钢筋较大,采用砌块连梁施工困难,故采用现浇砼连梁。连梁承载力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的公式计算。3.5根据承载力计算典型墙片的配筋和墙体配筋率列于表2和表3(P7)。表2计算配筋层数砌块砂浆注芯砼暗柱钢筋纵向水平钢筋灌孔率纵筋箍筋钢筋1-5MU20M20C40每孔一根φ22每孔一个φ8,竖向间距200φ18@4002φ14@400全部灌实6-9MU20M20C40每孔一根φ20每孔一个φ8,竖向间距200φ18@4002φ12@400全部灌实10-14MU15M15C30每孔一根φ20每孔一个φ8,竖向间距200φ16@4002φ12@600竖向孔洞每灌实一孔空一孔,水平方向每灌实一皮空一皮15-17MU10M10C20每孔一根φ18每孔一个φ8,竖向间距200φ16@4002φ12@600竖向孔洞每灌实一孔空一孔,水平方向每灌实一皮空二皮18MU10M10C20每孔一根φ20每孔一个φ8,竖向间距2002φ12@400全部灌实19-20MU10M10C20每孔一根φ18每孔一个φ8,竖向间距200φ16@4002φ12@400全部灌实所有墙体交接处及端部均设暗柱及端柱,墙体水平及纵向分布钢筋均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最小配筋率0.13%,暗柱配筋满足加强部位0.8%,其它部位≥3φ18的配筋率要求。四.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作为试点性建筑,基于慎重的考虑,我们请湖南大学作了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采用质量串模型,分别按层剪切模型和层弯剪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其恢复力模型均取有下降段的三折线形式,各段刚度及折点荷载值均取单层墙片试验得到的数据,层间恢复力模型中的各值由各墙片相应值叠加而成。计算时输入两条地震波,1.TAF波,适用于Ⅱ类场地,Tg=0.44(s);2.ELCENTRO波,适用于Ⅱ、Ⅲ类场地,Tg=0.55(s)。最大加速度峰值按8度区调整为70gal,220gal和400gal。计算结果表明,当输入地面最大加速度峰值为70gal时,结构处于弹性阶段,按两种模型所计算出的顶点位移u及层间位移u均满足u/H<1/1100,u/h<1/1000的规定要求。当输入地面最大加速度峰值为220gal和400gal时,结构处于弹塑性阶段。当输入加速度峰值为400gal时,其层间弹塑性位移角u/h=1/186(X方向)、1/211(Y方向)。由计算结果可知:19层由于层高较大,剪力墙布置较少,抗侧刚度较小,因而层间位移较大,为一薄弱层。施工图设计时,考虑适当增加剪力墙的数量。五.经济分析高层砼砌块配筋砌体除地面以上承重墙体以外的其他结构构件及相关专业的做法均与砼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同,故只进行砌块墙体经济比较,墙体直接费的计算以北京荣建建材有限公司与三个施工单位对八栋多层砌块住宅测算的经济指标为基础,结合《建设工程概算定额》,针对本工程具体材料的不同进行了钢筋、砼的调增,对比对象为正在施工中的苹果园四区9#楼(十八层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以1m2面积的墙体为标准,配筋砌块墙体的直接费是119.8元,而砼结构是159.7元,1m2墙体可节省直接费39.9元,地上十八层墙体总面积约18100m2,仅直接费一项就可节约71.8万元,加上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利润等预计能节省投资102万元。此外,砌块墙体比现浇墙体的施工速度快,整体施工周期短,由此可见,在经济效益上,配筋砌体结构比砼结构有着明显的优势。六.工程设计小结和混凝土结构相比,高层配筋砌体结构的建筑布置、结构整体分析、构件强度计算、构造要求、建筑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艺等均有自己的特殊性。下面重点从计算理论和控制墙体裂缝两方面将工程设计作一小结。6.1配筋砌体和砼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比较高层砼结构的内力与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并考虑各抗侧力结构的共同工作,连梁可按有关规定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4],一般二十层以下的砼剪力墙结构墙体厚度从首层至顶层是一样的,故墙体因砼强度等级不同而引起的弹性模量和刚度的变化很小,计算表明除个别小墙肢按柱要求配筋外,绝大多数墙体配筋均为构造配筋。砼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除延性要求外,主要考虑在塑性状态浇注,为限制在水化过程中产生显著收缩的需要[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设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对墙体水平、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作了要求。配筋砌体通过钢筋和砼的共同工作,使钢筋在受力过程中强度达到流限,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砌体结构脆性破坏的剪切特性,具有和钢筋砼结构同样的性能[2],故可用砼结构的计算理论对配筋砌体进行结构的整体分析。因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连梁的抗剪钢筋较多,施工困难,故将连梁现浇,且对其按砼构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刚度折减。配筋砌体由砌块、砂浆、注芯砼、钢筋组成,由材料强度等级特别是由灌孔率不同而引起的墙体弹性模量及刚度的变化比砼结构显得更为突出,这点由本文前面所介绍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而从下至上灌孔率逐渐减小,可减轻结构自重,从而减少水平地震作用,对建筑抗震十分有利。另外,由于砌体结构中存在许多竖向灰缝,地震时能吸收更多的能量,增加了结构的变形和耗能能力,是一种又刚又柔的性能良好的抗震建筑材料[1]。在试验过程中,配筋砌体结构的延性表现十分突出,优于砼剪力墙结构[2]。所以在抗震结构的体系选择上配筋砌体结构优于砼剪力墙结构。另外,由于配筋砌体施工时,作为主要材料的砌块块体尺寸稳定,仅在其孔洞中加入了塑性的砂浆和注芯混凝土,因此砌体墙可收缩的材料要比砼少得多,这就决定了同样考虑了结构延性要求的配筋砌体的水平及竖向钢筋最小配筋率比砼结构小[1],这正是配筋砌体比砼剪力墙能节省大量钢筋的原因所在。6.2控制墙体裂缝的措施及复合夹心保温墙砌块建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墙体裂缝及渗漏问题,主要由温度应力与砌块块体干缩及砌块质量造成,控制砌块干缩对砌体的影响,必须保证砌块的相对含水率[3]。为防止由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多层砌块房屋的常规作法是在顶层设保温隔热层,门、窗洞口边设芯柱,在墙体适当位置的灰缝中设水平镀锌钢丝网片,首层窗台下墙体灌实等。本工程根据计算及构造要求,1~9层、18~20层全部灌实,为墙体温度应力敏感区提供了抗裂保证,另外,墙体内部配置的水平钢筋取代了镀锌钢丝网片,能更有效地保证墙体抗裂。传统的墙体保温作法不管是内保温还是外保温,多采用保温板或保温砖,但这种作法有一个通病,就是在板缝或砖缝部位易出现裂缝,影响美观,对墙体抗渗造成隐患。而本工程采用的复合夹心保温墙作法,既能满足保温、抗渗要求,外装饰墙的清水墙面又能充分体现出砌块建筑的特点,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经测算,夹心墙仅保温费用比砼剪力墙采用舒乐舍板外保温加抹灰和防水涂料每平方米墙面可节省19元,所以说复合夹心保温墙的抗裂保温性能和经济效益均优于传统作法。本工程作为我国在8°抗震设防区采用高强砼小砌块的高层配筋砌体建筑,对于北京市乃至全国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和使用砼小型空心砌块将起着推动和示范作用,高层配筋砌体体系的研究,是一项涉及到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设计、计算及施工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本工程的建成、使用将会为该体系的研究提供大量数据、指标,并填补我国在高地震设防区建造高层配筋砌体建筑的空白。参考文献[1]苑振芳,高连玉,混凝土砌块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99全国砌体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全国砌块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会,1999.9[2]钱义良等,高层配筋砌块砌体房屋的设计,′97全国砌块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997.4[3]于本英,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构造设计图集的编制和研究,′97全国砌块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997.4[4]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5]Core—Fill500绝缘保温材料产品介绍(SureBlock公司)表3墙体的配筋率层墙肢计算所需钢配筋砌体最小配筋率(一级抗震)砼结构最小配筋率(二级抗震)筋的配筋率端部暗柱水平及竖向分布筋端部暗柱水平及竖向分布筋数编号V(kN)N(kN)M(kNm)端部暗柱水平钢筋底部加强区一般部位加强部位一般部位底部加强区一般部位加强部位一般部位1708.03575.32853.70.6%0.15%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21058.94651.83018.10.6%0.15%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3835.33906.85199.40.6%0.15%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583.83772.71269.30.6%0.11%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52968.13806.71453.50.6%0.22%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3694.04241.11706.50.6%0.11%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0.6%0.10%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92840.82769.0661.40.6%0.18%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3###0.6%0.10%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0.6%0.10%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42575.61537.0518.70.6%0.14%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3###0.6%0.10%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0.6%0.14%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182###0.6%0.10%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3###0.6%0.10%0.8%且33φ203φ180.13%0.13%1.2%1.0%0.25%0.20%注:#所示控制内力表示墙肢配筋按最小配筋率控制即可。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防渗漏施工技术

一、引言

随着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高层住宅楼渗漏仍然是目前业主用户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以及防渗漏技术措施不科学和不到位造成的。

二、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

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经过多年来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高层住宅楼工程容易发生渗水的部位为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高层住宅楼各部位容易导致渗漏的不同原因需要制定不同的防渗漏施工措施,以便在建筑工程中彻底减少并消除常见的高层住宅楼渗漏质量隐患。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防渗漏技术措施若能够按照以下体系和要点执行,就能确保高层住宅楼的质量水平,将高层住宅楼渗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1.高层住宅楼外墙面防渗漏技术

随着当前室内装饰装修的高档化,因高层住宅楼外墙渗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渗漏一般产生于结构与外墙粉刷施工中控制不严的工序和环节。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施工缝处理上一般为水平施工缝,控制要点在于去浮浆,接浓浆,振捣仔细,密实。为使预留孔洞外观准确,可以先留加大的方孔,再准确定位,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第二,高层住宅楼墙与梁板连接处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加上层混凝土,特别是对钢筋密集处更应增加振捣次数。第三,外墙面使用的砌体砖建议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轻质实体砌块,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之朝外面应选择棱角齐全的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调整。外墙面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250mm,砌后浇C20细石混凝土。

2.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

窗的防渗漏技术一直是困扰建筑工程技术工作者的难题,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中,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是关键。首先,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与洞口之间的填嵌、封闭是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质量。高层住宅楼外窗安装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全数检查及抽样进行喷淋试验。其次,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选材必须能抵抗规定风压值,保证窗台低于室内窗台板并设置顺水坡。门窗洞口的大小应按设计规定校正准确。门窗框固定的镀锌件不得固定在空心砖上,防止打松基层造成隐患,如修整粉刷层高于混凝土预埋砖,此处粉刷层应用切割机切开。最后,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3.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

楼面厨房和卫生间较容易出现排水不畅与积水外溢的问题,因此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严格控制管材、设备及配件的质量标准,保证材料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复试证明。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排水管道安装后须进行通球试验,卫生及洗涤设备安装后须进行盛水试验。其次,在高层住宅楼卫生间的浴缸和冲淋部位的地面与墙面上加做防水层可以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楼地面完成后应进行泼水试验来保证流水坡度准确。在高层住宅楼室内管道预留洞口的修补工作上,道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水泥石棉打凿密实或采用油膏填嵌密实。最后,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装修时切勿在地面上打孔、钉凿,以免破坏管线及防水层。厨房、卫生间与普通房间交界处为防水层的收口部位,上下水管与地面交接处都要做好水泥护根,可以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反复涂刷,墙与地面的接缝及上下水管道与地面的接缝处要特别认真涂刷到位。

4.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高层住宅楼地下室工程中防止渗漏也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建筑问题。目前,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经常采用一些柔性材料如高分子卷材,防水砂浆,涂料等新型防水材料作为预防和补救渗漏的方法,起到一定的效果。当然,为了最终消除高层住宅地下室的渗漏现象,还需要以下措施的配合使用:首先,高层住宅楼施工建筑应当根据设计和业主确定,在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外侧墙适宜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涂料,因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涂料是采用耐老化极好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填加补强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紫外线剂、促进剂等制成混炼胶,采用“水分散”的特殊工艺制成的水乳型防水涂料。此外,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还需要控制层间间隔时间,测定涂层总厚度≥2mm。根据天气预报抢晴天施工,避免在成膜期内遭雨水冲刷。最后,还必须加强墙根、阴阳角、地下室外墙管道口等节点部位的防水涂膜施工质量控制。

三、总结

目前我国高层住宅渗漏这一质量通病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很大程度上长期困扰着建筑施工技术工作者,本文总结了较为全面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防渗漏效果,实践证明上述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技术措施在提高施工质量、预防渗漏这一质量通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较为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杨爱清.北苑明珠住宅小区屋面防渗漏施工措施[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7年第1期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如何防止高层住宅楼克服渗漏的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实践和理论界的重大课题。在近几年的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者和技术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了高层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完善和推广科学有效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预防施工技术措施。本文从以高层住宅楼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完整技术体系入手,介绍了较为有效的控制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措施。

一、引言

随着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高层住宅楼渗漏仍然是目前业主用户反映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以及防渗漏技术措施不科学和不到位造成的。

二、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

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经过多年来建筑工程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高层住宅楼工程容易发生渗水的部位为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针对高层住宅楼各部位容易导致渗漏的不同原因需要制定不同的防渗漏施工措施,以便在建筑工程中彻底减少并消除常见的高层住宅楼渗漏质量隐患。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防渗漏技术措施若能够按照以下体系和要点执行,就能确保高层住宅楼的质量水平,将高层住宅楼渗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1.高层住宅楼外墙面防渗漏技术

随着当前室内装饰装修的高档化,因高层住宅楼外墙渗漏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渗漏一般产生于结构与外墙粉刷施工中控制不严的工序和环节。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高层住宅楼外墙面施工缝处理上一般为水平施工缝,控制要点在于去浮浆,接浓浆,振捣仔细,密实。为使预留孔洞外观准确,可以先留加大的方孔,再准确定位,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第二,高层住宅楼墙与梁板连接处在不失去塑性的前提下加上层混凝土,特别是对钢筋密集处更应增加振捣次数。第三,外墙面使用的砌体砖建议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轻质实体砌块,为提高砌体防水能力,砖之朝外面应选择棱角齐全的砖,当墙的长度与砖模数不符时,不足模数部分由实心砖调整。外墙面砌体砌筑完毕应尽量避免凿打,如有预埋暗管,砌筑砌体时可事先于安装管道位置两侧留通缝,缝间竖向每隔600mm留拉结钢筋,拉结筋伸入墙内各250mm,砌后浇C20细石混凝土。

2.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

窗的防渗漏技术一直是困扰建筑工程技术工作者的难题,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防渗漏技术中,控制关键工序的质量是关键。首先,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与洞口之间的填嵌、封闭是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控制质量。高层住宅楼外窗安装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全数检查及抽样进行喷淋试验。其次,高层住宅楼外墙窗口选材必须能抵抗规定风压值,保证窗台低于室内窗台板并设置顺水坡。门窗洞口的大小应按设计规定校正准确。门窗框固定的镀锌件不得固定在空心砖上,防止打松基层造成隐患,如修整粉刷层高于混凝土预埋砖,此处粉刷层应用切割机切开。最后,高层住宅楼外墙窗框安装时要首先检查其平整度和垂直度。

3.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

楼面厨房和卫生间较容易出现排水不畅与积水外溢的问题,因此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技术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严格控制管材、设备及配件的质量标准,保证材料必须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复试证明。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排水管道安装后须进行通球试验,卫生及洗涤设备安装后须进行盛水试验。其次,在高层住宅楼卫生间的浴缸和冲淋部位的地面与墙面上加做防水层可以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楼地面完成后应进行泼水试验来保证流水坡度准确。在高层住宅楼室内管道预留洞口的修补工作上,道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空隙一般采用水泥石棉打凿密实或采用油膏填嵌密实。最后,在高层住宅楼厨房及卫生间装修时切勿在地面上打孔、钉凿,以免破坏管线及防水层。厨房、卫生间与普通房间交界处为防水层的收口部位,上下水管与地面交接处都要做好水泥护根,可以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反复涂刷,墙与地面的接缝及上下水管道与地面的接缝处要特别认真涂刷到位。

4.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

高层住宅楼地下室工程中防止渗漏也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建筑问题。目前,在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中经常采用一些柔性材料如高分子卷材,防水砂浆,涂料等新型防水材料作为预防和补救渗漏的方法,起到一定的效果。当然,为了最终消除高层住宅地下室的渗漏现象,还需要以下措施的配合使用:首先,高层住宅楼施工建筑应当根据设计和业主确定,在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外侧墙适宜采用三元乙丙防水涂料,因为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涂料是采用耐老化极好的三元乙丙橡胶为基料,填加补强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紫外线剂、促进剂等制成混炼胶,采用“水分散”的特殊工艺制成的水乳型防水涂料。此外,高层住宅楼地下室防渗漏技术运用中还需要控制层间间隔时间,测定涂层总厚度≥2mm。根据天气预报抢晴天施工,避免在成膜期内遭雨水冲刷。最后,还必须加强墙根、阴阳角、地下室外墙管道口等节点部位的防水涂膜施工质量控制。

三、总结

目前我国高层住宅渗漏这一质量通病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很大程度上长期困扰着建筑施工技术工作者,本文总结了较为全面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防渗漏效果,实践证明上述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技术措施在提高施工质量、预防渗漏这一质量通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较为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杨爱清.北苑明珠住宅小区屋面防渗漏施工措施[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07年第1期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1.1工程强度控制

1.1.1配比的选定高层住宅工程施工强度控制主要是控制混凝土强度,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和效益。在工程施工前,施工企业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进行级配试验,再根据试验数据和报告在实际施工中对照执行。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调整实验室配比,确保配比的实际通用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必须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从根本上确保配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1.2严格的养护制度为进一步保障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这就需要配备专业的养护人员,从主观意识上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综合考虑养护人员、水源、覆盖等因素。同时加强养护期的监督与管理,积极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按照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需要对其强度进行严格的评定,全方位确保混凝土强度,进而保障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安全。

1.2工程测量的控制

1.2.1轴线的控制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决定工程施工多为深基坑大开挖,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现场测量,才能确保工程后期施工活动顺利进行。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在轴线控制网点外5m处设置龙门桩,并确保轴线控制桩的稳定和安全。通过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用50cm钢卷尺对各部位进行放线,比如承台、基础梁、墙体等,并在基坑周围设置轴线木桩,配合小钢尺、拉线的方法,从而控制工程轴线测量的可靠性。

1.2.2垂直度的控制控制垂直度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施工中关键的环节。施工企业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确定大楼的四个边角柱,并沿着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采用吊线的方式进行立柱垂直度的测量,只有确保垂直度为100%后,才能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并浇筑混凝土。

1.2.3标高线的控制每一层预控轴线至少有4个洞口,对其进行标高定位,辅以多层标高总和复核,采用水准仪抄平,再次审核四点是否处于同一平面,确保标高的准确性。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以及加载等,可能会导致洞口标高失去基准性,必然会对工程施工引测点的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可以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楼面厚度,提高标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工程裂缝的控制从设计角度来看,对建筑工程裂缝进行控制主要是加强地基勘察工作,开挖基槽前应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时对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合理设置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对收缩混凝土进行补偿;在楼板钢筋等设计时,选用强度低、延性好的钢筋,有利于提高楼板混凝土和钢筋结合工作的延性。从施工角度看,应合理的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由于北方或者夏季天气干燥,工程容易产生干缩裂缝,需要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在其表面覆盖草包、麻袋等,确保混凝土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分,避免裂缝的产生。

2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分析

2.1施工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和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项目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费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将各项工作所产生的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内,在确保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施工周期,实现施工企业最大化经济效益。

2.2施工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定质量实施目标,这就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各个环节,全方位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首先选择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和设备,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根据材料验收制度,严把材料进场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从根本上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安全。同时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环保节能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水平的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严格控制关键部位的施工,比例卫生间、外墙、屋面、楼梯走道等,尽可能将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2.3施工进度控制为确保工程施工活动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实际特点以及企业综合能力,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并确保进度计划尽可能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以设计图纸为核心,根据合同要求,施工企业在编制进度计划时,应邀请安装人员共同讨论,根据进度计划配置施工人员、周转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2.4施工安全控制施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对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因此施工企业应强化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出现的安全问题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时期。同时业主方和监理单位应该共同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业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3总结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包括的方面很多,甚至一些智能化的建筑还需要考虑系统的优化问题,这里仅仅就当前我们面临的几个主要能耗漏洞说明我们的问题。

1.1保护结构保温方法不合理

当前,一些住宅建筑为了减低成本,在建筑护保温工作中使用了内保温、夹芯墙等方法,这种保温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内外墙两层皮,分别被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二者发生不同的形变力,导致墙体发生多处的裂缝,既影响装修的美观,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并间接危机建筑物的安全性。

1.2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节能的设计标准过低

目前,由于一些开发商认为能源消耗费用是业主直接支付的,国家对于建筑能耗问题也没有明确操作的强行标准,导致一些大部分建筑开发商不愿意在节能上投入成本。在建的住宅绝大部分无法满足节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多数为高能耗的建筑。同时,加上建筑施工过程能耗也比较严重,最终我们的住宅是发达国家能耗的2-3倍,至于建筑垃圾、环境污染等成本更高。

1.3建筑材料不环保,消耗资源多

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是聚苯板和聚氨酯,它们都属于消耗石油资源的大户。据统计,生产一吨聚苯板需要消耗石油两吨,聚氨酯的石油消耗与其相当。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急速扩展,石油资源捉襟见肘,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经消耗了将近一半的石油资源,让人触目惊心。

1.4供热系统不合理造成能耗浪费严重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都是采取集中供暖措施,按照住宅面积收费,对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缺少监控,住宅里面没人而仍然在消耗热能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也存在部分住宅的热能由于关闭不严而泄露,导致能量浪费严重。

1.5在设计施工中对于再生能源的利用不够

只有极少的建筑能够大规模地使用太阳能资源进行能源采集。对于水、电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耗缺乏循环利用的设计,建筑材料缺乏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利用建筑设计来进行空间布局节能更是缺乏研究。对于屋面以及地面等的节能问题几乎没有企业在施工设计时进行考虑。

2建设节能住宅的基本技术措施

2.1注意住宅的整体性

当前,我国很多的住宅的主体建设与装修是分开进行的,业主在装修阶段对住宅的原有布局与基本设施(如基础水电、墙体窗洞等)会进行改建,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把建筑施工与室内的设计进行融合,将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吸取发达国家工厂化住宅建筑的经验,推进标准化、模块化的建筑建设,通过国家给标准化建筑制定具体的统一数据标准,能够大大减少施工与装修工作中的浪费,而且能够发挥整体节能优势,提供能源的使用效率。

2.2重视建筑结构本身的节能效果

在传统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考虑的往往是容积率、日照间距、空间形态、以及建筑与环境等问题,很少重视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其实,建筑本身结构的采光与通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房间的纵深、门窗的位置、外墙的凹凸、楼道的设计等对于采光与通风有着很大的影响。减少太阳辐射、增加自然通风可以节约能源。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区设计不同的结构;建筑的朝向面向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窗户的设计要有利于形成过堂风等,都应该成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2.3要充分重视再生能源的利用

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优势,根据住宅的形态、构造、设备的特点,让多项太阳能技术搭配使用,如穿孔金属板太阳能集热墙、太阳能组合屋面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综合应用等。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水等深水层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与地能进行冷热交换提供所需的冷热源。在建筑材料上,要重视各种环保新材料的使用,但是要防止将废旧的钢筋等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

2.4设计过程遵循节能原则

随着建筑能耗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建筑师在优化设计方案时把节能作为设计的一个标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做到最低限度地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3未来住宅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趋势

住宅建筑的节能主要还是要通过做好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转变服务理念与消费理念来实现。具体在建筑技术上要做到:

3.1建筑构造设计上

首先,要坚持做到增加住宅的进深空间,减小外部形体系数,这样外部形体系数越小,外墙面积就越小,使用的围护材料越少,同时保温效果更好,也就更容易节能;其次,住宅的朝向与布局要合理,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特点,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潜在优势,使得建筑在夏季能够减少太阳的辐射量,做到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冬季能加大太阳辐射面积,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资源;再次,注重住宅屋顶的保温隔热设计,顶层尽量采用坡屋顶,这样既丰富了建筑造型,又有利于保温隔热;同时,要重视窗户与墙体的比例,减小能量消耗。

3.2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

要注意墙体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选用。首先,墙体材料在建材中约占70%,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取代粘土生产粉煤灰烧结砖。目前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体的材料,属于在节能上达标的材料,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等优良性能,应用于新结构体系如钢结构中是比较理想的。其次,要重视保温材料的使用选择,墙体传热在建筑物总体传热中占比例最大,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温涂料综合了涂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双重特点,有一定强度及弹性的保温层,是一种理想的保温材料。再次,重视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的使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推广使用的节能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镀膜玻璃等。能大大地提高节能的效果。同时,在施工中要重视生态水泥的使用,包括:环保型高性能贝利特水泥,低钙型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等。重视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对固体废弃物加以筛分、破碎后制成建筑垃圾砖或用作路基垫层及地基垫层,走循环经济之路。

3.3在住宅的冷暖设备上

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建筑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的平衡。充分采用变频空调和蓄冷空调技术,尽力实行集中冷暖供应系统,并对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与维护。增加一次性投入,做好建筑的太阳能集热与地热采集使用设备的建设。装备好自力式调节阀,加大智能化控制设备的建设,装备好按户调节热量及温控装置,按户热量表计量装置,空调系统热量回收系统等的建设。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必须与智能化控制结合,形成整体的技术控制平台,使得住宅不仅在建设阶段减少能耗,更靠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保证能耗的减低。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气安装质量问题对策

1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分析

1.1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原因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存在不合理的节省材料思想。

1.2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现象:采用薄壁铜管代替厚壁钢管;预埋深度不够,位置偏差较大;转弯处用电焊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好。

原因分析: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预防措施: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一般壁厚PVCΦ114为4.5mm以上,Φ56为3mm);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m;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1.3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现象:多股导线不采用铜接头,直接做成“羊眼圈”状,但又不扩锡;与开关、插座、配电箱的接线端于连接时,一个端子上接几根导线;线头、导线排列不整齐,没有捆绑包扎;导线的三相、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色标不一致,或者混淆。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预防措施: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1.4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现象: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胶漆污染,不平直;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有串接现象;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原因分析: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电器的使用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贪图方便。

预防措施: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准确牢靠固定线盒;当预埋的线盒过深时,应加装一个线盒;安装面板后要饱满补缝,不允许留有缝隙,做好面板的清洁保护;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不能串接,先清理干净盒内的砂浆;剥线时固定尺寸,保证线头整齐统一,安装后线头不;同时为了牢固压紧导线,单芯线在插入线孔时应拗成双股,用螺丝项紧、拧紧;开关、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以100~150mm为宜。

1.5灯具、吊扇安装不符合要求

现象:灯位安装偏位,不在中心点上;成排灯具的水平度、直线度偏差较大;吊链日光灯链条不平行;吊扇的吊钩用螺纹钢加工,成型差;灯罩不吸顶,接线盒外露;阳台灯底盘铁板大、生锈;天花吊顶的简灯开孔太大,不整齐。

原因分析:预埋灯盒时位置不对,有偏差,安装灯具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对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不熟悉;采购员购买灯具时不顾质量;筒灯开孔时没有定好尺寸、圆孔直径不统一等。

预防措施:安装灯具前,应认真找准中心点,及时纠正偏差;按规范要求,成排灯具安装的偏差不应大于5mm;预埋吊扇挂钩时,应用不小于Ф8的镀锌圆钢与板内的钢筋固定在一起,不准采用螺纹钢;成排的吊扇应成一直线,偏差≤5mm;阳台灯具的底盒铁板厚度≥0.5mm;玻璃罩不能太薄,以免安装时破裂;天花吊顶的筒灯开孔要先定好坐标,安装时外圈牢固地紧贴吊顶,不露缝隙;施工人员、采购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

2电气质量通病对土建主体工程的影响

2.1影响土建结构

电气质量通病直接影响承重墙、楼梯梁和圈梁的应力分配,甚至破坏主体结构。例如,为了固定顶棚上的一个吊灯,需要在楼板缝中从上向下安放一块木砖,但因施工顺序或木砖尺寸不合适,致使安放木砖处两块空心板被砸坏露筋,破坏了空心板的主筋结构,对整个主体结构产生很大的危害。再如,配电箱预留在楼梯梁下的承重墙上,承重墙局部承压能力不够,无法承担上面几层楼梯的重量,形成了严重的隐患。

2.2影响墙体外观效应和使用功能

剔槽埋管破坏了墙体的平整度,影响墙体的外观效应。接线盒预埋不到位,插座高度不统一、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等不规范施工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给住户带来诸多不便,与设计者的初衷相差甚远。

2.3不易维护与检修

在电气施工中出现的导线质量不合格、接线不采用八字接线、分线盒一砖堵死等质量通病,影响住户的正常用电,给维护、检修带来很多麻烦。如在住户室内装饰完工后,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导线断在墙内,接线盒又找不到,就是比较难处理的线路障碍。要恢复供电,势必破坏住户已装修好的墙面或室内灯饰,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电气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

3.1从事电气安装的人员技术素质差

有的没有电工特种工种操作证,有的雇用临时工参加电气安装,他们对设计图纸领会不深刻,甚至看不懂图纸,根本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还有的承建单位,从事电气安装工程的人员管理不够,就由土建施工员代管,结果往往成了代而不管,达不到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要求。

3.2电气材料市场混乱,把关不严

好多工程都是私人承包,在利益驱动下,大量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3.3施工企业对电气安装质量不够重视

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往往“重主体、轻安装”,忽视安装环节。施工现场未配备专职电气质检员,管理失控,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甚至无证上岗,对规范、标准不熟悉,盲目施工,不自检或自检流于形式。

3.4土建、电气两个专业配合不够

土建施工人员不按设计要求配合电工完成预留过程,致使许多配电箱的安装上下挤砖,歪歪斜斜,开关距门太远,一个房间的插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既不美观又不能满足使用功能,给安装和使用都造成很多困难。

4措施和建议

4.1首先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电气安装工程应引起业主、发包单位、承建单位的足够重视,把电气安装工程看成住宅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举足重轻的一个分部工程,提高电气管理、安装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增强其岗位责任心。

4.2提高住宅电气安装的设计水平

设计者在满足常规供电,保证安全用电的前提下,应更多地兼顾美观、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满足住户美观、方便、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活需要,把电气安装工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3加强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

4.4把好原材料进场关,控制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5严把电气安装工程验收关

验收内容包括:电气器具、管线及固定用材料穿线、配线,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设,下引线的连接,严格绝缘、接地测试等项,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和使用材料进行逐一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坚决不予验收。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1-0161-01

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住宅工程出现,在面积与功能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增加了房屋质量的耐久性。然而在一些住宅工程质量上还是存在沉降、裂缝、渗漏等通病现象,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住宅工程质量的认可,影响了住宅的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因此,采取措施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进行治理监督控制成为关注焦点。

1关于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概述

1.1住宅工程结构类质量通病

房屋沉降是典型的住宅工程质量问题,许多住宅其沉降量超过了设计允许的最大值,继而导致住宅工程基础下沉,直接影响到了住宅的下水道流通。也有沉降不均匀的形式,有的住宅两端出现沉降,导致住宅出现不规则裂缝,甚至有的住宅沉降时间持续5年之久。当然在住宅交付后,出现极大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极高,尤其是结构与外观出现多处裂缝,导致业主根本无法顺利进行二次装修。在使用住宅过程中,由于建筑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结构隐患不断,如:住宅水管采用冷镀锌,水管内部厚薄不均影响了涂锌的稳定性,污染了住户的水资源,使得水质下降,甚至变味。个别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破坏住宅的结构,带来质量问题。而屋面、外墙、地下室、卫生洁具、楼面、管道渗漏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给住户生活带来极大不便[1]。

1.2住宅外观装饰工程质量通病

对住宅工程进行一定的外观装饰装修,是为了让住户体验美观,享受舒适心情的,然而由于装饰装修也出现了不少质量通病。有的住宅其外窗施工不合理,导致窗台出现外高内低、倒坡问题,还有的漏掉了窗框与墙体的密封连接,且没有再窗口上设置滴水槽,导致雨水渗入墙面与外窗的缝隙中,出现渗漏水情况。还有住宅楼梯、电梯与门口地面之间没有严格控制标准高度,导致地面不平整,甚至出现错台、坡度等情况,也有室外台阶塌陷、裂缝等问题。

1.3住宅使用功能质量通病

从住宅使用功能角度分析其工程质量通病,集中起来主要还是裂缝、渗透等问题,共由12项之多。其中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填充墙、墙面抹灰、墙保温饰面层出现裂缝;渗漏涵盖了外窗、有防水要求的室内地面、屋面等处,还有的表现为卫生间电位联结不规范、电气暗配管不通、户内配电箱及配线不规范、地漏安装不规范以及散热器安装不规范等[2]。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对住宅工程质量带来极大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改善措施分析

通过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集中分析,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即沉降、裂缝、渗漏水,为了改善治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需从这三方面着手。首先造成住宅出现沉降原因包括设计、地质勘查、施工、地基等四方面,为了防止或减轻住宅不均匀沉降现象,可以针对引起沉降的原因采取防治措施。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定勘探点数、图样数量以及钻孔的深度等,通过分阶段进行勘测并投入合理勘探费用。在设计住宅时,要多用平面等简单形状表现,控制其长度、高度比在2.5~3.0之间,合理布局纵横墙,最大化的减少住宅相对弯曲,防止出现墙面裂缝。纵横墙的设计也需要严格控制长宽高,一般横隔墙间距需小于建筑物宽度的1.5倍,多层住宅长度需小于55m。同时还需要住宅的转角处设置沉降缝,2~3层房屋沉降缝宽度在50~80mm,4~5层为80~120mm,六层以上不小于120mm[3]。当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高度小心,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基坑保留200mm的土,施工顺序按照先高、重,后低、轻,或是先主体,后附属。同时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在堆放时要远离新建建筑物,根据相关规定或使用要求,确定其堆放的数量及范围,还需要加大对基础验槽的重视,尽可能在正式施工前杜绝住宅不均匀沉降隐患。在地基选择处理时严格遵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能降低住宅沉降的可能性。其次,住宅工程出现裂缝问题,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得到监督控制。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要严格监督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从根源上避免出现住宅裂缝问题的可能。当然为了保证住宅工程质量,也需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着重加强成品养护工作,如:混凝土结构的浇水养护、墙砌体的养护等;着重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把关工作,要注意其质量,避免选择质量低劣的材料进入建筑施工,要严格进行审证、检测,按照建材准用证的相关规定,保证材料的质量。这也是改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裂缝的一个有效方式[4]。最后,底板、墙板、地下室、屋面渗漏水尤其严重,为了改善这些渗漏水问题,可以根据多年建筑经验总结进行改善。可以用钢板止水带密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缝节点,或是用钢板直接焊接处理,能减少底板与墙板等渗漏水情况。地下室渗漏水,主要是室内外温差应力导致混凝土局部开裂形成的,可以通过延长住宅外墙拆模时间,或是使用鼓风机排出地下室内高温,以减少室内外的温差应力,避免出现地下室渗漏水问题[5]。关于住宅屋面渗漏水情况,可以通过设计、防水材料质量控制,或是加强钢筋制作安装的监督,做好防水基层处理、制作样板等来进行改善,再通过严格的蓄水试验来反复检查。对于住宅屋面防水建议局部附加层,加强混凝土施工监督管理,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10~12h后,需要浇水养护,且要连续养护15d,才能有效的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室内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如:厨房、卫生间,建议止水翻边一次浇筑,增加混凝土翻边的防水效果。对于管洞部位,一定要按要求预埋套管,这样能大大减少管洞部位的渗漏。

3结束语

在人们与社会的关注下,通过各种途径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进行一定的治理监督控制,能有效的提高住宅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满足住户对住宅工程质量的要求,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徐天虎.关于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对策与措施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2(12):550-551.

[2]秦国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刍议[J].合肥:安徽建筑,2014,(5):195-196.

[3]颜玉菊.浅谈多层建筑工程不均匀沉降问题[J].北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朱永胜.论当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控制措施[J].北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0).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住宅区位;影响因素

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福利分房制度的终止,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住房新体制逐渐成为新趋势,市场价格机制逐渐在住房分配中起主导作用。郭文刚等人研究发现建筑面积对住宅价格影响程度最高,并指出建筑特征对房价的贡献率达60%。谷一桢等人研究发现以轨道交通对郊区住宅价格的影响要大于城市中心区。温海珍等人研究发现教育设施对住宅价格具有正向的资本化效应,广场、山景、钱塘江等景观也对周边一定范围内房价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但是影响住宅区位的许多因素是定性的,其评价往往取决于评价者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和偏好,使评价不够准确。故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住宅区位的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使其量化,深入分析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

一、住宅区位概述

住宅区位,一方面指该住宅项目在城市空间中所坐落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住宅项目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住宅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固定性、耐久性、昂贵性等特点,因此住宅区位对于住宅项目本身具有深刻影响。

(一)固定性

住宅的固定性是指一旦开工建设,住宅的空间位置便具有了固定性,永恒不变。这一固定性源自于土地的固定性,一经建设便“房地一体”,不可移动。即使随着开发程度的加大,地块成熟度上升,住宅项目的通达性或者环境等发生变化,住宅项目的空间地理位置经纬坐标均不会发生改变。

(二)耐久性

就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而言,住宅项目房地产所有权法定期限为70年,土地使用权法定期限为50年。就建筑方面的安全期限而言,住宅项目法定安全使用年限为50年。在正常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住宅在达到其使用年限前,很少会被拆除。所以住宅区位对于住宅项目至关重要,一旦确定很难更改。

(三)昂贵性

住宅的昂贵性是指住宅从土地购置、开发到地上建构建筑,投资额巨大。就住房收入比而言合理取值范围为4~6倍,但据搜狐房产的数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其中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比率都超过了20甚至更高。很多家庭往往倾其所有还需按揭贷款,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宅。

(四)社会性

首先,住宅是人们生活或生命活动的出发起点和归宿重点。无论是工作、上学还是购物、娱乐,均需要由此出发并返回归家,因此住宅项目的的交通通达性就十分重要。其次,住宅是人们生命中停留最长的地方。除去工作八小时以及外出娱乐的时间,生命中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的,因此住宅项目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越来越引人关注。

二、住宅区位理论

对于区位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1850年杜能(J・H・V・Thiunon)提出的农业区位论,随后1909年韦伯(A・Weber)提出工业区位论,但对于住宅区位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20年代初,伯吉斯(E・W・Burgess)提出过滤论,才可谓填补了住宅区位理论的空白。20世纪50年代,温哥和阿朗索提出“互换论”,又将住宅区位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

(一)过滤论

20世纪20年代初,伯吉斯在解释芝加哥住宅区位格局的时候最早提出过滤论。19世纪,美国芝加哥迅速发展,城市不断蔓延,新建住房常常远离市中心,高收入家庭住房升级换代搬迁至离市中心较远的新住宅中,而城内的住房则由收入较低的家庭来居住,最贫穷的家庭则居住在最靠近市中心最老旧的住房中。这样,伯吉斯的过滤论形象地说明了城市住宅区位格局的演化过程。

(二)互换论

20世纪50年代,温哥和阿朗索提出互换论,后来由墨思(R・F・Muth)、伊文思(A・W・EVANS)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假设城市位于大平原,交通系统以均等的效率运送工作者到市中心工作。在家庭总支出固定的情况下,家庭选择住宅区位时,考虑的是住宅支出与交通支出两者间的互换。远离市中心带来的住宅支出的下降与交通支出的增加相比较,综合选择家庭总支出最低点为最优家庭住宅区位。

(三)过滤论与互换论对我国的影响

由上文分析可知,过滤论与互换论都是在住宅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较为完备的条件下形成的。过滤论是从供给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是描述与解释已经发生的过程,未能对城市住宅区位的形成做出普遍意义上的解释。与此相比,互换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是从需求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较好地解释了住宅区位的形成。但仅从需求方出发的考虑也缺乏全面性,难以适用与我国复杂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住宅经济运行机制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并且具有保障性与市场性双重性质的运行机制。住宅区位的形成不单单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三、住宅区位指标体系

对于住宅区位的指标体系,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朱菁从城市层面、板块层面、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层面包括经济与居民购买力、人口成长性以及住宅市场供求关系;板块层面包括板块规划前景和板块竞争优势;项目层面包括地价水平、基地概况、交通便利性以及周边环境;企业层面包括资金周转能力和品牌竞争能力。唐铭杰从住房的结构特征、区位特征和邻里特征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中结构特征包括建筑面积、建筑年龄、楼层、户型、朝向等,区位特征指到市中心、公交站点、购物中心的距离等,邻里特征则包括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质量、景观视线等。综合考虑住宅项目地段位置的中、微观因素,从环境状况、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以及制度政策四个方面构建住房区位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四、住宅项目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一)环境状况

随着城市居民对住宅消费的需求已经由量的满足逐渐转变为质的提高,环境状况已经成为选择住宅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来看,环境状况可细分为居住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灾害环境。若按景观学分类来看,城市环境可分为山景、湖景、海景、河景、公园绿地、休憩广场等。正是这些环境使得人们产生愉悦感、新鲜感,或者感受到特定的人文意义,购房者愿意为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所带来的正向外部性支付费用。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所带来的外部性的经济价值是隐形的,难以用货币价格直接衡量。

(二)交通条件

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经济时代,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继续工业化进程,城市蔓延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的交通条件并不令人满意,大城市中交通拥挤问题尤为突出。这就使得交通条件直接决定着居民的出行成本,该区位与工作地点、商业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距离对于居民进行住宅区位选择格外重要。具体来看,交通条件可细分为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距离轨道交通的距离、对外交通的形式。交通条件较好的住宅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三)配套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特征,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对于住宅区位的选择具有影响作用。近年来,以“学区房”为代表的房地产热炒概念,越发引人关注,成为投资者和适龄儿童家长的追逐对象。就医院而言,临近三甲医院的住宅更受银发老人的欢迎,可以为其紧急就医提供医疗保障,距离医院更短的距离赢来是生命的最佳急救时间。对于这类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正的外部性,住户愿意支付额外的代价以获得更好的配套设施条件。

(四)制度政策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因此制度政策对于住宅区位也具有深刻影响。建设用地的计划和规划管理制度将房地产开发利用者的行动空间进行了规定,约束着开发商的区位选取,如对不同用地类型的要求、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住宅区位选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管理制度对于地价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此直接影响房价,受制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间接影响住宅区位的选择。以北京为例,限地价竞配政策性住房、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等土地出让方式的创新对于形成地价、构成房价以及消费者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五、小结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本文选取环境状况、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与制度政策四类指标对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究其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四类指标并非独立存在,而在交互影响。比如,交通设施对于住宅项目交通条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而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又属于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配套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又受制于城市规划的制度政策安排,既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与制度政策三类指标相互作用影响。

就消费者来看,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对于住宅区位的影响因素侧重程度有所不同。比如,讲求生活品质的家庭更看重住宅的环境状况,职住分离的双职工家庭更看重交通的可通达性,尚有学龄儿童或高龄老人的家庭更重视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就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需要更多关注制度政策,需要严格遵守建设用地的计划与规划管理制度,遵守城市规划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并且,需要根据变动的房地产市场状况,结合自身融资能力开发实力,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开发有质量有品质,人居环境和谐的优质住宅。

参考文献:

[1]郭文刚,崔新明,温海珍.城市住宅特征价格分析:对杭州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6(S1).

[2]谷一桢,郑思齐.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以北京市13号线为例[J].地理学报,2010(02).

[3]温海珍,杨尚,秦中伏.城市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基于公共品资本化视角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3(01).

[4]温海珍,李旭宁,张凌.城市景观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10).

[5]董昕.城市住宅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01(02).

[6]朱菁.住宅项目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与案例论证[J].经营与管理,2014(12).

[7]唐铭杰,刘宣.城市住宅结构特征的居民偏好分析[J].经济地理,2015(05).

[8]李文斌,杨春志.住房价格指数以及区位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北京市住房价格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7(08).

[9]聂冲,温海珍,樊晓锋.城市轨道交通对房地产增值的时空效应[J].地理研究,2010(05).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 钢结构

一、引言

1994年,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侯捷对住宅产业化如是定义:住宅产业化,即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开发定型化、标准化、建筑施工部件化、集约化,以及住宅投资专业化、系列化,以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这一论述关于产业化的概念与联合国经济委员会之定义想吻合,即产业化包括: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推进住宅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探索出适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发展策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我国主要的住宅建筑体系有砖混结构住宅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及钢结构住宅体系等。其中,钢结构住宅体系具有便于实现标准化、部品化,组织进行工业化生产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符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相一致,是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较理想的住宅建筑体系。

从1994年第一栋钢结构住宅诞生于上海浦东的北蔡开始,社会各方面以产业化为战略致力于钢结构住宅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以企业开发为核心,科研机构攻克核心技术为支撑,通过大量的示范工程来推动的发展模式。但是,无论是系统的开发或是单个工程的零星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企业无一例外的遇到继续大规模发展的瓶颈。咎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对产业化概念理解的教条化,这种理解上的偏差会造成在很多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品集成上效率低下,方向偏离。从试点工程和国外的经验看,要发展钢结构住宅,需要以大型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为龙头,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维修、管理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二、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当前,钢结构住宅研发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有:(1)研发课题以点为中心,过分突出关键技术本身,而忽略其在产业化系统中实际的应用效果,由于很多关键技术完成的主体是高校等科研机构,其主要关注技术本身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可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企业却是应用的主体,两者之间发生了较多的矛盾。(2)产业化集成过程中,企业内部由于研发人力和物力的局限性,很难提炼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课题。(3)从现有的建筑、结构专业的规范来分,钢结构住宅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小高层(7-11层)、高层(12层以上)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技术参数要求不同,我们应该从这四大产品系列的集成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而不仅关注以点为中心的关键技术。 4)系统研发的企业已较少,后续科研和工程相互滚动进一步研发的企业几乎没有,这将使得已取得的研发成果没有传承性。

解决上述问题较好的途径主要依靠企业对研发的长期投入,并成立相应的企业内部的科研机构,集合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负责部分自主研发工作,同时控制好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宝钢集团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研发的关键技术必须落实到相关的工程设计中去,这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应用体现。产业化要求钢结构住宅设计模数化。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改变目前仅有结构工程师的积极性,而没有建筑师的声音。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还要注重解决: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梁跨度可增大、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和面积;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的问题。目前在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建筑师的智慧和积极性发挥不够。要发挥建筑师与结构、水、电、设备等专业协调能力,如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做到成本增加不多而效果较好。结构设计可以大胆的突破规范要求,以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这里主要讨论制作、安装、以及现场施工中的主要问题。产业化要求现场尽量装配化、湿作业少。目前主要问题有:(1)楼板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工厂预制、现场安装,这将影响施工速度,经研究解决的主要途径为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模板升降技术),同样可以达到产业化提出的工程高度组织化和尽可能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的手工劳动的概念。(2)钢结构构件可以完全做到工厂化,但是当前梁柱节点区为了满足力学的刚性节点要求,不得不施工焊接,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已经开发出全螺栓连接的刚性节点。(3)由于钢结构和墙体以及其他建筑材料性能不同,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容易在两种材料的交接面上产生裂缝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关构造细节的处理能够避免。

五、住宅产业化需要以住宅产业集团集成的产业链来支撑

住宅产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实施产业化发展,需有一批具有投融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部品开发生产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也只有大型住宅产业集团才能担负起使住宅产业从当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走向技术密集型,从分布式、外延型发展走向集成式、内涵型发展,从而完成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目标。大型住宅产业集团的参与是钢结构住宅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目前,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模式可能有三种:(1)由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构建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2)由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主构建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3)以工业化住宅或部品生产商为龙头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我们认为未来将以第三种为主流,特别是钢铁行业相关的企业最有条件集成相关资源率先实现产业化。

六、结论

随着以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带动下的钢结构住宅的研发、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产业链连接、滚动发展,必将促进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商品住宅;价格;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47-02

一、引言

房地产业在许多国家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在我国则是个新兴产业,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萌芽到90年代房地产市场的建立,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迅猛持续发展,到今天已经发展成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商品住宅作为房地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其投资占到房地产行业投资的70%),它的价格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相关产业收回投资、实现利润的基本因素。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既是住宅市场本身的需要,也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监管的决策。

商品住宅价格何去何从这一热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消费者通常只是基于眼前市场的直观感受判断商品住宅价格,这具有强烈主观性,缺乏系统分析,结论往往与真相背道而驰。通过已有研究可知,商品住宅价格受宏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建设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宏观经济因素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说,各个商品住宅市场主体希望能够准确预测价格趋势;宏观层面上说,研究商品住宅的价格影响因素能为进一步研究国民经济的规划奠定基础,进而维护人们的利益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与国内研究相比,国外经济学家起步较早。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Petty初步阐述土家价格、极差地租等问题,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斯密・马克思等人对土地问题、住房问题进行更加系统地研究,形成各自观点,为现代研究发展奠定基础。

Gottlieb(1976)的观点是住宅价格变化与总体经济的发展长远来看趋势同步。Markiw和Weil认为人口是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他们通过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住宅价格的研究,发现二战后生育高峰阶段出生的人购房是造成住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处于生育低谷阶段的一代人将在90年代步入购房期,这将会造成住房价格下降的结果。Nellis和Longbottom(1981)通过对英国商品住宅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收入是影响住宅价格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抵押贷款利率和社区中抵押贷款的资本存量;而Buckley和Ermisch并不认可这一观点,他们认为Nellis和Longbottom在分析中忽略了通货膨胀率对住宅价格产生影响这一因素以及房地产亦是投资品的特征,对于这一点,Brueggeman、Chen和Thibodeau(1984)在住宅市场模型中引入了通货膨胀这一解释变量,研究显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呈正相,并且相关系数接近于1,这表示投资房地产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的风险。Bartik(1991)的实证分析表明除人口外就业因素对住宅价格上涨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Abraham和Hendershott建立了一个考虑滞后过程在内的住宅价格模型,提出住宅价格成本、就业率和收入与住宅价格直接相关;Min Hwang和John M.Quigley 搜集了美国七十多个城市从1987到1999共13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供需模型,得出住宅较高的空置率会使房价下跌的结论。此外,城市的经济状况、家庭收入和雇佣情况也对住宅价格造成影响,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因素的影响巨大。Dipasquale & Wheaton(1992、1994、1996)更是利用著名的存量――流量模型说明提供住宅服务的房地产物业市场和提供住宅存量的房地产资产市场通过租金、房价和新建数量及住宅存量的变动向均衡调整。

除此之外,Landies(1992)的研究表明规划也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他认为,规划过程比具体政策的意义更大,地方性政治和此也有很大关系。Stegman, Richardson (1971)则认为住宅价格还受区位环境特性的影响,他们发现城市开放空间的增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力有时超过城市中心较低的可达性对住宅价格影响力。关于环境因素,Alan K. Reichert Page与Rabinowitz等人也做了相关研究,表明垃圾场、地下水污染等与住宅价格存在负相关。

纵观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外房地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学者们从各个不同角度搜集数据进行实证理论研究,涵盖因素较为全面,总结出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有:收入、利率、通货膨胀、住宅供给、人口结构、租金和规划环境等。

(二)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之前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住宅商品化才逐渐走热而后成为研究热点。

戚名琛(1992)认为住宅本身不具有增值属性,其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主要是地价上涨的缘故;而周京奎(2005)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价对房价影响较小,不能只通过控制地价来抑制房价,还应从金融、投资等多方面入手。陈多长、宗家峰(2004)的观点是对住宅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影响现期价格。李静雅、杨毅(2005)他们认为利率对住宅市场调整发挥作用。贺巍和李小鹏(2004)从心理学方向研究影响住宅心理价位的因素。房屋地段、周边环境、外观、房型、交通是否便利、开发商广告力度、知名度等是影响住宅心理价格的主要因素。张大亮和周丽梅(2004)的观点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房地产的价值也在变化,从而影响房价、房地产价值与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有关。

宏观经济和政策角度方面,张红(2001)对北京的实证分析表明住宅实际建造成本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住宅价格的主要因素;席强敏(2009)利用价格分析模型对天津市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是影响天津市房价的显著因素;尚梅(2004)从宏观因素对住宅价格产生影响的角度进行研究,列出影响的主要宏观指标有:建筑业投资、失业率、工业品产出、人均国民收入、银行贷款利率等。吴敬琏认为,由于近年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妥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GDP的增长加通货膨胀率的增长之间出现一个缺口,这个缺口所代表的未实现起来的货币积累没有表现在商品市场而是表现为资产价格的膨胀。

总体来看,由于我国房地产开发较晚,研究角度微观多于宏观,大都局限在房地产产业内部来研究问题,定性多于定量,实证分析相对较少。根据众学者的研究,可看出影响我国住宅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土地价格、利率、汇率和收入、投资、人均收入等一些宏观指标。

三、模型设定

由于影响商品住宅价格因素较多,在选取模型中考虑到可量化的原则,排除不可量化的行政因素,从供需角度出发选取指标建立模型。本文选取自2000-2013年以来东部地区11省市(北京、天津、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被解释变量为商品住宅每平米平均售价Price,解释变量分的需求方为,人口自然增长率(Rk)、登记失业率(Lj)、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Wage)、银行存款利率(Rate);供求方为住宅商品施工面积(Sg)、土地价格(Tdp)、开发住宅投资额(Tz)、住宅商品销售面积(Xss)。银行存款利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其余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分省年度数据。

四、实证分析

(一)OLS回归

将数据分别带入设定模型,通过Stata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估计, 首先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商品住宅的影响。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带入模型,可得出收入和房价明显正相关的结论,然后依次带入其他相关变量后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1611.42+0.41wage-432.25lj-0.66sg+3.04tz+0.40xss

该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2 =0.94,说明方程拟合程度非常好,该模型的解释变量解释了2004-2011年来东部地区商品住宅价格变异的94%,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方面,t值分别为t1=16.28、t2=-2.94、t3=-8.09、t4=6.22、t5=3.24,在给定5%显著性水平下,各解释变量t值均大于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即在5%显著性水平下,可以认为商品住宅价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失业率、施工面积、投资和销售面积存在显著线性关系;总体显著性检验方面,该回归方程F值为100.54大于5%的显著水平下临界值,拒绝原假设,因此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对方程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发现该回归方程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从回归结果上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住宅投资和销售面积对房价为正相关影响;而利率、土地价格、人口增长对房价无显著影响;失业率和施工面积对房价为负相关的影响,即在OLS下失业率越大、商品住宅施工面积越大住宅价格越低,然而通过施工面积影响住宅价格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施工面积内,价格与施工面积呈正相关,而超出这一值后,商品住宅价格大幅下降。结合销售面积与住宅价格呈正相关的结论,笔者猜测,施工过多则存在过多的空房,导致住宅价格有所下降。而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可得出收入对商品住宅影响比较明显的结论,且收入越低越明显。对该模型做了内生性检验,P值约为0.03,小于0.05,拒绝该模型没有遗漏变量的原假设,因此并没能通过内生性检验,可见此模型设定并不完善。

(二)固定效应回归

该回归控制了各省市不同但在时间上相同的不可测变量,从回归结果来看,OLS下显著的失业率、投资、销售面积不再显著,而OLS下不显著的土地价格则在10%的显著水平下对商品住宅正相关,说明该变量与各个省市的行政文化等不可测因素决定商品住宅价格变化的遗漏固定因素相符。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可大体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东部商品住宅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基本与现实情况吻合。失业率、施工与销售面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房价走势,而人口增长、利率对房价拉动较小,几乎无影响。然而介于笔者研究水平有限,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的随时变化,本文模型设定并不完善,存在一定漏洞有待进一步修正,需要更深入的探究及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得以完善,以提升实证分析的有效度。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森.计量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 崔光灿.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

[3] 曲 闻.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宏观经济因素实证[J] .经济分析,2006(9).

[4] 姚大全.土地储备对房地产的影响[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2).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分户验收;过程控制;有效保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住宅造型优美、宽敞明亮的同时,更加注重住宅工程的质量。为了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保障住宅工程竣工使用功能,全国各地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了对住宅工程的分户验收管理。浙江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于2007年2月1日起对市内本级行政区内的新建、扩建商品住宅工程(单身公寓),实行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住宅分户验收》)。

《住宅分户验收》实施以来,很多施工单位和个人都认为该办法的实施对施工单位来说是增加了一道关卡,增加了管理成本及工作量,但细细想来《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对现在的住宅工程的质量及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带来了更多的促进作用。

首先,《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表面上看来是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工作量,提高了单位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但实际上施工单位的工作量和管理成本增加有限。如室内净空尺寸的实测、厨房卫生间的蓄水试验、外墙屋面的防渗淋雨试验等等验收工作,本身都是施工单位在平时的管理中应该及时积极的组织和落实的,而这些工作在《住宅分户验收》实施前,施工单位自身没有很好的组织落实,在思想意识上还未将住宅工程的质量验收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当《住宅分户验收》实施时,施工单位将这么多平时应该完成的验收工作全都积压到竣工验收前几天来完成,当然觉得吃不消。《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是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工程中要注意过程控制,注重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样不仅没有增加管理成本,反而降低了成本。

其次,《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会大大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利益。它对住宅工程的各个质量验收的关键部位和要点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工程起始阶段就要格外的注重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损失降到最低。不要到竣工验收时再集中整改,这样不仅匆忙而且效果不好。建筑工程都是一次性的,事后返工,给住宅工程的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让住户们产生不放心的心理,同时也给施工单位的物力、人力、财力带来极大的浪费,也影响到了施工单位的声誉。

再次,房地产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对建设单位来说是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建设单位投入巨资,希望得到优质的产品,《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给建设单位带来的利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对产品的最后接收有了明确的验收依据,一切达不到《住宅分户验收》的要求的均为不合格产品,建设单位可以拒收,一切损失有责任单位自己承担;《分户验收》的实施,给住宅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打消了许多想购房人的顾虑,提高住宅的出售率,使建设单位的投资可以及早的收回,避免了市场风险;《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使住宅工程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提升了建设单位的知名度。

最后,建筑工程的另一大特点是昂贵性。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老百姓想要购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需要花去大半辈子的积蓄,因此他们希望自己的血汗钱换来的是一套物有所值的房子。所以老百姓在购房时首先看重的房子的质量,其次才是环境等,谁都不想在购买房子后频繁地与建设单位发生纠纷。《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是住宅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使老百姓得到放心房的心愿得以实现成为了可能,直接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使得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任度得到增加,威望得到提升。

随着《住宅分户验收》政策的深入实施,建筑市场会越来越规范,优质住宅工程将越来越多,当然这还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人扎扎实实的做好《住宅分户验收》的实施工作,真正领会《住宅分户验收》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汤跃言.论城市住宅工程质量及其投诉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郭海毅,杨晓芳.浅议住宅工程质量管理[J].焦作大学学报,2001(3).

3、高秉雄,孙奉媛.质量管理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4(4).

4、汤菲.加强学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对策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低层建筑;主体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低层住宅一般指一层至三层的住宅。与较低的城市人口密度相适应,多存在于城市郊区和小城镇。低层住宅的类型包括城市集合型和别野。城市集合型是城市范围内以集中形式建造的低标准的低层住宅,具有统一建造方式、较高人口聚集度,较明确的群体组合等特点。别墅即副宅,住宅以外供游玩、修养的园林式住房,分城市型和郊野型,建筑标准和环境标准较高,建筑密度相对较低。在设计上与低层、高层不同:反映在平面组合、空间组合、住宅间的关系、建筑造型、垂直交通联系等方面。

一、低层住宅的优缺点

低层住宅的优点:1、居住行为方面,住户接近自然;2、居住心理方面,容易形成亲切尺度,回归、归属、领地感较强;3、整体环境上,与自然环境协调性较好,尤其是与特殊地形协调具有优势;4、结构上,自重较轻,利于地基处理和结构设计,施工简单,土建造价低,便于发展。低层住宅的缺点:1、密度低,不利于节约用地;2、相对多、高层建筑而言,顶层、底层占比例大,处理费用所占比例高;3、对城市来说,增加了公用设施建设量,但利用率不高。关于如何克服低层住宅的缺点,专家建议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二、低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工作要点分析

1、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结合低层住宅建设项目的基本特点,编制合理且科学性的施工方案。在所编制的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方案当中,应当涵盖对于各关键性施工部位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作业流程的确定,对于工种施工存在重叠性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以及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性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重视成品保护在施工预案制定中的重要意义。借助于对低层住宅建筑施工项目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控制,能够确保后期施工管理各项实践工作的开展有依据可循,从而更好的发挥其综合功效。

2、在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低层住宅建筑工程项目变更问题进行系统且严格的控制。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低层住宅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当中,10%左右的工程造价是由不必要的工程施工及设计变更因素所导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为更好的控制整个低层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开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类变更问题予以严格且规范的控制。现阶段,造成低层住宅建筑项目频频出现工程变更及设计变更的原因可以归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施工各方所提出的具体施工要求明显高于施工合同签订下的既有设计要求;其次是施工过程中对于低层住宅建筑施工项目周边环境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设计方案的执行出现失误,而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这一点同样需要在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重点关注。

3、监理作为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造价控制与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要求监理方工作人员能够针对整个低层住宅建筑项目的运行情况做出合理且真实的评估,同时,建立在对低层住宅建筑项目进行投资、进度、安全以及质量控制的基础之上,确保整个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可靠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合同双方在利益实现方面的差异性特征而言,在有关争议性问题的处理过程当中,要求监理方能够做好利益的协调工作,以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为前期进行过程监理。

4、在低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其主要操作及控制者。换而言之,施工人员则是整个施工活动的主体。由此可见,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及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着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就需要施工单位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其主要包括:首先,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培训,使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施工技术,避免安全隐患的遗留。其次,在大型机械操作的过程中,应聘用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违规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最后,施工人员也应不断的学习安全施工理论,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真正的做到“安全第一”。

三、低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实施方法分析

1、低层住宅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实施方法分析:在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过程当中,要求以低层住宅建筑项目的基本质量目标为参照,会同监理方、业主方,共同制定有关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验收规范与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特别重视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意义。即在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方进行各类型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执行采购材料的质量验收制度,详细核对材料的基本性能,确保所采购材料的使用性能以及环保性能均能够充分满足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的实际要求。

2、低层住宅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实施方法分析:在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守则与安全责任文件,文件及相关规范当中应当严格规定在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状态下,责任的承担主体以及承担比例。将安全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头上,有助于其更好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在日常管理中确保施工现场各项安全设施投资的充足性与有效性,加大对于各项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防止在安全设施投入方面存在的“成本节约”思想,为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作业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实施方法分析:在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项目成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累积产生。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成本管理与控制应当贯穿整个低层住宅建筑项目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当中。在对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可靠性构建的基础之上,需要加大对于项目预算工作以及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管理力度,以每一分部及分项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基础,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工作目的。与此同时,考虑到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绝大部分低层住宅建筑项目均为多栋楼宇小区形式,因此要求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当中严格落实各工作岗位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具体权责,在不影响低层住宅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基础之上,针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费用及材料消耗予以合理与优化,同时以成本控制的方式达到合理调节项目盈亏状况的目的。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极为严格与具体的要求。我国现行规范中明确规定:层高高度在1~3层以内的住宅建筑可定义为低层住宅建筑。此类型住宅建筑的最典型特点在于其对于土地资源的节约型、在建筑施工方面的时效性以及结构构造的简洁性等。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低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郑贤来,吴维,吴明等.浅谈目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7):106-107,109.

张丽君.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常见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5).

葛向辉,李军.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质量[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2):267-267.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钢结构住宅 住宅产业化 运作体系

一、引言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住宅产业化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住宅形式,为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指明了方向。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钢结构建筑比例增加”的目标,并把“超高层钢结构工程和住宅工程关键技术”列为基础研究课题。

民众认识的深化、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各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加快,都表明我国迎来了大面积推广钢结构住宅的良机。在当前背景下,探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运作体系,对钢结构住宅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1、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最早于1968年出自日本通产省,其含义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生产住宅,以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目前国内关于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有很多观点,比较权威并被广泛接受的是由我国原建设部部长侯捷在1994年天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建筑为最终产品,做到住宅开发定型化、标准化、建筑施工部件化、集约化,以及住宅投资专业化、系列化,即以大规模的成型住宅开发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忠富教授提出住宅产业化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住宅体系标准化、住宅部品化、住宅生产工业化、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住宅协作服务社会化。这五点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前提,部品化是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是产业化的核心,一体化是产业化的集中表现,而社会化则是产业化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我国住宅产业化的进程

我国于1994 年正式提出住宅产业化概念,1996年正式步入发展轨道。国家“九五”科技计划“国家2000 年城乡小康型住宅科技产业示范工程”中系统地制定了中国住宅产业化科技工作的框架,使其在科技和示范工程的层面上得以确定和实施。接着国家陆续下发了一些政策文件来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同时建设部加强了住宅产业化推进实体建设,组建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并在全国范围内先后批准建立了北新集团、深圳市、杭萧钢构等32个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等。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起飞”阶段理论,结合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有学者将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过程概括为四个时期,即准备期、初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如图1所示。

目前,我国住宅产业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技术开发与推广跟不上住宅建设的要求是目前制约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钢结构住宅

探索适合产业化的住宅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基础性工作。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强调“节约型住宅将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核心模式”。较之传统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钢结构体系属于绿色环保型建筑体系,具有易于实现标准化、部品化、工厂化生产,节能、节水、节地、材料可循环利用等特点,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现阶段最适合实行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住宅结构体系。

为促进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1999〕72 号)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轻钢框架结构及其配套的装配式板材。建设部随后也出台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钢结构住宅国家标准图》、《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于2002年批准在天津建立我国第一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并评审通过18项钢结构住宅科研立项和北京赛博思公司的第一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科技示范工程。

2011年8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联合了《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明确成立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课题研究小组,对推广钢结构住宅的课题进行认真论证。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全国各地都在进行钢结构住宅的建设与推广。

4、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分析

根据李忠富教授提出的住宅产业化内涵的五个方面,笔者具体分析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现实性。

(1)钢结构住宅体系从结构构件到围护体系都是以工业产品的标准在工厂加工而成的,该体系从设计到施工都可以达到标准化要求,这符合体系标准化的内涵。

(2)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已经完全实现了部品化,所有的钢结构梁柱都是在工厂加工,再运至现场组装。传统的现场砌筑砖墙、厨房、卫生间无法在该体系中使用,这促进了新型装配式墙板、整体安装式厨卫等以部品形式生产的构配件的产生,这符合部品化的内涵。

(3)钢结构住宅的所有构配件都是在工厂中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生产。由于该体系对现场装配要求很高,现场必须依靠机械化的施工形式,同时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方能完成施工建造,这符合生产工业化的内涵。

(4)区别于传统住宅的建造过程,钢结构住宅设计单位要充分考虑到材料供应商标准化部品体系,而施工单位也要与部品供应商加强沟通协作,组建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组装及市场开发的一体化企业也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这符合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内涵。

(5)钢结构住宅的建设需要将分散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过程,而这种建设过程从设计到施工都需要专业化的队伍通过联合协作来完成,这符合协作服务社会化的内涵。

以上分析可以表明,钢结构住宅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实行住宅产业化的住宅体系。

三、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运作体系

1、运作体系的提出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运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我国还很不成熟,也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运作体系。笔者从政府、企业、普通民众等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走访相关政府部门,实地调研部分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对住房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等,经归纳总结,笔者提出以下运作体系:政府主导政策―大型产业集团实施―住宅产业化基地作为载体―住房消费者积极响应―以保障住房为突破口―逐渐推广到普通商品住房,具体如图2所示。

2、运作体系具体分析

(1)政府部门。在上述体系中,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指导者,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制定钢结构住宅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及相关法规制度,做到总体规划、重点明确、力量集中和分步实施。其主要工作有:制定详细的钢结构住宅产业规划;制定有效的投资、财政、税收等金融扶持政策,刺激企业按政策导向参与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进程;加大研发投入,进行科技攻关,组织相关机构编制并完善行业规范,完成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工作,推出通用体系;积极组织住宅产业基地的建设,培养一批技术密集型企业;逐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钢结构住宅知识,对购房者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2)大型产业集团。产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也是骨干力量。钢结构住宅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实施产业化发展,需要一批具有投融资、房地产开发、部品研发生产、建筑施工、售后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产业集团参与进来。从国内当前行业现状来看,该类产业集团的组成模式大致有三种:以房地产开发公司为龙头,组织设计、开发、生产、加工、施工为一体的产业集团;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的一体化产业集团;以工业化住宅部品生产商为龙头的产品生产型产业集团。

无论何种模式的产业集团,其目标具有共性,就是推进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整个集团的运作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具体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以资本运营为核心,实现资金社会化供应;要联合科研院所、设计单位,整合分散的技术资源,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建立部品供应的网络平台,实行集团采购,并且在内部实施网络化管理。

(3)产业化示范基地。住宅产业示范基地是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有机载体。住宅产业基地可以实现应用技术集成、生产制造与协作配套、市场开拓与集约供应、技术扩散与推广的综合功能,进而改变落后的住宅生产方式,为市场提供价低质优的住宅产品,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运行机制要与其组织模式相适应,通过发挥各组织机构的功能来实现基地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作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项工作重点:积极与大型产业集团对接,建立住宅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基地的技术创新机制,完成引进技术的本地化研究、传统技术设备改造、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工作;建立产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4)住房消费者。作为一种市场化产品,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推进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能否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即住房消费者对钢结构住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当前超过九成的普通民众对钢结构住宅几乎没有概念。因此,加强钢结构住宅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任重而道远。

普通民众作为市场的终端消费者,也是市场需求的源头所在,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号召,参与到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进程中来。应逐渐提升对钢结构住宅的认识,通过体验进而认可这种新型住宅形式,并作为钢结构住宅知识普及的有机主体,为我国的住宅产业化事业作出贡献。

(5)保障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作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突破口”。保障性住房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安置性、周转性住房,由于限定建设标准和户型面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高,标准化程度较高,因此相当符合住宅产业化的要求。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这类住宅产品大多都是以工业化方式生产的。

当前我国的保障住房需求量巨大,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3600万套。而当前在保障住房建造过程中却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如工程质量缺陷、建设进度赶不上市场要求、产业化程度低等。这些条件正为我国住宅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把更易于实现标准化、工业化、一体化的钢结构住宅应用到保障住房中去,完全可以实现保障住房的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缩短建造时间,保证住房质量。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对钢结构住宅的全面推广也意义重大。

(6)商品住房。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本质是产品的市场化。虽然钢结构住宅形式适合建设保障住房,但绝不能局限于此。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成熟的标志应该是其在普通的商品住宅市场中也广泛存在。

政府要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过程中来,随着技术的成熟、配套的完善、造价的降低、市场认可度的提高,政府可以逐步放开钢结构住宅市场,由政府主导逐渐过渡到市场主导,令其逐渐进入普通商品住宅市场的良性竞争循环体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使其价格与市场接轨,走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产业化体系,逐步培育市场,引导消费。在钢结构住宅成熟阶段,则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打造真正的“节能、绿色、科技”钢结构住宅,使其进一步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青睐。

四、结语

钢结构住宅被誉为21 世纪的“绿色住宅”,其成套体系代表着当前住宅建造领域的先进科技,更是当前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最佳建筑形式。在我国,现阶段需要通过政府主导实施,由行业组织牵头,以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研究开发出一套成熟的钢结构住宅设计、建造、产品配套体系及工艺,并在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下推广应用,从保障住房市场突破,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而这个过程必将优化我国的住宅产业结构,实现我国住宅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力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脚步。

(注: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部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1210487052]。)

【参考文献】

[1] 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住宅产业化的经济、技术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钟杏云:产业化发展阶段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

[3] 蔡玉春: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现状与进展[J].钢结构,2005,20(1).

[4] 李军、李燕燕、李明涛:住宅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

[5] 吴云、王玉龙: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6] H.Burstrand.Light-gauge steel framing leads the way to an increased productivity for residential housing[J].Construct.Steel Res.Vol 46.1998.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通过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国外特点的分析比较,指出国内住宅产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的国外经验。

l 国内住宅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 25年来 ,我国住 宅建设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在发展 ,取得 了巨大成就 ,并 日益成为推 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我国住宅建设尤其产业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住宅产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问 ,就必须要分析与 国外住宅产业化发展相 比的不足之处。

(1)投资主体分散,规模较小,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尤为薄弱 。1992年全 国开发商 只有4200家,到 20o3年增加到 3-4万多家 ,其中90%以上从事住宅开发 。在这个过程 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伴随着 发展商 的个 数极 大地膨胀 ,而发展商 的个体实 力并没有呈 相应增 加的趋势。

(2)住 宅产业现代化水平低,表现最突 出就是:规划设计 跟不上不断更新 的产业发展 ,标准规范跟不上规划设计的要求 ,技术创新与推广跟不上住宅建设的要求。住宅部品的生产跟不上住宅建筑体系集成的要求。科技含量低,体系研究和集成度滞后是住宅发展的重大障碍,据 1998年统计,我国住宅建设科技贡献率仅为 24.5%,甚至低于我国农业中科技 贡献率(30%)。

(3)市场体系不健全,必要 的配套改革滞后 ,市场的单一性赋予了更多的行政色彩。住宅产业的改革与发展落后于住房制度改革 。目前我 国住宅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有关法律 、法规不完善。房屋在二级市场顺畅流通比较困难。住宅市场还存在严重 的住房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居民要求,房价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消费需求市场不足,市场启动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否则在新经济条件下,住 宅产业发展步伐难 以为继 。

(4)企业之 间,产业 上下游 之间缺 少实质性 纽带,难以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2 国外住宅产业化的主要特点

(1)模数协调体系的标准化 ,二战后 ,欧美各 国首先认识到基础标准,特别是模数协调标准对住宅生产工业化的重要意义。20世纪 6o年代 ,联合 国在总结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建筑模数协调的建议。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颁布《模数协调》的系列标准 ,各国的模数协调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化标准靠拢。住宅标准设计工作 目前存在着两种趋势:一是一些国家努力实现以标准化构配件组成建筑物的方法,即通用体系原则 ;另一个趋势是缩小定型单位,使标准化和多样化更好的统一起来。

(2)住宅部件的标准化 、系列化 、通用化 。这 是保证住宅最终产品功能与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标志。例如丹麦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部件的通用化,各厂家生产的通用部件都纳入《通用体系产品总目录》,设计人员可以从中选择适当产品进行住 宅设计。

(3)现场施工的技术服务体系。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商品混凝土占总量的 70%~80%。在模板工程方面 ,美国在 20世纪 7O年代就有 100多家模板工厂 ,从设计到制作逐步形成独立行业。此外 ,现场运 输 、现场清理、建筑物拆除等均可委托专业公司完 成 。

(4)可持续 化发展理论的引入 。在住宅全寿命的各个环节 (建设、使用、维修、改造、拆 除)掌握 “一个核心 ,三个原则”,“一个核心”是指保护地球环境 和节约各类 资源;“三个原则”是资源节 约 、合理利用和再利用 ,即节约使 用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土地资源等各类资源;水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与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天然资源 (太 阳能 、风力、地热 )等 。

(5)住 宅产业发展的预测 工作的积极 开展。这类预测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住宅现状调查评价和住宅需 求预测 、住 宅经济能 力评 价和预测 、住 宅建设技术途径的评价和预测。

3 国外经验借鉴

3.1 提高住宅科技含量

北美非常重视住宅建设新技术。美国住宅多建于郊区,以低层木结构为主;住宅建筑市场发育完善,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 、系列化 ,及其专业化 、商品化 、社会化程度很 高 ,几乎达到了 100%,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仪器等租赁业非常发达,商品化程度达到 40%。

总的来说,北美住宅技术实用 、高效 ,注重积极开发 ,推广实 用污水处理 和 回用技术 ,生活垃圾 处理技术 、太阳能和地热等 自然能源 的利用技术、小型箱式变压器技术等实用技术,体现健康住宅理念的4R理论,即检查(Review)标准程序和做法,减少(Reduce)产生的浪费 ,重复利用(Reuse)资源和材料,回收(Recycle)通常被废弃的材料。

美国政府尤其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国会每年拨付住宅和城市发展部 1000万美元专门研究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经费,委托美国国家建筑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各种协会等社团组织,更是集中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动美国住宅技术 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航天署正计划将太空船中心先进环境技术如水的循环、净化利用、太阳能电池等逐步开发成民用 品以推广到住宅产业中。

3.2 可持续化理论的引入

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其内涵是淘汰落后,着眼现实的技术物质条件,合理利用资源 ,不断优化和提高效率,遵循发展的螺旋 型上升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坚持发展的阶段性 、创新性,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重环境 、生态保护 和优化以及人文历史的保护和延续。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认识住宅建设,来讨论现阶段住宅建设的发展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对住宅建设发展的基本判断和趋势,加深对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以上海为例,新世纪上海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最根本 的是 以科技进步为核心 ,以节地 、节能 、节材和环保 为 目标 ,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功能质量 、环境质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逐步完善住宅部件系列化开发 、集约化生产 、配套化供应的能力 ,有序构筑现代化的住宅生产体系,开发生态型 、环保 型 、智能型 的住宅小区 ,加快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根据新世纪住宅发展 的特点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战略指导,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住宅健康、有序地发展。

3.2.1 住宅布局的全面规划,加强 土地市场的严格调控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它在住宅建设中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晰住宅布局,并相应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政府可以建立土地强制收购储备机制加以调控 ,从而控制整个城市的土地总量。例如:凡已征土地,按城市总体规划不宜建造住宅的,应通过经济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予以调整、回收;凡在规定期限内因建设单位原因无法开发的已征土地,政府可按测定的土地现值核发土地权益书,收 回土地使用权 。土地权益书作为有价证物可以随地价变动而升贬 ,可以转让 ,可用于银行抵押和偿债,亦可在政府出让土地时在市域内换回等值的土地 。除了旧区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中涉及的国有土地转性为住宅用地可采取有偿 调拨 的方式 外 ,政府应有计划地通过拍卖、招投标等形式 出让 商品住 宅用地 ,逐步形 成市 场化的土地供应机制,同时以此为主要手段,调控全社会住宅建设规模 ,形成住宅发展良性循环局面 。

3.2.2 坚持四高标准,全面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

住宅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根本 在于使住 房这个特殊商品成为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并在最终消费中实现它的价值。市场化的住房供应机制,最大的特点是 消费者 的 自由选择 ,“以人为本”开发理念是最好试金石。据此 ,新世 纪的住宅必须 以“四高 ”为标准,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 、高质量施工 、高水平管理,全面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水平。

(1)首先,从新的高度来认识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要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这主要包括以人为本 思想 的灌入 、规划 的因地 制宜 、社 区氛围 的着重营造以及设计的实用性和独特性。

(2)高质量地抓好施工环节。从改进施工工艺和控制建材、设备质量着手,建立住宅质量责任制度 ,全 面实行 以两书为主要标志 的质量承诺制度 。在有条件 的地方 ,通过试 点 ,逐步推 广菜单式全 装修住 宅。

(3)高水平地搞好住宅区的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的核心 内容应提倡最 常用 、最基本和最体贴 的服务 ,再在此基础上配以特色和等级 。

3.2.3 规范 、完善住宅金融

住宅金融是市民实现住宅消费的剂 ,是住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公积金制度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今后除在归集和政策性放贷上体现政府行为外 ,应打破封闭运作 的现状,适度调整法定归集的比例,同时采取各种办法拓宽资金来源。

3.3 住宅产业集团化发展

住宅工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集成化产品;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

中图分类号: TU113.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在我国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由于特殊的国情,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还有一部分经济贫困的居民生活艰难,发展保障性住房不仅使经济困难的居民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消费往来的增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首先,改善了生活条件艰苦的居民的生活条件,为他们彻底的解决了住房问题,这是国家政策中重要的民生问题,同时,保障性住房的快速建设,也为社会带来了安定、和谐的局面,是社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其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给其他相关产业带来比较客观的效益。第三,此项住房的建设,为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可以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改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十二五”期间公共租赁房建设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底建设主体,因此公共租赁房建设不仅规模较大,而且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任务非常之重。我国公共住房建设中面临的众多问题都难以用传统住宅建造方式解决,需要大力推行集成化产品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转变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公租房的建设品质。

二、在保障性住房中应用集成化产品的可行性

1、介绍集成化产品-预制装配式住宅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在预制构件厂将组成结构的所有结构构件进行分解,完成之后进行浇注成型,最后运送至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定位安装而形成的整体式的住宅。这种住宅与传统住宅的优势有:首先,装配式住宅采用的构件是标准和通用化的,降低了模板使用的次数,同时也提高了结构的质量。其次,施工中对模板和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次数少,减少了施工中的潮湿环境作业,对施工周围环境影响小,降低了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更有利对能源的消耗。第三,使用预制装配式住宅可以明显的缩短工期,使项目产品能够提前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第四、此种构件具有表面平整度好、外观质量好的优点,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布置等多方面功能要求结合起来, 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2、预制装配式住宅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我国香港于1953年开始引入了的预制装配式概念并启动了第一个公屋计划,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大陆于1999年正式推出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并下发72号文件“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 该文要求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住宅产业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造。 可在当时,大家只是一味的观望,很少有人具体的去实施。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兴起,深圳在2009年9月颁布了“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JG 18一2009 )” , 对当地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要求进行确定。而北京作为全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也在2010年2月首次颁布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 意见中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住宅化产业要以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作为发展方向。其次,住宅化产业要提升住宅的舒适度,要以人的需要作为住宅产业化的根本。第三,是科技进步, 产业升级。

3、建筑设计方面的可行性

保障性住房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和户型设计变化少,比较单一。预制装配式住宅也存在这方面的特点,所以,将预制装配式住宅引入到保障性住房中,会使这个特点更好的结合。

4、建筑质量方面的可行性

无论是怎样的住宅,都不可能避免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那么,怎样在保障性住房中降低这些质量通病发生的概率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在工程中使用集成化的预制装配式的住宅产品可以有效的降低质量通病中开裂和渗漏,是保障性住房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行集成化产品的意义

1、建筑业应强调技术创新

建筑行业的发展初期,建筑成本的降低是通过降低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成本而获得,而在当今,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那么,只有通过先进的技术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才会提高产品的综合水平,只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产品,才能在建筑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因此,目前建筑行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急需转变为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在保障性住房中大力推广装配式住宅,对产业进行重点调整,以稳固我国的建筑业。

2、有利缩短建设周期

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最大限度的短建设周期,需要大量部件生产加工工业化、施工现场装配化,采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将大幅提高公租房的建设速度,实现生产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及规模化提高生存率,缩短建设工期。

3、政府落实节能环保措施的需要

建造过程中使用预制装配式住宅,不仅节省了大部分模板,同时由于预制构件在预制厂中已安装完毕,减少了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注过程的作业,扬尘少,对施工期间造成的扰民现象有所降低。并且,在住宅的建设过程中,为了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可以选用预制节能复合墙体,这种墙体区别于外墙外保温或者外墙内保温两种的做法的特点是既能够响应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又能够节能保温材料与建筑物同寿命。

结论:

预制装配式住宅经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住宅的节点连接控制、构件的质量、施工工艺、抗震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并且根据装配式住宅自身的特点,国家相继编制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为装配式住宅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一方面,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保障性住房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传统方式建造的住宅不能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推进预制装配式住宅提供了机遇。因此,发展装配式住宅所需要的大部分条件已基本具备,我们应该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典范,将装配式住宅进行大力推进,以提高住宅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名瑞;我国集成住宅发展和生产模式初探[D];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