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

住宅空间设计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住宅;空间设计;策略

住宅空间设计就是对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进行设计,自古以来,室内设计从属于建筑设计,再加上人们对住宅设计也看的简单,因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随着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住宅空间设计一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室内环境的舒适。现在传统的住宅空间设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住户的需求,健康、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才是当今住户追求的生活潮流,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深化空间设计,赋予住宅空间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其实,正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住宅空间设计策略的变革,以前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时往往都是依靠图纸,设计师将脑海里的空间数据和模型转换在图纸上,之后再根据图纸进行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技术在住宅空间设计的应用中也越来广泛,以前在空间设计中遇到的瓶颈将会得到解决,住宅设计的质量也会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旨在研究我国住宅空间设计策略,并就其现状展开深入探讨。

1住宅空间设计的一般策略

(1)以平面设计为基础,完善功能布局。住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种,说起设计,任何一种设计最初都离不开平面图。住宅设计也一样,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前,需要准确了解住宅的相关数据,再将数据进行整合,绘制出一定比例的平面图。平面图绘制出以后,设计师要与住户进行沟通,明确各个空间的用途。之后,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各个空间的分割方式,在进行空间分割时,设计师除需要满足客户对住宅设计的要求外,还应考虑设计的安全性,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是一味的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忽略安全要素,那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此外,设计师还要利用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考虑各种家具、电子设备及储藏器具的摆放,只有将这些住宅必需品进行合理的摆放,才能使整个住宅体现出一种和谐美。总之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除了考虑住宅的自身条件外,还要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结合。(2)平、立、剖相互结合,实现三维立体设计。当今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住宅空间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内,电脑会自动生成最理想的住宅空间设计模型并且呈现出立体效果,设计师根据模型便可了解住宅的整体结构和内部细节,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调整,一旦数据发生变化,电脑便会重新生成设计效果,这些所有的变化计算机技术都能够呈现出直观的立体反映,这样设计师就能够在可视的情况下与住户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设计策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此外,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对住宅的空间设计进行效果展示与相关测试,从而提高整个设计的质量与精度,这样在设计过程中也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参与设计,提高了整个住宅空间设计的透明度。(3)住宅空间设计需体现时代气息。住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安居的地方,住宅设计的本质是为人们创造更多的使用空间,为人们的栖居创造物质环境,因此,住宅的空间设计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是设计的灵魂,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在他所设计的住宅空间中体现对人的基本关爱和尊重,通过设计来改善、提高住户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从而让住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此外,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各行各业应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范行业准则,为建设环保型社会做贡献,住宅空间设计也不外。住宅空间设计看起来好像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实则不然,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必然要对住宅的陈设装饰和设备安装进行设计,为了体现绿色生态设计,设计师在进行时应综合运用设计合理的原则,尽量使用绿色的建筑材料,将各种材料进行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住宅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住宅空间的功能分区。设计师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时必须明确住宅应具备的六大功能,并且应正确处理好各个功能区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住宅体现出一种舒适性和合理性,才能满足住户对住宅的基本需求。一般来说,一个住宅有公、私两大区域,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明确这些分区的使用功能,使之合理但又不相互打扰。以客厅的设计为例,客厅是公共区域,也是住宅的核心区域,它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的整体效果,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客厅的空间效率,通过流线设计合理分割空间,为住户提供人性化的房型设计。(2)考虑住户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住宅是指专供居住的房屋,住宅属于一个人的私人空间,住户往往喜欢在自己的住宅中休息、娱乐,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咨询业主,了解业主的基本情况,比如家庭人口构成、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生活方式的空间设计效果,满足业主的需求,业主才能在自己的私人空间中享受生活。比如业主喜欢简约的室内风格,设计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装饰材料的颜色、样式是否符合业主的需求,住宅的整体风格是否大方、简约,由此可见,设计师与业主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这也是人文关怀的充分体现。

3小结

住宅是人类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人类的生活和住宅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住宅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私密空间,而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也为住宅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换句话说,高素质的生活来自于高质量的住宅。近年来,由于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的空间设计也从“量变”达到了“质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加关心,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住宅空间设计才会兴起,并且发展态势极其迅速。总之,住宅空间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为住户创造一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作者:韩挺楷 单位:湖北中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子若.城市住宅空间设计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2篇

1.1保障性住房的空间设计

近些年来国家推行廉租房、保障房建设,鼓励建造中小套型、经济型住房满足大多数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这类住宅空间设计均为小户型,套型面积均在30~60平方米左右。未来这类住宅产品也会遇到诸如商品住宅空间设计可变性不足的问题,而且此类住房多以小户型空间为主,空间可变的弹性更低,应高度重视对此类住宅产品的可变性与适应性研究,避免造成此类住宅产品因使用寿命缩短而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1.2住宅产业化

我国住宅产业化、工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相比国外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住宅产业化提倡工业化装配式住宅,除衔接部位现浇以外,全部结构构件均为工厂预制,现场安装。住宅空间设计,提倡住宅参与,住宅空间可变化的支撑体住宅,房间内墙体和隔断以及卫浴、厨房设施均为工业化集成部品,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空间组合可根据住户要求弹性变化。这样开发商仅承担支撑体结构部分的工作、室内部分由住户和二级开发商即房屋销售策划单位共同完成。这种建设模式迫使住宅的设计、建造、住户参与、结构体系及下游定型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行相应升级改造,使住宅产业焕发了新的生命,以科技带动生产。

2住宅可变空间设计影响

2.1空间容量

传统的住宅空间设计基本规定一个空间仅有一个功能,如客厅、卧室等,现代居住空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大,更多的单一功能被复合成多功能空间,如厨房兼餐厅、书房兼客卧、卧室兼书房、多功能起居厅等,尤其在安置房和保障性住宅的空间设计中,为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面积,这种复合空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过去单单用功能空间来定义某一房间的使用用途就变得相对困难。在住宅可变空间设计中采用空间容量的概念来界定房间的使用性质更加贴切和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空间可变的量化指标。如某一卧室兼有卧室、书房、起居厅的功能,相对而言它的空间可变的能力就相对较高。家具在功能空间中起着标示空间尺度的作用,同时它也能定义空间中所包含的空间容量的多少,在住宅家具当中,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如下图所示,具有床和书桌是最基本的卧室兼书房的两个空间容量的房间布局,随着家具的增加,空间的可变和包含的功能用途即空间容量也在变大(见图1)。

2.2结构和设备

2.2.1结构技术空间的存在必须依靠结构的支撑和围护构件的围护才能形成,在这之中结构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一直在寻求突破结构对空间的限制作用,随着现代结构技术的发展和空间设计手法的多样,现代住宅空间的变化并不完全依赖结构的支撑和结构技术的进步。在近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结构的支撑作用和围护作用逐渐分离,为在结构支撑的大开间空间内采用轻质围护构件形成可变空间创造了条件。大开间结构技术可以提供容纳多种空间容量的可变空间,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空间的获得也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做法,造成工程造价的攀升,如厚板结构、无梁楼盖、预应力楼板等;对于住宅空间设计,可能并不需要单一空间容纳如此多的空间复合功能,或许同一家庭也并不会如此频繁的变化空间,因此单纯追求结构技术的进步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可变空间设计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应有区别的看待结构技术对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的限制和促进作用(见图2)。

2.2.2设备服务空间设备管井虽然相对于结构体系对于空间的影响力较小,但对于服务空间(厨房、卫生间)的空间位置与布局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合理的服务空间布局对于整体空间的灵活性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参见上图2)。设备服务空间主要包含厨卫空间,这一部分及其内部的竖向管井对住宅可变空间的弹性变化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这一部分空间在居住空间中属于不经常变动位置的附属功能区,内部的竖向管井大多位于套型内部竖向布置,对住宅可变空间的可变性限制很大。在住宅可变空间设计中,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一是将厨卫空间置于主体空间之外,即偏于主要功能区两侧或次要的采光和通风面,使主要的功能区尽量方正,便于空间弹性变化。二是在套型内部采用全部或局部架空楼板的方式做同层排水,将横向干管集中到公共区域的集中竖向管井中再竖向排放,这样使厨卫空间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其他楼下住户。传统做法因竖向管井布置于下层住户套内空间产生嘈音干扰和检修不便,及对住户空间改造的限制作用而难以满足灵活布置空间的要求。

3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理论方法探讨

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很多,国外比较流行的是SAR理论和方法,它将住宅的可变空间设计归纳为支撑体和可分体的设计,支撑体即为支撑结构和护结构,可分体即填充体,由用户装修设计完成。SAR理论具有可变空间设计的普遍适应性,对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均适用,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建筑学的指导方法。在国内,80年代东南大学鲍家声教授将SAR理论引入国内,出版了《支撑体住宅》一书,90年底,香港大学贾贝思教授出版了《长效住宅—现代建宅新思维》(1993年)和《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1999年)两部著作,对住宅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国内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均对住宅可变空间的适应性和实践操作性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住宅可变空间设计最直接的设计出发点就是为了满足家庭成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居住空间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人数的增减,二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命周期内的个性化需求的差异和变化。对应于这两种需求可以在住宅套型空间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可变性来解决。纵横向可变空间设计策略基于SAR理论的核心概念,强调不过分依赖结构和技术的先进性,立足于住宅空间设计特点,将住宅的可变性与住宅空间套型设计紧密结合,适合绝大多数的大开间和中小套型的住宅可变空间设计。

3.1纵向可变性策略

3.1.1套型组合策略在住宅市场上,中套型面积一般在90~120平方米,适合核心家庭居住,小套型面积在40~60平方米左右,适合独居老人或年轻人居住。市场上既有套型对于主干家庭的户型的缺失以及家庭成员成长变化带来套型变化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住宅可变空间套型组合策略以中套型为主,将小套型作为可变因子与中套型进行变化组合,可变化出多种户型组合方案,在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套型空间的可变性。在实际操作上,住户根据家庭成长变化的需要,可以采取先购入相邻的中加小套型,在空间富余时将小套型出租出去,以减轻经济压力;或先购入中或小套型,根据家庭成长变化情况再购入相邻套型空间,只是相邻套型空间在同一时期搬走的可能性不大,在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3.1.2套型组织策略套型的组织策略可借助套型间预留门洞,通过在需要时打通门洞来实现套型间的组合,也可以通过改变通道内走道上户门的位置将两套户型组织在一起。在不依赖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套型空间在纵向上的空间变化。(1)预留门洞在每套住宅户型内均设有分户门和厨卫设施,通过打通两套户型间的分户墙即可以实现套型间的合并,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套型设计之初即在分户墙体内预留将来要打通或封堵的门洞,仅需简单的改造就可实现套型间的合并和分隔。如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保障房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和拆迁安置房以及SOHO类住宅空间均可用这种方式实现套型间的组合变化设计(见图4)。(2)改变走廊中门的位置套型组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公共走道上户门的位置将两套户型合并或分隔开来,两套户型具备原来的功能,仅在空间使用上有变化,适合家里有老人独住的主干家庭选用;在政府组织的保障房可变空间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见上图3)。

3.2横向可变性策略

3.2.1套内完全可变型(1)生长发展型在高房价的楼市背景下,能够通过赠送或“可变”等形式让购房者在同等价钱之下,获得更多的使用面积,这样的高性价比户型产品深受购房群体喜爱。这种预留户型的功能弹性,让客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需要决定功能的分配。甚至进行前后或左右的拼合,达到空间使用的伸缩性和功能使用综合性。这种形式是目前商品房市场上户型设计比较普遍的设计策略,比如入户花园、空中花园、设备平台、飘窗、错层露台等,因上述类型在面积计算上仅算一半面积或不算,事实上给了购房者一部分的赠送面积,业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家庭成员的增长对这部分赠送面积进行简单改造,成为多用途的功能房间,从而实现居住空间的可变性(见图5)。户型具有典型的入户花园及空中花园特点。运用大面积入户花园,空中花园,空间可灵活设计,舒适度很高。经济型小户型赠送面积较多,厨房客厅外接阳台,卧室采用飘窗设计,居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二房变三房,甚至四房。(2)大开间可变型此类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的理念来源于SAR理论的支撑体和可分体概念,主要有支撑和围护结构提供较大开间和进深的套型空间,套型内很少或没有承重结构,套型内空间可以灵活变化。国内目前主要探索的是CSI住宅,大开间灵活可变住宅,设备管道集中在公共部位,厨卫做同层排水,厨卫位置及房间隔墙均可变动,灵活可变程度较大(参见上图2)。

3.2.2套内局部可变型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研究对于因居民个性化需求或短期内空间可变的需求往往采取套型内部局部可变型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不改变套型空间面积,仅采用变化家具和用灵活隔断重新划分空间来获得空间的可变性。(1)半间房设计半间房又称为多功能房,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在中小套型空间中半间房的功能可变性作用非常明显,既可以作为婴儿房与父母卧室相通方便父母照顾,也可在幼儿长大后作为独立的幼儿房、青少年房,同时在青年成家搬出去独立居住后半间房还可以作为客房、老人房、保姆房或收纳储藏间等。半间房作为套型空间设计的可变因子起到了与其他功能空间互补和复合转换的功能作用(见图6)。(2)功能变换型通过变换功能房间的位置,来满足住户家庭成员增减和家庭个性化套型空间可变的需求,此种功能变换要注意楼板底部结构梁对空间的限制作用,空间宜方正,这样功能变换才更容易实现(见图7)。(2)套内空间灵活隔断通过采用成品灵活隔断来分隔空间,可较快的实现住居空间的灵活可变。如天津阳光100•时光里项目,“阳光100•时光里”最大的产品特色是全敞开式的无梁无柱空间,不仅具备100%得房率,更有移动软墙,室内空间可随着墙体的滑动自由组合,88平方米的房间可以根据住户的生活所需,自由变幻空间功能布局。移动墙科技给业主带来DIY的空间创意生活(见图8、图9)。

4结束语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宅;空间形态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fe, people in the house of the activities in the space has also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change, daily life activities from the original has been isolated in the bedroom, living room or a residence hall of the main activity space. Residential house in meet its function besides, space form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quality. Based on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desig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spac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residential; Space form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住宅空间模式

笔者把设计理念分为五代:第一代为经济节约型,第二代为经济适用型,第三代为发展转变型,第四代为景观舒适型,第五代是生态化、多元化高品味住宅空间。第五代住宅空间需要多方位设计,具有完整的体系特征,如总体规划方面,应注重大环境资源的利用、小区整体布局的生态及完整的配套设施;建筑设计方面,要求建筑有整体的风貌、漂亮的外观,户型要多元化、个性化;技术设计方面要有节能环保的设施体系和智能化的物业服务体系等。本文主要从空间设计角度探讨如何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用简单的设计手法提高住宅的空间品质。

住宅空间往往被认为是住宅的内部空间,从而增大了住宅空间设计的局限性,其实住宅空间的很多品质是内外联系的,空间本身的一些趣味也是通过内外对比产生的。因此,可以将住宅空间的范围定义为住宅内部空间及与内部紧密联系的外部空间,这个空间本身具有扩张性,从而为生态化、多元化提供更多的可能。

住宅除满足基本功能性外,应该是温馨、舒适的,是可以实现多种可能的活力居所,并且可以容纳空间自我表述的私人场所,这个描述更能代表一般人对住宅的向往,是我们设计高品味住宅空间时的依据。根据实际使用者的描述性需求,从空间实现角度来说,需要设计人员提供的是一个相对自如的室内居住空间,允许多种布局格式,提供一个多层次的居住过渡空间,便于人们健康居住。因此,空间模式的构思可总结为以下几点:①居住空间富有弹性,存在着变化的可能性;②居住空间存在差异性,表现为多个空间层次的组合;③居住空间允许异质空间的存在,增加空间趣味性;④室内和室外要有空间过渡,提供邻里交往的空间场所;⑤开放和封闭的尺度应适中,既能保证足够的私密,也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空间模式的具象化

有了构思中的空间模式,设计的重点便是分析在建筑的哪个部位,通过什么样的设计手法,让建筑空间产生这种感觉。主要通过六个空间模式的具体塑造来实现:院落空间、立体户型、个性空间、过渡空间、空间细节和绿化空间。

(1)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根源,天人合一、传统生活的继承是中国居民在住宅日渐发展,层数逐渐增多时仍然十分热衷的空间[2]。在追求设计生态化、多元化的高品味空间时,自然会想到如何将院落空间融入住宅,来迎合人的院落心理体现在建筑的具体设计中。

运用院落空间原则是要善于运用每一个面层,善于创造有用的面层。实际做法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水平院落,主要体现在住宅底层花园的运用。如图1所示的多层住宅中,设计者在底层通过院落空间的运用,将底层与地下室空间做整体处理,创造出类似别墅空间的品质,使一层住宅中的居住问题,如空间潮湿、私密性差、采光不好等退为次要矛盾,深受居住者喜欢,为一层住宅增色不少。

图1 院落空间的运用

二是垂直院落,是在建筑的立体上做文章,寻找院落空间的设计点,常用做法有入户花园、空中花园、屋顶花园。入户花园是在每户住宅的入口处做空一部分空间,加上绿化等处理形成的,其优势是户户有院落;空中花园是在住宅户型的内部做空一部分空间而形成的,处理上可以在立体上更多样一些;屋顶花园结合屋顶处理,是顶层空间的一大特色。

(2)立体户型

立体户型是通过不同层高、垂直楼梯等元素,创造不同的空间感觉,室内空间层次丰富的载体,具体体现形式为复式、错层、跃层等(图2)。与立体户型相对的是平面户型,平面户型是传统设计中常用的方式,具备经济适用的优势,设计经验表明:户型面积超过160m2时,再采用单一的平面户型设计手法,不但空间过于重复,呆板无趣,而且使用起来也不利于功能分区,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交通空间,失去经济适用的优势,因此在面积较大的户型中运用立体户型的手法,可以提升空间的品质,也更利于功能分区、私密性等基本问题的解决。另外,立体户型在小户型中的运用也使户型更丰富,空间更具个性,更能迎合一部分居民想摆脱生活的枯燥,摆脱生活模式的雷同,从而选择空间变化丰富的立体户型的思想。因此,在很多小户型的住宅中也使用了立体空间的设计。

图2立体户型的运用

(3)个性空间

个性空间是满足使用个体需要,防止功能空间划分呆板的另一种设计手法。个性空间就是根据使用者的特点,打破传统的空间分区模式,通过空间的上升、下沉、咬合、相互穿插创造个性空间。这种手法在新户型设计和旧户型改造中均能运用。

在个性空间创造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个性加适用原则,避免过多的处理影响使用功能;二是空间尺度的把握,讲究空间的实际效果,避免出现图纸上美观,实际上拥挤的设计;三是经济的原则,个性的处理一般追求变化,但这并不是不用考虑经济因素,应尽量用简单经济的手法和在关键部位设计的手法,避免处处设计、处处奢华。

如图3所示,原住宅户型入口空间拥挤,餐厅空间形状不佳,次卧室空间较小,整个户型显得呆板而没有生机,而改造后的户型通过主卧室和客厅空间的互换、客厅与餐厅空间的相互搭接、异形空间的充分运用、特色装饰空间的创造,将一个功能有缺陷、特色不鲜明的空间改造成为一个个性十足的现代住宅(图4)。

图3原住宅户型

图4 改造后户型

(4)过渡空间

私密性是住宅的本质属性,设计住宅应保证足够的私密性,然而人们也不愿意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而是想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这就要求住宅空间应该开放与封闭的尺度适中,于是住宅的过渡空间便显得尤为重要。过渡空间是公共场所与私密空间的逐渐转化,邻里交往的空间场所。好的过渡空间一般是成体系的,室外空间、室内(户外)交往空间、室内交通空间、室内空间,每一个步骤便是公共与私密程度的一次变化。建筑设计中,一般包括宅间空间设计、底部架空设计、入户空间设计、空中花园设计、阳台过渡设计等。充分体会每个空间的私密程度要求,将私密性较弱的空间与过渡空间相搭接,也是常用的手法(图5)。

图5过渡空间的应用

(5)空间细节

通过建筑构件的特殊设计、开窗形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层高、不同的界面交接手法等空间细节设计,提高空间的趣味性和精致性。图6中的窗、弧形构件、圆形装饰、绿化、色彩等细节共同构成一个惬意的空间。

图6空间细节的运用

(6)绿化空间

中国住宅一直崇尚的是与自然的结合,绿化更是现代住宅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住宅中的绿化主要包括户与户间的公共绿化、露台绿化、屋顶绿化、空中花池及室内绿化。绿化空间应强调层次、多种类、健康与美观。

三、高品味住宅空间的营造原则

追求高品味住宅空间的同时,也应该首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造价的经济性、功能的适用性及建筑的节能性,因此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尊重以下营造原则。

(1)结构支持的可能性原则

高品味住宅空间一般以框架结构为基础,适当使用可滑动的轻质分隔墙体,最好不用砌体结构,避免对空间过度限制和特殊空间的不安全。设计重点是根据每种空间品质的要求,确定相对固定框架结构的最大立体效果和滑动轻质墙体的适当位置。

(2)以功能为基础的差异性原则

高品味住宅空间体现个性化特征,设计时应注意以功能为基础的差异性原则,多层、高层住宅中优先确定固定性空间(如:厨房、卫生间)的位置,保证整栋住宅的合理性,其次根据每个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不同要求,充分发掘空间的潜力,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差异。

(3)空间感觉与建筑节能相结合原则

高品味住宅空间的体现一般与内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关系,且总是伴随着大洞大窗的处理与室外空间相联系,建筑表面追求立体化,这与建筑节能的许多原则背道而驰,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固定的,使用率高的使用单元的封闭性、节能性,与阳光室、阳台、空中院落等过渡空间的灵活性相结合。

四、结束语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宅;空间;组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一、新时期住宅空间组合设计原则分析

第一,合理的功能分区原则,住宅内部的空间使用功能与要求都各不相同,有私密性的也有公共性的,有静的也有动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它的功能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各功能分区的要求得到满足,做到动静分区,公私分离,这也是决定住宅使用功能是否良好的主要条件[1]。在进行功能分区之前,还要对室内的流线进行核理,把交通面积进行集中,使单纯的交通得到改善,综合利用交通面积,把室内空间的利用率提高上去。

第二,对空间进行灵活的组合原则,这项原则要结合不同住户及不同时间的使用要求进行灵活的分隔与重组。[2]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把某一些功能合并进去,不对其进行明确的限定。例如把起居室与餐厅合并在一起,把厨房做成开敞式的形式,使室内的空间流动不会闭塞,与此同时,也可以使套型结合功能的改变百使空间形态改变,其适应性与灵活性是非常强的。

第三,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原则,舒适性这一概念具有综合性,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要结合地区的气候条件,朝向要争取较好的,能够获取较多日照并且具有非常好的通风环境,把自然对流通风利用起来,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起居室要争取南向,可提高舒适程度。客厅及户外要有过渡,主卧在设计时要离入户门远一些,卧室与客厅间要有一个过渡的空间,可以避免卧室直接向客厅开门。卫生间与卧室的距离要近,窗台要设的高一点,保证有效的私密性。厨房的位置要与户门接近,这样对于物品以及垃圾的出入是非常方便的。

第四,设计经济性的原则,合理分配面积要对不同功能进行划分,例如大套型与小套型的卧室以及卫生间除了数量不一样,每一个卧室以及卫生间的功能要求基本是一样的,面积的需要也很相近,居室、厨房以及餐厅具有相同的功能,大套型与小套型相比,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二、住宅空间类型分析

首先,公共活动的空间,主要是全家休息、娱乐、团聚以及户外活动的区域,除此之外,还有对客人的接待,对外进行的一些社交活动的场所,是一个核心的空间。它不但可以让家庭成员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与亲朋好友加深情感。结合家庭结构以及活动特点的不同,公共活动的空间划分为起居室、出门厅、游戏室、餐厅以及家庭影院等空间。

其次,私密性的空间,是为家庭成员进行私密性的行为而设的空间,如卫生间、卧室、衣物贮藏以及浴室等,都具有非常强的私密性,这样的空间在设置时要对家庭成员的个体需要充分考虑,让他们与其他的家庭成员不但可以进行亲密还能保持一定的距离。私密性的空间不能只针对大部分人的共同生理特点与心理趋向考虑,要结合居住者个体的年龄、性别以及性格爱好等因素而定,所以,它把空间使用者的个性充分的体现了出来。一个完备的秘密性的空间具有很高的休闲性、安全性以及创造性。

最后,家庭服务的空间,主要是为了准备膳食、衣物、餐具、环境清洁以及设备的修理等一些家务活动而设的空间,在进行设计时要对它的功能性重视起来。例如空间的大能是否能满足设备的大小及人使用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使用现代科技产品,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并消除疲劳,让人在家务活动中也能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三、住宅空间组合设计分析

第一,空间体量,人心理接受的感觉是住宅空间舒适度的重要标尺,空间太大会让人没有家庭的温暖感觉,没有家庭有的一种生活氛围,甚至还会让人有一种冷漠的感觉。[2]如今,因为住宅市场的大力炒作以及人们盲目攀比的心理,导致许多设计太不理性,厅的面积扩大到六七十平米,卫生间扩大到十八至二十平米,这并不是正常人能接受的。所以,空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可以对我们的精神活动带来控制,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第二,空间尺度,尺度问题主要考虑空间高度上的两个高度,一个是绝对高度,一个是相对高度。在住宅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层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国家很多地区的住宅设计层高通常为二点八米。[5]空间的高度会严重影响精神感受,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绝对高度是以人为尺度,太低的话会让人感觉压抑,太高的话会让人感觉不到亲切,二是相对高度就是空间的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太小,顶盖与地面的引力感就会越强。在某一个生活小区的住宅设计中,结合地域特点以及气候环境,层高取三米合适还是二点八米合适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工程师们在对当地的气候进行调查并了解后达到了一致意见。大家都觉得使用三米的层高是比较合适的,不但可以满足空间的使用要求,相对来讲也是比较经济的。相对高度不能只看尺寸,要与实际的平面面积联系起来,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会体会到,在绝对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面积越大空间就显得越低,但是,如果面积与高度保持较为合适的比例,就要以把相互吸引的关系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创造一种适宜亲和的感觉。

第三,空间的比例与形状,形状不同的空间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空间形状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使用的要求与精神感受结合起来,要考虑不但适用,并且还能给人带来艺术氛围的精神感受。对普通的建筑空间而言,形状也就是指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比例关系。形状体量不同组成的建筑体形,在长宽高中是存在很大差异性的,在进行设计中,先要对建筑物整体的比例关系处理好,也就是先从组合着手,把各个基本体量的长宽高间的比例关系推敲出来。

第四,空间围与透关系处理,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互相支撑的,只围不透的空间给人一种闭塞的感觉,只透不围的空间虽然很开敞,但是,会让人感觉如置身室外一样,不符合建筑的本意。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把围与透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住宅设计的居室以及客厅、餐厅要向环境好的一面,而且还要透。尤其是与室外风景优美的一面要对着,这样不但开敞而且通透,也才能把大自然引到室内,而卫生间与厨房等房间的朝向可能不会太好,并且还要尽量做到围。

第五,建筑造型与空间的关系,建筑的外部效果是通过内部空间来反映的,内部是怎样的空间,就会反映出外部的体形。同时,外部体形也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内部的空间包含了形式以及组合的情况,并且还要与其功能的规定性相符合。因此,建筑体形不但反映了内部的空间,并且,也把建筑功能的特点间接的反映了出来。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总结,住宅空间组合最起码要满足生活行为需要的空间,要与家庭行为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对宽敞程度进行确定。对生活区域进行功能区的细化,把公共与私密的空间进行分离,可以对现在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状况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通过对住宅空间组合设计的具体分析,让我们对住宅的选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住宅空间的尺度以及空间比例与形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对于我们在住宅的选择中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设计师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只要掌握好前期住宅空间组合设计的几项原则,并结合相应的类型特点,设计出的住宅空间的舒适度会更高。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等.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美颂雅庭装饰有限公司:现代简约风格.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9.6

[3]王新福.居住空间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空间设计

住宅建筑空间设计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设计者更应该深入的了解生活的需求,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就是生活的设计。当今的住宅建筑空间架构呈现开放、流动、多元的特征趋势,空间的开放允许生活行为的交叉重叠,区域的分隔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

一、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使用要求。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很多,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对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生活居住用房中的卧室,是满足人们休息、睡眠之用;客厅是会客之用;工作学习用房中的教室,主要是满足教学之用;观众厅是满足演出、观赏和集会之用;陈列厅是陈列、展示之用。因此在进行这些空间设计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各自的使用要求。

同类使用性质的空间,由于使用对象、使用方式和使用人数的差异,对空间的形状、大小、空间高低、内部布置均将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同样为卧室,在城市型住宅中或农村型住宅中,其考虑的内容就有所不同,它与集体宿舍和旅馆中的客房设计差异就更大。这主要因使用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使用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着房间设计。如阅览室,由于采取开架、半开架或闭架等不同使用方式,其内部布置亦不相同。演出性建筑的观众厅,由于容纳人数的不同,就直接影响其定额指标、平面形式和空间体积等。

2、空间利用。原有的住宅平面设计基本上是满足设计规范所要求的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以及储藏间等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房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增强了对舒适性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对建筑空间的使用和利用上需要缜密的思考和斟酌,使住宅建筑空间更多的出现了大的开敞空间,尽量减少琐碎的空间结构,使业主在使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的分隔空间,更加的人性化。例如某些住宅将客厅和餐厅完全连通,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家具或者软隔等形式自然的形成各自独立的功能区,这样的优点是整体的建筑空间增大了,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提升了居住的品质。同时还有的小户型采用开敞厨房与餐厅结合的形式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简捷的交通路线:合理地安排各功能空间的位置,可缩短户内的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所占的套内面积。交通路线的长短还与住宅的进深与开间的尺度比例有直接关系,当比例得当时交通路线最短。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设计手法丰富住宅的房型,如设室外露台、顶层和首层的跃层等等,使单元住宅更具个性化。

二、住宅空间的组合原则

住宅的内部空间组合由人的生活需要所决定,同时又在改变着人生活的方式和习惯。因此,既要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精神要求,还要考虑它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功能分区合理性原则。功能分区要清晰合理,公共活动区、私密休息区、辅助区要分区清楚、布置得当.避免使用中的交叉干扰、视线干扰、噪音干扰、气味污染,要争取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的“四明”, 都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住宅的卫生质量。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住宅空间的功能分区逐步细化,基本的公共活动区和私密休息区(即动、静分区)增加辅助功能区,进而将公共活动区分为家庭对外接待的礼仪区和家庭内部的交往区。这种细化了的功能分区的组合是:礼仪区―包括入口、客厅、餐室、客房、卫生间的对外区域;交往区―包括起居室、厨房、活动室、早餐室、家庭室;私密区―包括卧室、卫生间、书房、儿童房;辅助区―包括洗衣间、储藏室、车库、地下室、阁楼;室外区―包括室外花园、露台、庭院硬地、室外活动场地等。

2节能方面主要是关于房间朝向。厨房、卫生间等只有在部分时间使用,大部分时间是空着,其向南还是向北,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在满足通风采光,保证窗户的气密性和隔热性的要求下,厨房、卫生间不向南不影响建筑节能。而起居室已成为家居生活的核心,如果起居厅向南,白天有充足的日照,室内的自然热环境较好,可以大大地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耗能。

三、各功能空间设计

(1)玄关

近年来,“玄关”设计在住宅内部空间设计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也体现了私密性的观点。“玄关”除了具有更衣、换鞋、出门前整理容貌等功能外,还创造了一个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起到分隔共、私活动领域的作用,同时为室内创造了一定的私密性。 玄关的面积以2-6m2为宜,不宜过于局促。

(2)起居室,客厅

大户型可以考虑起居室与客厅分开设置。客厅设置在靠近入口的位置,偏于对外。而起居室是家人使用的偏于私密的空间。面积一般在35m2以上,除了全套沙发外,还要防止其他家具和电器,比如电视柜、壁柜、立式空调等。中小户型的起居室与客厅合用,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面积在30m2到20m2为宜,最小不宜小于15m2,放置沙发、电视柜、壁柜、立式空调等。

(3)卧室

卧室是住宅最主要的功能空间,其设计的合理性是户型设计的关键。主卧室应视户型面积的大小首先子以足够的空间。小户型的主卧室使用面积应在14 m2左右,开间应不小于3.3 m,有摆放各种尺寸双人床的自由度。中户型的主卧室面积应在16 m2左右,开间应在3.45一3.6 m,有摆放各个方向双人床的自由度。大户型的主卧室面积应在18m2以上,可在摆放足够大的豪华型的特殊形状的双人床。主卧室还应有放置床头柜、平衣柜、化妆台、体闲椅等常用家具以及电视机等家电的充裕空间。主卧室应与主卫生间和储藏室套连或毗邻,以利使用。但主卫的门不应直接开向卧室。除足够面积的储藏室之外,还应设置附在主卧室墙内的壁柜,以放置常更换的内衣、贵重则物的保险柜等。次卧室应视家庭结构确定标准,老少二代居应有与主卧室标准相近的老人卧室,并考虑适老设施; 两代居的孩子卧室每间不应小于12 m2,并应有良好的朝向。卧室中充分考虑各种开关、灯具、插座的布置,做到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们的活动行为展开。

(4)卫生间

卫生间设计最能表达细节,其设计的合理性是实现舒适家居的重要环节。中、小户型一般只设一个卫生间,其面积应大于4m2,平面的开间与进深比例要得当,至少应能合理地摆放座便器、淋浴器、洗面器三件套的卫生洁具,还应设置做卫生用的洗涤盆以及安放洗衣机的位置。大户型应设置两个或以上卫生间,其面积大小视户型面积而定,主卫生间面积在5 m2左右,洁具档次和件数随投资标准而定。

卫生间设计上的细节很多,从住宅建筑总体上讲,在多层或高层住宅中,卫生间不能设于下一层的卧室、起居室、厨房之上,在低层的独户住宅中也应尽量避免对下一层的影响,每层卫生间位置应相同,以利于供排水和防止户间干扰,排水组织应同层排放以便维修检修。卫生间的室内空间设计应注意护理老人、照顾儿童的方便。建造面积大、标准高的卫生间,应将干、湿、洁、污分开,将洗浴、洗消、化妆、入厕分成二个空间或两个空间,以便使用卫生间的平面力求方正,墙面、地面力求平顺,使室内空间整体性、流畅性好,以便清扫并给人以明快舒适的感觉。

此外,在供排水设计上,要注意采用节水型水嘴与洁具,管道与洁具连接便捷,水龙头取水用水方便。地漏排水要迅速,防止淹泡,地漏应设防返浊气装置,地面材料应具溅水后防滑功能。在电器设计上,要注意潮湿环境中电器防漏电,电器插头与灯具开关的位置应便于使用,预留电器及照明的接口和安装位置。在细部构造上要考虑有足够的通风采光条件并保护隐私,注意晾晒架、毛巾架、浴巾架、浴缸扶手等安装位置,甚至对更衣空间的设置、百叶门窗的刹一角方向、墙地贴面砖尺寸的吻合与对缝、每个角落都易于清扫等等细节都应充分考虑。

(5)厨房

大户型的厨房要考虑中餐区与西餐去分隔,厨房要比邻餐厅。中小户型中,厨房更加重要,尤其在小户型中,厨房是一个家庭的副中心。所以,建议考虑餐厨一体,增大使用面积,并节约空间。厨房一般考虑设置在一户中的北向,保持对外自然采光和通风,也把南向的好朝向让给起居室或卧室这样的主要空间。

(6)阳台

阳台是住宅内部外部空间结合的地方。根据位置和使用功能不同,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服务阳台。服务阳台一般和厨房相连,通常是封闭阳台,很多人将燃气灶、洗衣机储物架等放到服务阳台上。也有开敞阳台,放置户式中央空调主机、大型热水器储水罐、燃气立管及表等(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及规范)各有不同。少量与餐厅和工人房相连。不少面积较小的户型把与厨房相连的服务阳台当做炒菜操作间使用,区分了油烟区与无油烟区,也使原本窄小的厨房空间不那么拥挤。使用面积不宜低于1.5平方米。一个家庭最好有一个服务阳台。中小户型的服务阳台也可兼具洗衣、贮藏等功。

第二种是生活阳台。过去的户型简陋,阳台仅仅用来晾晒衣服,存放杂物,所以面积不大,关注度不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空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希望能更多的接近大自然,所以阳台就成了人们通向自然地一个平台,人们在这里流连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愿意把更多的休闲活动放到阳台上,所以阳台的功能就越来越多,面积也更大,装饰也更讲究,和过去的阳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故有人将其称为生活阳台。生活阳台一般供人们休闲、赏景、晾晒衣物、养花种草,多与起居室相连,面积在3-5平米之间,不宜低于2.5平方米。大户型住在有很大面积的入户花园,也可承担起这类的功能。

三、结语

在进行使用空间设计时,一般首先考虑使用性质和技术经济条件,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考虑内部空间的构图观感等精神功能要求。如空间的比例,各个界面的处理,材料质感和色彩的运用以及空间气氛的形成等。

参考文献:

[1]周波.建筑设计原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2]武勇.居住建筑设计原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住宅区绿地;整体性;空间形态;景观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7-0028-02

1 引言

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居住区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做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节能。

人作为万物之灵,也象其他生物一样,从生物圈中获取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大自然还给人类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人类是不能脱离大自然环境的。居住区绿地是一种人造的自然环境,是家的归宿,优美的居住区环境让身处其中的居民得到心灵的休憩。

2绿地景观设计风格定位

绿色植物景观形成居住区环境的母体。确定好居住区绿地景观的风格定位,有利于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环境居住区景观,避免不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雷同。绿地景观的个性,体现在基调树种、骨干树种的选择;植物种植形式的确定以及植物组团的塑造上。

居住区绿地的总体布局提倡自然、简洁、整体性强,强调秩序感。使园林景观达到简洁而不单调,丰富而不零乱,从而形成鲜明的自身风格的定位。达到置身其中,心旷神怡的效果。

3 景观的空间形态设计

3.1高程变化

大凡园筑,必先动土。地形起伏构成绿地的高程变化,不仅有利于植被的排水,而且能够拉开植被层次,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使景观生动而有趣。

根据住宅风水理论,我国地处北半球,因此坡地的坡度一般应北陡南缓,忌北缓南陡或坡度均匀对称。为此,在绿地设计中应该因势利导,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调配土方,利用竖向的变化,解决整体和局部的高程交接关系。堆土不应该在局部小范围做局促的陡然变化,绿地中坡地的起伏变化应注意整体性,地形起伏变化应舒缓有致。

3.2节点处理

住宅区在住宅出入口、会所地周围以及主要组团内部形成规模不一的“节点”区域。这些区域是交通组织必经之处,也是居民公共交往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由于“节点”为户外环境中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段,所以比起宅中其他空间,这里的布局以及处理方式更加精细。在不同的节点,景观绿化的处理方式上需进行不同层次上的划分,重视实用性,兼顾艺术化的视觉功能。

3.2.1居住区入口部分处理

居住区主次入口的标识设计,可以加强居民的认同感并很容易找到“家”的大门。在植物种植方面,通常会在居住区主次入口集散广场部分种植观赏价值较高的特大乔木,高大挺拔的乔木让住宅区的入口部分格外醒目,可以成为居住区的重要标志,同时浓密的树冠,也提升了住宅区的景观品质。

居住区主次入口的种植应多用色叶植物,如红叶石楠、金叶女贞,以及开花灌木如毛杜鹃、红帽子月季等,营造出吉祥喜庆的氛围。

3.2.2景观的情境性营造

基于对居民生活习惯、活动规律的研究的结果,住宅区组团绿地空间,能够激发引导人们参与休闲,增进邻里间的相互交流,以体现汇聚人气的和谐住区氛围。

植物组团是营造私密空间的最好素材,植物的枝叶能够吸收噪音,组团绿地的设计立足于充分发挥住宅环境绿化的健身娱乐和文化休憩功能,以满足各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巧妙地利用植物空间布局,使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不干扰影响居民的私密性,以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植物的色、香使人心情愉快,平缓紧张心情。住宅区组团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组团中树木种植参差,高大的乔木搭配小乔木;大灌木辅以下层的植物模纹,以少量的植株展现气象万千、层次丰富的林带。在我国传统造园手法中,树木常常拟人化赋予一些性格,像松树表示高风亮节;梅花不畏严寒表示高洁;竹子中空表示虚心、宁折不弯,傲雪凌霜表示坚强等等,在住宅区绿地中巧妙运用这一手法,孕育出诗情画意的深远境界,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风格。

3.2.3宅前屋后的绿地空间处理

住宅环境中宅间绿地,是在住宅建筑不同朝向布置合适的绿地宽度,以满足防护、美化和基础种植作用。原则上住宅建筑南面绿地宽度应不小于8m,北面绿地宽度不小于3m,东面、西面绿地宽度不小于2m。

住宅建筑周围的绿地应布置植物模纹,作为基础种植,目的是柔化建筑的线条,建筑物与绿地很好地衔接起来。入户周围基础种植侧重考虑了人行步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人在行走过程中,视线向下偏离10°,表现为总注视眼前的地面,为此底层设计将特别注意细部处理。如果住宅设有架空层,绿化层次也可以延伸到架空层内。这种在较低视觉内的景观处理到何种精细程度,最能体现整个住区品质所在。

3.2.4围墙边界的植物种植

住宅区的边界绿地种植通常选用高大、树冠浓密的乔木,成行成片种植,以形成足够的绿量,达到很好的生态效果。边界林带能将住宅区掩映在绿树丛中,营造出住宅区的远视风景。浓密的枝叶有吸收尘埃、杀灭细菌、过滤噪音的功效,成为住宅区的绿色屏障。

4 景观“生态性”设计

4.1 植物材料立足于适地适树

绿地设计应优先选择乔木的树种。乔木灌木、地被、草地得配比合理,住宅环境冬日需要阳光,酷夏更需遮荫,为此提倡乔木以快长树为主。乔灌木:草坪(乔灌木树冠投影面积中草坪除外)应以7∶3为宜。住区强调秩序感,应该在植物配置中加以体现,形成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落景观,绿树成荫生机勃勃,使之成就小区的绿肺功能。

4.2综合考虑光照条件的影响

根据建筑规划日照分析并参照相关分析指标,运用到种植设计中,如在分析植物的日照影响,耐阴、耐阳植物搭配时,必须考虑日照分析、住宅建筑的不同朝向进行布置。

建筑南面种植应能保证建筑的通风采光,选择喜阳、耐旱的乔灌木,注重不同植物花期以及颜色的衔接,尽量延长花期。建筑北面应布置防护性绿带,选择耐荫、抗寒的花灌木。建筑的西面、东面应充分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风的要求,选择抗风、耐寒、抗逆性强的常绿乔灌木。在住宅南面的绿地里,应该种植落叶乔木以及较多的观花植物,而观花植物通常在足够的光照下生长旺盛,形成花团锦簇的效果。

在住宅北面绿地一般多用常绿的植物,常绿植物即使在肃杀的冬季任然是青枝绿叶,使植物景观也不至于很单调。

住宅的西边绿地中可以种植一些树冠较大的植株,达到挡西晒的功效。

5 景观“时间性”设计

5.1观赏效果兼顾建成初期与永久

景观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建成初期的效果,也要兼顾到长久的观赏效果,住宅区的绿地环境建立一个有秩序的完整的构架。除了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对设计地补充以外,其绿地环境的效果有赖于岁月的积累,才变得有深厚的文化内容和生命的持久。

5.2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设计

植物是有生命的造园材料,植物的枝、干、叶随季节交替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利用植物色彩、形态、味道、结合周边的不同环境, 形成一年四季的不同、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结构。

参考文献:

[1] 吴为廉.景园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收纳空间 艺术性 收纳设计

收纳空间即储藏物品的场所,其涵义相当广泛,大到储藏间、更衣室,小到放香皂的搁架。它既可以是独立的空间,又可以是完整大空间内的一部分。设计收纳空间,首要原则是保证大空间的完整性,不能因其划分变得支离破碎;其次是保证人的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动线影响到所有空间的使用性,最简单的是沿墙或梁制作、摆放家具,但难免生硬、呆板。所以在设计之前要先了解室内的平面布局,然后再针对相关收纳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收纳空间的重要性

储藏收纳空间对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但大多数家庭对储藏空间的规划不够充分、合理。我们四季的衣服、鞋帽、床品、睡衣、毛巾,餐具、茶具、酒具等用品,孩子的玩具,大人出差用的旅行箱、旅行袋、书籍、文件以及各类收藏品、艺术品, 不论大小贵贱, 每一样都应该有固定的安身之处, 都需要做好归纳计划。

二、住宅室内收纳空间设计方式

如何来设计?这是设计原则的问题。概括来说, 收纳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服从整体空间设计;满足功能要求; 艺术性、经济性的和谐统一。这三个原则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体现了收纳空间的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和表现形式。只有搞清楚三者的关系,并坚持这三个原则,才能设计出实用美观的储存空间。服从整体空间的设计,是由收纳空间的性质决定的。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掌握正确的顺序,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空间后次要空间的方式进行。首先完成整体规划布局,确定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进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等主要空间的设计,最后再进行储存空间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合理地利用空间, 善于开发空间,特别是一些零碎空间,如室内楼梯的底部、拐角等。

满足功能要求,具体就是满足分类清晰、取用方便、便于长时间储存等要求。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按照所储存物品种类不同, 分为服装鞋帽、清洁用品、日用工具、食品、贵重物品等几大类; 再是按使用频率划分为高使用频率物品和低使用频率物品。依物品种类划分,便于确定储存空间与主要空间的关系; 依使用频率划分,可提高储存空间的使用效率。但这两种划分各有利弊, 因此实际应用中需两种方法结合,先划分物品类别, 后依照使用频率确定设计形式。

三、收纳空间的艺术性

艺术性, 也就是造型与装饰的形式美感。对于储存空间而言, 常见的装饰部位有: 储藏室、衣帽间的门和灯具,各种橱柜门、抽屉的拉手等。在设计手法上, 不外乎通过空间结构和线条变化,材料的质感与对比,色彩与灯光的烘托以及各种装饰性的构件和五金配件等来实现。设计时要注意风格与整体环境协调统一、造型简洁、功能明确、实用性强。

收纳同时具有展示的含义,家庭中的书籍、艺术品、旅行纪念品、有特殊含义的物品,都需要摆放在外面展示给大家看。如:中国古人用的博古架便是经典的设计,在错落有致的搁板上摆放着或高或低的艺术品,集中展示了艺术品,而且整洁有序。现代人为了配合室内装修风格多用展示柜摆放艺术品。展示柜有靠墙立式的,也有摆在房中作隔断用的。有的加上玻璃门保护艺术品;有的直接用玻璃或金属材料作层板,形成各式各样风格的展示架或展示柜;有的柜子设有内置射灯,配合艺术品创造出光影的艺术效果。

四、不同空间的收纳设计功能

(1)门口玄关:收纳空间首先就是进门处的玄关。虽然它的空间不大, 却是人们对家的第一印象。毕竟我们都希望一推开门, 迎接自己的是一室的整洁明亮。然而不少人在装修时往往忽略了玄关的设计, 从而造成进门时鞋、物无处安置的不便, 花一些时间优化布局, 便有一个崭新的玄关。

(2)客厅空间:客厅是招待客人的主要场所。大多数家庭客厅布置以电视为中心,围绕电视布置视听柜、背景墙、沙发座椅等,形成较程式化的格局。客厅的收纳规划以存放共用物品,方便家中成员取用为主要目的之外,还应考虑如何展现家庭风格。

(3)餐厨空间:厨房是收纳设计的又一个重点。东方人使用的烹调用具、盛装食物的器皿较西方人复杂且数量多得多,因此,为了妥善收纳这些用具, 厨房收纳柜的容量要充足。根据功能需要可分成上下两层, 如果空间小,上层尽量往上延伸, 可以多增加一些储藏空间。如果空间大,上柜的高度不妨下拉, 让顶端与天花板之间产生“留白”的效果,减少压迫感。厨房的厨具采用完全隐藏式设计, 可以让厨房更清爽。如采用高身柜从地板一直延伸至天花板, 可以将烤箱、微炉等电器一并收纳其中,避免了凌乱。(如图:餐厨空间收纳设计)

(4)卧室空间:卧室是居室空间里最需要私密和安宁的地方, 保持清爽整洁是卧室收纳设计的基本要求, 完整的收纳规划可以提供舒坦清爽的休息空间, 让所有的私人用品、衣物、书籍或贴身用品都整齐地收妥在卧室内。

(5)书房空间:书房是沉淀心灵的场所,善于规划收纳,使人赏心悦目。如户型够大,有一间完整书房,做成固定式的书柜来放置书籍较好。如无单独书房,与电视柜或房间衣柜组合都合适,书房可以根据尺寸定做壁柜、书架,增加造型感。

(6)卫浴空间:在浴室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收纳一直是个大问题,小空间的收纳做得好,就能井井有条,井然有序,反之,不仅破坏了原本迷你的空间,而且显得拥挤、杂乱不堪。

由此可见,通过对住宅室内收纳空间的合理设计,可实现完善空间利用、提升家居品质、重塑功能空间、改革生活方式、丰富视觉效果、形成良性互动和展示陈列艺术等目标,赋予住宅空间经济、舒适、实用、简洁、文化、情趣、方便、高效等多重内涵,从而提升居住品质。

参考文献

[1]游淑慧.收纳空间设计事件书.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住宅;设计;弹性空间

在住宅设计问题中引入弹性设计的概念,其目的在于运用相关的原则、方法、理论建立一种直接围绕着弹性住宅设计展开的较为清晰的整体理论框架,揭示弹性住宅设计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提出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国特色的弹性住宅设计的理论及策略,以期待对现在的住宅设计给予以一定的启发。

1弹性空间设计的现实可行性

1.1社会经济的变化导致对弹性设计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正由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可调整、发展、变化成为时代的特征,僵化、局限的空间模式己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住宅要能适应各种生活模式的需求,其起居空间与卧室、学习及家务空间的布局与大小要能相互调整,因为不同生活模式的家庭对各种空间的面积与功能及布局要求都不同。.如生活休养型家庭要求有较大的家务空间,对学习与专用社交空间则不做要求;而学习型家庭则需要有较大的专用学习空间;社交娱乐型家庭则需要有专用的较大面积的社交空间。所以,要能满足各种生活模式的需求,住宅内部各种空间的功能与面积大小必须要能相互转换。

1.2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对弹性设计的需要

随着家庭和婚姻观念的转变,家庭结构逐步演变成从传统家庭中分化出来的核心家庭为主,并出现老年家庭、双亲无子女家庭、单身家庭,复合家庭及单亲家庭等几种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空间划分方式不再适用,单纯的功能主义设计方式在此遇到了难题;而弹性的设计方法则会在充分考虑住户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增加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例如采用轻质的非承重隔墙,运用标准化、可替换的建筑构件,区分固定的(有承载力的)构件与可替换的由住户决定的构件等等。这些措施都将对空间的灵活使用带来便利,增强住宅的适应能力。

2弹性空间设计在住宅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2.1住宅的弹性设计模式

(l)单元拼接模式

单元拼接模式是指利用多个标准的基本单元(可以是楼层单元、户单元或构件单元),通过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多样拼接组合,形成多种套型。例如可以利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薄板拼装而成的盒子为基本空间单元,通过这些带设备的盒子结构单元在平面上的组合,户与户之间或联排拼接或前后错接,形成丰富的空间体型变化和可供选择的多种套型平面。

(2)灵活划分模式

灵活划分模式是指在住宅结构中尽量减少承重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扩大室内使用面积,利用易于拆装的材料进行室内的空间划分。在住房建造时提供针对多种类型、满足不同住户要求的可能性,如对工作空间、起居空间、辅助空间的需求,面积大小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同时,随着居住时间的发展、人口的变更及适应信息社会住宅室内功能的转变,住户可以相应改变室内分割。

(3)多向联系模式

多向联系模式是指在住宅单元的分隔墙中预留门洞,通过开关门洞,可以调整单元的大小和套型。

(4)空间扩展模式

空间扩展模式是指房间的扩大或房间数的增加,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一、首层室外空间的加建;二、阳台或平台的加建;三、利用双层立面间的空隙加建。例如利用一个基本单元和一个平台组成各户。平台可以作为室外空间,也可以作为加建空间的场地。住户购买住宅的基本单元,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使用平台空间,也可以自己决定加建部分的材料和加建空间的形状。在人们对自己的家舍打造一番后,整个住宅区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景观。

2.2居住面积不变情况下的弹性设计

在总居住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对住房进行弹性设计,达成更有效率地使用平面布局的目标。

(1)时间和空间对居住要求的不同。

在设计时我们采取在平面布局上做相应的循环式调整,设计手法注重平面使用功能上的重叠,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小型的平面布局。例如,如图5-10日式的住宅所特有的空间转换原则是通过在隔间拉门水平移动来实现的,从日式住宅传承来的拉门元素迎合了现代空间理论,它不仅有们的作用,还能代替隔墙。

(2)由于居住者的不同,则空间的设计不同。所以现在更为受欢迎的设计方法即为中立设计。所谓中立设计是指各个房间没有预先确定的功能。这种平面布局不是通过建筑布局上的调整来适应不同居住者的要求,而是通过适当的空间大小和比例,它们是依据可能的最大面积确定的,中立设计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设计方法。在住宅发展中,卧室逐渐失去了功能的单一性,如今卧室不仅用于睡卧,而且同时有起居、工作室的功能,当然也相应需要更大的面积。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人房间应有可置换的大小顺序,如儿童卧室也要有相应的面积,必要时可作为成人卧室,当然这要以合理的平面布局为前提在住宅结构和空间的形态设计时,运用中立性的方法,可以使房间无需空间和结构本身的变化而适应其中的任何一种需要。在现代的一些公寓住宅中,底层设计成居住、商业、公共活动、车库、储藏室等等,住宅的房间也可以为几个功能服务,一个房间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用做客厅、卧室或者书房或者餐厅,住户在房间功能的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

(3)在住宅结构中尽量减少承重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扩大室内面积易于拆装的材料进行室内的空间划分。框架结构是较适合的结构系统,利用可以工业化制造,而且也可自由分隔室内空间,它所受的限制仅在于必须将厨厕作为固定的房间,但居住者可以将其余空间利用可移动调整的墙体以间隔。依此方式,平面布局的分隔可以使用与承重无关的轻型隔墙,并且可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此概念自开始就不仅是以达成住房建造上的一次性为目的,它希望达到住房使用上能持续对平面布局进行调整。

2.3居住面积可变情况下的弹性设计

⑴加建及改建方式实现的可变性

加建主要有侧面加建及上层加建两种方式实现住宅的可变性。侧面加建一般而言只能运用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上层加建则要求建筑的顶层可以事后向上加建并可依当时家庭组成的需求予以分隔,所以设计时应特别注重楼板的承载力,要求楼板能够承受较随意安置的隔墙负荷。侧面加建或上层加建需要事先确定加建的区域,事先在基地红线方面做广泛的施工准备,这样可以降低扩建可行性的难度。以当今居住密度越来越高的现状看来,集合住宅的扩建方式有其局限性,即仅限于上层加建及改建的范围;小住宅则有较多的扩建可能,尤其是在侧面加建方面。

⑵分隔或整合所实现的可变性

因经济原因,由侧面及上层加建、改建方式实现的可变性扩建模式一般不会被逆向拆除,因此无法满足缩小住宅面积的要求。而周期性法则表明在提高居住面积需求这一阶段之后,总是伴随着缩减阶段。分隔或整合的方式,才能真正满足上述的需求。运用这种方式,一个家庭的成长及萎缩可以借助于既能纳入住宅单元内又能独立于住宅单元之外的居住部分来调整。

结束语

通过弹性空间设计,空间与人的亲和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随着观念的更新和科技的进步,一些设计师提出了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理念,把释放空间自由度作为设计的目标,通过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概念产品的设计,实现了部分室内空间的自由开合,这是弹性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中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彭一刚著.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其钧,谢燕编著.现代室内装饰.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健康;空间;设计

健康住宅是在小康住宅“经济舒适”层次上的提升舒适性与健康性要素,全面提高居住质量。健康住宅居住质量主要体现为套型设计应多样化,并具有一

定的适应性,满足个性化的居住需求;居住空间大小为满足家庭使用功能为宜,

应具有相应的私密性与安全性

1、居住空间的适用性

适用是住宅的根本要求,住宅性能应能适合居住者的需求。健康住房的第一

位选择要素应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行为和现代居住心理的要求,使居住者在住宅

内感到适用和方便。

1)合理的功能分区。在健康住宅套型设计中,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确保

基本功能的实现仍是最主要的。从使用出发,根据居住生活的性质对住宅内部进行分区,即套内合理布局,在分区中要处理好各区域内的关系、区域之间的关系

和交通衔接。我们一般可以根据人的生理、心理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公私分区、

动静分区、洁污分区来进行室内空间的组合。例如,合理地将客厅、餐厅、厨房

集中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而卧室、卫生间等形成私用活动区。公用区靠近入

口,私用区设在住宅里部,从而公私、动静分区明确,使用顺当,防止活动行为

的交叉干扰。过去那种阳台改厨房,卧室改厅堂的局面,既不合理,又不舒适,

同时还影响了房屋的整体结构。所以,在健康住宅的套型设计中,客厅、餐厅、

公共空间、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

2)提高居住质量不仅指居住面积的增大和房间的增多,重要的是拥有一个

合理的与家庭生活行为需要相适应的舒适尺度。功能空间面积主要

取决于:

(1)必要设施、设备、家具等布置所需要的面积。

(2)人体占有面积。

(3)活动或操作所需要的面积。

功能空间面积过小会显得拥挤,大而不当,也会失去家庭的温馨。尺度的适宜,突显健康住宅对居者的人文关怀,使之亲切近人。

3)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等功能空间的数量,既取决于住户家庭人口

构成和生活方式,又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密切相关。当然市场也

需要有一部分大面积套型,各房间的面积也应适度扩大,更应是增加不同功能的

空间数量,如设置学习室、独立餐厅,多个卫生间、工人用房、家务间、可入贮

藏间等,有的还可设家庭团聚室、电脑工作室等。从而使住宅套型与现代生活方

式相适应。近年来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一直持续增加。其中固然有房地产投资增

长过快、老百姓购买力有限等原因,但在住宅消费趋于理性的现在,有些住宅套

型面积及功能房间面积过大,但实际是小面积平面布置的简单扩大,布局空旷,

既不精细,面积又浪费,成为大而不当的住宅,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住宅消费。

4)住宅内部各个房间的布置和相互联系要恰当。起居厅是家庭的核心部位,

它的位置应起到组织家庭生活的中心作用,厅内不应有太多的门和洞口,否则就

会因没有足够长度的延续墙面使家具布置发生困难,还会因有人在厅内来回穿行

而干扰会客、团聚、视听、体闲等公共性活动。由于厅内活动人数相对较多,厅

又是一个家庭的集聚点,厅内需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和视野。厨房由于家人提

着菜篮或拿着垃圾进出,应使其靠近入口,不致污染其它空间。厨房与餐厅要紧

邻,端上菜肴和撤除餐具就会方便。卫生间与卧室要相近,对老人或晚间使用不

会发生麻烦等等。另外在健康住宅设计中还应增加贮藏面积,有条件的主卧设可

进入式衣橱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储存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如体育休闲用品。总之,只有合理的房间布局与配置,才能使家居舒适。

2、 居住空间的私密性设计

社会学理论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互助与互争。互助是人的内在本质,互争

是人的外在本质。居住者在希望邻里交往的同时,也希望私密性得到满足与保

护。私密性是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它有助于增强个人的独立性

和选择意识。私密并不意味着隔离,而是个人与邻里间,甚至与家人间的生活行

为关系的控制。私密性与公共性是相对而言的。为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行为内

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居住区建筑空间环境本身应具备公

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私密性程度不同的空间层次和领域感,使居民既能

与公共生活密切联系,保证邻里交往,又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私密性要求。人的私

密行为扰或破坏,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私密性往往受

到来自于户外或家庭内部的干扰。

建筑之间距离,除日照、通风等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视线、噪音的干扰。两

户之间的窗户设置应该避免窗户正对;各户的生活阳台之间应有所遮挡;退台的

屋面平台既要防止楼上平台的俯视,又要避免相邻住户之间的视线干扰。多层住

宅居室与对面居室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18-20m,低层住宅则不宜小于12m。窗户毗邻道路的住宅,可以利用半地下室提高底层的室内地坪或者在窗户边合理的配置绿色植物避免室外视线的干扰。

在户内空间,虽然是家人之间的活动,但户内不同的功能空间也因不同的

居住行为内容而具有不同程度的私密性特征和要求。一般而言,户内各功能空间

私密性由弱至强的梯度顺序为:户门-过道(过厅)-客厅-起居室、餐厅、厨房

-卧室-卫生间。住宅建筑私密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就是要合理组织从公共到私密

的空间序列层次,明确室内与外界环境、户与户之间以及户内各功能空间之间的

分区、分隔和界定,通过合理地划分与组织空间,采取适当的阻隔视听干扰的措施,满足家庭成员对私密性的要求。因此一般要求:不设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开向起居厅,卫生间最好设在私密区;卧室、书房的门不宜直接开向起居厅,卧室、书房也应集聚在私用区;分户墙、分室墙及楼板应达到空气声和撞击声的隔声标准等,使每个家庭成员的私密行为得到充分的保护,从而人人能身心健康,和谐相处。

合理的居住空间环境应该为每个家庭成员提供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

间,这是个人成长与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人的私密行为能否得到保证,行为内

容是否得到保护,是住宅自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评价住宅的一项心理尺度。也

是评价健康住宅的一项重要心理尺度。

3 、居住空间的安全性设计

居住空间的安全性首先表现在结构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滑、防坠等。结构安全主要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地震力破坏的可靠性。防火疏散是高层住宅设计的重点,按不同等级安全要求保证底层疏散口的数量、疏散楼电梯的数量、消防电梯的设置、防烟前室的设置、通风排烟措施等。关于防盗问题,公安部与建设部曾共同发文,要求户门为防盗门、防止从住宅建筑的附件如水落管、阳台,楼梯入口上部的雨蓬等处攀越入户,加强住区的保安与物业管理。防坠有两种可能,一是防护不周,产生人体坠落,一是没有遮栏,物品下坠伤人。在设计时要注意阳台栏杆和上人屋面或平台围栏的设计,对多层和高层住宅分别必须保证1.05 和1. lm 的高度,垂直栏杆之间净距不得大于llcm 防止物品下坠如花盆从阳台掉下,设计时应考虑搁置花盆台板宽度,栏板高度以及单元出入口处的安全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安全性已不仅仅是指普通意义上的防火、防盗、防坠等问题,还包含着更多的内容。

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住宅入口、走道、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场所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性,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

2)随着电器、信息产品大量进入家庭,电气安全尤为重要。调查显示,我国住宅中插座数量普遍偏少,居民不得不乱拉电线,接用一些不标准的电板,这是一些电气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该控制住宅插座的安装间距,例如规定插座的安装间距不得大于插头线长度的2 倍。同时也应加强漏电保护、等电位连接等用电安全措施。

3)应按《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的相关要求控制居住空间的声、光、热环境和空气环境。充分关注光照、保温、隔声、隔热、排气通风等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与安全产生的影响。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

一?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为解决住房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住宅入口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能够融入到小区以及城市空间中。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一)满足居住区及城市规划要求

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小区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点,支撑着小区在城市中的存在的发展,因此入口空间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小区以及城市的设计要求,并最大限度提升美观性与协调性。

(二)适应小区环境

在住宅建筑中,入口布局位置会受到总体环境布局影响,例如小区中主道路位置、组团布局、中心景观、历史文脉等,因此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要根据实际而定,没有一种空间组织模式是通用的。

(三)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在确定住宅建筑入口位置时,要对居民活动规律、行为特征、地域文化等给予充分考虑,并对居民心理进行客观分析,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住宅入口朝向的差别,由于地域特征,北方建筑的日照对于住宅建筑来讲比较重要,因此一般多将入口设置在建筑北方,而南方的建筑朝向通常无确定标准。

二?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一)整体性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内外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够反映出整体环境空间和布局间的关系,随着住宅空间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开放化趋势。笔者所说的“整体性”,并非指物理空间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等,而是指居住着的心理和身体、社会文化、居住环境等的整体性,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外而内的设计并构思方案。整体性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立面形式的整体性:对入口空间立面设计来讲,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功能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即建筑和入口的有机统一。2.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主义对建筑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即在保持居民原来的生活惯例基础之上,进行入口空间的设计,让地区文化、文脉、气候等特征来表现出建筑的特色。

(二)标志性

住宅建筑的入口应当能够首先表现出建筑的类别、性质等,此为“标志性”,通过住宅建筑入口处的设计,让居住着产生心理归属感。首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入口处的色彩、质感及形态等来表现出建筑的标志性,通过让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让观赏者感受到和谐共生,而非视觉刺激。其次,要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界面的色彩、质感和形态等形成视觉中心,通过亮眼醒目的符号、标志或小装饰来强化入口处的存在感,例如柱头、台阶、门头、坡道等。再次,通过对通往入口处的道路进行装饰来强化入口的标志性,例如利用景观小品来增强引导性,让居民更够轻易识别。

(三)过渡性

由于入口空间处于过渡性空间,因此要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过渡性特征,充分体现出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封闭—开发、单一—综合、确定—模糊,抹去明显界限,让空间得以连贯并自然形成整体。

(四)人性化

我们应当知晓,现代居住概念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生理功能需求,而是要注入对人性的关怀,为居住者创造出更具意义的环境,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中,应当注重以下内容:1.尺度:例如室外台阶,一般不宜少于三步,踏步高度不应高于0.15m,宽度不应低于0.3.m等。2.无障碍:为了能够为胜利伤残者以及活动能力衰退者提供方便,应当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例如残疾人坡道或是电动升降椅、入口门体等,要保障非正常活动能力者能够无障碍的出入活动。3.环境设施:例如设置休息座椅,并将其与花坛、植物等进行结合,既能够提供方便,还能够带来美感及享受。

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化、安全性等方面,全心全意为居住者着想。

三?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手法

目前,住宅建筑的设计手法呈现出多种不同趋势,建筑师在选择设计手法时,应当借鉴多种风格手法,而非单一进行选择。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实体要素、空间序列及空间艺术中,下文主要针对空间序列进行阐述。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建立要通过布局空间的色彩、装修、陈设、照明等多重艺术手段来实现,其设计手法主要为:引导——通过概念景观的设置进行心理暗示或提示,引导居民行动方向,并产生心理情绪;提示——通过小品、雕塑、绿化等景物,给予心理暗示或提示,达到情绪体验效果;过渡——利用细微的变化或是多重层次的景象,促进循序渐进心理反应的产生;对比——加强并形成视觉刺激,促使突发性瞬间情绪的产生;弱化——利用具体实物来降低人类情绪反应,如装饰小品等,让居民情绪能够恢复至最初状态。

空间序列具有导向性,例如在金沙·祥域住宅入口空间的外部环境中,通过对类似视觉元素的重复,增强入口空间环境的导向性能,并暗示、引导居民的行动方向,详见图1。

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设计,能够完美体现出关系空间的转换及过渡。一般来讲,在高潮阶段出现之前,空间过渡形式在本质上基本一致,具有共性,但是在实际中要具有一定区别,即采用统一设计手法为主,不同设计方式为辅,达到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住宅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且还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空间多样化等衍生要求。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首先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元素,更要能够代表住宅建筑的诸多特性。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策略及手法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期望能与更多专业人员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黄群世.浅谈对住宅建筑入口的空间设计建议[J].中国住宅设施,2011,04

[2] 李宏.居住小区主入口空间的景观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6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住宅建筑建筑设计;公共空间

住宅的质量与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住宅建筑尤其是其公共场所的设计,应确保个性化和专业化,充分反映住宅建筑的现代特性;应以客户需求为指导,加强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住宅建筑生态化发展。

1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

公共空间是住宅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居民和谐共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居民通常会选择舒适感更高的房屋。公共空间是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对居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设计师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的建议,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并以舒适度为标准进行个性化公共空间设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实现建设成本和舒适性的平衡已成为设计师的一大难题。

2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2.1标准层设计

住宅建筑中,楼梯和走廊等是居民通行的必要公共空间,也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空间,故须重点关注此类公共空间的设计。标准层设计应注重增强公共空间对居民共存的辅助作用。考虑居民不同的共存要求,重点关注导视系统、材料、照明效果等方面。

2.2楼梯厅设计

楼梯间和电梯间的改进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在每栋住宅建筑中设计单独的套内空间,并将其与室外楼梯相连,以实现邻居之间的互动并确保各自的隐私。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3股人流时应于两侧设扶手,达4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室外楼梯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24m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300mm高梁可做到3600mm宽的开间;350mm高梁可做到4200mm宽的开间;400mm高梁可做到4800mm宽的开间。100mm厚板可实现2500mm净跨(踏步数10以下);150mm厚板可实现3750mm净跨(踏步数15以下);190mm厚板可实现4750mm净跨(踏步数18以下)。

2.3大厅走廊设计

随着住房形制的发展,走廊式住房在住宅建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走廊广泛应用于公寓楼,具有极好的使用价值。如今,土地资源稀缺,商业用地严重不足,如果居民总量太大,则公共空间不足。将首层住宅改成大堂的方式常会导致净高不足,应注意首层层高、梁的位置、管线走向。合理的走廊设计可以提高走廊的利用率(见图1),或将楼梯间扩建为住宅大堂(见图2)。地上楼梯间不通向地下室,空间一般还是比较宽裕的,但对于需要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通道及下地下室梯段均缺少对面层厚度的预留。

2.4屋顶设计

顶层是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住宅公共空间设计中,应注意顶层设计,提高屋顶空间利用率。1)考虑屋顶交通问题,满足屋顶运输的基本要求在屋顶交通设计中,应确保每个建筑物的垂直交通管理系统都能使屋顶平整,还可以通过设计螺旋走廊来处理路径问题,提高屋顶的光滑度,实现屋顶套内空间的高效利用。2)为确保屋顶的可达性,应考虑屋顶的应用功能不能简单地设计屋顶花园,而是要丰富屋顶的使用功能,激发居民的爱好和主动性,可设计屋顶健身运动区:①设置健身运动区,配置健身器材,满足居民的健身运动需求;②设置儿童游乐区,还可以在儿童游乐区旁设置亲子游乐区,为居民的亲子游戏和娱乐提供场所;③创建绿化屋顶,屋顶种植绿色植物,改善住宅建筑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可见的风景,屋顶绿化还具有隔热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④创建屋顶休息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屋顶具有自然环境优势,例如视线极佳、阳光充足,可配置椅子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温暖的户外休闲娱乐场所(见图3)。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品质。在合理运用空间的基础上,加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营造宜人、舒适的公共空间,可促进住宅建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姿彤.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J].设计,2019,32(4):96-97.

[2]周沁.基于人本主义思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转型[J].城市住宅,2021,28(3):154-155.

[3]刘佳林.浅析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现代园艺,2018(21):161,199.

[4]杨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19):101-102.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空间消费;商品住宅;设计;研究

住宅是人类生活最为基本的物质资料之一,同时也是提供人类生活的方式。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住宅已逐渐走向市场,尤其商品住宅消费占到总家庭消费的35%左右。住宅商品化不仅带来了住宅市场的繁荣,而且也带来了较大的困惑。特别是作为住宅开发的房地产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与住宅设计师及居民的意愿是相悖的。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住宅设计师如何对住宅社会空间进行塑造,体现人文关怀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空间消费与商品住宅概述

空间消费是指以人为主体,分析主体由置身特定空间进而获得自身需求及欲望的满足过程。与空间需求及空间要求是不同的,是一种反馈及交互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与空间关系的形成过程。也与空间使用不同,比空间使用的内涵要广,是主动的有选择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空间,并与空间形态对应意识形态,最终形成人与空间的互动。空间消费包括功能性消费、社会性消费及精神性消费,其中功能性消费侧重非个人性、实用性,社会性消费侧重空间的社区性、地域性及互动性,精神性消费则侧重差异性、风格性及享受性。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及使用价值两方面因素,进入到流通领域是商品的必然过程,若住宅进入到流通领域,就称之为商品住宅。对于我国的商品住宅具有几个特征:建成时间新;建于大中城市或周边地带;以市场销售为主;由不同房地产公司开发。

若从住宅结构来看,家庭的消费空间是住宅,同时住宅又是家庭的基本空间单位。住宅不仅仅是家庭消费的空间环境,同时也是家庭消费的内容自身及对象。商品住宅的空间消费同样具有功能性、社会性及精神性的特点。

二、空间消费与商品住宅设计方法

长期以来,住宅设计坚持“有房住,住的下,分得开”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尤其住宅商品化之后,其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及实用性已成为当前商品住宅设计的根本要求。因此,下面重点介绍几种空间消费的商品住宅设计方法:

1、总体设计方法

商品住宅设计首先应对总体进行设计,设计师提出自己的设计构想。总体设计包括规模设计、混合设计、地区性设计及可持续设计。1)规模设计。为了能够使居住空间的组织结构更加体现人文性,以人控制环境的认知能力作为居住空间规模的依据。为此,在当前居住社区的设计中,最大限度减少社区规模不仅能够增加邻里互动,而且还能够顺应商品的开发模式,避免一些大量闲置房屋。对于同一城市干道划分的地块中,可在地块中插入其他职能,改善原有的组织结构,形成有效的街区模式。同时,还应根据人口数量进行全面规划,适当调整人口结构,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住宅规模,实现长期稳定发展。2)混合设计。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受到现代功能主题的影响,常常将城市空间机械分为工作、游憨及居住等,对于传统城市中功能空间的混乱无序持否定态度。为此,进行混合设计时为了满足更多的空间需要,可采用多功能混合促进社区的安全及促进社区功能空间的混合,适应当前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3)地区性设计。对于地区型设计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顺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地形条件、植被情况、气候条件等);继承地区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对地区的居住形态进行详细研究。4)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主要是指人与自然应实现和谐,最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建筑、人及社会之间的三者关系,进而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坚持以下可持续设计原则:最大限度利用当地材料、技术,降低建造成本;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及通风等);充分考虑建筑场地环境(如周围植被、布局、建筑物朝向及气候等);与气候相协调;对污水及废气排放进行妥善处理;充分考虑节能(土地、水等资源);坚持健康设计。

2、空间布局设计方法

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人们居住舒适度,在充分考虑人文环境时,应注重住宅空间及周围空间的布置。1)公共空间布局。公共空间一般分为公共服务设施及外部空间两大部分,对其布局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建筑进行混合化设计;形成特质的中心焦点;设计的内部空间应具有多功能性。2)自然环境空间布局。自然环境空间往往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该空间的设置应坚持保持生态原貌、集中保留绿地及合理融入自然空间的原则,进而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居住的和谐相处。3)交通空间布局。交通是人类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恢复交通空间的活力及空间被居民使用的权利。实现多元化的道路设计;控制道路步行范围;增强公共空间与交通空间之间的联系;实现主道路及自行车为主的道路,建立良好的公共空间秩序。4)住栋空间布局。对于建筑住栋的空间设计应实现混合类型化的设计(建筑混合化布置、建筑多样化布置);设计生活化参与(采用主动适应及反馈的设计方法,确保居民共建和参与);设计紧凑式,紧凑式的设计可有效解决土地紧张的问题,同时利用原地生态环境,能够保持原有的生态资源的自然土地,且保留居住社区之间的土地,实现居住环境的无边界扩张。

3、住宅单体设计方法

对于住宅单体设计应坚持两大原则:舒适性及适应性。一方面,舒适性。住宅单体舒适化要体现出亲和性、温馨性及健康化的特点。其设计不仅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而且还能够达到心理及生理的舒适。其中,住宅室内的健康化及舒适化与住宅空间尺度大小有着较大联系。如:若住宅单体面积过大,常常使人感觉到不安及孤独;若住宅单体面积过小,又会使人感到单调及压抑,不利心理健康。为此,应充分考虑人的尺度、家具的尺度及空间尺度,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舒适的目的。另一方面,适应性。主要是在基本空间格局不变的前提下,能够适应不同居住者的需求,使用多种方式,达到适应的目的。如;要实现结构的适应性,其结构可分为主体结构和次体结构,对于主体结构则包括围护构件,而次体结构则是进行空间调整活动的对象。好比主体结构是棋盘,而次体结构就是棋子,棋子在棋盘中可实现万千变化。对主次体结构的设计应分别对待,不可一概而论。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住宅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安居的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对居民生活消费进行预测,不仅包括空间消费预测,而且还包括了解这些需求的使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现时间上的弹性。为此,本文特从商品住宅的总体、空间布局及住宅单体进行设计,概述了不同空间所需要坚持的设计方法,提倡以“空间消费”作为指导原则,进行商品住宅的设计,以望对后期的商品住宅设计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雷.商品住宅户型设计思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32,34.

[2]白广阳.浅谈城市商品住宅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3篇

满足顾客需求是我们进行住宅设计的重中之重。进行房屋设计是希望顾客能够欣赏房屋设计格局,能够通过设计得到想要的舒适房间。我国的住宅设计需要秉承更为复杂的设计思想,因为我国不像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有着完备的房屋住宅体系,我们的住宅房屋始终是以高层建筑为主,辅以小区别墅。因此在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时也不能“照搬全套”,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住宅的大小、朝向、形状都是影响当前住宅设计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单纯为了扩充面积而损失必要的功能需求,或者为了形状效果的好看而不考虑房间位置的合理性。比如设计的住宅是面向高收入群体,要考虑娱乐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将“娱乐室”等精神享受有关的活动设计作为一个大课题进行研究。这个是根据住宅家庭的组成和家庭的需求不同进行设计,需要重视这一点。

二、根据建筑周围环境进行合理的住宅设计

当前房屋价格的走势,与房屋所处的位置有着巨大的关系。我们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时,不单单需要将住宅的采光等生活必备的条件考虑进来,还需要把住宅所处楼层等条件充分考量。同一栋楼不同的楼层其阳光、湿度、温度会有很大的差别。周围的景色也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样会对居住者的心情、生活状态有影响。对于高楼层考虑到其光照可能会过于充足,我们需要将其格局设计宽大一些,使其能够更加享受早上和中午的和煦阳光;对于底层的住宅用户来说,应该将他们的房间设计较为紧凑一些。同时要注重周围建筑对当前设计住宅建筑的影响。我们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时,要充分及时考虑到周围建筑对其造成的影响,我们进行相关空间位置组合设计时,不单单是将自己内部的走向捋顺清楚,将设计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要体会身处其中的感受。对于位置空间我们需要认真的考虑和考量。

三、对于住宅空间体量和尺度要有合理的把握

住宅空间的体量。住宅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进行整体设计,大的房间固然有其典雅气派的一面,但过大的空间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孤独。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曾指出:“日本式建筑中四张半席的空间对两个人来说,是最小巧、宁静、亲密的空间……”其所说的四张半席相当于我国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居室,这样的空间最是能够感染人,让家人贴得更近。尺度问题就是在空间的高度上左右权衡的两个方面:绝对高度(实际层高)和相对高度。选择合适的层高在住宅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大部分地区住宅设计层高一般为2.8米~3.0米。

四、统一建筑造型和空间的合理关系

住宅建筑的造型应当符合正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需要,要能够与自然环境格调一致,同时具备符合正常居住条件的格局。住宅建筑是人们整体放松的居家场所,需要给人们家的温暖和舒适感,那么在符合这一大前提的条件下,整体建筑的设计就需要具有亲和力,让人们能够有一种居家的安全感。建筑物的外部是依靠整体环境的设计整合而出的,设计者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改建,而是在符合人们居住的基本前提下,尽量地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感,同时用良好的空间设计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4篇

早期的包括现在的一些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更注重单体本身,户型本身,讲究它的豪华气派,室外空间质量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以为在庭院中有养花弄草、挖池叠石的余地就足够了。实际上这只解决了庭院有无的问题,还没达到庭院私密性的营造和使用功能细化的层面,更不用说上升到艺术性的高度了。在室外空间的设计中,更需强调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延伸和渗透,既要照顾阳台、露台、庭院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庭院空间区域的使用功能和空间效果。再就是室内外空间的融合。同时,相邻低密度住宅的室外空间之间互相影响,即便是私有庭院,也要与小区景观空间体系相协调。

而作为一个完整的低密度住宅来讲,它的室内生活空间跟室外空间应该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可能室外空间看起来是足够的,但是要把低密度住宅当做生活空间考虑,而不是作为财富炫耀载体来看,它的室外生活空间相当重要,这样对它的设计,包括它的私密性,有效利用空间大小等方面的考虑更具有实际意义。

1 不同的使用人群对空间要求不同

低密度住宅作为高端住宅的统称,从最高端至最低端之间,应该有一个过渡产品。这些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决定低密度住宅市场多样化,而且更多的划分出不同层次。不同的人群有迥异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生活方式对户型的影响,在普通公寓和低密度住宅产品中效果完全不同。普通公寓住宅是求大同、存小异。而低密度住宅由于室内外空间的充足和灵活,则是求大异、存小同。人们选择低密度住宅,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样,开发设计低密度住宅,也就是设计一个适应于新生活方式的容器。

低密度住宅规划之初,应该详细研究其可能的客户群的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惯、文化观念、价值取向乃至精神追求等人文因素,还有使用特征、消费特征等诸多方面。如,在北京市高端低密度住宅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中,在针对度假物业使用时间的调查中发现,有83%的受访人群每月使用一次以上,其中,每周使用一次的受访者达到28%。周末前往度假型物业居住,已经成为他们郊外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在针对度假物业使用人群的调查中发现,有92%的受访人群喜欢10人以下一起度假。这些度假的人群同时喜欢用小范围内的聚会来和大家分享闲暇时光,因此更注重室内公共空间。而对于把低密度住宅作为第二居所的人群来说,他们购买低密度住宅是为了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因此比度假型人群更注重私有的庭院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注重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必要而详尽的调查有助于把握整体的空间设计。

2 低密度住宅室外空间的私密性

以往很多低密度住宅室外空间是规划后剩下的空间,本身私密性和功能没有考虑周到,只是有了庭院的面积,可以养花种草,但是这样的空间经常无法保证业主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干扰。在低密度住宅规划阶段开始,就应该对室外空间作出统一考虑,如何保证庭院的私密性,又要保证在庭院之中对外面的良好的视线。

独立住宅的最不利间距在六米左右,既不利于侧窗的开设也不利于侧院的使用,遗憾的是,目前独立住宅大多数项目恰恰如此。宅间距离要么远些、要么近些。调整卧室的位置与良好的社区规划布局,能有效改进独立住宅的私密性。

3 低密度住宅室外的邻里空间

3.1 邻里空间

居住空间不仅仅是城市地域空间内某种功能建筑的空间组合,还是人们生活、居住活动所整合而成的社会――空间系统。居住空间从其本质上而言是一种社会空间,城市居住社区是一个由家庭、邻里等基本单位整合而成的社会、空间统一体,其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具有密切交往和稳定交往与互动的家庭就形成邻里,若干个邻里的有机整合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空间系统,即居住社区。邻里住户间的关系变化很大,有些地区邻里住户间只是点头、打一下招呼而已;有些地区关系很近,经常有交谈、互相帮助;有些妇女还经常在一起议论、交换信息,有时某家出了事,邻居们也会去安慰照顾。一般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邻里住户间为保卫共同利益,互相间的关系达到高潮。而低密度住宅相对于普通住宅,其邻里关系更弱,可能社区低密度住宅作为人的居住空间同样需要邻里空间,但是和一般居住区的邻里空间有所不同,需要更注意到各住户之间的私密性。既要积极创造适合邻里交往的空间,又要绝对保证住户不受干扰。

3.2 如何通过设计营造低密度住宅中的邻里空间

低密度住宅的邻里空间在设计中常被忽视,比起邻里关系,设计者们往往更注重私密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购买低密度住宅的客户群已经在意识形态和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过去简单的追求到了现在非常高的要求,他们都与朋友、与邻居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因此买一栋低密度住宅不仅仅是买一栋房屋,更重要的是买到一群与自己经历相似,志趣相投的朋友作邻居,在一个温暖的、亲情的邻居氛围进行交往。

要制造邻里关系就应有灵活的规划布局,平行的邻里关系就不会太近,比如一大排房子,出门就是大路,人们在不碰到对方的时候,邻里关系就自然不亲切,就比较独立。而独立的房子围合起一个共用空间后,情况就改观了,只要处理好视角和透视关系,就会感觉邻里更亲近。

营造邻里氛围首先就应该有人们愿意置身其中的室外环境,只有停留才有可能发生交往,才有可能产生邻里关系。邻里空间讲究的是场所感,即人对场所的认同度。空间设计应以人的参与便利性为主,如中心庭院的碎石步道、木栈道、浅溪河石、廊架木椅等,设计多种参与景观的渠道。

4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低密度住宅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得最好的,因为有最多的机会创造丰富多变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同时由于空间的复杂,低密度住宅室内外过渡空间也是最难于处理的一种类型。

由于很多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中的脱节,规划、建筑、景观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师来完成,就形成了一些盲点、一些空白。比如在建筑和室外相交接的地方,那些露台、平台、阳台、建筑入口处、门斗、雨罩等位置的细节设计,经常是既不属于建筑师的工作,又不属于园林师的工作。因而缺乏深入的设计处理。而这些位置对于业主的生活体验又构成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中表明,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逗留,这样他可以既有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又能看到外面人群或自然中的各种活动,如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在窗内向窗外看等。好的过渡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空间的可利用性与灵活性。过渡空间越充分,越有余地,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强,也越少外界干扰,同时也越有助于体现业主的身份地位和尊严,当然也就越能体现其居住价值。

住宅空间设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板式外部空间

前言

高层住宅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指标与此有直接关系:一是建筑密度、二是建筑容积率,而住宅高层化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高层住宅可以分为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及板塔混合式三种,板式楼相对于塔式楼无疑是更人性化的一种居住方式,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化,人类亲近自然的天性是不会泯灭的,对阳光、清新空气的热爱是不会改变的。塔式楼由于先天的缺陷如不可避免要牺牲居住的舒适性,因此,研究板式高层住宅成为折中的解决途径。

好的居住住宅小区各有各的特色,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经济、实用、美观、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易于识别的邻里空间、小区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等等,住宅楼本身设计的好坏只是一个方面,住宅的外部空间设计成功与否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探讨一些外部空间设计中的问题:

1 安全感与小区外部空间

安全感是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条件。纽曼在《可防卫空间》一书中指出,象高层住宅中很多人使用的公共门厅、电梯间、长走廊,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的住宅区活动场所道路等,是犯罪的方便之处。调查资料表明新建居住区盗窃案件作案率高于旧居住区;新建区中高层住宅的作案率又高于低层住宅。

从塔式高层住宅的平面特征可以看出,塔式高层住宅的性格是内敛的,是自成一体的,塔楼和塔楼之间的联系感不强。而板式高层住宅则正好相反,由于其形体是“线”性的(塔式高层住宅可以认为是“点”的)、可伸展的、就为各种形式的组合创造了可能。现在还有很多小区既有板式又有塔式高层,这样线与线、点与点、线与点的组合就更加灵活,板式高层住宅所形成的领域性空间使居民对其空间有心理上的控制和心理上的占有。

2 容积率与宜人环境

容积率指标是影咱地价重要的因素,其大小决定了土地开发得益率的高低。板式高层住宅小区的容积率是低于塔式高层住宅小区容积率的,这也是前些年塔式高层住宅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板式高层住宅较塔式高层住宅优在居住环境的均好性,住户生活品质的较大提高。我们知道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和建筑层数紧密相关,解决板式高层住宅与容积率矛盾问题可以通过小区内板式高层与塔式高层混合开发的方法,将高层板楼与高层塔楼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又使小区内空间形式丰富多样,容积率也不会很低。

3 城市化社区的设计原则

城市中原有的区域一般都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积淀的产物,而很多新区不是处在城市的边缘地段就是在旧城里完全推掉重建的地段。如何在规划设计上杜绝新旧割裂问题的出现,而让新住宅区的建设能使原有的城市地段焕发新的活力,并呈现出新的面貌呢?

首先板式高层住宅小区对相邻的城市区域而言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区,而不能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包括本身的配套设施应该面向城市开放。其次城市社区对外的临界面要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单调乏味的街景立面与空间是很难融合到周围密集的都市肌理中去。另外新的住区不应该隔裂了原来都市的“文脉”,及大环境空间的联系,应具有连续性,特别是在人流交通方面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步行空问与内部流线的合理连接与过渡。

4 住宅间距、小区庭院空间与d/h的关系

日本著名建筑大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文中论述了两建筑之间的距离d与建筑高度h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以d/h=1为界线,在d/h1的空间中,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换句话说随着d/h比1增大即成远离之感,随着d/h比1减小则成近迫之感。从人的视觉要求而言,住宅建筑的间距与高度之比d/h大于等于1才感觉不过于压抑,因此住宅建筑最小间距的视觉要求也是d/h=1。芦原义信还指出:在实际建筑总平面规划中d/h=1、2、3、4……为最广泛应用的数值,当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已经薄弱了,因此d/h=4是室外空间由亲近趋向疏远或由亲切感趋向公共性过渡的临界条件。如上所述住宅户外庭院空间的d/h应在1与4之间较为合适。

严格地说这样大范围的空间还有待于继续划分。d/h在l与1.5之间时常常是控制多层及中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也是人视觉不受干扰的最低条件当。d/h在l.5与2.5之间时亲切感与人情味之感受较理想,且又不感到压抑,它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与公共空间的尺度,邻里交往空间更易体现。当d/h在2.5与4之间时,更适合于小区中心庭院的公共空间,因为在这样的空问里,邻里交往有所减弱而公共交往有所增强。

以上所说的建筑高度h是指两建筑高度相同时所围合的空间,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有不同高度的建筑结合布置或互相穿插,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高低错落的户外空间,从视觉而言,这样的空间其d/h之比的h应取两建筑高度的平均值较为合适。

5 日照要求对住宅间距与庭院空间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中规定:城市居住区的有效日照在大寒日不应小于1小时,而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又与所处的纬度有关,纬度越高同一时日的高度角也就越低,所需1小时的目照的建筑之间距也就越大。毫无疑问住宅的间距越大,日照的时数越多为,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师常常在最小的日照间距中做文章,如建筑屋顶北向放坡或做退台、平面规划错位布置以减少遮挡、半围合向阳开口、住宅高低结合、低层住宅布置在南向等手法以增加日照时数,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住宅自身获得日照固然是重要,但组团与小区庭院空间的充分日照也不容忽视。板式高层住宅由于自身特性的,其组合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形成阴影角。对于北方的住区来说,由于冬季的时间较长,设计上无法彻底解决,但建筑师应积通过其他途径来减轻,如减少围合、东西向尽可能通透、做架空层、把握好宅前庭院空间与周围建筑高度的尺度关系、合理布置塔式住宅等。

6 板式高层住宅小区通风

居住建筑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大气环流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面特点所引起的空气湍流变化的影响。高层住宅组群的自然通风与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迎风的方向等有关。当建筑间距较大时,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也较强,此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效果至关重要,当风的入射角为60度建筑间距为1:1.3h时的通风效果比入射角为30度建筑间距为l:2h时更佳。当建筑间距较小时,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主要选择合适的朝向使建筑物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风向入射角。

小区设计中,周边布置的板式高层住宅有时会遮挡着内部的其它住宅,使小区内的小气候受到影响,为此在建筑朝向上不仅要考虑主导风向问题,还要考虑建筑物对空气流动的干扰。

7 板式高层住宅户外空间景观规划

高层住宅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两栋建筑实体的组合并不简单的等于两栋建筑的相加,他们构成了另一种功能空间,这种空间或场所人们在其中生活不易感觉到它的存在价值,然而正是这个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安定或不安。所以说,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知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那么如果把整个社区看作一栋住宅,这些住宅之间的庭院广场空间、道路转折停留点、交通界面等就相当于大小形态各异的联系“房间”,如同住宅中的各个功能房间,随地形而自由布置的道路将这些公共空间串连起来,使整个社区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如何使这些公共住宅空间变得有序而生动,这就需要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将景观设计与建筑单体等同对待,为住宅增加丰富的第二层次的住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