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高中德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中的运用方法
1.加强教师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学生在校园环境内,最经常接触到的就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身正为范的作用,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那么这样的道德体验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最基本的可以从加强教师的道德示范运用做起,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思想道德学习,让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关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以及生活的关心。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教导和细致关怀可以让学生满足最基础的关怀需求,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道德体验情感。教师自身更要严于律己,加强思想道德学习,教师对学生产生的道德影响是非常持久而且深刻的,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非常容易影响到学生在校园中的道德体验,而且能够让这种道德体验形成道德品质长久地伴随学生。高中教师的道德学习与道德示范作用产生的道德体验,会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且让学生更加容易和轻松地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
2.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道德体验引进课堂教学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加深学校的德育。多媒体技术是可以传播声音和图片的,这比传统的教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通过影音让学生产生一定的道德体验,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德育是非常有效的。现在关于道德情感的视频非常多,并且有很多是关于人们基本生活道德的,更有一些是非常好的道德模范。如现在的《感动中国》节目视频,其中的道德模范是中国最普通,但却又是最伟大的人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这些视频,通过对这些优秀模范人物所做事情的观看体验,可以让学生油然生出一种非常深刻的道德体验,并且容易激励他们对这些模范榜样的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有效且直接的,这对学生德育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角色的扮演学生的道德体验产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在校园环境内,学生所能够进行的道德活动选择比较少,相对应的所能够亲身经历的道德体验也就会减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运用道德体验来进行学生德育时,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短剧的创作,如一些现代优秀道德模范事迹的展出,或是优秀爱国先烈的光辉事迹,通过这些短剧的组织,学生就会相应进行一些资料的学习,在了解这些事迹时学生会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而且在参加演出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这种伟大的品质。这种情境再现的方式,学生就可以在情境中体会这样的情感,并且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以这样的体验来进行自我教育。
二、结束语
高中生的德育非常重要,将道德体验的方式运用到学生德育中,是非常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方式。道德体验改变了以往德育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体验者,这样的方法非常有利于推动学生进行自主的德育,让德育更加深入。
作者:张建定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一、“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2012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11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12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摘要:主题班会是高中德育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高中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德育主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将主题班会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利用主题班会提升高中德育教育的时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主题班会;高中德育;时效性;策略
1引言
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而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充分的发挥出主题班会的优势,能够使得德育工作得到不断的深化和延伸。目前在我国高中教育体系当中,班级仍然是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并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主题活动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品格基础。
2高中主题班会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高中教师没有清楚的意识到主题班会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在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将常规班务和主题班会混淆。很多高中班主任都会将主题班会作为一周工作的例会,对学生在这一周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总结,却很少会涉及到德育方面的内容;第二,主题班会缺乏创新性[1]。很多高中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所布置的任务,班会形式缺乏创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使得主题班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主题班会由教师包办。虽然主题班会学生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但是却不代表教师包办,只有当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了其中,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得主题班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导致德育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3利用主题班会提升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的策略
3.1利用情景法,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一、将德育教育与精神引导相融合
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自我的教育,只有完善了自我才是完善的教育。”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有关部门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于相同事情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其对事物的感受更是大相径庭。这就需要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做积极有利的事情,而绝不是教师或者学校相关部门指导着去做。让学生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排解压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侧重于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所得,而不是更加注重德育的形式,这才是根本意义上的德育教育。
我们都知道,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其心理压力更是不言而喻的。这一时期的学生,其实是不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和引导的,作为一个成年人,学生自己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一杆秤,他们已经能够正确地评价学习的作用和自己继续发展的动力。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的正是释放压力的一个方式,排解压力之后再带着满满的斗志继续奋斗。学校就可以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德育教育方式。
二、丰富学校德育建设
校园几乎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校都强调整洁的原因。德育教育也一样,要想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的建设必不可少。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不仅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校园文化德育方面的建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个人方面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其实就代表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学校可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比方说上课不可以迟到、不可以讲脏话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简单的要求既能增大学生的完成率,更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毕竟,学校绝对不是一个只会教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塑造人、完善人的地方。
2.集体方面这一方面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校园组织文化方面的工作。就像是校园环境的美化、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等等。这一部分的教育活动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有弹性的实行,这对于德育的培养也十分有利。
道德评价不仅仅是舆论的一种评价方式,更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教育的主旨就在于培养完善的、有品德的公民。我国也是自古以来就有“以德育人”这一说,“德才兼备”这个词一直以来都是对人的最高赞扬。高中阶段作为思想道德的最后一个培养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与教学的有效性一样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矛盾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放在天平的两端,只有天平平衡了,学生才能完善的发展。
一、高中德育教育是跟上时展脚步的重要体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随着媒体报道的逐渐曝光,我国的国民素质在国外备受争议,对此,我们更应该加强我们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让其能够在对外交流的时候展现自身较高的民族素养,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社会企业需要的不是具有高文凭的人才,而是知识与道德素质都具备的人才,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这也是不断发展的时代在新的阶段对我们的新的要求,所以,进行高中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教师学会利用课堂,巧妙地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中学习的课程非常多,除了最主要的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历史、政治、物理等等多种多样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政治为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政治有一部分要求便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但是,除了政治课堂,我们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在语文课上,我们的语文课本具备了许多优秀的文章,有的是歌颂战争时期的英雄,有的是称赞敢于反抗黑暗势力的古人,还有的是赞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烈士等。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课本已有的优秀文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苏武传》这一篇文章歌颂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仍然坚持着自己高尚品德,不屈服于匈奴,并且坚持完成使命的爱国精神。
在学习这一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苏武在匈奴这么辛苦值不值得,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的教师在学生表达自身观点的时候,要对不正确的观点加以引导,使得学生逐渐理解苏武的做法并且体会到苏武对祖国浓浓的热爱之情,对正确的观点加以认可。这样,我们的教师不仅仅能够使得我们的学生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还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记忆深刻。由此可见,德育教育不仅仅能够在政治课上进行,还能够在其他的课堂上进行,只是需要我们的任课教师找到适合的方法。
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漫长并且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校园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我们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可以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不能存在道德上的缺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教育者对其加强德育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林玲玲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第四中学
一、城镇化给高中德育带来的挑战
城市规模日益膨胀带动附近农村首先出现城镇化现象,种种城市的生活方式迅速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同时给其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1.城镇化过程中人员素质的滞后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很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一些因城镇建设而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开始向人口密集的城市流动。代代相传的农耕技能在城市中没有用武之地,农业人员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不足便凸显出来。他们无法改变自身文化素质的缺陷,便把希望凝聚在下一代身上。高中学生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很大,考试成绩也成为父母判定子女是否努力学习的唯一标准,唯分数论统治着绝大部分农村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同时,统治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具有思维守旧、积习难改等特点。城镇迅速崛起,而居住在城镇中的居民仍保留着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等与现代文明不匹配的人员素质缺陷便显现出来。很多高中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时难以改变旧有的不良生活习惯。
2.城镇化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嬗变
家庭对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校外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场所。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将子女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照看,造成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高中学生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很多高中学生因此处于长期无人监管的状态,情感上渴望家庭生活却又得不到满足,造成他们性格上放任自流。同时,外出的父母因为长期不能在一起生活,夫妻情感淡化,很多长期务工的农民工组成临时家庭,加剧了高中学生对家庭的不满,更加容易造成性格的扭曲。
3.城镇化过程中价值信仰的缺失
传统的根深蒂固的农村观念受到城市思想的冲击后,让很多高中学生、甚至家长教师的价值信仰出现混乱和波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想让传统的节约、勤劳等朴素的信仰出现动摇。城镇化让身处其中的原著居民一时无法找到应该坚持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文化市场受到的冲击很大,各种不同于主流和传统的思想文化得到传播,让社会经验尚浅的高中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出现迷失,自己坚持过的好好学习、刻苦读书等观念受到一夜暴富的打击,出现理想上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