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科德育论文范文

学科德育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学科德育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学科德育论文

英语学科德育论文

1.变“假大空”为“真细实”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进行的德育常有“假大空”之嫌,或者是“显而易见”,学生早已心领神会,课堂上配合得天衣无缝,实际上心灵没有任何触动。如教授8BUnit4Hostingacharityshow时,在完成课堂阅读任务后,我提出一个问题:“Whatcanwedoforcharities?”学生们马上踊跃发言,但我很清楚这些答案来自前一课所学的内容,我紧接着问“Whatelsecanwedo?”同学们马上沉默了。我打了一个伏笔,说相信同学们以后会找到很多答案的。下课后,我通过学校与我市的特殊学校取得联系,建议我班与特殊学校的特一(6)班举行一个联谊会。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去特殊学校参加活动,但是当我们刚刚踏入特一(6)班教室时,大家惊呆了,因为所有学生从来没有见过一群残障儿童齐聚在一起。还是我们的主持人反应快,及时调节气氛,大家在特一(6)的教室里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下午。回到学校后的第二天,我重提话题:“Whatcanwedoforcharitiesforthedisabled?”同学们的讨论变得严肃、认真了,大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有些同学主动提出,以后要当慈善活动的志愿者,身体力行地为残障儿童做一些事。英语教师要放弃那种“假大空”式的宣讲,引入一些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法,如价值分析、价值判断、角色扮演、社会模拟、社会探究等,做一些真事、小事、实事,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选择,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自觉行动。

2.变冷漠说教为真情投入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教师真情投入。教师在应用德育素材实施道德教育时绝不能一贯以机械说教至上,冷漠而脱离生活实际,空洞而缺乏情感共鸣,这样是无法达到德育效果的。记得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讲解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完形填空时,被文章中真情所打动,眼含热泪,语气哽咽无法继续,停顿几分钟之后才继续讲解。教室内一下子寂静无声,同学们脸色凝重,甚至有几位女生眼中泪光闪闪。我趁热打铁地问:“难道我们不应该像文中那位失去双腿的孩子那样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吗?”同学们的脑袋纷纷垂了下去,若有所思。不用说多少大道理,我坚信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那篇完形填空的答案和所含的语言知识。

3.变“高大全”的要求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德育要求是“高大全”,但是当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他们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置,也不知道找谁去寻求帮助。英语教材中的显性或者隐性德育素材,都必须紧密联系师生生活实际才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教育作用。英语教师应把这些德育素材与师生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道德困惑和道德现状,思考如何解决学生当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教授9AUnit3Teenageproblems时,笔者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遇事主动与老师、家长、同学沟通,勇敢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而是针对同学们的一个共性问题“作业负担太重”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最后想出了三条对策:单科作业量控制,班长统筹,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沟通协调;单科作业限时完成,无法完成的搁下;设定作业完成时间最迟制,超时未完成不予追究。课后,我们对于课堂讨论下的对策付诸实施,受到了学生极大的欢迎。

作者:宋军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

继续阅读

高职人文学科德育论文

一、大众传媒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

目前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发展,形成“大传播、全媒体”的大环境,同时对高职院校德育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针对此情况,本课题组对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做过一组调查,其中“在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接触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这个问题上,回答一小时以内的占12%,二小时以内占25%,三小时以内的竟然占43%,三小时以上占20%。由此可见无论如何干涉,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互联网、手机、移动传媒等现代新技术产物已开始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当调查到:“你认为在课堂上播放电影、录像等,会影响课堂教学吗?”选择“不会,反而令课堂气氛会更好”占47%,选择“开阔视野,喜闻乐见”占46%,两项加起来占到了93%,而选择“会,影响学生上课状态”和“是老师偷懒的方法”的学生只有6%和1%,也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渴望在课堂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受知识。一方面我们欣慰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担心大众传媒对学生无孔不入的影响,会导致学生良莠不分,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误导。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受到大众传媒种种挑战

课题组在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一组调查,其中“你通常对哪些媒体资讯比较感兴趣?”时,14%的学生回答经济形势,15%学生回答时事政治,25%的学生回答体育资讯,35%的学生回答八卦娱乐。事实是娱乐信息往往是我们可知可不知的信息。就是这类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信息,确实吸引学生的所在,这因为它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在这个传播途径全民娱乐的时代,一方面是灵活多变、信息丰富的媒体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解构,形成学生信仰道德流失;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就业压力大,导致学生以解构文化、解构政治、调侃社会的态度看待本来很严肃的事情,在大量的信息浪潮中,偏离正确的德育导向,而倾向于娱乐迷醉的内容。以电视节目为例,要相亲一股脑相亲,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缘来是你》、《百里挑一》等等,要选秀一股脑选秀,《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极度雷同、千篇一律,于是为了博得眼球,往往出现各种极端夸张、内容肤浅、品位低俗的内容。媒体本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肩负起传播文明、营造健康舆论环境的重任,但现实是目前娱乐化泛滥,文化垃圾鱼目混珠,挤占了传统德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高职院校人文学科面临大众传媒的冲击

这点在高职院校尤为明显,经课题组调查在几所高职中94%的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更毋庸说其他国学读本。而由于大众传媒主要从西方传来,肯定会有很多自由主义文化的影响,一些自由散漫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价值观随着引进或学习西方影视综艺等节目,在娱乐学生的同时对学生思想产生很多冲击,对高校教学产生巨大影响。而承载传统文化的人文学科最先受到冲击。“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人文学科的经典性、融合性,以及对人类的文明思想智慧的积淀,使得它能在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凸显真善美,唤醒学生的人格与心灵。所以,大众传媒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影响值得引起关注。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德育氛围成效

正如尼尔•波兹曼斯图尔特•麦克米兰在《娱乐至死》一文中提到,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迅疾发展,人们越来越想看到的是动感的画面、稍纵即逝而斑斓夺目的成千上万的图片。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要,来适应娱乐的发展。因此大众传媒成功地传播了固定化、标准化了的思想和情感模式,也水银泻地般的影响着受众的思想。高职院校作为层次较低的高校,学生已经有精神懈怠,自信心不足,进取心不强,一般的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的状况。学校各级教育教学部门的压力不小,在教育管理方面,花费的功夫也不小,但大众传媒却通过几部电影、几个大综艺节目轻松的消解了德育的效果。这给传统德育构造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积极建构新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系统德育教育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阅读

历史学科德育论文

一、利用祖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硕果累累,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史实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如讲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可以引用17世纪英国著名学者培根的评价: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没有一颗星星能比它们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力了。又如,讲到万里长城时,为了突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可以加入这样一个事实: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二、利用历史杰出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所有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哺育青年的沃土。如古代就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保卫黑龙江流域等,这些都可成为教育学生对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极好素材。又如,陈玉成面对敌人的刺刀,高呼“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表现了他为了理想、为了革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再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了变法的成功而率先垂范,笑对死亡。还有胸挡枪口,牺牲生命;舍身炸碉堡,为国捐躯等。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都会使学生为之动情,利用好这些生动、感人的素材,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激励广大中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

三、利用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史实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历史是绚丽多彩的,既颂扬英雄人物,又贬斥丑陋角色。在讲到反面教材时,我们不妨用对比教育法,使丑的更丑,美的更美,也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讲到岳飞抗金时,引导学生把岳飞和秦桧这对正反人物活动进行对比,岳飞的精忠、英勇和秦桧的卖国、可耻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学生从对比中受到岳飞精神的感染,从而抛弃秦桧那种千夫所指的价值取向。又如,讲到《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时,联系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现实,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出现相反结果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看到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利用历史中“法”的演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历史教材中多处明显提到法制,我们要善于捕捉,让学生对法的沿革及其实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受到法制教育。在历史教材中,中国史部分最早提到“法”的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此后,有更严酷的秦法。汉朝的刘邦更是主动守法,与民“约法三章”。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巩固革命成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领导了后来的护法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法”更加重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而奋斗。世界历史教材中,也不乏“法”的例子,如《汉谟拉比法典》,成为奴隶社会法制的典范。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法的作用、法的本质,帮助学生形成法制观念,并最终自觉守法,这对于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是大有裨益的。

继续阅读

高中英语学科德育论文

一、PopularCulture融入高中英语学科德育的策略

1.利用流行音乐,在趣味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英语的语法和写作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在课堂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上读写教学FiveElementsofAStory(《故事的5个要素》)这一课时,在着重介绍5个要素时引用了来自美国Flocabulary公司的网站资源,教学内容以Hip-Hop(嘻哈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当学生看到配有文字和画面的Hip-Hop时,一下子就激起了学习的兴趣。Hip-Hop具有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感的特征,深受国内外青少年的喜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歌词又体现了很多目前学生感兴趣的英美文化,这就在不知不觉地带动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了他们进行文化探究的欲望。流行音乐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环境,其重复性、连贯性和韵律感强的特点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和模仿,自然而然地从语言输入过渡到语言输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流行音乐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策略,真正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是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利用影视资讯,在语境中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与PopularCulture相关的英文影视资讯能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语言材料,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利用影视资讯,能有效地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如何根据教材,选择适合高中学生的影视资讯,合理有效地运用于英语课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例如我在教学牛津S2BUnit1SufferingToBeBeautiful课文时,文章内容涉及了不同文化和不同年代的人们对美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了解当今流行文化中人们对美的理念,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辩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美的正确理解。教学中,我选取了多芬公司拍摄的一段时长为1分钟、名为Evolution的视频广告让学生观赏。短片用真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如何在化妆师、灯光师、造型师和Photoshop软件的包装下,成为公路旁巨幅广告牌上完美无瑕、众人瞩目的超级模特。广告最后打出一句字幕:Nowonderourperceptionofbeautyisdistorted.(毫无疑问,我们对美的观念已经被扭曲了)。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在辩论中运用课文内容、视频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具体事例,以NaturalBeautyorSufferingToBeBeautiful为题进行分组辩论。高中学生正处于爱美的年纪,流行文化所传递的对美的观念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对美的观念。当中学生过多关注这些流行文化中所传递的“美”的时候,他们就会忽略了自己身上固有的自然美。有的学生会为自己的长相而感到自卑,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更是缺乏自信。如果教师能结合教材,引入恰当的影视媒体资讯,让学生在感知文化差异的同时,发现并懂得欣赏自身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自身的形象,从而更全面地界定美的内涵,变得更为独立、自强、自信和聪颖。另外,学生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包容和理解各种文化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诠释,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讯,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3.利用报纸杂志,在阅读中接触社会、了解文化报纸杂志在报道新闻时事的同时,也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动态和时代的发展,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状况、生活时尚、风土人情。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杂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因其更经济、更迅捷、信息量更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变得越来越普及。教师如果能在日常教学中适时利用报纸杂志,那么一定会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例如在上海牛津英语S1B单元中,主题为Problems&Advice,其中的课文WhatShouldIDo的内容是三位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写给校园刊物“Counselor''''scorner”栏目的信件。在信件中,学生诉说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向栏目咨询应该怎么办。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他们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如能结合课文内容,从报纸杂志中选取同类内容,推荐给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在面对社会不良现象时,恪守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这无疑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促使他们在困境中崛起,消除迷茫,减轻痛苦,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如《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的双语新闻BritonsDressForTheOccasion,介绍了如何帮助那些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大学新生克服害羞心理,融入正常社交;新闻AntisocialNetworking则对现今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暴行”现象进行了讨论,揭露了这些“暴行”背后的隐患等。学生对这些语言材料会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们都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在教师的阅读策略指导下,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接触到真实、鲜活的书面语言,有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解多元文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利用广告媒体,在赏析中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广告正以平面和数字化的形式,通过报纸杂志、巨幅广告、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途径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这些制作精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的广告中,反映出了英美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接触西方文化和社会的语言材料。但是,当教师在充分挖掘英语广告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时,也应培养学生对广告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从而理性且客观地接受广告所传递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牛津英语S1BUnit6LittleSpendersareBigSpenders的话题涉及广告以及广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本课的主要内容为一篇报刊文章LittleSpendersareBigSpenders以及三封读者来信BadforChildren、SillyToys、NothingWrongwithCommercials,其中分别表明了读者对广告和广告商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以此为教育契机,帮助学生认识广告的本质,当一名理性的媒体消费者,正确地看待广告对自己行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从学生时代学会理财,养成正确的消费观:BeaConsumerHero,notaConsumerZero!StandupagainstthepressuretoBUY!

5.利用社交网络,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学习随着网络的普及,如今的中学生不仅是流行文化的消费者,更是网络流行媒体资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大多数学生在网络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和空间,他们在网上与同学、朋友分享着自己的文字、照片、故事、视频等。换句话说,如今的中学生除了学校,网络俨然已成为他们的另一个世界,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更新网络日志和空间,也会花时间去浏览别人的网页和空间。教师若能把学生的这种网络习惯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拉近了,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在关注和编写网络内容时,做些更具意义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事。比如上海牛津英语S1AUnit3阅读课文PlacesofInterest的主要话题是旅游,文章的内容是一位北京的中学生Wendy为她即将来中国旅游的英国笔友从旅游小册子上收集而来的旅游资料,其中分别介绍了中国的长城、上海博物馆、西藏布达拉宫以及桂林的漓江。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利用社交网络日志,以AuthorBlog的方式,通过景点的介绍和学习,主动参与这场旅游文化交流的盛会,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视野,在了解祖国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同时,导入文化,并分享各自的旅游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二、结语

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媒体资讯发达的时代,语言教学不再仅是听、说、读、写技能的传授,而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化的鉴赏和评价能力。PopularCulture对教育和教学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流行文化的发展,勤于积累各种资料,整合教材,让流行文化融入课堂,激活课堂;另一方面也要用平等的对话,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收流行文化,在与流行文化和媒体接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发挥其积极作用,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多元文化流动的媒体环境下,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继续阅读

教学管理视角下学科德育论文

一、教学管理与学科德育的内涵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管理人员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等的全面管理。教学管理一般划分为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其任务包括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地运转;建立和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明确职责范围,发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加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管理;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工作改革;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检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务行政管理工作。关于学科德育的界定不少,尚未形成全国统一性的概念。如:闽江学院林彤老师提出的:学科德育是指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思政治品德等教育,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使特定的素质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活动;嘉庆学院郭维平教授提出学科德育主要是指学校设置专门学科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作者比较偏向于钟国良老师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中发表《试论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与功能》一文中关于学科德育概念的界定:“学科德育”是指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逐渐自然地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中。教学管理与学科德育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高校是社会主义的大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虽然学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涉及的领域也不同,但是归根到底的培养目标都是一样。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以德育为先。教学管理的作用就是确保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行,确保“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管理高效有序地开展,将进一步促进各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而且教学管理与学科德育在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这将更有利两者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学科德育教育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所有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教学管理起综合指引作用。由此可知,教学管理是实现学科德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二、存在问题

(一)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1.教学管理队伍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队伍担负着学科建设日常工作的各项开展,对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并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而且由于学生就业压力所带来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思想,致使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只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忽略学科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制定、优秀教师评比、教学成果奖评比等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涉及学科德育的内容很少,学科德育被弱化和边缘化。

2.教师对学科德育认识不足。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但是很大一部分教师还是认为在学科中开展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承担的工作。虽有一部分教师知道要开展“育人”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意识和水平不高,对在学科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认识有限,也无法在教材中挖掘出德育内容,致使广大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技能传授上,使学科德育工作“被”忽略。

继续阅读

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德育在推动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着力解决好制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小学生不同阶段身心成长的特点,进行爱心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1.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各中小学要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导处(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德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和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

继续阅读

东华小学德育计划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一如既往,精诚团结,精益求精,以创新的精神,以崭新的姿态投身于学校教育事业中,力争取得新的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两纲”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落实德育常规管理,大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适应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着力构建科学、有序、高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进一步转变育人理念,以师德规范为核心,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为突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3、全力提高工作实效。强化“以人为本”思想,突出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德育工作方法,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将德育内容和要求内化为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确保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文明学生比例、家校沟通率、家长受教育率都有进一步提升,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在零。

4、切实加强德育科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经新方法,不断总结和提升德育工作经验和特色,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人文性和有效性。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