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航海类专业学位硕士质量体系中的评析范文

航海类专业学位硕士质量体系中的评析范文

时间:2022-01-15 05:58:18

航海类专业学位硕士质量体系中的评析

摘要:航海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实践程序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构建了航海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后,对实践程序中涉及的管理部门、导师、实践基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考核、量化、评价、反馈机制,并作为实践培养参与方应该完成实践培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导师;实践基地

一、引言

自2009年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质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1],航海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航运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航海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保障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质量的综合性体系。航海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其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外部(政府和社会)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内部(培养单位)自我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内外两方面的教育质量反馈体系三个部分有机构成。本文将结合航海类专业特点与航海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质量管理体系,分析专业实践程序不深入、不规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按照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航海类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衡量研究生教育全面质量的综合性的体系,它强调过程方法的应用,以实现教育、教学、科研和支持性服务过程的全过程控制。[2]体系文件的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1)质量手册。研究生教育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学生教育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和体系元素的系统概述。此外,它是质量体系的概括性表述,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现需求的方式或方法。质量手册是学校实施和保持体系有效运作的内部纲领性及法规性文件。

(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的核心目的是确保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都要使用有效文件,保证管理体系有效和高效地运行。航海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程序文件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中各个体系要素的要求,涵盖的内容既包含了日常研究生管理的环节、程序,也涉及航海类专业所特有的程序控制,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学生日常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系统、专业实践管理、毕业论文管理、科研管理、文件资料控制、纠正预防与持续改进这8个指标体系。

(3)支持性文件。在研究生管理工作当中,往往制定了种类繁多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通常缺乏具体的过程控制,只能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制定支持性文件的意义在于实现程序文件执行过程中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把控。

(4)质量管理体系的跟踪反馈。质量管理体系跟踪反馈的意义在于改善过程控制中的制约因素,实现整个控制过程的自我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最后提升体系的质量管理效能。

二、实践程序问题分析

航海类专业较其他专业更重视实践与应用,航海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研究生)应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摸索与锻炼,结合理论知识及时发现实际应用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研究生应在主动探究与实践中,切实提高科研、创新、应用能力,丰富内涵与职业素养,成长为符合国家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现质量体系中实践程序与职责如下:

(1)研究生处、二级学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过程,各相关二级学院具体负责本院研究生理论教学的具体细节。共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二级学院负责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任务,在研究生处的指导下组织研究生根据《工程实践教学大纲》实施工程实践。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确保研究生工程实践质量。

(3)各二级学院要明确分管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的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践安全工作列入校内外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实践安全作为指导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4)研究生本人对在校外专业实践期间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负相应的责任。在校外实践期间,研究生应与研究生处、所属二级学院保持联系,定期汇报个人情况,以便学校实时掌握研究生的状况。笔者走访调研,发现航海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在程序中存在诸多问题[3-5]:(1)研究生处、二级学院在实践中所负的指导、考核、管理责任过于形式化,具体如下:研究生处指导下二级学院所负责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中,以框架合作协议为主并没有明确体现学校、企业、研究生的权利职责与义务,仅仅存在于纸面;二级学院在对研究生的实践考核以总结定期汇报、心得体会为主,流于形式;研究生处与二级学院缺乏研究生的监督与管理,例如大部分研究生实践不符合培养计划要求的时间,甚至研究生不参加实践;学位论文应是来源于实践中的,但大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相关性较低甚至无关。(2)研究生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对学生实践认知不全、指导较少,具体如下:大部分研究生导师是由学术型教师担任,缺乏实践经验与专业实践教学能力;部分研究生校内导师对实践的本质认知偏颇,利用各类借口阻碍研究生正常实践,例如缩短实践时间甚至虚报实践信息、弄虚作假;部分学生实践的单位与校外导师所在单位不一致校外导师流于形式,部分学生与校外导师无联系,校外导师未真正参与学生实践的指导,学生无法受益。(3)研究生实践基地不完备,具体如下:研究生实践基地以船长、各类船舶以及研究所为主,前两者科学研究较少,后者应用性以及实践性不足,虽然实践的方向与活动与研究生专业结合较紧密,但是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智力优势,同时也未发挥实践基地的实践培养优势

三、实践程序保障措施

基于上文所述问题,本文以质量体系中管理部门——研究生处和二级学院、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实践基地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下保障措施:

(一)管理部门——研究生处和二级学院

管理部门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积极制定研究生实践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组织管理机构,将改机构纳入航海类专业质量体系中,由质量考核办公室全程把关,考核二级学院、导师以及研究生处。研究生处完善专业学位硕士导师的评聘机制,对于缺少保障研究生参加实践能力的教师,坚决不予以聘任;建立奖惩机制,根据校内导师在研究生的实践中的贡献,给予奖励与惩罚,并计入教师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实践成果量化与评价机制,获得学生的真实实践成绩,并将实践成绩作为奖学金的重要评审指标之一;建立闭环反馈机制,打通涉及实践各方的沟通以及问题反馈通道。二级学院应严格落实实践基地的选定以及校外导师的评聘流程,建立行业内校外导师评聘机制,量化、评价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实践工作指导,并根据量化结果予以相应的奖励,对于评价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予以解聘;切实做好监督校内导师执行研究生实践文件与管理办法的任务,将研究生处反馈的奖惩结果计入年终绩效考核,杜绝因校内导师主观意识阻碍研究生实践。

(二)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6-7]

导师应转变观念,切实承担导师的职责与义务。校内导师加强实践的认知,转变以科研为主的培养模式,应重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积极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践平台,加强与校外导师、研究生的沟通与交流,并切实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学生。校外导师应认清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切实提高研究生在实践期间的个人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若无法满足研究生实践考核以及学位论文的要求,应主动拒绝担任该研究生的校外导师;遵守相关要求,作为企业与研究生、校内导师的沟通桥梁,应主动担负相关责任。

(三)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应鼓励和支持工作经验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强、品德高尚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并建立奖励机制,激发专业人员积极性,为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工作提供人才支持;积极争取与相关对口高校合作,利用高校“智力”优势,提升本单位的研发水平,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全研究生在本单位实践的管理制度,严要求、高标准,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航海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为了保证和提高航海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由航海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构、有关质量保障单位和相关机构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作机制。其中的实践环节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切实提升航海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珍淑,刘忠,李昌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初探,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5(4):110-112.

[2]胡琦.基于“过程方法”的我国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11-16.

[3]包水梅,顾怀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背后的尴尬及其化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4]施亚,向兴华,李若英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

[5]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3).

[6]刘丽艳,秦春生.协同与融合: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双导师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

[7]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

作者:李丽丽 侯甲彬 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航海类专业学位硕士质量体系中的评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