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制度创建对策范文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制度创建对策范文

时间:2022-06-08 10:06:54

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制度创建对策

一、引言

当前,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理论,需求影响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依据农民需求,而农村公共产品的科学供给,与农民需求问题研究分不开。现实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能否完全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符,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之重要组成部分。[1]这将要求把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权回归于农民。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分析,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必将对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效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而如何有效不断满足农村公共产品日益增长之需求,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之针对性,分析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机制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二、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的涵义

(一)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涵义随着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全面释放,学生的义务教育、居民的公共医疗、公民的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之提供,业已成为我国农民之紧迫需求。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可分近景需求和远景需求。近景需求主要是指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直接与其相关之公共产品,是通过社会主义之新农村建设,在近期就能实现之需求。而有的需要是远景方能实现之需求,这有待于深入体制改革与治理效果的发展。[2]将需要依据其特点进行分划,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要,细化了的需求机制涵义包括两方面:

1.农村公共产品的近景需求,主要是指针对和农村居民生活及生产直接相关的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通常需要政府增加相应投入以满足其需要;

2.公共产品的远景需求,此种需求在短期内供求矛盾尚不会激化,但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之问题,这种需求除了需要政府帮助来满足外,还需通过农村居民的自主建设和巩固。

(二)新公共管理机制内涵

1.理解新公共管理之内涵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新公共管理在一些国家则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对于探索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与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公共管理下,企业的每项运营活动应做到:在当前现存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不再生资源适度使用、全面利用与回收利用,而政府现代管理则是以现代经济与生态安全为基本导向,全方位推进科学发展与经济绿色化进程的公共服务管理;新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服务部门,以全社会之集体参与、全过程之监控为基本特点,综合利用各样管理方案与技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3]。新公共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治理初级市场经济和传统政府管理之行之有效管理之方法。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与初级政府环境与高级管理有着明一是改变其传统公共模式下社会与政府间关系。新公共管理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之关系,政府的角色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管人员”,政府服务应以群众为方向,增强其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度;二是实现由公共服务的内部取向向外缘取向的改变。新公共管理把项目、结果与绩效放在第一位,使得公共管理之战略目标制定、绩效管理、公共责任等成为公共管理中之中心主题;三是注重公效率兼顾公平,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和谐统一。新公共管理主张建立宽松的行政执法环境,而实现严明之绩效目标限制,四是指出管理主体为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一级主体,但非唯一主体。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广泛使用私营部门的成功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新公共管理中,政府应依据服务内容与性质之不相同,采取相应提供方式;五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须重视。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服务部门实施私有化,通过扩大私有市场的开放来代替政府公共服务部门。

3.新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主题新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新的实现路径,针对着我国不断变化的公共管理实施情况,我们需确定新公共管理核心主题,将更好服务于我国公共管理之发展与现实需求。(1)重新对政府角色定位与对新公共管理职能重构,其重要任务是推动绿色公共管理;(2)现代公共管理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是新公共管理之重要技术支撑。在公共管理实施中,中国公共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是管理手段过于单一,缺少管理方面的创新和相应的现代化;(3)构建全方面新公共管理机制,构建全方面之新公共管理机制是新公共管理之内在需求;(4)培育新公共管理文化,公共管理行为之成败与否,一方面在于其所拥有的物质性要素,另一方面在于其所拥有的文化因素;(5)公共组织绿色化变革,公共管理活动之主体是公共组织,其重要职能包含全部管理职能之物质承担角色。重点不断完善具备现代管理相应职能之各部门组成与实施机制之研究;通过公共组织(政府组织)碳量减排与精简人员之研究,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须起到领头作用;研究公共组织现代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依据供应链原理,经过电子商务、流水线式服务等新形式,现代公共管理中的文化是处在变革之中心层,重新对政府角色定位与对现代管理职能重构是其重点、公共组织绿色改革是保障,其着力点是现代公共管理机制,这三者处于中间层;而现代公共管理技术是其实现捷径,在最外层。[4]这五者间之关系可由图1来示。图1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主题体系

三、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现状及原因

(一)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民由以往集体组织中之单纯生产者转变为相应个体生产组织者。政府为实现其财政计划,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农民的需求来定,而是根据官员之政治前途、社会理性来定。影响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之要素是复杂的,包含经济、社会风俗习惯以及气候、环境等多种要素。其中,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的影响最大是经济要素。另外,农民之社会特征、消费环境、农民对公共产品成本的分配情况相应影响着公共产品之需求,具体现状有以下三面内容。1.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强烈,但农民尚缺少对自身利益需求表达的意识。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最初1468.8亿元增长到2009年3.5万亿元;农村居民收入由过去1979年136元增长到2009年5153元,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在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上显著增加,农村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也变为更加紧迫,农业结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农业资源重组合之过程;同时农民主观上却缺乏表达自身利益的意识。存在着农民利益表达客观必要性与表达意识主体缺失之间的矛盾。对于急需的公共产品不争取,对于不需要的公共产品默认接受,对于侵害其利益的公共产品忍耐置之,逐渐形成消极适应的思维模式。针对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农民需转变思想观念,需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外,更为重要是各级政府仍需为调整农业结构服务,从给促进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5]。2.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空间巨大,农民缺少正当的利益需求表达渠道。当农民遇到生产与生活的公共需求时,而要求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来解决甚少;村民自治组织是我国农村村民自制的基层民主制度,在实践中,村民自治组织成为镇乡政府的实施机构,拥有准政府之功能,难以抗拒镇乡政府强制制定的各种指标、,使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心愿不易表达。3.当前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评价很低,农村是国家政权之根基,国家须对农村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度的行政管理。但是,基层公权力在现实中对农民的各项利益形成伤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评判标准主体是农民是否满意,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对农村教育满意度为49.28%,医疗卫生方面是36.2%,社会保障方面是29.52%,文化事业方面是26.44%。以上反映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评价低。

(二)农村公共产品现状产生的原因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破坏了农村原有生长机制,而对应之契约机制、制度尚未形成,中介组织发展不合理。至2009年8月底,中国农村中介组织是21.9万多个,会员总数为2400万,在全国农户总数中农民成员比例七分之一,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甚大[6]。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过程,是农民与政府间协调过程。需求之表达是公共产品提供给过程中之重要因素,农民可通过中间环节向基层组织表达需求,中间环节通常包含非政府组织、村级委员会、部分媒体;如图2所示,在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图2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我国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及现有公共产品评价低有着多方面原因。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基层民主政治不健全是其最重要原因,基层民主政治尚未健全;2.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农民缺乏具体的表达渠道,需求主体缺少相应话语权与代言组织,取代的是镇乡领导与组织之行政命令;3.农民自身之缺陷,农民自身缺陷也是限制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最根本要素;4.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过于单一。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政府,而私人主体缺席参与;

四、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构建

(一)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框架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过程中,“以民自治”为基础之需求机制,个体消费者不具有直接参与权,国家区域内的公共物品的提供更多的是由和个体相分离之政府计划专门机构“自上向下”而做出相应决策[7]。一方面,因为由官员组成之地方行政力量自身之利益,往往只追求政绩与形象工程,而不关心公众的利益,因而,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因为村委会具有上级政府与村民利益之双重身份,村委会作为农民之代言人也并非完全依照村民意愿去提供公共产品。同时,由于在中国农村缺少公共产品费者———农民表达自身对公共产品支付愿望之信息不对称,以及农民自身素养不高,缺少听证制度等,进而造成所供不是所需。所以,从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之意义上讲,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高村干部素养,必然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路径依据实际情况,农村的中介组织机构发展较慢和行政组织之利益性追逐,行政化命令,使得农民需求表达渠道不通畅,影响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实效[8]。为提高农民对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政府需在综合层面上实施五方面措施。1.规范基层政府组织的绩效考评体制,改善政府工作人员行政职责,公共组织作为公共资金之管理者,应以群众的需求为目的、以群众为重要责任方向。构建有利于农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以服务公共利益之政绩考评制度,将绩效考评从过去硬性指标转向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上来,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主要职能;2.现行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决策程序改革。以村民委员会制度和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区域内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创建项目加以表决,使农民通过直接或间接之渠道,完全表达对公共产品需求;二是改革农村基层带领人产生办法。乡级以下领导应真正由基层民主选举产生;三是对涉及到县或市区以上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之决定,应设立专家学者听证制度,最终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3.提高农民组织化高度,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作为社会基层群体,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中,主要是逐渐提高组织化水平。一要加强村民自治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影响;二要建立农民自身协会,维护群众利益。通过农民协会参加同政府团体的对话,来平衡基层政府与村委会的权力,抑制公共产品的“不符合”供给,减少农民自身负担。(4)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构建基于公共管理下的公共产品需求机制;(5)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培养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据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之比例高达80%之上。

(三)建立有效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中一般使用的“一事一议”制度,是关于“全体一致原则”之表决制度,需要对当前“一事一议”制度进行适应的改制,而且发展农民表达需求机制,进而提高农民需求水平。1.改善“一事一议”表达机制,通过相应具体化抉择、表答程序、建立良好的需求表达通道;需在表决进程中吸入最好多数原则与一般多数原则,建立一套表决成本和外部成本———农民需求表达相一致的机制,从而提高投票决定的实效性。2.积极拓展农民需求之表达通道,在促进现行“一事一议”制度框架下,拓展农民需求表达通道,对于提高农民生活需求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四)建立农村公共产品机制的对策在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之中,忽视农民对公共产品之需求表达,实行的是上级命令下级的供给决策,使得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出现供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之表达机制,不但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求不平衡,还可防止农村公共资源的浪费,并且充分体现农民当家做主、保护切身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是农村社会的重大进步。

1.政府需改变其观念,始终以农民需求为根本的提供目标,在农村公共产品生产提供进程当中,基层政府需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方略,深入基层,关注农民公共产品现实需求,进行切实的调查分析;同时,提供与当地基层实际状况相适应的之提供政策,镇乡领导干部万不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决断。在进行公共产品提供决策时,较好的方法是把公共产品由农民自愿选择,农民掌握其自主选择权,确定其路线与目的地。

2.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流程,建立由内部需求决定的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不断对基层政府进行改革,转变其政府行政职能,基层乡村政府组织是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依据调查分析数据,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与工作实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着更为明显影响,所以要不断推动基层政府,重要是改革基层镇乡政府组织,重新定位组织部门的位置;同时加强政府在公共产品表决、供补、管控等方面之作用,特别是要明确基层组织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之职责与权益。[9]

3.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创新,农民需求表现畅通后,并不预示着公共产品之供给决策是正确的,利益表达机制与供给决策机制需要有机结合。

4.建立农民新型社会化组织,创建权利与义务明确之上自国家下至县级之农民协会,农民利益主要是在当地的农民协会内得到充分的表达、协调。而农民协会作为一个相应组织体系,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诊断、处理信息能力,将更好的实现组织的利益鉴别与利益判别。除此之外,通过农民协会来确定利益表达,并且降低社会之交易成本。

5.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民参加决策进程,农民作为公共产品决策中的主要群体,应保护其公共产品知情权及决策权,是提高公共产品决策所急需解决之问题。

6.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之水平,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群体,他们的权益保障机制中,最重要是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

7.农民需提高文化素质,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原因在于在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时,我国农民文化素养低,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在公共产品选择有着着非理性要求;调动农民参与公共产品供给之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不同途径提高其农民素质,鼓励农民积极表达自我的真实愿望。一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二是提高农民政治素质,通过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之民主意识,对农民进行民主意识培养,成为新型农民。

五、结论

文章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的构建,公共管理提倡绿色公共管理,而目前绿色公共管理发展处在成长之中,理论方法体系尚未成熟,其实践是一项繁重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而作为公共管理之新路径,新公共管理开拓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新领域。农村公共产品之需求主体具有零散性特性,只有将农民需要个体决策转化为群体意志,才可影响供给主体行为目标。因此,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从建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的意义上说,积极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机制,对于加强其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其农村干部素质必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经济效益。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制度创建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ggsygllw/60262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