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社科普及创新策略探析范文

高职院校社科普及创新策略探析范文

时间:2022-04-19 03:54:43

高职院校社科普及创新策略探析

摘要:传统社科普及由于信息承载能力、科普对象无法选择及效费比等原因传播效果不理想,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教育理念对知识获取形成了“实际化”的内容偏好和电子化的使用习惯,社科普及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社科普及应更加注重对移动设备及多种媒体手段融合使用的研究,从复合型的知识载体设计与制作、与技能课程紧密结合、构建轻松缓和的传播环境与良好的互动效果和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等角度入手加以应对.

关键词:融媒体;社科普及;高职院校;移动设备

1当下高职院校社科普及的困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后,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大,掌握熟练技能、拥有良好的文化和知识水平的人日益成为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群体.根据我国的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在未来将形成普通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并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加强高职教育的局面,不仅在培养规模上有所加强,在培养质量上也将有更多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如何培养既具有较高实践技能又拥有良好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代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逐渐形成了重技能轻理论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格局,在既有的教学体系中有利于实践操作的课程显得越发重要,而与实践操作关联不甚紧密的理论尤其是社科知识则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非常薄弱的地位.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进入社会之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在理论教授上多有不足,对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人的高等教育目标造成了障碍,亟需通过增加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社科类知识传授.相较于系统的社科类课程,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不失为适合高职院校的一条在可操作性、时间弹性以及多样性方面均较为合适的可选之路.

1.1特殊的知识接收方式

与普通大学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以及学习兴趣方面有所不同.尤其是经过十多年高职教育的强化之后,高职院校的学生越发倾向于通过简单的逻辑关系来构建知识图谱并通过线性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同时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高职院校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诸如手机和场景式代入来完成知识学习而并非通过思辨过程.基于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也应遵循这一事实.换言之,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社科普及乃至是自然科学技术普及应注意到高职院校学生在对于信息接收方面的习惯,需要针对高职学生注重实际产品的特点进行适应性表达和信息传递,以寻求社科普及效果的最大化.

1.2独特的设备偏好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知识面、基础文化知识、视野等方面有其自身与职业的紧密特点,因此其信息接收特点普及倾向于“实际”呈现,其信息偏好倾向于逻辑流程清晰、思维线路明确、逻辑层次简单的方向,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表达需要多借助于图像和动态影像等形式和手段,尽量避免采用思辨、较大篇幅的文字描述等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对科普内容与细节有较高要求;但由于近十多年来就业指引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的实用技能,人文社科方面存在较大的疏漏和缺憾,导致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社科知识的普及缺乏一定的兴趣;再者,由于高等教育二十多年来的快速扩张与近年来的生源萎缩,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进一步突出,尤其是在福建等高职教育对接中职教育以及二元制等逐步推开的区域内,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素质整体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传统的社科知识普及手段已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要针对目标人群在社科内容与选题方面进行适应性的设计[1];最后,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与大量使用[2],当下科学普及工作面临着由线下到线上再到移动设备的路径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移动设备的使用频率与偏好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科普及尤其要注重使用以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的融媒体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接收特点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娱乐化、简单化和动态化等方面的特点,对社科知识普及提出了新的要求.

2融媒体手段在高职院校社科普及中的必要性

抽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电脑(含台式与笔记本电脑)的拥有率为100%,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电子产品势必在其生活与学习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随着部分院校及教师对于电子产品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态度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或学习过程中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当前大学生是伴随电子产品成长的一代,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等移动设备与其生活已产生无法割裂的关系,电子产品在其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已经对电子产品产生很高的依赖性,对电子产品的高强度使用所形成的使用习惯已经成为其认知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甚至处理知识都倾向于采用电子设备,作为知识传播的一种社科普及需要对这一现象更为重视.当代高职学生一方面喜好尽可能贴近生活的场景化的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更加剧了其脱离传统纸质媒体的速度.总的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社科普及内容已经无法采用原有的“展板+传单”模式,而应朝“手机+APP”方向迈进.长期注重实践与实际的教育理念强化了高职学生对实体产品的依赖和兴趣,社科知识与内容的输入也需要从实体产品或场景化、生活化的内容切入,并且在知识输入过程中还需要伴有较强的互动环节,否则难以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科普及应从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平台入手,加大对以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利用.我国科学普及工作正在全面朝电子化方向努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新媒体科普发展研究报告》指出[3],我国自十二五以来正在大规模加大对科普网站和电子手段的建设,前期在科普网站的量和质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4]但是,一直以来由于资源和专业人员的限制,移动客户端的建设并不理想.可以预见,在未来伴随着“电子二代”学生的成长,科普工作的电子化将是必经之路,而电子化状态下的科普内容选择也需要针对科普对象和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制作,而无法从传统媒体时代进行移植.[5]

3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选择偏好

与纸质媒体不同,融媒体是集合了纸质媒体、电子媒体、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手段在内,针对传播对象的适应性表达,传播手段更为多样、传播方式更为丰富,因此传播效力较某种单一媒体更好,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及社科知识的首选方式.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划分与教学情况整体倾向于理工科技术类型,培养的是面向操作技术工作岗位的人才,学生对普通社科知识的兴趣并不浓厚.这一事实决定了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类型产生了接受惯性,对信息的选择倾向于生活化与场景化,在内容选择与获取信息的手段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亟需通过复合型的手段加以应对.

3.1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内容偏好

信息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具有较强真实感、展示真实生活细节、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具有较好市场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有明显偏好,抽样调查结果也较好支撑了这一论断.在知识呈现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对具有较好亲和力、逻辑呈现简单的科普产品尤其是互动类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倾向。.

3.2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偏好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十分广泛,互联网已经取代纸质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新知识需要查找资料或寻求答案时的第一选择往往为互联网而并非老师和书本。

4针对融媒体高职院校学生社科普及的创新策略

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日益重视,在未来高职教育的规模与社会影响也将达到新的高度,针对高职阶段的社科知识普及也显得十分紧迫,急需在内容选取、信息加工以及具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传播路径和手段上进行针对性改造,以适应当下高职教育的学生特点.经过对国内部分科普网站、移动端科普APP以及部分科普活动的实践进行调查发现,多种媒体载体与传播手段融合使用是当代社科乃至科学普及的必经之路.[6]在当前复合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多种媒体手段融合使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科普效果,科普活动本身应从复合型的知识载体设计与制作、与技能课程紧密结合、构建轻松缓和的传播环境与良好的互动效果和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等方面进行探索.

4.1复合型的知识载体设计与制作

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高频率使用让包括高职学生在内的科普对象形成了明显的手机“依赖”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当前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的是,手机等移动便携设备已经成为高职学生零碎时间的近乎唯一处理工具.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是当前高职学生打发业余与零碎时间的手段和方式选择问题,更是当前高职学生社交环境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环境的重要变化.[7]针对这一现状,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科普及需要通过复合型的知识载体设计与制作加以应对,开发符合高职学生需要和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社科普及知识与内容.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强化融媒体的技术优势,开发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科普及知识电子读本,以形成“电子科普教材”.在注重实操技能的职业教育教学中,纸质教材受限于静态图文抽象的表现形式(学生不爱看),无法将复杂的工艺流程操作步骤以类似视频动画等动态形式直观呈现,而当下流行于网上的资源库数字资源(学生兴趣高),却只能通过电子终端播放,两者间相互割裂“书是书、网是网”.因此,可利用图文建模技术与AR/VR数字交互技术,将纸质教材中的静态图文(自手机/平板摄像头实时抓取)与深度关联的数字资源(自资源库中即时调用)有机叠加,使“书网融合”同步呈现于手机/平板显示屏中,这种在书页中插播“电影”的“复合教材”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兴趣,利于培养合格的人才.

4.2科普知识与实训技能目标相联系

实践是职业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相比国际职教强国,我国职业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师队伍行业岗位技能经验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师资短缺(高生师比)等现实问题.由此引发实训教学频频出“状况”,如示范演示看不真切、安全隐患频发、技能人才“技不如人”,进而导致实训环节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需要以相应的人文社科知识及心理学技巧介入.因此,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应有机融合AR/V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社会科学知识及心理知识对实训活动进行有效引导和干预,从而提高实践环节的应用效果.社科知识普及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和品行,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社科普及应强化在移动设备端的内容设计与应用,努力结合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特点,将实践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问题点的解决探索方式和科普活动结合,做到社科知识为实践技能养成服务.

4.3构建轻松缓和的传播环境与良好的互动效果

调查表6显示,受访的高职院校学生在近两年内完整阅读过一整本非娱乐性的书籍(含电子书籍)的数量为0,而每天翻阅朋友圈与相应自媒体的比例则为100%.近两年内完整翻阅过学校下发纸质教材的比例也为0,而同一时间段内对某一网络话题进行过连续追踪的对象比例则高达89%,这一现象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已经对体系化的信息完全失去兴趣和能力,而对于碎片化的电子信息尤其是具有一定互动性的信息却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4.4社科普及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社科体系分类庞杂,知识面广,普通院校的学科教学已经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普及更无需做到覆盖全面,只需要选取与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知识点与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即可.高职院校注重实践与贴近生活的教育理念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也形成了这一观念.因此在科普活动中,科普工作者对于社科知识和内容的选择则需要尽可能从生活场景的角度出发,选取与日常生活贴切的内容进行传播,需要社科知识本身与具体表现方式上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特点.教育实践研究表明,通过互动方式传授的知识与交流的信息往往比单向传播更为可靠并且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科普活动作为信息传播与教育实践的一种,也遵循这一规律.在电子设备中,信息与知识传播不仅可借助动态的图像与影像手段进行,更可以使用计算机编程与软件等实现实时互动,为知识的传播提供极大程度的便利.随着社科普及实践,游戏化、娱乐化、应用化、场景化是科普活动的几大特点,也是互联网大背景下针对习惯于电子渠道信息传播的人群行之有效的科普手段.事实证明,通过将社科知识糅合进故事或场景中,再通过电子或实体游戏、选择等互动方式与科普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在参与人数方面取得突破,更能够在使用粘滞度上有极大的提升.事实证明,科普活动要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针对已经适应了电子传播手段的碎片化学习的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吸引其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提升科普产品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即产品本身的可操作性与应用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清华,吴晨生,刘彦君.2014中国网络科普发展现状调查[J].科普研究,2015,10(1):17-25.

[2]范银宏.创新载体注重实效不断开创科普宣传工作新局面[J].科协论坛,2014(7):25-26.

[3]中国科普研究所.新媒体科普发展研究专题报告[R].中国科普研究所,2010.

[4]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5]孟丽娜.转型期科普主体与受体的演变分析[D].南京:东南大学,2005.

[6]张好收.高职院校科普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河南省高职院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30):195-196.

[7]廖思琦.网络科普传播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王俊忠;乔监松;姜鼎煌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社科普及创新策略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dyjy/gzyxlw/71359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