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物流管理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福建省港口历年货物吞吐量分析
据统计,随着福建省各大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在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下,福建省各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也在逐年增加,福建省沿海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宁德港、湄洲湾港、漳州港六大港口的历年货物吞吐量见图1。通过图1可见福建省沿海几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从2004年到2013年(除2007年外)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3年高达45475.19万吨。其中2005年比2004年增长高达23.81%,2011年比2010年增长14.05%,2012年比2011年增长10.95%,2013年比2012年增长9.95%。以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海峡西岸的建设,在继续完善港口建设的现状下,未来的货物吞吐量将会继续上升。
2供应链模式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2.1供应链模式下的港口物流人才现状分析随着物流管理的迅速发展,供应链管理也一直是与物流相结合企业的发展思维方向。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去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是21世纪各大企业竞争的方向。因此作为针对港口进出口货物的物流发展也离不开供应链的思维方式。港口物流是增强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涉及到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运输等多种物流作业,同时整个供应链模式下涉及到国际贸易、货代、船代、报关报检、保险、财务等多种业务领域。图2为港口物流的供应链模式图。上述供应链模式中的人才培养除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外,各大功能的人才培养许多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相对应的专业,招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目前从事港口物流供应链上的企业的专业人才也达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并随着相应专业的毕业生的输出,货代、船代、船公司、报关的专业人才占比也将会逐年增加,学历水平也将会逐年提升。除港口外对于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基本可以满足。
2.2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和供应链模式分析,及港口企业的调查发现,未来福建省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以下三个层次。①港口物流高级管理人才。此层次的人才属于战略层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战略,除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外,还需通晓物流的技术知识方能全局把握港口物流的的发展,同时协调好港口物流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协作。②港口物流项目策划人才。此层次的人才属于战术层次。是具体港口物流项目的规划者,能胜任仓储管理、港口作业管理等工作,除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物流专业的技能及供应链上协作企业的相关知识。③港口物流操作人才。此层次的人才属于业务层次。是具体港口物流的各项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是一线操作人员。需具备一线物流设备的操作技能,码头现场控制能力。单证操作能力,理货验货能力等。
3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3.1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为了推进福建省“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战略,积极配合“福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做大做强港口群的发展规划,就必须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合理构建福建省港口物流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目前高校的实际调查分析,未来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输出还是以高职院校为主,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将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从事泊位策划、装卸调度与指导、堆场管理、闸口操作、报关与验关、单证操作、客户服务、仓储管理、库存控制、配送等港口物流管理能力及技术操作能力,并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港口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
3.2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能输出符合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结合目前高职教育的特色,对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如下探索[5]。①“工学结合”式培养。高职教育的发展近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高校的优势,进行三位一体的合作。切实执行工学结合。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港口物流的岗位需求,确定出明确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提出态度、能力、知识三维结构的培养模式。并结合港口企业的特殊性,努力争取港口企业的校外教学,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统一,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②“订单式”培养。由于港口企业的需求较高,对学历和专业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输出适合港口物流的人才,可与港口企业合作开班,直接针对港口物流的操作能力需求进行培养,使应届毕业生进入港口企业后能很快接手相关工作,缩短了新员工入职的培训期,降低了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③实行顶岗实习制度。目前高职院校都设有顶岗实习环节。为了提升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质量,在校外顶岗实习环节,与港口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既能满足学校为学生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港口物流的科学化、高效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校企双赢。④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双证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时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考试,使学生更能系统的掌握港口物流的专业知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同时把握整个供应链模式下的港口物流的职位需求及相关性。因此作为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可考取助理物流师、报关证、报检证、货代证等资格证书。⑤加强人才引进机制。针对港口物流的高级管理人才,应届毕业生基本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除了企业内部晋升外,可以加大外来人才的引进,重点引进具备国际贸易、货代、物流、财务等供应链模式上一体的管理类人才,加强港口物流的人才结构。
摘要:如今,我国经济进入了拐点时期,各产业也在不断升级、更新,高职院校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重要任务,现在,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力争建设特色专业群来为物流产业助益。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又介绍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与专业群构建方案,希望高职院校培育出更多物流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还要努力培养一批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优秀专门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然而,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当中,许多行业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时代需求不是非常匹配,一些产业已经升级换代,而人才还停留在过去,不能为转型升级后的产业助益。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改革,亟待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一高职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科学现在,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社会发展的节奏也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仍停留在过去,不能跟上社会需求的节奏。具体来说,一些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仍然传授的是过去的知识、技术,其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不了解现在的形式和设备,难以操作,更难以为物流行业带来创新和推动力。第三,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明确的定位。最后,我国现有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繁多,哪种证书是具有较高含金量的,这是困扰物流业内人士与物流专业学生的一大问题,不能对上述证书进行明确管理与认证也对物流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1]。
(二)高职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不雄厚教师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科研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发展时间不长,高职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讲师往往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经济、金融等专业转行而来,他们自身的物流知识就不完备,也缺乏专业的技术,自然也难以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高超的学生。
(三)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场所物流专业本身的实务性强,需要实践出真知,这就意味着高职物流专业需要技术设备齐全的实训室,同时也需要较多的实践课程。然而,实训室、实践课所需的资金较大,他们的资金往往不够充足,因此,学生往往得不到全面、有效的物流技能训练,其实践能力、技术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另外,物流教育应与企业对接、合作,企业也应当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一些企业往往不愿意投资实习基地给学校,他们认为这种投资既占用企业的办公室,又需要管理,而且这种投资的回报慢、前期投入大,所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受到了较大阻碍[2]。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分析
1从中小型物流企业管理看高职物流教学的问题
1.1教材教学定位不准确。目前高职物流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由于各学校、系部、教师的理解不一,导致有的教学定位不很准确。不少高职的物流教育教学以大型物流企业为着眼点,有的偏重于企业管理,有的偏重于物流管理,有的甚至连物流企业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两个关键概念都不作严格区分。以其昏昏又焉能使人昭昭!高职物流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出发点和落实点都应该是为学生去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操作和初级管理等岗位作的知识技能准备!要把这样的定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
1.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物流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教材,其结构应该说都比较严谨全面。很显然,这种知识结构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用意不错,是希望学生熟练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和方法,还希望学生能运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由此不难看出,高职物流企业管理教科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物流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的恰恰就是差别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舍取发挥,大力改革和创新。
1.3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小型物流企业管理实际。正因为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物流企业管理等所采用的教材,都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得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对高职学生日后就业的主战场,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实际距离较大;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和专业发展轨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
2适应小型物流企业管理需求是高职物流教学改革的方向
2.1确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教学定位。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它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按照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看,他们极少会进入物流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领域,有的人随着职业的发展变迁,会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其时需要用到物流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如果说,物流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是“必需”的话,那么,物流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就应该以“够用”为度。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求掌握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注重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际问题,适应今后到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工作方为要旨。
2.2确定为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生涯服务的教改思路。对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来说,就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就是学校教学的服务主题。一般说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会有这么几个发展阶段:先是第一线的操作人员;经历几年发展后,可能成为执行层面的中层管理人员;再后来,有少数人可能成为决策层面的高层管理人员[3]。明天几个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物流企业管理知识,或者说物流岗位群所需的物流管理技能,就是今天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整体设置的依据。这些知识技能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技术能力、经济管理、信息管理。首先,操作人员的技能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采购、供应、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知识技能,是物流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应该加以强化。其次,初、中级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能力的实践学习。再次,为高层管理者准备的知识能力可作为选学内容,如企业宏观管理、市场分析、计划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经营评价等。
2.3确定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办学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服务的,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如商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物流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将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细化,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物流职业人才,如理货员、采购员等。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布置当地物流企业实际的模拟业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实践相关业务,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运作管理的动手能力。实践课尽可能真刀真枪,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实战的形式参与到实践课的教学中来,感受到真实的岗位职责与特点,提高物流作业操作能力。要增加当地物流企业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利用校外当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体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处境、生存、发展的现实,为自己的就业、创业作一次次彩排。
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然而,由于受企业自身规模、资金、产品研发能力以及重视度等主客观原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和效率不容乐观,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针对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为中小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加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企业的竞争更是硝烟弥漫,愈演愈烈。这种竞争涉及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和阶段。物流管理水平便是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和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设置和布局,在物流费用、物流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中提高效率和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据竞争优势。虽然物流无处不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以及自身重视度不够等,导致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为中小企业优化物流管理策略、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1当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念落后赚取利润是任何企业发展都在追求的目标,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问题,更加重视利润和资本的积累,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利益而放弃其他重要环节,换来的可能只是短暂甚至虚假的繁荣。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忽略了物流管理,简单地认为只要生产原料及时到达不耽误企业生产,产品及时交到客户手中,不耽误客户需求就可以了。于是,这种落后的管理理念非但没有给企业带来太多利润,反而成为一种拖累,由于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限。
1.2管理方式落后物流不等同于简单的运输,这种观念上的误解带来的则是落后甚至错误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原料的及时购入即产品的及时输送上,而对于采取什么样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费用则不甚重视。同时,忽略了物流的数据分析和库存管理,而采用极为传统、老旧的物流管理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随之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在人才市场上,物流人才的需求与就业之间却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从物流企业频频跳槽,另一方面却是物流企业难觅其所需的人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的不协调呢?笔者以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身问题
1.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
学生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认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二是从众心理,别人选了就跟着选。可见学生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岗位。
2.自身定位过高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就能做个业务主管、当个部门经理。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所发展必须从基层做起、从一线的操作岗位做起。物流企业基层人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点数量、记数字就是接货、送货,工作相对单调、枯燥,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毕业生也就有转行、跳槽的念头。
3.不具备从事物流业的基本素质
就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物流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做一些装货、卸货或搬运物品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难适应物流企业繁重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随之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在人才市场上,物流人才的需求与就业之间却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从物流企业频频跳槽,另一方面却是物流企业难觅其所需的人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的不协调呢?笔者以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身问题
1.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
学生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认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二是从众心理,别人选了就跟着选。可见学生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岗位。
2.自身定位过高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就能做个业务主管、当个部门经理。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所发展必须从基层做起、从一线的操作岗位做起。物流企业基层人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点数量、记数字就是接货、送货,工作相对单调、枯燥,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毕业生也就有转行、跳槽的念头。
3.不具备从事物流业的基本素质
就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物流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做一些装货、卸货或搬运物品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难适应物流企业繁重的工作。
随着医药物流业迅速发展。医药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了解医药物流企业人才结构现状,探讨医药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对广东医药物流中心等一些医药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企业中。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资源结构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医药物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由于目前国内医药物流企业大多在传统的仓库基础上转型而来.因此从业人员大多从传统仓储的保管、搬运等岗位转移而来。这些人员很少接受过规范的医药物流操作培训,基本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药品知识、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调查数据显示,医药物流人才学历水平为大专(包括大专)以上的占8%,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比例分别占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学历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药学背景的人员约占27%.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约占4%,而具有医药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寥寥无几。因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基层医药物流操作人员并没有受过系统医药物流职业教育,完全根据自身经验在工作。而由于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国家对药品的生产、储存和销售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因此医药物流比其他商品要求更为严格和专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化医药物流需求的是既具有交叉跨越医药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经验,又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物流领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现代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对医药物流人才的要求
1.1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化医药物流的主要标志。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准确及时地在上下游间进行信息传递。有效地加快物流的流转速度,降低经营成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射频技术、企业资源计划、全球定位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办公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财务电算化和银行电子结算系统、intemet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平台等物流技术。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药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管理知识、供应链管理知识等。
1.2规模化物流的魅力正在于其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走规模化的道路是现代物流的共识。因此,将来一个地区、一个省只有几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中小型企业依附物流中心进行商品配送。这一发展趋势必然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整体意识等。
1.3效率化降低成本是医药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医药物流企业的储存方式、运送方式、人员操作方式不同.所消耗的物流成本差距很大,工作效率也不同。因此从发展趋势来看,必然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掌握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医药物流技术与实务等知识和技能。
1.4网络化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和SFDA对药品电子交易的放宽.网上交易将会逐步发展,从而加快了医药物流的流通速度。同时物流企业外部网和内部网的建立.也将加快企业部门之间和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这就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掌握网络知识、医药电子商务等知识。
1.5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与物流相关的配套设施的自动化。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医药企业规模较小,因此目前大多数的现代化物流中心2007年第16卷第2期呈现半自动化的现状。从发展趋势要求医药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学会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无线射频拣选设备、激光扫描设备等。综合以上分析,现代医药物流人才应具备药学知识、药品储存与养护知识、网络知识、医药电子商务知识、国际医药贸易和药品通关知识、外语知识、物流管理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物流服务营销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及一定的经济法知识和药事法规知识、医药物流技术与实务等专业知识,并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职业基础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2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企业运行中,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物流管理效率,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