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

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物流管理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结构升级的持续推进,现代物流理念不断被提及,如何实现“智慧物流”,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化管控,推动物流内部资源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物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在此过程中,“智慧物流”逐渐形成以点概面的增势,使得物流产业信息化取得历史性飞跃,物流管理也从以往的半人工合并软件到如今的可视智能系统全面掌控的智慧物流体系。总之,如今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着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传统的管理模式、信息数据的孤立以及客户需求的不重视,资源缺乏优化配置等缺点都阻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因此,物流企业如何在时代变革的大环境下,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何建立智慧物流管理体系成为了当前发展的重点,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新思路。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管理相关概述

1.1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就是指以网络为载体,将物与物有效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的网络体系。物联网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互联网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物联网运行的基础就是互联网,而同样的物联网也是互联网的一种外部延伸;二是物联网能够延伸到不同的物体之间,并在其内部构建一个相互交换的信息平台。因此,物联网又被看作是信息发展的第三次产物,其本质就是服务于业务与应用事物,所以,有专家学者提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就是创新用户的体验。

1.2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物流体系,主要依托物联网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与传统的物流行业相比,智慧物流更具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特征,有助于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1]。在实际的智慧物流管理中,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切实提高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体系中的应用,还能进一步改善智慧物流的管理水平,为智慧物流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智慧物流在管理中主要是依托射频识别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来实现感知能力,不仅能够对货物的包装、存储以及运输进行动态监控,同时,还能实时监控运输进程,对货物进行定位追踪,确保货物运输的实效性与安全性。

2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2.1物联网感知互动层

①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感知互动层主要由识别系统、定位系统以及追踪系统组成,在识别系统中,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对物品信息进行自动识别,辨别产品真伪,同时对运输货物车辆进行动态监控,实现定位追踪。此外,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还能实现对货物车辆的智能调度,实现智能可视化配送。②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依托GPS卫星定位技术,在卫星覆盖全领域内,对物流配送进行追踪,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能够根据电子地图数据以及卫星反馈的实时交通信息,对配送路线进行智能优化[2]。此外,还可以对运输车辆以及货物的状态进行查看监控,切实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总之,全球定位系统推动了物流行业实时调配的实现。③无线传感器。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通过无线通信,借助无线传感器能够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网络系统,通过多种科技能够获取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安全性与真实性的检测,实现远程获取物流运输数据,并根据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自行作出决策。同时,无线传感器还可以对货物存储、运输以及配送过程中的环境进行监测,实现智慧物流管理。

2.2物联网网络传输层

①云计算。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筛选出其中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然后,形成一个高效的数据库传输系统。在智慧物流管理中,云计算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其提供具有较高可靠性的数据依据,从而确保智慧物流管理能够及时、快速的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物流运输能够安全、快捷。②M2N技术。该项技术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使得机器与货物能够联系起来,使之产生交集,通过彼此之间的交集信息,从而获取物流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情况,并以此来作为安全运输的重要依据。此外,M2N技术还能够实现货物全面物流过程,包括货物的入库,到最后的目的地送达,能够为之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③数字集群通讯技术。所谓数字集群通讯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是以图片信息传输与无线数据传输为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该项技术的信号十分强,能够具有抵抗信道衰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能够确保物流运输的安全。总之,数字集群通讯技术在智慧物流安全保密方面应用较广。

2.3物联网应用服务层

①嵌入式智能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应用服务层中,嵌入式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依托计算机科技,提升对语音、图片的处理能力,以此来确保语音、图片处理的精准度,以此来满足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对物联网系统软件、技术的应用需求[3]。此外,在智慧物联网管理系统中所应用的嵌入式智能技术,并不仅仅是局限于服务层面,对其他管理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够最大化发挥出物流信息交换的效益。②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智慧物流管理系统中,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搜集各种公共信息数据的平台,是确保物流行业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应用服务层面中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彻底破除传统物流行业信息数据模式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智慧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完善,为构建“智慧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加快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货物、车辆运输的动态监控,确保运输安全,同时,也有利于加快物流行业智慧化、信息化、系统化发展的进程,为物流运输保驾护航。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物流更加智慧,从而为提升国民经济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蒋志光,张立鑫.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7):124-125.

[2]刘磊.智慧物流管理中的物联网建设及应用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管理;研究与实践

1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企合作育人是一件长久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项目,因此合作单位的选择是校企协同育人能否持久运行的关键。在选择合作单位时,一定要选择规模大、信誉高、制度完善、具有良好教育情怀的知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校企合作育人是一件投入大、见效慢的事情,企业领导人的教育情怀可能是支撑项目运行的一必要要素。该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方考察,深入协商,同京东物流集团山东分公司签订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实施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京东物流集团山东分公司是是京东物流集团在山东的直属机构,负责运营山东境内的供应链、快递、B2B、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产品业务,拥有青岛胶州“亚洲一号”物流中心和德州齐河普罗旺斯物流园等多处仓储基地,与众多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2校企合作主要形式

目前,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同京东物流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2.1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支撑学生跟岗实习与顶岗实习

通过协商,京东物流集团同意以青岛胶州“亚洲一号”物流中心和德州齐河普罗旺斯物流园区作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618”和“双11”期间,安排物流管理专业大二在校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2~3周到跟岗实训,让学生了解搬运、分拣、理货、打包等仓储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仓储管理的岗位技能。每年1~7月份,安排物流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全面了解京东物流中心的运营过程,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获得“京东绿卡”,实现毕业即就业。

2.2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支撑校内人才培养

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京东物流集团业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设备设施支持学院建设,与学院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主要有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和“京东校园派”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专业公共实训基地是由京东物流集团引入智慧物流VR实训系统、京东物流沙盘实训系统、物流设备VR教学系统等智能设备设施组建。智慧物流VR实训系统1∶1比例真实还原京东操作环境,并VR的形式真实再现分拣中心各岗位的作业流程,针对单个虚拟操作空间,都清晰逼真地还原现场布局和设施设备,学生将以第一视角分角色和岗位来进行专业标准的基础学习和实操练习。京东物流沙盘实训系统通过三维仿真模型方式,原汁原味的还原京东“亚洲一号”物流中心仓库空间结构,将现实物流仓库的物理信息与仿真模拟系统的虚拟信息嵌入集成,一一对应,生成全流程、多模式下的动态化的物流虚拟仿真互动,形成沉浸式互动教学。物流设备VR教学系统利用三维模型技术真实还原物流环节中常用物流设备的机械结构,结合设备使用场景,对设备基础信息及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对设备使用方法、应用场景模拟演示。“京东校园派”实践基地依托京东物流快递业务,以满足全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在校学生与京东物流联合组建公司入驻学院物流超市,实际运营,自负盈亏,在在校大学生感受真实的职场体验。

2.3校企协同开发“工单制”职业课程体系,组建“京东”冠名订单班

以满足京东物流所需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为目标,校企协同开发“工单制”职业课程体系,组建“京东物流”定向培养冠名班。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物流管理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京东物流中心生产一线进行顶岗调研,搜集仓储、配送、分拣、理货等核心岗位的任务工单近百条,对岗位工单脱敏处理后,形成物流专业岗位工单库,并与京东物流专家协同开发“工单制”职业课程体系。在“工单制”职业课程体系基础上,依照京东物流岗位人才需求规格,量身订制“京东物流”冠名班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编制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为京东物流量身打造企业急需的“金蓝领”,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双赢。

3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

通过近2年的实际运行,该院与京东物流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进展顺利,成果也正在逐渐显现,实现学生、学院、教师和企业四方共赢,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1学生层面的收获

截止到今年,共计约4批次300多名在校学生到京东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2周跟岗实习,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共计约2届68名大三毕业生在京东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半年顶岗实习,并有近20名同学拿到“京东绿卡”,实现毕业即就业。

3.2学院层面的收获

第一期“京东”冠名班如期成立,正在按量身订制“京东”冠名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包含智慧物流VR实训系统、京东物流沙盘实训系统、物流设备VR教学系统等智能设备设施的校内公共实训基地已经投入使用,这扩大了学院物流管理招生规模,提高了学院物流专业的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为学院优质校建设贡献了力量。

3.3教师层面的收获

通过在京东物流的挂职锻炼,丰富了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成长为国家提倡的“双师型”教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4企业层面的收获

每年学生的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解决了企业短期用工匮乏的问题。校企合作冠名班,为京东物流培养大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了技能管理人才储备的长效机制。

4展望

未来,随着同京东物流集团的合作的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育人项目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探索。(1)引入京东物流的KPI考核机制,探索多角度、多维度、校企共育人才考评机制,形成全新的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体系。(2)借助京东物流的企业平台,加大任课教师的顶岗实践力度,切实提升任课教师的实践技能,努力打造一支水平高、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探讨引入京东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途径,校企双方共同探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可行性。(3)借助京东物流在无人配送、无人值守仓库等新技术方面的优势,探索人工智能专业的申报与开设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金婷.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50-51.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从事物流工作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民生之本。以就业为导向来规划和确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能力与课程体系,能有效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当前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过度依赖电脑操作、师资短缺等问题,较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互动发展的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模块,并需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师资保障。

[关键词]

高职教学;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业导向

物流产业对提高区域产品竞争力、提升区域城市的竞争软实力、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骨干专业。以武汉市为例,32所高职院校中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和相关方向的学校达到了30所,物流管理专业规模为每届4个班左右,少数学校达到8个教学班级。[1]就业工作是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吸引力、形成良好社会口碑的核心工作,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发展与改革既是该专业建设的目的也是初衷,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一、就业导向对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从事物流企业或岗位所需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的目的和出发点的,这种有效对接企业需求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研发现,物流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主要有3个观测点: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后续可塑造能力。比如,物流行业在工作初始需要工作人员到基层进行锻炼,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服从工作是其基本职业素养。为此,学校应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深入推进实践教学,通过创设和模拟与行业或岗位相关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负责、服从工作要求等精神品质,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企业管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还要不断深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强调物流行业的发展特性,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好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工学结合和社会服务,不管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过程、顶岗实训环节还是就业工作环节,都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就业导向下,高职学院应主动走向并适应市场,了解区域经济所需要的人才需求,不断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校企互动机制(如顶岗实习、企业参观、订单班培养、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企业员工校内培训等),力求无缝对接。

(三)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民生之本通过教育改变学生和家庭的面貌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民生之本。[2]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因上大学导致家庭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或区域经济的脱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可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有效地解决此问题。

二、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调查发现,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过度依赖电脑操作、师资短缺是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突出问题。首先,较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过度抄袭其他地区院校的方案,缺乏对本地区物流市场的调研,容易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和区域经济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对接本地区物流企业岗位。其次,很多院校由于经济水平限制,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软件平台的模拟操作,如仓储软件、车辆调度软件、货代软件等等的模拟操作。这些软件虽然可以覆盖部分就业岗位,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但软件和操作平台上的操作和实际工作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3]这容易造成培养的人才就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最后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教师,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为解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就业导向来展开实践教学。

(一)确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与课程体系通过调研区域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和岗位需求,借鉴区域内兄弟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先进经验,订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总体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能力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必须结合相关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并根据各校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和提炼,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2]具体的教学进程如图1所示。

(二)调研区域物流企业,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物流管理专业的管理人员需对企业进行调研,并注意做好前期的调研计划和后期的资料整理工作。调研计划应该包括:了解物流企业的类型、规模、岗位、主要业务、人才要求和后期发展战略等。以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先通过对武汉地区主要物流企业的调研,对企业进行有效分类和整理,得出每个方向的岗位群;然后分析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并根据技术技能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据了解,武汉地区物流行业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两种。国内物流的岗位主要有:采购员、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快递员、市场与客服人员、物流财务管理员;国际物流的岗位主要有:报关报检人员、国际货代人员、港口装卸与调度员等。[4]除了分析基础岗位外,还要注重分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与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在校内开设一定的拓展课程,储备学生的相关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一般说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上升路径与相关岗位为:刚入职的岗位一般是一线操作员,如派单员、开单员、装卸工、调度员、客服人员;大约3—5年后可上升为部门主管或者是门店负责人,如仓库主管、客服主管、运输配送主管等。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勇于把握机会的前提下,可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如担任区域经理、大区经理等。

(三)根据就业岗位设置实践技能模块对应物流岗位需求,需将实践技能教学分为国内物流技能和国际物流技能两大模块。国内物流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区域物流市场的调研、物流客服业务、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采购业务组织与实施、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储配方案设计、运输业务组织与实施、生产计划与组织、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供应链构建与运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操作与应用、快递单业务和客户服务;国际物流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货代操作和单证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和报检与报关业务实训。[5]

三、就业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保障因素1.制度保障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高职院校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1)学校需要大力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并不断优化和增加配套设施,提高实训室的实际利用效果。学校可出台一批校企合作制度来规范校外实践教学,如企业订单班、顶岗实训制度、实践教学安全控制制度。(2)学院可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制度,如实践教学的课时补贴、市场调研工作的工作量核算制度。2.师资保障教师高水平的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时间并不长,当前从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转岗而来,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缺少企业经历、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要解决此问题,除了引进企业导师到校园指导工作或兼职实践教学外,更根本的是要积极提升校内师资的实践技能。学校可分派教师积极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通过如担任企业顾问、新员工培训讲师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积累教师实践经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3.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为了提升就业质量,完成“教学—就业”的完美转身,学校必须开展相关专业的精细化就业指导工作。精细化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亦包括学生的面试指导、简历制作辅导等。另外,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性格和家庭情况开展针对性服务,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岗位,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在企业长久发展的可能性。最后还要做好就业反馈工作,通过跟踪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收集反馈意见,为进一步促进专业建设,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经验。

(二)实施方法就业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可分为互动发展的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大模块。校内实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课内实践、实验室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校外实践教学亦有三个层次:企业认知、顶岗实训和毕业实习。具体如表2所示。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以“物流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教师可在授完一部分理论章节后,布置一个大作业———如武汉地区中小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分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小组同学可以亲自去企业调研,亦可查阅报刊杂志和网上资料,然后将分析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演,其他同学和老师再进行相关讨论与评价。通过该课内实践,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为该课程的期末进程式评价提供较好的依据。实验室教学则可通过有效运用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对部分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利用各种物流系统软件、物流设施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室直观演练,实现学与用相结合。专业技能培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尾的一两个星期进行,通过整个星期的项目集中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物流企业采购决策和生产组织、物流企业配送作业优化和实施、国际商务单证操作等等。2.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入校初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促进专业学习兴趣,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物流企业,直观地感受物流企业的运作情况。顶岗实习就是平时说的“三明治”教学模式,这种校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无缝对接。学校可通过调整教学计划,集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亲自参与企业运作。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培养责任意识和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则可以缓解物流企业的短时用工紧张问题。如在第三学期安排一个顶岗环节,从当年12月到次年3月,为春节的物流公司的用人高峰提供人力支持。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可到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去实习,在实习的同时完成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

四、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通过就业导向来构建和实施其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该教学体系针对性强,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并可实现与企业或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减少毕业生就业过渡期,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用人的入职培养成本。但该体系尚未涉及实践教学的效果评测问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完善。另外,由于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发展迅速,国家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较快,该实践教学体系也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元佑.谈专业:从湖北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现状谈其发展对策[EB/OL].(2015-05-29)[2015-06-12]

[2]吴启迪.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N].光明日报,2004-04-01(10).

[3]黄晶.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立体实践教学方案研究:以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为例[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6-128.

[4]朱军伟.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价值工程,2013(11):212-213.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1现代学徒制概述

1.1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现代学徒制是由校企双方协同育人、促进产业与教育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旨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相对传统学徒制而言,现代学徒制摒弃了它的缺点,继承了它的优点。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育人主体不再仅为学校一方,还包括其他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如公司企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合作程度更深入,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要求、考核方法等都有学校与企业一起商讨,而且专业课程也是让校内教师与公司富有经验的师傅一起讲授。在此模式下,授课环境也不仅仅是校内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而且包括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此模式下,授课主体和对象的身份因授课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学校里,授课主体的身份就是教师,授课对象的身份就是学生;而在企业里,授课主体的身份就是师傅,授课对象的身份就是徒弟,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授课主体和对象都具有双重的身份。

1.2国内外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

1.2.1国外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全球竞争加剧,各国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这就要求社会劳动力有更高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因此,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于是世界各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外在探究和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值得学习的模式,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4个: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中世纪时,为了规范学徒制,英国拟定了专门的法律条例[1]。因受德国二战后学徒制的影响,英国便对本国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革。英国现代学徒制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某一工种的技能,而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企业需求来学习相关的技能。英国将学徒分为三个等级,中级、高级和高等,就是所谓的“等级学徒制”。国家统一制定各级学徒对应的技能标准,学徒技能培训的内容就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学徒经过培训来考取各级国家资格证书,就可以成为对应等级的学徒。英国的这种制度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路径,并将企业需求、学生技能培训以及英国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英国“等级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徒不仅能够在学校和企业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在德国,学生的培养主体为学校以及企业,因此,该制度又被叫做“双元制”。学生由他们共同培养,学校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授课,企业根据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培训条例”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该条例在全国范围是统一的。目前,德国“双元制”在德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且逐渐在世界上赢得良好的口碑,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世界各国开始根据本国国情探究、制定、推广本土化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在澳大利亚,全国职业教育的工作由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统一组织安排[2]。TAFE学院由澳大利亚政府开办,学院的课程是根据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设的,授课教师大多数都是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学生完成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后,由澳大利亚政府颁发TAFE高等文凭,它相当于中国的专科文凭。在就业时,TAFE文凭比本科文凭更具有竞争力。瑞士的现代学徒制。在瑞士,职业教育主体由三方构成,学校、企业以及行业培训机构。因此,被称为“三元制”。学业完成后,学徒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通过考试后,可以拿到国家颁发的毕业证书。

1.2.2国内现代学徒制发展现状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门对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非常重视,并在近几年出台多项文件。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将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同年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我国现代学徒制建设指明方向。2015年,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6年,为了提升老师实操教学水平,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的老师需要去公司参加实践工作,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实践工作时间,但五年内累计实践工作时间要高于半年。随后两年又分别开展现代学徒制第二批、第三批试点工作。2018年,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以及培训体系,进一步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公司和学校积极合作。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2.1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是指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以教师指导学生操作为主,从而使学生获取专业实践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当前,我国高职物流专业教师已普遍采用国外的一些实践授课经验,如“以任务为驱动的授课方式”、“把授课内容项目化的方式”、“以行动为导向的授课方式”。很多高职院校也建立了校内外实践实习场所,但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以四川省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原因有三点:一是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发展历程、定义、特点、作用等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可能中间会穿插一些案例分析、软件模拟等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实训场地的缺失,学生并不能置身于真正的工作场景中去体会和学习。这就必然导致部分实践学习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去参与实践操作;二是现有的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太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三是安排在学校外面的实践学部分是以参观为主,存在“坐车几小时,参观几十分钟”的现象,导致学生厌倦,同时也学不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2.2校企合作质量低

校企合作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学校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在培养人才、开发技术等方面合作,相互协助、共同发展。由此以来,学校可以根据企业、行业以及市场需求做人才培养方案,给他们提供符合需求的人才。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的。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与公司的合作质量并不好。以四川省某高职院为例,该校物流管理专业与国内知名电商公司签订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办物流订单班。但是,该企业主要是在特殊重大节日临时让校企合作学生参与技术含量低、工作繁重的分拣、配送作业。大三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合作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仍然以技术含量低、工作繁重的分拣和配送业务为主。

2.3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物流专业开设比较迟,所以很少物流教师所学专业是物流。四川省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教师的专业都不是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而是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国际贸易、英语等专业。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参加短期的培训,或者阅读一些物流专业的书,然后给学生进行物流专业知识的讲解。另外,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本科、研究生就读的都是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但是他们大部分又没有物流企业实践工作背景,这就导致他们实践教学能力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2.4考核评价方法的制约

四川省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为主。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是否旷课、是否完成作业以及课堂表现来给分;期末成绩主要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来确定,很少采取实践操作的形式确定。这种考核评价方法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全国物流师资格证考试,要求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两科。其中,理论考试采取笔试形式,技能操作采取现场实际操作或仿真模拟形式,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仍然以笔试为主,而且考核内容中理论知识占很大比例。后来,国务院对全国职业资格证考试进行规范清理,就取消了物流师资格考试。

2.5职业素养培养缺失

职业素养为工作时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3]。职业素养由多方面构成,如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工作行为、工作作风和工作意识等。高职院校是培养专门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但是,很多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上,不太关注培养职业素养。大三实习工作时,学生不能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毕业后,学生不能踏踏实实虚心工作积累经验,频繁跳槽,这都是职业素养培养缺失的后果。

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聘请企业师傅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公司师傅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公司师傅教学任务。学校聘请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完成实训课程以及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学时。结合学校里面的实训环境以及公司业务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场地。通过校企合作或学校自建的方式,扩建校内外实践实训场地,以满足实训课程以及实践课时的上课需求。此外,尽量杜绝在企业里“走马观花”般的认知学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3.2国家应尽督促企业遵守顶岗实习标准

为了培养出公司和社会真正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高职院校主动寻求合作公司,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4]。但是在校企合作中,公司获益并不大,所以,公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高。这必然导致不对等的话语权,高职院校所拥有的话语权远远低于企业。以四川省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学校在确定合作公司前,已经对公司进行了各方面的实地考察。但是,大三学生去合作公司参加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安排的工作内容多为技术含量低、工作繁重的分拣、配送作业。对于企业给学生安排的顶岗实习工作,学校只能尽可能的协商,但是学校对此没有监督管理权,这就造成了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尴尬处境。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严格监管公司安排的工作内容、工作实践等。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去合作公司参加实习工作,国家可以减免公司相关税收。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或聘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形成任职或受雇关系,支付的各类劳动报酬等工资性支出可依法在税前扣除。同样,公司就得遵守国家在学生实习工作方面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物流专业顶岗实习文件指出,接受实习生的公司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绝对不可以让学生在高空中或者井下作业,绝对不可以让学生从事与放射性、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有关的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对学生人身产生危害的工作;绝对不可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让学生实习工作;绝对不可以让学生加班或上夜班。

3.3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可以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培训和聘请企业师傅授课两种途径,来解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2016年5月11日,为了提升老师实操教学水平,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教育部出台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明确指出,职业院校的老师需要去公司参加实践工作,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实践工作时间,但五年内累计实践工作时间要高于半年。一般情况下,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到其他高校参加省培、国培,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到合作公司进行实践工作,接受公司导师的指导和培训。

3.4重新制定国家职业资格物流标准

在试点工作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引入英国国家物流职业资格即物流三级标准Edex-cel,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5]。该标准是根据英国物流行业的操作要求来制定的,不存在我国《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中重理论的弊端。当前,国家物流师资格认证考核已经取消。我国需要学习国外现代学徒制建设经验,根据我国物流行业操作要求以及人才需求,重新在全国统一制定物流职业标准,并以此作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全国物流师资格认证考试,就表明学生已经达到物流行业技能资格认证。

3.5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需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可以采用改革讲授内容和评分标准的途径,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一是教师和企业师傅授课时,增加本专业职业素养方面的知识;二是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在进行课程考核评分时,赋予学生职业素养一定的比重。

4总结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采用产业与教育融合、学校与公司企业合作的办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保障,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力。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现途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把现代学徒制当成突破口,聘请合作企业师傅给学生授课,让校内教师去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从而把物流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起来。此外,国家应该继续完善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的保障措施,如重新制定国家职业资格物流标准,督促校企合作公司遵守顶岗实习标准。这样也可以保障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高职院校能为社会提供具有更高素质和技能的各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董显辉.英格兰学位学徒制的运行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3):90-95.

[2]王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25-126.

[3]蒋云娟.浅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7(12):117.

[4]朱琴.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7(30):218-219.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不利因素

1施工工期长、标段多且工程进度不一致

雨污分流工程是网状分布,施工区域大,经过许多大街区和居民小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标段多且各个工区的进度也不一致。对于工程的建档工作带来相当大的监管困难,由于不同路段的工程进度不一致,各种物质、设备的投入统计也有很大的区别,归档程序是动态的,管理起来存在困难。而且,每个标段的验收也是分批独立进行,如果不能统一制定归档要求和提前介入监管,这些标段的档案材料可能会缺损。

2施工沿线覆盖区域大,地下管网设计复杂

雨污分流工程联系着城市街道地下空间和城市周围的湖泊、河流。施工区域主要在城市主干道和重要的城市街区,街道下面管网状况复杂,还有许多地下设施和人防工程,在施工中对原有管网的结构改造、设计图纸的修改,都会经常发生。施工单位如果不能及时将修改方案保存和及时归档,工程竣工后会为以后的施工和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还会留下各种隐患。目前,在一些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中,许多标段由于施工质量问题,还发生了多次返工现象,施工方案多次修改,监理方与施工方多次发生矛盾,如果不能保管好这些设计和修改图纸,一旦以后发生事故追究责任时,就会十分困难。

3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场所过于分散

雨污分流工程项目的各个标段展开,不同于其他场馆和楼层建设。各个标段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场所也存在极大的分散性。由于雨污分流工程在城市主要街区展开,工程项目部的办公场所一般较为简陋,简易房内的档案保管条件也不太好,都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环节存在相当大的不利影响。雨污分流工程指挥部应当对主要干道、施工区域大的重点路段,配置专门的档案人员和档案保管设备,加大对重点路段档案收集的监管力度。

雨污分流工程档案管理的必要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正式施工前,项目管理方就应当制定专门的归档制度和确定项目过程中的档案管理流程、监管体制、档案工作体系。在具体管理中,雨污分流项目档案的归档可以分为一次性归档和分阶段归档。归档的具体方式主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进度和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决定。管理方要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责任书,对归档材料的范围、人员、项目单位、归档时间做出具体的规定。无论是一次性全部归档还是分阶段归档,都要作好必要的记录,明确责任,确保项目建设归档工作的严肃性和材料的完整性。工程开展后,施工方、监理方都要按照制度和档案工作协调机制,确保项目过程中的各类档案材料在生成后就能纳入有效管理之中。在具体项目的开展中,确保档案人员参与项目施工的进度监管,确保各个阶段的档案材料不能丢失,及时由档案人员参与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项目工程指挥部在开工前就注意与施工方签订档案管理协议,制订保证金制度来约束施工方重视档案工作。

2提供人力、资金、设备及库房等条件保障

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档案材料很多,需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保管这些档案材料,档案人员还要对档案工作流程的下一个环节进行监管,这就需要确定专门人员来做好档案的整理和指导工作。同时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要考虑到档案管理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设备,这些费用应当纳入雨污分流工程管理的成本之中,最后还要指定条件较好的房间作为档案材料的管理库房,确保档案材料不能受到损害。项目管理方和施工方还应当为各个档案员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和计算机等存储载体,确保各类信息及时汇总和备份。

3建立工程建设和项目档案管理的协调机制

目前,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周期长和单位分散问题,是城市雨污分流项目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方应当在项目建设之前,认真研讨存在的问题和已有建设项目中取得的相关经验,准确划分工程项目的进度节点、按照工程项目来做好任务分解、责任分解、安全责任、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的具体内容划分。必须针对施工方的现有管理机构、管理水平、单位职责来明确,做好雨污分流工程进度与责任相一致。不同城市的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和建设单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和时间进度做好规划。雨污分流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项目档案管理涉及到项目责任单位、档案单位、施工单位、供货物流方、监理部门、审计单位、设备管理单位等。雨污分流项目档案的完整性需要项目在不同的建设时期、不同环节中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项目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对于项目档案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项目档案形成的质量也是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水平的重要体现。

4对项目全过程的档案资料进行跟踪管理

项目建设全过程必须认真考虑到每个环节,项目档案的归档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应根据各个标段的建设周期、建设进度确定每个节点的工程进度、直接责任人、项目档案管理员等内容。力争在协调中责任明确,编制归档跟踪手册。项目建设办公室在项目建设中,要督促项目管理方、施工单位、监理、审计部门的按照节点收集整理各种档案资料,各个工程项目的档案员要针对自己的工程项目节点,及时将有关归档资料进行归档和梳理,填写项目档案跟踪记录手册,对于不能归档的材料和责任人要及时向工程指挥部报告。

5确立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

我国许多城市大型建设项目都推行了项目档案先于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其具体做法就是在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前,针对项目档案单独提前验收。项目档案提前验收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许多城市的大型建筑项目在档案验收前,将各种档案材料整理,对于各种散失的档案材料采取了及时的补救,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档案的归档和今后向城建档案馆或者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进行雨污分流整治工作,应当在项目建设中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档案的提前验收制度,这样在整个过程验收前,项目档案材料必须齐全才能实现竣工验收,即使有档案材料的缺损,也会在档案验收后,及时补救,从而有利于整个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归档。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五福”;“六极”;管理会计评价;正逆指标

一、什么是“五福”“六极”?

“五福”“六极”原出于《尚书•洪范》的第九畴。“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六极”指早死、疾病、多忧、贫穷、丑恶、愚弱。“五福”可以说是古代管理会计评价的正指标,越大越好,相当于古代的平衡计分卡,只要“言”“行”符合专业标准、规范,经营过程就会长久。“六极”可以说是古代管理会计评价的逆指标,越小越好,如果不顺“德”“义”,就会横夭而亡(章原,2011)。三千年来,人们对追求“五福”的研究论文可谓汗牛充栋,而对“六极”的研究真是寥寥无几。为了追求吉利,会计制度改革时就把“损益表”改为“利润表”。同理,把“五福”和“六极”这对正逆指标“归一化”为“五福”了,这也是“五福”(利润)如雷贯耳、而“六极”(亏损)默默无闻的原因吧。“六极”逆指标对管理会计评价的指标情况见表1。表1“六极”逆指标对管理会计评价的指标情况

二、“五福”式管理会计评价的正解及案例

1.长寿的正解。多数人把“长寿”狭义的理解为躯体生命的延续,而没有想到还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长寿正解的排序是:立德→立功→立言→长命(躯体延续)。“立德”流传较广的是《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窦燕山、“杨震四知”等。立功的案例比如:大写数字的首倡者是唐代的武则天。“立言”在传统文化中指经史子集的著书立说,现代称为人文社会科学。如孔子做过会计工作(委吏和乘田),孔子曾提出“会计当而已矣”的著名会计论断。

2.富贵的正解。富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富裕显贵的人、家族甚至国家;另一种是指非财务的稀缺指标如精神贵族、素质学问、光阴富贵等,即能够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随遇而安,随时随地能悠然自得,如颜回。

3.康宁的正解。康宁是身、心一体,互为表里,身体可能会有一些微恙,但心理的康宁一定是不打折扣的,自己是无法欺骗自己的。“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曹操是无法内心康宁的,生前久患的“头风病”、死后建造“七十二疑冢”就是证明。唐代女皇武则天好像是“五福”圆满,但她内心的康宁还需要用“除罪金简”(刻在金片上的“检讨书”)来实现。那些“隐姓埋名”的逃犯、老赖内心是无法康宁的,永远是战战兢兢、压力山大、草木皆兵。

4.好德的正解。好德分为明德和阴德两种。明德是光明之德、美德。阴德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如著名的会计学家易庭源多次领到座位不好的电影票而甘愿吃亏。“五福”的核心、根基、动因是“好德”,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不管其采用怎样的具体模式(如经营模式、生存模式),好德(如诚信、质量、爱惜羽毛、毫不懈怠等等)永远应放在首位,无一例外!

5.善终的正解。善终不仅包括寿终正寝,还包括舍生取义的所谓非正常死亡。历史上许多烈士都选择这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善终,对于当事人是牺牲了生命,但换来了山河无恙、他人的幸福、全局的胜利,还包括留下了名垂史册的伟大精神。如《赵氏孤儿》中,忍辱负重、背负骂名的程婴的人生是善终;舍生取义、撞阶而死的公孙杵臼的人生也是一种善终。“五福”式管理会计的正解及案例见表2。

三、“五福”式管理会计评价与平衡计分卡的比较

1992年问世的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划时代的评估和管理体系,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可以这样说,“五福”是中国古代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五福”的具体化、现代化。“五福”式管理会计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3。平衡计分卡名称中明确使用了“平衡”一词,公认平衡计分卡包含着“五项平衡”。“五福”虽然字面上没有“平衡”一词,但是“深不可测”的“五福”包含的平衡关系远远超过了平衡计分卡。“五福”式管理会计的平衡与平衡计分卡的平衡比较见表4。

参考文献:

[1]360百科.大写金额[EB/OL].https://baike.so.com/doc/5398112-5635492.html,2021-03-03.

[2]胡玉明.管理会计:管理还是会计[J].新会计,2020(4):6-12.

[3]董金裕."五福":《尚书•洪范》中与"国民幸福指数"相关的概念[J].孔子研究,2012(6):22-28.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7篇

本文主要从引言,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结束语几个方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及保障机制研究进行阐述,其中,引言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进行讲述,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从应急物流的特点、管理要求进行讲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从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文化损失进行讲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从技术保障、物资经费保障、通信与交通保障、法律保障、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进行讲述,结束语从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进行讲述。本文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及保障机制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社会调查,结合近期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介绍了应急物流的概念、特点、管理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及防范的意义,探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保障机制及应注意的事项;说明了应急物流管理对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今后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做到科学预警,有效防范。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一、引言

不断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破坏,每次灾难发生时,都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通过应急物流系统,运送到事发地点,对灾情进行紧急救助。在突发性很强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地区,往往平时没有赈灾物资储备,或储备的数量和种类有限。为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急需对应急物流的内涵、规律、保障机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进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从概念的提出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因其重大的社会意义,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具体研究应急物流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二、应急物流的内容、特点及管理要求

应急物流(Emergencylogistics)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实现其物流的效益。它将现代物流与应急管理结合,以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1-3]。

1.应急物流的特点

(1)非预见性

重特大灾害,涉及面广,破坏力大,突发性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对物流的需求也变得不确定,因此很难事先做好应急物流规划。

(2)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短时间之内需要大量的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讯设备到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同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运输系统的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除了需要在配齐这些物品,还要将这些物品及时送达,这对物流的配送系统是个严峻的考验。

(3)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

应急物流来源可以由多种方式提供,主要包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公益捐助的方式、企业和个人自主采购满足自身需求等方式,与多头供应相对应的是多头储备,各自为政的采购与运输,针对这种分散性,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对于重大灾害处理应遵循政府、企业、个人相结合的特点。

(4)突发性

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进行应急物流保障。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5)不确定性

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不确定。例如,2003年上半年对SARS的战斗开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把握,各类防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是随着人们对疫情的不断了解而确定的。

(6)非常规性

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整个物流流程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在应对SARS和禽流感的战役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2.应急物流管理的要求

应急物流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物流活动,应急物流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但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必须着眼于平时的准备,加强应急事件的预警,加强应变机制的演练,才能做到应急物流实施时有条不紊,快速反应。

(1)加强政府在应急物流组织保障工作中的作用

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

(2)建立应急物流预警机制

在赢得各式各样的应急物流战斗中,应急事件的物流豫警机制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运行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盲目性。使应急物流变得“应而不急”,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保障效益和效率。

(3)搞好应急物流预案的编制与演习

编制应急物流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治,可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要。

(4)建立健全应急物流的法制机制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应对突发性灾难的时候,国家立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保障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秩序和公正;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可以规范普通民众和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的权利与义务,可为与不可为。应急物流中的法律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机制,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保障机制。

要成功实施应急物流,除了满足上面要求外,全民动员和“绿色通道”也是不可少的。全民动员是一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特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群众性活动。“绿色通道”是在重大灾害发生及救灾赈灾时期,在地区间、国家间建立并开通的一条或者多条应急保障专用通道或程序。为了更好的发展应急物流,也为了今后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已是当务之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及防范的意义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发生原因复杂,具有一定的破坏坏性和持续性,因此,一旦事发,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正常的生活。有效的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有资料表明:美国每1美元预防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可节约29美元的医疗费。乙肝疫苗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每年可减少巨额的医药费用。从预防开始,防治结合,禽流感的防控就是很好的例子。

2.减弱或避免政治风险

历史上已多次发生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政治动乱甚至内战的情况。宏观政治涉及公共管理机构在国际社会、新闻媒体、公众面前的形象。应利用各种公共关系,明确公共管理机的立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稳定公众信心,团结更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微观政治涉及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应成立突发事件应对小组,提出清晰的思路和行动建议,保证信息传递准确及时,物资和人事调动畅通无阻。

3.减少或避免文化损失

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塑造良好社会精神,这是国家、民族面对突发事件的灵魂和基础。要用知识和科学培养正确的突发事件意识、精神准备、承受能力和操作方法,尽快用科学的文化取代滞后的非科学文化和迷信。一个社会如果公众在信念、意愿、好恶、目的等社会态度方面对突发事件具有科学判断,就会形成一种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社会共识,就会自觉行动。培养良好习惯,如SARS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注意讲究清洁卫生,实行分餐制,公款吃喝和陋习减少,崇尚大自然,网络视频会议网上购物交易娱乐学习等网络经济生活提升,引发了一场社会风俗革新运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生后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从政府到地方都要努力做好应急物流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使灾情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损失降低到最小。

1.技术保障

(1)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中庸之道、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并用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2.物资、经费保障

(1)物资储备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2)经费保障

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通信与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正常通信,保证交通通畅。

4.法律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5.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因特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管理的探讨和学习,以及对2003年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三鹿奶粉事件的关注,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能力。每个国家都应努力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有条不紊,高度准确及时的预警,人员物资快速响应,随时到位,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我国对严重的“非典”和手足口病的处理,显示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措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应急机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等不够完善的一面。应向一些在此方面做得好的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比如日本、台湾地区等,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物流管理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姜大兰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65-166

[2]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2-131

[3]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孙其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123-127.

[4]刘建民:关于应急物流保障的思考[J].物流管理,2008,(10):33-35

物流管理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同时,高等职业教育还要努力培养一批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优秀专门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然而,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当中,许多行业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时代需求不是非常匹配,一些产业已经升级换代,而人才还停留在过去,不能为转型升级后的产业助益。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改革,亟待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一高职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科学现在,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社会发展的节奏也不断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仍停留在过去,不能跟上社会需求的节奏。具体来说,一些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仍然传授的是过去的知识、技术,其培养出的人才很可能不了解现在的形式和设备,难以操作,更难以为物流行业带来创新和推动力。第三,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明确的定位。最后,我国现有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繁多,哪种证书是具有较高含金量的,这是困扰物流业内人士与物流专业学生的一大问题,不能对上述证书进行明确管理与认证也对物流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1]。

(二)高职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不雄厚教师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科研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发展时间不长,高职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讲师往往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经济、金融等专业转行而来,他们自身的物流知识就不完备,也缺乏专业的技术,自然也难以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高超的学生。

(三)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及实训场所物流专业本身的实务性强,需要实践出真知,这就意味着高职物流专业需要技术设备齐全的实训室,同时也需要较多的实践课程。然而,实训室、实践课所需的资金较大,他们的资金往往不够充足,因此,学生往往得不到全面、有效的物流技能训练,其实践能力、技术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保证。另外,物流教育应与企业对接、合作,企业也应当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一些企业往往不愿意投资实习基地给学校,他们认为这种投资既占用企业的办公室,又需要管理,而且这种投资的回报慢、前期投入大,所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受到了较大阻碍[2]。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分析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首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代表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力。经过组织长期培植,高职院校内部形成了一些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与教学优势,这些优势不断发展、融合,最终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核心发展力,这一核心发展力着重体现在物流管理专业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满足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为主要任务,而物流企业及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在企业需求达到之间就先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同时,人才的培养是有时间差的,如果等企业的需求发出再进行人才培养很可能错误企业需求的黄金时期,导致培养的人才不再被需要,这样既浪费高职院校的资源也影响学生就业,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逐渐仍是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需要。逐渐打造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服务社会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经过过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共识,特色化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办学特色也一直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所追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创新,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十分突出[3]。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性现如今,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各行业急需技术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现在,我国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才的质量和水平,逐渐摒弃了培养普通技术人员的模式,可以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当中。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竞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展现出了强有力的发展性,不断转型,力争将发展、更新变为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从而让企业了解到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也是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这样企业更加信赖职业教育,更加热衷于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纳入企业当中。此外,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有差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知悉了市场的这些特性,也进行差异化教学,重视因材施教,这是与其他高校较为不同的,可以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分析

专业群主要指以一个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为核心,并辐射相关的专业,使之共同组成专业集群。专业群还具有共享特性,那就是专业群的各组成专业能够共用一套实训体系,在同样的实践性教学中吸取实践经验,获得专业技能,这样既能使得各专业的学生获取知识,不会再出现某一专业得不到实训的情况,也能使得实训资源被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4]。专业群建设往往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相契合,高职院校要重点培育当地迫切需求的专业群,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合适的就业岗位,企业也能获得专业的人才。同时,专业群的构建要具有前瞻性,不能仅仅看到市场的目前所需,而是要想企业未来可能需要何种人才,这样才能为市场供应源源不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来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构建方案如下:

(一)明确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型产业,它的核心特色在于其综合型,即它既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物流整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工作。所以说物流专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尤其需要实用型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首先要知悉物流的上述知识与特色,要先为学生讲述致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明晰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为学生讲述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使得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管理知识。我国物流业现在主要需要技能型人才并且长期需求此种人才。而物流管理业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仅掌握物流管理知识,而是要兼具物流操作技能,这样才契合市场需求,才能真正打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

(二)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建设必须从实践出发,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如果不能迎合市场、企业所需,那么专业群只能是形同虚设。首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此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城市,作为一个第三产业,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还应着眼于农村,使得专业群能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推进专业群持续发展。我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群在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坚持科学性原则,使得物流专业群建设有科学依据建设和科学指导,其次,坚持开放性原则,广泛吸纳人才用于培训管理和实践,还要实现实验实训基地开放,这样才能广泛吸取企业的建议,适时作出调整[5]。

四结语

在我国,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的教育类型。而职业教育的代表当属高职院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独树一帜的专业优势,同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还要依托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岗位需求,打造与产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群,使得专业群逐渐丰满、完善,最终能在专业群的基础上构建与之配套的课程群、实验实训群和教师群,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全能化、科学化。形成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力,最终为我国物流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佚名.“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39-40.

[2]罗利珍,王红旭,蒋秀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智富时代,2018(6):206-206.

[3]张权,刘禄琼.创新创业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研究——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1):115-120.

[4]吴忠和.基于信息化特色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需求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08):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