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

思想教育管理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近几年微信成为人们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作为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现在几乎人人都用微信,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契机,给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保障渠道,让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正能量宣传,积极教育学生。

关键词:

微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应用

不少高职生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不太好,高考成绩偏低,比较散漫。在新的时代,学生管理者如何管理这类群体,是学生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管理者利用微信群,建立班级群,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宣传正能量,让学生心灵一次一次得到升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加强德育教育是培养高职生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要条件。

1微信对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1.1微信对高职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节奏,微信作为高职学生主要通信方式之一,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与学习,从传统网络的一对一变为一对多的交往方式,利用微信可以和熟人进行交流,也可以和陌生人进行交流,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如同学群、亲友群、同乡群,这些是高职生日常生活方式,改变了其基本生活方式。正确利用微信,是增加高职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

1.2微信对高职学生学习的影响高职生自控能力不强,现在多数高职生都有上课玩微信的经历,多数学生认为微信影响了学习,也有少数同学认为利用微信可以学习。微信是信息交流平台,如何利用微信引导高职学生学习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利用微信给学生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课上正确使用微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引导高职生利用微信学习,是高职教育者、高职教师面临的课题,利用新技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社会发展需要。

1.3微信对高职学生思想的影响现在高职院校将微信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经过调查高职院校,学院和社团都没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占15.54%,学院和社团都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占32.18%。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引领已经逐渐形成。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高职院校存在思想政治工作缺位,大多数学生不会通过微信与辅导员沟通交流,只有极少数学生经常联系。如何利用微信提高学生思想教育,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正确利用科学技术,宣传正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微信内容符合心理情趣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内容,争取高职院校思想主导权,是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的首要任务。

2微信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2.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且不可控在微信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转发以后,基本没有办法进行控制,因此高职学生管理者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候,要妥善处理,全方面的考虑,积极正确引导学生,要有控制事态发展的能力,特别对社会和学校的一些重要事情,要宣传正能量。高职学生管理者要正确引导学生,传播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对微信群众一些不健康的,自我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坚决不能转发。在微信背景下,对思想教育工作者正确判断和控制舆情有了更高的要求。正能量宣传是根本,正确引导学生是关键。

2.2舆情收集渠道逐渐弱化微信平台之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广泛,是因为该交流平台为个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渠道,这对高职院校全面收集学生思想动态工作带来了困难。高职学生使用微信大多数热衷于关注学校热点问题、评论社会事件,而且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鲜明地在微信群组中和朋友圈中,与熟悉的人展开讨论。可以说微信平台属于矩阵信息获取平台,可以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递信息。

2.3学生与思想教育管理者的信息鸿沟进一步扩大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部分学生天天在网上与一些陌生人进行交流,抒发内心世界,不愿意与学生管理者进行思想交流,有的学生也不愿意与同学、家长进行内心沟通。往往我们不能了解学生内心世界,以前学生管理,一般通过班级干部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了解方式已经逐渐断裂,师生之间交流更加困难,无法正确掌握学生内心世界,这是今后高职学生管理者要迫切解决问题。

3微信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对学生使用微信的教育加强对学生使用微信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较为关注和感兴趣,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但是社会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容易产生片面思维甚至是错误观点,在心理和情绪上容易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学生这一特征。

3.2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领主要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及使用微信开展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活动两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引领,让学生正确应用微信。总之,微信是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职生基本都使用微信,要教育学生正确应用微信,高职学生管理者利用微信正确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宣传正能量,让学生身心健康,努力学习,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瑾,王刚.新媒体在高职团建工作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徐瑾,苗勇.网络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团学工作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二、对职工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

三、围绕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员工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一些扎实有效形式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四、及时宣传时事政治﹐安全生产形势,表扬好人好事,启发员工的上进心,增强责任感。发挥文化场馆的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长知识。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具有良好整体素质的干部员工群众队伍。

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创造、提供条件,鼓励支持职工参加读书自学活动,提高员工素质,造就人才。随着形势的发展积极做好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

六、用榜样的力量引导职工,向员工宣传当代工人阶级的楷模等先进典型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宣传本单位的安全标兵,技术能手,和先进集体,宣传新事新风尚,用榜样的力量,启发疏导,开展学习先进,帮后进活动。

七、建立家访,送温暖制度,关心员工生活,帮组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首先,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第一,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在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的时候,通常都会出现模式化或者是理想化的情况从而将以人为本的观点错误实施,因此,应该最大限度的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根本观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使得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进行有机融合,才能够互惠互利的得到全面的满足和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都不能够是完全一样的,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背景、社会阅历、思想现状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第二,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始终将理念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其根本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让学生在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同时对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更加的强烈,树立起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崇高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换代。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尤其是高校中的学生,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对于新潮思想更加容易接受,对于老旧思想则表现的比较抵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更加的具有时代感,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方式的创新。第一,从以往单向的教师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的向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模式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往单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强制性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概念,这些知识概念即使学生表面上接受了,但是从内心深处并不会有多少认同感,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甚微。而现在双向交流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从心理上认同教师所讲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第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教师对学生的被动教育和学生对自己进行的主动教育结合起来,大大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谓自我教育,其实就是学生自己从心里面认识自己,自觉主动的接受他认为是正确的、先进的观点,从而克服以往的不良习惯,改正之前的错误想法,从而完善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第三,注重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隐性教育所能够起到的巨大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渗透。所谓显性教育,指的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为人们所认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以及各种报告会等等,也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一种公开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希望学生接受。而隐性教育则是教育方式为大多数受教育者所不能意识的,隐性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带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使得学生在这个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就收获一些知识,或者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之下让学生意识到一些人生道理等等,隐性教育相比较显性教育而言能够更加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会受到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接受教育,使得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二、结语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合力机制

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就业所需,高职院校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合力打造施教与监管自成统一体系的教育格局,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进程,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与行业口碑。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体系在整个教学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知识的前提学会怎么做人,而学生们往往只注重未来的就业方向,忽略了德育教育的精髓,久而久之,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同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代严重脱节。

(一)学生意识薄弱,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年提升,高职学生优越的个人家庭条件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懒散、相互攀比之风严重,没有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物质需求高过于精神需求,道德素养严重缺失。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思想政治的重要性认知性差,往往对思想教育的理论知识丝毫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收不到理想效果,思想政治教学结果流于形式。

(二)课堂主体定位不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忽略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学生们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主动表现自己的机会少,创新思维受到严重制约,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对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度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互动环节,课堂气氛过于死板。在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时,未能营造出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学生慢慢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自然受到学生们的排斥。

(三)教学模式的单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往往局限于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适时的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开辟新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感兴趣,进而上升到改造自身行为举止的高度。

(四)学生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高职院校在管理学生时,通常都以指令性的方式对学生实行口头教育或者处罚,而受教育学生当时表面接受、当面接受,而背后却不服气,因为命令的口吻与强制性的说教往往没有据实的理论依据,教导内容空泛,再行注入一些人为的情感因素,学生管理效果不明显,管理工作也陷入僵局。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为了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职院校的教职人员及管理人员应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管理当中,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育途径。

(一)改变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教学是整体教学计划和目标中的核心内容,只有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现实社会当中,创造出人生价值。基于此,教师应不遗余力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接纳思想政治教育精髓,提升个人的德育素养。在教学时,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团队合作、互助友爱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引用学生未来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投身到工作岗位当中,在工作时,学生作为单位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一个群体,针对某一个工作项目,仅仅依靠个人力量远远达不到单位制订的工作目标要求,此时,就应该摒弃个人私心,与同事们一起协作完成工作项目。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师生互动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剔除传统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时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及特点,科学合理的引入师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早已走入课堂教学当中,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动感十足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融入一些当前社会中传递出正能量的典型事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互动,以此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化繁为简,更易于学生们领会和接受。比如关于思想政治核心价值观理念爱岗、敬业的诠释,教师可以将新时代下一些岗位先进模范标兵或岗位道德模范引入到视频当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针对这些正向典型,从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共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应用范围,然后再统一引导学生展开课堂互动,在互动中,教师以学生的观点为切入点,适当的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当作一个载体,真正融入到教学课堂当中,这样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也将凸显[4]。

(三)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统一结合,不可脱离专业知识,而使学生对教育导向产生错误认知,误导学生走入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误区,无法正确指导个人行为。学生所学的专业,都具有其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专业特殊性要求,恰当的引入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机械类的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其它行业来说,学生在接触实际工作时,往往与机械油污打交道,此时,教师应做好提前亮,告诫学生机械行业的特殊性,不能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嫌弃这份工作,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具备基层工作的经验和坚实基础,才能胜任更高级别的工作内容,要想在机械行业做出成绩,就必须有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使自身的岗位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为自己的职业方向与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端正学习态度,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素质教育范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身肩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确的价值观理念,才能进入综合型人才的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课堂出勤率明显下降,他们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心理,使高职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教育成果成为一种形式。面对这一情形,高职教师应在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务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当下及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阐述学好专业知识对未来的人生道路造成的良性影响,使学生改变目前的思想意识,将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遵循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要求,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能将以后的个人发展当成儿戏,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彼岸。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完美结合教育观念、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必须兼顾对学生的人文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及个人素质锻造,将这三个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在日常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应灵活应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依据,抓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努力充实自身的文化知识与岗位技能体系,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理解程度,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参加思想政治及综合素养的培训班,通过培训掌握更多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对高职教师而言,单纯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多角度、多元化汲取知识养分,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全面深入的解读,熟练掌握其中的精华,在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共鸣,进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5]。学生管理工作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意识清晰、方向明确,才能真正使学生受益,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掌握熟练的岗位技能、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好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前提是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此为先导,学生毕业后才能投身到现实工作岗位当中,为企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硕果。相信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必将开辟崭新格局,高职院校也必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综合型、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继中.浅析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8,(33):73.

[2]国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8,(29):219.

[3]黄珊珊.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8,(29):146.

[4]娄琴铭.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J].河北农机,2018,(9):34.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由于国家的特殊政策,越来越多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到各大高校读书,这些学生慢慢地成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党和国家在这方面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加强对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以下是笔者就广东L大学如何建立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提出几点意见。

一、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意识不够,认识不足,工作模式落后

党和国家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生中的人数不多和学生的特殊性,对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和活动场所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大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难度。与此同时,管理民族学生的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缺乏总结和分析,不能向授课的专业老师提供真实有效的案例辅助教学,授课的专业老师不能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加大了辅导员教育管理的难度,主要是由于辅导员老师和授课老师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二)相应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教育管理队伍非专业化

由于新疆籍民族学生在不同的高校数量有所不同,学生也被分散在不同的学院,专业和班级,人手不足致使无法合理有效地配备民族学生的专职老师,普遍由所在学院所在年级的辅导员替代专职管理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然而,年级的辅导员老师则是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年级学生的日常事务,学校的日常事务性和其他工作中去,没有多余的时间琢磨和思考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包含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没有学科理论知识做支撑,大部分学校也没有给予正对性地指导,导致他们在具体的思想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部分只能透过表面去处理,无法了解行为的本质,缺乏将问题彻底解决的能力和知识。没有相关的培训提升制度,面对民族学生的突发事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都是安抚为主,严重打击教育管理教师队伍的自信心,挫败感增强,加快人才流失的现象。

(三)宗教信仰工作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

宗教信仰工作是一个重难点。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日益普及的新媒体及通讯工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良莠不齐的宗教信仰相关信息充斥着互联网,特别是境内外思想的渗透,高校大学生是确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被不良信息的腐蚀,那么将会使部分思想觉悟低的民族学生的三观产生扭曲,因此,这些不良信息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立会有不利的影响。少数民族管理人员对具有宗教信仰的新疆籍民族学生思想状况的无法及时关注到,在寒暑假和重要节假日放假前后虽然会有及时信息跟踪,但还是存在盲点。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放假期间的确切去向和思想动态的掌握操作起来有一定难道。同时,相关管理人员的宗教学知识比较匮乏,对宗教信仰方面知识的学习缺失,缺乏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业务水平,对宗教信仰的敏感度不高,使得在由宗教信仰引发的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洞察和了解,进一步扩大负面影响,耽误了解决事件的最佳时间。

二、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措施

(一)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老师,在制定相关的体制机制、协调各部门能力等方面,是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

1.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和干预体质机制。建立突发事件的干预、管控、处理机制,尽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缺失的问题。应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突发事故时,要做到有条有理、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处理等,面对纷杂的国际形势和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各种突发事件不断发生,这都需要我们加强警惕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淡化依赖思想,完善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体系。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基础大都不好,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学校给予学生很多资助,主要有: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新疆地区助学金,企业助学金等。只要是家庭经济条件满足省里的贫困认定标准,入了库的学生基本都可以拿到助学金,可惜的是这些助学金没有跟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挂钩,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依赖思想,认为拿助学金合理的,不懂得感恩。为了改变民族学生过于依赖的现象,学校和学院将进一步规范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体系,将助学金变为只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助学金,充分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并划分相应等级,给予不同程度补助。

3.完善网络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条例,应抓好几点: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加强对网络的管理,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建立网上防线;制定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防范网上不良内容传播,加大力度惩处传播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培养一批政治觉悟较高学生党员干部,负责监督排查工作。

(二)明确教育管理目标,拓宽思想教育途径

新疆籍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整个学期通过不同的形式开展,加强和稳固其认知,使之成为一种常态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

1.从新手入学教育开始,培养民族学生树立目标。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让民族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政策、教育资助政策等。二是让民族学生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了解学校民族学生管理办法和资助手段、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三是加强民族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使得学生怀着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学校的心好好学习来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2.丰富“两课”内容,增强“两课”教育效果。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丰富“两课”的内容,讲学生喜欢听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以时代为背景,不但要有理论依据,而且要贴近民族学生真实想法,联系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现实问题,实事求是地讲马克思列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切记泛泛空谈。

3.正确使用网络教育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合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校园网络信息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内容。建立心理咨询微信群,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特点,与学生深入聊天谈话,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和及时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4.开展结对子学业帮扶,培养学生自信心。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和英语等学业基础薄弱的问题,辅导员应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状况,建档立卡,及时跟踪和反馈。学校鼓励民族学生多和汉族同学一起参与活动,互相交流,学好普通话,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学习基础较好好的学生,与新疆籍同学结成对子,形成“一对一”帮扶模式,让基础薄弱的新疆籍学生抓紧时间把功课补回来。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之职业化专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就需要我们建设一支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觉悟高、高水准、作风正、纪律严、能吃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队伍。

1.建立完善的管理教师选拔机制。新疆派往各大高校的教师,应选拔政治意识强且立场坚定、敏锐政治眼光、熟悉少数民族传统风俗、熟悉相关宗教学知识和少数民族语言。学校也可以从新疆籍毕业生中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思想觉悟高的民族学生党员留校当辅导员,协助学校新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缓解学校在这方面教育管理的人员缺乏问题。

2.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负责民族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专职辅导员,重点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提升工作有效性和积极性,在完善制度建设和保障的同时,探索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出发,以学生为本,充分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及时公布并解释评价标准,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3.加强教师管理能力,定期组织培训。要建立负责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定期安排负责民族学生管理人员集中培训,让老师间相互学习沟通,通过培训和老师间的交流沟通,深入学习关于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和对策,取长补短。对待所有学生都坚持“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其行为加以规范约束,并根据具体的行为性质开展相关教育管理活动。

(四)优化教育生活环境,营造乐观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对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新疆籍民族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途径。

1.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当代大学生的表现力强,学生渴望通过不同的舞台展示自身的才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也不例外,而且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能歌善舞。因此,积极合理地开展适合民族学生的校园文体活动,例如“交融杯”多民族的足球友谊赛,“交融杯”多民族的篮球友谊赛,“交融杯”文化联欢表演等活动。将文体活动与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有益的大胆尝试。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在社团干部设置上可以适当倾向少数民族同学,多举办些与民族文化有关的特色活动,内容要积极向上,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3.积极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宿舍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地方,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宿舍开展多姿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例如宿舍文化节,宿舍展示等,使得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发挥育人的功能。提倡民汉同宿,让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生活在一起,加强民族融合,对汉族学生和民族学生文化的相互了解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4.密切家校联系。家庭是认识第一个道德活动的场所,是认识接受道德熏陶的第一所学校,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院通过电话、家庭成绩报告书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学院负责老师会定期与家长交流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统帅和灵魂,本质上是一种生活体验,感悟人生意义、价值取向的人本教育。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原则,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心去呵护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林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

[2]周凯华,玛尼亚•麦达尼亚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初探[J].新西部,2017(09).

[3]亢小萌.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17(15):132-134.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6篇

新公共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题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建立高效、低廉的政府为主要目的的管理运动,是对韦伯僵化的官僚模式的批判,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ic,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2]。其理论基础是公共选择理论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以目标位导向,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行政权力和行为从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第一要务[3]。新公共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管理建立在对顾客负责,让顾客满意的宗旨,强调事实依据、绩效考评,通过科学公平的程序、步骤以提高组织的效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文化,尊重民众的诉求,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从而使管理行为更具人性化[8]。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力度不够大,步伐不够快,在面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效果很不明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之重、结构复杂、形式多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脱离实际,运作封闭、方法单一、形式主义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在管理理念、组织形式、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适应公共管理的要求。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政治教育管理思想落后。

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论管理为主,经常是一个年级配备几个辅导员来管理,同时配备了不同专业的班主任、班级干部共同管理班级事物,通常也只是上传下达,只宣传校园通知,强调校纪校规,组织开展传统的陈旧的校园活动。而这种管理单一、强制、命令式,只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忽视使得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与个性难以体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加上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各类在校生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2]。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开放的世界和迅速的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信息储备量增大,与此同时情绪变化复杂,心理活动交错不一,价值观不断变化,他们对世界的人和事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保姆式的教育管理远远不能跟上或者满足他们思想教育的需要。因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该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管理不是单纯地去“管”学生,而是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制度组织封闭滞后。

从各大高校的情况出发,每个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纪校规和部门组织系统。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高校也是一种公共组织,包括党建工作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教学工作系统、科研工作系统、学生工作系统等,这些系统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理的组织系统以达到高校办学的最大效益。这些组织系统的运作无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大有裨益,但其中也不乏“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规定,使高校的思政工作常处于“尴尬的境地”。这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相对封闭,忽视了外部力量因素,即社会和家庭要素。因此,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教育的良好组织模式,以便尽快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化,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

从公关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部门要达到实现组织目标,关键在人,人是决定因素,机制是保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是管理机制上存在问题,很多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有的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机制,但是在机制的运行和落实上还不够扎实有力,尤其是评价机制和督导机制,常是形同虚设。因此,“要建立健全党委统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3],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

三、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学生工作创新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高等院校,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各省各高校先后召开了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同时引导和扶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良性轨道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高校要把握时机,乘势而上,利用各学科大交融的有力背景,借鉴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学科交叉研究,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形成新机制,取得新成效,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

1.确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运用科学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各级组织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注意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阵地意识引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其积极因素,把学生工作目标化为学生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2.构建“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个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同时把各项工作看成一个服务链,将教育管理服务职能转化为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生。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制定教育规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概述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对人的教育,而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又离不开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为此相关的领导阶级或机构的管理者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物质媒介或思想载体,宣传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教育活动,使得人民大众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基于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将管理学的普遍的理论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管理学形成的交叉学科,主要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技术、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体系、目标、机制等内容,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2现代管理理论之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其基本理论、原理及方法具有普遍性,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会有效地发挥其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2.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系统性、针对性与科学性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一个大的系统,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体系中,由若干有机结合,合理布局的要素或元素构成,各个要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统筹系统与要素间的关系,合理化的管理,可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2.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辨识力与问题处理能力基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利于迅速地辨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再者,通过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与体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规范性、制度性、规律性等特征,管理者可以从领导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不断地提高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去教育和指导。通过摸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状况,结合管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方式,能更好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现代管理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的最基本的四个原理体现在系统性、人本性、责任性和效益性原理。四个基本原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且统一于系统或整体中。也就是说,在一个系统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坚持人性化的同时还要,明确落实人员的主体责任,进而方能取得预期的收益。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是要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添枝加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通过系统性、人本性、责任性和效益性原理,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3.1系统性管理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中引入社会系统理论的现象,犹如一场思想风暴侵袭。而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深受其思想的影响。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引用系统性原理,标志着具备现代化与科学化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初步形成。按照系统性原理的观点,这个开放包容的大系统中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等所组成部分,这些组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究其原因,要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形成的社会基础条件,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要求,取决于日益社会化的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现状。在当前日益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载体作用下,以社会大众传媒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关系日益明显,整个系统中千姿百态的组合也产生了不胜枚举的效果。为此通过系统性原理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应对合理性结构、适应性环境、协调性整体、稳定性运行和先进性技术,最终融合完善一切社会教育力量,可以逐步地完善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人本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个人或者群体,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化特征愈发明显,为此采用强制性的教育往往事与愿违,相应地相对“柔性”的管理行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地推行了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应地逐步形成了“柔性”的管理行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实际很好地展现了“柔性”的管理行为的积极意义,因为这一方式本身就属于人本管理的状态。人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是重视情感性管理,倡导民主管理,塑造组织文化等。这种管理模式主张在对人的教育和管理中的柔性化,主张的组织体系中展现人本意识。为此应积极倡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用这种模式化的管理。

3.3责任性管理责任与权利向来是统一的,社会的发展进步主要的因素之一在于良好的社会分工,而分工就意味着责任。通过细致地研究每个社会工作人员的特质,明确任务分工,规定每个人员或团体硬性的目标,与之应承担的责任。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分工不清晰,主体责任不落实,那么相应的工作也很难有效地开展,这是长期以来的弊病。往往在一些偏见狭隘的错误思想影响下,社会工作人员相互推诿,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可以说通过引入现代管理理论的责任性原理,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现象。这是客观情况所决定的,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本身的要求。

3.4效益性原理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取得收益最优、最大,这是管理本身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行为,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处理好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的关键课题与预期的发展目标,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收益与效能的最大化。而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效能低下、效益甚微的状况,是摆在我国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最大现状。改变现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国家应开展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有法可依,有据可依。这样个人才会按照制定好的模式、路线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方能进入常态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应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抛弃妨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传统教育观念。总之,管理学的方法与原理博大精深,其思想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应用,我们倡导百花盛开,百花齐放,运用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式的发展、高效性的发展,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系统性、针对性与科学性,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万银,陈清.试论管理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朱巧英.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5.

[3]贺志军,薛亮.运用管理科学原理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J].青海社会科学,2007(5).

[4]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6]勾永才.思想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思想教育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高校学子心理健康发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新探索,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表现

1、教育目标稍显空泛。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依据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纲领、教育方针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设定的教育目标带有教育者期望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观愿望,而没有综合考虑到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没有兼顾到在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状况和心理现状,没有全面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学校环境的变化。所以,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要求相对较高,稍显空泛,推行难度较大,很难达到国家和社会所预期的效果,不切合实际。

2.教育内容不够丰富。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侧重于“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建构上总是超乎现实地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理想,偏重于教育内容要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忽视了特定时期教育内容的更新植入,过于枯燥、理想化,不够丰富,缺乏对于人性的关怀。不能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的需求,施加给学生传统、单一枯燥,缺乏层次性的教育内容,忽视学生心理状况、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情感基础,这是心理疏导教育内容缺失的重要表现。

3.教育方式相对机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文化教育过程,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哲学的抽象层面下沉到个体心理的人文情怀实现过程,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不加以区别,把所谓的“科学方法”机械地套用在教育对象上,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例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任课教师采用“我讲你听”“我组织你参加”的教育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课外活动教学流于形式。在这种相对机械的教育方法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输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没有从心理上接受,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

4.教育过程有些孤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且教育过程是持续不间断,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强调的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几支队伍条块分割,各负其责,教书的教书、育人的育人、管理的管理,很少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育理念进行交流与沟通,出现了工作主体的部分孤立,有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很少重视、了解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相关知识。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兼顾到每位大学生大学四年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过程出现松懈、疏漏和孤立,导致人文关怀理念不能彻底地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中,心理疏导教育不能及时地传递到心理问题突发时期,大学生在面临学业挫折、恋爱困惑、就业压力时无力无助。这种相对孤立的教育过程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和影响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宏观环境的引导变得薄弱。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等,都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宏观上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在新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扩张冲击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创造了条件,西方文化扩张主义导致传统民族精神受损;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发出了挑战,都让宏观环境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变得薄弱。微观环境的影响出现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工作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皆对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有重大影响。但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就业形势严峻等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家庭是否和睦幸福、学校环境是否和谐、社会工作是否稳定、交友状况好坏等都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心理健康程度休戚相关,正是这些影响力出现了偏差,而导致人文关怀不到位,心理疏导不及时。

2.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缺陷。传统教育管理过于保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式也要紧跟时代,体现时代特色。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上,必须依据法律、规章、纪律的制度,带有某种强制性,尽管其中有不尽合理之处,却不能随意改变,过于保守缺乏灵活性,有失人文关怀。此外,没有认识到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简单地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当做心理学教育来处理,纳入当前保守的教育管理体系内。不重视学生的民主意见。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施不够重视学生的意见,征集学生意见进行教育教学改善的渠道不畅通,将学生民主意见阻挡在外,不重视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侧面反映出高校教育管理在这方面的人文关怀不到位。除此之外,心理疏导教育套用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管理,没有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个性化来普遍调查和意见征集,不重视学生对于强化自身心理建设的民主意见,导致心理疏导教育没有针对性,出现了偏差错位。

3.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权威性根深蒂固。这种“权威性”普遍隐藏于高校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实际上是违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人文伦理关怀,也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情感体验,为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置了无形的屏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沟通有限。大学生在面对教育工作者常怀敬畏之心,也正是这种敬畏之心将师生之间的思想、心灵的沟通给隔绝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一种单向的输送,缺乏师生互动。教育工作者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能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心理特点,同大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难以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情感共鸣,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无法主动得到补充纠正,缺乏人文素质、心理学知识的更新植入,这种有限的沟通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显著。

4.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清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主要是教育者主动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带有教育者个人的主观愿望,被认为是主体;而大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被动地接收教师所传递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规范,被认为是客体,主观能动性被习惯性地忽视,主体地位不清晰。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当前大学生主要是以“95后”为主,个性化心理波动较大,不重视个人意见容易由逆反心理、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导致认识失调和行为偏差等。学生没有向老师倾诉自身的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心理活动障碍和需求的主观愿望,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有个人主观偏见,不喜欢某个老师,对老师不感兴趣,配合度较低,甚至产生排斥抵触情绪,都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人文关怀和缺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方式

当前,在高校中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十分重要,它不仅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积极的引导与塑造,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提供了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健康心理基础。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完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调整当前教育模式。第一,各高校建立并完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一是努力构建各大高校党政双管齐下的有效领导机制,健全领导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效机制形成的关键要素,是全面落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保证。二是全面调动高校各部门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落实党政领导,形成自上而下相互配合和双管齐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工作机制。另外,加强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引入大量心理学专业专职教师,形成各院各专业各班各小组分配老师专门负责的心理疏导机制,定期检测学生心理状况。第二,调整当前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有着逐渐僵化的倾向,而要改变这种倾向就必须变革现行的教育模式。必须做到:一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联合商议,以立法的形式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正式引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机制;在专业设置上,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心理学专业的联合教学,通过两种专业的融合教学既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也可以排除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引导。二是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将其置于科学文化知识之前,实现理论教学与情感教学并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大幅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的成效。

2.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思路,确立灵活多元的工作方法。第一,突破当前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突破硬性灌输法。变革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大班制为小班教学,变革“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师生交流制和课后参观名人遗迹、拜访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的“软”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培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极有效的一种途径。第二,广泛征求高校学生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教育是一种双向的社会活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对象,尤其是学生的意见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广泛征求高校学生的意见,通过在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校园内设立校长信箱、授课教师信箱、辅导员信箱,让学生有多个提意见的渠道,全面搜集学生的意见,并令专职人员及时有效的回复,这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3.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升整体教育形象气质。第一,提高教育者的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在含义就是对教育者提出的高要求,不仅要储备自身足够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引以为楷模。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仅仅是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增强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求树立一个阳光大气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状态,能够通过日常教学工作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内心。第二,注重形成教育者的个人教学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语言幽默风趣、能向学生展现独特人格魅力的教育者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力,对于开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同样适用。例如,在日常教育中,可以举办一些师生同台竞技的才艺比赛,心理健康题材短剧,参与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团结协作,只有通过无形中向学生展示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的方式,才可以缩短师生距离,从而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成效。

4.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服务学生为准,贯彻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定期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关爱学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开展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例如,教师要经常到学生宿舍,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满足,形成一位教师对应一个宿舍的思想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只有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激发大学生潜在的情感共鸣,实现以情动人,而后才能彻底做到以理服人,才可以让学生毫无保留地接受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师生平等,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偏爱、不歧视、不统一而论;其次,在学术问题上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任意批判、不嘲讽,互相敦促共同进步;再次,要积极与学生思想、心理沟通,实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并及时改正;最后,还要关心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交友状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交友观,避免学生因生活困难或心理困惑而走向心理扭曲的道路。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学生个体性差异愈加明显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引入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育模式,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才能做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0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彦.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68-71.

[6]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07-110.

[7]陈华,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