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

手绘课程总结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在重此轻彼的认知下,国内的手绘课程教学呈现一边倒的现象。在各个院校、专业中,虽然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大都称为“表现画”“专业绘画(效果图)”或者“设计表现技法”等。事实上,作为一门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实用型课程,手绘能力的训练不仅仅在于设计表达与图纸美化,更在于促进思考、便捷交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借助手绘图记录创作过程、表达设计观念,以及与同仁开展学术交流、与客户进行直观沟通等。手绘图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效果图只是其中一种而已。现行的各种关于手绘的课程名称都有以偏概全之嫌,为此,我们采用“手绘”作为课程的冠名,以期矫正当下课程教学的偏失。

2手绘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现状

2.1手绘课程的重要性

(1)对设计过程本身来说,有助于设计师快速记录灵感和推敲设计思路。

“图画是设计师的语言”。掌握手绘技法,手、眼、脑并用,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迅速地捕捉灵感,将脑海中的构思过程以视觉形象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体现个人素养和审美追求。例如,在三维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草图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在不断勾勒的过程中,更好地推敲和把握各部分的空间关系。

(2)对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表达、沟通和交流的手段。

手绘是设计师表达艺术构思和创意方案的重要手段。画面中的每根线条、每笔色彩,都是设计语言的展现。因此,手绘能力也成为衡量设计师专业度的重要标准。例如,在室内设计初级阶段,设计师常常利用手绘来展示方案,并以此作为与客户沟通的媒介;施工阶段,设计师也会利用手绘来传达施工意图。

(3)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毕业、升学、就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手绘课程作为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美术课程的延续和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手绘课程相对应的是电脑绘图课程,但是电脑绘图注重复制和仿真的特点,造成了它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综合素养方面无法取代手绘课程。

2.2手绘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现状

纵观国内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绝大多数都把手绘课程设置为从基础绘画课程向专业设计课程过渡的一门必修课程,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如今手绘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笔者通过走访调研、资料搜集和自身教学经验积累,大致梳理和总结出现今国内手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安排缺乏条理性,教学目标不明确。

笔者选择了一些代表性院校的手绘相关课程进行调研,内容梳理如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景观和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仅各开课4~5周,但是在大二和大三的夏季学期会进行1~5周的专业考察和实践课程。中国美术学院环艺专业(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风景建筑设计方向)的“专业绘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两个学期分别也是仅开课4~5周,但是在大一到大三的春季学期都会开设外出考察课程,包括民居考察、园林考察、民居测绘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专业的“设计表达”课程,有关手绘的内容会在大一下开课8周,然后进行两周的春季写生,同时会在大五上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室内环境表现”课程,在大三上开课34学时,同时会安排实践环节,如室内设计周(大三下,1周);建筑快题设计(大四下,3周)。华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环艺设计方向)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分成建筑表现技法和室内表现技法两个部分,在大二下和大三上分别开设15周,同时在专业限选课中有开设60学时的快题设计课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表现画”课程分成效果图线稿和上色两个部分,在大二两个学期分别开设48个学时,同时从大二开始每学期期末基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题设计周,并且在大四上会开设快题训练课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手绘课程,仅仅在大一下、大二上(约占64个学时的三分之一)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中间有涉及手绘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基础美术课程阶段安排过外出写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有的院校在手绘课程结束后,就不再开设相关课程,仅安排一些外出写生的拓展训练;有的院校手绘课时远远短于基础美术,严重忽视了其重要性;有的院校甚至没有专门开设手绘课,只在基础教学中对手绘的内容有所涉及。以上这些教学安排,基本上只能满足手绘课程中技法掌握和效果图训练一个方面。而教学效果较好的院校,会增加安排快题和专题设计等手绘相关课程,这样才能弥补手绘课程中的快速表现部分。

(2)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个人发展、市场实际需求和生产实践脱节。

许多院校手绘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只有技法培训。以室内专业为例,教师会要求学生从室内陈设单体开始慢慢临摹到整体空间,等画熟练了就对着照片绘制效果图,缺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效果图,不经过思考就拿着他人的作品东拼西凑;或者片面追求最终效果,渴望通过几节课就绘制出大师级别的作品,甚至画成精细的表现画。这些都与手绘课程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教学方法缺乏改革和创新,照本宣科。

作为一门实践型课程,教师单凭经验口头传授,缺乏直观的示范,理论脱离实践。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师生缺乏互沟通。学生学完后只掌握了基础的技法,几乎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面对大型项目的手绘设计更是无从下手。长此以往,设计专业的学生都被培养成了“画匠”而非设计师。

3手绘课程的教学体系

设计类专业手绘课程包括设计方案构思和设计成果表达,两个方面都是手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设计专业手绘课程定位和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手绘课程教学体系不完整。很多院校基本上只做到了设计成果表达部分,为什么缺失了设计方案构思部分呢?

3.1从手绘本身来看

快速表现与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息息相关,而完整表现是设计成果部分和手绘艺术的展示。手绘技巧可以通过短期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而设计思维能力需要厚积薄发,无法一蹴而就。在手绘课程短暂的几十个学时内,学生想要快速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相当于设计能力的速成,这是十分困难的。而通过模仿和教师指导,完成几张优秀的效果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传统的手绘课程为了教学成果,往往把重点放在完整的效果图表现上。

3.2从设计专业课程结构来看

快速表现在专门的手绘课程以外隐藏在许多课程中间,很容易被大家忽略。例如室内空间设计课程,推敲思路和确定方案的过程就是快速表现的运用;又如快题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用图纸表达出来。其实快速表现部分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并没有消失,而是通过其他表现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快速表现部分并不是简单缺失,而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将课程安排到位、重要性发挥到位。

3.3从手绘培训行业的状况来看

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急功近利、渴望速成的观念也在影响着手绘课程教学。放眼望去,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手绘教材基本都关于手绘技巧速成,例如教你如何快速掌握手绘技法,三十天成为手绘大师一类。更有甚者如庐山手绘营,据参加过的学生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完成超负荷的绘图任务,最后都变成了画图机器,根本没有设计能力的提升。手绘培训行业起步晚、专业性较强、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监管力度相对较弱,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国内手绘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手绘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

4手绘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从完善我国手绘教学体系、完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4.1手绘基础课程

在专门的手绘课程阶段,效果图和草图,我们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手绘技法:对完成优秀效果图能力的培养。

基础理论:全面了解手绘、工具、技巧、透视原理等。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对手绘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在短期教学中由简到繁地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持之以恒地训练,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提升手绘质量。运用多媒体介绍各种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审美品位。临摹思考:临摹是学习手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改善以机械临摹为主的手绘教学模式,不代表完全摒弃临摹,而是在临摹时要明确原作的精髓,不一味照搬。临摹前多看、多揣摩,提高欣赏水平。临摹时要结合自己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分析能力、掌握规律和技法,积累素材。默写训练:默写是临摹的深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默写可以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消化吸收优秀作品并转化为自身优势,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作品不必和原画完全一样,但是形神和精髓要把握准确。个人创作:手绘训练的最终目的在于付诸实践,为设计方案服务。在临摹和默写的基础上,可以从图片写生入手,凭借积累的功底尝试独立完成效果图。先对图片主题进行分析,力求在构图、透视准确的基础上,表达出原图的审美效果。然后慢慢过渡到自己的设计和创作过程,达到“质变”的目标。

(2)思维能力方面:对绘制构思草图能力的培养。

改革方法:教师应根据草图训练的重点进行教学改革,精简繁冗的传统表现方法,如裱纸、水彩等。教学时注重锻炼学生目测能力,要求不借助工具将透视和比例表达准确。提倡使用钢笔线描、马克笔、彩铅、钢笔淡彩等快速表达工具,用色简练概括。课堂上多布置短期作业,限制完成时间。教师示范:教师多动手做示范,观摩和指导相结合。根据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手绘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草图表现能力,并结合课题熟练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和表达能力。外出写生: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安排外出写生课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4.2手绘综合课程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在整个设计课程的中后期(大三下或大四上),增加一门有关快速表达的总结性课程,即综合表达能力考核。这门课程类似于手绘课程的毕业设计,代表整个手绘课程学习中收获经验的汇总、梳理及系统性提高。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科学合理,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手绘能力,达到展现设计构思、与客户交流的目的;同时考察出学生几年来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制图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能力的掌握情况。

4.3其他课程

(1)伴随专业设计课程,加强引导。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手绘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某快捷酒店室内设计课题,教师可以围绕手绘开展现场草图测绘、方案构思和效果图定稿三段式教学。初期,要求学生对现场进行简单分析和高度概括的速写,作为现场状况记录和日常素材积累;中期,引导学生绘制大量的构思图来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作为思维过程的推敲和展示;后期,着重训练学生绘制较为清晰、准确的效果图定稿,作为对空间完整构想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手绘参与和感受整个设计流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手绘的运用能力。

(2)结合快题设计课程,提高能力。

东南大学建筑专业学生在大五的时候,会被安排有利于升学、就业的快图设计强化训练课程。各高校也可以借鉴经验,把手绘草图课程和快题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严格限制绘图时间,学生会自觉对画面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锻炼观察和快速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组成创作团队进行快题竞赛。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缺点,汲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

(3)利用专题设计周,全面强化。

可以选择临近期末的一周作为专题设计周,集中利用时间,全面强化训练。以环艺专业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课题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空间型课题,强调对三维场景的观察、体验、表达和创造;材质型课题,强调体验不同材质组合的不同视觉效果;灯光型课题:通过照明把握空间层次和质感,强调营造与空间性质相协调的氛围,如卧室的宁静舒适,五星级酒店大堂的富丽堂皇。

5结语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在手绘表现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对于手绘作业和考试的评定往往“以貌取图”,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追求画面的效果,过分夸大透视角度,改动合理的功能布局,忽略基本的设计原则,过分夸张和忽略形体比例。这样的设计虽然丰富了视觉冲击力,但是忽视了设计本身的功能性和合理性,使得手绘教学陷入误区,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画面风格单一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手绘课程教学往往由一位或两位教师担任。教师绘画风格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作品风格单一,还会导致学生对手绘表现理解有偏差,运用的构图形式雷同,选择的场景局限,综合运用不同技法的表现形式有欠缺,视野狭窄,局限于几种既定的模式。

教学模式落后

传统手绘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局限性,造成了手绘教学模式的单一、乏味。对于数十人的课堂,教师若按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演示,教学观摩效果自然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求知心理以及学习欲望,使教学质量下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声、光、电等科技元素加入教学模式。手绘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并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使手绘教学走出误区。

手绘教学的改革措施

1.手绘教学应贯穿专业课的始终

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切勿丢弃手绘表现技法的基础要领内容,在讲解空间设计知识的过程中,应穿插讲解手绘技法的应用表现,使学生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稳定提高学生的手绘水平。将手绘的课程细化,使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将是手绘教学一大发展趋势。

2.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写生训练

手绘教学不应是单纯地模仿过程,而应将案例和实景照片作为表现实例,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实例图片,贴近生活与自然,走进优秀的设计空间中进行写生体验。即使在临摹阶段,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对临摹作品进行归纳和总结。用实景照片作为表现实例,有助于提高学生选取角度、取舍物品、归纳线条、提取色彩的能力;以环境、建筑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3.课堂教学侧重交流、学习,展现个性手绘风格

手绘教学不应该是封闭的课堂教学,学校师生应多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和行业论坛,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应该邀请知名专家和设计师进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评,让学生尝试各种技法,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喜好因材施教。学生若在手绘表现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风格和手法进行尝试,会在日后的学习及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手绘风格。

4.手绘与计算机辅助绘图教学相辅相成

在计算机作图表现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形势下,手绘教学与计算机辅助作图教学相结合成了手绘教学新的趋势。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安排上,都是将手绘教学和计算机辅助表现教学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笔者认为,高校应依据现代社会形势需要,强化室内外设计效果图的教学,调整手绘和计算机制作效果图的关系。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生活的创意无处不在,创意是对传统的发展与继承,是破旧立新的创造和废旧的循环。人类享受着创意工具带来解决问题的便捷,并对背后的创意方法,思维的过程也是有趣好奇。中国著名工业设计师董瑞丰先生对此却有独到酌高的见解。2014年11月,董瑞丰先生应邀为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大二学生所作的教学主题就是《创意设计手绘表现》。本文以董瑞丰先生的设计课程为例,从创意设计与手绘表现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与探析他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创意设计;手绘表现;创造性思维

一、创意设计与手绘表达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与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而自然的日常生活。创意是对传统的发展与继承;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废旧循环;是一种具有创意的集成创新与思维碰撞的创造性活动。而我们关注的重点正是导致一种客观事物的创意或姿势的思维的过程中隐形的思考方法。信息化时代的数字虚拟化高速发展的条件下,计算机所带来的表达方式,以全新的虚拟模式,逼真的表达手段,对现有的手绘表现手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对此,很多人忽略了手绘真正地丰富内涵。手绘表现是设计师由内部指示外部的表达语言,是设计师与甲方交流的图示语言。手绘表现伴随着设计由始至末的整个过程,是眼、脑、手、心相互运用的过程,之间的较量互动可以完善大脑的朦胧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反应了造物者最实在的物化思维方式。而这些思维交流是计算机永远代替不了的。因此,设计师亟需具备手绘表达能力,来辅助自己的设计思维,让设计理念演变与进化成现实,同时加强大脑朦胧形态的具体化。作为一名设计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设计素养,再好的表现手法也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手绘表现,灵感想法在短时间不能快速捕捉从而现实物化,这样的情况往往与产品的市场化服务的成功失之交臂。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是表现的目的,表现是设计的派生。脱离表达谈表现,如无源之水,有品无物。

二、董瑞丰先生的课程流程与教学思想

创意设计与手绘表现在董瑞丰先生的课堂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与运用。通过为期三周,四个阶段的课程训练,同学们对开设《创意设计手绘表现》课程的意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开堂课中,董瑞丰先生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素描技法进行石膏几何体的写生。采取这种考核方式便于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有利于教学进度的安排,因材施教的实施。之后在形态过渡思维的练习中,学生按董瑞丰先生的要求在纸本上凭感觉画出两个封闭性区域的平面轮廓图,作为形态过渡练习的媒介。这个过程,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注重形态的美感。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形态感知与创造能力。他以交通工具-汽车造型为例,从人机工程学到空气动力学,从内部结构到整体造型设计的分析展开,概述并总结了形态造型的一些方法:过渡、穿插、包含、镶嵌等。它们共同演绎着形态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构成视觉效果。运用这些造型方法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有着重要帮助。

第二阶段-跳跃性思维的训练。首先,董瑞丰先生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多年积累的优秀作品并阐述了自己以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符号进行印象再造的设计思维。分享了自己对设计的理解与感受之后,学生按照要求以字母为创作元素,选取某一字母创作若干不同的汽车概念空间造型。用极强的三维空间构成的设计语言符号来构造空间感知形态。这个练习过程对激发学生的灵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形态感知与创造能力有重要帮助。同时,包含了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到抽象,从理性到非理性,从主观意识与物质存在、直觉与判断等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之后董瑞丰先生分享并解析了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以螳螂、蚂蚱、苍蝇为原型设计的概念与仿生设计案例。结合案例分析,笔者的认识,可以得出。概念设计并不是建立在现有的科学技术上,而是未来领域的超现实面貌,对未知领域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仿生设计是运用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对生物体征的模仿,通过直观或间接的方式把生物的体等运用到创造性活动中,同时追求仿生对象的内在本质,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设计的深层次含义。按照课堂作业安排,运用概念与仿生设计的方法设计若干汽车造型,对领悟创造性思维,造型能力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着重描述了以设计思维为中心的闭环系统,剖析了分布在外环上的Design各字母代表的含义,依次是战略思想、实战推演、业务实践、保持创新、交付价值、重在当下,但最终要以用户为中心。从另一个层面剖析了各字母的含义,代表空间概念、环境、造型映像、我创新、给予。这些讲解与练习都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整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三阶段—扩音器设计。课堂上,董瑞丰先生结合理论与实践,拆开废旧扩音器,细致甚微地向学生分析了工作原理和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人机工程问题,并结合自己多年设计的经验,阐述了形式、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主张扩音器的设计形式要服从功能。形式是功能的载体;功能是形式的灵魂;结构则是形式与功能的骨骼。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不仅给学生在扩音器设计的过程中提供了理论参考,还分析了在设计前需分析和思考的问题。课后,学生按作业要求以“扩音器设计”为题,设计四款方案。设计过程中,董瑞丰先生的亲身示范,剖析讲解设计作品中存在的疑难杂症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第四阶段-课程作品展。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在课程的成果展上向董瑞丰先生讲解自己的设计创意以及构思过程,讲解后,董瑞丰先生分别对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予了点评。最后,他总结:“设计需要兴趣和勤奋,设计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它要求我们需要具备高超的整合、集成的能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生命形态。”这一系列的课程训练都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去释放想象力、判断力以及创造力,设计才能有更大的灵感空间和创造空间。

三、小结

通过此系统化课程的学习,董瑞丰先生带给了同学们新的创意设计思维与手绘表现,在他循序渐进系统化的教导下,学生对创意设计和手绘表现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对工业产品设计专业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梁军,胡爽,吴昊.寻找问题的答案——记尼古拉.伯格先生设计课程的教学思想[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1.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在现今的设计行业中,手绘不再是最终设计意图的表现的手段,而是参与到设计思维创意的全过程,除去可以快速勾勒设计想法还可以成为设计团队交流的图形语言,比电脑制图更方便快捷,并且能激发设计师的灵感。而电脑制图由于需要建模、灯光设置、渲染设置以及漫长的渲染成图,所以并不适合在设计创意初期使用。由于电脑制图能够较真实的表达设计空间感、色彩、材质肌理质感和光效,所以,更适合使用于后期的效果图表现,及对客户展示模拟的设计效果。所以,手绘与电脑制图并不冲突,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两者都能掌握好,可以更方便的为设计服务,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与行业需求

表现技法课程在设计教育初期就已经成为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手绘形式的多样化一度风靡。到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透视基础、点绘、线绘、彩铅表现、水彩表现、水粉表现等。技法及绘画材料多种多样,这为教学带来的了丰富性,同时也有内容太泛,因为课时有限,学生的手绘技法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室内设计行业中,手绘已经由承担主要设计表达任务变为与电脑绘图协同使用。手绘承担的较多的是初期设计、设计扩初部分的设计草图表达。要求绘画能力由精细转为快速。所以,表现技法课程的训练内容应根据学生就业后使用方式进行调整。

三、由繁入简,由精细表现转为快速表现

与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相比,“快速”绘制的概念首先体现在绘图工具的选择上,选择钢笔或针管笔、马克笔、彩色铅笔、色粉笔等工具,替代水彩、水粉、喷笔等传统的制作工具,这些工具使用方便、简单,马克笔颜色众多,不需调和就能直接使用,其颜色易干,非常适合快速表现的需要,彩色铅笔的特点是色彩过渡细腻、柔和、易掌握,是马克笔工具的最好补充,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效果图绘制的速度;其次“快速”不是绘制效果图时的动作频率,也不是粗制滥造,而是绘制方法的成熟运用,目前比较常用的绘制方法是透视线稿完成后,使用马克笔和彩色铅笔等简易工具进行主观的表现,按照有效的绘图步骤,从而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效果图的绘制目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教学通过工具的选择和绘图方法的调整,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也促进了新型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教学的顺利实施。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教学要针对快速表现这一要求,从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上、从艺术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原则上建立与之相适宜的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画面的客观真实性,绘制出来的空间形态要与实际的比例和尺寸相吻合,杜绝不顾实际情况随意改变限定条件的作法,这种不考虑客观条件的任意调整,会使设计失去应有的真实性,而缺乏真实性原则的效果图是没有意义的,对方案的推敲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同时准确的设计效果图可以让人直观的判断空间形态的设计是否合理,其准确性体现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及空间比例、尺度的把握,而不准确性的效果图是对设计方案的歪曲表达,矛盾的空间和失真变型的家具形态是因为缺少了严谨的透视规律造成的,它打破了视觉的平衡,使设计效果图失去了存在价值。

手绘效果图很多情况下是徒手绘制的,因此教学更要强调作图的准确性原则,这需要学生做大量严谨的透视图基础训练。手绘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教学在遵循了真实性,准确性原则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强调主观因素的发挥,用概括的语言去体现艺术的魅力,让人在了解空间形态特点的同时,感受到环境的光色配置和空间的主题气氛,这种艺术氛围的营造不是仅凭细节的罗列、不加提炼的同等对待所能达到的,这种处理画面的方式只会给人以平淡、泛味的感受。画面艺术性处理的要点不仅在于角度的选取和空间表现范围的确定,还要有意识的对画面的主次进行取舍,着重对画面的重点部分的形、光、色、质感进行深入的表达,而对画面的次要部分则保持其原有的透视线稿就可以了。

四、坚持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则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1“设计”与“软件”衔接——增强课程模块的趣味性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设计师。作为设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倘若还是传统的软件教学将不符合实际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考察主要放在实际做的设计案例和具体的设计作品上,考虑到学生将来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我们将实际的一些设计项目引入课程,希望学生在学习设计软件的同时掌握到真实的设计案例,面对一个个真实的设计实例,将“软件”和“设计”衔接在一起,真正让学生通过教学模块的知识点学以致用。作为设计师兼教育者,深刻体会到学生在学生软件时的热爱与畏难情绪,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设计案例结合课程知识点相互贯通来增强课程模块的趣味性。拿本门课程为例,AI设计软件教学开始前,首先明确给学生该课程的一个课题任务——要求每位同学用AI软件来设计自己的名片。考虑到学生之前没有任何专业设计的基础,“设计”对大一新生来说既好奇又陌生,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尝试了用实际的设计作品案例带入课堂进行演示,将50张设计风格迥异、行业不同的名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发挥自己设计的观察力与感受力,让学生先分组选出你认为“好的名片设计”与“差的名片设计”,并从中找到你认为最好的名片设计是哪个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实际任务时有许多的闪关点可以发掘,他们都在大胆尝试用“设计师”的眼光在审视设计作品,并具备一定的设计眼光,通过自己在看、触、听等各个感官一起运用起来开始自己的独立鉴赏能力的锻炼。通过分析优秀的名片设计,这一个小的设计项目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能够体验到用AI这个设计软件能够实现他们眼前可以看见的名片作品,在实际的感受到50多张名片之后,学生心里已经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在之后的AI软件设计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有积极性来掌握设计软件的相关功能,还能在实际的软件操作中学以致用,让“设计”与“软件”合二为一,使原本枯燥的软件课程的学习充满趣味与互动体验。AI软件教学模块结束之后学生不仅要提交设计软件的源文件,还需要提交最终设计的设计作品——“个性名片”。该课程的创新之处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机来辅助设计,还要求在最后提交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又学习到印前与印后的相关设计问题:字体的大小是否恰当、特种纸张的肌理选择、色彩的保真还原、打印的分辨率等许多准设计师们要遇见的问题,看似一个小小的实际课题却可以带给学生丰富的设计感受,让学生在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体会到设计软件可以帮助你实现设计创意的魅力。这是其中一个我在本门课程模块设计中的案例,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互动体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软件涉及的功能之多,为了提升课堂的学生的互动体验与课程的趣味性,课程教学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设计案例,从基础开始逐渐培养学生作为“准设计师”的感受来训练与提升设计能力,不单单为了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要将“设计”与“软件”活化衔接,为之后的专业设计夯实基础。

2“手绘”与“软件”融合发展

设计是一个紧跟时展的行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在各种软件自身功能不断完善成熟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类学生“手绘”能力的锻炼、课程价值和意义如何有效的体现呢?《装饰》杂志中曾经对手绘能力的回归做了一个系列的专题报道,由中国美术学院王雪青教授提出的《关于“手工”与“动手”的对话》中谈及在今天的社会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应该承认这种技术的发展对今天的艺术设计与艺术表现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动力。但不少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往往会因为对这种机器与技术的迷恋与依赖,而忽视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其他的各种可能性,比如说,徒手表现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力。在设计的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门课程创新中,我们也有意识地强化学生“手绘”与“软件”的共通发展:PS课程改革中会有针对性地结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手绘或速写本的基础来一起探讨PS数字图形的设计魅力。传统的PS软件教学更多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设计软件的相关功能,对于之前完全没有软件基础的学生来说,几乎不能很好的体验到PS设计软件的魅力所在。鼓励学生用多种表现形式的手绘方法来积累创意的过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堂上反对“满堂灌”的授课方法,采取互动的教学方法,提供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发挥创意思维灵活的授课形式,学生手绘素养的培养是很多软件教学课堂所欠缺的,因此,在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上,强调“手绘”与“软件”相辅相成、共通发展。学生可以将自己平时手绘的速写本或设计草图扫描或者是翻拍成图片导入到PS中来艺术处理,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在速写本上记录表现创意的的环节,包括对手绘的多种形式如水彩、拼贴、涂鸦、水墨等,可以训练学生对艺术设计良好的领悟力与表现力,通过积累“手绘”的素材而非直接从网上下载结合计算机的设计软件进行艺术的完善,设计师的能力已经不仅仅是指绘画技能、软件技术的掌握,应该以一种触类旁通地在设计与艺术的领域里拓展跨界,设计能力不断更新与提高。课程中还结合设计竞赛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上新的发展趋势:有机整合软件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相关性,融合贯通与其他学科如插画艺术、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课程的知识交集,包容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手绘”结合“软件”处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的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多元互动。

3“软件”与“软件”联合——更新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

3.1软件的更新迭代——“云”端同步分享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涉及几大软件,软件与软件之间有重合的地方,其中Coredraw与AdobeIllustrator矢量软件其功能重合,由于软件版本更新换代很快,许多软件例如coredraw这个基础软件已经不符合市场岗位需求;许多大型的广告公司及企业在岗位中渐渐淡出,建议强化AdobeIllusrtaor这个矢量软件来完成相关设计任务,它与Adobe系列的兼容性好且在软件间的协同操作更有利。随着Adobe新版本的推出,“云”时代背景下的更新换代已初见端倪。Adobe软件版本已经从CS(creativesuite)的版本甚至到CC(creativecloud),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理念的根本性变化,AdobeCC套装软件就顺利了云时代的趋势,CC套装的推出将改变用户的使用体验,现代设计办公也逐渐从桌面延生到云端,用户可以注册账号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云端,帮助你可以享用云端同步及快速分享你的设计!未来在AppleAPPStore里可以下载到免费的PhotoshopMix等相关针对移动端的应用,这些将会改变未来设计的面貌。

3.2潜能开发——综合设计训练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趋势是全方位的,Adobe系列的设计软件是本门课程的重心,倘若课程按照常规以PS、AI、ID软件安排先后学习的进度,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断层感。因此,课程的改革中要强化“软件”与“软件”之间的联合运用,在课程的期末作业安排上要求学生至少结合两个软件一起来完成课题。课程以一个“web专题页面视觉设计”为期末课题作业,带动学生学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专题设计的内容可以很广泛:服装、建筑、品牌、美食、品牌、艺术家、节日、电影等都是网站专题可以表现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觉形式语言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及扩展能力。课程的引导过程中,特别强调对收集和整理项目所需素材,根据教学设置的课题名称,也顺势导入相近的案例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帮助学生了解web专题设计的关键点,根据课程设置知识点的前后的连贯性,将ai软件用来设计logo等矢量图形,用PS软件来完成整个专题界面综合设计运用。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设计软件要掌握熟练,有利于软件之间的协同操作,具有十分明显的综合设计素养的提升。

4结语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1.以“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改革思路

现代室内设计既要满足设计的基本需求,又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极高的技术含量,并且还要求与其它学科相结合。设计的多元化使得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网状结构,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内容。必须高度统一、全面兼顾的设计,才是一个符合功能与审美的设计。因而,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思路

(1)专业细分培养的课程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又下分了不同的小专业,因而就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对高职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就业的导向作用下,高职学校需要将岗位职能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依照不同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及技能水平的要求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培养模块。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相应的模块中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条件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

(2)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设计

一直以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是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针对这些要求,在将专业细分化培养作为教学基础目标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首相应当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选择,进而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课程的补充设计。对于理论和实际应各有所侧重的要点,同时应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注重对其岗位职能之外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其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和个人经验对系统的知识框架进行进一步的填充与完善,进而推动个人就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课程改革应注重的方向

1.提升美术功底,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创新思维

室内设计专业在未来是将逐渐演变为一个多元化、高要求的学科,对于审美和创新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因而美术功底的高低是能否进一步深造的门槛,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注重自身对美的感受、对设计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学校应提高相关美术课程的要求,使学生的美术功底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随着室内设计内容复杂化的加深,学生的专业基础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等方面训练应不断反复,提升学生的二维、三维乃至多维的空间概念、造型能力、色彩感觉,除了多维视觉体验外,还必须重视多维度的触觉心理体验。创新能力是设计室的生命力,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设计方法、创意思维方法的讲授,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或有创意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运用联想、分解、反解等构思方法将素材转变成自己的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2.注重技能训练和现场教学

手绘能力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因此在设计课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速写本上手绘详细的设计方案,同时要求上半部分设计课程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来完成设计作业,这样的训练方法,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又可以更加深入地巩固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与方法。在装饰行业最常用又快捷的图纸制作都是用几个电脑软件完成的,如设计图纸CAD、效果图制作的3DMAX、PHOTOSHOP等,在手绘的基础上学习电脑软件是相对容易的,唯一的要素就是多练,熟能生巧,为了让毕业学生更好地就业,教学中应专门设立室内设计专业专用机房,在反复的操作中也加强了学生使用电脑软件作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践教学,是学校为社会培养艺术与技术兼备的实用设计人才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学—练—看—练”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更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学校可以通过与综合型的装饰材料市场、装饰工程公司等联系,建立互动关系,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再将学生引入施工现场,离开课堂走入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总结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调整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设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设立及发展可以缓解西部省份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乡规划人才紧缺的问题,对解决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1]。然而,2018年3月13日,中国规划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划归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组建自然资源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空间规划重叠,其核心是“多规合一”。新时代背景下的整个城乡规划体系将面临重大变革,这就给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结合新时代规划人才需求,探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调整,为我国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基础。现有研究中主要针对2012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后,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调整等[2-7]进行相关研究,还有对该专业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8-11]方面的课程进行探索研究。但对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新的规划体系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调整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城乡规划变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根据新的技能要求,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调整方案和培养方案的模块化优化设计框架。

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特点

我系在2013年首次正式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时,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一轮调整。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乡规划体系的重大改革,新的国土空间“多规合一”的要求下,城乡规划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新型规划”为新模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图1所示为新时代的城乡规划体系。目前教育部尚未出台该专业课程设置调整的指导性文件,我系根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后所涵盖的规划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对2018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优化调整。考虑该专业与工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的联系和区别,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注重宏观层面的区域或者城镇体系在自然、人文要素等方面的时空分析,突出大尺度空间的理学分析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事区域或城乡规划的定性、定位、定向、定策等方面的工作。

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技术更新

根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新特点,以及该专业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需要在原有现状调研技能、宏观分析技能、规划设计技能、规划表现技能等方面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国土空间规划、区域空间分析、GIS绘图、手绘表现等方面相关技能,如图2所示。

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调整

3.1学生就业方向重新定位自然资源部已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合并建立新的空间规划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地方负责相关事务的行政体系改革,原基层的国土行政部门将统筹空间规划体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将不再只局限于城乡规划领域,可以拓展到土地利用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方向,就业方向也随之得到扩展,这次规划体系变革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就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3.2强化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从该专业已毕业的学生(或继续就读的研究生)和在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来看,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不强,对城市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析能力还存在不足。因此,在制定新一轮的专业培养方案时,我们将原来只注重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门大课程进行调整,进一步强化部门地理学课程的学习,在减少人文地理学单门大课程学时的基础上,增加开设中国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部门地理学课程,目的是加强学生在城市自然要素方面和人文要素方面的空间分析方法的学习,强化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学会将这些地理学方法应用于区域分析、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区域或城市大尺度空间分析的规划体系中。

3.3提升GIS空间绘图技术为了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具备更好的技术优势,在该专业新一轮培养方案调整中,我们保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作为地理信息系统搭建的基础,将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课程进行细分,对该课程学时进行拆分,设置2学时主要用于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原理,将学生空间绘图技术的提升作为培养重点,新开设4学时的GIS空间分析与专题制图,目的是加强学生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制图能力。此外,对于学有余力,且对GIS开发有兴趣的学生,我们还开设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和GIS开发与设计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4加强手绘技术的训练在大学期间需要通过增加美术类相关课程,加强手绘技术的训练,在新一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增加了美术课程的学分,还在大学二年级增加了4学时的景观设计初步,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一方面提升学生手绘动手能力,以及大学三年级阶段增加了3学时的规划效果图制作课程,这些课程都是聘请我院园林专业,具有深厚手绘功底的老师进行授课,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手绘技术。

4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模块化优化设计

根据城乡规划新的就业方向,将地理学、土地管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融合,重新进行课程设计,在原有模块化设计教学培养框架基础上,重新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在原通识课程模块、跨学科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发展模块中,原专业发展模块分成了三个方向,新的专业发展模块只保留一个发展方向,针对城乡规划专项规划的技术学习,取消了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发展方向和其他任选类发展方向,只保留城乡规划与设计发展方向,而其他模块也根据培养重点的调整,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调整。新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培养模块优化设计框架如图3所示。5结语本文在新时代城乡规划体系变革的基础上,结合往届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及近几年来相关教师在学生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总结,是新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优化调整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提出了该专业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具备的相关技能及相关技术更新,需要具备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区域空间分析技能、GIS空间绘图技能、手绘表现技能等,通过加强这些技能,我系对该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对课程学分、课程体系、课程设计等进行了优化设计,归纳了该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培养模块化设计框架,可为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提供借鉴,也为该专业未来发展提供经验总结。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还需要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此外,教育部也尚未对该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出台相应指导性文件,未来还需要结合相关文件做进一步调整;目前新型规划正在各地探索实践,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是未来城乡规划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在该领域有所长的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航,周国富.理学背景下城乡规划师的教学培养体系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4,40(14):258-260.

[2]许章华,税伟,罗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福州大学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6(9):43-49.

手绘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文章以如何培养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技术技能为研究内容,综合高校因素及行业发展态势,结合企业对人才素养需求等资料分析,重点提出应用型本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四个课程群的课程设置必要性,以及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以期为其他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本文基于《指导意见》中应用型本科建设等指导思想,结合专业职业特点的新要求和核心技能的侧重点,以南通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为分析对象。

一、建筑市场内环境设计专业的市场前景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61%,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发展将预示着建筑业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2013-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建筑装饰行业宏观环境、各类装饰设计与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中国经济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人们对环境有共性和个性的需求,环境设计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已由朝阳产业转化为稳定发展型产业,市场前景呈现出广阔且良好的发展势态。

二、现有环境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现有493所本科高校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由于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研究型本科教学与专业倾向严重。伴随材料市场日异月殊、施工技术的实用创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成一门复杂的交叉型、综合型、应用型学科。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设计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行为学等。其中涵盖协调了理论和实践、创意和实用、艺术与生活等多重对立理念,是满足空间使用功能及视觉审美所需要的整合型、应用型艺术。相对社会经济与行业迭代更新的快速发展,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仍较为陈旧单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没有深刻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意义;教师团队的知识守旧观念,不能适时参与工程项目;教学内容华而不实;教学手段与方法呆板,没有从项目实践和工地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形式的思考;校内实训条件落后,材料与技术不能紧随市场更新等。笔者结合用人单位调查、往届毕业生回访、实习生在单位工作记录等多重方式,总结出社会和行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一定操作能力、熟悉施工规范和工程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可见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课程改革过程中,不仅要研究专业体系和课程内的实践内容设置,更要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以及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工作能力。

三、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特点的四个课程群分析

(一)创意设计课程群

创意设计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时,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人文性特征、审美观点及高素质的艺术见解。课程群包括设计原理与基础、空间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整体项目设计等类型课程。创意设计是项目设计的首要技能。在环境设计的具体项目中,设计人员在了解甲方意图及建筑现场原始条件后,开始进入创意思维阶段。科学而准确的创意思维表达是设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度表现,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创意性和创造性。此类课程群包含理论原理讲授及课内实践,旨在让学生了解设计流程,掌握设计方法,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及多向思维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今后得就业过程中,能根据客户提供的概念,巧妙运用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结合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的创意设计方法与流程,形成全面且符合实际的可行性方案。

(二)空间造型课程群

空间造型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在项目设计中,能够运用笔类工具徒手进行设计或创意草图的造型能力。课程群包括素描、三大构成、手绘效果图、制图与识图、快题表现等类型课程。设计人员的造型表现应用技能是直观展示工程设计的第一步。设计人员在有一定的创意设计构思后,要快速运用线稿的表现方法,对甲方室内外空间局部或整体进行准确的透视表现,结合马克笔或彩铅等进行色彩与材质的表现上色,从而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表现设计效果,及时地向客户表达设计理念和意图(图1)。造型表现能力是设计人员在进行草图设计阶段与客户交流的最好媒介。现在设计单位越来越重视设计人员的手绘技巧,更有公司会选派重点人才进行造型手绘的培训。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设置空间造型课程群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手绘应用基础的能力,对今后就业提供手绘应用能力的保障。

(三)计算机应用课程群

计算机应用课程群培养学生在现实设计岗位中,能够基于创意设计概念和手绘草图,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规范制图,以用于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用效果图纸向甲方表现创意。课程群包括AutoCAD、3dsMax、SketchUp、BIM、Photoshop等类型课程。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与软件应用的普及,电脑效果图在设计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工作流程中,设计人员在手绘创意的草图后,可以运用AutoCAD制图软件完成设计项目中的相关设计施工图纸(图2);接下来,借助3dsMax或SketchUp效果图软件将CAD图进行概念三维化表现,给予最直观的空间效果图渲染。效果图对非专业人员来说是最直观的表现方法,它能够较真实地表现出空间形态以及空间场景的精致性。从成像效果上而言,计算机效果图能够逼真、精美地反映空间布局,几乎能真实表现施工后的实景(图3)。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可结合校企合作案例,运用项目教学法,从软件的实用操作出发,由浅入深地进行课程内容在工程中应用性的体现,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设此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岗位职能,让学生今后在设计岗位中能独立完成制图、效果图渲染、修图等工作。

(四)工程与管理课程群

工程与管理课程群培养学生在施工现场的组织与实施能力,旨在让学生了解施工流程,懂得施工管理,掌握施工工艺,并且能够预计后期维护,同时扮演与各类施工人员及甲方协调交流的重要角色。课程群包括施工工艺、装饰材料、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预算等。工程与管理课程群是体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是检验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的体系平台。在项目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要协助相关人员按科学规律组织规范施工,有计划地开展各部分工程,现场对泥瓦工、木工、油漆工、水电工等工种进行技术交底,并协助监督和控制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其次,设计人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以及不合理处及时指出,负责协调监理现场的施工与图纸是否相符;再次,设计人员要熟悉各类施工建材,懂得施工工艺流程及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和管理任务。此类课程的学习,应以工地实练为主,以增强学生今后的施工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多利用在学校实训室及校企合作工地现场,设置真正可在施工现场开展的实训环节,同时结合岗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真正做到动手、动眼、动脑。

四、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