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

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建立我区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社区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已命名的市级和区级社区文化宫的阵地设施。

第三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要充分发挥教育、求知、娱乐、健身、休闲的功能,经常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章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的管理与经费投入

第四条镇(街道)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及文化站长要承担对所辖区域内的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职责。社区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切实把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社区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社区配有负责文化工作的专职文化员,按照社区文化建设标准配齐配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考核人员。

第五条镇(街道)、社区每年应当将社区文化阵地活动和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财务)年度预算。其中,社区每年用于文化阵地活动和管理经费人均(含流动人口)不少于8元。同时,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等社会资金捐赠,扩大投入渠道,进一步充实社区文化阵地活动和管理经费。

第三章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的使用与服务

第六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要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场地(球场、健身路径等)、戏台、宣传廊(橱窗)等设施和场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社区文化阵地设施从事封建迷信、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挪用、挤占社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及活动按上级规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八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应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演出、健身、比赛、娱乐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社区每年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体活动8次以上,努力做到月月有文体活动。

第九条社区文化宫每年举办理论教育、文化艺术、科普知识等培训不少于4期,阅报栏定期更换,宣传窗(或黑板报)定期刊出。积极推进社区图书室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读书活动,社区图书室要确保每年新增图书100册以上。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第十条社区文化宫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按照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生活习惯定期开放,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延长开放时间。应向群众公示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并在醒目位置标明文体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条社区文化宫要加强文体团队建设,发掘和培养多种门类的业余文体骨干,不断巩固壮大群众文体队伍,力争社区业余文艺团队达到区三级标准以上。

第十二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要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教育培训、团队活动管理、器材使用维护、图书借阅等制度并上墙公布,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

第十三条社区文化设施要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对社区承办镇(街道)级、区级、市级文化活动、获得区级以上文化设施奖励的,将给予考核分以外的奖励。

第四章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管理的考核与奖励

第十四条区级文化主管部门将会同区财政局组织相关人员,每年对所辖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从阵地建设管理与经费投入、设施的使用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及标准分值见附件),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考核工作进行奖励,考核分在8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考核奖励1万元,超过80分的,每增加1分奖150元;80分以下的,不给予考核奖励。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2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中纪委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把廉政文化建设寓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中,社区组织为载体,有效利用社区内各类设施资源和活动场所,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促进我县廉政文化进社区的示范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性。遵循社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社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办实事,求实效。以新颖、活泼和有趣味的形式来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做到以廉政氛围熏陶人,以优良风尚影响人,以优秀品德感召人。

做到经常性。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的“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寓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文明家庭创建、社会救助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突出互动性。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着力构建人性化的工作平台,积极探索、多向互动、优势互补、合力共建廉政文化的新路子,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参加廉政文化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把握适度性。合理制定目标任务,适度把握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广度,努力扩大社区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对干部群众思想、行为的影响力。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通过努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主法制建设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具有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社区廉政文化体系,达到“六有’’目标:即社区有一支廉政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有一处居民兼政文化宣传室,有一处廉政(居务)公开栏,有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栏,有一处醒目的永久性党风廉政建设的警句标牌,有一个廉政举报箱。形成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良性互动的局面,使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加强和完善。

凤和南门社区作为示范点,按照“六有”目标,在各社区逐步推开,大力开展好廉政文化进社区的活动。

四、活动形式:

1、成立廉政文化组织队伍。社区要成立廉政文化组织,人员由社区工作者、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居民代表组成,并明确2-3人负责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要制定工作规章和制度,保证工作长效开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场所,开展社区居民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开展讲党史、讲优良传统、讲国情和读书看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声势,形成人人讲廉,家庭助廉、社区促廉的氛围。引导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2、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阵地。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与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步协调发展携手健康推进。社区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布局,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文化室、社区广场、宣传栏、社区阅览室等宣传平台作用,广泛运用标语板报等宣传形式,深入宣传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形成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良好工作机制。

3、开展社区家庭助廉活动。要根据社区不同人群的工作、生活、文化等特点,组织社区内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其家属子女开展家庭牵手助廉活动,争当家庭“廉内助"。要教育党员干部及其家属为孩子树立良好形象。要利用社区文化室、图书和活动场所,组织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交流家庭助廉经验,营造社区、家庭共同提倡文明新风的氛围。

4、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要结合社区文化资源,将廉政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举办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文艺宣传、猜谜语等贴近居民、新颖活泼的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讲党史、讲国。隋、讲优良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培养爱祖国、爱集体、廉洁奉公、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5、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和制度,完善居务公开制度,促进社区决策程序和办事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推动廉洁社区在“阳光’’下健康发展,用制度约束人。不断完善居规民约,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加强民主监督力度,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廉政文化的建设和监督。强化党内监督,经常性通过召开社区党员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听取社区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商讨有关措施,筑牢防腐拒变的社区环境。

五、组织领导

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是筑牢社区反腐倡廉和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民政部门、社区基层组织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效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

1、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领导机制。凤山镇要成立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整体推进。把这项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一项指标,同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指导社区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专人全面负责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3篇

1.1平台设计原则系统建设在功能应用与接口设计方面严格遵守测绘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使其能够与各部门的数据和接口进行应用融合,共享专题数据,为各部门及社会各个行业所接受和使用。由于该平台的数据承载的大量政务信息(如人口信息、房屋信息、政务版电子地图等)是国家和地方的基础性和涉密性信息资源,涉及国家安全,在技术和管理层面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以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稳定,确保信息的展示与应用符合国家的相关保密法规和政策,使整个系统受到有意、无意的非法侵入而造成系统破坏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程度。为更好地推广及满足其他社区应用,平台应提供充分地变更与扩展能力,适应不同社区、不同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调整。该平台从业务和公众服务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业务为中心展开平台建设,同时采用先进、主流、符合发展方向的技术、设备和理念进行设计与建设,保证平台结构的合理性与可扩展性。

1.2平台架构设计整个系统由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接入层等5个具有内在联系、结构分明的层次有机组成。支撑层是平台实现的基础和载体,它基于现有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建立一系列保障体系,是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接入层的保障,纵向贯穿总体架构体系的各个层次;数据层是指通过服务层提供给应用层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社区管理数据的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它是平台应用的核心所在;服务层是根据多数用户对平台管理应用的共性需求而设计的标准服务接口,通过这些服务接口可为各种不同应用提供数据、地图等通用性的服务;应用层面对平台使用对象,针对不同的业务用户提供面向最终用户的应用等;接入层实现用户在不同接入方式上的应用,如手机端以及电脑端不同的接入方式等,为平台的通用性奠定基础。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1.3平台功能设计该平台结合社区主要管理职责,分别实现了人口管理、房屋管理、设施管理、数据管理及应用维护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MIS系统人不能落图、图不能管人的模式,实现了人口空间化。平台以三维精细模型为载体,通过真三维房屋管理所含的所有户和户管理所含的家庭成员信息,实现了直观的“以房管人”、“以人查房”的社区人口管理模式。另外,通过对社区内房屋及公共设施的地毯式清查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对社区内部所有公共设施和房屋的管理,并结合GIS的直观性以及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实现了如消防栓缓冲区分析、突发事件撤离路径分析等对社区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功能。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2数据建设情况

数据建设是平台建设的关键,也是该平台与以往社区纸图化管理的最大区别。根据平台功能需求,平台数据主要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社区管理专题数据。

2.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采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大比例尺地形图(矢量图)、正射影像图、地名地址数据、真三维模型数据等。由于平台管理的是社区一级的数据,因此要求数据尽可能详细,主要采用1∶500地形图以及1∶2000DOM影像图作为平台基本的工作底图,并以详实的地名地址数据为底图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另外,平台通过二三维一体化技术实现社区真三维模型数据与二维数据的一体化展现,为社区的管理提供真实直观的信息。二三维一体化精细数据如图3所示。根据柳州市具体情况,部分数据如全市区的电子地图数据等可实现与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共享。

2.2社区管理专题数据平台在专题数据方面围绕人、房、公共设施三类数据为社区政务、社区公众提供服务与管理功能。专题数据是该平台的核心数据,主要包括社区人口数据、房屋数据、户数据、公共设施数据等。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社区内居民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与居民管理信息相关的属性数据,可通过地名地址数据与空间信息数据关联,实现人口住地位置的快速查询等;房屋数据主要包括门牌号、建筑面积、所属小区等与房屋管理信息相关的属性数据;户数据主要包括房间号、户面积、产权信息等与户管理信息相关的属性数据,还包括户型图等图形数据;公共设施数据主要包括设施类型、设施名称、负责单位等属性数据,可实现对社区内主要公共设施如消防栓、变电站等设施的属性管理,与空间信息数据关联后可实现公共设施的快速定位查看。数据是整个平台的灵魂,也是整个项目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该项目通过和社区的合作,实现了对社区管理专题数据的全面性建设,建立了包含社区管理各方面数据的专题数据库,为平台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关键技术研究

3.1平台实现主要关键技术(1)精细的空间数据采集技术。项目获取了社区范围内高分辨率正射影像、社区精细三维模型、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等,并同数字柳州地理空间框架进行对接,实现了数据的共建共享。(2)多源多类型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技术。项目采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空间数据类型多样,如影像图数据、电子地图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等;属性数据包含了人口数据、房屋数据、设施数据等,平台通过统一的一体化存储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高效融合。(3)高效直观的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再现技术。目前二维、三维GIS技术发展迅速,空间数据的计算机再现已从传统的二维矢量数据描述转为二三维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再现,该项目通过采用高效的二三维一体化空间数据展示技术,实现了传统二维矢量数据和三维精细模型及地表数据的一体化展示,并可进行丰富的二三维数据查询及分析服务。

3.2平台的主要特点(1)采用基于SOA和J2EE技术架构的GIS平台软件。考虑到社区管理的特殊性,采用了基于SOA和JAVAEE体系的设计理念,便于实现跨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互操作,并利用WebServices方法实现一种松散耦合的异构式环境的集成。(2)社区的二三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社区的三维精细化重现,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实现了社区内所有信息的表达。通过平台的一系列数据和功能,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了解社区内每一栋建筑每一户人口的基本信息以及社区管理的专题信息,并实现一系列实用化的功能,为社区的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模式。(3)对接ServiceGISOGC标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地图应用服务与专题应用服务方面,充分利用了柳州市现有的“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平台”的柳州市二维底图服务与一些公共资源专题服务,形成了资源共享共建,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4结语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4篇

(一)社区管理体制混乱目前,长株潭地区的楼盘住宅小区主要有4种管理模式,一是部分老旧住宅小区为业主自我管理或无人管理,二是单位住宅小区由各单位自行封闭式管理,三是廉租房与拆迁重建安置小区由街道、社区管理,四是商业房地产楼盘部分实行了专业物业管理。楼盘住宅小区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湘潭县的楼盘管理几乎没有出现第四种模式,楼盘管理效果较差,望城区和醴陵市的现代小区管理模式发展水平也十分有限,不足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保质保量的公共服务,物业经理反映这3个县域城镇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社区内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居民有打井的,养鸡养狗的,种菜的,十分不好管理”;“由于缺乏社区管理单位,学校通过街道将统计适龄入学儿童的责任转嫁给物业管理公司去做,并且说不接受个人报名,只能通过物业公司,物业公司等于做了社区该做的事情。”

(二)社区矛盾日益凸显经过在3个县域城镇的调研发现,城镇社区矛盾日益凸显。1.社会管理松散无序。在县域小城镇的社区领域,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滞后于楼盘建设速度,很多楼盘住宅小区的户籍、计生、治安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业主的子女就学、公共医疗等社会服务得不到相应保障。望城区某些小区的邮件投送、学区划分及就学资料统计,由于没有基层管理单位承接工作,只能依靠物业公司来开展工作,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与市场不分”、社会管理缺乏依托的表现。迫在眉睫的是,望城区2014年乡镇、社区两级换届选举,选民登记无法正常进行,业主可能无法实现公民政治权利。2.社区纠纷层出不穷。调查显示,大多新建的楼盘小区出现了物业公司侵占或擅自出租公用部位牟利、以业主欠缴物管费为由限购水电的问题。业主因房屋质量等问题拒缴欠缴物管费、堵门堵路非理性维权,类似的由物业管理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物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呈现出物管费用难收取、违章建筑难禁止、车辆乱停难控制、环境卫生难管理的局面。3.管理隐患滋长丛生。有的楼盘建筑质量低劣,电梯事故频发,消防设施虚无,安全隐患令人堪忧;有的楼盘小区入住率低,居住人员成份复杂,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有的楼盘成为藏污纳垢之地,“超生游击队”、犯罪嫌疑人、邪教组织、传销组织成员在楼盘内租住或从事非法活动,而望城区和湘潭县某些小区则出现了农民带着鸡鸭进小区的现象,这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巨大隐患。

(三)社区管理问题丛生的原因分析1.行政管理严重缺位。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中,土地征收和旧房拆迁是一项难度较大、地方政府又极力推动的工作,基层政府依靠社区来承担行政工作和征拆任务,社区干部身兼数职,没有精力对楼盘小区特别是商业楼盘进行系统管理,街道与职能部门的社会管理与服务难以延伸到部分楼盘住宅小区,楼盘住宅小区出现“难管理、无人管”的情况,行政管理严重缺位。此外,社区经费下拨及社区用房监督的责任缺失也比较明显。调查显示,三地社区经费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社区内部单位的支持,这样不稳定和非正式的资金来源,给社区的稳定发展带来不安定因素。社区工作不受重视、政府对社区行政化干预的倾向也十分突出,例如,“醴陵市的社区用房监督在规划局规划结束后就没有部门接管,建设情况如何,具体使用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因为社区被要求参与全国卫生城市评比,政府每月一度的社区联合卫生评比给社区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工作负担与压力。2.社区业主自治能力不足。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县域小城镇中,因为楼盘建设过快,可能导致楼盘小区入住率过低,很难达到组建业主委员会的条件。调查显示,这样的楼盘占据了三地社区的大部分比例。在望城区,全城的小区入住率在50-60%左右,甚至有一些外籍人士在此购房,人户分离加剧了社区管理难度。此外,部分楼盘小区虽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业主委员会成员缺少履职时间,缺乏维权法律常识,缺位沟通协调职责,业主委员会自我管理和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并不大,业主自治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容易导致业主对业委会的不满,业主们反映“业委会无法胜任业主维权的职责”,业委会内部也普遍存在着委员工作动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这更加加剧了业委会生存和参与治理的难度。3.市场组织侵权严重。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是社区管理中最重要的市场组织,但是调查显示,越是在较小的县域城镇,市场组织越容易发生“侵权”行为。部分物管企业定位不准,服务意识不强,倒置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制定霸王条款,侵犯业主合法权益;违法违规收费,侵占业主公共收益;部分物管企业独立于社会管理,不积极配合街道、社区的楼盘管理工作。醴陵市及湘潭县甚至存在小部分物管企业因为管理效益较低,不履行服务合同,“逃出”社区、逃避责任的情况,这也促使一部分小区成立业主自治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业主自治与小区管理两项职能合二为一,其治理效果还有待观察。部分房产开发商缺少社会责任感,重利轻责,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楼盘交付使用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在房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忽视甚至逃避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等相关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一些房产企业在房屋交接完毕后,就注销公司单位,致使业主维权时难以找到责任方。因而,在不少小区出现“房屋漏水、开裂找不到房产企业只能诉诸物业公司”的现象。

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建议

由于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新建楼盘的无序化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按照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社区管理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充分发挥社区的办事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业主委员会的自治能力,严格规范物业企业行为,实行社区化管理模式,确保楼盘的各项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一)推进“行政工作社区化”的管理改革提升社区管理的行政层级,推进“行政工作社区化”。国家组织的创新和政权的活力在社区,各级政府行政工作只有扎根社区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因而应提升社区管理的层级,在县级层面构建社区建设的协调机制,总体协调和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此外应该整合各类行政组织的职能和工作内容,推动“行政工作社区化”,将社区打造为行政工作的桥头堡,将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向社区扎根,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由社区自主承担治理工作,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二)建立“无缝对接”的社区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科学设置社区,实现社区制度的全覆盖。综合街道(乡镇)原村(社区)历史形成因素,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当前区域楼盘规模、人口数量,将城市中心按照每个社区住户3000户左右的标准,由市、县(区)民政局统筹,街道(乡镇)提出方案,报市、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科学设置社区。除了划分区域外,还要对原有小区的社区归属进行合理调整,在新旧小区的搭配组合问题上尊重历史和现实情况。其次,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推进部门之间的衔接。由城建部门牵头制定《楼盘质量监管办法》,实行“商品房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立房屋质量保证体系;由民政部门牵头合理设置社区、明确社区职能职责,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公益、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制定《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指导社区和业主委员会编制《物业委托合同》,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企业签订《物业委托合同》,提升居民自治水平;房产监管部门负责制定《物业企业管理办法》,建立物业企业准入机制和行业管理体系,在源头上堵住社区管理出现的漏洞。

(三)建立社区管理“三位一体”新体制推动社区行政事务与自治事务的分开,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居民自治载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新型管理模式。社区两委成员实行居民化、义务化,不领取薪酬,同时可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实现同酬同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薪酬制。在村改社区的一些经济情况普遍不好的地方,具体负责社区公共服务专项工作的人员可从社区内部的低保或者低收入家庭聘请,给予少量的薪水。

(四)确保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逐步完善社区和楼盘的公共设施。由房产局牵头,逐步拓宽渠道,加强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住宅小区的公共建筑、绿化、交通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特别是要分年分批次逐步解决老城区楼盘无社区和物业办公服务用房、单位宿舍与原单位分离脱钩等遗留问题。民政局、街道(乡镇)要指导社区和业主委员会规范小区服务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小区服务功能。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公共服务,例如水电维修和电视网络线路的维护等,物业公司应该定期进行检修,以季度或半年为单位跟进公共设施运行情况。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一是要强化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行居民服务代办制度。二是要培育市场服务承接载体,把专业机构引进社区服务市场,组建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三是全面推进社区物业化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年审社区初审制,完善物业服务项目退出机制。加强对物业市场的监管。由房产局牵头,民政局、街道(乡镇)和村(社区)配合,按照全程监管的模式,对物业企业未按规定提供服务、不及时协调处理矛盾和问题甚至态度恶劣致使矛盾激化、遇事推诿不认真解决业主所反映问题等情况进行清理整顿,对违法违规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依法予以取缔,规范物业市场行业管理。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5篇

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服务意识

社区物业管理与社区业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合作关系,业主通过支付报酬的方式换取物业管理公司的市场化服务,而物业管理方通过提供物业服务的方式满足社区居民利益,对社区物业进行有效管理。但由于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素质不高、观念陈旧,很少有接受正规培训的物业管理人员,导致物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管理行为简单粗暴。比如在业主的装修入住前期,社区物业以防止闲杂人员进入,确保社区整体环境统一为借口,强制业主使用社区物业统一提供的沙子、水泥、防护窗等。当然社区物业如果能够按照市场价格方便社区居民,那则是善意之举。但是其提供的服务却超出市场价格,如果社区业主不同意社区物业的相关管理行为,社区物业就可能单方面采取关闭水电煤气等相关基础设施的方式逼迫业主就范。

任意更改设立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是社区物业管理方获取相关利益的最主要方式,但是不规范的收费项目和收费行为却直接侵犯了业主的利益,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社区物业管理方私自设立收费名目。如以车辆管理费、水电安装费、自来水二次加压费等名义随意收费。另一方面超出国家规定标准收费。社区物业管理公司在未经社区业主或业主委员会同意的情况下超过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任意变更社区物业范围内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如超标准收取装修押金、垃圾清理费、水费、电费等。不少物业管理公司的运作完全围绕经济利益,对没有收益的事情没有兴趣,小区物业管理的行为演变成了单纯的收费行为。

任意改变社区物业的整体规划

在开发商交房以后,由物业公司接收管理,但相关的配套设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物业管理方并没有严格按照原有的社区规划对社区进行管理,而把原本属于社区全体居民的绿地、道路等变更用途,比如把社区的原有道路转变成收费的停车场等。

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行政化的主要原因

1.社区业主缺乏合作能力导致集体行动困境

社区物业管理的强势行政化行为是与社区业主的弱势地位相对而言的。社区业主之所以处于一种相对弱势地位,则是由于社区物业管理方与社区业主之间地位的非对等性,与组织化的物业管理方的强势行为相比,缺乏共同体意识的原子化社区居民则处于一种相对弱势地位。一方面由于社区居民之间本身缺乏有效的合作能力,其无法对社区物业的行政化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即使能够合作,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搭便车的问题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正如美国学者曼瑟尔•奥尔森所说,“如果一个集团中所有个人在实现了集团目标后都能够获利,由此也不能推出他们会采取行动以实现那一目标,……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对于社区物业管理方的行为直接损害了社区业主利益,社区居民很难形成合力共同维护其利益。因为在多元产权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中,成员越多、规模越大,每个委托人分享的份额就越小,多元产权主体搭便车的倾向就越严重,一旦出现搭便车的个体行为,就会带来群体共同意志的瓦解和集体行动逻辑的混乱。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手段以促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如果社区业主对物业管理方的行为不能形成任何的压力,这就进一步强化了物业管理方的行政化行为。

2.社区居民需求多元化导致社区利益分化

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现在城市的物业小区都是由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工作单位、不同工作性质的异质性社会成员构成,社区居民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他们对社区共同利益的认知和保护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面临着社区物业管理方不当行为时的反应也有所不同的。一方面,社区业主购房住房的动机是多元的。社区业主购买住房可能是投资升值,也可能是自住,社区居民购房的动机不同导致社区居民很难建立起相似的共同利益。对于居住在社区里暂时租客与长期使用者,以及自住业主与投资业主来说对社区利益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只有居住在社区内的真正业主才会关心社区的公共利益。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分化导致对于社区提供服务的需求也是多元的,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由于喜欢高品质的生活,能够承担较高的收费;而对于收入较低的群体来说则喜欢收费较低的服务项目。社区内不同群体利益的分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社区内居民行为取向的多元化无助于遏制物业的行政化。

3.社区物业产生过程异化

社区物业关系的运行逻辑是,城市居民向房地产开发商购房后成为业主,通过召开业主大会产生业主委员会作为自己的自治机构,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代表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将物业管理业务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提供各种物业管理服务,业主则需要付费来购买物业管理服务。也即说社区物业管理应该是社区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的决定聘用,而实际上社区业主以及业主委员会很难对其施加任何的影响。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物业管理方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而存在被社区业主所接受,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业主和服务方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在现行制度安排下,一旦购房者决定购买开发商的房屋,他个人就已经同意接受了开发商主导的物业服务。因为根据2007年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这里看似在保护业主的权利,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主选择物业的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社区物业管理提前存在和介入社区管理的既定事实。这也使得部分根本就不具有任何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堂而皇之的作为一个既定事实对社区物业进行管理,进而在心理上强化了其处于强势地位的事实。

4.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缺失

社区物业管理行政化的一个重要的诱因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能的缺位,政府及相关部门并没有对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不当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市场、社会三者之间权力再分配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社区物业关系中的权力博弈是力量对比失衡的非均衡性博弈。因此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对社区的和谐发展显得异常重要。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县级以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对房地产行业和物业管理行业进行行业管理和监督。而在现有的房地产市场乱象频出没有能够有效治理的情况下,政府并没有动力去监管基层社区的物业管理的一系列不规范行为。

由于物业管理公司并非纯粹的市场化运作,而是掺杂着一些行政部门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导致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并没有能够及时纠正问题,相反由于其纵容行为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管理方的行政化行为。虽然小区业主的维权意识在不断高涨,维权行为不断出现,但是如果每一次正当的维权行为得不到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维权行为就很难得到好的社会效果。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及时纠正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不当行为以及对于社区居民反应的问题能够及时回应,就能弱化物业管理方的权力过大等行政化行为,减少社区范围内的各种纠纷,构建良好的社区公共秩序。

促进城市社区物业管理良性发展的对策

社区物业管理作为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行为,对于城市住宅小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对于改善人居环境、稳定社会治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化管理行为,不但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背道而驰,而且还影响了社区物业治理的绩效,导致社区业主无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务,降低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甚至导致各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社区物业管理中的行政化倾向,维护社区业主利益,促进基层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1.建立和完善城市基层社区自治组织

在城市基层社区管理范围内主要存在两大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它们作为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可以部分消减物业公司与社区业主之间权力的非对称性,对于基层社区物业管理的行政化行为有着一定的抑制功能。但在当前社区业委会和居委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导致其并没有能够发挥其应该具有的功能。对于业主委员会来说,它们面临的问题有:首先,在部分的物业小区内,根本就不存在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需要一定繁琐的程序,如果缺乏社区物业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社区业委会的成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业主委员会的日常运转增加了社区业主的经济负担。业委会作为业主们的自治组织,其日常运转经费来源于全体业主的缴费,这无疑增加了业主的经济压力。如果业主不愿意缴纳费用,业委会则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再者,即使存在业委会,但业委会内部利益的分化可能导致其根本不能维护业主的共同利益。因为业主和业主委员会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难以对人的行为决策进行全面的、彻底的监督和约束,于是就存在一个人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且,在一个社区内有诸多的业主,业主委员会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其所有权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些多元主体之间既有共同的公共利益,也有各自的特殊利益需求。因此在具体的事务处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利益上的纷争。

正如有关的研究显示,当前业主委员会存在五大难题:业主大会召开难、业主委员会筹建难、正常运作难、司法维权难以及对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监督难。所以在当前的现实困境下,为了减少社区物业管理方的行政化行为,在不断建立和完善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同时,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功能消解社区物业管理方的利益冲动。因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一个既定的维护社区居民利益的组织具有较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其具有足够的权威能够协调社区居民与社区物业管理方之间的纠纷,维护社区各方的利益。当然社区自治组织的存在并不是一个与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对立性存在,而是通过多元合作式的治理共同维护社区相关利益方的利益,维护社区物业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城市物业社区共同体意识建设

社区本应是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本应是邻里而居、守望相助,但由于居民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难有交叉汇集,加之居民的社会地位、教育和职业经历亦各不相同,故难有情感交集,难以形成共同意识。因此加强物业社区共同体精神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是促进社区物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需要增强社区业主的主体性意识。物业小区是业主的小区而不是物业公司的小区,物业管理本质上是业主行使共同管理权利的体现,业主作为物业的所有人,是物业管理的主导者和物业服务的消费者,并通过业主大会行使物业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构建具有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使得居民小区真正成为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的和谐物业小区。

3.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社区物业治理中的责任

首先,规范社区物业管理者的准入资格和退出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社区物业的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物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社区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对于没有物质管理资质的企业在社区中的存在,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严查的方式禁止其进入。另一方面要完善社区物业退出机制。如果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而且不能及时更改就要取消其相关的资质。

其次,规范社区物业管理者权力,加强对社区物业管理监管。虽然社区居民有着强烈的社区物业管理需求,但由于社区物业管理方不当的管理服务行为弱化了社区居民的物业需求,而且导致物业和业主在许多情况下成了势不两立的对立面。因此为了社区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规范社区物业管理者的权力,加强对社区物业监管,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收费行为。而且由于社区物业管理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低端行业,其所需的劳动力并非高端人才,这就决定了物业管理的人工成本是低廉的,物业管理不能是也不能被允许是暴利的行业,因此,政府要严格禁止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暴利行为。

再者,畅通社区物业居民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监督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社区业主提出的问题应该给予及时回应,做好社区业主和社区物业管理方之间的沟通,防止问题的不断累积导致突破业主的心理防线,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最后,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的财政税收支持。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管线综合设计;北京市

前言北京,正如梁思成先生所歌颂的一样,是“古代中国都市发展的结晶”。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分三批划定了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总面积占旧城总面积的40%。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工作由市规委组织规划院、市政管委、市政管理处、市政院、市自来水集团、燃气集团、供电公司、路灯管理处、通信管理局、通信公司、歌华有限等十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笔者参与了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池子试点片的市政工程综合设计。

l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况

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南池子、东华门大街两个片区。该区位于旧皇城内东南部,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长安街,西邻故宫后河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东接南河沿大街。总面积34.5hm,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30.2hm2,建设控制区面积4.3hm2,现况居住用地19.92hm2,区内自然院落600多个,原有居民4351户,户籍人口9130人,人口密度为265人/hm2(图1)。

1.1路网交通状况及文物古迹状况现况南池子大街为机动车由南向北单向行驶,东华门大街和南河沿大街机动车双向行驶。街区内部有大小胡同17条,死胡同多且曲折,有场地临时建筑,不能满足消防车、紧急救护车的通行要求。保护区内大部分为旧城形式的四合院及部分后建的居民住宅,区内还有普渡寺、皇史残、普胜寺等文物保护单位及市政协、市房管局、欧美同学会、东城商业学校等单位,具有一定车流量。

1.2市政设施状况街区内的现况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基本配套齐全的建筑物只占2O%左右。现况雨污合流,合流管经常出现堵塞;现况无暖气、天然气管线。

2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概要街区内部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是小区规划实现的重要环节。

2.1道路交通设计概要根据规划,结合拆迁,满足道路交通和市政管线布设需要。

(1)道路横断道路横断面宽度不小于3m,由于道路宽度较窄,为方便道路雨水排除,道路路拱坡度采用1.5%,一面坡,两侧设置平缘石,较低一侧设雨水口。道路两侧除保留原有树木外一般不设绿化带,不设人行道。胡同内道路宽度为3~6m。

(2)道路控制标高建筑室内地坪标高高于院落外地面0.3m,竖向设计参照现况道路标高完成。

2.2市政管线设计概要市政管线设计本着“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历史文化”的原则,合理布置市政管线。因道路较狭窄,不考虑敷设中水管线及热力管线,居民采用燃气采暖或电采暖。该工程中市政管线有:雨、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有线及路灯缆等八种管线。

2.2.1给水根据试点片周边现况给水管线情况,拟从南池子大街及南河沿大街两处引入给水,对宽度小于4m的胡同采用DN100给水管,其余采用DN200给水管。DN100给水管小区内每个路口均需设置消火栓,消火栓可置于路口附面布置不太紧张的地方。另经调查,普渡寺院内本身已设置消防管道及6个消火栓,其中4个消火栓分设于普渡寺院内四角,普渡寺内消防既可相对独立,又可与其四周居民区消防相结合。

2.2.2雨水根据《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危改试点片外部市政工程排水规划方案》,该街区属于御河下水道的流域范围。将该区雨水分东、西两个方向分别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及磁器库胡同等,最终排入南池子大街现况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现况御河下水道内。确定街区内雨水排除以管道为主,路面径流为辅。雨水管线设计参数:重现期P=1a,径流系数=0.70。道路横坡采用1.5%,一面坡向,管道位于道路单面坡的内侧,雨水口串联。根据《恢复菖蒲河(金水河~南河沿大街)工程规划》以及《菖蒲河公园市政工程雨污水设计》等相关资料。对街区外部的市政雨水管线进行了合理的改造方案设计。

2.2.3污水根据相关规范,南池子试点片内生活用水定额采取240L/cap/d(平均日),浇洒道路、绿地和其它市政用水按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20%考虑,则保护区内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为290L/cap/d。污水定额按用水定额的85%考虑。根据该街区内规划的居住人口数量进行污水量计算,D300管道可满足污水排除要求。

由于道路狭窄,化粪池及进水管置于院落内。小区内污水管管径为D=300mm,污水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管排人南池子大街现况D=500污水管内。

2.2.4电力电力设计最终方案在试点片的北部和南部建设两个地下变电室。根据市政府决定,以架空缆线全部人地的原则,采用直径为10~150管道。

2.2.5电信、有线电视电信:由灯笼库胡同自西向东引入,为12孔,交接箱设在灯笼库胡同东北角的设备用房内,交接箱后电信按6孔设计。

有线电视:区域信号由磁器库胡同引入,交接设备设在灯笼库胡同东北角的设备用房内。有线电视按2孔设计,与电信置于同一位置。

2.2.6照明路灯缆埋设最浅,一般置于道路侧边距建筑物0.3m的位置,埋设在建筑物基础之上。

路灯的设置可考虑采用。a.挂墙形式;b.在院落门及建筑凹处设置灯杆;c.在道路侧边设置灯杆。

2.2.7天然气未考虑热力管的引入,居民可利用燃气或电进行采暖。

设计天然气中压管线从南池子大街由普渡寺西巷接入该设计区域内。在普渡寺西巷A区的西侧设天然气调压箱。经调压后的低压天然气引至各使用点。

3市政工程综合设计中的特殊处理

该市政工程综合设计中采用的规范主要是《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建标[2002]179号)。

3.1实施目标与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短各种管线在道路上的铺设长度,但仍导致部分管线之间的距离低于规范要求。对于违反规范要求的情况需要经过研究论证,以便于保证将来运行管理的安全性。论证着重于管线间距、检查井尺寸以及市政站点等三方面,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由于该工程中道路狭窄,在综合设计中除遵循一般的原则外,在管线综合设计中还遵循了以下原则:(1)污水由于埋设最深,置于路中设置,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具有抗渗、抗漏能力较强的塑料管或胶圈承插口混凝土管,并使用砂基础。

(2)雨水排除采用管道形式,一般靠路边设置,且埋设较浅。管材宜采用UPVC、HDPE等塑料管或胶圈承插口混凝土管,采用砂基础。

(3)路灯照明在“难于安装灯杆的狭窄街道宜采用悬索布置”方式或墙挂布置方式,尽可能不设灯杆。

(4)电信与有线统一合槽布置。

(5)给水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井内径一般按1200mm考虑,若平面位置很紧张而又必须设置消火栓时,要求其井径缩小一号。

(6)燃气按市规会【2002】271号“关于研究燃气规范中有关问题专家论证会议纪要”执行外,在燃气管线距给水管线及电力缆较近处,遇消火栓井、给水闸井或电力检查井时,燃气管线需做局部调整或加套管从井室中穿进。

3.2重要节点研究为了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该工程中布置了多达8种市政管线。由于道路狭窄,部分管线无法满足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建标【2002】179号)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所规定的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净距的一般性规定的特殊情况。

3.3检查井尺寸(1)污水检查井:一般为内径900mm的检查井。

(2)电信检查井:大部分按900mm×1200mm考虑。

(3)电力检查井:由于电力检查井较大,部分雨水管线需要走电力检查井井室上方;E区电力入户处检查井平面尺寸比较紧张,检查井需要缩小。

3.4市政站点燃气调压箱位于普渡寺西巷、A区西侧。按燃气设计要求,调压箱距建筑物净距应该不小于4.0m,距道路净距不小于2.0m。该工程无法满足规范距离要求,采用设置防爆墙以保证安全。

4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的措施

(1)本次项目的占地面积约6.4hm。其中A~K共11个区的施工先于或同步于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

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关系应保证施工、管理及维护,为此各种管线与构筑物及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管线的性能、埋深、大小、管材以及管线的施工顺序和方法、土壤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基础深度等因素有关,国家特做出了有关规范和规定。管线在街道平面位置的占地的深度,大多由它们的检查井断面大小决定。《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指出:工程管线之间及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当受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为此,本管线综合设计以城市管网总体规划和各项管线工程设计方案资料为依据,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经各级有关部门协商同意,局部做了调整。新晨

(2)由于该街区内道路狭窄,市政管线种类多,为保证市政管线的安全铺设,雨水的排除与道路设计进行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地势以减小管径,尽量利用地面径流、雨水口串联等形式以节约水平空间。

通过多种雨水排除方案的比较,确定将该区雨水分东、西两个方向分别经普渡寺西巷、灯笼库胡同及磁器库胡同等,最终排入南池子大街现况合流管和南河沿大街现况御河下水道内。由于街区道路狭窄,化粪池及其进水管与具体设计的建筑设计商榷,置于院落内。

(3)在H、J区有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分别设在普渡寺的东南和西南墙外,并设有螺旋车道出入口。螺旋道外顶最小覆土约1.12m,部分管线设于螺旋道上部通过,综合设计中尽量避免大管径管线及埋设深的管线穿行。

(4)将电力规划设计方案中的设有8个箱式变压器的方案与电力设计商榷,确定为南、北侧各设变电室一座,并在普渡寺西巷设总地下电力管道。由于电力线缆在安装上的技术要求,变电室电力管道要分别设两层,在进入变电室前需设站前井,该种站前井(该工程中又是三通井)在地下井构筑物中是最大最深的一种。为此在安排管线的平面时,尽量避让电力站前井的位置。

(5)将电信及有线电视同路由铺设,即同位不同井。

(6)因该工程中道路宽度为3~6m,其水平位置紧张,管线安排较紧凑,如遇井室与相邻管线冲突可局部调整或从井室上方穿过。

(7)管线综合中只考虑了路灯缆的位置。路灯的安装方式及位置由路灯管理处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及照明要求等相关规范,灵活布置。

5专家论证意见

为了既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又做到安全可靠,北京市规委和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先后于2003年1月l6日及3月8~9日两次组织专家,对上述管线水平间距、检查井及市政站点进行了充分论证。

(1)管线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后,适当调整净距是合理可行的,其管线布置满足施工、运行的安全要求,可作为开展试点片市政工程规划设计的依据。

(2)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a.建议燃气管道采用聚乙烯PE管(无热力管线条件下)或钢管(钢管应提高防腐等级),增加壁厚、减少接口数量,局部加套管或隔墙以及加强质量检验等有效措施。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局部修订条文)5.6.3条规定,调压箱(柜)选址可行。

b.建议普渡寺西巷

四、普渡寺西巷五供水管线进一步优选管材,优化设计。应加强建筑物工程防护,确保供水管线安全运行和建筑物安全。

C.建议电信、有线电视等管道采用UPVC管材,统一路由,综合布管。

(3)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过程中,市政规划应与建筑修建性详规同步进行;应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相关的设计、施工、管理规定,指导其它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应统一组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管理、设计与施工。

通过两次专家论证,原则同意我院所做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方案,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保证市政管线及建筑物安全。

6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北京市规委、东城区房屋管理局、各专业设计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的通力合作下,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体现出了团结致、协同作战的精神。2003年5月开始动迁,2003年8月正式入住,使用期已达一年之久,社会各方面评价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片危改工程建成后,区域内部以普渡寺为核心,形成环路,消除了断头胡同,车行顺畅。

各种管线均接入住宅,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各种站点位置安排合理,达到了设计效果。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l0日北京下了罕见的大雨,由于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雨水管线设计的合理性,区内道路使用正常,未见大量积水。

7结语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7篇

1概况

双龙巷位于开封市老城区的东偏北一带,拥有优越的交通网络和地理条件,处于人流散集的边缘地带。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规划范围北至东棚板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西至北兴街、右司官口,东至内环路,面积23.08hm2。双龙巷保护区内的四合院住宅对开封市古城风貌保护、历史文脉的延续起着重要作用。该地段现存张坊故居、陈慰儒等名人故居,另外还有白衣阁、观音寺等宗教建筑群,是一个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完整的历史街区,一直以来都被认定为开封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地段。

2在景观改造设计上面临的问题

2.1如何挖掘双龙巷的传统价值,保持老街的历史繁华风貌和内涵肌理双龙巷是开封古城内传统风貌留存最多,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历史上开封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繁华尽显之地。如何在设计上融入这些历史文化元素,并且有机结合到当代,使历史的延续和更新有机结合在一起,是设计首要面临的问题。

2.2如何在业态比较丰富的老街上保持原有的生活气息双龙巷街区定位是集旅游、商业、酒店、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为契合这些业态和功能,同时又要保持双龙巷原有的生活气息,让当地居民依旧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这就必须在景观设计时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和业态需求。

3景观环境改造设计的探讨

3.1确立鲜明的“龙”“、宋”主题双龙巷因宋太祖、宋太宗而得名,双龙巷的景观也以这两兄弟开启大宋为主题。尝试讲述从宋太祖开国到定国、治国的历史,到后来大宋辉煌的历史成就。景观建设强调双龙街关于“龙”、“宋”的元素,展现千年大宋的伟大成就,包括科技、人物、艺术等方面。

3.2还原街巷空间肌理延续历史街巷,恢复传统街巷空间结构,创造小尺度的开放空间融入历史肌理。双龙巷主巷全长520m左右,这个长度是比较适宜人步行的尺度。每隔130m左右有1个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供游客驻足休憩,同时,依托这5个节点,向外延展,串联起周边巷道。

3.3景观设计手法双龙巷总体色调为青灰色,充分利用开封当地材料,街道铺装采用有历史感的条石和青砖为主。为烘托出双龙巷老街的气氛,铺装形式建议以采用大条石铺装为主,有利于雨水的及时排出,排水设施也都可以设置在条石下面,不会破坏街面的整体性。在支巷和一些小场景可加入小青砖,采用多变铺装组合方式丰富平面效果。在关键节点适当点缀具有一定意义的地雕。开封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特色传统元素更是举不胜举,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汴绣、官瓷、朱仙镇木板年画等。这些带着浓郁的宋文化特色的元素都可以成为文化元素融入街道景观。景观小品设计充分挖掘这些元素,采用仿古、做旧及情景再现的形式,更好地彰显双龙巷所承载的开封历史文脉。

3.4种植设计为保留双龙巷的老味道,确定现状树在满足市政管线建设的前提下全部保留;而对于现状树普遍缺少养护和修剪的情况,都应加以修剪整枝;更换树形不好的现状树。双龙巷的街巷相对比较狭窄,缺乏大面积的绿地空间。为了尽量增加场地的绿量,必须采用规格相对较大的新栽树,大树的分支点也应超过3m,以免对沿街的建筑造成不利的影响。增加可移动式树箱,在增加绿化的同时又有灵活多变好组合的特点。在适当的地方亦可采取立体绿化的方式。

4结语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8篇

(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建设,就青岛市的楼宇经济来说,实现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全部楼宇基础设施情况、招商情况、经营状况等信息的把握,而且通过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清晰、准确、及时的反映出动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信息。一方面全面掌握了区域经济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有利支撑,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进区域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就青岛市市南区的经济信息化建设来看,在其找准切入口并建立了良好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在信息化数据系统实现了对市南区全部楼宇与企业信息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包含的领域进一步拓展,包括对区域内人才的储备信息、就业信息、社区建设信息及安全生产信息等等。使信息化数据系统在信息范围上更加广泛,满足楼宇城区建设的要求。其次,建设对外公开信息平台。实现经济信息平台的公开化,满足人们的信息或者是信息访问等需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对外信息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实现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交流,而消费者则可以在此平台上了解区域经济建设的相关情况。第三,进行对电子商务多种形式的完善,在网上实现业务的审批、网上银行、网上交易等,这使政府、企业、个人参与到经济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有力措施,是建设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所在。最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此来实现虽然在不同管理权限之下,但是街道办事处或机关部门依然可以共同参与到信息的维护中来。

二、区域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一)资金建设区域经济信息化管理除了在人力资源上有所保障,还要在资金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对资金予以合理的使用,尽量实现最小的资金投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还要做到对其后期维护方面资金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

(二)技术在系统化的信息化工程中,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技术管理都是其核心重点,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基础。因此,在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不仅需要大量借助专业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人员力量,而且还要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为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三)安全由于经济管理的信息系统被应用在经济领域,因此会涉及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必须要做到经济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