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社区文化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社区文化管理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建立我区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社区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区行政区域内已命名的市级和区级社区文化宫的阵地设施。

第三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要充分发挥教育、求知、娱乐、健身、休闲的功能,经常对居民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章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的管理与经费投入

第四条镇(街道)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及文化站长要承担对所辖区域内的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职责。社区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切实把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社区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社区配有负责文化工作的专职文化员,按照社区文化建设标准配齐配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考核人员。

第五条镇(街道)、社区每年应当将社区文化阵地活动和管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财务)年度预算。其中,社区每年用于文化阵地活动和管理经费人均(含流动人口)不少于8元。同时,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等社会资金捐赠,扩大投入渠道,进一步充实社区文化阵地活动和管理经费。

第三章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的使用与服务

第六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要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场地(球场、健身路径等)、戏台、宣传廊(橱窗)等设施和场所,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社区文化阵地设施从事封建迷信、赌博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挪用、挤占社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及活动按上级规定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八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应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演出、健身、比赛、娱乐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社区每年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体活动8次以上,努力做到月月有文体活动。

第九条社区文化宫每年举办理论教育、文化艺术、科普知识等培训不少于4期,阅报栏定期更换,宣传窗(或黑板报)定期刊出。积极推进社区图书室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读书活动,社区图书室要确保每年新增图书100册以上。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第十条社区文化宫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管好、用好现有文化设施,按照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生活习惯定期开放,确保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延长开放时间。应向群众公示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并在醒目位置标明文体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条社区文化宫要加强文体团队建设,发掘和培养多种门类的业余文体骨干,不断巩固壮大群众文体队伍,力争社区业余文艺团队达到区三级标准以上。

第十二条社区文化阵地设施要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教育培训、团队活动管理、器材使用维护、图书借阅等制度并上墙公布,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

第十三条社区文化设施要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对社区承办镇(街道)级、区级、市级文化活动、获得区级以上文化设施奖励的,将给予考核分以外的奖励。

第四章社区文化阵地设施管理的考核与奖励

第十四条区级文化主管部门将会同区财政局组织相关人员,每年对所辖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从阵地建设管理与经费投入、设施的使用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指标及标准分值见附件),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考核工作进行奖励,考核分在8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考核奖励1万元,超过80分的,每增加1分奖150元;80分以下的,不给予考核奖励。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2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中纪委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把廉政文化建设寓于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中,社区组织为载体,有效利用社区内各类设施资源和活动场所,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促进我县廉政文化进社区的示范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基本原则

注重实效性。遵循社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从社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办实事,求实效。以新颖、活泼和有趣味的形式来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做到以廉政氛围熏陶人,以优良风尚影响人,以优秀品德感召人。

做到经常性。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的“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寓于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文明家庭创建、社会救助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突出互动性。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着力构建人性化的工作平台,积极探索、多向互动、优势互补、合力共建廉政文化的新路子,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参加廉政文化各项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把握适度性。合理制定目标任务,适度把握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广度,努力扩大社区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对干部群众思想、行为的影响力。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要求,通过努力,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民主法制建设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具有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社区廉政文化体系,达到“六有’’目标:即社区有一支廉政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有一处居民兼政文化宣传室,有一处廉政(居务)公开栏,有一个廉政文化宣传栏,有一处醒目的永久性党风廉政建设的警句标牌,有一个廉政举报箱。形成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良性互动的局面,使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加强和完善。

凤和南门社区作为示范点,按照“六有”目标,在各社区逐步推开,大力开展好廉政文化进社区的活动。

四、活动形式:

1、成立廉政文化组织队伍。社区要成立廉政文化组织,人员由社区工作者、离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居民代表组成,并明确2-3人负责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要制定工作规章和制度,保证工作长效开展。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场所,开展社区居民廉政文化活动。通过开展讲党史、讲优良传统、讲国情和读书看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声势,形成人人讲廉,家庭助廉、社区促廉的氛围。引导辖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2、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阵地。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与创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同步协调发展携手健康推进。社区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布局,充分发挥社区现有文化室、社区广场、宣传栏、社区阅览室等宣传平台作用,广泛运用标语板报等宣传形式,深入宣传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形成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良好工作机制。

3、开展社区家庭助廉活动。要根据社区不同人群的工作、生活、文化等特点,组织社区内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其家属子女开展家庭牵手助廉活动,争当家庭“廉内助"。要教育党员干部及其家属为孩子树立良好形象。要利用社区文化室、图书和活动场所,组织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交流家庭助廉经验,营造社区、家庭共同提倡文明新风的氛围。

4、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要结合社区文化资源,将廉政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举办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文艺宣传、猜谜语等贴近居民、新颖活泼的活动。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讲党史、讲国。隋、讲优良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小培养爱祖国、爱集体、廉洁奉公、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5、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民主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和制度,完善居务公开制度,促进社区决策程序和办事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推动廉洁社区在“阳光’’下健康发展,用制度约束人。不断完善居规民约,健全居民代表会议,开展民主评议,加强民主监督力度,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廉政文化的建设和监督。强化党内监督,经常性通过召开社区党员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听取社区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共同研究商讨有关措施,筑牢防腐拒变的社区环境。

五、组织领导

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是筑牢社区反腐倡廉和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民政部门、社区基层组织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效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

1、建立廉政文化进社区领导机制。凤山镇要成立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整体推进。把这项工作列入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工作考评的一项指标,同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指导社区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专人全面负责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3篇

深化自治实践,推进社区民主建设

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要以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为契机,深化社区自治实践,增强社区发展活力。

1、实施民主选举,圆满完成社区换届。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街道、居二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工作领导机构。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换届选举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参与换届选举,自觉维护选举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二要摸清底子,掌握动态。开展“重点居”、“难点居”排查登记和矛盾化解工作,全面掌握居情,督促基层及时解决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问题。在“重点居”、“难点居”建立专门联络指导员,充分做好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三要加强指导,有序开展。加强换届选举业务骨干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选举实施方案,确保换届选举依法依规开展。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要求,探索社区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参加社区居委会选举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民主选举程度。加强对关键程序、重点环节、薄弱社区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社区换届选举圆满完成。要通过换届选举工作,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综合素质,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2、实施自我管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一要拓宽居民参与民主自治的渠道。健全社区事务协商求同机制,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居务管理中实现居民主动参与。二要完善社区内部管理制度。新一届社区班子要明确社区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落实《社区居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制度》、《社区事务监督会议制度》、《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主任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职责,确保社区工作有效运转。三要建立健全社区自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反映民情、调解纠纷、文明劝导、卫生监督等工作机制,抓好“三个一”做法(设立意见箱或热线电话、下发一张《征求意见表》、召开一场座谈会),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调解、自我监督、自我约束,零距离收集民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增进邻里和谐。

3、实施自主监督,规范社区组织管理。一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规范社区组织管理。延伸“168”党建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五位一体,共促共建”运作机制,社区建立重点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五位一体”会议,实行单位(社会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实现事务共商、任务共担、服务共为、资源共享。二要强化组织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社区居委会应充分利用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业主委员会三个平台,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组织开展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好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对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决定应召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居民的监督权、知情权和管理权。三要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城市社区网站、廉政文化长廊、社区文化宣传栏等文化阵地作用,广泛宣扬廉政文化思想精髓,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开展勤廉论坛、廉政座谈会等勤廉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的自律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

创新社区管理,加快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是开展社会管理的基础,面对社区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积极推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社区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1、开展信息化建设,实现社区科学管理。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市建设战役号召,推进我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社区科学管理新突破。一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今年,辖区4个社区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确保6月底前完成。通过运用社区综合性管理平台—海西智慧社区平台,建设社区网站、社区管理、互动沟通、平安社区、社区服务等五大模块,实现社区信息联网、社区管理规范、社区沟通手段多元化、社区居民联防平安,社区便捷服务等五大功能。二要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成立街道、社区二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推广信息化建设服务工作。各社区居委会负责做好前期宣传发动工作,全面及时完成前期社区信息搜集、整理、录入工作;市社区办对在6月前按标准完成三星、四星、五星级信息化社区建设目标的社区分别给予奖励。三要科学运用,发挥作用。将社区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和建设成效纳入各社区工作绩效考评内容。建立健全社区信息化建设日常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网站上每个模块的信息准确完整。举办社区信息化建设培训,培养业务骨干和工作人员,全面掌握信息化建设技能同时,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商务服务类项目建设,为居民带来全方位的便利服务。切实增强公共服务和普遍服务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2、建设邻里中心,完善社区服务平台。以邻里中心为平台,拉近居民间的距离,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建立居民认同的自我服务平台。一要建立服务队伍。从居民中选出威望高、素质好、办事公道的热心人,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建立活动小组。负责做好邻里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二要建设服务场所。采取就近就便、整合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辖区活动场所,按照“三室一校”标准(邻里恳谈室、文化娱乐室、阅览室、市民学校)建设集服务、娱乐、休闲、活动、学习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三要开展睦邻服务。以社区为依托,按照自我服务、自我娱乐、自我约束的原则,采取互助帮扶、文体娱乐、志愿活动等方式,开展“邻里节”、“邻里一家亲”、“邻里读书月”、“文明礼仪教育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邻里互助、文化娱乐、矛盾调解、结对帮扶等服务自主化、常态化开展。形成团结、友善、互助、和睦的新风尚,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3、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明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塑造“魅力城市”相适应的社区精神风貌。一要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大力培育多种类型的业余骨干为主的社区文化队伍,把社区内各个层次人员凝聚和团结起来,营造“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二要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创新。各社区要根据社区区位、社区内单位、社区居民的文化优势,开展特色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如挖掘和培育具有我市特色的历史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园林社区、茶文化社区等。要利用社区文化阵地,宣传的乡土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选好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节日有庆典”的社区文化常态,今年要组织参加社区运动体育会。三要深入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住宅小区居民精神文明公约,引导居民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提倡居民邻里互助、文明居住、文明行为、关心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文明住宅小区活动,开展思想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活动,聘请社区内专家、学者通过演讲、论坛、座谈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将社区塑造成我街精神文明建设的形象和窗口。

4、坚持因地制宜,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为切实提升我街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我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打造平安社区、和谐幸福社区,结合今年市里推行“网格化管理”这一运作,进一步提高街道和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把成立小区业委会这项工作打造成得民心,暖民心的为民工程。为抓好这项工作,年初制订考核办法,专门考评小区业委会的完成情况,要求四个社区都要完成5个小区业委会的组建任务,否则,该社区及社区主任不得评先评优。业委会须依法按规成立,向市房管局报备认可,小区业委会组建完成后,经街道、社区考评合格后,每个给予1000—2000元开办费用,业委会定期接受社区的考核,考核实绩突出的小区业委会负责人给予奖励100—150元/月;年终经考评完成组建任务的,街道给予社区4000—6000元奖励。

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社区整体水平

紧紧围绕我街“四百”活动,以建设宜居和谐社区为目标,优化队伍管理、完善服务设施、坚持典型引路,提升我街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1、优化队伍管理,打造高效服务队伍。一要用制度强化队伍管理。紧紧围绕我街“四百”活动,重点抓好“三项制度”(“五个一”工作制度、“节假日轮岗值班、工作时间错时”制度和“包片到户、经常性入户走访”制度),推行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做法,密切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二要加强队伍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区工作者的理论、岗位等培训,倡导、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不断提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三要强化社区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好《市社区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依据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类考核结果兑现相应比例的绩效考核奖。同时,建立健全居民投诉机制,畅通居民反映渠道,促进社区工作者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4篇

“社区书屋”是为满足市民文化需要,在各街、办事处(园区)建立、市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市民实用喜爱的图书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社区书屋”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市民群众、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该工程实施对于解决市民群众买书难、供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市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市民群众思想和文化等综合素质,推动社会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街、办事处(园处)、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区书屋”工程建设,确保“社区书屋”工程取得实效。

二、“社区书屋”工程建设的目标和标准

“社区书屋”工程现阶段目标是在社区建立自管自用的书屋和市民自助读书组织,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学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市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净化社区出版物市场,改善社区文化环境,提高市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市民文化程度,推进社区综合建设。在社区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社区出版物发行服务新格局,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社区,社区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基本目标。有效解决社区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占领社区出版物市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

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区“社区书屋”工程从2012年开始实施,当年建成47个“社区书屋”(名单附后)。

“社区书屋”所用屋舍,由各社区在本社区内合理自选,也可综合利用现有社区居委会,或社区市民活动中心等场所。

“社区书屋”具体建设标准:(1)可使用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配齐书柜、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等基本设施,(2)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3)统一名称、统一标识,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聘请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规范运行;(4)统一布局、合理选址,一般建在市民相对集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有阅读需要并且方便借阅的地方。

三、“社区书屋“工程建设的要求

“社区书屋”工程要坚持整合各种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协调,鼓励社会捐助,市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

(一)政府组织建设。“社区书屋”工程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支付、组织实施。

(二)鼓励社会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书屋”工程建设。各部门及社会团体开展的各类“送书到社区”活动及其他图书捐赠活动,纳入“社区书屋”工程总体规划,名称不变,渠道不变,由区文化体育局牵头组织实施。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5篇

为切实做好我镇的文化工作,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文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围绕建设“山清水秀、协调发展、和谐文明、安居乐业”的生态型工贸强县目标,以繁荣社区文化为主题,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市民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努力创造繁荣、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为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基本原则

(一)政府领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坚持镇党委、政府领导,以社区为主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努力在全镇形成社区文化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要紧跟时展步伐,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创造性地开展社区文化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原则。要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做到基础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效满足群众各方面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文化水平。

(四)“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小区(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在全镇形成社区文化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内容

(一)按照社区文化“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内涵。

广场文化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广场的优势和特点,在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形成特色鲜明的广场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要以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有偿服务、互惠互利,调动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要以活跃青少年校园文化生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组织、领导,积极培养青少年文艺人才,通过举办各类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系列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活动,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小区(楼院)文化要坚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采取居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形式,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巩固社区文化阵地;家庭文化要以提升居民文化品味为重点,通过举办以“欢乐家庭”为主题的家庭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夯实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突出抓好“精品文化”、“特色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依托“曙光艺术团”、“婆婆宣传队”、“民乐队”、“船灯队”等民间文艺组织,充分挖掘客家山歌、客家十番音乐、船灯等传统民间文化项目,以迎新春为主题,认真开展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以农民文化体育节为主线,继续搞好趣味性体育活动和书画、摄影展览活动;以“颂歌献给党”为主题,每年组织举办纪念建党日的系列文化活动;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活跃社区文化氛围。同时各社区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争取1-2个有影响力的社区文化活动,形成社区文化品牌。

不断巩固社区文化阵地

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基础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不断完善设施,提高档次,加强服务,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切实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投资和自愿捐资,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工作水平,整合社区文化资源,促进社区文化工作深入开展。要进一步加强社区阅览室、图书室建设,提高设施条件,充实图书数量,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步伐,使社区阅览室、图书室成为集教育和信息交流为一体、功能齐备的社区文化阵地,充分利用社区图书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科学文明的文化方向,活跃社区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格言、警句美化社区环境,教育社区居民,营造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积极发挥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作为社区文化工作有益补充的作用。依托社区管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完善设施条件,拓展服务范围,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适合老年人和青少年特点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建设内容。

切实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一)加强社区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要发挥社区文化协管员基层文化活动骨干作用,充分调动社区文化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大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加大社区文化大户(登记表附后)的培育力度,发挥文化大户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占领社区文化阵地,从而繁荣社区文化生活。

(二)加强社区居民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要培育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挖掘和引进居民群众文化人才,加大对社区居民群众文化队伍的辅导、培训力度,提高社区居民群众文化队伍的艺术素养。要建立社区居民群众艺术人才库,做好社区文艺人才的登记工作(表格附后),加强对文艺人才的档案管理,扩大队伍规模,提高表演水平。各社区要建立1支特色文艺队伍,全镇争取培育1-2支在市县有一定影响的群众文艺队伍。

(三)加强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事业,面向社会广泛吸收专业、业余文艺人才,建立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坚持以社区管理为依托,积极组织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使其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坚持以繁荣为先导,以管理促繁荣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坚持开展“网吧”专项整治活动和“扫黄打非”工作,努力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规章制度,为社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秩序和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保障力度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6篇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青岛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和多元化特征与功能的阐释,探讨青岛社区体育文化多元属性在促进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促进青岛市多元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推动青岛体育文化发展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多元;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文化;青岛

青岛市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全运会均在青岛设有分会场,同时青岛还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成功举行了两届世界杯帆船赛。近年来,良好的多元体育文化氛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青岛市多元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使其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增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亦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1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1.1社区内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现在青岛市90%以上的社区都拥有自己的健身场所和常见的健身器材,但有60%的社区居民却反映自己所在社区的体育场地及健身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表明社区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费来源方面,政府拨款是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主要渠道,另外,企业赞助、社区体育协会会费收入以及体育场馆经营收入等也是社区体育经费来源的渠道,但大部分社区仍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这也成为制约青岛社区多元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

1.2社区健身指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社区健身指导员是指在社区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通过调研发现,青岛市社区居民在参与体育健身的过程中,仅有15%左右表示接受过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并且大多社区体育指导员并非专业出身,多为热爱体育健身的退休干部,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培训,这些兼职的健身指导员大都靠自身锻炼经验和自学健身知识进行指导,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社区居民(90%左右)希望能有专业的社区健身指导员进行科学健身指导。因此,专业社区健身指导员的匮乏也成为制约青岛市多元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3社区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状况科学完善的体社区体育制度能够保障社区体育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发现,青岛市社区体育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仅有少数社区制定了专门的体育健身管理制度,这与我国社区体育健相关立法欠缺有一定的关系,也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缺少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有关。要发展好社区体育文化,离不开规范健全的社区体育规章制度,它是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调处体育健身矛盾纠纷的有力抓手,加强青岛市社区体育制度建设成为青岛社区体育文化发展需要突破的短板。

2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多元属性

2.1社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青岛市民的社区体育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区成员的多质性决定了社区成员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以不同社区主体为基础,发展丰富多样的多元体育文化体现了对社区健身主体志趣爱好的尊重和开展群众体育应坚持的自由、平等、共享、普惠原则。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应从社区体育、居民群众体育需求等方面出发,结合青岛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推动不同社区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青岛市社区体育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内涵上,大力推动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社区体育文化形象建设不仅有助于青岛形成欣欣向荣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提高青岛市体育文化品牌,进而提高青岛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

2.2社区体育文化生活方式的多元性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同步转换。职业分工的日渐细微、社会文化意识的东西交融导致体育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青岛市作为沿海开放性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市民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容易接纳吸收新兴事物和生活方式。当下,随着我国将全面健身运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体育的公共、绿色、普惠、共享属性愈发凸显,体育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活动内容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青岛市体育彩票基金对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资助,简单易用、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材使得使得社区体育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青岛市社区体育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融洽的氛围、良好的成效,吸引着广大社区居民。

2.3多元化的社区体育文化内容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社区已从先前的以单位宿舍为基础发展为公共商品住宅小区,这也导致了社区居民主体由单一职业群体向多样职业人群的转变。社区居民职业群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体育需求的不同,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例如,健身广场舞、胶东大秧歌、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太极拳等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学的项目在社区得到很好地开展和推广。近年来,青岛市乘举办奥运会、全运会和世界杯帆船帆板比赛的东风,开展了“健身迎奥运、争做文明人”、“全民全运、科学健身”、“社区广场舞大赛”、“社区三对三篮球赛”等多种主题健身活动,增强了社区间居民的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了青岛市社区多元体育文化的发展。

2.4社区体育活动价值目标的多样性由于在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学历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价值目标有着不同的取向。通过对青岛市社区不同人群健身目的的访谈调查显示,从性别上看,男性社区体育参与者最看重体育的交际、健身、减压功能,喜欢参与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社区体育活动;女性群体则更看重体育的塑形、健美、健身功能,喜欢参与健身舞、瑜伽、健美操等社区体育活动。从年龄上看,老年群体是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群体,他们主要以养生保健、愉悦身心、延年益寿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参与太极拳、扭秧歌、健步走等社区体育活动。

3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多元功能

3.1提升青岛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体育文化作为城市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青岛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文化增强了全体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对青岛市成功举办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青岛市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体育活动,丰富了居民社区体育文化生活,营造了友爱、和谐社区生态环境,减少了赌博、饮酒等不良行为在社区的滋生和蔓延,有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3.2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创造力社区体育文化的聚合作用主要变现为,在规范引导居民行为、满足居民体育需求,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同时,使居民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不断增进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通过组织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全体居民能够齐心协力共促社区团结。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们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运动能力,不仅使身体素质得以改善,也能让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增强抗压性,进而培养出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青岛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逐步形成社区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局面,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内在热情和责任感,使得全体居民能够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生活中,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全民健身计划贯彻落实。

3.3增进邻里感情,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社区邻里之间交流随之减少,“陌生人社区”一度成为困扰青岛市和谐社区建设的障碍。特定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决定了它能够为拥有不同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社区居民提供相同的交往方式,而在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中有助于人们认识到自己对社区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社区体育文化的共享性愈多,人民之间的互助机会也就越多,就更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青岛市通过积极引导开展社区体育活动,使得体育的“交际”这一重要社会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开展社区间和社区内主题健身活动,既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又加强了社区居民的相互了解,增进了邻里感情,促进了青岛市和谐社区的建设。

4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建议

4.1优化组织管理,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首先是在社区设立专门针对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职能机构,对社区内部的体育协会、项目团体、等体育组织进行统一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为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针对青岛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专业健身指导人员欠缺的问题,要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使用可以和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鼓励社区内的教练员、体育教师兼任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另外,青岛社区体育指导员协会要配合青岛市体育主管部门,根据青岛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要求,加大社会体育的指导服务,为青岛市多元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4.2拓宽募集渠道,健全社区体育资金保障体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场地设施和活动经费是社区居民开展健身活动的基础和保障。针对青岛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场地设施不足和活动经费短缺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拓展资金募集渠道,通过体彩拨款、企业赞助、社区自筹等多种方式确保社区体育建设经费的保障。例如,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建设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开创企业和社区互惠惠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4.3建立青岛市社区体育文化多元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发挥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的激励机制。社区居民既是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主力军。应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引导社区居民从自身出发,参与到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动最广大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力量,保障社区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其次,要建立促进多元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整合和控制机制。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检查与评估以及计划的修正来实现目标,并进行社区资源整合以保证社区体育文化现象的经常性与持久性;第三,要建立促进社区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青岛市促进多元社区文化发展的立法建设,为社区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升,金涛.芜湖市多元化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33(6):596.

[2]张明星.济南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项久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之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812-813.

[4]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霍子文,等.关于体育与体育文化概念的整体思考[J].运动,2013(6):4-6.

[6]任海,等.论体育强国的国际影响力[J].中国体育科技,2012,(1):3-4.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7篇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抓手。社区文化的功能,既体现在对社区建设的核心作用,又体现在对整个社区建设的重要价值以及对个人的积极作用上。社区文化的功能整合,形成了对社区党建乃至社区整体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一)调节导向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宣传引导,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取向以及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均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将引导社区成员不断地调节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使之符合社区理想和目标,从而建立起社区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社区文化提供的这种精神食粮,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自愿地用科学精神武装自己,主动认同并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规范约束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持社区秩序,形成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必要规范和约束,从而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同时,通过营造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形成强大的群体意识和社区舆论,使社区居民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保证社区文化稳定有序地发展。

(三)陶冶塑造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洗涤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改善精神风貌、净化社会环境,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同时也能解决精神方面的社会问题,用科学道理和事实解释和纠正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动。

(四)团结凝聚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和凝聚居民参与其中,强化人们的社区意识,增加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鼓励社区成员发挥自身才智,参与社区事务,形成“社区是我家”的社区和谐新风尚,进一步为社区的繁荣做出贡献。

(五)健康娱乐功能。社区文化建设以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阵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缓解紧张的精神倦怠。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六)鼓舞激励功能。社区文化建设通过设立服务机构和搭建活动平台,激励社区成员尤其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驾驭生活、敢于锐意进取和重新塑造自我。例如通过设立各类文化站(室),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融入其中;建立异地务工人员服务之家等服务平台,丰富异地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档次和社区的影响力,还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二、全面创新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随着物质水平的急速提高,社区居民对文化需求呈现了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因此,我们要创新社区文化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社区文化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而促进社区党建的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要在“四创新”上下功夫。

(一)创新社区文化工作理念。社区文化在社区党建中具有致关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和谐社区之本,没有健康的社区文化,就没有和谐的社区。应该逐步改变将社区文化建设看作是点缀、花架子的肤浅认识,深切领悟社区文化和社区党建二者在目的与手段上互为统一的本质。具体到社区建设而言,创新工作理念就是要把社区文化建设与党建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建设与创建幸福社区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建设与改善社区环境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建设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建设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社区结合起来,把社区文化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进来,才能使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党建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二)创新社区文化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地区性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形成由街道领导、机团单位帮助、民间组织支持、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文化工作机制,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指导协调社区宣传、教育、科普、体育、文化、娱乐等工作,及时解决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充分发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和社区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努力争取协调辖区单位的文化资源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活动阵地,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努力创造繁荣、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三是配足配强文化管理人员,培养社区文化骨干队伍。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向社会招聘文化好、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文化人才担任社区文化管理员,另一方面,适时发现、培养社区中热心文化事业的文艺骨干,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原则,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扩大社区文化队伍,提升社区文化的影响力。

(三)创新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凝聚力和吸引力是评价和谐社区的重要因素,而作为社区文化发展基本前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则是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的领域和内容,如开展以站室、楼院、广场、校园、军营、商厦为空间的文化活动,或开展以饮食、孝道、科普、国防、生育、网络、生态为内容的文化活动,通过群众共同参与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所以,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社区文化内容,活跃社区文化形式,才能把党建工作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不断提高社区党建水平。

社区文化管理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年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从园区街道建设的实际出发,着眼于社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园区街道的文化教育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型社区建设,全力打造教育事业繁荣、文化特色鲜明、软硬实力较强的东部新城。

二、基本目标

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组织教育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格局;有计划地发展各类市民文化教育,实现社区各类文化教育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基本构建园区街道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区文化教育组织网络,实现全方位覆盖的社区文化教育体系;实现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为最终建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年内创建“省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教育的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工业园区、京泰路街道社区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由园区街道主任任社区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社区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行半年度例会制度。社区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2.建立社区文化教育协会。依照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探索建立园区、街道社区文化教育协会,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群众组织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格局。

3.完善街道宣传文化中心功能。利用社区教育学校资源,充分发挥街道宣传文化中心的培训功能、服务功能,实施对各村市民学校(文化技术学校)的组织指导。

(二)建立健全全方位社区文化教育培训网络

1.健全三级纵向培训网络。一级为社区教育中心、宣传文化中心;办公室设在街道宣传文化中心大楼内。二级为村、厂市民学校或文化技术学校。基层社区文化教育基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级为社区其它的市民培训机构。教育培训实体做到“五有”,即有健全的组织管理、适用的教育场所、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用的市民教材、必要的教育投入。

2.建立文化教育指导服务小组,健全横向网络。发挥地域特点优势,建立四项教育指导小组(即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社区文化教育)。在街道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成不断完善的文化教育的横向网络。

(三)形成适应社区市民多种需求的大文化大教育体系。

1.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市民实用技术、基础文化教育;

2.统筹、优化配置资源,利用社区文化教育力量,提供多样的文化教育培训,建设一支群众文化队伍,提高基层文化教育的自我发展能力;

3.充分发挥三级培训网络作用,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会经济生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普及等培训服务;

4.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协同社区内中小企业,逐步推进职工教育,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丰富企业文化;

(四)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为在21世纪把园区街道建成处处可学、人人皆学、个个乐学之区奠定基础。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选聘、兼课、培训方式,使之成为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化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

(六)开展社区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定期发行《京泰文化教育》内部刊物,健全完善社区学校网站,做好经验交流、理论成果推广以及咨询服务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围绕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黑板报、画廊、宣传橱窗、内部刊物、网络等多种阵地和媒体进行宣传。

(二)实现社区文化教育的三个纳入:即纳入社区发展计划、纳入社区建设计划、纳入文明社区创建计划。

(三)实现对社区文化教育计划的三个督查:即人大代表的法律督查、居民代表的民主监督、上级部门的工作督促。

(四)保证社区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结合社区文化教育实际,以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安排社区教育经费,确保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辖区中小学、社区学校、幼儿园、文化站等文化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有计划向社区成员开放,为社区成员参加文化教育培训提供服务。

(六)切实抓好“京泰路街道四大教育培训工程”

1.统筹规划,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一校、三家、七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心”的作用,加快推进文化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精心打造“京泰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网站”,开辟互动学习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教育信息服务。

2.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文明素质,弘扬社会新风。评选2014年度十件新人新事。丰富、拓展“爱心”系列品牌的形式和内涵,提升“爱心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