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燃气技术创新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燃气技术创新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燃气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1世纪,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不断发展,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而且在不断加速发展中,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我国“”会议精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都指出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这不仅明确了我国未来几年科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还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燃气企业也应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加快科学技术应用转化,为企业发展添加动力,满足燃气用户的不同需求,同时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1燃气企业科技研发背景

大多数燃气企业由于受到早年的垄断经营和国有企业性质影响,缺乏主动创新意识,企业只注重安全、生产发展和经营业绩发展,员工缺少创新理念,企业缺乏创新氛围,创新成果出现较少。匮乏的创新意识,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使得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使企业失去了在市场中竞争的动力,长此以往将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燃气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消费的提高,以及在节能减排、煤改气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镇燃气的消费量快速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燃气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5.5亿人,燃气使用家庭已经超过了1.6亿户。截至2016年,我国城镇人口生活使用燃气量已经超过350亿m3,占城镇总用量的30%,我国城镇燃气使用已经初具规模。但随着需求的提高,不同的需求者也带来了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燃气企业在保证安全供气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用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2燃气企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信息化建设不彻底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变得十分重要,计算机系统带来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便利性,大多数燃气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且完成了信息化建设。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系统建设过于分散,不同系统之间兼容较少,如GIS系统,民用户系统、工业用户系统、SCADA系统、燃气销售系统等,系统相对独立,系统建立同主管部分职能绑定,过多的系统即影响了效率又浪费了资源。其次,系统重复建设。由于部分业务需要燃气企业内多部门管理,因此某些业务需要在多个系统上操作才能完成,这样不仅加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更换系统进行操作时,还会产生监控盲区。

2.2设备相对落后且科技投入不足

许多燃气企业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但外国技术研发的出发点并不是立足于我国城市,长期而言不能满足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再有,在建设城市输配系统时,使用设备技术落后,只能满足基本需求,不具备其他更多功能。只有当用户有较高要求时,燃气企业才会通过购买进口设备来满足用户需求,而自身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技术研发缓慢。

2.3科技研发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研发的目的是为了带来经济效益,使科技研发转化为生产力,或者变成产品产生利润,或者降低成本变相地带来利润。燃气企业也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但研发成果不能或很难转化为生产力,无法带来经济效益,因此科研只是科研,与生产、经济效益无关,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2.4缺少科技研发队伍

要做好科技研发首先要有科技研发队伍,虽然目前大部分燃气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队伍,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技术研发人员不足,缺少专业人才,人员结构不合理。虽然燃气企业拥有大量技术人员,但进行科技研发的技术人员较少,高级技术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大部分进行科技研发的人员并非一线工作者。在进行创新工作时,往往是负责人提出项目,研发人员进行开发,由于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研发成果可能无法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导致创新同生产脱节。其次,创新的含金量不高。燃气企业创新成果缺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队伍缺少知识储备,创新成果缺少专利和能提高效益、效率的产品。

3燃气企业科技发展的改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

积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站在全局角度,利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能够大幅提升创业的安全和生产能力。信息化系统建设首先要由统一的研发部门开发,业务部门只提供需求,不同系统之间建立共同的数据库,保证信息同步。建立统一的平台,上至决策领导,下至一线员工都可以根据权限使用和共享信息。其次,精简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合并,剔除效率低下系统和零散系统,将功能统一到综合平台,提升工作效率。再次,数据统一管理,建立核心数据交换中心,对各系统和生产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发送,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源,保证信息使用的数据同步。最后,系统研发部门应及时搜集使用者对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优化,提升服务水平。

3.2重视创新和设备研发

建立科技研发队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视燃气设备的学习、研究、研发,重点对常用管件、阀门、调压设备、燃气表等设施进行研究。要多学习、考察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设备,深入研究其原理,储备燃气输配技术,掌握发展的方向,引进优秀的技术、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同时,与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科技研发力量。

3.3增加科研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科研投入都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多用于购买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而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因此,燃气企业应同时增加对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引进,提升软实力。同时,管理层应下决心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管理层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3.4健全科技研发队伍

燃气企业应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专业的科技研发队伍,队伍不仅要包含领导决策层、中层部门负责人,还要包含各类高级技术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科技研发队伍在进行项目研发时首先要全员参加,领导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广泛征求一线工作者的意见,使研发成果能够实际应用到工作中或变成有价值的产品。其次,科技研发队伍要经常组织学习、研讨工作,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产品,考察领先的燃气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加大技术储配,为科技创新工作做准备。

3.5建立创新评价体系

燃气企业应建立创新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对创新活动进行评价,判断创新活动建立目标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各项创新活动开展是否有效,创新成果是否准确,并总结经验,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创新评价应包含3部分内容:首先,在项目成立时确认创新组织有效、创新目标符合企业发展、创新资源充足。其次,在创新工作进行中评价创新活动是否符合立项计划。最后,根据不同项目采用不同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成果,评价创新成果是否全面、准确,总结经验。

4科技创新的目标

4.1目标———科技前沿

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具有全球性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格局,深深地影响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同样燃气企业科技发展也必须面向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的发展周期,如何将新材料技术、新制造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智能技术等转化为劳动生产力,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及行业地位。

4.2目标———经济发展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因此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总量。世界科技革命能够扩大经济总量,为经济带来黄金发展期,说明科技发展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经济的发展。为此,燃气企业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增长,在创新的同时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并不断缩短转化周期,将获得的经济利益再次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形成良性循环。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必须相辅相成,否则会导致科技发展停滞。

4.3创新目标同国家保持一致

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同国家方向一致。国家的长期战略着眼全球科技前沿,决定国家未来发展。保持同国家目标一致,能够让企业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因此科技创新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同国家战略一致,例如目前大力推广的智能家居、“互联网+”等。

4.4提升智能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智能化设备的使用不但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企业应加大对智能化设备的投入,如智能测压设备、物联网表等,该类设备可以用精准的数据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还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燃气企业能够满足大多数城市的需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燃气企业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需要技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将我国的城市燃气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箐,薛红波.燃气行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分析及发展建议[J].科技咨询,2016(20):38.

[2]付庆周.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3(1):15.

[3]支晓晔,顾力刚.国有燃气企业创新的途径和原则[J].煤气与热力,2006(5):36-38.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2篇

近年来燃气在城市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主要能源,燃气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牵扯着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燃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来看燃气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管理者不断吸取经验,积极完善管理。

1.1施工准备阶段审查不严谨

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施工人员资格审查不严谨,部分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达不到专业水平,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形,多数施工的技术人员对工程的工艺、规范,具体情况不了解。对于行业知识不熟悉。这就大大加大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系数。

1.2审核图纸不规范

部分施工单位在接到施工图纸后,没有组织专家对图纸进行研究复核,复查图纸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技术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也不够重视,没有积极组织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相互沟通交流。

1.3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混乱,对于技术资料和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

燃气工程实施中,部分管理者对于施工材料质量没有进行二次检查,对于成品构件,设备等重要配置的出厂合格证书,说明书,等管理混乱无法进行复核。

1.4工程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严重弊端,由于员工专业素质差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工程进行中的重要环节管沟开挖,由于燃气在开采过程中呈现湿气状态,流通过程中极易液化,加之地下水等困扰,管沟的开挖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利,极易出现管道开挖不符合标准,高度不达标,管沟回填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除此之外在天然气套管安装上也经常出现问题,例如,用来保护天然气管道的套管与管道不配套,或是在安装套管时损坏天然气管道等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5竣工阶段不完善

工程后期对于工程收尾工作不到位,对于施工现场的垃圾,残留物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对阀门,仪表等易腐蚀,易受损的设备带来损害。工程竣工后材料整理不完善不利于整体验收。

1.6管理人员责任心较低

燃气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负责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视已经出现的问题,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解决问题拖拉现象严重,只重工程进度,对于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不够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积极运用自身力量寻求解决办法,没有发挥群策群力的群众力量。不能听取中下层技术人员的意见。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注重技术的创新与改革,施工技术落后。影响生产力,难以提高施工效率。

二、针对燃气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想要做好燃气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单纯的从问题入手还不够,要做到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我们不仅要做到解决问题更要预防问题的产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打造出人民满意,政府放心的燃气工程。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培养优秀技术和施工人才

要严格把握好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的选拔,一定选拔任用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这样既是对工程质量的负责任,也是对员工自身的人身安全负责任。同时,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专人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素质。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要加强联系,注重施工前的沟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务必使技术人员在施工之前熟悉工程的工艺,规范,流程做到心中有数。除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外,作为燃气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管理水平。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施工团队才能顺利的进行工程的实施。

2.2完善施工方案

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好解决方法,做好应急预案。对于通讯,电力,交通等一些列问题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对于后勤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安排。

2.3严把材料、质量关

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对于资料,设备,仪器等的质量要严格检查。对于设备的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书等进行严格审查并保存。杜绝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对于工程资料和档案要有专人整理并分类管理做到条理清晰便于查找,以免因材料质量问题造成工程事故。接到工程图纸后要积极组织专家研究复核,对于设计存在问题的地方要积极联系设计单位在施工前解决,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相互沟通探讨拿出最优方案。尤其是关键部位的设计要进行多次审核,以免出现重大设计问题。工程实施对于主体工程和辅助工程的实施要进行施工记录。把好质量关,对于管沟的开挖及回填,套管的安装,设备的安装与使用严格监督,保证达到施工标准。完成一段工程后要及时验收保证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垃圾要及时清理,管道安装前后都要进行清洁以免造成损害。

2.4管理者应具备责任心

首先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安全问题等重要问题要全力解决,不等不靠,发挥自身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要将视野放宽,防微杜渐,例如,如何更好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适当的权利下放让专业的技术人员在施工方面更有发言权,也可对施工过程质量和安全方面起到监督的作用。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原有技术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增加人身安全系数,提高工作效率等。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预防问题的产生,才能有效的推动燃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的进步,打造出高品质的燃气工程。要重视燃气工程实施中的技术管理创新,加强技术改革,努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创造创新环境,鼓励中下层技术人员发挥专业才能开动脑筋完善工程技术。通过创新加大施工安全系数,保障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3篇

1模型设计与检验

1.1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由于我国污染密集产业对环境规制的敏感性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创新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各行业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也可能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为了便于从强度效度和时期效应的双重视角客观反映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其中,ERit表示i行业t时期的环境规制水平,RDit为i行业t时期的技术创新投入水平变量,Patit为i行业t时期的技术转换水平变量,Proit为i行业t时期的技术转化水平变量。εit为满足E(εit)=0和var(εit)=σ2的随机扰动项。模型回归参数τ、ν和ι的正负与大小分别反映了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与技术转化水平影响的程度及方向。如果上述模型的变量服从面板单位根过程,且残差εit~I(0),则模型(1)、(2)和(3)均为协整模型。主要变量设定如下:(1)技术创新:目前学术界通用的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主要是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来考虑。从投入角度来看,一般用R&D经费支出来做变量。从产出角度来看,学者们采取了不同的指标,主要包括: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量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显而易见,专利是反映研发资源转换为技术成果的重要变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研发创新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可靠指标,二者可分别有效反映研发创新活动的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为更加全面地反映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际情况,本文将技术创新活动划分为“研发投入—技术转换—技术转化”三阶段来研究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别选取R&D经费支出、专利授权量、新产品销售收入等依次作为三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替代变量,并对指标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该比值越大说明技术创新水平越高。(2)环境规制,对环境规制的度量方法较多,可以使用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等表示,但这些指标均是从一个治理的角度对环境规制进行度量,没有从规制效果的综合视角来度量。SoniaBenKheder(2008)用GDP/Energy度量环境规制强度,他认为使用这个变量的好处在于可以度量政府针对环境的一系列规则和条款的真正影响效果[7]。一般来说,在总产值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费越少,污染排放量也会相应降低,该值越大,说明节能减排效果越明显,即单位GDP的绿色能力越强,也预示着环境规制强度越大。鉴于该指标的优越性,我们选用GDP/Energy来衡量污染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

1.2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在分析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前,须对污染密集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由于数据可得性以及研究目的的不同,学者们根据排污强度大小对污染密集产业的范围界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参照沈能[8]基于排污强度大小对污染密集产业的划分标准,本文界定的污染密集产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共17个细分行业。本文研究的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3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在进行经验分析之前,需要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对于面板数据考虑下面的AR(1)过程。本文采用Levin,Lin&Chut(LLC)、Fisher-ADF和Fisher-PP三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表明,所有变量均在LLC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见表1),表明面板数据是平稳的。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前,需要分别检验ER与RD、ER与Pat、ER与Pro的协整关系。这里采用得Pedroni[9]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Pe-droni构造了七个检验面板协整的统计量,其中四个是用联合组内尺度进行描述的,即Panelv-stat、PanelPP-stat、Panelρ-stat、PanelADF-stat,另外三个是用组间尺度来描述的,即Groupρ-stat、GroupADF–stat、GroupPP–stat。面板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Pedroni[10]认为,当样本期相对较长时(如T>100),七个统计量的偏误都较小而且效能也很高;当样本期较短时(如T≤20),PanelADF-stat和GroupADF-stat效果最好,Panelv-stat和Groupρ-stat效果最差,Panelρ-stat、PanelPP-stat、GroupPP-stat效果居中。由于本文实证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4~2011年(T=8),故这里主要依据PanelADF-Stat统计量和GroupADF-Stat统计量检验结果,其余统计量仅作为参考。综上所述,ER与RD、ER与Pat、ER与Pro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基于三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多角度协整检验表明,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即模型(1)~(3)的设定均是正确的。

2实证分析

2.1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长期效应根据污染密集产业17个细分行业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本文认为变量ER与RD、ER与Pat、ER与Pro之间应建立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这里采用EGLS估计方法分别对这三个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结果见表3所示。对上述三个面板模型的具体估计方程分别如模型(12)~(14)所示。由R2-和F值可知,模型(12)~(14)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忧度,且总体线性关系显著。DW值均在2左右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绝大多数行业的ER系数均显著通过t检验,表明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期影响显著。模型中截距项是效率参数,其值越大,表明其它因素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它实际上代表的是技术创新活动中不能被环境规制所解释的部分,其中10.346、3.798、12.206分别反映了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技术转化水平促进的整体效果,截距的固定影响α、κ、δ均反映了各行业之间的差异。ER的系数χ、φ、θ均表现为各行业的弹性系数,分别反映了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开发水平的长期影响效果。由表3可知,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期促进效应明显,但具有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如下:(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三阶段技术创新活动的截距项均较大,说明上述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受环境规制之外的综合因素影响较大。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受环境规制之外的综合因素影响较小;(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具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弹性系数和技术转化影响系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技术转换水平系数较高,但就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而言,环境规制对技术转换水平的促进效应最大,研发投入次之,技术转化最小;(3)环境规制对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技术转换和技术转化的促进效应均较小,但其对技术转化水平的促进效应更大,技术转换次之,研发投入最小。环境规制对塑料制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作用亦较小,但其对技术转换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技术转化次之,研发投入最小。环境规制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研发投入水平驱动效应更大,技术转换次之,技术转化最小且不显著;(4)环境规制对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以及技术转化水平的影响均处于中等水平,但不同行业亦存在一定的差异;(5)环境规制对研发投入水平影响的弹性系数平均水平为1.05,对技术转换水平影响的弹性系数平均水平为1.42,而对技术转化水平的平均影响系数为1.20,可见,环境规制确实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但促进效应整体表现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即技术转换>技术转化>研发投入。进一步从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长期促进效应的影响特征来看,不难得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五个行业呈现“高高高”特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八个行业呈现“低低低”特征;造纸及纸制品业表现出“低高低”特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则表现为“高低低”特征;环境规制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研发投入和技术转化阶段,而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则仅体现在研发投入和技术转换阶段。综上可知,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阶段和行业异质性现象。

2.2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短期效应在模型(12)~(14)的长期均衡关系成立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技术转化水平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进行分析。为此,本文通过引入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产生的残差序列ECMit,分别建立式(15)~(17)的一阶差分误差修正模型(PVECM)。其中,D为一阶差分,i=12n;t=12T,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为面板数据的时间跨度。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的变动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短期环境规制的波动影响;二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ρ和ω均为误差修正系数,其值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若、ρ和ω为零的原假设不成立,则误差修正机制产生,检验说明环境规制与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可靠的,反之是不可靠的。若拒绝π、和υ为零的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短期波动影响,反之则不存在短期波动影响。根据模型(15)~(17)检验环境规制的短期波动对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长短期波动的影响,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绝大多数行业的误差修正项系数均显著为负,误差修正机制发生,基于“研发投入—技术转换—技术转化”的不同角度进一步证实环境规制是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期原因,即其检验结论是可靠的,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一定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具有反向修正作用,在t-1期内,若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低于长期均衡值,则误差修正为负,使得DRDit、DPatit、DProit增加,以缩小各阶段技术创新水平的偏移,使得技术创新水平向长期均衡移动。反之,若上一年度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高于长期均衡值,则误差修正项会促使DRDit、DPatit、DProit减小,技术创新水平会向与环境规制水平协调的方向调整。可见,在短期内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水平的关系可能偏离长期均衡水平,但他们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但是各行业研发投入水平、技术转换水平和技术转化水平的提升速度均存在较大差异,ECMit-1的调整力度不同。

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亦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见表5);二是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具有显著的行业差异;三是从表5列示的短期动态关系来看,环境规制与我国绝大部分污染密集产业研发投入水平或技术转换水平或技术转化水平序列之间的关系密切,说明环境规制是这些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变动的短期原因。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两个行业的三阶段影响系数均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短期内这两个行业环境规制的加强并未对技术创新提升产生影响。短期与长期比较发现,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所有细分行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长期促进效应,但仅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医药制造业等9个行业短期效应明显。环境规制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短期促进效应明显高于长期促进效应,而环境规制对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的长期促进效应则明显大于短期促进效应;二是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行业中,环境规制对技术转换水平的长期促进效应小于短期促进效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则恰恰相反,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技术转换水平长短期影响的显著性亦存在明显差异;三是环境规制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行业技术转化水平的长期促进效应大于短期效应,但其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影响效应则恰恰相反,此处不再赘述。总体看来,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行业异质、长短期异质以及阶段异质现象。

3结论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4篇

摘要:

本文以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在技术标准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例,论述了技术标准在燃气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技术标准;燃气企业;技术;发展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标准建设工作处在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时期。技术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依据,在燃气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公司安全生产运营,燃气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技术标准管理体系,用技术标准规范燃气企业生产运营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需求。

2技术标准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2.1技术标准对燃气企业的管理作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化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竞争方式已从过去依靠资源和降低成本的方式发展为以科学技术和管理为主,燃气企业只有在技术领域占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处于行业的先进水平,才能在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从企业管理方面看,技术标准涉及从生产、施工、设备运行、维护和服务等众多领域,目前已经涵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一系列标准的实施,要求企业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燃气企业规范化生产运行,确保了输配管网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引进新技术标准并实施应用,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开发工作,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有利于燃气公司生产运营工作向标准化、制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重视标准建设工作,采用先进技术标准规范企业生产活动,推动企业良性发展。为使技术标准及时贯彻实施,公司在标准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有:(1)首先,将燃气企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收集起来,为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企业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长补短。目前天然气有限公司收集的技术标准主要有以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为层级的标准,以及国外先进的燃气技术手册。公司将收集的标准资料实行统一有序的管理,在公司内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为燃气企业生产运行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2)完善标准检测体系,保证标准的及时补充。公司在对燃气技术标准建设方面大力支持,近年来每年都拨出专项资金来资助标准建设及人才培养。不断对企业燃气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增补、修订和替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管理平台,随着燃气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造和更新,燃气标准和规范的内容不断完善。伴随技术标准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很多部门逐渐认识到技术标准和规范在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提高方面的潜在价值和作用,纷纷主动用技术标准来推动工作进行。(3)太原天然气公司新标准的修订工作是在公司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召开专业会议商议确定的,每年都有十来项新标准备案。一系列标准规程管理体系的建设,使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一直处于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地位。

2.2技术标准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准是市场准入的通行证,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起着绝对的支撑作用。因此,燃气企业没有技术标准作为指导,入门难。企业对相关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在市场准入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标准作为燃气企业统一使用的管理文件,主要从工艺技术规程、燃气设备、岗位操作和设备维护、保养等4方面全面规范燃气企业的生产活动,确保管网输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自2005年成立并实施标准化管理以来,紧紧围绕以科技促发展的目标,以建设标准化管理平台为抓手,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加快推进天然气项目建设。公司不断根据市场及行业发展需求对本企业燃气标准进行增补、修改和替代,现有本企业标准490多个,为标准促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为满足公司实现燃气管线对新材料的引用及实施户内管道燃气个性化安装(二次安装)的要求,编制了企业用《居民用燃气灶具连接不锈钢波纹软管技术规程》。燃气具用不锈钢波纹软管取代传统橡胶软管,解决了橡胶软管因热辐射导致的管道老化、龟裂和易虫咬、使用寿命短的缺陷,采用螺纹连接具有连接可靠、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更大程度的保障了居民安全用气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伴随太原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为确保用户安全用气,制订了《家用采暖锅炉及热水炉安装技术规程》;为保证太原市管道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转天然气用户过程中庭院管线及户内燃气设施安全运行,重新修订了《太原市煤气公司管道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转天然气用户接收规程》。

2.3技术标准促进企业发展从燃气企业发展角度看,因各燃气企业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对技术标准的采用也不同。燃气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科技水平,必须要贯彻实施先进技术标准,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技术标准是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到产业化的重要成果,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燃气企业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不断执行新标准可引导企业逐步改善技术条件,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逐步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业。通过研发新材料、新工艺,以专利的形式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行业内形成技术垄断,占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有利于向更高的层次迈进。2013年伴随太原环城高压输配管网的建设并投入运行,标准管理人员编制了企业用《高压燃气管线巡视检查技术规程》、《高压燃气管道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技术规程》和《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巡视检查技术规程》,三项标准的修订为保障太原市高中压输配管网安全生产、稳定运行、连续供气等工作提供了技术依据。

3对标准管理人员的要求

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应具备燃气企业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标准管理者要能结合公司燃气运行现状,对国内外燃气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调研,对适用的予以引进,并做好引进工作的前期调研、引进、试用和后期跟踪等工作。另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公司引进的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点和用户要求,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企业标准,为企业运行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

4结论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5篇

打造一支创新的队伍,就要为这支队伍赋予创新的灵魂,只有将创新的思想置于灵魂深处,才能勇于创新,才能乐于创新,才能将创新作为一种思维的本能,时时想着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应在生产的过程中挖掘。

阀门启闭,停气降压是中压管网抢修中的重要一环,由于阀门一般设在地下,因而开关也都是在地下进行的。但为了保障安全,在开关前都要对井室内的气体进行放散,这在无形中就影响到抢修的效率,也易诱发爆炸等恶性事故。因而解决阀门开关的问题成为提高抢修效率的一大问题。在抢修中心主任xx的主持下,带井室阀门井室外开关的研究课题研发小组成立了。理论上设计是简单的,但这一课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要考虑安全、技术等因素,孔径的大小,支撑槽钢的规格,而且要考虑机动车道上车辆碾压等问题。经过和设计院土建专家的共同研究,带井室阀门井室外开关终于实现,并在当年被评为总公司科技创新二等奖。目前这一课题在分公司得到广泛推广,有效提高阀门的启闭效率和抢修效率,有效保障了员工的安全。

创新来源于什么?创新来于生活,创新来源于生产,创新来源于对工作的思考,创新来源于工作中问题的火花,创新来源于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全市3000余公里的燃气管网中,钢管是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管施工和抢修中,对口焊接始终是一大难题,因为敷设过程中极易造成了两条管线上下的高低不平,而正是这种状况对施工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影响施工的质量,造成安全隐患。国内外也有专业对口的装置,但一套动辄数万元,而且在实用性能上也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因而,钢管焊接对口器的研究就成为抢修中心的一大课题。焊工班的老师傅范新卡经过数月的潜心研究,在参考了成品对口器的基础上,结合分公司工作的实际,终于制作出适合分公司需要的钢管焊接对口器。新对口器不仅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便于安装,而且造价低廉,每套仅200余元,为公司节省资金6万余元。

吹球止气在低压燃气管网抢修过程中是最普通的一道工序,但由于管道内油奈等杂质的沉积,造成了管道内部凹凸不平,给吹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抢修班长吴健发结合二十余年的抢修经验,制作出止气清扫刷,工具简单,设计实用,有效的提高了抢修过程中吹球止气的效率,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抢修中心还重视管理创新。但管理创新不同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于手段的改变,而管理创新则在思维的改变。

抢修中心阀门队,原抢修中心阀门班,一个字的改变,但在管理上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阀门队成立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阀门微机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他们根据多年阀门管理的经验,自行开发研究阀门管理软件,将管辖的阀门录入到计算机中,并制定出合理的保检计划,并根据季节及阀门的状况调整计划,有效地保证了阀门保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仅今年上半年阀门保检479处,阀门维修54处,目前阀门完好率87.2%,阀门改造11个,较从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东北大马路∮630蝶阀成功改造成直埋球阀,标志着xx高压管网上最大的阀门改造成功,确保了该阀门在管网运行中充分发挥“枢纽作用”为公司合理供气、调气提供了有力保障;在20**年阀门班更是被评为全国燃气行业安全先进班组。工具还是那些工具,设备还是那些设备,人员还是那些人员,但可见效果是显著的。原因呢?阀门工的思维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抢修中心的一个辅助工种,而抢修中心的两大主力工种之一。

在抢修中心阀门队成立后,抢修中心又筹划成立一体化抢修值班队伍。将抢修、阀门、调压、车队的值班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专职的抢修值班队伍,并根据岗位的不同明确值班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并在现场抢修中对每名员工做出明确的责任分工,遇到危险时能快速到现场,能及时排险,有效提高抢修工作的及时率和处结率。

抢修中心对抢修队伍进行了专业化的创新,还在原有《燃气抢修预案》和《燃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对两项关乎生产效率及安全的规范进行了创新,编制了新的《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燃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预案》和《规程》吸收了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根据分公司工作实际,对抢修中员工的责任做了明确的区分,对燃气施工中的技术应用、工艺选择和工序有了明确的规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让员工从根本上,从思想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苗头;而且在《预案》和《规程》的宣贯上也采取了新形式,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模式,将理论和实际操练结合,让员工从行动上了解《预案》及规程的变化,进而掌握其内容。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6篇

1.基于SFA的技术创新效率测算模型测量技术创新效率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非参数方法,最常见的是由Charnes等(1978)[11]提出的DEA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事先设定生产函数,从而避免因错误的函数形式带来的问题,但它不允许误差的存在,同时对生产过程没有任何描述。另一种是参数方法,最常见的是由Aigner等(1977)[12]提出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StochasticFrontierApproach),可以预先设定一个生产函数,且考虑到该生产函数中的各个参数。参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估计生产函数对个体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而使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估计得到控制,有利于每个企业的综合绩效指标进行考察和评价。文章是对不同工业行业在不同时期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因此存在显著的差别,即随机误差项的影响较大,因此参数方法更适合我们的研究需要。文章依据Battese&Coelli(1995)[13]的基本原理,运用对数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技术创新效率模型进行测定,其具体模型设定如下。其中,公式(1)中Y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变量,K为技术创新活动的资本投入变量,L为劳动投入变量;公式(2)表示样本中第i个行业在第t时期内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公式(3)中Zit表示的是影响效率的因素,δ为各影响因素变量的参数,ωit是技术无效方程的随机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Ν(0,δ2);公式(4)中如果γ=0这一原假设被接受,则无须使用SFA技术来分析,直接采用OLS方法即可。

2.系统GMM(GeneralzedMethodofMoments)模型为了进一步分析政府科技激励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文章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为解决内生性问题,经验分析中使用GMM方法进行处理,先对估计方程进行一阶差分以去掉固定效应的影响,再用自变量的滞后变量作为差分变量的估计变量。Arellano&Bond(1991)[14]认为可以使用所有可能的滞后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差分GMM估计,但之后的研究认为,这种差分方法有可能存在弱工具变量的问题,尤其在小样本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这一问题。因此,Blundell&Bond(1998)[15]将差分GMM与水平GMM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GMM估计,其优点是可以提高估计的效率。因此,文章以系统GMM估计以下动态面板模型。其中,下标i表示不同的工业行业,下标t表示年份。EFFi,t为上文得到的技术创新效率值,EFFi,t-1表示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效率值,ν表示政府资金支持,Z表示控制变量。

3.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由于201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工业行业分类方面与往年有所变动,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文章采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2年)的工业行业分类标准,对37个行业进行面板数据分析。(1)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变量研究技术创新效率,主要是明确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于技术创新投入包括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文章选择各工业行业大中型企业R&D投入金额作为研发资金投入的衡量指标。关于R&D的资本存量的计算,采用永续盘存法。确定1999年为基期,借鉴Griliches(1992)的方法,以1999年当年R&D投资流量除以折旧率和基期以后若干年的平均增长率作为1999年的R&D存量,即Ri1999=I1999/(δ+ζ),其中I1999为某行业199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δ为折旧率,一般设定为10%,ζ为2000-2011年的平均增长率。基于此,再用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即第t年的R&D存量=-1年的R&D存量×(1-10%)+第t年的R&D流量。关于研发人员投入,由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绝大多数年份并没有公布R&D活动的人员投入,因此文章采用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作为研发人员投入的衡量指标。关于创新产出,文章选择新产品销售收入。(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包括政府科技激励及其他6个控制变量。笔者将政府科技激励从投入产出两个方面考虑,分政府投入支持(GIF)和政府产出支持(P)。其中政府投入支持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政府资金”代替。政府产出支持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入手,选择发明专利数除以专利申请数来衡量。文章采用的6个控制变量分别为:企业规模(Size)。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工业总产值除以该行业大中型企业总数。企业研发支持(EF)。采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行业竞争程度(Comp)。采用以下四个比重的算术平均值进行度量: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资本总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行业所有制结构(State)。采用分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进行衡量。行业开放度()。采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中来自境外资金的比重进行衡量。行业平均经营绩效(Cap)。采用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以上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12)和《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2)。

二、技术创新效率的测算结果

1.总体评价技术创新效率的表现文章运用Frontier(Version4.1)程序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定。图2显示了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平均水平。可以看到,整体上技术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总体平均水平达到了0.528。但1999-2011年的行业总体平均水平偏低,仅为0.405。

2.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通过计算得到,37个行业的平均技术创新效率值,排名前十的行业分别为: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由相关数据可知,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其中,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最高,采掘业次之,水电气业最后。排名前19位的行业均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最高,为0.885,在平均水平以下的有18个行业,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技术效率值最低,仅为0.006。垄断行业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缺乏同行业竞争,技术创新效率较低。从2000-2012年的政府资金投向看,政府更愿意投向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2.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57%)、通用设备制造业(9.07%)、专用设备制造业(6.2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44%)、医药制造业(5.35%)等具有较强知识密度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来说,对传统制造业的资金支持较少。结合技术创新下的数据可以发现,政府科技投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政府科技投入较高的行业,其技术创新效率也相对较高,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而医药制造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虽然受到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但其技术创新效率较差。

三、政府干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对模型采用SYS-GMM来进行回归,文章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得到表1的结果。通过Arellano-Bond检验即残差序列相关性检验可以看到,扰动项的差分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因此接受原假设“扰动项无自相关”,说明模型设定是合理的。Sargan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p值=1>0.05,因此无法决绝“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故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从表1的分析结果看,我们认为:第一,政府科技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负。在模型中,政府资金支持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技术创新负相关,说明中国的政府科技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或者说政府的科技投入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带来技术创新效率的“损失”。其可能原因在于:一是政府在科技投入过程中可能进行一定的行政干预,对企业管理带来一定束缚,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不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二是短期内政府资金的增加可能只是体现在研发人员工资的上涨,对研发活动本身的效率提升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起到挤出效果;三是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目标函数不一致,政府干预往往具有鲜明的意愿特色,往往会投资在社会回报率高的项目,与企业短期目标相冲突;四是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企业后,缺乏一定的资金监管,企业在申请得到资助后,根据自身情况,有可能将资金投向非技术创新领域,因而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第二,从政府对科技产出方面的支持来看,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对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为正,但是不显著。这表明知识产权作为保障和实现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工具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支撑作用。这可能由于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对知识产权产业化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机理机制。第三,在控制变量方面,除了国有企业占比为负相关,其他均为正向相关。根据前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

1.企业的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正,并且显著这支持了众多研究有关企业规模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结论。说明企业规模,其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信息技术更能得到保障,因此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但是从实证结果的系数来看,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2.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显著提升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正如图1所示,其研发投入占主导作用。企业贴近市场,更能了解市场需要,能及时迅速捕捉信息,前瞻性地掌握市场需求,使R&D的研发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3.行业竞争对技术创新效率为正向作用,并且显著这一结果验证了Loury(1979)、Lee&Wilde(1980)、Delbono&Denicolo(1991)等的分析,认为竞争促进企业创新的激励,企业投资R&D的目的是为了第一个获得创新。行业竞争迫使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使自己处于领先地位。

4.从带有政府干预色彩的国有企业占比来看,其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国有企业占比越高的行业,对技术创新效率越低。国有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政府资助,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占据中国工业技术资源分配的主导地位,即便如此,由于技术创新的激励不足和存在激励扭曲,国有企业尽管在研发支出上较高,但其技术创新效率反而不高。

5.来自境外的研发投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显著正相关,并且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一般而言,企业的开放度越大,表明其自身的管理机制越灵活,对外部创新知识与技术资源的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因此,引进境外研发投入,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境外投资,对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6.行业平均经营绩效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是贡献程度并不是很大(系数仅为0.001)企业的经营绩效越高,代表其综合的经营效益越高,就越有承担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能力,也就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7篇

一、我国技术创新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技术创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理论上社会主义制度应该由更大的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但是建国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政府依赖生产大量产品改变国家落后状态,技术创新意识薄弱。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加大技术创新研发资金投入,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11846.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2.08%,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投入比2006年的3000亿元增长295%,使我国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研发资金投入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政府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重用。技术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我国技术创新研发人员总量从2002年的103万人发展到2011年的288万人,年均增长12%,2014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近38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储备大量各种科技人才,为技术创新奠定人才基础。我国技术创新取得可喜成绩。在科技人员努力下,我国重大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涌现了载人航天工程、大型燃气轮机、超级杂交水稻、超级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制造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的差距。

(二)存在问题我国技术创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政府依靠铺摊子、招商引资、片面追求GDP增长模式发展经济;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低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多数工业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市场换技术发展经济的设计没有成功,社会经济沿着“技术引进—产品—GDP增长”的模式发展,面临的“天花板”越来越多,始终没有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三)问题的主要原因1.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缺乏有效措施,技术创新的效果不理想。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结合不够紧密。3.技术创新以论文为导向,论文成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技术创新与产品和市场相脱节。

二、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思路及对策

(一)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思路自熊彼特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变化的密切联系,世界强国经济技术的发展过程也表明,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技术创新的成败并非在于本身的研发能力,它与政府制度、组织方式、经济社会等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依靠市场需求的拉力和技术创新的推力,但是在“市场失灵”和技术创新推力疲软时,需要政府制度的干预确保市场需求拉力和技术创新推力的有效性和获利性,所以在市场需求拉力和技术创新推力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上要依靠政府制度的拽力。拽力是一个向上的力,是政府通过制度创新确定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产业重点、运行机制等,以提高技术创新推力的效率,使市场需求拉力、技术创新推力和政府制度拽力三力融合一体,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制度拽力对技术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度创新明确技术创新重点领域、资源配置、组织模式和发展目标,加强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领、监管、服务和激励,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制度环境和稳定运行机制,确保技术创新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沿着“技术创新—产品—富强”的模式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对策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制度的拽力就是对技术创新的引领、监管、服务和激励。

1.引领:技术创新的根本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引领。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依靠政府制度的引领。20多年前政府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国家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解决交通能源制约国民经济发展问题,使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促进商品流通和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从富裕国家转变为富强国家,要富强,靠创新。现阶段,我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习指出:“技术和粮食一样,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起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由富裕走向富强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只有政府加强技术创新的引领,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二是技术创新组织模式的引领。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有组织体系做保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在推动国家技术进步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建立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创新机制,产学研相结合尽快打破技术瓶颈,提高工业产品核心部件国有化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使技术创新成果在市场上推广和应用,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2.监管:技术创新的关键一是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监管。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2013年政府对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资金1.2万亿,研发经费占GDP的2.08%,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具世界前列。但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技术创新产出只占投入的10%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政府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经费监管,解决研发资金不足、资金浪费、资金流失,资金使用不规范,资源设备闲置,权力寻租等综合性问题,把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用在刀刃上,对关键及核心技术创新的资金要给予保障,突破技术瓶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市场监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技术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税收和资金的扶持,但是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政府的引领,更需要政府的监管。我国有6000多个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享有国家各种优惠政策,高新园区有些企业是国外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扩大出口,与突破性技术创新有区别。所以政府要区分各种类型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应该享有不同的优惠政策,政府应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贡献时间等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持和优惠奖励。三是对技术创新成果的监管。技术创新成果考核不能单纯以作为验收标准,技术创新成果考核重点是产品。虽然论文能够学术研究、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但技术创新以研发制造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依靠知识创造开展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商品,能够在市场上“赚到钱”,政府要以产品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监管,重点抓技术创新产品的研发制造,增强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

3.服务:技术创新的基础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一个良好制度环境和稳定运行机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向社会提供良好的创新基础设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确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等政策,确保技术创新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和科技才能。二是建立以知识产权为主体的法律和技术创新规则,严格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法的基础上明确技术创新人员的股份股权利益,确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受到保护,防止和杜绝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各种侵权行为和“搭便车”现象,促进技术创新有序的、健康地发展。三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公共、公益性研发平台、创新平台、测试平台、检测平台和维修平台,强化技术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公共平台利用率,解决技术创新资源分散、封闭和项目开发重复等问题。对财政资金资助的技术创新项目依法向社会公开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使用和成果情况,根据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的成果业绩、贡献时间提供不同的服务,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行“前补贴、前支持”的服务,对技术应用型或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实行“后补贴、后支持”的服务。

燃气技术创新范文第8篇

年自治区给我市下达的减排任务为化学需氧量削减吨,二氧化硫削减吨,削减化学需氧量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吨,均减排。前三年,共净削减二氧化硫1.27万吨,削减的%;共净削减化学需氧量万吨,削减的%。

二、市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

(一)组织,强化节能减排责任制度考核。

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将节约减排各级班子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将节能减排逐级分解下各区和企业市直机关,指标和指标双重控制,逐级签订责任制,主要为责任人,责任、分工、一级抓一级的节能减排责任体系。成立了市节能监测检查中心和总量办,配备专职人员。年度奖励节能先进4个,企业5个,项目8个,先进个人10名,共计节能奖励资金342万元。并对完不成减排任务的一年黄牌警告、两年红牌警告、三年主要引咎辞职。

(二)准入门槛,政策措施。

(三)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1、年我市加大淘汰,淘汰水泥行业产能15万吨,电石行业产能17.7万吨,铁合金行业产能14.64万吨,焦化行业产能40万吨;关停取缔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小企业394户,超计划关闭了神达电力2.4万千瓦机组,了全年淘汰任务。

2、实施了一批有利于节约资源、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技术创新项目。近期上报自治区132项申请资金项目,总投资达51.6亿元。节能项目3个,总投资6.27亿元;流域治理项目5项,总投资4.42亿元;资源综合项目3项,总投资8.99亿元;循环经济项目2个,总投资31.87亿元。

3、承接一批先进产能的非资源型产业的转移。

(四)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效能。

加大行业、企业的减排。对燃煤电厂煤质检验频次,控制了使用高硫电煤,燃煤电厂综合脱硫90%,了球团炼铁行业脱硫设施建设及其它污染源的治理;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天燃气使用,有31辆公交车和约700辆出租车使用天燃气。两家企业与天燃气公司签定用气意向。,推广移动热源、地源热泵、空气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矿山违规开采,控制开采总量,管理。年产60万吨煤矿建设筒仓,年产60万吨煤矿建设规范的防风抑尘网,有21家企业已建成防风设施,露天煤矿和灭火工程剥离物已规范了固定排渣场和固化,煤矸石堆放也要求;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专家顾问组的作用,年四次组织专家全市在建和拟建煤焦化企业把关。

(五)财税政策杠杆作用,激发了各级组织的内在节能减排性。

加大节能减排的经济刺激性政策,健全了有利于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的财政税收体系。向和自治区资源、循环经济资金和税收优惠。截止年底,获、自治区财政奖励项目7个,奖励资金万元;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万元;办理了4户企业资源综合认证,以此了企业资源综合的性。为企业环保专项资金,年,共为企业到自治区专项资金万元,专项资金377万元,帮助审批20个建设项目。将节能减排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市财政每年列支万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每年列支200万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专项奖励资金。三区也的资金用于节能减排。

(六)强化措施,夯实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

1.按要求能源审计和规划工作。年月对、自治区级13户企业了能源规划和能源审计工作,并了自治区专家组的验收。对能耗在吨标煤的耗能企业也安排部署了能源审计和能源规划工作。

2.耗能设备的调查。节能工作需求,年对全市规模159户企业耗能设备摸底调查,了我市耗能预测制度。

3.推行清洁生产活动。我市有9户强制审核企业、4户自愿审核企业已自治区验收。正在强制审核的企业有2户,批拟清洁生产强制审核的企业有8户,拟推行自愿清洁生产的企业有15户。

4.污染工程建设和监管。督促城镇污水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厂的建设步伐;对现有城区污水厂监管;对9户产生污水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1户企业下达了停产通知书。

5.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的整治。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染源二次污染等问题;加大对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转情况的检查;对企业实施环境监察员驻厂制度;对全市49户矿热炉生产企业除尘设施改造;健全了企业监管网络。

三、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降耗工作的问题。

1.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仍然,能耗大户只增不减。全市年耗能在吨标煤企业有99户,年增至108户,占规模工业企业159户的68%,5万吨的有43户,10万吨的有21户,主要在煤炭、电力、铁合金电石三大行业,给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带来。

2.产品结构不,主要工业产品单耗高。如电石限额千瓦时/吨,企业多在千瓦时/吨;硅铁限额千瓦时/吨;企业多在千瓦时/吨;焦炭工序能耗限额170千克标煤/吨,企业多在180-200千克标煤/吨;发电限额345克/千瓦时,企业多在克/千瓦时,单耗都超出限额10%。

3.工业值能耗降幅较小。

4.资源综合低。我市虽有38户企业对煤矸石、粉煤灰了不同程度的,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率低、产品小,只是粗放型简单。煤矸石堆积如山,大约有56座,22座自燃,每年排放二氧化硫2.3万吨。焦炉煤气、煤泥、电石渣等还完全综合。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问题。

1.企业自备电厂二氧化硫污染严重。我市有企业自备电厂5户,2户了脱硫治理(千峰电力和西水自备电厂),其余三家均脱硫设施,二氧化硫污染非常严重。

节能,加决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申报工贸集团、科技产业集团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大企业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抓好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和自治区、我市和三区四级联动的办法,对企业的能源消耗和清况监控,考核和管理,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多种行之的办法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能效对标活动,对年度产品综合耗能超过上年度、整改要求的,依法查处。四是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分期分批抓好自治区和我市的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五是清洁生产。我a市批8户强制清洁生产企业和15户焦化企业中清洁生产活动。抓好其它用能企业的自愿清洁生产活动。

减排,工程减排。抓好城市污水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尽快减排效益。,狠抓已投运的燃煤电厂脱硫机组、污水厂的稳定运行和国控、区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市环保和自治区联网工作,对违规排污和污染治理设施建成而不运行的,加大处罚;结构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小企业;管理减排。抓紧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等项目。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企业持证排污。

(二)加大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资源综合。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申报节能减排项目,申请及自治区投资资金。节能减排项期工作,储备一批产业延伸、资源节约及综合项目。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焦炉煤气、工业废水等资源的综合。有利于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政策环境,比如税收、土地、资金等给与支持。

(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自治区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方案的通知,坚决自治区“双12条”减排措施,对全市现有16户60万吨无脱硫设施的焦化厂坚决予以关停;对可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企业和项目要加大支持。抓好一批在建、拟建的能源、氯碱及焦化等工业工程及其配套的下游项目建设工作。

(四)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

节水节电科技创新和推广。抓住矿热炉、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和产品,综合配套措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效节能产品的技术推广应用,用水用电。煤化工、氯碱化工、盐化工和硅化工这几条产业链的延伸,后续项目的储备;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高标准承接科技含量的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五)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和城区二氧化硫达标专项整治工程,努力全市大气环境质量。

以热网建设、天然气入城、旧城区拆迁改造、产业结构为保障条件,以禁止烟煤散烧、节能减排为基础性措施,城区禁止烟煤散烧工作,降低城区内面源污染;工业污染防治工作,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煤歼石和煤田自燃的治理,降低污染。

(六)加大水污染治理,全市水坏境安全。

水污染治理,涉水行业的环境治理整顿,社会环境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依法查处危害水源地的,防治水源地周边环境污染,居民饮水安全。对沿黄企业的环境监管,强化沿黄企业废水循环使用,所有沿黄企业要在线监测、监控。四是污水厂建设步伐,三个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在年底前投入运行。已建污水厂稳定运行,中水回用率。

(七)以拉动内需为契机,节能减排项目资金。

以投资,拉动内需为契机,全力组织申报和主要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农区污染防治建设项目和投资新农村建设,组织申报农区节能减排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农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和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