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普通话推广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普通话推广论文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

推进普及普通话和社会用字规范化,全面提高我办干部素质,形成我办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当好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为实现我区“创佳建强奔小康”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达到市《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为接受县语委、市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检查验收做好准备。

具体目标包括:

继续积极推广普通话。本办干部在工作中使用普通话率达到100%。在会议发言、对外宣传、发表电视广播讲话、接待县内外同志、参加大型文体、商贸活动、外事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率达到100%。

继续搞好汉字规范化。部内的公文、印章、标牌,颁发的各种奖状、证书、牌匾,各种活动的会标、标语、张贴物、出版的内部刊物、宣传资料、领导题字、干部名片、撰写论文及其它情况下的文字书写等用字规范率达100%。

三、具体措施

1、召开主任办公会议,调整我办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责任,确保有专人负责协调、督促行文、重大活动等场合规范用语用字工作。

2、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订《政府办语言文字工作计划》,结合学习、分解《党政机关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找出自身不足,制定我办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计划,落实部门整改措施,并上报县语委。

3、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网络。本办确定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业务科室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在本部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4、继续贯彻“凡194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讲普通话”的规定。将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作为工作中必须要遵守的要求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年内完成普通话测试,做到持证上岗。

6、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周年纪念”为主题,在本办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充分展现与弘扬中华语言美文字美。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出现一批以主要人物说方言为主的影视作品,其中部分作品采用双语的方式或方言语码转换的方法,双语影视在反映人物的背景、表现作品主题、反映时代和地域风貌有独特的作用,方言语码的转换也是影视中交代人物间的关系、反映人物心理的手段,这些语言现象使影视中人物个性形象得以充分的展现,形成有特色的影视语言风格。

自从宋丹丹、黄宏等的方言味道很浓的小品得到人们的喜爱以来,影视界认识到了方言在影视传播中的作用,他们创作了一批与方言有关的双语影视作品如《手机》《天下无贼》、《举起手来》、《好死不如赖活》、《疯狂的石头》、《双枪老太婆》等等,此外在影视中语码转换的情况也频繁发生,充分体现了电影语言的现象的复杂性。

所谓的双语,就是指在同一部影视作品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这语言可以是外语,也可以是方言,比如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用的是汉语和日语,电视连续居9《双枪老太婆》是普通话和方言。电影《举起手来》有日语、普通话、方言等等。而语码的转换一般是指使用双语的人。说话时从一种语言转变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这种转换,可以是单个词,也可以是整个句子或整段的话语。当然语码转换既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包括从一种方言转变到另一种方言,或从一种比较随便的语体转换到比较正式的语体。这里讨论影视语码的转换,主要关注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转换。

一、双语现象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当今的社会给双语影视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也给影视中的语码转换提供了足够的语言基础。全球化的影响和教育的发展,使很多人接触到外国人和外语。也能听懂和说外语,这就使人们常常在观赏影视节目时听到“hello”“beybey”时,不会再象鲁迅笔下的未庄人听到“no”那样的好奇。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城乡间人员往来密切,人们对听到各地的方言也不会感到陌生,这给影视作品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方言中,因此每个地方的人说普通话都带有地方特色,地方普通话在许多电视的实地采访的节目中也常常出现,它给人不单是真实感,还有亲切感。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是表达的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我们也就能容忍“地方普通话”的存在的原因。从这点来看,影视作品中语码的复杂现象,并不会使观众对人物语言的陌生而产生理解的困难。也不会导致观众对相关作品的排斥,如果应用得好反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举起手来》里的郭达扮演的陕西农民,说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他用方言塑造大山的子孙质朴与厚道的品质,也彰显了不屈的民族精神。在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央视版)冲的青城派掌门人余昌海及其弟子操一口的四川话,表现了他们和中原武林的不合,凸显他们那种“小人”(其实中原的“君子”也非真君子)气息。人们在观赏这些有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并存的影视作品时候。除了在语言外壳的直接感受以外,还有深层的东西。透过方言可以看到:

1、愚昧落后意识和贫穷。由于现在的交际(特别是城市人的交际)大多说普通话,在一般人看来。说普通话是受教育的标志。是文明的先进文化的另一种表现,说普通话也是一种品位。不会说普通话的只是那些长期在农村的人或是没有受到教育的人,因此在人们的下意识里,普通话就是文明和先进。方言成了落后愚昧的标签,这在影视作品中也反映出来了。好多作品通过这样简单对等的方式来处理人物状况的,特别是表现在现代生活的影视作品中,譬如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夏老师,她说的是普通话,而她所工作的地方却是讲方言,方言在这里是强势语言,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落后与愚昧就体现在方言对普通话的孤立和排斥。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的保姆小夏,尽管她说的是地方普通话,但是还是一口的山东音如“中”“俺”等等,和她同一个地方来的何建国的父亲,更是一脑子的封建思想和落后的生活方式:比如他儿子告诉他说抽烟会影响胎儿,他却强词夺理地反驳:“你妈怀你们的时候我不少抽一口,你们不是个个都考上大学?”他的儿媳小西因此十分苦恼,也使小西在丈夫和丈夫家人之间很难调和。纪实片《好死不如赖活》也是通过河南方言来反映当地的贫困和落后,影片中的普通话和方言的两种语言的对话,表达村民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摆脱贫困愚昧的愿望。电视连续剧《生存之民工》是用方言来反映底层民工的贫困生活史。

2、作品主题主旨的体现。通过双语的形式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是一个手段,语言的复杂说明人物组成多样,语言的复杂和社会的复杂有时候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影视艺术方言和其他的艺术手段结合,也能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表现的就是两个来自不同地方女子来到广东。和当地人恋爱结婚的故事,在广东话和上海方言、河北方言之间交流中,这一家人相互容忍、融合的过程,表现出国人那种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以家为重的纯朴观念。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人物的来历就是通过他们方言体现的:国内的贼说西北方言、从香港来的国际大盗说港式普通话,从其他地方来的房地产商说普通话:这些人都对这价值连城的石头虎视眈眈,为各自的利明争暗斗,电影作者就是通过集中方言的集合,反映了当今有些人被利益所驱动的情形。在《好死不如赖活》中。通过主人低沉的方言叙述,展现了生命的可贵和贫困的可怕这一个主题。在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中,老太婆说的是一口地方昧很弄的重庆乡下的方言,这个老太太这外面世界的政治风云不关心,也不敏感。只是以乡下人朴实的观念来看问题。从而反衬出她儿子的阴险和狡诈,揭露了反动派的丑恶嘴脸。电视连续剧《生存之民工》是通过一群说方言的民工们艰难的历程,说明下层民众生存的艰辛,而方言就是他们生活的见证和载体。

3、时代和地域特点的呈现。在文化冲击很强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想追求一种朴实的文化,这种文化就体现在平凡的老百姓生活中,而且有的方言词语意思用普通话是表达不出来的,方言在特定的环境中有自己的魅力。普通话的推广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在这以前,很多人都是说方言的,相当多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他们都是操土话(即方言)。比如广东人,在推普以前,几乎没有人说普通话,要反映平凡老百姓的生活,让老太太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另外,随着人口的流动频繁,说普通话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很多的人还是以方言作为交际的语言,中国人所谓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认同老乡的一个主要的外在因素就是语言。作为“反映生活轻骑兵”的电视(电影),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自然不应该忽视方言人群。这些年来许多纯方言的影视作品并没有被观众排斥,说明了如果影视中的人物有说方言的,也有说普通话的,只要解决得当,不会影响观众对作品解读欣赏。目前影视克服话语理解障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屏幕的下方加上字幕,把人物的话语用汉字标出来:二是使人物说的语言和普通话相差不多的方言,比如北方方言:三是说带有当地语音特点的普通话。如果是外语,还可以有翻译,比如电影《举起手来》就有三种不同的语言:从北京大学出来的“我奶奶”说的是普通话,当地人说的是的是陕西方言。而日军说的是日语。为了是老百姓听懂日本话,就在日本军官那里安排一个说当地方言的翻译。土翻译、土话和大山,就使这部电影切合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这样是人们欣赏起来就感到朴实和亲切自然。加上这部电影语言风格幽默风趣,所以很受观众喜爱。

二、方言语码转换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当今的中国人中有很多人既说普通话,又说方言甚至外语的。这就导致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说一种语言的时候有改变了另一种语言,即语码转换。比如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表达一些和国人传统不一致的观念时候,人们常常使用外语替换一些敏感的词语。象电视剧《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几个女子的恋爱,在那个时代说吻呀爱呀之类的话很不合时宜,而且也不符合当时国人那种含蓄风格,所以他们在说到这些关键的调的时候,就用外语来替代,这样就避免了别人听到以后的难堪。语码的转换是用于表达委婉感情的手段,如《独自等待》(夏雨、李冰冰主演)中的女主角对男主角一直暗恋,当女主角用要离开男主角到广东工作时候。一直以来都说普通话的女主角说了一句英语“IIoveyou!”她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即使被拒绝也不很难堪——可以理解为对方听不懂,而且外人也不一定知道她的爱被拒绝。这儿语码转换可以说是一种私密的,是不想让外人知道他们俩之间的事情,所以就用语码转换的方式来脱离当时的普通话普遍环境。在特定的语境中。方言的语码转换和外语语码的转换作用是一样的,除了私密以外。还有以下的作用。

1、认同作用。海德格尔说:“人的存在形式之一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精神的家园。”相同的语言就给人一种归属感,人们每到一个地方的时候,就希望得到那地方人的认同,而能说当地的方言是得到认可的有效方式。影视中人人物也是通过方言来寻求所在地的人的认同,比如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开头:姨妈(斯琴高娃饰)到火车站接宽宽,由于叫声太大,把一个患心脏病的路人给吓倒了。她当时就说了一句上海话“侬这个人是啥样的了。”后来用用普通话和那些保安、路人说话,申明“不是我碰的哦”“是他自己倒下的啦”等等。起初姨妈看见这个人在自己脚下,就用上海话责备,以为是骗子,其用意很明显:我是本地人,这伎俩我不怕:后来确定这个人是真的晕倒以后,她又回到了普通话的语码,以大众的语言来表明这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姨妈的这种通过语言来表明身份的情况在该电影中也是一再出现的,比如他在小巷里看见有一个妇女在乱扔生活垃圾的时候,用普通话说“请把这垃圾拾起来好吗?……”,但是对方明显是一个泼妇,并用上海话回敬。不仅不听她的话,而且往她的脚下扔垃圾抗议。姨妈也不是省油的灯,也用上海话回敬“哎哟,侬干什么?侬等着看!”接着就找来城管。当着城管的面继续用上海话训那个人。然后又用普通话来交代那泼妇怎么做。姨妈的语码频繁变换目的是很明显的:我是受教育的人,我有公民意识,我更是这地方的人。

用方言语码转换表示亲近,也是在认同的一种手段。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姨妈在作英语家教的试教时候,听到孩子说上海话时候,也用上海话问他“侬讲什么,上海话?”从此就有了对孩子语言的认可,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她说了句上海话“哎,真聪明对了”,她跟孩子说上海话来表示亲近,目的也是要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以获得孩子及其家人的好感。当晚,灰带鱼来打听姨妈试教的情况,她俩都是用普通话,当问到试教的情况的时候,姨妈得意的用上海话说“明早就上工”,这时候灰带鱼也用上海话说“恭喜侬啊恭喜侬啊”灰带鱼所以改变语码,一是顺应姨妈的语码转换,二是表明这工作是我介绍的,这除了遨功之外,也表明了这样的意图:咱俩够朋友吧,以拉近两人间的情感距离。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谢小盟尽管是在方言氛围很浓的重庆,但是他调戏正在玩电子游戏的女孩的时候。用的是普通话。目的是和这些新潮女孩套近乎,可是在和黑皮的女朋友调情的时候却用四川话,以获得对方的认可。他在不同地方用不同的语言,这种有目的语码转换,就是利用不同的语码获取对方的好感以达到亲近的目的。

2、表现同情心。在两种语言之间,总是有始终处于弱势的。按照常理,弱势语言总是受排挤和歧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到一个新的地方以后,总是想办法用对方的方言进行交际。但是示弱也是扞卫自己利益的一种方法,这就是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在影视作品中利用方言语码的转变和选择来换取同情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上文说道的那个乱扔垃圾的泼妇,她先是用上海话对姨妈的普通话,企图用话语的强势来压倒说普通话外地人。中途也改变了语码,用普通话说姨妈听懂的“神经病”,但是当姨妈也说上海话,并领来城管的时候,这泼妇反而用普通话说自己是外地人,不知道规矩,以逃避处罚。这个人最后的语码转换。是为了得到人们的理解同情而特意说的。在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说四川方言的金玲(史可饰)。在碰瓷的骗局中,她说四川话,以此来突出自己孤立无援,换取围观的人的同情,让受害者受到良知的责备而尽快掏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也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音来得到“贼”的同情,这不仅自己的钱不被他们偷去,而且他的钱还得到贼的保护。在《生存之民工》中,王家才在电线杆贴小广告找妹妹,被城管人员发现以后。要罚款,他的遭遇和那一口方言,就引来很多路见不平的市民的深切同情。最后城管人员看见众怒难犯。只好警告几句,也不罚款了。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我校包含学前班,共有8个班,其中1—6年级有167人,学前班42人,共计209人。教师13人,教师师资达标率100%,其中大专9人,正在进修大本的6人,学校从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到教育教学质量基本达标。我校教风、学风、班风、校风良好,教学成绩突出,连续磁山片第一名。教研活跃,作业检查基本达标,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镇级小学系列前列。美术、文艺、体育成绩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总体成绩连年上升。

二、任务目标:

学校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成才

学校工作思路:保三优,创三新。即保优秀的教学成绩,保优美的校园环境,保优良的校风校纪。创出教育科研新成果,创出课堂教学新模式,创出教学装备新特色。

三、落实情况:

1、积极筹备素质教育现场会,让每个孩子都成才是我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的主题

这次成果展示主要分四方面:学生绘画作品选。学生创作绘画作品120多幅,精选展出了20多幅。学生书法作品选:学生创作书法作品60多幅,精选展出了20多幅。学生科技制作选:学生校制作30多件,精选展出5类12件。教育科研成果选:教育科研成果集(论文),“双自主”汇报课教案,汇报课说课材料,汇报课评课材料,学生介绍自学方法。

2、建成微机室。四月初,学校连续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学生家长大会,发动群众,集资、捐资35000元,购买了学生机、教师机、打印机,连通了校园局域网,从三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好评。

3、防非期间,严格按上级要求,及时制定了防非工作预案,成立了防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书担任,副组长由校长担任。实行网络领导,校长抓各班主任,班主任抓学生小组长,小组长抓组员。既可层层落实,又可避免交叉感染。严格落实7种制度:学生每日健康日报表制度。重点统计有无发热情况。教师签到制度。防非期间,不准请假,不准外出。晨检制度。教师到校后,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在册。门岗登记制度。防非期间,严禁校外人员进校,特殊情况,要做好登记,并测量体温。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双人双岗,电话畅通。消毒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消毒工作,早、午各消毒一次。坚持日报告制度。落实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制度:如有发热病人,立即进行隔离。由专人负责,立即向上级报告,向卫生部门报告,采取紧急救护措施。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我校在防非期间,无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打赢了防非硬仗。

4、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强调教师的备课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参搬家。要重点备教法、备学生,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要经常分析教师备课情况,指导教师备课。鼓励教师的创新精神。

②、抓好上课这个环节。本学期我校全面推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改实验,学“洋思”,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③、抓好质量检测分析。考试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我们非常重视改革考试内容,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④、校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学期我校加大了教科研力度,围绕校本课题,组织“双自主理论”学习,开展“说、讲、评活动”,学校《校园动态》及时报道教科研活动开展情况,截至六月底,已经编印出版了《校园动态》八期,《教育科研成果集》二部,共收录论文90多篇,88691字。其中包括,《校本课题的目标、内容、规划》,《小学语文数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自学提示的出示、课堂练习的设计、说课、评课材料和部分优秀教案。年终校长撰写的课题阶段性总结论文《以教育科研,促教育教学》获教育局评选的三等奖。武安市教研室在磁山中学召开的教科研研讨会上,我校展出的科研专版受到好评。

⑤、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序。首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理论,联系学校实际,进行了认真讨论,提高了思想认识,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第二,我校的教研活动按照“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的研究程序进行,先组织教师通过讨论确定了“小学语文数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然后每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教案,接着逐人讲了汇报课,最后,组织全体教师说课、评课,寻找差距,分析课堂上的成功与失误,并提出了改进办法。第三,认真整理出了一套活动纪录,为今后的继续研究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

我校首先抓了

①、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开展了“树正气、增压力、比贡献、促发展”活动,取得了社会各界对我校工作的支持。

①、我们东孔壁村的支村两委全体成员到校督导修建校舍工作,对存在危险隐患的校舍进行了检修,尤其是学生出入最多的厕所,由于今秋的阴雨绵绵,房顶塌陷,致使孩子们上厕危险,村干部一看,立即派出村上的包工队在四小时内全部修好,让全校师生都感慨万分,不住地致谢。而村干部们的回答是:“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给与孩子们优越的条件让他们快乐的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早日服务于祖国的四化------”“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有事尽管提,咱们一定优先解决,大力支持。”

②、我们学校的“树正气、增压力、比贡献、促发展”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企业家的支持。企业家陈海平说:“我们的学校历年来在磁山镇是第一强校,是模范校,是领头雁,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发挥好教书育人的作用,收到两全其美的功效。我每年要投资三千元修建校舍------”煤矿矿长和煤球厂厂长说:“只要能让孩子们成才,让孩子们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我们愿无偿供应学校用煤,保障师生取暖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越的条件。”

③、我校深入群众家中采访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看法,收到不少宝贵意见我们已经采纳。第一,为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希望学校多增加体育设施,校领导很满意的答应了这项要求,在操场上已经建成了“快乐健身园地”,增添了滑梯、梅花桩、独木桥、铁网、单双杠、乒乓球台、篮球场等大型体育设施,各班还配套了跳绳、羽毛球、排球、足球等小型体育用具,同学们在操场上个个生龙活虎,耀武扬威。第二、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在开足开全课程的基础上,多搞些竞赛活动让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校目前已开展了绘画比赛、歌咏比赛、长跑比赛。

④、今年11月,我们认真组织教师收看《师德启思录》,每个老师都写出了观后感,受到了深刻教育。特别是张海燕、巩娅娟、祁保平等老师的学习心得都有2000多字。

同时,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做了大量工作。

①、每学期开学初,学校立即召开了全校师生大会,组织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做好人好事2254件。同时学校少先队恢复了红领巾广播站,学生投稿并播出130多件次。坚持升旗制度,加强国旗教育,唱好国歌,开好周会,利用旗下讲话,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及时总结表扬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典型事例。对严重违纪现象及时妥善处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值周教师每周认真落实流动红旗,有力促进了班级管理,稳定了教学秩序。

②、学校非常重视开好班会。班会有记录,有布置、有检查,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差生不断进步。

③、学校把上好品德课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品德课有教案,及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鼓励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做新时代好少年。

④、本学期是一个防非的非常时期,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认真搞好家访,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意见,帮助学生进步。做了大量家访记录。

⑤、各班都认真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充分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取得了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会每月至少开一次。家长座谈会都详细做了记录。

⑥、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全校共写出读书心得、笔记三百多篇。

7、学校体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我校十分重视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建立了专门负责健身活动的组织机构,由校长亲自主抓,抽出两名青年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和专项训练。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筹集资金,建起了校园体育健身快乐活动角,有平衡木、梅花桩、乒乓球台、爬网、天梯等。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一般定在早晨6:00——6:30分,组织学生做广播操、跑步。为防止交叉感染,每班分成4——6个小组,每组5——8人,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散活动;每天下午6:00——6:30分举办形式多样的健身比赛,如:乒乓球、拔河、队列训练等,还规定课间学生必须到室外参加活动,以小组组织跳绳、踢毽子、走梅花桩、爬网等活动。特别是学校加强了体育课的活动安排和管理,强调体育课要保证时间,保证人数,落实锻炼项目和器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们从思想上重视全民健身,从行动上认真落实活动时间、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我校全民健身活动周开展的丰富多彩,卓有成效,保证了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磁山镇教育办评为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

8、学校积极做好推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校推普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早在两年前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语言工作委员会,并建立了教师、学生参加的推普工作网络。学校每年都及时制定推普工作计划,并且把推普工作纳入了日常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并在学校的工作简报(校园动态)上公布。

学校重视推普工作宣传,校外墙壁上有醒目的推普宣传标语,校内有永久性的大字宣传标语,校门口有校长提示讲普通话的警示牌,每班教室都有请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学校广播站每月至少播放2篇推普宣传稿,学校校刊上有宣传推普工作的内容。每学年都安排推普宣传周活动。

学校制定了推普工作奖励制度,奖励制度明确规定,全校师生在校内外都要坚持讲普通话。制度执行情况有记录,还把测试毕业班学生普通话水平作为重点,有毕业班口语测试卷、毕业班拼音、查字水平记录和校内使用普通话记录。

学校把语文教学作为推普工作的主阵地,首先把安排说话课教师放在优先考虑位置,强调教学中要保证说话课课时,语文教学重视听说读写训练,重视汉语拼音教学和全面训练。学校重视资料积累,档案中有说话课总结、语言文字测试卷、优秀教案学生书法练习及学生获奖情况汇总表。

学校重视安排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如编演课本剧,组织朗诵会,还利用课间训练学生用普通话交际,要求学生在家中用普通话和家长交谈。

学校重视普通话培训工作,每学年都制定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详实的培训资料、考核成绩单,每学年都要认真总结普通话培训工作,落实奖惩制度,用以推进学校推普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推普工作,特别是每年的推普宣传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期校刊上都有推普宣传内容。通过本学年的训练,力争人人的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使百分之八十的师生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所有的师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

课堂上,教师讲课能坚持使用普通话,辅导学生坚持使用普通话,学生回答问题时坚持使用普通话,同学之间讨论问题也能使用普通话。课间,同学们活动、做游戏要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师之间的谈话也坚持使用普通话。讲普通话已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为了推广普通话,学校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人力和资金。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坚持在工作中讲普通话,亲自书写宣传标语,全体教师牺牲节假日,整理档案资料,编写培训教案,参加普通话培训,组织学生口语测试。

9、认真做好幼儿迎检工作,投资3000多元,全部粉刷教学楼和幼儿教室,整修幼儿教室,换教室门,实现“园中园”。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幼教工作的管理。学校原来只有附设幼儿班,由于师资缺,只安排了一名老教师任教。目前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幼教工作的重要性,整和加强了人员。安排副校长直接主抓幼教工作,成立了两个教学班,一个单式班,即学前大班,共有幼儿23名。一个复式班,即学前中、小班,现有幼儿19名。学前大班安排具有大专学历,有十几年教龄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女教师马云霞老师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复式班安排老教师任教。

多方筹措资金,增添教学设备,保证教学需要。我校今春刚建起微机室,学校资金十分紧张,但是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教学需要,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添了教学急需的用品。(1)、修整了桌凳,保证学生都有整齐结实的桌凳。(2)、给学生配备了热水器,洗脸盆,学校新购40多套饮水杯、毛巾,保证学生的饮水和卫生。(3)、整理并添置了幼儿图书和玩具,现已达到生均图书10册,生均玩具5件。保证学生阅读和娱乐。(4)、重新布置了幼儿教室,室内外大嫂得干干净净,张贴了幼儿宣传画和识字挂图,突出了幼儿教学特色。(5)、重新修整了学校的体育快乐健康园地,保证学生足够的室外活动场所和器械。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4篇

一、汉字繁简之争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一般是指目前内地使用的现代中文的标准写法,是与繁体字相对而言的。近年来,汉字的“繁简之争”讨论得越来越深入,涉及方面也越来越广,尤其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于2009年提出“识正书简”并提出探讨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更是掀起了又一轮关于汉字的繁简之争。其实汉字是没有繁简区别的,我们所知道的所谓的楷书、隶属、金文等等都只能称之为字体。汉字的简化运动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第一次真正地提出了要进行汉字简化。193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到了次年就被喊停。同年,容庚出版《简体字典》并在燕京大学开课尝试。当时间行进到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内地和台湾汉字的简化进程也终于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汉字的整理和简化成为协会的研究目标之一。但是,简体字的研究工作真正开始却要定位在1950年7月的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吴玉章在此次会议上传达了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三年后,《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第二稿完成,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亦于同年成立。次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了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政府正式向全国印发关于《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征求意见,其中赞成的比例高达97%。1956年1月1日由全国报刊首先开始采用横排,使用简体字。1964年国务院公告了《简化字总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于1977年后公布,一直使用到1986年废止,这一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取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与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由此,汉字在大陆正式完成了由繁到简的转化。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由于交流以及维护统治的需要,汉字取代日文成为台湾正式的官方文字。1952年,退守台湾的政府提出进行文字改革,但是遭到著名学者胡秋原极力反对。胡秋原认为,汉字是汉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之根,已使用了几千年,书写时没有什么不便,完全没有必要简化,简化汉字就是破坏中国文化。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抨击和反对,最终停止了汉字简化。由于政治的原因,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的这段时间内,台湾将自己放到了汉字简化的对立面,不断诋毁内地的文字改革工作。1979年,台湾教育部公布了《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甲表),共4804字;次年则颁布了《标准行书范本》收录汉字4010个,其中600多个为简化字。由于简化字多为古代流传而来,因而两岸的简化字大致相同或者相近。1982年,台湾教育部公布《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乙表、丙表)。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学者在汉字简化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上取得了共识,越来越多地呼吁汉字改革。当前,台湾虽然很多人也在用简化字,但却仅仅用于手写,印刷依旧是繁体字。

二、汉语的标准化与台湾化

普通话,亦称现代标准汉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一名称是由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提出的,它是相对于“俗语”即方言而言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文教事业,政府大力推广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现代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次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从三方面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此后这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使用。台湾华语是指战后由政府所推行、而逐渐在民间普遍使用的北京话。二战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并于1946年成立“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综理全台湾的“国语”(北京话)推行业务“;二二八事件”后,政府下令全面禁用日语,推行国语教育。经过了在台湾半个世纪的发展,北京话已经在台湾落地生根并融入了台湾的当地特色,从而具备了与普通话不同的特征。从语音方面来讲,由于和台湾本土方言的相互影响,与普通话相比而言几乎不用卷舌音、也少了儿化韵。《新华字典》(1990年版)和台湾《“国语”辞典》(1981年版)相比,3500字的常用字中,注音相同的有2711个,注音不同或者不完全相同的有789个。在词汇方面,形成区别的原因则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是吸收台湾本土语言词汇形成了新的词汇。例如,鸭霸(不讲理)、杠龟(没有收获)、荣民(退役士兵)等等。第二是吸收外来语形成的新词汇。例如,来自英语的马杀鸡(按摩)、来自日语的运将(司机)等等。第三是在大陆已经不用但在台湾依旧保留的词汇。例如,次长、帮办、学艺股长等等。

三、大同小异的风俗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5篇

一、晁继周、贺巍;江蓝生、孟庚海、董琨。

语言研究所最早是在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研究力量主要是两方面的来源,一是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部分成员,二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高等院校抽调来的部分学者。建所初期,语言所规模不大,却汇集了丁声树、罗常培、吕叔湘、陆志韦、傅懋?薜戎?名学者,他们领导了语言所早期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汉语音韵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汉语语音研究等学科的工作。

1,现代汉语规范工作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对语文规范化工作提出了要求,《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时开始连载吕叔湘、熙的《语法修辞讲话》。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语法的热潮。语言研究所五十年代的主要工作都围绕着促进汉语规范化的目标而展开。如《语法讲话》的编写,方言调查工作的开展,《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以及《中国语文》杂志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和文字改革工作的探讨等。

1955年10月,由语言所负责筹办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在开幕词里说:“我们所提出的汉语规范化问题,那就是要确定汉民族共同语的组成成分尽可能地合乎一定的标准,那就是要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采取必要的步骤使得这全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语法、语汇方面减少它的分歧,增加它的统一性。”吕叔湘在会上宣读了他和罗常培合作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对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原则和需要做的具体工作项目作了详尽论述。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并就组成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拟订《现代汉语词典》编纂计划、拟订汉语方言初步普查计划等工作形成了决议。这次会议的文件后来汇编成《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1956)。这以后,语言研究所的各个研究组分别就语法、语音、词汇、方言、词典编纂等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2,汉语语法研究

1952—1953年,语法小组在丁声树的主持下编写了《语法讲话》,参加者有丁声树、吕叔湘、李荣、孙德宣、管燮初、傅婧、黄盛璋、陈治文。开始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名义,分十七次在《中国语文》杂志上连载,后经修订出版了单行本,书名改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61)。这部书选例精当,分析透辟,以重视语法结构为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代表了国内语法研究的最高水平。

1953—1956年,陆志韦主持编写了《汉语的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修订本1964),参加者有陆志韦、管燮初、蒋希文、任建纯等。该书以北京口语为研究资料,提出了构词研究的“扩展法”,对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语法小组为撰写《现代汉语语法》作准备,提出了若干研究课题。在陆志韦指导下,刘坚、陈建民、饶长溶、王福庭分别就助动词、兼语式、副动词和连谓式写出了专题研究报告;在吕叔湘指导下,范继淹、李临定、范方莲等研究了形名组合问题、趋向结构问题、带“得”的补语问题、动词重叠问题等。吕叔湘这个时期发表的《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等文章成为语法学界的指导性论著。

五十年代末组建了汉语史组,陆志韦任组长,郑奠任副组长,对古代汉语的语法作了专题研究,郑奠、麦梅翘编辑了《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1964,中华书局),郑奠、谭全基编辑了《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1980,商务印书馆),管燮初系统地对上古汉语的代表文献进行语法分析,陆续出版的成果有:《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1953,中国科学院)《西周金文语法研究》(1981,商务印书馆)以及《左传句法研究》(1994,安徽教育出版社)。

3,汉语方言研究

1954年成立了方言组,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建组以后不久就在中央团校和中央民族学院进行了方言调查,1956年起,语言研究所和教育部联合开办了三期“普通话语音研究班”,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方言调查研究的专业人才。此后,在丁声树、李荣的带领下,进行了张家口、昌黎两地方言的重点调查;1956—1959年,语言所组织并指导了全国性的方言普查,以县为单位,共在全国调查约2000个点,写出方言调查报告1195种。这期间由丁声树和李荣等为方言调查工作编写成的《方言调查词汇手册》(1955,科学出版社)《方言调查字表》(1955,科学出版社)《汉语方言调查手册》(1957,科学出版社)《汉语音韵讲义》(1984,上海教育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58,科学出版社)《昌黎方言志》(1960,科学出版社)等著作,成为指导方言调查的重要工具书和编写方言调查报告的范本。

4,汉语语音研究和机器翻译研究

当时的第三研究组以语音研究为主。建所初期,设有语音实验室,它是以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语音乐律实验室为基础形成的。仪器主要有各式浪纹计,乙一和乙二声调推断尺、各式海尔姆荷兹共鸣器、各式音叉、渐变音高管及钢丝录音机等等;五十年代末,添置了丹麦B.K.公司出产的声学分析仪器,用于研究普通话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性。研制了颚位照相装置,与X光照相配合,对辅音作了生理分析;研制了音高显示器,用于研究声调,还研制了切音机。在此期间,写成了《普通话语音实验录》共五卷(未出版)和《普通话发音图谱》(周殿福、吴宗济,1963,商务印书馆)。1965年,该室购买了美国Kay公司出产的662B型语图仪,正要进一步开展普通话语音实验研究之时,在“”中被迫中断。

这个研究小组的部分人员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机器翻译的探索,跟其他单位合作,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分别研制出了俄——汉、英——汉机器翻译系统。

5,少数民族语文研究

建所不久,罗常培在语言所组建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小组,由傅懋勋、罗季光、王辅世等负责,到1956年12月,以这个组为基础正式成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自1950年起,罗常培就着手选派一些青年语言学者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初步调查了解全国民族语言分布的概况;此后,又在语言所里举办丁语文干部训练班;1952年起,语言所先后派遣专家率领部分青年干部组成少数民族语文工作队,前往各民族地区调查民族语言。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桂西壮族地区、海南黎族地区、贵州布依族地区,以及蒙古语、苗瑶语区、新疆各民族语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1952—1954年,语言所参与了北京大学开办语言专修科的工作,帮助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编写了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短短的几年内,不仅为日后全面展开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从田野工作中培养了一批既有语言科学知识,又能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

6,《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杂志

《中国语文》杂志创刊于1952年,初为月刊,现为双月刊,1966—1977年停刊。罗常培、林汉达、丁声树、吕叔湘、侯精一先后担任总编辑或主编,周定

一、陈章太也曾主持常务工作。《中国语文》开始是一个综合性大于专门性、兼顾普及和提高的杂志,六十年代以后以刊登研究性文章为主。1953—1955年开展的关于汉语词类的讨论,以及1957年关于单句复句的讨论,1961—1962年关子语言和言语问题的讨论等都在语言学界产生很大影响。

《语言研究》创刊于1956年,1956—1959年共出四期。这是由语言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研究专门刊物,内容主要是:一,语言科学理论研究;二,现代汉语(包括方言)和汉语史的专题研究;三,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专题研究;四,外国语的专题研究;五,有价值的语言研究资料;六,国内外语言学重要论著的评论。

五十年代《中国语文》以综合性为主;《语言研究》以专门性为主,六十年代以后,《语言研究》停办,其内容分别转入《中国语文》和《语言学资料》。

7,《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是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的任务,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明确规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应该“编好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同一年,由语言所部分人员和新华辞书社、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共40人组成了词典编辑室,当时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的吕叔湘兼任室主任和《现代汉语词典》主编,自1958年开始编写,1960年就排印出了“试印本”;1961年丁声树接任室主任和主编,1965年排印出了“试用本”。

8,对国外语言研究动态的关注

建所之初,语言所就设置了一个情报资料组,了解和介绍国外语言研究的动态;1956—1958年,语言所设立专门小组,编辑出版了《语言学论文选辑》,先后出了八辑。六十年代初成立了外语研究室,由赵洵任室主任。这个室的一组人员投入《俄华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另一组以研究普通语言学理论为主,他们曾参加了《中国语文》附属刊物《语言学资料》(双月刊,1961—1966年共出32期)的编辑工作,其中的“描写语言学专号”等辑在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年动乱”使语言研究所的工作完全停滞了五六年,直到七十年代初,大部分同志从干校回到北京以后,才逐渐恢复了工作。尽管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不很理想,一代学界前辈还是以惜时如金的精神,勤勉地推动着各方面研究的展开。语法小组为撰写一部大型《现代汉语语法》积极准备;方言研究、语音实验研究、机器翻译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都开始走入正轨;《语言学资料》也更名为《语言学动态》恢复出版,1978—1979年共出12期(现改名为《国外语言学》)。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成立,语言研究所改属社科院后,对原有学科作了进一步的调整,设八个研究室,分别是:现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为吕叔湘),古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为王显),近代汉语研究室(室主任为周定一),方言研究室(室主任为李荣),语音研究室(室主任为吴宗济),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室主任为刘涌泉),情报资料室(1980年改为国外语言学研究室,室主任为伍铁平),词典编辑室(室主任为丁声树)。

1,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熟的标志——《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出版

语法小组恢复工作以后,吕叔湘主持着手准备一部详尽的《现代汉语语法》的编写工作,并亲手撰写了十万字的编写提纲(部分章节后来曾公开发表)。为了这项工程,吕叔湘积数十年研究心得写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翻译了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后来计划改变,在吕叔湘主持下用几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现代汉语八百词》,参加者有李临定、刘坚、范继淹等十余人。这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汉语语词用法的工具书,具有汉语语词用法词典的性质。书中虽然也简单交代了汉语语法要点,但不以阐述理论和建立体系为目的,而是着重于用法的观察,分析细致,举例贴切,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这部书的意义在于,跳出了名目和体系之争,着力于汉语事实的挖掘,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因此,它不仅成为汉语教学的必备参考书,也在推动语法研究的描写方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汉语方言研究空前繁荣——《方言》杂志的创刊和《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绘制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丁声树、李荣做的《汉语方言调查》报告里说到“我们今后的方言调查一定要加强计划性,使各地方言的调查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方法上,不仅要调查语音情况,还要重视方言词汇和方言语法的研究。”“全国范围的方言调查应该把绘制全国汉语方言地图作为长期奋斗的目标。”这两方面的理想在七十年代以后得到实现。1979年丁声树患病住院后,李荣主持方言研究。创办了我国方言学科唯一的专业杂志《方言》;发起成立了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组织力量投入了“六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的绘制工作。《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部分主编李荣、熊正辉、张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中文本及英文本,1987,1989,香港朗文出版有限公司)首次用多幅彩色地图的形式总结了几十年来方言调查研究的成果,反映了汉语各种方言分布分区的情况。地图集以及附带的文字说明,第一次向人们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方言的使用人口和主要特点,、以及汉语方言统一和分歧的实际面貌。这是我国国情调查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我国科学文化领域的一项基本建设。

3,《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

七十年代里语言研究所推向社会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一部《现代汉语词典》。“”期间,《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受到“”的严重干扰,1973年印行的“试用本”遭到无理指责,直到1978年;这部词典才得以正式出版发行。《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填补了我国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的空白,并以精当的释义和举例垂范于世。它集科学性和通俗性于一身,在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部词典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刊行以来屡次重印,至今印数已超过2300万册,并在海外有多种版本印行。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老一代学者不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一批中年学者成了各学科的带头人,他们继承了老一代的良好传统,使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现代汉语研究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工作完成以后,李临定着重进行句型研究,对汉语中有代表性的典型句型做了全面细致的描写,结合变换分析和语义解释论述句型特征(《现代汉语句型》,1986,商务印书馆);范继淹集中进行汉语人机对话研究,从自然语言理解角度对汉语语法的形式概括和语义制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1986,语文出版社);孟琮、郑怀德、孟庆海、蔡文兰重点进行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研究(《动词用法词典》,1987,上海辞书出版社;《形容词用法词典》,郑怀德、孟庆海,1991,湖南出版社),《动词用法词典》对名词宾语的分类超越前人,在动词及其支配成分的研究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徐枢、饶长溶的语法研究也在语法学界引起重视,身为《中国语文》杂志的编辑,他们还为语法研究后备队伍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由《中国语文》编辑部编辑的《语法研究和探索》系列论文集已出版八集,极大推动了国内语法研究。

2,汉语方言研究

方言研究八十年代后继续往深度和广度上发展,熊正辉、贺巍、张振兴带领方言研究室先后进行了国家“七五”“八五”规划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九种专著已出版)《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12部分地方言词典已出版)等大型研究,并在研究手段的现代化方面积累了基础。

八十年代方言研究的另一个突出成果是一批高质量的方言志的编写出版,自侯精一的《平遥方言简志》(1982,《语文研究》增刊)《长治方言志》(1985,语文出版社)以后,山西省已为81个县市编写了方言志,其他地方的方言志也陆续有不少问世。

由侯精一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现代汉语方言音库》自1992年开始采录和编写,计划中的40种方言音档多已开始工作,其中《上海话音档》(1994,上海教育出版社)首先出版,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3,实验语音学研究

1973年起,原来的语音实验室就逐渐恢复了语音实验工作,1978年语音研究室成立以后,在室主任吴宗济的带领下,大规模地开展了语音分析和语音合成工作,在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吴宗济主编,198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实验语音学概要》(吴宗济、林茂灿主编,1989,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话单音节规则合成系统”(杨顺安主持,1987)《现代语音基础知识》(曹剑芬,1990,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及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人机对话中的语音学问题”、国家“八六三”计划中“智能接口”的“普通话两音节间音联模型及其规则合成”等项目,都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4,近代汉语研究

为了加强汉语史研究中对白话材料的重视,1977年经吕叔湘提议,成立了近代汉语研究室。十几年来,这个室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吕叔湘《近代汉语读本?序》里不仅精辟地论述了近代汉语的分期问题,还特别讲到“进一步开展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我以为有几件事要做。第一,做好资料工作。……第二,总结研究成果。……第三,编辑读本。”近年来,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已有重要成果问世,《近代汉语读本》(刘坚编著,1985,上海教育出版社)是全面反映近代汉语概貌的第一部深入浅出的教材;《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1992,语文出版社)是近代汉语虚词研究成果的总结;《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刘坚、蒋绍愚主编,唐五代卷,1990,宋代卷,1992,元代明代卷,1995,商务印书馆)汇集了近代汉语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献,细加校订,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1985,学林出版社)的出版以及刘坚、江蓝生、曹广顺等的一系列论文,标志着近代汉语语法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杨耐思的《中原音韵音系》(198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是近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成果。

5,古代汉语研究

古代汉语研究室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王海菜八十年代初编著的《古代汉语虚词通释》(1985,北京出版社)是文言虚词研究的集成之作。同时,专书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何乐士的《左传虚词研究》(1989,商务印书馆),王海?钡摹堵硎衔耐ㄓ胫泄?语法学》(1991,安徽教育出版社),王克仲的《助语辞集注》(1988,中华书局)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邵荣芬的《切韵研究》(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原雅音研究》(1981,山东人民出版社)和王显的一系列论文。

6,汉语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词典》出版以后,词典编辑室又相继编出了《现代汉语小词典》(1980,商务印书馆)《倒序现代汉语词典》(1987,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补编》(1989,商务印书馆)等。此外,还编出了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新词新义词典、方言常用词词典等多品种的辞书;适应新变化的《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本1995年出版,《现代汉语大词典》自1990年开始编写,现已基本完成

。近十几年来,语言所的其他研究室也编出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专业词典。

7,应用语言学研究

应用语言学研究近年有了较大发展,1979年成立了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刘涌泉任室主任;1985年改组为计算机室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室,分别由刘倬和刘涌泉任主任,1995年起,由于工作的需要,两个室再度合并。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机器翻译和中文信息处理,这些年来,在刘倬的主持下,开发了各种实验型机器翻译系统8个(包括英语一汉语和世界语一汉语);主持开发或指导开发了实用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3个;建立了中文信息处理系统及语料库两套;以及各种文字形式和软件形式的成果等,都在国内同行里获得高度评价。

由王广义主持的《天语》英汉题录翻译系统、《GRA篇名英汉机器翻译系统》都已投入应用,《GRA文摘英汉机器翻译系统》正在进行中。

8,语言理论研究

语言理论研究是近十几年来语言所发展较快的学科,已从早期的以介绍和翻译国外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主,逐渐转向研究和评论国外语言理论和方法,并借鉴这些理论和方法,结合汉语开展实际语言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音研究;汉语篇章分析、汉语语用研究、英汉语法比较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在这些方面做出重要成就的是廖秋忠、陈平和沈家煊,他们积极引进最新的观念和方法,对汉语中一些长期悬而未解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廖秋忠文集》(1992,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陈平,1991,重庆出版社)《语用研究论集》(廖秋忠、沈家煊、杨成凯等,199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等文集反映了他们的研究水平。赵世开、黄长著、卫志强、沈家煊、林书武等积极翻译国外语言学名著,如《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198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语言与语言学词典》(1981,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1989,华夏出版社)《语言导论》(199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199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等都为国内的语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9,《中国语文》、《方言》和《国外语言学》杂志

《中国语文》于1978年复刊,为双月刊。这是我国语言文字研究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汉语现状、历史以及应用、实验等的调查和研究,语言理论,语言政策的研究,汉语教学,汉外对比研究,语言学和其他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汉字现状、历史以及应用调查和研究,语言文字著作的评论文章。

《方言》杂志创刊于1979年,季刊,至今出版68期。李荣、熊正辉、贺巍、张振兴担任主编。这是全国唯一的方言学专业刊物。杂志集中反映了汉语方言研究的有代表性的重要成果,曾对连读变调、方言分区等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1980年创刊的《国外语言学》是国内唯一的国外语言学理论研究学术刊物。伍铁平、赵世开、廖秋忠、卫志强、沈家煊先后担任主编。杂志大量评介国外语言研究成果,刊载相关资料,成为国内学者了解国外语言学的重要窗口。

10,图书资料工作

语言研究所图书室组建于1950年,至1966年藏书有16万册左右;90年代初期,藏书已达到27万册左右,其中中文书刊约23.5万册,外文书刊约3.6万册。藏书,内容包括:一般语言学、语言学理论、汉语语言学、传统语文学等方面的著作文献;可提供语言研究素材的文献资料;各种辞书、地方志、丛书、期刊等。语言所图书室历任主任或负责人有:刘际尧、魏民、袁璋、冯家荣、阎征、许长江。1994年起和社科院其他研究所的图书室一起归入组建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成为社科院图书馆的语言学库。

四十五年来,语言所的工作人员在吕叔湘等专家的直接指导下,编辑了《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清末一1949,1965年出版)《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乙编》(1950—1963,1963年出版;增订本1965年出版;1950—1980,1983年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开创之作,吕叔湘为这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撰写了卷首专文《语言和语言研究》。语言所不少学者为该卷撰写了条目。吕叔湘还为我国语言学界另一项开创性工作《中国语言学年鉴》(1993,语文出版社)亲自起草了详细的编写体例。

作为国家级的语言研究专门机构,语言研究所不仅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而且组织了很多全国性的学术活动,良好的学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学工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是吕叔湘个人捐助设立的,1983年,吕先生捐献多年积蓄六万元作为这项奖金的基金;1987年,吕先生又把他荣获首届吴玉章奖金语言文字学特等奖的五千元转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语言所负责这项奖金的管理工作1984年首次评奖至今已评定7次,获奖者25人。

我国语言科学工作者的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国语言学会的常设机构设在语言研究所,十几年来,语言所为学会的各种活动做了许多工作。早在1957年初,罗常培等就曾筹备成立全国性的语言学会。1980年正式成立以后,积极推动语言科学研究,开展全国性学术活动,组织国内学术交流。中国语言学会历任会长是:吕叔湘、季羡林、熙、刘坚;现有会员近900人。语言所直接负责了历届学术年会的组织工作和《中国语言学报》(1982年至今已出版七期)《中国语言学会通讯》的编辑工作。为了加强国内语言学家与国际语言学界的交往,1988年由语言所负责协调中国语言学会加入了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使中国成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国。

汉语方言学会的秘书处设在语言研究所,李荣任会长,自1981年成立起已召开了八届学术年会;由语言所和其他单位合办的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古代汉语学术讨论会、国外语言学研讨会等也一直定期举行,大大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对外交往与合作在语言所四十五年的历程中也形成了传统。五十年代起,语言所的专家和苏联、东欧的语言学者就有来往和交流;八十年代以来,欧美、澳洲、日本以及港、澳、台湾地区等许多知名语言学家频繁来到语言所访问,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会议等。1982,年8月,由语言所参与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的国外学者有百余人。近年来,语言所也有不少学者应邀出访,进行学术交流。不少专家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出国讲学,与国外同行研究合作等。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的合作项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绘制是语言所参与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国家“六五”计划实施以来,语言所承担的各种重点项目有:“六五”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语言地图集”,“七五”国家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语音分析与合成的基础研究”“山西方言通志”,“八五”国家重点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人机对话中的语音学问题”,国家“八六三”项目“普通话两音节间音联模型及其觌则合成”;中华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现代汉语话语关联”“近代汉语助词研究”“现代汉语方言音库”“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北京口语句式研究”;社科院重点项目“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汉语成语语义检索”“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句型研究”“唐宋语言研究”“白话小说语词研究”。

四十五年来,语言所的研究队伍人才辈出,良好的学风代代相传,务实求新的传统不仅体现在几代学者的研究工作里,也表现在他们的积极倡导和对年轻同志的言传身教中。早在五六十年代,丁声树、吕叔湘等就在所里为年轻同志开办了音韵讲习班和英语讲习班,使研究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每个时期所里都经常举办研究人员的学术报告会,九十年代以来,更形成了固定的“五四”青年学术演讲会和高研学术演讲会活动,学术气氛异常活跃。语言所里不少同志还经常自发地组织学术沙龙活动,进行专题研讨,其中每月一次的“理论语言学沙龙”自1985年起至今目连续举办了127次,国内外许多同行都曾参加过这里的讨论,为活跃所里的学术空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晨

四十五年间,语言所的几代学者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努力挖掘汉语事实,继承良好的学术传统,积极探索新的方法,不断更新学术观念和研究手段,为我国语言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古语说四十而不惑,正当盛年的语言研究所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征程上,一定会以更加丰硕的成果奉献给社会。

参考文献

傅懋勋、罗季光1978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语文,1期。

傅懋?蕖⒅芏ㄒ弧⒄攀倏怠⒙奚饕侵鞅?1984罗常培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李荣1989丁声树,方言,2期。

王均1989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纪念罗常培先生九十诞辰,中国语文,6期。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秘书处1956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文件汇编,科学出版社

张伯江1992《中国语文》四十年,中国语文,6期。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编写组1981,1982,1984,1985,1986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一至五分册),河北人民出版社。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6篇

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大环境相关。上世纪90年代,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的概念开始出现在教育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颁布新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增加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适应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基础宽的多面手”。它包括如下涵义:“(1)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以基础为主;(2)在知识结构上要求面比较宽;(3)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实践能力强;(4)在培养方向上以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特征”。应用型人才的概念与应用型本科大学概念密切关联。1998年我国将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列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近期发展目标。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接近15%。随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而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长春召集了一批国内高等教育专家学者、大学校长专事研讨关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问题。2013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东莞理工学院调研后,指出高校应当把“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过程,办出自己的特色。基于上述高校文学类课程群教学实际和国家教育大环境的转型,为促进本校中文专业建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学生文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概念,所谓“学生文学专业应用核心能力”具体内涵为: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本科文学专业学习,能获得一定的文学经典阅读面,掌握基本的文学批评能力,能熟练运用中文进行常见文体的写作,同时还能进行一定水准的演讲、朗诵等。

目前传统中文专业学生综合文学素养日益下降,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即文学阅读能力、批评能力、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具体包括:或经典作品阅读太少,不喜欢阅读,不了解经典,文学审美体验钝化、审美想象能力不足;或常见文学文体如诗歌、散文以及应用文写作有困难;或毕业论文创新不足、质量堪忧等。经过调研,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文学类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式讲授教学为主,教学效果不佳;二是文学类课程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各文学课程对学生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缺乏针对性考核;三是学生受视觉文化影响太大,阅读视觉化倾向明显,喜欢电影电视、MTV,不喜欢经典读物;四是社会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学生很难静心阅读。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对文学类课程群教改研究深度和力度还有待拓展,特别是结合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进行的综合性教改相对较少。为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文学类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高校文学类课程群教学教改情况作分析,找出教改存在的不足;再如调查法,通过对文学专业学生文学素养进行调查,找出学生文学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再如讨论法,通过文学类课程群教师的广泛争鸣,探索培养学生文学核心能力的具体教改思路和策略等。教改实施两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反思和总结文学类课程目标设置及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并深入践行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实施策略。通过课题建设,本专业在重庆高校中率先确立文学类课程教学“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理念,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读研写演”教学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改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特色:一是理念的创新,提出文学类课程教学“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实践性教学”等理念;二是实践的创新,以学生文学核心能力培养为宗旨和“实践性教学”的新理念重构文学类课程体系,提出并实施“读研写演”实践教学模式;三是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中,既注重各文学学科对具体学科教育规律(特殊性)的研究,又注重超越学科的整体性(一般规律)的研究,从而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互补和融合。

二、“读研写演”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围绕文学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培养,精心打造“读研写演”四位一体课改培养模式,我们重点改造相关核心课程,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学概论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文学批评能力。在课程教学实施时,课前开列必读文论、美学书目,布置阅读任务,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广泛阅读文学理论专著、文学作品,让学生研读寻找理论问题,分小组讨论,形成观点,再撰写研究报告,每堂课前进行10分钟的读书报告演讲,教师随堂点评其理论性问题以及演讲技巧问题。古代汉语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其次,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研究,在“研”中获取能力(非教师讲解后听懂的,而是自己研究后明白的)。比如在学习词类的活用一节,教师并不以概念化的讲解告诉学生什么叫词类活用,而是出示几个词类活用的例句,让学生研究讨论句子中哪些词的词性非常态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再次,写教案、写故事、写剧本、让学生当小老师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争取机会带领学生到中小学课堂观摩优秀示范课;依托重庆市儒学研究会的网络平台和国学院平台,带领学生参与古代文化的交流、研究和推广。

基础写作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具备一定的写作素养,具有独立表达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教学实施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对文史哲多种知识的积累,强调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收集写作资料,向名家名著学习写作方法,并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先在小组交流,再在辅导课时推荐优秀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教学中特别针对应试弊端,强化写作理论知识学习,提出“用心写作,抒写个性”的写作宗旨,加强逻辑思辨能力训练,提高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写作能力。教学中还特别注意把写作与生活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有经历才有觉悟,有觉悟才有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多途径发表自己的文章,把写作当成学习的必须。现代汉语课程。其核心专业能力是,系统掌握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语言理论,更重视训练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并在训练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质。实际教学操作中,强化听、说、写、思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达到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内化融合。教学中进行了分组学习。小组长成为老师的助教,利用辅导课组织各组同学复习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小组每学期有一次教师指导下的语言现象分析汇报,学以致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在内容的选择上,现代汉语课程和相关课程相互照应,相辅相成,努力把各门课所教授的知识和能力融成一个整体,提倡交叉,防止重复,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语音”部分的教学与普通话、教师口语、口才训练、语言学概论等课程相关知识点整合;语音训练与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等文学类课程的精选篇目相结合;“文字”部分的教学与书法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词汇”、“语法”部分的教学与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写作课程内容衔接;“修辞”部分与写作课相衔接等。通过现代汉语课程内容改革和大量的语言实训,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将来从事语言文字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研结合互动模式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核心能力,我们实行教学、科研双向互动模式,提倡课程教学与科研的有机链接。如文学概论课程,推荐学生阅读《白夜行》《朗读者》等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思考、写作读书报告,课堂前即兴演讲,老师最后点评。老师将点评及思考整理延伸,系统梳理形成论文,《白夜行中雪穗形象的精神分析》,再反馈课堂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文学批评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教研互动。如古代文学教学中以《红楼梦》作为经典作品,教学时引入教师红学科研成果《论〈红楼梦〉中的戏曲及曹雪芹的文学观念和悲剧精神》,对教学大有裨益。再如:将唐宋文学教学与唐诗研究结合,将论文《唐代“诗史”思想探微》对唐代的“诗史”思想的研讨融入等等,拓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的教改项目的实施

“文学类课程群与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与研究”教改项目提出“读研写演”四位一体实践培养模式,形成专业教师教学共识;精心打造文学概论这一课程作为核心示范课程,实行“读研写演”四位一体实践培养模式,辐射整个文学类课程群。“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接轨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作为经典学科课程群教改实施的典范,实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以及现代汉语课程群改革,打破课程间藩篱,实现学科有效沟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古代汉语课程教改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三个关键点。其一,学生今日之“学”和明日之“工”结合的思考;其二,关于跨学科结合的思考;其三,借助行业协会等平台,发挥传统文化积极因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条件下,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研究古代汉语应注重如何将其积极因素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通过行业协会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宣传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服务。“机测背景下师范生普通话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普通话课程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探索分层合作的实训内容、实训平台等,强调学生合作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期根本上解决普通话学习氛围不佳、教学针对性不强、学习课堂内外脱节、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学生普通话过级难、计算机智能测试后学生普通话过级更难的问题。教改过程中体现了三大特色:1.教学内容更新;2.师生主体地位变化;3.学习空间、时间被拓展。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分层合作完成任务,任务形式开放化、时间开放化、地点开放化,任务贯穿在学习整个过程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学习时间空间均被拓展,不局限于教室、课内。这一教改项目在文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重点解决演的问题,学生在其他文学学科读研写的文学积淀基础上,运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及合理的演说技巧,予以展示。

总之,在这些教改项目的推进实施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核心能力理念日益清晰,“读研写演”的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五、学生文学核心能力有效提升

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我们精心打造文学核心能力第二课堂:依托团组织、依托学生社团,通过学生文学语言类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建构第二课堂,进一步实现文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如举办多种有助于提升文学核心能力的活动,如好书分享沙龙、读书心得征集、征文比赛等,搭建学生表现的舞台。此外,在学生进行见习、实习时,教师关注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精心指导毕业论文写作,积极推荐与文学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等。通过第二课堂的打造促进文学核心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办公室、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文建设》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语言基本功大赛”中,本系学子斩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读书活动月“享悦读、溢书香”读书心得比赛中,本系学子收获一等奖两个,二、三等奖各三个;在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人生需要正能量”四校联合演讲比赛中,本系高钰娟、潘夷同学获得三等奖,姜静同学获得优秀奖;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中国精神”新生演讲比赛中,本系学子潘东立获得第一名;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二届读书月“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中,本系学子荣获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在本校第一届、第二届辩论赛中本系学子均夺冠;本系创办的太阳雨文学社被校团委评为甲级社团,演讲与口才协会被评为乙级社团。由于对文学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许多毕业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多名毕业生成功考取研究生,多名毕业生进入重庆名校(人民小学、谢家湾小学等)执教,多名毕业生因文字表达能力优异,成功考取公务员。学生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众多成绩已充分说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文学核心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

六、结语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7篇

从现实生活观察,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立场与观点的限制。主体与客观的限制。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别人。孤独一人,无话可说,只能独立思考。两个人谈话,交流思想感情,要有共同语言,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交谈可能变成吵架。公共场合说话,讲究文明礼貌,非礼勿言;否则,出言不逊,必然引起公众反感。教师讲课,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才会受到学生欢迎;否则,语无伦次,言不及义,学生肯定不欢迎。学者写作论文,要求概念明确,判断准确,推理合理,论证严密,学术水平比较高,才有可能发表;否则,受到编辑、主编的限制,论文很难发表。开展学术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以理服人;不能居高临下,讽刺漫骂,侮辱人格,否则,别人肯定不接受。媒体报道新闻,要求内容真实,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忽悠大众;否则,报道虚假新闻,必然失信于民。

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言论自由行,需要有时间。谈话、开会、上课、讨论,等等,都有时间限制。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因此,要求人们讲真话,讲实话,实事求是,言行一致,才能使人信服。不要讲假话、大话、空话、废话,以免浪费别人的时间,使人感到厌烦。言论自由行,还要受到生活空间限制。一个人只会讲方言,不会讲普通话,在本乡本土生活,言论可以自由行;到全国各地旅游,讲话别人听不懂,言论就不能自由行。一个中国人,只会讲汉语,不会讲外语,在中国生活、工作,言论可以自由行;到外国学习、工作,言论就不能自由行,需要有翻译。因此,推广普通话,学习外国语,是言论自由的需要。立场与观点的限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类社会划分为国家、民族、阶级、阶层。这是历史形成的。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阶级、阶层有不同的经济利益。人们在社会中工作生活,都有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思想信仰。人们的身份地位和思想信仰决定人们的立场,立场决定观点。例如,爱国主义的立场是国家,集体主义的立场是集体,个人主义的立场是个人。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社会主义国家要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否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只顾个人利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又如,大学生辩论会,有正方、反方,双方立场不同,观点必然不同。法庭辩论,有原告、被告,双方律师立场不同,观点必然不同。学术研究,百家争鸣,反映不同学派的立场、观点不同。

在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中,世界观是根本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认识必然,获得自由。谈论言论自由问题,必须明确自由的涵义。自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有多种涵义,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婚姻自由、信仰自由,等等。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胡言乱语,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畅所欲言不违法(语法、文法、宪法)。言论自由的界限就是合情合理合法。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合情合理合法的言论,才能走遍天下。只有道德文章和成语格言,才能世代流传。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流传几千年,家喻户晓,就是例证。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普通话推广论文范文第8篇

求真务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学生参加由县文明委在xx乡举办的专题讲座,并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抓牢抓紧。学生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并规定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周。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县交警大队举办的交通法规宣传活动。两年来我校学生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学校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以德执教,以爱施教,创造良好的校园文明氛围

1、以人为本,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发展,通过组织班队主题活动,构建师生共同交流平台,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同学,用教师的爱去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及时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列如:赵秉柱同学因患先天性心脏病需住院治疗,全校师生就倡议为她捐款,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有一千多人为她献上爱心,共捐款1000××0×××多元,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为我们学校树立了一种正气。

2、积极参加xx乡党委、政府组织的**、**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节文体活动,并且参加演出的节目得到了好评。同时,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组织师生×××多人次清扫xx街场。

3、在各级的支持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年荣获州级育人环境“优级学校”。在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中,我校五

年级学生何×××荣获×××中小学生学习“三个代表”专题活动,小论文三等奖。有两位同学荣获“×××教科院组织的小学生书画竞赛”

一、二等奖。在交通知识小论文竞赛中有六名学生分别获得

一、

二、三等。我们还建立了学校展室,主要展现“普六”、“普九”以及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体现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生活的良好精神状态。

4、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年全县教育质量测评中,我学区在乡内前三名中获奖×××人次,学区综合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学年是我校历史上教学质量最好的一年,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我校荣获九个乡镇中心完小综合成绩三等奖,有×××名教师受到×××教育局的表彰,×××个科次荣获乡内前三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