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

旅行毕业总结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人才;需求;研究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

在二十一世纪,旅游产业在不断的发展而且旅游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国家甚至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而且根据统计,在未来的时间里,旅游产业也将持续高速发展下去。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也有自己本民族最具特色的具有旅游产业及项目。我们国家的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的精髓就是民族文化,从“十五大”一直到今天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旅游人士,而且越来越多的爱好旅游的外国人都被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所吸引,所以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我们国家各地区体会各民族的文化,随着旅游人数不断的增长,对我们国家的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支持。我们国家的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深深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人士,而且旅游人员也在不断的增长,而我们国家在亚洲属于最大的旅游产业国之一,一直在保持着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旅游人员持续不断的增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定的对策来接待国内外的旅游人员,真正做到了人源与财源双丰收。各民族都具有本身民族特色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着每一位旅游者。

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在不断的改变,所以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民族地区为发展旅游产业也在不断的改变,为保证自己地区旅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在不断的努力。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旅游人数是平常的好几倍,但民族地区已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解决了将会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旅游人士的正常欢乐旅游。人们旅游的消费方式、旅游的目的与类型的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分析

这些年我们国家在不断的对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对在各民族地区从事旅游产业的衣、食、住、行的旅游人才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从事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人才具有以下的特征:

1、在我们国家从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人员有很多,在工作人员当中女性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人数比例,从旅行社到旅游饭店酒店,但是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做到高管、经理、老板的人员当中,男性人数比例又高于女性人数比例。只有在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

2、从旅行社到旅行饭店酒店的工作人员的年龄分布一般在25-35岁之间较多,在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年龄段又稍微高,一般分布在35-45之间。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做到高管、经理、老板的人的年龄一般都在30-45之间。

3.在民族地区从事旅游产业,除了旅游景点对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其他地方对于学历还是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旅行社人才还是旅游饭店酒店人才对于自身能力以及学历是有一定要求的,必须是接受过相关教育或者高校毕业应聘从事该工作岗位,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从事旅游行业人员大多数都不是对口,但是对于高层次的旅游产业人才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而且专业必须对口,来保证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4、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对从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人才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外语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各民族文化不仅仅吸引着我们国家的旅游人士,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人士,所以从事旅游产业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

1、我们国家民族地区对于旅游人才的数量需求分析:旅游产业对于与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处于一个积极吸收的状态,从事旅游行业年轻人为主,所以每年民族地区将会招收大量的旅游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研究生,不断的吸收新鲜血液,来改变着民族地区的知识结构,增加人员的流动性。

2、我们国家民族地区对于旅游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旅行社与旅游饭店酒店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而且也是众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的归宿之一,从事旅游饭店酒店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但随着旅游饭店酒店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对于人才岗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知识层面到本身能力都必须与所从事岗位相符合。今后民族地区旅游景点也将对岗位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将从专科与本科生当中吸取。

3、我们国家民族地区对于旅游人才的学历需求分析: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根据学历对旅游人才进行了细分。从事旅游饭店酒店的工作人员较多,而从事人员多为非本专业的毕业生,而且对于中专大专的学生更为欢迎。在旅行社以及旅游景点对于大专以上学历更为重要。

4、我们国家民族地区对于旅游人才的职业技能需求分析:在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实践性很强,实践能力的好坏一定意义上也关系着旅游产业的好坏。调查研究发现,旅游产业对于旅游人才的能力培养极其重视,经常会花钱对工作人员进行能力培训,这样给旅游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所以无论是旅游社还是旅游饭店酒店都希望直接接收接受过相关专业能力培训的人员,特别是中专生和大专生,对于本科生的要求就是对外语的掌握,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在民族旅游产业当中更受欢迎。

四、小结

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在高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从事旅游产业,也在不断的呼唤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的加入,做出属于自己民族地区的特色,将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打出品牌。

参考文献:

[1]杨寿川.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地区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辽宁旅游文化教研室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一、实习内容及收获

(一)办公室文秘类工作

走进公司上班,由于第一次较正式的步入社会。加上领导对自己的具体工作能力等方面不是很确定,所以在通达假日旅行社实习的第一个月里,公司并没有分配什么重要的任务给我仅仅是一些办公室里杂乱的工作,比如:取文件,送文件,打印,接电话,打扫卫生,整理办公室,倒开水等。虽然这些只是杂乱的小事,但我并没有抱着随意的态度,而是对每件事都很认真的去处理,个人觉得连小事都不能做好的人,就别提做什么大事了

与公司同事和领导进行了相互了解,经过一个月基础性的工作后.彼此间建立了一定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并且使我学会了一定的社会交际,提高了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二)旅游市场调研

市场营销学正不断地向旅游行业渗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旅游市场营销学,并逐渐地完善.市场调研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有着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意义.

有幸得到一次实践性地市场调研活动,公司实习期间。真是兴奋之极。学校里,经常听老师讲些有关市场营销和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偶尔有些实验性地模拟调研,但从没有过如此正式地社会调研。对我来说,这次绝对是一个把四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所以我本人非常的慎重与认真。

表现得相当活跃与积极。调研前期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做市场调研的整个过程中。以及调研对象分析,很多观点还得到上级和同事的认可与赞许。市场调研中期,也就是正式有对象性的社会调查,和同事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按区域分配,所在小组负责海甸岛一块。接到任务后,提议以街区为单位,每人负责一部分,分头行事,完成后到KFC集合,这样可以有效利用人员,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同事们都表示同意。于是充满激情、汗水、劳累与期望的一天就这样的开始了回到公司,进行问卷统计与分析后,把结果交给了负责人。领导看了市场分析后对我赞扬了一翻,晚上还请大家去HAPPY

对旅游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经过此次调研活动。特别是顾客这一块,也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更努力地不断学习提高。

二、对旅行社发展的一些想法及建议

并且仅有短短的两个月,虽然第一次进旅行社工作。但通过近期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平日在学校里老师悉心的教育,对旅行社的发展也有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建议。

旅行社主要面临着三大问题:目前。

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从建省并确定旅游业为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到现在包括大大小小,第一。国内国际的旅行社不下160家,特别是90年代,省经批准注册的国内、国际旅行社达1千多家。面对一个,有限的旅游资源开发下,共同存在着如此多的竞争者。所以,旅行社面临着极为激烈地竞争。

优秀员工流失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第二。那就是优秀员工的流失,旅行社作为服务性企业,人员具有高流动性。公司实习的短短二个月中,就有一位优秀的导游想离开,但不知道经理用了什么方法留住了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人才的流失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企业机密泄露,客户流失,成本上长升等。所以,旅行社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旅游市场混乱。相信到旅游过的人,第三。都知道旅游市场的大致情况。从“12.1事件,黑导,宰客现象,旅游市场其实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但是近年来,经过政府对市场进行的各种调控后,现在稍有好转。不管哪一行业,市场混乱将增加企业许多额外的成本,严重地将导致企业灭完。

面对以上问题旅行社该做些什么呢?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1优化旅游路线。

让顾客开心地来,2做好客户服务。满意地走。

创造竞争优势。3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降低人力资源成本。4做好人员管理。

留住人才。5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树立企业形象。6塑造旅行社企业文化。

制定营销策略,7规划旅游市场。明确产品定价,做好市场宣传与营销管理。

三、总结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旅游市场也在逐渐打开局面。调查发现,大学生大都有旅游的要求,也有相应的经济能力。大学生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市场上为大学生旅游开发的项目较少。根据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点和偏好,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以山西省两所高校为例,对进一步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策略建议。同时,期望大学生能够选择一个健康适宜的出行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行为;特点;旅游市场开发;制约因素;策略

2005年,山西省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121.7人,到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96人,将近200人。可见,高校在慢慢普及,山西省高校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面对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很多企业都设计了与大学生有关的产品,争取大学生市场。不同于普通大众的“90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个性更加鲜明、更加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发现和尝试新奇事物。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实践调研、公益志愿等,大学生活充实且有意义,旅游几乎成为每个人必做的一件事情,短途和长途旅游都有他们的身影。目前,大学生旅游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市场也在不断规范,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产品不具独特性,吸引力不足,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等。

一、旅游概念的界定

“旅”指距离上的移动,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距离可以长途或短途,范围可以是省内或省外,形式有自助游、互助或结伴游等。“游”是指游览、观光和娱乐,也就是目的所在。“旅游”是暂时去往某地,不长久留住,也不从事赚钱的活动。在本次调查中,旅游仅指个人有意愿,出行距离在一定程度以上的行为,涉及学校所在城市的出行和班级聚会等活动不算在本研究所指旅游的行列。

二、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特点

大学生出行已是一种常态。在调查中发现,超过80%的学生有外出旅游的打算,这与大学生活的自主性管理有很大关系。大学生活学业压力相比高中轻松很多,学生也自己管理生活费,在时间和金钱的允许下,学生的旅游需求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消费群体,从实地调查中可总结出大学生旅游的特征。

(一)节假日出行居多

这与大学自身的特点有关系。大学生的身份仍然是学生,虽然自由,但是需要以完成学业为前提。零碎的时间不适合远距离的旅游,除了学业和个人活动上的限制外,更要考虑一个结伴旅游的问题。外出旅游的决定会受到同行人的影响,只有节假日大家的时间是比较集中的,因此外出旅游的可能性也就很大。在节假日出去旅游的比例远远高于寒暑假旅游比例,这是因为寒暑假基本大家都回家了,回家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休闲,与旅游有异曲同工之效。

(二)时长一周之内居多

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出行的时间是2~3天,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时间和花费,节假日的时间基本都在一周之内,相应的,学生的旅游时间超过一周的基本都是属于寒暑假的出行了。因为外出旅游最大的花费主要就是住宿和饮食,出行时间与花费成一定正比,学生的消费能力还不是很大,因此,2~3天的短期旅游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也有25%左右的学生一周之内都可以接受,更长时间旅行的人数比例较小。

(三)信息来源

主要是朋友和网络大学生出游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朋友介绍(55.9%),相对于其他渠道而言,身边同学去过的地方信息可以了解的更全面,熟人推荐的说服力还是较大的。另外,自己到网络上寻找的比例达66.3%,一方面得益于网络信息的完善,另一方面可见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强。调查中发现学生通过旅行社介绍和海报宣传得知旅游产品信息的比例非常小,可见,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来源渠道还不够宽广。

(四)旅游消费处于中低水平

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住宿以便捷安全舒适的快捷酒店为主,也有少量的学生选择住在青旅和民宿,对学生群来说,这些旅店的性价比较高。旅游花费在500~1000元的约占50%,300~500元约有26.4%。可以看出,学生群体是属于中低档的旅游消费水平。在旅行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和火车,选择飞机的比例很小,这与学生选择节假日出去旅游,而节假日也是旅游的高峰期,很多机票价格更贵有关。

三、大学生旅游行为分析

大学生的旅游行为有自己的特点,这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总结出了大学生旅游的动机偏好、地域偏好、类型偏好,了解大学生的旅游偏好后,就可为大学生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旅游产品。

(一)大学生旅游的动机偏好

外出旅游是一个拓宽视野、放松心情、沟通感情很好的方式,这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要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前两种旅游动机所占的比例较大,为70%以上。很多学生都是选择到离家很远的高校求学,对家乡以外的自然、人文都较感兴趣。趁着大学期间,出去旅游的时间和精力都是较充足的,因此,出去旅游就变得非常普遍了。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域偏好

很多山西省高校的大学生会选择山西的大同、平遥和陕西的西安,这些地方距离较近、交通便利,路程所用时间也较短,在学生眼中是性价比较高的旅游目的地。80%的被调查对象选择自助游,原因主要是因为行程中较自由,时间安排价灵活,花费也在掌控之中,但是前期需要下功夫作好旅游攻略。选择结伴旅游的比例达85%,基本都是和舍友或男女朋友一起出去,这是大学生交际特点的直观体现。也有单独出去旅行的,但基本都是男学生。

(三)大学生旅游的类型偏好

学生旅游目的类型多样化,选择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主题乐园、城市风光这三种旅游目的地比例突出。尤其是自然风光,这是学校教育所不能给予的,也是开拓眼界、放松心情较好的旅游类型。另外,主题乐园作为新兴的旅游类型,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旅游能够满足他们追求刺激和自由的需求,而且给学生希望山西省境内能够有更多的主题乐园,可见这个市场的需求是较大的。

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

目前,在学校内部有部分学生与旅行社合作,作为旅行社的营销人员,在学生中宣传旅游信息,也有不少学生选择这种出行方式,原因是熟人介绍,认为可靠性还是较高的,这同样说明旅行社利用学生在大学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这些旅游项目的覆盖率还较小,旅游项目也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原因主要是:

(一)旅游项目较普遍,未体现出面向学生的独特性

“90后”的大学生喜欢新鲜和刺激,对这样的年轻群体,旅行社并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基本都是面向大众的,这都不利于打开学生市场。其实,这与旅行社的意识和决策有关。通过访谈中得知,旅行社对开发大学生市场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只是把他们作为一个普通对象,导致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程度尚浅。

(二)价格不具有诱惑性,除了景点的门票外,没有更多的学生优惠

大学生去旅游景点的门票本身就有折扣,如果没有其他的优惠,那么是否到旅行社报名旅游就没有差别。事实是,旅行社的产品并未为大学生设置其他的优惠,也就是说学生自助游可能相比来说有更大的优势,旅行社未将自己专业化和系统化的优势体现出来,学生们也未得到相关方面的信息,自然不会选择旅行社。

(三)介入大学生市场的旅行社数量少

从调查的两所高校来看,只有一两家旅行社介入高校,而且介入的层面很浅,对自己的旅游产品介绍普遍较简单、线路较少,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太小,导致学生的关注度不高。旅行社的数量少,彼此之间的竞争力不足,不利于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毋庸置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虽然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且供给的旅游产品与大学生的需求的吻合度较低。旅行社应认真考虑大学生开发市场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自身方面的一些情况,才能在大学生旅游产品的供给、市场的打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五、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大学生旅行市场的现状可发现,旅行社对于市场的开发有一定投入,但是并没有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规划,这会导致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主要停留在表面。制约旅行社开发大学生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一)旅行社营销措施缺乏

1.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选择

旅行社作为市场的开拓者,在大学生旅游市场方面的投入明显不够,甚至只是把大学生当成普通游客,并没有当成游客群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和经营。旅行社不仅未区分大学生与一般游客,而且对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的旅游产品投放上也没有针对性的设计。市场细分和营销策划都有所缺失,这是旅行社很难大幅度打入大学生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7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选择,尤其是现代大学生对性价比的要求还是较高的。产品永远是企业能够赢得消费者青睐最直接也是核心的因素。

2.未抓住大学生关键心理特征

虽然很多宣传人员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的宣传效果是较好的,也不容易有太多的心理防备,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很多时候是结伴甚至是集体一起活动的,集群性是大学生活一个很重要的特征。群体性这个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很强,所以,旅行社与学校团体的沟通和共赢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旅行社的宣传很简单,未很好地将社团的宣传效果利用起来。

(二)校园宣传员培训缺乏旅游机构

基本上都通过招募学校里的大学生作为他们的宣传人员,这样一方面可通过熟人效应尽快让很多学生产生信任感,另一方面相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营销,学生的雇佣成本也较低,这是旅行社选择由学生打开学生市场的重要原因。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主要是:

1.旅行社前期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旅行社对这些学生进行的培训并没有投入太多,培训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不够系统,而且周期较短暂,学生对旅游产品的了解也并不深入,不利于市场的开拓。

2.旅行社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旅行社虽然对从事旅游工作的学生给一定的提成,但是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使他们有一种编外人员的感觉,即他们不能够像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一样会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对旅游产品的营销和市场的开拓中,不会主动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够更快地让旅游产品得到更多大学生的信赖和选择。

3.大多数学生没有旅游产品营销的专业知识

大多数学生没有旅游产品营销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他们只是把兼职作为赚取生活费的一种手段,也就不能对旅游产品的后续营销及时跟进,使得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不被持续关注。

六、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策略

从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产品呈现出的状况来看,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很大,但是旅行社不能够及时反应,所以才使得市场的开拓停滞不前。旅行社要想成功挖掘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应从自身和大学生方面下工夫,尤其是从内因着手,才能更好地打开大学生的旅游市场。

(一)转变认识,积极开拓

很多旅行社都未认识到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打开大学旅游市场,与高校实现“双赢”。高校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专业的有保障的旅行选择,旅行社可扩大自己的业务,优化管理和服务。因此,旅行社应与高校加强合作,尤其是高校中的社团。社团是很好的一个桥梁,旅行社通过社团可进一步宣传旅游产品,社团的活动也可得到更多的赞助。高校作为一个群居的大型社区,学生们的从众心理应被重视,社团是旅行社打开大学生市场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转变观念,丰富产品

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的旅游消费者是不同的,旅行社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例如,山西省的大学生游客常去的旅游区域在附近的省市,旅行应推出距离较近的旅游产品供大学生选择,这些旅游产品属于大众需求。另外,大学生选择毕业旅行的也不在少数,但是旅行社基本没有类似的产品,这是一个被忽略的市场。大学毕业旅行如果能有合适的产品,将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可持续的收益。调查发现,主题乐园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这可成为旅行社设计旅游产品组合的一个依据。

(三)转变模式,投入人力

任何产品的市场比例的扩大都离不开营销方面的投入。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中,旅游产品的营销至关重要。目前的营销模式只是旅行社在远程操控,大学宣传员起到一个中间人的作用,做产品营销的积极性并不高。旅行社应派遣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高校的旅行市场开拓,这样可及时管理高校的旅游市场,将其与校外旅游市场挂钩,形成完整的系统。旅行社对校园宣传人员的培训应加大投入,让他们对旅游产品的营销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将自己的工作当成生活费的来源。旅行社应完善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有新的营销方案可给予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也可通过各种营销竞赛,一方面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大学生专业的营销知识获得打开市场好的想法,并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可扩大产品的宣传,让广大学生了解到旅行社产品的多样性。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七、大学生如何选择旅游产品

大学生旅游市场正朝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随着市场不断完善,旅行社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对大学生来讲,旅游选择会更多样化,市场的壮大更是需要大学生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因此,大学生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一)旅行社的甄选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学生应选择在学校知名度较高、评价较好的与学校合作的旅行社,不能盲目选择价格便宜的旅游线路,一是影响旅游的质量,二是不能够保障旅游途中的安全,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二)综合考虑性价比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大学生在选择旅游线路的时候,应综合考虑性价比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预期要结合旅行社的旅游产品设计,不能要求太高,同时也要物有所值。

(三)安排好旅游时间大学生的本职是学习,旅游只是调节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不能因为旅游而影响学业,要兼顾学习和娱乐,劳逸结合才是旅游的正确目的。

参考文献:

[1]史小明.旅游产品设计与经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201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4]孙晔珵.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7-189.

[5]刘春,刘苏衡.武汉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黄家湖大学城高校为例[J].甘肃科技,2011(14):160-163.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一、举办旅游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1期

1、培训对象:各星级酒店、旅行社、风景区;各区(市、县)旅游局、各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主要负责人;每单位2—3人。

2、培训内容:旅游经营理念、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业各要素的整合。

3、培训时间:年3月15日—18日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多功能厅

5、收费标准:培训费600元,教材资料费100元,午餐费、加餐费120元,合计820元。

6、学员食宿:学员住宿自理,解决培训期间午餐四次,晚餐一次。

7、结业总结: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2000字。

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布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

省级:西南民大李如嘉康辉集团

省旅游局四川大学:待落实。

市级:市旅游局

二、举办中层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班2期

第1期:

1、培训对象:各旅行社部门经理、业务骨干,各单位3—5人。

2、培训内容:国内旅游业发展概况、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法、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3、培训时间:年3月29日—31日。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多功能厅。

5、收费标准:培训费300元,教材资料费50元,合计250元。

6、学员食宿: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2000字,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布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

省级:待落实(2人)

市级:4人

第2期:

1、培训对象:星级饭店、星级宾馆部门经理,各单位5—7人。

2、培训内容:现代饭店业的发展、旅游饭店管理法规、餐饮业的经营与管理、前厅部运行与管理、客房部的运行与管理。

3、培训时间:年4月10日——12日看范文版权所有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多功能厅

5、收费标准:培训费300元,教材资料费50元,合计35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2000字,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

省级:待落实(2人)

市级:4人

三、举办景区讲解员培训班1期

1、培训对象:各旅游景区、纪念馆(堂)、科技馆、活动中心涉及旅游业的各单位全体讲解员。

2、培训内容:旅游法规、旅游资源保护法规、演讲技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自然旅游景观。

3、培训时间:年4月20日~23日

4、培训地点:市广播电视大学。

5、收费标准:培训费250元,教材资料费50元,合计30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学员写出书面总结材料800~2000字,打印一式二份,交书面总结材料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8、拟聘援课教师:

省级:1—2人

市级:4—5人

四、常年举办宾、饭店岗位技能培训班

1、培训对象:未上岗的各类社会青年。

2、培训内容:

重点内容:对客服务、客房整理与清洁保养、客房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前厅服务与质量管理、餐饮服务及服务人员素质要求、餐厅整理与清洁保养。

入职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仪容仪表、礼节礼貌、从业素质;

团体精神;

(2)、餐厅的基本概念、专业知识、本餐厅须知;

(3)、服务技能、行为规范的训练;

(4)、员工守则、岗位职责、操作规则;

(5)、餐饮工作所需的知识:卫生知识、安全知识、推销知识、酒品知识、政策法规知识、菜肴知识以及有关的经济、地理、历史和民族风俗习惯知识等;

(6)、宾客投诉的处理,各种工作情况的应付,人际沟通、案例分析;

(7)、设备、器具、工具的使用与保养;

(8)、实践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训时间:年4月底~5月底1期

年8月底~9月底2期

4、培训地点:广播电视大学、金龙宾馆

5、收费标准:培训费350元,教材资料费50元。

6、食宿学员自理。

7、结业:学完每门课程,经考核记录成绩,各科均及格者颁发岗位培训合格证。

8、推荐就业:联系市内外各大、中型饭店茶坊、康乐中心择优使用。

9、拟聘授课教师:

(1)、市内各有关中专校旅游饭店专业教师。1~2名。

(2)、市内星级酒店中层干部2—4名。

(3)、市内星级宾馆总经理1名。

10、招生工作:广告宣传、下基层组织生源。

五、导游年审培训班:

1、培训对象:已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导游。

2、培训内容:卫生救护知识,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营销策划,导游解说技巧,宗教文化(道德文化在)旅游案例分析。

3、培训时间:年12月至年1月。

4、培训地点:广播电视大学

5、收费标准:培训费150元/人,卫生救护证30元/人,资料费20元;合计20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听课考勤达标、写出书面总结1500字,交总结后签发《学习纪录证书》;卫生救护知识考试合格颁发《急救员》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待定。

六、导游资格证笔试教前培训班

1、培训对象: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社会青年。

2、培训内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法。

3、培训时间:年11月

4、培训地点:广播电视大学

5、收费标准:培训费350元,教材资料费、报考费按实收。

6、学员食宿自理。

7、进行模拟检测,提高笔记成绩。

8、拟聘授课教师:待定

9、招生工作:广泛宣传、深入各大、中专、高职中学、外地市州。

七、导游资格证口试面试考前实战培训班。

1、培训对象:导游资格考试笔试过关人员。

2、培训内容:导游资格考试口试、面试模拟训练。

3、培训时间:年12月。

4、培训地点:待定

5、收费标准:市物价局审批标准,模拟训练费15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学员模拟口试、面式基本过关。

8、拟聘授课教师:待定。

八、全国旅行社中高层经理培训班

1、培训对象:全国旅行社中高层经理。

2、培训内容:待定。

3、培训时间:年10月20日~11月24日5天

4、培训地点:市金龙宾馆。

5、收费标准:待定。

6、学员食宿统一安排。

7、结业:联合颁发:培训结业证。

8、拟聘援课教师:整体承包给北京。

9、招生宣传工作:与市上有关单位联合组织。

10、利益与责任:盈利共享、风险共担。

九、旅游车队驾驶员培训班(与市运管处联合举办)

1、培训对象:各旅行社、旅游车队的驾驶员。

2、培训内容:旅游礼仪、旅游交通法规、旅行社。管理条例、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卫生救护知识。

3、培训时间:年5月13日~15日。

4、培训地点:电大。

5、收费标准:培训费250元、资料费50元,合计300元。

6、学员食宿自理;

7、结业;参训驾驶员听课考勤达标,交通法规检测合格,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市职中礼仪教师。

市交管处负责人。

市旅游局。

市红十字会:

十、星级酒店岗位职业技能竞赛。

1、参赛对象:各星级酒店一线员工。

2、竞赛项目:①前厅服务与管理。

②客房服务与管理③餐饮服务质量。

3、竞赛步骤:①各单位进行初赛,每项选拨5名优胜选手。②预赛:各单位选送人员进行预赛,每项选出前10名选手。

③决赛:按评分细则,由评委评分,决出前三名。

4、竞赛时间:初赛:年5月21~25日。

预赛:年6月3~5日。

决赛:年7月15、16、17日。看范文版权所有

5、竞赛地点:预赛地点待定

决赛地点待定

6、收费标准:初赛由单位自定。

预赛每人交报名费100元。

决赛每人交报名费200元。

7、颁奖:每项前1—3名颁发技能竞赛优胜一至三等奖。奖金第一名500元,第二名300元,第三名200元。

8、评委组成:待定。

9、评方细则:待定。

十一、新的星级酒店申报评审培训。

1、培训对象:升星酒店全体员工。

2、培训内容:星级酒店新标准。

3、培训时间:根据升星单位要求。

4、培训地点:本酒店。

5、收费标准;培训费、资料费、办证费初级250元、四级375元、高级480元,厨师另外。

6、模拟检查验收,按新标准。

7、颁证:全国通用职业上岗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①三星级以上酒店经理,2人。

②市旅游局。

③省级:1—2人。

十二、景区升级培训班。

1、培训对象:景区全体员工。

2、培训内容:9001国际质量认证,14000国际环保。

3、培训时间:根据景区要求。

4、收费标准:培训费300元/人。

5、模拟检查验收;

6、拟聘师资:省级待定。

市级待定。

十三、各类旅游、餐饮在岗人员考级。

1、培训对象:考级、考证人员。

2、培训内容:考级大纲。

3、培训时间:每年三次。

4、收费标准:初级150元、中级200元、高级300元,厨师除外。

5、考试考核:按等级证标准。

6、颁证:由省、市劳动部门颁证。

十四星级餐馆申报评审培训班

1、培训对象:普通餐馆升星级单位的全体员工。(根据申报情况暂定200人)

2、培训内容:星级餐馆新标准。

3、培训时间:根据升星单位的要求。

4、培训地点:本单位。

5、收费标准:培训费、资料费、办证费(初级250元、中级375元、高级480元、厨师另外)。

6、模拟检查验收:按新标准。

7、颁证:全国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8、拟聘授课教师:①三星级以上酒店经理,2人。

②市旅游局2人。

③市职评人员:1—2人

十五星级农家乐申报评审培训班

1、培训对象:(根据申报情况暂定200人)

2、培训内容:星级农家乐新标准。

3、培训时间:根据升星单位的要求。

4、培训地点:本农家乐。

5、收费标准:培训费、资料费、办证费180元。

6、模拟检查验收:按星级农家乐新标准。

7、颁证:全国通用职业培训上岗资格证。

8、拟聘授课教师:①三星级以上酒店经理,2人。

②市旅游局2人。

③市职评人员:2人。

十三、行业员工培训、考核、定级培训班

1、餐厅服务员300人。

2、客房服务员100人。

3、康乐服务员100人。

4、前厅服务员100人。

5、厨师考核定级班200人。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幸福感;职业观

一、研究背景

与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国家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1]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利好,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同时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这无疑加大了对高素质专业化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旅游行业的发展之基是旅游教育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新形势助力了旅游教育的前进步伐,而高水平专业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又为一带一路旅游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专业人才。[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输送基地,承载着专业化基层旅游人才的培养重担,基层旅游行业工作人员是最贴近游客旅游活动的岗位人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职业素养积淀、精神风貌水平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近十年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由供不应求下降到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疲态初现,作为成熟的老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已大不如前。与此同时,频繁发生的黑导游宰客、零团费、负团费、旅游行业乱象等社会负面现象也令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的好感度极度下降。这就造成了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不高,职业幸福感缺失,对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不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降低,未来在行业中能够提供的旅游服务水平也随之降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游客不断增长的服务品质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一)专业认知度不高笔者连续三年随机选取H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并调查学生选取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经过统计和分析,93%的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到底是学什么、做什么的并不十分了解,75%的学生志愿填报时依从父母或者学校老师的意愿以及服从学校调剂而来,94%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仅有9%的学生对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就业岗位、岗位需求有所了解。 学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来到大学后的学习生活始终处于迷茫状态,极易产生学习的倦怠和逆反心理,对于专业的不了解更让学生无法真心的去喜爱这个专业以及未来将要从事的旅游行业。没有强烈喜好的支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没有了动力和源泉,缺少自我提升的驱使力,学生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不自觉的,对于在本专业岗位上就业的热情也无法燃烧起来。

(二)职业认同感不高丽江旅游乱象、香格里拉黑导游、海南旅游饭馆天价菜、北京导游扇游客耳光事件、不购物就被导游赶下车……随着旅游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被频繁曝光,旅游基层从业人员的社会负面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消极印象。旅行社、导游、景区、旅游区内的商店和餐馆以及他们的工作人员给游客的第一反应就是赚黑心钱、拿回扣、宰客、从游客身上搜刮费用。社会对于旅游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不高,认为旅游基层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缺乏服务意识。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无法带来职业幸福感,反而带来对行业和游客的埋怨和不满,因而加重基层旅游服务人员在服务态度上的冷漠感,不能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机械化的服务质量又会增加游客对于基层旅游服务人员的投诉或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声誉将不复存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如何能从这样的行业中获得职业幸福感。[3]

(三)专业能力水平不高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取得非常重要,是其日后从事旅游行业的一块垫脚石。尤其对于导游这一工作岗位,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相关旅游行业组织注册,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经过口试、笔试。口试内容包括导游词背诵、导游应变能力等,而笔试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四门,知识点繁杂、涉及面十分广博。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讲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意愿不够强烈,而旅游管理专业的许多学生对于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并不重视,未能通过考试,这也为将来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于专业知识的不精通、专业技巧的不熟练、专业证书的缺失,将会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工作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自卑感,甚至对自己的职业和行业产生厌弃感,无法从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4]

(四)行业规范程度不高我国旅游业初期发展模式较为粗放,行业内竞相压价、恶意竞争的情况屡见不鲜,行业服务品质精细度不高,没有细致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规范行业发展。2013年《旅游法》的出台给旅游行业的乱象带来了一记重拳,但由于旅游行业的分散性和广泛性特征,对于旅游行业基层工作的监管始终无法做到全方位监控。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初入行业很容易被一些不正之风所影响,精神上的污染、物质上的诱惑,让很多一线的旅游从业人员一味的追逐利润,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工作成为了快速赚取利润的形式,而非享受拼搏进取精神的过程,不在意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在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宣扬,而将重点放在了驱使游客自费、购物、额外项目等。这样的工作无法带来内心对于职业的敬意和喜爱,而仅存被利益蒙蔽的内心。

三、提升学生职业幸福感的应对措施

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才能激发自身学习的动力,有业、乐业才能做到敬业。如何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对于职业的幸福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职业观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思想的渗透和环境中的耳濡目染一点点形成的。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填报报考志愿之前的招生宣传工作开始着手,专业课教师应加入招生宣传工作,在填报志愿之初就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指导,甚至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加入宣传队伍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会学习哪些课程,掌握哪些技能,考取哪些证书,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就业渠道和岗位需求等等和专业有关的信息在报考之初就应该为学生和家长阐述清楚。学生进入大学后,应开设专门的行业认知课程和实地考察行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渗透行业榜样的正能量,弘扬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将职业观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课堂上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为新生进行经验传授和答疑解惑,做好传帮带工作,将行业最新资讯和工作中最深刻的感悟分享给学校学生,激发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向往和迫切想学以致用的动力。同时多为学生普及职业不分等级,没有贵贱之分的正确职业观,人在不同岗位,创造不同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发展和行业革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凡是凭借自身劳动和努力获得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职业都是最高贵的职业。

(二)提升专业技能熟练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对于日后能够游刃有余的融入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以H学院为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两年半内应熟练掌握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旅游地理、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线路设计等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后经过半年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相关旅游企业的实习,在未来的就业中能达到毕业即上岗的程度。只有拥有纯熟业务能力水平,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快速的融入并迅速的脱颖而出,收获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更多晋升的机会。一份工作中收获的越多,热爱也会随之增长,不断的努力进取,争取更辉煌的成绩,职业幸福感也就越强烈。除此之外,导游技能大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展现行业风采的平台,无论结果如何,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不断练习,在比赛过程中的风采展示,以及赛后的经验反思,都会转化成扎实的专业技能令其受益终身。而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不仅仅让学生收获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将导游人员的基本功打牢打稳,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大多是在封闭式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完成的,实训室主要是练习导游词讲解、旅行社计调以及销售软件的使用,旅行社、景区等实训基地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和游客接触的平台进行旅游讲解和产品销售等。相比实训室的教学,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相对较短,时间比较集中,无法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量身定做式的实训要求。如果尝试在学校的创业中心由学生自己经营半开放式旅行社,作为旅行社网点为旅行社揽客,学生在自己运营旅行社的过程中了解旅行社整个工作流程并为游客进行真实讲解,为学生从学校到完全真实的经营环境之间有一个缓和过渡,大大降低了学生日后在真实工作岗位中的工作难度,体现出学生在工作中的优越性,同时在轻松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四、总结

中华职教社的创办者、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中“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阐述一直指导培养学生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和未来就业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对于专业内容的不了解和专业技能的不精通以及社会上对于旅游基层服务岗位的认可度较低,这些现象造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热爱程度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职业幸福感,服务意识欠缺。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行业技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和对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时爱业、敬业,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将旅游专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为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打造行业服务至诚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国一带一路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EB/OL]

[2] 沈世伟,PhilippeViolier.“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J].中国旅游发展笔谈,2017(6):11-13.

[3] 丁燕华,孙元元,毛春红.探析职业生涯发展幸福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0):57-60.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启示

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下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三个系和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广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靖江王府博物馆等机构[1]。经过多年探索,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成为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多专业共进的院系。

一、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7个环节

(一)课堂实验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素质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等共5大类,各门课程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训考察活动,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专业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实验实训学时有6节,专业发展课程《旅游服务质量管理》实验实训学时有32节。5大类课程总学时2747节,实践教学总学时数672.5节,占比24.5%(见表1)。

(二)专业见习结合专业课程的开设,由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旅游企事业单位参观见习,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获得对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运作的了解。

(三)专业实习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需要,学生毕业前均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实习,实习地点主要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加深学生对旅游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院还逐步尝试探索“3.5+0.5”“3+1”境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即学生有半年或一年在境外高校及相关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以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为例,实习时间为2016年5月12日至11月12日,实习单位由学院统一联系,实习地点为北京、桂林、泰国曼谷等几个城市的多家五星级酒店、主题公园或旅行社,其中有6位学生被派出前往泰国照披耶公园酒店进行实习。

(四)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是大学生涯的最后半年。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习过程所收集的资料及经验,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确定选题,撰写学术性论文的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五)技能训练主要根据应用型专业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在课程计划总表中得以体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与专业相关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在专业发展课程中,由学生自行根据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选择。

(六)科研训练以挑战杯项目等为依托,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论文的写作,学院会通过一些专业讲座,配合指导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基本科研实践能力。

(七)学生实践教学周结合各种论文竞赛、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在1~3学年的假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学生实践教学周”活动,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考察、调查研究等各种实践活动。

二、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自办专项技能竞赛推动学生实践技能为了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快速掌握技能,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自办专项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前氛围。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共同主办了“旅游管理技能展示周”,系列活动,来自桂林市旅游局,旅游行业等40多家相关企业及专业协会和该校师生共200余人参加开幕式及当天开展的旅游管理专业部分专项技能竞赛[2]。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确立了“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教育”三个人才培养方向,针对专业特征,设计不同的专业比赛。由于评委是来自桂林多个旅游业内资深人士,专项技能竞赛让其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市场企业的需求有了一个信息的对接渠道,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自建实习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由于校区处于5A级景区内,对旅游管理的专业办学有独特的优势。学院部分办公室是旧时较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学院在此建设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建设成靖江王府博物馆供本科生实践教学用。经过多年的打造,学院师生对博物馆所内含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精细整理,突破了图文展示等传统展示方法,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在2017年1月6日,举行了落成开馆仪式,之后不但供学生实践教学所用,也供旅游者进行研究和参观。博物馆内设“千年文脉厅”“独秀揽萃厅”和教学实训室。“千年文脉厅”主要展示王城校区的历史文脉。“独秀揽萃厅”则展示学院历年来收集的文物精品。教学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教学实训活动[3]。

(三)注重实验室和课程的特色培育学院十分重视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培养,建设有专门的旅游管理实训室、导游模拟室等8个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模拟洞窟等。除了实验室之外,学院还有针对性地开设有《印尼语》《泰语》等具有特色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教师与旅游产业结合紧密,他们在旅游企业任兼职,直接将所在的旅游企业当做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大部分教师拥有国家、地方社科、自科课题或项目,善于将最新课题运用于课程教学的内容之中,不少教师还吸收本科学生参与了课题或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活动之中,不但使学生紧跟时展对人才需求的步伐,也让教师主讲的课程特色鲜明。

(四)实践教学课程倚重用文字进行考评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虽然已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但具体课程的教学大纲特别是课程见习和服务技能课的安排不够清晰,部分专业必修课规定了实验实训学时,如《旅游学概论》和《旅行社经营管理》分别有6和18节实验实训学时等,课程结课仍以文字考试为主,其实践教学的7项:课堂实验教学环节、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学生实践教学周绝大部分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是让学生交内容充实的实习报告等文字类的方式,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功底的培养。

三、启示

(一)立体化课程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行业特色凸显并服务社会旅游管理专业是需要为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的,实践教学改革就应该紧扣以旅游企业为代表的行业发展脉搏,立足于行业发展新形势,主动适应旅游管理专业多变的具体情况,增强学生多方面的竞争力。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探索的过程中一样要注重课程的多样化、立体化,从整体上完善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此同时,课程体系安排上还应注重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要与旅游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提高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度,使教学能够及时获取旅游行业的前沿信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能为地方旅游事业服务。

(二)突出高校实践教学中的“研究”特点在把握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立足国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的同时,高校教育的“研究”功能同样重要。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以最新的理念、思想、创意、案例和手段来开展教学,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尽可能反映最新的学术成果。各大高校可学习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做法,依托旅游业,通过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研究、师生挂职锻炼等,与地方政府或地方旅游行政部门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区域旅游产业优势,通过在旅游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服务等;遵循旅游教育强时效性、强前沿性的特点,申报高水平科研平台,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承担部级科研项目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课题,吸引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确保最新的教学资源用于旅游教育实践,做到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或旅游社会服务项目为依托,强化“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突出高校教学“研究”特色。

(三)加大对国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技能实践和教师开展学术前沿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目前,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但总体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布在国内一线城市。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国际化也是学生来源和学习期望的必然要求[4]。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在语言和专业技能上,都需要有良好的国际化实践平台,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大相关投入,从资金、人力等方面专门安排校外特别是国际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与具有知名度的国际旅游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实践教学基地中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借鉴国外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模式和经验,共同合作开展课程设置、旅游项目开发等,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科技创新机会。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旅行社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虚拟仿真;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用;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行业迫切需要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把旅游专业从重理念的经济学划归为重实践的管理学。各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按照旅游相关行业或岗位的技能要求而设立实践教学环节,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适应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一、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四年的教育教学所构建的能力体系包括三个模块:基本技能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和素质潜能模块。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要求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初期,必须从基层做起,于是这三个模块中的基本技能模块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重心。而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进入中高管理层的创新力和应变力,即综合能力模块和素质潜能模块,这是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所不能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弥补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很多院校开始构建校外实践基地,希望通过有经验的从业人员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这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本科院校理论教学课时远远大于实践教学的课时,这导致刚进入岗位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企业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学生进入关键岗位,怕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失误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破坏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

(二)一般旅游企业运作完整的经营活动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学生短期的实践,只能接触到岗位所在部门专业实践活动的某个点或局部,无法体验经营活动的复杂性。

(三)无论是专业见习、中期实践还是社会实习,由于周期较短,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旅游企业的核心业务。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进行简单的服务性工作。这意味着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大多能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安全、纪律等其他要素,对于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依旧所知不多、不详,综合能力模块和素质潜能模块依旧得不到很好地提升。学校培养出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仍存在差异,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之路。

二、虚拟仿真实验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影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导入虚拟仿真实验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种有益的教育模式探索。

(一)教学方式上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习惯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以讲授法、演示法教授知识。而学生也习惯了在传统教学法下被动接受讯息。虚拟仿真实验的引入打破了原有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训练任务,并合理引入虚拟现实的环境,学生在与虚拟仿真环境有着感官接触与交融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

(二)教学内容上虚拟仿真实验将教学的重点向创新性方向发展,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增加、删减,让学生充分地置身于实际工作场景中。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同时,可以更灵活地改变实践内容,发挥自主创新性,提高实践效果。

(三)教学管理上虚拟状态的资源,克服了数量、品种、时间上的多种限制。学生对于涉及周期较长的实践环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分块进行模拟。整个过程不需要耗费太多资源,也不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容易控制,也能更准确地把握课程的节奏并监控每个学生的训练内容及过程。

三、虚拟仿真实验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虚拟仿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旅行社实务》这门课程为例,构建一种全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科学构建学习平台旅游虚拟仿真实验的学习平台构建是基于网络的。旅游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旅行社相关部门设置、产品设计、销售、组团、计调、导游报帐、客户管理等业务流程及各种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学生只要有条件上网,就能直接进入学习,并支持多人在线。当学生进入虚拟仿真环境,彼此能看到对方,还能相互交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实践后的信息进行保存,便于以后进行复习、归纳和总结学习要点。对整个学习结果,教师可以全程监控,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相应分值。

(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当学习平台搭建完成后,教师就可以构思教学内容,让学生完全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旅行社的基本业务流程。1.制定经营规则虚拟仿真的旅游企业必须参照社会企业的实际经营规则运行,面向社会实现对出境散客、出境组团、境内组团、境内散客、境内地接、入境游、单项业务委托、公司财务核算、企业运营业务统计分析等多项业务的经营运作,参加学习的学生可按照这样的规则经营旅行社。2.完成团队建设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7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经营一家旅行社。旅行社下设不同的部门,如:研发部、销售部、计调部、财务部、售后服务等,并分别让小组成员在旅行社中担任相应部门的重要岗位。不同小组代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模拟旅行社经营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在观察竞争对手动向的同时,对线路的销售做出预测和决策。3.模拟经营团队组建完成,教师可以对现有市场不同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做个。每组结合自己旅行社的定位,决定产品的类型及报价。教师收到不同小组的产品及报价后,将其生成不同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订单,每组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比对,挑选一个产品并支付相关的费用。各旅行社接到订单完成旅行社地接、组团、单项业务委托,并实现团队信息、订单数据与计调、财务管理环节的无缝衔接。一个完整的业务往来之后填写财务报表上报。教师最后根据所有者权益数额来评价每个小组旅行社经营的业绩。4.总结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解决原有传统实践教学的时空限制,并将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旅行社的实际经营上。在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职业素养。学生在模拟经营过程中,不仅熟练操作了旅行社管理软件,而且在模拟经营中也能感受到旅行社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加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四、几点思考

(一)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由于虚拟仿真系统前期建设的成本较高,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达到高效运行、学生受益面广、使用效益好的目的,就要求平台的建设不局限于有限的专业课程,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相关知识的更新和功能的再利用及开发,不断满足多学科教学设计的需要,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来自于市场购买。这些商业软件大多数功能雷同且都有使用授权的限制。倘若能利用高校工科资源,发挥协同作用,加强自主研发能力的话,在旅游虚拟仿真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兼顾创新,就能确保资源开放共享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化。

(三)加强经费投入旅游虚拟仿真系统平台的搭建需要前期大量经费的投入。据调查,近两年用于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50万以下的高校占15.38%,50至100万的占40.38%,100至200万的占13.46%。伴随着资源的建设、升级,大量的经费支持必不可少。

(四)调动人员积极性旅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并不仅局限于课堂,对比传统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的跟踪、平台的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的工作量,如何开发相关人员的激励长效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典平,黄雪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模块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为例[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43-45.

[2]樊海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一、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本领,它是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态度、技能的整合。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承担的是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它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2、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分析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包括四个层次的能力:一是行业基本素质,如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文化素养、礼仪修养、服务意识等。二是岗位服务技能,如导游技能、计调技能、酒店服务技能等。三是综合能力,如信息的获取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四是创新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提升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性要求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实践重于理论,最需要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基层业务,或者从基层做起,这就决定了学校不可能直接向行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应该是输送具有较强职业适应性,业务熟练兼具基本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达到此培养目标离不开实践教学。目前我国涉旅院校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操作性的、分析性的和研究性的;四个方向分别是旅行社、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旅游行业宏观管理。操作层面,学生应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分析层面,学生应掌握发现问题并进行初步归纳总结,提出粗略应对措施的思维技巧,提升的是动脑能力;研究层面,学生应掌握应对比较宏观、复杂局面和难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升决策能力。它们需要学校提供不同的实践岗位和环境。

2、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学术界对于国外成功的旅游教学模式如瑞士洛桑模式、美国康奈尔模式等研究较为深入,这些成功案例无一例外地重视实践教学,各院校均有600-1300学时不等的实践要求。如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对本科生要求有800学时的实习。英国的旅游教育尤其重视实践,设置参观课和“职业实习年”,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促进学生对将来从事工作的了解,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适应能力增强,业务熟练,成为各旅游企业争抢的专业人才。这些案例均证明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知识不等同于能力,只有经过实践,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更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正确职业态度的建立。将学习过程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市场调查、顶岗实习中需要实事求是、勤奋坚毅、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职业态度,而这种态度也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重管理,轻技能”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都定位为“能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也都倾向于管理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而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较为松懈,给予实践教学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此项经费计划,实践指导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理论授课教师,这些情况都在传递一种错误信息“课堂学习比实践重要”,更强化了学生给自己的定位“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事故、问题、纠纷的处理能力以及产品开发、节事策划的创新能力。

2、教师实践能力差旅游管理毕业生不符合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说明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教育者出了问题。当前从事旅游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或者是由相关学科转向而来,或者是研究生一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既无实践经验,也缺乏与旅游界的实质联系,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面对科研考评种种压力,教师难有充裕的精力去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加之学校没有配套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致使教师长时间与行业脱节,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只能照本宣科,根本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演示和指导。

3、实践条件差校内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训练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开展专业课实验教学和技能考核,一般有模拟导游实训室、酒店服务实训室等。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经费限制等方面问题,有的学校没有校内实训室,或者实训条件简陋,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齐全,或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差较大,学生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技术训练,很多综合训练都无法操作,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实际工作,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院校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只考虑自己的当前需要,不给学生提供轮岗机会,打击了学生进入行业的积极性。再如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能力有限,多家实习单位实习条件不一致,实习内容不统一也造成学生能力培养不同步。

4、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连贯性。国内涉旅本科院校大一时只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几乎不开设实践课。集中实践多安排在大三或大四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由于前期专业实践指导不够,学生踏上实习岗位短时间难以适应,造成较大心理压力,没等毕业就想转行。第二,内容缺乏综合性,培养目标不明确。有些院校实践环节的设置过于操作性,如仿照高职院校多开设茶艺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等单科实训,却少有综合性实践课程,不利于本科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时仍不知从何下手。

四、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1、转变思想,加强职业教育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培养的是面向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人才,与理论研究型本科有明显区别。根据这个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鼓励老师从事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教师对学生应加强职业意识教育,有了职业意识学生才会有进入旅游业的动力。教师应该在学生刚接触专业后就不断进行职业分析,使学生明白旅游行业是服务人的行业,任何的管理岗位都应该有基层服务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有职业认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在很多国家,想从事旅游高等教育必须具有多年行业背景,这一要求对于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目前阶段还无法实现,但学校可以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鼓励现有老师走出课堂,到企业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系统培训,取得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开展讲座、培训,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更接近行业实际。或者学生进入企业,校企合作开发“嵌入式”课程,由行业专家亲自带学生实训、实习,实现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在仿真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熟悉未来的职业岗位,以便日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投入,并邀请旅游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高标准的中餐厅、西餐厅、客房、导游及旅行社信息管理实验室以及基础职业素质训练需要的礼仪训练室等。学校实训场所多为操作性岗位训练,较高层次的实践需和旅游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如前所述,分析性实践教学对应的岗位主要包括各类旅游企业的基层管理部门,如酒店客房部、宴会部、办公室,旅行社的计调、外联、市场策划等,景区的规划部、项目部等。本科教育应面向此层次寻找符合条件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仿效国外高校成立旅游实习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专业实习和就业。经费投入要重视,这样既可以赢得合作方的信任与好感,也可以逐步获得实习基地建设的主动权和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