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

口腔保健知识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1篇

1.1母亲口腔健康状况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调查儿童160人,患龋齿的67人,患龋率为41.88%。母亲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51.43%(36/70),母亲未患龋齿的儿童患龋31人,患龋率34.44%(3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

1.2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分为两组,母亲的文化程度不同,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同。母亲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儿童患龋率为57.81%,母亲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儿童患龋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5)。

1.3母亲口腔保健知识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不同分为两组,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较低的儿童患龋率为56.41%,明显高于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较高的儿童患龋率(37.19%,χ2=4.48,P<0.05)。

1.4母亲口腔健康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按照母亲刷牙频率不同分为两组,母亲每天刷牙1次的儿童患龋率为45.16%,高于母亲每天刷牙2次的儿童患龋率30.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

2讨论

龋齿是一个多因素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引起,龋齿的发生发展与宿主的行为及相关的流行病学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母亲在孕前、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间的乳牙发育。对儿童而言,母亲是与其接触最早、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在儿童健康生活信息的获得及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母亲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该研究探讨了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发现,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对儿童口腔健康有显著影响,母亲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母亲未患龋齿的儿童患龋率。张侬等对母亲患龋与婴幼儿龋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母亲患龋水平会影响婴幼儿龋病的发生率。该研究认为母亲与婴幼儿频繁接触可能导致母婴间变形链球菌的感染,母亲患龋状况直接影响到婴幼儿龋病的发生率。也有学者认为,口腔健康状况好的母亲,其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高、口腔保健意识强,她们通过影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

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相关,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要求越高,对儿童教育越好,其儿童的饮食习惯、饭后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及时就诊等口腔健康行为就越好。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较好,这与Eckert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众多研究表明,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与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有关。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或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有利于母亲改变口腔健康行为,而帮助或督促孩子刷牙、检查刷牙的效果对儿童的口腔健康有保护作用。相反,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状况就差。调查结果也显示,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高的儿童患龋率明显低于母亲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低的儿童。Maternal等认为母亲的刷牙频率、饮食结构等口腔健康行为可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从而影响微生物数量及无机离子含量,最终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每天刷牙两次的儿童患龋率低于母亲每天刷牙一次的儿童,但并无明显影响。这与上述研究不同,可能与调查中大多数母亲的刷牙频率都不高,样本量不够有关;也可能与儿童年龄过小,不能有效的学习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2篇

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数据,经逻辑核对后导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刷牙指导354名(100%),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184名(51.99%);龋齿检出率53.67%,软垢检出率98.02%。上前牙异常检出率18.36%.

2.2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行为知晓情况从表1可见,活动后儿童口腔保健行为知晓情况比活动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从表2可见,活动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活动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活动前口腔保健行为知晓达到“好”者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活动后达到“好”者303名(85.59%),“差”者4名(1.13%)。活动前口腔保健知识知晓达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活动后达到“好”者332名(93.79%),“差”者11名(3.11%)。口腔保健行为、知识知晓在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龋病高发,口腔保健行为不良。

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力措施。做好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这对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及预防龋齿、牙周病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龋均为0.54。本调查发现,354名6~12岁儿童龋齿检出率53.67%,软垢检出率为98.02%,说明该人群患龋率较高,口腔卫生状况很差。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通过正确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因此,对该人群进行有效刷牙指导十分必要。口腔保健行为是指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饮食行为、选择预防措施的保健行为(涂氟、窝沟封闭等)及口腔服务设施利用行为(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就医)等;口腔卫生行为包括开始刷牙的年龄、刷牙频率、家长是否监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儿童龋病与口腔保健行为关系密切。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是保护儿童牙齿的基础。

本调查显示:50%以上的儿童对每天刷牙次数、刷牙方式、刷牙时间,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蛀牙需治疗,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细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等口腔保健行为与知识有正确认识,优于王琳等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集中来自城市,生活条件较好,受教育状况较佳有关;其次也可能与我国对口腔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和“爱牙日”活动的开展,一些基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知识已被大多数学龄儿童掌握有关。但是,含氟牙膏防龋、正确使用牙线、甜食与龋病的关系、什么是“六龄牙”等相关知识,还没有被广大儿童了解。本研究结果提示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该人群口腔保健行为与知识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调查中,354名6~12岁儿童活动前对口腔保健行为知晓达到“好”者仅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口腔保健知识知晓达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经有效刷牙指导、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后,口腔保健行为及知识知晓达到“好”者分别为303名(85.59%),332名(93.7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口腔医疗机构举办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儿童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路芝映的研究也表明在儿童牙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将“爱牙”杯钢琴赛融入健康促进活动,并采用口腔保健知识林探秘活动,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使儿童和家长更乐意参加和接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

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是龋齿,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在30%~70%之间。由于6~7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牙齿结构不紧密,其容易造成食物的堆积,使细菌繁殖,从而引发龋齿[1]。学龄前儿童患龋齿主要是饮食、行为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相关,因此,为了避免龋齿,家长要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卫生习惯。

1研究对象

1.1研究对象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这一时间段内就诊的180名龋齿儿童为例。

1.2研究方法

结合本次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内容,参考有关口腔保健的知识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其中主要涉及对龋齿的了解,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儿童日常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儿童日常刷牙的方法、次数等[2]。在开展口腔保健教育知识之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在开展之后在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口腔保健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内部针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口腔知识宣传讲座,并向家长发放知识宣传册。

1.3数据分析

利用SPSS2.0软件对其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80名学龄前儿童中,女孩有85名,男孩95名,平均年龄在(4.44±0.50)岁,其中80%的儿童(144人)都是由父母照顾,而17.2%的儿童(31人)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剩余3人都是由家庭保姆照顾。

2.2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及幼儿口腔知识的变化情况

2.2.1教育前后家长对口腔保健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的对比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很多儿童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基本都有所了解,但是在龋齿的饮食预防方面,其了解仍有所一定欠缺[3]。大部分人认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龋齿问题。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大部分家长认识到限制孩子吃零食和糖果并不能有效的预防龋齿。

2.2.2教育前后家长及儿童对口腔行为习惯和刷牙知识的对比在开展教育之后,很多家长认识到正确刷牙的重要性,正确刷牙能够预防龋齿。同时,也正确认识到甜食对口腔行为知识的影响,健康教育前后有统计学意义[4]。而刷牙时间在3~5分钟之间儿童人数有所增加,但在本次调查中,能做好有效刷牙的仅占33.15%,无统计学意义(P=0.1680,x2=1.9003)。具体对比内容如表1所示。

3讨论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乳牙交替的阶段,这一阶段内儿童的饮食主要是以软食和甜食为主,因此,龋齿的患病率较高。而龋齿的发生会给学龄前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加强对口腔保健教育知识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龋齿的发生。相关调查研究认为,龋齿的发生和饮食、卫生习惯等有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很多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饮食干预的内容还有所欠缺,而开展健康教育之后,家长对这方面的认知有所提升。因此,通过这次研究能够认识到开展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想要有效的预防龋齿,不仅要深入了解口腔保健教育知识,还需要长期的坚持。

参考文献

[1]牛杰,董楠,王雪,等.幼儿园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7):1132-1134.

[2]刘远志,唐琪.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6):129-132.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4篇

认为健康教育后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基本知识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3保健医生希望获得口腔保健基本知识的途径前4位的是网络、视频教育、文字教育(报刊、书籍、杂志等)、讲座,约占85%以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对许多口腔卫生保健基本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药物防龋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什么、竖式刷牙法的正确操作方法、牙刷不宜使用过久,多长时间即应更新等题目,答对率都比较高。

由此可见,妇幼保健工作者通过多种途经,进行的口腔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已产生出一定的效果,但对口腔卫生保健的某些基本知识还了解得不够深入,甚至还掺杂着一些错误的认识,答对率还不高。如防龋工作的重点人群是幼儿园儿童、保持乳牙健康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儿童从几岁开始就应该自己早晚刷牙等。通过健康教育,保健医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明显提高。

对于龋齿的预防,有些保健医生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我们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更多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认识到龋齿对健康的严重危害,从而帮助幼儿及家长树立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识。并认识到自我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自我口腔保健是当前口腔卫生发展的大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对增强口腔自我保健能力,进而促进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及龋齿、牙周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健康教育前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很重要、乳牙迟早要换,乳牙龋病关系不大、为预防龋齿愿改变自己的行为等问题的正向态度率相对较高,说明部分保健医生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都有一定正确认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如认为预防龋齿有些措施很麻烦,难以坚持、不认为乳牙健康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等。健康教育后这些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得到提高,教育前后差异性明显[4]。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06~2009级在校本科生600人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54份。其中,男生233人,占42.06%,女生321人,占57.94%;城市163人,占29.42%,农村391人,占70.58%;年龄18~24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学生的一般情况;②刷牙次数、时间、方法,牙刷、牙膏类型,是否喜吃甜食等;③龋齿防治知识知晓情况;④口腔卫生保健态度。在调查员的指导下自行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发卷并收回。

1.2.2口腔科检查及诊断标准

对调查的每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按照1997年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3]。诊断标准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中龋齿的诊断标准。

1.2.3指导大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

①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每年大学新生健康教育课增加了口腔保健的内容;②在校园网上加强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在校医院网站上开辟口腔病防治专栏,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随时解答,并予以健康指导;③对每位就诊的同学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并要求其向同寝室的同学传授并监督;④通过板报宣传,张贴宣传海报,造出宣传态势,提高宣教效果。

1.2.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地区及性别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1显示,本次调查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46.39%;城市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3.99%,高于农村学生的4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0.05);女大学生龋齿检出率为52.34%,高于男大学生的3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2,p<0.01)。大学生龋齿充填率为35.19%;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学生(χ2=9.493,p<0.05)。

2.2各年级学生龋齿检出及治疗情况

表2显示,4个年级间龋齿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0,p<0.05);一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低,其次是二年级,三、四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最高,各年级学生龋齿充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5,p<0.05)。

2.3对龋病的认识

有54.87%的学生不能较全面的回答龋齿的发生原因,其中86.84%为低年级学生。有8.12%的学生认为龋齿是由缺钙所致;4.87%的学生认为是由口腔炎症所致;47.11%的学生认为是口腔卫生差引起细菌产酸所致;13.00%的学生认为由遗传因素决定。对于龋齿是否引起心脏、肾、关节等主要器官疾病,88.2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中低年级学生占88.96%。

2.4对刷牙的认识

被调查者中,99.28%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龋齿作用;70.22%的学生认为刷牙有预防口臭作用;79.2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保持牙齿洁白作用;51.44%的学生认为刷牙具有治疗口腔炎症作用;15.16%的学生认为使用牙线与刷牙同等重要,仅有12.09%的学生使用过牙线,71.84%的学生不知什么是牙线。其中高年级学生回答正确率(85.2%)高于低年级的学生(65.4%)。

2.5刷牙的次数和方法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学生有347人,占62.64%(高年级占41.23%,低年级占21.41%);1.26%的学生偶尔刷牙;36.10%的学生每天刷牙1次,其中有89.00%为早晨刷牙,11.00%为睡前刷牙。48.38%采用竖式刷牙法,48.92%采用横刷法。刷牙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仅占11.19%,有24.01%的学生少于1min,用餐后即刷牙仅占7.40%。35.74%的学生非常喜欢吃甜食,其中女生占70.70%。仅有10.46%的学生能够在吃甜食后立即漱口或刷牙。

2.6牙膏、牙刷的选择及牙刷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中,有31.23%的学生选择含氟牙膏,48.01%的学生选择保健牙刷。在牙刷使用时间上,40.61%的学生使用3个月左右,26.53%的学生使用半年或半年以上。各年级中,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的选择率、3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率3项指标均随年级的升高而上升;半年以上更换牙刷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

3讨论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6篇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由调查者统一填表记录,问卷不记名,要求研究对象独立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口腔保健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00名大学生中,有487人认为口腔保健很重要,占81.2%,113人认为口腔保健不重要,占18.8%。在调查的300名男生中,有221名同学认为口腔保健很重要,占73.7%,79人认为口腔保健不重要,占26.3%;在300名女生中,266名认为口腔保健很重要,占88.7%,34人认为口腔保健不重要,占11.3%,见表1。在对自己牙齿美观和牙齿功能评价中,31.3%的大学生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68.7%的同学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在300名男生中,有35%的人对自己牙齿美观和牙齿功能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余65%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在300名女生中,仅有27.7%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72.3%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见表1。在口腔保健态度方面,女大学生知道口腔保健的重要性的人数多于男大学生,对自己牙齿美观和牙齿功能评价中,满意度低于男大学生。

2.2大学生口腔保健常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度较低。知晓度较高的有23人,占3.8%,104名大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占17.4%,其余473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知道的很少或不知道,占78.8%。

2.3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调查数据显示,在600名大学生中,每天刷牙保持2次者为115人,占19.2%;每次刷牙时间3min以上者仅66人,占11.0%;3个月内更换牙刷者257人,占42.8%;上下刷牙仅有58人,不到10%;经常使用含氟牙膏109人,占18.2%;经常使用药物牙膏者65人,占10.8%。经常使用牙签者74人,占12.3%;无人不食用甜食;经常喝茶者165人,占27.5%;饭后经常涮口仅98人,占调查者的16.3%。从调查资料中不难看出,大学生每天都坚持刷牙,保持口腔清洁健康意识较强。但由于缺乏口腔保健常识,刷牙的次数、时间和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坚持饮茶、少吃甜食,使用含氟、药物牙膏预防口腔疾病,预防口腔疾病的行为还不到位,导致蛀牙,牙疼,口腔异味和牙龈出血成为比较常见的口腔问题。

3结论

从600份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相当匮乏,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普遍知晓口腔疾病与口腔卫生状况成正相关,由于缺乏口腔生保健常识,导致口腔保健行为不太规范,使得蛀牙、牙疼、口腔异味和牙龈出血等成为比较常见的困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口腔问题。

4结束语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7篇

一、航海人员口腔健康状况

1.航海人员口腔疾病患病率摘要:口腔疾病是航海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舰船机动性强、航程远、续航时间长,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较艰苦,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惫状态,可使免疫机能降低,加上生活用水受限、饮食结构单一等,造成航海人员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员为高。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全世界第三位重点防治的慢性疾病,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据调查统计[1],航海人员患龋率(43.7%)明显高于陆勤人员(35.9%)和航空人员(37.5%)。牙周疾病据其发病程度不同分为牙龈炎、早期牙周炎和晚期牙周炎。航海人员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4%。阻生齿冠周炎因阻生牙冠四周软组织感染所致,是青年人群的常见病和航海人员平时减员的常见口腔疾病。航海人员阻生齿冠周炎的发生率为31.0%,高于陆勤人员(23.7%)和航空人员(19.9%)。牙齿缺失直接影响咀嚼效率和四周牙齿的健康。航海人员牙齿缺失率为12.0%,高于陆勤人员(5.8%)和航空人员(8.6%)。口腔溃疡是航海人员的常见病之一,上船后有病史者占13.7%,年患病率为4.37%。

2.航海人员口腔医疗保健目前状况摘要:目前,一般舰船上均无口腔医疗诊室和口腔医疗器械配备,也无口腔科医生编制。即使远航舰船,也没有口腔专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障,主要由船医或基层卫生人员兼任,因缺乏口腔专业培训,难以承担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例如摘要:1988年我国2艘舰船在65天航行中发生口腔疾病494例,主要为口唇干裂(48.63%),口腔溃疡(24.02%)和冠周炎(22.85%),但未能得到有效的专科治疗[2]。1993年调查某单位航海人员所患的154颗龋齿中,有130颗未得到及时治疗(占84.4%),同时34颗缺失牙均无义齿修复。一些早期牙周病和龈炎、牙结石也得不到及时治疗,以致病变进一步发展[3]。1996年曾调查了航海人员544人,88.9%的人员需后送口腔治疗;其中口腔结构和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需拔除牙齿约占29.04%;而1.84%的人员需紧急后送口腔治疗,主要疾病为急性冠周炎[4]。对1985~1996年7050例航海人员拔牙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拔牙的主要原因有龋病、牙周炎、阻生齿和纵折牙,它们分别占拔牙总数的39.16%、12.55%、33.22%和5.23%[5]。1997年某船队出航,时间长达90余天,最长一次航行为35天。航行中门诊口腔疾病131例,居第二位。经对某单位1494名航海人员口腔卫生保健情况进行调查,正确刷牙的人员仅占18.6%;在出海练习期间,由于缺水或自我保健意识不够,80%的人员天天只刷1次或不刷牙[6]。我海军医院船仅配1名口腔科医生,难以满足口腔卫生保健的需要。

3.口腔疾病和其它疾病相比具有3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摘要:(1)口腔疾病在航海人员中患病率高,因此口腔医疗和保健具有广泛性。(2)由于舰船环境及工作条件和陆地相差甚远,因而其口腔疾病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非凡性。(3)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有密切关系,如口腔病灶可引起胃肠道等疾病,而胃肠道疾病也是航海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可能互为因果关系,造成了航海人员疾病防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存在新问题分析

1.口腔健康教育不够普及,自我保健意识薄弱摘要:虽然航海单位已开展了健康教育,但不少单位对口腔卫生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专题教育薄弱,口腔健康教育未能及时开展,加上航海人员流动性大,以致不少人对口腔疾病的危害性熟悉不足,缺乏必要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口腔卫生习惯不良。此外,大多数航海人员也不主动去医疗单位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往往在出现牙痛等明显症状时才去医疗单位治疗。

2.基层医疗单位口腔技术力量薄弱,条件较差摘要:口腔科的大多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是在门诊完成的,如拔牙、补牙、镶牙和洁牙等,专业性强,其工作任务是其他医师难以代替的。此外,口腔科是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非凡科室(极少依靠辅助科室),它的非凡性决定了对医疗装备的依靠性。但基层医疗单位口腔科设备较落后,因此,也制约着口腔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3.航海人员单位远离体系医院,防治工作困难较大摘要:口腔科医务人员及设备大多数集中在中心医院以上单位,其他医院虽然也开展一些口腔疾病防治工作,但由于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而又大都远离医院,加上治疗周期长,复诊率高,难以长期持久地进行下去。

三、加强航海人员口腔疾病防治的策略

口腔疾病是危害航海人员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明显影响航海人员健康素质的提高。为此,以下提出一些防治策略。

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7]摘要:口腔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航海人员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经常宣传口腔保健知识,全面提高航海人员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同时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治疗,尤其是对航程远、续航时间长的人员平时或出海练习前应进行口腔检查及疾病矫治,有条件可每年进行1~2次口腔检查及牙周洁治。

2.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口腔技术力量建设摘要:重视基层口腔技术力量建设是卫生事业发展和航海人员健康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为此,除装备必要的口腔设备外,应及时调整固定口腔专科人员,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3.编配口腔专业人员摘要:应尽可能编配口腔专业人员,大型舰船平时应至少编配1名,在进行长航等非凡任务时,再加强人员配备。医院船上需设口腔病室,要求有3至4名口腔专业人员,以能开展口腔综合保障工作。

4.培训口腔卫生专业人员摘要:一是将现有舰船上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或进修。时间至少半年,使其具备初级口腔专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如拔牙、补牙、洁牙的基本技术和常见的牙科急症处理能力,并且能够在舰船上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二是从医学院校选拔有志于航海事业的口腔专业人员。

口腔保健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替牙期;儿童龋齿;饮食;口腔卫生习惯

儿童时期龋齿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这样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对儿童生长发育以及将来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龋齿的致病因素也非常多,不但与患儿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而且还与患儿饮食习惯以及口腔卫生紧密相关。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降低牙面受到牙菌斑或者食物污染的时间,从而良好地防止龋齿产生。乳牙龋齿具备发病比较早、范围较广、发病迅速等特征[1]。另外,乳牙龋坏给患儿恒牙正常发育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或者恰当地进行治疗将对患儿正常发音、咀嚼等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危害患儿健康。所以从乳牙萌出开始就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以及口腔卫生习惯,从而良好地控制龋齿出现概率,保护儿童健康良好成长[2]。本研究通过调查400例儿童替牙期龋齿与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的关系,为儿童龋齿预防工作带来帮助,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小学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280名男孩,占70.00%,120名女孩,占30.00%,年龄7~11(8.0±1.2)岁,其中7~8岁100人,占25.00%;8~9岁90人,占22.50%;9~10岁120人,占30.00%;10~11岁90人,占22.50%。全部儿童均拥有完备的资料。

1.2调查方法

对所有儿童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同时对全部儿童饮食以及口腔卫生习惯进行调查问卷。

1.2.1口腔检查全部调查对象均要根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在自然光之下利用口镜、5号探针来实现口腔检查,帮助进行治疗。

1.2.2问卷调查全部调查对象进行口腔检查之前进行问卷调查。参照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与查阅文献的前提下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学生基础资料、食用甜食的习惯、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利用不记名的方法进行问卷填写,利用统一的解释语言,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1.3观察指标

观察儿童的乳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以及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T)。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甜食摄入习惯儿童龋齿指数比较

全部儿童中食用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均要大于食用冷饮、水果学生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食用甜食频率低于每周3次的儿童均要低于频率高的儿童(P<0.05)。见表1。

2.2不同口腔卫生习惯的儿童龋齿指数比较

进食甜食之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要显著低于漱口以及不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的儿童,刷牙频率每天3次的儿童要明显低于每天1次、每天2次的儿童(P<0.05)。见表2

3讨论

龋齿的直接病因就是口腔牙菌斑,内部细菌酵解后产生有机酸,最后导致患儿口腔内pH值降低,促使患儿牙釉质被侵蚀[3]。儿童牙齿处在生长重要阶段,出现龋齿给正常健康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对牙齿形态产生影响,影响儿童骨骼正常发育。我国儿童龋齿出现率还在不断增长,所以,加强预防非常关键[4]。本研究表明食用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儿童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均要大于食用冷饮、水果学生的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食用甜食频率低于每周3次的儿童均要低于频率高的儿童(P<0.05)。说明经常摄入甜食、含糖饮料的儿童出现龋齿概率更高,随着逐渐增加的甜食摄入量,龋齿会越来越严重,因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必要。摄入糖类的频率高,食物在口腔当中停留时间增加,持续给口腔当中细菌带来能量,帮助细菌成长,导致口腔pH值下降,出现龋齿[5]。未来的口腔健康教育当中要增强控制摄入甜食的力度。家长应该关注孩子饮食,日常饮食当中要为孩子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养成孩子不吃零食的好习惯,确保孩子充足的营养,为牙齿正常发育带来帮助[6]。睡觉之前不能给孩子吃零食,这些零食容易粘在牙齿上滋生细菌,容易形成龋齿。本研究证实:进食甜食之后刷牙的儿童乳牙dmft以及恒牙DMFT要显著低于漱口以及不采取任何口腔保健措施的儿童,刷牙频率每天3次的儿童要明显低于每天1次、每天2次的儿童(P<0.05)。因此,一定要加大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教,医疗卫生部门要大力地宣传口腔健康知识,让家长认识到龋齿给孩子带来的威胁,影响孩子的面部形象、语言发音等,家长要掌握多种预防手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及饮食习惯,真正认识到龋齿的危害[1,7]。家长要引导儿童加强口腔保健意识,从小保持好口腔卫生。从小培养孩子刷牙的习惯,掌握正确刷牙的方式,早晚各1次,特别是睡觉之前一定要刷牙,夜间时间比较长,细菌容易大量滋生,刷牙可以将大量细菌清除掉,保证儿童自主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真正掌握好刷牙的技巧,定期口腔检查[8]。总之,家庭、学校与社会都应该关注龋齿预防工作,共同努力降低龋齿出现率。所以,医院要与学校共同努力,加大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推广使用含氟牙膏,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摄入甜食的食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进食后要及时刷牙、漱口等[6]。另外,要对家长的口腔知识教育力度增强,保证家长也可以真正认识到龋齿的不良影响以及治疗龋齿的重要价值,给家长提供正确的刷牙方式,便于家长利用正确的方式指导替牙期儿童实现口腔保健,减少龋齿出现率。

参考文献:

[1]陈锦霞,张湘谊.东莞市沙田镇虎门港托幼儿童龋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14116.

[2]甘国芹.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乳牙龋齿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7(2):9294.

[3]宋贤.患儿家长龋齿保健知识的调查及健康指导[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8586.

[4]宋其燕.龋齿患儿家长口腔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10):7172.

[5]刘瑜琴.儿童龋齿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7,15(21):25992600.

[6]苏炳凤.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4):300301.

[7]陈碧艳,袁启洪,王景泉,等.麻醉恢复评分在全身麻醉下治疗儿童龋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4):3007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