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1篇

1.实现多元化筹资模式

融资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其效果如何对企业影响很大。而就现在来看,一些企业因规模小只能用业主出资形式或流动资金来进行周转。这种有限的资金周转方式常使企业失去发展时机,也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采用多元化模式进行融资,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利用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灵活的进行筹资。实际工作中,可以争取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创新资金以降低筹资成本。也可以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将本企业财务风险分散,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风险。

2.树立风险意识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是比较重要的,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量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最经济的方法将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对财务风险有一定意识后,还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完善财务分先管理体制。在体制建立过程中,应该先明确责任、权利、利益和报酬等因素,之后再建立财务风险激励体制和约束体制,以现代化制度为前提来协调企业经营者、所有者、员工、政府和债权人的利益和风险分担关系,使其在协调多方利益的同时,也能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减少企业损失。

3.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目前来看,我国一些企业建立的财务会计系统因受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薄弱和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使我们关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完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先设立专门控制财务风险的机构,并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对资本市场和经济态势进行预测和技术分析。即对生产经营活动重要环节进行分析,配置专人负责强化各环节监督体制,以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决策使企业受到重大损失。为了使风险控制体系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还应该对现有的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工作中要对筹措资金、投资和经营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法规以便更好的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队伍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完善有重要作用,是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而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一些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甚至使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信息知识,不能科学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判断,使企业不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而导致财务风险。这就需要对原有的财务人员结构进行优化配置,结合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财务知识培训,以增强其专业能力,以便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利条件。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经营危机的形成多是财务危机引起的,这就需要对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企业风险预警器,一旦风险来临提前预警,以便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基于此可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化管理系统对企业内外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立体化分析,以便使财务指标数据更好的显现出来,为企业提供有效依据。如企业出现产品积压或质量下降等问题,预警系统就会出现风险预警信号,这时企业就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方式予以解决。从中可以看出财务预警机制可以加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联系,使所有者更好的洞悉财务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能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

结束语: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是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风险管控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活动与某些不可控风险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来规避财务管理难题,来保障财务工作的安全运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此,本文将着重立足内控机制,来探析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

1.1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委派管理,并细化到每一项管理内容及责任人岗位,通过财务管理的统一性要求,实现对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牵制。其次,利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来保障对各项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个会计系统中,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风险,往往从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纳入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反馈等统一化,也能够从中来指导和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最后,利用财务审计制度来规范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种职责平衡,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准确和完整。

1.2困扰当前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因素

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诸多困扰协同发展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缺失,一些单位管理者在推进投资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以兼并、重组等联合方式来壮大业务发展,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特别是在银行提前还贷引发的财务危机,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面临窘境。相应的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决策层风险意识的把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独立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财务决策脱离内控体系的审核而陷入财务账目管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尴尬。内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财务活动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审查和方法可能的财务风险,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难以通过管理层来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也给单位财务安全带来困扰。另外,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特别是伪造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及免税文件,虚构企业盈利,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实际相脱钩,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核心业务安全性、效益性的关键,也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内容,而对于财务决策正确性,财务资源利用率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来督导实现,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真实、高效。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内控监督机制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并未完善内部监督职责,在内部管控机构设置上人员偏少,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甚至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在内控监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突出,应有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无法从事前审查中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不规范,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足,缺失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甚至还存在随意篡改财务信息的问题。四是对财务管理内控人员队伍结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欠缺。五是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财务记录、财务统计信息方法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不利于推进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比如一些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缺失代表性,对应有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有效控制。

3基于内控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综合评价和管理,则财务危机难以有效防范。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冲击,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竞争力,必然需要从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推动单位财务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3.1加强财务内部监管力度,优化监管职责与分工

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理顺财务管理、内部部门业务关系上,借助于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细化其监督管理职责,优化各环节、各流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贯彻和深化各项内部控制标准与规范的有效实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完善上,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严格分工,落实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职责。同时,利用检查报告方式,来统领和反映整个内控机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予监管、记录、落实、改正。

3.2营造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保障内控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沟通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内控人员的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应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岗位情感,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岗位及人员构成的优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优化岗位与人力结构,结合各自工作能力来定岗定责,挖掘人力潜能,为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畅通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年度预算制度,针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始终处于实时监督状态。

3.3构建科学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细化内控风险评估

风险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能的发挥。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优化选择风险指标体系,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重要分析内容,还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动态化机制上,梳理财务管理具体流程,细化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具,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及评估体系,增强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风险评估完整性、科学性、高效性的关键点。在具体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上,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指标,实现对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3.4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生率偏高难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控风险协同机制上来确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为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财务管理业务中梳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与内部控制机制协同对接方面,细化和深化财务资金配置效率,综合考虑影响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将财务信息纳入全面考核与审查体系,实现各类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比如结合某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归类,并从财务业务流程衔接与监督管理机制协同上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完整性。当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和制约力度,还需要权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制衡关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融合,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舞弊问题。

4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衔接,还需要从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上来细化岗位、职权分工,融入授权审批机制,深化权责对等、风险受控和分级管理原则,特别是在授权流程监督与内控上,结合不同管理事项、财务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权限划分标准和授权原则,来严格落实和规范财务权力的行使,避免越级审批、不履行审批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戈昕,应亚珍.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J].中国医院,2015(10).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3篇

(一)内部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而言的,对企业来说,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直接影响着内部管理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环境一般包括:职业道德、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以及反舞弊等内容。内部管理控制的内部环境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二)风险评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在内部管理控制的要素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分为三个环节,即目标设定、事项识别以及风险反应。即要首先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找出可能产生的风险,按照这些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并针对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手段来降低风险或者规避风险。其次是控制风险,通过制定应对措施和实施相应措施所需要的预算,最终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降低。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风险评估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三)控制活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控制活动包括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活动,它是具体的内部管理控制所执行的程序。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对职责进行分工控制以及财务预算控制等,通过职责分工和预算控制,使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置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过程中。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控制活动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四)信息与沟通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信息与沟通包括原始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体制与内部控制相配套,保证信息沟通的顺畅和及时。在企业管理中,信息的处理也主要依靠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企业的沟通方向不仅包括从上到下,也包括从下到上,还包括同级别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因此,作为员工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沟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要从自身来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信息与沟通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五)内部监督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内部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对内部管理控制的整个流程,包括设计、创建、实施、控制等,进行监督和评估,来确保对内部管理控制的不足进行有效、及时地弥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规定,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详细规定监督的职责划分、监督的程序、方式等。此外,企业应通过标准的制定来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将内部控制审计常态化。实证结果表明,内部管理控制的监督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二、完善内部管理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强化企业内审制度

审计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进而相关部门做出改进来解决问题。会计控制系统的审计就是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缺陷。审计不仅包括内部审计,还包括外部审计,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形成审计报告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有助于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前提下可以保证量多质优的财务信息的及时获取,为企业各项财务决策和风险识别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责任追究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各项财务风险与日俱增。对此,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责任追究机制,才能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通过机制的完善,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及时评估与控制。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企业的对外担保、债务、资金管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情况的分别评估和综合评判。同时,企业在风险评估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并把握“灵活度”。财务风险的评估过程并非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其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准则,在成本、效益、风险等多个角度与环节进行综合考量,尤其是要求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监控。此外,企业还应建立财务风险责任和追究制度,对重点领域要加强监控,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特别是对与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关系重大的人员,以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切实控制。

(三)完善控制活动机制

控制活动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采购、生产、销售等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内部管理流程的关键节点,如有效的授权审批控制,将审批程序的权责划分、流程、手续等进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中的权责控制,如明晰不同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和权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报告环节,如有效的盘点控制,通过规范的盘点来明确各方责任;财务信息管理环节,如有效的权限控制,通过采取设置权限、各岗位密码校验等方式防止越权查阅或修改,来增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管理。

(四)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与沟通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要涉及很多信息,不仅包括诸如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等的内部信息,也包括诸如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产业发展情况等等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具备信息整理和筛选能力,选择对企业来说比较重要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保证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取有用的信息。信息的沟通要经过信息的流动,信息沟通畅通与否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当然,企业的信息沟通还应包括企业内外的沟通,包括企业与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供应商、管理部门等进行沟通。

(五)加强监控力度

企业应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并提升其重要性,只有将风险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面对风险的反应速度。如果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那么应该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或者制定其他管理机制来替代审计,最终目标都是要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保障。

三、结语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4篇

1.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1.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1.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2.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2.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2.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2.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挑战内部审计;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和风险的加强,单位财务部门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之同时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它以风险评估为导向,能够从根源上更加精准地评估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计划,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单位财务部门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而促进单位财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先针对单位财务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再以单位财务的重大报错风险为导向,评估单位财务的可能发生的重大经营风险,由此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执行审计程序对单位财务的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体风险评估,总结得出审计的意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内部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区域,在经过优化配置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现代国际社会也在广泛地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这将会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风险的评估也是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及优

2.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重要的一个审计程序是风险评估,发生于审计之前,表明其审计重心前移的特点,提高了对单位财务的风险评估能力,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以分析性复核为风险评估中心,在审计中不再仅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是对审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对重要的审计程序还会进行分析复核工作。同时,在这一模式下的风险评估结构性更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基于单位财务全部的风险因素考虑对单位财务风险进行结构化的分析,有效分析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达到全面分析风险。另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线路开展工作,共同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除此之外这一模式基于对单位财务的全面了解而合理预判各项指标,这能有效的识别重大报错风险,有效防范审计风险[1]。

2.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优势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风险。这一模式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单位财务的审计部门属于单位财务的内部机构,审计机构的工作需要听从管理层的指挥,审计工作独立性和审计职能会被相对削弱,而在这一新模式下,审计机构可以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同时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减弱对单位财务的依赖性,有利于单位财务找准发展方向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风险,从而促进单位财务的健康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能够适应单位财务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位财务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既是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无力应对市场竞争,在这一新模式下,单位财务的各项信息数据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分析,还能全面核查评价会计资料,实现对单位财务的风险预判管理,有利于消除风险,从而增强单位财务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单位财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2]。

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的制约因素

3.1内控制度不完善阻碍新模式的开展

单位财务的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会严重阻碍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展。新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是以风险管理为首要目标,审计的整个过程要以单位财务风险为导向,而若是单位财务的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和内部风险控制就不能基于单位财务的全局管理进行风险评估,无法及时有效识别单位财务面临的各类风险,也就无法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利于内部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顺利开展。同时内控制度不完善使得单位财务的领导层面凌驾于内部控制和审计机构之上,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就无法保证评估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审计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就不能准确的量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质量就会大大下降。由此可见,不完善的内控制度会直接影响控制测试的效果,无法适应新模式开展的要求[3]。

3.2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有待改进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风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严重,单位财务的风险管理机制在新形势下已难以满足单位财务发展的需要,还有待改进。首先是在风险管理机制中对风险的控制意识不足,虽然很多单位财务已经开始重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但风险管理意识还远远不足,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大大阻碍了审计的开展和单位财务的发展。同时,对于已经建立起的风险管理机制执行较差,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最相关的部门,如是无法对风险管理机制产生作用,机制就等同于虚设,由此看来,目前的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还相当的不完善,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3传统审计模式制约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在传统的审计模式中,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两者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审计风险的计算虽然在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模式更加丰富和广泛,且将审计的重心迁移了,传统的模式制约了风险评估的中心由控制风险向重大报错风险的转移,也制约了审计取证向外部取证的扩展,且在实际的内部审计中,审计机构对于单位财务的依赖性较强,审计人员素质不足,导致重大风险评估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这些都制约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的开展。

3.4缺乏满足新模式开展的人才

单位财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当前许多单位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偏低,一方面多数单位财务的内部审计岗位的职责要求、专业素质要求不够明确,导致在招聘人才时无法整体把握应聘人才的综合素质,不能保证适应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单位财务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中为单位财务内部审计部门配置了素质较低的人员,同时,没有完善的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机制,从而使得单位财务内部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4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4.1完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

完善的单位财务内控制度能为单位财务的经营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内控制度也与内部审计制度息息相关,内控制度也是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开展的基础,完善的内控制度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降低单位财务的内部风险性。同时内控制度还能为单位财务内部审计的监督提供基础保障,反过来内部审计又会在实践中促进内控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单位财务风险达到最小化程度。因此,单位财务内部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完善监督机制,从而有效评估和控制单位财务风险,同时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促进单位财务风险的全面评估,推动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的开展[4]。

4.2健全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管理机制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有效风险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单位财务的经营发展,因此要健全单位财务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以促进风险管理机制的贯彻执行,避免机制流于形式。其次,现代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是锁定单位财务的重大报错风险,而风险管理机制则是内部审计开展的基础,能够有效发挥风险控制的职能,真实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执行,在实施中改进。

4.3强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在单位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要不断地更新审计观念,摒弃传统的审计理念,加强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强调这一新模式理念对于单位财务发展的重要性,不管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审计工作人员,都要加深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新理念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重视这一新理念新模式在单位财务中的应用。只有充分认识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全面深化对其的认识,才能使其在单位财务的内部审计中得到长足应用和发展,从而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增强单位财务的竞争力,实现单位财务发展战略目标[5]。

4.4全面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

要促进现代风险导向模式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必须具备充足的高素质专业审计人才。一方面在人才的招聘方面,单位财务部门可以和高校建立合作招聘关系,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相结合,吸收更加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与之同时,单位财务内部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提高对审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为审计部门配备更加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对单位财务的审计人员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健全培训学习机制、考核和晋升机制,机制与内外部的资源相结合,培训、考核和晋升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人才基础。

5结语

总之,当前单位财务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挑战以及更大的发展风险,因此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和完善,引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在内部审计中应用新模式,虽然当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还不够广泛,但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加强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控制单位财务风险,从而提高单位财务自身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单位财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

[2]岳志超.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4).

[3]何海文.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企业内部审计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4).

[4]刘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高校内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框架;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医疗财务风险,主要是在医院开展各种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因内外环境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的财务系统的运行偏离了所预期的目标,最终造成了公立医院的经济损失。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服务不仅关系着人们自身的身体健康,更是保障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现如今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注重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财务风险不仅仅直接关系着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整个公立医院的财务,使医院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中,所以,公立医院必须要构建科学、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对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估以及防范,以此促使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得以提高,有效地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从而使公立医院得以稳定和谐发展。

1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因素分析

(1)医疗技术风险。任何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医疗风险,这是无法避免且真实存在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医疗药品以及设备。这些医疗药物以及设备可能会存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以及一些副作用,这些都会导致一定的医疗技术风险,从而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同时,现如今医疗技术不能做到治愈所有病症,这也会导致出现医疗技术风险,一旦出现患者病情恶化、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等医疗事故,就会引发医患纠纷,从而为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2)市场经济风险。现如今,随着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公立医院必须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此来保证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各个公立医院为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在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无法避免地进入了资金市场中,这就导致公立医院无法避免地会被市场的大环境所影响,其财务状况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出现概率。(3)医院管理风险。公立医院在日常管理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医院内部的环境、制度以及运行机构,以此来优化配置医院内部的各个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经济效益。但是,现如今公立医院的实际管理情况还有着一定的不足,比如,我国公立医院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时间相对比较短,其研究力度也相对不够深入,再加上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体制,造成我国公立医院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无法直接将国外先进的经验拿来实施。所以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需要将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我国国情以及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具有一定的风险,甚至会影响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4)公益行业风险。公立医院因其特殊性,有着救死扶伤的本职重任,在出现一些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危险事故时,公立医院需要承担起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这些群体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治,同时,因这些群体刚经受突发性灾害事故,无法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再加上公立医院自身的公益性,需要对其进行无偿救治,这就需要医院做好相应的准备,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

2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相关防范措施

(1)改善公立医院的内部环境。首先要改善公立医院的内部环境,加大对公立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重视公立医院相关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对于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要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学习,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此来确保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地获得最新的知识,从而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对于公立医院内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的参与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以此可以有效地保证公立医院内相关医务工作人员都可以自觉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另外,还要加强公立医院相关领导对于医院管理的重视程度,促使公立医院相关领导管理理念的转变和创新。还要加强公立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财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确保在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情况时可以从容应对,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公立医院的相关经济损失。

(2)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公立医院要提高对于内部财务的控制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首先,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充分地了解公立医院的实际财务情况,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以此对公立医院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估、分析和识别。同时,在公立医院相关财务工作人员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可以借鉴、吸取国内外企业先进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并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评估小组,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尽可能地减少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另外,还要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小组,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将所出现的财务风险合理地进行控制排序,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相关防范策略,尽可能地减少公立医院的经济损失。

(3)加强公立医院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条件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首先,要对公立医院自身内部审批制度进行科学的完善,有效地落实国家各个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以此为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实施的有效性打下基础。然后,对于医院的资金筹备要加以严格监管,确保必须在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管下实施,并确保公立医院能够及时地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偿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另外,还要注重公立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合作,完善公立医院相关财务活动的整体框架,以此保障公立医院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4)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在公立医院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从而确保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予以合理、客观的评价。所以,公立医院应及时设置科学的财务风险预期管理目标,通过对内部评价报告的编纂,提升对医院自身财务监管的力度。同时,对于药品、机械设备等库内物质和固定资产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实施严格的定期检查,并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

3结论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竞争;财务管理;风险与评价控制

在市场环境中,大企业数量有限,但中小企业数量远远高于大企业数量。一批普遍的企业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企业的存活时间都比较短,相比较大企业而言,存活率非常低根据相关数据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预期寿命为3~5年,这导致中小企业的生存率较低。因为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尚未到位。许多金融风险问题尚未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导致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限制。

1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

所谓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种风险。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企业组织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主流部分。传统形式的产业财务已经渐渐向现代化的资本财务方向进行转变,将财务和风险进行捆绑式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风险意味着危险,同样的风险也是机遇和动力,只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就离不开财务风险的存在金融风险可分为2类,即广义金融风险和狭义金融风险。广义的金融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进行各种金融活动时所面临的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因素。财务管理和财务活动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1]。狭窄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筹款过程中通过财务杠杆筹集资金时财务杠杆的不当运作所带来的风险。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金融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中。因此,可以说金融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体现。从本质上来讲,财务风险是一种资本价值出现变动的经济性风险,对于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财务风险特征

2.1外部融资风险较高中小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当中会进行融资,在现有的上市额度管理机制中,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了限制,因此,它想要上市,获得股票上市的机会非常小。除此之外其想要进行融资还可以发行企业债券,但是因为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小,财务状况不稳定,所以发行的额度很小,也不能够获得融资[2]。因为企业的经营规模比较小,并且自身的资本有限,所以在面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其想要进行贷款,但是可能会因为信用度低等状况不能够获得贷款。所以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想要获得外部融资,需要进行担保,或者是利用企业现有的并不丰富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以此来获得外部融资。但是,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外部融资具有很高的风险。

2.2投资比率长期低迷由于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而且公司长期处于财务压力状态,因此,需要外部融资,但大多数外部融资是短期融资。其他公司股权和债务投资很难看到长期闲置资金[3]。而且同时经济的灵活性,也需要使得中小企业在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拥有更强的流动性,以此来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需求,所以和大企业进行比较之后,发现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其财务负债率非常高,自有资产比率非常低。同时在负债方面,总负债以及销售额的比率中短期金融所占比率非常高,所以中小企业现金的投资比例非常低,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很难提供足够的电力。

2.3资金运营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在进行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资金进行使用时计划非常少,因此导致许多需要进行资金使用的项目运行时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结果,该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负债率很高,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程度很高,对企业未来经营和财务的影响也很大。中小企业在进行日常资金管理时,对于现金的管理重视程度非常小,因此会出现许多流失以及浪费的现象[4]。

3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评估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3.1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认知偏差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也严重不足。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自律和自律的内部机制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作用也很重要。但是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认识还大多数都停留在内部监督的水平上,金融风险控制工作的相关制度建设和文件规定没有起到太大作用。金融风险控制工作失去了意义。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失去了实际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并没有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在企业内控制度中对于财务管理并没有进行纳入,财务管理工作和存在的现实意义尚未得到妥善发挥[5]。

3.2财务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在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企业职能分工存在非常严重的模糊性。在很多情况下,中小企业内部会将会计和财务的职能划分为一体,甚至是对于两者的实际职能内容并不清晰。因此,在开展金融活动时,没有针对性的相关评价分析和控制机制和机构为其服务,仅仅是将会计部门的责任定义为对财务进行预测以及分析[6]。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会计部门的忽视程度已经降低到不为其建立全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在企业进行会计的核算工作时,获得的资料并不完全也并不规范,导致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所能够进行的基础会计信息并不准确,不能根据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

3.3财务管理水平及机制落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财务以及资金压力非常大,所以对于企业内部的实际经营,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利润的最大化[7]。但是,这种情况非常错误,要做好公司内部财务工作,完善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企业内部的相应财务管理机制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并没有与现如今的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所以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财务管理机制并不科学,也并不高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来讲造成了很大影响[8]。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同样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被忽视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作用发挥,不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安全保障,导致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长期存在,它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公司的财务运作产生严重影响。

4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质量改进措施

4.1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中小企业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如企业管理水平不明确,分工不明确,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边界不明确等。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全面了解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内部运作管理规章制度,将内部的管理层次以及分工等进行明确,并且出去书面的章程,让员工进行学习以及牢记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9]。此外,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者需要将企业内部的产权以及个人财产进行分开的管理,如果发现企业内部出现了家庭财产以及企业财产之间相互占用的情况,需要进行及时的发现以及指出并且明令禁止,这种情况受到相应的规则和法规的限制,并被消除。

4.2完善并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进行任何控制活动,都需要有计划框架来对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包括计划、执行到控制和监督。因此,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程度,内部控制程度需要确保企业内部组织的适当性,需要以会计法规制定为基础,这样的方式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内控制度,真正控制和管理企业的实际运作。前内部的调风险控制机制,需要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各控制点进行建立,以此来达到全面管理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它是一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可实现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和报告。因此在企业内部进行任何计划以及资本运作时,都需要进行事先的评估活动,并且在计划以及项目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监督,结束之后还要进行考核,保证资金结构能够具有合理性,同时针对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保证适当的负债水平。除此之外,企业进行债权股权投资以及长短期投资工作时,根据实际投资的金额大小来进行相应的审批权限制定,保证在投资过程当中,能够评估和预测潜在风险。

4.3加强审计力度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除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制度建设和人才培训招聘之外,还需要强化监督管理的作用。监督工作应明确监督检查的目的、内容和检查方法以及参与检查的人员,将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企业法人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方面。企业内部进行任务和重大财务决策时,要进行集体审批,并且在审批的过程当中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控制机制,对任何经济业务以及活动,所牵涉到的权责需要进行明确。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进行事后的反馈,事中的调控以及事前的预防,对于这3个环节所发挥的功能要进行具体的确认,并认真落实,确保资产在财务运作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10]。对于企业财务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舞弊以及其他错误现象,要进行全面制止以及纠正,确保会计数据具有合法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为财务风险评估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此外,企业内部设立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所存在的意义发挥出来,为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的实际执行提供助力。除此之外,内部的考评系统要建立健全,通过考核考评以及奖励和惩罚,保障相关制度的推行和运行能够真实有效。

4.4完善并健全财务管理人员招聘及培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也包括企业的相关员工。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全面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管理工作中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拥有极高的专业业务水准以及丰富的知识和高尚优良的职业操守,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公司发展的情况,来对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进行提升。所以即使已经从业的相关会计人员,也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对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果。对于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企业相应的管理人员需要组织会计人员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和研究,。全面了解财务风险控制的含义和价值,从财务管理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规避能力以及意识的提升。

5结语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风险与评价存在于任何一个企业中,相比较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受到财务风险的干扰以及影响更加严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产生的破坏性也越高。所以在中小企业内部要提高对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在企业内部针对财务风险与评价相关体制以及机制建立进行完善,确保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并且高效运转,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董晓彤.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3(14):74-75.

[2]章兴利.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1):74-75.

[3]王静.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北方经贸,2011(11):78-79.

[4]叶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89-91.

[5]朱秀梅.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雨昕公司财务状况案例分析[J].财会学习,2016(13):227-230.

[6]林秀红.中小企业会计内控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6):144-145.

[7]孟小雨.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0):74-75.

[8]姚江红.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7):137-139.

[9]刘红.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及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4):128-130.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应对策略

1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1筹资风险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善,资本和技术水平有限,财务不透明,信用等级较低,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是提供海外项目贷款的主要来源,商业银行作为债务资金主要提供方,愿为信用好,实力强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提供贷款,而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就极为苛刻。中小企业处于对外投资的初期阶段,增加了对外的筹资风险,融资难成为了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2投资风险

我国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一带一路”涉及能源、经济、贸易、金融等领域,使我国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都不尽相同,对当地的法律、人文也不是很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挫折。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科技、资金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加工贸易,行业规范不健全,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收集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弱。

2应对筹资风险的策略

对于从事对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应根据资金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目标制订合理的融资方案,并利用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在制定融资方案的过程中,应选择最佳的资金组合,使融资成本最低化,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率,建立最佳的财务结构。

2.1支持亚投行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安全保障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将我国和其他成员国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减少了因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还能承担因资本单一带来的巨大风险,能更好地维护我国中小企业的利益。

2.2了解所投资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及优惠政策

各国税制、税率不尽相同,不同领域不同商品应缴纳的税也不一样,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融资地点和货币形式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以降低纳税负担。各国家为鼓励国内产品出口,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就业水平,政府会为企业提供一些优惠补贴贷款,如:向本国境内的出口企业以及购买本国商品的外国企业提供低息的长期贷款,中小企业可利用这些优惠补贴贷款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2.3规避由于政治和社会动荡给企业带来的融资风险

从事对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应尽可能的选择政局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资,坚持以投资国外项目所获取的利润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将海外投资项目与国际性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降低由于政治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应使资金来源多样化,保证资金来源,扩大融资渠道。

2.4利用“一带一路”

倡议为企业提供资金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中,推出了各种金融和产业扶持政策,利用好国家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及机构配套基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专有优势,降低融资成本。“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一般由国家出资,由政策性银行管理,其投向是与国家战略相关的产业和项目,与中小企业关联度较小,但商务部和财政部每年都会为中小企业提供国外市场开拓资金。

3应对投资风险的策略

3.1利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服务

中小企业应利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区提供的投资风险评估、政策解读等专业服务,积极加入到有机体系集群内,降低投资风险,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可与他国政府进行合作,充分了解各国的法律制度,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争取获得当地行政资源的支持和保护。在合作过程中,应在双边投资协议中加上环境条款,避免一些国家因设置环境壁垒和实行投资保护主义手段而产生利益冲突。

3.2直接在投资国家和地区建厂,避开贸易壁垒

不同国家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无法销售至海外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在当地建厂生产商品,直接进行销售,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中小企业可以针对进口国市场有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政策提前进入国外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避开贸易壁垒。

3.3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和财务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在项目开始前,必须要进行严谨的市场考察和调研,分析项目可行性,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和财务预警机制,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要投资国家的纳税情况及市场环境进行深入细致地调研,要详细了解当地的政治、法律、经济、外汇政策、市场需求,评估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实地考察市场发展潜力、劳动力成本、购买力、资源优势,并做好可行性论证,为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做好充分准备。中小企业要与当地政府建立有效联系,了解当地政府的财政实力及政权稳定性,观察其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购买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伟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经济(下半月刊),2018,(02):87-89.

[2]刘江.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127-128.

[3]陈勇.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8,(04):11-13.

[4]秦靖文,高阳,隋媛媛,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基于无锡中小企业调查问卷分析[J].新经济,2013,(26):32-33.

[5]孙玉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11):112-113.

[6]郑艳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8,140(05):421-422.

[7]周丽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79(19):56-58.

[8]张昕悦.浅谈新时期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193(19):58-60.

[9]王国爱.浅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完善对策[J].中国商论,2018,760(21):73-74.

[10]徐丹.国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8,495(21):83-84.

[11]鲁娜.浅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纳税,2018,197(17):110.

[12]田建军.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8,772(08):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