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研究范文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研究范文

时间:2022-01-23 10:11:49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通过统计分析舆情监测数据,归纳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三个特点,从提升大学生舆情素养、培养意见领袖、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四个方面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构建网络良好生态。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

一、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网民年龄结构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2.1%,其中大专及以上占了20.7%。而且大学生是网民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往往精力旺盛、充满激情、思想活跃、个性张杨,喜欢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同时要看到,大学生由于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型,他们中的一些人年轻气盛,遇事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容易动感情,行为较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当有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发生时,他们会迅速通过QQ、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社交平台,发表自己对这些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的言论和看法,进行网上相互交流,形成很多网络互动交流圈,来不断强化他们认为的某种具有倾向性的想法、观点和主张,进而产生网络舆情中的“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由詹姆斯•斯托纳提出,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现象。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和经验缺乏,思想还不够成熟,认识问题还不深刻,容易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受网络舆情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影响,容易产生网络舆情事件或引发过激行为。可见,高校网络舆情是反映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校园安全稳定的晴雨表。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特别是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工作,是当前非常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对于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通过统计分析舆情监测数据,对各方面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网络舆情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并从历史事件入手,分析产生网络舆情的源头,可以从容应对网络舆情带来各种问题,提升高校治理工作的时效性与创新性。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1.具有周期性,以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

为主从2012年开始,笔者就一直关注本校学生活跃的各种网络交流平台,统计了期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校园网络舆情事件,这些事件主要包括:学生住宿条件、食堂饭菜价格、学生就业、学校招生、学生社团换届选举、校园安全以及少数突发事件等,通过对这些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这些网络舆情事件基本都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校园管理中涉及学生切身利益而引起的,而且大多数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间段。比如,学生住宿条件、食堂饭菜价格、学生就业等网络舆情事件基本发生在每年九月份左右;学校招生、学生社团换届选举等网络舆情事件基本发生在每年六月份左右;校园安全等网络舆情事件等基本都发生在夏天。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2.传播速度快,以“螺旋”型复式传播为主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极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空间。前面提到,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媒体非常熟悉。一旦有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由于这些事件往往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学生关注度非常高,大学生们很快就会使用微信、微博、QQ、贴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传播载体进行转载和分享,并直接加以评论,从而使得网络舆情信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会被快速的传播和扩散。而且,高校网络舆情大多以“螺旋”型复式传播方式进行,除了以上以微信、微博、QQ、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体传播外,还会以现实生活中口耳相传、人际沟通等传统形式进行传播。这种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交叉式的“螺旋”型复式传播一旦形成,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影响力会非常大,而且很难进行控制和引导。

3.诱因多样性,以高校自身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主高校网络舆情事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时事政治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但绝大多数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发生还是与高校自身有关,是高校自身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切身利益,引发学生的意见和不满,由于高校往往又没有及时发现或者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学生们就会利用各种网络媒介,把对学校的不满情绪传播出去,经过不断发酵,形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由于这些舆情事件大多是由高校自身管理运行存在问题而引发发的,只有当学生诉求或者利益得到满足、维护和合理化解后,网络舆情事件才能消除影响、逐渐平息。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

1.提升大学生舆情素养,传播正能量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形成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稳固树立,处于可塑造培养阶段,所以较其他社会群体而言,更容易受到网络上负能量言论的影响。当今网络极度丰富的信息资源虽然能够高效率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说,会导致人们思考时间和频度的下降,使人民逐渐养成“习惯性接受”的思维方式。特别是网络上的信息多是碎片化的,信息量大但不全面,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往往很容易被不实信息所误导,助长了谣言的传播。此外,便捷的网络社交媒体,会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同网上其他人的生活进行消极的对比或盲目的攀比,看到朋友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后,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意或者比较糟糕,产生焦虑感。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舆情素养,增强他们对网络上错误思想的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复杂国情和近年来发展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自觉抵制网络副作用,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2.培养意见领袖,打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见领袖”是一个客观存在,他们在网络舆论场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对打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当注重网评员队伍建设,从学生喜爱的老师、崇拜的“学霸”、有亲和力的管理者中选拔、培养一批“意见领袖”。由于这些人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学生比较信服他们,并且会效仿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当这些“意见领袖”在网络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转发宣传真实有效的信息,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及时发声、终止谣言,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从而为高校打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提供了坚强保障。

3.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增强预见性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全面准确掌握舆情的演化路径,是有效防止和化解舆情危机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师生日常聚集的微信、微博、QQ、贴吧、论坛等进行关注和监测,及时收集师生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就业,学校招生等方面的评价,及时收集师生对学校后勤、机关等部门管理与服务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特别是对师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及时解决发现问题,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避免酿成突发事件,维护学校声誉。特别是,高校要善于把从各方面获取的零散网络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提取有用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寻找规律,准确预测潜在的舆情风险,分析辨别舆情走势,并根据舆情演化路径,找准时间节点,说明事实真相,遏制谣言传播,使网络舆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4.加大高校综合改革力度,建设美丽和谐校园

高校网络舆情的产生大多数都是由高校自身的管理和运行问题造成的,所以高校管理者要注重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加强校园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和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等制度,多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推进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同时,要加大综合改革力度,积极突破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人师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切实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从源头上杜绝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谢秉宸,殷云林.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93-94,109.

[3]侯菲菲,张帆.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6,74-75.

[4]高原.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状态研判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1):232-233.

[5]张芝萍.全媒体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引导[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56-58.

作者:张玉华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力建设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txcb/wlyqlw/71088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