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土木建筑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土木建筑论文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1.1选择环保材料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建筑材料的选择。土木建筑工程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停的变更,从人类最开始的石头建筑到泥土、木材等自然材料的使用,然后发展为砖、瓦材料的人工建筑材料,再到今天各种新型合成材料如混凝土、塑料、玻璃、钢材等,土建工程的材料可以说是经历的漫长的变化。而建筑材料的选择也随着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建筑功能要求等发生着变更。“1996年我国提出863计划纲要新材料及制备技术领域——生态建材计划纲要,而到了1998年科技部、863领域专家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中国生态环境材料战略研讨会,提出‘生态环境材料’概念”由此可见,国家在土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中将建筑材料放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则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节约能源的作用,对居住者的健康和生产活动的影响,降低空间结构消耗等问题,通过科技的研发将可再生资源逐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如将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换成风能、水能、地热等。

1.2注意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土木建筑工程活动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矿物资源,而且伴随其开发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破坏。这对土地本身的功能来说是一种人为的干预,且所制造的废气废渣如果随意丢弃没有妥善的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也会浪费一些原本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存在的本质大小也会随着开发的力度的增强逐渐磨损,所以不仅要学会在土木建筑工程中选择绿色、环保的建材,对于建材的回收再利用也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手段。通过科技研发来提升建材的性质和功能,杜绝和减少施工场地的浪费行为,将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如可将施工场所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通过过滤、消毒等方式使其符合建筑工地的工业用水标准,再次投入生产活动中来。

1.3科技开发的教育理念土木建筑工程的本质是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非自然活动场所,也是人类发展中对自我的保护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的提升。而现代人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还在存在着误区,比如认为简易房、简装房就是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其实不然。材料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能源得到了多大的节省,降低建筑物的性能只是一种低级的妥协手段,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而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大力的开发科学技术,合理的管理施工的过程,土木建筑工程必须走科技研发和科学技术的道路才能发展的更好,这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负责。但是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我们是可以通过日常施工的一些科学小窍门来应用的,如合理的安排材料的搬运次数,使用节能型的施工机器、减少包装完善工艺等科学的手段和管理也能不同程度的减少消耗。

2结语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一)施工器械施工器械是土木建筑施工的工具,由施工人员应用施工器械来进行土木建筑过程。应用先进的施工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土木建筑施工的准确性等,确保施工的质量。而已经过时的施工设备,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不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度等,使各种材料的组合出现了问题。严重影响土木建筑的施工质量。

(二)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土木建筑施工的指导者,在整个土木建筑施工中起到了指挥的作用。如果一个指挥者都出现了问题,那么土木建筑施工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根本不可能得到保证。所以说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提高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途径之一。

(三)施工环境施工环境也制约这土木环境的施工质量,毕竟施工环境对很多的施工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就比如说混凝土的制作,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对混凝土的凝固有很大的影响。面对不同的环境通过改变施工的方式来满足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二、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对于建筑土木施工质量的监管没有一个很好地制度,在没有完善制度的情况下使得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施工企业正是钻了施工质量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建造了很多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土木建筑物,为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二)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现在许多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及其淡薄,不认为偷工减料等降低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正是这种无知以及利欲熏心使这些施工单位敢于不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进行偷工减料,雇佣素质能力不够的施工人员等行为。可以说这种行为是丧心病狂的,这一行为不知道给多少的家庭带来了灾难。

(三)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合标准土木建筑的施工是一个整体的施工过程,任何一个部位的是施工不合标准都有可能给整个的施工质量早晨影响。而现在许多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等没有采用合格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中的某个过程存在这样那样的小瑕疵,每一个这种小瑕疵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更不用说这么多的瑕疵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了。施工人员是一个城市的铸造者,必须具有必要的责任心。认识到自己不合格的施工技术会带来怎样的灾难。完善自己的施工技术,并确保施工中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符合标准。

(四)施工材料不合格前面说过施工材料是施工的对象,施工对象的不合格能从根本上影响施工过程的质量。现在很多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的成本,采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来进行施工。许多的施工材料都是残次品,质量等方面完全没有达到标准。应用不合格的材料搭建起来的大楼、桥梁,质量完全不能得到保障。危害性极高,因为这是从根本上降低了施工的质量,带来的危害是从根源上来的。就比如说施工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如果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标准,就会对整个建筑的硬度、抗拉性、使用寿命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

(五)施工方案不合理我国现在的土木建筑施工虽然说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就比如说在施工方案这一方面,现在很多的施工单位都制作不出合格的施工方案。这就相当于一个军队中没有一个合格的指挥官,这样的军队战斗力是不可能会得到什么保证的。

三、提高土木建筑施工的质量策略分析

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瑕疵在施工完成之后是很难检测出来的,很多的施工缺陷即使是检测出来,现在的技术也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弥补。这也要求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要在施工过程中来进行,通过对施工中各要素各环节的把控来提高土木建筑施工的质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会遭受损失。

(一)建立完善的土木建筑施工质量检查制度一个完善的检查制度是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保护伞。制约了很多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心思。一个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对施工过程中众多的不足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各种不足。并在施工过程中对这种种不足进行弥补。同时还可以对严重违反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施工公司进行惩罚。

(二)提高施工单位的责任心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应该对施工单位的责任心进行培养,不能让施工单位是只是看中眼前的利益,而不去重视施工质量造成的灾难。施工单位是施工的承包方,可以将施工单位的责任心作为施工招标的一个标准,只有责任心足够的施工单位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

(三)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人员是直接进行施工的人员,施工人员的施工素质决定了他们施工的质量如何。加强对施工人员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施工人员能够很好的完成施工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由于施工操作不当而出现的瑕疵,保证施工质量。

(四)采用合格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是土木建筑物的主体组成部分,好的材料才能建造出好的土木建筑物。就像俗语说的那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土木建筑中也是这样的,一个再好的技术人员,也不能在使用残次材料的情况下建造出一个合格的土木建筑物。

(五)采用先进的施工器械施工器械的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施工质量。一个先进的施工器械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施工的准确度,提高施工的质量。所以应该加大对施工器械的研发,加大对施工器械研发的资金,开发出更好的施工器械。

(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相当于施工过程的大脑,所以设计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制定合格的施工方案来提高施工的质量。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施工方法,结合他们的施工方法来制定出更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环境制定适应合适与这个环境的施工方案。

四、结语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1.1动态控制原则土木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也遵循PDCA原则(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即要求在根据计划执行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每一个细节来进行反复的检查各项的消费额和开支标准,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开支要能够及时的修改和处理。土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虽然由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成本计划来实施,但是由于施工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本控制也随之处于动态的过程。因此,成本控制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就不断的修改、反馈、纠偏,才能够保证完工时的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实现成本控制的最优化。

1.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收支平衡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性条件,在进行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时,不能仅仅着眼于企业利润的提升。对于成本控制,有“进”就必有“出”,一个项目在施工之前,计划里就应该要使得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要有相应的预算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一个企业的资金得到良性的循环利用,企业才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

2.1增收途径的分析从增收途径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最根本的措施。所谓从增收途径的分析来进行成本控制,就是仔细分析建筑施工之前的资金计划、消费预算等,准确完善每一项资金预算,通过这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比如说,在进行施工项目的设计时,就将成本控制的意识加入到其中,对图纸的审核时,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以及积极的修改意见;再比如说,在进行材料选择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所选材料做相关的测试,以保证材料能够符合设计以及合同的要求。这样就避免了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合适而进行重新购置,造成施工过程财力、人力等资源的多重浪费。

2.2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立一个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这个核算体系不仅仅只是针对“物”,还要针对“人”,换言之,即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施工细节进行成本核算,保证其是符合成本预算的,对超支以及减支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汇报与核算,并分析其原因。针对“人”即是说在成本核算体系的要求之下,所有参与成本控制的工作与管理人员都要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对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成本进行一个全面的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并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2.3信息化成本管理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主导的时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教育以及科技等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成本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由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以及精确性,信息化管理还保证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是目前必须要做到的重要环节。

3结语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1.1土木建筑施工设备陈旧在土木建筑施工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土木建筑施工中使用陈旧的机械设备。陈旧的设备效率低,耗油、耗水、耗电多,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资源的浪费。另外陈旧的设备容易产生过多的废水、废气、尘土和噪音,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2土木建筑施工企业节能环保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粗放,不重视节能环保,在组织设置上缺乏节能环保相应组织的设计,在节能环保管理机制上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管理上责任不明确,缺乏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监督机制,缺乏节能环保考核机制不健全。

2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措施

2.1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应用于土木建筑施工,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电力等二次能源的使用,可以防止因为燃料产生的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而且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安全可靠、维护简单。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太阳能在技术比较成熟。土木建筑施工区往往比较开阔,光照充足,通过太阳能进行发电、蓄能和电力使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防止了环境的污染。

2.2对裸露土方的覆盖土木建筑施工时,会挖出大量的土方,有大面积土层的裸露。而土木建筑施工往往在人群密集的区域,裸露土方的扬尘,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土木建筑施工时需要对裸露土方进行覆盖。

2.3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粉煤灰等作为新型材料,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所排放的废弃物,用粉煤灰制作混凝土砌块,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温效果。这样可以减少生产垃圾和建筑垃圾,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有利于土木建筑施工的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的水平。

2.4节约水电使用培养施工人员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土木建筑施工做好用水的控制,将生活用水与施工用水分开,采取分路供水的方式。土木建筑施工时注意废水循环使用,建立雨水收集装置。清洗设备时使用施工用水而不是生活用水。培养土木建筑施工人员节约用电的习惯。采用智能电器装置实行分路供电,防止电力资源的浪费。定期检查和维护电器设备,保证土木建筑施工设备在节约用电的情况下有效工作。

2.5优化土木建筑施工方案进行以节约能源土木建筑施工时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动态的。土木建筑方案在实践中随着条件的改变,可能需要有所变化,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技术也需要随着土木建筑方案的变化进行改进和优化。土木建筑施工是一个连续不断优化的过程,经过优化土木建筑施工的方案,可以更合理的对人力和物力进行安排,防止资源的浪费,更好地监督和防止物资浪费的现象,防止机器空转、人员窝工等问题。当土木建筑施工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立体的交叉作业,充分利用机械设备,提高建筑材料再利用率,努力实现土木建筑施工的节能和环保。

3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管理保障

3.1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人员节能环保意识只有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才能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节能环保管理和技术应用的热情。节能环保意识是时展的趋势,是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关系着土木建筑施工的形象与信誉,有利于土木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土木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组织培训和教育,加强节能环保观念和技术学习。通过责任的明确和绩效的考核,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人员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积极性。

3.2制定更新老旧设备及时更新的制度要建立老旧设备的淘汰更新制度,以及时更新土木建筑设备。根据制度土木建筑施工企业要及时更新老旧的机械施工设备,防止对水、电、燃料的耗费,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老旧施工设备的更新中,要注重引进节能环保的新设备,并培养土木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土木建筑施工设备使用,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必须严格的遵循定型化、工具化和标准化。

3.3建立健全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土木建筑施工节能环保组织机构,把节能环保的责任落实到人。在土木建筑施工现场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包括材料员、核算员、技术责任人等。将土木建筑施工企业节能环保责任彻底监督落实。确保将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到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

4结束语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1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现状

我国土木建筑工程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提高了我国土木建筑的施工水平。目前,我国所采用的地基施工技术,在施工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我国所采用的地基施工技术还是传统手段,其所侧重的是施工基础材料的质量,以此来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性。然而在具体施工之中,一旦施工材料质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其最终的工程质量就无法做出保证。但是如果具备了较高的地基施工技术,则对于施工材料的要求就可以有所降低,既提高了施工质量也保证了施工成本。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而言,我国目前更加强调混凝土施工技术与钢筋施工技术相结合,采用这种技术虽然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但是对于施工操作要求较高,一旦出现偏差,将会发生严重的施工事故,如果能够采用更加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则能够提高施工的容错率,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

2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2.1加强技术创新想要不断提高

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就必须进行施工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1)对于新技术的研发,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大部分都是借鉴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经验,几乎很少进行自我研发和创新,这明显存在着问题。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往往是根据国外相关土木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创新,直接借鉴对于进行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的提高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技术是推进施工水平进步的核心动力,必须主动出击,加强技术创新,国家和企业应当设立相关的激励计划,鼓励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新型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我国的各大建筑高校,也要发挥学术带头作用,加强对于施工技术的研究。(2)对于老技术的改进,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一法通,万法通”,这是缺乏进步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是缺乏对于施工技术重视的体现,对于企业而言,要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只有对于当前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更上一层楼,进行老技术的改善。

2.2创新管理方式对于提高

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首先要创新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在土木建筑企业中,要加大对创新管理方式的宣传与推广,树立创新性的企业文化,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创新,将施工技术创新转化为土木工程施工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进行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上的革新,不仅仅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落后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时展对土木建筑的新要求,因此,需要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和老技术的改进。综合而言,创新管理方式要从2个方面入手:个人和企业整体。

2.3发挥出国家在创新中的指引作用

推进土木建筑工程的技术发展,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出其指引和规范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应当对于技术创新机制进行建立和健全,促进土木建筑工程企业的良性竞争。目前,我国现存的很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中人员素质不高,这是施工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手段,强迫施工企业引入技术人才,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施工水平,可以采用人才鼓励计划,在施工企业引入人才后,相关管理部分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既能够提高就业率,也能促进土木建筑工程的技术创新,两全其美。

3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对于当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和需求进行分析可知,相关企业想要不断提高土木建筑施工水平,就必须要对施工核心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尤其要提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3.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随着施工水平的提高和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出现,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符合施工操作要求:(1)对于支护操作必须标准到位,对于桩-锚支挡体系以及支挡与承重一体化结构的应用需要进行着重的掌握;(2)在土方开挖中,必须要随时将所挖出的土方运离现场,并且始终注意进行清理工作,保证清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开挖之中会遇到紧急情况,比如,挖到坚硬的岩石层以及地下管道等,对于这种情况,要及时告知管理人员,交由专业人员来处理。

3.2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

预应力技术是指在施工时,对于施工的结构预先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进而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对裂缝的控制以及对于裂缝的预防可以起到比较显著的作用。在土木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骨架的制作。通过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明确结构受力情况,通过制作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而解除混凝土现阶段所存在的受力,这样可以使得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时间增长,通过分析能够将预应力混凝土制作分成先张法以及后张法,这2种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施工条件以及对于施工的需求都存在的一定的差异。

4结语

土木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对于我国土木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要具有耐心和信心,相关管理部门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土木建筑企业要激励和引入人才,对于施工技术人员更要不断挖掘和挑战自我,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进行施工技术的创新,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土木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云”技术与物联网进一步的发展与成熟,各种应用平台及各种终端使用数量急速增加,有效信息散落在海量信息中,专业用户在互联网中对有效信息获取和处理更加艰难,反而增加了设计管理成本。海量信息与信息获取的不对等,产生了更高的成本,而这也制约着专业利用信息的效率。成熟的同步云平台可以针对专业用户对信息需求有着专业性、高效性特点,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流程模式提高广大设计人员整体的信息利用水平,为设计管理提供便捷,缩减设计管理成本。

【关键词】

设计管理;同步;BIM;云计算;设计协同;移动互联;数字信息;私有云

越来越多的专业用户成为协同平台的使用者,平台的涌现使信息收集方式与渠道更加灵活,各类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另一方面不同云平台之间无法实现同步的现状也使得用户深受信息分散的困扰,对更加便捷、灵活、有包容力的云平台的愈发渴望。基于设计管理中的同步云平台研究,将大大提高有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效率,同时给予使用者更加专业、有针对性的信息,减少分离垃圾信息的精力和时间,从而提高广大设计人员整体的信息利用水平。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搜集与整理成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市场提供众多的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型侧重点各有不同。条理化的思路,整合应用对于广大设计人员的日常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管理中的同步策略及“云”应用的实现可以减少信息搜寻成本,增加信息可用性,提高设计效率,提高公司软实力。本文为设计方法研究与BIM数字管理技术结合的综合性研究,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相关的研究构架体系。这是一个基于系统架构支撑下的建筑信息化组织与运营策略研究。旨在探索BIM设计应用标准和方法,重在优化现有设计应用标准。本文也是我们部门设计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1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地保证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及方便数据的异地管理,云平台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云平台”是由搭载了云平台服务器端软件的云服务器、搭载了云平台客户端软件的云电脑以及网络组件所构成的。它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的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如图1所示。“云平台”这个名词在2006年由Google正式提出,早在2002年Amazon就已经出现了云计算产品。“云平台”这个概念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购买服务器存储空间,然后把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存储空间里保存,需要的时候再从服务器存储空间里把文件下载下来。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并为我们所熟知,比如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可获得到大量信息。”———源引百度百科。全球著名市场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制造业视野》(IDCManufacturingInsights)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制造企业将“移动”及“云计算”列为供应链四大新兴技术中最重要的两项。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公司对于设计管理方向的同步云平台还处于初期实践阶段,“云”应用管理主要还是基于局域网邻域的“私有云”管理[1],而基于“公有云”的应用主要还限于数据类的管理及一些市场通用的APP应用,基于“公有云”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关键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目前已有一些设计机构在同步云的及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部分的成果,解决了图形类的同步传输,以及基础的软件应用[2]。而在软件研发领域,基于设计全流程的云端应用也已开展了相当一段时间[3](如图2),取得了相应的推进。

2研究项目

2.1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目前我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管理已基本完成了全专业局域网协作,这一方式的本质核心与“云”平台的核心非常相似[4]:设计人员在获取权限之后,可以通过本机连接到局域网,从而共享和获取相应信息。这种平台为同专业的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沟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局域网平台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本文所探究的同步策略以及“云”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在局域网协同管理模式下的进一步深化。已经完成的《基于设计院体系的BIM平台的研究》[4]、《基于协同与替换模式的整体式BIM》[5]等一系列的研究都为本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铺垫。而从外部环境来看“云”平台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所重视。相关的成熟的“云”应用层出不穷,并且有着进一步整合的趋势。当今信息污染、信息饥饿与信息危机共存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发生源的海量化导致信息的极大冗余。面对杂乱无序的信息,要求创新主体必须具有信息识别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判断信息的质量及其利用价值,有效排除污染,通过对大量而无序的信息进行精心筛选、整理和深加工,发掘出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应用,提高设计人员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以及信息利用能力与信息的整合应用能力。信息的整合应用能力是企业提高效率,获得客户,赢取利润的最重要因素。高效的信息组织可以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信息整合能力的提高可以直接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我们的竞争:改变运作结构,从而改变竞争规则支持低成本以及差异化战略使我们有机会酝酿全新的业务。

2.2项目的研究重点时代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物联网领域所发生的进步举世瞩目,他们必将会以一种新的形态超越如今的互联网,在目前很多领域上移动互联网已完成了这个超越。人们在使用各种应用的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项研究期待解决非特定产品体系下的云端应用解决方案。重点分析研究多用户登陆,并行和交叉作业,深入研究移动互联背景下的协同机制,充分利用已有的“云计算”和“云存储”平台。把分散式分布式和传统的线性逻辑结合起来,并关联大数据。此外异地管理,资源协同作业,提高效率,提高准确率,使数据流传和同步。轻量化,便捷化,降低产品冗余数据及操作,提升普通设计人员的体验感也是我们研究的关注重点。更多地考虑我们每一个设计师的日常操作习惯并让其得到延续是本项目推进的核心。让设计师可以以更为熟悉的方式达成以往技术所达成不了的成果,这是管理的目的。我们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协同模式,形成完整的生态链。而在后续拓展上各种移动端与未来的物联网的大趋势也会是本课题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

2.3项目的应用前景与展望凯文•凯利是我们现在数字化生存的鼻祖,他对未来的思辨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在他著名的预言著作《失控》中就这样描绘我们这个世界。“印度街道的车水马龙的画面始终复线在我的脑海,熙熙攘攘的人群,伫立不动的牛群,钻来钻去的自行车,慢慢悠悠的牛车,飞驰而过的汽车,这些乱七八糟看上去乱七八糟的景象,实际上是社会的状态,也是一种生态,看似很乱,有序各个部分在有序活动,按照自己的目标和需要的功能前进。[6]”在我们这个基于数字生存的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去中心化,我们需要用最小的规则手段来改变我们现有碎片化的设计生产模式。有效的协同可以将复杂的项目逐级、分项拆分,简化。项目通过协同设计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在此基础上,所有设计专业及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设计,从而减少现行各自由于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错误。真正实现所有信息元的单一性。同时,协同设计也对设计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更快、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7]而更有效的同步策略及云端的整合则是协同模式最重要的依附平台与生态基础,只有通过它才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操作,最小化个体的无谓操作。

对于现有最流行的BIM其关键技术是数据而不是模型,研究基于云平台的协同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合理的“云”技术应用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整合数据资源。传统的办公场景当中,从硬件来看,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投影仪、USB等等无数的硬件设备之间的交互,数据的交换,今天都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加以实现。而软件层级,Office、邮件、浏览器、文档、包括与设计相关的各种应用,如今也在Pad和PC之间完全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实际上目前这个生态已经基本成熟:横向连接办公设备,让所有的硬件办公设备全部是可连接的、可打通的。纵向互通跨设备的不同时间节点上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横向设备打通,纵向数据打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协同可以真正的落实,成为主流的设计方式[3]。此外从设计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基于“云”的解决方式也可以更好的串联整个设计环节的各个领域。信息和数据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地流动起来。知识与数据的整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我们无法改变。与其被动的接受莫不如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应对,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邓雪原,苏昶,孙朋,王国俭.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建筑协同设计平台研究与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2(3):96-103.

[2]田园.智慧云.科技改变生活.智慧互联.设计创新———北京土木建筑学会2015年会专题报告.2015.09

[3]吴吉明.从构思到实现———移动平台上的设计与云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5):11-20.

[4]吴吉明.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的本土化策略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3):45-52.

[5]吴吉明,倪琛,张庆利.整体式BIM_基于协同与替换模式的多平台整合应用[J].DADA2015数字工厂国际会议论文集.20105.07.

[6]凯文•凯利.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OutofControl:TheNewBiologyofMachines,SocialSystems,&theEconomicWorld.ISBN9787513300711.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实训教学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全面训练[1]。把好毕业设计质量关,是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宿迁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历时14周,选题分结构设计型和施工设计型两类,其中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是主要的选题方向之一,约占60%。学生座谈、教师辅导和论文抽样的反馈结果表明,我校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仍存在较多问题[2-3]。本文在总结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内容相对单一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对象多为多层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酒店和厂房等,要求学生根据建筑平面规划图和任务书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绘制建筑施工图;选定某榀框架进行详细的结构计算,应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全面的结构分析,绘制结构施工图。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内容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设计内容、课题难度多年不变,且脱离实际工程,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二是随着BIM技术在建设项目上的推广和运用,我校虽然开展了BIM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但是仍未将BIM技术融入毕业设计内容中,不利于学生适应行业发展。

(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学生对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工程和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等理论性强、难度大的结构设计类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不高,普遍掌握较差。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避难就易,仿照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指导书[4],人为地将毕业设计课题设计成类似于例题中简单规则的框架结构,机械地更改例题数据,生搬硬套,不会灵活运用框架结构设计理论和规范条文进行合理地分析计算,时常导致设计结果错误百出,需要多次返工修改。另外,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还需要参加工作招聘、考研复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等,无法保证充足的毕业设计有效时间;由于前期进度缓慢,学生后期只能牺牲质量赶进度,最终导致设计结果错误较多、计算书前后不一致、计算书与图纸不一致等情况,毕业设计质量低下。

(三)学生的识图绘图与软件应用能力欠缺由于没有深入学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很多学生读不懂结构施工图,不清楚柱、梁、板、基础和楼梯平法施工图的注写方式和注写内容,对柱、梁、板、基础和楼梯的配筋构造模糊不清、知之甚少,无法在图纸上准确地表达结构设计结果。另外,很多学生利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设计时,不明白软件中设计参数的基本概念和选取方法,不理解结构设计涉及的规范条文,不会根据SATWE模块输出的结果图形与文本显示进行分析,对于不合理之处不知道如何调整结构模型和设计参数。以上原因导致学生的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不能正确表达结构设计结果、不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等情况。

(四)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不足我校办学时间仅十余年,专业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且数量不足。年轻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相对缺乏,而且毕业后从高校直接到高校,几乎没有接触过工程设计项目,对设计规范条文的理解不透彻,对工程问题的处理做法不熟悉,对施工图的绘制、修改方法不清楚。另外,因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同时还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指导教师投入毕业设计上的精力不够,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也不到位。以上情况说明我校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能力还不足,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

二、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

(一)丰富毕业设计内容第一,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鉴于江苏地区软土地基大量存在的实际工程条件,我校要求部分学生将以往毕业设计中多采用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成预制桩基础或灌注桩基础;摈弃实际工程中很少存在的方方正正的建筑方案,要求学生多开展贴近实际工程的建筑方案设计,并合理设置变形缝;借助宿迁市土木建筑学会平台,与校外设计院加强联系和合作,每年选派约5%的学生前往设计院,让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运用设计院已有的工程设计资料和硬软件设施,在校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第二,毕业设计内容与BIM技术相融合。我校从2016年开始将BIM技术引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将BIM技术率先融入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造价预算的毕业设计中,其中约5%的学生在框架结构毕业设计中增加BIM应用,利用Revit软件绘制平面建筑方案,建立三维建筑模型,绘制建筑总平面图,并生成建筑图,最后进行结构手算、PKPM辅助设计等实践。

(二)加强专业理论知识讲解针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我校要求指导教师对结构设计中结构布置、构件截面尺寸确定、框架内力计算、框架内力组合、框架梁柱截面设计、现浇楼面板设计、基础设计和楼梯设计等过程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对结构设计需要满足的构造要求进行着重强调,并指导学生加以灵活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查阅规范、手册和图集等工具书的好习惯。另外,要求指导教师每周至少见面辅导2次,确保足够的指导时间,同时建立QQ群,便于师生及时交流、讨论和答疑。

(三)加强平法识图和软件应用实训教学2017年我校开始在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第七学期的实践教学中增设建筑平法图识读实训、Revit软件和PKPM软件综合实训,各1周时间。教师要详细讲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让学生结合工程图纸进行识图训练,提高学生的结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详细讲解Re-vit软件、PKPM软件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结合工程图纸创建BIM模型、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绘制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四)加大指导教师培养和实践锻炼为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我校安排青年教师担任老教师的助教,让其跟随老教师学习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和过程管理;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教育教学改革学术会议,积极改革、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选派青年教师到杭州、南京和北京等城市参加BIM软件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前往设计院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不等的脱产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工程设计,积累工程经验;邀请南京工业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的土木工程学科知名教授来校做专题报告,介绍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选题、综合指导、中期检查、规范评审和答辩等,让指导教师明确各环节注意事项。

(五)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除了上述改革措施,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在省、校毕业设计管理文件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关于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等管理文件,对指导教师、学生和过程管理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健全毕业设计管理制度,保障毕业设计质量。1.实施指导教师奖惩制度。为保证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设计,高校应严格控制每名教师指导的人数,教授、副教授限制在6~10人,讲师限制在4~8人;校内指导教师每周当面指导不少于两次,联建指导教师和兼职指导教师每周当面指导不少于一次,网上指导一次。对获得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学校和学院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缺乏责任心的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抽检结果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的指导教师给予惩罚,甚至取消其毕业设计指导资格。2.加强学生考勤制度。高校可制定考勤签到表,实行学生签名制,指导教师将每次辅导时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上报至学院,作为小组检查时学生出勤得分的依据,同时认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阶段性成果质量。3.执行小组检查制度。所谓小组检查,是分别在毕业设计的第5~6周、第10~11周检查指导教师的过程指导是否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率、毕业设计进度和阶段性成果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将检查成绩计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检查小组教师要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对检查不合格的学生亮“黄牌”,提出改进意见,一周后再次复检,对仍不合格的学生亮“红牌”,取消毕业设计小组答辩资格。4.完善毕业设计评价制度。为科学评判毕业设计成绩,高校可制定成绩评定规范与标准。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小组检查占20分、指导教师评价占30分、评阅教师评价占20分、毕业答辩占30分。在毕业答辩环节实施“一票否决制”,即对小组答辩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选定参加公开答辩,对毕业设计存在抄袭的学生可以直接取消毕业设计成绩。

三、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改革成效

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实践,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近3年,我校建筑工程学院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1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团队毕业设计(论文)1项,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构力杯”高校BIM装配式设计大赛(PKPM)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宿迁学院优秀毕业设计12项。总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改革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来看,教师的指导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校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始终注重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培养满足工程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东,张振宁,滕尊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3):132-135.

[2]乔燕.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209,213.

[3]孙传智,乔燕.土木工程专业多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常见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34):114-116.

土木建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传统教学模式

《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多个专业开设,涉及学生面广量大,并且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房屋建筑的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等基本知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本课程对于所有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均是一门基础课程。如何让本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至关重要。

一、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课程涵盖了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层厂房设计,但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量较少(64学时左右),对于厂房设计这部分内容只是一带而过的讲授,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2.该课程的内容大多数为国家的规范、标准的解释,内容枯燥无味,在课堂中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较困难。由于该课程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专业课程,对大部分建筑、建筑构件等概念无具体的认识,再加上大部分上课都是课堂理论教学,学习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盖楼的现象。

3.由于土木CAD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生认为手工设计、作图已经过时,对平时的手工大作业敷衍了事,造成对基本设计原理和制图标准掌握较差,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以至于越学越对本课程不感兴趣。

4.教材中的作业、插图较陈旧,无法跟实际工程相衔接。

二、解决方法

1.《房屋建筑学》课程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应用性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堂教学,配合挂图、录像,但受可实际参观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学生在课外教学中对实际工程掌握和处理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加强多媒体立体课程的建设,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将发生较大的变革,在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知识的扩充及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密集的知识量,使理论与实践做到有机的结合。同时多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施工图动手制作相关模型,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制作楼梯间、基础等模型。

2.《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教授学生虽然易懂,但真正让学生动手设计时,学生会出现无从动手的尴尬局面。而立体化多媒体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强调“协作学习”等。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课后以自主学习为主,对于像《房屋建筑学》这类课后需不断自学的课程,多层次的知识信息的组合将使学生学习更加合理、学习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3.利用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可以使《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满足教学内容更新经常化、教学活动实施手段多样化、学生学习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学标准。

4.在作大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用计算机绘制较简单的图,但数量不超过3张,其他作业还是采用手工作图,其中有一张图纸要上墨线。可以避免学生应付做作业。

5.在开学初安排8个学时的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认识建筑,为理论知识学习打好基础。

6.大力推广使用国内优秀教材。以知识点为单元组织教学,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国内外先进建筑技术水平的同步增长。

7.以网络为基础,课件上网,优秀作业展示,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8.在授课过程中,国内建筑和国外建筑设计方法、风格同步讲授,同时多讲国内优秀建筑的设计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新一轮革新,对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为质的提高和飞跃,因此,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傅文庆.现场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2]刘志麟,刘丰贤.浅谈《房屋建筑学》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崔千祥,赵武.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