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

土木建筑专业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养;设计;交往

一、前言

一般来说,由于建筑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之间的学科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在中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大纲中,通常会开设一些具有建筑学学科特色的基础课程,对于这些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科的差距,学生在价值观建构和学习方法问题上常常产生困惑,“如何学”和“学了有何用”这一问题深深地困惑着学生。与此对应的是,“如何教”和“教了有何用”这一问题也值得教师思考。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一名建筑师所必需具备的专业素养、建筑设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就如何开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建筑学课程教学谈一些体会。

二、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它是建筑师开展建筑设计实践活动的基础,很难想象专业素养欠缺的建筑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专业素养的培养与熏陶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工作以后,直至终身,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专业素养主要体现于表现素养、审美素养两方面,下面分别阐述。1.表现素养。相对于建筑学学科的学生而言,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对于建筑表现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少,这种现象使得美术基础原本十分薄弱的学生在学习建筑设计时对于建筑表现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不清,建筑表现技巧也十分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开设专题讲座:讲解美术学科的素描、色彩方面的基本常识。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建筑实例讲解具体的绘画应用技巧,再布置一定的练习,这样既不枯燥,又使学生具有感性体验,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与绘画表现技巧。开展美术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课外美术实践环节的开展也必不可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美术基础知识的理解。2.审美素养。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具有审美素养的创作主体来完成。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的理性与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而在需要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互动的建筑形式设计方面,他们经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勉强设计出的建筑形式,通常也很平淡,缺乏艺术气息。上面的情况表明:通过一定的艺术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结合专业课程教学,给学生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建筑实例图片,在图片赏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审美的追求和热情。提高审美层次。对于学生而言,应根据教学要求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余时间,可以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既拓宽视野,又提高审美情趣,何乐而不为?歌德说过:“我们在投向世界每一瞥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在整理着世界。”[1],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课堂获得的审美知识去观察身边的建筑现象,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为以后的建筑形式设计打下基础。

三、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从教学反馈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建筑设计充满创作激情,但是由于对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原理的陌生而时常陷入困惑之中。从学生的设计作品来看,在平面功能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对以系统论和整体思维方法为基础的建筑平面功能设计方法的陌生,始他们在平面功能设计开始时体现出设计起步不对、过程中设计效率低下、完成后的图纸逻辑概念不清,缺乏艺术性与美感。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问题也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于两种设计倾向。其一是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感性思维能力不足,设计时常会孤立地研究平面功能关系,而忽视了建筑的艺术性要求,或有一些形式创作欲望,但是在形式设计时,却不知如何通过建筑语言表现设计构思,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兴趣,最后设计的作品也就平淡无奇。其二是另一些学生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也敢于主动大胆地运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现设计构思,但是建筑形式的建构不严谨,最终的设计成果缺少逻辑和条理。其实,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章法,有章法的事物总是美的,做设计也是一样。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章法的方案呢?下面从平面功能设计和建筑形式设计两方面分别论述。

1.平面功能设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建筑设计的过程也不例外,也有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设计脉络。能否掌握“捕鱼”方法—设计脉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胜任建筑设计实践项目。那么,究竟设计脉络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它是一种以系统思维方法为基础的设计程序。这种设计程序要求设计者按照系统论的要求,从整体到局部,有条理地开展设计活动。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应进行环境分析,通过对基地内外各种环境条件的分析,合理地确定基地的主次出入口、各类人流进入建筑的出入口以及“图底”关系这两个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接下来进行功能分区设计,为了简化设计问题,在这一步通常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设计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各种房间分为使用、管理、后勤等三个大的功能分区,再根据前一设计程序所确定的各类人流出入口条件,把这几大功能分区放在“图”中与各自出入口相对应的位置。接下来,再对使用、管理、后勤三个大的功能分区中的房间再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细分,直到把所有房间全部合理地纳入“图”中。由于这种分析方法顺应了方案的生长规律,因此不会发生房间“串区”现象。解决了功能分区设计以后,下面就可以进行水平与垂直交通设计,通过走道与楼梯的联系使三大的功能分区中的房间成为流线清晰,联系紧密的系统。

2.建筑形式设计。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课堂教学中,建筑形式设计的教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问题。其原因在于建筑形式设计涉及到对于形式美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认识,主观性很强,由于现代的很多建筑在形式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美学原则而出现审美变异,光怪陆离的造型手法体现出多元化的设计倾向,其背后突显出设计者各不相同的价值倾向。面对这种现象,初学者由于艺术修养的欠缺,往往会一片茫然,或者是盲目模仿。因此,为了使学生少走弯路,不走歧路,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分析各种建筑形式设计的历史与社会根源、哲学倾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式设计观,又要让学生明白建筑形式的设计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章法———建筑形式的逻辑,这种设计逻辑主要在内部功能、外部环境、几何构成、美学价值等方面体现出来,下面分别论述。

(1)内部功能。“在追求建筑意义的同时,应兼顾建筑的功能,欠缺的功能减损着建筑形式的光辉,完美的功能与富于表现力的形式相得益彰”[2]。在建筑功能设计时,不同的功能分区空间性质不同,对应着不同的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设计应客观真实地反映不同的内部空间组合关系。有时,会有一些学生先设计一个造型框架,把功能硬塞进去,这不仅仅是形式与功能相脱离的不当设计方法,也是一种不良的设计态度,教师要予以及时纠正。

(2)外部环境。在具体的建筑形式设计实践中,建筑所处的外部环境一般是客观而真实的。从微观层面看,场地内的地形、地势、树木、河流、古迹,场地外的景观都形成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从宏观层面看,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城市风貌等条件都是建筑形式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建筑形式设计的目标与环境设计的目标是统一的。

(3)几何构成。从几何构成角度看,建筑是几何体块构成的实体形式,几何体块的构成不是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几何性明确,这是对单一几何体而言,要求几何体块的形状明确,具有可识别性,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这一要求可以使他们在几何构成时避免采用一些模棱两可的几何形式。其二是几何关系明确,这是对组合几何体而言,要求几何体组合时,相邻几何体之间的关系明确,这种关系一般是相离、相切、相交、相含等。

(4)美学价值。在设计之初,当设计者的设计构思确立以后,下一步就面临着几何形体的选择和形体之间几何关系的建构问题。由于建筑形式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可能象数学那么精确。因此能够体现一种设计构思的几何形体和形体之间的几何关系通常并不是唯一的。哪么如何选择几何体块的形状以及建构几何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呢?这里不但要考虑上面的几个要求,还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美学价值。对于初学者而言,能否对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关系的各种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选择出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在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要求、几何构成、美学要求之间取得平衡的几何形式无疑是具有一定挑战意义的,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设计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的三维空间想象力、以及一定的审美素养。在建筑设计课程开始之前,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形式美的构图规律,让学生了解对立统一的古典美学要求,以及现代建筑的一些手法变异。其次,教师应结合一些优秀建筑实例,讲解这些艺术法则在建筑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最后,教师要发挥主体性地位,在解读建筑实例过程中,总结建筑形式的构图技巧。同时让学生运用描述、分析、比较、评价、判断、质疑等一系列思维方式对建筑作品进行认知与解读,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在建筑设计课程进行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造型构思,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建筑的自身特色。只要学生能够说出一定的理由,哪怕并不充分,都可以让他们试探,但不鼓励没有任何道理地随意玩弄形式。在建筑设计课程后期,尤其是到了立面设计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同时能够综合考虑平面功能、结构与构造、材料与色彩、施工技术等角度,尽力表现立面设计的效果,体现立面设计的意图。

四、人际交往能力

建筑设计活动的工作性质和方式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要求建筑师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避免不了要与各种人往,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埋头苦读,学习圈子封闭而狭隘。当他们进入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建筑设计教学环境中,一下子很难完成角色转换,因此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经常性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帮助学生破除中学封闭的学习习惯,在相互交流与学习过程中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与进步。在改图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向教师表达设计意图,从方案的构思、功能与形式设计、结构与构造等各方面介绍自己方案的设计特色。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从各种角度对学生方案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进行质疑,以实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使建筑学教育既要保持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又要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作者:叶建功 单位:河海大学

参考文献: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2篇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3篇

通过这次实际的工地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体环节,而且也巩固了我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才觉得原来建筑行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如果将来能在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为了以后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现在就必须踏踏实实的学好每一门功课。因此给了自己压力,让自己不再觉得无事可作,让自己安心去学习,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你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这次实习就达到了目的,我们不仅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也巩固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前对一些施工技术要点,只是粗略地知道其施工要点,而其具体的施工环节,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何,却是知之甚少,但现在实习结束了,对我们这段时间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术,它们的具体环节及详细步骤,我们应该可以掌握了,这样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增强了自己对专业的热情,让自己更有兴趣将来能在建筑行业开创天地。以前听到就业不乐观时候就很茫然,学了三年的建筑却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对自己的专业丧失了热情,没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专业知识。

实习结束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体会到更多的东西,也相信自己在下一次实习中将会更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4篇

    *年前,我憧憬着“放飞梦想,实现自我”的目标迈进了**大学,经历了*年的学习,丰富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宝贵的社会实践和军营生活提高了我的能力和修养。

    思想方面,本人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政治上我要求进步,在校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习方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口‘,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大学*年,作为土建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我始终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特别是通过系统的专业课学习,我初步掌握了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工作方面,我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活动,曾参加学生会工作,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我也明白知识必须运用到实践中的道理。大学期间,我利用假期期间到建筑工地,设计院等单位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寒冬来”这是我第一天到部队连长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两年的军营生活丰富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革命精神贯穿于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中,坚定的政治信仰,过硬的军事素质,踏实的工作使我在部队期间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表彰。这是对我地工作和能力的充分肯定。

    著名的文学家伏尔泰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 热爱运动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一直以来,我十分热衷于体育运动,运动的精髓在于“比赛不是为了赢对手,而是不断超于自己”,除了爱好体育运动,我平时也爱好文学,文书写作,电脑技术应用.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拥有的是知识、能力和年轻,使我善于思考,迎难而上;同时,我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成功非偶然,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我认为成功的方程式应是:99%的勤奋+1%的天赋=成功。过去的已成为历史,最重要的是把握未来。我有信心有能力会做得更好!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房屋建筑学 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014-02

1、引言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中,凡是与建筑相关的职业,不论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还是施工技术、工程监理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都离不开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构造方面的知识,故它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1]因此,本人就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浅浅地谈几点看法。

2、增强实践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房屋建筑学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并不难理解,但由于材料的性能不同以及气候、地域、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差异而千变万化,各种构造因房屋的使用要求不同,这种多样性往往造成学生对构造原理理解上的困难“印象不深刻”,运用起来无从下手。因此要增强实践环节。对这门课程教学,最好的办法是组织“工地教学”,尽可能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工地现场上课,工地与课堂交叉进行,学生在工地上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到建筑构造的细节过程,将理论和实际对比,抽象变成具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加深构造的理解和记忆。[2]一般的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都有一周认识实习,可以将认识实习与专业课的教学结合起来,既明确具体的目的应该看些什么,又避免走马观花地走过场。也可以收集已有建筑物的施工图纸,使学生通过实物与图纸的相互对照、相互补充,克服对平面图形缺乏立体感的弊端。课程设计是本门课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集中训练。应该分三阶段进行[3]:第一阶段即布置任务书,使学生早点明确目标,熟悉任务,为设计搜集必要的设计资料与数据;第二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在集中周前完成就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边学习、边设计、边修改,最后确定出满足功能要求并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方案来。第三阶段即施工图绘制阶段,经过平时作业对制图技能的训练,学生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熟练地绘制出多张建筑施工图,在集中周内进行,施工图质量较高。

3、用教学激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激励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需要与教学任务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需要感,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高效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学激励改变了过去不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实际,单纯以知识传授为基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反对“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在课堂教学上,采取重点内容深入讲,难点内容详细讲,容易内容点一点。课程安排上由浅入深,使学生不致因难度大或内容浅显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消除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忽视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用教学激励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4、多媒体技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由于房屋建筑学课程及教学性质比较特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仅有教师的课堂板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课程教师必须制作成熟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授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房屋建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图片内容特别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片、图像及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能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还可有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实现因材施教。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复杂空间,都可以发挥电子课件的优势,易懂易学。另外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节省板书和画图的时间,用来加大授课信息量,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进他们的身心继康。在这种条件下,获取和处理信息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4]

5、改革考试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手段,由于本门课程的内容多而杂,容易造成学生记忆难,继而感到考试难的这么一个状况,为了提高本门课程的实用性,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有必要对原先的考试内容改变一下,降低理论知识的要求,侧重知识应用方面的考查,逐步建立试题库,最终实现考,教分离。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必须有计划、有准备地去进行。在精讲概念、原理基础上的自学,以及先自学然后归纳总结,留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或给学生列出自学提纲并加以指导等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办法。教师还要注意差生的课前和课后的个别辅导,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都有展示 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这样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6、恰当组织教学 促进学生素质提高

教师要引导学生搞好生物课的学习。首先,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刻苦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教学参考资料,反复研讨教法,以身示教,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热爱生物科学、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踏实不马虎的形象。再者,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课,提高学习效率。办法是:教师讲课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注意;新知识争取在20~25分钟讲完,变换教学形式以激活头脑细胞,焕发学生的学习精神;使用合理的教态、手势和表情,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恰到好处地表扬鼓励,可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等等。要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是培养面向21世纪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基础。目前房屋建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陈旧的,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也相对落后。对一些过时的构造做法,由于在现实工程中极少采用,可以在课堂讲授时稍微提一提,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如工业化建筑中的大板装配建筑、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窗构造等。

7、结束语

房屋建筑学内容广泛,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为了加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必要认清该课程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新一轮革新,对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为质的提高和飞跃,因此,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1):50-54.

[2]缪志萍,曾文杰,顾红春.浅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与学[J].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5.(7):148-152.

[3]宿晓萍,王莹,隋艳娥等.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J]. 30134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必修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促进各种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同时促使我国建筑市场朝着国际化靠拢。面对新世纪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的市场条件下急需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一线人才。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企业单位无法直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因此,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学中就需要一个独立的培养阶段,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充满实践操作技术要求。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之中,其教学内容、知识系统复杂、而且实用性较强,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是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教学内容,因此,调整人才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中各种问题还较为明显,主要的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而言,教学内容滞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知识的覆盖面,都有了一定的增加删减,与以往古板的教学内容方式相比而言,技术含量有所增加。同时伴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教学内容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现象,但是就目前的内容而言,滞后性还较为严重。

1.2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环境呆板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法”,而对学生的“学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影响。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讲清楚,同学们也难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2教学改革和完善措施

2.1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相应的管理方法日趋成熟。课程内容应跟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选择重点应放在那些先进和适用的应用技术(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上,并且要兼顾传统的成熟施工技术。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各专业就业形势的具体情况,对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课堂讲授应重视基本概念、施工工艺方法及新技术,对不同的专业方向精选不同的教材内容。

2.2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现行教学中重视分析推理缺乏综合应用;采用课堂灌输,缺乏启发式教育;讲得多,缺乏讨论、实践。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变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变静态封闭的教学过程为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变传统的“填鸭式”传授为现代的“研究性”学习。改革后应多采用下述教学方法:(1)本质内容教学法:土木施工技术部分主要围绕工艺流程、关键工序、质保措施、安全技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土木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施工方法。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弄清这个问题,教学思路就十分清晰,教学内容就很明确,这也是教师驾驭这门学科能力的反映。(2)学科联系教学法:《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例如:大跨度薄腹式屋架梁的钢筋下料时,从《工程力学》角度考虑,接头位置应避开剪力和弯矩较大的截面;从《结构学》角度考虑,应避免发生吊装时的平面外弯曲破坏;从《材料学》角度考虑,砼所用的石子粒径要特别注意满足薄腹最小厚度要求。如此授课,学生便能温故而知新,真正将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得日后的施工实践有理有据。

2.3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是紧密围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开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是理论过渡到实际的桥梁。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建设实习基地。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等原因,许多单位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而实习经费又捉襟见肘,加之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所以实习基地较为紧张。对此,应在充分利用学院的基建工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可靠的实习基地。每年应联系五六个具有代表性的工地,学生定期轮换以确保对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施工阶段、不同施工企业的不同管理方法都有所了解。

其次,改进并完善课程设计。具体做法是:(1)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2)改革课程设计的选题,使选题既能体现施工技术的发展又切合教学要求,且大大加强由学生独立思考、自选方案的设计内容,给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空间。好的选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2.4教学与实践并重,提高教师素质

讲授《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除了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验。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外,还应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授课前,施工教师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1—2个学期,还应利用带学生实习的机会,去工地了解新的施工工艺。另外,要求施工老师每隔2—3年外出学习、深造3—6个月,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型”的师资队伍。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7篇

文章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更名,以及南昌大学制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为背景,探讨制定大土木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能在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领域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咨询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探索开设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特色课程等。

关键词: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第三学期;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TV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03605

1998年教育部将原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和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教育部又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建环专业两次合并更名过程中,国内各相关高校对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张昌等[1]全面研究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系统总结了专业人才培养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经验。杨吉民等[2]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王晏平等[3]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原则及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主要特点。李锐等[4]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永正等[5]对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最新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名称等提出一些建议。张腾飞等[6]将国内该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与发达国家与地区高校相应专业进行了比较,发现国内的建环专业尚需增加涉及建筑学、结构、给排水等方面的专业平台课,以打通目前存在的专业壁垒。李志生等[7]介绍了国内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高校进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时所应采取的对策。张国强等[8]研究并学习发达国家的思维方法,对建环专业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倪龙等[9]认为建环专业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徐荣进等[10-11]提出了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等各群体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改革的必要性。李永存等[12]认为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应新增能源供给系统方面的内容,以满足行业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也促进该专业的健康发展。金光[13]针对新更名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必修环节适当增加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课程模块。南昌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根据学校本科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的新变化,制定了2016版大土木类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南昌大学制定建环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背景

南昌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前身是2010年申蟮慕ㄖ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当时是应教育部关于

高等学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的要求而申报的,于2011年开始正式招生。学校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学院。学院有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水利工程系及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拥有8个建筑、土木及力学类专业。学校第一版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传统建环专业培养课程为主,兼具部分建筑土木和节能课程。

为将南昌大学建设成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全面提高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人为本、德为先、学为上”的育人理念引领下,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在总结学校2012年以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南昌大学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通专融合为途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驱动力,以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为抓手,以大类培养、学分选课制、三学期制、学业评价等改革为手段,着力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加科学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及学校具体情况,修定后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土木建筑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在政府部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能源管理公司、绿建咨询公司等单位和机构,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节能改造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能力。

三、 建环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南昌大学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构成。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约占30%,学科基础课程约占30%,专业课程约占36%,创新创业类课程约占4%。通识教育课程分为Ⅰ类公共必修课程和Ⅱ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Ⅰ类公共必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体育、计算机类课程等组成。Ⅱ类文化素质课主要包括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认知能力、实践能力、批判能力、国际视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完善人格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由

最核心、最基础的专业主干课程(16门左右)组成。专业课程则根据学生就业、考研、出国或者联合培养等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模块,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需求,在学院教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形成个性化的专业或者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基于学校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学分比例见表1。

(一) 构建土木类专业课程平台

南昌大学自2016年开始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大类进行培养,同一大类的学生修读共同学科平台课程,三、四年级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专业分流,分类培养。共同修读两个学年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16门,共同修读一年半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12门,共同修读一年的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应不低于8门。学生专业分流时间原则上在第二个学年结束后。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4个本科专业,专业种类繁杂,因此,选择共同修读一年8门专业大类平台课程(具体课程见表2)。表2中工程制图类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土木CAD及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还安排了BIM相关课程设计。工程测量系列课程是此次培养方案新增的课程,一是学院具有完备的工程测量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条件;二是有很多毕业生从事工程施工工作,需要学习该课程知识。工程经济学及管理基础课程由工程管理教研室承担教学,为学生将来从事项目管理及工程造价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二) 第三学期实践课程设计

南昌大学现在实行的是传统两学期制教学模式,即秋季学期(约20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约20周)+暑假(约7周)。改革后,根据《南昌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

实行“三学期制”,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学期制模式改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8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4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为40周,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不变。实施“三学期制”后,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主要安排理论教学,夏季学期主要安排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综合试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校要求,此次建环专业新版培养方案中,将原先在春秋学期进行的课程设计、实验、认识实习安排在夏季学期即第三学期(见表3)。

根据学校学制学分规定,学分计算最小单位为0.5学分,理论学时须为8学时的整数倍,实验学时须为16学时的整数倍,实验学时超过32学时的实验课,可以单独设为一门课程,不到32学时的实验课,应在同一课程群内整合成实验课;鼓励多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因此,将原本分散在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课程中的验证性试验合并为热工及流体实验,并在三年级夏季学期开设,之前工程热力学理论课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传热学课程和流体力学课程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另外,将供热工程、空气调节、空调用制冷技术三门课程的实验合并成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在四年级夏季学期开设,之前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供热工程课程和空气调节课程在三年级下学期开设。

将课程设计和实验安排在夏季学期,这样不会影响学生春秋学期期末备考理论课,同时又能使学生专心完成实践任务,也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三)特色课程设计

1.土木特色课程

由于学院特色课程主要是传统土木和建筑类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建环专业侧重土建类理论知识体系,这不同于偏重机械类课程体系的传统建环专业。除了上文介绍的土木类平台课程外,建环专业培养方案还设置有房屋建筑学(含课程设计)、绿色建筑材料(含实验)课程,分别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和下学期开设。土木类特色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具有一定建筑识图能力,同时对保温节能建筑材料的结构原理、力学及热工性能也有了解。

2.建筑节能类特色课程

由于建环专业的前身是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保留了第一版培养方案中有关建筑节能类课程,包括建筑节能原理及技术、建筑能效评估(含课程设计)、建筑能效管理与节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含课程设计)等课程。与第一版培养方案的区别在于,这次修订将这些课程分别设在大三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在能源管理公司、绿建咨询公司,从事建筑节能改造及项目咨询工作,扩大学生的专业适应范围。

3.开放研究生课程共享

按学校要求,“学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可以考虑开放研究生课程共享,鼓励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如果进入我校学习,其在本科期间修读的研究生课程将给予认定并免修。”此次培养方案中设有数值传热学、能量系统火用分析等研究生选修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学校要求,另一方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理论基础。

四、结语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经过两次专业名称的变更,使其专业应用范围得到扩大和调整,极具时代特色。根据南昌大学2016年起不分专业,按院系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按大类进行培养教学的要求,土木工程系建环专业进行了大土木类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和实践。主要举措有开设8门大土木类专业平台课程、构建第三学期实践课程及开设特色课程(土木类特色课程、节能类特色课程和

研究生共享课程)等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参考文献:

[1]张昌, 郑万兵, 汤文华, 汪秀清.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 2008,17(3):35-40.

[2]杨吉民, 李清清, 张照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高等教育, 2009,18(6):18-21.

[3]王晏平, 黄镭, 王造奇, 宣玲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新体系框架探讨[J]. 高等教育, 2005,14(3):45-48.

[4]李锐, 郝学军, 詹淑慧, 邵宗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研究与建设[J]. 高等教育, 2011, 20(6):35-39.

[5]符永正, 刘冬华, 焦良珍. 关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4):40-42.

[6]张腾飞, 耿阳, 王树刚, 端木琳.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宽口径大类培养探索――中外大学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 高等教育, 2011,20(1):22-26.

[7]李志生, 张国强, 李念平, 陈友明, 欧阳浪琴.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 2008,17(1):1-5.

[8] 张国强, 李志生, 陈友明, 李念平, 欧阳浪琴. 基于教育国H化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定位探讨[J]. 高等教育, 2006,15(3):4-9.

[9]倪龙,姚杨.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讨[J]. 高等教育, 2010,19(4):46-50.

[10]徐荣进, 王贞涛, 宋新南, 徐惠斌.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5):188-190.

[11]徐荣进,宋新南,王贞涛,王颖泽.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07-108.

[12]李永存, 王海桥, 邹声华, 李轶群.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10):28-29.

[13]金光. 新形势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与学”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6):110-111.

Abstract: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8篇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2.实习要求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全面地完成生产实习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3)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

(5)对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要及时完成并写出报告;

(6)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

(1)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柱、梁、板、楼梯的模板构造;模板(定型组合小钢模)的配板方法(绘制配板图);模板支撑方式及模板设计等有关内容;

2)结构配筋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钢筋的配料、制备方法;钢筋绑扎方式、安装、验收及隐蔽工程记录;钢筋代换;钢筋的下料长度等;

3)钢筋验收、质量管理;

4)钢筋机械及加工工艺,车间平面布置;

5)钢筋焊接及其它连接工艺、冷拉、冷拔工艺及质量控制验收标准;

6)先张法、后张法施工工艺及预应力筋的配置、张拉制度及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配合比施工控制;

8)混凝土的制备及机械设备、掺合料、附加剂的应用;

9)混凝土运输(水平与垂直运输)机械、运输组织方式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10)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捣实机械及捣实方式;      

11)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拆模时间和拆模方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验收;

1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处理方法;

13)伸缩缝、沉降缝的构造;

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15)模板的定位方法;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等;    

16)各种结构模板构造、支模方法、模板配置;

17)模板安装及质量控制、模板拆除、维修及周转;

18)隔离剂的种类与应用;

19)工程的流水段划分和流水施工方法;

20)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1)劳动力的调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22)其他有关的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确定)。

(2)多层砖混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  了解砌筑操作规程及砌筑规则;

2)  皮数杆的作用及其控制;

3)  砖、砌块、砂浆、砌体的强度等级及相互关系,砌体施工验收规范;

4)  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区别及制备;

5)  每层墙身轴线的引测,平面弹线和标高控制;

6)  所用砖、灰浆材料特性,材料运输机械和运输方式;

7)  脚手架的构造和搭设方法,安全网的设置;

8)  砖基础、砖墙等的砌筑方法,纵、横墙的联接方式,过梁的施工等;

9)  砌砖质量检查与验收;

10)墙体可砌高度,砌体分层分段流水施工组织,砌筑阶段现场平面布置;

11)装饰工程种类、工艺、质量标准,各种饰面材料的应用;

12)楼板的配板,楼板吊运方式和铺设顺序及方法;

13)现浇楼面的配筋,钢筋绑扎方法和混凝土浇筑方法等;   

14)材料、劳动量的计算方法,劳动力调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15)多层砖混结构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6)其他有关内容。

     (3)单层工业厂房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结构型式与结构特点;

2)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的测定方法;

3)柱子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叠浇时的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4)屋架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预应力留孔和张拉方式、叠浇时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1)

5)吊车梁、屋面板、天窗架等的运输方法和现场布置;

6)现场吊装构件布置图与起重机开行路线的设计和绘制;

7)结构构件的吊装过程及质量要求;

8)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9)材料供应组织与劳动力调配等;

10)其他有关内容。

(4)高层结构

1)结构型式及结构布置;

2)深基坑的支护方案及降水措施;

3)剪力墙的模板体系(大模、滑模、爬模等);

4)垂直运输机械布置及楼面水平运输的安排;

5)外墙脚手架的型式及布置;

6)混凝土供应及浇捣方式;

7)现场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设施、材料堆放及道路布置)。

3.小专题   

小专题是加深实习内容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条件时尽量去完成。如实在无条件亦可以不进行。

小专题内容可以是各种工程的新技术总结,亦可以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专题总结,以及新机具、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和研制小结等,由实习指导人员或由学生本人确定。其参考内容如下:

(1)土方机械化施工的机械配套及经济分析;

(2)深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的布置及选用;

(3)降低地下水位方法的研究及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处理;

(4)土方填筑对土质的要求及压实方法的选择;

(5)大直径钢筋的焊接问题;

(6)冷拉钢筋的性能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新品种钢筋的性能与加工方法;

(7)钢组合模板的规格与组合,计算原则和方法;

(8)大模板的构造和计算,施工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9)爬模、台模等新型模板的构造及使用;   

(10)混凝土搅拌机的组成与布置,掺合料应用效果的总结;

(11)泵送混凝土的布管,浇筑、配合比的分析研究;

(1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及温度应力问题的处理;

(13)张拉机具和锚夹具的分析、张拉方式对应力均匀的影响;

(1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研究;

(15)构件吊装应力计算方法;

(16)结构物吊装方案和吊装阶段建筑物稳定性的研究;

(17)特种工程(大跨度屋盖、升板等)吊装工艺的总结;

(18)滑模的构造,组成与计算方法;

(19)散装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方法总结;

(20)起重安装机械的利用和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

(21)本工地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施工进度的比较,从中找出改进的措施;

(22)新型装饰材料及其施工工艺的总结;

(23)网络图使用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24)有关工程管理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25)特种结构施工工艺的总结与分析;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9篇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2.实习要求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全面地完成生产实习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3)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

(5)对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要及时完成并写出报告;

(6)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

(1)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柱、梁、板、楼梯的模板构造;模板(定型组合小钢模)的配板方法(绘制配板图);模板支撑方式及模板设计等有关内容;

2)结构配筋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钢筋的配料、制备方法;钢筋绑扎方式、安装、验收及隐蔽工程记录;钢筋代换;钢筋的下料长度等;

3)钢筋验收、质量管理;

4)钢筋机械及加工工艺,车间平面布置;

5)钢筋焊接及其它连接工艺、冷拉、冷拔工艺及质量控制验收标准;

6)先张法、后张法施工工艺及预应力筋的配置、张拉制度及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配合比施工控制;

8)混凝土的制备及机械设备、掺合料、附加剂的应用;

9)混凝土运输(水平与垂直运输)机械、运输组织方式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10)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捣实机械及捣实方式;

11)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拆模时间和拆模方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验收;

1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处理方法;

13)伸缩缝、沉降缝的构造;

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15)模板的定位方法;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等;

16)各种结构模板构造、支模方法、模板配置;

17)模板安装及质量控制、模板拆除、维修及周转;

18)隔离剂的种类与应用;

19)工程的流水段划分和流水施工方法;

20)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1)劳动力的调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22)其他有关的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确定)。

(2)多层砖混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 了解砌筑操作规程及砌筑规则;

2) 皮数杆的作用及其控制;

3) 砖、砌块、砂浆、砌体的强度等级及相互关系,砌体施工验收规范;

4) 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区别及制备;

5) 每层墙身轴线的引测,平面弹线和标高控制;

6) 所用砖、灰浆材料特性,材料运输机械和运输方式;

7) 脚手架的构造和搭设方法,安全网的设置;

8) 砖基础、砖墙等的砌筑方法,纵、横墙的联接方式,过梁的施工等;

9) 砌砖质量检查与验收;

10)墙体可砌高度,砌体分层分段流水施工组织,砌筑阶段现场平面布置;

11)装饰工程种类、工艺、质量标准,各种饰面材料的应用;

12)楼板的配板,楼板吊运方式和铺设顺序及方法;

13)现浇楼面的配筋,钢筋绑扎方法和混凝土浇筑方法等;

14)材料、劳动量的计算方法,劳动力调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15)多层砖混结构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6)其他有关内容。

(3)单层工业厂房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结构型式与结构特点;

2)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的测定方法;

3)柱子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叠浇时的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4)屋架现场预制方法(包括预制位置布置、模板构造、配筋特点、预理件固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和捣实方法、预应力留孔和张拉方式、叠浇时隔离措施、质量要求等);

5)吊车梁、屋面板、天窗架等的运输方法和现场布置;

6)现场吊装构件布置图与起重机开行路线的设计和绘制;

7)结构构件的吊装过程及质量要求;

8)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9)材料供应组织与劳动力调配等;

10)其他有关内容。

(4)高层结构

1)结构型式及结构布置;

2)深基坑的支护方案及降水措施;

3)剪力墙的模板体系(大模、滑模、爬模等);

4)垂直运输机械布置及楼面水平运输的安排;

5)外墙脚手架的型式及布置;

6)混凝土供应及浇捣方式;

7)现场总平面布置(生产、生活设施、材料堆放及道路布置)。

3.小专题

小专题是加深实习内容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条件时尽量去完成。如实在无条件亦可以不进行。

小专题内容可以是各种工程的新技术总结,亦可以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专题总结,以及新机具、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和研制小结等,由实习指导人员或由学生本人确定。其参考内容如下:

(1)土方机械化施工的机械配套及经济分析;

(2)深基础施工方案的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的布置及选用;

(3)降低地下水位方法的研究及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处理;

(4)土方填筑对土质的要求及压实方法的选择;

(5)大直径钢筋的焊接问题;

(6)冷拉钢筋的性能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新品种钢筋的性能与加工方法;

(7)钢组合模板的规格与组合,计算原则和方法;

(8)大模板的构造和计算,施工中具体问题的处理;

(9)爬模、台模等新型模板的构造及使用;

(10)混凝土搅拌机的组成与布置,掺合料应用效果的总结;

(11)泵送混凝土的布管,浇筑、配合比的分析研究;

(1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方法及温度应力问题的处理;

(13)张拉机具和锚夹具的分析、张拉方式对应力均匀的影响;

(14)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研究;

(15)构件吊装应力计算方法;

(16)结构物吊装方案和吊装阶段建筑物稳定性的研究;

(17)特种工程(大跨度屋盖、升板等)吊装工艺的总结;

(18)滑模的构造,组成与计算方法;

(19)散装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方法总结;

(20)起重安装机械的利用和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

(21)本工地施工组织设计与实际施工进度的比较,从中找出改进的措施;

(22)新型装饰材料及其施工工艺的总结;

(23)网络图使用效果的总结与分析;

(24)有关工程管理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25)特种结构施工工艺的总结与分析;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0篇

1·构造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大平台。21世纪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土木工程领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与本专业其它方向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基本相同的。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上主要还是沿用传统各专业的基础课。有一些课程仍是分别讲授,其内容和学时数上存在差异。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按现有教学计划,建筑工程方向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采用多学时,岩土工程方向采用少学时;介绍荷载时建筑工程方向不介绍车辆移动荷载制式,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一般不介绍房屋建筑荷载制式;且各方向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力学教材。其它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制图、建筑材料、结构设计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作为专业基础课,应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不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某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内应该统一采用相同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且讲授内容与课时数也应统一。尽管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基础知识时会有差异,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来看,还是统一为好。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该采用兼顾专业内各方向的材,并安排相同的教学时间。

2·用发展的视点定位建筑工程培养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的设置除必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理论,如砌体与混合房屋结构、混凝土房屋结构、建筑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结构实验与检测等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侧重增设城市道路与工程方面的课程,如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桥等课程。同时,紧跟现代科技与工程实践的发展趋势,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如结构数值分析、工程结构隔震与减振、建筑CAD等课程。为了使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还可考虑适当增设土木工程专业其它工程方向如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如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等。这样,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具备了扎实宽广的专业学科知识,不仅能适应房屋建筑工程的现状和发展需要,也能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其它工程方向的基本需要,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发展空间。

3·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现在值得探讨的培养模式是: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是否必要再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其它方向如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各种工程方向(如建筑工程方向与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已出现相互结合、共同参与企业生产行为的趋势。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已可承担相当数量的道桥工程,一些路桥建设公司也能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资质已向着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等综合具备的方向发展。就城市建筑而论,近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迅猛,这种客观形势已经要求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岩土工程方面的知识。我们应该顺应土木工程界的这种发展趋势,有侧重地综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毕业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使企业在吸收了这样的学生后,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具备创新和生存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方向学生,除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房屋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地生产实习、建筑勘测实习、毕业设计外,还可考虑增设交通土建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的课程设计或实践环节,如道桥工地生产实习、道路勘测实习、道桥毕业实习、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以建筑工程为主,兼具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基本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他们以后适应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工作打下更扎实的能力基础。

4·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开设选修课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个人特长的必要手段,是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渠道。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本科生选修课普遍存在门数少、课时少等现象,学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然而,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都在要求学校增设选修课。作为选修课既可以是跨专业方向、跨年级、跨系别的选修实验课,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其它选修课,如各类土木工程造价计算、高级计算机语言编程;或是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专业上相互交叉发展的机会等。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1篇

现有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空调、电气照明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只涉及了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部分内容,而对于与房屋建筑外的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没有讲述。如课程中涉及到供暖工程,只讲述了室内采暖,没有室外采暖管网的布置敷设以及施工安装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到管沟的建造以及与室外构筑物、交通线路、各种管道的相互协调等,与土木工程有一定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上,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能充分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现有的教材中,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很少,各种专业使用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室内外给排水施工图、室内外供热管网施工图、空调和通风系统施工图,以及这些图纸的识读方法,教材中关于各种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的内容也较少。土木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设备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设备与结构、建筑外形的相互协调。

删去各个系统水力计算内容,删去课程中流体力学和电工学相关知识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涉及内容繁杂,包括采暖、通风空调、室内给排水、燃气供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热工流体知识。内容几乎涵盖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所有内容。内容非常多,而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对于土木专业来说并非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少,因而在较少的时间要学习较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很吃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删去供热、给排水、通风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流体电工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内容。增加室外管网的布置敷设及施工内容建筑设备工程包括各种管网,如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通风空调管网、燃气管网等。建筑设备工程与土木工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各种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与土木工程的相互协调上,这些内容也应该作为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不仅要讲述室内管网的布置敷设,而且还应增加室外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安装等相关内容。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2篇

赤峰市城市建设规划及建筑业人才需求现状

2003年4月20日,赤峰市新城区建设隆重奠基,新城区总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最初是27平方公里,这是2012最新数据);2008年赤峰市桥北新城即红山区桥北组团改造、开发展开,桥北组团规划总面积27平方公里;松山区北城组团于2010年8月18日正式奠基,规划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赤峰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市政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急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笔者到赤峰市人才交流中心对土木工程专业做市场调研得知:近五年,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呈扩大趋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需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平均每年为120家,需求人数平均为700余人.赤峰市政建设为土木工程专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在机遇面前,如何为赤峰建筑市场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这对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挑战.

赤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赤峰学院自2005年开办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专科专业,2011年新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所属建筑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博士1人,硕士9人,在读硕士1人.按照《赤峰学院2012年学分制改革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总体方案》,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厚基础、重应用”的办学理念,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1定位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应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新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赤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赤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土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并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于模块学习和案例学习的课程体系

2012年4月7日,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指导规范宣讲会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即知识体系分为工具知识体系、人文社科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体系四个方面,对于前三个知识体系土木工本专业指导委员会没有细化,土木工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及《赤峰学院2012年学分制改革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总体方案》要求,结合赤峰经济及建筑业发展要求,在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基础上,制定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院各类教学资源,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探索构建基于模块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和问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领域就是基于模块的学习、核心知识单元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知识点就是基于案例和问题的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八个知识领域,即模块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专业技术相关基础;(3)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4)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5)施工基本原理和方法;(6)计算机应用知识领域;(7)专业方向必修课;(8)专业方向选修课;前六个模块的核心知识单元107个,即107个项目,知识点425个,即425个案例问题,前六个模块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专业方向共同的必备知识,第七个模块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选好专业方向后必修的课程,最后一个模块是学生的选修课程.基于模块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和问题学习的课程体系;即“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厚基础-以专业基础课为平台,包含在6大知识领域即6大模块中,主要包括21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注重基础知识学习,涵盖“大土木“专业基础的核心知识.宽口径-以专业方向为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七个专业方向.根据赤峰经济发展及赤峰建筑市场需求,在与北方建筑设计院、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行业专家论证及市场调研基础上,我院设定两个专业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宽口径即以专业方向为口径,包含在2大知识模块中,即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土建学科课程的构架,按照建筑业市场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以实践活动为纽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建筑业追求绿色环保理念的今天,我们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建筑业市场急需掌握有关保温技术、节能技术、电气自动化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对于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及时将相关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保温技术、抗震设防等.另外,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如建筑制图中画法几何的教学内容单独列出、将建筑制图与计算机制图相结合,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相结合,基础工程课程单独列出,这样调整既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又保证了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同时避免了教学的重复.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土木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应该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第一,要设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资金用于“双师型”教师学习进修、教学实践、社会生产实践.近两年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做了很好的尝试,以建工系为例,学校鼓励并在资金上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等.第二,应制定培训规划,坚持派出与请进并重,加强与地方合作,鼓励教师与业界联系,派出教师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以丰富教师实践知识,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实现培养目标.第三,采取聘用建筑行业专家作为我院兼职教授,如聘任赤峰地区建筑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赤峰市中城建北方建筑设计研究院、赤峰市建筑设计院、赤峰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建造师等7人担任我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秦巴山区;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5-0081-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工程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现今的21世纪已经正在成为地下空间发展的世纪,地下工程建设在水电、铁路、公路、矿山、国防等部门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工程界的共识。另外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土木工程专业面大为扩展,淡化了原有的各专业界限。它是建筑、岩土、地下建筑、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矿山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它的主干学科为结构工程学、岩土工程学、流体力学等。还有,全球高等教育和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接轨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宽口径下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学科定位上,根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科特色,考虑岩土工程的学科特点,提出了突出建筑工程办学定位,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岩土工程专业方向,以此提高专业竞争力。

一、岩土工程方向设置的必要性

第一,宽口径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建筑工程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岩土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隧道工程方向等。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该领域的专业基础及某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果学生只具备一个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满足新设置土木工程专业目录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土木工程的要求。第二,我校自1986年开办土木工程专业(初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来,近30年一直仅有房屋建筑工程方向,虽然开设的课程涵盖了道路、地下工程等方向,但这都是在原有方向基础之上改造而成,专业面相对较窄,缺乏灵活性,不具有系统性,也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目前这样的一个现实,必然造成岩土工程硕士的支撑作用减弱,对我院申请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产生一定影响,与省内同水平院校的发展也不一致,使学科发展受限。同时,对学生的择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岩土工程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专业方向设置构建

(一)设置构想

鉴于我院岩土工程方向师资的实际情况,且专业方向设置初期需要一个过渡期,依托我校结构工程重点学科优势,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的条件,围绕秦巴山区建设有的岩土工程问题,在对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设置方案。即在我院原有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增设岩土工程方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实现学生在学好建筑工程方向专业课的同时,掌握好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实现我校创建省内外知名大学目标抢占学科制高点。新调整后的专业设置增加岩土工程方向后,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具有岩土工程方向的基础知识,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建筑工程方向的各类工作,也能从事岩土工程方向的工作。1.设置原则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学科调整后的专业目录要求,实行大土木方向下的课程设置。同时,本着增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一定程度上压缩有关专业课程的课时,拓宽专业课程的门数和涵盖面。结合我校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在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各专业方向基本按照教学计划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从第三学年开始适当增加岩土工程方向的教学课程,构建具有特色的我校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岩土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获得岩土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岩土工程行业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首先要具备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应具备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成为土木工程宽口径专业内岩土工程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优化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应该采用统一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统一的讲授内容,统一的课时数,在此基础上,按照我院现有的课程设置原则,确定岩土工程方向的主干学科为:高等数学-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钢结构、土力学、基础工程、地质工程、岩石力学、地下结构设计、边坡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高层结构基础工程等。特别是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增加岩土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做既可以发挥我校原有专业方向的特色,又能使岩土工程方向得到拓宽和改造。

(三)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的发展,土木工程各行业已经开始相互结合、共同完成项目,比如,建筑公司也能承接一些岩土公司的工程项目等。这就要求我们有侧重的综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对我们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它的作用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岩土工程方向的学生,该环节应包括计算机应用(工程常用软件实训)、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三、结束语

通过专业改革探索,提出在土木工程专业原有建筑工程方向基础上增设岩土工程方向,依托我校现有学科优势及师资力量,提出适应我校专业特色的改革方案,促进我校办学特色实践的实现。而现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相关的教学要求有很多方面亟待我们去探索和改革。比如,随着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调整及专业方向的拓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拓宽所教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院应加强骨干教师的进修、深造和引进新专业方向的专业教师。为满足增加专业方向后的教学需要,学院应购买相关教学仪器及配套设备;教师应积极主动申请并力争获批有关科研项目等。

参考文献

[1]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霍润科.土木工程专业中设置隧道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可行性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119-121.

[3]姜秀英,俞亚南.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2,45(5):47-49.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张南.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教学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1999,31(3):39-40.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刘西拉.21世纪的中国土木工程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1):95-99.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土建法规;实践;意义

土建法规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一门对学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综合素养的重要专业课程,更是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因为土建法规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土建法规教育,让他们把法规的规范带到这个行业中去,是土建行业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避免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也可以为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所在,首先我们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层次明白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土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针对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土木工程建设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行业,但是土木工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我们的经济和安全都会收到威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建筑公司所雇佣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素质比较低的,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他们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操作仍然不太了解,这就会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这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注重这个问题。

(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漏洞

土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工程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作业和各种机械的运行,管理好现场,掌控全局。

(三)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事故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时有发生,大部分事故原因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工程施工作业不规范,人们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化措施

土建工程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土建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促进土建工程的健康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工作人员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建筑公司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工程质量。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只有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过程才能规范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三)优化现场施工方案

现场施工方案是施工遵循的总策划,所以施工方案的策划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到施工方案最优化,避免施工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直接地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土木工程的质量。为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质量问题是土木工程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时了解工程的进度和安全问题,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考虑解决方案,防止事态严重化。

三、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只有土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土建法规的要求,土建一般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而且土建工程的质量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所以土建法规的存在和严格遵守是非常必要的。

(一)顺应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建O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当今社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建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而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每一步的规范化,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规范每一个步骤,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门槛,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更有利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健康蓬勃发展。

(二)提高土建工程质量

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于土木工程的质量要求都不会下降,而且质量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把关也是十分严格的,因而我国对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的规范都做了规定,只要施工人员按照土建法规完成土木工程建设,那么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一般的不会有问题的。此外,这也显示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以人民的安全为前提的。

(三)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系。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市场的普遍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投资公司在选择建筑公司时也非常注重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规范化。所以严格按照土建法规进行施工操作,提高建筑公司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在于规范施工作业和施工现场,避免出现安全性问题,促进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良性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意义,才能认真了解土建法规,把它带乳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去。我们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才能土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满足我们社会主义特殊时期的市场需求,顺应时展的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的实践在土木建设行业是必须进行而且十分有效果的。土木建设法规就是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很有针对性,所以它的实行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小薇.新时期加强土建工程现场管理的意义及措施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12(27):385

土木建筑专业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96-02

一、土木工程行业发展与材料的关系

土木工程属于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它包括建筑工程,桥架工程,水利工程及港口工程等[1]。资源短缺、土地缩减、植被减少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土木工程行业模式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急需要新技术,新材料的支撑[2]。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都强调以绿色建筑为宗旨的绿色环境[3]。人们在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材料构成整个工程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土木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亦是整个土木工程界发展和前进的基础和动力[4]。为适应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必将得到广泛应用[3-4]。

二、全国主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有关材料类课程设置

目前,全国主要高校对土木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大体相同[5-6]。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材料类课程设置如表1。表1表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要求学习一门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必修课程及开展相关建筑材料实验。

三、土木工程专业增设材料类课程必要性

近二十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并在很多工程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此,绝大多数企业正在着力进行技术改造与引进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7]。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与社会需求实际相吻合[8]。市场对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增设材料类课程很有必要。问卷调查表明(图1),绝大部分同学认为现有的材料课程知识无法满足将来就业的需要,希望开设更多的材料类课程。

四、“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只在本科阶段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这一门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必修课程。对于将来从事土木工程行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深入地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本专业在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大框架下,整合相关的材料课程,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通过对原有计划的调整,形成“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主要措施如下。

(1)增加材料类课程:增设建筑材料科学与技术、建筑材料实验与检测技术、建筑功能材料、建筑结构材料、再生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试验班的必修课程。各课程学分及学时要求如表2所示。

(2)增加相关实验:防水材料性能的测定;防火材料性能的测定;绝热材料性能的测定;共振、敲击法检测混凝土动弹模量实验;混凝土模拟缺陷超声波探伤实验。

五、结论

(1)未来土木工程行业更加重视绿色、健康、环保建筑材料应用。因此,开展“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非常有必要。(2)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材料类课程及有关要求。

参考文献:

[1]段蔚.土木工程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建筑知识,2016,(06):271.

[2]粟彬,李松,丁世宁.浅谈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75-87.

[3]王丽丽,张向荣,王丽.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8):17-32.

[4]许晓岚.浅谈土木工程材料[J].信息化建设,2016,(07):153.

[5]清华大学2015-2016学年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介绍[EB].http:///publish/newthu/newthu_cnt/education/pdf/edu-1-2/2016_6.pdf.

[6]厦门大学2015-2016学年度土木工程系本科课程地图课表查询[EB].http:///timetable#/page/1/16/

1638//20152///

[7]刘镇,周翠英.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02):12-15.

[8]祁贵国,鲁可乙.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01):28-29.

Exploration on the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YANG Ping1,WANG Mu-chen1,SUN Zhen-ping2,XIAO Jian-zhuang1,SU Jing1

(1.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