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构建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对策研究范文

构建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对策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17 11:41:46

构建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对策研究

摘要:肇庆市是广佛肇经济圈中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地级市,城市开发率不到10%,如何从广佛肇经济圈中突围,与广州、佛山的产业形成互补,成为肇庆市摆脱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从交通、产业、教育等方面入手将肇庆打造成一个国际生态旅游城。

关键词:国际生态旅游城;生态旅游;生态城市

1引言

国际生态旅游城是基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旅游城市。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肇庆旅游主题从“旅游+体育”→“旅游+互联网”→“旅游+文化”→“旅游+工业”,也有“香港国际旅游展”、“中(肇庆)韩(统营)蓝带啤酒生蚝旅游节”、“2015国际(广东肇庆)旅游商品购物节”、“粤港澳大湾区”等旅游国际化系列活动。据肇庆市统计信息网公布的2012年至2016年肇庆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总收入数据知,肇庆旅游年总收入呈上升趋势,全年入境旅客人数从2013年开始呈下降趋势,下降原因主要由外国游客人数、港澳台游客人数的逐年下降导致的。该现象表明肇庆市旅游产业的主体定位和国际化定位不够准确,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如何借助自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依托城乡统筹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使肇庆市旅游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打造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珠三角的具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示范城。由此,本文在分析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发展演进、构成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构建肇庆市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具体对策。

2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内涵特征

2.1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内涵

18世纪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和19世纪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使得西方国家城市生态问题加重,于是“生态城市”一词被提出。19世纪40年代初“城市旅游”被提出,并于20世纪60年代被推广。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引发学者们研究生态城市的热潮。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旅游的概念在生态学界和学术界形成两股潮流。一类学者,如Ceballos、Sullivan、WoodKandHouseS等基于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教育的视角,将旅游地文化引入生态旅游的概念中。另一类学者,如Farrel、Wight等将经济利益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融入生态旅游概念中。Boo在两类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上,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保护当地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为目的,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向游客宣传生态保护教育的一种自然旅游。我国生态旅游、城市旅游的建设和研究都比国外晚,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国家旅游局先后经历了参与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成立中国生态学会→成立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委员会→建立部级生态示范区城市试点等有关于生态旅游、城市旅游的建设行动。1999年设立首个生态环境游年后,有关生态旅游、城市旅游的研究在国内大量涌现,并作为新型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各个省市,如九寨沟生态旅游、桂林国际旅游城市、鄱阳湖国际生态旅游等。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借助卢云亭、庞少静(2004)等对生态旅游城的定义,本文将国际生态旅游城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原理,遵循生态规律与城市发展规律,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发展国际生态旅游为内容,以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新型旅游城市。

2.2国际生态旅游城的构成

国际生态旅游城强调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相处,并保证生态环境、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国际生态旅游城的构成:一是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除了自然风景,还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商业贸易和交通设施等。二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环境基础,它非简单的原生态,需要现代生态技术保护生态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三是生态城市。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角度,既不破坏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仍然是城市,其政治、经济、社会等需要不断地发展前进,但是生态城市的发展需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新科技不予引进。四是生态旅游国际保护组织。他们是国际生态旅游城建设和保持的国际力量,是国际游客的唯一拥护者。五是与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的学术界。生态学、经济学和旅游学的专家、学者们是国际生态旅游城可持续发展的智囊团。

2.3国际生态旅游城的特征

由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定义和构成,决定了它如下的特征。

2.3.1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基础

生态城市是一个不存在掠夺性,人与自然相互供养的城市。首先,生态城市地理位置上独厚优势,依山傍水;其次,组织结构和功能利于城市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共存,不相互排斥;最后,生态城市要求当地居民具有高度的生态意识观,达到自发自为的程度。

2.3.2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

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旅游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当代人、后代人对生态环境的持续需求,发展生态旅游不能忽视或排斥科技的进步,如借助VR技术,不但不破坏生态环境,还将提供别样的旅游前体验。

2.3.3以发展国际生态旅游为重要内容

国际生态旅游由国内外游客、当地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国际生态旅游保护组织和生态旅游学学术界成员构成,以保护旅游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景观为基础,以改善旅游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教育教学环境的国际化等为手段,以带动当地土特、旅游产品的国际化为目标及发展城市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为主要产业发展。

3构建肇庆市国际生态旅游城的主要对策

3.1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处于西江干流中下游,东连佛山市,东南部与江门市接壤,西南部连接云浮市,西与广西梧州市、贺州市交界,北与清远市相邻,主要以丘陵地为主。借势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肇庆交通获得大改善,但还不能满足国际生态旅游城的交通设施,为此可进行如下改进。一是优化和改造肇庆市交通运力结构和条件。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城就应该以低碳,交通便捷为主,如扩大共享单车、电动车等的引进,加快地铁、轻轨的修建,建立车行道路、步行路径及绿色交通路径等多类型交通体系。二是建立生态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肇庆市应树立发展国际生态旅游城交通体系的理念,建立健全国际生态旅游城交通建设合作协调机制,统筹区际交通和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如严格管制营运车辆的准入和退出、强化运输业的调查和管理工作、规范管理运输业的碳排放等。三是打通肇庆到港澳台的国际旅游交通路线。肇庆市政府应借助太(原)澳(门)高速公路的修建,借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打通肇庆→广州→港澳台和肇庆→深圳→港澳台的航空、高铁交通旅游路线,将肇庆市旅游区域与香港、澳门旅游区域相衔接。例如“港澳台+广州+肇庆旅游大串门”旅行路线不仅让游客体验城市繁华游→农村生态游的一条龙旅游体验,也将成为肇庆生态旅游走向国际化极为关键的一步。

3.2建立产业互补机制

肇庆虽是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的门户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山体湖泊多。但其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如何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提升肇庆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肇庆应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各种优越条件加强与广州、深圳等的产业异质性合作。结合肇庆自身的广阔地域、优良生态,将肇庆打造成一个以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为主,生态轻工业为辅的国际生态旅游城,与其他城市形成产业链互补。借鉴粤港澳大湾区中发达城市的服务业经营模式、先进科学技术等,大力开发肇庆的生态农业,如保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种植业的种植面积,充分利用广阔的山地进行金花茶、黄花梨、檀香、沉香等具观赏和药用双价值的珍贵树种的种植。借助粤港澳大湾区打通的物流、信息流由肇庆提供生态家禽,经由广州、深圳等对外销售,实现原产地与客户的直接物流。也可以借鉴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模式,通过建立开放的区内市场,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协作提供完备的市场机制。如为避免服务业的竞争,可以建立统一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考虑到产业跨区域协作风险较大,肇庆市政府应发挥先行者作用,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软科学的研究、拿出部分资金对部分企业进行前期的培育等。或建立“联合政府”,将大湾区合作内容法律化、制度化以便更有利于珠三角→粤港澳的开放区内市场建设。

3.3土特产、旅游产品国际化

肇庆市依山傍水,拥有鼎湖山、封开县等为代表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是北回归线干旱地带的唯一一片绿洲。该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品种和动物物种,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研究极好的一个选择,但只有中山大学在该区建有“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心”、野生动植物资料标本陈列馆。肇庆星湖风景区被誉为兼得“西湖之水,阳朔之山”的“岭南第一奇观”,其中,鼎湖山风景区又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也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而未被外界所知的封开县的封川古城、莲都十里画廊、河儿口状元村等十几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所有这些旅游产品,由于缺乏完整的“互联网+生态旅游产品”营销体系和品牌的营销模式,未能走出去,未能实现国际化销售。进入“互联网+”时代,肇庆市旅游局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产品运营模式,将肇庆市的土特、旅游产品、生态旅游路线等整合到诸如“天猫国际”这样的国际生态旅游线上平台,通过O2O实现旅游产品的海内外宣传和景区收费的标准化、国际化。同时线下通过广州、深圳与港澳台旅行社,借助即将修建的广(州)贺(州)高速公路、太(原)澳(门)高速公路和汕(头)昆(明)高速公路,通过广西贺州市、云南昆明市与东盟十国旅行社建立国际合作旅游线路,通过“肇庆+广州+港澳台”、“肇庆+昆明+东盟”等交通路线和景区门票、餐饮的“一票制”、“套票制”等销售方式实现国际客流的大量引进。或引进“VR+旅游”营销模式,将肇庆旅游产品通过VR视频拍摄展示到合作的港澳台旅行社和东盟十国旅行社,让国际游客在旅游前体验肇庆旅游产品。或在肇庆市的星湖风景区也可建立VR主题公园,让游客获得别样的生态旅游体验。肇庆市本地高校作为知识和新技术的输出方,应为肇庆市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建设奉献力量。如利用鼎湖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建立动植物学生学习实训基地,开展以文化、科学考察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或者借鉴中山大学的做法,在自身科研、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下,选择同中山大学及被吸引的国内外研究单位和考察人员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合作协议,并尽快承担东道主的角色。

3.4教育教学的国际化

肇庆虽然地处广东,拥有三所本科高等院校、三所普通专科高等院校及32所中等职业院校,但是这些院校里几乎没有港澳台、东南亚留学生。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些高校全英式课程教学的缺乏。其实,鉴于这些高校现有的人才储备,完全具备全英式教学的要求。本地院校应该抓住游学这一国际性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引进国际游客。当然,引进留学生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支持,肇庆市政府应首先从东南亚十国中经济相对落后的柬埔寨、老挝和印尼等国入手,投入资金引进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为他们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补贴,满足他们的游学要求。其次,肇庆市上述院校可通过与东南亚国家院校建立教育教学合作协议实现教育教学的国际化并进一步推进肇庆市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发展。借鉴马来西亚UCSI大学顺峰烹饪学院,与东南亚生态旅游较成熟的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院校以国际生态旅游为主建立“生态游孔子学院”,亦或者借助广佛肇经济圈的优势与东南亚国家院校建立国际生态旅游教育教学合作方案,相互引进学生和教师。培育和输出一批国际旅游管理专业、生态学和旅游学专业的人才,为肇庆市的国际生态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而这些留学生形成的“留学生→留学生父母→留学生的亲朋好友→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新的留学生”口碑营销模式,将进一步增大肇庆市的国际客流量。

参考文献:

[7]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1):106-112.

[8]庞少静.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若干环境问题及对策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4,(9):25-30.

[9]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0]周权雄.广佛肇经济圈产业协作机制及对策探讨[J].探求,2012,(2):62-65.

作者:王小春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会计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构建国际生态旅游城的对策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swlw/luyoulunwen/7145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