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杂志范文

会计杂志范文

会计杂志

会计杂志范文第1篇

通过实地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一门合作教育课程加强学习的实践部分。合作课程由加拿大联邦政府资助,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相关业务相结合。会计是合作课程的主要领域,参与合作课程的学生将与外界的管理人员一起工作,目的是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学会的支持下,实地训练课程卓有成效,学生能够获得职业新手所应具备的工作经验。

二、西方会计教育发展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影响

首先,会计杂志开设“会计教育”专栏,进而创办“会计教育”杂志。可以就会计教育改革或会计教育的若干方面进行专题研讨,如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探讨、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等等。我们查阅会计相关杂志,认为《财务与会计》杂志设置的“案例分析”专栏、《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刊登的“案例”等文章给会计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这些做法值得其他会计类杂志借鉴与学习。

会计教育研究刚刚起步,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使会计教育研究走上规范化、创造性的道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创办“会计教育”杂志。美国会计学会(AAA)就有会计教育方面的杂志———“AccountingEducationNews”。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但可以借鉴人家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办适应我国国情的会计教育杂志。其次,增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一直是高等院校会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尽管很多高校也很重视案例教学,但诸多因素限制了案例教学的发展。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为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审计案例和管理会计案例。要搞好案例数学,主要应抓好案例收集与整理这一环节,并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

最后,扩大多媒体教学的范围,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必须首先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教学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有没有积极性;二是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如案例从何而来、有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等;三是教学效果会如何,能否达到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

三、结论

会计杂志范文第2篇

一、洗钱风险分析

(一)拆分风险可能加大。即便速汇金商能严格审查办理人身份证件,也同样可能存在通过多个国家或地区不同汇款人向国内多个地区不同收款人进行拆分转移洗钱资金的风险。尤其可能利用我国直系亲属之间外币现汇可有条件转移的政策,使得收款网络有机会以网状在各地区之间铺开。可疑人员即使被速汇金公司禁止交易,因交易人员多为自然人,也只需更改收付款人即可进行规避。

(二)甄别可疑交易难度大。一是速汇金系统交易限额为1万美元,极易被拆分后避开大额交易报告标准,需要反洗钱人员在较长时间段内密切关注才能发现,加大了反洗钱报告难度。二是速汇金属于即时现金转账服务,一般多用于亲朋间的金钱往来即“赡家款收支”,而不支持商用,否则汇款易遭冻结,或汇款人可以任何理由申请退款,导致较大商用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客户多以“赡家款收支”为名,在外贸领域广泛运用,而银行又难以鉴别其真实来源。

二、政策建议

(一)完善客户信息管理,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根据速汇金业务的特点,金融机构应要求速汇金客户开立个人实名账户,将外汇或结汇资金存入该账户,以便查询交易记录;对于无账户的客户也要进行信息维护,可录入速汇金收付款表格及身份证明文件信息,妥善保存相关交易凭证及资料,掌握速汇金收款人及资金流向情况。

(二)慎重选择交易处理方式。建议速汇金商(开办速汇金业务的银行)采取联系交易处理中心/授权中心的交易处理方式,并开设专门柜台集中办理速汇金解付业务,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对各零星网点交易情况进行有效归集及监管,防范洗钱风险。

(三)完善涉外收支申报等相关制度。一是相关部门应完善速汇金业务的各项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二是按照我国外汇管理要求进行逐笔申报,因涉外收支申报员在录入系统后会留下历史记录,频繁交易更易于识别,相当于再次增加复核环节;同时,也便于各商将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及时上报反洗钱管理部门。

会计杂志范文第3篇

一、企业发包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及案例分析

1.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分析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负责工程承包计算,所以“在建工程”本质上是发包商和承包商的会计科目之间的核算。用人单位通过“在建工程”项目核算工程成本,工程造价分别为相应的承包商结算承担。由于一个单位项目的总承包人须合理地估计项目进度,支付规定的预付款、存货,总承包工程结算进度款等相应的会计处理。即,借方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在建工程———安装工程”等科目,贷方记“工程物资”科目。伴随着提前准备资金的拨付,按照项目材料的实际成本,即借记会计处理的总承包企业的材料,借方应记“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科目,贷方应记“工程物资”科目。而在工程造价和总承包商总和分包商结算的时候,应根据自己的应补充支付的工程款,借方应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其他××工程”科目,与此同时,贷方应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相应科目。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的在建项目,其会计处理情况应该如下:在会计处理的项目的情况下,预计金额付款的付款时间表和总工程款的计算,借方应记“在建工程———出包工程”科目,贷方应记“银行存款”科目;当发生在建工程成本费用时,固定资产原值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借方应记“固定资产”科目,贷方应记“在建工程———已包工程”科目;如果企业在建设项目属于大型维修项目,当项目竣工验收前,借方应记“递延资产”、“待摊费用”、以及“待摊费用”等科目,贷方应记“在建工程”科目。

2.案例分析作者选取了比较典型的A企业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案例的具体情况为:A企业将工厂建设项目,于是将其厂房建造工程发包给B企业来进行承建。按照当时双方的合同约定,A企业需要向B企业预付88万元的工程预付款款项。等待待完工后,收到B企业工程结算单据的时候,表明B企业将项目全部完成,再补付合约中声明的12万元剩余工程款。同时,A企业应该将工程进行检验和验收,最后,可以交付使用。在整个案例的过程中,A企业在建工程的相关会计处理作者将其整理如下(单位:万元):(1)工程款项预付时候的会计核算分录: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车间)88万元贷:银行存款88万元(2)工程款项补付时候的会计核算分录: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车间)12万元贷:银行存款12万元(3)工程完工且交付使用时候的会计核算分录:借:固定资产———厂房90万元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车间)90万元由以上的具体案例可以看出,在实际会计实务和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以及国家最新政策的规定,加强对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成本管理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强对账户的管理工作;同时,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账户的管理工作;另外,在建工程实施企业应该及时结合在建工程完工成本,来定期检查和检验在建工程,计提减值准备等。旨在降低在建工程的核算成本,增强损益科目中的利润,最终,提升在建工程的会计处理准确性和质量。

二、总结

会计杂志范文第4篇

预付账款风险防范须坚持合同签订前严谨、合同执行中紧跟、合同结束后及时清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1.从源头上控制预付账款风险。

(1)加强对供应商资信审核的力度。成立专业的信用审核小组,由法律顾问、财务人员、供应人员、审计人员等组成,从资金规模、主营产品、成立时间等多方面对供应商的资信进行审核,提高供应商准入标准。对入围供应商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从交货及时性、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季度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分为ABC三类,A类供应商可以申请预付账款,B类供应商严格控制预付账款,C类供应商不批准预付账款。

(2)严格预付账款审批程序。控制预付账款规模,凡涉及预付账款的合同谈判,供应商要提供其资信调查表,信用审核小组要对列举的内容进行复核,经过风险评估、合理授权批准后才能付款。

(3)对新入围供应商预付账款或预付账款金额较大时,首先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程序和集体决策;其次合同条款签订要严谨,在购销关系中占主动地位;最后可要求对方提供第三方担保,以最大限度控制风险。

(4)建立预付账款专人负责制。明确申请预付账款的采购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预付账款台账,主管科长、经理为连带责任人。在预付账款未结清前,不得办理工作调动及岗位轮换。如发生坏账损失,按照规定比例承担责任。

2.建立预付账款跟踪管理制度。

预付账款付出后,相关责任人就进入全程跟踪阶段。财务部门按月对预付账款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逐级汇报。要做到以下几点:合同执行初期,了解客户的生产安排、原料购进等信息,并时刻关注大市场变化对目标企业的影响;合同执行中期,对前期工作中没有达到预期进度的客户进行现场查看,了解客户生产状况、订单进程,即时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如发现风险系数过高或客户有欺诈行为,要马上采取措施或通过法律进行追讨;合同完成时,要及时接收货物,并催促对方开具发票,冲销预付账款。

3.加强逾期预付账款的催收。

会计杂志范文第5篇

针对体育赛事经营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

1.详细规划,稳步推进,分步实施。体育赛事经营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某一个具体层面开始首先完成风险管理的流程,比如可从某一职能(如赛场安保)入手,也可以从某一流程入手(如某单项项目的比赛过程),制定详细规划,然后分阶段、稳步推进体育赛事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2.加强对风险的控制。风险控制是一种预防或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就是找出关键风险因素并逐一提出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低的风险成本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将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对于体育赛事经营企业来说,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预案。比如进行马拉松等户外项目的比赛,组织者就应事先查探摸清赛场环境、地形以及植被等情况以防迷路;通过提高装备质量控制标准以防止因装备质量不合格而引发伤害事故;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控制比赛参与者和观众的行进路线、加强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等。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面临的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损失的一种方法。体育赛事经营企业的风险转移有两种方式:一是将风险源转移出去,可把风险大的部分项目转交给技术更先进、经验更丰富的专业项目组织者,如综合型体育赛事主办方与体育协会组织联手、赛事餐饮外包等;二是把部分或全部风险损失转移出去,在风险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体育赛事经营企业可通过购买保险、签署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

4.持续不间断地监控、改进和调整。体育赛事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最忌讳搞运动、走过场,仅仅为满足政府监管的要求而闭门造车编制风险控制文件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已经建立的风险管理流程,需要在每次赛事举行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以实现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持续改进。

5.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文化。笔者认为,体育赛事经营企业要想成功实施风险管理,就必须培养一批合格的风险管理人才,合格的风险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业务知识、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而风险文化决定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方式。先进的风险文化有助于执行机构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自身职责,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会计杂志范文第6篇

一、加强“软控制”,树立全员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是对人、财、物、事的管控,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财、物、事。“软控制”正是关注人的控制方法。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在控制环境中应加强“软控制”,强调行为控制的重要性,诸如信任、道德、忠诚、培育关系以及有效的领导力等。“硬控制”对高校提高效率作用并不明显,而“软控制”正好能弥补其局限性,通过人的干预,诸如领导力、行为、能力以及高度的价值观促使效率性目标的实现。

高校内控规范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和员工的支持和参与,每位师生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所负责的工作实施控制,又要接受他人控制和监督。因此,高校加强“软控制”应以人为本,激发人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性,约束人的趋利倾向,化解与人有关的风险,从而建立与高校健康发展相联系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高校加强“软控制”还应重视内部控制意识、管理风格、管理哲学、校园文化的营造。《规范》中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这一规定旨在促使高校校级领导树立内控责任意识,牵头做好内控规范的组织实施,带头执行好内控规范,严格按制度办事,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实现从“要我内控”到“我要内控”的理念转变。

积极开展内控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内控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重视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责任意识的内控文化,营造“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让内部控制在校内从上而下得到贯彻执行,中层领导不能只起到“二传手”的作用,具体经办人员要熟悉业务流程,对业务标准形成条件反射,建立统一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氛围切实规范内部行为。

二、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考核评价机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不仅靠制度保障和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还必须强化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及责任追究。

1.建立合理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一是以“查”为主的内部监督。首先,在财务部门设立内部稽核岗,对每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内部稽核可以在财务部门内设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并纳入常态化管理,将监督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负责人;其次,以现有的内部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开展以内部控制为主体的专项审计;再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增强预算公开透明度,提高舆论监督力度。二是以“补”为主的外部监督。一方面应借助以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审计为主导的外部监督力量。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促使高校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通过聘请社会中介审计机构,依靠其审计的独立性,站在公正的立场,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针对薄弱环节或容易出现控制缺陷的环节,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帮助其改正、完善。

会计杂志范文第7篇

1、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看法、观点的粗浅看法

2、会计的实质,会计控制

3、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4、业务分工不一样

5、目标不一样

[论文]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问题,虽然人们争论己久,但从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此,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会计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能动性的反映与控制。会计能动性反映,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会计反映必须以客观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全面、系统、连续、真实、及时的记录和计算,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这种感性资料只是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然后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感性资料进行会计分析和判断,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会计信息,即会计的理性认识,其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会计反映过程中第一次质的飞跃。实现这一次飞跃,只是完成了会计反映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际,指导实践,即通过这咱具有“理性认识”的会计信息来指导企业经济活动,调节企业管理行为。

会计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本身通过财经法规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直接控制,主要指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业务,通过“不予受理”而实施会计制裁;间接控制,主要指通过设计控制程序,完善会计方法,建立健全会计管制体系,来不断调节企业管理行为,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泥永不偏离“经济上可行”的轨迫。

财务管理的实质一般涉及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两方面。财务活动主要指企业的资金起动,包括:①资金的筹措;②资金的使用;③资金的投资;④资金成果的分配。资金筹措,是指正是通过各种渠迫,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积累、公司债、普通股、优先股等把资金集中起来、这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是一种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资金使用的实质,也是一个资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从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进行分配,投放到各种形态上,如存贷、现金、应收标据、固定资产等,资金的投资的实质就是投资决策权,如果没有投资决策权,就无力对投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决策的好坏将影响公司未来多年经营获利的状况;资金的分配,实际上是指劳动成果的分配,即企业当期所实现上总产品价值的初次分配。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资金运动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与国家、其他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以及企业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应该把企业产权机制引入财务管理内容之中,同时理顺日趋复杂的新的财务关系。

二、财务学与会计学的历史不一样:

以历史上看,财务是由会计工作的附带部分演变发展起来的。理财活动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象会计学那样古老,而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理财活动未能向会计工作那样人所有者的活动中分离出来,而是使用者分离,对筹资等行为进行研究,才出现了财务管理学科。第一部财务管理学著作是美国人格林著的《公司财务》。财务管理学虽然产生的历史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三次大的调整和补充,西方的财务管理学已形成较完备的学科体系。

会计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从“零星算之,总合算之”到四柱清算直到西方较严密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流水式的付记帐法剥到科学的储贷记帐法,己经成为一套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三、业务分工不一样:

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是资金运动,以企业为主体,包括资金筹措,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四大内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是并列的,财务关系的调节体现在财务活动之中,即体现在筹资、使用,投资和资金成果的分配活动上,它是各财务活动的抽象,而非并列关系。

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控制、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控制的填制、成本费用的核算以及报表的编制等活动,来实现控制和反馈。

从两者不质上的区别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业务分工。西方的股份公司已将财务部与会计列,财务部的职责是负责资金的运筹,由财务经理把关、负责资金的筹措,使用,投资和利润分配;与税务,银行、租赁公司及其他企业联系,经常就公司的日常现金状况及资本营运状况进行分析。会计部由主计长负责,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包括工资的支付,现金的

计算及内部审计等。

四、目标不一样:

西方财务管理的目标,历经了筹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停留在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上,带来的忽视风险,短期行为等弊端己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是我国国有企业今后的改革方向,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服从这一目标。

会计杂志范文第8篇

一、数据管理——财务管理创新的“新路径”

长期以来,在财务报告目标导向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重心主要放在编制财务报告、履行受托责任上,虽然财务报告的编制以确认、计量、记录为基础,然而由于过程管理粗放,数据(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其价值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企业决策相关数据并未得到及时、充分的收集;由于数据分类标准差异,导致数据整合利用难度大、效率低;大量数据昙花一现(生成财务报表)之后便处于休眠状态,直至因销毁而永远丧失价值……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启示是,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作为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特殊语言,不应当在企业发展记忆中被忽视、遗忘、抹去。加强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应用是这个时代给财务管理创新转型指出的一条新路径。

1.数据收集。“不会量化就无法管理”,这一管理学上的共识说明了加强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主角,掌控数据信息是王道,广泛收集真实可靠的数据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基础和关键。现实财务管理中,经常会有“数”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现有数据跟不上即时管理决策需要,而临时抱佛脚地突击统计数据不仅耗时、耗力,也使得管理决策的效率、质量大打折扣。秉数据思维,做好数据规划是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有关政府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范引导工作。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该规范的推动实施,对于帮助企业从源头上破除“信息孤岛”、全面加强数据收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推动实施又将为数据资源的更广泛、高效利用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微观层面,企业应当加强数据“定制”,立足企业实际情况,把握好管理决策需求,反向追溯,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收集框架体系。

2.数据存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数据膨胀的交互作用推动着数据存储技术的革新。同样,数据化趋势下,随着企业收集数据量的迅速膨胀,对企业数据存储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将直接影响数据分析应用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构建良好的数据库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硬件方面,大数据浪潮推动下,当前存储服务器技术水平已经足以支撑企业级数据存储技术需求;软件方面,企业应当在一定的数据整合范围内(如企业集团)前瞻性地做好数据库结构规划设计,在数据要素分类、组织结构层级、数据时间/期间等维度体现精细化、标准化、可扩展特性,为高效、高质量地开展数据检索、整合、挖掘、分析工作提供条件。

3.数据分析。作为未来企业的“新石油”,数据资源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开采”,其价值将被永远“埋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是发挥数据资源价值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的财务工作者应当将数据分析应用意识贯穿于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主动作为,沿着企业数据记录这一“历史足迹”,把握其反映的企业经济活动“历史脉络”,唤醒沉睡的历史数据,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4.数据应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劳动生产率的竞争,而是知识生产率的竞争,数据信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从传统观念来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只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符号;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数据资源虽然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来源,却可以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的“催化剂”或“助推剂”。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挖掘产生的重要信息,辅助经营管理决策,间接推动企业业绩的增长。

二、数据可视化——数据信息呈现的“新方向”

信息爆炸时代,数据量庞大而复杂,这对数据分析、解读和呈现提出了更高要求。当我们看到著名的思想交流平台TED演讲台上大卫•麦克坎德莱斯(DavidMcCandless)关于数据视觉化的演讲,以及汉斯•罗斯林(HansRosling)利用Gapminder软件对全球的贫困问题进行的可视化精彩演绎,我们不禁感叹,经过可视化处理后,数据信息之美得到直观、高效、充分、完美的呈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条件,也为创新财务管理中数据信息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数据可视化对管理决策的信息支持功能呢?首先,需要转变管理思路,推动财务管理职能的适当转型。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主要定位于财务会计功能,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努力为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管理会计虽然不断被提及,然而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范围较窄、层次较低,目前仍处于探索推进阶段。大数据时代,亟需将管理会计提升到与财务会计同等重要的角色,甚至应当真正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拓展延伸。其次,培养专业化的数据管理人才团队。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将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数据分析师将成为一项热门职业,作为经常与数据打交道的企业财务部门更应当主动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专业人才团队,为企业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提供人才保障。第三,重视财务人员跨专业知识整合、协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的会计将真正体现为一门科学、技术、艺术相结合的专业门类,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对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设计学、传播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集各专业之长,为提高数据可视化应用水平提供广泛的专业知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