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调查计划范文

调查计划范文

时间:2022-07-09 09:59:17

调查计划

一、调研工作是组工干部的一项本职任务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是保证科学决策、实行正确领导的基本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自然而然也是组工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组织部门对调研工作十分重视,县级以上各级组织部门都设有研究室,中央、省、市三级都有专门的调研阵地和载体。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谈对调查研究的理解:

1、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调研工作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字面理解:“调”,就是计算、算度的意思,《汉书•晁错传》说:“调之城邑,毋下千家”;“查”,指寻检、查究、查核、考查;“研”,指细磨,审察;“究”,指穷尽、终极、追根究底。四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调查研究,自古有之。孔子的“每事问”,王安石的“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王夫之的“察其精而尽其变”等观点,就是我国历史上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典论述。从根本上讲,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性科学,其基本方法就包括: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集体访谈法等,我们平时用得比最多的就是后三种。它涵括了数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现在还大量运用了计算机等辅助工具。正因为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因此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

2、调查研究是一把钥匙。可以说,调查研究架起了实践和理论的桥梁,是我们打开实践之门、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的金钥匙。我觉得,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掌握情况;二是提供决策参考;三是促进改进工作。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调查研究是重要的领导工作方法。社会学家费孝通,他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深入乡村调查,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江村经济》,从当时江村的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进行考察、解剖,提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与西方“团体格局”截然不同的“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就是以个人近远亲疏为标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从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社会学史上的泰斗地位。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同志对调查研究工作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他还曾说过,当我有困惑的时候,就去进行调查研究。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同志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并且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同志指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大家熟知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当时同志在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农民运动、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有力地批驳了当时针对农民运动的种种非议,成为党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要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事物本质,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统揽全局、驾御局势的能力;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需要,掌握群众的愿望,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每出台一项政策、文件、决策,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比如先进性教育活动,比如今年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等。

3、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具有多个角度。比如,决策能力、实践能力、亲和能力等。但这些能力,都是终端能力,其起基础作用的能力还在其他。比如思维能力,比如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觉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从事领导工作、机关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因为,一方面,我觉得这是工作的需要,是一种必需;另一方面,我认为,调查研究最能体现三种能力:一是深入实践的能力;二是逻辑思维能力;三是语言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往往是干事业、做决策的基本功。就拿最能体现调查研究成果的调查报告来讲,好的调查研究报告,必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分析透彻,字字珠玑,令人读来叹服。有的同志之所以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抓到问题的关键、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具有“点穴功”,就在于调查研究的能力较强;而有的调查了半天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文章硬如铁,读得满嘴血。”既无内容也无美感,这里面就有一个深入不够的问题,更有一个能力提高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组工干部应该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来对待。

二、调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是调研工作的生命。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是我党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就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生命力。这要求我们:第一,要努力掌握实际情况。如果不下功夫对我们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就不可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在组织工作的实践中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第二,要坚持具体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系统,要调查了解整个事物的规律性,就要了解事物的总体;但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点。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在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像计划经济时代,只要调查一个村子,面上的问题就基本清楚了。要集中精力抓大事,但不能单打一,见物不见人。第三,要敢于实话实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为什么受观众欢迎,就是说出了客观事实,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我们搞调研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必须做到“四实”,即:“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真实情况,如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措施上的缺陷、干部存在的不足,发现了、搞准了,就要大胆地说出来,这样才能有利于组织工作上水平、出特色。

2、服务决策是调研工作的使命。调研工作是一种实践性的工作,不是舞文弄墨、风花雪月,而是应当牢牢树立服务决策、服务工作意识。一是要靠调查研究做出决策。无论是组织工作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还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项措施的出台,都要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同志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种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二是要靠调查研究落实决策。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落实决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判断是否准确,执行是否正确。如果对实际情况不作深入的调查分析,若明若暗,情况不明决心大,一味从“本本”出发,或者简单地照抄照转,都会使工作发生失误,甚至对事业造成损失。我们要始终牢记这样一条道理:实现正确的领导,取决于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有赖于对客观实际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有赖于深入周密地调查研究。三是要靠调查研究修正决策。任何决策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决策也要随之而变。这种变化,必须建立在对变化的新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上。修正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而又有力的地位。

3、勇于创新是调研工作的本质。我们从事调研工作就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是一个衡量标准。没有新意的调研是无用的调研。搞调研,就要提出新理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作出新举措。“嚼别人的馍没味道”,同样说别人说过的话也很乏味。因此,做调研工作要敢为人先。第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气概,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有效地解决组织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二,要有无畏的创新勇气。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找到了突破口,工作才有着力点。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还要敢于说出来,向上级、向领导反映。第三,要有科学的创新方法。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异想天开,必须继承、借鉴、吸收前人和他人、历史和现实已经形成的成果。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认识的两个过程。要按照普遍联系的全局观点和认识事物的正常秩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从全局中、从联系中掌握事实,研究的问题才有全局意见、普遍意义。

4、尊重群众是调研工作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组织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尊重群众。一是要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离开群众就无法调查研究,决策一定要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广泛听取意见,把群众分散的不完整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要把这一条作为调研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依靠群众智慧。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一切观点、方法都应当来源于群众,从群众那里吸取营养和智慧。我们要放下“官”架子,两耳兼听,喜忧皆收,只愿听顺耳之声,不愿听逆耳之言,或者只愿报喜,不愿报忧,听不进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不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又会使自己严重脱离群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都是基层群众首创、经过调研总结推广的。比如党员找党员的方法、分类指导的方法等等,后来实践证明这些来自于基层和群众的经验,易于为群众接受,效果很明显。三是处理问题要考虑群众要求。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这就要求,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出意见、制定措施、处理问题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措施是否可行的终极标准。

三、调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般调研工作大致有四个步骤:

1、调查前要选好题、制定好方案和提纲。

选题决定成败。有一个好的选题,才有可能进行一次成功的调研。调研题目的选择,实际上是调查研究任务的界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调研活动的进行,而且决定着调研的价值和效用。

第一步:选题。总的要求是,要站在组织工作全局的高度去分析相关情况,善于抓住带方向性、超前性、倾向性和预见性的问题去调查。具体来说,应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组织领导决策需要去选题,从决策实施的难点中去选题,从对整个组织工作或某方面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中去选题,从制约和影响组织工作或单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问题中去选题,从干部群众普遍关心而又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中选题。通俗地讲,就是要围绕四点去选题,即:重点、热点、难点、疑点,特别关注组织工作中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第二步:制订调研方案。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或计划安排,包括调研目的、内容的确定,调研对象的选择,调研提纲的拟制,调研步骤、时间的安排,等等。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制定调研方案,绘制好这张施工图纸,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一要做好必要准备。即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中央有关文件、经典作家论著、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的资料等。二要明确调研目的。目的性强,是调查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一项调研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目的进行的,调研目的是调研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制定调研方案,首先就要明确目的,把制定调研方案统一到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上进行思考和安排。三要圈定调研范围。包括内容范围、地域范围、单位范围和时间范围等。四要选择访谈对象。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要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五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调研内容的需要和调研主客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科学、便利、适用的方法,以便听到真话,了解实情。

第三步: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访谈环节的具体化。制定调研提纲应坚持四个“突出”:一要突出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要以调研目的与主题为中心和主线来拟制调研提纲。二要突出调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些问题是否在提纲中明确反映,不仅是衡量提纲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也是判断准备工作是否扎实的标准。三要突出典型。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数字、典型语言,能鲜明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确切地反映事物的规律。注重典型的特色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四要突出见解。见解是核心,是灵魂。调研提纲不能满足于讲现状、摆现象、记流水账,要尽量多地涉及关于事物本质、历史、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内容,概括提炼出好观点。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深刻见解的调研提纲,就难以进行很好的调查,也难以写出一流的调研报告。

2、开展调研,把握“全、真、实、活”四字要诀。

一般说来,调查分收集资料、听取汇报、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几个步骤。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全面情况,获取真实信息。较好完成调查任务,主要应做到全、真、实、活。

“全”就是调查对象、方法运用、听取意见要全面。调研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调研内容的需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的调查。在调查中,要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对象上,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农村,又调查社区,还要调查企业;既调查领导,又调查群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选、只看“闪光点”,要特别注意到工作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听意见。在调查方法上,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采用开调查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网络、问卷、抽样等各种形式获取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问题的调研,如一项工作、一个单位的调研,比较适合用常规的办法;综合性的重大课题的调研,最好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意见听取上,正面的、反面的,上面的、下面的,干部的、群众的,方方面面的意见都要认真听,防止仅以一人之言、一面之词、一孔之见、一时之论,就随意作出主观片面的结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调查中,不仅要听多数人的意见,还要特别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调研者分析问题力求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得出的结论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真”就是要善于引导访谈对象说真话。前面讲了,真实是调研工作的生命。调查贵在深入基层摸真情,贴近群众听真话。应把握四点:一要有非常诚恳的态度,使人感到想听真话。调研中,部分同志不想讲、不敢讲真话,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有的人调研时高高在上,走马观花;有的层层有人陪,级级有人跟,被一个“小圈子”所包围,接触领导干部多,接触了解情况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少。你摆出这个样子,这样去做,谁愿意跟你讲真话呢?如果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定调子,哪怕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能高兴地去听,相信群众是会跟你掏真心、讲真话、道真情的。二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我们所进行的调研,大多是为了决策和解决问题而去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取真经、听主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调研工作的同志放下架子,谦和低调,仔细听取他们对调研问题的看法,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等。三要讲究艺术,灵活引入主题。对于一些比较熟悉和爽直的同志,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一些顾虑较多的同志则要灵活一些,可根据对方的性格、年龄、职务等情况,先谈一些个人的基本情况、彼此熟悉的知识、相互了解的信息等,待气氛融洽后,再进入主题,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更容易了解到一些真实的东西。四要在座谈中善于引导。学会使用家常式、谈心式、启发式的沟通语言,平和、平易、平实,打消对方的思想顾虑。要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同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做到有言必录,还应边记录边整理,重要内容、鲜活观点、精辟语言最好还打上记号,避免好的东西被淹没,便于事后消化材料时阅读。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干部群众就会说出真实想法,表达真实思想,提供真实情况。

“实”就是不带框框,不定调子,实实在在了解情况。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摸清实情,应作为我们开展调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调查中了解实际情况,听汇报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把重点放在到基层去直接接触群众,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力戒先入为主,坚持客观地听意见;力戒偏听偏信,坚持全面地听意见;力戒粗枝大叶,坚持细致地听意见;力戒浅尝辄止,坚持深入地听意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列举的事实、引用的数字和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议论必须恰如其分,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此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活”就是根据调研进展,从调研内容的需求出发,灵活挑选调研信息。在调查中,常常会这样:调研所需要的情况有些方面很快就能得到全面的了解,而有些情况来得很慢,甚至很难了解。正确的做法是,调研进行一段时间后,应对调查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看哪些情况是多次重复的,哪些情况是比较缺少的,然后灵活调整调研方式,灵活地选择性地听取有关情况,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与先入为主、“编好筐子去套狼”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是在对调研主题、调研内容、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调研质量和效率而作出的灵活选择,是符合调研规律的。

3、调查后要消化材料、写好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思想性,立场鲜明,观点正确,站得高,看得远;二是针对性,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三是科学性,立论准确,论证充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四是实用性,方法得当,实在实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撰写调查报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广泛占有、深入分析材料。分析、思考、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必须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调查之前要思考怎么办,调查之中要思考怎么听,调查之后要思考怎么写。有经验的同志说,收集材料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一当十。这个意思是,占有材料要博,使用材料要精。搞调查,消化材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调查中获得的大量纷繁芜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提炼,把调查中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在消化调查材料时,应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和情况,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决不可带着成见和偏见去看问题,不可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出发看问题,也不可对领导的意见简单盲从。二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现在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到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尤其要善于在比较中见好坏、知长短、晓优劣,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三要坚持在领会上情与吃透下情的结合上看问题。要注意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的主张、意图,与我们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调研的成果特别是提出的对策建议,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地方的实际,具有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四要坚持从全局和发展角度看问题。目光要高远,视野要开阔,要有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和发展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事组织工作调研,不能局限于就组织工作谈组织工作,而应该放眼于整个党的建设,放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看问题。组织部门承担的许多工作,包括党的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中许多问题都应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大气和全面。

二是起草调研报告。总的要求是:起点要高,角度要小,观点要新,内容要实。

除确定主题、安排结构、理顺逻辑、画龙点睛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调研报告的思想性。调研报告不是文学作品,是应用文的写作范畴。因此,其精髓在于好的思想、观点和对策。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一定要有独到的见解。在起草调研报告时,既要在主题、结构、文字上下功夫,更要在思想观点上反复琢磨。写出一篇思想性强、有很深见解的调研报告,除了组织者和起草者的理论素养、认识水平、工作经历、务实作风和感悟能力外,在具体写作上,首先要注入情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他人;只有自己满意,才有可能领导满意。其次要考虑好角度。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家可能有一个感觉,题目越大越难写。口子开小一点,角度找准一些,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从一点突破,就能获得较为宏观的效果。再次要有新的概括。在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在出观点、出思想、出见解上下功夫,力求分析得透彻一些,提炼得精粹一些,阐述得深刻一些。把别人“意中有、话中无”的模糊感受用鲜活的语言概括出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忌华丽词藻的堆砌。其实,伟大的作品在于伟大的思想而不是华丽的词语。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这就是高水平。的一些话就既朴实又很有哲理,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小米加步枪”、“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朱元璋作诗,平地起惊雷。

二要博采众长。调研报告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而是见识见解的逻辑展现,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同志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不一样,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多听意见。要听取集体的意见,对提纲、文稿要反复研究,靠集体,靠大家出思想、出理念、出方法、出政策建议。博取众长;要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形成初稿后召开座谈会;要听取领导、专家的意见,及时吸取。

三要下功夫反复修改。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志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也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著名诗句。不少同志都有切身体会,重要的调研报告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有的经几次甚至十几次修改。调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一定要下苦功夫、深功夫、细功夫修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问题和对策把握得更准,调研报告也会更完善。

4、调研成果的应用

调查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工作、用于实践。因此,写出了调研报告,并不是调研活动的终结,要加强调研成果的运用。这里,主要是三个层面:

第一,提供领导决策。第二,指导本地区、本单位实践工作。修正。转化。第三,为同类工作提供借鉴。刊物发表,面上工作。

四、当前调研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组工干部队伍中的调查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调研意识,怕想、怕写、怕麻烦,调研也是走马观花;另一方面,调研质量不高。前一个问题,我认为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作风问题,前面已讲过,在此不讲了;后一个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从任务到任务。各级组织部门都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理解和落实这些要求上,出现了偏差,任务观念过浓。存在“四不”。一是定位不准。前面讲过,调查研究是基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的能力是每一个党的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工作应当每个人都能做,并融渗在每一件工作中,但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从业务工作中游离出来,形成了工作是工作、调研是调研“两张皮”。把调研写作当作了一种特殊技能而不是普遍要求,好象某些人天生就是写材料的,某些人天生就不是写材料的,一有调研任务就想到笔杆子,能写的人成天“为伊消得人憔悴”,弄得人人视之为畏途。二是目的不明。不是把调研作为决策的基础、作为宏观指导的前提、作为推进工作的手段,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上级有目标、领导有要求,不得已而为之。没有看到调查研究对工作的推进和创新、对同志的成长和成功、锻炼和提高都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三是效益不优。调查研究是辛苦事,一份辛劳理应有一份收获。这个收获就是形成的调研成果,反映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建议、推进了工作,但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形成了写稿的人写给编稿的人看,编稿的人给写稿的人看这样一个死循环,耗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四是主动不够。或认为调查研究是上级的事,是领导的事,领导管决策,我们管执行就行了,不主动想问题,搞研究;或是长期在基层工作,情况熟悉得很,不到基层也知道情况,闭门造车,想当然。没有任务不思考,有了任务书上网上到处找。

2、从现象到现象。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以政策性、应用性为主,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工作发展和需要来进行,对工作范围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不仅要善于把握、发现,而且要深刻分析、研究,更要提出建议、对策。但现在,这一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有调查无研究的现象,有的甚至是“四无”,即:无观点,无判断,无归纳,无对策。一是“照像式”的调研。调查了解情况多一些,反映情况、反映事实的多一些,找寻本质、探求规律的研究性工作少一些,就事论事多,一般性描述多。有的人写出的报告就象是记流水帐。二是“蚂蚁式”的调研。不能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科学的抽象、归纳、综合、判断和推理,得不出创新性的东西,就像蚂蚁一样,蚂蚁是很忙碌的,喜欢往窝里搬东西,叶子还是叶子,泥巴还是泥巴,这样的文章貌式全面周到,实则没有真知灼见。三是“踢球式”的调研。进行了调查研究,就应提出自己的主张,这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些同志不愿做,也可能做不好,没有办法,情况是提供了,怎么解决、怎么处理由领导来定,就象踢“足球”一样,“啪”地一下,把球朝领导机关、领导面前踢去了。

3、从材料到材料。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组织部门常见的有领导报告、理论文章、工作研究、经验总结、问题探讨、调查报告、课题报告、组工信息等等,体裁的多样性,要求对材料的处理具有多样性。但是,我们在写作中,就有些从材料到材料的味道。一是“按图索骥”,对上级精神要求进行图解,上面怎么说的,我们就是怎么做的,依样画葫芦。领导有什么观点,就用什么观点;上级有什么要求,我们就有什么措施。比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落实奖惩,等等。费尽千辛万苦,听起来一套套,其实信息量很少,最后一无所得。二是“四平八稳”,因为组织工作的特殊性,组工干部比较谨慎,生怕办错事说错话,生怕出乱子,不敢超越、不敢创新、不敢突破,总要看政策有规定没有,看领导有讲话没有,看伟人有警句没有,这样的文章找问题“滴水不漏”,看创意“寥若晨星”。三是“知行相离”,有的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很好的措施,但文章打下了最后一个句号,工作也就至此为止,不怎么去推介,不怎么求转化,很多好东西束之高阁。

4、从机关到机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办公自代化正在普及,信息资料可以信手拈来,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调查研究的效率。但现在调研有不好风气,就是听汇报式调研多、办公室调研多、要求下面报材料的多,很少个别接触单个工作对象。主要是三个不够:一是深入实际工作不够:坐在家里搞调研,看宣传材料、看典型说明、看基层汇报、发问卷调查表、数据统计表、征求意见表,有些组工干部成了计分员、统计员,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就凭此为根本依据,书面语言和知心话有本质的区别。二是深入工作对象不够。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复杂的,推进一项工作,必须对工作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这种全面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化特征,如年龄、文凭、党龄、工龄,等等量化的数特征能够说明问题。另一方面是抽象的特征,人的思想、情绪、态度、心理,更会影响工作,更应高度注意,这些往往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这些不深入接触人是不可能了解到的,公事公办、你问我答,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了解不了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指征。三是深入探讨难点问题不够。锦上添花蜂拥至,雪中送炭少人来;典型事迹123,经验总结ABC。因为问题很难,或者很敏感,研究工作也很辛苦,因而不大愿意搞。其实,组织工作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干部能出能下问题、识准用准干部问题、“两新”组织党建问题,都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但深入研究、有见解的调研很少。

五、怎样提高调研工作水平

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大家的体会也很深。这里,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一些认识。

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组织工作的调研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好的观点、深刻的思想,来源于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做人的工作首先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说明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识准人,首先要懂人、懂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人家讲一个数字,讲一个术语,听不懂、搞不明,能有新的见解出来吗?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第三,要懂写作。组工调研文章有一般文章的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掌握组工文章写作的一般技巧。怎样才能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正如同志说的那样:“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积累。提高文章水平,一靠功底,二靠悟性,三靠勤奋。“刀钝石上磨,人钝事上磨”,要不断摸索、领悟,苦练内功。

第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当前,就是围绕如何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些重点开展调研。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前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手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炼意”就是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吟安一个字,捻断十根须”,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

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必须做到“四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实际。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组织工作的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深入群众,多听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工作对象。要从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出发思考组织工作,真正知晓党员干部想什么、盼什么,对组织有什么要求。把这些搞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第四,深入实践。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

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一是要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在组织部系统,也有很多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很多事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现在要改变确实要冒风险;组织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搞乱了也不行。既要保持它的严肃性、连续性,又要有突破。二是要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的定量、宏观和微观、表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三是要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

第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静下来。现在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百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坐得下来,静得下心,沉得住气。首先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要把调研工作与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要通过我们的调研推动工作,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要树立“文如其人”的观念,经你出手的文章,就代表你的水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蹓蹓。”其次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时候很辛苦,很累,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嘴里苦,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古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既是要求,更是境界。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许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实际上也培养了不少人才。通过实践,希望大家: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做一个有思想高度的人,做一个有能力素质的人,做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最后,以恩格斯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卓尔超群

被举报文档标题:调查计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jygzjh/55184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