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体广六五发展规划范文

文体广六五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2-03-05 05:30:53

文体广六五发展规划

“”时期,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循环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发展为重点,立足实际情况,从文体广电事业的行业特点出发,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狠抓工作落实,提高服务水平,在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广泛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为全力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果显著。

五年来,我州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和省厅的大力支持下,除相继组织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农(牧)家书屋、农牧民体育健身、村级篮球场、广播电视村村通、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节目覆盖工程以及农牧区电影放映、文化进村入户等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先后实施建设了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海淀图书馆、广电中心及州体育中心、影剧院设施改造等重点工程,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基层特别是农村牧区的文化设施条件,使全州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作用发挥进一步显现。

1、文化体育方面

全州建有文化活动中心2个、电影院8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8个、博物馆3个、乡镇文化站14个,村级党员文化活动室126个,文化广场11处,体育中心2个,室内体育馆2个,全民健身路径53条,农村牧区篮球场15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41个,农牧区电影放映队21支,初步形成了城市、乡镇村社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其中:地区,年以“民康工程”为契机,在国家体育总局投资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90万元的基础上,为体育中心铺设了塑胶跑道与人工草坪,年完工并交付使用;年,上报省体育局同意,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雪炭工程”项目(由国家投资资金200万元,我州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建成州室内综合训练馆;年由州统建办投资建设了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海淀图书馆、体育中心改造工程。地区,年,市政府投资270万元,铺设了体育场内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年以“雪炭工程”为契机,在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400万元的基础上,建成了市体育馆。地区,年,自筹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县室内200米田径场。大柴旦地区,年,自筹资金建成设有篮球场、羽毛球馆、健身房、乒乓球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体育馆。同时,年至年,争取省体育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64个(村级篮球场及体育设施项目);年州政府投入83.7万元为全州142个村社配备篮球架及篮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提高和改善文化设施功能,最大程度地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广播电视方面

全州现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县级广播电视转播台站6个(三县三行委),调频广播发射台8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2座(总局所属916台,省属917台),系统内外卫星地面接收站75个,农村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网点8个,全州306个行政村中已有216个开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用户近28000户。“”期间,依照省广电局计划安排,先后组织实施了全州农牧区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3280户,累计完成投资164万元;完成州属市、县、县、县县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070万元;实施完成了、、、、冷湖、茫崖等6个地区8个站点的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节目覆盖工程,完成投资567.76万元;实施完成县阿汗达勒寺、县班禅行辕广播电视进僧舍工程,累计投资8.48万元;组织实施了总投资200万元的、两个地区的移动多媒体电视建设项目,目前,已进入试开播阶段;建成了由国家广电总局投资609万元,省广电局组织实施的发射功率达30千瓦的县广播发射中波台,计划于年10月正式开播;完成全州农牧区公益电影放映数字化设备改造工程,落实数字电影放映机20套,电影流动放映车1辆,累计完成投资近30万元;启动了全州藏语调频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覆盖项目。同时,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广电中心,目前已完成投资2709万元(土建1700万元,第一批设备采购1009万元);规划并启动了地区、地区有线电视数字化传输改造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达3000余万元;为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组织完成了广播电视专业人员招录工作,共招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名;完成电视台少语电视节目人员招聘及培训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为丰富地区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市对外宣传力度,经多方努力和积极争取,批准设立了广播电视台。截止年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广播96.43%,电视95.4%。其中农牧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6.7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6.45%。全州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与“十五”相比,分别提高了1.14和1.93个百分点。

(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特色文化品牌不断形成。

为适应新形势下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创作了一大批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为不断满足全州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和推动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是紧紧抓住中国盐湖城文化旅游节、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民族文化艺术节、“那达慕”大会、《情人湖》电影拍摄和春节、中秋、端午等重大节庆时节的有利时机,以节日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之夏”广场文艺演出、“百姓舞台”、民运会、万人环城赛、百名艺术家行、书画大赛、歌咏比赛、民族歌舞专场文艺演出、文化“三下乡”、广场锅庄舞、安代舞等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农牧区文化多进城、常进城,切实为各族群众展示才艺、进行交流搭建良好的文化平台,真正实现城乡文化的互相融合。

二是为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全民健身热潮,我局依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这一主题,着重从学校、社区、乡镇等三方面,通过自己举办和与有关单位协办等方式大力开展全州民族运动会、职工运动会、高原地区铁人三项赛、“激情穿越”汽车摩托车集结赛、中学生运动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构建起面向大众,亲民、利民、便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同时,为切实增强在优势体育比赛项目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业余训练工作,积极向上级单位输送各种优秀体育运动人才。期间,我州体育代表团在全省第四届民运会取得了团体和奖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三,在第三届残运会上取得金牌总数第二、团体第三、奖牌总数第四的好成绩。

三是为不断活跃人民群众特别是农牧区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本着从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的角度出发,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着力构建以州群艺馆为龙头,市、县、行委文化馆为枢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农民体育健身场地)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与基层单位结为文化帮扶对子、开展农牧区电影放映和文化三下乡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对文化体育工作懂行、敬业的骨干,充分发挥了示范指导作用,带动和引领了各类民间文艺团队的不断建立,使基层文化管理工作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为推进新农村牧区文化建设,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四是充分利用各级图书馆的现有资源,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期间,局属州图书馆在坚持全年无闭馆日,节假日正常为读者开放的基础上,以强化功能设施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落脚点,本着既要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又要创造一个舒畅、宁静、明亮、清新的宜人环境的工作思路,在下大力气解决了馆舍内外部环境的同时,新增并对外开放了少年儿童借阅室、期刊、报刊阅览室、图书外借室、新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包括地方文献)等六个部门,有效解决了图书借阅查询不便、流通缓慢、分类不清等问题,为形成更为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是在“青洽会”、“柴推会”、“杭推会”期间,本着大力推介、全面展示“聚宝盆”的神奇与美丽的原则,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挖掘和整合特色文化资源,鼓励各级艺术表演团体以我州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狠抓艺术创作,先后推出了歌曲《孟赫嘎啦》、《激情草原》、《巴音郭勒河》、《我们去敖包相会》、《美丽的家园》、《请到来做客》、《金色的世界》、《情人湖的传说》和舞蹈《火红的浪漫火红的梦》等一系列民族地域特色浓郁、艺术水准较高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特别是由州民族歌舞团创作编排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文化内涵丰富、形式热烈欢快、民族风情浓郁、特色突出的大型文艺晚会《瀚海情》、《天上人间》、《三江同源看》更是因其巧妙构思,通过声、光、电和电脑合成技术的完美结合,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精神风貌,以一幅幅精美绝伦、如梦如幻、意境悠长的画面呈现在众人眼前,赢得社会各界一片赞誉。其中,大型舞蹈《盛世古韵》、《感恩大地》等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民族大联欢晚会《盛世和谐赞》的演出,并于年10月2日—5日连续在央视七套播出。

(三)文物普查卓有成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措施得当。

按照国家和省、州工作部署,我局健全机构,强化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一是依照国家和省文物局的规划部署,先后在怀头他拉镇、柯鲁克镇、尕海镇、蓄集乡等地就我州范围内是否存有长城、烽燧、关堡等古遗址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烽燧、关堡、烽火台、边墙等36处,并在怀头他拉镇雅沙图大阪地区首次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构建独特与长城有关的烽火台遗迹。

二是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风采、促进民族艺术发展”的工作原则,以调查近现代重要史迹和工业遗产为重点,覆盖古墓群、遗址、生物化石点为普查内容,在境内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发现我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90处市26处,市48处,县96处,县60处,县26处,大柴旦行委19处,茫崖行委11处,冷湖行委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热水吐蕃古墓群、塔温他里哈古文化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年4月4日,我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是全面完成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收集、整理工作,共筛选审定申报部级项目60项、省级项目157项、州级项目189项、市县级项目213项。年申报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和《蒙古族那达慕》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祭敖包》、《藏族民间谚语》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州博物馆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年通过认真整理、筛选并报经州政府同意,共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23项,其中有8个项目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四)监管合理整治有度,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本着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是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从培养未成年人读书、爱书的兴趣入手,通过组织“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举办中小学生“作文园地”展等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尽情吸收新知识。同时,采取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一步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上资讯的对与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二是充分发挥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悬挂条幅、制作图片展板、发放宣传手册、组织未成年人参观爱国主义展厅、举办各类学习班等方式,大力开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爱生命、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主题教育,帮助青少年提高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健康向上、积极学习的文化氛围中来。

三是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大力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期间,全州各地共出动执法人员4736人次,检查音像经营单位1144家(次),演出单位59家(次),娱乐场所734家(次),书报刊经营单位2441家(次),网吧2345家(次),并每年对全州405家文化经营业户进行年检。警告违规业主157起,取缔违规经营户39家,停业整顿74起,行政罚款15600元,收缴非法报刊32400册、非法盗版音像制品5436盘(张),举办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培训班18次。与此同时,通过给全州互联网经营场所安装“净网先锋”装置,有效净化了网络空气,实现绿色上网。

(五)主流媒体作用不断扩大,广播影视宣传效果逐步提升。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作大局,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将宣传报道同推动全州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在积极主动、深入扎实、创新提高上下功夫,切实增强了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保持了宣传报道工作目标明确、整体推进、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是以州委、州政府的总体部署为中心,坚持导向正确、主线突出、贴近群众、及时有效的宣传工作方针,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集中力量做好对全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宣传报道的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各条战线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宣传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二是重视并加强维稳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尤其是在地震、雪灾、洪涝、预防甲型H1N1型流感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事件发生时,适时调整和细化广播电视宣传内容,及时组织编排一些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鼓舞士气的电视剧、电影、歌曲和广播电视节目,通过现场报道、通告、播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下,抗击自然灾害,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勇气,为维护社会稳定,消除群众恐慌心理,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是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民生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开办《民生在线》、《生活直通车》、《三十年发展看》等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主要内容的广播电视栏目,采取新闻报道、新闻纪实、新闻特写和新闻专题等形式,重点宣传了我州取消农业税、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农村新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涉及民生建设方面的内容,通过反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典型事迹,不断弘扬社会主旋律,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是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质量,主动加强与省内外媒介的联系,利用宣传资源的供求需要,联袂延展新的宣传触角,通过对循环经济试验区宁波项目推介会、“青洽会”、“激情穿越”、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宣传,进一步向外界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弘扬了特色民族文化,为宣传和推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不断加强和规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工作,把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清查整治工作作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制度和紧急应对预案,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严格执行,切实做到消除内在隐患、防范事故于未然。

(六)“”时期取得的五个宝贵经验

回顾“”,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五年是我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发展最不平凡的五年,取得的成就大,经历的大事、喜事多。总结“”,吸取发展的宝贵经验,有五个“始终”特别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一是始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先导。工作中,深刻分析我们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反思干部群众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牢固树立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建立和完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长效工作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努力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

二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项目就是发展,信息就是机遇的意识,将项目建设作为拉动事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原动力,不断加大“争项目、跑项目”工作力度,由“一把手”总负责、亲自抓,一旦有项目机遇,锁定目标不放松,扑下身子洽谈、争取,绝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各地区、各部门围绕项目落地和顺利建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保证了全局上下谋项目、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落脚点。工作中,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基层,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就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次与市县、乡镇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座谈,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思路,把握了工作重点,完善了工作步骤,确保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始终站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高度,并通过务实高效的工作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四是始终把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作为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顺利进行,局党组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针对不同时期工作重点,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文化活动和宣传报道工作方面,局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工作效能和质量也得到有效提高。

五是始终把完善机制狠抓落实作为推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主要抓手。为有效形成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纵深发展的强大合力,我局以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科学发展的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先后制定完善了《重点工作督办督查工作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的规定》等规章制度,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总负责,各副职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有力地保证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各项工作的平稳推进。

(一)四个有利因素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规划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区域性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未来,关系到我州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当前,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因素。

一是为推动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中央作出统筹安排,明确提出用3至5年时间集中解决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把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实施重点突破,这必将为极大地推动全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将统筹推进西部地区的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及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这必将为我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注入更大活力。

三是我州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条件没有改变,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仍在继续。文化的不发达,既是一个地区欠发达的象征,也是造成这个地区欠发达的重要原因。我州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迫切需要发展先进文化。可以预见,“十二五”时期,州委、州政府为提高综合区域竞争力,必定会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政策部署,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凭借此东风,极大地推动全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向纵深发展。

四是“”期间,是我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系统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有效职能,开拓创新,立足发展,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更上台阶,社区文化突出特色,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实力明显增强,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全州上下思想统一、文化氛围更加浓烈,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环境。

(二)五个面临的困难

在未来发展中,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仍面临着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农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总量不足,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农牧民文化生活内容贫乏,形式单一。广播电视转播机构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及编、采、录、播设备落后的状况,在此条件下,开展的文化活动与新闻宣传报道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从艺术创作、节目制作以及各项文体活动的举办,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而目前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的经费预算只是正常的工作经费,缺乏艺术创作、节目制作、录像拍摄、节目购置等经费,影响了精品节目、精品栏目的创作,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三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在迅猛发展,高新科技不断涌现,各种文体活动及广播电视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势必要求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目前,全系统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缺少相对的系统培训,导致知识更新缓慢,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已无法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文体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创新,着力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推出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节目,以丰富声频、荧屏,为人民群众送上健康文明丰富的精神食粮。

五是由于体制不畅,致使乡镇广播电视运行保障缺位。乡镇一级因没有广播电视管理及技术维护人员,不仅影响了广播电视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给广大的受众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新的形势,全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十二五”发展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力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这两大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文体广电职能,从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入手,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推动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切实将“速度”体现在加快发展的各个方面,力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在全省成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示范区和先行区。

(二)发展原则

1、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2、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州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始终坚持基础优先。紧紧抓住国家在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向西部倾斜的历史机遇及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立项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争取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推进一批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始终坚持产业开发。充分认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的经济属性,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文化娱乐业,投资文化设施和开发多种文化经营活动,为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技术辅导,以满足各类消费者对文化娱乐活动的多层次需要,努力做到“文化乐民,文化富民”,切实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产业大环境。

5、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把改革创新作为不断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积极创新文化观念、文化内容形式、文化创作生产方式和文化产业运行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努力消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文化自身的发展活力,着力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6、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以满足全州各族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着力把文化建设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统筹协调,推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自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提高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能力,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实现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总体目标

全面把握加快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按照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从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阵地、队伍、内容、活动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各市(县)、行委、乡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大对民族文化、昆仑文化等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力度,鼓励和发动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现实题材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重点,以重大活动和品牌赛事为载体,深入挖掘和开发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努力创作生产出反映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广泛深入地宣传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力争到“十二五”末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较为完善、具有特色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形成符合我州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运行机制。

(四)具体指标

至年,争取实现文化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到5%以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的基础上年平均增长15%,文化行业就业贡献率达到3%以上,原创文艺精品比重达到35%以上,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至年,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达到60%以上,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基本健全,争取实现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至国家三级标准,每个乡镇拥有综合性文化站,6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建成文化活动室,100%以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

至年,全州建有州有全民健身中心、县(市、行委)有全民健身中心、乡镇有体育健身设施及灯光篮球场、村(社区)有农牧民体育健身设施等公共体育设施,初步现实体育基础设施全覆盖。有2个县(市、行委)达到体育强县标准,有8个乡镇达到体育强镇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00人。

至年,体育参与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体育人口达到4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8%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形成制度,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

“十二五”期间,在年我州承办的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运运动会上,力争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年参加的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力争取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至年,建成以市、县、行委为中心,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以上的广播电视网络体系。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贯彻落实《州“十二五”时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的领导,把文化建设纳入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立足州情,面向市场,借鉴经验,着眼于大思路、大视野、大举措,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把原则要求与具体措施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群众文化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在新起点,确定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加强对文体广电领域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确保经费。积极落实国家、省、州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体事业的投入,力争将文化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之中,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占当地财政总支出的2%。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积极培养,壮大队伍。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制度和基础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制度,鼓励在职人员自学成才,重点引进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意产业人才,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同时,深化基层文化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制度和各级基础公共文化单位持证上岗制度,着力造就一批懂文化、会管理、善经营的优秀文化经营人才。

(四)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按照中央、省、州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良好体制环境,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强化监管,营造氛围。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形成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监督,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从过去“就文化抓文化”逐步转变为经济与文化的互相交融、同唱一首歌,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发展零距离,着力深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内涵,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分析把握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精诚团结,迅速行动,苦干实干,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切实把巩固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践“速度”的活动成果,真正体现到加快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上来,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在抓好队伍自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文化市场及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多个方面狠下功夫,使全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扶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入开展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度和纵深发展,不断优化文体活动的类型结构和规模结构,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品牌赛事活动,进一步提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文化

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从资金、设施、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不断提高开放率和利用率。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兴办国家政策范围内允许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功能互补、运转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努力做好州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建设,重点改扩建一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影剧院,提高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开展文化服务的能力。认真实施我州民生工程建设,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健全村落(社区)文化活动室,完善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村有文化活动点”,切实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市(县)、行委、乡镇、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

本着就近方便、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雅俗共赏的原则,把参与型、欣赏型和休闲消费型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群众文化丰富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多种活动载体和平台,不断增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及亲和力,提高文化活动的品味、质量和覆盖面。

组织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文化娱乐活动,为职工创造幽雅舒适的文化生活环境,重点安排好施工生产一线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组织地安排节日职工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和文化体育活动,孕育、陶冶企业文化氛围、员工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

坚持“三贴近”,继续实施文化“三下乡”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内容和手段,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农闲等时机,举办有声势、见实效的大型文化精品活动,保质保量地送戏、送电影、送图书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吸引更多的群众广泛参与,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提升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

充分发挥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面向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文化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对违法犯罪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引导到健康向上、积极学习的文化氛围中来。采取切实措施,为低收入居民提供更多免费或低价的基本文化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基层延伸。

除每年完成中小型民族歌舞演出外,争取创作一台大型民族舞蹈史诗《汗青格勒》(暂定)和一台大型民族歌舞剧《激情》(暂定)。

举办好中国盐湖城文化旅游节、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民族文化艺术节、“那达慕”大会、“孟赫嘎啦”文化节等一系列旨在推介和宣传的文化活动。

举办首届国际昆仑文化论坛暨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

2、体育

全面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身特点,有组织地开展各类影响广泛、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大型示范活动和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此促进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要求,牢牢抓住群众体育场地、组织和活动三个环节,在加强体育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上做大文章,进一步扩大体育人口,继续增加体育设施场地面积,盘活现有社会体育场地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农牧区体育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全州农牧区群众的体育生活。实现全州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20%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200人以上。其中一级40人,二级60人,三级100人。

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培训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分析检测数据,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常规性体育指标和全州社会事业统计指标,为全州人民强身健体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努力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精品工程,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声势、见实效的大型全民健身精品活动。

加强业余训练工作,积极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体育人才,着力发展民族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切实增强在优势体育比赛项目上的竞争力。

抓好文化体育品牌建设,精心策划、认真办好激情穿越汽车摩托车集结赛、民族文化艺术节、昆仑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通过铸造品牌活动,提升的文化形象和品位。

办好年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少数民族重大传统节日集会。

3、广播电视

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力度,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切实解决好边远农牧区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的问题,全面提高农牧区广播影视覆盖水平和质量。

建立和完善农牧区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公益电影进村舍、进寺院的放映范围,全面推进农牧区电影放映“2131”工程健康有序发展。

对在投资建厂,因地理因素而照成当地广播电视无法覆盖的企业,按照“广播电视进企业”的原则,指导企业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自行进行广播电视信号接入,以此确保企业职工能及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加入中国电影院线,组建州电影院线发行放映有限公司,进一步推进电影产业发展,不断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加强技术维护,完善举措、落实责任,重点做好州内各广播电视播出(转播)机构在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为不断创新电视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增强宣传的吸引力、说服力、影响力,切实体现电视节目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组成部分的深远意义,力争在“十二五”期间,电视台开设“经济生活”、“影视综艺”两个频道,完成本台上星工作。

(二)图书事业

以海淀图书馆为依托,积极发挥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建立起州、县(市)、行委、乡镇图书馆全方位覆盖网络,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使广大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切实发挥其在文化、科学及社会教育方面的职能作用。

按照文化部制订的各级公共图书馆规模、藏书、设施和业务的规范标准,加快全州公共图书馆建设步伐,加强各级图书馆的业务建设和管理,以达标升级为目标,争取各市、县、行委都有图书馆,

除加大文献信息建设、适当增加纸质图书外,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进一步加强电子图书、数据库的建设,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尽早发展成数字化图书馆,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阅读方式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除保留一些传统的服务外,进一步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力促新时期的图书馆服务更上新的台阶,切实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把加强内涵建设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图书馆的学术、科研氛围,鼓励馆员独立进行科研选题、立项。大力培养有潜质,有专研精神的馆员,为他们从事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网上信息交换,网上文献传递、网上馆际互借。完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积极购买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及其使用权,为读者提供光盘数据库检索、馆藏书目信息查询和网上信息浏览,努力建设一个各种载体共存的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的馆藏体系,满足读者需要。

(三)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认真宣传执行国家和省、州有关文物法规,规划实施文物保护项目,加强和改进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我州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开发、保护、传承工作较快发展。

成立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和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继续抓好全州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挖掘、保护、申报工作,开展好重大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做好馆藏文物特别是珍贵文物的清理、建档和级别鉴定工作。形成以州博物馆为龙头,市、县博物馆为骨干,带动地方行业博物馆全面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在此基础上,通过举办文物陈列、专题展览等方式,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营建少数民族文化社区和文化生态区,使各民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产方式、技术技艺、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

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汗青格勒》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汗青格勒全集》和《汗青格勒对比研究》,建立《汗青格勒》数据库以及编写大型舞台剧《英雄史诗汗青格勒》剧本。

建立州“那达慕”大会传播中心和数据档案库,搜集整理“那达慕”的文史材料;编辑出版《那达慕》、《那达慕音乐专集》,拍摄制作《那达慕》电视片和《那达慕》VCD专辑。

(四)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相协调,积极培育健康、有序、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从总量、布局、结构和效益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从以发展规模数量转向以讲求质量效益为主,促进城市与农村文化市场的协调发展,使我州文化市场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归口管理。争取在“十二五”末与全省联网,并形成健康运行体系。到年,全州文化市场发育正常、健康向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加强文化市场的法制建设,制定符合国家法规和我州实际的文化市场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健全全州文化市场执法机构,力争落实文化市场稽查队的建制,以此充实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管理,注重对文化市场的正确引导,组织开展健康、高雅、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文化市场向着健康、有益、合法经营、服务群众的目标发展。

采取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压缩总量和调整结构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部门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高科技监控手段等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严厉打击文化市场中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促进行业自律。力争到年,全州市、县两级全部建立文化经营行业协会。

(五)新闻宣传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我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按照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全力做好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宣传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大力弘扬主旋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使广播电视真正成为反映人民心声,传播和谐理念,倡导和谐精神,宣传和谐典型,营造和谐氛围的窗口。

针对境内企业,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动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切实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形成全面开展、生气蓬勃的企业文化氛围。

以蒙古语、藏语电视节目的开播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少语节目播出工作,为保障我州两个主体少数民族文化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我州经济和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依托广电中心的建设和使用,以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为方向,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创新报道方式,丰富节目内容,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创新机制、量化目标,以特定的栏目为窗口,以高质量的节目为支撑,在提高广播电视制作水平上下功夫,多出精品力作。

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力度,着力造就一批知识广博、深受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一批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型人才,一批既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又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六)文化产业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发挥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围绕我州特色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活动进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模式,着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大力开发多元、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以此吸引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体验文化生活,享受文化福利,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用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切实加强与友好州区、对口帮扶地区的沟通交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关则,采取借助外力上项目、借助项目带投资、借助投资调结构的办法,放开放活存量资源和现有文化产业能量,鼓励外资、社会资金以及文化部门以外的其他国有资本参与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将文化旅游和演艺、休闲、饮食文化业、影视业相结合,引导自主开发创作既反映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演艺节目,精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旅游项目,加大与西藏、新疆等周边省份的合作力度,力争建立起符合特色的旅游联盟,加快提高民族风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以我州少数民族传统的语言、狩猎、饮食、祭祀、丧葬、歌舞、手工艺等各类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开为主,在、、、、等地新建民族文化风情园、民族民俗文化村、民族表演场等项目,通过举办有特色、有影响的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藏族“赛马会”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盘活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民族风情,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升华。

以、为重点,规划建设文化产品物流基地,以标志性文化工程为龙头,建立和完善各类艺术机构的运作机制,健全经纪人制度,使艺术品中介机构真正起到艺术市场中介的作用,使艺术品的欣赏与收藏进入寻常百姓家,通过逐步扩展经营和举办各类文化产品交易会,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市场,为民族文化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积极借鉴和学习友好州区、对口帮扶地区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对我州境内热水吐蕃古墓群、“吐谷浑”遗址、诺木洪塔里他里哈文化遗址的研究和开发力度,采取更加积极地措施,使历史文化瑰宝大放异彩,从而更好的宣传和推介,不断提高文化的品味和知名度。

以“玉珠峰”部级登山训练基地、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为重要支撑,培育和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大力开发包括娱乐业、音像业、文艺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等各类文化经营业态,提高我州文化产业的功能档次和知名度。

积极挖掘我州的特色民间工艺,大力扶持蒙古族、藏族和民间刺绣、雕刻等民族传统特色工艺产业,将民族传统工艺品与食品、日用品制造业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

紧紧围绕昆仑玉特色产业,结合昆仑文化丰富内涵,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打造玉器行业中的全国性品牌,通过对昆仑玉品牌的树立、保护和提高,进一步展现源远流长的昆仑玉石文化,发展玉石之旅。

(七)体育产业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将更加舍得花钱买健康和通过体育运动找乐趣,体育消费市场将会越来越大,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将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产业的作用和地位,把体育产业纳入文体广电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立足州情实际,深入研究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体育事业的推动作用,努力实现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坚持开发体育有形资产与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相结合,开发体育主体产业与开发体育相关产业相结合,在保证体育事业任务和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尝试多种经营方式,努力盘活现有体育场馆资源,提高现有场馆资源的利用率。

积极开办一些有规模、有效益的体育经营项目,引导和鼓励学校及其他单位的体育场馆,在满足自身工作需要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开放。

结合当地资源,大力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健身等投资少、群众欢迎的项目,在满足各族群众健康健身需求的同时,增强体育自我发展能力。

以激情穿越、中国•汽车摩托车集结赛等赛事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全力打造汽车、摩托车自驾游运动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促进体育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将打造成汽车摩托车自驾游的圣地与户外运动的天堂。

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对投资体育产业和从事体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通过财政税收减免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项目的经营活动,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利用草原、雪山、大河等资源优势,把各类适合大众参与的体育项目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让人们在旅游中健身娱乐,剌激大众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民族马术、摔跤、射击、射箭等传统体育项目,扩大民族体育需求市场,力争创建民族体育特色品牌。

继续加强对销售的监管,不断扩大销售发行点,进一步完善体育发行网络,扩大体育的销售量,为我州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用足用好国家和对口援建浙江省、中央有关部委的藏区的扶持政策,多方争取资金,继续完善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州民族体育场馆建设,各市、县、行委体育中心建设,乡镇体育设施建设,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形成良性发展的体育产业链,增强我州体育事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通过体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打造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和中国.激情穿越赛事品牌。

(八)文艺创作

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文艺自主创新能力。

以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以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继续加强全州群众文化研究网络建设,建立起全州群众文化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队伍,加强群众文化学会交流工作,在群众文化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上的有突破。

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贴近群众、深入生活,以曲艺、文学、书画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作活动,努力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群众欢迎的的文化艺术精品。

强化业务建设和艺术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队伍精干、一专多能、机动灵活和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文艺工作者。

建立并完善重点文化产品立项和论证制度,研究制定近期和中长期精品创作规划,努力争取设立文化精品生产专项资金,为文化精品生产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创作大型民族歌舞剧《汗·青格勒》、《吐谷浑》、《昆仑神话》。

拍摄大型古代战争电影《吐谷浑》。

(九)对外文化交流

以宣传大美,建设高原旅游胜地,推介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为目的,理顺体制、改进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文化外交和文化宣传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向外界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弘扬特色民族文化。

进一步加强与友好州区、对口帮扶地区交流的主导示范作用,在保证交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演展并举”的办法,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范围,让全国对改革开放形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积极利用各类文化资源的供求需要,主动加强与省内外媒介的联系,不断联袂延展新的交流触角,切实加大品牌化建设力度。

以对口支援为契机,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搭建对外文化宣传的桥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加大人才的引进和交流力度,并以有效的制度为保证,切实将此转变为促工作长效发展的有利机制。

充分发挥民族歌舞的影响力,组织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的《瀚海情》、《天上人间》等我州原创的大型歌舞剧到省外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以此来推介,宣传,努力提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组织各门类艺术尖子人才参加全国性艺术比赛,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示当代艺术水平。

及时把我州的重点工作、亮点工作、特色工作宣传推介出去,为全州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优化组织结构、转换内部机制、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有计划、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在文化事业单位深入推行以人事和劳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机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推进全员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制度。

深化内部改革,转换内部机制,促进文化单位转变经营方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富有经营活力的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

按照“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激发每个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积极鼓励开展创新,建立激励机制的绩效工资制度。

扶持一批重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和完善文化公益事业发展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公益资金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

深化电影事业改革,结合实际,积极尝试小影厅、多影厅的经营模式,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各民族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具有良好产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电影产业发展之路。

(十一)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要求,通过多渠道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拔尖的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以激励高层次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带动文化队伍壮大规模、提高素质。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勇于改革创新、廉洁自律、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

重视和加强群众文化人才培养工作,做到编制合理,岗位设置恰当,人员配备齐全,特别是基层编制标准、人员待遇落实,管理制度完善。建立适应我州实际的群众文化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与基层单位结为文化帮扶对子,加大对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充分发挥文化能人作用,统筹城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具体详细的人才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引进一批我州紧缺的高水平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文体广电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健全人才评价、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采取定期进行嘉奖的方式,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文环境。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体广六五发展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5923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