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

故障维修论文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故障故障诊断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故障,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使用安全性等发生变化。汽车故障有的是突发性的,有的是渐进性的。当汽车发生故障时,如能够用经验和科学知识准确快速地诊断出故障原因和部位,找出损坏的零部件,及时修复或更换,排除故障,恢复汽车原有的性能,就能发挥汽车高效、便捷的交通作用。

一、故障成因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故障是相对的,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是必然的。汽车故障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1.存在易损零件。汽车在设计中不可能做到所有零件都具有同等寿命,有些零件为易损零件。例如:空气滤清器滤芯,火花塞,离合器摩擦片等使用寿命较短,均需定期更换,如没有及时更换就会发生故障。

2.零件质量差异。汽车零件批量大,并由不同厂家生产,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质量差异。

3.运行材料质量。汽车上的消耗品主要有燃油和油等,这些用品质量差会严重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使汽车易发生故障。加入劣质燃油和机油对发动机危害极大。

4.使用环境影响。汽车使用环境变化很大,涉及气温高低,风霜雪雨,道路不平使汽车振动颠簸严重,容易发生故障或引起突发性损坏。

5.驾驶技术影响。驾驶技术对汽车故障的产生影响很大,使用方法不当影响更大。如汽车新车磨合期超速超载,不定期维护,就会使汽车损坏和出现故障。

6.维修技术影响。汽车在使用中要定期维护,出了故障要作出准确的诊断,及时排除。要求汽车使用、维修工作人员要了解和掌握汽车技术性能和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二、故障症状

汽车常见故障的表现和症状有:

1.性能异常

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差,如最高行驶速度明显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大和机油消耗大。乘坐舒适性差,如汽车振动和噪声明显加大。汽车操纵稳定性差,如汽车易跑偏,车头摆振;制动侧滑和距离长,排放超标等。

2.工况异常

使用中突然出现某些不正常现象,如行驶中发动机突然熄火;制动无效;冬季起动困难;发动机熄火后再也起动不了等。

3.声响异常

使用中发生的故障往往以异常响声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响声比较沉闷并且伴有强烈的振抖时,故障比较严重。例如,汽车怠速运转时,发出有规律的哒哒声,加速时响声杂乱无规律,这是气门间隙过大发出的敲击声。如果发动机在正常运转时,出现像敲砧板的嘎嘎声,且响声越来越严重,这是发动机缺机油造成烧轴瓦的响声。

4.排烟异常

汽车排气管冒黑烟一般为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排气管冒蓝烟,一般为烧机油;排气管冒白烟,一般为燃油中有水,或气缸有水,或室外温度过低。

5.操作异常

汽车不能按驾驶员意愿进行加速、转向、制动。如油门踏板、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转向盘、变速杆操作不灵活等。

6.气味异常

刹车片和离合器片的非金属材料发出的烧焦味;蓄电池电解液的特殊臭味;电气系统导线烧毁的焦糊味;漏机油滴到排气管的烧焦味和汽油味。

7.外观异常

汽车停放在平坦场地上时,检查外观时会发现汽车纵向倾斜或横向歪斜;灯光、信号、仪表失常;表面碰伤、擦痕损伤等。

8.过热

各部温度超出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如水箱“开锅”、变速器、制动器、后桥壳发热烫手。

9.渗漏

燃油、机油、冷却液、制动液、电解液、制冷剂等漏液;电气系统漏电;气缸垫,进、排气管垫,真空管等漏气。

三、故障诊断方法

汽车发生故障,如果查不出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就无法动手修理。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如果诊断不出病因,乱开药,就很难将病人的病治好。如果诊断病因准确,对症下药,就可以药到病除。汽车故障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掌握汽车的构造、原理、性能,且具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就很容易作出准确的判断。内行的人只要汽车一开过他身旁,他一听一看就可以判断出该车的技术状况,这就相当于一个中医医生,单凭一个人的脸色,行动,眼神,精神状态就可以判断出有没有病一样。汽车一般故障诊断方法大概归纳为深问历程、慎察症状、细听异响、触感变化、辨嗅气味、试验求证、部件替换、分离检查和局部拆装等过程,对于疑难故障,在利用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也要结合维修经验,灵活运用检测结果,对故障进行综合诊断。

1.深问历程

中医诊病要望、闻、问、切,汽车故障诊断也是一样。其中深问也是快速诊断汽车故障的方法之一。例如,汽车发生故障时,应了解汽车使用年限和行驶里程。因为可以根据这些使用情况估计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因此,维修人员一定要向车主询问使用年限、修理历史、发生故障时的症状以及发生故障后的状态,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故障产生的原因,判断故障的部位。

2.慎察症状

所谓慎察症状是对初步判断的故障发生部位进行仔细观察或模拟检测。如发动机冒蓝烟,如果是使用过程中长期冒蓝烟,且汽车使用里程又很长,一般可判断为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造成机油上窜至燃烧室燃烧引起的;如果只是在发动机刚启动时冒一股蓝烟,以后又逐渐变得比较轻微,一般可判断为气门油封老化或气门杆与导管磨损造成机油漏入燃烧室燃烧引起的;如果是发动机大修后出现冒蓝烟,只能是活塞环装反所致。特别是梯形活塞环,由于梯度很小,肉眼很难看得清楚,如果标记不清或标错,就易造成活塞环泵油现象。

3.细听异响

用听觉判断汽车故障是常用的简便方法。当汽车某个部位发生故障时,就会出现异常响声,有经验者可以根据响声判断故障部位。如汽车直行时响声正常,而拐弯时有异响,可判断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有问题;如发动机抖动,加速时排气管有突突声,可判断为发动机缺缸工作;如踩下离合器踏板时有沙沙声,松开离合器踏板时响声消失,说明离合器分离轴承缺油;如发出叽叽声,说明分离轴承卡死不转,磨到分离杠杆发出的响声,必须及时更换分离轴承。

4.触感变化

凭触感来诊断汽车故障就像中医切脉一样,以传到人体上感觉到的汽车状况来判断故障。如柴油机动力不足、怠速不稳、加速不顺有突突声,用手指触碰各缸高压油管,如果哪一条高压油管没有脉动感,说明该缸不工作(缺缸工作);如用手摸水泵出水口胶管可以感觉到水流压力波动,说明水泵工作正常;如感觉不到水流压力波动,说明水泵坏或者水箱无水;如用手指的压力检查风扇皮带的松紧度:用拇指从皮带中间用40N的力按下皮带,其挠度为10-15mm为合适,否则说明皮带过松或过紧。

5.辨嗅气味

汽车上不同的气味代表着不同的状态。如闻到焦糊味是电线短路烧焦味,必须立即关掉电源,查找故障部位。当手摸到发烫的地方就是电线短路的部位。当停车时或行驶中闻到汽油味,可能是某处油管或油箱漏油,要查明原因;如汽车载重上坡,发动机转速很高,但车速很慢,且在车后闻到一股古怪难闻的焦臭味,这是离合器打滑的故障。

6.试验求证

所谓的试验求证就是以试验来证明汽车技术状态的变异程度,以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如汽车液压制动不灵的故障诊断:

(1)当踩下制动踏板时,有松软或有弹性的感觉,说明液压制动系统中制动液(刹车油)不足或有空气造成制动不灵;

(2)当第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感觉踩下去很深,而第二次、第三次踩下去时,制动踏板逐次增高,说明制动蹄片和制动鼓磨损间隙过大造成制动不灵;

(3)如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制动不灵。可以在不发动时把制动踏板踩到底并保持不动,再启动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启动后制动踏板还下移一些,说明真空助力器性能良好,否则,说明真空助力器损坏造成制动不灵。

7.部件替换

所谓的部件替换就是对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件用合格的部件替换。如果故障排除说明该该部件损坏,如果故障依旧,说明该部件是好的,故障不在此处。例如,发电机不充电,用一个新的发电机换上去,充电正常,说明原发电机损坏;如果换上新的发电机仍然不充电,说明故障不在发电机,可能是在调节器或充电线路。

8.分离检查

分离检查就是对具有系统性的结构进行分段或隔离检查,以确定故障部位。如转向沉重故障现象,很难判断故障在转向器还是转向传动机构。如果把转向摇臂拆下,转动方向盘,如觉很轻松灵活,故障就在转向传动机构;如果方向盘仍然沉重,故障就在转向器或转向轴。

9.局部拆装

所谓局部拆装就是已经判明故障发生在某个总成以后,还不能准确判断具体某个零件发生故障时,可按总成工作原理,局部拆卸某个零件进行检查。例如发动机缺缸工作,可用逐缸断火(油)法来检查。当拆到某缸高压线或高压油管时,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说明该缸工作正常,如果没有任何变化,说明该缸不工作。

四、结语

通过汽车一般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故障表现的症状和故障诊断方法的论述。便于汽车使用和维修工作人员在汽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及时修复,提高汽车的维修工作效率和汽车的使用效率,使汽车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2篇

(1)先动口再动手:对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应急于动手,应先询问产生故障的前后经过及故障现象。对于生疏的设备,还应先熟悉电路原理和结构特点,遵守相应规则。拆卸前要充分熟悉每个电气部件的功能、位置、连接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器件的关系,在没有组装图的情况下,应一边拆卸,一边画草图,并记上标记。

(2)先外部后内部:应先检查设备有无明显裂痕、缺损,了解其维修史、使用年限等,然后再对机内进行检查。拆前应排除周边的故障因素,确定为机内故障后才能拆卸,否则,盲目拆卸,可能将设备越修越坏。

(3)机械后电气:只有在确定机械零件无故障后,再进行电气方面的检查。检查电路故障时,应利用检测仪器寻找故障部位,确认无接触不良故障后,再有针对性地查看线路与机械的运作关系,以免误判。

(4)先静态后动态:在设备未通电时,判断电气设备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以及保险丝的好坏,从而判定故障的所在。通电试验,听其声、测参数、判断故障,最后进行维修。如在电动机缺相时,若测量三相电压值无法着判别时,就应该听其声,单独测每相对地电压,方可判断哪一相缺损。

(5)先清洁后维修:对污染较重的电气设备,先对其按钮、接线点、接触点进行清洁,检查外部控制键是否失灵。许多故障都是由脏污及导电尘块引起的。

(6)先电源后设备:电源部分的故障率在整个故障设备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先检修电源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7)先普遍后特殊:因装配配件质量或其他设备故障而引起的故障,一般占常见故障的50%左右。电气设备的特殊故障多为软故障,要靠经验和仪表来测量和维修。

(8)先后内部:先不要急于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在确认设备电路正常时,再考虑更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9)先直流后交流:检修时,必须先检查直流回路静态工作点,再交流回路动态工作点。

(10)先故障后调试:对于调试和故障并存的电气设备,应先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调试必须在电气线路速的前提下进行。

2检查方法和操作实践

(1)直观法直观法是根据电器故障的外部表现,通过看、闻、听等手段,检查、判断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步骤: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发生故障时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气体、明火、热源是否靠近电器、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修理的内容等等。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看有关电器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电器有无进水、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试车,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有会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可进一步试车检查,试车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火、异常气味、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的温升及电器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②检查方法:观察火花,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故障。例如,正常紧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跳火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一相无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一相触点接触不良或这一相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别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为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辅助电路中,接触器线圈电路通电后,衔铁不吸合,要分清是电路断路还是接触器机械部分卡住造成的。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电路是断路。动作程序:电器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电气说明书和图纸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动作过早、过晚或不动作,说明该电路或电器有故障。另外,还可以根据电器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2)测量电压法测量电压法是根据电器的供电方式,测量各点的电压值与电流值并与正常值比较。具体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分段测量法和点测法。

(3)测电阻法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开关、电器分布距离较大的电气设备。

(4)对比、置换元件、逐步开路(或接入)法。①对比法:把检测数据与图纸资料及平时记录的正常参数相比较来判断故障。对无资料又无平时记录的电器,可与同型号的完好电器相比较。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属于同样控制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情况来判断故障。②置转换元件法:某些电路的故障原因不易确定或检查时间过长时,但是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可转换同一相性能良好的元器件实验,以证实故障是否由此电器引起。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当把原电器拆下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才能换上新电器,以免新换元件再次损坏。③逐步开路(或接入)法: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冒烟、有火花等。电动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除熔断器熔断外,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或接入)法检查。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体,把多支路交联电路,一路一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件彻底烧毁。逐步接入法:电路出现短路或接地故障时,换上新熔断器逐步或重点地将各支路一条一条的接入电源,重新试验。当接到某段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接入的这条电路及其所包含的电器元件上。

(5)强迫闭合法在排队电器故障时,经过直观检查后没有找到故障点而手下也没有适当的仪表进行测量,可用一绝缘棒将有关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铁等用外力强行按下,使其常开触点闭合,然后观察电器部分或机械部分出现的各种现象,如电动机从不转到转动,设备相应的部分从不动到正常运行等。

(6)短接法设备电路或电器的故障大致归纳为短路、过载、断路、接地、接线错误、电器的电磁及机械部分故障等六类。诸类故障中出现较多的为断路故障。它包括导线断路、虚连、松动、触点接触不良、虚焊、假焊、熔断器熔断等。对这类故障除用电阻法、电压法检查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短接法。方法是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具体操作可分为局部短接法和长短接法。以上几种检查方法,要活学活用,遵守安全操作规章。对于连续烧坏的元器件应查明原因后再进行更换;电压测量时应考虑到导线的压降;不违反设备电器控制的原则,试车时手不得离开电源开关,并且保险应使用等量或略小于额定电流;注意测量仪器的挡位的选择。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手风琴是一种大众化的乐器,同时也是一种构造精密的仪器。在手风琴的演奏过程中,常常由于维护的不到位而出现各种故障,从而影响了演奏效果。文章针对手风琴经常出现的问题,根据其外在及内部结构特征,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演奏者参考使用。

手风琴是一种年轻的西洋键盘乐器。由奥地利维也纳人达密安于1829年发明。它应用范围宽广、演奏比较简单、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可以奏出各种旋律和节奏。目前在我国广为流传,是广受大众喜爱的乐器之一。

一、手风琴右手常见问题维修

在手风琴的使用过程中,右手出现问题最多的是按键或键钮反应不灵敏。而左手则容易出现漏气、贝斯按键反应迟钝等问题。

先来看看右手的情况。不管是键盘式手风琴还是键钮式手风琴,进口琴大多是采用穿通条式琴键固定法。因此,不能将其中某一个键或键钮单独拿下来。只能从低音区开始一个键一个键地往下拆。也就是说如果琴的最高音键出了问题就必须将所有的琴键或键钮全部拆下来才能解决问题,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要谨慎处理尽量不要自行拆卸,否则可能造成更大的问题。因为现在与进口琴相配的配件很少,(进口琴牌号、型号太多规格不统一)元件被损坏将很难配到合适的。当按键或键钮反应不灵敏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键子木头受潮变形所致,遇到这种情况应将琴放到干燥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会自然好转的。如还不见好转最好能找专业人员解决。二是传动部件不好。可打开前后面板在不好的地方点上极少量的缝纫机油,一点点就够,千万不可过多。

二、手风琴左手常见故障维修

手风琴漏气是左手经常出现的一个普遍的毛病,它不但影响手风琴的音色、音量,而且伴有杂音,因此常常令演奏者大伤脑筋。解决手风琴漏气时,首先应该清楚哪些地方可能漏气,然后细心检查,准确判定后用相应的办法处理。

造成手风琴漏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找到“病因”然后才可对症下药。

1.琴箱开缝:琴箱开缝有两个原因,一是制作琴箱的木材没有干燥好,当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时,琴箱便会出现缝隙而漏气。二是在生产中不细心留下缝隙。先来判断缝隙在什么地方,拆下手风琴右侧的装饰盖和左侧的贝司机,用力推拉凤箱同时将脸贴近这两侧并上下来回移动,以确定漏气的部位,然后用稍稠的白胶将该处缝隙堵上,待胶干后试验一下是否漏气即可安装好使用了。

2.风箱故障:用同样的办法判断风箱四周什么地方漏气,然后拆下风箱观察该处垫的皮圈是否卷曲、有杂物,如有,清理干净弄平皮垫把风箱装好。但有时也许是皮囵老化破损,这就需要更换新皮臼,如果手头没有可临时用合适的吹塑纸代替。年久的手风琴,把风箱迎光照一照,看看风箱上的羊皮折角是否损坏漏气,如果有孔则需更换羊皮或用白胶布粘上凑合一时。

3.附件松动:手风琴背带和风箱扣带的固定螺丝是穿过外壳从里用螺母拧紧的,这些螺丝松动也会造成手风琴漏气。先用上面的办法判断是哪个部位漏气,然后把这个螺丝拆下,往穿孔里塞一些蜡原样装好即可。如果螺丝穿孔太松,可用木材把穿孔粘死重新钻孔。同样的做法可以解决风箱销钉松动漏气。

4.音簧盖板:取下手风琴装饰盖和贝司机,可以看到许多粘有羊皮的长方形的金属板,这就是音簧盖板。它不正、不平或附有杂物都会造成漏气,调整音簧盖板一定要细心,一边前后左右仔细观察,一边用尖嘴钳子一点点的校正。排气孔盖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一样的。有时盖板上的拉簧会脱落或无力,这就需要重新装好或调换弹簧。

5.簧盒、簧片:卸下风箱后,能看到许多粘有簧片的簧盒。如果簧盒变形漏气,可将簧盒拆下来,在下面合适位置垫块呢子,再把簧盒装上去拧紧。使用过久的手风琴音簧上的皮子可能会卷曲、脱落,失去挡风作用而造成漏气,应该换上好的音皮子。另外把每个簧片座的四周用蜡封死,防止漏气。

另外,左手贝司按键反应迟钝这一现象也非常普遍。而且往往在按键时还会伴有机械摩擦声。这个问题一般是贝司按钮连杆变形所致。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有两个原因。第一,制造方面的原因。在制造过程中调整好按钮后经过一段时间按钮连杆金属回弹变形。第二,在我们拉琴时左手往往有比较困难的地方如大跳、手小的人拉大于十度的双音或和弦。遇到这些地方我们有些演奏者在练跳时往往不注意在大跳前先将手掌位置调整到接近将要大跳至那个键钮的位置附近,然后再去按那个键钮。而是先用手指勾住那个键钮将手掌带到位后再按键。因为贝司键的金属连杆比较细,这样反复练习多次容易造成机件变形的加速从而导致按键反应迟钝。希望有这种演奏习惯的演奏者能改变一下,也希望进行教学的老师们能注意一下自己的学生是否有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这种机械故障只能请专业人员进行修理,因为调整按钮连杆是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来进行的,甚至需要拆下一部分按钮来修整,否则可能会是修好了这个坏了那个。

三、手风琴故障预防

手风琴是一种娇贵的乐器。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及时保养也很重要。在运输途中应尽量避免强烈振动。在使用、维护中,一定要做到防潮。因为手风琴的簧片,是用特殊钢片磨制而成,一旦生锈,不仅影响音准,而且因锈迹的腐蚀作用,会使簧片失去弹性以致折断。另外,无论是风箱还是羊皮护角,一旦变潮开胶,将失去柔软及密封性,会使风箱漏风,失去弹力。在冬季时,无论是从冷处将琴移到热处,或是相反,都要注意不要骤冷骤热。因为这会使琴内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簧片上,造成锈迹。琴身外部的尘土可用软布擦拭,琴壳化学片污渍可用湿布蘸少量肥皂擦洗。另外,按键时用力不可过猛,或久按,以免弹簧失灵。

结语

手风琴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当代,手风琴不仅在专业乐坛上,而且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手风琴维护工作者为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在广大手风琴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继续合作努力下,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花,必将在我们的大百花园里,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

参考文献

[1]《浅谈手风琴在新时期的发展》,歌海,2008年第02期.

[2]《探索手风琴的起源与发展》,四川戏剧,2007年第04期.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的调查、分析与诊断的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一旦查明了原因,故障也就几乎等于排除了。因此故障分析诊断的方法十分重要。

一、故障的调查与分析

这是排故的第一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主要应作好下列工作:

1、询问调查在接到机床现场出现故障要求排除的信息时,首先应要求操作者尽量保持现场故障状态,不做任何处理,这样有利于迅速精确地分析故障原因。

2、现场检查到达现场后,首先要验证操作者提供的各种情况的准确性、完整性,从而核实初步判断的准确度。由于操作者的水平,对故障状况描述不清甚至完全不准确的情况不乏其例,因此到现场后仍然不要急于动手处理,重新仔细调查各种情况,以免破坏了现场,使排故增加难度。

3、故障分析根据已知的故障状况按上节所述故障分类办法分析故障类型,从而确定排故原则。由于大多数故障是有指示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对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诊断手册和使用说明书,可以列出产生该故障的多种可能的原因。

4、确定原因对多种可能的原因进行排查从中找出本次故障的真正原因,这时对维修人员是一种对该机床熟悉程度、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综合考验。

5、排故准备有的故障的排除方法可能很简单,有些故障则往往较复杂,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工具仪表的准备、局部的拆卸、零部件的修理,元器件的采购甚至排故计划步骤的制定等等。

下面把电气故障的常用诊断方法综列于下。

(1)直观检查法这是故障分析之初必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感官的检查。

①询问向故障现场人员仔细询问故障产生的过程、故障表象及故障后果,并且在整个分析判断过程中可能要多次询问。

②目视总体查看机床各部分工作状态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例如各坐标轴位置、主轴状态、刀库、机械手位置等),各电控装置(如数控系统、温控装置、装置等)有无报警指示,局部查看有无保险烧煅,元器件烧焦、开裂、电线电缆脱落,各操作元件位置正确与否等等。

(2)仪器检查法使用常规电工仪表,对各组交、直流电源电压,对相关直流及脉冲信号等进行测量,从中找寻可能的故障。例如用万用表检查各电源情况,及对某些电路板上设置的相关信号状态测量点的测量,用示波器观察相关的脉动信号的幅值、相位甚至有无,用PLC编程器查找PLC程序中的故障部位及原因等。

(3)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

①硬件报警指示这是指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在内的各电子、电器装置上的各种状态和故障指示灯,结合指示灯状态和相应的功能说明便可获知指示内容及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②软件报警指示如前所述的系统软件、PLC程序与加工程序中的故障通常都设有报警显示,依据显示的报警号对照相应的诊断说明手册便可获知可能的故障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4)接口状态检查法现代数控系统多将PLC集成于其中,而CNC与PLC之间则以一系列接口信号形式相互通讯联接。有些故障是与接口信号错误或丢失相关的,这些接口信号有的可以在相应的接口板和输入/输出板上有指示灯显示,有的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在CRT屏幕上显示,而所有的接口信号都可以用PLC编程器调出。

(5)参数调整法数控系统、PLC及伺服驱动系统都设置许多可修改的参数以适应不同机床、不同工作状态的要求。这些参数不仅能使各电气系统与具体机床相匹配,而且更是使机床各项功能达到最佳化所必需的。因此,任何参数的变化(尤其是模拟量参数)甚至丢失都是不允许的;而随机床的长期运行所引起的机械或电气性能的变化会打破最初的匹配状态和最佳化状态。此类故障多指故障分类一节中后一类故障,需要重新调整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方可排除。

(6)备件置换法当故障分析结果集中于某一印制电路板上时,由于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扩大而要把故障落实于其上某一区域乃至某一元件是十分困难的,为了缩短停机时间,在有相同备件的条件下可以先将备件换上,然后再去检查修复故障板。

鉴于以上条件,在拔出旧板更换新板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弄懂要求和操作步骤之后再动手,以免造成更大的故障。

(7)交叉换位法当发现故障板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故障板而又没有备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系统中相同或相兼容的两个板互换检查,例如两个坐标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交换从中判断故障板或故障部位。这种交叉换位法应特别注意,不仅硬件接线的正确交换,还要将一系列相应的参数交换,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产生新的故障造成思维的混乱,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设计好软、硬件交换方案,准确无误再行交换检查。

(8)特殊处理法当今的数控系统已进入PC基、开放化的发展阶段,其中软件含量越来越丰富,有系统软件、机床制造者软件、甚至还有使用者自己的软件,由于软件逻辑的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会使得有些故障状态无从分析,例如死机现象。对于这种故障现象则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理,比如整机断电,稍作停顿后再开机,有时则可能将故障消除。维修人员可以在自己的长期实践中摸索其规律或者其他有效的方法。

二、电气维修与故障的排除

电气故障的分析过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过程,因此电气故障的一些常用排除方法在上一节的分析方法中已综合介绍过了,本节则列举几个常见电气故障做一简要介绍,供维修者参考。

1、电源电源是维修系统乃至整个机床正常工作的能量来源,它的失效或者故障轻者会丢失数据、造成停机。重者会毁坏系统局部甚至全部。西方国家由于电力充足,电网质量高,因此其电气系统的电源设计考虑较少,这对于我国有较大波动和高次谐波的电力供电网来说就略显不足,再加上某些人为的因素,难免出现由电源而引起的故障。

2、数控系统位置环故障

①位置环报警。可能是位置测量回路开路;测量元件损坏;位置控制建立的接口信号不存在等。

②坐标轴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产生运动。可能是漂移过大;位置环或速度环接成正反馈;反馈接线开路;测量元件损坏。

3、机床坐标找不到零点。可能是零方向在远离零点;编码器损坏或接线开路;光栅零点标记移位;回零减速开关失灵。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5篇

由于煤矿施工环境的影响,加上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电设备在工作时容易受到冲击,机电设备在地下环境工作时,因为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各种故障。机电设备故障主要分为损坏型故障、退化型故障、失调型故障和松脱型故障。损坏型故障是指机电设备出现断裂和变形等故障。退化型故障是机电设备因为长期得不到维修和保养,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开始退化和出现异常等问题。失调型故障是机电设备在安置或者设计时因为机电设备的内部构成没有协调好而出现压力过高或者压力太低等现象。松脱型故障是机电设备的零件长期没有使用,零件出现脱落、堵塞以及松动的现象,机电设备水气导致的故障都是因为煤炭行业地下环境影响以及维护不及时形成的。机电设备在给煤炭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煤炭行提供了技术支持。煤炭机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影响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具体原因如下:a)机电设备操作不当。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和传统的机电设备不同,它的技术含量要远远高于以往简单的机电设备,因此要掌握现代化的机电设备,就对操作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还要对机电设备有全面的掌握。如果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对机电设备并不熟悉而且没有相关知识,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有可能因为不当的操作而导致设备运转出现问题,给煤炭工作造成安全隐患;b)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也是影响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一个原因。机电设备的放置以及使用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高技术含量机电设备的操作阀应该放置在位置较高,湿度和温度以及通风等都适宜的环境下,这些条件对机电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对这些条件疏忽了,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放置机电设备,那么机电设备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c)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也容易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很多人对机电设备都缺乏维护意识,认为机电设备使用时只要开机,使用后关闭电源就可以,对于日常机电设备没有使用时要进行维护和保养并不在意,这样就容易使得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而且长期没有得到维护,还会减少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工作质量,甚至给煤炭企业带来大的经济和安全损失。

2机电设备维修模型及关键技术

煤炭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机电设备本身就有很多参数,这些参数是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设备发生故障概率的直接反映[2]。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理解可以了解设备运转以及维护的情况。通过设备的频数以及运行的时间可以发现设备的维修时间的趋势,煤炭行业机电设备的维修模型属于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关于机电设备故障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智能诊断技术和数学模型判断技术。智能诊断技术是使用计算机来计算设备运行的轨迹,从计算机的判断来判断机电设别的故障问题。这种诊断方法是煤炭行业进行故障检测适应较为普遍的方法。数学模型判断则是把数学模型应用到机电故障诊断中,根据机电设备产生的数据参数进行分析,对机电设备的数值进行运算来判断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位置,为设备的检修提供依据。

3解决机电设备故障的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机电设备在煤炭行业中的使用,就要采用一套合适的预防故障发生方案以及措施。

3.1事前预防

事前预防是保障机电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在大规模的工作环境下,机电设备一旦发生问题就会产生很大影响[3]。因此,事前预防故障发生就要及时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提供好的设备条件。机电设备开始使用时要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设备合格而且能够用于煤炭环境工作。根据设备的说明书合理安排设备的放置环境,机电设备在平常使用中也要定期进行保养,最好每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设备有故障就要进行处理。机电设备注油清洗等问题也要定期地及时进行,对于故障较大,设备老化等大的问题要及时上报进行更换。

3.2提高设备操作者设备

劳动力是最大的生产力,同一台机电设备在不同人员的操作下产生的工作效益也有所不同[4]。要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益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操作人员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要根据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对流动性较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分片责任,各区的操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且对设备进行保养。机电设备的安装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装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要进行记录,设备安装后要严格验收,只有合格的安装好的设备才能进行移交使用[5]。机电设备的维修人员要爱岗敬业,把维修作为自己的最大责任。一旦发现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进行解决。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如果没有按照规定操作就会引发很多问题,机电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都要进行教育和培训,让这些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机电设备的重要性和其工作性质。

3.3严格管理

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树立安全管理意识,把机电设备的管理纳入到经营管理中。管理者还要对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煤炭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纳入到员工的福利奖励以及绩效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有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处罚,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与奖励,作为榜样带动全体的设备操作和维护人员。

3.4维修三步骤

a)把握维修时间。煤炭企业的每台机电设备都要及时维护和保养,维修的工作人员要根据流程进行,找出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障维修后还要进行检修,保证维修到位;b)把握维修类型。机电设备维修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寿命型的维修,一种是偶发型的维修。因为有的故障维修不能停止设备正常运转,所以在维修过程中就要实行在线连续监测,采用保护系统来保证设备运行,以规避操作失误或者检查疏忽而引发故障停机;c)维修和维护结合。机电设备维修和维护要相结合,把预防放在主要位置,在监测设备磨损运行以及故障排除时要结合检修和预防。一旦发生问题就要及时维修,避免维修不及时导致巨大损失。

3.5维修方式

机电设备的维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事后维修。机电设备故障发生后进行维修;b)定期维修。在预订的时间内,无论设备处于何种状态都要进行维修;c)动态检测维修。根据设备在线检测的情况确定维修时间;d)机会维修。和动态检测维修同时进行,这种维修方式效率很高;e)改进设计。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需要花费的人力和费用很大,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改进设计是最好的方式。确定设备维修的基本原则是:对安全生产、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较大,如果可以采用动态检测来确定故障征兆就采用状态维修,否则就采用计划性预防维修。

4结语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6篇

煤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主要发生于三个阶段,分别为:机电设备早期的运行故障,运行中期发生的偶发故障及运行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等。

(一)煤炭机电设备早期运行故障

煤炭机电设备早期运行故障主要发生在机电设备磨合时期,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所需要的磨合期是不同的,磨合时期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该阶段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机电设备自身设计存在的缺陷、出厂时质量不达标及其使用的具体环境与机械自身不协调。

(二)机电设备运行中期发生偶发故障

机电设备运行中期一般情况下是其运行效率最高的时期,该阶段发生故障的概率往往是整个机电设备故障最低的时期,但是也会出现一定的偶发性故障,这些偶发性的故障往往没有任何规律。探究该阶段该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煤炭机电设备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使用规程及使用不恰当的机电设备中期维护方式等,要想降低该阶段的煤炭机电设备故障率,相关的人员应当从严把机电设备入厂时的整体质量,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使用机电设备及全面的做好机电设备的定期保养和定期检测工作。

(三)机电设备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

机电设备后期发生的磨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随着机电设备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其内部相关的零部件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老化、磨损、疲劳及不同程度的腐蚀等情况,对于该些磨损故障发生时,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实现对于机电设备相关零部件的及时更换,并做好定期的检查维修及保养工作。

(四)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相关类型

煤炭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类型有五种,分别为:机电设备老化性故障,主要现象为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出现变质、老化、剥落及异常磨损等情况;机电设备松脱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内部零部件的脱落或者松动等;机电设备堵塞或者渗漏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出现漏水、漏气及漏油的情况出现,或者为发生设备堵塞的情况;机电设备损坏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出现变形、断裂、龟裂及拉伤等情况;机电设备功能性故障,主要表现为机电设备相关功能的减退及不同程度的失常等。

二、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检测

现阶段煤炭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为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与工况故障检测。

(一)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

在进行机电设备变频器故障检测的过程中主要为将机电设备各个工况检测点的相关数据传送给机电设备相关工况点和故障检测中心,然后通过故障检测中心相关的处理工作之后,做出相应的保护检测功能。在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过程当中每个变频器都拥有自身一个独立的电子显示器,能够将机电设备的电机电流、牵引速度及运行电压等相关参数直观地显示出来,其最为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相关信号的传输工作,信号通过检测中心之后,检测中心会做出相应的故障处理信号,最后以图形或者文字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信号表示出来。

(二)机电设备工况故障检测

煤炭机电设备的工况检测是一种电脑计算机程度,该程序主要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检测。机电设备工况故障检测主要是为了发现存在于机电设备的故障或者为根据其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实现对于煤炭机电设备内部相关故障的预测。如果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测设备发现了机电设备故障的存在或者潜在故障的存在,检测程序将会将相关的故障信息传递给机电设备控制中心,并且能够发出比较醒目的机电设备故障预警信号,煤炭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人员收到该信号之后,能够实现对于相关故障的第一时间处理工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实现相关故障的预防工作,这对于降低由于煤炭机电设备故障发生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三、煤炭机电设备维修

机电设备维护及维修工作人员应当明确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和计划维修之间的关系,所谓的机电设备维护工作是机电设备维护人员采取预防为主的相关措施,对煤炭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日常检测和维护,进而实现对于机电设备实际的运行状况及相关磨损情况的掌握,并且通过日常的维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机电设备以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当在维护的过程当中发现机电设备运行效率较低,磨损情况较为严重时,相关的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人员就应当制定相关的计划维修工作,做好对于机电设备的相关维修工作。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单位应规划好机电设备维修和煤炭生产之间的关系,因为在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过程当中必然会影响到煤炭生产的顺利开展,并且在维修的过程中也会消耗煤炭企业相关的财力及人力,尤其是在年终煤炭企业抓紧生产的过程中,相关机电设备的维修及必要维护工作给整个煤炭生产带来的影响往往较大,很多煤炭企业在该时段往往选择放弃机电设备维护,保证自身煤炭产量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相关的机电设备在状态较差的情况下进行高负荷的运转给整个煤炭机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煤炭企业应将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和定期检修工作相结合,应当全面的认识到机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延续,日常检修工作是机电设备管理单位每天安排相关的人员实现对于机电设备每天的保养和检修,而定期检修工作是按照预先设备的日期实现对于机电设备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检修工作,在进行机电设备维护的工作当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从而全面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机电设备维护相关人员在进行日常维护的过程当中,应全面的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全面的提升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的质量。

四、结束语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

 

搞好电力设备维修是保障电力安全经济运行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传统维修是依据检修规程、制度、标准,事先确定一个固定时间间隔进行定期检修。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和近二、三十年来维修理论的发展,运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而我国电力行业可能是刚起步。本文愿以此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传统维修与可靠性维修在认识上的不同

一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预防性维修能够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而可靠性维修理论和实践证明预防性维修不能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最多只能保持或达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二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设备故障的发生和发展都与使用时间有直接的关系。科技论文,可靠性维修。三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预防性维修能避免故障的发生且能改变故障的后果,只有改变设计才能直接改变故障的后果。四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维修做得愈多,愈能防止故障的发生,可靠性维修理论认为只有维修效果能把故障的概率降到可接受的水平时,才需要做预防性维修。五是传统维修观念认为设备维修应由维修部门来完成,认为他们熟悉维修工作,而事实上一个完善的设备维修大纲只有通过使用部门和研制部门长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为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就应当考虑到如何防止严重故障的出现。

二、可靠性维修的一般特点与方法

1.从可靠性维修观念来看,电力系统有如下特点:一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可维修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设备出现故障,都将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故障设备可以通过维修,使其恢复正常,重新投入使用。二是电力系统是一个连续运行的系统,其可靠性指标中的设备故障率、可用度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三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完善,系统具有一定冗余度,这使设备故障的后果,往往变安全性为经济性,因此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发生的费用和故障的经济损失,需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四是电力系统的设备联系广大客户并广布于地理区域,这种系统结构也直接影响设备的管理方式,从而对设备的可用度产生影响。科技论文,可靠性维修。

2.电力设备的故障特点。电力设备的故障主要分电气和机械两大类。电气方面的故障主要表现在开路、短路、放电闪络,绝缘材料的磨损、老化,导体接触不良、发热,运行参数越限,电气特性变差,输出、输入出错、参数动作不正确等等。机械方面的故障主要有支持件断裂,构件破损变形、材料老化,漏液、漏气,转动件磨损,传动件拒动、误动、卡涩、运转异常等等。电机、开关、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组合电器等均属于复杂设备。

3.关于供电设备可用性指标。可靠性维修理论认为,一切维修活动最终目的是保持和恢复设备的固有可靠性,即根据设备的可靠性状况,以最少的维修费用来制定维修内容、类型、级别和维修间隔期。尽可能保持、恢复设备的固有可用性。1)可用性。科技论文,可靠性维修。可用性指设备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和可使用状态的程度;指系统或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使用时,具有或维持规定功能的能力。可用度是时间的函数,分稳态可用度和瞬时可用度,在维修工程中更实用的是稳态可用度。

4.供电设备维修的类型和目的。供电设备维修可分为预防性维修、修复性维修和改进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又可分为定时检测、定时修理、视情修理和定时更换。1)预防性维修。传统观念上定时检测、定时修理是根据预防性检修试验规程和厂商的一些规定所确定的项目、时间间隔及试验标准,来确定检修间隔期和工作项目、内容等。2)修复性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叫修复性维修。可靠性维修认为只有预防性维修工作在技术上可行,且又能把故障发生的概率降低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时,才能做预防性维修,否则不做预防性维修,而作修复性维修。3)改进性维修。旨在满足完善功能需求而改变设计和结构所作的修理。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而作的修理,如开关开断容量增容改造。

5.预防性维修的策略。根据设备故障产生的后果、维修工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来决定采取何种维修方法。科技论文,可靠性维修。1)故障后果分类。科技论文,可靠性维修。一是安全性后果,故障引起人身伤亡、重大设备损坏、系统供电中断。二是隐蔽性后果,故障本身不产生直接后果,而只能与一个或几个功能故障结合才能产生安全性故障。三是使用性后果,故障影响设备的使用或需要较大修复性费用,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四是非使用性后果,只有修复性费用而无其他损失费发生。2)维修工作的技术可行性。定期维修在技术上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设备或部件必须有确定的损耗期;二是设备或部件大部分可以工作到上述损耗期;三是通过维修能够将大部分设备或部件修复到规定的技术状态。

三、预防性维修间隔的确定

根据预防性维修的过程,需要确定如下几种间隔期:预防性定期检测间隔期,发现异常时的跟踪检测间隔期,定期拆卸修理间隔期,设备定期更换的间隔期。

1.预防性检测的间隔期。1)按安全性要求确定间隔期。若设备预防性检测的间隔期为Tm,设备的平均可用度为Ap,故障时间服从指数分布R(t)=e-λt,λ=常数,则Ap=(1-e-λTm)/(λ.Tm)。显然,已知设备故障率入,设备可用度为Ap,可以求得预防性故障检测的间隔期Tm。2)按经济性要求确定间隔期。若Ci表示一次预防性检测的费用,Cm表示事故后更换(修理)设备的发生费用,Cf表示事故造成的单位时间损失费用,则Tm={Ci/[λ(Cf-λCm)]}1/2。上式表明,Tm随预防性检测费用Ci增大而增加,随故障造成的损失C f增大而减小。当Cf=λCm时,t→∞,此时则不考虑作预,防性检测。

2.发现异常时跟踪检测的间隔期。当预防性检测或状态监测发现设备有潜在故障(异常现象),为使功能故障(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在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安全上的或经济上的)之内,此时的跟踪检测间隔期Tm必须小于由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的期间T。1)对具有安全性影响的故障,若可接受的故障发生概率为P,一次检测能检出潜在故障的概率为PG,在Tm期间要检测的次数为n,则有Tc=Tm/n。例如,若Tm期间内可接受的故障概率为0.01,而一次检测潜在故障的概率为0.5,则一般在Tm期内至少要检测log0.01/log0.5≈6次,即跟踪检测间隔期不得大于Tm/6。2)按经济性要求确定间隔期。如果故障不危及设备的安全,而跟踪检测的费用少于故障损失时,则按最少费用损失的要求来确定跟踪检测的间隔期Tc=[Cp/(λ(n)Cf)]1/2。式中:Cf为一次事故后维修的平均费用,Cp为一次跟踪检测的平均费用,λ(n)为单位时间内检测一次视情时的故障率。

3.定期修理的间隔期。1)按安全性要求确定间隔期。如果已知设备(部件)试验的平均寿命为t,则设备(部件)的安全寿命即定时修理的间隔期为Tc=t/K。式中K为分散系数,一般取1.5~2.0。平均寿命t可从设备(部件)故障时间分布函数中确定。例如,故障服从正态分布函数F(t)=Φ[(t-μ)/σ],将已知的μ、σ及F(t)代人上式,查正态分布表,可以求得t,此时Tc=t。2)按经济性要求确定设备定期修理间隔期。为减少故障发生的次数,定期进行预防性修理,其间隔期越短(预防修理越勤),所花费用就越多,间隔期越长,故障发生的次数增加,相应损失也增大,因此,要确定最优间隔期,使单位内预防性修理费用最低为C(tR)。设CR为预防性修理费用,Cf为故障后修理及相应损失等费用,λ(tR)为设备预防性修理tR时刻的故障率。科技论文,可靠性维修。则有C(tR)=(Cf-CR)λ(tR)。

4.定期更换的间隔期。其分析与计算间隔期的方法同定期修理的间隔期。搞好可靠性维修,首先必须正确作出维修方式的策略选择,然后对选择的维护策略作出维修间隔期的分析、计算。分析计算的基础是确定设备的故障模式、故障后果,了解设备的故障分布函数及其统计参数,以及计算确定维修发生的直接费用、因故障而损失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这些数值的确定尚无统一的方法、标准,因为要积累设备运行资料,提炼分析这些参数资料是开展可靠性维修的基础工作。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use steps and noted issues of RCM theory in university logistical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like water, electricity and heating, to conduct detailed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atus, and guide the university work, so that can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ovide a broader approac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target of 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theory in the mainte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kill training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and improve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capabilities, which is the only way to implement the 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maintenance.

关键词: RCM;高校;维修保障

Abstract: RC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intenance support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63-03

0 引言

RCM理论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航空界,首次应用RCM制定维修大纲的是波音747飞机公司,之后,发展到整个美国航空界应用RCM制订飞机维修大纲的指导性文件。70年代后期RCM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到80年代中期,美国陆、海、空三军先后颁布了其应用RCM的标准。目前美军几乎所有重要的军事装备的预防性维修大纲都是应用RCM方法制订的。1991年英国Aladon维修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John Moubray在多年实践RCM的基础上出版了系统阐述RCM的专著《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军事、航空和工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RCM理论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其发挥的作用受到国内各领域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成文的RCM标准,但该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军事、航空、工业等诸多领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RCM维修理论之所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该理论指导下的维修,能在不降低设备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极大提高维修的经济性。传统的维修理论认为,故障是指由于材料、结构或系统不能按照安全有序的方式完成预定的设计目标,而必须修理或更换的状态,维修的目的就是恢复设备的原有的技术状态。而RCM理论认为:设备老,故障不见得就多,设备新,故障不见得就少,设备故障与使用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定时拆修不是对各种设备都普遍地适用。这种理论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一些观点:视情维修是根据潜在故障发展为功能故障的时间来确定的,如果定时维修和视情维修二者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则采用视情维修;隐蔽功能故障与多重故障有密切的关系,多重故障的后果是有办法预防的,至少可以将多重故障率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它取决于对隐蔽功能故障的检测率和更改设计;预防性维修难以避免故障发生,不能改变故障后果,只有通过设计才能改变故障后果。

1 高校后勤维修保障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文化教育大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方兴未艾,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急剧升高,学校的教学、办公、生活以及公共场所水电暖用量随之大幅增加,导致水电暖费用支出抢占了办学成本相当大的比例,该项费用已经成为各校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对教学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因此,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水电暖费用支出,已悄然成为高校后勤管理者积极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

2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维修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水电暖气等后勤保障设备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的故障率曲线越来越趋向于完全没有早期故障和损耗故障,其故障率表现为常数,即故障是随机的,与运行时间无关。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浴盆化”倾向,完全打破了故障率随时间增长的传统观念。然而目前国内高校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维修方式,实行事后维修为主,定期维修为辅的制度。这种维修制度的最大问题是容易产生故障风险或寿命损失,出现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从而造成设备可靠性下降,影响设备的正常性能,还容易导致维修经费的大量浪费。因此,针对设备故障率变化的“非浴盆”规律,积极引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现代维修理论,对于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设备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维修更具有针对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强调对设备系统区分对待,对于次要的和不影响主设备性能发挥的系统部分不进行不必要的预防性维修,只对重要功能产品进行预防性维修和视情维修。所谓重要功能产品是指其故障会有下列后果之一的产品:①可能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②可能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③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④隐蔽功能故障与另一个有关或备用产品的故障的综合可能导致上述的一项或多项影响;⑤可能有二次性后果导致上述的一项或多项影响。如何划分和确定重要功能产品需要掌握丰富的信息,以保证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信息包括某设备在整个设备体系中的地位、故障特性、维修特性、备件供应情况、故障检测难易程度等。据了解,国内高校在后勤保障领域都设置了独立的维修队伍,专业从事水电气暖设备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他们拥有这些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如我校的后勤服务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他们是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专业维修队伍,肩负着全校后勤水电暖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任务,因此在这些部门采用RCM将使后勤保障设备的维修更加具有针对性。

2.2 维护更具备主动性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强调把维修工作的重心放到日常维护保养上,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后勤保障部门是设备的直接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劣化倾向,能够尽早发现设备系统的故障隐患;还能够在预防性维修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设备技术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随后的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保养、操作人员监控、使用检查、功能检测、定时拆修或报废的工作能使设备的故障及早发现,及时维修。以我校为例,后勤服务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下设的二次水供应中心、电力中心、热力中心、维修中心四个部门,承担着我校后勤水电暖设备及管网的操作、监控、保养及维护工作,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点设备必须做好全程运行记录,要求小故障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大故障找准病因,尽快排除;对于重要功能产品如锅炉、发电机、中央空调主机、中心配电箱、二次供水电泵等设备,不仅要实行严密的运行监控和定期保养,还要根据日常表象及检测数据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诊断,客观掌握设备的性能状态,为维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样,就极大增强了维修工作的主动性。

2.3 维修更符合机械设备的动态性特征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注重通过开展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工作,实现设备动态化保障。各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目前都会配备不同程度的先进的检测装备,而且重要设备还可能配备了故障诊断软件,这就充分保证了能够对设备的运转情况实时掌握,使各种潜在的故障和故障发生的趋势能及时发现。如我校电力中心的远程操控系统,通过电脑就可以实现对全校配电及供电系统的动态检测、诊断与遥控操作,使故障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再如我校引入的高科技水电暖全智能校园物联网综合远程自动管控系统及高效节能管理系统,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对水电暖终端用户的远程检测与控制,同时使高效节能成为可能。

3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维修的步骤

3.1 收集设备系统技术资料,建立分层次的设备技术库。

3.2 确定设备系统的重要功能产品。重要功能产品是指那些发生故障会造成安全性事故、影响任务完成或有重大经济损失后果的产品。重要功能产品分析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根据对设备的分类,从系统、台件延伸到设备内部的重要部件或关键件,每一层次中的重要功能产品都包括在内。

3.3 对重要功能产品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FMEA)。按照GJB1391《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程序》中的工作项目103规定的方法和表格,分析设备最低层次各重要功能产品的功能及功能故障(模式),导致功能故障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步骤如下:①明确分析范围: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技术成熟性、分析工作的进度及费用约束等,确定系统中进行FMEA的产品范围;②系统任务分析:描述系统的任务要求及系统在完成各种任务时所处的环境条件。系统的任务分析结果一般用任务剖面来描述;③系统功能分析:分析明确系统中的产品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所应具备的功能、工作方式及工作时间等;④确定故障判据:制定与分析判断系统及系统中的产品正常与故障的准则;⑤选择FMEA方法:根据分析的目的和系统的研制阶段,选择相应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方法,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及规范;⑥实施FMEA分析:包括故障模式分析、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分析、故障检测方法分析、补偿措施分析以及危害性分析;⑦给出FMEA结论:根据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危害性分析的结果,找出系统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为后续制定和实施各种改进与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需要强调的是,FMEA环节是RCM理论的重中之重,甚至直接影响到维修保障的成败。

3.4 确定具体的维修工作类型。对于重要功能产品的每一个故障原因进行RCM逻辑决断,最终确定具体的维修工作类型。维修工作类型的确定按照既适用又有效的原则进行分析决断,可分为预防性维修、视情维修和修复性维修三种。

3.5 确定维修工作间隔期。主要方法有两种:对于有较充分的故障数据的装备,采取建立可靠性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数据收集处理、计算仿真等方法确定首次翻修期和最佳维修间隔期。对于新研设备,故障数据少,需要根据研制部门的试验数据,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有关的维修资料,给出暂定值。

3.6 通过进行工作组合分析,形成维修大纲。单项工作的间隔期最优,并不能保证总体的工作效果最优。为了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需要把维修时间间隔各不相同的维修工作组合在一起。工作组合分析应结合现有的维修制度以预定的间隔期为基准(日、周、月、季、年等),把各项维修工作按间隔时间靠入相邻的预定间隔期,从而形成设备的维修大纲。

3.7 接照维修大纲组织设备维修保障工作,并注意积累故障数据,不断补充和完善维修大纲。

4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维修应注意的问题

4.1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大力推动和普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工作,要注意保持工作的延续性。维修改革不能背离高校有关的现行条例基本精神,任何技术措施的实施不能干扰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考虑到技术工作的延续性,既要贯彻新思想,执行高校的有关规定,又要保证对现行管理体制无需进行大的变动。

4.2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RCM理论,应转变观念认识。国内众多高校后勤保障部门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维修保障方法,这套习惯的做法已经根深蒂固,推行新的维修体制,必然会有一定的阻力。为解决这一困难,就要进行RCM维修理论的普及工作,提高基层有关人员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维修观念。

4.3 在高校后勤保障部门推行以RCM理论为指导的维修工作,还应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目前,多数高校后勤保障部门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尤其对一些新型高科技机械设备及一些进口设备的维修更是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1]贾希胜.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发展动态[J].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02(11).

[2]甘茂治.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3]周青龙.可靠性与维修工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 维修技术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189-01

数控机床是现代工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机械设备,关系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生产现代化的建设。数控设备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工业技术的结合,是数字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数控技术体现的是工业产品更加的精细和准确。数控机床从操作到维修都要按照机械操作和护理的程序进行,操作不当或维修不及时必然影响数控机床的正常生产。

1数控机床存在的故障

数控机床的故障一般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类。在机床维修之前,应该诊断机床故障是属于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然后检查电气系统的程序能否正常运行,运动现象是否异常,根据检查结果来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

2数控机床维修所必须的条件

2.1物质条件。在物质条件中要备齐必要的维修工具、检查仪器表等,如装有数控机床维修软件的笔记本电脑;每台数控机床应该有完整的技术图纸和操作说明书;配备数控机床专用的电气配件;准备好数控机床使用和维修的说明书。

2.2人员条件。数控机床维修的好坏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等条件。维修人员知识面要广,要掌握有关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的各种知识,特别在计算机技术、电路技术和机械自动化技术能够灵活应用。维修人员还要加强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习,参加机床技术的培训班,学习丰富的操作维修经验,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维修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消化理论知识点,是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操作中解决维修的难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由于数控机床软件程序以英文为主,增加了一些不懂英文的技术员的维修机床的难度,因此,机床维修人员还应该掌加强英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正确的识别机床软件上的英文单词的意思,避免因为语言的原因造成机床维修中出现的障碍。

2.3数控机床的预防性维护。数控机床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通过日常护理可以减少数控机床的机械故障。日常护理包括检查主轴、各项温度控制、磨损情况和接触器触头清洁等状况,同时要明确数控机床的各功能部件和元气件的保养周期。每台数控机床都应该分配专门的工艺人员、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要求这些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以适应数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数控机床如果长时间闲置,当再次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机械故障题,或许是因为尘土、油脂凝固等原因影响到机床的动态传动性能,而机床的精确度降低和油路系统被堵塞。在 1a 之内基本上处于所谓的“磨合”阶段,在这一阶段机床的故障率会呈下降趋势,这期间可以不断的开动机床,此外在充分发挥机床设备的功效同时,也要合理的使用,注重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一台数控机床的寿命一般在8~10a左右,因此,更应做好机床的维修工作。

3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措施

3.1 采用常规检查法。当机床的数控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且系统无法报警而影响正常工作时,就需要根据故障发生前后的系统状态信息,结合已经掌握的应用理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数控系统发生故障时,通常会在操作面板上显示出故障信息和信号,对于发生频率较高的故障,在数控系统的操作手册和调整手册上都有详细的处理办法和解决方案。还可以利用编程器或操作面板根据电路图,遵循逻辑关系找出故障,并查出相应的信号状态,从而找到解决办法。

3.2 参数修正法。数控机床的维修过程中,有时也要利用一些参数来调整机床,但必须是在机床的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修正的,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经过多次的调节机械能力的基础上,尝试着改变参数,并将伺服系统的位置系数逐渐修调。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维修人员还要查阅更多的关于机床参数的更改方法,以此来提高加工的精度。

3.3初始化法。通常情况下,由瞬时故障引起的系统报警,可以用开关系统电源或者硬件复位来依次清除故障。一旦数控系统的存储区因电池欠佳或线路板等问题造成混乱的局面,就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清除。

4 对数控机床维修的总结

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应该在实践中去找值得研究的项目课题,结合实践所得出的结果来进行探讨,最后写出论文。在故障的排除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的分析判断,由此可见事后总结十分有必要。总结数控机床的维修过程中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等,如文件资料有不足之处,需要事后补充,以便在今后的日子中来研读和应用。维修人员应该记录好从故障的产生到解决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并采取有关措施,结合电路图、相关软件及参数等因素来进行。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之处,应及时的学习补充。

5结论

虽然数控机床的型号和种类比较多,但日常的护理和维修技术都基本上一样的。数控机床的保养与维修技术随着数控机床的改进而发生变化,因此维修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数控机床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发放,不断的投身于实际的维修工作当中去,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维修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问题,在维修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及时解决数控机床出现的各种故障,减少维修费用,节约成本,使数控机床能够安全的运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亚飞,娄斌超,钱锐,等. “数控机床故障分析与维修”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4):21-22.

[2]胡彦文,吴美玉.我国的数控机床的状况及发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5(23):34-35.

[3]张超,罗玉婷,李海洋.论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13):12-13.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0篇

维修有两层含义:维护系统与设备按设计正常运行;修复失效的系统与设备使其恢复设计的 运行能力。与之相适应,维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预防性维修与纠正性维修。纠正性维修过 程一般为故障诊断、临时处理、计划准备、最终修复和再鉴定试验。设备故障无法绝对避免 ,因而纠正性维修是一种被动的活动,所以维修部门均在预防性维修上下功夫。

预防性维修也包括计划、实施、试验三个步骤。与纠正性维修不同的是,预防性维修是在系 统或设备失效以前采取行动,避免设备失效。预防性维修分类方法目前各国尚未统一,一般 分为以下两种:

A 周期性维修:按预先制定的时间表(根据制造厂提供的维修手册和有关程序)实施维修, 而不考虑设备的状况如何。周期性维修的理论基础是设备失效的浴盆曲线(见图)。t1以前是初期故 障期,t1到t2期间属偶然故障期,t2以后是耗损故障期。在t2到来之前的t3时刻进行维修或 更换部分设备,避免耗损故障期的到来。再经过一个偶然故障期,到达t4。t5-t3即为设备 维修的周期。

B 预见性维修:英文Predicative Maintenance,文献〔4〕和〔8〕中译为判断性维修 。这个 术语用于不需要拆卸而能提供有效监督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运行中的复杂机械设备。它通过 监测设备,采集、积累数据来判断故障是否有可能发生,选择设备维修的最佳时机。进行 预 见性判断的数据资料来自于振动监测、润滑油分析、声学监测、红外拍照测温、绝缘电阻测 量等。

改造与更换活动既可以是纠正性维修也可以是预防性维修。机组换料大修基本上是一种周期 性检修,但其过程涉及到几乎所有类型的维修活动。维修活动对机组的安全与性能举足轻重,各国核电站均十分重视维修,制定各自的《预防性 维修大纲》,并根据维修实践的经验反馈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2 核电站维修的误区

当人们认真回顾维修思想的发展过程,并深入地考察各国核电站《预防性维修大纲》的时候 ,会发现各国核电站先后都存在过以下的误区:

A 认为预防性维修越多,维修大纲就越完善。的确,有可能应尽量多地安排实施预防性维 修 活动,但是,除了维修需要人力物力外,执行不必要的预防性维修会降低设备的可用率。

B 认为一个好的《预防性维修大纲》可以消灭所有的故障。有的核电站某一时期的维修方 针是“以预防性维修消灭纠正性维修”。事实上,设备故障是无法绝对避免的,而且,如设 备对安全或发电并不关键,采用故障后维修比周期性维修常常经济得多。

C 认为预防性维修即为周期性维修。提到PM,很多人认为既可以是Periodic Maintenance, 也可以是Preventive Maintenance,将其混为一谈。这并不是因为英文不好,主要原因是, 在很多核电站,预防性维修目前基本上只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维修--周期性维修。科学分析 与实践表明,周期性更换润滑油、密封材料、滚珠轴承是正确的,但绝无必要随意推广到其 它维修活动。根据南非KOEBERG的资料,调查的设备中,94%设备预防性维修的负面作用大于 正面作用。

D 同一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程序。因维修程序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受设备制造商用 户说明书的影响,而制造商事先并不知道其产品售后投运的具体情况。同一类型的设备,安 装 环境不同,工况会不一样,投运时间不一样,而且在系统中的重要性不一样,因此不应该采 用完全一样的维修程序。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以上问题,并认识到需研究新的维修政策 予以解决。

2 RCM 思想的形成过程

RCM全称为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译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思想 是在军事与航空航天工业中发展起来的。过去一直认为飞机的安全是与它的元、部件的可靠 性紧密相关的。每一元、部件的可靠性总是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并定期 翻修以恢复原有的可靠性,而检查和翻修周期的长短是控制元、部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所以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飞机就越可靠。这就是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思想 ,其理论基础就是浴盆曲线。因此,对每个产品都要规定一个寿命,在进入耗损故障前进行 翻修。

但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渐得到下面的几点结论:

A 对于复杂产品,如系统、设备或部件除了一、二种耗损故障占绝对优势外,浴盆曲线是 不适用的。一般说来复杂产品只有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而没有耗损故障期,这是因为复 杂产品是由许多元、部件组成,在使用中究竟哪个出故障是偶然的,元、部件数量越多,偶 然性就越强。

B 既然复杂产品的故障具有偶然性,因而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设计上的对策不是预防故 障的发生,而只能是预防故障危害安全。如应用冗余度、破损安全设计、主要故障的防护装 置(如保险丝、断流器)等。

C 定期解体检查不是连续监控性的,所以在产品的分解检查时,没有客观的办法来鉴定其 元、部件的可靠性下降程度。因此不能提供延长其寿命的客观基础。

D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由设计制造所确定的固有的性能,通过维修只能保持这些固有 的可靠性而不能提高它。

E 维修过程中人的差错无法绝对避免,人们开始承认并且正视人因故障,从而需要努力减 少不必要的维修。

由于有上面这些结论,所以就发展了预见性维修和事后监控方式(让产品一直运行到出故障 以后,采用纠正性维修,并不断收集、分析故障情况和历史资料,采取改造或适当的预防性 措施),这就标志着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形成。

最初的RCM方法仍只是独立地考虑某一个设备,如文献〔6〕中,南非RCM研究人员首先挑选 厂用66kV电动机进行RCM研究。随着维修技术的发展,人们把系统论的思想与可靠性数据 结合,即不仅考虑单个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还需研究每个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对安全、 生产重要性及维修的辐射与成本),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运行性能,在系统结构中更有针对 性地进行维修。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RCM用户组认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可以大致归结为:RCM是 一种发展与优化维修大纲的系统化的评估方法。根据每一种故障的安全和运行后果,以及导 致故障的恶化机制,采用决策逻辑树寻找系统的最优的维修需求。

用RCM思想制订的维修大纲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B-707飞机原来的99%的产品是用 周期维修方式的,采用新的维修大纲后降到40%,维修费用下降了30%。在设备的复杂程度和 安全的重要性方面,核电站与航空航天工业有很大的相似性。核电领域引入这一思想后,效 果也十分显著〔1,5,6〕。

尽管法国电力公司也进行了一些按时间的维修(周期性维修),其对于预防性维修的基本态度 却是按设备状态〔8〕即最易于达到经济和技术最佳点的方法。而可靠性分析,是判 断设备状态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近年来法国核电站亦加紧研究RCM技术。在大亚湾核电站 ,《维修政策》规定,应开展RCM研究工作,这项工作由技术支持处实施〔2〕,目前 已开始PSA数据库的工作。

3 RCM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步骤如下:

Ⅰ 系统选择

系统选择主要考虑系统对电站在安全、可靠性、维修成本、辐射四个方面的重要性。可以通 过加权打分的方法,越是重要的越应首先进行RCM工作。

Ⅱ 数据与信息采集

挑选系统后,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这两个系统的各种信息,确保在RCM研究中充分考虑了系 统设计、运行性能与要求、系统运行历史。信息包应包括RCM研究人员所需要的所有信息, 以确定系统功能、系统边界、功能故障模式、设备失效模式与原因、故障率等。信息的来源 主要是:

---设计规范;

---运行程序与技术规范;-维修与监督要求;

---图纸、描述以及对本系统的已有研究;

---在系统上进行的所有维修与监督任务;

---收集维修历史数据,包括故障日期、原因、后果、维修主要工作等等;

Ⅲ 建立可靠性数据库

设备可靠性数据库记录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失效率、平均故障检修时间、平均故障检修成 本、平均预防维修时间、平均预防维修成本、设备维修辐射代价等等。其中部分参数采用理 想化,如辐射代价,可用打分的方法,最严重的可给10分,无辐射代价给0分。

我国的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投运的时间不长,仍属投运的初期,故障原因和类型复杂。如何 减少不定性,提高分析的精度,文献〔3〕已给出方法。多年来,通过试验和实际运行,已 经积累和收集了大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公用数据库。核电厂可以结合本厂实践和自己 所收集的数据,对公用数据库采用贝叶斯公式进行更新以形成专用库。数据库建成后,应该是“实时”的,即每次设备故障后,输入本次故障模式、维修时间、成 本等,数据库能根据新的数据和有关的程序,经过计算后更新原有数据库。

Ⅳ 建立系统故障树

系统论认为,系统是指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而系统包含着层次。可靠性工程的故障树分析方法正是一种系统方法,它从系统整体的观点 出发,从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中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故障树分析法遵从系统方法的三条原则:整体性原 则,最优化原则和模型化原则。

文献〔3〕将故障树分为三个等级:功能故障树、系统故障树和部件故障树。RCM研究采用系 统故障树,其顶事件是系统功能失效,而底事件是部件或设备的失效。故障树分析的最终任 务是要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少的最小割集数以及其相应概率。参考系统手册和系统流程图,分析、确定系统功能、系统边界、系统层次和系统失效模式等 ,建立故障树仿真结构。

Ⅴ 维修的优化决策

我们采用“代价”一词,以区别一般工业中的“费用”,核电站维修所付出的除了 设备维修 费用和系统停运损失费用之外,还包含有安全、辐射方面的代价。代价的另一层含义是,事 件发生的后果与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进行预防性维修。核电站维修决策的基本要求是: a系统的可靠度不得低于允许的最小值〔R〕;b系统的维修代价Kr为最少, 或不得大于某个预定的值Krmin,即R(t)≥[R])

Kr≤Krmin〖JY,22〗(1)

Krmin

而设备的维修代价一般由几个部分组成:

Kr=Krb+Krp+Krc+Krs〖JY,22〗(2)

其中Krb-纠正性维修代价;

Krp-预防性维修代价;

Krc-运行监测代价;

Krs-停机损失代价。

以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代价为目标,用系统论的观点考查,在时间的发展中考查,合理 地进行维修决策。运算的结果包含两个方面:1寻找系统最薄弱的环节,提出设备维修的 要求;2在保证整个系统综合代价不变或降低的条件下,优化原有的设备预防性维修周期 。这是RCM研究的最终目的。

Ⅵ 比较与分析

将RCM研究的结果与维修大纲有关内容进行比较,论证RCM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具有参考意义 。根据国外的经验,进行RCM研究后,预防性维修工作减少,设备可靠性提高。但正如美国人 说,“没有免费的午餐”,仍需付出一定代价的。代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设备故障诊断技 术能力需随之提高。我们不必每年去医院打开胸腔体检,但光靠听诊器是不够准确地测定健 康指标的。这一方面的问题,亦需我们进一步探讨,但不作为本课题主要研究范围。

4 建议

RCM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可靠性工程、系统理论和优化理论。因为RCM涉及多个系统,多种设备 ,多种专业,从研究工作的开展上,可以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国核电站或是相关研究机 构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这项工作。不少国家在7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但现在仍不能大量付诸实践。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设备内部性能是否完好, 拆检是最直观、最令人信服的手段。而且,取消维修活动,必须有可靠的“健康指标”测量 手段为前提,而这方面的代价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RCM思想在核电领域仍有极大的争议 。

尽管有争议,各国并没有停止这方面的研究,因为人们相信,RCM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正确的 ,其目标也是令人鼓舞的。我们国家的核电起步较晚,我们参考国外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特点 制定维修政策,有效地开展维修工作,并积极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1995年2月 ,I AEA在大亚湾核电站举办了“亚太地区优化维修提高核安全”的培训;1996年6月,又开始了 PSA数据库的工作。对于国内外一些新的思想、方法,我们不只是观望、等待,要跻身于国 际一流核电站的行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是可行而且也是必要的。

根据国内核电站现在的情况和国外的经验反馈,建议开始做一些起步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 做一个试验。选择典型的系统,根据其结构,建立系统功能树(故障树);根据维修历史档案 ,建立可靠性数据库;以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为目标,寻找系统的薄弱环节并优化系统内 设备的维修周期。如分析结论合理可行,真实反应了实际情况,并有一定的参考甚至是指导 性意义,则试验的目的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SAFETY RELATED MAINTENANCE IAE A VIENNA OCTOBER 1993

〔2〕《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电厂质量管理手册》第5章《维修政策》第1版1996年4月

〔3〕濮继龙著《压水堆核电厂安全与事故对策》原子能出版社1995年6月

〔4〕李志仁《核电站的维修》《大亚湾核电站系统及运行》下册原子能出版社199 4

〔5〕A SURVEY OF 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SRI INTERNATIONAL EDF-DER 1995

〔6〕OPTIMISATION OF MAINTENANCE AT KOEBERG, LAN G MOSS, ROB J MOLONY T HE SOUTH AFRICAN MECHANICAL ENGINEER VOL 44, JULY 1995

〔7〕何仰赞等《电力系统分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46

〔8〕〔法〕JP梅西埃著《核电厂的维修》

〔9〕侯煦光,张步涵等《电力系统最优规划》.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10〕胡鼎金《系统共因失效分析方法探讨》上海交大研究生学位论文19882

〔11〕杨为民,盛一兴《系统可靠性数字仿真》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与教育委员会19845

〔12〕石荣德《失效模式影响及其后果分析》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与教育委员会19848

〔13〕贺国芳《可靠性数据处理与寿命评估》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与教育委员会19848

〔14〕王德言《可靠性环境工程概论》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与教育委员会19848

〔15〕曾天翔《可靠性工程专题选编》

等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教育委员会19848

〔16〕吴真真《可靠性费用分析》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与教育委员会19848

〔17〕许海宝《系统可靠性的数学基础》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与教育委员会19846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数控维修理论;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 TG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各行业对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控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这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整体的行业加工水平,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得以大大的提升。虽然数控设备在生产中优点突出,但是要想保证数控设备能够安全有效的平稳运行,就需要定期的对数控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和保养。

一、数控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

1、选择数控设备时要考虑到其加工精度、使用环境等参数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高精度设备,对使用环境有特别的要求,对工件的加工精度也有一定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数控设备的时候,一定要首先了解清楚,核对加工精度和企业实际能够达到的工作环境,只有这些参数都符合,才能保证数控设备发挥应有作用。

2、在数控设备使用时要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来执行

数控设备和其他设备一样,在使用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来执行,不允许违章操作和野蛮操作。与其他机械设备不同的是,数控设备属于高精度设备,一旦发生违章操作,将会对数控设备带来重大伤害。

3、在数控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巡回检查工作

数控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正常的维护保养是必须要做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日常的巡回检查工作,保证数控设备都能在最佳状态运行。

二、数控设备的故障类型分析

数控设备的故障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数控设备的自我诊断故障

数控设备一般都有独立的电脑程序控制系统,都有自我诊断功能,自我诊断功能是指靠数控系统内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资料的能力,对出错的系统进行多路、快速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然后由诊断程序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以确定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进行定位,如果发生故障的时候,都会由系统先进行自我诊断之后,查出故障类型。但是由于系统自身原因,有些时候自我诊断程序会出现故障导致数控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故障诊断。

2、数控设备的软件程序故障

数控设备之所以能够高效运行,主要依靠强大的应用软件程序进行控制。而软件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病毒感染或者程序紊乱的事情,这就造成了软件程序发生故障,影响数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比如:德国梅塞尔公司的生产的火焰数控切割机,由于经常需要通过移动设备传输文件,从而经常有病毒侵入导致系统不能运行,需要经常进行系统和程序的恢复。

3、数控设备的PLC定位及接口故障

目前数控设备普遍采用了PLC作为主要控制器,PLC控制器多为内置在数控设备之中,由此带来了PLC定位及接口故障,这已经成为了数控设备的主要故障类型之一,在本人维修过的设备中,由于PLC接口出现的问题时有发生,尤其以焊接类设备居多,焊接类设备移动频率较高,容易导致出现接口松动、虚接,环境不好而又保养不到位导致某些触点有磨损、尘土等问题,一般都比较难以定位到故障点,维修起来比较费时费力。

三、加强数控设备管理的具体措施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健全数控维修保养档案

数控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制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设备故障发生频率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中的数控设备数量众多,并且每一个数控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情况不同,这就需要针对每一个数控设备建立健全的维修维护保养档案,以便于能及时分析、诊断出故障的原因并排除,也能更好的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

2、建立健全的数控维修保养机构

数控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要发挥数控设备的高效益,就必须正确的操作和精心的包养,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数控维修保养机构,在机构体系上进行完善,制定和建立必要的定期、定级包养制度,给设备提供足够的体系支持。

3、建立强有力的数控维修队伍

数控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工作主要由企业的维修工人进行,因此,建立强有力的数控维修队伍,成为保证数控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质量和数控设备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首先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知识面要广,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再有就是勇于实践,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就是掌握各种电气维修中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4、做好数控设备的前期验收工作

数控设备安装的精度对设备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减少数控设备的故障率,除了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之外,还要做好数控设备的前期验收工作,对机床的各个运动环节的静、动态特性,机床的精度进行确认,对数控系统进行检测,保证数控设备进厂、安装、验收的工作。

四、做好数控维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意义和必要性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数控设备都属于新设备,故障类型和维修方法大多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对于数控设备的维修,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角度对数控设备的结构及故障类型做全面的了解,并依靠理论指导实际维修工作。做好数控维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开展实际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

在数控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发展互相促进。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在维修实践中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维修实践的过程中,要将实践经验融入到理论知识中,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数控设备维修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在开展实际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

随着数控设备在企业中大面积的配备,关于数控设备维修也形成了专业性的理论知识,而在长期的数控设备维修中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仅仅依靠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开展实际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必须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要一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3、深入研究数控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分析典型故障类型

目前关于数控设备的维修,主要应依据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高科技设备,各个企业的维修人员都处于摸索阶段,在当前的维修中,都是根据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来分析典型的故障类型,达到熟悉数控设备维修流程的目的。

五、常用数控设备维修方法

1、利用数控设备系统自我诊断提供的故障信息进行维修

考虑到数控设备具有先进的系统自我诊断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数控设备的自我诊断系统会向用户提供系统错误代码,用户可以通过查找说明书中关于错误代码的说明,轻松的获得数控设备的故障信息,从而针对故障开展相应的维修工作,在本人维修过的设备中尤其以数控切割机和数控钻床的故障比较典型,例如数控钻床坐标找不到零点,提供代码071,一般是零方向在远离零点,编码器损坏或接线开路,光栅零点标记移位,回零减速开关失灵。

2、直观检查法

在数控设备维修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观检查法。直观检查法是利用感官去直接的观察数控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对设备故障作出基本的判断。这种方法对于判断数控设备简单的故障具有一定的效果,也是在数控设备维修中经常采用方法,

3、对常用仪器仪表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检查

在数控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我们除了直接观察之外,还要对数控设备常用的仪器仪表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因此,从经验上来讲,数控设备的多数故障都是由常用仪器仪表及易损件损坏而造成的,所以,对这些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可以直接判断出故障状况。

4、对怀疑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置换,判断故障之后更换新部件

数控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在未找到故障原因之前,我们应对怀疑存在问题的部件进行置换,通过观察置换前后的效果,达到判断故障是否由该部件引起。如果确定是由该部件引起的,我们应该立即更换新部件。如果不是,我们再进行下一部件置换,直到找到故障原因为止。

5、对数控设备的各个硬件接口进行重点检查和重新连接

通过对数控设备的故障进行维修我们发现,许多数控设备的故障发生在硬件接口的位置。这主要因为设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接口容易出现松动或者老化的现象,直接后果就是危害数控设备的整体运行和某一部件的正常工作,所以,定期的对数控设备的各个硬件接口进行重点检查和重新连接是维修的常用手法之一。

6、对于数控设备偶发性停机故障,要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维修

由于数控设备对运行环境要求高的特点,在目前许多企业中数控设备的运行环境并未完全达到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环境因素影响了数控设备运行稳定性,造成了运行故障。比如车间内粉尘、碎屑以及电源电压不稳定,都会造成数控设备的偶发性停机故障,数控设备一旦出现这种故障,我们就必须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运行环境等多种参数,进行综合维修。

结束语

综之,数控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应迅速适应数控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培养一批数控机床维修人员,掌握新知识总结新的维修诊断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我国数控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恒,李苗,温有良.数控机床的使用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1(24)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2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92-01

摘要:

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愈来愈大,维修要求愈来愈严,维修地位也显得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维修思想、维修观念伴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

关键词:焦炉设备;维护

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机械设备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化、结构复杂化、操作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维修的难度愈来愈大,维修要求愈来愈严,维修地位也显得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维修思想、维修观念伴随着机械设备的进步,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劳动的经验县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

1从“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到定期维修思想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决定于其可靠性。故认为预防工作做得越多,修理周期越短,机械设备越可靠。这就是我们沿用多年的以定期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思想。它依据概率和数理统计所得到的结果,不论每个具体维修对象的技术状况如何,使用环境如何,都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或行驶里程)进行分解、检查和维修。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强制性定期维修(如现行规定的一、二、三级保养);另一种是有针对性的定期维修。早期的定期维修制认为多做维修工作、增加维修项目、缩短维修周期就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结果是多做了很多无效工作,增加了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及停机时间,但却不能排除随机故障和早期故障。根据对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却表明,定期维修对许多故障的控制并不起作用,所进行的分解检查不能提供用以确定尚可使用的零件在何时可能会出现故障的真实基础,过多的拆修反而易产生人为故障,增加维修消耗,降低维修效率。定期维修的这种思想对于早期机械设备及零件维修是比较合适的,曾对我国机械设备维修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机械设备维修,其故障主要是随机性的。理论证明,定期维修对于排除随机故障无效。于是,2O世纪6O年代初人们对传统的维修思想产生了怀疑,是否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修理才能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时有的国家开始通过应用可靠性大纲、针对性维修、按需要检查和更换等一些试验性大纲进行探索,在统计的基础上初步产生了新的维修思想。

2 从“可靠性为中心” 的维修思想到视情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现代维修理论的核心。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问题,视维修对象的研制、设计、制造、使用与维修都是与维修有关的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着可靠性这个中心进行工作。这种维修思想也是对传统的“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可靠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可靠性技术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和试验中的广泛应用,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得到了提高;由于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中重视了数据资料的积累和处理,使得掌握机械设备零部件及总成的故障有了可能;加之较先进的不解体检测设备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为改革维修方式奠定了基础。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人们对维修的认识由原来的“工作一磨损一故障危及安全”,演变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机械设备可靠性下降的因素,以保持恢复机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这是人们从传统的“以预防为中心” 的维修思想发展为“以可靠性为中心” 的现代维修思想的飞跃 通过对机械设备可靠性诸因素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维修工作项目,优选维修方式,确定合理的维修周期,只做必须做的维修工作,使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恢复,同时又能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推行定期维修制度难以使维修工作做得更科学、更合理与更经济,因而在维修实践中便确定了视情维修制。视情维修是立足于故障机理的分析,根据不解体测试的结果,当维修对象出现“潜在故障” 时就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从而避免“功能故障”的发生。所谓“功能故障”一般是指机械故障,如离合器打滑、变速器跳档、发电机不发电等;所谓“潜在故障” 是指还没有发生的故障,但它有迹象表明故障即将发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障隐患。但是机械设备在贯彻“以可靠性为中心” 的维修思想、实施视情维修制的过程中,许多单位由于维修检测设备不到位,对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往往存在诸如漏检、漏控等问题, 由此忽视了对工程机械的正常维护保养工作,漏保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对提高工程机械的可靠性极为不利。

3定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的维修思想

定期维修与视情维修相结合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可靠性理论,可靠性理论告诉我们,机械设备的故障可以分为突然的和渐进的两类。所谓突然型故障是指在出现故障之前没有出现可以觉察到的征兆,机件的损坏是瞬时出现的;所谓渐进型故障是指损坏程度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加重的,如零件的磨损、腐蚀等。

无论是哪种故障,在其使用过种中均有早期故障、随机故障和耗损故障3个故障阶段。

3.1早期故障阶段。在机械设备使用初期零件的损坏率较高,经过一个时期使用后,损坏率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制造质量和产品装配检验上的问题。对零件的原材料及其制造工艺加强检验和质量控制,可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早期损坏产品的出现,降低早期损坏率,对此,预防维修是无能为力的。

3.2随机故障阶段。经过早期故障阶段后,零件的损坏率开始减少,一旦进入随机故障阶段,不但故障率很小,并且大体上是一个常数。在这个时期,零件所发生损坏大部分与其强度和所承受的负荷有关,损坏是偶然发生的,对随机故障进行预防维修是无效的。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轨道车辆,设备管理,策略优化

 

维修策略优化的目的是为实现车辆设备整体维修费用的最小化,设备可用性和安全性最大化,从而实现运输生产带来的效益最大化。通过考虑设备类别与特征,失效模式、故障后果的严重级别等因素,寻找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和故障后果损失费用之间的最优关系进行维修策略优化。

1、根据设备分类优化维修策略

不同的维修方式的理论基础各有差异,例如状态维修防止事故的原理是潜在故障发生后,功能故障发生前对设备进行维修;定期维修方式则是设备故障有周期规律的情况下使用,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不同设备由于物理材质,在系统中功能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属性,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策略优化过程中,应该根据设备与故障的不同加以区分。如图1所示:

图1 城轨车辆设备专业分类

设备在每次检修之后,故障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零部件的耗损、疲劳等因素,运行状态将越来越差,故障率又逐渐上升,直到下次检修后,故障率再下降,设备故障呈周期性变化。如果能根据设备磨耗规律,在设备偶发失效期和损耗期的拐点对设备进行维修,能避免维修不足和过剩维修,获得最佳效益。

对于电子电气类设备,根据现代设备故障率曲线可知,设备故障的发生有的与设备使用时间有关,有的则与设备使用时间无关,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进行安全经济的决策维修时轨道车辆,选择预防性维修不一定能提高设备的可靠度,但许多设备的故障有一定的潜伏期,通过现代设备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得到。由于诊断技术限制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对于诊断技术不够成熟或者产出投入比低的设备,应结合设备寿命周期规律采取定期报废或定期检查的维修策略。

2、根据故障后果优化维修策略

故障后果包括故障造成对人身安全、环境、对其它设备或者部件的影响及停机影响。设备故障导致运输生产损失,包括直接运输生产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因运输中断导致经济效益停止或者人员伤亡损失等。间接损失包括交通中断对人们出行的影响,对企业和政府声誉的影响带来的损失等。如果设备故障导致的损失越大,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越高。

若单独考虑设备故障后果,将防止故障的发生作为唯一目标,也能对设备维修策略进行决策。事后维修方式的维修费用最小;定期维修维护费用较大;状态监测的维修方式维修费用最大,对保障设备可靠性水平也最好。设备故障对运输影响微小的,可以考虑用事后维修。对于对运输生产影响损失中等的设各可采用一般预防性维修,如定期维修,点检不定期维修等。对于设备故障对运输影响大的,应采首先考虑时刻保障设备可靠性的维修方式,如用定期维修和状态监测相结合。粗略的维修级别决策优化方法如图2所示。

图2考虑故障后果的简单维修决策

3、根据单位时间损失故障频率和停机时间优化维修策略

由于采用故障后果优化维修方式确定车辆设备维修策略比较粗略,故而可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论文服务。通过分析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时间和单位停机时间损失费用三个因素,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对维修策略进行优化。将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时间、单位停机时间损失三个因素分别作为一维轴坐标,通过对每一维做二元划分,则得到一个被切分成八块的立方体,如图3所示,根据设备所落的立方体块,定性进行维修策略的优化。

图3 故障频率、故障停机时间、单位停机时间损失三维模型图

在被切割成的八块的立方体中:第1区表示既有高故障频率,又有高停机时间,并且单位时间损失费用高,建议对这部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替换更新。第2区表示故障频率高,且停机时间长,但停机单位时间损失费用低,员工参与的点检预防维修较为适合,辅之状态维修。第3区表示故障频率高,停机时间短,但单位时间损失费用高,可以考虑主要通过状态维修来管理,辅之点检预防维修。第4区表示故障频率高,但停机时间短、单位时间损失费用少,既可以通过点检预防维修来解决,也可以考虑状态维修解决。第5区属于故障频率低,但停机时间长,单位损失费用高,适合推进长周期点检,辅之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策略。第6区意味着故障频率低但停机时间长,然而单位时间损失费用低,点检预防维修应该比较适合。第7区属于故障频率低,停机时间短,但单位时间损失费用高,仍然适合于点检预防维修。第8区表示故障频率低、停机时间短而且单位停机时间损失费用低,事后维修可能更经济适合。

下面结合某地铁车辆转向架设备故障统计说明应用图3-1阐述的定性策略分析法。表1是某地铁公司车辆转向架故障的统计情况。

表1 某地铁公司DC01车辆转向架故障表

 

故障类型

故障描述

频率/次

等级

折算停机时间

剥离

轮对有大面积擦伤剥离

1

轻度

0一2分钟

尺寸超标

轮对轴箱装置轮径超标

32

轻度

0一2分钟

螺栓松动

牵引电机径跳超标(m轴)

1

一般

2一5分钟

高速开关故障

跳高速开关

1

一般

2一5分钟

裂纹

Ⅵ/Ⅰ轴齿轮箱悬挂裂纹

2

轻度

0一2分钟

空气簧裂纹

2

轻度

0一2分钟

齿轮变速传动装置裂纹

1

轻度

0一2分钟

轮对有大面积擦伤剥离

3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模式,维修管理

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是实施和保障试验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的维修可以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减少维修保障费用、提高试验能力。传统的依靠经验积累实施维修已不能满足日益繁重和复杂的科研实验任务需求,为此,必须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维修模式,全面提高设备的任务保障能力,确保试验任务的成功。

1设备的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分析

为保证设备完成其规格的功能,必须进行一定的维修工作,其维修需求主要包括:

(1)故障修复,就是修复设备已经发生的故障,以恢复设备性能。

(2)故障预防,简单的说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前,保持设备的性能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需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产品故障影响安全;b产品故障影响任务完成;c产品故障会有重大的经济损失。

(3)性能改进。即提高设备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等的需求。

针对第一类需求,进行的维修工作是事后修理,也就是修复性维修。这种维修方式优点是能充分利用设备的寿命,对维修管理的要求也少。

针对第二类需求,人们试图通过在故障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工作,以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主要可分两种维修方式:一是定期维修,二是视情维修。定期维修也叫计划预修,其特点是根据计划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修理,将潜在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非计划(故障)停机。它的理论基础是故障率的发生呈浴盆曲线规律,在设备故障率增高前进行维修能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这种维修适用于已知寿命分布规律而且有耗损期的设备。另外现在对在连续作业生产中难以进行停机维修或状态监测较为困难的关键设备也采用定期维修。缺点是维修的经济性和设备基础保养考虑不够,容易产生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视情维修是通过检测、监控掌握装备的状况,对可能发生故障的项目作必要的预防性维修。视情维修适用于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的装备,并需要有适当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其优点是维修的针对性强,能够充分利用设备的工作寿命,又能有效的预防故障。缺点是技术要求高,管理成本高。检测装备状况的具体工作类型包括:使用人员监控、功能检测等[1]。近年来提出的状态监控维修与视情维修的概念类似,这里我们不作具体区分。另外,维护保养活动也是为了保持装备在工作状态正常运转,也是一种预防性维修。

针对第三类需求的维修方式是改进性维修,是利用完成设备维修任务的时机,对设备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性能、可靠性或维修性。

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

图1维修需求与维修方式的对应关系图

2设备维修模式分析

从总体上,设备维修的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修理到预防维修,再到多种维修方式综合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是1950年以前,基本上采用的是事后维修策略。当时人们对故障机理认识尚不深,只能在设备故障发生后再进行修理。第二阶段是预防维修阶段(1950~1970),主要有两大体系: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预修体制,另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预防维修体制。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就是定期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美国的预防维修体制就是采用视情维修,但由于当时检查手段和检查经验的不足,造成维修计划的不准确,导致维修冗余或不足。第三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设备的复杂化和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维修理论也有很大的发展,国外先后出现了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全面计划质量维修、可靠性维修、适应性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生产维修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和全员生产维修等维修策略。这些维修模式的特点是都采取多种维修方式的组合[2]。

图2计划预修制示意图

3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维修模式和管理体制设计

(1)依据设备实际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结合的维修模式

各种维修模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的认为某种维修模式就一定优于其它,而是应根据设备使用要求、维修保障条件等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维修模式。从总体上,应对多种维修模式综合应用,以实现维修效益的最大化。试验设备一般是包含大量机械件的复杂机电产品,部分设备具有一定的耗损规律,故障率服从传统的浴盆曲线,适用于定期修理方式;部分设备在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特征,可以采用视情维修。在考虑维修工作方式适用性的基础上,依据设备重要程度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少量的无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可采取事后修理的方式。对于有安全性、任务性影响的设备采用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

(2)采取大、中、小修的等级维修管理模式

区分大中小修的意义在于以不同的修理范围和深度区分维修主体和管理层次。小修可由试验基地完成,由按标准划拨的维修经费保障。大中修由设备生产厂家或社会化维修力量完成,经费采取总部按计划划拨的方式保障。

在明确设备各种维修方式和维修工作类型的基础上,依据单个维修任务或同一时间段内的多个维修任务组合的规模区分大中小修的维修等级。故障检查、使用人员监控和一般的功能检测工作应属于小修工作,而检查后产生故障修理、视情修理及全面的功能检测工作本身,则可能是大中修工作(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故障检查针对隐蔽功能故障,产生的修理工作一般不会太大,属于中修,不会产生大修。设备改造至少在中修等级以上,其它的维修工作项目可能属于不同的修理级别。其示意图如图3。

图3维修方式与等级维修关系图

4结束语

试验设备维修是保持试验装备良好技术状态的基本手段,对于提高试验基地试验任务能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的维修管理模式下,要针对不同试验设备实际研究制订设备的设备维修规范,进一步明确设备维修的时机、维修工作项目,使设备维修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故障维修论文范文第15篇

在我国的化工企业,目前三种维修方式同时存在,对于边缘设备一般采取事后维修,对于重要设备一般采用以预防性维修为主,预知性维修为辅的维修方式。近年来RCM维修理论越来越被我国企业认可,在企业的检维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如果将RCM维修理论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从而为企业的检维修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RCM 设备管理系统 平台

1 概述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工业生产设备的维修策略和管理思想也在持续进步,目前企业常用的维修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预知性维修。在炼油化工行业还要加上定期停工大检修(通常是3-5年一次)。事后维修是指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此类维修主要针对边缘设备,即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设备;预防性维修是指在故障出现之前,通过分析检测等技术结合行业经验发现设备异常信息,提前进行维修;预知性维修是指运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分析处理模型,根据设备当前运转状态和历史数据预测设备运行寿命和故障发生时间。

2 RCM理论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简称RCM,是国际上流行的、用以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优化维修策略的系统工程方法,它从设备故障模式的分析出发,根据故障模式的实效特征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维修策略,其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六项内容:

(1)在设备的故障预防中,定时维修通常无效。源于现代设备制造工艺的提高和设备构造的复杂化,设备故障的出现与使用时间已没有直接关系;

(2)充分运用潜在故障的价值,RCM理论认为:设备故障发生前通常会有潜在故障,重视潜在故障的检测可以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更换,从而杜绝故障的真实发生;

(3)及时检测隐蔽故障可以杜绝多重故障,传统观念认为多重故障时无法检测的,而RCM理论认为隐蔽故障与多重故障存在密切的关系,增加对隐蔽故障的检测可以防止多重故障的发生;

(4)只有设计才能改变故障后果,RCM原理认为预防性维修只能降低设备的故障频率,不能完全消除故障更不能改变故障产生的后果,只有设计才能改变故障的后果;

(5)合理选择预防性维修,RCM原理认为只有确定风险能够被消除或能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同时消除风险的费用小于事后维修的费用,才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维修策略;

(6)RCM原理认为预防性维修大纲要不断修正和完善,且大纲需要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部门共同制定,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大纲的完善可以优化维修资源、提高维修效率;

3 RCM在企业应用过程中的缺点

依靠纸质台账和设备管理人员个人经验的RCM分析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大型设备的日常检维修管理需求,主要表现在:

(1)大型设备的数据量非常巨大,数据采集记录困难,纸质台账不便于分析和整理,基于纸质台账的RCM分析过于依赖设备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

(2)无法将历史维修记录、历史运行状况、实时运行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而故障的诊断和预测与历史记录息息相关,因此基于纸质台账的RCM分析无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维修策略和优化任务;

(3)基于纸质台账的RCM分析流程是由分析人员根据主观经验设计的分析流程,缺乏客观的分析模型支持,决策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基于上述情况,只有将RCM分析技术与能为其提供大量数据支持的计算机软件相结合才可以有效提高分析结果的质量,进而为制定科学又富有针对性的维修策略提供了保障。

4 平台设计

系统包含四部分:初始设计情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RCM、运行系统,其中最初的维修策略由设备的初始设计情况决定。RCM是知识库系统,负分析并给出最优维修策略。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以抽取设备的实时状态数据,结合设备的初始设计参数为RCM分析最优维修策略提供支持。这样RCM就集成了设备的设计参数和实时状态数据,为制定最优维修策略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整个系统融入了PDCA的管理思想,在设计阶段,RCM依据设备的初始设计参数给出最初维修策略。随着设备运行中故障的不断产生,故障数据不断累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不断的抽取最新的设备状态数据、故障数据、维修记录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RCM,RCM根据得到的数据重新分析,进而调整维修策略。该过程在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重复,从而可以动态的调整维修策略,增强了维修策略的适应性。

目前,现代化设备正超着复杂度更高、系统性更强的趋势发展,对维修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概率统计、故障诊断、可靠性工程、疲劳与断裂力学等学科的知识。设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技术、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未来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