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

运维管理论文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阀控式蓄电池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一、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专业的。因此,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电源专业同其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也应采用双路供电,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

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以保障安全供电,易于监控,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供电,单机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变模块,1个子框一般插3~4个,逆变模块均流输出,实现N+1容量冗余,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约需1.5万元)及其维护,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约需0.4万元),6KVA的逆变器(4个1.5KVA模块)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减少故障环节。

2.2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直流系统)或交流(UPS系统)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理论上可到20年,但在实际使用中,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正极因析氧反应,水被消耗,H+增加,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板栅腐蚀加速,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蓄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2.2.2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每下降1℃,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应予以更换。

结语

虽然通信电源不是通信网的主流设备,但它却是整个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必须看到,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重心,确保重点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因电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通信网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运维一体化的概念: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部门是不同的,他们有着独立的专业、工作岗位和职责。实行运维一体化不仅可以维护和检修一定范围内的变电设备,还可以整合电力运行和电力维修工作,变电运行和电力维修工作由相同的部门负责。这样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促使电网更加科学合理地运行。具体来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首先是部门一体化,主要是整合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部门,这个部门需要承担电网变电设备运行工作和电网检修工作。其次是职工职责的一体化,主要是大力培训电网运行系统中的工作人员,使员工可以承担电网运行以及电网维修等工作,同时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运维一体化的重要性:如今电网规模日趋复杂,越来越大,要求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如今我国开始深入进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国家要求电网公司实现运维一体化,对作业流程和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资源潜能释放出来,进而提升作业效率和生产效益。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可以优化整合传统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协调以及生产质量等诸多方面,变电运行和检修的职责由同一部门的人员来承担,使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2强化变电站运维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是将“安全第一”的原则贯彻落实下去:在具体工程实践研究中,对可能会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和控制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对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业务流程或者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认真查找,以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通过实施运维一体化,同一组成员来完成运行维护工作,就需要对运维班组内部安全监督机制进行构建,要将危险点分析、风险预控措施以及验收审核等工作落实。同时,在承接C/D类检修任务之前,需要统计分析增加的工作量,对运维班组现有人才技术力量和设备资源的可承受度进行预测和评估,明确阶段性目标,细化操作实施方案。二是对规章制度进行构建和完善,并将其落实下去:要想保证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仅仅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要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作为生产方针,大力宣传反违章以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落实“两票三制”以及三级监护等制度,明确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如果有事故出现,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日常运维管理要重视,严格执行相关的文明生产标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强化值班责任意识,促使日常运行维护质量得到提升。维护工作需要按时完成,这样变电运维基础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如今,在变电站中,设备越来越多,技术革新速度也不断加快,特别是最近开始大力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和智能化变电站。因此需要及时制定和细化变电站现场的运行规程,对各种记录进行自查和完善,借助于生产管理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确保变电站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大力培育专业人才:过去在电网生产体制中,都是各个专业分工负责,运行专业的人员主要是负责设备的监控以及安全操作,而检修专业的人员则处理存在的缺陷,并且对技术改造负责。如今,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运行检修人员的要求不断提升,运行人员要使设备说明书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一二次设备的具体构成和专业名称熟练掌握,对设备检修流程和工艺方法进行掌握,了解高压预试的数据标准,学会调试电气设备。而检修专业人员则要努力学习系统运行方式,对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并且对于不同运行方式的变换过程要能够迅速地判断和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因此变电运维人员需要及时完善知识结构,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要充分考虑运维人员的工作项目,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更好地维护设备。

3结语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潮汕企业;管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2

近年来,伴随潮汕地区一些企业的上市,资本市场的潮汕板块逐步形成,潮汕地区的企业(简称:潮汕企业)发展迅速,但是真正做强做大的仍是少数,他们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模无法突破,家庭作坊式的痕迹依然存在,二是“百年企业”凤毛麟角,大多企业寿命不强。究其原因,与潮汕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法密不可分,而潮汕地区独特的商业意识与人文风俗更是深深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发展。

一、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分析潮汕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不仅仅要考虑成本利润、商业模式、组织建设等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矛盾和冲突。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关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它包括四个维度:男性化/女性化社会、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下面我将结合其理论去分析、研究潮汕企业目前的管理活动与管理行为模式。

(一)男性化/女性化社会

男性化社会中,性别区分明确,男性成员重视表现、抱负、自信,注重物质利益上的成功,而女性则被赋予温柔和关心的角色;在女性化社会,性别角色区分不明显,男、女性都注重生活质量、服务、关心他人。

潮汕民风崇尚大男子主义、爱面子,男子以钱和物为导向,在一些场合有意识地起主宰支配作用,生活方面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化倾向在潮汕企业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1.人才选拔、任用方面。在潮汕企业老板的观念中,男性有魄力、有决断力,注重事业发展,而女性应贤惠持家。当企业关键岗位(如市场总监、生产厂长、技术总监)空缺时,如果同一岗位有不同性别的候选者,企业会不自觉受偏男性化因素影响,优先考虑男性,而认为女性较适合后勤保障类工作;

2.企业文化缺乏人文关怀因素。潮汕企业文化更重视对利润、物质的追求,体现在企业激励机制更多以物质激励为主,忽视精神鼓励。企业管理者虽偶尔对员工有口头上的关心或当员工遭遇变故时能给予一定资助,但不规范且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

3.“粗线条式”的内部管理模式。潮汕多数企业的规章制度存在零散、内容不够详实周全、更新缓慢等特点,在企业高速扩张偏暴利时期,粗犷式的运作所带来的影响往往会被高利润掩盖,但当企业趋向微利时期时,由此所引发的内部经营管理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4.以命令式沟通为主。管理者大多有着“发号施令”的习惯,科学化的流程、规范在他们的威严面前常常形同虚设,一般他们也讲究面子,大多不能容忍其他人公然对自己提出异议,使上下级交流出现障碍。

(二)权力距离

霍夫斯泰德发现在权力距离大的企业下属对上司有较大依赖,不崇尚协商解决问题,彼此间的感情隔阂较大,而权力距离小的企业则反之。

潮汕地区大部分企业由家庭作坊发展而来,发展壮大后,也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即便是形式上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依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家族色彩。一般体现为决策权集中、自上而下,员工的参与程度底,工会作用微弱等。故潮汕企业显现较大的权力距离,具体为:

1.人员聘用上,普遍难以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潮汕民风重亲情乡情,讲究辈分、资历,这些延伸为企业行为中对中高层及关键岗位的保留控制权上。领导者更愿意相信家族成员,即使非家族成员有优异表现或对企业有贡献,也较难得到合理提升而进入核心管理层。这些都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员工工作态度与素质培养,影响企业的凝聚力。

2.严格的等级式管理。企业组织上下层级分明,决策大多是家族核心成员独自做出,基层员工很少有机会参与;上级对下级的授权较少,企业员工大多习惯接受上级的指令、工作指示办事,工作自主性及自主能力较差。

3.企业的创新能力弱。潮汕企业趋向领导的绝对权威理念,在创业初期或企业遭遇危机时,某些家族成员对企业有重大贡献,他们或老板就是权威。这种经验式、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命令如山倒”的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向。员工不敢也不愿质疑公司管理和挑战权威。这明显伤害了员工的创造力与工作积极性,严重降低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

(三)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规避是指组织或群体面对不确定性时所感受到的威胁以及试图通过制定安全规则和其他手段来避免不确定性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程度低的文化一方面愿意冒险、接受不同挑战,另一方面欠缺明确的规则来指导行为。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潮汕人多以出海捕捞或经商为生,正是潮汕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造就了潮汕企业对不确定因素接受程度较高。其企业管理趋于不确定性规避弱。

1.企业管理存在非理性意识。潮汕人在生意场上容易产生“搏一把”心理,不重视法制、商业规则,喜欢走捷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潮汕企业中较易发生,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向外发展。

2.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前瞻性、规划性。很多潮汕企业在开展业务时,随行就市,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时难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如某项产品的短期效益明显,企业可能会在不经考察和研究的状况下就仓促入市,往往对市场把握不准确而使企业陷入危机。且管理者对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一般较少涉及。

3.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者思想上难意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即便某些企业有意识并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但又经常脱离实际、可操性不强。潮汕裙带文化、念旧情气氛浓烈,规章制度执行时缺乏公平,难过“人情关”,执行困难。如企业对一些老员工迟到、无故旷工或工作期间私自离职等纪律散漫问题态度模糊,即使出现企业核心成员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也多半不了了之。

4.制约员工行为更多靠习俗、惯例。由于价值观、文化的差异且潮汕企业多半没有明确的员工行为规范,使员工中的“圈外人”与“圈内人”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四)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盛行的企业推行伦理纲常,重视群体的和谐与安定,推崇“群体至上”观念;而个人主义偏重的企业强调个人成就,注重个体目标。

潮汕企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潮汕人对群体的依赖和团结非常出名,他们提倡宗族精神,重视家庭朋友,但是这种“团结”并不一定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其背后也隐藏着一种渴望得到社会和所在群体认同的欲望,容易滋生人际资源的竞争。表现为:

1.分配制度上,“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较严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在员工中较易出现,不利于现代绩效管理体制的健立,且员工流动率偏低,不利于企业保持活力。

2.地域观念过于严重,排外意识根深蒂固。企业存在“内部抱团、外部吝啬”现象,对外部成员界定态度明确,欠缺包容、信任,导致沟通成本增加,影响和谐。这种文化的魔力有时也会使圈内成员为了争夺资源,出现“窝里斗”。

3.员工工作效率较低,执行力差,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企业员工对集体的一些行为有盲从性,特别是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这种“集体主义”的劣根性使企业出现高成本、低效率运营特点。

二、解决当前潮汕企业存在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或确立合适的管理模式

1.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经理人制度的本质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引入权责高度统一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把企业的经营权交棒给专业管理团队,企业老板及某些家族成员只担任大股东。另外,为规避经理人制度的缺陷,潮汕企业还需结合实际构建相应的约束机制、审计监察体系、财务预算体系等,加强对企业的掌控力度。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过渡,也可考虑先引入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即老板、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

2.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与企业自身发展紧密结合,以战略发展为向导,正确分析企业自身战略特征,明确企业价值定位。实行合理的战略规划、执行及过程反馈评价动态管理模式,把握市场机会,及时调整、完善。从而避免决策、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建立、创新科学的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一致。因此,潮汕企业需以现代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创新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1.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企业应设置负责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部门或把这项工作纳入原某部门的职责范畴,建立适应性强、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需求进行完善。另外在制度的建立、修正过程中,尽量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并采纳正确建议。

2.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企业狭窄的用人格局,不拘泥于从宗族里选拔人才,而是以应聘者的能力、特长为考量标准,允许提倡公平选拔,任人唯贤;对关键岗位人员,可以尝试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素质测试等新型选拔形式,较全面考察人选的综合素质,尽量避免裙带关系影响。有利于增强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发展也可获得各种可行性意见。

3.建立较为公平、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机制方面,在强调物质鼓励的同时注重精神激励,采取榜样激励(鼓励先进典型)和机会激励(员工获得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与工作态度、表现相关联)等方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及企业归宿感。另外,采取一定方法鞭策后进员工,使其得到改善。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潮汕企业“新文化”

1.建立“理性”文化。一是进行理性授权,强调民主管理。重视员工自主性、个性的发展、培养,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二是知人善任,实施以人为本管理,使其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三是不断为员工提供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创造更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员工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四是重视培训,增强学习意识,提高企业文化的认知度。

2.建立“共同理念”文化。共同理念,意味着行为观念上的包容。潮汕文化有特殊的区域性,但不应该固步自封、排外,应该以潮汕企业为先驱者,敞开胸怀,提倡和谐、平等、进步精神,在企业管理中跨文化融合。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

潮汕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大敢走出去,拓展国际视野,树立正确获取利用外部资源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战略眼光、观念的转变在企业运营和发展中也将发生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美彦.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广利.中小企业经营战略存在的问题[M].知识文库出版社,2009-06.

[3]刘靖.适用的才是最好的:中小企业管理之道[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0.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系统论,思维方式,建筑工程管理,优劣

我国的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理论观点认为,所有建筑工程管理规定都是一种不可以改变的定律,适用于任何状况,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应该采用的唯一指标。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无论哪一个施工环节都会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并且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在联系,建筑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这些内在的联系的认识,发现它们之间的影响因素,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或者是思维方式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

1、系统论简介

1.1、系统论的含义

系统论是对一个系统的规律以及内在结构的探究,并且要求在探究过程中必须将研究对象看做是一个整体,利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来确定它的结构或者规律。系统,是由若干个需要互相支撑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并且将各自独有的功能加以整合,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这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组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相互叠加。这种带有一定复杂性的系统,它的功能远远超过了原有的任何一个部分的自身功能。此外这个有机的整体是一种动态的系统,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以便进行各种事物信息之间的交换。

1.2、系统论的特征

系统论主要是针对系统与局部之间的关联、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联、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联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动态性、目的性以及全面性。

基于系统论的思维视角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探究,它涵盖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前期、管理中期以及管理后期进行实时调整与运行,并且将设计与施工、人工与物质信息统一整理,并且进行二者或者是多者之间的有效组合,对整个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2、系统论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

2.1、以系统论的思维看待建筑工程管理。

以系统论的思维看待建筑工程管理就是要将要把建筑工程管理看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描述,分析它的内在结构与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对这个系统中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影响因素的研究都是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规律的摸索过程。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运用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理论观点对具体的管理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系统,甚至是改变系统,使得管理系统之中的各种因素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进而使系统得到优化。

2.2、系统论思维方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十分大,并且这种影响是一种动态的影响。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的决策必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在这个过程中以系统理论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的思考,能够更加神恶如的认识问题的本质,可以不断的深入探究与改进,为提出合理高效的管理对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并且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正在极力引进与使用系统论思维模式进行建筑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2.3、以系统论思维模式为基础,从微观视阈下探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要素。

基于系统论思维的微观建筑工程关系内容包含了多个方面,主要有对建筑项目的文件管理、对建筑项目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等方面,这是对建筑施工行为的一种内在要求与规范,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完成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进展。

3、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思维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当前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中使用系统论思维模式进行工程管理,然而一些建筑企业依旧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分析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比两种模式可以发现基于系统论思维方式的建筑工程管理优势与劣势都很明显。

3.1、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思维模式的优势。

(1)、这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一种转变,将管理人员脑海中固有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与搭配。它可以为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切实可靠的决策,是对传统管理机制的改变与整合。

(2)、任何项目都必然伴随着繁杂的管理环境,管理人员不能对任何一个问题进行单一条件的判断与解决,所以系统模式的运用是必要的。而我们也应该清楚,系统论思维方式是传统思维方式的母体,而传统方式仅仅是系统思维模式的一个分支。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对于相对单一、相对简单的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传统的、静态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而对于相对较大的、环境叫复杂的问题,就必须使用系统论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这是一种动态的解决策略,也是对它的动态性特征的最好诠释。

(3)、系统论的思维模式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整个管理工程的进程,可以从更加全面的视角下对全局进行掌控。

3.1、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系统论思维模式的劣势。

(1)、以系统论的思维模式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时候必须将整个建设项目的全部环境因素考虑周全,而在管理人员没有掌握全部相关信息之前不能够做出管理决策。因此,当需要管理者做出紧急决策的时候这种方式有它自身的局限性。

(2)、在获取系统信息时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会花费较多的管理成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管理,需要较多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需要专业人员之间的互相配合与协调,这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

(3)、当下,基于系统论思维方式的建筑工程管理运用的还比较少,所以每个建筑企业的管理高层对中这种模式还不是很熟悉,缺乏一个相对成熟的文化环境对这种思维方式作支撑。

4、结束语

系统论思维方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新尝试。这种模式运用,有助于管理者对于建筑项目全局的掌控,是建筑企业保障工程质量与最终效益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毛龙泉,成虎.基于系统论的建设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责任认定体系的构建[J]. 工程质量,2009,(11):53-59 .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技术升级;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对各种资源“虹吸”效应日趋明显,电能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能源,是当今城市主要消耗的能源详实,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城市中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市政建设都离不开电能的有效供应,这样的情况下,对城市电网负荷量和供电容量的要求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同时,城市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升城市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确保城市电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城市电力工作者应该依据城市电网实际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的实际工作,加强对城市电网在安装、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上隐患的了解,根据城市电网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的技术要点,达到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水平有参考和借鉴的效果,真正实现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城市电网安全运行的水平。

1.城市电网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由于空间资源的限制城市电网,特别是高电压等级架空线路经常出现占地面积过大、安全距离不足和架空裸线线路等问题,这常常埋下城市电网的安全隐患,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导致安全事故,影响城市电网正常的功能和作用。城市电网电缆线路本体出现瓦砾、建筑垃圾和工业酸碱性排泄物,这样的情况会导致电缆出现腐蚀,影响电网的供电效果,严重会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城市电网施工中由于技术控制不严格和人为等因素经常会出现挖断、拉裂拉伤等故障发生。城市电网施工中没有对电缆线路外露部位应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导致城市电网电缆出现破坏事故和腐蚀现象。城市电网电缆终端头、引出线、接点部位由于破损、污秽物产生发热和烧损等现象,埋下安全隐患。城市电网电力设备出现破损、残缺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

2.电网中电缆运行维护的要点分析

2.1 电缆本体运行维护技术

电网是电力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对电网进行维护的时候,我们的维护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电缆线路,看一看线路的本体上是不是有建筑垃圾、废弃材料等废弃物。除了表面上看到的问题,一些特殊部位出现问题也要及时地进行解决,像穿过桥梁这一部分的电缆,我们的维护人员就要看桥墩两端的电缆是不是处于拉紧的状态,而对于穿过公路等部位的电缆线路,我们还要查看有没有施工挖掘之后留下的痕迹。除此之外我们的维护人员还要检查城市电网电缆敷设的周围有没有挖掘等施工作业的现象,合理规划电缆安装路线,进一步避免电缆线路破坏事故的发生。

2.2 电缆终端运行维护技术

城市电网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我们的维护人员要及时检查一下电缆终端的接头连接处是否紧密,引出线的节点部位有没有发热或者是损坏的情况。

2.3 电力管沟运行维护技术

对于那些敷设在房屋内部的电力沟内的电缆,我们的维护人员要及时地检查消防防火设施是不是科学合理的,此外还要检查电缆沟沟道盖板是不是有破损的现象。过路保护管道是不是通畅的等等。

3.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技术要点

技术创新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电力工作者应该加速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工作,用适合的高新科技促进城市电网对电能传输、分配和利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确保城市电网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安全、稳定地运行。

3.1 加速城市电网的升级改造

城市电网自动化是目前城市电网中各项管理的基础,现阶段城市电网运行及维护的过程中,实现电力自动化控制是主要的发展趋势,我们的研究人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技术水平。在实现城市电网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应该利用科技提高安全效果的作用,既降低城市电网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可以有效避免人为事故的发展,达到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有效维护和实现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3.2 加强绝缘的动态监测

城市电网中绝缘性能的高低成为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主要原因,从目前大量城市电网运行及维护的实际工作来看,城市电网中出现故障和主要原因就是电网中的设备以及电缆的绝缘体性能不达标造成的。因此,需要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对城市电网的绝缘性能进行控制,方便在城市电网运营中及时掌握动态的城市电网各设备的绝缘性能,为城市电网维护人员制定和实施维护方案提供辅助和参考,达到提高城市电网维护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在有效提高电网维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达到减短城市电网维修时间,降低停电损失,从而更好的维护了城市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完善城市电网防护技术

在城市电网运行维护安全管理中,我们的维护人员要避免在城市电网运行和维护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如:触电、高空坠落等。提高城市电网各类运行设备的维护安全管理技术,应该加强和完善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技术、安全标准以及安全控制体系等制度的确立,还要满足目前城市电网运行维护中的各项安全需求,保障城市电网在稳定高效的状态下安全地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与电力是分不开的,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会直接关系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不仅如此,还影响着市政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强化城市电网在施工、养护和维修过程中各项工作,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的综合方式提高电网城市电网运行和维护的效果。出于实际工作的限制和本人能力的水平,本文只对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的技术方面进行了简述,提供了升级改造、动态监测和完善防护等技术方面的措施,相信对于很多直接影响到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的其他问题尚未有设计,在此,笔者建议后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本文技术和安全管理工的基础上,重点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制度创新上加以探讨,采用全面的分析办法和综合的措施,系统地提高城市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水平,达到确保城市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居民生活和市政建设提供高品质的电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宝宗.S-Z绞用于电力电缆[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委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电缆分专委会交联电缆专题研讨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

[2]章春松,徐瑞宝,张安华.高压客户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张如山.电气设备中SF6气体的安全管理措施[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

[4]孙永旺.国产LW6系列断路器调试及运行维护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

[5]鲁尊强,司志涛,于红.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措施[A].淄博市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集[C].2008.

[6]闵勇,鲁宗相,乔颖.风电从“并网”到“融入”大电网运行的转变[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7]韩自奋.甘肃电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功能探讨[A].水电站梯级调度及自动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8]吴琛,李玲芳,张丹.滇西六地州电网安全运行分析及措施研究[A].2007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

[9]钱云,王永晨,胡义忠.浅议城乡供配电电网发展战略[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10]刘建恩.改造后电网运行的新特点[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WSR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各试点高校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使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虽然成绩非常明显,但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的不足,特别是要认识到当国家开创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之后,高水平运动队组织训练管理体制上的不足。不论是“联办型”、“自办型”还是“混合型”组成模式,我国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均处于各自为战、独立运行的情形下,更多地依赖教练员或是规章制度的强制性约束,还没在综合考虑运动队各组成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具有普适意义的、规范化的科学组织管理模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发展。

WSR系统方法论是以系统管理的全面效果为核心,以W(物理)、S(整理)和R(人理)为核心,充分考虑到系统管理中的各项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为我们反思和重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2 WSR方法论

WSR是物理(W)―事理(S)―人理(R)方法论的简称,它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该方法论以东方的哲学观为指导,同时吸收西方系统方法的思想。由于其观察和分析问题,尤其是观察分析带复杂性的系统时,体现其独特性,并具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辨,国外学者把她与TOP(Technical perspective,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personal perspective)TSI(toalsystems intervention)一起称为整合系统方法论并大力推广。[1]

图1 对物(W)―事(S)―人(R)的剖析示意图

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系统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结构

WSR的三维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部门之间。下面笔者给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实现结构。考虑到各个高校具体情况的不同,这一具体结构在各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具体管理实践中可能略有变化。

图2 WSR系统管理模式具体实施图

图2显示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系统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由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总控中心为发动机,W物理物资设备子系统、S事理规章制度子系统和R人理人力资源子系统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支持,组建成一个超循环系统。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是在研究了大量系统演化发展的规律之后,认为系统内部要素组建成超循环的方式,将最有利于系统保持演化发展的自主性、自我性和可持续性,超循环理论为我们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包含多个循环在内(至少有一个是催化循环,即能够依靠自身产生的催化剂自组织演进)的超循环[2],不仅仅能够容纳其它任何模式所不能容纳的信息量,更主要的是在超循环的组织形式下,系统能量能够有效地加以会聚,被整个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加以利用、多次利用,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自复制、自适应、自进化的功能特点,为系统更为丰富多彩的演化提供组织形式上的支持。以超循环的形式构建起来的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都证明了这一点[3]。因此,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要想在W物理、S事理和R人理等要素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耦合,使运动队建设中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共同利用,也应该借助于超循环的形式。

图2所示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三维管理模型,将W物理物资设施维度、S事理规章制度维度和R人理人力资源维度更为紧密与关联地耦合在一起,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直线关系,而是通过超循环体现出更为复杂的、多向的、非线性的关系。而在多向的联系之中,竞争与协同的威力也将体现出来,每一个维度的优点都能被超循环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其它维度所利用,从而相互增进,导致整个高校运动队的功能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而任何一个不能跟上超循环运转步骤或要求的维度,都不得不改变自身、调整自己以能适应这一系统,而通过调整仍然阻碍超循环发展的实体,必将被由拟种[4]发展成的新实体所取代。图中的总控中心,即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总控中心,既是一个行政机构,又是一个逻辑中心。它由计算机系统及时分析和处理来自W(物理)―S(事理)―R(人理)三个维度的信息,并综合整个运动队建设的整体效益下达指令,推动三维的整体发展。与传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以教练员为核心的推动机制相比,这一机制显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也更加有效。

4 结论

WSR系统化管理模式在理论上是科学的、合理的,在实践上是成功的、可行的,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水平。将普通高校的体育管理系统划分为W物理物资设施,S事理规章制度和R人理人力资源三个较为完备的子系统、可以理顺管理的思路,有较强的科学性。普通高校高水平管理的总体系三维结构更能符合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系统进行管理,可以使管理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1+1>2”的系统效果。WSR系统化管理模式下,对三个子系统的管理思路与试验方法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很难解决的问题,效果是显著的。这也说明,要想解决好现代普通高校的体育问题,就必须注意引进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5 建议

5.1 为提高全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水平,更多的普通高校应该试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系统化管理模式。

5.2 每一个教练员与体育管理者都应该学习WSR系统科学理论,并将它不断地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去。

5.3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WSR系统化管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建议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模式创造性的使用,将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不断的填充进来,使这一模式能够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国志.从运筹学到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86.

[2]艾根,舒斯特尔.超循环论[M].曾国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59.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标识,TPM,RCM

 

0 引言

设备房标识系统立足点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现行的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推广中,本着服务地铁运营的宗旨RCM,加强设备的管理,改善设备维护环境,提高设备维护的效率。一方面满足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基本需求,重视维护、管理人员与设备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维护、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注重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重视设备的“六源”(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事故危险源)管理,提升设备自身技术品质论文的格式。

1 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

1.1 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又称全员生产维修RCM,它是以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以设备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维修体制。其要求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且从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到第一线的职工全体参加。其与原来的生产维修相比,主要突出一个“全”字,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与。

1.2 可靠性维修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一种按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原则RCM,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的过程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损失最小为目标优化系统的维修策略论文的格式。

2 维修理念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运用

2.1 设备现场管理的可视化与定置化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切质量、成本、设备、安全、环境的管理,最终都将落实在“现场”作业上。现场管理就是将作业整体的状况以及每个人的工作RCM,都实施管理“可视化”,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部门看得见,并“一目了然”,使作业调整,可以随时进行和确认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能按期、按质、按量的顺利完成,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定置化与可视化

结合TnPM/TPM设备现场管理可视化和定置化理念,本着“一切为服务运营”的宗旨RCM,在标识系统规划之初,就确定了设备维护的可视化的重要地位。

在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可视化和定置化管理中,应遵守5个原则:⑴ 统一:规范化和标准化;⑵简约:简明,易懂,具有约束力;⑶鲜明:色彩一致、含义定位清晰、一目了然;⑷实用:少花钱、多办事、讲实效、服务于地铁运营;⑸严肃:全员参与、醒目分明、共同遵守、有错必改、一视同仁论文的格式。

2.2 设备维护可靠性

设备房标识系统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设备的维护的需求,结合RCM理论RCM,制定维护管理的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维护管理步骤

设备维护管理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需要根据设备维护的历史资料,不断分析、研究影响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维护策略,才能更好地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发生RCM,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图3 基于设备维护可靠性的关键设备标识

3 结语

设备房标识系统是本着“为运营服务”的宗旨,融合了先进的设备维护和管理理念,为创造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为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提供信息,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沟通和更新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实施和推广将有利于地铁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改善设备房维护环境,提高员工的维护效率。

参考文献:

[1]瞿德智,谢忱.TPM 在设备管理中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

[2]李志伟.浅谈设备管理与维修[J].机械管理开发.2002.

[3]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管理; 运维检修;资源预测; 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 TN915.853?34; TM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01?0133?04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电网发展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将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ircle Cost,LCC)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实践已成为国际电力发展的现实选择。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提高投资效益,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1]。在电力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电力设备的运维检修成本大约占LCC[2]的60%~70%,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绩效最大的环节。

随着电网设备规模的日益增长,及设备平均投运年限的日益增加,运维检修工作量也不断增长,但是企业对设备运维检修人员及资金投入的增长日益放缓。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既要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可靠,又要合理配置运维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及机械、材料等资源的使用,对运维检修资源配置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运维检修活动的预测分析,科学预测运维检修资源需求,提前优化人力、资金等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整体运维检修水平,是推动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

1 研究现状

全寿命周期造价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英美相关学者将项目使用维护阶段纳入造价管理范围后提出的,以整个项目寿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管理理论。该理论以长期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审视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相对成本的最小化[3?4]。其主要分为初始投资成本(Cost of Investment)、运行成本(Cost of Operation)、检修维护成本(Cost of Maintenance)、故障损失成本(Cost of Fault)、退役处置成本(Cost of Default)五项,如图1所示。运维检修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主要包括LCC中的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与故障损失成本中的故障检修成本。

设备运维检修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持续时间最长,绩效影响较大,检修的决策、投资和资源分配对该环节的绩效影响突出,因此开展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运维检修环节优化研究尤为必要。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发展,针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模式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5]。目前,广东电网实行设备计划检修与状态检修相结合的方式,在设备可靠性与经济性中达到较优平衡。

但对于设备运维检修资源预测的研究,目前国内相关方面研究比较少。国家电网公司内一些电力公司研究了设备运维检修活动资源需求规模的方法,上海电力公司通过建立资产墙,分析各类设备历年运维检修活动成本情况,得出不同年龄段设备运维检修活动年度成本,从而实现对运维检修活动资金需求的预测[6]。

另外,对于设备的运维检修成本研究与劳动定额研究,国内不少研究机构与高校都取得了研究成果。薛玉兰根据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对运维检修费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检修成本信息的获取方法[7]。张镱议等人基于云理论等方法提出了电力变压器绝缘状态的评估方法,并综合考虑可靠性与经济性等因素提出了电力变压器检修方案的优选方法[8?9]。许旭锋等人根据模糊机会约束二层规划方法,提出了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策略[10]。林雪倩等人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20 kV的变压器及断路器进行了运维检修成本测算,从巡检费用、消缺费用、状态检修费用3方面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变压器及断路器,提出了变压器及断路器的机构选择建议[11?12]。王佳明等开展了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研究[13]。马仲能等在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的基础上,开展了电力设备的检修策略研究[14]。鲁宗相等开展了基于风险评估的断路器检修决策研究,从风险的角度对检修决策提出建议[15]。

本文基于LCC理论,对运维检修各项工作内容与活动频次需求进行细化分析,并充分应用运维检修成本与劳动定额研究成果,建立运维检修资源需求预测模型,提前规划运维检修资源配置。

2 信息获取与处理

在设备运维检修资源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既需要设备的整体规模与运行状态,如设备投运年限、健康程度等系统数据字段,也需要运维检修规程规定、运维作业要求与劳动定额等文档文件。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南京林业大学张智光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20年磨一剑,新近出版的《绿色中国(1-3卷)》(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向世人展示了绿色中国建设从理论和战略到模式和运作的宏大篇章。目前,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系统研究绿色中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术专著还是首次出版。此前我们所见到的为数极少的以“绿色中国”命名的著作,或侧重于描述中国生态环境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或致力于环保知识的普及。张智光教授的《绿色中国》系列著作,对实现环境和经济共生发展的绿色中国之路进行了开创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这套著作有许多创新之处,我认为最突出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抓住了绿色中国研究的关键交汇点

绿色中国建设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资源与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培育、森林生态建设、国土绿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水资源保护、湿地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垃圾处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防治自然灾害、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许多方面。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课题,如果面面俱到,则难以深入研究下去,因此必须寻找到关键的突破口。

许多学者对地球生态系统做出了形象的比喻: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水系是地球的血脉,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等。而这些子系统的健康与否都与林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联合国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中所指出的:“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类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更重要了,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赋予林业首要地位”。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林业在绿色中国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自2001年以来多次阐述了林业的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总理代表中国做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并强调,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工林面积达5 400万hm2,居世界第一。

由此可见,与绿色中国建设各子系统关联度最大的关键子系统就是林业系统。张智光教授的这套专著恰恰抓住了绿色中国研究的关键交汇点,以林业为中心深入研究绿色中国建设的关键路径。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到绿色中国建设的其他相关领域,做到了深度和广度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得该著作所得出的森林生态与林业经济共生发展模式等研究结果,对其他领域的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也有良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2 构建了绿色中国建设的三维体系框架

确定了研究的关键点,可以极大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聚

焦度。然而,即使是以林业为中心的绿色中国建设问题也还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复杂系统工程,还需要构建绿色中国建设的理论框架,以便为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根据张智光教授先前提出的管理金字塔理论张智光著. 管理金字塔——成功企业三维集成管理体系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011年,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他们将《绿色中国》系列专著的研究框架设计成一个包含管理层次维、领域维和过程维的严谨的三维管理金字塔体系。其中,管理层次维由绿色中国战略层、绿色共生模式层、绿色模式运作层构成;管理领域维由第一产业资源培育、第二产业绿色制造、第三产业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等构成;管理过程维由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构成。在过程维中,组织过程是关键。在绿色中国建设的不同层次,其组织过程具有不同的内涵,它们分别是:战略层的经济—生态、模式层的价值链—资源链—生态链、运作层的运行机制—制度机制—市场机制等。

上述三维体系结构将复杂的绿色中国建设问题梳理得十分清晰,对于该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提供了十分有效的系统化分析框架和工作路径。

3 提出了绿色中国建设的理论和战略体系

根据以上三维体系框架,《绿色中国(第一卷):理论、战略与应用》主要研究了在绿色中国建设战略层的问题,包括战略理论、战略体系和战略应用。在这本著作中,作者首先构建了绿色中国战略的理论体系,并将相关理论归纳为绿色中国战略的通用理论和专用理论两大类。其中,通用理论包括环境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绿色GDP理论、绿色文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等,专用理论包括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FREES)协调发展理论、林业绿色供应链理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论、绿色城市理论等。这一理论体系既体现出一般性绿色中国理论的广度和前沿性,又展示了以林业为中心的绿色中国理论的深度和独创性。

在战略理论的指导下,该书研究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绿色中国战略环境、FREES系统结构、战略目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战略领域维和过程维的绿色中国的战略体系。在战略领域维,从林业三次产业的视角,着重研究生态战略和产业绿色化战略;在战略过程维,主要研究了绿色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组织保障以及绿色文化建设等问题。而在绿色中国建设的系统结构、定量评价、优化模型、战略保障和战略应用等方面均体现出多维度的集成化战略管理思想。

4 确立了实现绿色中国战略的绿色共生型供应链模式

在探讨了绿色中国的理论和战略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践行这些理论,探索实现绿色中国战略的途径和模式。为此,《绿色中国(第二卷):绿色共生型供应链模式》运用共生理论,提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互利共生(又称为绿色共生)的林业绿色供应链模式。

张智光教授把传统供应链、一般绿色供应链、绿色共生型供应链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入木三分:传统供应链的目的是实现物流链和价值链的整体优化,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是一种非共生关系;一般绿色供应链通过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用,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资源循环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保健式”的管理机制,属于偏利共生;而绿色共生型供应链将传统制造业拓展到可再生资源培育环节,不仅要减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更要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即实现整体供应链“从苗圃到森林”的“成长式”管理机制,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绿色中国战略的正确和有效的途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该书研究者在模式领域维,以林业绿色供应链为主线,将战略层的三次产业具体化,着重研究资源培育、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等供应链环节及其相互关联的系统结构和运行原理。在模式过程维,将战略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过程进一步深化,研究价值链、资源链和生态链三个循环过程,探讨“三链”系统结构和“三链共生”模式的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维度的集成管理:探讨中国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状况;研究林业绿色供应链的多级测度体系——面向企业的绿色核算体系、面向产业的绿色度评价体系、面向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度评价体系;由此构建林业绿色供应链“三链共生”模式的多层次结构模型和循环经济结构模型。

张智光教授的研究团队所提出的绿色共生型供应链模式为绿色中国建设在经济与生态的矛盾交织中找到了一个“冲出重围”的突破口,以及实现绿色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5 设计了绿色共生模式的运作机制

战略和模式建立起来后,要将绿色中国建设的谋划付诸实现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这就是绿色共生模式如何运作的问题。否则,绿色中国战略和模式都将成为不同层面上的“空中楼阁”。为此,在《绿色中国(第三卷):绿色共生模式的运作》中,张智光等进一步探讨了绿色共生模式的运作管理问题。

在运作层的领域维,沿袭模式层的资源培育、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研究了绿色共生模式下林业供应链的销售、生产和资源培育各环节的集成化运作技术,以及林业绿色物流各环节和整体物流系统的集成化运作技术。

在运作层的过程维,根据模式层所提出的价值链、资源链和生态链的共生原理,从多层次运行机制、制度机制、市场机制、生态文明支撑等管理过程,研究“三链共生”的集成化运作体系。在运行机制方面,基于MultiAgent技术,分别研究了林业绿色供应链系统的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和协同层的运行机制。在制度机制方面,分别面向资源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研究了绿色共生模式的制度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支撑方面,研究了生态文明理论框架、发展现状和绩效评价,并从生态物质文明(包括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和生态科技文明等)、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社会文明(包括生态政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等)几个方面构建了绿色共生模式的生态文明支撑体系。党的十报告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可见张智光教授的科研团队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性。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作者还将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我国两个林业绿色供应链示范区量身定制了具体的发展战略、共生模式和运作方案,并进行实施成效的分析和展望。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一方面表明关于绿色中国建设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绿色共生模式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6 结 语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油气储备 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油气储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设备设施在油气储运工业中的贡献越来越大,设备设施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水平也在飞速发展,对油气储运设备更是提出了要求和压力。如何减少设备故障、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设备运行效益的最大化,始终是石化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油气储运设备存在的问题。

石油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随着石油天然气使用量的增加,油气储运设备也随之增多。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油气储运设备出现了众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会影响油气储运设备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石油工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

在油气储运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 设备故障带来的问题。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操作压力的波动、工艺缺陷、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管线的腐蚀、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等,都容易造成泄漏及爆炸。

(2). 使用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使用防爆设备及电器是为了避免逸出的可燃性气体接触火花之后,发生火灾和爆炸等重大事故。但在油气储运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在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防静电措施不足。油气在管道里因摩擦存在静电,不导走静电,电荷可能积累,进而产生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 违章作业。动火要经过严格的审批,不可以用火的时候违章动火都会增加油气储运的危险性。

2. 设备设计理念不完善。

我国的油田储运系统由于油田地理位置分布的差异从而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我国油气储运发展较晚,现在仍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由此我国研究出了降凝剂,填补了该领域的部分空白,而且高性能减阻剂的研发也使得我国更接近国际水平,部分管道甚至可以在常温下输送油气。但是我国原有的运输过程中大多还是采用能耗高、管输损耗大的加热方式进行运输。再者,我国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化性因素研究不足,设计技术缺少数据库的支持,同时,也没有形成相配套的集成网络系统。

3. 油气蒸发严重。

目前,从油田炼油厂用户的周转环节繁杂,油气损耗量及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在石化、石油企业如炼油厂储运系统、油库、加油站等油品装卸操作频繁的工作环节汽油等轻质油品中易挥发的有机组分会大量汽化逸出。按全国目前原油的年使用量2. 5×108t估算,全国原油和成品油的总损耗量将达到7. 5×106t/a以上,相当于一个大油田和炼油厂的采炼量,价值3×1010RMB以上。油品蒸发损耗的主要物质是轻组分,因此,油品蒸发不仅造成数量的损失,还将引起质量的下降。除此之外,由于散发到空气中的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超过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

三.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1.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在设备管理上,我们应该实行每月定期“体检”,增强设备的“免疫力”。以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为例,长期以来重视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每个月对所有运行设备的振动情况都要进行一次检测,检测任务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承担,对不符合振动检测标准的运行设备单独核实,及时反馈给油气储运公司,油气储运公司根据检测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力的保障了设备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

加强压缩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压缩机是油气储运中的重要设备。为了使压缩机能够正常可靠地运行,保证机组的使用寿命,需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执行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保养,使压缩机组保持清洁、无油、无污垢。

压缩机定期保养和维护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做:第一,在维修及更换各部件时必须确保压缩机系统内不存在压力,或者同其它压力源断开连接,主电路上的开关已经断开,同时做好不准合闸的安全标识;第二,新买的压缩机第一次运行500h要换新冷却油,此后每4000h更换一次,并按这个周期换油。如果一年运行不到4000h,更换周期为一年;第三,要确保皮带保持张紧。每运行2000h左右要检查皮带的松紧度。

实行“三定”制度。

油气储运中的主要设备,要实行“三定”制度。“三定”制度主要是指定期检查、定人操作、定期维护。定期检查是指的是大修过的设备或者新购进的设备,必须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试运转,磨合期内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查看磨合情况,在确定运行正常后才可以交由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做法,设备的机件不会过早的损耗,使设备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定人操作是指每一部设备的操作人员要训练学习,并且进行考试,考试通过才能操作设备,多人操作多班制工作时要执行交接班制度;定期维护是指设备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定期的对设备的主要机件进行维护检查。在设备的使用中,出现问题和故障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及时并且准确的发现问题所在、故障出处,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当设备运行出现故障必须送修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当没有维修的条件时,不可以强行拆修,以免破坏维修质量。设备维修工作就施工生产的特点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并逐步由目前的排障性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

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

应当每月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保养,实行严格的点检制度,掌握设备实时的技术状况,预防事故发生,从而延长油气储运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比如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每月都由克拉玛依科比公司对设备的振动情况进行检测,当出现异常振动检测结果时,要对这种设备再进行单独检测核实,并将结果告知油气储运公司,使公司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避免耽误生产,从而减少损失,保证设备平稳运行。

管理日常化,维护保养经常化。

在建立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把维护保养的内容和标准溶解到设备管理活动当中去,使维护和保养工作做到有质、有量、有形、有效的开展,做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经常化。为了巩固和保持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我们在设备管理上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做到“五交、三不交”。五交是:交生产和工作情况的同时,交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交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和事故的处理情况;交滴漏跑冒情况。“三不交”是:遇有设备事故没处理完不交;设备问题不清楚不交;设备卫生不达标不交。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起步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当更深地强化管理、创新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促进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刚 浅析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9期

[2] 毕磊 杨健 浅析油气储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7期

[3] 孙波浪 SUN Bolang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1年7期

[4] 李之尚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3年19期

[5] 欧阳力科 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 [期刊论文] 《轻工设计》 -2011年6期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数学建模思想;教学研究

管理运筹学是现代管理技术发展的重要学科,也是各类学术研究开展的重要技术工具,对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科技研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全面的释放,并且需要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定向的培育和引导。在高校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理论,还应注意掌握好方法,让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管理运筹学教学课程中,注重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更好的结合,找出适合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一、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为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有着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该模式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和决定作用,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人才发展方向。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性质。管理运筹学中多采用数理分析的方式,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办法,结合运筹学思想,通过人才的培养加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知识面,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育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2.对于塑造学生现代思维和判断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科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这也给人们思维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人们必须具备现代思维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在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现代思维模式,这就使得人们思维必须有系统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等特点,管理运筹学在对人的塑造上有着培育学生全面思维能力和开拓学生思维的能力,鉴于管理运筹学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数学逻辑能力、数学建模方式及数理分析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对于学生思维开放性和发散性培育有着积极意义。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运筹学教学研究方向探析

在经过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数学建模融入管理运筹学改革应坚持紧密结合下面几个方向:首先,在高校扩招形势下,社会就业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人才供需关系转变,就业压力凸显。在高校管理运筹学改革方向层面,要坚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发展形势为导向,将学生的理论应用动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运筹学改革教学中应制定合理的培育计划,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践,为社会培育更富实践能力的管理型人才。其次,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形态不断发展壮大,所涉及的管理和分析判断呈量化发展态势,量化分析趋势下可以给管理者更为直观的决策支持。因此,管理运筹学在高等教育改革路径中要坚持以量化分析为方向,将数学建模融入其中,培育学生们更为精致的分析和数理判断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整个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也有着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第三,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性人才,高校应为社会培育更多应用型人才,管理运筹学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社会发展和应用人才培育方面,管理运筹学应积极调整教学方向和思路,在教学中重视数学建模,与社会需要更好结合起来,使得管理运筹学学科与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最后,建模思想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重要指导工具,是管理运筹学改革的重要导向。管理运筹学这门学科与数理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的广度和深度以成为管理运筹学发展的重要技术,也是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的具体指标,在管理运筹学改革过程中应融入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创新意识中学习和理解,学会运用数学工具,在数理量化中帮助管理者做好决策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传统的数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往往从相关定义出发,从相关定义到逻辑推导,然后得出结论,这一教学思维方式是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在管理运筹学中,更多的是将社会各类问题以建模的形式模拟出来,这就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这一研究建模思路是在实际问题的特性中建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的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管理者以此结论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和判断。从上述两种模式来看,对于学生现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来说,后面一种方式更为有利。

三、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管理运筹学的思路分析

1.备课环节要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导入。

在备课环节,要紧扣课本主题,将学生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我国管理学学科建设中,往往采用文理综合的教学方法,然而在招生过程中大多是偏向于招收文科生,鉴于数学本身难度大、逻辑思维严密等特点,许多管理学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因此,在管理运筹学备课环节就要让学生明晰数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讲解环节要注意将数理推导过程给学生做细致讲述,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的理解管理运筹学相关知识原理,学生们还要在课下学会使用数学工具,牢记数学公式,在相关管理运筹学讲课中学会使用数学逻辑推导。高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单纯讲述理论内容,还应将管理运筹学的应用囊括其中。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将管理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整数规划以及动态规划和图网分析等列入重要讲解目标,这些都要列入必学内容。对于应用较少的或者理论性强的章节来说,可列入选修内容,在授课中要将管理运筹学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讲述,让学生对最新研究成果有所了解,拉近新旧知识的关联。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数学建模融入管理运筹学教学研究要注重与学生兴趣紧密结合,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入手,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管理运筹学作为管理学中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学习难度也较大,许多学生在没学之前就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习的热情也就难以提高。因此,在当前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适的章节可以适当选用历史典故进行解释和阐述,让学生在历史典故中找出运筹学原理,更好的了解书本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还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让管理运筹学理论更好的显示出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与传统教学技术和手段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更为直观,对于综合性的管理运筹学学科来说,内含各类数理分析和逻辑推理及数据测算,在管理运筹学教学环节,可尝试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管理运筹学更为细致的了解,也能更好的领域管理运筹学相关理论,对于管理运筹学学科的前瞻性和应用性有着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增强书本知识理解,对于实践应用能力也能更好的提升。

3.教学方式改革要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南京电大 Struts J2EE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1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间强强联合、不断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国内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张,合理并有效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教育教学过程化管理,已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网络化管理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广泛运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其它课程管理类似,其主要使用单机管理方式或是手工管理方式实现,包括对毕业设计(论文)步骤中的基本信息与成绩的输入输出实施管理,而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选题、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以及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效果的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纳入系统管理中。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做法一般为指导老师前期给出参考题目,并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再从中完成选题或自行申报课题,由于正在毕业实习的学生比较分散,容易导致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有些学生课题选择冲突;同时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后期,有大量表格由人工发放、填写、回收,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阶段,通常需要运用纸质存储或者刻录光盘提交最终论文,常常导致资料堆积如山,查找不便。所以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进行管理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给管理造成较大程度的困扰,甚至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络优势,按照具体管理规定研发出一款为高校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化管理,这不仅重要,而且符合高校无纸化办公的发展潮流,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南京电大早在199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电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示范单位,属于“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类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列的“省级电大”。至2014年春季,南京电大培养的教育本、专科学生已达52397人,每学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达到1800人,因此研发出一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站在企业应用系统内部,从抽象的概念高度上分析系统需求,敲定企业应用系统的要素、组成及结构,因而给出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为企业应用系统设计给出依据。在此我们给出一些功能性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的示例。

功能性分析要求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南京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要求,按课题启动、申报课题管理、论文指导管理、论文答辩管理、论文终审管理等系列流程,能够实现不同角色应有的功能。南京电大学生可以浏览南京电大关于论文方面的公告,可以选择导师、提交课题,可以与导师交流,可以对自己的开题报告、论文及系统中资源进行上传和下载;南京电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学生、查看学生课题、论文情况,可以对学生提交的课题、论文进行审阅,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发出通知,向本校教务员汇报工作;分校教务员完成本校通知工作,维护本校教师与学生信息,向市校汇报本校论文工作;市校教务员可以对分校教务员、教师进行权限分配、调整;系统管理员需要完成业务数据备份、角色信息调整、系统安全运行、运行维护等工作。每一个用户登录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后都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可以利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与打印功能,都可以从系统中下载需要的资源,根据需要上传文档。

非功能性分析主要包括时间上响应不可以太慢,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应在5ms-9ms之间;必须能够对所录入的业务数据快速的处理,得出执行结果,基本处理过程时间不可延迟过多,至多1-3秒;对学生的申请以及教师指导结果的传送和转化时间能够满足用户心理预期,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适应用户的任务需求为关键;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适应性上应该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运行环境需要支持Windows系列、Unix等不同运行操作平台,对于将沓鱿值牟僮髌教ǎ系统可作进一步的维护以满足其稳定性;接口流量不可过小,与其他系统能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大约在5-10年时间能够正常使用;运行期应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维护,使其更加健全。

3 系统设计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其中学生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导师、申报课题、课题维护、论文过程汇报、浏览与回复导师意见等功能;导师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学生、审阅学生课题、审阅学生论文、向本校教务处汇报、有关通知、浏览学校通知等功能;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维护本校学生、维护本校教师、与教师联络、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本校通知、浏览市校通知等功能;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审核分校指导老师资格、审核分校上报答辩小组信息、完成终审论文成绩录入、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市校通知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包括操作模块、包括角色信息管理、分校教务人员管理、市校教务人员管理、系统维护记载、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备份等功能。

图1中虚线框中登录系统、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与打印、上传下载材料等功能,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等模块都需要这四项功能,因此将它们单独列出。

4 技术简介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运用Struts框架,Java的Web应用中运用的技术比较多,也较为复杂,所以研发过程中可选择的技术也多,项目管理必须考虑到开发人员个人的特长对开发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周到。MVC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业务数据模型和业务处理模型分离出来,这样研发出独立的业务组件,以便于在编写表示层页面阶段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处理表示层页面文件和模型之间关系过程中,控制器就成为两者的桥梁,这样使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项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的工程。Struts框架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研发阶段可以很好的运用该框架开展开发项目,开发人员能够选择合适的模型组件。

在图2中,JSP和Struts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组标签能够完成页面的表示与数据显示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丰富的视图功能。

5 系统实现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各个部分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5.1 创建视图

该系统采用Struts技术,视图的编写主要运用JSP技术,但和传统的JSP技术相比有两个明显不同。

(1)该系统在Struts下运用JSP技术研发视图,在页面文件中没有包括任何的脚本程序,仅是单纯的实现数据传递以及获得与显示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页面的跳转都是在业务层中执行。

(2)Struts框架给出了一组可扩充的自定义标签库,主要包含Bean标签、 Logic标签、HTML标签与模板标签。通过运用标签,能够简化编写用户界面的过程,而且更好地完成数据的封装。

5.2 创建模型

模型利用JavaBean组件,设计和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操作请求从Action派生特定Action类,调用由Bean组成的业务组件,建立由ActionForm 的派生类达到对客户层表单参数的封装。

5.3 创建控制器

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中心控制器是由Struts提供(ActionServlet),程序员一般无需对该ActionServlet执行二次研发;负责特定业务处理的Action类则是研发者研发任务的重点,这部分Action对象中会执行全部业务操作,处理结束,由Struts的中心控制器转向到JSP页面,把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5.4 创建配置文件

包括两个配置文件web.xml和struts-config.xml,用来定义Struts系统中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对该两个配置文件的定义,将Struts框架中MVC各部分联系起来,完成了一个真正的MVC系统。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开启阶段学生申请导师界面见图3。

6 结束语

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状况充分调研,分析总结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缺陷,在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结合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H状况,探讨了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基于网络B/S方式设计思路,采用Struts框架技术与SQL Server2014数据库技术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云龙,贾宇波,吴徐彬.基于UML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2]丁勇,储久良,张飞.基于MVC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

[3]陈泽强,徐梅玲.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管理对策

设备的管理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运行的质量,查找平时设备出现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查找出原因就要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总结经验,按照相应的措施予以实施,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1.设备管理的理论分析

1.1设备管理的概念

21世纪的设备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后的管理,管理的水平也有了高质量的要求,设备的管理经过可以通过经验和先进的维修理念的引入,将整个系统的运行中的各个环节都囊括其中,其中就包括选材、安装和维护等环节,进行设备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果,使得企业能以最低的成本引进质量更高的材料,在运行的过程中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所谓的设备管理[1]。

1.2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

在整个系统运行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设备损坏的情况,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引进的设备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这是选材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的设备磨损导致的设备损坏,这就是后期的维修工作出现了漏洞,因此设备的寿命周期就是从设备引进的时间算起,到设备维修后再维修直到设备不能投入工作为止, 这就是设备的寿命周期。那么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就是从开始设备的购买到设备工作期间的维修费用,整个费用的总和就构成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为了保持所购买的设备具有高质量,设备的寿命周期更长,就要详细的了解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经过理论的了解,企业在今后的设备选购和设备维修方面就有了理论保证,通过经济的结合使得整个系统都能在良好的经济效益下运行。

1.3可靠性工程理论

设备的可靠性指的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按照运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工作,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设备的可靠性与设备的经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设备在运行的时候能够保证稳定的运转并且不会发生严重的故障,这就为企业减少了一部分的维修费用,这就是设备的可靠性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可靠性也不是越高就对企业越有利,因为可靠性要求的越高企业在购买的时候就会付出更高的投资资金,这对于一些企业是不利,因此设备的可靠性的选取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企业运行的要求高就选取可靠性高设备,相应的就选取可靠性与企业运营相当的设备。

2.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特点

2.1港口机械设备的特征

经济发展走向快车道,相应的带动了更多的企业走向高要求的方向,就要求企业的设备具有高效率、更人性化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跟随市场发展的脚步,企业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今后的设备应该向着以下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之后的企业需要资源的整合,没用的部分将直接被淘汰,因此以后的设备要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大型的设备可以节约更高的成本和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将来的设备发展方向一定是高速度化,只有生产的速度更高才能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节奏;高效率和高速度就需要设备能够拜托人工的操作,引用计算机或者自控系统进行自行的工作,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2]。

2.2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常见问题

设备的管理常见的问题就是相关的管理人员重视的程度不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知识和维修技术不能掌握的彻底,造成整个系统的管理工作不统一、划分凌乱、各自执政的局面。

这样的管理使得设备的购买阶段和设备的寿命费用阶段都出现了不链接,相互之间不对应,造成了经济的损失和设备的损坏,损坏后的设备往往是维修的多,却不通过技术的改进而进行设备的改造。

在维修的时候,维修人员虽然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但是有的设备不需要维修,有的设备需要短时间内进行维修,但是由于相关的知识的确实,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准确的维修设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对策

3.1改善设备管理的观念

设备的管理是个综合性的管理,因此对于设备的管理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后期的维护上,还要在设备的选购和安装等环节,只要是涉及到设备的运行就要进行观念的完善,在设备的选购环节要加强选购人员的知识储备,也就是加强知识素质,平时对这些人员进行多的培训和指导;在修理和改造的环节,就要进行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与设备的效益、节能和环保方面有关的因素,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综合管理的效果。

3.2加强技术的改造

设备的技术改造就是经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设备的技术性能,设备的技术改造不是平时的设备维修,技术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设备能够有更好的工作效能,使得运转到效率更高,花费的资金更少,在以后的运行中尽量减少维修的次数,这是一种对原来技术的更新,是对设备的整体的维修、大修理。

3.3完善设备维修管理

维修的目的是使得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不耽误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在按照企业相关的规定工作的基础上,保质保量的完成企业任务[3]。

维修管理的水平高低可以通过设备的利用率来进行判断,设备的利用率高就说明相应的管理水平就高,反之管理水平就有待提高。因此要完善设备的维修管理就要奔着用最少的钱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任务,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

在进行设备维修管理的完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不能单独长时间的使用一种维修管理方法,要综合多种管理方法进行,比如企业管理的定期维护、状态检测维修和事后维修等多种方式的循环使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港口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港口管理的高水平一方面有利于港口自身设备的运行,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的作用,因此上文提到的港口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常见的问题经过针对性的对策后,相信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春晖.浅析现代企业设备管理新思路.理论观察,2011,20(10):20-23.

[2]卢平安.再造设备管理流程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14(10):78-79.

[3]徐明光.论港口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的因果关系.交通企业管理,2012,10(05):77-78.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水泵,离心式,口诀,设备维护,矿山排水

 

0前言 排水设备是保障矿井生产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目前国内矿井的固定式排水系统的主排水设备以离心式排水设备为主,其中的核心器件是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在多年的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中,总结和整理了关于排水系统运行和维护的一些经验口诀,这些口诀来源于生产一线,以便于记忆和使用方便而广为流传,但是,由于口诀口口相传、追求简单易记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使用误区和错误。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进行规范化和合理化修正,可以充分发挥和发展口诀在生产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离心式水泵运行维护的52句口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供设备运行和管理、维修同行参考。

1现场口诀

1.1楔子

矿水1积存殃生产,排水设备最关键; 离心、往复、喷射泵2,矿山排水最常用。

主排、区域3选离心,局部、泥浆复与喷4;运行维护重日常,设备完好有保障。,矿山排水。

1.2开机

障碍5除、连接6固,压盖7松紧要适度; 仪表8齐、黄油9足,盘轴10三周无卡阻。

引水注11、气阀12关,水轮13旋转真空见; 上阀门14、要关严,负荷减小动15不难。

3分钟、是上限16,压力达到阀复原17; 读三表18、听噪音,漏气19、发热20都关心。

1.3运行

滤水器、深1米21,防止泵体吸空气; 可能烫手22有三处,轴承、电机、填料壶23。

表针24摆动幅度大,及时停车不可怕; 水泵声响不平稳,一样停车找原因。

底阀25不堵不淤埋,盘根不热无水线26; 填料松紧啥为好?断续滴水就可靠27。

1.4技术参量

吸水高度允许数,转速转向规格符; 吸管28直径吸水口29,水垢厚少贰点五30。

轴向窜动有规定31,点五毫米单级泵; 三阀32完好又灵活,水轮泵壳无摩合32。

1.5停车

停泵程序讲究严,操作不当有危险。,矿山排水。 关闸门33,泵空转;真空34旋塞封闭全35。

先断电,再关表36;搞好清洁除隐患。 停泵如在10天上;排水37油封38不能忘。

1.6 尾声

对付矿水用水泵,规范操作责任重。 设备维护在于勤,望嗅听触39多用心。

2口诀注解

2.1楔子

1)矿水--涌入矿井的水,来源于地面水或地下水。2)离心、往复、喷射泵--离心式水泵、往复式水泵和喷射式水泵。3)区域―区域排水设备。4)局部、泥浆复与喷―局部排水设备、泥浆排除设备、往复式水泵、喷射式水泵。

2.2开机

5)障碍―机组附近妨碍运转的物体。6)连接―机体的所有连接部分。7)压盖―填料压盖。8)仪表―压力表、真空表、电流表。9)黄油―润滑油。10)盘轴―用手转动联轴器。

11)引水注―通过引水漏斗向泵体灌注水,用以最初的真空建立。12)气阀―放气阀门。,矿山排水。13)水轮―叶轮。14)上阀门―排水管的上部阀门。,矿山排水。15)动―起动,指驱动电机的起动。16)3分钟、是上限--起动的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17)阀复原―逐渐打开出水阀门。,矿山排水。18)三表―压力表、真空表和电流表。19)漏气―包含水路、泵体、各连接件。20发热―包含轴承、电机、泵体、盘根、填料箱外壳。

2.3运行

21)滤水器、深1米―滤水器应装设在水面的1米以下。22)烫手―发热异常,采用手触感知。,矿山排水。23)填料壶―填料箱及外壳。24)表针―真空表和压力表表针。25)底阀―吸水管阀门,有些泵站不设置。26)无水线―没有呈线状流淌的漏水。27)断续滴水就可靠―允许有断续滴状漏水。

2.4技术参量

28)吸管―吸水管。29)吸管直径吸水口―吸水管的管口直径不小于吸水口直径。30)水垢厚少贰点五―排水管路水垢厚度不超过管径的2.5%。31)规定―国家标准。32)三阀―闸板阀、逆止阀、底阀。32)摩合―摩擦、碰撞。

2.5停车

33)关闸门―关闭排水管调节闸阀。34)真空―真空表。35)封闭全―关闭严密。36)表―压力表。37)排水―排空水泵内的水,属防冻措施。38)油封―避免锈蚀的措施,针对旋转面和裸露面。

2.6 尾声

39)望嗅听触―设备检查的常用方法,即看外观、嗅气味、听声音、触摸发热温度。

3.结束语 现场设备维护作业中,累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凝聚了诸多一线人员长期维修作业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将这些来自现场的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规范其表达含义,纠正其偏差和错误,可以去伪存真,使设备维修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为设备维修工作在安全生产、提高工效、丰富专业理论方面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煤炭企业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刘胜利.矿山机械[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煤矿机械[M].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9.

运维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体系优化;交互优化;预防性维护

1. 引言

设备管理,根据企业运营、生产目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确立最高目标为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OEE最高效,基于可靠性理论、维修理论、应用系统工程学、状态检测、故障诊断技术及管理学等理论,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采购、安装、运行、管理、维修、保养、改进、更新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管理[1]。维护优化模型即致力于找寻维护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最优平衡、且同时兼顾其它限制条件的数学模型[2]。

其核心即在于保持和恢复设备运行可靠性。更兼具设备及其部件的可靠性状况,应用逻辑决策分析方法制定设备的维修大纲,确定所必需的维修内容及合理的维修类型、恰当的维修时间及维修方法,从而达到优化维修之目的。在该理论指导下开展设备维修工作,既可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亦可降低维修成本,经多年生产实践检验,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被付诸拓展。

下文着重于设备维护管理实践中,对设备维护各子体系运行过程中自优化、各子体系交互优化以及设备维护管理总体系整合优化的研究。

2. 预防性维修体系执行优化概念模型

根据各企业设备管理发展水平、策略、偏重不同,其维护体系所运行的子系统也会不同; 如图1所示,W公司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由五大子体系组成,包含:预防性维修计划(Preventative Maintenance Plan, PMP)、故障维修(Breakdown, BD)、故障分析(Breakdown Analysis, BDA)、备品备件管理(Spare Parts Management, SPM)、运行管理会(Operation Management Meeting, OMM)。各子体系如何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自优化,又如何进行交互优化,从而达到总体系统整合优化,是SOOM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 Operation Optimizing Method,设备维护管理体系执行优化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每套系统包含哪些关键设备、部件信息等来自设备主数据;设备故障维修时间来自BD子系统之历史故障信息数据库;预防性维修时间来自PMP子系统;备件价值等信息来自SPM子系统。每一次当某设备故障信息输入系统时,系统会自动匹配并更新平均维修时间,再运用模型进行运算然后优化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同理,当备件信息、预防性信息变更时,系统同样进行模型运算,并优化预防性维修计划。关键部件信息库也是动态的,当BDA子系统分析出某部件影响重大应被列入关键,则信息输入系统;系统模型会触发相应运算,此时SPM备件子系统做出相应反馈,采购备件、备件信息反馈给系统;同样PMP子系统会产生相应维护计划;优化模型根据故障、备件、PM等等信息优化维修计划发出工单。该方法提供一种系统性、规范化、标准化的执行优化工具,首先,各子系统参考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 P-D-C-A)分别运行自优化,关键是对各执行点制定出符合厂情、简单又明确的优化规定;其次,制定出各子系统交互作用原则,例如运行BD时遇到某情况X即转入BDA系统,遇到某情况Y时即转入系统PMP等;然后,各执行人员只需要按照规则,运行各子体系,执行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规范化的自优化和交互优化系统;最终,达到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可持续优化发展。根据各企业设备管理发展水平不同,该SOOM方法可衍生为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甚至多级体系执行优化方法,并可拓展应用,与其他运作体系交互作用。

如图1所示,设备维护管理体系框图;BD为故障执行系统,BDA为故障分析系统,PMP为保养执行系统,SPM为备品备件管理系统,OMM(运行早会)为交流系统,另有隐性的后台电子计算机支持系统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CMMS(Computer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等。

3. 预防性维修优化模型应用

传统的预防性维护往往采用周期性检修的方法,其维护周期T基本比较少更新[3~5]。图(略),保养计划(Preventative Maintenance Plan, PMP)PDCA演示:例,分析过往故障数据得出某设备A缺乏预防性保养,分析知该部件故障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平均失效前时间)或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9周()[6,7],所以更新预防性维修计划每8周对其进行保养;若保养后产线启动30分钟内未达理想状态,视为一次垂直启动失败,需要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定期对各车间PM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PM记录、PM欠缺率、垂直启动率、保养计划更新、点巡检记录、保养工具、保养的安全、质量相关项等等。得分最低的TOP3项目需要制定改进措施。下一周期回顾这些改进项执行情况及效果,周而复始再进行下一戴明循环。

图(略),定期设备故障BDC分析:运用标准化故障代码BDC(Breakdown Code)进行故障登记(BDC专文介绍),当任一关键部件故障信息输入系统,系统会自动调用参数优化模型,[6,7]运算后优化预防性维修计划;以登记

表作为源数据建立数据透视表,利用透视表功能选择关键字段进行报表筛选,再插入帕累托(PARETO)图。至此,由图表很容易发现设备多发、重复故障、重点故障等,要获得任意区域、设备、部件及某故障的重要讯息非常简单。然后,利用FMEA、PM、故障树等故障分析方法,找出根本原因;最后,针对根本原因制定预防、纠正、改进等措施予以解决。下一周期(Period)回顾这些改进项执行情况及效果,如此周而复始再进行下一戴明循环。

故障分析系统(Breakdown Analysis, BDA):BDA亦可为E&T(Education & Training)子系统下一层次之子系统,但鉴于其在这一层次与PMP、BD等系统有较多交叉作用,所以单独在这里介绍。故障分析PDCA,一般规定每Q(Quarter)对所有维修人员故障分析能力(5WHY、FMEA等)进行实例考核,并追踪考核中所有改进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效果,未通过者需重新考核;定期(P4W)对各车间BDA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BDA完成率、欠缺率、措施跟踪率、措施完成率、BDA完成质量、BDA分享情况等,重点检查安全、质量相关的BDA。下一周期(Period)回顾这些改进项执行情况及效果,如此周而复始再进行下一戴明循环。

图(略),备品备件订货管理演示(Spare Parts Management, SPM):本示例采用定量订货法,依据过往消耗数据预先确定一个订贷点(Reorder Point, RP),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控库存水平,当库存水平降低至订贷点时,发出订贷通知,执行订货任务。库存消耗速度不是均等的,有时因为需求突然加大,会动用安全库存,如果需求持续增大,经常动用安全库存会导致库存水平的持续走低,有缺货风险,此时需要调整订货点库存量或者缩短订货前置期。定期(4W)对技术仓库(Technical Warehouse, TW)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包括出入库记录、缺货率、收货正确率、发货正确率、发货及时率、资审相符率、库存损耗率、订单完成率、TW的安全、质量相关项等等。得分最低的TOP3 项目需要制定改进措施。下一周期(Period)回顾这些改进项执行情况及效果,如此周而复始再进行下一戴明循环。SPM优化运算模型作者另文有详细介绍。

图1 维修体系优化示意图

图文中部分缩写释义:

BD=Breakdown, BDA=Breakdown Analysis, PMP=Preventive Maintenance Plan, SP=Spare Parts, SPM=Spare Parts Management, OMM=Operation Management Meeting, E&T= Education & Training, EEM= Early Equipment Management, CI=Corrective Improvement, TW=Technical Warehouse, RBD=Repeatability Breakdown, FMECA=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

如图1所示,工厂维护管理体系交互优化示意图:BD系统记录的设备问题,A类设备故障时间超过30分钟、B类设备故障时间超过60分钟、重复性故障以及涉及安全质量的故障Case必须进入BDA系统;设备故障影响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必须提交运行管理会OMM(Operation Management Meeting)进行讨论以制定方案;若因缺乏保养引起需进入PMP增加保养计划;BD产生紧急备件需求应提交SPM系统加急处理。PMP保养计划由计算机管理,产生的定期备件需求提交SPM,SPM根据PMP需求预留备件;保养计划、资源、时间等需求应提交OMM,高效的PM执行可不断优化BD系统绩效;PMP每P(Period)审核产生的TOP3问题需提交 BDA系统进行分析改进。BDA分析产生的保养需求交予PMP,产生的改善性维修需求交予BD,产生的操作运行改进需求提交OMM,分析出备件缺乏或质量问题交予SPM处理。SPM发现的备件异常消耗等问题提交OMM并支持OMM的改进要求,响应BD系统日常及紧急需求并要求其更新备件技术信息,支持PMP系统定期需求并发出订单(Order),备品技术问题提交BDA。OMM(运管会)为交流系统,商议产生的维修需求交予BD系统,产生和保养需求交予PMP系统,不明因设备问题交予BDA系统,相关备品备件问题要求SPM跟进。(文中描述比较简略,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厂情制定具体、明确的交互作用原则。)

工厂维护管理体系交互优化,如前文介绍,根据各企业设备管理发展水平不同,其维修体系所运行的子系统或许有多有少,在图1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E&T(Education & Training)子系统、EEM (EEM= Early Equipment Management)子系统等。实际中还会遇到各系统与部门内外、企业内外等其它系统交互作用的情况,此处不再扩展。

PS:所有交互作用原则并非一成不变,可以灵活运用,根据企业自身设备管理发展水平、人员能力发展水平等定义其他交互作用规范、原则。

4.小结

本文在经典的预防性维修理论和可靠性数学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新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基于可靠性理论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交互优化模型,以某公司设备管理实例引入,通过计算优化可靠性,达到体系交互优化。该模型能够实现针对故障历史及其维修方法的维修策略优化,避免了原有预防性维修决策模型不考虑故障特性和维修方法的盲目维修,同时使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决策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避免过度维修和欠维修现象,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洪孝安、杨申仲等,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修订本).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工程分会组织编写,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2)。

[2] R. Dekker. Applications of maintenance optimization models: a review and analysi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System Safety, Volume 01.51,PP.229-240,1996.

[3] Sheu S H, Griffith W S, Nakagawa T. Extended Optimal replacement model with random minimal repair cost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5, 85(3): 636-649.

[4] Lai K K, Leung F K N, Tao B, et al. Practices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replacement for engines: A case study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24(2): 294-306.

[5] Sheu S H, Griffith W S. Extended block replacement policy with shock models and used item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 140(1): 50-60.

[6] 金碧辉. 《系统可靠性工程》.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7] 赵宇. 《可靠性数据分析》.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