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篇

一.走进文本深处,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其中的名篇佳作自然是学生文本阅读的典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领他们通过反复诵读,切身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当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淀》时,就试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感受其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荷花淀》作品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白洋淀地区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斗生活,但在字里行间中,读者似乎看不到炮火连天的战争场景,听不到声嘶力竭的战争厮杀;恰恰相反,映入读者眼帘的却是明月、湖水、荷花,闻到的却是荷花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听到的是哗哗的水声、清脆的笑声。小说之所以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从始至终,小说就以白描的手法完成叙事的目的。从水生嫂月下编席“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就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清新、纯朴、自然。而后,作者抓住明月、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景物,展现了荷花淀的地方风貌,给人如临其境之感。妇女们勤劳爽朗的性格、男人们勇敢机智的品质的叙述并不是作者“强加”给读者的,而是更多借助了荷花淀的景色描写,情境交融,情景相生才使得作品超凡脱俗,意境深远。

二.走进文本深处,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丰富学生人生体验、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基本途径。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地在充分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或豪情壮志,或苦闷彷徨,或淡淡忧伤,不一而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领会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和文本、作者尝试“对话”,把文章的思想情感解读出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祖国山川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时笔者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练习来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本文作者是黄药眠先生,他虽然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但他却深深地眷恋生他养他的热土,热爱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他亲眼目睹了外国列强对国土铁蹄践踏,也切身感受到了旧政府的黑暗昏朽。为此,他亲身参与了民族解放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他有过新中国建设的欣喜,也尝尽了祖国建设中十年浩劫的失望,当祖国历经波劫,重焕青春光彩,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激动呢?正是有了这种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对这片热土深深的眷恋,作者的作品才能同行云流水,将自己的满腔热忱融入作品,使人读来心灵震撼,激感上的强烈共鸣。

三.走进文本深处,挖掘作品的时代精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能给阅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启迪,有时还能折射出时代精神,或讴歌,或批判。例如,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演讲辞中用“灯塔”和“黎明”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生动地描绘出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内心对自由、平等的渴望。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和“故土家园中的流浪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形象地表现出了美国政府的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选择那些难度适当、题材和体裁适宜学生学习的材料,可以是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幽默故事、寓言、通话、科普性文章等,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大他们的阅读量,激发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学生可以从阅读中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当阅读到较高阶段时,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更有深度、与学科联系更为紧密、哲理性更强、异国文化更浓厚的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阅读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行文结构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既可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又可以学习到语言是如何运用的,而且其视野得到了开阔,思路得到了开拓。同时,学生还可以在阅读中领略到异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将学到的知识在阅读中得以巩固,这样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就可以被反复加强了,对于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使自身的阅读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使得阅读技巧运用得越来越熟练,使其理解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加强。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内教材文本的精读和课外文学作品的泛读结合起来,教师也应当尽量把课文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常见阅读方式较为常见

直接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该如何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制定不同的阅读要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遵循阅读规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实施阅读教学的做法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2.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效;3.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当指导监督,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语文教学。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高中生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掌握知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给学生相对自由的选择和阅读空间。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渐趋明显,阅读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在合理的指引下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营造阅读自由、思考独立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高中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现在的教育环境也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应避免出现过分夸大学生的作用、课堂教学无效性、重过程不重结果等现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使学生在阅读学习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可以更快、更充分地掌握知识。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监督反馈,通过教师的积极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进展情况,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三、实施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施行。

(一)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积累的知识,对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作出独特解读的阅读教学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欣赏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二)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创造性解读,探异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创造性阅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联想、敢于质疑、挑战权威、锻炼思维品质,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对象提出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或者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吸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最终达到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探究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它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思维。

(四)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参与阅读目标的制定,并对自己的阅读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监督,阅读完成之后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主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完成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自主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五)目的性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4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任何一个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都能够创设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阅读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1.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情境,使过去的单向交流方式转变为多向交流方式,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充满感情地和学生讨论交流如下这个问题:学习完本课后,大家也来谈谈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吧。在教师的倡导下,学生纷纷讨论起自己的梦想,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变得热闹欢快起来。

2.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境”,品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挚的情感、深远的意境。例如,我在教学《再别康桥》一文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这个传统的意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然后再分析此时的柳的意境,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情景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在课堂上播放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一个片段,青年与同样是热血青年的同伴驻足于橘子洲头,看船来船往,论古今国事,激情澎湃地喊出“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让学生观看此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在教学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课的时候,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根据这首词的内容而创作的沙画视频,让学生在沙画中感受该词的内容和情感,从而降低他们学习此词的难度,这样,学生也很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5篇

新时期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体会文中那深深的意蕴,体会作家所采取的时空交叠的写法,同时感悟生活。少年、中年、老年听雨;故国、异域、台湾听雨。年年岁岁雨绵绵,岁岁年年情切切,皆是作者心声告白。再引导学生涵泳品味文本,抓住“雨境”和“语趣”,从作品描绘的雨境中感悟语言的妙趣,从语言的妙趣中领略听雨的意境。叠词———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式———长短参差跌宕生;画面———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学生必能兴趣大增,洞天大开,真乃其乐无穷,想不被吸引都难,还愁兴趣不浓?所以说,有了兴趣,语文阅读教学将会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二、去掉千人一面的枷锁,探究个性化阅读之路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笔者主张这样的观点:享受学习则不困,学会学习则不厌。夏丏尊先生在《关于国文的学习》中说:“阅读就是从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本身来说,它是写作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听说的能力;对于人生来说,它是改进生活、丰富生活的手段。”夏先生从独到的角度来观照阅读教学,其阅读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思想;理解、鉴赏、触发三阶段的思想;对不同的书,阅读的态度和方法不同的思想。所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有个性化可言。

(二)新《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

比如,在《三国演义》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对其中的人物有不同的解读,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物,我们可以突破旧有的观点,跨越时代,发表不同的看法。要学会与文本交流,与作者交流,与时代交流。当然,以高考试卷中的阅读为例,我们必须向学生强调一点,阅读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但也不能走极端,必须坚持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个性化阅读强调的只是阅读个体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说读者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尽管教学模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个性化阅读还是要尊重文本,如果脱离了文本,即使观点再新,形式再活,也只会南辕北辙。正如高考命题组专家所言,高考阅读题的答案是讲究趋同性的。

三、去掉唯听是从的枷锁,探究质疑能力提升之路

新时期教师千万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唯听是从的庸人。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走放得开、收得拢、教得精、学得活的教学之路,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

(一)阻碍质疑的因素

不是学生不想质疑,而是不敢质疑。原因之一,教师包办过多。即使是让学生自读,教师也常常出一些思考题,然后就是帮助对答案,这样就造成了学生阅读时的依赖心理。

(二)创设质疑的情境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质疑条件,给学生以启发,并在丰富学生的知识上下功夫。可以采取下面一些做法:问题让学生提出,答案让学生得出,点评让学生说出,分数让学生给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有一种主人的意识,有一种成就感,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并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会质疑

为了使学生学会“生疑”,从而学会质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问的质疑方法。例如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个性、命运、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分析,可以就已有的观点甚至是权威的观点作出发散性的讨论剖析,产生新解,再作辩论验证。多元与聚焦并存,既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可让学生勇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

四、总结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教学构架

根据高中英语教学的新课标导向,英语教育越来越突出学生思维的培养。而英语文学阅读正好迎合高中英语教育的思维培养需求,二者的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1英语文学型思维阅读的特点

(1)英语文学名著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独具特色的风格、精致诙谐的语言吸引着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英语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增加阅历的同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2)阅读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有效渠道。名著阅读则是集中代表了某个时期某种文化历史的精华。英语文学名著阅读为高中生建立了了解英国历史、文化、风俗、社会的桥梁,并且文学名著经过岁月的打磨,其中的词句值得品味及学习。(3)英语文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研习语法,对于高中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英语阅读中,逻辑思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复杂的语法、陌生的词汇都是学生阅读的障碍。文学名著的书写蕴含着逻辑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

2高中英语思维型文学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了解文本信息。英语文学阅读学习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文本,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情感。陌生词汇是阅读的一大障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词构词法猜测词义,帮助文本的理解,并且注意平时阅读的词汇积累。例如,阅读文章AnUncomfortableBed时,生词较多,如:princely,distrust,restless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猜测单词词义,鼓励学生讨论对文章的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思维导图,如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性格及隐藏信息,并且让学生模仿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以学生为主,对英语文学阅读加以深入分析。例如,在学习OliverWantsMore时,文中涉及workhouse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workhouse进行了解,进而丰富主人公Oliver的生活时代背景,也更加容易理解其PleaseSir,Iwantsomemore情感状态,了解到workhouse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好,其影射的是更加悲惨的世界。另外,小说的标题值得品味,以EarlyAutumn为例,这个标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例如:S1:Thisisagoodtitleforearlyautumnasatitle,whichisahinttotheprotagonistofthearticle,suggestingthatMarieandBillarenolongeryoung,andthattheirgradehasenteredthefalloflife.Theyhavetheirownfam-iliesandlives,sayingtheirlovehasbeenunabletocontin-ue.S2:Thearticletakes“earlyautumn”asahint.Au-tumnisatransitionalseasonbetweensummerandwinter,whichrepresentsmaturityandchange.Inthisalternatesea-son,MarieandBillmeetagain,andformanyyearsnochangehasbeenmade.BillisnolongerinlovewithMa-rie.Theatmosphereofthestorybecomeschillywiththeautumnwind,andthehumanfigureisinlovewiththestranger.第三层次,建立批判性的阅读思维。阅读是思维延伸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本与作者实现沟通。作者的思维意识、观点态度蕴含在作品中,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拥有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的阅读思维。例如在阅读KingLear时,引导学生判断HowdidKingLear’stragedycomeabout?学生的批判性的回答是Ithinkit’simportantthattheCordeliadoesn’texpressloveforLear.Thekingheardthewordsofhisbeloveddaughterverysadandpainful,sokingLeardroveouthisdaughter.Therearemanywaystoexpresslove,obviouslyCordelia’sexpressionisproblemat-ic.第四层,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思维、想象思维。英语阅读仅仅靠课堂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英语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并且注重读写结合,让学生模仿写一些小的片段或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推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推荐学生阅读类似的文学作品,亦或是在阅读完篇章节选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例如阅读完TheOpenWindow后,可以阅读萨基的其他文学作品;学习EarlyAutumn后,推荐学生阅读曼斯菲尔德的Adillpickle;阅读KingLear后,推荐学生阅读李尔王的原著。

3高中英语思维型文学阅读的构架

(1)英语阅读课堂设计渗透文化与文学英语文学阅读的精髓在于品味异域文化,拓展视野,增加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注重文化的渗透,不应单纯专注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英语语法、词句的学习,还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以学生为本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思维型英语文学阅读也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揣摩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维,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课堂中引用不同风格、题材的文学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3)培养阅读习惯,制定阅读计划,增加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课堂知识为英语阅读打开大门,而良好的阅读计划、阅读习惯才是通向阅读的道路。教师应设置有针对性、个体化的阅读计划,使得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英语阅读中来。可以定期举办阅读竞赛活动,以督促学生坚持阅读。(4)鼓励创新,建立思维认知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建立及发展,鼓励学生创新,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建立有效的思维认知体系。关注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是跟随文学作品思维的过程,不断完善学生思维的过程。

4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阅读与思维型的结合对于高中英语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语言学习融合文化学习为语言学习及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中英语思维型文学阅读的构架使得学生的阅读及思维实现了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崔晓芬.新课程背景下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6):92.

[3]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5).

[4]何卉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的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4(7).

[5]王学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新课程•中学,2014(3).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7篇

发现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提出来的。布鲁纳所说的“发现”,含义比较广泛,他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日本大桥正夫对发现学习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他认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发现学习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创造一种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行发现知识的过程。简单地说,发现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强调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所以说,发现学习法也叫问题法、探究法。发现学习法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从本质上说,发现学习法就是一种教会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入发现学习的必要性

2.1教师主宰课堂,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宰,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以自己对文本的阅读、认识和体验,代替学生的阅读和体验,课堂上过多、过细、过滥的提问和回答代替了学生的诵读、品味和感知,这从本质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权利,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些论述都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的主体,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作者的交流,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2.2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教,学生学,这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什么,怎么教,皆由教师说了算,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演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授和灌输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了。当然,由于高中生面临着高考,所以,师生自然而然地都把目光集中到高考上,这种功利意识使教师不由自主地关注高考,在课堂上潜意识地落实高考。备课时,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考点、知识点;课堂上分析讲解时,教师会不自觉地按高考试题的形式肢解文章内容,讲解分析;课后根据高考考点,设计大量的练习题,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却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轻视学生对文本的诵读、感知和体验。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学生丧失主动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理性化,使学生不会感悟,不会思考,也不会理解,不会表达。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迷雾中迷失方向。

2.3解读文本单一,压抑学生的探究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参上对作品的解读奉为不二的法宝,在分析作品时,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参的定论上。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与教参偏离时,便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似乎唯有教参上的理解和定论才是绝对正确的,这种单一化的文本解读倾向,压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文本解读本来是多元化的,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大胆向权威挑战。学生本来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探究,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有自己的判断和认识,却在这种单一化的文本解读中被压抑。

2.4阅读教学程式化,限制学生的创造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方法单一,形式死板,不管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散文、诗歌,一律按照“一导入、解题,二作者、背景,三概括段意、分析课文,四总结主题、分析写法”的固定模式开展教学。教师一味地讲解分析、灌输注入,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不管同意与否,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是再优美的文本,也被教师肢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学生完全丧失了自己,泯灭了自己的创造性,成为被灌输的容器、被填的鸭,学生完全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厌恶语文,甚至是憎恶语文。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传统的程式化的模式,使本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师的肢解分析使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魅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3结束语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8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需要让他们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并且从课文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有益的启示。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鲜有实施个性化阅读。何谓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一个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个性化阅读强调的是同学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当中真实的情感感受。

【案例】执教《范进中举》一课的时候,通过课文的初步阅读之后笔者让同学们总结自己对范进这个人的看法。其中一名同学的见解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她的见解大致是这样的:“初步课文的时候我对范进这个人的印象还是挺好的。他给我的初印象就是一个尊敬长辈、非常有礼貌的人。不过当范进中举之后这一切似乎都变了,他从一个老实、礼貌的人变成了一个虚伪、世故、圆滑的人。转变之快确实令人咋舌。到底是什么把范进改变的如此之快呢?当然是那可悲可恨的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虽然改变了范进的物质生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逐渐地走向贫贱和低微。”上述教学片断中这位同学的独特见地正是个性化阅读的完美体现。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他们发言的机会,那么同学们个性化见解也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因此,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才能有效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优化问题设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要想让初中生对于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自然离不开问题的设计,没有提问则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无法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基于此种情况,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都非常注重问题的设计,希望通过优化问题设计来不断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案例】执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时候,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之前一定学过陆游的诗,你们还能记得他的哪些诗句可以充分体现他的爱国情怀吗?”问题抛出之后,立刻有同学回答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我接着问“:那么,这句诗又是怎样体现出陆游的爱国情怀的呢?”有同学回答说“:陆游在死了之后还在关心国家有没有收复失地,这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我又问:“学习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之后,你们认为诗中的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不仅帮助同学们复习了旧知识,又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引发他们进入一种新的思考。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先将课文吃透,如此以来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才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也才能更加有效。切忌设计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如此一来不仅不能让初中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提升和训练,还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的混乱。

三、通过感悟赏析,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我们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阅读教学当中必须要通过引导初中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和赏析,从而不断塑造同学们的健全人格。

【案例】执教《故乡》一课的时候,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讨论的内容是关于希望如何实现的问题。对此,笔者联系同学们的学习实际帮助他们进行理解:“事实上,学习拼的并不仅仅只是智力,还要拼毅力,拼信念。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那么他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很容易放弃。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通过这样的解读同学们不仅可以有效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文章,在这些文章当

中蕴含有丰富的精神给养。我们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和赏析,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从而不断塑造同学们的健全人格。

四、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

阅读是一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能,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常常要用到这样的技能,用以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同时阅读也是学生提升文学素养、接受文化熏陶的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漏洞,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于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建议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我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诵读,加深学生阅读体验

诵读是朗读、朗诵、背诵等发声阅读方式的总称。关于诵读的作用,曾国藩如是说:“非诵读不能展文字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不能探其意之深远。”就诵读的本质而言,它能将书面文字转换成具有情感的语言,加深读者的体验。那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诵读,全面地体验阅读。就以《滕王阁序》的教学为例,王勃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绝美的辞藻把滕王阁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往的景物描写,更注重对意境的营造,有一种不动声色却又美得不自知的感觉。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进入那种情境中。比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它写出了色彩变化的美,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于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化,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于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系统营造一个美妙的意境,让学生带着情感来诵读文章,眼前仿佛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色,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样的诵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文章的意境,加深阅读的体验。

二、对话,提升阅读教学高度

在教学中,引导师生互动始终是受到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还能获取有效的反馈信息。那么在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对于互动的改良运用就是开展师生对话,将阅读教学提升一个高度。通过对话,能够让师生在情感与思想上有一个真实的交流,启发师生。以《乡土情结》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自由阅读,并且进入文章一起思考,随后教师以“中国古代文人的乡土情怀”和“梦中的故乡”为话题,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中国文人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怀?中国传统文化的乡土情结是如何形成的?乡土情结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等。然后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由交流并选出发言人,让大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文章阅读体验。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并且从话题出发从教师的角度将文章的内容与情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不断迸发出思想碰撞的火花,使文章的情感与内容深化,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扩展,激活阅读学习体验

阅读不仅仅是一项学习任务,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看一看远方的风景,体味不曾经历过的人生。因此,在高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阅读的素材与方向,激活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以《辛德拉名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文章的背景、作者以及同名电影做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先了解对奥斯卡•辛德勒为保护犹太人而倾家荡产的故事,奠定悲怆的基调。随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电影《辛德勒名单》的片段作为辅助,让学生对辛德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经历与遭遇,体会辛德勒先生的勇气与正义,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意义。最后,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资料,要求以“写给辛德勒先生的信”为题,谈一谈阅读之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和平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教学,阅读课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地方,它扩展了平台,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看到更远的世界,感受到以往难以察觉的东西,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在高考中占有极大的分值,更是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作者:孙志娟 单位: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要促进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发展。阅读是吸收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语文节选的大都是文学作品,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同时,阅读理解又是高考中的重要题型,占有很大的分值,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与能力培养普遍存在重结果的倾向,如分析速度过快,学生来不及反应;课堂开展讨论不足,阅读结束太快等。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质量不高。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重要尺度,因此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调动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画面展示荷塘的美。课文重在描述的是荷塘、月色这两种景物。古往今来的诗文著作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有很多,但本文描述的这两种景物与其他作品中的荷塘、月色不同,这里突出的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的月色,两者融为一体,通过多媒体能鲜明地突出景物的特色,展示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融入的真挚情感,这是任何语言所无法描述的,动态、迷人的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教学效果。

二、立足课文,进行阅读训练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利用课本中现有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现行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教学中要注重讲解技巧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如教学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师要事先做好设计,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也是诗歌中的永恒主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诗人是如何展开思路的。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第一部分是交代大堰河的悲惨身世,表达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与痛悼;第二部分重在刻画大堰河的勤劳、善良,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眷念与感激;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家人的悲惨遭遇,控诉黑暗的社会;第四部分赞美大堰河的美好品质,抒发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了解这首诗是带有叙事性的抒情诗,诗人并没有完全展示大堰河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一些片段抒发对大堰河的深情。

三、利用课堂,提高阅读能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也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最重要途径。教师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首先,采用互动课堂阅读方式,给学生留出阅读自。互动阅读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这种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质疑、成功、失败等多种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采用比赛阅读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比赛阅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进行字、词辨形、辩义方面的比较;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的比较等。

四、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阅读是开放性的,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一些教师比较注重课本,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也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些学生觉得课业压力太大,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不愿意主动阅读。其实,课外阅读占用时间不多,又能使学生受益匪浅。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进行了规定,自读名著要达到五部以上,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等。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些书籍供学生参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作为第一本书。同时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内所学知识。

五、掌握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1篇

高中语文阅读测试系统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友好的教学环境、自由的交流空间,为了方便师生能够自由的使用本系统,本系统采用了B/S模式进行实现,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对本系统的使用。为了保证系统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系统在结构上采用了mvc三层模式,其中V层为逻辑业务层,也是师生使用本系统的接口,也是用户对系统体验最多的部分,在逻辑业务层根据高中语文阅读训练和测试的需要设计了多个模块,同时为了使系统能够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在模块设计中提供了定制设计模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定制和控制。M层为模型层,主要完成业务逻辑的内部处理和实现,包括对数据库的访问、对数据的算法处理,这一层是编程中很重要的一层,它决定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性能,一般在模型层需要采用高效、可靠的算法进行处理,提高处理的质量和速度,在本系统中该层采用了大量的算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同时采用了大量的数据类便于进行算法的需改和功能的延伸。C层是完成各个模块间进行调用和运行的保证,在C层中实现了模块、类、页面等内容间的控制和管理,通过该层有效的保证了调用、跳转、运行的准确和可靠。为了提供用户良好的使用界面,在本系统中采用了AJAX、EASYUI技术,实现了页面的局部更新和丰富的表格、图形等显示功能,增强了系统的美观度和便利性。为了更好的实现系统的功能,本系统采用了C#技术进行开发,充分利用了vs中提供了多种类库,保证了软件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本系统数据库采用了SQLSERVER2005,通过存储过程的使用提高了查询、写入的效率,保证了数据的稳定和可靠。

2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的设计的目的是针对高中语文阅读内容进行训练和测试,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师、学生和教学要求的全面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本系统设计了能力培养模块和管理功能模块。其中能力培养模块包括阅读测试、阅读训练和阅读指导三个功能,功能管理模块包括了数据分析和内容定制两个功能。

2.1能力培养模块能力培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考试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训练、阅读测试和阅读指导三个功能。阅读训练是为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训练而设计的功能,在本功能中需要为教师提供训练内容的设计功能、训练结果检查功能,需要学生提供训练内容的选择、输入功能,同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查看、问题留言的功能,方便学生在训练中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老师。阅读测试功能是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查和考试能力的检查,阅读能力的检查是为了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检查,而考试能力的检查是为了对学生应试状态和能力的检查,通过阅读能力检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设计和指导,通过考试能力的检查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辅导和定制性考试训练,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阅读指导是为教师提供学生学习指导的窗口,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和训练内容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能力进行指导。学生通过本功能实现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习指导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2功能管理模块功能管理模块是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测试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定制而设计的,在本模块中包括了内容定制和数据分析两个功能。内容定制功能是为了实现教师对训练和测试的方法、内容进行定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要求进行测试和训练相关内容的设计。提高了系统功能和内容和实用性和适用性。数据分析功能是本系统的一个重要特色,数据分析是对学生的测试内容、测试结果和测试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出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因才施教。

3系统功能实现

本系统为B/S结构的应用系统,采用了C#、web编程技术和sqlserver2005数据库技术,运行平台为windowsserver2008和IIS7.0。

3.1能力培养模块实现能力培养模块是为了完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检测,包括了阅读测试、阅读训练和阅读指导三个功能,下面针对每一个功能进行具体实现。阅读训练功能中系统设计了训练内容浏览、训练内容使用两个界面,在训练内容浏览界面中提供了对训练内容的介绍和训练内容知识点的分析,用户使用该界面是进行训练前的准备工作。训练内容使用是进行阅读训练的界面,该界面的内容和训练内容浏览界面中的内容是关联在一起的,用户在选在浏览内容后,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选择选出具体的训练内容,为了使训练者在训练中能够得到帮助,在训练界面中提供了训练答案分析和训练疑问留言两个功能,使用者既可以在答案分析中获得帮助也可以将疑问进行留言,有教师进行解答。阅读测试功能是学生进行内容和能力测试的界面,在用户选择测试后,系统将根据用户选择的信息进行测试内容的生成,在本系统中提供了大量的测试内容,并对测试内容的难度、范围、使用人群进行标注,系统根据学习者的信息和试题的信息进行测试内容的生成,同时将测试开始的时间、结束时间和用户输入进行保存,为数据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在使用测试功能时将不能在使用任何的帮助,但在测试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测试内容和输入内容的浏览。阅读指导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测试、训练数据的分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阅读学习的指导,在阅读指导界面中教师可以输入建议学生使用的方法和建议,也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方案的定制,定制的方案将在内容定制中出现,通过该方案的执行直接指导学生的阅读训练过程。

3.2功能管理模块实现功能管理模块是完成系统中内容和功能的管理工作,包括系统数据分析和内容定制。数据分析界面中为教师通过了多种数据分析的条件,教师通过设定分析条件获取分析结果,系统根据教师输入的内容执行数据分析,在分析中可以获得学生的测试信息、训练信息和功能使用信息,这些信息将是教师进行阅读测试、训练内容设计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针对性学习指导的依据。数据分析界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时间、测试效果的分析功能,每一位同学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很好的把握。内容定制功能是为教师提供了训练内容和测试内容的定制功能,在本界面中教师可以根据指定的定制方案进行内容和栏目的调整,教师可以通过该界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使用界面,在本功能中通过模板的方式进行实现,对于每一个模板系统都在数据库中进行了存储,教师在制定模板时需要提供模板的编号、名称、适用人群等信息,这些信息是生成使用界面的依据,在每一位学生进行登录时,系统将根据学生的信息进行模板信息的检索,根据检索到的模板内容进行使用界面的生成,充分发挥了教师有针对性指导的作用,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系统效果分析

本系统受到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农村远程公益性外语课程学习监控体系研究”的支持,同时受到了渤海大学文学院和教育部门的支持。本系统建设完成后在辽西部分高中进行了半年的测试工作,在测试完成后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和调整,现已投入运行。课题组通过对测试数据和运行数据分析,证实了本系统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阅读测试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系统具有很好的接受度,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能够通过使用本系统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而言通过使用本系统能够实现对自我学习状态和能力检查,并能通过本系统获得学习帮助,提高学习兴趣。

2)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由于本系统的使用具有灵活的特点,因此学生系统利用率较高,同时教师提供的训练和测试内容具有很好的针对性,所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有助于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国家一直在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本系统的设计和运用是对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通过本系统的应用即有效的实施了教学改革,又能获取准确可靠的改革数据,为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5结束语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2篇

考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一台电脑或者一份幻灯片,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这门技术的基础之上拓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不仅仅将语文学习限于课本之内还应该将语文学习扩展到生活中去,通过“家校通”、“微博”等平台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语文学习,实现自主学习与思考。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转变阅读教学观念,向创新型教学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角色更多地向引导者与组织者转变,运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思考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开通微博,并且让学生关注,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工作结束之后还可以通过微博一些探讨的话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完《我有一个梦想》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理解的平等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写成文章进行发表,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课文有了更深的印象,还更深层次的进行了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最为突出的优点就是互动性强,这种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些不同,人机互动是建立在教师预设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应该让多媒体课件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进行人机对话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清晰思路,从而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且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制作课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有所参与,通过协作完成课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查阅徐志摩的生平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还有一部分学生去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康桥的资料和基本信息,最后将这些资料汇总交给教师进行整理形成课件在课堂上运用师生一起制作的课件来展示康桥的实景以及徐志摩的个人成长背景,通过这些内容烘托作品的自然景色以及“音乐美”、“建筑美”以及“绘画美”,这样学生事先对这篇文章已经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再学的时候就会有熟悉感,不会感到陌生,同时对于课件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必然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

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授课是可以适当对学生有所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对于学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应该给与肯定并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探索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例如,教师在进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的授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巴尔扎克的生平资料以及主要作品,以及与巴尔扎克葬词相关的资料,最后制作幻灯片,了解巴尔扎克的主要作品及文学特色。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关系,能够产生自信心和兴奋感,提高其内部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有利于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探究。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对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语文的魅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

三、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3篇

教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再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阅读具有超文本的结构特性,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热键”随时在计算机上查阅他所需内容,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进行信息的初步筛选、整理。此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人机交互自主独立学习,掌握学习重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后,要在应用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呈现给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现有信息资源做更进一步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9-02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并且在语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型所占比重也相较大,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现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展开研究。

1.重视课前预习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却往往被教师和学生忽略,首先课前预习这一环节通常没有实质性定义,学生在实践起来相对空泛,并且教师检查工作也不易展开,久而久之便导致课前预习环节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如果学生没能及时有效的做好课前预习,便很容易在教师讲解阅读内容的时候感到迷茫,进而致使其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在新课开始之前为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读后感。

例如: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便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之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并且在课文讲解之前向学生提出检查性问题,如"相信大家都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那么读完课文之后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是你最喜欢的,请说出理由"或是"请大家想想济南的冬天与同学们所生活地区的冬天又有什么不同呢,大胆的描述一下",这一类问题本身具有着一定程度的开放性,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学生在积极思考和问答问题的同时,获得发散性思维的激发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课前预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创设阅读情境

在做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相应的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某段文字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教师便应该创设出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字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入学时候的心理活动。如引导学生们设想自己已经顺利被北京大学录取,接着要求学生照念作者在文中写出的誓言,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其感悟作者入学时的心理活动,帮助其深入理解作者在《十三岁的际遇》中的情感表达,实现对课文更加全面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成绩的拔高,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满堂灌"或是"一言堂"都严重忽视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其真正需求,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便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相互之间沟通更为和谐,并且非常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化合作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论语》这篇课文的时候,便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鼓励学生分组对论语进行朗读,还可以添加一些肢体动作将论语含义表现出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论语便可以通过两位学生相互拥抱来表现,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更加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句论语的理解。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个优势,便是在其中一个小组表现完成之后,其他小组还可以及时予以补充,并且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最终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显著提高。

4.增加点拨性提问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方法和策略之外,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学习阅读文章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化文章鉴赏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适时向学生提出点拨性问题,引导其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文章中的精华段落和优美语句,促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提问指引进一步对作者的言外之意进行揣摩。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故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仔细阅读文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并找出其变化特征",如此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对该段文字进行仔细阅读和揣摩,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与提高。

5.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也正因为如此文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而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同时研究并总结出几点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程度的参考与建议。参考文献:

[1]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54-155.

高中语文阅读论文范文第15篇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对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目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在速度上与可能达到的指标相比普遍要低几倍,甚至十几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与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阅读课文时,应该采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采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方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附SEFCBookIALesson26&Lesson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WhichwastheUSA''''sstrongestearthquakes?

2)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andhowmanypeoplelosttheir

homesinthe1906earthquake?

3)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inthe1989earthquake?

4)Whenthe1906earthquakehappened,howmanymetresdidthePacific

platejumptothenorth?

5)Howmanymeasures(措施)canwetakeinordertodealwith

earthquakes?

6)Whatis"TheBigOne"?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然而,阅读包含两个阶段:一是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二是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因此,二读课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以文字符号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根据鲁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即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theinteractivemodel)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theschematheorymodel)。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综合能力能起关键的作用。借助形式图式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文体思路,了解各种不同体裁的课文的结构特点。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体思路是accidents---causes---solutions----prediction。借助文章体裁结构帮助理解文章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完成重建语篇的表达训练。借助内容图式,教师可启发学生寻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线索去激活自己大脑中相应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回忆“板块学说”(platetectonics)相关内容,将文章内容与大脑中的相关信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语言图式在阅读理解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识别文章中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时引导学生理解“shook”、“jumped”、“stay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做,学生读懂文章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下一阶段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才会有基础。总之,综合利用形式图式、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来指导二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讨论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归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阅读理解问答题:

1)Whatdothefirstthreeparagraphstalkabout?

2)WhatdoesthewritertrytoexplaininthelastparagraphofLesson26?

3)WhatdoesthewriterintendtodointhefirstparagraphofLesson27?

4)Whydoesthewritermention"TheBigOne"?

5)Ifwecomparethe1986earthquakewiththe1989earthquake,whatcanwefind?

6)Ifthe1989earthquakehadhappenedinthecentreoftown,whatwouldhavehappened?

7)Whycan''''twestopearthquakes?

8)DoyouthinkthatSanFranciscoisnowindanger?Why?

9)Howdoesthewritermakeeachparagraphofthetwolessonscoherent(连贯的)?

10)Whathaveyoulearnedfromthelessons?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阅读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阅读吸收信息,吸收是为了表达。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输入的层次上,应该使语言输入(听与读)和语言输出(说与写)之间产生一种平衡。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三、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识别开始,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语、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课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

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随着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阅读,可以学习语言知识,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两者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另外,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在完成二读课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必然要求。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化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笔头上可采用改写、缩写、书面表达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读后重建语篇训练题:

1)WhydoyouthinkSanFranciscoareeasilyshakenbyearthquakes?

2)Giveaspeechonwhatweshoulddoinordertodealwithearthquakes.

3)Writeapassagetoreportthe1989earthquakeinSanFrancisco.

4)Writeashortarticleonthe1999earthquakeinTaiwan.

实践证明,把阅读课教学活动分成三个阶段,不同阅读活动阶段采用不同阅读理论模式以实现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快速阅读理解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深层阅读理解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各个阶段中阅读理解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学们在老师引导下,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最后得出认识比较统一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相互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另外,通过重建语篇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将得到培养。

2、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阅读理解练习能给不同程度的同学提供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整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主张适应各类体裁的阅读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主旨,使各种有用信息渗透到英语教学之中;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开发学生的潜能。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