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发展和微博的和出现,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寻找微博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契合点,创新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利用微博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微博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意义

微博文化是随着微博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能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对具体工作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1)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微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微博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微博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思路。

(2)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微博的传播及时、迅速,所包含的信息丰富,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料。因此,具体工作开展时应该注重微博文化的利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效果和优势突出、明显的特点,有效辅导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时效性。

(3)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利用微博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管理,本身就是工作的创新,顺应时展和需求。微博文化能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载体,创造环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要,推动该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利用微博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策略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工作者未能认识微博文化的重要作用,思想观念落后,教育管理方式单一,影响工作效率提升。今后应改变这种情况,合理和有效利用微博文化,促进思政教育管理水平提高。

(1)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微博平台。

注重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微博平台,为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可以成立微文化工作室,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微博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构建官方微博,将学院、班团支部、社团协会等纳入组织体系当中,并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品牌栏目,例如“学习两会精神”、“中国梦学子梦”等,为思政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平台。加强微博平台建设,更新和完善相关内容,提高关注度和订阅量,并且学校和学院开通运行微博平台,增进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对学生进行指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促进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2)挖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微博文化内涵。

要求专业任课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讲解新媒体专业知识,加强微博建设,校园微博运行报告,推动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微博平台,能为学生与学习、生活、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排解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可以开办心理咨询工作室、小微在线等栏目,通过微博私信互动方式,咨询、指导和帮助广大学生,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还可以出版校园微博文化思想建设指导丛书,挖掘微博文化内涵,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导。

(3)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舆论阵地。

利用微博的沟通和信息传播优势,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互动,更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发挥微博成为掌握校园舆论的工具作用,增进师生联系,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对微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有意识地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思政教育管理。发挥微博传播速度便捷的特性,引导舆论,传播正能量,指导各院系、党团支部、辅导员、班委开通微博,举办特色教育活动,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创新主题和形式,促进思政教育管理效果提升。

3结束语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高校“学生管理”属于“学生工作”的范畴,是学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学生管理”应先理解“学生工作”。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语,它是指“课外对学生进行非学术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有关的概念、事项、活动的集合和总称”。目前,高校“学生工作”正逐步成为集教育、管理、就业、资助、社团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并呈现拓展的趋势。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学术界下了各种定义,但不约而同地把“教育”、“管理”、“服务”定义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三大职能”。例如,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是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品德经验为目的,对大学生组织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高校学生工作拥有教育、管理、服务三方面的职能,它主要通过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通过管理与服务控制、调节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各方面因素,使各方面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活动更加有效”。还有学者认为“学生工作是高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宗旨与规划,结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的影响与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形成、智力增长、能力提高、情感培养等方面成长的各种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活动或项目”。而高校“学生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不但具备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职能,而且是这三大职能的具体执行者。但从实效性来看,教育、管理、服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三大职能,虽然各有侧重,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种关系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来描述,“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教育只是管理的一种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管理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是前提和基础,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管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学生自觉接受约束与规范,只管不教就会管而不服;“管理”是保障。管理带有强制性,能够巩固教育的成果,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如果只靠说教,教育的效果是不能得到长久实现的;“服务”是起点也是终点,体现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三个一切”的理念中,带着服务的理念去教育、去管理就会使教育和管理更有效果,同样脱离了教育和管理,服务就失去了“学生管理”的意义,变成了纯粹的服务行业。教育、管理、服务三者统一于“学生管理”,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工作的特征。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内容与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深入发展,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正不断地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某些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不高、缺少政治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缺少同情心、正义感;功利心明显,自己基本功不够扎实,缺乏内涵,没有远大理想,只是注重眼前利益,比较地浅、浮、粗等。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主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由谁来负责,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这需要同时发挥行政领导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在事实上,特别是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似乎成了各个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部或者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利”了,而其他的部门只是遥遥观望,与己无关。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只看到自己的分内事,而没有一种顾全大局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三,高校、家庭、社会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统一性问题。在高校,不少教师自定义为“研究者”,对学生专业课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更有人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当某些学生成绩下降时,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智力或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而不考虑家庭因素或者社会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比如有的学生在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但进入大学之后,面对独立生活的开始,独自承担各方面的压力,缺少学校、老师的关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变得自卑、自闭,甚至萌发退学的念头。而辍学后因过早的步入社会,工作不理想,则会出现在社会上放任自流的现象。同时,社会和家庭又对其监管不力,结果可想而知,其对社会造成危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这也正说明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重任。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则凭借其快捷、便宜、先进、信息量大的优势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思想政治网络教学是政治教改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迫切要求。网络教学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主体教育、主动性教育、全面教育,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判断力等。网络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很好教学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网络教学素质教育创新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改的深化,多媒体电化教育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网也迅速涌现,现代教学媒体逐渐替代了传统教学媒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网络教学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正被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恰当地运用网络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素质教育理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素质教育具体包括:1、创新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态度,促进学生不断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与手段,勇于探索。2、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3、全体性: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学习尖子或学习最差的几个学生,这是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特征。4、全面性: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思想品德、和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应试教育异化了教育的本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转化为只追求智育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根据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广泛性、时事性、说服性、列举事实性等特点。网络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为实现这种教育的最好教学方式和手段。

现笔者结合思想政治“四结合”的教学经验,就思想政治网络教学与素质教育谈谈看法。

一、网络教学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要求的创新性

总书记在谈到创新时,他深刻地阐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引进技术,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要求我们贯彻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之源。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和训练教育对象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智力。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不仅仅于课本上所学到的东西,课本上学习的东西太少了,应试教育就是这种一切为了考试、升学率的教育,偏重书本知识,而忽视了课外知识和其它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本来就是一门讲授型、趣味性不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只会对学生讲授知识点,学生记忆知识,课下老师对学生训练知识,完全是课本的“知识”,轻视对学生辩析能力、查找资料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自己需要的知识能力等。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后果。素质教育则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解决一切问题。

网络教学是教师利用Internet网络的资源共享,指导学生自己去查找知识、辩别知识的真伪、选择知识、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网络中庞大的资料库,让学生自己去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想象能力。一个创新能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且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思想政治网络教学正好可以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网络教学的特殊功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创造才能。

二、网络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强素质教育中要求的学生主体性

增强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教学是由老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的思维活动,必须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效的因素,是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学知识,学做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严密而灵活的施教方式,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而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因此,强政治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前提。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过分强调教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发挥。在时代呼唤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反思高校教学改革中对学生为主体这一基本教学规律的遵循和落实状况,彻底改变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出发点的状况,促使高校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自,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的“应试教育”是: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反复训练,学生一直处于听知识、记知识、练知识、考知识被动状态。为适应各种考试,教师通常采取简单重复的大容量训练,随时以考试为指挥棒,总希望通过考试来强制学生学习。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的被动学习,他们不可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也不可能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难以树立自信心和尝试成功的喜悦,更少有机会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著名教改专家魏书生说过:“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可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肯定是枯燥且低效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从重教转向重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要求。实践证明,通过网络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理解、吸收、转化和应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能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调整;精心组织网上课堂训练,及时诊断,可让学生参与网上讨论、网上发表见解。总之,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通过网络教学,能够把每个知识点与不同类型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调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时刻处于主动、活跃状态,认真钻研、不断尝试,当他们力所能及地达到相关目标后,成功的喜悦就自然能体会。一旦尝试成功,又必将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主体参与意识。

三、网络教学手段能有效增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师的说与读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网络多媒教学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上尤为重要。声情并茂的朗读、演讲、表演会感染学生,扣其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听得动情,听得入迷,就会萌发出跃跃欲试之感。学生在多媒体网络阅览室里更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知识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练习、考试等,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可见,思想政治网络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提供了技术保障。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一张嘴发展到幻灯、录相、VCD、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一直到现在的Internet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更具优势,利用Internet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与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相比,极大的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这种优越性使得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更具有主动性,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自己学习,比如:电子邮件,BBS,WWW,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要求的知识全面性

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和网络教学,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能调动学生多参与学习过程,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同时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大优势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思想政治课理论变得简单、直接,寓教于乐,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高一银行的作用时,我就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而有关银行的的材料又是教材上很少,于是我就让全体学生在Internet网上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在网上上课,大家搜集到的资料集中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再如:讲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关于中国为什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何对待入世问题及在入世问题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入世进程等问题的答案。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思想品德、和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应试教育异化了教育的本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转化为只追求智育的发展。思想政治课应试教育只是为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而教育。没有把学生的所有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思想政治课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你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少告诉学生“做了以后会怎么样”“学习思想政治课有什么用”“如何学习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学习与其它课程是否有联系?联系在哪里?”我在上第一节政治课就告诉学生“别为学习政治课而学习,而要为学习政治课对我有什么作用,学好政治课对我学习其它课程或处理实际事务有什么好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自由地在网上查找自己想要的一切知识,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发现很多关于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和语文的知识,特别是历史的内容。从而增大他们的知识面,全面发展他们的知识结构。

五、网络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有人说“兴趣是天才”,“兴趣是智力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告诉人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网络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若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网络课件,则更能引发他们的兴趣。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搜索”这一手段,通过对一些关键字的查询,随时从关键字“搜索”出去,转到网络庞大的资料库中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育部在《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中明确规定校园网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学习功能、教师备课教学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和对外交流功能。在教育技术的定义中,也体现了这种要求。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被大家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完整的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学生可通过网络教学充分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优势,各取所需,针对自己学习中哪些知识不懂或有疑问自己在网上解决,这样做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学习功能的目的

总之,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适时运用网络教学手段,会大大优化我们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网络教学手段的作用,让网络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年6-12期。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教育发展研究》99素质教育专辑。

(4)《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者的重要性;新时代管理方法;高校管理思想教育

1教职工作者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中,教育的评估系统在整个过程起到调节作用,他对方法,目标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准确的根据,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未来的教育工作当中,根据教育结果的评估再进行有效检测,让思想教育工作者有效地调节资源,得到正面反应,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1职工人员如何与学生沟通

高校政治工作必须要懂得大学生思想活动规律特点,分析并制定行动计划,研究人和了解人的主要目的是对思想教育的客观评价,和谐师生关系,避免传统机械式的教育方式。这是教育者对学生需要加强的沟通能力,因为高校大学生在大学这一段时间是他们特殊的时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和高校领导正常沟通,解决好矛盾和各种关系,任由问题滋生,会变成更大的问题。所以需要高校学生毫无压力交流,管理者和普通学生需要畅通无阻地沟通,聆听他们的意见。

1.2给予教师与学生人文关怀

对于教师需要满足物质以及精神的需求,及时设置赏罚分明的系统,按照个人的才能分配到准确的岗位,定期抽取调查个人教师素质以及教职能力,才能保证全体教职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高校管理系统绝对不可能没有教师的合作,每位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心骨,需要把人放到重要的位置,适量给予个人兴趣得发展,关注教职人员的请求,不可偏向哪一位教职人员,需要给予正常准确的心理疏导以及人文关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职员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未来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极为重要,教育者需要形成团结一致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加强校风,创造让教职人员和学生不由自主沉浸到浓厚的教学气氛当中。

2管理学方法能让高校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世界潮流千变万化,经济以及复杂变化的各项任务需要学生及时变化应对,大部分的人开始改变他们的理念,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再束缚他们。需要结合当代潮流的一些方法,才能有效地传递出正确的引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新型方法加上传统系统管理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主要理念,把人放在第一位,是管理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点。

2.1管理学基本理念的有效操作

控制,领导,决策,组织,计划是管理学当中必须要拥有的五大技能,需要五个技能的合力才能得到最大成果,把资源和理念相结合才能完善传统的运行机制,有了系统能跟千变万化的世界做出及时的反应,调整出更好的计划。

2.2做出好抉择的重要性

新时代的政治教育计划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全体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共同来组建和调整教育团队,这非常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的环境发展。团队需要对每个抉择认真考虑,只有好的方向才能定义政治教育的成功,在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专门人士来把控和及时调整。不同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因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抉择,所以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工作的成功与否。根据科学性的管理才能够做好管理体系,其中,目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的政治教育结果,提高教育才是政治教育的目标。

3高校管理制度管理给现代学生的自由

传统的高校管理制度管理,随着时代变化,开始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影响和冲击。由于新的理念模式带来影响较大,高校教育的一场变革就是由教育政策开始实兴起来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制度更加专业全面,对不同的领域,不同学生和教职人员要求合理,具有现实真正实行起来的可行度,才是顺利实行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3.1高校管理制度的优点

高校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个人自由时间和意愿,提高学生自主个人时间管理能力。除了基本原理之外,考虑实际情况,打造出完善的教育系统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个人日常计划的管理,有效的让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加强学生在现在或日后健康生活的习惯,这是对于高等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完善高校管理制度的教育体系才出现了意义。

3.2高校管理制度的根据

高校管理制度能够长久发展下去,例如马克思主义思想要求人去自由的想法以及个人发展。“以人为本”管理以及细致的管理学,是发扬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思想理念。国外高校管理制度的系统过程和结果都得到相应的有益回报,学生的管理特性具有专业,人性以及法制化的特点,学生的工作制度非常多样化,以服务至上,正确的理念来改造学生的生活。为了让学生有对事物以及服务体系的正确认知和个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德国主要让学生在网络传媒,宗教心理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加强引导。在法治体系下让服务职业化,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高校管理思想教育系统给予学生许多有益之处,抓住机遇,勇敢面对挑战。这锻炼了学生的管理体制,队伍素质,方法手段,教育理念这几个方面。高校的在职工作人员和学校满足更高程度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创造和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化的培养,高校管理制度给学生带来挑战和良好的机会,是要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4结束语

在管理学下的高校政治教育工作,拥有一个高素质的教职人员,对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新时代新面孔,打破传统教育管理的体制,加入新鲜血液,打造出全新让学生适应的教育体制。高校政治教育离不开基本管理学理念,新注入的血液也极为重要,高校管理制度管理,教职人员的基本素质都是依靠着以人为本这个理念,让工作人员和学生幸福的在高校中生活,这也是打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一个基本条件,好与坏的决策能够影响整盘大局,认真思虑,才能保证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学生管理同样为教育,即教育的某种存在状态。管理者同样为教育者,管理者的特别之处在于如何管理他人,在完整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不断地对被管理者进行教育。学生管理和教育二者之间具有共同的目标。管理的目的要想达成就必须要实现教育的目标,而管理就是为了服务于教育。学生之所以要管理就是为了达到教育的效果,让其养成习惯换言之就是施行一种可行的长期的培养手段,让这些学生们形成一种自觉的思维定势,改掉以前的那些缺点,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最终的行为符合管理的目标。

2.教育并不等同于管理。首先,管理措施是执行思想教育的紧要保证,是完成教育计划的前提要求。缺少了管理,教育计划无法达成;但仅仅依靠管理,教育计划同样无法达成。其次,管理的目的是为思想教育服务,使得其获得加速,没有了思想教育,管理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3.管理和教育之间有着无法分离的关系。第一点即管理与教育不管有什么样的紧密联系,他们都无法取代对方;第二点,不管是重视教育或管理哪一方,都无法阻断他们的联系。管理与教育一起发挥着独有的功能,从侧面上注定了管理和教育是不可分开的。但以上的说明并不代表教育和管理要一起抓,同样不是在说重此轻彼,而是要搞清楚教育与管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不停地寻找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是提高教育以及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第三点,一定要有科学明确目的以及内容,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从它的大体目标来说,为思想教育和政治行为管理、业务学习和学籍管理、日常公共道德以及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管理、校园治安管理等。每一方面的管理皆需要围绕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展开,明确以社会主义为方向,为国家培养出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开展统筹管理对象的工作,一定要以不同内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相互之间同步进行才可以成功。从横面的角度来看,工作大体含有品德、智慧、身体素质这些项目,并且每一项都含有不一样的管理内容以及与之对应的内容。如品德教育这一点,邓小平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核查,党团组织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公益劳动,良好道德行为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日常思想教育以及个别思想工作,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检查、测定和表扬。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大学生进入校园到离开校园的整个教育阶段,包含入学教育、在大学中为了培养的三观而接受的教育、热爱专业教育、优良学风的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党团组织建设以及学生精英的培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教育管理等。

二、科学确定目标和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首先是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思想教育,将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管理和教育互相融合,把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僵局打破。其次要灌输和陶冶互相联系。每个人内心世界的成长都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影响,不断地发展变化,所谓的灌输教育就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把正确的理论灌入人的思想内,从而让其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最后就是疏导和管理二者结合。即要在疏通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不能阻碍发展也不能让其随波逐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有错思想一定要勇敢指出,这并不是在阻碍发展。教育并不能做到所有事,很多时候都需要加入适当的惩罚,惩罚可以警醒自己,让他人以其为鉴,适当的惩罚可以使得教育的效果变得更好。还有一定要让大学生培养出自省的好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随时激励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大学生学会激励自己,不仅要使用目标激励的办法,还要利用名人事迹和积极向上的事例来激励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情操,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要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为了避免大学生们做出违犯校规校纪的事。学校要教大学生学会用理智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再让自己的情感支配一切,让理智凌驾于自身的情感之上。不仅如此,还应该放手让大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让学生干部起到带头作用,让他们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要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踊跃参加。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获益匪浅,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增加经验,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为以后的独立奠定基础。

三、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1.要想提高大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政治方面的素质,就必须举办各种各样的政治理论方面的培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搞懂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以及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识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常识以及法律常识的理解;理解并且明确高等教育基础理论,搞清楚高等教育规律以及高校管理知识,习得遵照高等教育规律处理事务。不断地改善政治理论素质,提高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以及坚定性,增强在管理中把握好方向的本领。

2.提高电脑水平与外语水平,增强高等学生经营骨干的业务水平。学校擅长于对学生干部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在学生的闲暇时间对其培养,使用学校和干部分摊学费的方式来办培训班。当培训班节课后,使用标准的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育的活动中,学校要时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各种诉求,培养新时代要求的学生新面貌。

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自身的各方面发展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去引导,帮助学生实现由自发发展向自主发展的转变,让学生又自主意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时代要求学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确立学生自身的理想和信念,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最后形成自主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于片面发展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遵行一些科学的思想观念。如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这些都使学生根据现有的科学思想观,去实施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了开放的环境和现实影响的实际,用科学的思想观政治观作为指导,联系学校学生的实际,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按照学生的全面需要进行。

3.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内容。时代性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的一切思想政治观都是同社会的、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相吻合的,它要求学校在对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发挥它的最大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管理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导向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的作用是值得实践的事情。

二、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其在学生管理中的凝聚作用,以下对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质量给出了几点方法和建议: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导向性作用影响深渊,在学校内部,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各项活动的导航标,为学生建立明确的思想道德观,使学生自觉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自主的约束自身的各种行为和思想,为管理者减少不必要出现的管理问题和麻烦,从而提升学生管理的质量。

2.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蓝本,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支撑的。制度建设使得学生的规范性增强,日常的管理目的更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蓝本作用也能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了。学生管理的工作机制的制定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蓝本的,它为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如按照“八荣八耻”内容建立的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3.完善学生实际需求的保障体系,提升管理质量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的重点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各项工作,为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需求保障体系,这样管理工作更容易实施,管理的质量相应也得到提升。

4.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有特色的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单板的教授,利用新媒体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为更好的管理学生创造一个最优环境。

5.加强学风建设,增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优良校风的关键,同时更是管理学生的中心内容。提升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水平,健全和完善学风建设的管理机制,增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学生日常教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为提升学生管理质量做出努力。

6.管理人员利用科学的思想政治观管理学生科学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才能正确的管理学生,才能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学校的管理人员就是教师,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看待学生的问题,并解决各类问题,这样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如教师利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教育理念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自立自理”的学生管理工作观。

三、总结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接受美学理论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关注的视角由教育者转向受教育者,由教育转向接受,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接受美学,亦称“接受反映文论”,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美学理论派别。其创始人是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流派,接受美学使西方文论由“文本中心论”转向“读者中心论”,将文学研究的重点由文学作品本身转移到读者的接受上,是以读者研究、接受研究为着力点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注定是为读者创造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如果没有读者的能动接受,文学作品将毫无意义。换言之,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和接受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印证。

从接受问题的角度看,接受美学所关注的读者接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接受是两个类似的概念,具有相通性。将接受美学的接受理论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转换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又把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不无禆益。

一、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接受问题的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借鉴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1.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接受美学的必要性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接受美学理论认为,美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们对美、社会美和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长。美育能使受教育者心甘情愿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审美情操,获得精神的满足与愉悦。美育的这些独特性,使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直以来美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有利于“以人为本”教育教学观的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其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教学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接受美学强调研究读者的重要性,确定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读者绝不是被动的接受,也不能陷于情感的束缚(被感动),而要靠自我的自由使作品复苏。读者的自由一旦受到损害,就不能生成美的对象,作品就不能得到实现,获得现实的生命”[1]。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模式是“灌输法”,此种教育方法过分强调施教者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接受者的主体性。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借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大力贯彻和实施。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在文学作品活动中,文本的传播和接受效果的好坏,重点取决于读者而不是作者。也即是说,接受者的接受是最本质的,是它赋予了文学作品生命。因此,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应以施教者施教的方式方法为重点,而应以接受主体的接受状态为重点,将接受主体的接受效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有效性的“试金石”。

2.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接受美学的可能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与接受美学在接受活动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整个接受活动是由作者、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和接受环境等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与其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相当于教师,接受主体相当于学生,接受客体相当于教科书,接受媒介相当于教学方式或方法,接受环境相当于教育环境。接受美学理论对接受主体的高度关注以及该理论的深入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探讨接受主体的接受问题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方法论基础,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借鉴接受美学理论,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的步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活动本身具有独特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与接受美学中的接受虽然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来看,对精神客体的接受活动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科学认识成果的接受,如对科学命题、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等的接受;二是对价值认识成果的接受,如对善恶、美丑、好坏等价值观念、价值准则、价值导向的接受。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后者,即价值认识方面的接受,其目的主要是使接受主体树立起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某种理想和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是关于思想政治信息的接受问题,这些信息与其他学科的信息有不同之处:一方面,它们不具有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种直接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政治倾向性,因而相对来说,这些信息的接受有更大的难度。因此,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接受美学理论,而是要借鉴其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应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的路径

加强受教育者的接受研究是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解决了接受问题,也就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借鉴接受美学理论。

1.借鉴“期待视野”以促进“视野融合”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2]期待视野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等,会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读者和作品的“视野融合”成为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确立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理念。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要围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中心这个宗旨,此种理念现已为大众所接受。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又因升学率高低的评价的客观存在,最终还是陷入了人人厌倦而又人人不得不去应对的应试教育中。先前人们还不认为大学有升学的压力,但现在大学分明在评价各个高校研究生的考取率,并作为这所大学教学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之一。这就给我们的高校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带来一定的压力。基于学生要参加各种考试(包括考研),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确曾把眼光只放在考试的需要上,为考概念而讲概念,为考原理而讲原理。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煞费苦心,却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少去关注教材以外的经济现象。更让我们做教师感到迷惑的是反复讲解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们仍是死活理解不了,考试自然是只有死记硬背了。经过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及自己的思考后,从而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固然少不了要以教材中列举的经典为教学内容,要从经典中援引思想资源,但也不应忽略现实问题。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重新审视经典,自然会使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获取新的思想资源。有些现实问题,只要善于发现,加以提炼,就会引发出学生学习、研究的话题,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们早一些走向学术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有理论体系,又丰富了学生们的思想,提高了学习兴趣。反之,把教学内容仅局限于纯而又纯、玄而又玄的经典中,于学生、教师、社会,均无益处。因而教学中改革传统的经典阐释的教学观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当前政治经济教学的基本理念。

选择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学也常常是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先复习旧课,列出1、2、3几个概念或问题,然后是导入新课,板书要讲的章、节等内容,并在相当程度上很注意“板书”这一教学环节。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到板书固然很重要,但也时常觉得普遍为大家所接受的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的板书对大学生的思维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启发思考作用的同时,往往更多的起到的是相反的抑制思考的作用。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还没等教师在黑板上写完,学生马上就会产生这样的意识:高中时学过了,谁不知道。其后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情景。因而,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挖掘好的素材,引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介绍、分析、讲解,启发、调动、吸引学生思考,并在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把他们原来有所接触但实际并未掌握好的经典概念予以生动的解释。在这个前提下再板书必要的纲目,我觉得比为板书而板书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传统的教学以传播经典文化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往往是教学活动的受动者。教材安排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除了有高分未必有高能力之外。往往还会让学生觉得所学的东西玄而且空,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又总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殊不知,文化是多元交织的复合体,教材中所列经典只是丰富的文化知识中相对凝固了的部分,是对以往生活的总结与升华。而现实生活又是经典得以不断更新、充实、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且现实问题又极有可能成为经典问题。我们的教学的确不应只在经典上“讨饭吃”,而是应该拓展视野,把现实也纳入对象范畴。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字]:政治教学观念方法

本人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有自豪成功之处,亦有遗憾失败之笔。幸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使我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如果说我门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政治确实是“副课”。因为,理科学生只应付会考,文科高考只占综合的1/3无关紧要。而实质上呢?政治课的作用和目标远不止如此。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二是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细致和充分的备

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扩充教材。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因此,备课时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明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两节课。第一节是高一时,课堂采用的是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有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讨而无论”、“启而不发”的现象。一年之后,讲高二哲学,同一批学生却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大大增强了,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学生真正“动”起来了。这个成果的取得在于这位老师长期的准备,从高一时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有专门的预习本以保证效果。现在学生基本已形成习惯。所以,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严格要求。

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货币的职能》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对全部内容设计问题,然后找出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货币的五种职能。作为嘉宾。(教师要对其提供培训)上课后,先由“第一嘉宾”“价值尺度”做自我介绍,然后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后四种职能依次类推。这个过程基本上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从旁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再次,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的认真预习,工整漂亮的作业,课堂上大胆发言,有创意的问题,成绩的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等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最后,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 思政课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3-0070-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都是该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在育人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侧重于日常事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教育,两大子系统在各自的阵地上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当前很多高校也都看到了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配合的重要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齐抓共管”的口号。然而,遗憾的是,“齐抓共管”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从总体上看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交叉与共融’,多是各部门封闭运行自我扩张的客观结果,也就是说,这种共融的绩效不是部门间优化‘经营结构’的超值收益,而是‘包打天下’放量投入的结果”。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未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很多高校面临着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二化、三离”,提出了通过“三化管理、四保机制”来探讨二者的协调配合工作。

一、“二化”:学生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现状

(一)日常管理经验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而且还需要有科学化的理论作指导。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的是一条粗线条的发展道路,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多地是依靠经验积累来管理学生,“一年生、二年熟,三年可以当师傅”可以说是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然而,自身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呈现出经验积累丰富、理论研究不足的局面。一直以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加之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客观上存在着管理工作者数量不足、管理任务繁杂的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由于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理论学习,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多的是采用习惯做法,保证学生管理不出问题、不出差错就行,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经验更多的是赋予做事的方法与技巧,缺乏理论背景支撑的经验有时会阻碍发展的趋势。对于学生管理,如果只做到以经验指导,不善于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从理论的高度折服人,虽有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对学生的影响也只是暂时的,很难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理论教学文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涉及很多因素,具有高度的理论性、情境性和综合性。其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并教会学生用所学理论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但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大多沿袭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因为简单易操作而备受很多教师的欢迎。灌输理论有余,分析问题不足;照搬文本有余,联系实际不足。只顾传授普遍意义的文本理论,却“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塑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流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是否定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说,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成功地向其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理论灌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但是过于文本化、直接的硬性灌输,就值得商榷了。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如果只注意理论灌输,缺乏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和心理趋向的关注,脱离社会现实照本宣科,就理论讲理论,做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有的放矢,学生更觉得理论空洞,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理论的内化和吸收。“教育必须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就犹如‘在岸上游泳’一样,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的东西,都能构成这个经验的价值。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旦失去其存在的普遍的社会基础,理论教学文本化,就会成为没有吸引力的政治理论说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三离”:学生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配合存在问题

(一)教育观念分离

长期以来,无论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孤立化、片面化理解,普遍都存在一种观念偏差。认为理论灌输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日常管理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这种观念偏差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将理论教育与管理教育人为隔离开来,各行其道,互不干涉。基于这样一种观念的偏差,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多是忙于教育管理而疏于理论学习,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具有的对学生进行理论引导的责任,更不要说从思想理论的高度去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觉悟,以致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往往就事论事,管理工作经验化,只治标、不治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只是将自己的工作仅仅当作一门普通的理论课来上,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这门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于是,灌输式的教学也就成了常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文本化,日趋走人课堂宣讲模式,只求知识灌输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关注,失去了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素质没有得到切实提升。

(二)教育队伍分离

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两大主要子系统,很多高校未能在这两个主要系统之间建立起大学生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交流平台,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各行其道。同属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管理序列,考核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效时,采取的评判标准和评判方法可以说大相径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考核几乎完全忽视了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几乎完全忽视了课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直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归口到教学部门,其效果单方面地以上课质量作评判标准。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则依靠日常事务性管理的成效作标准,完全忽视了工作者本身的理论水平提升和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工作内容。教育观念分离加之评判标准的差异无疑会导致两支队伍人为地分离,呈“平行线”式的设置现状使得应有的“1+1>2”的叠加效应没有显现出来。

(三)教育过程分离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常表现为处理各类纷繁复杂、事无巨细的事务性工作。而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理论学习,没有真正了解社会“杂音”、“噪音”等不和谐音符对学生思想的干扰和影响,工作只是停留在日常管理规范上,没有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思考、自我消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很多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作为一门课程看待,教师采用政治宣讲方式去阐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过程并没有有效地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忽略了自身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特点。这种教学很容易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很难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不能仅仅从接受理论的灌输去生成,更重要的是从主体自身的理性实践,在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与自我教化的过程中去生成。“生活中受教育者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他们遭受了非道德教育痛苦、享受了道德的愉悦;有了不遵从道德而受到的谴责、也有了实践道德而带来的认同。他们从道德的每一个侧面去观察道德并最终被道德所‘征服’”。

三、“三化管理”:学生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配合路径

(一)建设职业队伍,实行专业化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因此,无论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老师,都应该对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结构有个客观的认识。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本职工作有高度的热情和主动负责的精神,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理论素养,有良好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思想宣传能力,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优势和短板,并能积极引导和配合相关教育力量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作为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配合的重大意义,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归宿,选好人,建好队,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且具备务实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充实到这两支队伍中来。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大学生。

(二)优化队伍结构,实行动态化管理

建立一个合理的队伍交流制度,对于做好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之间的配合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经常地互动和交流,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活力和生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更为贴近。为此,可吸收符合条件的学生工作者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与专职老师一起开展教学交流。这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兼职学生管理工作,由于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他们的兼职将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有利于从整体上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进程。可以说,两大基本力量经常、定期地交流和沟通,互通有无,相互协作,不仅能弥补长期以来自身工作的一直存在的不足之处,还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推向深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提升队伍素质,实行发展化管理

发展化管理着眼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全面且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能力的提升,其中当然包括完成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二者之间配合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协调配合能力等。要想做好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之间的配合,就必须要做好相关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在辅导员选留中对其学科背景、专业素养、研究能力与学生工作的内在联系考虑不多,结果使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方向,缺乏开展高水平理论研究和深层次实践工作的学术支撑”。现实工作中,学生工作者由于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繁杂的琐事,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已经严重制约着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而这一点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具有的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角度出发,参与学生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提升工作,引导学生工作者从专业学科角度对实践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和学术训练,以此提升学生工作者的学术素养。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问题,拓展理论研究范围,提升工作实践水平。

四、“四保机制”:学生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配合保障机制

(一)互动沟通机制

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思政课教师一般归属教学口管理,学生工作者则属于学工部和院(系)两级管理。因此,必须建立工作互动沟通机制,以统筹两支队伍的人员调配和工作分工问题。互动沟通,顾名思义,就是双向的交流,不是一方的主动,要认清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阐明二者工作配合的工作理念、基本原则及具体做法,制定科学的、确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确保二者积极协作,主动参与,有分工、有合作,既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工作优势,又使二者充分相互补台,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二)管理考核机制

管理考核机制是两支队伍合作育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何使两支队伍在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有机互补,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是制定管理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因此,制定管理考核机制时要注意可行性,讲究科学性,注重实效性,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建立符合现代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明确职责,界定标准,对各项工作指标体系尽可能地能进行科学的细化、量化。

(三)理论研究机制

“理论是实践的向导,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催生理论又呼唤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的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开展科学研究,形成富有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发挥指导推进作用和聚合效应。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应当积极鼓励相关人员或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研究,认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认真研究新问题,总结提升积累的工作经验,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配合工作。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星期日(10月18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一、专科(含基础科段)

020105金融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1工商企业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3会计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0209旅游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6011旅游学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0015英语(二) 00194旅游法规 020228物流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2英语(一) 020313销售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 10510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00892商务交流(二) 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77消费心理学   030112法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42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030301行政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12政治学概论 040103小学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409美育基础 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0012英语(一)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12小学班主任 040109心理健康教育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19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05616心理测量与评估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2110心理统计 06050人际关系心理学 050114汉语言文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6古代汉语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0207英语语言文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596英语阅读(二) 00795综合英语(二)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050308新闻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0655报纸编辑 00654新闻采访写作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853广告学(二) 0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80306机电一体化工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230机械制造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0012英语(一) 02232电工技术基础 0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701计算机及应用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12英语(一)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80801房屋建筑工程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400建筑施工(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2387工程测量 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82207计算机信息管理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0012英语(一)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90101农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664农业气象学 02665农业生态基础 00135农业经济与管理 02660植物学(二)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672作物育种学 02674植物病虫害防治 090402兽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767动物生理生化 02790家畜外科学 02787兽医药理学 02791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792兽医卫生检验 02785兽医微生物学 100701护理学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6护理伦理学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113医学心理学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3001外科护理学(一) 02899生理学 二、独立本科段(含本科段)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

政治上常用“红色”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政治觉悟高、左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红色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创造的特定历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广义上所讲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无产阶级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本文着重从广义红色文化的视角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在充分利用古今中外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红色教育,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间性教学。

一、正确认识“本色”与“特色”的辩证关系

“红色”是马克思喜爱的颜色.是共和国国旗和党旗的颜色.也是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本色”。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形象地说就是“”),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使“红色”更纯正、更鲜艳、更持久、更亮丽、更有魅力,是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本色是“红色”即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本色是特色的前提和基础。保持和弘扬本色,才能创造特色。离开了本色,所谓的特色也就会黯然失色。坚持本色.永葆红色不变,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本质规定性,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表现。特色则是指区别于其他同级同类学校同行的,具有独特性、创造性、稳定性、优质性的个性与风格。特色是生命,是灵魂。特色是本色的提炼和升华。因此必须在坚持本色的基础上追求特色,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形成的特点、优势和经验,凝聚力量,塑造精品,打造品牌,挖掘、整合、培育和提炼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培育的特色应该是比其他同级同类学校同行的更纯正、更鲜艳、更持久、更亮丽、更有魅力的“红色”。使“红色”更加纯正――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使“红色”更加鲜艳――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使“红色”更加持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效机制体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红色”更加亮丽――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辐射力;使“红色”更有魅力――加强教师修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识魅力、人格魅力。一言以蔽之,要在“红”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和提炼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特色。

二、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红色精神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如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区精神、提出的新时期的五种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光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红色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红色精神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永远不会过时。新世纪新阶段,红色精神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执着追求、坚守阵地、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努力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刻苦学习者、深入研究者、积极传播着、模范践行者。一要牢固树立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等红色革命精神,并将红色精神的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的始终。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职责。二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熟悉掌握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即红色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各种表现形式.如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名言、红色格言、红色戏剧、红色歌舞、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散文、红色诗词、红、红色书画、红色书信、红色藏品、红色故事等。这是运用红色精神实施红色教育的先决条件。三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深入探讨和研究红色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基本内容、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深刻阐明和揭示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教育目的、主体、介体、客体、环体、结果及其各要素的内在逻辑联系。四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现代传播学、教学法等学科专业知识和原理,科学把握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教育的规律和有效路径。五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实践第一原则,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让大学生感悟到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魅力和实效。

三、科学设计和实施“红心工程”。锻造一支“红军”队伍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2008年9月23日,、教育部各高校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可见,、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党政领导应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个宝贵的"gI色人才资源”。并依托这一资源,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红色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质上就是一项“红心工程”。科学设计和实施“红心工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旨在锻造一支"gr军”.即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该是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队伍: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学贯中西、功底深厚的队伍;应该是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的队伍;应该是师德修养好、富有人格魅力和亲和力的队伍;应该是老中青结构合理、教学领军人才不断涌现的队伍。嗯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只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因此,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以方永刚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力图实现“口红”与“心红”的有机统一。

四、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打造成功人生的鲜艳底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抢占网络阵地,构筑红色网站。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建立教学互动的红色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2构建校园红色社团,凸显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要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建各种理论社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于各种社团活动之中。3.要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校园主题系列活动。如举行红歌比赛、组织红色演讲、朗诵红色诗词及红色格言、表演红色戏剧及红色歌舞、播放红色影视作品、阅读红色文学作品、展示红色书画与红色书信等红色藏品、进行红色专访、讲述红色故事和举办红色论坛等。要深人挖掘蕴藏在各类红色经典当中的时代内涵,提炼其具有永恒价值、巨大魅力和震撼力的思想精华。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红色文学经典《红岩》、《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美术经典《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等,红经典《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焦裕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红色电视经典《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恰同学少年》、《潜伏》、《大国崛起》、《百年中国》、《复兴之路》、《世纪伟人》等,红色音乐经典《长征》、《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红色经典歌舞《白毛女》、《红梅赞》、《绣红旗》等。这些红色经典感人肺腑、动人情怀、催人奋进、激人向上,对大学生具有不可低估的魅力和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这些红色经典资源,使其中蕴涵着的革命精神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帮助大学生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砥砺意志,坚忍不拔,自强不息。4要充分发挥红色实践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组织学生到红色实践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瞻仰革命遗迹,睹物思情,观故思新,以启迪心灵,校正人生航向。开展红色之旅是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值得指出的是,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实施红色教育时要特别注意两点,第一,要按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要求,在坚持统一性的同时,力求教育教学风格和方式的“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因为当今社会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第二,在进行红色教育的时候,还必须对形形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进行改造、揭露和批判,而不能机械呆板、一味地搞“满堂红”、“红到底”。要讲究方法策略,坚持有破有立、注意贯彻教育的渗透性原则,坚持把深刻的科学真理与巧妙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认知疲劳、审美疲劳。在进行红色教育时,尤其要注意着力增强时尚感,要适应大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接受特征,善于将时尚元素注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赋予其新鲜的时代气息。

五、以“红色管理”为航灯,以“黄色管理”为镜鉴。以“蓝色管理”为参考。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适应迎评创建工作的需要,大力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突出教学过程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的文件、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譬如严格教师准人制度;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实行导师制,专门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师的行为;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行听课和评课制度;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加强和改进教研室工作。应该说,为了迎接评估,这些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管理已实现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的转变。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管理 制度化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由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的高效管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当依据实践教学的特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在动力激发、制度规范、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特色凸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一、独立设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制度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健全、规范的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其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首要环节,应当从课程设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三个方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的地位和功能。 

首先,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确保其必修课的课程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经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科学地计划和系统地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必须适合或不超越大学教育规律、教育体制本身,它的教育功能必然是在规范的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从课程的视角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才能不被边缘化,发挥其育人的各项功能。 

当前,各高校主要有两种组织管理方式:一是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课时分解到“原理”“概论”“史纲”以及“基础”等四门课程中,以课程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将实践教学任务和课时单列出来,由专门的教研室来负责组织实施。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单独设置实践教学课更利于发挥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单独设置课程能够凸显其课程地位,提高教学的组织效率,便于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由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把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学时统一起来,单独开设一门新课——“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教务处将其作为必修课排进每学年下学期的课表,下达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要求,健全教学制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践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实现实践教学的长效化和规范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立专门的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管理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牵涉面广、教学方式灵活、教学人员较多,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权责明确、管理高效的目标,有效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以及各自为营的现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配置适量的专职教师,下拨相应的教学经费和办公经费,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最后,严格按照必修课程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层面应当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一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步骤、要求、考核等各项教学环节,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二、创新内容形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规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尤其需要处理好规范化和灵活性、主渠道和其他路径、主体『生与主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保证实践教学作为课程的规范性,又凸显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中,一方面要体现课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有稳定而持续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形式、严格的教学管理、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变化性,主要体现在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抓住重大时事、重大节庆的机遇,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要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三个结合的统一,即一是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和形式;二是要结合院校特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培养目标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三是要结合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既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又整合其他实践活动为实践教学服务。当前,在各高校中,社会实践分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九大类型。这些实践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不能以上述实践活动替代实践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价值整合和意义升华。因此,需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原则,注重对以上资源的整合、提炼和升华。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需要在组织制度上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经常沟通的渠道,由主管学校领导负责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团委、学生处的协调机制,一方面聘请学生处、团委等符合资格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从而创造了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最后,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既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又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在确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时,需要坚持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调查和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价值大、有创意的调查研究内容与实践内容。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指出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为整个实践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价系统;另一方面需要以教育者、教育对象平等关系作为基础,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方式,尽可能激发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对象的亲身体验、实际参与来达到教学效果。 

 

三、争取保障条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长效化 

 

有人认为,实践教学“费时、花钱而无实用价值”,将轻视乃至忽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所谓“理性”的选择,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争取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需要激发重视实践教学的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自上而下的,有时也是自下而上的,一方面源于上级部门的压力和学校领导的正确观念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源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吸引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而言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的突出成绩激发学校落实、改善教学保障条件的强大动力,实现“以保障条件促成效,以成效促进保障条件的改善”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比较健全的教学保障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首先,构建协调、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应按照“05方案”的要求,建立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每学期末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团委、宣传部、财务处以及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讨论和部署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 

其次,组建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一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广泛参加的社会实践课程师资队伍。以社会实践教育学科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化课程建设和集体备课为手段,以干部、教师职业化发展为途径,以聘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使实践课程教师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供外出考察、学习交流、进修提高的机会。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 

最后,切实落实经费保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让实践教学经费落到实处,需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地位的高度重视,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从学校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促使学校领导舍得投入和乐意投入。二是多渠道筹措的意识。学校专项拨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最重要来源,此外,也可以通过智力输出的方式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筹措经费,以弥补专项经费的不足。三是效益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来之不易,要保证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四、整合教学资源,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特色化 

 

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是实现实践教学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洞察力,发现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缺乏主动性和效益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一些教育者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既不考虑如何将各种资源搭配形成合力,也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培植和保护,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在一种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树立品牌发展意识,以系统的眼光发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并立足实际,打造和完善实践教学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从而有利于避免当前出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趋同和形式化现象,切实增强实践教学资源对高校师生的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而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资源整合中不断凝练出一个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本土资源有高效利用的、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效果显著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管理 制度化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由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的高效管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当依据实践教学的特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在动力激发、制度规范、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特色凸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一、独立设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制度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健全、规范的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其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首要环节,应当从课程设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三个方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的地位和功能。

首先,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确保其必修课的课程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经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科学地计划和系统地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必须适合或不超越大学教育规律、教育体制本身,它的教育功能必然是在规范的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从课程的视角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才能不被边缘化,发挥其育人的各项功能。

当前,各高校主要有两种组织管理方式:一是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课时分解到“原理”“概论”“史纲”以及“基础”等四门课程中,以课程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将实践教学任务和课时单列出来,由专门的教研室来负责组织实施。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单独设置实践教学课更利于发挥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单独设置课程能够凸显其课程地位,提高教学的组织效率,便于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由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把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学时统一起来,单独开设一门新课——“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教务处将其作为必修课排进每学年下学期的课表,下达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要求,健全教学制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践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实现实践教学的长效化和规范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立专门的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管理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牵涉面广、教学方式灵活、教学人员较多,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权责明确、管理高效的目标,有效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以及各自为营的现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配置适量的专职教师,下拨相应的教学经费和办公经费,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最后,严格按照必修课程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层面应当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一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步骤、要求、考核等各项教学环节,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二、创新内容形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规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尤其需要处理好规范化和灵活性、主渠道和其他路径、主体『生与主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保证实践教学作为课程的规范性,又凸显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中,一方面要体现课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有稳定而持续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形式、严格的教学管理、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变化性,主要体现在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抓住重大时事、重大节庆的机遇,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要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三个结合的统一,即一是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和形式;二是要结合院校特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培养目标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三是要结合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既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又整合其他实践活动为实践教学服务。当前,在各高校中,社会实践分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九大类型。这些实践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不能以上述实践活动替代实践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价值整合和意义升华。因此,需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原则,注重对以上资源的整合、提炼和升华。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需要在组织制度上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经常沟通的渠道,由主管学校领导负责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团委、学生处的协调机制,一方面聘请学生处、团委等符合资格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从而创造了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最后,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既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又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在确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时,需要坚持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调查和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价值大、有创意的调查研究内容与实践内容。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指出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为整个实践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价系统;另一方面需要以教育者、教育对象平等关系作为基础,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方式,尽可能激发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对象的亲身体验、实际参与来达到教学效果。

三、争取保障条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长效化

有人认为,实践教学“费时、花钱而无实用价值”,将轻视乃至忽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所谓“理性”的选择,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争取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需要激发重视实践教学的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自上而下的,有时也是自下而上的,一方面源于上级部门的压力和学校领导的正确观念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源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吸引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而言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的突出成绩激发学校落实、改善教学保障条件的强大动力,实现“以保障条件促成效,以成效促进保障条件的改善”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比较健全的教学保障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首先,构建协调、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应按照“05方案”的要求,建立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每学期末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团委、宣传部、财务处以及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讨论和部署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

其次,组建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一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广泛参加的社会实践课程师资队伍。以社会实践教育学科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化课程建设和集体备课为手段,以干部、教师职业化发展为途径,以聘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使实践课程教师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供外出考察、学习交流、进修提高的机会。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

最后,切实落实经费保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让实践教学经费落到实处,需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地位的高度重视,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从学校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促使学校领导舍得投入和乐意投入。二是多渠道筹措的意识。学校专项拨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最重要来源,此外,也可以通过智力输出的方式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筹措经费,以弥补专项经费的不足。三是效益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来之不易,要保证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四、整合教学资源,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特色化

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是实现实践教学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洞察力,发现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缺乏主动性和效益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一些教育者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既不考虑如何将各种资源搭配形成合力,也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培植和保护,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在一种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树立品牌发展意识,以系统的眼光发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并立足实际,打造和完善实践教学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从而有利于避免当前出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趋同和形式化现象,切实增强实践教学资源对高校师生的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而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资源整合中不断凝练出一个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本土资源有高效利用的、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效果显著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管理 制度化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由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的高效管理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当依据实践教学的特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在动力激发、制度规范、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和特色凸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从而不断增强教学实效。

一、独立设置课程,确保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制度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立健全、规范的实践教学制度,确保其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首要环节,应当从课程设置、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三个方面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必修课程的地位和功能。

首先,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确保其必修课的课程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已经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与其他大学课程一样需要科学地计划和系统地培养。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必须适合或不超越大学教育规律、教育体制本身,它的教育功能必然是在规范的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由此,从课程的视角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才能不被边缘化,发挥其育人的各项功能。

当前,各高校主要有两种组织管理方式:一是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课时分解到“原理”“概论”“史纲”以及“基础”等四门课程中,以课程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将实践教学任务和课时单列出来,由专门的教研室来负责组织实施。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单独设置实践教学课更利于发挥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单独设置课程能够凸显其课程地位,提高教学的组织效率,便于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由此,比较好的做法是把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学时统一起来,单独开设一门新课——“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教务处将其作为必修课排进每学年下学期的课表,下达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要求,健全教学制度,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实践教学随意性大的现象,实现实践教学的长效化和规范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立专门的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管理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牵涉面广、教学方式灵活、教学人员较多,需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权责明确、管理高效的目标,有效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以及各自为营的现象。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教研室,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配置适量的专职教师,下拨相应的教学经费和办公经费,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最后,严格按照必修课程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管理层面应当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进一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步骤、要求、考核等各项教学环节,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二、创新内容形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规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等特征,因而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尤其需要处理好规范化和灵活性、主渠道和其他路径、主体『生与主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保证实践教学作为课程的规范性,又凸显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中,一方面要体现课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有稳定而持续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形式、严格的教学管理、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变化性,主要体现在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特点,抓住重大时事、重大节庆的机遇,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实践教学。要实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关键是要努力实现三个结合的统一,即一是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和形式;二是要结合院校特点、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培养目标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三是要结合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既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又整合其他实践活动为实践教学服务。当前,在各高校中,社会实践分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九大类型。这些实践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可以利用的资源,但不能以上述实践活动替代实践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价值整合和意义升华。因此,需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原则,注重对以上资源的整合、提炼和升华。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而言,需要在组织制度上提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经常沟通的渠道,由主管学校领导负责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团委、学生处的协调机制,一方面聘请学生处、团委等符合资格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从而创造了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最后,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既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又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在确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时,需要坚持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调查和活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价值大、有创意的调查研究内容与实践内容。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指出实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从而为整个实践教学提供方向指引和评价系统;另一方面需要以教育者、教育对象平等关系作为基础,构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方式,尽可能激发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对象的亲身体验、实际参与来达到教学效果。

三、争取保障条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长效化

有人认为,实践教学“费时、花钱而无实用价值”,将轻视乃至忽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所谓“理性”的选择,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保障条件的缺失和不完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争取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需要激发重视实践教学的动力。这种动力有时是自上而下的,有时也是自下而上的,一方面源于上级部门的压力和学校领导的正确观念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源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吸引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而言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实践教学的突出成绩激发学校落实、改善教学保障条件的强大动力,实现“以保障条件促成效,以成效促进保障条件的改善”的良性循环,从而形成比较健全的教学保障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首先,构建协调、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应按照“05方案”的要求,建立由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学校主管领导牵头,每学期末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团委、宣传部、财务处以及相关二级学院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讨论和部署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相关工作。

其次,组建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一支由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体,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广泛参加的社会实践课程师资队伍。以社会实践教育学科建设为载体,以专业化课程建设和集体备课为手段,以干部、教师职业化发展为途径,以聘任校外兼职教师为补充,使实践课程教师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供外出考察、学习交流、进修提高的机会。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

最后,切实落实经费保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让实践教学经费落到实处,需要树立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地位的高度重视,也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从学校人才培养的大局出发,积极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促使学校领导舍得投入和乐意投入。二是多渠道筹措的意识。学校专项拨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最重要来源,此外,也可以通过智力输出的方式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实践教学基地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筹措经费,以弥补专项经费的不足。三是效益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来之不易,要保证专款专用,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四、整合教学资源,凸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特色化

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是实现实践教学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洞察力,发现不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缺乏主动性和效益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于原始、低效状态。一些教育者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既不考虑如何将各种资源搭配形成合力,也不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培植和保护,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处在一种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树立品牌发展意识,以系统的眼光发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并立足实际,打造和完善实践教学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从而有利于避免当前出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趋同和形式化现象,切实增强实践教学资源对高校师生的吸引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而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需要从实际出发,在资源整合中不断凝练出一个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本土资源有高效利用的、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发展效果显著的、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