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幼儿教育教学;重要性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日益完善,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及内在规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现代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要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随意界面交互的功能,幼儿教师可以依据教育教学的需求对计算机中存储的声音以及显示屏上的画面进行主动调控,而且计算机自身所具有的播放功能能够有效避免录像机倒回播放中断教学进程,进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幼儿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而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人机对话改变了教师单一讲述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有效地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幼儿和媒体之间的双向交流,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要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及高度重视。幼儿自身的知识以及经验十分匮乏,其思维水平也较低,不能够理解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与此同时,幼儿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具有不稳定性,进而导致幼儿必须要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以及生活环境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感官参与来理解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地表达出来,创造一个具有立体性的教学空间,并使教学内容变得易理解、易感知、可听、可视,从而使幼儿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要优化教学情境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点,更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幼儿在这一时期丧失了动脑、动口以及动手的机会,其各方面能力的丧失是未来的学习所无法弥补的,这已经成为了现代多种幼儿发展理论的共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仅符合幼儿自身的思维特点以及年龄特点,还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幼儿教育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情境,从而在本质上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扩大自身眼界的最为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静态知识动态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抽象知识形象化,进而营造出一个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唤醒幼儿的有意注意,引导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使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四、结语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对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等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已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所具有的特点,进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主动学习以及主动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幼儿园教育教学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升幼儿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孟红艳,孔祥会,钱玲.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河北省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徐业飞.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3.苏兴亚.浅谈计算机的普及与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2篇

幼儿园论文2200字(一):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日常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主题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过分的保护和过多干预成长的观念不仅会影响到幼儿的自我意识的萌发,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智慧发展。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及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要根据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教给孩子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方法,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注重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

幼儿教师需要对所有的幼儿日常生活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了解、观察,然后针对幼儿所存在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反思和干预。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或他人。这时候需要幼儿教师更多细致的观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例如:中班幼儿日常活动中,在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筷子,采取更多个性化的内容。幼儿教师多注重观察中班学生在使用筷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如何更好让幼儿提升自我支配和控制能力。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筷子夹乒乓球、筷子夹玻璃珠等等。不断的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其他的活动如何更好的帮助中班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拉拉链,幼儿教师可以提供视频,图片帮助学生自己练习;如何更好的叠衣服,教师应在日常中细致的观察,提供指导性帮助,不要身体力行给幼儿叠。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比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更愿意参与日常实践,所以不能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中班幼儿的身心成长。通过多种日常活动的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技能。所以,幼儿教师在帮助中班幼儿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到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适当的改善。

2教学方式利用有趣的玩教具

幼儿对玩具具有特殊的爱好,有趣的玩教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可以把有趣的玩具投放到活动区域内,这样可以在游戏中,不断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活动区域内,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乐高积木搭建出所需的游戏场景,需要搭建房子时,首先幼儿要对房子的轮廓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图片,视频演示房子的结构,自己动手来搭建,培养基本的动手能力,并锻炼了手脚协调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在搭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中班幼儿一般具备一定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更大层次的发挥与改造,更能激发中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积极性。同时中班幼儿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有趣玩教具,玩具不再单一,而是富有变化的可以自己发挥创造力的积木等搭建,更好的实现各种生活技能的练习,对幼儿的四肢协调进行有效的锻炼,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提高和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创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针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析,确认幼儿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针对性加强,可通过视频或者是PPT展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通过正确的示范,由幼儿自主进行练习,目的是让幼儿拥有正确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经验。由于中班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已经发展了,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了责任感。中班幼儿更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更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提升在我服务意识。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我会冲厕所、我会整理图书、我会提裤子和穿鞋等,在这些教学活动中,都能幫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服务理念,并不断提高其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4采取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教师可与家长实现实时交流,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实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详细说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让家长清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现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经验,目的是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家校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家长在家多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最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在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进行有效的渗透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环境创设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物质材料时,必须要确保该材料具有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有趣的特征,并在开展活动中,幼儿能够良好的互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中班幼儿已初步对外在世界的探索认知,愿意更多的探索,实践。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创设一个幼儿喜爱的自我服务活动区角,激发中班幼儿的好奇心,这样才能确保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活动机会,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实现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幼儿更好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幼儿的手脚协调力和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另外还能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要积极配合,有目的、有策略的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论文

【摘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依靠着中华儿女采取各种方法与途径进行传承与发扬。其中幼儿美术教学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新时代,国家号召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道德的,创作能力较高的人才。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有许多种,而且也有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创作水平,我们需要从小就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要求幼儿园美术的教学中应该融合有信息技术的创作教育,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这方面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想象能力,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画出来的画作是没有灵魂的。信息技术教育应从小开始培养,因此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培养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幼儿园小朋友的画画能力,以及培养创造能力。接下来,我们就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教育,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操作和探索,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有利于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美术教育在重要性上应该排在所有科目的第一位。首先,因为幼儿美术中的创作能力与每一位工作者的工作、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对创作素材是重中之重,需要从小锻炼。除此之外,从筛选人才的维度看,如果考试设计合理,美术考核的是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不需要背什么知識,其实主要看个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是每一位幼儿园小朋友都要经历的,幼儿园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美术的创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对于教育的改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取得较快的成就,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尤其是美术的创作能力方面,投入大量脑力、体力。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子很爱玩,那么我们老师就可以利用做游戏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得到教育。比如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情景模拟,分配给不同的小朋友不同的角色,这样以来,既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刻记忆画本知识,并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引导。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提高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并且也都培养他们拥有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需要从小就培养这些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使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进行教学有许多方面的应用,比如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推动家园合作。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画画,接触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当然我们也应当提高创造能力好的思维能力,还有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我们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当然幼儿园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就属于基础方面的教育,是为了以后打基础的。从古至今,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直被人们所推崇。画作也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准。画作是每一位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经历的,幼儿园的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因此在幼儿园中的美术教学中应该融入信息技术教学。而对于教育的方法,我们还需要深入的探究。然后进行推行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进行教学。虽然国家明令推行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具体的制度还没有得到完善,导致改革力度不够大,改革不够彻底。教育里,成绩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一个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已经被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人们的心中,难以改变,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教育的推行仍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幼儿园德育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1.幼儿园德育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促进社会化及良好道德品质形式的活动总称。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覆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社会公德是每位儿童必须习得的技能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报告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学龄前儿童,开始初步发展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也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可见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2.信息技术

20世纪末,随着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全面渗透,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全球化日益加深,突破了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呈现全球流通的态势;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育行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转变,逐步趋向开放知识、多元需求、自主探究、合作型的教育;再者,知识与创新成为时代的关键点,知识将成为了财富与权力的源泉,信息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大信息流的冲击下,如何收集、分析、处理、利用与共享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创新与求进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信息技术使得教育具有了崭新的特点,该特点也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信息技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活力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与形成的,环境的熏陶与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幼儿添置与提供了一个更多维度、更深广度的认知与体验的空间,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新型可拓展的现代化支撑环境

幼儿园教育与环境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为幼儿园德育增添了更多可选的支持环境。

(1)音视频环境音频和视频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音视频环境是指以音视频技术为支撑的传播声音、画面或者声画同步传输的系统。幼儿园内的全园广播系统、影音播放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数字视频系统以及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构成了幼儿园校园音视频应用环境。①全园广播系统全园的广播系统在幼儿园里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型的活动宣传、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公开播音(如小小广播站、正面新闻信息的讲述简析、陶冶性情的音乐播放等),很多幼儿园利用了校园广播建立起正能量的宣传阵地,成为宣传的窗口,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②影音播放系统VCD或DVD+电视机或投影等构成了幼儿园简单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几乎应用于所有幼儿园当中。③闭路电视系统幼儿园的闭路电视系统已经逐步普及,应用于监控视频和广播视频。监控视频主要面向幼儿一日的生活与活动记录,可作为个案的分享与分析;广播视频主要是电视或教育教学的统一筛选与播放。④数字视频系统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视频也开始在幼儿园中逐步推广,数字视频系统中的资料源主要通过自制、购买和网络下载等途径获得,自制通常是拍摄后加工处理的相片和视频,能够提供实时的记录或幼儿园外的有用记录。⑤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大部分幼儿园基本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麦克风、便携性音响、投影幕、实物展台、幼儿电脑、IBM等幼儿软件,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还配备了互动式的电视机、交互智能平板等等。完善的多媒体系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并为师友互动、人机互动、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2)校园网络信息环境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应用与推广。幼儿园内常用的网络信息系统主要包含物理网络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因特网等)、网络资源(如可为教学提供支持的资料或音乐视频等、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学具等、可供幼儿学习的软件素材等)和互动网络(如家园沟通使用的校讯通、电子邮箱、QQ、微信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创新

(1)园本德育课程资源的拓展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设计、实施、评价等)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德育课程资源是“可能进入德育课程活动,形成德育课程实施必要条件,并保证德育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的一切素材和条件”。传统的德育课程资源存在单一、封闭等弊端,而信息技术的精准、高效以及其独特的信息的海量性、动态性、共享性与可变换性等特性,恰恰能弥补传统德育课程资源的空缺。可利用的文本、音像、社区资源、人力资源等在数字技术下一览无遗,从园内资源的分享开发到园外家长、社区、世界各地区实时资源的利用都能“一点到位”。①鲜活资源的引入传统的幼儿园德育资源一般为文本、图片以及教师讲述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资源将以更丰富的形式、更贴近生活形态、更具感染力的动态呈现。如,小班活动《一起玩,更开心》中,针对小班孩子日常抢夺玩具、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为切入点,以愿意和小朋友游戏、友好提出加入同伴游戏的要求,与同伴友好相处为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常拍摄到的照片、录像镜头筛选展示,让孩子们通过数字视频系统重温当时真实情景,即刻吸引了幼儿的专注力,引发讨论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帮助他们学习换位看待与思考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平实枯燥的围坐讨论,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水平与思维、表达等能力水平,降低了讨论活动中“无话可说”的几率。②班、园、家、社资源的共育共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合力教育是教育发展中一种必然的趋势,家园合作更是幼儿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园共育的熏陶与教导。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快捷地获得与传递一切文明成果,为人与人之间搭建起密切交往与对话的桥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园各班级、全园、家庭与社区资源将得以高效流通、共享,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广泛、更有效的“四位一体”的课程参考与可用资源。如,《国庆节亲子活动》中,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发出活动设计、游戏组织、可支援的教育软件和硬件等的调查和邀请,通过网站留言板、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等回收反馈的意见。邀请家长委员、老师代表共同根据收集到的意见与可用支持,召开会议制定计划与方案。“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征集了来自各行各业家长们的意见,通过他们的参与挖掘了身边其他可用的丰富资源,而通过互联网络的多种沟通方式,图文并茂地及时掌握幼儿园本次活动的需要与欠缺的物品等,在短时间内集众人之力,解决幼儿园经费、物品、人员不足等问题。如:有的家长承接了民族展示与服装租借,有的家长联系了提供活动户外音响设备的广告公司,有的参与收集游戏中使用的废旧物品,有的家长承担了活动当天的摄影摄像工作……活动后,通过幼儿园网站的快讯回顾、班级网站相册的展示等,幼儿、家长、教师与社会各界都感受到了这一国庆主题活动的有趣与深刻的教育意义。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的可用资源不再只限于教学参考书中,而可随时随地寻找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资源;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的可用资源不再只限于此时此刻此地,还可随时回放、直播在社会、周边、自身发生的当地或异地的事件,更贴近生活,更能引发共鸣。幼儿在观察、感受、体验、分析的过程中,得以认知、模仿、同化与强化。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园共育 信息化管理模式 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行的家园沟通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促进家园共育的信息化建设既能够改变家园共育的沟通方式和策略,提高家园共育的效果,又能创新幼儿教育方式,对提高家园共育的意义和幼儿教学效果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思想上重视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工作

家长和教师要在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模式上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家园共育方面的积极意义,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参与到家园共育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工作中。首先,幼儿园要对教师和家长对待信息化建设的态度和想法有着明确的掌握,要在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方面统一认识。其次,要注重应用培训,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全园教师参与计算机自动化办公的培训、多媒体教学手段培训、简单的网页设计和制作培训等,强化幼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另外,让教师和家长之间搭建起结对互助关系,为家庭教育指导现代化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二、依托网络技术搭建现代家园共育教育平台

依托网络技术搭建家园共育平台是家园共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创建幼儿园网站不仅能够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能够加幼儿园对外交流和宣传的力度,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通过幼儿园网站,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师资情况、教育理念和特色教育等,对幼儿园有着明确的认识。在搭建网站的时候,注重幼儿园网页设计的时候要兼具严肃性和活泼性,既要让家长看到幼儿园办学严谨、科学的一面,也要让家长看到幼儿教育的独特性。一般情况下,网站要开设“教师风采”、“办园理念”、“特色教育”、“成果展示”等栏目,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其次,幼儿园网站作为家园共育的信息交流平台,要开设“特色活动”、“园长信箱”、“家长留言”、“亲子论坛”等相应的版块,将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些特色活动加入到网站中,尤其是一些亲子活动,让没有参与活动的家长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对幼儿活动产生兴趣,通过“园长信箱”栏目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家长留言”家长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或者是相关建议,促进家园共育效果的提高。“亲子论坛”是供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就幼儿教育、幼儿生活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沟通交流的平台。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的幼儿园虽然建立了网站,但是“园长信箱”、“家长留言”等版块却形同虚设,没有真正的利用起来,教师及时回复家长的提问,并且鼓励家长有意识的利用这个平台,促进幼儿园网站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幼儿园应当将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融合,全方位的提升家园共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会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教育教学。

1.基于电子信箱的“一对一”交流活动

目前幼儿家长的年龄大都集中在30岁左右,这个家长群体的特点是比较年轻,而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受现代交流方式的影响比较深,因此传统的电话交流方式已经不太能够满足家长的要求,而利用电子邮箱与家长进行沟通,不仅能够适应当前家长的信息交流特点要求,而且还具有便捷、明确、不受时间地点控制的优势。通过电子邮件,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搭建起“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的内容也大都集中在幼儿在家或者是在幼儿园的具体事件上。

2.运用即时通讯工具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即时交流

很多孩子的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无法亲自接送孩子,但是他们又很想与教师共同探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即时通讯工具为这种沟通需求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手机短信功能以及聊天软件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QQ、微信等即时通讯客户端增强了交流的及时性,例如由于突发状况需要请假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短信、QQ与教师进行交流,家长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网上与教师进行约谈、交流,分享彼此的教育经验。通过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得每一位家长都能参与到幼儿园教学工作中。

3.开通班级微博促进互动参与

现代微博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微博具有涉及面广、涵盖内容丰富以及互动性强的特点,进入微博不仅能够浏览相关的内容,而且还可与随时参与话题互动、发表评论、提出意见,是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例如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精彩表现瞬间拍摄下来,上传到微博平台,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家长的自豪感,而且能够唤醒家长对孩子成长点滴的关注。

四、结束语

家园共育信息化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同时家园信息化建设也受到硬件设施和教师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家园共育教育,还应当与家园共育栏等其他相关的家园共育方式进行紧密的结合,不断完善和提高家园共育的教学效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学军.网络环境下的家园共育――吉林省学前教育信息化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30.

[2]胡碧霞.试论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84-87.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资源;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20-03

随着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宽带、云计算、互联网络、多媒体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形势下,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变革。信息技术的支持,知识的跨领域流通,给幼儿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 幼儿园德育与信息技术的内涵

1.幼儿园德育

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指根据社会要求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促进社会化及良好道德品质形式的活动总称。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覆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个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社会公德是每位儿童必须习得的技能之一。心理学的研究报告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学龄前儿童,开始初步发展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也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可见幼儿园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2.信息技术

20世纪末,随着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全面渗透,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全球化日益加深,突破了时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识流呈现全球流通的态势;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教育行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转变,逐步趋向开放知识、多元需求、自主探究、合作型的教育;再者,知识与创新成为时代的关键点,知识将成为了财富与权力的源泉,信息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大信息流的冲击下,如何收集、分析、处理、利用与共享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创新与求进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

信息技术使得教育具有了崭新的特点,该特点也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二、信息技术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活力

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与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展与形成的,环境的熏陶与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幼儿添置与提供了一个更多维度、更深广度的认知与体验的空间,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新型可拓展的现代化支撑环境

幼儿园教育与环境密不可分,信息技术为幼儿园德育增添了更多可选的支持环境。

(1)音视频环境

音频和视频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音视频环境是指以音视频技术为支撑的传播声音、画面或者声画同步传输的系统。幼儿园内的全园广播系统、影音播放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数字视频系统以及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构成了幼儿园校园音视频应用环境。

①全园广播系统

全园的广播系统在幼儿园里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型的活动宣传、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公开播音(如小小广播站、正面新闻信息的讲述简析、陶冶性情的音乐播放等),很多幼儿园利用了校园广播建立起正能量的宣传阵地,成为宣传的窗口,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

②影音播放系统

VCD或DVD+电视机或投影等构成了幼儿园简单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几乎应用于所有幼儿园当中。

③闭路电视系统

幼儿园的闭路电视系统已经逐步普及,应用于监控视频和广播视频。监控视频主要面向幼儿一日的生活与活动记录,可作为个案的分享与分析;广播视频主要是电视或教育教学的统一筛选与播放。

④数字视频系统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字视频也开始在幼儿园中逐步推广,数字视频系统中的资料源主要通过自制、购买和网络下载等途径获得,自制通常是拍摄后加工处理的相片和视频,能够提供实时的记录或幼儿园外的有用记录。

⑤班级互动多媒体系统

大部分幼儿园基本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麦克风、便携性音响、投影幕、实物展台、幼儿电脑、IBM等幼儿软件,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还配备了互动式的电视机、交互智能平板等等。完善的多媒体系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并为师友互动、人机互动、自主个性化学习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2)校园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应用与推广。幼儿园内常用的网络信息系统主要包含物理网络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因特网等)、网络资源(如可为教学提供支持的资料或音乐视频等、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学具等、可供幼儿学习的软件素材等)和互动网络(如家园沟通使用的校讯通、电子邮箱、QQ、微信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课程的创新

(1)园本德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设计、实施、评价等)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德育课程资源是“可能进入德育课程活动,形成德育课程实施必要条件,并保证德育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的一切素材和条件”。传统的德育课程资源存在单一、封闭等弊端,而信息技术的精准、高效以及其独特的信息的海量性、动态性、共享性与可变换性等特性,恰恰能弥补传统德育课程资源的空缺。可利用的文本、音像、社区资源、人力资源等在数字技术下一览无遗,从园内资源的分享开发到园外家长、社区、世界各地区实时资源的利用都能“一点到位”。

①鲜活资源的引入

传统的幼儿园德育资源一般为文本、图片以及教师讲述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资源将以更丰富的形式、更贴近生活形态、更具感染力的动态呈现。

如,小班活动《一起玩,更开心》中,针对小班孩子日常抢夺玩具、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为切入点,以愿意和小朋友游戏、友好提出加入同伴游戏的要求,与同伴友好相处为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日常拍摄到的照片、录像镜头筛选展示,让孩子们通过数字视频系统重温当时真实情景,即刻吸引了幼儿的专注力,引发讨论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帮助他们学习换位看待与思考问题。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平实枯燥的围坐讨论,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水平与思维、表达等能力水平,降低了讨论活动中“无话可说”的几率。

②班、园、家、社资源的共育共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合力教育是教育发展中一种必然的趋势,家园合作更是幼儿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园共育的熏陶与教导。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快捷地获得与传递一切文明成果,为人与人之间搭建起密切交往与对话的桥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幼儿园各班级、全园、家庭与社区资源将得以高效流通、共享,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更广泛、更有效的“四位一体”的课程参考与可用资源。

如,《国庆节亲子活动》中,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网站向家长发出活动设计、游戏组织、可支援的教育软件和硬件等的调查和邀请,通过网站留言板、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等回收反馈的意见。邀请家长委员、老师代表共同根据收集到的意见与可用支持,召开会议制定计划与方案。“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征集了来自各行各业家长们的意见,通过他们的参与挖掘了身边其他可用的丰富资源,而通过互联网络的多种沟通方式,图文并茂地及时掌握幼儿园本次活动的需要与欠缺的物品等,在短时间内集众人之力,解决幼儿园经费、物品、人员不足等问题。如:有的家长承接了民族展示与服装租借,有的家长联系了提供活动户外音响设备的广告公司,有的参与收集游戏中使用的废旧物品,有的家长承担了活动当天的摄影摄像工作……活动后,通过幼儿园网站的快讯回顾、班级网站相册的展示等,幼儿、家长、教师与社会各界都感受到了这一国庆主题活动的有趣与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的可用资源不再只限于教学参考书中,而可随时随地寻找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资源;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的可用资源不再只限于此时此刻此地,还可随时回放、直播在社会、周边、自身发生的当地或异地的事件,更贴近生活,更能引发共鸣。幼儿在观察、感受、体验、分析的过程中,得以认知、模仿、同化与强化。

(2)园本德育课程的活化

幼儿园德育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撑下,其规划、设计与实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借助幼儿园数字化环境,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信息技术能推进德育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氛围、展示活动进程、凸显活动的效果,构筑无空间、无时间、无地域限制的幼儿园德育大广场,促进幼儿社会化及良好道德品质的逐步养成。

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与成长。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才能达成幼儿园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的支持,多彩的图文声画,能提供给孩子更形象生动、更贴近生活的体验,符合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唤醒幼儿的记忆与共鸣。

如,针对放学后,幼儿经常在园玩耍,玩具没有收拾,皮球、单车等乱停乱放现象,利用全园广播系统与内线电话系统,开展了一场《放学后该如何管理幼儿园软玩具和设施》的师生论坛。广播直播室中邀请了不同年级的老师、不同班级与年龄段的幼儿以及后勤管理部门的教职员工参与,讲述放学后的玩具设施被乱摆乱放、孩子们只玩不收拾的现象,展开如何科学管理放学后幼儿园玩具和设施的讨论。各班老师组织孩子收听,并展开讨论,通过“热线”(内线电话)向直播室中传达意见与建议,并通过广播系统全园开播。一场热火朝天、打破班际的讨论就开始了,利用广播、班级多媒体系统以及内线电话系统,全园老师、幼儿、各部门的教职员工都收听并融入讨论活动中,实现了全员性的、深刻的、鲜活的德育教育活动。孩子们与老师们在活动中共同收获感受规则、遵守规则、爱护身边的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的德育教育。活动报道于幼儿园网站的快讯栏目向家长分享,同时让孩子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学习,利用幼儿园留言板、QQ群等反馈讨论后孩子的改变与幼儿园玩具和设施的变化,共同达成遵守与互相监督的共识。此举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全员参与的社会公德、环境意识的德育教育活动是在传统教学模式是下无法轻易实现的。

以幼儿园德育为目标,适度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支持环境,恰当切入有效的现代化技术的支持,拓展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涵,打造便捷快速的教育教学信息流通渠道,达成积极参与、互动探究、多维合力的认知效果。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德育的结合,给幼儿园德育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适时运用好信息技术将为幼儿园德育提供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力平.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世联,幼儿社会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整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4

1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理论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我国在教育中,也顺应了发展趋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强调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辅助工具,强调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要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学习思维的启发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收集和共享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学习等学习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课堂。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不只局限于中小学教育领域,在学前教育中也有良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和计算机辅助学习(Computer Aided Learning)的运用,教学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利用计算机智能化运算、高速化运算、图形化运算等技术,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和教师教学的良好整合。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让幼儿受教育个体成为教学关系中的主体,教育发展中心由教师转移到了幼儿,这对传统的信息教育整合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学习也就因运而生。

我国幼儿早期教育起步较晚,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也就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现阶段绝大多数引入了信息技术整合机制的幼儿园,也多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阶段,也就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体系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无非就是简单的课件制作,动画展示等浅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单纯的认为使用到了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说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整合起来,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这也正反映了现阶段幼儿园办学对信息技术整合内涵理解的不深入,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方案也是一知半解,简单来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方针,使得教育整合工作缺少有效性。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实质是传统教育体系和思想的革新,单单引入计算机技术是不足以提升教育水平的。随着计算机辅助学习概念的引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要以“整合”为工作重点,学科教学目标作为探究的方向,通过研习幼儿教育及幼儿学习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利用的整合等,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

2 信息技术助幼儿园教育一臂之力

2.1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整合

(1)要实现幼儿园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完整整合,要从信息化管理办学入手。在幼儿园管理层实现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帮助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的管理园内事务,后勤工作,教师联系,家长沟通,视屏会议等多项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园内数据库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工作资源数据库,学生情况数据库,办学班级数据库,课堂教学内容共享平台,幼儿成长档案数据库等,这些大数据存储手段能够让幼儿园办学信息更加有效的储存和利用,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根本要素。

(2)幼儿园教育还可以通过网络通讯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良好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触摸设备,视频会议平台等展示途径,向学生家长展示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家长通过实时动态交互式展示平台了解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教学活动,体育保健等优势。另外,幼儿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博客的开设,能向家长打开更多的交流沟通平台,力求实现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办学,有效沟通。

(3)教学环节的数字化与现代化。为了保障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整合,幼儿园办学体系的优化形成变得很有必要。以院长,教育管理主任,幼儿教学科研主任为核心,以年级班级教师为整合研究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整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维一体的教育研究组,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支持队伍,幼儿园的网络建设,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支持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数字化与现代化的幼儿园教育需要引进多种技术支持设备,可以开设独特的幼儿教育课程,如以触摸屏为主的电子绘画课堂,以体感运动感应器为主的电子舞蹈课堂等。诸如电子白板,网络覆盖设备,便携式平板电脑等基础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也能够很好的改善日常课程的课堂效果。

2.2 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整合

(1)幼儿园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最主要的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现代化信息化幼儿教育,课堂教育重点从教师的教育方法转移到幼儿的学习方法;教学关系中以教师为重点转变为幼儿为重点;教学目标由教师教什么转换到学生要学什么。教师不再是幼儿课堂教育的“控制者”,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幼儿的需求才是课堂的需求,幼儿的感受才是幼儿园办学的重要目标。

(2)幼儿教育设计上的形式转变。幼儿在教育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构造者。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感受为办学重点,幼儿想要在学中玩,教师就要想办法根据教学内容创建学生喜欢的活动,最重要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儿想要在学习中看的更明白,教师就要选择更加清晰的教学资料,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主要目的;幼儿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表达,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幼儿在学习中希望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有更好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幼儿园教育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要认清信息技术的辅助要点。幼儿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学习,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更好的教。信息技术主要通过思维,表达,观察等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技能,通过模拟环境,视听说多媒体,放大细节等方法辅助教师教学。电子白板和多媒体电教设备,能够达到传统幼儿教育达不到的效果,电子幻灯片展示,数字动画演示,以及白板互动演示,幼儿视听说软件等,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感悟,教师也能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不单单是将信息技术生搬硬套,更不能为了要用而用,这样是没有目的的用,没有效果的用。信息化教学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为了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而用,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怎样有效的用。所以信息化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目标,将幼儿学习能力考虑在内,制定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策略。

教室多媒体设备中,聚光灯和放大效果技术,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观察;视听说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幼儿提供三维立体模拟环境,学生的眼、耳、口得到更加有效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网络,能够为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实现动态教学课堂,满足幼儿的多种学习要求;照片和视频,是良好的记录介质,课堂活动中让幼儿的成果可以展示出来,幼儿再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很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了课堂教育以幼儿成果为中心的目标。

(4)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的有效策略。幼儿园教学改革中,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为重点开展工作研究,进一步总结出有效性教学模式。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准备阶段,要良好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收集充足的活动资料和信息,并且从教师的角度,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教学资源和信息,实现符合实际条件的教学安排;其次,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也就是活动重点,往往要突出针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启发和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有目标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幼儿兴趣的激发,可以通过动画,互动软件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之后,再通过相关性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表达也是幼儿学习思维的体现;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幼儿对知识的感悟,视听说三维感官刺激是很好的选择;最后,教学活动完成后,要让幼儿进行及时的反馈,“喜不喜欢这样的活动呀?”“大家从动画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呀?”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总结教学经验,经验分享的过程也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焦点作用,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这样的突出不同于教师语言强调,信息技术的突出作用更加直接,思路也更加清晰明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利用多媒体交互功能,让重难点内容得以巩固,触摸交互设备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幼儿通过过程的感悟,更有针对性的锻炼。比如通过拼图软件,或者“对对翻”的游戏,让幼儿动手完成,记忆和逻辑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强化。

3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整合策略探究的过程中,要做好分析与决策结合工作,这个教学理念要向“知识教育-信息反馈”看齐,不断深化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理解,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更有价值,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又何谈教育有效性呢?所以在新时期幼儿园教育,要从教育理论和教学思维改革做起,不断探索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策略,实现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梁慧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赵楠.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牟晓峰.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2.

[4]秦英.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5]李卫利.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中的巧妙整合[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

[6]杜君楠.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4).

[7]潘克明.建设数字化幼儿园,为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贡献力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

[8]邢建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4).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7篇

硬件设施智能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带给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肩负着为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责任和艰巨使命。

清晨,幼儿打卡,班级电脑同步显示幼儿头像;食堂电子屏实时变动数据,为各岗位工作提供依据。电子接送卡不仅是出入凭证,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各岗位登统数据的烦琐劳动,提高了幼儿自己主动入园、争当全勤宝宝的积极性;按时打卡,文明排队,义务巡逻,规范了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给幼儿园带来安全保障。

操场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当天的食谱和园所新闻;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系统时时记录幼儿园各角落的影像,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校园广播全覆盖,宝宝一日生活不同环节都有音乐和故事陪伴,让宝宝开心每一天。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信息技术的介入,将平面静止的事物变得立体活跃起来,激发了幼儿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在各种功能室中,孩子们最喜欢去微机室,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

网络资源的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2010年,我们开始尝试网上教研,连线幼教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园本教研,实施课堂实录抓拍,让授课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制作课件、视频、编辑报纸、更新网站成为教师们的拿手好戏。如今借助信息化建设,走在了智慧校园的前列:教师乐学善思,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共同提高,呈现出和谐、奋进、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社会声誉更加响亮。

园所管理系统化

幼儿管理中,炊事员和保健员根据电子屏显示数据定量分餐,合理配膳。各班出勤率自动排序,及时发现问题,有效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为量化考核提供真实的依据;录入体检信息,对幼儿生长发育进行全方位分析评价,完善预防和监测功能。各班根据网页提示,每月集中为孩子们过生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爱。

“网络是把双刃剑”,信息的传播挣脱了时间与地域的束缚,也淡漠了人际关系,我们就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孩子们了解爱,感受爱,传递爱,回报爱。

教师管理中,管理者可以通过视频、网站浏览各班级、各部门实时活动,网站后台的运营分析自动记录教师的各项常态工作,为年终择优评先提供依据。科室、班级之间通过校讯通、公共邮箱、网站等信息平台进行文件的浏览、传输,给教师提供最便捷的支持,降低教师工作量,实现低碳环保、有效的网络办公。信息化工作方式把教师们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一日活动的研究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档案管理中,我园的文书档案早在1998年就成为河北省第一所档案管理达到“省三级”的幼儿园。近几年我们把所有档案及保教所需物品及素材纳入电子管理,按需检索,省时省力。

远程管理对于我们园一园三址的现实情况十分有利,因为我们全部通过网络,实现集团化管理,现在我们可以远程登录,看看各园址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此外,作为河北省首批省级示范幼儿园,落实石家庄市教育局开展的“城乡结对、互助共赢”活动,以义卖的方式为牵手单位捐赠电脑,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方式远程帮扶,使其迅速从一个薄弱农村园,成为当地龙头示范园,在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的投入,给幼儿园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承接省、市级大型比赛和上级领导调研,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结识了众多专家和领导,得到最新的办园理念和政策支持,这些都对市二幼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家园共育一体化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积极拓宽家园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园合作的模式,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从而形成合力。

网上报名、咨询尽显便利。为缓解家长“入公办园难”而彻夜排队的现象,幼儿园实施网上报名、录取等程序。让通过审核的幼儿家长分批办理手续。

远程视频、网站促进沟通。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家长可随时远程登录查看幼儿班级视频,了解孩子情况;也可登录我园网站,第一层是园级动态,园所介绍、公告通知,大型活动介绍;第二层是班级动态,有公告、新闻、教学安排等,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本班的保教活动;第三层是个人动态,家长为孩子记录成长的幸福时光,为孩子一生留下珍贵的回忆;点开教师博客,有许多有关教育的心得体会,有价值的文章置顶在园级网页中,供更多的人浏览。

微校、QQ群、论坛、园长邮箱加强联系。幼儿园用网络经常给家长发送通知、育儿常识、温馨祝福等信息,让手机成为掌上家园。

我们园有园级、班级QQ群、论坛,全部采用实名登录,答疑解惑,交流探讨。园长信箱、留言板则是家长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途径,这种开放式的沟通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监督力度,让家长和园长直接对话。《幸福兔》园报全部通过电子邮箱选稿编辑,发放给所有家庭,成为家园联系的又一纽带。

网上沙龙、家长课堂增互动。我们幼儿园双委会通过网上家委会沙龙联系沟通,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在运动会、课堂上、郊游、阅读推广中提供志愿者服务,他们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监督者,更是支持者、执行者,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上这些家园共育的方式,能和家长进行最直接、最透明的沟通,既增强了教师的师德素养,也消除了家园之间的隔阂,做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利用;家长更理解教师的辛勤付出,从而尽己所能为幼儿园提供服务。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TAM;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86-04

一、引言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通识性知识”领域中的一项基本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教学、家园合作、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信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必然要求。

当前,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络也越来越多地用到信息技术,如家园互动平台、育儿论坛、班级博客等。相对于传统的电话或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使用信息化家园互动方式,提高了家园沟通的效率。同时,家园互动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教养知识的获取和教养经验的分享。

罗丽娟(2009)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调查分析了幼儿园网站中家园互动栏目的开设、位置、形式、内容、点击、更新和效果。其研究结果表明:家园互动栏目开设率较低,家园沟通功能不够完善,幼儿园倾向于信息,家园互动不够重视。[1]贾静嫣(2011)通过幼儿园网站多方位展现幼儿园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搭建家长与教师有效互动的沟通平台,利用网站与同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总结了近十年来幼儿园网站在家园互动中发挥的作用。[2]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家园互动平台已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发现:研究集中于幼儿园家园互动平台的功能设计和平台开发,而关于“幼儿教师为什么采用家园互动平台”、“影响幼儿教师使用互动平台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促进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研究较少。随着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的应用日趋广泛,有必要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研究影响和制约家园互动平台使用效果的因素,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简称TAM)提供了一个分析和解释使用者对信息技术的采纳、接受情况和使用意愿的独特视角和有效途径。本文以幼儿园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为对象,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探讨分析影响幼儿园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的有效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与建议。

二、技术接受模型

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技术接受模型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接受理论之一,1986年Davis运用理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首次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用来解释说明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的决定性因素。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信息技术是否被接受取决于两个主要的因素:(1)感知的有用性,反映使用者认为使用一个信息系统对其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2)感知的易用性,反映使用者认为使用一个信息系统的容易程度。

技术接受模型认为使用行为由行为意向决定, 行为意向由想用的态度和感知的有用性共同决定, 想用的态度由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决定, 感知的有用性由感知的易用性和外部变量共同决定, 感知的易用性由外部变量决定,如图1所示。外部变量主要有系统设计特征、用户特征、任务特征、开发或执行过程的本质、政策影响、组织结构等等,技术接受模型将内部信念、态度、意向和个人差异、环境约束、可控制的干扰因素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3]一种新技术在刚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必然会遭到各种阻力,这些阻力一方面来自人们对新生事物的陌生感,换言之就是对新生事物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程度存在质疑及不信任;另一方面来自于人们自身的行为固着,不愿意改变原有的行为习惯。家园互动平台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它被幼儿园教师接受与使用的情况,技术接受模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它能够从感知有用性、易用性、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等方面分析影响家园互动平台应用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解释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接受力,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如何作用,从而为有效推广和促进家园互动平台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服务。

Davis在创建应用TAM模型时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特定技术的使用是自愿的;二是使用者对特定技术有足够的认识和充足的时间,同时用户使用特定技术仅受个人意志控制,即当用户有使用意向时,使用行为不受其他限制。[4]幼儿教师作为组织中的一个人,行为会受到很多外界约束,如组织硬件设施、同事、幼儿家长等限制,因此,TAM有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对模型的修正扩展,Venkatesh和Davis等在综合TRA、TAM、TAM2、激励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组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计算机可用性模型、创新扩散理论以及社会认知理论等八个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UTAUT模型,如图2所示。[5]在UTAUT模型中,绩效预期、努力预期、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四个直接因素对用户接受和使用行为起决定作用,同时增加了性别、年龄、经验和自愿使用等四个约束变量起调节作用。绩效预期是个人相信使用某种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强工作绩效的程度;努力预期是个人使用某种信息技术的难易程度;社群影响指个人行为受到周围群体和环境影响的程度;便利条件指个人相信组织或基础设施的存在支持信息技术使用的程度。[6]根据UTAUT模型,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是否接受的因素既有幼儿教师自身性别、年龄、以往经验,自愿性使用等,同时幼儿教师对使用家园互动平台能否提高工作效率的绩效预期,掌握平台使用功能需要多大程度的努力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接受,幼儿教师群体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态度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接受,而园方提供的基础设施,譬如个人电脑、网络基础设施是否便利等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接受。

三、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的框架

TAM的目的是用来解释或预测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使用情况,通过该模型可以了解外部变量对使用者内部信念(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与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以及对信息技术使用行为的影响,UTAUT模型是在整合早期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整合模型的方法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模式。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的推广使用,一般是由幼儿园管理者自上而下推进,是信息技术在一个组织系统内的使用,需要考虑组织、社会和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幼儿教师个体的性别、年龄、信息技术能力、个人意愿等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家园互动平台的使用。本研究在TAM与UTAUT模型基础上,结合幼儿园在推进家园互动平台的情况,构建了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使用行为模型,如图3所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这个模型的核心要素,网络条件、幼儿教师工作电脑的配备,平台功能设计、幼儿园领导对家园互动使用的支持、同事群体的影响和幼儿家长对使用家园互动平台进行家校联系的支持作为外部因素,幼儿教师的性别、年龄、个人意愿、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内部因素,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使用与接受程度受到这些内外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幼儿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行为。

1.内部因素

幼儿教师对于家园互动平台易用性感知,受到教师性别、年龄、学历、文化背景、个人意愿、教学经验、已有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家园互动平台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对该类平台的使用态度各异。一部分老师积极接纳、热衷学习,作为个人日常教学的基本工具,其中有些老师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各种应用的可能性,不断创新使之成为展示个人教学能力的有力帮手。而还有一部分老师持有被动接受的态度,认为这些技术的使用是园方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的负担。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方面往往呈现明显区别,一般来说年轻教师较易接受,而中老年教师偏向排斥。一种新的信息技术系统在开始使用的时候,对于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师,更容易接受和使用,而缺乏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老师,往往有惧怕排斥心理,已有的教学经验也会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性别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有影响,在感知有用性方面,男性感知较强,女性对于易用性感知较强。[7]

2.外部因素

幼儿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目的往往源于工作需要,工作环境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接受与使用,外部因素分为硬件设施、人文环境和平台功能、政策支持,幼儿园网络设施、个人工作电脑的配置和平台功能特征都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易用性的感知,园方领导的支持、同事社群的影响和幼儿家长对家园互动平台的支持与响应都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有用性的感知,而幼儿园制定的与家园互动平台使用相关的政策,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于家园互动平台有用性的认识。[8]

3.核心要素

(1)感知易用性

家园互动平台的易用性是指幼儿教师感觉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难易程度,即教师在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程度。如平台功能操作简单、快捷、容易熟练掌握等,家园互动平台的易用性是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工作量以及这些工作的难易程度为主要衡量指标的。

(2)感知有用性

家园互动平台的有用性是指幼儿教师认为使用家园互动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家园互动平台可以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增进幼儿家长的信任与亲密程度,有利于工作资料的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家园互动平台有用性是以幼儿教师在使用时对其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助益的程度来衡量的,有用性的感知受到幼儿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

四、模型应用研究设计

运用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可以预测和解释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情况,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笔者对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宁波市区及下属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幼儿园在职教师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研究样本。

2.研究目标

研究影响幼儿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调研幼儿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应用状况的合理化建议。

3.研究概念界定

结合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对本研究相关概念做如下界定:

(1)感知有用性:幼儿教师认为使用家园互动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成效,有利于个人的专业发展。

(2)感知易用性:幼儿教师认为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容易程度,操作简单快捷,很快就能够熟练或灵活使用。

(3)使用态度: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对待家园互动平台的态度,是积极肯定还是消极排斥。

(4)行为意图: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产生了使用家园互动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联系的想法和意图。

(5)使用行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方式、频度、时长和效果。

4.研究假设

根据文献调研以及对幼儿园现状的大概了解和分析,确定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如下:

H1:外部因素与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有用性认识相关;

H2:外部因素与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易用性认识相关;

H3: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易用性的认识与有用性认识相关;

H4: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有用性的认识与使用态度相关;

H5: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易用性的认识与使用态度相关;

H6:教师个人内部因素与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易用性认识相关;

H7:教师个人内部因素与使用态度相关;

H8: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有用性的认识与行为意图相关;

H9: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使用态度与行为意图相关;

H10:教师对家园互动平台的行为意图与使用行为相关。

5.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了解幼儿教师基本情况基础上,对幼儿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时,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图、使用行为等方面开展调查,以量表的方式对各个参数设计不同的问题,量表的设计采用里克特量表七分制:很同意、同意、有点同意、中立、有点不同意、不同意、很不同意。例如:在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方面,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如表1所示。[9]

6.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行为意图、使用行为进行量化。根据数据结果,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使用相关统计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以TAM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内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的实证研究实施方案,笔者将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各个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验证,运用幼儿教师家园互动平台接受模型,可以了解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的推广使用,幼儿教师在使用家园互动平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家园互动平台的功能设计是否合理,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是哪些功能等,为改进和调整家园互动平台在幼儿园工作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家园互动平台必将在幼儿成长与培养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研究的层次和深度,对于我国幼儿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丽娟.幼儿园网站中“家园互动”栏目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5.

[2]贾静嫣.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构筑家园互动平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100-101.

[3]Fred D Davis,Richard P Bagozzi,Paul R Warshaw.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8):982-1003.

[4]高峰.教育技术的接受和采纳:几个相关理论的采纳[J].开放教育研究,2009(12):37-41.

[5]Venkatesh,Michael G Morris,Gordon B Davis,et al.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 2003,27(3):425-478.

[6]高芙蓉.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新进展[J].情报杂志,2010(6):170-176.

[7]任秀华.基于TAM和TTF模型的教师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64-67.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整合

作者简介:王甜(1989-),女,新疆巴里坤人,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冬晓(1988-),女,吉林梨树人,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49-02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面对中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活动,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教育部2000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2]在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实现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也亟须信息技术的参与和推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幼儿教学是幼儿能力素养得到培养的当务之急。因此,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已成为幼教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有学者提出“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技术最好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中。”[3]换句话说,教学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相互促进的联系,注重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是事半功倍的。尤其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更是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就是要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幼儿教育的整个体系中,在营造园本文化、促进家园共育、优化课堂教学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4]总之,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其鲜明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能够多样化幼儿园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或家长更是包揽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幼儿多数情况下只有被动地听从老师和家长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幼儿能够全感官地全面参与和体验学习;能够有机会利用这些技术进行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和家长的角色,使他们从单纯的施教者转化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

2.信息技术能够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参与下教学的优势总的来说是可以帮助教师在视觉上给儿童一种提示和吸引。如果只是声音的传授,儿童很容易疲惫和转移注意力,但多媒体课件、音视频、网络资源的加入、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悦耳的声音能够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更加容易内化体验到的知识或情感。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单调、枯燥的教学生活变得可听、可看、可感,且内容丰富多彩,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需求。

3.信息技术能够创新幼儿园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纸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主体地位正逐渐受到来自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威胁,在幼儿园教学中也体现出这点,利用这些新兴媒体手段可以将幼儿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新奇神秘的自然景象、心弛神往的卡通世界一一展现在眼前。

4.信息技术能够优化幼儿园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让幼儿园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利用信息技术,在非富多彩、多渠道的知识传输下,幼儿可以愉快、自然、主动地学习,逐渐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为幼儿园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情景,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这种有声有色、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可以优化教学环境。

承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能够实现教学信息的集成,能够实现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的结合,这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改善与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避免的误区

1.忽视学习内容的特点,盲目选择信息资源

教学中进行轰轰烈烈的信息化改革使得教师容易产生一种曲解,即只要在活动中运用到了先进的媒体或手段就等于整合了信息技术。实际上,信息技术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提供了无限的教学理念。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活动设计和实施是需要教师深刻理解、参透的。教师应避免在教学中盲目崇拜教学手段,而忽视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另外,混杂的网络资源也需要教师选择和再加工,结合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利用。

2.师幼互动水平下降,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活动中的另一个表现,即教师误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增加活动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于是,教师更多的是依赖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变主动的设计为被动的拼凑,单纯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也转变为幼儿与机器的互动。实际上,幼儿的学习是自我主动建构和内化的过程,如果不适当、不经设计的选择信息资源教学或不利于幼儿思维发展,或加重幼儿的负担。

3.教师信息素养不高,不求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5]在教学设备和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最关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几乎没有教师反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但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却是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来自中等师范学校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学校,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的幼教班,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接触和学习使用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设施,如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等。如果不是上公开观摩课,教师很少有机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更谈不上课件的使用和开发。另外,幼儿园常常注重硬件设备的配备,忽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师还是多以师范教育阶段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支撑,缺乏教育软件资源的积累。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只有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信息技术的能手,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辅助者,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幼儿园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1.明确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单纯地为使用新技术才使用,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进行全盘的考虑,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方法和手段。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首先是要明确如何围绕教学的整体目标,怎样为整体目标服务。特别是要考虑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2.合理设计

无论是单一课件的制作还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设计都要做好事先的准备,把设计工作做得科学而合理。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是繁琐;图像不要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音视频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等。每一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实际操作时所用的时间,注意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有效的信息。

3.综合运用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信息技术参与的教学不应成为各种多媒体手段的“大熔炉”,也不应该对幼儿进行“满堂灌”,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

4.调动幼儿

信息技术的运用要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任何有效的活动设计都要经得起幼儿的考验,要能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和年龄特点,要能成为拓展幼儿思维的重要媒介。

5.教师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削弱,更不能被取代。相反,技术越是先进,手段越是新颖,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越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驾驭教材,还要驾驭这些技术和手段,并且能够控制技术和手段的实际操作以及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从教学理论层面上讲,在教学关系上,幼儿、教材、教具、教师等这些教学要素中教师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要加强教师的引导、指导和辅导。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即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西方的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是按照他自己当初学习时教师教学的风格进行教学的。正如有学者说,我国教育信息化走过了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教师和有关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阶段、软件资源建设阶段,目前正在走入应用能力建设的阶段。[6]故而,现阶段如何将信息技术能力建设与幼儿园教学发展相结合是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和整合信息技术,就要从教师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开始,科学有序地结合有利于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及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

[2]陈至立.陈至立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陈至立部长在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教育,2001,(2).

[3]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

[4]何磊.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幼儿园课程;数字化;幼儿园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1/02-0015-05

进入21世纪以来,从分科走向整合已经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目前促进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和提高教师课程指导水平的关键。笔者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研究”,在本文中对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一、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需求状况

1.幼儿园数字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幼儿园的数字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硬件上看,郭力平等人在2005年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上海市99所四种类型幼儿园(示范园、一级园、二级园、民办园)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状况,结果表明:多数幼儿园在硬件配置和网络建设上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98%的幼儿园已经配备了电脑。这些电脑一般都是供教师使用的。同时,投影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的使用率也大大提高。〔1〕

教师们也普遍具备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一般能力。有调查指出,教师一般利用搜索引擎,比如“百度”“谷歌”“雅虎”“搜狐”等门户网站;或者利用教育网站,比如“上海幼儿教育网”等收集课程素材和资源。〔2〕有不少教师习惯在幼教论坛里与同行互动,交流经验,交换教案,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灵感。

但必须看到,幼儿园对电脑的使用仍以文字处理为主,教师很少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软件,课程中通过数字化媒介实现的内容很少,难以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习惯于使用搜索引擎等在网上查找资料,但一般的幼教专业网站对资源的分类、整理不够重视,虽然资料不少,但教师常常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检索需要的资料;而教师自发的网络资源分享和现有的一些提供教案的网站虽然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内容,实现了信息的流通共享,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这些论坛、网站提供的资源类型单一,一般只有教案、方案,或者简单的PPT、图片等;其次,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几个大型幼教论坛上的课程资源互相转帖,真正原创、创新、新颖的内容并不多见。此外,教师如果想改良现有的教案比较困难,往往需要重新查找资料、整理内容,工作量大。

综观国内各种网站和这些网站上能够共享的幼教资源,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网上课程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主要是各教育类网站中的课程信息,专门的幼儿教育课程网站相对较少,各幼儿教育类网站上的课程资源从形式和内容来看都有雷同之处,尚未形成鲜明的特色。(2)有些幼儿教育类网站集文件法规、教育活动信息、优秀教案、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为一体,虽然资料丰富,但是针对性差,真正符合教师教学需要的内容不多,教师难以利用和二次开发。(3)技术标准不规范,操作不方便。(4)各地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补充,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以新科技为基础,整合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的课程资源,建立适合幼儿园使用的课程资源数据库十分必要。

2.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现状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性”要求,反映了新的幼儿园课程整体观念的导向。这对幼儿园课程的创设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知识树,创新地将幼儿的关键经验整合在同一主题中,支持幼儿生成新的知识体系;课后教师必须具备查找、整理、综合使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幼儿可以生成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准备充足的教学支持性资料。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足的课程资源可以使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与发展,同时有助于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园本特点的课程方案。

然而,目前幼儿园普遍面临的困难是,无论采用何种课程或者教材,课程资源都处于相对缺乏的状态。伴随着整合课程的推行,幼教工作者发现,教师的日常教学准备需要足够的课程资源作支撑,但是现有的课程资源难以满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这也是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普遍面临的困境。

按照课程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我们可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三类。〔3〕调查发现,教师在发掘和使用这三类课程资源时都存在一定困难。校内课程资源往往不够新颖独特;校外课程资源因为幼儿家长和社区条件的不同,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很难完全符合课程的需要;信息化课程资源数量多,但是质量得不到保证。

来自幼儿园课程研究实践的信息告诉我们,我国幼儿教育的文化情境特点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照搬西方的课程模式,也不可能照抄西方的课程资源系统内容。因此,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为幼儿园课程提供最佳配套条件的数字化资源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化资源库对幼儿园课程的支持

数字化时代的课程势必融合信息技术。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是指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包括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以及评价等在内的教育活动的各个层面。〔4〕

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在实施幼儿园整合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在主题活动中急需大量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为教师提供的资源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应该是海量的。整合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以单一预设的教案或者教学资料支持所有幼儿的发展。除提供幼儿学习的关键经验之外,教师还必须对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作出回应。主题活动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备课,才能很好地支持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其次应该是以网络化形式呈现的。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生成的内容虽然没有固定的方向,但知识之间具有关联性,教师在课程的安排和组织上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资源的整合应突出网络化特征。第三应该是具有幼儿园教学特征的、稀缺的、独特的。教师在普通搜索引擎中得到的资料不一定适合教学。在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所有资源都应该是适合幼儿园使用的、特别好用的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平等、交互、去中心化的特点,新一代的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除了提供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之外,还在知识管理、信息服务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能最大程度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资料。互联网利用技术优势能最大程度地收集、检索和整理幼儿园课程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样,适合教师在不同情境下选用。第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能为教师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最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从丰富的资源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材料设计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使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支持多用户在同一平台上登录,这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以及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师也能方便地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第四,互联网具有存储、调用的便利性,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进行比较和反思。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资源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对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三、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架构

如何构建真正具有数字化意义的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便利、更多元的教学与教材信息?怎样通过信息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元的学习环境、更具弹性的学习时间?为回答以上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建设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应该以幼儿园及其教师为最终用户,强调对幼儿园课程的适用性,同时还可以向上、向下延伸,开发出与家长、幼儿互动的功能。这一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团队应该包括软件开发和早期教育两个专家团队,从技术支持和课程建设两个方面保证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架构。

1.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创新特点

(1)个性化

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虽然强调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但仅有速度和数量是不够的。教师对自己认为适用的资源必须经过自己的判断和处理,使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因此,资源库必须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各种服务,以便教师对资源库的内容进行整理和筛选。例如,教师可以使用Rss阅读器订阅资源库中出现的新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Rss阅读器可以自动在资源库中为教师挑选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假如教师对艺术教育类课程资源感兴趣,那么可以用Rss阅读器设置相应的标签。一旦资源库有这一类资源的更新,Rss阅读器就会自动将摘要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Rss阅读器,在线或者离线浏览摘要或内容,不必登录资源库就能得到需要的资源。应用这一技术,资源库就能在资源到达用户之前,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对它进行筛选和分类,最终使用户得到最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互动性

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特征。使用博客等方式,不仅资源库的开发者,也包括资源库的使用者,都可以在资源库中编辑、消息,实时更新,还可以进行留言、评论、回复。这是一种真正的双通道交流模式。向小英和江勇在一项针对幼儿园教师博客使用情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中指出,博客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在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价值。调查中有87.5%的教师认可了博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意义。〔5〕有鉴于此,强调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建构的互动性,将有益于增进教师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共享性

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借鉴维基百科(viki)的编撰模式,这种面向群体的协作式写作模式能够让所有参与者都发表意见,或对共同主体进行扩展和探讨。幼儿园教师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着可供群体分享的独特资源,维基百科的形式能够帮助资源库有效聚合信息,集中更多用户的宝贵经验。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有很多较成熟的分享应用功能,如共享书签、共享电影、共享图片、共享音乐等。资源库应为用户提供收集、创建、、管理、分享、维护的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合作。

(4)社会网络性

除了强调个性化应用外,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还强调用户之间的密切互动。社会性网络软件在资源库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幼儿园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工作背景、教学需要,可以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拓展自己的社会性网络。教师可以在博客中添加“朋友”,关注对方的动态,并及时向对方发送自己的更新。这些服务将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资源库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点的集合,更是人际网络、人力资源的集合。同时,在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也能建立良性的互动,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

2.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合适的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应当包含三方面的要素,分别是教师资源、儿童资源和家长资源。

(1)教师资源是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的教学支持系统

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现状来看,教师资源应涵盖不同的课程主题,为使用不同教材的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资源。比如,“动物”是各种不同课程的教材均会涉及的主题,无论哪个幼儿园使用哪种教材,均需要寻找有关动物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主题切入,在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为便于教师使用教学资源,资源库还要在搜索引擎方面加入“领域”的概念。仍以“动物”主题为例,教师需要检索有关动物的信息时,可以根据需要检索语言领域相关的活动,或者检索音乐领域相关的活动。以多媒体为基本载体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将最大可能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生动的课程支持。

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特有文化情境中,我们还必须分别考虑教师资源对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个别活动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资源库的资源管理和使用功能,以便教师可以迅速检索资源、收藏资源、分享资源和编辑资源。当教师可以轻松地将寻找资源、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和反思活动连成一体时,数字化资源库就可能产生更大的功能和价值。因此,好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不仅是对教育环境中现有资源的一种补充,而且会为教师提供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关系和教学活动的机会。

(2)儿童资源是幼儿学习的支持系统

有别于一般的数字化儿童游戏和学习软件,我们所说的儿童资源是关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是儿童课程学习经验的延伸。围绕课程主题发展的儿童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拓展课程学习的经验,最大可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一直以来,有关儿童使用电脑与网络的问题,存在着诸多争论。现实告诉我们,在今天,儿童通过电脑学习已经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而学什么和怎么学才是需要我们关注和审慎研究的。在资源库里设置儿童资源,我们不光要强调有利于学前儿童学习的关键经验,还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符合学前儿童使用电脑学习的限度。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一定要在学前阶段就关注网络时代儿童学习的问题,从小帮助儿童建立通过电脑网络学习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是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大问题。

(3)家长资源是家庭教育的支持系统

为家长提供了解与理解儿童和教育的途径,这是现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应当把家长资源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家长通过资源库知道最近孩子在学习什么,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状况如何,怎样指导孩子的学习,这些在资源库建设中都是可以实现的。网络时代的家园合作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信息网络资源对现行课程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划时代的。〔6〕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将有助于体现尊重每个儿童的特点、爱好、兴趣的儿童观,构建符合每个儿童特点的独特课程体系。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知识结构的优化、合作意识的增强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也能在他们使用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7〕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数字化资源库可以为课程资源的保管和更新提供便利。教师集体使用数字化资源库,不仅经济,而且有助于开展小组学习和讨论。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互动将成为可能。资源库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搭建起桥梁,也可以扩大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容量。

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必将为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和所有基于网络的产品一样,互联网是数字化资源库的生存环境,幼儿园教师、幼儿和家长则是资源库的服务对象和支持者。资源库必须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用户的需求,追求最佳用户体验。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理念,也对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来说,开发符合新一代互联网服务理念的产品,应用新的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保持资源库对教师及其他用户的吸引力,并保证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力平,钱琼,等.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6):37-40.

〔2〕付娜.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资源信息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8):113-114.

〔3〕闫红敏,范蔚.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38-40.

〔4〕郭力平,王隽.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人民教育,2005,(11):20-21.

〔5〕向小英,姜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博客”与教师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93-94.

〔6〕李宏斌.信息网络资源对幼儿发展及现行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104-105.

〔7〕李定仁,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6):42-45.

On th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Digital Curriculum Resource Database in Kindergarten

Zhou Jing, Chen Si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信息化;多媒体;网络优势;数字化一、探索信息化工作平台,优化园务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是幼儿园规范日常管理、提高管理实效的关键。我园尝试在安全管理、档案管理、行政办公、园务公开等方面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高速办公、高效管理。

1.安全管理数字化

幼儿园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抓好安全管理更为重要。为使安全管理工作更为细化,我园在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同时,采用了电子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安全管理更加具体、到位。我们在幼儿园的“关键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在幼儿园大门口、操场上安装360度球形摄像头,在大型玩具场内外,食堂出入口、熟食间、操作间及教学楼各楼层的公共通道等位置安装多个各角度摄像头,并将监控系统联网,实现保安室24小时所有画面同时监控。同时,负责安全管理的副园长室24小时电脑监控、记录,监控档案给本园的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给校外的治安提供了帮助。在校外发生的个别案件中,公安机关通过调取我园大门外的监控资料,提高了办案效率。我园的安全工作也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2.档案管理电子化

档案管理是体现园所管理、展示幼儿园风貌的窗口。要保证档案的质量,电子化管理是一个有效途径。首先,我园将档案分成园舍管理、教工队伍、园务管理和保教水平四大块,建立整个幼儿园电子档案的总目录和子目录,形成完整的目录树。其次,将档案资料统一模板、文档格式统一标准,要求教职工按规范上交各项材料,档案管理员将电子版材料按目录采用多级文件夹进行分类归档。档案管理电子化使各类档案更加规范、专业,大大提高了资料装订整理的效率。同时,档案管理电子化使查阅借鉴更为便利,促使一些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3.行政办公网络化

在办公网络化方面,我园通过链接上级管理部门的教育信息网及建立幼儿园内部QQ群来实现幼儿园内部、外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文件传递,还可以协同完成工作事务,实现幼儿园信息处理、工作活动安排、文件收发等管理功能,促进幼儿园日常办公事务“无纸化、零电话”,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

4.园务信息公开化

为营造和谐的园所文化氛围,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园务公开,尝试一些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做法。如:建立公共邮箱,实行网上园务公开,将各类规章制度与政策、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细则等信息在邮箱中公示,使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各类园务公开信息;开设园长信箱,在幼儿园日常管理特别是遇到一些重大问题和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时候,鼓励教职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信息及时地反馈给管理层,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幼儿园献计献策,让教职工当家做主,参政议政,同时也使管理层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出更符合本园实际的各项决策,形成民主的管理氛围。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多元园本教研

随着孩子个别化学习时间的增加,老师们更多的时间都需要在活动室中和孩子们在一起,集体教研活动的时间就相对紧张了。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们可以随时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互动,QQ群、多媒体、视频技术等等的使用,让我们的教研活动更趋多元,同时也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内在质量。

1.利用QQ群实现开放、即时教研

QQ群是一种多人即时交流的平台,在群内除了讨论,还可以创建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我们利用QQ群的优势,组织“群教研”活动实现日常教研。“群教研”给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个别教研、小组教研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搭建了更开放、高效的平台,让教师们更乐于研讨,解决了集中教研时间有限、教师因心理素质不敢深度参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教师间的专业沟通。同时也给管理层的日常教学管理、指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即时反馈、解决问题的平台。

2.发挥视频技术,让同课异构更生动、有效

开展同课异构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但传统的听课方式只能让老师们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观摩不同教师组织的同一个内容的活动,一一记录后再做研讨,耗时多,效果不理想。而我们采用视频技术,将同一个内容的几个活动拍摄、制作好后,再组织视频研讨,让教师们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摩,使同课异构更生动。教师们聚焦教学片断、探讨教育策略、教学手段更加深入,教研目标得以圆满实现,同时也缩短了教研活动的时间,提高了园本教研的效率。

3.运用多媒体,走进“名师课堂”

受幼儿园人力、财力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人人“走出去”现场观摩名师组织活动、聆听名师的讲座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将“品味名师”的过程转移到多媒体技术上来。将外出学习者“请回来”的名师课例、讲座及互联网上下载的名师视频等资料整合成我园的“名师课堂”,有计划按步骤上传到幼儿园共享平台,供教师观摩,同时抛出问题,发出记录表格、组织研讨,让教师们通过观、思、言、写,对实践行为进行反思,不断磨砺自己的教育细节,从而使教研更精致。

三、利用网络优势,形成多彩家园互动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间的相互融合渗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合理、科学地运用家长资源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现今快节奏的工作,使许多家长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但他们又非常关心孩子,希望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园共育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作用。同时也给幼儿园开辟了一条宣传幼教新政策、新理念及科学育儿等知识的新途径,形成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网上“家长学校”。

四、初步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提升教育教学活动水平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字:网络;信息化;幼儿园;管理;平台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资源浪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打字、上网、查资料,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而作为幼儿教师,若能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材料,重组教学素材,那将大大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编辑、录音、绘图、动画等功能,制作恰当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益。而这样的信息技术技能很多教师尚不具备,甚至连计算机有这样一些功能都无从知晓。

2.重复劳动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基本是“单兵作战”,虽然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指导,但在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没有正式的文件作为依据,从制定班级计划、各领域的目标到班级各项活动的策划,都由教师独立完成,每一位教师的设计几乎都是从“原点”开始,即每位教师都要考虑设计这一活动的几个相同要素,无法形成团队智慧的积累、递进乃至成果,从团队来看,大家只是做着初级的“重复”劳动,团队水平提升速度缓慢。

3.信息沟通不畅

幼儿园工作,存在很多需要沟通的环节,如与上级部门、家长、幼儿园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沟通,还有幼儿的学习、教师的专业引领、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等,都需要适当的沟通。对于家园联系,以往基本采取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电话沟通,后来发展到QQ、飞信等,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渠道单一,不利于家园关系的和谐。内部管理部门之间所需要的数据,往往需要准备若干份,常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给管理的精细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教师感觉繁琐、费时。虽然,不少幼儿园在很多单项管理中使用了相关管理软件,提高了效率,却由于各种软件各自为政,数据还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运作,每个系统都需要重新输入原始数据,这样大量的输入工作,也着实让管理人员感到头疼。

4.资产管理环节疏漏多

传统意义上“以人管人、以人管物”,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人力的浪费。要充分利用网络,做好教学资源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我国大量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多停留在低水平的自治共享上,众多资源成为离散、孤立的“信息孤岛”,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性,处理师幼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生生互动、上下级互动、各部门互动、园内外互动等互动关系缺乏支撑。

问题的解决策略

1.理清管理思想,构建科学决策

园长应具有民主法制、科学创新意识,重视为被管理者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来创造条件,形成民主的管理氛围,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幼儿园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也应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实践为幼儿园教学活动服务。具有创新思想,同时合理配置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幼儿园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园长只有理清管理思路,才能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再依据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数字化的设定。

2.硬件建设与人员培训并行

(1)硬件建设与人员培训并行。在建构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必须坚持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人员培训并行的原则。否则,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有可能在人员培训完成之后,之前投入的硬件又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

硬件建设主要是完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系统等。根据摩尔定律硬件成本会逐渐下降,所以,完成它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而言的,我们可以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分层,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熟悉一些常见软件的运用,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资源库,完善平台构建,边建边用。在完成上面的工作之后,就要开始对各类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库。对于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应重视流程的设置。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使工作变得高效,符合高效性的原则,而流程顺畅正是实现高效的核心内容,也是软件开发的重点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与管理平台。在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下,建立功能相对完善的教学与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与数据方便、快捷与准确地进行交换和共享。

利用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资源效益最大化。我们将实物(教玩具等)资源的状态(形状、数量等)进行归类、拍照、存档,使用人员查阅之后,根据库存量与物品管理员进行预约,预约成功之后获得随机密码,凭密码领用物品,归还时,由管理员在系统中登记。这种管理,节约了人力物力,程序简单,记录清晰,特别适合集团化的幼儿园运用。

(3)建立相关制度,保持长效状态。幼儿园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维护其正常运转。为了保证幼儿园信息的共享和管理平台系统的维护,需要制定幼儿园信息管理平台和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管理员职责要求、保密要求、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系统安全与维护、应急措施、文件的共享归档等内容,规范信息管理平台的操作流程,保障管理平台系统运行的安全。同时,要将信息平台的使用与日常考核挂钩,鼓励大家多使用,让信息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3.构建管理六大平台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幼儿园进行最优化的管理。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通过整体上的网络化、数字化办公,规范成员之间的工作流程,促进交流与协作。通过建立六大平台组成的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各类用户按权限实现一站式的登录。保证幼儿园办公和管理决策稳定、高效的运行,有利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物质资源。

(1)教学资源平台

该平台包括电子教材、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动画课件、课程资源中心、图书快速浏览、教学测评等。通过对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政策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分类、强大的资源检索、互动的资源评价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共享。

(2)电子备课平台

该平台包括常用的教学助手工具、备课空间、资源展播、课程快速筛选、科学研究等。教师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备课资料及课后反思,领导可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也可将教学过程以视频加文字的形式在平台上,供评课的教师观看,并可对该课直接添加文字评价。教师按级组或学科分类共同组成的一个交流和共享空间,教师在组内可以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学习常规科研文本要求、了解课题规范整理,实现组内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例如,备课说课、网络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源、评写教育叙事等。并通过教师博客、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拓展教师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记录教师科研过程,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3)个人资源平台

该平台包括收集自己需要的档案、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个性化教学、教师自我成长。教师可以在专业发展平台上创建“工作室”,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的教育心得、教案、论文、教学反思、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将教师个人的资源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更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存储、读取和展示。

(4)信息交流平台

该平台包括家园互访、部门沟通、远程学习、教学指导、幼儿学习、资源整合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互动的理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师理解、重视。在管理系统中设立专门的家园互动渠道,将教学内容、幼儿活动照片、食谱等上传到相应空间,供家长阅读、下载。通过“宝宝在家”、“宝宝在园”,沟通宝宝的成长状况。该交流平台还包括与上级部门、幼儿园内部各部门、与家长的信息沟通。通过教师个性化博客,专家工作室,聚合优秀的教育资源,完成远程教学、专家指导,解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困惑。幼儿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学习。

(5)日常管理平台

该平台包括考勤管理、物品管理、资产流通、档案归整等。通过校园网建立网上资料信息系统、厨房物品储存采购系统、资产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设备安全检修系统、门禁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安全、快速的服务效能。将幼儿园的资产、物品进行规整、入册,需使用者根据权限随时查看物品状况,并在网络上进行借用手续的相关办理。设置相关模块,将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资料进行归档,按照预设的分类在平台的后台进行,这样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就将资料分类归放,需要用时,只需按照相关评估要求输入关键字调取即可。这样,减轻了各种检查评估带来的困扰,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6)教师评价平台

该平台包括同伴互助成长、各种数据在后台进行整合、综合评价工作质量的好坏。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教师专业评价平台,对教师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激励、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种数据在后台进行整合、综合评价工作质量的好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起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学习交流机制。构建教师网络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重视教师个人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重视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自我评价,让教师用积极的态度评价自己,从而增强网络学习的成功体验。同时,将园长从繁琐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中。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越来越高。通过建立网络硬件、软件应用、数据管理、信息交流数字化校园,构建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的各种系统和平台,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规范和完善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园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净化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实现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自动化,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才能使幼儿园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幼教;计算机网络平台;网络化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幼教活动过程中,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孩子只是幼教的被动接受者和属体,这种传统的教学体系形成了教师教课、学生受课的主要模式,很容易造成中间沟通环节和交流部分的缺失,进而一方面易给孩子幼小心灵留下烙印,另一方面也易造成孩子积蓄逆反心理。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以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生理成长个性为中心,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真正做到以孩子为幼教的主体和中心,才能改变传统幼教体系,提高幼教的效果和水平。因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在幼教工作中加强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1建立幼教工作业绩和教师培训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

1.1发展共享幼教资源,多元化培训幼教师资

近几年,我国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幼儿园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幼教师资的培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群体培训的专业性和引领性。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先行者,专业研究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优势在于教育素养和理论的系统性、理念的前瞻性以及信息量的密集性,同时,专业研究者对国内外教学改革和相关课程也非常熟悉,他们在共享和实践平台搭建过程中的参与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有助于研究层次和幼教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注重小组培训的同伴互。运用网络平台不仅有助于幼教教师做好自我反思,同时还有助于不同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和协调,也方便了彼此之间切磋专业技术,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共同体,让幼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三是注重培训中学习和研究的充分结合。通过教师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有助于提高学习氛围的高效性、快乐性和自由性,从而实现互相学习、帮助、交流和促进的目的。此外,应将研究和理论学习、交流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相结合,促进幼教教师做好笔记的学习、观察以及交流等工作。

1.2建立教师工作业绩档案和日常工作考核平台

评估教师日常工作的基本平台之一就是日常工作考核平台,具体而言,考核内容非常多样,包括教育工作、保育工作、家长工作以及文明礼仪和制度的遵守等方面。应注重日常工作的考核,采取任务式、项目式以及作品式等多种方式,以建设和检查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反馈调剂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将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紧密结合。

2建立幼儿园学生多媒体教育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

布鲁纳教授认为,对学习教材的兴趣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孔子也曾经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言论,由此可见,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助于其进一步扩大眼界和获取知识。通常情况下,学龄前儿童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如果使用兼具音响效果和强动态性的多媒体课件,会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并提升其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在于充分运用光、色、声、形等效果,来营造灵活多变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通过对现实的虚拟和对生活物景的再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轻松性,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让幼儿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如此一来,幼儿能够自然而然地投入学习中。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有机融合声像图文,同时采用全方位的信息传输方式,具备时空宽广、信息刺激性强以及形象生动等特点,一方面有助于教育过程的优化,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总而言之,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在激发儿童兴趣的同时,更加便于教师操作。

2.1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的运用优化多媒体教学意境

以《美丽的秋天》一课为例,因为幼儿普遍知识面较窄,且经历较少,所以无论是审美力、观察力,还是记忆力都相对较弱,只能在很浅的层面上认识秋天。只有让幼儿深入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索,才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秋天的自然特色。但是,由于地理和时间等多个层面的限制,很难真正带幼儿去体验生活,因此,可以通过在网上搜寻与秋天有关的大量图片,并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动画形象,将秋菊丛中、秋林漫步、秋收农忙以及秋叶飘落的自然秋景展现在幼儿面前,能够让幼儿拓展思维,并沉浸其中,幼儿会真正融入这种营造的情境中,同时,再加上优美的语言和音乐,会让幼儿观看时联想更加丰富,如此就可以解决活动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幼儿一方面接受秋景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主动接收和掌握新知识,更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的提升。

2.2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的运用优化多媒体教学内容

所谓网络化,就是将动画、图像、声音和文字融为一体,其特点在于形象性、快捷性和便利性,能够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幼儿,从而有助于幼儿视野的进一步开阔。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网络库的建立,将各种资料从网上下载至本地,并按照教案、图片、竞赛辅导以及区域活动等各种类型划分文件夹,这种分层的网络库可以充分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差异,例如在讲小兔子时,可以将兔子的小故事、教案、模拟动画、录像以及图片放进网络库,并在课堂中加以运用,进而有助于扩散幼儿的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总而言之,网络化的环境一方面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知识的扩展,这种教育方式,深受幼儿喜爱。

3建立家庭和幼儿园互动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

幼儿园应充分考虑家长关心的事项和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来寻找原因,并讨论对策。幼儿园可以在网络论坛中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专题讲座谈论会,邀请部分在教育教学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有特长的家长来为其他家长专门介绍幼儿安全知识和夏季卫生常识等家长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提出相关建议,给予其他家长讨论的话题和空间。举例而言,幼儿园可以邀请在营养学方面有研究的家长,来为幼儿教师、其他家长以及幼儿讲解幼儿营养知识,可以让每位家庭都为幼儿园的百家食谱提供一种菜式,来作为幼儿园选定食谱的参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家长参与管理幼儿园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召开家教专题讲座,第一时间将授课内容公布在网上,通过网站建立家园对话平台,来帮助所有家长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同时成为对外宣传和家长沟通的重要一环。此外,家长还可以将幼儿园网页介绍给亲戚朋友,一方面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家长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幼儿园提供生源。通过这种家庭和幼儿园互动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彼此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孩子的事业而努力。

4实时更新和调整网页内容

网络沟通平台的作用在于有效提升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沟通作用,但其内容必须丰富。作为幼儿园,应实时将班级中的各种信息上传和公布在网上,供家长进行浏览和讨论,同时,还可以让家长主动成为网络沟通的主人公,通过轮流策划活动、发起讨论等方式来提升参与度,从而有助于集聚人气,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和其他家长的教育方式。对网络化教学环境的合理利用,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有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进而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也应掌握好现代化教育技术,同时充分结合课程实践,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网络化环境,打造现代化的幼儿教育模式。当今教育的热点就是整合课程和信息技术,而改革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融合图文与声音,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人际互动,对幼儿园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更新和调整网页内容,是保持幼教网络平台时代性的重要一环。5结语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越来越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更新,幼教事业同样如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环境,通过各种类型的幼教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来帮助家长更好地融入幼儿教育,同时提升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芳.创建幼教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实践与思考[J].电子测试,2013(10):204-205.

[2]康庄.幼教信息化之高峰对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34.

[3]张帆,韦萍萍.幼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模式初探[J].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6(9):54-55.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 要: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培养具有熟练信息技术技能和先进信息意识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民族地区目前在培养幼儿老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破解这些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学前教育对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包括边远山区教育的短板。近年来,国务院对学前教育进行总体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我们了解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首先要培养一大批合格和优秀的幼儿教师。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一种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学前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趋势。目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里虽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将会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计算机教师,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状况做过一些调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符合本地区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育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壮族是广西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对比别的省份来说,广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基本走在全国的后面。广西的贫困县很多,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目前还是有些困难,学生的流失率比较大。在一些比较贫瘠的县市,学前教育的基础几乎为零。部分乡镇还是刚刚起步,很多乡镇都没有一个公立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也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比如笔者曾经对广西马山县的学前教育做过一个调查。在笔者走访过的马山县的乡镇里,只有白山镇等个别乡镇有公立的幼儿园,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一间公立的幼儿园。民办的幼儿园只是在经济状况稍好一点的乡镇才会找到。也就是说,在马山县,三岁到六岁的众多城镇和农村儿童,是没有条件接受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的。广西的学前教育如此滞后,目前急需建立大量的幼儿园,急需大量的幼儿教师。但在广西,正规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广西幼儿教师高等专科学校和南宁市第二师范学校、合浦师范学校等几个老牌学校。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加入到培养幼儿师资的队伍,但办学的条件和办学的水平和上面的几所学校相去甚远,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的质量堪忧。众多的职业学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一窝蜂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这是目前广西学前专业教育的乱象。办学条件的匮乏,办学理念的落后,让部分职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向学生灌输幼儿园小学化的思想,并没有认真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在幼儿园里,计算机基本是用不上的,所以,在众多的职业学校里,计算机教学当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同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有的只是开一个学期的课,有的甚至只是一门选修课。即使在一些老牌的师范学校里,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也是非常薄弱,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关注。当我们的学生走进社会进入幼儿园当起教师的时候,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还没有用就已经落伍而且已经远远地脱离社会了。

2.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过时

学前教育专业不等同于一般的专业,它的每一门课的教学都要体现出它自身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信息处理知识和能力,更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学会将信息资源与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分析自身专业的特点,与其他大多数的专业一样,学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比如对信息的获取、对信息的评价、对信息的安全、对信息处理的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所忽略的。

3.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没有得到关注

传统的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比较强调其观察、沟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弹唱、跳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师也从教学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供应者和咨询者,也就是说,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既是信息能手,又是教学设计者、建议者、教练、导师及学习伙伴。由于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只有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更新的能力要素,才可能承担起扮演多种教学参与角色的需要。在目前广西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学前专业教育里,信息教学本来就偏薄弱,对学生信息化的从教能力的培养与关注更无从谈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将会十分迅猛,电脑与网络进入所有的幼儿园是必然的事情。作为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龄前儿童进入信息、网络世界的第一步能否走好的问题。所以,目前广西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学不仅是如何学的问题,更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幼儿园后如何用、如何教的问题。

二、破解目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教育难题的一些策略

1.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掌握和信息的应用是信息教学中最受关注的内容,其实,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的信息意识与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是各种能力要素综合提升的关键所在,并通过多元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幼儿园各项活动过程中成为数字化技能的领头人和传道者;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与学,不断提升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在具体的幼教课题研究和探索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同时构建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氛围;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最终成为信息化环境下的终生学习者,追求知识、技能、伦理等方面的自我完善和飞跃。

所以,笔者在教学当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校园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比如,在中职学校的文明风采大赛里、在学校和班极的文化周、文艺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都能派上用场,充分发挥了他们信息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就地取材,在信息教学中引入地方文化素材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如何在课堂中挖掘地方文化,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采集家乡风土文化,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理整合。比如,学生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了广西各地的对山歌、南宁的抢花炮、宾阳的炮龙节等活动,将这些民族文化素材引进信息技术的课堂,做成宣传各地文化的电子相册、电子板报、宣传广告、幻灯片、音视频等等。很多学生利用这些素材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事实证明,适时适当地就地取材,把这些素材引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知识,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还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由于他们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再加工,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里采集到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以后当他们从事幼教工作时,这些信息无疑为学前教学的课堂增添光彩。

3.加强学生信息化的从教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教育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今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不只是要重视学生的“学”,更要重视学生的“教”。而提高学生“教”的能力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对那些在实践中不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要少讲,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一些与学前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其次,加强对一些软件如flash、photoshop、会声会影等等的学习与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音视频的编辑与创作,学会制作简单生动的动画,学会设计、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4.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建数字幼儿园的意识与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幼儿园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很快成为现实。所谓创建数字化幼儿园,就是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在传统幼儿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包括教学的信息化、幼儿园网站建设、幼儿园师生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等等。通过“数字化幼儿园”的建设来提高信息化环境与信息资源的教学利用率,促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运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达到幼儿园教学与园务管理实现数字化的目的。

目前,广西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只有极少数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大多数幼儿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育管理上都没有重视信息数字化的引入。但是,科技日新月异,越是落后的地方,发展的跨度和空间就越大,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在幼儿师范学校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以后幼儿园数字化的建设者。笔者在教学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能力,平时也让学生进行建立个人信息库的模拟,注意利用各种工具对幼儿园数字建设所涉及的素材进行采集和整理,这些为他们以后走进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与管理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

总之,我国的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正迎来美好的春天,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笔者深信,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对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我们在教学上的不断摸索,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新时代幼儿教师,为祖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4).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 要: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是时展的趋势,培养具有熟练信息技术技能和先进信息意识的幼儿教师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条件。民族地区目前在培养幼儿老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破解这些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学前教育对儿童人格品质的发展、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包括边远山区教育的短板。近年来,国务院对学前教育进行总体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我们了解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学前教育系列重大项目。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首先要培养一大批合格和优秀的幼儿教师。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一种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学前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趋势。目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里虽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逐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将会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计算机教师,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状况做过一些调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符合本地区学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育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得不到重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壮族是广西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对比别的省份来说,广西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所以,在教育方面也基本走在全国的后面。广西的贫困县很多,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目前还是有些困难,学生的流失率比较大。在一些比较贫瘠的县市,学前教育的基础几乎为零。部分乡镇还是刚刚起步,很多乡镇都没有一个公立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也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比如笔者曾经对广西马山县的学前教育做过一个调查。在笔者走访过的马山县的乡镇里,只有白山镇等个别乡镇有公立的幼儿园,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一间公立的幼儿园。民办的幼儿园只是在经济状况稍好一点的乡镇才会找到。也就是说,在马山县,三岁到六岁的众多城镇和农村儿童,是没有条件接受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的。广西的学前教育如此滞后,目前急需建立大量的幼儿园,急需大量的幼儿教师。但在广西,正规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寥寥无几,目前只有广西幼儿教师高等专科学校和南宁市第二师范学校、合浦师范学校等几个老牌学校。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加入到培养幼儿师资的队伍,但办学的条件和办学的水平和上面的几所学校相去甚远,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的质量堪忧。众多的职业学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一窝蜂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这是目前广西学前专业教育的乱象。办学条件的匮乏,办学理念的落后,让部分职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向学生灌输幼儿园小学化的思想,并没有认真研究学前教育的特点。在幼儿园里,计算机基本是用不上的,所以,在众多的职业学校里,计算机教学当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同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有的只是开一个学期的课,有的甚至只是一门选修课。即使在一些老牌的师范学校里,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也是非常薄弱,学生的信息素养没有得到关注。当我们的学生走进社会进入幼儿园当起教师的时候,面对着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还没有用就已经落伍而且已经远远地脱离社会了。

2.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过时

学前教育专业不等同于一般的专业,它的每一门课的教学都要体现出它自身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般的信息处理知识和能力,更要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学会将信息资源与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认真分析自身专业的特点,与其他大多数的专业一样,学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比如对信息的获取、对信息的评价、对信息的安全、对信息处理的创新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所忽略的。

3.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没有得到关注

传统的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我们比较强调其观察、沟通、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弹唱、跳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教育观念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师也从教学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供应者和咨询者,也就是说,教师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教师既是信息能手,又是教学设计者、建议者、教练、导师及学习伙伴。由于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只有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更新的能力要素,才可能承担起扮演多种教学参与角色的需要。在目前广西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学前专业教育里,信息教学本来就偏薄弱,对学生信息化的从教能力的培养与关注更无从谈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将会十分迅猛,电脑与网络进入所有的幼儿园是必然的事情。作为即将走进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龄前儿童进入信息、网络世界的第一步能否走好的问题。所以,目前广西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教学不仅是如何学的问题,更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进幼儿园后如何用、如何教的问题。

二、破解目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信息教育难题的一些策略

1.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掌握和信息的应用是信息教学中最受关注的内容,其实,积极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不畏惧信息技术,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操作各种信息工具的信息意识与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是各种能力要素综合提升的关键所在,并通过多元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幼儿园各项活动过程中成为数字化技能的领头人和传道者;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与学,不断提升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在具体的幼教课题研究和探索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同时构建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氛围;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最终成为信息化环境下的终生学习者,追求知识、技能、伦理等方面的自我完善和飞跃。

所以,笔者在教学当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校园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和加工信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工具。比如,在中职学校的文明风采大赛里、在学校和班极的文化周、文艺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信息技术都能派上用场,充分发挥了他们信息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2.就地取材,在信息教学中引入地方文化素材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如何在课堂中挖掘地方文化,将优秀的地方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采集家乡风土文化,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理整合。比如,学生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了广西各地的对山歌、南宁的抢花炮、宾阳的炮龙节等活动,将这些民族文化素材引进信息技术的课堂,做成宣传各地文化的电子相册、电子板报、宣传广告、幻灯片、音视频等等。很多学生利用这些素材参加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事实证明,适时适当地就地取材,把这些素材引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知识,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还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由于他们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再加工,在多种信息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他们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里采集到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以后当他们从事幼教工作时,这些信息无疑为学前教学的课堂增添光彩。

3.加强学生信息化的从教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教育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今后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不只是要重视学生的“学”,更要重视学生的“教”。而提高学生“教”的能力涉及多方面的工作。首先,我们应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改革,对那些在实践中不是十分重要的理论要少讲,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一些与学前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其次,加强对一些软件如flash、photoshop、会声会影等等的学习与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音视频的编辑与创作,学会制作简单生动的动画,学会设计、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4.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建数字幼儿园的意识与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幼儿园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很快成为现实。所谓创建数字化幼儿园,就是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在传统幼儿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包括教学的信息化、幼儿园网站建设、幼儿园师生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资源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等等。通过“数字化幼儿园”的建设来提高信息化环境与信息资源的教学利用率,促使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运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达到幼儿园教学与园务管理实现数字化的目的。

目前,广西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只有极少数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大多数幼儿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教育管理上都没有重视信息数字化的引入。但是,科技日新月异,越是落后的地方,发展的跨度和空间就越大,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在幼儿师范学校里,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以后幼儿园数字化的建设者。笔者在教学当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到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能力,平时也让学生进行建立个人信息库的模拟,注意利用各种工具对幼儿园数字建设所涉及的素材进行采集和整理,这些为他们以后走进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与管理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

总之,我国的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正迎来美好的春天,作为幼儿师范学校的老师,笔者深信,只要我们上下一条心,对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紧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我们在教学上的不断摸索,我们一定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新时代幼儿教师,为祖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但菲.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