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高校科研档案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实力。科学有序管理好科研档案,充分挖掘其成果价值,有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理清科研档案管理的思路,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科研档案是人们在从事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经过一定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基础和真实记载,直接反映着一个高校的学术水平,是一所高校实力的凭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在高校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档案在整个高校档案中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在学校科学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对于高校的科研档案,能够完整认识到它的作用的论述并不多。多年来,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档案工作者认为只有学校管理性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管理,而对教师,尤其是个人自由独立形成的学术著作、手稿等不够重视,往往把它们排斥在档案管理之外,致使高校的科研档案比较苍白、贫乏,这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对信息资料的大量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归档与管理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如何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是摆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科研综合交稿日期:档案的管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需要重新界定

界定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之前,首先需要确定高校学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坚持成果性和记录性并举。科研档案工作主要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的成果,“有利用价值”是保存它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坚持科研档案的成果性。而科研档案的记录性强调其完整性、凭证性,有些科研档案或许没有成果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它反映了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现状和历史,这些档案也应当妥善保存。因此,在确定学术档案的归档范围时,一定要两者兼顾,坚持双重性质并举。科研档案的具体归档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科研项目档案

科研项目材料档案是探索科研规律的实践活动的直接记录。主要包括:科研准备阶段中科研课题申请书、审批文件、任务书、项目计划书、委托书、开题报告、调研报告、方案论证和协议等材料;研究实验阶段中的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实验报告、项目进展报告、计算材料、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材料;总结鉴定验收阶段中的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成果和奖励申报中的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这部分档案是科研档案存档的主体。

(二)科研文书档案

科研文书档案是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包括科研发展、总结、学校制定和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科研管理文件和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专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管理性科研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是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和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进行项目申报、成果评奖及科研管理经验总结的依据,也是科研档案的重要部分,对科研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科研成果档案

主要包括科研年度统计表、教师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编写的学术著作、获奖成果和证书、专利和技术转让资料等。科研成果的多少是高校科研实力大小的依据之一,因此,科研成果档案的管理在科研管理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二、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校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科学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二)高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三)高校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高校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高校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四)高校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高校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高校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对加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见解

(一)建立科学管理制度,理顺科研档案归档程序。科研档案是科研课题科技成果研究的全过程的反映,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科研课题、某一项成果,它是课题及成果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反映,因而就形成了科研档案的四个特点:专业性、系统性、集体性、和阶段性。为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循国务院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完整、明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求”归档。避免可能造成大量科研档案材料零散在外现象的出现。为此,必须把科研档案工作与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走实现科研工作与科研建档工作两者协调发展的道路,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掌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保证高校科研档案的准确、完整、系统,最终使高校科研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达到提高科研档案归档的质量和效率。(二)加强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档案管理。重大、重点项目及高级别获奖成果最能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能力。重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时间较长,往往有一些阶段性成果,每一阶段中肯定有技术进步和新的成果,这些档案材料既是学校的历史见证,又是新技术、新创新的基础。因此对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应从立项起就实行课题组预立卷归档,然后每个阶段产生的技术进步、最新成果、新立项的子课题份年度补仓到科研档案中去,以免遗漏,这对项目研究人员、学校和国家都有重大意义。

(三)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档案归档意识。科研人员是科研档案形成的主体,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的提高,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将会使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推广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档案部门进行各种努力的目的,就是把有价值的文件保存下来,并使它可供利用。”因此,科研档案管理的工作要考虑其开发利用问题。“档案的开发利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目前的档案查阅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面上,游离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主要是靠手工翻阅档案目录,查阅起来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尽管目前多数高校科研档案已开始使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入,档案利用的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这种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利用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使相关网站成为有效开发利用科研档案的窗口。

同时,高校的科研档案保管的是一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的结晶,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产权。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在对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与知识产权,学会正确地利用科研档案,以避免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侵权的后果。

为在实际利用中避免侵犯作者的知识产权,可进行这样几项工作:

(1)对科研档案中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在卷内目录上打上明显的著作权目录标记,以提醒利用者注意。

(2)对科研档案中有著作权的作品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

(3)在利用有著作权保护的学术档案时,使用者如不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利用,应与著作权所有者签订著作权许可使用证,或征得本人的同意。

总之,要通过多渠道,采取各种方法加大科研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高校科技人员的档案意识,做好高校科研档案的平时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提高高校科研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让高校科研档案为高校科研工作再出成果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教学档案不同与其它类型的档案,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多样性、系统性、周期性、分散性等特点。这是由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是一种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其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尽管如此,高校教学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却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学档案在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发挥的基础和依据作用,它能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知识成果,促进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的记载,其中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反映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适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教学档案还可供院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二、高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

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重大,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包括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业务活动中形成的材料,主要包括: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定、规定、规章制度、校长有关教学工作的批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的报告及上级批复;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材料;各专业教学计划,重点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学年教学运行计划,任课教师名单及职称;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践环节指导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考核、课程安排进度表、考试试题、试题分析、优秀教学设计与教案等;教师培训的计划、进修成绩单、鉴定表等;教务处会议记录:召开的重要会议记录、文件材料;有关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种统计表;各种教学工作简报;有关专业设置、调整、撤销、合并、更改名称的报告及上级批复;教学评估和各类教学情况调查材料;学校承担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规划、上报推荐教材情况材料、学校召开的教材编审、编写会议纪要;校级一等以上教学、教材优秀奖,教学改革、建设成果奖评审材料及名单等;各类市级以上组织的竞赛通知、规则、赛题及获奖奖杯、奖状等;对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拍摄的有价值的照片、录像带以及制作的光盘等。

三、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从高校档案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问题日渐突出,给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从目前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

2.对教学档案的重视不够。随着高校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领导的兴奋点在发展上,而对发展的基础之一——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3.教学档案缺少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式往往是建档入库,注重保藏而忽视其应用价值,缺少开放性。档案室门口“安全重地,严禁入内”的牌子让人望而却步,教学档案也被误认为是与其它的档案信息资源一样保密性极强,这样就严重制约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4.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尽管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将长期共存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原始手写档案和纸质文档,但教学档案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将大大改善其管理和利用的效率。

5.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不稳定。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人员更换非常频繁。由于他们身兼多职,往往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到年度归档立卷时敷衍了事,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四、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要由学校分管的校长负责组织,由校档案室具体牵头草拟制订,以体现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主要的工作制度应当包括:档案的编目分类制度,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的存储借阅制度,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等。

2.提高全员档案意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使档案信息在高校各项工作和改革建设中发挥其作用。教学档案工作重点是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的劳动开发、挖掘,及时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

3.加强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高校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通过将传统的纸制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完成“固化”档案资料到“活化”信息资料的转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教学中相关文件、数据库,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网,使档案信息传递及时,通过网络向广大师生方便迅速地检查和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资料,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

4.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档案人员的配备。为此,须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以拓展档案人员的思维、知识面,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同时,应引进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及档案专业的人才。

总之,在信息被普遍重视的今天,做好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十分重要。搞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研究人员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更需要学校其它部门大力配合。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蓬勃发展,高校档案管理特别是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档案归档范围档案意识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强春晓.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现代化管理对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07).

[2]赵彦昌,刘柳.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学校档案,2007,(1).

[3]高校档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王玉华,中国高等教育网,2007,(03).

[4]王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9).

[5]赵黎英.高校教学档案作用及管理策略散议.2007,05.

[6]浅谈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要想有创新行为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思路决定出路,档案工作创新的前提是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始终贯穿着观念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就是使管理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管理创新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对档案馆管理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地看场所、设备和馆藏,而应主要看档案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档案馆的管理工作重心要从对馆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转向对用户和档案员的管理。

2、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是基础

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更新,是实现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档案馆虽属机关部门,但大多属于非独立结构,一般情况下挂靠校办,或者是校办的一个科室,其职能主要是执行而非决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高校管理者逐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机构改革中,先后将档案管从校办或其他部门分离独立起来,升格为直属单位,变成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决策,对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条件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确保档案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档案工作创新的硬件基础。尤其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现出科学性、方便性、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加强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将计算机作为方便管理的重要工具,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超越,呈现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

3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关键

要打破档案管理思路呆板和管理模式陈旧的格局,重要的是要有管理机制的创新。长期以来,档案管理工作以经验管理居多,工作人员的选配往往也是以具有档案工作经验为先决条件,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更谈不上去创新。必须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创新的根本问题。积极推行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从而激发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使档案工作呈现出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要建立一些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如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将个人创新的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晋职挂钩,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促进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还要加强馆员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

4运用档案管理的现代手段,科技兴档

信息化为档案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档案部门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在管理手段上,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要努力实现装备技术现代化,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积极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水平,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

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校化。

5人才资源的创新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针对档案专业人员成长和工作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信息理解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工作实、纪律严的专业人员。发挥馆员主观能动性,内凝外联,改革创新,整体推进。要强化校内宣传,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把学校档案工作推陈出新。要完善档案干部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培训质量,提升现职档案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程度,切实增强档案干部和馆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加大对优秀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力度,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加强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人才。

总之,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晴.高校档案的系统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1.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纪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高校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学校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的开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另外,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2.如何搞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2.1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增加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管理内容十分必要。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

2.2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识往往不够,往往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在管理中,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另外,电子档案对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手段的要求都很高,管理人员要注意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病毒工作,切实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研究,认真搞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2.3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尽管技术进步对信息环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仍然是决定的因素,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每位档案工作者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及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4强化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

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往往存在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也需要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可以说,依法治档是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党委、人事及各组织部门领导,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要根据社会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备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3.小结

可以说,信息化的人事信息管理模式及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实现高校的人事人才信息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高校的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资料:

[1]朱小琪.科技人才的流动与动态[J].山西科技,2000(5)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独立成套

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基建档案应当单独整理立卷,而且各个基建项目的档案资料也应该是独立的。基建档案的整理对象是单位工程,应当包含工程各个阶段的依据性文件,具体包括准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等各阶段,是一套完整的档案卷宗。

1.2来源广泛

高效基建档案的来源广泛主要是因为基建工程项目规模较大,且设计专业因素较多。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工程项目筹划到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档案材料来源涉及到各项工作的参与,包括设计部门论证、政府部门审批、材料设备单位供货、施工单位施工以及监理单位质检等。

1.3实用性

作为高效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中最为原始的信息,基建档案所承载的是大量关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真实性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学校的扩建、解决土地纠纷、新建以及维修等工作中意义重大。

2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2.1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规范的归档方法

由于高校基建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缺乏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在很多高校基建档案部门往往存在着“重建设、轻归档”的问题。高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往往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不负责任等情况,造成许多基建档案资料不知去向。除此之外,许多高校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图文不符、文档缺失,还有材料缺失导致文档无法正确分类和归档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2档案管理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

高校基建项目从最初到竣工涉及到的领域较广泛、资料来源也比较复杂,而且工程周期也较长,不仅需要从高校内部获得基建档案的内容,往往与政府部门也有较深的联系。高校基建部门不主动对基本建设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归档,会丢失许多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信息资料。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较强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的知识,往往会分不清一般资料和重要资料,造成对资料的盲目管理,使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所缺失。

2.3缺乏科学的档案管理技术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普遍存在被动、单一的特点,管理人员往往对基建档案进行按部就班地保管、归档和查阅,缺乏一定的热情和积极性,管理工作效率也不高。由于很多高校都将资金重点投放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而忽略了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因此,当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采用的是较为落后的管理方式,如人工翻阅模式,对现代化信息搜索、查询工具的应用还不够充分,直接导致耗时耗力、效率低的后果。

3强化新形势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就需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由此可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基建档案形成周期较长、专业性较强、涉及单位较多,因此应当及时指导和约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承包单位在完成工程项目后,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同步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档案部门应当注重与基建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基建档案管理中的职责,确保重要技术资料归位,如项目施工、安装以及竣工等技术。

3.2实施规范化、同步化

对基建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实施同步化和规范化,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满足归档质量要求。具体需要注意的情况如下: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应当用耐久性较强的材料进行书写;保证竣工图纸编制的规范性和竣工材料的齐全性,重新绘制污染、磨损严重的竣工图;遵循工程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根据文件之间的联系合理排列卷内文件。为确保基建档案材料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应及时掌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准确文件资料。

3.3提升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就是建设好基础设施,具体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设备、信息安全系统以及网络设备等等。硬件设施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平台必须凭借网络、设备、计算机等硬件支持才能搭建成功。除了重视硬件设施,软件管理上也不能懈怠,需要积极开辟档案存储的新途径,做好档案管理的网络安全保卫工作。选择硬件和软件时,要想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率,就不能以仅仅满足使用目标为标准,而要预留一定的升级空间即具备前瞻性。

3.4提升管理队伍业务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在计划经济时代,档案工作是给人印象比较神秘的工种之一,因为很多档案都具有机密或者保密的性质,所以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实现档案的良好保存,而不是如何利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守旧的思想意识已经不能很好的继续档案管理工作。而高校更是一个新锐思想的聚集地,对于改革的理念贯彻也更加深入,这种守旧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与高校发展相脱节。因此,主动的更新传统观念,建立起现代服务意识非常有必要。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并将学校发展置于中心地位,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相应的工作,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完善的档案服务。

二、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化

、规范化建设实施由档案馆(室)集中统一管理,学校各个管理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的档案两级管理体制,从源头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档案管理工作采取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

(二)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旧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三)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看其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动力。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考虑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更具其需要构建自己的服务平台,通过一定的收费既可以扩大部门收入来源,又能够提升软硬件水平进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应该加强服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不断获得反馈意见,及时的整改,提升部门工作服务质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格局下,计算机和网络的大量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工作人员要紧紧契合这一时展机遇,积极的掌握新技术,培养新技能,接受新思想,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建设,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首先,要确立人才意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从现实情况来看,人才对于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自我的不断努力和大量的工作经验累积才能造就。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对现有的工作人员提供定期培训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加强自己的继续教育,提升其知识能力,加强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建立起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素质过硬,责任感强的人才队伍。其次,要尝试建立人才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导从业人员不断积极进取。优秀的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极大的激发人迸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对于个人的提升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内外已经有无数的企事业单位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也感受到美好前景的存在,有助于改变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改变沉闷守旧的工作作风。另外,可以尝试建立动态化的用人机制,实行优秀人才走进来,无能低素质之人请出去的办法,保障档案管理队伍的优质性。再次,引导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时的了解国内外先进行业动态,多与其他兄弟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实现良好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培养对新技术、新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及时的适应新要求所带来的挑战,通过新理论、新技能的学习实现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一)从载体形式上看,以传统手工纸质材料档案为主

档案载体大体经历了从甲骨、金石、竹简到纸张等多次变革,从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到今天,纸张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高校档案,尤其是二级学院的档案室的档案基本上都是以纸质、实物为主要载体。纸质和实物载体档案,直接决定了档案保存的时间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长期保存。另外,也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二级学院作为高校教学单位,决定了从属于二级学院的档案室主要为教学服务,同时兼顾科研、管理服务。具体而言,在档案材料方面,主要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材料的存档管理为主,同时包括教师科研及管理材料。而学生的学业考试材料又占所存档案材料的绝大多数,包括学生每个学期末的考试材料和学生在第四学年的学位论文和实习材料。学生在学期末的考试材料存档主要以教学班为单位,一个教学班一个档案盒,如果材料太多一个档案盒放不下,要两个档案盒存放。而一个教学班的单门科目的考试存档材料主要包括存档标示、存档脊背、考试考核方案、试题(试卷)材料、审查表、原始成绩报告单、原始成绩分析报告、学业成绩报告单、平时成绩材料(支撑材料一般保存5-10份)。学生的学位论文存档材料一般包括论文、过程指导表格等。过程指导表格又包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审批表(教师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封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请表(学生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下达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学生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学生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变更审批表(教师用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落实情况统计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及指导记录表(教师用表)、毕业论文(设计)书面成绩评分参考标准(教师用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评分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标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分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公开发表情况统计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标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评价表等:(个表格,每个学生平均:,页左右。在以上这些材料中,绝大多数二级学院观念陈旧,以纸质材料存档为主,以电子信息存档的占极少数。纸质材料存档有诸多弊端。首先,纸质材料不易长时保存,保存时间一般8至10年,超过10年的都要销毁。其次纸质材料查阅困难,利用效率低;再次,纸质材料档案占用空间极大,存放困难。高校二级学院一般都是临时把一些空房间利用起来作为档案室,空间有限。再加上纸质材料档案占有一定空间,且每个学期都要新存入大量的学生学业考试材料,所以一般档案室只存放近两至三年的档案材料,其余的都堆放在其他地方。这些都决定了传统以纸质材料管理档案的方式落后了,必须用更先进的方式来代替它。

(二)资金相对短缺,硬件建设不够,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二级学院的档案室建设,大都面临着资金相对短缺的困难。场所大都是由学院提供,一两台计算机,计算机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打印,其他硬件建设根本谈不上,更不要谈什么信息化了。这也是二级档案室主要以纸质档案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所在。不难看出,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发展,困难是资金。只有资金充裕,才能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购置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缩微设备等,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网络,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有了这些设备,才能把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进一步促进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三)管理人员复杂,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

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档案管理人员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有专门而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信息化方面的技能。而现下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就更不要说什么二级学院了。这些二级学院的档案室管理员大都是半路出家,或者直接从专任教师转来,或者是由一些教学水平排后的教师转来,亦或者是由课时较少的教师临时借调兼任,情况比较复杂。二级学院档案室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就纸质档案材料而言,首先是体式不一,有的是手写体,有的是打印体。其次,纸张大小不一。这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平时成绩支撑材料上,纸张大小不一,非常不美观,不整齐。就电子档案来说,没有进行分类保管,到处乱存,更谈不上什么保密措施了。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一)从手工到现代,从纸质到数字化

首先,实现传统档案业务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从手工到现代的转变。二级学院传统的材料立卷归档,大多是手工和打印纸质稿相结合,一些材料必须要打印纸质稿,然后再手工签字盖章。在完成这些后,再立卷、归档,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周期长。必须改变这种手工与打印纸质稿相结合的现状,真正实现档案业务的现代化处理。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网络,将相关电子信息档案输入到计算机中,针对档案信息的保密程度的不同,为不同人群设置一定的权限(绝对保密性的档案信息设置为禁止查阅,一般保密性的档案信息设置为验证查阅,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不设置查阅权限,对大众公开查阅),这样,可以方便不同的部门及人员查阅相关档案文件信息。其次,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改变,真正做到从纸质到数字化的转变。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就是指利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纸质形式等载体方式存储的信息转化为可直接被计算机利用识别的形式,从而实现对数字化信息的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传统的档案工作是对实体档案进行管理,而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档案的管理完全虚拟化。信息的存取,按照设立的软件程序进行整理、排序,然后输出。具体而言,对于二级学院的学生考试材料,学生考试试卷直接通过扫描的形式转化为数字化形式,而其他的相关材料只需要收集电子稿就可以了,然后再分门别类以学年、学期、科目等逐渐缩小的目录文件保存并上传就可以了。而对于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实习材料,把打印纸质稿的过程直接省略,只保存电子稿就可以了。也可以把纸质版的材料保存份,如果上级检查,可以把这,)份给他们。当然,检查人员也可以直接到网上查阅。这样,既节约了纸张等打印的办公经费,也节约了存放纸质材料档案的空间,可谓一举两得。

(二)大力加强二级学院的软硬件和数据库建设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基础设施是指必须开通网络,即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是指必须购置先进的数字化的技术设备,像图文影像扫描仪,数字化的音像制作系统、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这是提高档案信息化的必要工具。其次,加强二级学院的数据库系统建设。对于作为高校档案馆的组成部分、为教学单位服务的定位而言,二级学院档案室可以直接利用高校档案馆的数据库,成为学校数据库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这就对高校档案馆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二级学院档案室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加速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专业管理人才是核心所在。二级学院档案室的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保存及开发利用等,都需要专业管理人员。二级学院档案室的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档案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之上的。他们既应该具有专业的档案学知识,也应该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为了提高高校二级学院档案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使其掌握专业而系统的档案学和电子信息学知识,从而为二级学院档案室的档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提供人员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只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上去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才能成为可能。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在对高校档案管理中不仅仅要做好对电子档案的记录以及存储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对档案工作的共享进行合理的分工。现对高校档案进行三个层次的分类:高校的原始资料和档案的扫描件以及档案数据库。其中高校档案的原始资料转化为扫描件是档案数字化技术的重点,包括对文件的扫描所采用的扫描仪的选择以及对文件扫描的清晰度,保证了对图像的采集工作。但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档案进行扫描工作需要将档案进行拆分,利用扫描仪进行档案的扫描工作。而对建立高校档案数据库能够实现对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的并存。高校档案系统数据库能够实现档案实体转化为数字档案,并借助多媒体来对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档案转换为数字化可以借助多媒体、数据库、数据压缩等多种技术,将现存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和声音文件,并存储到档案信息数据库中,实现了最大可能地保证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建立高校系统数据库后对随时发生的信息变更都可以将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转换成为数据文件,保证了高校档案系统数据库中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二、构建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档案安全评价方法有许多,但基于高校电子档案性质,其安全风险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需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动态稳定性等原则。

(一)评价指标的组成。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通常涉及档案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学、密码技术学、信息学等多个学科。同时其安全评价涉及的范围也是多层次的,包括硬件层、软件层、网络层等。因此其评价指标也是多元化、多学科交叉、多层次的。

(二)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结合高校电子档案信息特点,对于诸多安全评价指标,需确定与之对应的权重,对安全级别和要求进行分级,避免一概而论带来的资源浪费。通常权重确定的标准是依据档案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等级、敏感性等。对于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环比法等。其中最为常用且实际效果较符合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实际的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三)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许多相关学者都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高校电子档案安全的综合评价研究,总结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系统模拟与仿真评价、信息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综合评价、智能化方法、可拓物元分析法、动态综合评价法、交互式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法、交合分析法等。

三、总结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长时间的档案工作中,形成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它既是社会道德在档案管理这种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更从属于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建设之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有自己的固有独立特征和社会关系体系。首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建设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的健康有序发展对高校建设来说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其次,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调整的是个人与集体、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之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总和。

(一)端正并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良好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着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一名合格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这种工作态度是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反映在职业道德上的一种认知。既要充分认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高校建设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整个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还要认识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一项工作事业,最重要的是,它承担着对于社会发展的责任。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征,按照特定的流程和工作标准来完成,是十分细致化、规范化和严谨性的工作,不允许丝毫的疏忽大意。正因为如此,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影响着档案作用的发挥程度。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更在于其档案类型复杂、种类多样,信息量大,并且准确性和真实性极强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到每个细节,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

(二)提升与开拓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创新精神。国家为了保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实际上,大部分高校师生对档案管理工作依旧感觉陌生,致使高校档案的使用与师生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只有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方式向深层次发展,提高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同样,在进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也需要不断创新。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和持续发展,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开拓自身的创新能力。要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寻求得当的工作方法,应对在档案工作当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研讨出新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心

(一)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技能素养的提高。职业能力是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基础上,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才能够胜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推动高职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以及爱岗敬业的品质,同时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而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能力的提高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学习来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知识结构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知识面,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档案管理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而要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成效,就有必要引导档案管理工作者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素养: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政治理论素养,从而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形成指导。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对档案管理实践工作发挥着指导作用。文史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能力,适应档案学科交叉渗透发展趋势的重要要求。

2、通过实践与培训来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素养。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在档案管理实践中重视工作规律的总结,从而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同时在工作实践中,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重视自身文字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意识的提升,从而适应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另外,高校应当重视组织档案管理队伍培训工作,通过使用在职培训、脱岗培训、继续教育、校内讲座与交流等多元化的培训方法来确保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技能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纪律的强化。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职业纪律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业行为准则,这一内容具有制约性、自律性、安全性以及职业性的特点。其表现形式包括工作守则、工作条例以及其他规章制度等,对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纪律建设工作作出强化,能够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序性与有效性,同时有利于引导档案管理工作者强化自身的职业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和要求转化为自身行为,这对于提高档案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以及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档案管理队伍职业纪律的强化中应当重视以下几点内容:

1、认识到职业纪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有必要引导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职业纪律对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性,并培育档案管理人员对职业纪律情感、意志以及信念,让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将职业纪律当作职业行为的选择依据。

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控能力。职业纪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是职业纪律的遵守需要建立在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基础之上,因此高校需要引导档案人员提升自身的自控能力,从而让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抑制与职业纪律要求背道而驰的行为与思想。

(三)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良心的培养。与职业纪律相比,职业良心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职业良心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道德做出完善、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良心的培养中,高校要重视针对档案管理队伍开展道德教育,在此过程中,首先有必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者道德观念的强化。道德观念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道德原则所做出的理解,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引导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与尽心尽力,并将自身的智慧、知识以及精力投放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其次有必要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者道德情感的情感。道德情感是指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只有引导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发自内心的热情,才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以及责任感,这是确保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和档案管理成效得以提高的关键;最后,高校有必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道德意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道德意志主要体现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是否能够抵制各类利益形成的诱惑。只有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坚定的道德意志基础上,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够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职业良心,而如果档案管理工作者不具备鉴定的道德意志,则将难以抵御利益诱惑而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损失。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1高职院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是要做好归档收集工作电子文件的归档意识不强和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制度尚不完善造成了在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收集不到或丢失文件的现象。在完成收集工作时必须将以下问题解决:第一,要建立相应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制度;第二,对于电子文件内容、原始性、保存、识读有关的技术状况的鉴定工作应当充分重视,为了协调好利用与建库成本的关系,应当将不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剔除在外,将重要文件打上归档标记;第三,对于归档前与归档后的著录工作也应当重视起来。最后,注意加密工作,特别是要防止泄露、篡改和破坏。

1.2选择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电子文件,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大量的电子文件产生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软件平台。目前,档案管理比较混乱,很多软件的功能单一,跟不上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针对档案管理软件种类繁杂的实际,档案工作上水平,高职院校应选择以档案原文扫描为基础的媒体管理软件。

1.3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专职档案队伍,增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人在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是重要的,要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就必须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以及培养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要充分了解电子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档案学理论、原则和经过改革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技术上对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撑。档案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保密意识,具备较强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应当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的工作,及时引进双重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第一,进行档案数字化培训和专业的定期考核。应当根据不同岗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以适应工作需求,在进行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培训的过程中更新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和提高整体专业素质。第二,使人员配置机制更加灵活。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外引进优良人才,使管理人员实现良好的流动。第三,建设专职数字化管理队伍。作为现代化办公之上的一种知识密集型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既要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相应专业知识,还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技能来保证使用者能够提供大量数据档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将传统的档案管理转型为数字化管理,在IT行业和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将成为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要注重加强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高职院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

2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1.1领导重视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是目前影响我国高校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许多高校管理人员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一些领导往往管理观念陈旧,而工作人员也并不习惯于在网上了解信息,不接受网络办公的方法,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习惯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处理房产档案信息。

1.2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房产档案管理部门的电脑应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数据处理上,无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水平,还是互联网的认知度、参与度等都远低于其它行业。大多数高校的房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接收移交档案,编目立卷、存储入库、查阅调卷,档案馆类似于资源仓库。管理介质绝大多数仍为纸质档案,光盘技术和机读方式虽然已经有运用,但十分有限,数据库的建设与当今信息传输技术的要求相差甚远,档案部分应发挥的作用远远未能有效挖掘出来。

1.3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差异比较大,缺乏协作精神。采用网络化办公以后,管理部门之间需要相互提供有用信息,才能达到方便、快捷地办公目的.但如果其中一个部门不及时更新信息,没有专人维护,就无法查询到最新资料。目前高校中各个办公室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素质差异大,很难达到信息共享。这就使部门间网络化办公的力度大大降低。

2.如何建立高校房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1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快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内容的多样化、档案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光盘以及缩微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时代的变革,我们应认识到,以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管理应用为主,利用计算机、缩微机、扫描仪甚至互联网等对档案进行检索、存储和管理,是档案管理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房产档案信息化是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房产档案作为社会信息业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促进房产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2推进房产档案馆数字化进程

实现房产档案馆数字化是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健全数字房地产档案馆,首先要把握好节点有偿访问。一般性查询、检索无论传统服务还是远程服务均可无偿义务提供,但网上深入查询或特殊专题检索、下载等应为有偿服务,对于科技成果还应收取成果转让费。另外,关于档案开放范围和权限问题,要设立相应的访问权限,对于那些可以对公众开放的档案,公众可在公共网上查询、利用,而只可对内部人员开放的档案,只能通过上内部局域网查询利用。开放数字房产档案馆的建立必将会进一步提升房产档案馆的宣传、教育、服务和经营功能。

2.3完善房产档案信息归集、检索系统

为了全面、准确地收集信息,就要将房产档案信息系统与房产交易系统有机地结合,将房产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房屋产权信息自动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形成文本信息;另一方面要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将有关资料以图像信息方式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原始档案数据进入计算机后,再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分类、组合、检索、调阅、复制等功能建立起完整准确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库。由于房产产权频繁异动的特点,房产档案的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在档案数据库的更新、管理、维护上要实现实时控制,保证房产档案信息与房产产权状况的同步变动,这是房产档案管理的核心所在。由于高校房产交易涉及面广,这就要求建立高效的房产档案信息检索系统。由于司

法查封、抵押登记、房屋租赁、房产交易等不同业务的特点不同,对房产档案信息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多角度的档案检索系统。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将房屋坐落、产权人姓名、房屋面积、交易时间、产权状况等房屋产权管理中的每一要素都作为检索点,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互补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实现万能检索,从而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

2.4建立准确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

房产档案信息不仅要满足产权人产权交易的需要,而且也应该为高校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一整套房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以便管理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房地产产权产籍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运用相关调控手段,使学校房产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达到科学决策,回避风险的目的。

2.5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日趋完善,要靠掌握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档案专业人员来实现。档案工作者不能满足于现状,应正视自己的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主动、及时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学知识,做到依法治档,使档案得以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要加强学习业务文件和各级档案专业刊物,明了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时贯彻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新规定,执行新规范,密切注意国内外档案工作的发展动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档案事业逐渐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推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推广使用新归档方法,减轻档案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与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的收集、存档、查找、借阅甚至统计等等实现电脑化的规范管理,提高档案的存储和处理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参考信息,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

3.小结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必将使房产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使房产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房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投入.降低了联系渠道的费用支出,缩短了大量事务的处理时限,使高校房产管理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足的信息,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参考资料:

[1]玄艺兰.论房产档案室的数字化建设[J].中华教育周刊,2003,(6).

[2]周长华,吴小军.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6).

[3]郭晓光.房产处分和权属登记[J].理论与实践,2004,(3).

[4]刘敏.档案管理新谈[J].山东档案,2002,(2).<DIV>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结合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才能更好地做好对自身工作的定位。因此,要具备以下的几点认识:第一,高校工作的核心是教学。高等院校的工作是通过教育和培养我国社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的发展。而要完成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其根本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分类中,包括教学型、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上述三种类型其都贯穿着教学任务,只是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第二,档案工作服务于高校教学工作。高校工作的核心是做好教学工作,因此,任何的其他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而展开的。高校教学和档案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学生档案、科研档案等。通过这些材料可查看学生和教师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对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通过档案管理,为教学工作服务,所以不能将其等同于中心地位,更不能去取代教学工作。而当前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被边缘化的问题,仅仅是将其定义为资料的保管,却忽视了对档案管理的深层次的开发。对基础论观点的持有者在对档案的管理方面也普遍存在该类认识,知识将档案工作看做最为基础的工作,而没有见做好对档案的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任务。第三,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针对高校工作很多将其分为基础性和非基础性。很多的学者在此处将档案工作分为非基础性的工作,对此我认为单纯的将档案工作划分为非基础或者基础,其都不正确。我认为档案管理是对高校基础性与非基础性工作的记录,对此比较赞同将高校档案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主要的原因是该工作是对学校科研、教学的记录,没有档案信息,就没有对这个过程完整的描述。前面所阐述的基础与非基础,其本质就是哪些工作重要,哪些工作不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明非基础性工作一直不重要。因此,在基础与非基础方面两者是相互转化的。

二、基于档案管理定位的思路创新

因此,通过上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定位分析,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如何拓展其内容从而发挥档案工作在高校管理当中的作用,从而才能更好的对档案进行定位。对此,本文提出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档案管理思路:第一,将档案管理中心建成学校的文件流转中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文件流转周期短、流转快等特点也将越来越明显。对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对信息的共享,成为当前各个高校发展的共同的要求。因此,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形势,积极主动的探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网络化,主动转变服务的观念,并承担更多的相关职能,从而实现其职能的拓展。第二,将档案中心建成校园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通过信息化使得高校在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增多。档案部门可通过网络获取更多和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逐步将档案部门建成全校信息共享的中枢,改变传统的以提供保管和纸质版媒体的定位。第三,建成文化传承的驿站。高校校园文化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对学校发展记录,也对高校发展的历史沉淀。通过高校档案部门对这些文化营造记录,体现着高校在不断追求进步的途中,其文化传承的脉络,同时也是对高校文化记载的驿站,为高校的人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借鉴和参考。由此,档案部门要广泛针对高校文化建设的材料进行收集,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广博的文化的传承不仅要在校园传承,还必须要在社会中传承,通过高校档案部门扩大高校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成为连接社会对高校了解的纽带,实现对自身功能的创新。

三、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激增,并且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弹性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的功能,不断开创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低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大多数以前都不是学档案管理的,没有高学历,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也不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缺乏学习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更无从谈起。有的工作人员就是高校为了吸引或留住人才而解决的教授、博士的配偶和子弟,有的甚至是校外聘用的临时工,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同外界交流也少,没有见识,档案管理还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的延续,相对比较呆板,没有活力,领导也不是很重视,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阻碍了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1]

(二)基础设施有等完善,管理混乱

由于高校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同,看法片面,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被冷谈或忽视。开展工作的经费就是那一点死工资,调动不了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档案部门的领导在高校权力也不大,申请一个最新档案管理的软件或组织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的报告递交上去往往是高层领导一托再托,一年半载没有回音,久而久之,档案管理工作地变成了没有行政能力的行政办公室。没有配套的设备,电脑不是现代化的电脑,更有甚者,有的电脑是别的院系用过了的旧电脑,经过设备科维修了的。档案工作平常也不是很紧张,忙的时候工作人员深夜都加班加点,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漏洞百出,经不起社会的检验。好的工作人员把这个岗位作为一个跳板,有比这好的工作就跳槽了或直接考研深造去了,使得一些档案管理的经验和技术白白流失。总之,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工作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又缺乏外在压力和内在的推力,档案管理处于乏力状态。[2]

(三)档案材料收集欠全面,诚信度不高

目前民族地区的高校档案无非是学生档案,科研档案等,而这些档案主要是各院系上报而来,经过的环节多,流程杂,难免失真,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去跟踪调查,因此大多数档案材料的内容都是按照当事人的意志而收集,“报喜不报忧”,有个别污点也能轻松抹去,供用人单位参考的价值不大,导致了当今用人单位只看能力,不看档案的现象,既使档案拿来了用人单位也只是走马观花随使翻阅一遍,走走过场而已;毕业生自己弃档的也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毕业几年了,档案还未提走,这给工作人员保存档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3]

(四)缺乏档案保护意识,没有真正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

档案保护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要定期检查,随时反省,防患于未然,要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一个疏忽将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其无法换回的损失。而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被动,没有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档案保护意识。也就是你自己不来理顺,我不会太多管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档案管理责任人,出问题了相互推托,界限不清。对于档案的质量、数量,工作人员感到一片茫然。[4]由于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多采用光盘,磁盘等现代化手段,而这些材料对紫外线、阳光都很敏感,应定期复制,延长电子文件的寿命,而真正做到这些实质性的工作的比较少。高校档案管理应真正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在实际中笔者发现档案真正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二、搞好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

(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对高校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培训,不断学习,加大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培训力度,同时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了解档案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等。今后对新进来的人员应严格考核制度,不是学本专业的坚决不予录用,把住人才进口关。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不要象以前那样把档案室归属于某个部门的附属机构,应直接在校领导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对所有工作人员应实行一年一考核,对于不合格者下岗或待岗,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有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的过程,因此,对于优秀的员工或受岗敬业的员工,应大力表彰,并适当给予精神奖劢和物质奖劢,稳定档案工作队伍

(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实行管理的规范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其领导应经常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并规定每周工作例会后集体学习一次《档案法》,杜绝请假。针对高校档案来源的渠道多的特点,工作人员应及时调查理顺,各院系要划分明确的责任人,档案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求经手人签字划押,严防作弊,保证档案的真实可靠性。高校内部应制定一些制度措施,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管制度》、《移交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等,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每个人的工作,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序。[5]

(三)加强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民族地区高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的经费比重很大,校领导应借此时机,不断提高档案馆的硬件建设,改善库房保管条件,增添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保障档案馆的资金投入,把档案馆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必将使高校的档案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6]

(四)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应与时俱进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呈多元化、弹性化态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在走向正轨和完善,迫使高校档案管理应适应时展的需要,建立符合当今时代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新体系,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料为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而服务,同时也为社会上的各个用人单位提供一个真实的依据。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要作到这些,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一定的计算机功底是不能胜任此工作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很轻松的掌握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编排、归档、保护等多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同时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补充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要学习现代计算机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网络化、计算机病毒防范等高科技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要求方便快捷等特征,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及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手段,能为用户提供最好、最快、最优质、最满意的服务。高校也要根据自身改革的需要和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把那些分散的或零星的信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予以整合,把它变成系统的、集中的、处于动态的档案信息,并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扩大信息的交流量,更好地为学校科研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7]

三、结语

档案资料是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民族地区高校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忽略档案资料的辅助作用。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本着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面对犯罪分子、电脑黑客的病毒攻击,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金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档案,2007,(3).

[2]李红.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现代化[J].中国水运,2006,(2).

[3]李敏玲.大学生人事档案、诚信档案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7,(4).

[4]刘巧元.浅谈职业学校档案资料的保护与利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

[5]谢开明,叶方莲.浅谈高校的档案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5,(2).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在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发行的过程中,逐步留存了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这都是高校学报管理工作的重要凭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普及,在高校的学报管理中,尽可能地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更进一步完善学报档案资料;其次,从使用期限上开看,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延长凭证的保存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最后,高校档案网络化的前提是标准化。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捷径,可以避免学报人力、物力的重复浪费,方便了相关部门的参考、查询,把一些难以找到的资料变成大家可以共享的数据资料,因此,为高校学报档案管理提供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这些档案资料的再使用价值,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目前学报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报档案的信息网络化管理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本校的学报档案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局域网、计算机、扫描仪、数码产品等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收集、存储、检索和管理,是摆在学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针对现状分析,目前的学报档案管理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1.1.1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学报编辑部的主要工作是编辑、出版、发行,因此也大多数编辑人员把精力重点到学报质量上,对“存档”工作意识较为淡薄,认为不是“正事”只要做好编辑校对工作就行了。长此以往,造成了管理人员对学报档案管理规范不了解,工作不积极的现状。这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报档案工作成了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另一方面,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教学辅助单位,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充分重视,往往由非专业人员构成,因而在工作难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不是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对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在这一岗位上也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正规培训,大多都只能做做收集原始资料、整理档案等初步的工作,对学报档案简单地进行整理分类、建档保存的基本操作,缺乏进一步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专业素养。其次,由于服从学校的人事安排等原因,高校的学报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变更频繁、长期不固定等弊端,这样往往会导致学报档案的资料管理工作缺乏一致性,学报档案残缺不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等,最终的结果就是等到要调用数据时难以找到原始资料,无从查证。

1.1.2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亟待转变

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和科研,因此学报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会认为自己是教辅人员,工作即使再努力,也不会得到领导重视。这种思想观念的存在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经常出现人员“在岗并不爱岗,在职并不尽职”的现象。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相关人员难以安心本职工作,忽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其二,在岗人员缺乏上进心,因而也就缺乏钻研业务的精神动力,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不足,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这一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将学报档案整理归类并编写卷综等存储备查,可以说,人员观念的陈旧保守和不思进取是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在思想上习惯于传统的简单管理模式,业务上依赖于手工操作方法,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由于许多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收集到的档案资料长期束之高阁,很少有人问津,既没有很好地分档归类,信息化处理文本信息、学报档案信息更是无从谈及,难以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就现状来看,许多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工作囿于种种原因,大多仍然停留在收集、分类、归档、保管等基础层面上,无论是档案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以及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提高学报管理的整体水平已经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不容忽视。

1.2信息化学报档案管理的优势

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宏观信息的掌握及领导阶层的决策分析。只有正确的数据资料才能导向科学合理的决策。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进一步重视,学报档案的重要性也得到近一步体现。学报档案是学报发展历史演变轨迹的一种定格;所以,学报管理工作要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就少不了档案作为支撑材料和参考依据。学报资料都有作为档案保存的价值。从学报档案的性质来分析,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优势。(1)学报档案具有一次性建立、长期使用的价值。学报管理部门为学校建起信息化的学报档案,学校即可多次、长期使用。(2)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更有利于科学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档案资源的在存储和调用方面的优势是传统的纸质文本所无法比拟的。(3)系统完善的档案也便于数据分析,在需要时,可以为校方及更高层领导决策层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可以利用高校学报资源与当地政府、企业加强联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帮助地方政府、企业出专刊,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寻求足够的资金来源。这一切,都依赖于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由此看来,运用信息技术来处理、保存学报档案已经是一种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学报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2信息化学报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2.1建立健全机制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

信息化的学报档案管理模式,首要的是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从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入手,从进人用人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奖金奖惩制度等入手,将个人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考核职工的重要指标,有效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潜能。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效率高低的关键,也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转变观念,摒弃那种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就是一个消化、安排闲置人员的部门的观念,从引进人才的业务能力开始作出明确要求,并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使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相关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

其次,学报档案信息化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忽视不断学习就无法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就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要想适应新时期对这一工作的要求,就不能安于现状,需要正视个人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抓住时机,不断充实自己的档案学专业知识和网络化管理知识,提高档案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应注重将计算机网络与档案管理相结合,提高个人对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注重学报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调用、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条件具备的人员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报档案系统管理软件的开发、调试,建立稿件数据库、作者数据库、审稿专家数据库等,提供准确、快捷数据资料,给学校管理部门,档案的信息服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做好高校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尤其要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有效准则,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了我们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可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例如学报档案原始数据的收集、制作、整理、归档、保管等,电子登记簿登记内容的规范性及统一性等。有些问题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有一些问题却是随着信息化的过程逐步产生的,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及时处理,因而有效的制度保障至关重要。

2.2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学报档案信息

高校学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首先重视信息的标准化。关于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李杰在相关论文中指出:“是指在实现档案实体管理逐步转向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其内容归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档案信息采集标准化;(2)档案信息存储标准化;(3)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4)档案信息网络标准化;(5)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化。”这五个方面是学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以往的历史档案不同的是,随着高校学报的发展,高校的学报档案也呈现了不少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档案数据资料需要及时更新和增加是高校学报档案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相应的学报档案数据库的管理要实现保证学报档案信息的实效性,档案信息与学报期刊发行同时更新,同时,还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将期刊发行时间、卷数、期数等档案管理中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检索条件,来编制有效的检索工具,最终实现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的目标。如果在管理上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传统的手工编制的文本信息很难做到同步调整、更新,更无从谈及及时的资源共享。这就要求学校学报档案管理人员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及时收集各类档案资料,及时录入,及时更新数据,才能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

高校学报档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还需要注重数据信息的及时性。一方面在于信息的采集,要求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将原始资料转化成数字化档案资料,数字化存储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要使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实现数字化转换,这就要求学报档案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仪器,及时采集各种档案资料,制作并录入电脑中,形成数字化学报档案。只有这样,才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分类、检索、分析,建立起完整、准确的档案数据库。另一方面要注意信息的维护和及时更新,档案管理的关键在于数据库资料要随着学报状况的变动而同步更新,最终达到通过互联网及校园局域网等实现对学报信息的统一管理。

原始档案经信息化处理之后,再利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利用校园网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完整的学报档案的电子数据,便于专业人员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运算、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报档案的利用效率。学报档案信息要为高校的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便决策者能够从多角度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准确把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成果,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资料。

2.3利用校园网真正实现信息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资源日益朝着丰富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信息集成自动化程度将迅速提高,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未来全球信息服务发展的基本标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使高校办公自动化得以现实,因此在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必要利用先进的数据库以及网络技术实现高校学报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利用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区域内的信息共享和数字化输入输出,在保障信息安全和资料保密的前提下,实现和国家主管机关、各院校之间的信息自由交流、查询、下载,这将是高校学报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报档案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要遵循国家标准,并借鉴社会上相关行业的管理标准和经验,不能因为自己是高校,就忽视了行业内信息化的发展;其二则是要借用学校其他部门的技术力量,办公自动化要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档案部门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信息技术问题,因此,搞学报档案管理不能闭封自守,要打破高校档案工作的僵化封闭局面,尤其是注重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信息传输技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在充分满足学报档案管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校园网上及时公开学校期刊出版、发行情况,这一做法,有利于全校师生对本校学报资源的关心和了解,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各方对学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关注和关心,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关爱学校等校园文化的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生人数激增,并且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弹性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这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的功能,不断开创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素质低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大多数以前都不是学档案管理的,没有高学历,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也不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缺乏学习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创新更无从谈起。有的工作人员就是高校为了吸引或留住人才而解决的教授、博士的配偶和子弟,有的甚至是校外聘用的临时工,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同外界交流也少,没有见识,档案管理还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的延续,相对比较呆板,没有活力,领导也不是很重视,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阻碍了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1]

(二)基础设施有等完善,管理混乱

由于高校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认识不同,看法片面,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被冷谈或忽视。开展工作的经费就是那一点死工资,调动不了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档案部门的领导在高校权力也不大,申请一个最新档案管理的软件或组织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的报告递交上去往往是高层领导一托再托,一年半载没有回音,久而久之,档案管理工作地变成了没有行政能力的行政办公室。没有配套的设备,电脑不是现代化的电脑,更有甚者,有的电脑是别的院系用过了的旧电脑,经过设备科维修了的。档案工作平常也不是很紧张,忙的时候工作人员深夜都加班加点,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漏洞百出,经不起社会的检验。好的工作人员把这个岗位作为一个跳板,有比这好的工作就跳槽了或直接考研深造去了,使得一些档案管理的经验和技术白白流失。总之,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工作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又缺乏外在压力和内在的推力,档案管理处于乏力状态。[2]

(三)档案材料收集欠全面,诚信度不高

目前民族地区的高校档案无非是学生档案,科研档案等,而这些档案主要是各院系上报而来,经过的环节多,流程杂,难免失真,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可能去跟踪调查,因此大多数档案材料的内容都是按照当事人的意志而收集,“报喜不报忧”,有个别污点也能轻松抹去,供用人单位参考的价值不大,导致了当今用人单位只看能力,不看档案的现象,既使档案拿来了用人单位也只是走马观花随使翻阅一遍,走走过场而已;毕业生自己弃档的也比比皆是,有的甚至毕业几年了,档案还未提走,这给工作人员保存档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3]

(四)缺乏档案保护意识,没有真正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

档案保护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要定期检查,随时反省,防患于未然,要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一个疏忽将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其无法换回的损失。而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被动,没有按规章制度办事,缺乏档案保护意识。也就是你自己不来理顺,我不会太多管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档案管理责任人,出问题了相互推托,界限不清。对于档案的质量、数量,工作人员感到一片茫然。[4]由于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多采用光盘,磁盘等现代化手段,而这些材料对紫外线、阳光都很敏感,应定期复制,延长电子文件的寿命,而真正做到这些实质性的工作的比较少。高校档案管理应真正为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在实际中笔者发现档案真正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二、搞好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象

(一)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对高校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培训,不断学习,加大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培训力度,同时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了解档案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等。今后对新进来的人员应严格考核制度,不是学本专业的坚决不予录用,把住人才进口关。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不要象以前那样把档案室归属于某个部门的附属机构,应直接在校领导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对所有工作人员应实行一年一考核,对于不合格者下岗或待岗,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原有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的过程,因此,对于优秀的员工或受岗敬业的员工,应大力表彰,并适当给予精神奖劢和物质奖劢,稳定档案工作队伍。

(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实行管理的规范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其领导应经常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并规定每周工作例会后集体学习一次《档案法》,杜绝请假。针对高校档案来源的渠道多的特点,工作人员应及时调查理顺,各院系要划分明确的责任人,档案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求经手人签字划押,严防作弊,保证档案的真实可靠性。高校内部应制定一些制度措施,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保管制度》、《移交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等,用法律和制度规范每个人的工作,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序。[5]

(三)加强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民族地区高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的经费比重很大,校领导应借此时机,不断提高档案馆的硬件建设,改善库房保管条件,增添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保障档案馆的资金投入,把档案馆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必将使高校的档案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6]

(四)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应与时俱进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呈多元化、弹性化态势,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在走向正轨和完善,迫使高校档案管理应适应时展的需要,建立符合当今时代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新体系,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档案资料为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而服务,同时也为社会上的各个用人单位提供一个真实的依据。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要作到这些,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一定的计算机功底是不能胜任此工作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很轻松的掌握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编排、归档、保护等多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同时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补充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要学习现代计算机知识,掌握办公自动化、网络化、计算机病毒防范等高科技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要求方便快捷等特征,档案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及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手段,能为用户提供最好、最快、最优质、最满意的服务。高校也要根据自身改革的需要和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把那些分散的或零星的信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予以整合,把它变成系统的、集中的、处于动态的档案信息,并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扩大信息的交流量,更好地为学校科研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7]

三、结语

档案资料是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民族地区高校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忽略档案资料的辅助作用。作为一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本着对过去、现在和将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面对犯罪分子、电脑黑客的病毒攻击,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李金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档案,2007,(3).

[2]李红.论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现代化[J].中国水运,2006,(2).

[3]李敏玲.大学生人事档案、诚信档案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7,(4).

[4]刘巧元.浅谈职业学校档案资料的保护与利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

[5]谢开明,叶方莲.浅谈高校的档案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