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专毕业论文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育;毕业实习;实践教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理论,并胜任将来的工作,高校都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进行毕业实习。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工厂,学生比喻成产品,没有经过毕业实习这最后一道环节加工的学生终究只是半成品。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按实习地点分,主要有校内综合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环节。

校内综合模拟实习通常通过模拟实习企业一个月的主要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流程,创建现场实景,设立不同的会计岗位,就业务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以便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从而使学生在校外实习时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快适应不同专业岗位的工作。

校外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通过校外实习,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在校外实习中通常可以选择到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实习或会计师事务所岗位实习。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按业务类型分,应该包括会计业务实习、审计实习、财务管理实习等;而会计业务实习应当包括会计核算实习、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实习;按照行业分应该有制造业会计实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习、交通运输业会计实习、房地产企业会计实习、金融企业会计实习等企业会计实习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盈利单位会计实习等等。以上所有的实习都应该包括传统手工操作实习和电算化操作实习。

本文仅从教学管理的视角来阐述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改进的对策。

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项目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实训的要求。部分高校会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手工操作实习仍占主导地位,电算化操作实习仅占从属地位;行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单一,大多数只是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其他行业会计实验项目有待开发。

2片面强调会计核算职能。忽略会计监督职能和会计拓展职能的实训要求。高校所要培养的会计人才,不应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记账员,而是通过会计理论及会计实践的学习。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成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智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而校内模拟实习片面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会计职能。

3指导导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模拟实验的指导教师通常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因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的,对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也未亲身经历,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解释,有些指导与解释与实际相去甚远,致使所谓实习仍是纸上谈兵。

4手工模拟实习的形式欠妥,要求不严。达不到实习目的。在校内模拟实习中,手工模拟实习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就是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时。通常要求每位学生按照实习资料的要求,独立完成某一企业一定时期经济业务的核算。由于对每位学生要求一致。答案相同,这样导致一部分对自己要求不严,对实习认识不足的学生就会抄袭答案。应付了事,未能真正达到实验目的。

5实习时间安排不当,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校的学制为三年或者四年,学习时间比较紧,校内实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最后一个学期又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这样导致很多学生为了找工作而不得不放弃校内实习,即使有部分同学坚持进行校内实习,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校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校外实习实际成效差。校外实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在接受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完成实习任务。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校外实习时间结束的时候仍没有找到实习单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通过社会关系进入到了实习单位,但有的单位不认真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实习学生最多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等,使实习达不到预期目的;有的单位虽乐于指导,但由于具体负责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有限,也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2校外实习与学生找工作冲突。由于校外实习的时间也是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都把心思放在了找工作上,对实习采取应付了事的做法。有的学生甚至弄虚作假,开虚假校外实习鉴定来应付学校的检查。对于实习所要上交的校外实习报告,也相互抄袭,大同小异,有的更是学生直接从网络上拷贝下来的。三、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

1所选的实习资料的题型应该既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又要有代表性、合理性和典型性。实习所用业务资料不应该是从实习资料样本企业简单地“拿来”,而应该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有选择地综合加工整理,既要考虑到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全面性、完整性,又要考虑到业务题型的代表性、逻辑性和典型性。可以对企业筹资、投资、供、产、销各个阶段所应该涉及的一些经济业务进行有客观依据的虚构,从而设计出一套题量适中。既全面完整又不重复繁杂的模拟实习资料。

2从横向方面考虑,为克服行业会计实验项目单一的问题。会计实验室应该在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资料以外开发出其他行业会计的实验资料,常用的至少应该包括商品流通业会计实验资料、饮食服务业会计实验资料、事业单位会计实验资料、金融业会计实验资料、基建单位会计实验资料、施工企业会计实验资料、房地产企业会计实验资料、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实验资料等等,以便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品种,任由学生选择,进行与其将来工作相应的行业会计的实验、实习。

3从纵向方面考虑。可以增加一些临时资料,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可以在模拟实习单位增加某一项业务。如接受审计,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账;再如企业内部管理变革。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等,要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验中有所体现;另外,还可以增加提供连续几期的内外会计报表资料。让学生进行会计预测、财务分析的实习。同一套会计实验资料,学生在进行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习做好的会计资料在补充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后提供给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审计实习,等等。

(二)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对于专业指导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担任兼职会计,使教师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如条件允许可以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指导模拟实验。如聘请退休的会计人员,或临时邀请模拟实习资料样本单位的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以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现场的真实感。

(三)改进手工模拟实习的方法

在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时,为了避免因为对每个同学要求一致而导致部分同学抄袭的现象发生,可以将参加实习的同学分为若干组,在每一个小组内进行职责分工,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抄袭。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实习的趣味性。以工业企业的模拟实习为例,可由每三名同学组成一个财务科。设财务科长岗位、综合会计核算岗位、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以及出纳五个岗位。由一名同学承担财务科长岗位和综合会计核算岗位职责,一名同学承担成本会计核算岗位和存货核算岗位,另一名同学承担出纳职责。每做完一句经济业务轮一次岗。通过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使每个同学对每个岗位都轮过一次。

(四)调整校内实习的时间,与找工作的高峰期错开

高校应该调整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时间,尽量与找工作的高峰期错开,比如高职高专学生可以安排在第五学期,本科学生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或者周末的时间进行校内毕业模拟实习,使学生能够完整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完成学习训练,真正成为“产成品”后推向社会。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1、构成项目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按顺序):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封底。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2、各项目含义

封面: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等内容组成。(具体见封面格式)

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内容提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200—3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目录: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正文字数以6 000—8000字为宜。

注释: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附录: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二、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装订线为0厘米,统一采用1.5倍行间距编排。

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4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成绩一栏内容留空,由论文答辩机构手写。

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封二或另起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3-5个,词间空一格。

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附录:项目名称为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

7、数字

共2页,当前第1页1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8、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9、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页码居中。

三、印刷与装订

(1)印刷与装订

论文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2)份数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以毕业设计为平台,任选一家单位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毕业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单位的费用、成本、税务及市场营销决策等进行分析与核算;通过与岗位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会计实操技能,懂得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践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相关会计工作的岗位要求。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以毕业设计单位为依据,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二是以毕业设计为综合实践平台,融汇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素质;三是通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沟通交际的综合素质;四是通过毕业设计中涉及的财务分析、营销决策、税务筹划等知识为学生将来的晋升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提升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思路

首先,学生以自己所熟悉的某单位作为毕业设计的对象,该单位可以是工业企业,也可以是商业企业;可以是小作坊,也可以是大企业。即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没有特别的要求。其次,依据所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先阐述企业基本情况、营销策略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再通过虚拟经济业务数据对单位财务进行核算(核算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及财务预算,最后对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及生产经营管理改善提出建议。

(三)毕业设计的内容

毕业设计内容包括七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在这一部分要介绍企业的经营范围、机构设置及周边地理环境。这些内容与后面的营销决策及会计制度设计有关联,所以置于毕业设计的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设置了一个控制点——粘贴企业外景图片来防止学生抄袭毕业设计,因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独自做一家单位的设计。第二部分——企业营销。在这部分阐述企业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和定价策略等企业营销策略。第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从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流程、产品销售等方面阐述,这部分内容与后面财务核算中的成本计算相关联。在这一部分我们同样也设置了一个监控点——粘贴企业主要产品图片。第四部分——企业财务核算。这部分要求把设计单位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填在毕业设计表格中。日常经济业务分录包括各项费用、材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销售、结转成本费用及计提缴纳税费的分录,并模拟各项业务的发生额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及纳税申报表(记账凭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增值税或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另外装订成册,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这部分毕业设计内容主要以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为导向来设计,比如按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及税务会计等岗位内容来安排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即为将来工作岗位的主要任务,以此实现毕业设计与工作岗位的对接。第五部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这部分要求从企业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方面阐述。毕业设计对象已经有完善制度的,要求把设计单位原有制度作为毕业设计的附件,在毕业设计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制定财务制度的,设计该单位的财务制度。这部分内容实质上要求学生从应收、应付、存货管理及出纳等岗位角度对公司的应收、应付、存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制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或设计出相应的管理制度。第六部分——财务预算。要求以一个月期限预算设计对象的收入与费用支出,并对预算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岗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七部分——经营改善措施。这部分要求学生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八部分——内容相互衔接成一体。囊括了企业财务核算、营销策略、税务实务、财务管理及会计制度设计等内容,融汇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及税收实务等课程知识,突出实训了费用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技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对学生将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高及知识的升华。

二、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桂林师范高职高专学校会计电算专业从2007年起实施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也更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多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独立按时按计划完成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效果良好。但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一,有些学生在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未做解释说明前,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毕业设计。其二,有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忘记了毕业设计所要运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三,毕业设计中的监控点还是太少,仍然不能杜绝抄袭的现象。其四,指导老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实际上有些老师并不清楚开展毕业设计的思路,特别对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提交哪些成果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老师对毕业设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了解,有些老师对成本核算不清楚,有些老师对报表分析不熟练,有些老师则对市场营销知识有所忽视。

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一】

敲完最后一个字符,重新从头细细阅读早已不陌生的文字,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它是无数教诲、关爱和帮助的结果。

衷心感谢实习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的所有老师。他们时时关注我的论文写作,并从多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写作中。

谨向我的父母和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我生命中永远的依靠和支持,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殷殷希望,激发我不断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的点滴成就都来自他们。

让我依依不舍的还有各位学友、同门和室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___等学友伸出温暖的双手,鼎立襄助。能和相遇、相交、相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我将继续前行!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二】

人间四月天,新柳梳妆小池边,细雨点洒在花前。在江南已不再宁静的城市里,完成这篇论文稿时,心中没有成就感,却徒添几分歉疚。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初稿,历时近十个月,还记得去年7月定选题时,我对于我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片茫然,到今天看到成篇的文字时,几许释然。

人都说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大学校园,从本科到硕士,六载光阴似水而过,来不及回忆却叫时间冲淡了酸甜苦辣,带走了悲欢离合。本科毕业时想还有两年,还来得及做一些事,如今,做到的做不到的,谁也没真正想过。我们最热情最美好的时光,就像这人间四月天,有着最灿烂的风景、最多情的细雨、最温暖的和风,也有着最短暂的花景、最感伤的泥泞、最健忘的飞絮。转眼间,夏来了,它烤验万物,一如人生,开始接受最大的生存考验,用尽最热烈的青春去换取一个将来祥和的秋、温暖的冬。从学校走入校园,亦如从春到夏。

此文的前三部分是去年开始找工作时写下的,到洪城南昌后,因为忙于工作琐事,心再也静不到从前,后两章行文稍显匆忙,此乃最大之遗憾。故常对师弟师妹们言:论文还是早写早安心。从选题到成稿,导师申凡老师都给予莫大的帮助,还记得我曾匆匆写完一万余字,但后来与申老师讨论,觉得无新意,没有将最创新的观点写出来,于是推倒从来。一直觉得能师从申老师,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让我懂得读书之道、学问之理。重要的是,我需要去实践所学到的点点滴滴。

此文从头至尾,都与好友惠一同讨论、一同思考,感谢惠给予的关怀,而这在学校的时光因她而多姿多彩。

如果有一天,我能完成我再回校读博、成为人师的梦想,也许那时还会再改此文,重著此篇。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感谢信范文【三】

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三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四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他们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韩莹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韩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韩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韩老师!还要感谢三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学院(系)会计学专业20年月日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明确意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1996年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1997年,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04年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2011年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11年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2011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 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 “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 “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 “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 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 徐 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 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 “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 “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 “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 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 徐 群.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23-26.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一、问题

1.技术手段低

因为会计集中核算有很多不同的工作模式,所以对系统运行和数据处理的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为确保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地进行,满足企业的业务工作日益增长和财务管理日益细化的要求,企业应推进会计电算化的进程,研发新技术,完善信息技术。集中核算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推进,但现有的技术软件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技术手段制约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效果。

2.管理能力不足

首先,管理能力不足。管理能力与个人的思想观念、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相关,传统的核算制度与集中核算制度在工作的内容、范围和对象上都有所不同,这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一次挑战。但是目前,并不是每一个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所以这就加大了实施集中核算制度的难度。其次,管理意识不足。目前,有很多的企业很重视核算工作,但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意识薄弱的现象,使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落后,没有满足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3.监督机制薄弱

会计集中核算虽然使各个部门不用再自己单独进行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效率,但仅进行报账、出纳工作,降低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牵制和监督能力,容易发生的现象。虽然会计核算实施了记账制度,从而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工作人员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做好提前的把关工作,也不可能全面了解企业内部的经济状况,所以监督的力度还是不够。

4.职能划分不科学

第一,员工与部门之间都缺乏沟通,会计集中核算将财务管理划分了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两大部门,但这两个部门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导致资金支出受到了困扰。第二,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对财务职责的划分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会计能力的要求也有了相对的提高。但是,初步实施阶段的现状,导致了核算人员一人身兼多职,分管了几个部门的核算任务,分散了员工的精力,甚至会与企业脱节,最终会导致会计职能被削落。第三,会计集中核算使所有的财务核算工作都落在核算部门的身上,所以部分企业会裁员,但由于部门人员较少,所以会难以完成企业过多的核算任务。

5.工作积极性低

目前,仍有一部分企业领导或工作人员不同意会计集中核算,因为这种制度要求企业所有的资金都要经过集体账户的审核,使资金不能再随意地使用,这样领导就认为自己的权力被架空了,所以会对这种方式产生抵触心理。企业领导的这种思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增加集中核算制度实施的难度,影响自己和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首先,使管理人员降低了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理财意识。其次,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容易滋生腐败,根据票据对资金进行分配,使有些部门或个人投机取巧开假发票来套取资金,使企业资金流失,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可以监督资金,但是却无法具体掌握其具体活动。

6.工作落实不足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仍处于初步实施阶段,所以相关制度还没有健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和漏洞出现。首先,由于核算单位和核算中心沟通不足、互不干扰,从而降低了信息的精确度和全面性,导致企业财务工作缺乏真实性。其次,会计职能和核算的管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散到相应的单位中,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阻力、遇到意外,从而降低了核算工作的落实效率。

二、措施

1.改善技术手段

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拥有先进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只有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地开展。首先,应当不断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提升数据处理速度,从而做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要不断加强对电子查询系统、电子台账系统、核算网络系统等技术平台的完善;然后,企业要通过开发新软件,从而使管理水平和核算水平不断提高;最后,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软件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技能。

2.提高员工能力

从事会计工作的员工,其业务能力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核算工作的质量,是会计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企业应当通过学习教育和岗前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宣传教育和部门交流提高员工的沟通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

3.加强内部沟通

目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加大了部门与人员之间的配合与沟通难度,所以使得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所以企业应当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从而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使各部门间可以更好地配合,最终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核算部门应当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管理部门应该遵守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积极配合核算部门的工作。两部门之间应当在沟通的基础上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

4.科学划分职能

财务会计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的工作,有很多企业的工作量很多但专业人员却很少,处于“量多人少”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财务工作没有办法顺利、有效的完成。所以企业应当重视人员与岗位合理配置的问题。传统的岗位是一个人负责一个职位,这样的形式容易导致制证和报表的职位相分离的现象发生,使获取的信息产生差异,会导致报表失真和不能及时上交的问题出现。所以,为确保会计工作的信息真实、连续,使专人负责制作核算单位、报表、和记账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5.调

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企业应当通过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一,应当明确奖惩方法,应该根据员工完成工作指标的质量和效率,对他们进行评分,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标准,按照标准对优秀员工施以奖励,对落后员工予以批评和惩罚;第二,健全激励机制,将工作效率与工作人员的利益挂钩,明确职责与分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核算部门要遵循制度办事,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的资金支出,对个人贪污和公款消费现象要严厉地杜绝;第四,核算部门要加强审核的力度,只有合格后才能给各部门提供资金;第五,每个部门可以使用资金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应当明确各项资金的责任人。

6.健全法制建设

由于集中核算制度处于初步阶段,各企业仍在摸索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容易受到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给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增添阻力。所以,企业应通过不断地健全法制建设,确保集中核算制度能够落实,使核算部门和管理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加强集中核算制度的法制化。企业还应该以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为基础,下达相应的文件,对规章制度有一个相应的解释,提高工作人员对集中核算制度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集中核算制度可以真正地落实。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篇论文对企业财务会计的集中核算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做了分析与研究。总之,虽然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企业的核算工作更加的法制化与规范化,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希望本篇论文提出的解决集中核算问题的措施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企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财务会计大专毕业论文范文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析

从当前各大商业贸易公司会计系统的现实情况来看,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的依赖性在增强。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能够使财务会计的核算更准确、监督更方便。从客观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者正日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笔者就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往往又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是指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通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根据相关的处理方法,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报告,确保公司的各级管理者有效的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并协助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决策的一个部门。而财务会计,则是指通过核算和监管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使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的投资者或政府部门,能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相关财务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进行财务会计的经济管理活动时,一定要确保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度,以便监管机构进行核实和验证。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的联系。

1.1两者都属于公司的管理活动。从两者的定义可知,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它们都是处理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管理会计中,是借助于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来处理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公司的所有者对管理会计往往比较重视,因为它涉及到公司所作出的各项规划、决策是否合理,从而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公司为了使管理会计能良好运转,往往注重财务会计的管理活动,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会计的经济活动更加科学、有效。

1.2两者都具有审核、控制的功能。管理会计的审核和控制功能体现在,对公司的各种预算的控制管理上,包括公司各项支出的成本费,公司的经济效益等等。而财务会计的审核和控制功能,则主要体现在对各种信息数据资料的核算和监督上,其目的是确保公司的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数据真实可靠。

2.两者的区别。

2.1两者的重点不相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和研究公司的现实状况,从而更好的规划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管理会计着眼于公司的未来。但是,财务会计则注重其所统计的各种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使公司的决策人员不致因数据失真而做出错误的规划、安排。从这里看以看出,财务会计着眼于公司的现在。

2.2两者对数据信息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财务会计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而且,这也是国家对财务会计部门的基本要求。但是,管理会计要求信息真实、准确的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它也要求信息及时和全面。因为只有真实、准确、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管理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现状分析

1.两者的规范不相同。

在当前的各大商业贸易公司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规范仍有很大不同,这对公司的发展极为不利。从客观需要来看,公司应该严格规范管理会计,因为它对公司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科学、高效的决策可以壮大公司的经济实力,反之,错误、低效的决策则可能使公司破产、倒闭。但从很多商业贸易公司的管理会计状况来看,公司并没有严格要求管理会计部门的各项工作流程。这种规范、制度上的漏洞,如果不能及时补救,往往会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引起公司员工的恐慌。不过,公司对财务会计则规范的比较严格,在部分公司中,甚至规定了财务会计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因此,财务会计部门很少出现重大问题。不过,财务会计的规范在严格的基础上,应该朝着科学性的方向发展,以确保财务会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信息,能有效的与管理会计部门的各项规划、决策平稳的衔接、融合。

2.会计从业者能力、职业素养不达标。

自从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人员的质量还无法保证。这主要表现为,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低下。虽然这部分人的会计理论水平很高,对会计的相关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他们很少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处理实际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会计工作人员连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都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处理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不会或不能

根据所掌握的财务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财务中的各种问题,更谈不上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在一起。 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策略

1.健全相关的会计制度。

为了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规范能够基本一致,应健全公司的会计制度。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首先应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应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来规范管理会计部门的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能使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财务会计制度上,应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财务会计部门应使信息及时、全面的传递的给管理会计部门。不过,为了使两者能较好的融合,还应精简两大部门中冗余的一些规则条例,使每个条例都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那么,在健全了相关的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公司的两大部门就有实现融合的现实基础了。

2.培训会计从业者。

为了提高会计从业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公司可对会计从业者进行短期的培训工作。在培训工作中,应注重工作人员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为这是提高他们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直接的体现。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对所学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不符合会计从业标准的。公司对于此类人员,应坚决不予录用。在培训工作中,还需注意对工作人员职业态度的培养。因为工作态度的端正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效果的好坏。所以,公司在提升会计人员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还需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态度。这样就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打下了人才基础。

3.在融合的基础上再巩固。

在以上两个融合策略的指导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基本能实现融合。但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巩固。只有巩固了所融合的新部门,才能真正的实现两者的融合;否则,这种融合就不能经受现实的考验。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明确部门内各大岗位的工作职责。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只需完成自己所应完成的任务即可。这样可以保证工作流程的系统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精简工作人员。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够的会计人员,进行转岗处理。少而精的会计人员反而能保证新机构的高效运转,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两者完美的融合。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税收,收入分配,税收政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 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新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公务员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农民工收入过低的问题等。

(一)少数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趋势。1978 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和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是1.38: 1, 2004 年我国分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13 倍, 高收入行业基本上集中在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不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 更多的是因为行业的行政垄断性质导致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主观地加大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二)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

1、制度内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中,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不同档次之间工资差距过小。工资未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职责和贡献。另一方面,奖金和福利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的, 而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进一步加剧了平均主义倾向;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外收入迅速增加。工资外收入有一部分是合理的, 属于对职工工资和额外劳动的补偿。除此之外,不少单位擅自提高奖金的发放标准, 扩大范围增大工资外的灰色收入;

(三)农民工收入过低问题

1、工资率低。由于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加班加点和牺牲节假日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所谓“正常现象”,导致实际的工资率非常低;

2、 收入水平低。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收入水平非常低, 据调查,各地农民工的收入大约只能相当于本地城市职工平均收入的1/ 5 至1/ 3, 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隐性收入也算进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会更低。

(四)城乡、区域间收入分配问题

1、地区收入差距。1981 年到1995 年的14 年间,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95 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1981年分别增长10.2倍、5.2倍和5.6倍,东部地区增幅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78 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8 年的2162元,增长了16.2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 年343.4 元提高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了15.8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4 年以前呈逐步缩小态势,1978 年为2.75: 1,1985 年为1.86: 1,但自1985 年以后,又呈逐步扩大态势,到1998 年达到2.51:1。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不平等竞争导致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特区、东部沿海城市和沿海特区开始的。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拉大了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二)高收入阶层的产生和低收入阶层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随着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外资企业的高级雇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率先富起来。另外,著名的影星、歌星、运动员、房地产开发商、优秀的科技人员等,他们的收入也相当丰厚,形成另一个高收入阶层。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以分散在老、少、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分散在城镇的以下岗待业职工为主体的低收入阶层。

(三)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基础不同造成的

我国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由于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城镇从事的二三产业由于基础较好,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这便导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出现较大差距。

(四)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是同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都需要经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存在,为有些人利用各方面的不完善获取高额不正当收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我国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

(一)建立健全税制结构

1、尽快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遗产税和赠与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补充,是在财产继承和赠与过程中,对发生的财产所有者变更征收的税种。遗产税和赠与税的起征数额较高,广大中低收入者一般达不到起征点,因而其征收对象主要是高收入者。

2、完善财产税与消费税

住房制度的改革使房产成为个人财产的主要部分,因而应建立以房产税为主体税种、包括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在内的财产税体系。从目前财产所有者的负担能力看,宜实行低税率,并设置一定的起征点;为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控作用,还可以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基,除已征税的消费品外,可以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体现高收入者多纳税的原则。

3、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不仅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从根本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阶段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已负担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征社会保障税。

(二)改革个人所得税制

1、实行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目前,经常收入是个人主要收入来源,大约占到个人收入的70% ,经常收入所得税收己占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绝大部分,具备了较好的征管条件,应该实行综合课税,这样利于保护税基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偶然性所得具有临时性,税源不易把握,且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能力也不同,因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分类课税,与综合课税分离,以便于征管和调节。

2、合理确定扣除标准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我国现行税制实行的是标准扣除法,即对纳税人的费用成本、基本生活等因素只用一个定额(免征额)来反映,不具体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这不符合量能负担原则。确定扣除标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国国情,具体考虑应该将居民收入的那些基本的生活费用、生计费用列为扣除对象;

(2)考虑实行分项扣除法,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负税能力确定具体的扣除标准;

(3)将扣除标准指数化,即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定期调整免征额。

3、降低税率和减少累进差距

根据目前调节收入的目标,应该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但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有效性和减少高收入者逃避税的动机,个人所得税的高档税率应该适当降低;同时因为级距过多不便操作,为了减少较低收入者的累进程度,加大较高收入者的累进程度,可适当减少级距。

参考文献:

[1]安体富等.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2]刘乐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游宏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王诚尧.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J]. 财政研究,2004(2).

[5]李娟.个人收入分配与税收调控研究.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税收,收入分配,税收政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 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 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分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新的分配体制尚未建立起来,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问题、公务员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农民工收入过低的问题等。

(一)少数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

当前我国有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的趋势。1978 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和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是1.38: 1, 2004 年我国分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高为最低的6.13 倍, 高收入行业基本上集中在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不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造成的, 更多的是因为行业的行政垄断性质导致的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主观地加大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

(二)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

1、制度内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中,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不同档次之间工资差距过小。工资未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职责和贡献。另一方面,奖金和福利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的, 而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进一步加剧了平均主义倾向;

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外收入迅速增加。工资外收入有一部分是合理的, 属于对职工工资和额外劳动的补偿。除此之外,不少单位擅自提高奖金的发放标准, 扩大范围增大工资外的灰色收入;

(三)农民工收入过低问题

1、工资率低。由于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加班加点和牺牲节假日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所谓“正常现象”,导致实际的工资率非常低;

2、 收入水平低。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着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收入水平非常低, 据调查,各地农民工的收入大约只能相当于本地城市职工平均收入的1/ 5 至1/ 3, 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隐性收入也算进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会更低。

(四)城乡、区域间收入分配问题

1、地区收入差距。1981 年到1995 年的14 年间,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95 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1981年分别增长10.2倍、5.2倍和5.6倍,东部地区增幅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78 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8 年的2162元,增长了16.2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978 年343.4 元提高到1998年的5425元,增长了15.8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4 年以前呈逐步缩小态势,1978 年为2.75: 1,1985 年为1.86: 1,但自1985 年以后,又呈逐步扩大态势,到1998 年达到2.51:1。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不平等竞争导致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经济特区、东部沿海城市和沿海特区开始的。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拉大了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了高额垄断利润,拉大了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

(二)高收入阶层的产生和低收入阶层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随着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外资企业的高级雇员、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率先富起来。另外,著名的影星、歌星、运动员、房地产开发商、优秀的科技人员等,他们的收入也相当丰厚,形成另一个高收入阶层。与此同时,我国还存在以分散在老、少、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分散在城镇的以下岗待业职工为主体的低收入阶层。

(三)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于基础不同造成的

我国主要是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由于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城镇从事的二三产业由于基础较好,劳动生产率普遍较高,这便导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出现较大差距。

(四)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偏大是同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法律、政策、管理等都需要经历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存在,为有些人利用各方面的不完善获取高额不正当收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我国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

(一)建立健全税制结构

1、尽快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

遗产税和赠与税作为个人所得税的补充,是在财产继承和赠与过程中,对发生的财产所有者变更征收的税种。遗产税和赠与税的起征数额较高,广大中低收入者一般达不到起征点,因而其征收对象主要是高收入者。

2、完善财产税与消费税

住房制度的改革使房产成为个人财产的主要部分,因而应建立以房产税为主体税种、包括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在内的财产税体系。从目前财产所有者的负担能力看,宜实行低税率,并设置一定的起征点;为进一步发挥消费税的调控作用,还可以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和税基,除已征税的消费品外,可以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体现高收入者多纳税的原则。

3、开征社会保障税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不仅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从根本上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阶段城市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已负担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因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征社会保障税。

(二)改革个人所得税制

1、实行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

目前,经常收入是个人主要收入来源,大约占到个人收入的70% ,经常收入所得税收己占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基的绝大部分,具备了较好的征管条件,应该实行综合课税,这样利于保护税基和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偶然性所得具有临时性,税源不易把握,且不同收入形式的税负能力也不同,因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分类课税,与综合课税分离,以便于征管和调节。

2、合理确定扣除标准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我国现行税制实行的是标准扣除法,即对纳税人的费用成本、基本生活等因素只用一个定额(免征额)来反映,不具体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这不符合量能负担原则。确定扣除标准,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我国国情,具体考虑应该将居民收入的那些基本的生活费用、生计费用列为扣除对象;

(2)考虑实行分项扣除法,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负税能力确定具体的扣除标准;

(3)将扣除标准指数化,即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定期调整免征额。

3、降低税率和减少累进差距

根据目前调节收入的目标,应该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但考虑到个人所得税的有效性和减少高收入者逃避税的动机,个人所得税的高档税率应该适当降低;同时因为级距过多不便操作,为了减少较低收入者的累进程度,加大较高收入者的累进程度,可适当减少级距。

参考文献:

[1]安体富等.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

[2]刘乐山.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游宏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王诚尧.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J]. 财政研究,2004(2).

[5]李娟.个人收入分配与税收调控研究.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学生:xx

xx工业大学会计学院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2,课题类型: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决定其投资和信贷活动,并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价表现和资金成本,保证资金向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流动,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必然缺乏可靠的基础,资源分配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会计信息还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活动,如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盈利水平和相应的股利分配.可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十分重要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正确与否,充分与否无论是对公司本身而言,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市的国际化,规范化程度正日益提高,我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一套初步的信息披露制度,对维护股市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晚的,而且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深入揭示会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寻找治理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展趋势,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仍然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强烈的依赖,所有的信息用户对其均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但会计信息披露并非至善至美,其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对各方面(对公司本身,投资者,债权人等等)的影响,指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及其内容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以及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中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的不足和需改进完善之处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指出其缺陷与不足,从而做出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预测.

本文的难点在于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中所存在的不足来预测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市场调研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题的研究进度(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小四宋体,1.5倍行距)

打算用五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初步形成论文的大体模式.用三周的时间整理思路并形成初稿.用三周的时间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定稿.

·开题报告范文·英语开题报告范文·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会计开题报告

交论文提纲:2005年月日

交论文初稿:2005年月日

交论文定稿:2005年月日

论文装订:2005年月日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虚假会计信息是一个国际性和历史性问题。在我国一个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它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而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其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但是当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错误信息时,投资者会过分高估或低估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导致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严重背离,市场泡沫就会过度膨胀,最终导致巨大的市场风险,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而民营企业造假也不想博众,从20xx年8月公布的会计信息显示:大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库、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乱用发票、假票平账问题十分严重,这一现象大多发生在营业额为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造假就等于会计工作丧失生命。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因此而坏帐,血本无归。而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再看国家审计署20xx年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亏实赢,可想而知,造假已成了企业的常用手段,它们通过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财政报穷帐,对税务报亏帐,对银行报富帐,对主管部门报赢帐,其实只有领导手里的才是真帐”,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认识它所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也告诫广大的会计信息造假者提高认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让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文献综述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本书主要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为研究对象。它首先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研究了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失真问题;接下来研究的是从亏损到扭亏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极端;再次是研究配股管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杨克泉、吉星华、王丽伟:《会计信息透明度一种理论分析模式》,财会文摘卡20xx年第5期。作者认为透明的信息要满足:首先,从质量方面来说,这种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知识;其次,从数量方面看,披露方愿意提供信息供求的缺口。虽然完全的信息透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参考点,就如同在解析数学中的坐标原点。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财政监督,20xx年第11期。本文对在实践中,对不对外披露而没有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的内部会计信息对外部会计信造成的一定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个重要方面所形成的会计控制盲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控制内部会计信息以达到规范全面会计信息的目的。

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5期。本文阐述的是如何正确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的核心。但是怎样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法律界和会计界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本文就是对这种分歧进行理性思考最后得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制度原因和非制度原因,也有法律原因等,都是影响信息透明度的原因。对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会计造假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我们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理的对策。

写作思路及提纲

引言

虚假会计信息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财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形成的会计信息。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造假。是指有意识的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或利用废旧原始凭证,将个人所支出的生活费用伪装成单位的经营开支,伺机在企业单位报销,化工为私。更有甚者干脆制造、购买发票、凭空贪污等。根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即使是按照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一定是虚假的。

(二)会计过程造假。会计过程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企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诱使他人投资而掩盖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或是为了偷税、骗税,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或是为了粉饰管理人员政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串通舞弊而故意造假。

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1 前言. 1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

1.2论文研究的内容... 1

1.3论文研究的意义及要解决的问题... 1

2 传统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2

3 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变革及挑战. 2

3.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3

3.2知识经济的兴起... 3

3.3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4

3.4企业组织的重构... 5

3.5人才环境的变化... 6

3.6税制法规环境的变化... 6

4 企业财务管理新旧观念的差异. 6

4.1财务管理观念的不同... 6

4.2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 7

4.3财务管理技能要求的不同... 7

5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 7

5.1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趋势... 8

5.2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新趋势... 8

5.3企业财务风险和安全管理化趋势... 8

5.4企业财务制度灵活性趋势... 8

5.5企业财务评价体系创新性趋势... 9

6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9

6.1财务管理理论的滞后... 9

6.2风险理财观念反应的迟钝... 9

7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启示及对策. 10

7.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趋势的启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