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

品牌经营论文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篇

品牌经营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上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之一,它体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在对我国日化品牌经营战略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品牌及品牌战略的相关含义和理论进行了阐述,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采用了应用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外资品牌所运用的战略,对我国本土日化品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经营现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外资品牌的经营战略,我国日化品牌在经营当中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由此,最后文章针对我国本土日化品牌经营战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经营战略理论及其重要性和实际的发展变化。品牌是质量、信誉、形象甚至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能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和更多的价值,甚至能带给消费者一种高于物质的精神享受,拥有了著名品牌,就等于拥有了进入市场的金钥匙。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时代,而消费者的消费也己经进入到品牌消费时代。企业一旦拥有了强劲品牌,就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企业的品牌经营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的研究资料来自于对一些知名品牌的数据信息和市场行为的大量收集和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所提出的建议对于我国本土日化品牌战略的发展和变化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日化品牌;品牌战略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arct.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意义

1.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品牌战略经营概述

2.1品牌的内涵

2.2品牌战略的内涵

2.3品牌战略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我国日化用品市场现状与行业背景分析

3.1日化用品市场定义

3.2我国行业环境分析

3.3国内市场现状分析

第四章我国本土日化品牌战略经营现状

4.1外资日化品牌战略的优势

4.2我国本土日化品牌战略的特征

4.3本土日化品牌战略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对策及建议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日化用品行业是一个前景非常诱人的大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日化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人均化妆品消费,我国目前是一年2美元,欧美高达35美元;洗涤用品我们年人均消费3.6公斤,美国32公斤,日本是9公斤。预计到2010年,我国日化用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如此巨大的潜力,自然而然使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日化巨头和本土品牌凯觑己久的大蛋糕。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的发展,经历了几次沉浮。最初外资进入中国时,曾掀起第一轮合资热潮,一些著名国内日化企业随之销声匿迹。随后以广告开路的外资企业开始鲸吞市场,我们眼睁睁地盯着宝洁攫取的财富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直到1998年前后,一些中国本土日化企业终于开始发力,加之宝洁司自身战略决策的失误,本土日化品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高。一时间,像:雕牌、舒蕾、拉芳等不下几十个品牌开始闪亮登场,活跃在中国日化市场的舞台上。就这样,在这批日化新贵们的刀光剑影中,本土日化企业迎来了自己的青春花季。然而,在这批日化新贵们刚刚稳脚跟,准备大展宏图时,本土日化企业之间却打响了毫无意义的“品牌割据战”。而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日化巨头则趁机悄然改变市场策略,轮番降价,全面反扑,开始全面围剿本土日化企业低端品牌。外资巨头通过接二连三的降价攻城略地,让众多本土日化企业的生存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一改往日低调作风,加强了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和传播战略。让本土企业雪上加霜的是,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产品营销压力加大,边际利润急剧递减。不少微利行业的中小日化企业开始在盈亏线上徘徊,甚至越过了警戒线。就这样,刚刚迎来青春花季的本土日化企业又在家门口陷入了“十面埋伏”。作为中国日化行业的龙头,广州日化企业的发展还算迅猛,产值、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并形成了索芙特、雅倩、拉芳等一批具有市场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品牌企业。但在外资品牌的强大攻势下,广东日化企业正以每年消失50家企业的速度萎缩。最新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日化用品领域,本土品牌正处在外资品牌重兵压境的严峻形式下。香皂、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化妆品、洁肤品、润肤品、洗衣粉等8个日化用品行业,外资品牌占据了5个行业的榜首,在上榜的24个品牌中,本土品牌只占5个。.品牌战略运用的失误,众多品牌对市场的争抢,外资品牌对市场的虎视耽耽,这一系列原因使得中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利润难以持久。近20年来,国际日化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并“入乡随俗”开始将经营战略,尤其是媒介传播策略“中国化”的转型,重点强调从全国范围的角度考虑品牌传播,携手强势媒体共同赢取中国市场。尤其是最近,日化界跨国巨头们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日化市场上,纷纷调整经营战略,拉开了“决战中国”的新一轮攻防战。仅仅是去年一年,在华的国际日化巨头们就动作频频,为“后世贸”时代的中国日化市场展开布局。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找出自身差距,学习对手先进之处,扬其长避其短,积极调整品牌经营战略,正是中国本土品牌们的当务之急。

.

2研究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就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论》)。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是现代营销的资本。而且在相当一些领域,文化营销资本甚至是货币资本、实物资本和土地资本的先导资本。如果没有品牌、没有现代管理理念、没有文化资本的企业,其土地资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都可能变成存量资产,而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存量资产长期存量,就会成为垃圾。之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有些企业的产品不能成为商品,是因为其资本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就是缺少文化资本的先导。没有品牌,没有文化营销手段,企业的生产就是资源的浪费和资本死亡之路。马克思说,从产品到商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因为它实现了产品的价值。而从商品到品牌则是又一次惊险的跳跃,因为它实现的是产品的附加值。这附加值是所有的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所谓名牌不过是比其他牌子卖得好,卖得久,同时又比其他牌子卖得贵的产品。同样质地的产品会有不同的价格。物有所贵,这就是附加值。跨国公司的最大竞争优势不在雄厚的资金实力,而是在于拥有强势品牌。跨国公司携品牌利器进入中国,曾在中国市场上所向披靡。如今,虽然本土品牌强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势崛起,但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还是相当稳固,其高档形象依旧,国际品牌仍是很多经济条件好的消费者的重要选择,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异依然很大。因此,面对跨国公司在华的发展,研究它们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战略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品牌战略也不例外。因此,对其的研究可以扩充和丰富己有的品牌理论,使这一理论更加系统化。

3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以前的研究者和理论家虽然对品牌学这一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是这一理论不仅自身还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在应用方面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应对策略层出不穷,尤其是众多的跨国公司式用品牌战略迅速取得了大量的中国市场份额。因此,本论文将对其进行学习和总结,以求对我国企业有所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品牌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对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出深刻理解和总结;

第二,对跨国公司所采用的品牌战略进行调研和考察,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炼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2篇

第一,正确树立品牌意识。

一个知名品牌的六大特征是:品质优、特色突出、知名度高、信誉度好、市场覆盖率高、附加价值高。品牌是企业整体素质,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形式的综合表现,是消费者在无数次的购买和长时期的使用中验证出来的。很多中国企业在品牌资源匹配上缺乏起码的常识。首先就是喜新厌旧。中国企业对新品牌总是情有独钟,新品牌很容易出成功,因此往往中国企业推出新品牌就是老品牌沉默的时候。消费者在浮躁的心态引导下也迅速地做着不断尝试的新消费。

另外,中国的企业家中还有相当多的人单纯地以为品牌就是打广告,做活动,搞宣传,做标志设计。他们以为品牌是市场部的事情,是给客户看的。其实,品牌是与领导者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是由内而外的。员工,经销商,产品,组织体系,内部机制都体现了品牌,都是品牌的载体。因此,一个在外部可以感动消费者的品牌,在品牌的内部一定有坚实的基础,有相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有匹配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的理念,体现了品牌价值的各个维度。品牌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以后才称得上是一个有意识构建的品牌。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中国日化品牌的品质和信誉度并不比外资品牌差。但由于品牌意识不正确,中国的很多企业人格特征模糊,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有可能互相冲突的人格表现,但是,都没有对于品牌人格的自觉构建。我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粗放型和小规模宣传,使得自身的知名度与外资品牌无法相比,也没有告知消费者其价值所在,进而导致市场占有率不能有大的突破。由此看来,中国的本土品牌们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从意识上有所更新,明确品牌的含义,不仅要创出自己的品牌,更要创出自己的名牌。

第二,仔细研究消费者心理,立足己有市场,合理延伸品牌。

消费者的理性和感性之分,是一种很常规的消费分析,表面上,消费者的文化层次越高,其消费就越理性,消费者的年龄越大,社会经验和消费经验越丰富,其消费就越理性,这是基本的事实,但实际上,消费者理性与否,并不体现在具体的消费行为中,实质上,每个消费者都是理性的,而其每一个购买决策,则都是感性思维作出的,所以,“理性思考,感性消费”才是最根本的消费规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需求与动机、偏好与兴趣、消费价值观、消费者知识度、个性与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认知消费、偏好消费、影响力消、从众消费等四种不同的消费行为模式:认知消费:早期识辩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能快速理解传播意图并迅速辨别需要性与意义。偏好消费:对某些事物具有一定的偏好,能迅速接受自己感兴趣的新产品;影响力消费:受他人推荐、传播诱导、名人效应、专家说服、现场氛围等影响而购买。从众消费:很多人购买,自己就去购买,见有人排队,自己就去排队,生活中有较强的依赖性。

这四种消费行为模式都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的,从中可以挖掘出让消费者感性的因由—新奇、感动、利益、氛围、信任。而维持当前的消费者的成本远小于得到新的消费者。一个五年来一直忠诚的消费者对商家来说产出了7.5倍的利润—相对于第一年的消费来说。所商家的支出明显地从得到新顾客转向维持和增加当前顾客的忠诚度。作为已经有自己品牌的中国日化企业,首先应该确定其最佳顾客。为了当前和未来的盈利必须使用顾客的信息以划分顾客等级。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新的顾客。这样本土品牌们可以知道谁最近似于当前的顾客,同样可以确认竞争对手的顾客然后采取使之转化的行动,而当前的顾客信息允许我们得到最有值的洞察,从而确认和发展相应的计划以到达潜在的顾客。作为急于要在品牌大战中杀出重围的中国本土日化品牌来说,应着眼于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灵联系,使品牌成为消费者表达内心感性思想的载体,从而冲破理性的消费藩篱,实现产品的销售。因此,要积极研究消费者心理变化,赋予品牌独特的形象与个性,满足消费者的心灵需求,激发消费者的情趣爱好、文化情结、情感共鸣和个性认同,促成消费者的购买。

第三,加大对品牌的传播,创新宣传途径和内容。

每一个消费者都更乐于购买他们信任的品牌,建立起品牌的公信力。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无疑将获得更多的销售机会。这其实就是对消费者进行信任驱动,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一般而言,知名度越高的品牌,越能赢得消费者的好感。一般国内的看法大都专注于广告,广告确实是品牌传播的重要途径,甚至是主要途径,在这方面,广告是跨国公司进行品牌渗透的一大利器,在广告策略上,跨国公司与本土公司有重大的区别。本土公司所打出的广告大都没有深层次的内涵,或是诉求点不清晰,而跨国企业则对于广告的质与量都予以重视。名人效应、专家说服、权威荣誉、公关赞助等都能提高品牌的公信力,更利于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例如,本土的日化品牌拉芳,通过广告传播其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的信息,提高了品牌公信力,一下就与广东的其它日化品牌拉开了差距,赢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但除了广告之外,我国的本土品牌还可以通过公关活动提升品牌形象。例如,赞助问题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等,更好的提升本土品牌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树立鲜明的品牌个性。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其他强势品牌结盟加强其品牌的推广力度等措施。

第四,经营模式多样化,做到整合营销。

消费者身处不同的环境氛围中,其理性与感性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品牌如能营造出感性的消费氛围,使理性的消费者变得感性起来,则将对品牌销售起到巨大的影响,现在甚为流行的会议营销、体验营销等营销方式,就是通过营造独特的消费氛围,激发消费者的感性认识,形成销售。氛围驱动对各类消费者都有作用。例如会议营销,将消费者集中在特定的环境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所见所闻都是丰富多彩但却内容单一的品牌信息,将简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创造得天独厚的销售机会。或者体验营销,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带给消费者独特的消费感受,激发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更有利于消费者接受产品,认可品牌。而当今品牌营销之争,实际就是资源整合之争,企业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的能力,基本决定了企业的营销能力。在粗放型市场阶段,由于营销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日益同质化,经营压力加大,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尤显重要。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涉及到制度、流程、手段等管理的系统层面,核心是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外部资源包括产业链资源、传播资源、异业资源和新兴资源等,产业链资源有供应链资源和流通链资源,关键是如何获取他们更多的支持。传播资源,属于增值性很强的资源,对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而言,传播资源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在这种资源不断增值而效果持续降低的情况下,整合传播资源的目的和原则是“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益”,传播事件和事件营西北__〔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五章对策与建议销都是整合传播资源的好方法,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则更能取得整合的奇效。异业资源整合,指的是不同行业品牌之间的合作营销,如小天鹅与宝洁的联合。新兴资源,是新涌现的新事物、新理论、新战术等,品牌如能积极接受新的事物,则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回报。我国市场的迅速变化要求国内名牌企业花大力气去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从中发现机会,抓住机遇。要特别注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和实战案例,这既可做到知己知彼,也可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或吸取其失败教训。在近期,可选择避其锋芒,实行错位经营,寻找特定的细分市场,把精力集中在最具有盈利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上,推出面向特定顾客群的产品和服务。在营销方面,不能把营销简单理解为广告加降价,再加上一些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事实上,从产品定位和新产品开发,产品组合,营销过程的更新、再造,渠道的选择、培养,与经销商的关系,品牌建设,包装改进,公共关系,再到必要的广告和促销及定价策略,整体营销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企业要将营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合理地组合搭配。同时还要不断进行营销创新,丰富营销理念和手段。

第五,更加细分市场。

由于20世纪末,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的消费也步入一个崭新的的品牌营销时代—感性消费时代,即情有独钟的阶段。在消费时,消费者希望追求体现个性、情趣和被个性化的感受,而根据品牌选购商品已成为市场的普遍现象,因为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可以消除消费者对商品的不确定性和购买风险,更重要的是知名品牌揭示的该产品与别的产品的不同之处是功能价值、偷悦价值和象征价值。加上中国市场人口众多,消费层次多而复杂,不同群体和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往往有明显的差别,这就为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和预测消费者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所以通过市场细分来争取更多的客户,往往是跨国公司所采用的策略。相比之下,我国本土的日化品牌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更为细腻的区分,使自己始终处于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尴尬地位,于是进一步落后同类的外资品牌。事实上,本土品牌在这一方面应该更具优势。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文化差异的干扰,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因此,我国的本土品牌应该积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其进行细分,以发现潜藏的市场份额。

第六,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对于生命周期到头的品牌要勇于放弃。

其实对于市场竞争中的每一个品牌来说,如果这一市场处于超额利润的状态下,就总会有新的成员不断加入,参与竞争,分夺利润,直至每一方都变成零利西北__卜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五章对策与建议润为止。因此,中国日化市场上的风起云涌,总会造成一些新品牌的诞生和老品牌的消亡,不论是外资还是本土品牌,从长远来看都不会长生不老,其利润也都有上升和下降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本土品牌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市场得失,在合理分析市场走势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利润下降不一定就放弃正在经营的品牌,而当经过分析,这个品牌真的不能在现在的经营模式下带来利润时,就应该果断的采取放弃的策略。例如宝洁在树立品牌的时候所坚信的理念是“树立不死品牌”,但当中国本土品牌的二三线市场营销直逼其面前,而其不能继续从已有的品牌中获利时,还是及时作出了战略性调整,将最早进入中国并己经创造了大量利润的知名品牌“飘柔”作了高台跳水,放弃了其一直以来所走的中高端路线。

第七,本土品牌需加强合作,联合抵抗外资品牌的全面进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实施了联合品牌战略,以期扩大品牌的影响,提升或更新品牌形象,开拓新的市场。有的跨国公司试图通过联合品牌战略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降低成本。目前,联合品牌己经成为一种在餐饮、零售、航空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品牌战略。“联合品牌是指(分属不同企业的)两个或多个品牌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认知度,而它们各自的品牌名称又都保留在联合品牌之中。”联合品牌与联合促销、战略联盟及合资企业是企业进行合作的四种主要形式。

进行联合品牌的战略对于品牌经营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开拓新市场。

企业之间寻求合作的最直接动因在于依靠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进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当企业准备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时,由于市场环境陌生及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会面临诸多的困难。此时,企业就需要寻找一个良好的当地企业来合作开拓市场。

其次,联合品牌战略有利于降低促销费用,节省投资。

有些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时,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充分投资,此时可以实施联合品牌战略,通过合作来弥补资金的不足。而另一些有能力利用自有品牌或创造新品牌来开拓市场的企业,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也会选择联合品牌战略。最后,有利于提高品牌权brnadeuqity)。美国学者认龟shBmu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联合品牌战略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即无论双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权益是高还是低,联合品牌通常会使它们各自的品牌权益得到提高。虽然权益较低的品牌受益会更大一些,但权益较高的品牌也不会因为与一个权益较低的品牌进行合作而损害自己的品牌权益。另外,联合品牌战略还有利于增加销售,保持溢价收益和有利于突破进入壁垒,

实现企业成长等好处。

当然,这一战略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产品、品牌及企业的个性不和谐。这种不和谐不仅不利于企业形成统一的运营策略,向消费者展现一致的品牌形象,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而且还会损害各自品牌的权益。

其次,合作企业的资产发生变化。如果一方企业破产或遭遇其他财务危机,从而导致其不能继续履行联合品牌的投资责任,那么合作关系便不得不终止;而另一方企业也就会因此而蒙受损失。再次,破坏战略协调。一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有可能会破坏合作双方在战略上业己形成的协调。

最后,过度扩张。许多企业由于过度扩展品牌的使用范围,无节制地开拓新市场,致使本己成功的品牌在新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遭受失败。失败的原因是这些领域同企业原有产业之间缺乏联系。在对我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看到,外资品牌的经营方式大都灵活多变,包括采用联合品牌的战略,例如小护士与卡尼尔的联手,从而获得了市场的青睐,争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本土品牌应该积极借鉴这一经营战略方式,利用其优势而避免其劣势来进行品牌联合,从而使本土品牌获得勃勃生机。

第八,重视人才开发,发挥人才潜能。

首先,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从激励机制(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利益留人)、职务规划(内含定编定岗定员,宁缺勿滥,精简高效,职务说明书)、绩效考评制度与绩效管理、培训开发体系与员工职业规划生涯、晋升机制、淘汰机制这几个方面合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其次,要勇于引入精英人才,主要是研发人员、策划人才、优秀业务员等,没有优秀人才到位再好的方案都没法实施,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速度。最后,要打造一支能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奋斗的精英团队,这是中国日化企业实现宏伟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没有优秀人才去推进和实施,执行力度不到位,再好的方案也是白搭。要做到任务明确化,行为规范化、作业标准化,流程科学化,职位稳定化。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总结

总结

通过以上的诊断可以看到,本土日化品牌在对消费者的价值传递、市场直观表现上都较外资品牌有很大的缺失,广告传播的不足和失当又影响到品牌忠诚度的形成,最终影响了品牌的竞争前景。本土品牌急需实现自身品牌的升级。每个季节到来,我们都可以看到宝洁、联合利华推出新的广告主题,这个夏天有MgagieQ代言的力士香皂“名人肌肤,用lux”;旁氏“小心碰到冰山美人”;玉兰油的美白沐浴露,“惊喜丛肌肤开始”的防晒霜……虽然老调重弹,却年年有新诉求和新看点。这不仅是为了推出新产品,更是在对品牌保鲜,让消费者感受到它们一直有动作,一直在进取,是在传递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这正是本土日化品牌发展缺失的,品牌需要体检、需要保健,需要适时的康复与理疗,需要系统的诊断,而不是头痛医头一时的效果。西北卜业人学硕十学位论文总结西北_l_: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巨天中.品牌战略.中国经济出半社.2004(5)

【幻熊仕平.品牌战略与产品推广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

〔3〕陈放.品牌学-—中国品牌实战原理.时事出版社.2002(8)

〔4苏勇陈小平.品牌通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

【5张继焦帅建淮.成功的品牌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10)

【6〕苗宇.公司品牌经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3)

【7〕范秀成.论西方跨国公司品牌管理的战略性调整.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8孙丽萍曲春英.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5)

【91王友平.跨国公司品牌策略及我国企业对策.《改革与战略》2003年增刊

【10〕张红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国际经贸探索.2002(6)

〔11]白玉.论品牌经营的基本功能及其战略模式的选择.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4)

〔12]沈伟刘文忠.论市场营销中的品牌战略.经济师.2003(10)

【13〕邹晓铭李萍.跨国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品牌广场.2002(10)

【14〕王义华.如何实施品牌战略.企业经济.2003(7)

【15]吴绪承.推进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经济问题》2003年(8)

【16]龚文华张志勇.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6)

【17〕吕久琴.浅议企业的品牌战略.湖北社会科学2000.7

【18宋姗姗.企业品牌战略研究.学习与探索.2004.3

【19〕黄芳娜.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创名牌

〔20〕于惠波.浅谈实施品牌战略.创名牌

【21〕何建民.创造名牌产品的理论与方法.华东理工大学,2002(11)

〔22白光.品牌资本运营通鉴理论方法案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8)

【23〕王新玲.品牌经营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4〕周永亮.名牌竞争战略:企业名牌提升与形象导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5]何君厉戟.品牌识别经营原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6]王永龙.21世纪品牌运营方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7]杨光赵一鹤.快速创建强势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8]吴运.品牌战略模式.安徽科技.2002(4)

「29〕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0李光斗.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11马宁.宝洁与联合利华(全球两大日化帝国的品牌行销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

【32〕白光.精品名牌与优质服务战略(第二卷).中国经济出版社

〔33〕朱建军.全方位品牌管理与品牌优势培育.时代工商.2003

「34〕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9

【35〕吴添祖邹钢.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1

【36]胡雄斌.企业品牌策略选择—品牌战略与企业策略选择.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3【37]管向东.创建强有力的品牌[M.北京中信出社.2001

【38〕张世贤.品牌战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39〕张元萍.品牌战略知多少【J〕.经济管理.2000(2)

【40〕冉净斐.树立我国企业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品牌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价值工程2003(3)

【41〕丁轩郑昭.民企成长与品牌战略.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4幻刘凤军.《品牌运营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3]迪尔德力.布瑞肯里奇.品牌的革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4〕格雷姆.德吕莫约翰.恩索尔.张继焦田永坡(译).战略营销:规划与控制(第二版).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45〕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46〕KotlerPhiliP,MarketingManagement一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Control.Prentiee一Hall,Ine,NewJersey.1997

〔47〕StevenJShaw,JohnFWillenborg,RiehardEStanley,MarketingManagementstrategy,MeredithCorPoration,NewYork,1971

[48]EriePieard,MarketingTeehnology,AnExpandingLandseape,November24,2003

[49〕5.Tully,,’Teens:Theostglobalmarketofall,,,Fortune,May16,1994

〔50〕M.Robiehaux,,’leaveittoBeavis”,The物11StreetJournal,Februarys,1995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3篇

2.,品牌经营战略理论

2.1.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区别在于: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现代营销学的发展,使品牌的概念得以延伸。根据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的表述,“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籍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可分为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及企业品牌。”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现代品牌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被赋予越来越丰富和广泛的含义,成为一种复杂的信息标识系统。它代表企业的产品、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以及企业的形象。

2.1.2品牌经营的一般战略

品牌的基础在企业品牌的经营管理战略来说是企业经济战略的一种,所谓品牌经营管理战略,就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而进行的,围绕着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其直接目标是发展名牌。品牌经营的一般战略有:

(1)品牌延伸战略

一品牌延伸就是利用已经成功的品牌名称来推出新产品。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①产品类别延伸。这是企业为顺利、快速地实现向其产品领域的扩张,利用已有品牌进行的一种延伸。例如,TCL品牌从彩电向手机市场的延伸。②产品线延伸。这是为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在同一品牌名称下不断延伸产品线,即推出不同功能、不同产品形态、不同规格、不同包装的产品。品牌延伸被认为是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2)品牌组合战略

品牌组合战略又称为多品牌战略,是实行多元化经营,特别是不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常采取的一个品牌策略。企业利用不同的品牌占领同一产品领域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市场、也可利用不同品牌进入不同的产品市场。多品牌经营应注意保证个品牌互不干扰、各自得到很好发展的同时,为了公司的整体目标,各品牌能协同作战。

(3)品牌更新

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个品牌如果无所变化,就会显得老化,逐渐失去已有的魅力,最终被市场抛弃。根据目标消费者及竞争者的变化随时调整品牌策略是保持品牌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品牌更新的主要方法有:不断开发新产品,保持产品的吸引力;挖掘产品的新用途;通过品牌延伸,用新产品赋予品牌新形象;改变目标消费者等等。

(4)品牌全球化

品牌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统一的品牌名称、标识、定位、广告策略、产品和包装等。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性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必然结果。使用全球性品牌策略可以获得规模效益、有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引发积极的品牌联想。但全球化应结合本土化共同实施,即所谓的“弹性全球化”,也就是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地区情况着手采取行动。包括本土化的产品设计、本土化的广告宣传、本土化的品牌定位等。

2.1.3品牌的功能特征

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执行了以下四种主要的功能;(l)识别:品牌代表了产品的一定质量和特色,可方便消费者选择。(2)信息浓缩:识别性要求以消费者把握的关于品牌的所有信息的概要形式出现。品牌满足了大多数购买者的需要,是购买者获取商品信息的重要来源。(3)高安全性:消费者购买一个熟悉的品牌能够给其带来更多的信心保证。品牌能够保证消费者提供他期待的这种利益。(4)提供附加价值:品牌能给客户提供比一般产品更多的价值或利益。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品牌可以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助于企业细分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还可以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

品牌是企业商品个性化的沉淀和凝结,是在竞争激烈的同质化市场中引起消费者注意或购买的重要识别特征。而成功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始终如一地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心理联结起来,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更好地将品牌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企业进行品牌经营的策略中,重点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消费者一般心理过程的特征以及品牌名称和视觉形象的重要性,决定了品牌设计中应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力图使品牌具有统一、稳定的视觉形象,简洁、易记的记忆特点和良好的情绪联想。

2.2.1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定位

(1)品牌定位的意义

埃里克·乔基姆塞勒和大卫·艾克从品牌拥有者角度认为,品牌定位是任何品牌创建计划的基础,强大的品牌通过品牌定位来提高起知名度。综合他们所研究过的每一个品牌的基础上认为:凡是成功品牌都意识到加强品牌定位的重要性。何燕华、卢泰宏认为,从广义而言,定位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定位能创造差异:定位是基本的营销战略要素;定位是制造各种营销策略的前提和依据;定位能形成竞争优势;定位是广义的成功之道。林恩·阿普绍在《塑造品牌特征》一书中,从品牌定位与品牌特征的角度论述了品牌定位的战略意义,认为品牌定位是品牌创建的战略起源,品牌定位是品牌特征的罗盘,品牌定位指向品牌最能发挥威力的地方。品牌定位不仅能让品牌在所属产品类型中脱颖而出,还能帮助品牌在消费者生活中建立一个有力的支撑点。

(2)与定位有关的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特劳特、瑞维金在《新定位》一书中指出,营销的终极战场是消费者的心灵。品牌拥有者知道的越多,品牌定位就越有效。经过多年对消费者行为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了影响传播沟通的消费者大脑运行机制,并将之概括为消费者的五大思维模式:大脑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大脑容易产生混乱,喜简烦杂;大脑的不可靠性,因缺乏安全感而跟随;大脑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大脑不能丧失焦点,而品牌延伸容易让大脑模糊。五大思维以消费为中心,分析了信息传播不能到达消费者的原因以及无法占据消费者心灵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该书作者相应地给出五种解决办法:使传播的信息成为消费者的关心点;应使用尽量简化的信息;利用市场研究和消费者资料,加强消费者的安全感;定位要着眼于长远的目标并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应进行有效的品牌延伸。

(3)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定位

由于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同时,社会文化习俗和消费习惯也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做品牌定位时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定位,明确这一品牌当前及今后将用于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其消费者是哪一群人,他们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构成如何?为品牌定位的基本方法,就是要研究不同的消费者,从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及需求等方面为品牌寻找到一有力的位置,然后综合运用品牌所有的营销要素去占据和适应这个位置及其以后的市场变化,便能获得较持久的市场份额。

2.2.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设计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一般总是从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开始的,而在激烈的同质化市场上,品牌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因此,品牌设计也就显得犹为重要。

(l)品牌设计主要包括品牌的名称、标识物和标识语的设计:

①品牌名称:通常由文字、符号、图案或三个因素组合构成,涵盖了品牌所有特征,具有良好的宣传、沟通和交流作用;

②标识物:标识物能够帮助认知、联想和使消费者产生积极的感受、喜爱和偏好;

③标识语:标识语的作用一是能为产品提供联想,二是能强化名称和标识物。

(2)消费者购买的心理过程: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一般心理过程包括了对商品的认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企业为使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选择自己的产品,就要利用品牌名称和品牌的视觉形象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品牌才会日渐走进消费者的心中。人们对品牌的信息大部分是从视觉中获得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品牌视觉形象也是十分必要的。品牌的视觉形象必须是统一的、稳定的,这是品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国司坦福大学商学院1996年一份关于世界100家最知名品牌的研究报告显示,著名品牌创办有一半历经百年依然势头强劲,如宝洁(1837年)、工BM(19n年)等。品牌视觉形象的统一和稳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字、图形、颜色以及由文字、图形、颜色的有机集合所反映的立体式视觉形象。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2.2.3消费者心理与品牌创新

虽然不同的消费者其消费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但随着消费的日益多样化,消费者在商品选择时总是存在一种求新的思想,这一心理在品牌营销中也无例外。因此,品牌创新是品牌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是获得心理效应的重要举措。品牌创新包括创品牌和品牌更新。一方面,任何产品都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产品具有品牌特性,别具特色,才能吸引消费;另一方面,已经创立的品牌,也有个再创和更新的问题。

2.2.4消费者心理与品牌文化

(l)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

日本学者青木贞茂指出,商品一旦被确立为品牌,便超越其物理特性,而带有某种象征性,于是商品被予以“图腾化”。当一个品牌准确找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切入了社会某种诉求的需要,帮助消费者完成对这些情感诉求提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创建品牌与发展品牌,必须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所谓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品牌经营有较强的支持作用。同时,企业文化通过品牌将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

(2)消费者心理与品牌文化

现代消费者是自信、成熟且富足的。他们更加重视通过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表现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情趣和个人修养,以获得个性的张扬、精神的愉悦及心理的满足,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牌能够传递出产品和消费者的品位与个性、生活方式等。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创建品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牌和发展品牌,必须塑造鲜明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品牌是与经营特色密切相关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特色,才能便于消费者识别,才能有利于品牌竞争。大凡成功的企业及其品牌都具有特色,要么性能先进,要么工艺独特,要么设计精巧,要么包装新颖。这样,它才能在众多的同类商品中鹤立鸡群。而在营销活动中,企业面对变幻莫测的文化环境,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同消费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对消费者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文化因素往往会对企业营销活动是否正常开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品牌竞争中,应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考虑品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这已成为研究品牌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品牌文化传统和取向是企业品牌塑造的重心所在。品牌中的文化传统部分,是唤起人们心理认同的最重要的因素,甚至作为一种象征,深入到消费者的心中。未来品牌的竞争能力,实质体现在品牌对文化传统的融合能力;一是品牌与文化传统的价值,如真、善、美的融合;二是品牌与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的融合,如环保意识等。

2.3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品牌形象就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一个较稳定的综合用法。在衡量某个品牌时,常采用市场占有率这个指标,因为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总是以“成败论英雄”。但对品牌而言,并不能简单的从市场的角度去看,一个品牌形象是否具有强势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视角,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占有率只是相对的、短暂的,而依靠强势品牌形象塑造建立起来的消费者认知是较为长久的,可以转化为品牌资产。

2.3.1强势品牌的标准

如何判断一个品牌形象是否为强势?根据LevinL·keller(1998)的观点,品牌形象的强弱可依据以下三标准来评价:

(l)品牌联想的强度

品牌联想的强度是指消费者回忆品牌的难易程度。这一标准用以评价品牌传播是否能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印迹。但是,品牌联想的强度只是反应了品牌回忆的难易程度,至于这种回忆是否正面则不得而知。所以,高强度的品牌联想是强势品牌形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联想的美誉度

品牌联想的美誉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正面的态度。这种正面态度的形成源自品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消费者需求通常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Park·Jaworski和Mae·Innis(1996)认为对这几种需求的满足需要品牌分别提供功能性价值、体验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品牌价值的高低反映了品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如果品牌能为消费者提供符合甚至超越期望的价值,则品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强,品牌将具有很高的美誉度,而美誉度通常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决定性祛码。如世界级的品牌都能提供高于一般同类产品的额外价值,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很强,因而美誉度也大大高于一般同类商品。这些品牌往往是同类产品的标准。

(3)品牌联想的独特性

品牌联想的独特性是指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产生的异于竞争品牌的联想。这些差异联想使得品牌能在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品牌联想的独特性有两个来源:与产品相关的独特物理属性和与产品无关的独特象征性形象。其作用就是在消费者心里烙下了一个清晰的品牌印象,以便在他们购买时产生影响力。由上可知,这三个标准都分别只是强势品牌形象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如果仅仅强度大,那只能说明品牌易被消费者回忆;仅仅是美誉度高,则只能说明品牌给消费者的感觉好;仅仅是独特性强,也只能说明品牌与众不同。惟有当一个品牌联想的强度大、美誉度高、独特性强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时,品牌才具有一个强势的形象。

2.3.2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

从传播的角度考虑,品牌形象是品牌传播的结果。一般来讲,品牌传播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即品牌识别和营销活动。任何品牌形象的树立都是这两种传播方式整合运用的结果。从整合的前提出发,强势品牌形象的塑造问题可以分解成品牌联想的强度、美誉度和独特性等三个方面。

(l)品牌联想强度的塑造

品牌联想强度的大小是由品牌信息的内容和数量决定的。从广义上来说,品牌信息不仅包括品牌的识别元素(如品牌标志、品牌名称等)和广告信息,果品牌信息能够在内容上吸引甚至打动消费者,那么品牌很容易被记起;而如果品牌信息能够积累,那么消费者也能产生较强的品牌联想。基于此,品牌联想度的塑造对品牌信息的传播提出了两条要求:

①品牌信息的关联性

品牌策划中必须认真研究目标消费者,根据他们的兴趣以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广告信息和策划营销活动。根据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刺激信息的重要性是信息接受者高度还是低度关注信息的决定因素之一(张春兴,1994)。消费者因为品牌信息与自身利益相关,而会对展露在其感知范围内的品牌信息主动积极介入,这种信息处理模式通过品牌信息内容与消费者信息需求心理的对接深化了品牌联想的强度。

②品牌信息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协同性时间上的延续性要求不同时期的品牌信息具有继承性,不偏离一根品牌发展的主线:而空间上的协同性则要求不同形式的品牌信息相互关联,围绕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个共同的品牌核心来组织传播。所以,对品牌信息在时空上的要求本质上要求品牌管理者应具有战略眼光,应对品牌的发展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规划。这其实就是整合营销传播(工MC)的思想。

(2)品牌联想美誉度的塑造

在消费着购买过程中,品牌选择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度如何,即品牌是否具有美誉度。要使品牌联想具有美誉度,品牌必须具有高于竞争者的功能性价值、象征性价值或情感性价值,并且这些价值能够传递给消费者。因此,品牌联想美誉度的塑造就必须从品牌价值及其可传递性两方面入手。

(3)品牌联想独特性的塑造

品牌联想包括:共享性联想和独占性联想。共享性联想是隶属同一类别的品牌共同拥有的联想。独占性联想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产生的独一无二的有益联想。在同一类别品牌内部,品牌必须通过塑造独占性联想把自己从同类中凸显出来。塑造独特的品牌联想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独特的品牌联想物。品牌联想物包括特定的人、事件、物品。典型的以人为联想物的情况是名人代言品牌,这种建立品牌联想的方式也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另一方面是独到的品牌传播方式。要构思独到的品牌传播方式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载体、传播时机、传播情景、传播依附的事件。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4篇

对于产品,人们己知之较多;对于品牌,可能就一知半解;而对于名牌,人们己渐熟悉但却知之甚少。

斯蒂芬o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o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quot;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

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将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世界上,品牌价值雄踞榜首的Marllboro,其市场价值高达210亿美元,第二位的CocaCola为240亿美元。我国著名品牌"红塔山"以100亿元人民币夺冠。这固然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成果,更是由于产品质地优异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得当。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科学、品牌保护的得力对企业经营成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哪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

知名度+美誉度

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为了短期发展的利益,追求迅速膨胀的效果,往往专注于用巨额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花费金钱与精力培养美誉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有成熟的企业及品牌加入到市场中来,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不堪一击的。

3、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

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

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开放较早、竞争比较完全的行业如家电、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品牌发展较好以外,受国家政策保护及限制的行业,品牌营销仍是一片空白,真正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曾经牛气冲天的秦池、爱多、巨人等国内民族品牌,也都是昙花一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目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上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从总体来说,对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还是刚刚意识到。这种意识一是来源于政府的引导,二是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实践。特别是市场的实践,使许多商业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尽各种竞争招数左冲右突而难以奏效,而看到一些同行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却连连获胜。在上海,就有三枪牌内衣,开开牌服饰,古今牌胸罩,真丝大王,爱建衣料,等等,这些商业同行,由于发展了自己的品牌商品,而使企业在同样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转眼之间,发展成为令人惊羡的大企业。更有邻近的春兰牌空调,已经踏上了世界的征程(春兰品牌虽是生产商发展的,但令商业触类旁通)。于是许多商业企业觉悟到,商业发展到今天,再走传统的道路不行了,应走现代经营之路,去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

但是,许多商业企业意识到品牌战略是一回事,在付诸实践时又是一回事。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排除通过工商联手来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但商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商业自己发展品牌商品,是利用商业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搞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认为商业实施品牌战略是重要的,但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再说,实施品牌战略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它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怎样抓上去呢牽不是已采取了各种扩销、促销措施都收效不大吗。与其屡战屡败,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找寻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商业企业应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其三,不知从何着手。或囿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或囿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一些商业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其中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搞什么品牌,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崭新的知识,所谓是知识经济,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再说,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万事要抱定的一个宗旨,倒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来,那才是有生命力的。其四,缺乏相应的机制。目前,许多商业企业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唯有实行了这种分离,企业的经营者才有独立的人格。这对实施品牌战略是必须的。但现在不少商业企业还没有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或虽实行了分离,但界定不严格,不清晰,仍然使经营者缺乏完整的独立人格。这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时,难免产生短期行为。而品牌战略是很忌讳短期行为的。因为品牌战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连续性,短期行为,是搞不好品牌战略的。所以,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一定要解决好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三、企业运作中品牌战略对策的灵活运用

那么,当前商业企业应该怎样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呢牽我以为,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商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大途径。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二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足了)。目前,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强。关键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3、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等待,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开发。一个发展现代商业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4、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因为上了网,这一投入节约了,而市场却开发出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寻求到贸易伙伴。如果上了全球信息网络,那这个视野就是全球性的。寻求到的贸易伙伴越多,那么,组合营销的程度就越深,收效当然也就越大。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5、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事实上,当新开发的品牌进入导入期的时候,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二是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这是指,如果企业自身是单体企业,那么新品一开发出来,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立即去投靠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新开发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在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三?quot;踢乌龙球",把开发的新品,踢进制造商门里去。因为制造商毕竟是专业从事新品制造、生产的,有其制造生产的特定优势。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监制生产等形式在新品牌的生产制造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这就是通常所说?quot;借鸡下蛋"、"借船出海"。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5篇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 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quot;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

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 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 。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 。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 过程。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将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世界上,品牌价值雄踞榜首的Marllboro,其市场价值高达210亿美元,第二位的Coca Cola为240亿美元。我国著名品牌"红塔山"以100亿元人民币夺冠。这固然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成果,更是由于产品质地优异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得当。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科学、品牌保护的得力对企业经营成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哪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

知名度+美誉度

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为了短期发展的利益,追求迅速膨胀的效果,往往专注于用巨额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花费金钱与精力培养美誉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有成熟的企业及品牌加入到市场中来,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不堪一击的。

3、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

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

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开放较早、竞争比较完全的行业如家电、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品牌发展较好以外,受国家政策保护及限制的行业,品牌营销仍是一片空白,真正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曾经牛气冲天的秦池、爱多、巨人等国内民族品牌,也都是昙花一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

目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上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从总体来说,对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还是刚刚意识到。这种意识一是来源于政府的引导,二是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实践。特别是市场的实践,使许多商业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尽各种竞争招数左冲右突而难以奏效,而看到一些同行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却连连获胜。在上海,就有三枪牌内衣,开开牌服饰,古今牌胸罩,真丝大王,爱建衣料,等等,这些商业同行,由于发展了自己的品牌商品,而使企业在同样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转眼之间,发展成为令人惊羡的大企业。更有邻近的春兰牌空调,已经踏上了世界的征程(春兰品牌虽是生产商发展的,但令商业触类旁通)。于是许多商业企业觉悟到,商业发展到今天,再走传统的道路不行了,应走现代经营之路,去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

但是,许多商业企业意识到品牌战略是一回事,在付诸实践时又是一回事 。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排除通过工商联手来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但商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商业自己发展品牌商品,是利用商业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搞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

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认为商业实施品牌战略是重要的,但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再说,实施品牌战略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它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怎样抓上去呢牽不是已采取了各种扩销、促销措施都收效不大吗。与其屡战屡败,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找寻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商业企业应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

其三,不知从何着手。或囿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或囿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一些商业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其中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搞什么品牌,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崭新的知识,所谓是知识经济,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再说,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万事要抱定的一个宗旨,倒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来,那才是有生命力的。

其四,缺乏相应的机制。目前,许多商业企业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唯有实行了这种分离,企业的经营者才有独立的人格。这对实施品牌战略是必须的。但现在不少商业企业还没有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或虽实行了分离,但界定不严格,不清晰,仍然使经营者缺乏完整的独立人格。这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时,难免产生短期行为。而品牌战略是很忌讳短期行为的。因为品牌战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连续性,短期行为,是搞不好品牌战略的。所以,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一定要解决好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 三、企业运作中品牌战略对策的灵活运用

那么,当前商业企业应该怎样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呢牽我以为,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商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大途径。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二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足了)。目前,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强。关键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3、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等待,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开发。一个发展现代商业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

4、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因为上了网,这一投入节约了,而市场却开发出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寻求到贸易伙伴。如果上了全球信息网络,那这个视野就是全球性的。寻求到的贸易伙伴越多,那么,组合营销的程度就越深,收效当然也就越大。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5、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事实上,当新开发的品牌进入导入期的时候,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二是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这是指,如果企业自身是单体企业,那么新品一开发出来,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立即去投靠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新开发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在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三?quot;踢乌龙球",把开发的新品,踢进制造商门里去。因为制造商毕竟是专业从事新品制造、生产的,有其制造生产的特定优势。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监制生产等形式在新品牌的生产制造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这就是通常所说?quot;借鸡下蛋"、"借船出海"。

6、营造优良的开发环境

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除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我国这样刚刚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过早地失去政府行为是不行的。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要争取到政府的政策扶持。这是一定不可少的。

首先要争取到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化配置。商业企业要将开发的品牌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争取到政府有关部门在人、财、物等开发基本资源上的优化配置。当然这种政府行为的优化配置在目前条件下,主要是请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牵线搭桥,从而打下品牌开发的资源基础。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6篇

对于产品,人们己知之较多;对于品牌,可能就一知半解;而对于名牌,人们己渐熟悉但却知之甚少。

斯蒂芬o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o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

一、企业品牌与品牌战略

1、品牌的含义及作用

品牌是生产者,经营者为了标识其产品,以区别于竞争对手,辨认消费者认识而采用的显著的标记。品牌可以是一个名称,一个术语,一种记号,一种象征或设计,也可以是上述若干因素的组合。换言之品牌是用以辨别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组合等。

现在,品牌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标记了。按照营销学权威P·道尔的说法,品牌是"一个名称、标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用以区分不同企业的产品。"P·费尔德维克关于品牌的解释是:"品牌是由一种保证性徽章创造的无形资产。"费尔德维克是著名的广告商BMP公司的执行董事。在过去的大约20年里,该公司开创性地使用较完善的研究技术来了解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的是,费尔德维克所说的"品牌"已不再等同于"标记",而是成为一个含义更广、更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quot;徽章"或标记创造的"无形资产"

换句话说,商标不是品牌的全部,而仅仅是品牌的一种标志或记号。

这一区分很重要,把品牌不再作为一个名称、标识或图形来考虑,而是作为一组"无形资产"来考虑,是一种更完善更有力度的思维方式。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品牌,是20世纪90年代营销发展史上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是用来解释成功品牌与不成功品牌之间区别的一把钥匙。

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

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将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世界上,品牌价值雄踞榜首的Marllboro,其市场价值高达210亿美元,第二位的CocaCola为240亿美元。我国著名品牌"红塔山"以100亿元人民币夺冠。这固然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成果,更是由于产品质地优异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得当。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科学、品牌保护的得力对企业经营成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企业品牌战略及意义

品牌战略,顾名思义,是企业以品牌的营造、使用和维护为核心,在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所制定的企业总体行动计划。品牌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要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品牌战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的迅速上升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营背景,品牌战略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演变历程。商品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卖方市场特征突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简单,没有必要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外在特征,因而,生产经营主导着企业管理,产品的品牌化程度较低。买方市场的发展引发了消费革命,企业和产品的趋同要求开发产品功能之外的能使消费者动心的异质特色,品牌的文化标识功能得以彰显,品牌战略初露峥嵘。由于市场发展的反复和不平衡性,早期的品牌仅仅是市场营销的基本工具,甚至仅仅处于营销策略层次。即使企业进入战略经营后,企业管理仍紧紧围绕营销的四大要素--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品牌战略与企业组织战略、人才战略、投资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跨国经营战略等并列齐观,成为企业诸多战略选择的一种。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的信息化进程,市场的主动权从企业进一步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沦为市场第二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逾加依赖和取决于自身信息化程度高低,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

品牌绝不是一个单独存在于市场之中的东西,它是在许多市场之外的东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一旦形成,最终会在潜在消费群体中产生类似迷信的概念。

品牌──我们所指的品牌是真正的品牌,哪些所谓的"不好的品牌"其实不能称之为品牌──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最主要的方面的结合:

知名度+美誉度

任何产品或服务,如果只有知名度而缺乏美誉度的话,注定要在短时间后丧失生存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为了短期发展的利益,追求迅速膨胀的效果,往往专注于用巨额广告打知名度,而不愿花费金钱与精力培养美誉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危险的,一旦有成熟的企业及品牌加入到市场中来,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不堪一击的。

3、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

我国大城市消费者已有很强的品牌消费意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品牌意识也渐渐增强。年轻人以追求知名品牌的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一种时尚,但他们从小在消费外国品牌如雀巢、麦当劳中长大以至于发展成以追求外国品牌为时髦,这不能不让有识之士为国内民族品牌担忧。

在中国市场,外资品牌通过合资、独资或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创造了一个个成功的本土化品牌。相比之下,我国除了开放较早、竞争比较完全的行业如家电、化妆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品牌发展较好以外,受国家政策保护及限制的行业,品牌营销仍是一片空白,真正的强势品牌几乎没有。曾经牛气冲天的秦池、爱多、巨人等国内民族品牌,也都是昙花一现。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细分化市场形成,针对不同消费顾客群,进行目标市场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是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企业能否开展好品牌营销,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业务长期战略密切相关,因为,品牌战略取决于业务战略。国内品牌大多不长久,与国内企业缺乏长期业务战略有密切关系。

二、企业品牌战略在我国企业运作中的现状目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上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从总体来说,对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还是刚刚意识到。这种意识一是来源于政府的引导,二是来源于市场竞争的实践。特别是市场的实践,使许多商业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尽各种竞争招数左冲右突而难以奏效,而看到一些同行另辟蹊径,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却连连获胜。在上海,就有三枪牌内衣,开开牌服饰,古今牌胸罩,真丝大王,爱建衣料,等等,这些商业同行,由于发展了自己的品牌商品,而使企业在同样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转眼之间,发展成为令人惊羡的大企业。更有邻近的春兰牌空调,已经踏上了世界的征程(春兰品牌虽是生产商发展的,但令商业触类旁通)。于是许多商业企业觉悟到,商业发展到今天,再走传统的道路不行了,应走现代经营之路,去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

但是,许多商业企业意识到品牌战略是一回事,在付诸实践时又是一回事。当前,商业企业在实践品牌战略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其一,对实施品牌战略有模糊概念。不少商业企业一听说应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立即把目光投向生产商发展的名牌商品。以为只要与这些生产商多取得联系,多经营名牌商品,搞一些专卖、特约经销之类,就是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不排除通过工商联手来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但商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直接含义是商业自己发展品牌商品,是利用商业自身贴近市场、主导市场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是要狠下功夫的,不是简单的搞拿来主义就能成功的。其二,缺乏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认为商业实施品牌战略是重要的,但现在企业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再说,实施品牌战略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件事要慢慢来。当前最要紧的是把销售抓上去,其它的事都要放一放。其实,把销售抓上去诚然重要,但怎样抓上去呢牽不是已采取了各种扩销、促销措施都收效不大吗。与其屡战屡败,倒不如狠下心来研究品牌战略,从这里找寻突破口,从而找准方向。商业企业应有实施品牌战略的紧迫感。其三,不知从何着手。或囿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缺乏,或囿于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自己的品牌商品的物质条件不充裕,一些商业企业在当前实施品牌战略时茫然无措。其中一个迷茫的举动是想看别人怎么做,特别是自己的同行搞什么品牌,然后去跟着学样。其实,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崭新的知识,所谓是知识经济,并没有太多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再说,创新本身就是追求一个新字,要各显神通才是,怎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万事要抱定的一个宗旨,倒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唯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具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来,那才是有生命力的。其四,缺乏相应的机制。目前,许多商业企业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唯有实行了这种分离,企业的经营者才有独立的人格。这对实施品牌战略是必须的。但现在不少商业企业还没有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或虽实行了分离,但界定不严格,不清晰,仍然使经营者缺乏完整的独立人格。这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时,难免产生短期行为。而品牌战略是很忌讳短期行为的。因为品牌战略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有连续性,短期行为,是搞不好品牌战略的。所以,商业企业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一定要解决好企业的经营机制问题。三、企业运作中品牌战略对策的灵活运用

那么,当前商业企业应该怎样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呢牽我以为,最主要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战略意识

商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是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者,要通过学习现代商业知识,和了解国内与国际商业发展的形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更是商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大途径。有志于商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应从这样的高度和理念,树立起强烈的品牌开发战略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紧迫感实施和推进本企业的品牌战略。2、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

商业企业通常经营的商品种类,少则成百上千,多则成千上万。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发展这么多的品牌商品。而是经过市场调查,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二个品牌(通常一个品牌也就足了)。目前,全世界的大品牌也不过五百强,大企业集团也不过五百强。关键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使消费品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开发的同质化商品,要体现出异质性。唯其这异质性才是品牌开发的成功之处,关键所在。这一异质性是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开发的。所有著名品牌正是开发到了这一在同类别产品中的异质性才获得成功的。这一异质性就是跟着市场走。

3、运用资本经营,加快开发速度

开发资金不足,可能是当前商业企业在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但不能以此为理由等待,更不能因此而放弃开发。一个发展现代商业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运作资本经营,以加快品牌开发的步伐。资本运作的形式是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等方式,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创立品牌是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经营品牌则是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从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来看,已经历经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的三步曲。我们不妨借鉴这个经验,实行品牌的资本经营。到底是运用资本经营去收购、兼并别人的品牌,还是将自己的品牌运用资本经营转让、有偿使用、特许经营出去,这要从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有资本经营的理念,懂得买一个好的有市场的商品品牌,就等于买到了一个好的市场。时下,这种品牌资本运作经营,在国际上已司空见惯,在国内也已屡见不鲜。4、利用信息网,实施组合经营

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高速信息公路,可以实现最快的组合经营。其一,新开发的品牌迅速上网,不仅可以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还可大量节约必要的广告宣传投入,这种投入是开发任何一个新品所必需的,而且是巨大的。因为上了网,这一投入节约了,而市场却开发出来了。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开发的。其二,新品信息上网,能以最广阔的视野寻求到贸易伙伴。如果上了全球信息网络,那这个视野就是全球性的。寻求到的贸易伙伴越多,那么,组合营销的程度就越深,收效当然也就越大。其三,随着信息网的普及,网上购物将成为销售的最佳渠道,而这又成为组合营销最直接的组成部分。所以,实施品牌战略,不可不运用信息网。

5、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品牌战略的本身就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首先要使开发的品牌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实施品牌战略中要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事实上,当新开发的品牌进入导入期的时候,即可推进到连锁经营,而不管这种连锁是企业自身的连锁,还是加盟的连锁,都可以推进。二是依靠大集团推进新开发的品牌。这是指,如果企业自身是单体企业,那么新品一开发出来,在得到市场认同的情况下,立即去投靠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利用其资本雄厚、市场占有份额大,管理和营销方面人才济济,把新开发的品牌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在消费的多层面上推出去。三?quot;踢乌龙球",把开发的新品,踢进制造商门里去。因为制造商毕竟是专业从事新品制造、生产的,有其制造生产的特定优势。商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定牌生产、监制生产等形式在新品牌的生产制造上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这就是通常所说?quot;借鸡下蛋"、"借船出海"。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7篇

1.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2.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又有了较为深刻的含义。作为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也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购买风险。

二、国有企业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1.缺乏正确的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承诺的过程。然而,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的品牌经营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企业的品牌经营缺乏规划

企业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规划。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却缺乏相应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业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对品牌的全面维护。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广告的狂轰烂炸,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3.缺乏相应的机制

当前,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当前的或短期利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及品牌的效应,也缺乏品牌建设的机制来保证品牌化经营策略的持续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企业的品牌化经营毫无相关,他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忽视了象品牌建设相关的形象、产品的识别等方面的建设,也没有相关机制来衡量他们品牌建设的绩效。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

1.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要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2.进行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

企业要成功开展品牌化经营策略就必须在强化品牌经营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品牌经营设计。首先,进行企业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进行完整的企业品牌分析是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品牌分析时要注重对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个性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在品牌认同中树立品牌个性,提高顾客忠诚度。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纽带,而品牌经营的成功需要赋予产品以个性,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内容,产品可以被竞争或者模仿,但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者。最后,根据品牌个性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品牌个性是品牌和消费者相互联系互动的纽带,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保持品牌的忠诚。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的定位联系得越紧密,消费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信息网,实现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此外,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使客户能对企业品牌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同。3.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

对于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来说,科特品牌的科技含量影响着品牌的竞争力。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在服务中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的档次和功能,通过抢占技术制高点来提高科特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首先,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科特品牌要恒久发展,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来支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引进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分层次、有侧重的技术培训,并且要有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员工的纪律和协作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工作,提高创新能力,申请更多专利。目前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已经具有五大特色技术,并且已申报多项专利。针对这一现象,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注意发挥自身的特色,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争取申请到更多的专利,从而提高科特品派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作为一个国有品牌,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一方面,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科特品牌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品牌关乎企业经营的成败,所以企业要十分重视品牌经营。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进一步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注重对科特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充分挖掘科特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个性,并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科特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心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卷:对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若干思考[J].企业天地.2006.10:145-146

[2]张红岩:从品牌经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商业时代.2007,15:45-46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8篇

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在过去短短的二十多年中从零起步,突飞猛进,高速发展,取得了较为骄人的业绩。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国际知名饭店集团这些年来凭借诸多优势大举进入我国并获得了相应丰厚的利润,相比之下我国很多的国内饭店却在艰难生存和发展,知名品牌也很少。面对未来我国旅游饭店业越发激烈的竞争,旅游饭店的品牌经营就成为了饭店战略管理研究的一大焦点。为帮助我国旅游饭店系统、全面的进行品牌经营,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对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作了一定的探讨。本文在充分借鉴了前人有关饭店品牌建设等众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了图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介绍我国旅游饭店面临的严峻挑战的背景入手,结合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具体阐述了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有力对策。其中对于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重要意义的分析、三类不同旅游饭店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可采取的做法的提出和对于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给予必要的协调、指导观点的指出,想必会对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的实践起到实际、有效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我国的旅游饭店只要迎头奋进,切实采取必要措施,是可以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巨大吸引力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

关键词:旅游饭店品牌品牌经营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现状

第二章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重要意义

一、品牌

二、品牌经营

三、旅游饭店品牌经营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一、制约因素

二、有利条件

三、具备的优势

第四章我国旅游饭店强化品牌经营的对策

一、旅游饭店自身的努力

二、饭店行业协会发挥能动作用

三、政府的协调和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

后记

详细摘要

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既为我国旅游饭店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又对饭店业经营、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国加入WOT之后,我国旅游饭店面临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连锁化、连锁竞争品牌化”的竞争格局,所以我国的旅游饭店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认识新形势下的竞争需求,以品牌经营理论为指导,结合饭店自身特点,研究探讨应对激烈竞争、谋求更大发展的品牌经营的概念、内容及实践问题,这对旅游饭店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所以本文选择了该课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通过较为全面、客观地阐述,总结出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有利对策,为我国的旅游饭店增强竞争力起到适当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文献分析法:针对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初步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进一步梳理这些文献资料,结合相应的理论探索,提炼升华达到研究的目的。

二、图表分析法:为充分说明有关问题,本文适当列举了相应图表来清晰、客观的进行比较、反映情况,以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归纳法:本文采用的主要是二手资料,通过对饭店进行品牌经营的资料和实践的了解,探究其共同现象,总结普遍规律,进行理性归纳,作出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表述和分析。

四、案例分析法:本文还利用部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成功饭店的做法进行总结,以为我国饭店提供借鉴。本人通过参阅借鉴众多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有所突破,对我国旅游饭店的品牌经营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体系,重点论述了我国旅游饭店实施品牌经营的具体对策。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大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的旅游饭店迫切需要开展品牌经营、注

重品牌建设,为此,我国的旅游饭店应认真分析主客观形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树立品牌意识、进行正确品牌定位、塑造良好的品牌外型、保证高水准的品牌质量、加强旅游饭店的管理、打造优秀的人才等八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品牌经营工作,并争取政府和饭店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以共同推进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事业。其中文中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重要意义,并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旅游饭店进行品牌经营的有利条件和具备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三类旅游饭店进行品牌市场细分的基本模式,最后还指出了政府和饭店协会也应积极发挥作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这些可谓是文中与众不同之处。希望我国的旅游饭店能充分认识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抓住机遇、超越自我,塑造出强有力的品牌,发挥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我国旅游饭店更好的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序.习

我国的旅游饭店业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需几十年才走完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国外知名的饭店集团二十多年来纷纷大举进军我国,基本上所有的国际知名饭店品牌在我国皆可见到,为我国饭店从业人员和广大的消费者津津乐道,它们凭着诸多优势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润。而此时我国国内饭店大多则在艰难地生存和发展,并少有知名品牌,虽然也产生和出现了部分为国人所熟悉的品牌,但还未能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品牌。之所以造成此种局面,固然有我国饭店发展时间短、基础差、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但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缺乏对品牌建设和经营理论的关注和实践,没有将利润形成的内部能力与外部需求有机整合起来,构筑以品牌为主体的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在以后更长的时间里,我国的饭店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竞争,如果再不注重和抓紧打造我国本土的知名饭店品牌以此来增强竞争力,那么我国的旅游饭店将会在今后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更为被动的地位。种种严峻现实也说明,我国的旅游饭店要打破不利局面,参与到更广阔、更激烈的竞争之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对饭店品牌经营的认识,抓紧时机集中资源,培育我国饭店品牌。同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给包括旅游饭店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企业在市场、战略、结构、系统、能力及企业文化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饭店企业必须认识、适应这种变化,并在这种变化中不断调整和创新以培育竞争中所需的各种能力,而通过品牌经营则可帮助旅游饭店完善各方面的管理,提升饭店整体素质和水平。虽然国内外众多专家对此论题进行过研究,但因角度不同而各有表述,相对比较分散,本文在综合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补充,进一步丰富了饭店品牌经营理论研究的内容,从而也有助于推动饭店全方位的认识和实施品牌经营实践。近几年来,对此问题国内同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如品牌经营是21世纪中国饭店的战略选择、中国饭店集团应品牌化发展、旅游饭店的品牌延伸战略等等。本文欲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研究序言学习研究,借鉴国外知名饭店的成功经验,较为系统地分析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面临的条件和优势,具体阐述旅游饭店的品牌经营应采取的必要措施和具体做法,以为我国的旅游饭店实施品牌经营提供较为明确的思路和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帮助我国的旅游饭店正确面对严峻的客观现实,发掘和利用自身优势,认识并改进不足,积极开展种种必要而系统、科学的工作以大力打造我国饭店品牌,迎接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研究第一章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现状

第一章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现状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高速成长起来,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一大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机制转换和大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品牌经营时代。我国旅游业品牌经营时代的来临顺应了世界旅游业经营品牌化潮流,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繁荣,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我国旅游饭店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旅游饭店包括在我国境内开办的各种经济性质的饭店,含宾馆、酒店、度假村等。回顾我国旅游饭店业2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到大、从少到多、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管理、从招待所的服务模式转向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质和量的双重飞跃,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20多年来,我国旅游饭店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发展最快的,而且发展水平比较高,并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其中最主要的是星级标准的实行,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服务和总体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8年8月开始,国家旅游局参照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的旅游饭店进行星级评定,根据饭店的建筑、装演、设施、设备条件;饭店的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状况;饭店的服务项目;饭店的服务质量;饭店的管理水平和宾客意见六项内容进行考核将旅游饭店评定为一星级饭店、二星级饭店、三星级饭店、四星级饭店和五星级饭店。实行这一制度,不仅能使饭店管理向正规化、科学化的目标迈进,而且也可以方便旅游者选择。星级制度以“星”来标志饭店等级,以“星”来反映饭店的硬件、软件水平,是一种国际化的通用标识,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如今,星级在全社会都已经成为质量和档次的象征。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自1980年开始,我国旅游饭店业的产业规模成倍数地加速发展,饭店的供给量随着需求的扩大而快速增长,饭店的经济效益也逐年加速上升。以下的一些数字可以证明这一点:1980年我国有涉外饭店203家;到2001年,我国的星级饭店数量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研究第一章我国旅游饭店开展品牌经营的现状达7358家①;到2003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9751家,比上年末增长了9.8%,营业收入总额达983.1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5%,全国5622家国有星级饭店共实现

营业收入409.63亿元,全国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兴建的678家星级饭店,实现营业收入303.42亿元②。2003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具体如下:

2003年全国星级饭店规模及其经营情况表1

并且旅游饭店的结构档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档次上看,形成了豪华、舒适、经济等多种档次;从类型上看,有商务、旅游、度假、公寓、别墅、疗养、综合型等多种类型。其中,部分饭店的管理水平和硬件条件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方面,旅游饭店也走在了前面。到加04年底,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总体规模己达到500亿美元,约占我国各行业累计吸收外资4500亿美元的n%,其中,旅游住宿及度假区建设400亿美元,占全国引进外资总额的9%①。饭店业还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培养了一支懂得现代饭店管理技术、全面掌握饭店管理知识的业务骨干队伍。由此我国旅游饭店业呈现出了大行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蓬勃态势。确实,我国的旅游饭店业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和意识到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从总体发展水平上看,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显著。准确地讲,我国饭店业“与国际接轨畅顺”更多地是相对国内其他行业而言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除一批高档饭店的硬件投入和少部分品牌饭店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外,我国饭店行业的很多重要指标和参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有些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从总体上看,我国旅游饭店产业整体素质还不够理想,饭店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够平衡,全国旅游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和平均房价还有待提高,饭店的地区分布及类别结构也不够合理,各星级饭店比例还不够科学,远没有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

二、占饭店总量8%0以上的国有和国有控股饭店大多经营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饭店体制问题。体制原因使得规范化管理和利润最大化还没有成为饭店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盲目投资、管理懈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的饭店行业,也就成为我国饭店业难以与国际全面、彻底接轨的一个重要原因。三、饭店集团化进程还没有出现令人鼓舞的局面。我国的饭店集团还没有做到足够的大,更为重要的是集团质量还不够高,一些集团尽管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缺乏基本的内涵,在品牌经营、客源预订网络、人力资源政策、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并举和管理系统等方面与国际知名集团存在明显差距。对此,我们可以用世界上比较饭店集团规模小常用的指标,即饭店集团拥有的客房数量,来认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距状况。于第1名的美国圣达特拥有的客房数是553771间,相差539644间,即一个美国圣达特相当于39个上海锦江集团,位于第10名的英国希尔顿国际饭店公司的客房数是92778间,比上海锦江集团多78651间,即一个英国希尔顿国际饭店公司相当于6.567个上海锦江集团。从动态的发展角度考虑,即从2001年比2000年增加的客房数进行分析:美国圣达特增加了12458间客房,英国希尔顿国际饭店公司增加了28132间客房,上海锦江集团增加了529间客房。而2001年发展最快的美国万豪国际公司,2001年的客房数比2000年增加了45514间,一年就相当于增加了3.22个上海锦江集团的客房规模。①四、饭店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差距较大,具体表现在这种能力没有与饭店业的快速发展同步,从事饭店业工作的专业人才种类不够齐全。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9篇

内容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企业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树立国有品牌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拓展未来市场是品牌经营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企业

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品牌经营的核心思想是:品牌经营者通过其在品牌商誉、市场开发、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人力资源、信息控制等市场营销软件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大的附着力,将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外部资源纳入本企业资源的运作范围,从而使品牌经营者的市场扩张能力及竞争实力迅速提高。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通过管理整合而形成的,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或二者的有机组合。这个定义指出了核心竞争力的三层管理属性:一是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二是核心竞争力有时直接表现为企业的管理能力或者是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的组合;三是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

1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

对核心竞争力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化的结果,是管理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其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升品牌价值。

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良好的品牌树立起来后,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而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2目前国内企业品牌经营误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和品牌国际化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一批如长虹、海尔等知名品牌,但一些企业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就悄无声息了,还有一些企业在品牌经营时也举步维艰,难有大的作为,究其原因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长期品牌经营战略规划。其一表现在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其二表现在品牌维护不佳,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通过电视等传播媒体一番狂轰烂炸,以后就认为可以坐享其成,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经营观念陈旧且对品牌内涵认知不深。表现在以产品观念或销售观念经营品牌。如秦池酒期望通过强烈的广告攻势获得市场的高份额,但是却只顾推销,未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要而最终退出市场。而品牌所包含的不仅在于产品品质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品牌实质上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品牌的价值是以系统的方式表现。

营销战略失误。一是目标市场定位错误,表现为进入了不正确的细分市场,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持品牌成长。二是品牌延伸失误,一些品牌在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后,就想借机将品牌资产延伸到新的市场,但是在品牌延伸时却由于缺乏基本的市场研究,将品牌延伸到与原领域截然不同甚至有冲突的领域,造成品牌的衰落。

信息处理能力差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品牌维护及竞争策略。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能力直接关系到品牌在竞争中的地位。许多企业就是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处理机制造成品牌经营失败。由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因此企业产品品质的疏漏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就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总之,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源头是观念的问题。对其实质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既简单地概括了品牌经营的实质,又将其同企业非核心竞争力区别开来,避免了我国企业品牌经营中缺乏重点、缺乏个性的问题,真正体现了品牌的魅力所在——独有、不能简单模仿、丰富。

3依托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

名牌是品牌的延伸,名牌是商战最有力的武器,名牌比一般品牌更有价值且有名牌效应。名牌具有高信任度、高附加值,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象征。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靠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抓好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是品牌营造的根基,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昌盛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没有高品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质量标准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进军国际市场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宏伟目标,参与国际竞争,争创世界品牌,就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这就要求企业要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无论从技术引进,还是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都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生产。要适应未来网络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们企业的品牌发展归宿应和市场化和国际化同步,而不是单纯的自我化和民族化。

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当今国际经济竞争已经由价格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质量为中心的竞争,科学技术的进步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技术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已经取代劳动和资本上升到首要地位,有些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国民收入贡献率已达50%以上。因此,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构造优质产品的根本。只有大量的科技投入,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才能创造世界一流的产品。

(三)加强售后服务,满足顾客需求

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心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缔造优质的品牌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满意是消费者对特殊消费经验的情感反应,提升顾客服务水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对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使企业保持稳定的盈利增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经营企业品牌营造的核心。

品牌管理的策略应该是感性的,与客户培养和塑造一个感性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品牌关系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要有知名度,让顾客获得足够的信息能够充分地了解品牌;其次,要获得客户对品牌的尊重,和客户建立起友谊关系,进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最后,企业要注重对社会的经营,积极维护社会公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社会责任感,从而赢得顾客的尊重和信任,使顾客从内心中生成对品牌的忠诚,客户和品牌之间转变为水融的合作伙伴关系。

(四)重点突破,合理创新

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国内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任何品牌,无论有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如果没有创新,不给以产品或服务以新的功能,或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企业及其品牌经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从品质、功能、外观、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0篇

1998年前中国的手机生产市场几乎全部为外国产品垄断,虽然此后国产品牌手机因其强大的宣传攻势和营销网络而逐步崛起,但洋手机凭借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及快速的推陈出新,至今仍稳占国内市场的霸主地位。

(l)摩托罗拉(Motorola)

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商—摩托罗拉,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1992年在中国天津成立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至今已连续数年保持了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2002年,摩托罗拉在中国共生产手机3750万部,其中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了1872万部,市场占有率约27%。

(2)诺基亚(Nokia)

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一诺基亚,1995年在北京成立了生产GSM系统和手机等产品、的合资公司,此后还陆续在东莞等地成立了手机生产基地,与摩托罗拉一起堪称中国手机市场的领跑者。2002年,诺基亚在中国共生产手机3229万部,其中在国内市场上销售了1135万部,市场占有率约17%。

4.1.1产品策略分析

(1)共同点:

①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不断的产品推陈出新

由于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这两个手机厂商不断地提高产品生产技术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如在2000年手机大品牌平均每2个月就推出一个新机型,而当时大多数的国产手机总共也才不过5、6个机型而已。在2001年,摩托罗拉保持着一个半月出一款新手机的速度。从传统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GSM双频、三频手机,到最新的GPRS、CDMA手机,应有尽有。而在这一点上,诺基亚2001年几乎没有太多的新产品,但就是凭借8250、8850、3310等产品,诺基亚依然能保持其市场占有,也充分体现了诺基亚的品牌优势。而从2003年至今,摩托罗拉已经推出20多款机型,诺基亚也有10多款新机面市。大品牌通过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更短的时间,更高的技术,更新的功能来推出产品,不但开拓了新市场,更主要的是打击了竞争对手,使得其推出的机型尚未站稳脚跟,就已经成为过气的产品,从而丰富了产品线,确立了竞争优势。

②利用丰富的产品线进行产品细分市场两大品牌丰富的产品线为自身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可能,并且兼顾了高中低端市场。

l)诺基亚目前市场上有数十种机型,每一种机型都有鲜明的个性内涵,都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但同时所有机型又综合体现了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具体来看:

(a)诺基亚88系列89系列9系列(诺基亚8850、8810、8910、8855、9110、92lOC等),高档产品定位,主要针对上层人士,如私企老板,公司老总等,手机更换不频繁,体现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类机型轻易不降价,推出的周期也比较长。

(b)诺基亚8系列(诺基亚8210,8250,8310等)是时尚、个性化产品,属于中高档机型,主要针对具有时尚、时髦生活个性的消费群,有一定消费能力,换机比较频繁,注重生活质量,追求新技术,新产品。

(C)商务手机,诺基亚6系列和7系列(诺基亚6210,6150,7110,6500、7210、6600、6800等),主要针对商务活动人士,在户外活动时间比较多,突出产品的储存容量大,待机时间长,防震,防雨功能以及7110可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上网的功能。

(d)大众化机型,诺基亚5系列和3系列(诺基亚51101,3310,3330、3350、5210、5100、3330等),主要针对20多岁的年轻人,消费能力不算,如学生或者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比较注重价格以及一些工艺设计,比如游戏功能、换彩壳等等辅助功能,一般价格都比较低。

2)摩托罗拉也与之相似,V系列属于身份象征(V60、V7O、V680、V600),

如L系列针对商务人士,P、C系列属于时尚个性化产品(C289),T系列属于大众化、时尚机型(T189、T19O、T191、T192)等等。

(2)不同点:

诺基亚:“精品制胜”策略。诺基亚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推出10款新机,相对于摩托罗拉而言产品线较短,推出速度也不是特别快,但是每一款机型相当经典,生命周期也比较长。如5110、8210、8310、8850等等都堪称是当年所推出同类机型中的极品。特别是5110,以一流的手机,一流的质量、二流的价位营造了一流的市场,创造了一个神话。值得注意的是,诺基亚产品策略的转变。诺基亚2000年有7款新机型,2001年10款,2002年15款,2003年至今已经有14款,产品线逐渐扩大,特别是在2002年,诺基亚演绎了一场名为“多彩生活”的活动,在活动中诺基亚同时了7款新手机:诺基亚5510、5210、9210、6500、6510、8855和7650。这在诺基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次的7款新品中,涵盖了低端、中端到高端几乎所有市场,还包括了诺基亚原来不曾涉足的市场。比如5210针对的运动休闲、5510针对的游戏、9210针对的掌上电脑型市场,都是诺基亚在中国的第一次开拓。很显然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竞争对手的实力不断加强,某项手机技的创新或者说某种工艺造型上的改进只能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短时内领先,但是很快就会被模仿,很难在长时间内持领先地位,类似当年5110、8210这种经典手机神话不再,诺基亚的“精品制胜”策略己经开始改变,今后诺基亚也将走上长产品线覆盖所有细分市场的道路。摩托罗拉:长产品线覆盖所有细分市场,产品极为丰富,推出新品速度更快,其中部分主推机型,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4.1.2广告策略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来两大手机品牌在平面媒体上的投放分析,得出:

(l)两大品牌近年来在平面媒体上的总投放费用占所有手机投放的1/3强,其中摩托罗拉略高于诺基亚。国产手机品牌中只有TCL和波导能够与之才目。

(2)从投放区域来看,中南、华东和华北这三大消费区域都是两大品牌投放的主要对象,根据各个区域投放百分比来看,除上述区域外,诺基亚主要投放全国性媒体,而摩托罗拉则全国性媒体相对减弱,注重于西南和西北这些二、三级区域。

(3)从广告类别来看,产品广告、促销广告和形象广告共存,并以产品广告为主。两大品牌在产品广告上的投入都超过了一半的广告费用,其次是促销广告。

(4)两大品牌的促销主要依赖与大经销商的联合促销活动,促销目的比较单一,公关炒作的成分较少。主要采用的促销形式也比较简单,如赠品和抽奖。两大品牌都抓住如“春节”“3.15”“5.1”、“国庆”等这些特殊日子进行促销。

(5)具体来看,诺基亚对每款机型的诉求都比较专一,全国统一,并注意在每个月都会重点突出某一款机型来进行推广。统一。

(6)摩托罗拉的广告重在表现其豪华,反映现代生活的潮流,让成功人士感受最新的时尚气息,前期的天拓6288和现在的V系列广告在表现上均能明证此点。基亚的广告以快节奏场景来放大现代族群的生活,广告讲究创意,并注重宣扬诺基亚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

4.1.3品牌策略变迁分析

(1)市场开拓培育时期:

手机在中国刚刚起步,手机产品在当时是高贵、身份的象征,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是一流技术和一流的产品。摩托罗拉当时主要的策略就是发展这个行业和建立自己品牌成为“高质量、高科技、高贵身份”的代名词。因此当时的广告往往强调的是整个手机行业以及注意把摩托罗拉和整个行业联系在一起,诉求高贵和高科技。

(2)三国演义时期:

市场的不断开发和成熟,新的群体出现,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竞争者诺基亚和爱立信进入手机市场,进入产品初步细分阶段。摩托罗拉和竞争对手诺基亚共同制订了行业标准,策略定位为:手机不再是高贵身份的象征,作和娱乐休闲场所)任何时间使用,与家人朋友建立联系。两者稍稍有所分歧:摩托罗拉注重于“高科技高质量”方面的诉求。诺基亚进入市场时,面对摩托罗拉在早期树立起来的品牌壁垒和“技术质量”行业标准,采取的是从易一方面进攻的策略,就是更注重于消费者的沟通和人性化。在当时它的广告表现大多都是比较有趣味性的,有个性的,有时尚感的;在产品方面也进行了个性化改造,诺基亚最早推出了彩壳手机和可以更换外壳的手机,把手机推向了时尚化的潮流,使手机不仅是沟通的工具,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还成为传达消费者个性和情感的媒介。当时的爱立信则是采用了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利用明星策略进行品牌提升,利用明星带动产品的销售,但又不局限于某一个明星,让众多的明星代言,避免了单一明星的局限性。逐渐地,摩托罗拉的“技术导向型”策略有了局限性,没有迎合消费者多变以及内在个性的需求,摩托罗拉这个品牌给消费者的印象一直是一个传统的、重视技术突破的的品牌形象,使用摩托罗拉手机的人必定是事业型、工作型的消费者,偏向于中年男性的专业技术形象。其市场份额逐渐被诺基亚所超过,于是摩托罗拉重新制订策略,由“技术导向型”转为“市场导向型”,“智慧演绎,无处不在”,赋予品牌全新观念,推出四个品牌:天拓(ACCOMPLI)、时梭(TIMEPORT)、V.(Vdot)和心语(TALKABOUT),分别对应科技追求型、时间管理、形象追求型和个人交往型等不同的目标市场。摩托罗拉将品牌进行分化,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量身定做”产品及其品牌,这样可以使其对消费者的服务更加到位、更加贴切,同时也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具体、更亲切、更友善的形象。

(3)市场成长期:

市场进一步扩大,竞争者不断,手机己经成了非常普及的消费产品。手机产品的同质性要求手机生产商赋予其产品更多的附加价值。除了使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功能性利益以外,还要注意赋予产品情感利益或使其成为消费者自我实现的媒介。在手机的购买中,消费者不仅考虑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该产品是否达到满足情感需求和自我表现需求的要求;在对同样的性能或功能的产品进行选择时,消费者更着重的是自己对产品的感觉,如喜欢不喜欢、能不能表现自己的个性等。对于此时的手机产品而言,已经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修饰品,它主要肩负着几种功能:通信、装饰、玩具、表现自我。而反映到手机品牌它所需要传递的形象信息就是在科技上不断创新以更好更方便通信的同时能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够更加充分的展现自我,追求个性和时尚化。对于摩托罗拉而言,原有的专业技术背景的品牌形象体现出科技感有余而个性化时尚感不足,原来的四个目标市场—科技追求型、时间管理型、形象追求型和个人交往型未能捕捉到时尚青年这一群消费者。因此摩托罗拉采用了MOTO这一新策略,把所有的市场归类在MOTO之下,摩托罗拉公司把MOTO作为MOTOROLA的全新代名词,不断为MOTO输入人性与个性的品牌核心价值,这也反映了摩托罗拉企图扭转重视科技、缺乏对人性的了解,没有个性感和亲情感的品牌形象,为摩托罗拉这个消费者认为有点老化的品牌加入时尚、人文、年轻动感的品牌特色。用摩托罗拉自己的话说,MOTO还意味着“使消费者的生活更加简单、更聪明和富有乐趣”。它是对其品牌核心识别“智慧演绎,无处不在”的新诊释,同时也向消费者传递着摩托罗拉品牌“全心为你”—今后摩托罗拉产品更具个性化的新理念与新形象。“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品牌核心识别。诺基亚对消费者的了解和体贴集中体现在它的品牌之中。它是诺基亚在品牌传播中始终如一的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诺基亚时时处处为消费者着想的精神—使用户充分享受人性化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乐趣与方便。从产品设计、广告宣传及其他营销活动来概括,诺基亚的品牌延伸识别体现为人性化、个性化、创新、娱乐和情趣等几方面,而诺基亚的品牌个性集中表现为“刺激”,这在大胆、有朝气、富于想象、新颖等四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

4.2TCL、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国产手机TCL、波导是从中国国产手机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营销策略更加突出,下面主要分析TCL和波导两大手机品牌战略的运作。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4.2.1丁CL品牌战略分析

TCL手机的市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切入一超越一领跑一提升

(1)第一个阶段市场切入:1999年一2000年

TCL手机进入市场最初采取跟随策略,直接切入中高端市场,开发2000一3000元的手机,而不像其他国产手机走低端路线。TCL手机最初走中高端路线的市场定位为TCL市场拓展开了一个好头:

①占据战略制高点,便于以后产品线向下延伸。

②中高端市场利润丰厚,扩大企业生存空间,保持发展后劲。

③易于建立良好的品质形象.推广上:

①利用国产手机整体形象出台集体造势,并以国产手机领先地位自居。

②针对外资品牌采取产品质量擂台赛,不断宣传聘请众多科研人才进行研发等形式,提升国产手机品质形象,改善消费者习惯认知。

③借用TCL企业自身品牌多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高知名度和美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造势。

(2)第二阶段局部超越:2000年一2001年

在跟随摩托罗拉经典产品V998的基础上,推出了国产第一部高档手机999D,镶钻面板,更进一步提出了“宝石+手机”的概念。定位采用了跟随摩托罗拉V998的策略,定位于成功人士,故核心概念跟随了摩托罗拉,但又与V998相比有所超越,与中国人目标消费群的心理需求更接近,用钻石体现成功,抓住中国消费者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心理文化特征。用钻石将抽象的成功更具体化,更利于传播。其老总万明坚提出“价值创新”理论:手机不仅仅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工业品,还是承载古今人类情感的艺术品,若将珠宝等行业的高附加值因素引入电子行业,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人们的精神诉求,必将使产品具有人性化和差异化。珠宝所产生的心理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可向手机转移,大大提升手机的附加值。在产品技术战略上:提出“先,后核心定位追赶,重点突破,以局部创新获取技术优势,力求在技术率先突破。”注重工业设计,以求在产品外观上创造差异优势。

(3)第三阶段国产领跑:2001一2002年

这只是局部领域(国产手机中)的领跑,强化作为国产手机领头羊的角色。提出打造“中国手机新形象”聘请国际影星金喜善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名导张艺谋执导广告片,开始新一轮广告攻势,目标是作国产手机老大,做国产手机第一品牌。在策略上继续延续演绎尊贵典雅装饰性手机的路子,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手机外观设计上,突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提出TCL新的时尚标准。丰满“中国手机新形象”的定位。

第四阶段品牌提升:2002年以后

TCL提出了“一三三五发展计划”,将在一年内做到中国手机市场第三名,在未来三年内跻身世界移动通讯第五强。开始追求市场份额,产品线进行拓展和丰富(蒙宝欧、施耐德、第七感、领航者、名家),对市场进行细分(时尚化、人文化、精工化、尊贵化),并由此提出主题:科技美学化。

4.2.2波导品牌战略分析

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宁波市,公司创立于1992年10月,注册资金1.6亿元,公司主要产品有移动电话、掌上电脑、系统设备等。波导股份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营销动力网,41家销售分公司,300多个办事处、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15000多家经销商,近5万个零售终端。对一个进入手机市场短短几年的国产品牌来说,可以认为这是其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我们在分析波导公司的营销策划步骤时可以发现,该企业与广告公司在品牌推进的策划方面可圈可点。

(1)第一步:得到手机“入门证”

策划:用李玫作“敲门砖”

国产手机品牌一开始就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巨大压力,然而和彩电、冰箱业不同的是,“民族牌”并没有成为国产手机的宣传利器。为了得到手机市场的“入门证”,国产手机公司纷纷选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康佳选周润发,科健选张铁林,更有甚者,TCL斥资1000万元搬来了金喜善。波导则起用了国际著名歌星—李玫(C0Co)作为品牌代言人。2000年春节前后,通过电视广告和户外招贴,人们知道了那个李玫做广告的手机。马棚里拉出头骡子来,先混了个脸熟。点评:波导手机《李玫篇》在传播知名度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效果。从无到有,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全由李玫轻松搞掂。李玫的迷人曲线、火红装束、天后风采支持了波导的款式、档次的“不一般”。从某种角度说,惊艳和绝对是一种传播力量。

(2)第二步:打造美誉度

策划:“雪藏”李玫推出个性化概念—“手机中的战斗机”针对品牌面临的困境,波导当时提出了“暂时雪藏明星,寻找在中国市场具有传播力的产品概念”的新思路,采取“强行起飞”的品牌策略。波导手机的技术合作商—法国萨基姆,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航空军事通信企业之一,为法国幻影战斗机提供射频通信方面的技术,因此波导手机在通信性能、通话效果上有先天的优势。这一点是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概念提出的源头,显示了波导手机先进的技术内涵,同时树立起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波导新手机的上市宣传找到了一个有力的突破口。点评:“雪藏李玫”的策略非常高明,对广告的效果还是有把握的。对于一个消费者还不了解的产品,走时尚的路子是很危险的,因为不同的人时尚概念也不同,产品的形象就不容易清晰,传播的效果就不同。“手机中的战斗机”的定位在传播层面上也是很成功的,品牌因此拥有了更高知名度。

(3)第三步:提升品牌

策划:李玫再度现身广告套装轰炸市场

品牌有了稳定而强势的个性之后,波导才让“雪藏”的李玫再次出场,使明星真正成为品牌提升的活载体。在波导没有选定更好代言人的时候,在波导没有比“手机中的战斗机”更好的卖点的时候,在波导和李玫的合约还没有到期的时候,李玫理所当然地坐上了战斗机。此时波导没有单纯考虑30秒的纯商业广告,而是包括了3分钟MTV及2分钟、60秒、30秒、巧秒、10秒、5秒广告的一个庞大的广告套装。波导936具有变换彩壳的时尚特色,与李玫多姿多彩的国际歌星形象不谋而合。

(4)第四步:巩固品牌地位

策划:启动“波导扫盲工程”

“手机中的战斗机”在市场上用战斗机“强行起飞”之后,下一步该采什么样的战术来进一步显示战斗机的威力呢?在广告公司的筹划下,一场备受新闻界关注的“波导扫盲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波导提出了“通话效果是中国消费者的第一需求”的观点。中国移动通信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通信盲点,波导手机由于采用战斗机射频技术,接收好、信号强,能为中国消费者扫除使用盲点,波导借此“推广术”名声渐起。通过以上几个阶段,波导手机逐渐与其它国产手机拉开了距离,如果说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在第一个阶段,在其它品牌纷纷用名人打开市场大门的时候,他们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其它品牌在品牌积淀方面都要比波导强。但是经过独到的产品定位,经过直接有效的利益点诉求与强势媒体传播,波导逐渐脱颖而出。

4.2.3丁CL、波导品牌中的优缺点分析

tCL在前期成为手机行业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企业,原因是有一条相对清晰的发展思路:通过局部创新,产生差异化,生产适应中国消费者的特殊消费心理的产品,不把关注点放在价格上,更多的是通过提供附加价值来吸引消费者以及达到盈利的目的。进入现在的品牌提升阶段,从TCL最近的动作来看,不断地拉长产品线,从高端往中低端下移,不再有很清晰的产品创新和产品差异支持,其销售方面也不断的进行降价促销以取得最大的市场销量。然后从其品牌层面来看,撇开副品牌“蒙宝欧”不谈,其主品牌TCL手机并没有什么新的举措,TCL主品牌通过前期阶段的塑造,只是与其他品牌形成基本差异化而已,还不具有清晰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TCL企业的营销能力在众多的国产手机中首屈一指,它在这几年来的营销过程中营销手法多样,同时营造了许多的营销话题。从当初的高端切入,走宝石手机路线,到聘请金喜善作代言人,找张艺谋执导,树立“中国手机新形象”,每次动作都在市场中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善于营销炒作。但是从另一侧面来看,TCL手机并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消费者对于TCL手机的记忆点比较分散,不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积累和提升,在品牌方面更多的是依靠自身企业品牌。TCL企业品牌对TCL手机起到了背书品牌的作用。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TCL企业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给予消费者的品牌印象也是良好的“积极、创新、向上”形象,这对TCL手机早期进入手机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TCL企业一直以来的多元化发展,又给人留下了“不够专业化,科技感不足”的联想,这对TCL手机而言是应该规避的。TCL提出“科技美学化”顺应了手机市场发展的两大核心影响要素“产品核心技术和消费者内心对时尚外在美的体现”,“科技”是内核,“美学化”是外延属性,定位是比较精准的,但是由于品牌联想“科技感”不足,产品核心技术能力难于让人信服,同时“美学化”也并不是通过美女代言或者说几个漂亮外壳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此建议,TCL手机在此阶段应该适当脱离母品牌,“科技感”要通过TCL手机自己的不断强化和加深,比如通过不断的推广宣传技术优势来加强消费者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同感,企业对研发的重视,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实力的大众宣传,技术人才的拥有等等。同时通过推出精品手机,利用产品外在和终端展示等层面来体现和丰满美学化。相比于其他国产手机,波导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是比较鲜明的,这与其当初“强行起飞”的战术有关,可以说波导与“手机中的战斗机coco李玫”等同在一起,这为波导迅速打开市场,进而三年销量占据国产手机第一位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波导前期的做法使得波导的品牌提升极为困难,同时李玫所带给波导品牌的时尚是“大众化时尚”,波导定位为低端市场,手机价格普遍不高,又经常做促销,使得波导品牌与“低价、低端、低档”联系在一起,这与波导国产第一地位极不相符,品牌溢价能力也很低,波导盈利能力极低。波导近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推出高档机型女人星f1,但是由于其本身品牌价值难于支撑,对其市场前景表示怀疑。在此建议对专业背景进一步丰满,并以产品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带动品牌价值,同时不应该着眼于国产第一,应该放眼于整体市场,直面与国外品牌抗衡,与外品牌同一阵营。同时也注意在产品外观和广告表现方面提高时尚质感,增加时尚元素。4.3从国内外手机品牌的比较研究透视品牌文化的背后

波导高速发展的几年,一直是走外部市场推动的道路,这也是大部分国内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做外部市场上。但是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市场占有率只是短暂的,市场是理性和非理性两个因素的混合体,中国市场非理性的成分多一些,这就使一些中国企业热衷于炒概念。所谓炒概念就是刺激人们的非理性需求。不错,单纯从市场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短期可以成功。但仅做外部市场,没有内部支撑是靠不住的。三株、秦池、爱多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这批企业来说,他们成功的原因正好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过分信赖和追求短期的市场利润或战术利润。而从摩托罗拉公司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持续”,持续是什么?持续是一种平衡,是企业内部运营系统能力与市场运作系统能力之间的平衡。科林斯和波拿斯在《基业长青》一书中的结论:像摩托罗拉这样的远景型公司,并不把它们的生存价值与注重实效当成“二挑一”的那种选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寻求有效解决方案的动力,并且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与它的价值观一致。领导层重要的任务不仅是指出业务道路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去构筑一个发挥才能的机制与平台,建立起凝聚人心的企业战略。对于几个高速发展的国产手机品牌,关键的一步仍然没有看到,或者说它的赢利模式和文化内涵的支撑能力并不清楚,而如果没有这一点,整个公司就是在围绕利润和产品而不是围绕战略和能力跑一场马拉松。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摩托罗拉在若干次困境中应对危机的内在机制,最后会发现摩托罗拉能够成功地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原因实际上深深地根植于它的文化之中。比较竞争优势是很容易丧失的,真正支撑企业长期持续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一企业应对变革的集体学习能力。一个十年的告诉发展公司与一个近八十年的成熟公司,它们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内在的机制与文化,而不在于外在的繁荣或是危机。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国产手机品牌身上看到科的,更多的是产品的竞争导向,这对于产品推广与市场竞争应该说是有效的,但这种诉求如果没有达到战略高度,即不能由此统领和整合波导业务流程,不能由此开始培育独特的能力。而没有统领业务的战略与独特持续能力之间的配合,“世界名牌”与“移动通讯精英”的战略目标就将是可望而不可及。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服装;品牌延伸

品牌对于服装犹如生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制胜已经成了服装企业间竞争的不二法则。很多企业为扩大规模、提高经营绩效,让自身在同行业中站住脚、站稳脚并有更大发展,开始对服装品牌进行延伸。我国在过去的10年里,品牌运作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品牌延伸。

1服装服饰类内延伸

服装品牌的延伸最常见发生在服装服饰类之间,这种延伸可以分为3种情况:一是服装不同类别之间的延伸;二是服装向服饰的延伸;三是服饰向服装的反向延伸。众所周知,浙江是全国的服装大省,雅戈尔、杉杉、罗蒙、报喜鸟、庄吉、步森等已成为中国服装界最响亮的品牌。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企业的延伸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这些服装企业普遍采用了品牌延伸策略,由单一品牌转变为综合性品牌。如雅戈尔由衬衫向西服、西裤等多种产品方向扩展。实践证明,对于服装不同类别之间的延伸,是被企业普遍采用。而且往往是成功的。

表1同时显示,有些企业(如庄吉、罗蒙等)在服装与服饰之间进行品牌延伸,其基本特点是在服装品牌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向服饰类品牌延伸。这是国内目前比较常见服装与服饰的品牌延伸。由于服饰是用来点缀服装的装饰品,凸现着装或增加美观的附饰,由服装品牌到服饰的延伸,比较容易成功。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内服装品牌企业都不再局限于生产服装,他们更多地是向服饰进行延伸。

第三种,服装与服饰之间的品牌延伸模式是从原来生产服饰的向生产服装发展。在国际上,意大利的著名品牌普拉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普拉达最早是经营精美皮箱、皮包、皮夹及其他饰品,到现在已有男女服装、内衣、鞋子、配件等多种品类,而且非常成功。在它推出的品牌延伸产品——服装中注入了前卫的元素,融合了传统与时髦,表达了优雅的精致感和浓浓的书卷气,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

国内从服饰到服装延伸的企业也有不少,但似乎又很难有突出的例子。分析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归因于服饰到服装的延伸难度系数较大。—方面与原有服饰品牌的美誉度、忠诚度等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很多原生产服饰的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资金、设备等,从而限制了企业扩大规模。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有相应的解决方法:第一,可以采用副品牌策略,每个副品牌都可以利用原来主品牌的品牌资产,沾主品牌的光,而不须投入大笔广告推广费用重新建立一个品牌;随着副品牌不断推出,还可以提升主品牌的美誉度。此外,一旦副品牌延伸失败,比起直接用主品牌来延伸产品的副品牌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轻品牌延伸的风险。第二,服饰企业可以考虑与国内外服装企业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得所需,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国-2服装档次间的延伸

服装品牌通常分为3个档次,最高档次的品牌是设计师品牌,其次是一线品牌,再是二线品牌。所谓品牌的档次延伸就是指品牌由较高档次的服装向较低档次服装的延伸,如由设计师品牌向一线品牌延伸,或者是由较低档次的服装向高档次服装延伸,如由二线品牌向一线品牌延伸。

国际上最著名的品牌几乎都是设计师品牌,如皮尔·卡丹、香奈尔、范思哲、瓦伦蒂诺等。设计师品牌服装大多为贵族和富有阶层服务的服装品牌。因此,设计师品牌服装的市场非常有限。不可能让其发展为一个有很大规模的企业和品牌,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品牌延伸,由设计师品牌延伸产生出一线品牌甚至二线品牌。

当前国内外的一线品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设计师品牌延伸而来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基本特点是在设计师品牌的前面或者后面加上一个字或词,构成一个新的品牌,这个加上去的字或词我们通常称为副品牌或次品牌;另一类是生产经营企业的品牌。国内大部分的服装一线品牌都是企业原创的品牌而非设计师品牌,如雅戈尔、罗蒙、金利来、白领等。

二线品牌是面向中低收入者的服装品牌,或者说是一个大众化的服装品牌,更多地强调服装品牌产品的实用和性价比,通常的说法就是价廉物美。这种品牌往往不追求品牌的附加价值。主要强调服装质量的可靠性和产品的实用性,买的放心。穿起来感觉也比较合适。

3种不同档次的品牌,每一个和每一类成功的品牌均有其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和品牌定位,在品牌延伸时,必须充分考虑。一般来说,若这一核心价值能包容延伸产品,且产品属性和品牌形象不相冲突,就可以大胆地进行品牌延伸,否则就不宜延伸。也就是说,品牌延伸不能与品牌核心价值相抵触。

因此,要实现服装品牌的跨档次延伸就比较困难。无论是向上延伸还是向下延伸都会有问题,特别是以档次、身份、地位及文化象征为主要卖点的服装品牌,一般很难兼容中低档次产品。因为人们在购买高档次服装时,所追求的不是局限于该服装的物理属性,他们更多的是追求这个服装品牌所带来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感受顶级品牌带来的无尚荣耀。

一般情况下,一家生产较低档次服装的企业和它的品牌,很难向较高档次延伸。因为消费者的思维定势和他们无法相信品牌服装价值的升高。企业要使提升品牌档次的延伸得到成功,还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改变消费者观念,改变该服装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定位,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由较高档向较低档延伸时,要注意的是不能因延伸而毁了品牌原有的价值,比较明智的方法是采用主副品牌组合的策略。总的来说,服装品牌的向上延伸比向下延伸更难。

3年龄延伸

每个人在选择和穿着服装时往往会与自己的年龄联系起来。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服装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对服装也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因为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由于其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文化。服装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一种文化消费现象,必然会受年龄的影响。青年人可能会选择比较时尚、前卫,甚至是另类的款式,因为这样比较符合他们追求时髦、显现独特个性的心态;中年人更多的喜欢看上去稳重而又富于内涵的服装,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传统、朴实和实用型服装和款式。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2篇

1987年,中国广东省正式开通了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移动通信时代,也标志着一个庞大的移动电话市场的开放。随着手机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日趋增加,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格局发展至今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87一1995),摩托罗拉一支独秀

1994、1995年之前,摩托罗拉借助在中国寻呼机市场的影响力,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讯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设备,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独领,市场份额高达S0%以上。摩托罗拉在当时主要以“专业、高科技”形象出现,其推广诉求点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性,企图建立行业标准,并将自身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2)第二阶段(1996一2000),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三国演义1996年至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一直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个品牌在竞争。爱立信和诺基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由于当时摩托罗拉占据市场主导,也基本上成为专业通讯技术的代名词,此时这两个品牌在品牌推广上采取了与摩托罗拉不同的方法,避开了技术方面的竞争。爱立信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甚至在96一97年间有一段时间内超过摩托罗拉成为第一品牌。而诺基亚在进入市场之初,品牌影响力不够,产品线不如摩托罗拉丰富,但在推广中一直都注重塑造时尚有个性的品牌形象,并且推出的每款机型都为精品,在市场上几乎都可以成为主流机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诺基亚5110,在当时就以高档的手机产品,中档的手机价格,创造了一个手机神话,市场份额急剧上升,最终在1998一2000年之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大哥大。这一阶段手机品牌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三大品牌之间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至利浦、西门子、阿尔卡特、索尼等多个品牌虽然也进入手机市场,但是只能瓜分不到20%的市场份额。在这一阶段末期,进入新千年,爱立信开始出现危机,市场地位急速下滑,使得“三国演义”格局变为“两雄争霸”。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开始,国产品牌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舞台,进入市场短,品牌影响力微弱,产品本身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地位。国产手机在当时还处于学习、积累的阶段。

(3)第三阶段(2001至今),国外、国产手机群雄并起

从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开始发起冲击。面对洋手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厦新的精品手机策略,TCL的宝石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等。据市场销售监测,截至到2003年5月底,国产手机的市场销量己经占据50%。而西门子、阿尔卡特、飞利浦、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看中中国手机市场的潜力,逐渐加强在中国市场的力度。众多手机品牌已经开始逐步打破摩托罗拉、诺基亚两大巨头控制市场的竞争格局,走向多元化的竞争局面。

3.2国产手机市场国内外手机品牌现状

从1987年开始,中国手机市场容量由小变大,手机品牌数量由少变多,国产手机力量由弱到强,经历了众多的市场变迁和品牌演变。品牌价值,一个看似模糊的概念却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命。有观点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品牌的经济,品牌经营是手机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一把利剑,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就意味着它拥有一笔无价的资产。于是,在“叫嚣乎东西,挥突乎南北”的一场市场掠夺战之后,在吵够了规模,说腻了产量之后,开始变得冷静的商人们也开始关注起手机的品牌价值这个他们曾经看起来有点不现实的新话题。

3.2.1国产手机市场品牌格局

从2001年7月开始,我国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但我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只有近11%,与发达国家40%的普及率有很大差距,这说明中国手机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巨大的增长空间也令竞争变得空前激烈,每个品牌都有占据行业老大地位的机会。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30多个品牌在争夺手机市场,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西门子为主,国内品牌以TCL、波导、科健、联想为主。从“赛迪手机调查”所获取的调研数据看,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等品牌在国外品牌中呈现较高的认知指数,分别达到了87.2、84.6、81.7和80.2,成为国内手机消费者最为青睐的国外品牌,而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品牌因为整合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品牌认知度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部分日系品牌认知度也有略微下降。在众多国内品牌中,海尔、波导、夏新、联想等品牌认知度稳中有升,认知指数分别为82.6、80.8、80.1和79.4,由于上述品牌在产品质量、服务保障和新品创新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让消费者对上述品牌情有独钟。根据市场数据可以将主要手机品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主导型:诺基亚、摩托罗拉;主力型:波导、TCL、西门子、三星和科健;游离型:厦新、康佳、阿尔卡特、飞利浦、索尼、NEC、爱立信、海尔、东信、联想;游击型:首信、京磁、CETC、海信、浪潮和拓普、创维等;可以看到经过几年来的混战,手机品牌结构出现分化,使得手机市出现多元化的品牌格局,新的市场格局和品牌格局已经形成了。

(1)表现为洋品牌阵营的分化如洋品牌中的三星和西门子的崛起,爱立信的衰弱。形成层次为:两大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二流品牌(西门子、三星)+其他品牌;

(2)表现为国产品牌阵营的分化如以TCL、波导、科健、厦新为代表的优势品牌脱颖而出。形成层次为:国产一流品牌(TCL、波导、科健)+国产二流品牌(厦新、康佳、东方通信、海尔)+其他品牌;多元化的品牌格局表明了各个手机品牌所面对的竞争都是全方位的,面对任何一个对手都不能忽视,也不能掉以轻心。品牌结构的分化同时也揭示了品牌分布的不稳定性,这也预示着对于任何国内手机厂商来说,只要战略对路,战术对头,在不断的市场洗牌过程中,完全可以从洋品牌中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样对于洋品牌而言也完全可能重夺江山,国内手机厂商的地位并不稳固。在最新的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监测中,国产手机的销售额虽然占到了50%,但是这种实力更多的体现在销售方面的实力,它们所取得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是靠营销手段和营销创新来完成的,从品牌忠诚和品牌预购情况来看,国产手机依然没有形成对抗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从总体上讲,国内品牌的手机生产厂商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抗国外品牌的集团实力。虽然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极大多数的国产手机所面对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品牌劣势、技术不足等等),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然存在太多的变数。

3.2.2国产手机市场结构分析

(l)消费群体结构分析

据新生代调查,中国手机市场品牌消费群体结构分布的特点为:①第一阵营三大品牌基本覆盖所有群体②其他阵营诸品牌依靠细分致胜.可以看出:①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三大品牌由于产品线丰富,几乎覆盖了所有消费群体,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人口特征,这也是它们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②TCL手机的消费群体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比例高达相关。61.3%,尤其集中在年轻女性,这与其产品设计及明星广告策略密切

③爱立信、飞利浦、波导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年男性区域,机在外观设计上普遍具有男性化特点。其中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语更是强化了男性消费者的购买倾向。这些手的广告

④阿尔卡特和松下等手机品牌中的新秀,其目标消费群相应地集中在低龄段,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2)区域分布结构

新生代调查发现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区域分布的特点为:①国际品牌在一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占据较大优势;②国产品牌的竞争优势在二、三级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以摩托罗拉和波导为例,两个品牌的交叉区域并不很多,波导明显采取了“退而求其次”的战略,主动向二级城市(诸如合肥、武汉、重庆等)发展。面对国际手机强大的品牌和在位优势,“农村包围城市”成为诸多国产品牌的突围策略。

(3)品牌忠诚度分析

手机是介于耐用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之间的中间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由于手机的功能不断创新,造型不断变化,新品层出不穷,价格变化频繁,再加之电信网络的不断完善,消费者持有手机的更新速度要远远高于大多数耐用消费品,但又不像快速消费品那样频繁。表现在忠诚度上,手机的指数要低于其它耐用消费品,但又高于快速消费品。从总体来看,手机品牌忠诚度指数显现出以下现象:

①老牌劲旅风采依旧:同市场份额一样,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仍然排在前三,并远远高于其它品牌。

②专业品牌优势明显:与专注生产通信产品的专业化品牌相比,由其它行业涉足手机生产的松下、海尔等品牌的忠诚度则有待提升。

③昔日英雄英姿不再:爱立信的衰落导致其品牌忠诚度只位居中游,并

有被部分国产品牌赶超的迹象。

④国产品牌略显逊色:国产品牌的增长速度已全面赶超国际品牌,但总体忠诚度还较低。缺乏核心技术优势,位居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和低端国产品牌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海尔的市场份额虽然较低,但忠诚度却高于其它国产品牌而处于第二梯队,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其家电强势品牌的有效延伸。

3.2.3手机品牌消费理念已成形、消费行为趋于成熟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特性的日益熟悉,消费者的购物意识也在走向成熟,品牌作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上提供了可信赖的依据和保障。消费者对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功能、外观、服务、广告宣传等不同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内手机用户消费已经变得十分理性。他们对价格、外观、广告宣传等敏感指数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分别为46.8、16.5和12.8,相对2004年而言,外观和价格敏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在品牌、质量、功能及服务方面,消费者依然最看重产品的质量,其敏感指数为76.6,产品的质量问题为大多数消费者所青睐。从相关的调研结果看,摩托罗拉、波导、海尔、和夏新等品牌产品质量深受消费者青睐,获取“用户满意质量奖”也并非意外。其次是功能和品牌,消费者敏感指数分别为62.3、60.4,消费者对功能和品牌的认可度已经基本相当

3.2.4手机行业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相对成熟

中国手机市场的商机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手机的需求量来自于新增加的手机用户和汰旧换新的需要,新增用户和换机率保证了市场的增长空间,主要以推出新机型及降价来刺激市场。随着服务商竞争的加剧,CDMA网络的不断完善,入网费、通话费相应的调整以及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将极大的刺激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市场需求会大增。欧洲等国家的发展经历都表明移动通信普及率最终会超过固定电话。这几年来虽然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势强劲,移动用户数是世界第一,可是普及率依然很低,仅为14.95%,低于固定电话普及率30.22%,与世界其他通信发达国家的平均普及率50%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需求特点的新变化,为手机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这是中国移动通信继续增长的基础,未来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以2003年上半年的数字为例,我国累计生产手机(含GSM、GPRS和CDMA)219.67万部,销售手机8003.02万部,其中出口3686.69万部,国内市场销售4316.33万部。从生产情况看,上半年GSM、GPRS手机累计生产7183.72万部,增长50.1%,CDMA手机累计销售1035.95万部,增长344.9%;从销售情况看,GSM、GPRS手机累计销售7078.59万部,增长48.8%,CDMA手机累计销售924.43万部,增长341.2%;从出口情况看,GSM、GPRS手机累计出口3157.88万部,增长51.4%,CDMA手机累计出口528.81万部,增长503.7%。从总体发展态势看,手机市场供需两旺,

3.2.5手机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品牌资产价值

2002年一2003年度手机行业报告对目前手机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度分析,结果表明:

(l)目前手机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是手机市场品牌分布机构呈现出明显的三大层级:表现在品牌竞争力指标上,摩托罗拉(68.18)、诺基亚(57.59)和三星(41.13)共同占据第一阵营,遥遥领先于第四位的西门子(12.61);后者与TCL(10.72)、波导(7.16)组成了第二阵营;而更多的国产品牌,如海尔、康佳、夏新、科健等则跻身第三阵营。

(2)品牌成长指数清晰的反映出国产手机将成为未来中国手机市场的主力军,中国2003最具成长性的手机品牌前六位均为国产品牌,依次是:康佳(134.67)、TCL(127.53)、夏新(125.09)、波导(121.81)、海尔(121.47)、科健(113.72)。虽然国产手机在“核心技术”这个品牌发展的瓶颈上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参考了韩国三星的经验(没有研发领域内的“核心技术”但手机品牌资产价值已经超过3万亿韩元),可以看到我们国产手机的已经具有一定品牌资产价值。

3.3手机企业在品牌运作上的努力与尝试

中央电视台“2003年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熊猫以1.0889亿元夺得2003年央视广告标王;2002年的央视广告冠军TCL,以6660万元排名第二;夏新以近6000万元的筹码名列第三。夏新手机充分利用电视台的多频道、多时段构件了一个立体传播平台,有媒体报道,其每月在央视的广告投放都基本上维持在1000多万元;而波导更是以广告构筑业内超强“产品矩形”方阵,一年推出20余款新机型。据TCL移动通信策略部副部长刘文权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指出,2003年TCL在央视A特段和世界杯广告的投放量达到了7000多万,加上在地方台投放的5000多万,排在手机类广告的第一位,另外在报纸上的投放量也有六七千万,也是排在第一。这些广告运作使得TCL手机在手机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国内某著名顾问的《中国手机市场新格局》报告显示,TCL集团2002年一季度销售约160万部手机,数量几近为2001年全年销售量,销售额突破30亿元,在当时国内手机市场排名第三。与此同时,手机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上也走向成熟,从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到TCL为了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的国际化形象,斥巨资1000万元聘请“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并力邀国际级导演张艺谋担任广告片的拍摄。广告片还没有拍摄,TCL就已经通过媒体大造声势,将这一新闻热点传播出去。广告片在央视的黄金时段进行了投放,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TCL手机“中国手机形象”的传播语传遍全国。波导在品牌传播的初期,波导提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传播口号,力地推出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利用2000年奥运会的传播良机,推出让奥运记者带上S0部波导手机奔赴悉尼的活动,让波导手机“信号好、接收好”的特点得到新闻印证和传播。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整合营销 品牌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市场细化,教育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及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高涨,高校之间的办学水平、生源质量、办学条件、人才引进以及就业等方面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逐步形成高校之间的分化格局。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状况,如何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特色以及个性,系统的构建、推广与维护高职校品牌,仍是高校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文据整合营销的理论基础,以品牌整合为切入点,结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品牌建设的现状,为了切实解决齐职院品牌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提高其品牌的综合竞争实力,培育较大美誉度、知名度的高职院校品牌,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高校品牌建设的对策与建议,进而希望对提升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品牌价值有着重要积极指导与借鉴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整合营销

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在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将所有的营销传播手段协调、统一起来,向目标受众传递统一的说服性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间建立一种独特的关系,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高职院校的目标受众主要是指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由这三者的集合构成了高职院校的利益相关者。

(二)品牌与高职院校品牌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符号、象征、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用以辨别销售者及产品或服务,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

高职院校品牌是以院校的名称或校徽等为标志,以校园文化为灵魂,集学校各种优势资源,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大量的服务于管理、生产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优秀人才和学生、家庭、企业、社会等建立起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三)整合营销与品牌建设的关系

1.整合营销是协调和管理传播活动,以保持组织信息一致的途径。早期的整合营销以促销和传播的整合为重点,即通过各种传播活动为企业形象及其品牌实现“一种形象和一个声音”。多数专家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用于计划、制定、执行和评估可衡量的、协调一致的和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方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是将广告、推销、公共关系等多种手段传播一致的信息,整合传播战略,从而提高品牌和产品形象。一所学校如果对它的所有信息传播手段整合程度越高,那么它的形象也就会越鲜明,像学生、家长、用有单位等关系利益人对它的忠诚度也就会越高。

2.整合营销是以消费者为起点,以完整统一的品牌形象为核心的互动过程。营销传播的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一根本的动因决定了一切营销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离开对消费者行为的认识。[2]

3.整合营销造就品牌关系。新生企业在成立之初所考虑的是形成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标准,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品牌的深层次内涵就是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囊括了企业所有的经营和管理范畴,包括了人、财、物、销等。因此,只有文化做好了,才能酝酿一个好的品牌。[3]

二、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品牌建设的现状

(一)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实施整合营销在品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1.创建初期的整合营销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东亚大学。办学初期,“校牌是借的、广告是赊的、校舍是租的、教师是聘的、学生是落榜的”。学院先后整合各种资源,开创了企办教育向民办教育战略转移的新途径。在学院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机制,得到专家和业内同仁的肯定和赞同。

2.实践教学中的整合营销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实行“第三学期制”和“第四学期制”。每年的6至8月份独立地设置为一个社会实习实训学期,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由学校统一组织到校办工厂、专业所属实体公司以及对口的单位岗位,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环境。第次实习后,学院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在收回的《实践教学信息反馈表》中体现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此外,学院还利用寒假期间设置第四学期,学生在完成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及其他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向母校及家长汇报成长经历。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利用一切信息传播的途径将学院的发展信息传播到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处。

3.各系部自行创建网站,进行特色宣传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实行二级管理制,设置了“五个系,一个中心,一个技职校”。这七个部门在学院领导下,纷纷创建了反映本部门改革发展的特色网站,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局面。学院通过各系建立的网站,有效地与外界进行沟通,及时地传递了学院办学特色、系部活动等相关信息,从而在利益相关者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4.品牌评价体系初步确立

齐齐哈尔职业学业院重视品牌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品牌班级、品牌寝室、品牌专业的评价标准。一旦这种品牌评价体系被学院的师生了解熟悉,大家就可以自觉地向这一标准努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品牌形象。

(二)齐职院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品牌管理人才缺乏

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复杂性、系统性决定了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品牌管理人才是推进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职业化的专业品牌管理人才,就不可能形成知名的高职院校品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品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从事品牌管理的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品牌管理实践经验。品牌管理人才的缺乏直接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进程,这也是影响齐职院品牌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2.品牌营销手段缺乏

品牌主体的品牌营销手段缺乏,导致品牌的认知度低,增值速度缓慢,品牌价值的提升极其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学院与公司、企业不同,没有市场部与销售部之分,因此,品牌建设工作得不到具体、有效地落实。无论是招生部门,还是各个办学单位都是各司其职,尽量做好本职工作,而缺少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

3.品牌整合行动缺乏

高职院校信息的传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要运用广告、公关、事件等传播工具和电视、报纸、电台等传播渠道针对不同的品牌利益相关者发送信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中新教师较多,对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理解不深刻,会影响学院品牌信息的传播。此外,齐职院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只是通过招生简章和学院网站等有限的宣传形式了解学院,缺少感观性、互动性。

三、加强整合营销对齐职院品牌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整合营销观念提升齐职院品牌价值

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整合营销要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要设法使学院的各个环节,每一位员工都参与整合营销传播,让学院师生深知学院的品牌文化内涵,并以此做为考核标准。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对教师制定了合格教师的三个标准——让学生喜欢学校、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这样,在高职院校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把每一位教师培养成专业的品牌管理人才。合格教师达到了学校的“三个标准”后就可以在教学管理中不断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争取他们的认可,从而成为学院发展中品牌的管理者与塑造者。

(二)构建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体系

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应整合高职院校的营销过程、营销方式及营销行为,实现一体化;对高职院校内外部实行一体化的系统整合;整合企业的价值观与形象定位,实现对外信息的一体化与协调性。高校实施整合营销的关键点在于学院的教学服务以及品牌是通过何种方式和路径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高职院校为了塑造高校品牌,要综合运用公关促销、广告、事件推销等各种沟通方式构建以品牌为中心的整合体系。

(三)构建良好的高职校形象,形成良好的品牌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品牌的灵魂,是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的体现。在整合营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利益相关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提升教学服务质量,为构建品牌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品牌差异化定位,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构建教学服务品牌形象提供成功的经典路径。

总之,整合营销传播能够使高职院校从观念到实际工作,由内至外地一步步完成品牌的塑造,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在利益相关者心中形成鲜明统一的品牌形象,使品牌建设得到有力提升。

[2] 陈华.浅谈打造我国高职院校品牌的策略[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111-112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品牌授权风险品牌授权体系

一、品牌授权,创造“三赢”局面

品牌授权又称为品牌许可,最初起源于欧美国家,是指品牌的拥有者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区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商使用授权商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品牌授权商支付商定数额权利金的一种经营方式。

品牌授权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它也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品牌授权业最发达的美国占据了世界品牌授权业65%左右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国在世界品牌授权业所占的份额不足0.5%。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应引进品牌授权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品牌授权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可以为市场创造一个“三赢”的局面。

1、从品牌授权商的角度看。对于拥有知名品牌的授权商来说,这些容易被消费者识别的品牌作为有效投资授权出去意味着品牌的扩展,即拥有知名品牌的授权商不用投入厂房、设备、办公设备、人员等烦琐事宜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2、从被授权商的角度看。被授权商通过使用一个成功建立了多年的品牌名称、标识,使自己的商品能够立刻获得该品牌知名度带来的好处,迅速被消费者所知晓,并且更易于被分销渠道接纳。品牌授权为被授权商提供了一个对品牌形象已经熟悉且喜爱的消费群,而且消费者因为品牌的缘故也愿意付出比以前更多的金钱来购买被授权商的产品,从而也提高了产品的利润率。对被授权商而言,这一切的完成并不需要去启动和建立自己的品牌的投资,而且品牌的好处能够立刻实现,而建立一个新品牌可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3、从市场的角度看。进行品牌授权的原因还在于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清晰的识别并唤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其产品需求。比如一个米老鼠的图像可以赋予一个普通的杯子在产品功能性以外的品牌故事,从而吸引喜爱米老鼠的消费者的购买。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知名品牌产品,并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

二、品牌授权的风险

品牌授权虽然可以创造一个“三赢”的局面,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风险。

1、授权监控的风险。被授权者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品牌使用权,所以被授权者必须考虑投资的短期收益,不会注重品牌的维护与发展,因此很可能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另外由于品牌授权者并不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大多授权者远在国外,甚至有的品牌授权者还是“二道贩子”,无法对具体的授权企业进行产品质量上的监督,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危及整个品牌。

2、授权产品冲突的风险。某些授权产品由于企业长期经营战略及实际操作的结果,消费者已经在某一领域认同了该品牌,使其可延伸性变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授权产品与原有产品的关联性较差,甚至产生抵触,就会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不适,有损原来的品牌形象。例如品牌的原有产品是食品,而授权产品是药品,就会使产品的可信度降低。

3、授权变“圈钱”的风险。据报道,有关部门已经发现一些不法之徒打着品牌授权的幌子,有的甚至连商标都未注册,便搞起了所谓的品牌授权,在大肆圈钱之后,然后拍屁股走人,换一个招牌继续招摇撞骗。一旦加入了这样的“联盟”,其后果不堪设想。

4、授权品牌不受保护的风险。获得国外企业授权加工的商品,如果与国内企业产品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时,在国内使用该商标就构成了侵权,也就是说,授权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5、克隆仿冒的风险。一个“鳄鱼”品牌,在我国市场上就有新加坡鳄鱼、香港鳄鱼、法国鳄鱼;鳄鱼头标识既有朝左的,也有向右的。尽管这些“世界名牌”都拥有自己的合法身份,但大都没有在相关的品牌发源地注册,更没有在世界知识产权国际组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组织进行注册。因此这些克隆品牌在我国是合法的,在国际上却根本得不到承认。

三、如何正确地进行品牌授权经营

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品牌的商机,也凸显了没有品牌的危机。因此,作为授权方,应构建一套成熟的品牌授权体系。

1、对授权厂商的选择要慎重。要全面考核被授权者的资格,确立长远互利的合作关系,决不能谁交钱就给谁干。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考查合作者的资金实力。潜在合作者的资金实力将是至关重要的考察因素。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那么它就不可能承担起对品牌的建设和提升的重任,而只会从品牌原有价值中分享利益。

(2)是否拥有经营团队。除了品牌之外,经营团队是企业的灵魂。即使投资者拥有资金,如果其没有操作过实业(如张海收购健力宝),或者不拥有一支精干的经营团队,指望雇佣职业经理人是很难以成功的。毕竟,中国职业经理人生存和发展环境都还不成熟,更不要说职业经理人团队。

(3)对所选项目的操作方式。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合作者会要求控股新公司,那么授权方要提前设定商标授权的使用范围和退出机制,否则会留下后患;有的投资方会选择以OEM的方式介入新的延伸业务,那么就要考察合作者的真诚度,要知道OEM是被授权方轻易进入的一种方式,此种操作方式产品质量、发货流程是很难以控制的,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度也是有限的。

(4)授权方和被授权方企业文化的相互包容性。由不同文化理念的多个企业共同经营同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合作的各方又是独立自主的,其结果就会使同一个品牌逐渐地演变出不同的品牌形象出来,甚至是相互排斥的品牌形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品牌的终结也就不可避免。因为文化理念的不同决定了经营理念的差异,而经营理念的差异必然对产品的质量、市场推广的行为以及服务的品质等等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容易导致市场对品牌认识的混乱,最终会大大削弱品牌的影响力。

此外,品牌的授权经营,还应考虑被授权方是否具有诚信的经营理念、是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2、要加强对被授权方的管理。品牌授权的基础是开发品牌形象并维持该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地位,具体来说,加强对被授权方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授权商品的品质控制。品牌授权人对被授权方的管理主要是授权商品的品质控制,不能让低劣的商品影响品牌的形象。

(2)加强对授权合同的控制。对被授权人可以生产销售的授权的商品种类、授权商品的销售区域也会在合同中确定清楚。像姗拉娜对SNOOPY的使用就被品牌授权商美国统一专栏联合供稿公司严格限定在沐浴粉、护肤霜/膏、乳液、润肤油、爽身粉、沐浴露、泡沐浴、洗面奶、啫喱水、护手霜、洗手液、驱蚊水、润唇膏、洗发露、香皂、湿纸巾、面霜等十七大类,并将每两年对姗拉娜的使用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审核。

(3)加强对授权方经营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授权方对被授权方在品牌授权后的经营过程要进行指导和管理,以防被授权者的品牌授权经营偏离了企业原有的轨道;要坚决杜绝授权方在授权后成为“地主”的现象:只顾收“租金”,对被授权方在品牌授权后的经营过程不管不问。

3、把握发展加盟商的节奏,切忌操之过急。授权方要把握发展加盟商的节奏,量力而行,切忌操之过急,免得消化不良。

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这是中国发展品牌授权业的优势。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们进行品牌授权经营的好机会,对于缺乏品牌的中国民族制造业,现在正是了解品牌授权经营、与国际授权品牌合作、发展自己品牌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熊卫、高金城:批判营销[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

品牌经营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品牌授权风险品牌授权体系

一、品牌授权,创造“三赢”局面

品牌授权又称为品牌许可,最初起源于欧美国家,是指品牌的拥有者在一些商定的条款(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区和使用的时间段)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允许被授权商使用授权商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并向品牌授权商支付商定数额权利金的一种经营方式。

品牌授权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它也被称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品牌授权业最发达的美国占据了世界品牌授权业65%左右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国在世界品牌授权业所占的份额不足0.5%。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应引进品牌授权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有关专家同时也指出,品牌授权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可以为市场创造一个“三赢”的局面。

1、从品牌授权商的角度看。对于拥有知名品牌的授权商来说,这些容易被消费者识别的品牌作为有效投资授权出去意味着品牌的扩展,即拥有知名品牌的授权商不用投入厂房、设备、办公设备、人员等烦琐事宜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2、从被授权商的角度看。被授权商通过使用一个成功建立了多年的品牌名称、标识,使自己的商品能够立刻获得该品牌知名度带来的好处,迅速被消费者所知晓,并且更易于被分销渠道接纳。品牌授权为被授权商提供了一个对品牌形象已经熟悉且喜爱的消费群,而且消费者因为品牌的缘故也愿意付出比以前更多的金钱来购买被授权商的产品,从而也提高了产品的利润率。对被授权商而言,这一切的完成并不需要去启动和建立自己的品牌的投资,而且品牌的好处能够立刻实现,而建立一个新品牌可能要花费数年的时间。

3、从市场的角度看。进行品牌授权的原因还在于一个强大的品牌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清晰的识别并唤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其产品需求。比如一个米老鼠的图像可以赋予一个普通的杯子在产品功能性以外的品牌故事,从而吸引喜爱米老鼠的消费者的购买。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知名品牌产品,并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

二、品牌授权的风险

品牌授权虽然可以创造一个“三赢”的局面,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风险。

1、授权监控的风险。被授权者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品牌使用权,所以被授权者必须考虑投资的短期收益,不会注重品牌的维护与发展,因此很可能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另外由于品牌授权者并不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大多授权者远在国外,甚至有的品牌授权者还是“二道贩子”,无法对具体的授权企业进行产品质量上的监督,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危及整个品牌。

2、授权产品冲突的风险。某些授权产品由于企业长期经营战略及实际操作的结果,消费者已经在某一领域认同了该品牌,使其可延伸性变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授权产品与原有产品的关联性较差,甚至产生抵触,就会使消费者产生心理不适,有损原来的品牌形象。例如品牌的原有产品是食品,而授权产品是药品,就会使产品的可信度降低。

3、授权变“圈钱”的风险。据报道,有关部门已经发现一些不法之徒打着品牌授权的幌子,有的甚至连商标都未注册,便搞起了所谓的品牌授权,在大肆圈钱之后,然后拍屁股走人,换一个招牌继续招摇撞骗。一旦加入了这样的“联盟”,其后果不堪设想。

4、授权品牌不受保护的风险。获得国外企业授权加工的商品,如果与国内企业产品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时,在国内使用该商标就构成了侵权,也就是说,授权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5、克隆仿冒的风险。一个“鳄鱼”品牌,在我国市场上就有新加坡鳄鱼、香港鳄鱼、法国鳄鱼;鳄鱼头标识既有朝左的,也有向右的。尽管这些“世界名牌”都拥有自己的合法身份,但大都没有在相关的品牌发源地注册,更没有在世界知识产权国际组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组织进行注册。因此这些克隆品牌在我国是合法的,在国际上却根本得不到承认。三、如何正确地进行品牌授权经营

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品牌的商机,也凸显了没有品牌的危机。因此,作为授权方,应构建一套成熟的品牌授权体系。

1、对授权厂商的选择要慎重。要全面考核被授权者的资格,确立长远互利的合作关系,决不能谁交钱就给谁干。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考查合作者的资金实力。潜在合作者的资金实力将是至关重要的考察因素。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那么它就不可能承担起对品牌的建设和提升的重任,而只会从品牌原有价值中分享利益。

(2)是否拥有经营团队。除了品牌之外,经营团队是企业的灵魂。即使投资者拥有资金,如果其没有操作过实业(如张海收购健力宝),或者不拥有一支精干的经营团队,指望雇佣职业经理人是很难以成功的。毕竟,中国职业经理人生存和发展环境都还不成熟,更不要说职业经理人团队。

(3)对所选项目的操作方式。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合作者会要求控股新公司,那么授权方要提前设定商标授权的使用范围和退出机制,否则会留下后患;有的投资方会选择以OEM的方式介入新的延伸业务,那么就要考察合作者的真诚度,要知道OEM是被授权方轻易进入的一种方式,此种操作方式产品质量、发货流程是很难以控制的,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度也是有限的。

(4)授权方和被授权方企业文化的相互包容性。由不同文化理念的多个企业共同经营同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合作的各方又是独立自主的,其结果就会使同一个品牌逐渐地演变出不同的品牌形象出来,甚至是相互排斥的品牌形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想而知,品牌的终结也就不可避免。因为文化理念的不同决定了经营理念的差异,而经营理念的差异必然对产品的质量、市场推广的行为以及服务的品质等等产生较大的冲击,从而容易导致市场对品牌认识的混乱,最终会大大削弱品牌的影响力。

此外,品牌的授权经营,还应考虑被授权方是否具有诚信的经营理念、是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等问题。

2、要加强对被授权方的管理。品牌授权的基础是开发品牌形象并维持该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地位,具体来说,加强对被授权方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授权商品的品质控制。品牌授权人对被授权方的管理主要是授权商品的品质控制,不能让低劣的商品影响品牌的形象。

(2)加强对授权合同的控制。对被授权人可以生产销售的授权的商品种类、授权商品的销售区域也会在合同中确定清楚。像姗拉娜对SNOOPY的使用就被品牌授权商美国统一专栏联合供稿公司严格限定在沐浴粉、护肤霜/膏、乳液、润肤油、爽身粉、沐浴露、泡沐浴、洗面奶、啫喱水、护手霜、洗手液、驱蚊水、润唇膏、洗发露、香皂、湿纸巾、面霜等十七大类,并将每两年对姗拉娜的使用情况及经营情况进行审核。

(3)加强对授权方经营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授权方对被授权方在品牌授权后的经营过程要进行指导和管理,以防被授权者的品牌授权经营偏离了企业原有的轨道;要坚决杜绝授权方在授权后成为“地主”的现象:只顾收“租金”,对被授权方在品牌授权后的经营过程不管不问。

3、把握发展加盟商的节奏,切忌操之过急。授权方要把握发展加盟商的节奏,量力而行,切忌操之过急,免得消化不良。

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这是中国发展品牌授权业的优势。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们进行品牌授权经营的好机会,对于缺乏品牌的中国民族制造业,现在正是了解品牌授权经营、与国际授权品牌合作、发展自己品牌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1]熊卫、高金城:批判营销[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