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

第1篇

化学实验是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动脑、动手,才能学好化学,而实验本身也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的特点。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实验演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现物质的性质,并要求同学们认真的观察[2]。做好实验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1注重演示方法

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做好高中化学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3]。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2.1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呆板的操作。

2.2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在实验完成之后,也应让学习对实验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所需的仪器以及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大胆的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目的。

3强化高中化学学生课外的有效性试验

3.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贪玩心较重,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外化学实验能更好的融合知识。例如运用CO2与NaOH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制粉笔炸弹、在水中生火等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强化实验的实用性

让学生学以致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例如自制灭火装置、酿造米酒、清洗水垢、测量土壤和大气的成分、了解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3.3实验的巩固作用

第2篇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演示实验,发挥学生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合理改进和补充实验,挖掘教材中的探究素材,并将其设计成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促进探究能力的培养[1]。同时,教师需扩充分组实验,扩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找到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在实验中探寻更多未知原理和规律。

2.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室教学的优化策略

2.1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它要求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全面了解,合理组织演示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验,实验前教师需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出现此种化学现象的原因,最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例如,在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实验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让高中生回顾已学的次氯酸的漂白性和药用炭的吸附性,积极思考漂白的不同原理、实验现象的异同;其次开始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讲解为什么会得出此种实验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实验能力。

2.2培养高中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高中化学教材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虽然可以有效验证某些实验现象,但学生无法明白其中化学原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实验,并将高中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探索实验有机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使其学会知识迁移,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思考未知问题,进而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4]。例如,在配制100mL1.00m0L/NaCl溶液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只介绍高中生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分组操作实验,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则需加以指导[2]。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都让教师对自己配制的溶液进行评价,此时教师需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并结合实验中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对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回顾和思考,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

2.3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

高中化学实验中包含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若仅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根据高中化学相关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扩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为高中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而挖掘高中生的创新潜能,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5]。如在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实验结果,并让学生比较各种实验方案,总结自己的设计方案存在哪些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通过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体会到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验证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3.结语

第3篇

化学实验是一门高度严谨的科学活动,在实验过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差错,轻则造成污染加大,重则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说到绿色化学实验的开展,首先要从最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入手。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规范的操作方式,从实验前药品、实验器具的检查,到实验装置的安装、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再到最后的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守则的规定,这样既可以节约不必要的药品、试剂、能源的耗费,又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例如,在开始前,要认真检查制备气体装置的密闭性是否合格,以避免在实验操作中由于气体泄漏而造成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闻气体的时候,不能太用力去吸气;选择容器的时候,不能选择敞开的容器口等等。这样,在实验中的每个环节都按规操作,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把污染可能降到最低。

二、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反应物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释放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有时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式,尽量选择一些对环境污染比较小的反应物。例如,氯气的制取实验,按照传统的方式,氯气产生的量很大,即使教师用装置把氯气收集起来,但最终还是会释放出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污染量尽量减少一些呢?如今,很多教师尝试着用医用高锰酸钾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P片与浓盐酸发生反应来制取氯气,由于PP片的密度很高,即使浸泡几个小时以后,PP片也不会完全溶解,这样作为固体的PP片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接触面要远远小于液体与液体的接触面,从而导致反应的强度要明显减弱,而产生的氯气量也会大大减小,使得实验过程变得相对来说更加环保。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反应物,是实现绿色实验的有效手段。

三、积极推广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在我国,微型实验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谓微型实验,不仅是在化学实验中简单的减少试剂、药品的用量,而是包括微量药品、微型实验仪器在内的一系列微型化条件下开展的实验活动。在微型条件下,运用远远低于常规用量的药品开展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同时,反应生成物的量也会大大减小,这样自然提升了实验的绿色性。当然,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的反应现象往往不够明显,这就给学生的实验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工具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验可观性的问题了。

四、努力在实验中做到废物利用

循环利用是环保理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和理念。在化学实验中,除了想办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努力做到废物的循环利用也是实现绿色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银镜反应中生成的银,通过Ag和稀HNO3进行加热反应可以得到AgNO3,这样就可以用于下一次的实验。除此以外,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废旧物品,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可以变成化学实验器具,例如,我们可以用一次性针筒来替代量筒,也可以用随处可见的塑料吸管来代替移液管等,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自制实验仪器,不仅体现了环保思维,同时,这种随处可见、随处可用的自制仪器还可以增加实验的机会和实验的便利性,并且学生在自制仪器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有效之举。

五、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