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科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食品营养学是现代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点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通过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进修、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及对食品营养学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介绍其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并对近年来食品营养学中的热点问题作介绍和探讨。我们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用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食品营养学》。由于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本学科点编写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作为辅助参考教材使用。由于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将一些章节省略不讲,让学生自己自学,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食物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而增加了食谱的编制、科学烹调、洪绍光教授在中南海的健康讲座、大学生的合理膳食构成、亚健康状态以及健康心理等内容。同时面向上海市东北片高校跨校非食品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营养与健康”的系列讲座课,力争做到浅显、易懂、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目的在灌输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所帮助。

2教学手段建设

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各个主题制作成Powerpoint,同时让学生参与版面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插放图片以及动画制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查阅大量资料,制作的Powerpoint非常精美。此外,购置了卫生部医学CAI课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通过对不同播放形式的教材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大量信息简便、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深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多元化

除采用多媒体教学、部分内容学生自学以外,通过本校天空教室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许多学习辅助资料挂在网上,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我们还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其他一些改革。

3.1改革考试方法,以综合练习代替传统的期中考试

如学生通过计算自己一天的能量消耗,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再进行食谱的编制,通过计算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膳食评价表、营养素与来源分配、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以及能量来源分配等,对自己编制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再根据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改进。通过此综合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营养学理论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由于食品营养学知识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密切相关,与食物生产有关,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实用知识也相当多,因此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题型相当灵活,不仅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生活实际常识,还有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比如谈谈开发一种新型老年食品的设计思路等,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调动其积极思维的能力,还能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2改革“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设定专题讨论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专题Powerpoint,上台发言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通过学习交流,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加热爱本专业,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4学科建设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具博士学位2人,一位博士在读,硕士学位2人,另有实验师1名。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新)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食品及其原料在贮藏、加工与流通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生物资源中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途径确定最适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本学科点隶属于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在有充足经费的支持下,已开展和拟开展以下的一系列学科建设工作。4.1规范教学管理文件

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新的教案,不定期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文件规范。

4.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等以及一些横向课题,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

4.3实验室建设

我们编写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并到其他高校取经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化学与营养综合研究室”,具有同时为本科生、研究生实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多功能性,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4.4开设研究生双语课程“高级食品营养学”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订等。通过开展食品营养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带动该课程的建设。并有本学科点的老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下,在美国进修、学习过一段时间,将美国大学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营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

4.5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上海市食品学会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接收新信息;增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络,引进食品营养方面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点建设和发展。

5试题库建设

在试题库建设方面,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不像大学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容易编写试题库。因此我们制作了食品营养学成套的试卷4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因此我们只编写了参考答案,内容涵盖面非常广,这样便于考试时随机抽取,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的考题。

6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认为食品营养学教学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编制食谱时非常认真,有的将食谱一遍一遍地修改,认为真正学有所用。一般每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没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

当然,我们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需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学科建设是我们近年的主要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1)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学员查阅相关资料和刊物,搜集信息,积极思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2)分配学习讨论小组、讨论地点等。(3)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之后小组内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提出合理解决方案。(4)小组总结,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首先,案例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典型性,具有可讨论性、启发性。所选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还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学生易于认同和接受的,最好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实际,案例涉及内容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可以引起争论,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在学习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时,可举新疆抓饭的例子,通过分析抓饭的组成与营养来指出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与血脂的关系,进而分析少数民族群众长寿等关系。教学开始前1~2周,把案例布置给学生,并提供相应一些参考书目、文献等,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分配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大小、汉语熟练程度、查阅文献的能力等分组,如在学习能量或膳食宝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新疆馕作为主食案例,分析目前新疆馕产品品种、生产方式和营养关系等,将学生3~6人分成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分配讨论地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基本素材,梳理案件背景信息,通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小结,通过兴趣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再次,集中讨论,交流案例,如在学习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可以将新疆各民族特色饮食作为教学案例,全班各个民族小组代表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其他人员可对其观点提出质疑并得到合理解释。集中讨论是学生参与表达、质疑,澄清理解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集中讨论时,每个小组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

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知识误区,补充知识盲点,尤其是指出新疆民族特色饮食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外,帮助学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将整个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概述清楚,鼓励和赞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观点,激发学生继续对该案例探索的热情。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专业协会起到了推动和组织的作用,是美国职业教育的推动者和带头人。一方面,协会向民众宣传职业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达成舆论的共识;另一方面,协会代表政府领导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组织和引导对职业教育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等诸多问题,指引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确保职业教育建设的质量,专业协会起到了无可替代、关键的作用。“行业主导”是香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香港的业界参与了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参观实习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校企合作中,以香港职业训练局职业管理机构为核心,各行业的代表参加香港职业训练局下属各类委员会,主要为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专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意见;同时,为学生参观实习、就业工作提供机会;还有赞助培训设施设备,提供企业奖学金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职训局出面组织学生在学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等)到所学专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各种实习。规定企业支付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津贴、企业对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后做出评定,并对实习生颁发证书。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前状况

工科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较,其主要特点就是要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因为工科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像我们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该专业课程实践课教学时数要占到50%以上。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服务面向食品行业、农产品加工业,培养能够从事食品分析与检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职业技能性极强,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突出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出“三性”: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教学过程加强实践性,专业能力强调技能性。针对食品工厂生产实际复杂和安全问题突出的特点,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必须到真实的岗位上、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学习,会更深刻地了解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控制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认识食品检验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灵活性。

培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较多,包括食品一般理化成分检验能力、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企业ISO9000文本制订与审核能力、企业HACCP制订与审核能力、生产过程中在线品质控制能力、生产操作能力、车间技术管理与经营能力、生产操作设备操作能力、产品营销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训根据需要不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来进行设置。同时,这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需具备的各项能力是和食品生产与检验操作流程相对应的。为此,张滨等提出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生产式的建设模式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配套建设,以“从生产到产品检验”为主线实施人才培养,以顶岗实训和现场工作全过程参与提升对职业岗位的理解和角色的转换。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如学生毕业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适应企业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与生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校内现有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与课程改革的需要,现有师资队伍中具有丰富的企业经验的人员明显不足等等。在各项实践教学环节中,顶岗实习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但从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顶岗实习基本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开展并不顺利,存在岗位实习学生多、顶岗实习单位多而分散、顶岗实习岗位有限、指导顶岗实习专任教师有限等情况。而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和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困难及问题,在国家目前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很难靠学校自身能解决,必需借助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力量,实现外部资源的共享,才能实现根本的转变,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食品行业协会参与实践教学建设作用和途径

在高职教育成功案例中,建立稳定、高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但目前在全国上千所高职院校中,却很少能真正建立起这种稳定、长久、符合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因此,这也是中国高职教育质量至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重要的纽带和中介,如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学生(校友)等。其中,行业协会是该行业企业自主组织成立的并为该协会会员单位服务,作为桥梁和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直接或者间接代表其会员单位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掌握的信息极为丰富,思路相当开阔。

行业协会熟悉和了解本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等具体情况,而且可以从行业发展情况和趋势出发,可以代表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有效的、直接的合作,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中介的作用,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从全面的角度考虑合作问题,对行业企业具有特别的说服力与影响力。食品行业协会对高职院校的产生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如在食品行业协会内的各相关企业内设立和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食品行业协会企业可以提供仪器设备等方式,在高职院校内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把部分实训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食品企业内进行,让学生直接参加真实生产,不仅丰富了感性认识,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实践经验的积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探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70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是使同学们掌握食品营养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能把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并进而为我国食品工业做出贡献,为调整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改善其营养状况和提高其健康水平服务。因此,作为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在以后从事食品营养的提高与营养食品的开发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现状

食品营养学课程知识理论性较强,上课时老师毫无新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故而,如何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进,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师争相研究的课题。针对近几年现有研究中有关食品营养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综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总结了一些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法,为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2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式探究与改革

2.1 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几年,国内外对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探究与改革的成果层出不穷,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与改革。计算机、互联网被人们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如郑俏然[1]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下载大量中、英文图片展示给学生,比如营养素的结构图、营养素缺乏症的照片,此外,她还给学生播放一些食品营养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传递给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便于记忆,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不生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耿敬章[2]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再现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无法描绘的内容,并适当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增加学生感兴趣的营养方面的小故事,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扩大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其图文并茂的特点也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探究除了多媒体教学外,还有一些改革方式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比如孙鹏等[3]提出的“灵活多样”教学法,他们主张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和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兴趣,如对于抽象难懂的课题会采用“多媒体+录像”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能直观的了解此方面内容;在理论性较强的课题上会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王莉等[4]提出了应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现场教学、教学实习、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有效降低了同学们对单一教学模式的“听课疲劳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了同学们对课堂的参与性。建构主义[5]、双语教学[6]和课程小班化教学[7]等方法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把国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引入了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刘永峰等[8]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引入了 PBL 教学模式,他们设计了PBL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预习自学;教师解决问题,并提出新问题。该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郭红辉等[9]也研究了PBL教学法在中国高校的试行,以食品营养学课程为试点,进行了授课,他们设置了PBL实验组,与传统教学组进行比较,通过分开学习,经过考核得出结论:对于PBL教学法大部分同学愿意接受,平时学习好的同学接受度更高;PBL教学法可以取得与传统教学法相当的期末成绩,该教学法可以值得进一步推广。

2.2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今天,传统教学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各学科之间出现了知识交叉、知识互补,

故而,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每一位教师将做的必修课。如张涛[10]提倡教师在平时备课当中,查阅和搜集大量资料,总结出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课本知识向学生讲授,这样学生会有目的进行学习。也有的教师把目标定位于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上,如王莉等[11]认为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教材内容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能力培养,要密切注意国内外教材建设的走向,不至于形成闭门造车的现象。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应随科研的进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随着本学科及遗传学、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食品营养学基本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7大营养素没有任何变化,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和变化,营养能量平衡关系理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因此,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12]。

3 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根据目前食品营养学教学现状和教改方式的探究,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方法缺少科学的分类标准;改革方式大多单一、缺乏创新;提出的改革方法理论性强实践性差。针对以上问题及个人教学经验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讲好第一课,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挑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爱上这门课,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紧跟时代步伐,尽量让课堂与生活接近,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多媒体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并茂的优越性成为了各个教师的新宠,于是传统板书教学受到了严重挑战,但由于多媒体教学所承载的信息量有限成为了其最大的短板,如把多媒体的生动形象与板书的灵活多变相结合能擦出更美的火花;理论联系实际,由于食品营养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而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单纯的讲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怠学,故而在每章结束之后给同学们留下实践作业,让其自由分组,自由设计实践方案,最后进行小组排名,成绩优异者给予相应物质或精神鼓励,可以引起学生的良性竞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如膳食评价,建立膳食指南,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组织学生写出自己家一日三餐的正常饮食,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并统计出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最后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作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自己当地的一日三餐做出相应调整,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膳食指南标准,该教学项目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在今后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究中,各位研究者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并辅以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做法,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内容丰富性;在食品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道路上,目光要远大,兼顾国内与国外优良的教改方式,取精华,去糟粕,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郑俏然. 《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5):166-167.

[2]耿敬章.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8):39-40.

[3]孙鹏,孙先锋.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8):62.

[4]王莉,高平.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11(30):40-41.

[5]聂小华,孙培龙,何晋浙等. 基于建构主义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食品与机械,2015(1):275-276,280.

[6]唐辉,郭红辉,刘国凌等. 《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15,36(10):94-96.

[7]孙长花,于智勇. 食品营养学课程小班化教学应用探讨[J]. 科技资讯,2014(33):135-136.

[8]刘永峰,李建科,朱彩平.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与探索[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8):160-161,166.

[9]郭红辉,何丽君,钟瑞敏等. PBL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轻工业,2011,27(3):122-123.

[10]张涛. 论食品营养学教学经验心得[J]. 学理论,2013(26):285-286.

[11]王莉,高平. 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11(30):40-41.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国改善营养状况的经验值得世界学习,营养产业担负着国民健康任务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首席代表Mrs.Antheawebb女士说,30年前,世界粮食计划署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有30%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8岁儿童的身高平均增长了6厘米。中国营养状况改善成功的例子告诉世界,中国凭着自己的努力是完全能够战胜饥饿的,中国的经验值得世界上许多贫困国家学习和借鉴。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主任在开幕词中说,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将党对“民生”的关注提高到了空前的历史地位,总书记在报告中将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作为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而真正要做到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公众健康水平,将关心民生落到实处,则需要大力发展“民生产业”。他强调,营养产业正是由传统的农业、食品、中医保健、饮料、粮油等产业与现代生物、化工产业及营养科学技术等结合的产物。由于现代营养产业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物不仅解决“吃饱”和“好吃”的问题,还可以针对当前环境(包括药物)污染、食物本底营养含量衰减、食物高精细加工、不良饮食习惯、经济条件限制等对人类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食物进行科学的营养成分调整,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成长和成年人充足均衡的营养需求与健康维护。营养产业已从战略的高度成为民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民生和国民健康工作提供物质保障的任务。

■“营养”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类别,营养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产业的未来,把握产业的方向,制定产业的规则,形成产业的声音,组织产业的队伍,论坛由主论坛和若干专题论坛组成。主论坛主要围绕我国营养发展规划、法规、政策及措施;同时,大会还举办了“益生元国际论坛”、“大米营养强化”、“国际螺旋藻营养论坛”、“WGP在食品中的应用”、“坚果营养与公众健康”等一系列专题论坛。

2006年3月,国务院总理所做的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报告中,首次代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随后,在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颁发的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进一步将“营养”确定为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且具体列出国家将重点扶持的营养产品类别。

由此可见,公众营养改善已经纳入政府职责,营养健康产品的生产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我国营养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支持和关注,营养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

■“食育”迫在眉睫,“食育”还包括弘扬健康的东方饮食习惯

近代,人类的饮食状况和结构,由饥饿时代迅速跨入饱食时代。数万年人类在饥饿条件下形成的摄食经验,继续在饱食时代实践,必然造成了今天的生活方式疾病迅速蔓延;糖尿病、肥胖症、高发的心血管疾病、过敏体质、癌等,越来越多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另外,食品工业化、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营销大战、广告泛滥,现代化工技术、感官设计,使得食品形色味的诱惑越来越多。许多儿童、青少年往往成为厂家营销战争的俘虏。甚至一些被称为“垃圾食品”的新型食品,影响了许多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小就开始摧残他们年轻的生命。

公众营养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不仅关系到国民健康问题,而且关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竞争力,所以站在符合国家、人民利益的角度普及和提升公众的营养意识和营养知识是当务之急。据了解,本次论坛对筹建营养大学和营养产业园区(营养硅谷)提出了建设思路。

同时,公众食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食育的做法是每个人都要通过食育的活动,给自己留下一系列健康美味的记忆。例如:咖啡、茶、酒等嗜好食品,有的人非常喜欢,这就是已经在一些场合,对这些东西形成了愉快的记忆。

食育的实施不仅有营养食品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包括食文化的传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消费者由于近代技术落后的影响,对中华文化产生自卑,对中华传统食品的自信似乎动摇,甚至扭曲了原本健康的东方饮食习惯。例如,不少人把欧美作为样板,提出要按照西方人的食物消费。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教学方法 实践技能 成绩考核

食品营养学既是营养科学的一部分,又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有些力不从心,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感较大。为解决这一理论难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开展有益尝试。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教学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变得极为重要[1]。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职业学院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先进、实用、够用;实践性教学注重技能培养”的原则[2],对《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选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营养学》作为教材。这部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营养与能量平衡等营养学基础知识。在内容的安排上,以培养从事有关食品营养与检测、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师、农产品贮藏及食品检验加工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教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如对作为基本理论的各类营养素、畜肉的营养价值等内容进行了重点、详细的讲解,而食品新资源的开发、禽肉、鱼肉的营养价值等内容,就留给学生自学。既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又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物质”产生兴趣,他们的认识状态就会自然由潜伏状上升为活跃状,就会自觉地探索知识,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无限的创造力[3]。为了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图片、图表较多,为了将大量信息简单、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我在传统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表、图片、营养流动链条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在动态教学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实现动手能力的提高。

第二,采用“参与式”教学法。由于本课理论性强,有些内容可将传统的简单授课转变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参与式教学法。如提出一些现实性问题:长期不吃早餐的危害性有哪些?大学生一日三餐如何分配等?通过此过程,既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又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摒弃单一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更多的“参与式”教学法,优化了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性,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第三,完善教学实验室。完善教学实验室是食品营养学课教学的重要保障,我院食品营养学现有一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准备室,实验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实验教学。同时,我们自编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生物化学与营养综合实验室”。开设的实验有: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索氏提取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高锰酸钾测定食品中总糖含量等。这些可供学生进行的实验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如紫外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可让学生分组准备不同的实验原料,通过测定进一步了解各类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同种原料保存的时间不同、保管方法不同,对其中维生素C含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全面的成绩考核方式

学生的成绩考核分三个部分: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纪律、完成作业情况等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30%。

此考核方法是食品营养学教学团队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制定的,有些同行质疑我们平时成绩比例偏高,但食品营养学是一门侧重于实践的学科,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掌握如何运用,在每章节结束后,会布置一些不同类型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每学期此类作业三到四次,每次打分,期末核定平均成绩。

2.实验成绩:包括实验课出勤、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完成等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20%。

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实验方法、仪器的操作,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成绩的评定,我们制定了评定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60%。具体如实验操作总计40分:无预习报告扣10分、由于个人原因没完成实验扣20分等。实验报告分文字部分和数据处理,文字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内容步骤等共20分,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运算(含实验结论)共40分,实验报告若未按要求做数据处理,则报告为0分。每学期五次实验课,总成绩取平均值。

3.期末成绩:统一命题(A、B卷)、统一考试(闭卷)、统一阅卷,占总成绩的50%。

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为主,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知识――能量、营养素、营养与疾病、食物营养价值等,也应学会应用基础知识指导食物选择、编制食谱、膳食评价等。试题要体现既测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又测试应用能力的原则。试题应覆盖所有章节,重点章节的比例大一些,次重点章节比例小一些,一般章节分数适当。难易程度按较易、中等偏易占70%,中等偏难、较难占30%为原则。每学期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考题,讨论制作试卷两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我们只编写了参考答案。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做一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积极互动。着眼于“怎么学”与“怎么指导学”,才有利于知识传播,有利于能力、素质的培养。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教学效果突出,获得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汪洪涛,陈成.高职高专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2):72-74.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质量;多样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需求日益关注,尤其是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这方面。无论是营养师的资格认证从幕后走到台前,还是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事件的频频曝光,食品安全与卫生这门课程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重要性也逐渐增强,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质量变得势在必行。

想要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这门课程。古人说, 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与卫生就是这样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一般多分为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这两方面内容,两方面交叉渗透,即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教师在教授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的时候需要有选择性的甄别和有计划性的安排。

1 难易结合,根据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学科,内容丰富且不同部分难易程度相差比较明显。在食品营养方面,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如维生素知识等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普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有了解和认知,易于接受,这些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予以较短的课程安排。而像涉及到食品安全卫生监管部分,教师则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来帮助学生进行了解和掌握。针对难易程度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搭配,找出适合学生的课程计划。例如有人提出的“1+1”课程计划,即一部分相对较难掌握的内容加上一部分相对简单容易的课程。在难易结合上,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还隐含着内容之间的联系程度这层意思,即难以联系起来的和容易联系起来的知识,这也是课程计划的重要参考因素。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里,很多不同章节、不同系统的知识之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食品营养介绍与各种病症以及卫生安全等方面相互照应,这样关联的内容在学习起来也会有彼此论证、衔接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课程安排。

2 内外结合,在实践中印证和补充理论

在传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认真地讲,学生在下面有选择地听。学生只是作为教学中的受众,一味地接收从教师那里传递过来的信息,这样做既会慢慢消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这样下来,学生的主观性和主体地位被完全忽视,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了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意愿。

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内外结合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谓的内外,指的是书本、课堂内部与外部。内外结合,就是在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了解和鉴别,经过论证总结,再将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反馈到书本、课堂的理论知识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在外部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反复的来回中,学生因为关注度和求知欲的存在,必然对相关内容具有更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食品添加剂方面,教师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到超市、农贸市场进行采购,然后针对不同食品加入的添加剂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论证;或者在讲到食品卫生安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年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地沟油现象以及南京毒芝麻事件等,进行讨论和解读。这样内外结合方法的实施,会对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作用。

3 新旧结合,多样化教学模式融入课堂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内容涵盖面很广,很多部分并不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想要提升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质量,探索的触角就必须延伸到教学手段和方式上来。在上一部分内外结合中主要是基于教学覆盖范围上来讲,而作为教学基础的课堂,也自有需要尝试和改进之处。

在课堂教学上,笔者强调多样化教学模式,即运用诸如多媒体教学、辩论会教学、舞台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相对比较抽象的书本、课堂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在的很多学校中,多媒体教学早已融入课堂,投影已经瓜分甚至取代了曾经的黑板粉笔。但这还远远没有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标,PPT、影音播放、远程网络教学等手段只是多媒体的冰山一角。而像辩论会、交流会等会议模式以及舞台、游戏模式等在某些课程教学中比较常见,但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并不常见。这些教学手段与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特别注意,以便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任何学科都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性、先进性,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同样如此。虽然不像新闻学那样强调即时,但及时性、先进性都是必要的,各个学科都是在不断进步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拓展,陈旧落后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很可能被更新的科学理论证实为错误,这又与其要求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相关联。另一方面,教师只有保证对现实生活以及相关学科内容比较关注,适时了解最新事件和消息,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讨论和指导,拉近师生距离,融洽课堂气氛,巩固教学成果。而准确性和科学性则是这门学科的基础,脱离了准确性和科学性,食品营养与卫生就没有多少公信和权威可言,这门事关吃饭这件头等大事的学科就与现今的“伪科学”没有区别。因此在今后的食品与营养卫生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它的这些特性,这对于探索如何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质量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 食品营养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00-00

教学型大学是指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全日制大学。它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少量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一定数量的专科生。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我国的教学型大学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主要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社会适应性强;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区域化优势明显;办学效益显著[1-2]。

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习其他专业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关系,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方法以及食物资源的开发[3],是以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与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卫生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主要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社区营养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对于居民改善营养、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4,5]。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食品营养学,笔者探索和应用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食品营养学教学体系。

针对教学型大学的社会任务和职能,食品营养学的教学要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知识为目标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教学中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因材施教,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型大学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科学研究深度较浅,文化背景差异等特点,打破传统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教授与引导相结合,变灌输为启发,变督促为引导,可将“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导向教学法”和“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即在教学过程,逐渐放弃教师一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角位置,在阐述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问题设问质疑,让学生回答或者鼓励他们自问自答,或只提问题不作回答,让学生课后积极思考等,逐步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积极思考去汲取书本知识,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吸取知识,进而勇于创新。例如,在学习营养与肥胖时,让学生以自身为例,测量自己的体重,通过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并计算和设计每日需摄入营养素的量,并引导他们根据计算结果,从营养学角度调配好自己的膳食营养、就餐配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不愿学到主动学,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先进适用的教学手段

在以往,教学型大学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学习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内容呈现往往比较抽象,如果在授课时仍以板书、说教为主,学生则会难以理解所学内容,想必教学质量会有所影响。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挂图教学、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使教学内容具有真实的情景呈现、生动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所学内容,实现学习内容简洁明了,易识易记,以增强学生在学习时的感性和直观认识,以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以事实为依据,追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高速到来,充斥在人们眼球中的食品营养与安全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然而由于普通民众对食品营养知识的认知与辩识水平高低不一,一些事实不清,内容不真的营养现象层出不穷,给我们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普通民众都带来极大的困扰。为使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其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健康生活。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均以权威信息来源为准绳,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并将它们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除此之外,并将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如就“安徽阜阳空壳奶粉事件”、“反式脂肪酸与人体营养与健康关系”、“三聚氰胺事件”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对其产生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等进行详尽讲解,要同学们明白食品营养与安全同老百姓的健康密切相关,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必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健康、营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食品营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系非常密切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应将营养学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如在食品各营养组分及营养价值的分析与判定中,可以将分析检测与营养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其说服力。在各类人群的营养与健康方面,可以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为自身设计一周食谱,并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设计理由、所含营养成分、烹饪方式、原料价格等,然后在班内交流评比。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走进社区和学生食堂,开展形式多样的问卷调查、发放科普传单、制作科普展板、制订科普标语和海报;以及开展食品营养专题报告、讲座、座谈等,增强学生与社会接触面,提高其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严把考核质量环节,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考试是反馈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某一门课程的成绩并不能够完全说明一个学生的综合水平。传统营养学考试都是闭卷考试,因此很多学生反映考试结束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方面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没有考查。在本课程的考核中,为增强考试运用知识的能力,应结合学生平时出勤率、课后思考作业的完成情况、实践报告、课堂提问及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期末试卷将以无标准答案的考题为主),计算总成绩,力求能客观而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更能够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洲.关于教学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J].2013(2):55-57.

[2] 李会,刘文礼,何鹏,陶佰睿,朱恒军.教学型大学质量创新策略研究.科技视界[J].2013(9.)35

[3] 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33-03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课程,是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与检测、餐饮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在增进人民体质、疾病防治、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培养面向企业、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如何组织好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是教师教好这门课、学生学好这门课的关键。笔者拟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从课程整体设计、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考核形式等方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坚持“必需、够用”原则,

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要广泛调研食品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食品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根据食品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岗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紧密结合食品、餐饮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将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技能鉴定的内容融入《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中,构建四情境、七模块的整体教学内容,将职业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将过去不同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整合为任务——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配餐,既可加强学生对营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体现“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通过《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既能够掌握营养素的功能、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与疾病、食物污染与预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具备从事膳食调查、食谱设计、营养咨询及卫生监督与管理等职业工作的技能。要将传统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紧密结合,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艺学》等核心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考取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如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做好铺垫,为学生今后独立从事食品营养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整教学内容,

注重前沿性与实用性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以20%的速率递增。食品行业的发展使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动物性食品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居民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由饮食引起的各种疾病也迅速增加,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据报道,我国身体超重者近三亿人,肥胖者七千多万人,社会每年要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这些疾病的防治。现代食品行业更加重视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提倡营养、生态和健康的饮食方式,国家愈来愈重视国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公共营养师制度已经在餐饮业和社区中推广和应用。另外,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如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红心皮蛋、黑心月饼,以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等,一起起事件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致人死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新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需求的增加、行业的变化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根据这些变化,本课程应及时调整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课程内容应重视对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职业岗位在人才素质、科技文化知识,特别是营养卫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使食品从业者不仅在素质方面,而且在运用营养卫生科学知识和有关技术方面,都具备解决食品加工、餐饮管理、营养教育中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并设计成6个典型工作任务,穿插于理论教学中进行,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理论知识实际化、技能化。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反映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体现国家政策在行业生产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及时调整和增加“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食品安全法”、“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内容,增加课程对行业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根据对课程目标及职业能力目标的剖析,我院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上做了大胆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针对食品检验工、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等职业活动领域,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逻辑顺序,组织构建了“四情境、七模块”教学内容。

四情境:人体营养素的需求;社区营养;食物污染与预防;食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

七模块:人体的营养需要;各类人群的营养;营养配餐;社区营养;食品的污染及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

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我院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摸索,并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 将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入教学体系,根据讲解每个知识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通过在教学中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引出理论内涵,对案例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剖析,将理论知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对应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蛋白质的需要量时,结合奶粉中含“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等事件进行案例讨论,以强调蛋白质对人的重要作用和营养功能,既可让学生掌握蛋白质在膳食中的重要性,又可为项目食谱的编制提供理论知识基础。

任务驱动法 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工作方法,训练职业技能,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在一般人群的营养配餐技能训练中,首先由教师讲解配餐的基本方法,然后将学生分组,每4~5人为一组,每组领取一个工作任务,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设计一日带量食谱。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展示作品,进行汇报。与此同时,其他组成员和教师对设计的食谱进行评价、提问、建议及改进,最后打分。通过这项技能训练,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教学模式,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放式实践教学法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校内餐厅、饮食区进行调查分析,到校外参观食品厂、医院等,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环境,使学生了解生活和企业实际。教师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培训,明确目的、内容、方法,使学生意识到食品营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许多慢性疾病与饮食密切相关,如为什么要对糖尿病人进行食谱设计、肥胖者为什么还会缺乏营养等。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到社区宣传营养学知识,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防治及人群营养知识的调查,为特殊病人提供相应的饮食指导,宣传培养良好的膳食习惯的意义,纠正营养失调状态,把整个社区作为学习环境,把原有的学科课堂与现实的活动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食品营养与卫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学习结束时,学生应达到具备国家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和HACCP)内部审核员等职业资格的水平。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院课程组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并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影像技术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要点。利用模型、图表、教学资源库,解决课程教学难点,对一些难以讲授或枯燥的教学内容,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各种疾病的危害等,可充分利用影像资料播放,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使学生如临其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及时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营养配餐软件引入教学,使用营养配餐软件进行营养配餐设计,可以省去反复计算和查找数据的麻烦,方便学生进行营养成分计算、营养配餐及营养评价,使配餐变得方便快速,增加营养配餐设计的现代科技元素。

要开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网站,并应能有效共享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习题库、试题库、职业技能自测题库、食品安全法等方面的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在线测试系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要开设网上讨论专区,课题教学团队每学期安排专任教师负责网上答疑,实现教师与学生网上交流与互动,课题教学团队教师及时跟进前沿技术,并将内容更新到网站上,通过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研讨、自测自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考核中,将本门课程分为6个训练任务,其中基础知识的考核融入训练任务中去,如让学生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对自己进行营养配餐,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自己一天的能量消耗,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食谱编制,通过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膳食评价表、营养素与来源分配、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以及能量来源分配等,对自己编制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再根据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改进。通过此项综合练习,既可促进学生对营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将学生团队和各个成员在团队任务等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计入考核成绩,过程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主要是对操作技能的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都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的。学生要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不是掌握职业技能的多少,而是记忆知识点的多少。同时,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面,也主要是停留在从理论上考查学生是不是知道实验过程,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考核,即使考核了,内容和方式也很单一,基本上无法体现培养面向企业、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要改革成绩考核形式,强化过程考核,使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转移至日常的学习和积累上,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对我院近两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毕业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管理操作技能及良好的职业素质。来我院招聘毕业生的单位络绎不绝,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由此也可表明,我院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的改革较好地顺应了新时期高职教育培养面向企业、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潮流。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新时代、新环境下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娜.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9):557-558.

[2]姜忠丽,代岚,王俊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11(27):87-88.

[3]尹晓菲,胡艳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谈[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02.

[4]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65-67.

[5]封锦芳,肖荣,苑林宏,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增刊):298-300.

[6]郑立红,李春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68-74.

[7]彭辉辉,李萍,袁河清,等.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4):47-49.

[8]张焕新,臧大存.高职畜产品加工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8(10):82-84.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6-0182-01

一、根据学生特点和职业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学时

本学期我们为烹饪、面点专业的学生选用了黄春秋主编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营养学》,该教材为全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食品类专业教材,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能量和营养素集体体内代谢过程、食品营养价值评价、膳食调查与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膳食指导、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营养强化与食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本书在相应章节还安排了适量的实训。该教学大部分内容能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具备内容合理、任务驱动教学、突出新理念、新知识等优势;而有些知识对烹饪、面点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以后的职业中应用不大,应适当删减相应的教学课时量,如,称重法膳食调查和社区营养管理等内容。

二、注重基础理论与烹饪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食品营养价值与评价属于应用营养学范畴,也是本课程的重、难点所在,其内容涉及食品样品的收集和处理、食品标签解读、食品营养价值评价等内容,单纯讲理论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这部分内容与烹饪实践操作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加大实训课课时,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食品标签解读知识时,让学生去记忆食品标签的内容是一件枯燥的事,很多学生学习完相关内容之后依然记不清楚食品标签的内容,但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收集常见食品的标签并对配料表和营养成分标示进行详细解读,那么他们对实训结果一定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分析技能,而这也是烹饪、面点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操作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學生的学习兴趣

食品营养学教材中部分内容理论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和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很难掌握所学内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所讲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讲到食品营养价值评价内容时,以乳制品为例设置任务,课堂上模拟再现真实任务,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分配任务进行练习,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制作教学课件、下载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进行更加直观的教学,这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如通过制作微课、制作实训小视频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课后学习,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改革课程考核的方法,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期末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反馈手段。然而在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今天,单纯地以理论试卷考核学生并不是全面考核学生的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建议应该建立多维的考核方式,以过程考核为基础,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采用“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技能与职业素养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考核中评价项目主要有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组织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乳制品营养标签解读、成年人体格检测和体征判别等实训课题的操作,通过这种多维的考核方式,能避免学生单纯为了应付期末理论考试死记硬背,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的情况。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实验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00-01

食品营养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必须专业基础课,以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相融通的专业素质[1]。实验课作为理论知识的重要实践环节,一直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各食品专业的大专院校,食品营养学普遍成为一门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不多,这已成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2]。针对学生食品营养学实验实践的不足,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于2013年首次增设食品营养学实验课程。该文在结合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心得体会,期待为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础和核心。食品营养学实验课作为理论课教学的强化和实践,要求深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食品营养学实验属于新增课程,具有课时少、任务重的特点,我们根据学时要求和现有的实验环境,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优化,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取舍。我们参考由南京师范大学金邦荃教授主编的《营养学实验与指导》,结合自编的《食品营养综合实验》教材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中心的部分基础研究内容,缩减与食品毒理学实验的重叠内容,选择实验动物饲养、处理与生物材料的采集,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含量的测定,抗疲劳实验,抗氧化功能实验,降血脂功能实验,人体营养状况测评与膳食营养设计等六部分实验内容,统筹安排仅有的16个学时。实验课程中选择的这六部分教学内容彼此交叉联系,易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强化。具体地,我们安排学生在实验课前6周轮流饲喂实验动物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加深对实验小鼠的认识,克服对实验动物的恐惧;随后在实验课程中系统介绍实验动物的饲喂、抓取、灌胃、宰杀、处死及各组织、器官、血液等生物样品的采集方法,通过实验示范,拓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后续的实验则分别要求学生对正常、肥胖、肥胖干预组小鼠灌胃抗疲劳功能饮料,测定抗疲劳功效;采集动物血液和肝组织匀浆,分别测定抗氧化功能指标和降血脂功能指标。在动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蛋白类营养物质及人体营养状况的测评,强调从动物到人体的转化营养学学习。

其次是实验条件的升级。考虑实验动物的伦理及培养学生善待实验动物的实验操守,食品学院购置了疲劳转棒仪,以更科学、智能的方法代替传统的负重游泳实验来评价功能食品的抗疲劳功效。另外,学院购置了由北京健典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自动配餐王10.1软件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状态进行营养配餐。初步的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上述的六部分教学内容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树立了转化营养学的基本思维。

2 完善教学方法

“行动积极、思维不主动”是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按实验指导详细讲述,甚至亲自演示,学生认真听讲,“照方抓药”,最后核对实验结果来判断实验的正确与否,这是实验教学中常见的现象。然而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是显示现象、验证理论;对学生而言,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执行。在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学做思一体化,改变传统教的模式,而以引导为主,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操作、主动思考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将待测样品的沉淀物也转移入比色皿中进行吸光值的测定,结果发现重复测定的吸光值数据很不稳定,并且有很大的数值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明了地要求学生吸取上清液进行测定,而学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那么学生也就丧失了此次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并且有可能在以后的实验中犯同样的错误。

人体营养状况测评与膳食营养设计是营养学实验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在这部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3],让学生模拟医生或营养师的角色,对其他同学的营养状况进行测评,并进行科学地描述,进而设计相适应的营养配餐。通过角色扮演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的专业术语、职业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职业的交流沟通能力。

3 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与实验结果相比,实验教学更注重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这必然要求教师在成绩考核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实验表现,不以实验的成败“论英雄”。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事实上,只有扎实掌握实验涉及的相关原理,严格按照教学指导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才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但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失败的原因,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从而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是实验结果的主要体现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实验记录是否规范、客观、准确,对数据的分析是否科学合理,我们更强调的是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包括仪器型号、实验材料的详细记录、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实验数据的客观记录、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尽量实现实验可重复、可验证,即使实验结果错误,也能够有因可循。

4 结语

食品营养学实验作为本院新增课程,学时少、内容多,借鉴其它实验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法,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能基本满足该实验课程的教育教学。然而,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提升营养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仍有待深入的实践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红,王大为,刘振春,等.《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农业,2012 (9):288-289.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健康 公选课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41

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的必要性

对大学生实施营养保健知识的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同时也是生命科学的生活化,大众化,社会化的体现。本课程开设的直接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更新健康观念,学习健康营养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等。由于公共营养学所反映的宏观性、全局性特点,特别适合开设公选通识课程,破解当下“营养保健骗局”,提高公众营养认识水平,能够“去伪存真”的传播正确的营养学观点。

大学生是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营养健康与否的代言人。然而,除了医学类、部分食品营养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事本行业的人群能够系统的接受营养学的教育,广大在校大学生能够接受“食品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只占少数,所以通过开设“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来普及营养学的基础理论,提高大学生对营养健康的科学认识,通过他们去宣传改进家庭和社会的营养观念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大学生又是很好的营养理念执行者,可以通过他们改善一个家庭的饮食营养观念,继而改善更多家庭的营养理念,最终更正社会群体对食品营养的错误理解和饮食误区。

本文探讨“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大学公选课在教学上的新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将营养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高校食品营养与健康公选课现状

作为一门公选课,食品营养与健康在各个高校都很受欢迎,授课内容以营养学基础知识为主,知识面涵盖营养素、食物中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食品卫生等方面。授课形式以课件讲授为主。授课对象,包括生物、医学、电子、金融、o理、土木等,专业范围广,男女比例接近1:4,非生物医学类的学生占到了60%以上(以M学院2015年食品营养与健康选课情况为例),学生最初的听课心理都集中在如何饮食,如何减肥,美容,或者可以通过饮食解决家人的头疼脑热等问题,而不是真正理解生命摄取食物消化吸收的营养过程。这就要求授课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方向,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照顾一部分非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把食品营养学的正确概念传授给学生。

而作为公选课,学生往往抱着凑学分、听热闹的心态去听课,这样的心态更容易让听课效率下降,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出勤率。营养学的开篇部分是各种营养元素的学习,一味的讲述营养学基础概念,作用原理往往“打击”一部分非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其原因在于非专业学生听不明白很多概念、专业词汇,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是食品营养与健康作为一门公选课的突出问题,也是很多公选课的通病。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授课教师需要参考学生的初高中生物学和化学理论基础,照顾学生整体知识水平,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

3 通过演示实验丰富课堂内容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是研究营养、食物、等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往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提问、学生讨论、辩论、课堂视频等教学方法。作为公选课课程知识内容足够,但实践操作环节几乎为零。完全靠学生课下自觉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而真正可将知识点记住又可以付出实践行动的学生几乎不足20%。课程与实践脱轨大大降低了课程开设的实际意义。

很多高校老师都在寻找新的教学手段,丰富公共选修课内容,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M学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借鉴国外公选课的授课方式,利用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通过演示实验,组件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完成简单的食品制作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课程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碳水化合物这一章节,加入糖类的发酵实验演示,通过一步一步的酶解过程和酶解产物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面食等淀粉类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以此类推,在蛋白质章节,加入酸奶的制备过程,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明白酸奶的营养价值所在。对于食品腐败过程的讲解,可以通过加入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小视频来辅助教学,更直观的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通过加入演示实验,让学生对“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的应用性很强,认真学习后可以更好指导生活实践。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

4 公选课演示实验可行性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智慧;餐饮;管理;评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32

[中图分类号] G647;F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41- 04

1 引 言

中国高校伙食改革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 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但是,总体上来讲距离机械化生产或工业化生产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距离。 由于是手工操作, 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 这就使中式餐饮经营面临一种窘境, 即在必须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 进入了运作管理中的“定制生产” 与“规模生产”的矛盾中。 因此, 必须面对现实, 根据中式餐饮生产的实际情况、供应情况和消费情况 , 采用一种新的餐饮生产模式 , 实现中式餐饮生产的科学化, 来改善或提高餐饮集团的运营水平 , 为中餐走向世界做好准备[1]。本文针对高校餐饮各环节、不同参与方信息管理需求和生产模式,在智慧建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项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集成,构建可供高校餐饮不同参与方协同工作的管理模式。

2 高校智慧餐饮理论

2.1 高校智慧餐饮的概念

根据我国高校餐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结合智慧校园[2]理念,多种餐饮企业管理理论,以及多种新兴技术,提出高校智慧餐饮的概念。即高校智慧餐饮以餐饮智慧化为愿景,安全和健康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等智能信息平台,以满足校园餐饮管理功能性和各参与方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构建校园餐饮智慧化环境,通过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集成和管理创新对餐饮生产的采购供应、原料加工、烹调制作、成品售卖、营养分析、膳食推荐六大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高校餐饮管理理论。

2.2 高校智慧餐饮的支撑体系

为高校智慧餐饮提供理念支持的智慧校园;为智慧校园提供理论基础的餐饮信息管理、标准化车间管理、标准化配餐体系、自助称量模式、营养成分分析,膳食推荐系统等理论 ;为智慧餐饮提供技术支持的普适计算、物联网、虚拟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如图1所示。

3 智慧餐饮体系构建

3.1 采购供应

物流服务中心负责饮食原材料的采购、检验、供应工作;主抓内部管理并强化供应商监督,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坚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严把供货商资质审查关,坚持采购、库存、供货三大过程的流程化操作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工作无疏漏。开发餐饮管理系统移动终端APP,实现餐饮物资计划申报、采购及验收等工作在现场同步完成,进一步提高餐饮信息管理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建立原材料需求计划的编制、采购配送、食堂单菜核算、菜品价格控制机制、经营情况分析与核算等环节基础信息的采集,建立完整的物资流通记录功能。

3.2 原料加工

建立标准化生产车间――中央厨房,配置自动化生产设备, 实现食品原料加工集约化生产。中央厨房负责各种主食成品或半成品制作、蔬菜清洗切配等工作;引入米饭生产线、豆腐生产线、馒头生产线、净菜加工线和凉皮生产线等。采用先进设备、现代工艺、规范流程,实现传统食品的加工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机械化、工艺科技化、准入制度化,杜绝了食品添加剂的滥用,有效地杜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饮食原料经中央厨房单独处理后,完成食材由毛料变为净料的数据收集,实现饮食饭菜成本的精准核算。通过中央厨房集约化生产模式,实现饮食菜品和主食投料的定量配给,为学生餐厅饭菜投料标准化配餐体系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3.3 烹调制作

饮食服务中心负责全校师生用餐食品成品的加工和销售工作;借助餐饮信息管理系统原料供应价格实时联动功能和学生餐厅饭定量投料管理机制,实现学生餐厅菜品单菜实时核算功能,推动其经营核算由原有“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建立学生餐厅标准化配餐体系,实现饭菜定量投料管理机制,组建投料标准数据库。严格按照投料标准制定标准化菜单,保证学生餐厅饭菜质量的稳定,妥善解决在原有稳定食堂饭菜价格机制下投料比例的调整引起的质量变化。购置智能化炒菜设备,实现饮食饭菜标准化投料及其自动化炒制,进一步稳定餐厅饭菜质量,降低餐厅运行成本,促进学生餐厅经营管理的良性循环。

3.4 成品售卖

使用自助式称量销售系统,建立食堂菜品销售价格与市场原料采购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食堂菜品价格动态销售管理模式,增加食堂饭菜定价透明度,消除学生对于菜价浮动的疑虑,建设和谐稳定校园。称量销售模式的应用,将改变传统份饭和手工打饭中不能按需自主选取的被动局面,满足学校师生就餐多样化的需求,有效避免学生就餐中存在的浪费行为,为实现节约型校园饮食建立长效机制。同时,不但减轻饮食从业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日常事务流程,而且大大降低食堂劳动力成本的支出和浪费,进一步推动了饮食智能化的建设。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前端《餐饮信息管理系统》的菜品实时价格信息,发送销售数据至后端《餐饮营养分析系统》做营养数据分析,包括就餐卡的管理,就餐者的管理,就餐设备的管理(各个称量销售设备的数据实时更新、上传),统计各个称量销售设备上的消费信息,汇总各个食堂的销售明细,查询各个就餐者的消费明细等。

3.5 营养分析

组建菜品营养成分分析系统,建立饮食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实现了餐厅单品饭菜营养成分分析。以称量销售产生的就餐者、餐品名称、重量数据为核心,分析营养摄入与标准营养之间的关系,获取就餐者营养状况数据。引用杨宇轩编著的《食物营养圣经:400食材营养全分析》(修订版,ISBN:9787121165252,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数据成立食材营养分析数据库,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及膳食纤维等六大营养素相关数据,并在营养膳食推荐系统中建立食材营养成分分析数据库,以供膳食营养分析计算时调用。营养分析是基于称量销售系统中学生就餐信息和餐饮管理系统中饭菜投料信息,研发营养分析系统,建立食材营养分析数据库和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库,通过营养分析系统计算就餐者近期饭菜营养的摄入情况,并就其结果与营养摄入推荐进行对比,自动生成一定时期内的营养食谱――膳食处方,为就餐师生提供科学、营养的就餐指导,包括对某一营养素近期内摄入过量者或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者肥胖患者的饮食控制或警示提醒。

3.6 膳食推荐

组建膳食营养推荐系统;指导就餐师生合理摄入营养膳食。按照营养平衡标准结合根据每个就餐者阶段饮食习惯,制定并推荐适合每个就餐者的标准化套餐。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日常摄入食物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生成营养膳食摄入推荐体系即膳食处方,为学校师生提供科学、营养的膳食服务指导。膳食营养实际摄入分析所需饭菜投料标准数据可直接从《餐饮管理信息系统》中调取。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库的建立与调取研发营养膳食推荐系统并建立学生健康体检信息数据记录系统,将每年学生体检数据(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例等信息)录入该系统并予以储存,以供生产膳食营养日摄入推荐量生成时调用。应用营养膳食推荐系统调用学生健康体检信息数据,参考膳食营养日摄入推荐量,通过将就餐者近期用餐信息进行营养分析计算,自动生成一定时期内的营养食谱――膳食处方,为就餐师生提供科学、营养的就餐指导。针对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或者肥胖患者的饮食禁忌,包括某一营养素近期内摄入过量者,可在营养膳食推荐系统中将禁忌的菜品进行采取停售或警示设置,并在终端销售系统进行自助称量销售时禁止刷卡售卖或警示提醒。

4 高校智慧餐饮指标评价体系分析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根据餐饮行业特点,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 目的性、 可操作性、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性等原则, 依据智慧餐饮的内涵与特征, 设计了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 3]。

4.2 高校智慧餐饮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餐饮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是评价餐饮智慧化的一个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指标体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高低[4]。依据多年从业经验确定对智慧餐饮体系有贡献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逐步完善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智慧餐饮理论的内涵和多维性决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和多元性[5-7]。

5 结 论

智慧餐饮是当前新形势下餐饮服务行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新理念。高校智慧餐饮以就餐师生消费信息数据分析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就餐需求导向自主决定餐饮供给,包括成品饭菜、半成品配料和原材料等需求信息的关联,并依据物料流向的管控需要设置相应职能的组织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完成学校师生餐饮保障供应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就餐情况确定其实际营养摄入量,与标准营养摄入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其提供营养膳食摄入指导。智慧餐饮对学校后勤饮食工作的发展和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将节粮行动真正落到实处,逐步形成节约型后勤并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其次,建立菜品价格与原材料市场的价格联动,使菜价随原料市场价格变动,消除学生对于菜价浮动的疑虑,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再次,通过就餐数据的分析,提供健康膳食指导,改善个体健康水平。

本文以原创的智慧餐饮理论为基础,利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高校餐饮智慧化进行研究。目前,本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对于智慧餐饮理论,还是智慧餐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和深度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加深。尽管,本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进行大量探索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圣果,陈觉.中式餐饮生产模块化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6):75-79.

[2]吴颖骏.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25-26.

[3]程云喜.自主管理理论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04(7):488-489.

[4]刘利宁.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3(6):67-71.

[5]向 刚,李兴宽,章胜平.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122-124.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营养学知识;日常膳食行为;矛盾分析

营养是有机体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影响人体生长发育的诸多因素中,营养的作用与影响最为明显。如果营养不良或缺乏,可导致各种生理机能下降,降低机体的适应能力及抵抗力,甚至致病。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素有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这些都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膳食中应含有人体所必须的一切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类、水),其次摄入的食物要有利于消化、吸收、利用,要新鲜无污染,制作加工合理能增进食欲,并多样化(色、香、味、美俱全),同时一日三餐的热量要合理分配,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各餐热量以早餐占全天总热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较为合适。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要达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就一定要不挑食、不偏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体力和年龄等情况适时、适量地进餐,有规律地进食。为此,国家还推出了满足人们"强体养智力"需求的绿色营养学系统理论学说,其精髓性科学原理为"油料蛋白量实话"理论及综合利用营养科学观。其理论本质是在于"粮食化"及科学性较强的综合利用。如芝麻与大豆二者是一对天然的鸳鸯食品。

通过学习营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我们认识到了食品营养的重要性,而且现在人们也日渐关注饮食营养,国家也通过出台政策、推广绿色饮食理念的方式引导人们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但是,目前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就是,人们的饮食理念和具体的膳食行为存在明显的矛盾,比如,他们嘴里说起食品的营养成分可以是头头是道,但是在具体的饮食行为中,并没有如此地重视和遵循正确的饮食方式。对于这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笔者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并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想对此矛盾的内在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由于在过去饥不择食的年代,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以解决温饱为首要任务,因此,很少关注饮食的营养搭配,进而形成了不科学、不合理、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现在,虽然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已经形成的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仍然对人们的营养观念和膳食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年人身上。如到了冬天,农村的很多人就会准备很多腌制品等,由于他们只是凭着已有的经验,储存方式不科学或存放时间过长,容易造成霉变。但是那些经历了饥荒年代的老年人由于形成了俭朴、不能浪费的观念,往往对霉变不是特严重的食品不是很重视,依然会食用。但是,从科学、卫生的角度来看,这种习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有,本着礼节观念,逢客必以酒席相待,因此,在客人来临时,大吃大喝,导致暴饮暴食。

其次,营养观念不强,根据偏好进食。这主要体现在成年人和青少年身上。由于成年人每天要工作,因此,作息、生活习惯不是很规律,如工作忙了就少吃甚至不吃,闲了就下馆子,几个人聚一起暴饮暴食。而且成年人对饮食营养搭配不是很重视。吃早餐意识不是很强,可吃可不吃,对于水果,也是平时想不到要吃,大都以吃主食为主。而青少年又与成年人不同。首先,他们虽然在学校和生活中接受过关于营养饮食的教育,从心理上也比较重视食品的营养搭配,但是,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充满了活力和叛逆心理,同时又是缺乏自控力的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遇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或诱人的东西,就会抵制不住诱惑力,进而产生购买欲望。这时候的营养理念就完全抛之脑后了。其次,他们喜欢挑食,总喜欢吃符合自己口味的食品。而有些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到色、香、味不俱全,因此,也不能成为他们喜欢的食物。这样,最终便导致了膳食结构的不平衡。

最后,外界因素会对个体饮食行为产生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儿童身上。儿童时期不仅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儿童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他们现在的膳食营养摄入和健康,也会对他们将来乃至一生的健康产生影响。在儿童的饮食行为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和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儿童正处在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晰,其行为主要靠习得性获取。因而,父母的习惯和指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些父母由于沿袭老一辈的饮食习惯,缺乏科学的营养学知识,会误导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最终难以改变,导致营养搭配上失衡。还有,处在儿童期的孩子,喜欢群体嬉戏,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因此,同辈群体的行为也对个体产生影响。孩子看到同龄人是这样的饮食习惯,自己也会有意识地去模仿,保持一致以便不被孤立。

总之,导致营养学理念和膳食行为矛盾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各种人群的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地理环境、家庭因素、个人偏好、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影响因素。笔者难以一一解释,因此只挑选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做一简单阐述。针对营养学理论与膳食行为存在的矛盾,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尽量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首先,我们的教育机构要进一步普及饮食营养卫生知识,从思想上让大家重视食品的营养搭配,进而贯彻到行动中去。其次,加强对父母关于饮食营养的教育,比如可以编制营养饮食小册子、对幼儿母亲的营养知识指导等,使父母能够以一套科学的营养理念和正确的营养搭配行为来影响其孩子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最后,加大媒体、广告对营养理念和合理膳食行为的宣传,比如,有些电视台播放的健康养生节目。通过这些努力,使人们不仅从观念上、更是从行动来重视饮食营养,形成合理的膳食行为,最终达到营养平衡!

参考文献:

[1]彭景主,烹饪营养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李军,刘小燕,郭辉.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8,(6).

[3]王彦杰.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J].体育学刊,2006,(5).

[4]吴齐男,苑悦英,李盼荣,李少晶.糖尿病治疗饮食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学刊,2003,(6).

[5]徐粮外.实用型绿色营养学理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04-05.

食品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5篇

赵霖长期从事微营养素和中华传统食品营养生理学的研究。自1991年至今,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多次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从事客座研究。先后开展了微量元素营养学、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新型钙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国绿茶茶多酚的研究,以及中国新资源食品――松花粉营养生理功能的系列研究等工作。不仅对西方现代营养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根据中医“寓医于食”的学术思想,将现代营养学与传统“食疗”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先后在国内外著名专业学术刊物上100余篇,同时身体力行,重视营养学知识的科学普及,将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作为自己崇高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平衡饮食已逐渐被专家们公认为是养生保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是很多人却仍很茫然,尤其是去年的非典肆虐,今年禽流感的暴发,加上环境的不断恶化,使食物越来越不“自然”,让人们一时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保护生命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吃,吃什么?吃什么更对人健康有益?怎么吃才能更加合乎营养科学,才能使体质进一步增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很好的养生方法。”这是记者在采访营养学专家赵霖时,他说的话。

很多研究都说“洋快餐”是“垃圾食品”,但还是有人对洋快餐趋之若鹜,这不符合中国人的“胃口”。中国人要健康,还是要继承自己的饮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自古注重营养,而现在人们一下子好像不会吃了,这到底为什么?因为有一个误区。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膳食中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取量偏低,于是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高蛋白(尤其是动物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就算是好的了。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营养知识逐渐普及,近年来,食品、营养等已成为日常谈话的热门话题。饮食结构正在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过去的饮食观也在进行再认识,不再是单纯为了温饱,而是想吃得好一些,因此产生了误区。一种是所谓你想吃什么,你就需要什么营养,所以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地傻吃。其二,是盲目追随媒介的诱导,对广告一味盲从,听说吃什么好就专吃什么;听说吃什么不好就绝对禁食什么,人为地造成偏食。与此同时,西方快餐业及商业文化的侵入和迅速蔓延,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造成巨大冲击,以致经济发达地区居民膳食组成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因此,很多人不尊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甚至对一些洋快餐备加推崇。

只有消除了这个误区,才能谈健康。我们知道,西方注重吃动物性食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由此而带来营养过剩,造成不合理的“三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高)现象。为此,西方在积极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对于西方的“洋快餐”,要知道,它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热量都是高的。“洋快餐”脂肪热量远远高出正常标准,这极其不利于人的健康,很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症。毫无疑问,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洋快餐”这类“三高”食品,是造成他们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不难看出,洋快餐造成的饮食结构必须改变,否则贻害无穷。

对于洋快餐,西方已认识到了它的营养问题,把它们作为“垃圾食品”对待。西方也在纷纷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而改变的结果却是在追寻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西方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既然西方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更不应盲目地追随西方的饮食结构。

为什么吃了5000年,到我们这个时代竟不会吃了?我们不要受西方商业文化的侵袭,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要有信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后,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事实上,滋养人身体的根本因素就是“水土”。中国作为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闻名世界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食养(食补)、食疗(食治)、食忌(食禁)”之说,这种“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思想代代相传,并作为传统营养学的重要理论而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与临床保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的膳食习惯应当得到尊重。

祖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专门设置了负责饮食营养及管理的“食医”机构,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中医营养理论传入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历史,可追溯久远。如美国古方“健酒”(杜松子酒),据说就是由中国传入的。其成分也并非“松子”,乃柏子仁和当归等,有良好的滋阴、养血功效。意大利的“大黄酒”传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大黄酒”始见于唐代《千金方》,现在却成了意大利的专利名酒。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保健饮料和食品,如鸡蛋酒、蜂蜜酒、酒、竹叶酒、五加皮酒、木瓜汤、乌龙茶、茯苓饼、松子糖等也充斥欧美食品市场。1985年,在意大利维罗那举行的第10届国际草药博览会上展出的数以百计的食品添加剂―――如当归、茯苓、人参、白芍、牛蒡子、蔓荆子等正是我国常用的中药。

现在国外的一些营养学家和营养机构也纷纷提出“饮食清淡、热量平衡是健康的关键”。其实这与我国的“粗茶淡饭保平安”的传统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美国的一位资深营养学家深有感触地说:“我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访问,切身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传统饮食结构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他认为,“回顾、总结西方这段历史教训,可以说合理的膳食结构在东方、在中国。”他恳切地希望中国不要盲目追随西方,走二战以后西方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