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

现金管理论文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现金流(ChahFlow),又称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量情况的总称。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是向银行借款的过程中都能形成现金流入,而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定会发生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购建固定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等日常经营活动,而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面对这些业务的支出,就难免会发生支付危机。现金流管理是指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分析与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不稳定的,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也不平衡。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平衡,保持现金流的通畅,企业必须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对企业的现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因此,研究和加强现金流的管理意义十分重大。

二、现金流量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为企业筹资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现金流量预算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它与其他预算紧密联系,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平衡调度资金的直接依据。借助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企业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进行合理预测,据此,可事先为筹资、投资决策的作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例如,为解决我国电网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突破一万亿,在当前长期借款利率不断攀升的状况下,科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对电网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数量规模显得格外重要。

(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面临的诸多财务风险,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企业现金流量在循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的,而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大都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予以化解。因此,通过对企业在经营或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对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以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进而组织实施全面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以维系企业持有合理的现金流量,保持或提高企业以收抵支、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减少企业破产风险,使企业长期稳定生存下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更高的目标视觉点来看,全面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有利于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财务风险,构筑企业财务安全。

(三)评估有助于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资产重组、并购业务逐渐增多。此时,能否有效地开展企业价值评估成为问题的关键。企业价值评估不同于企业清算,其更侧重于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产生的未来经济流入所体现的价值。现金净流量和会计利润均能体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实践中往往是以企业历史利润或是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考虑其未来增长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

但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在于企业的持续经营。现金流量更能体现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生存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亏损、不能以收抵支;二是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可见,企业的兴衰,直接原因不在于利润,而是现金流量。如果企业仅关注利润指标,单纯强调利润的重要性,而忽视现金流,容易导致企业风险的产生。有些企业从利润表上看是盈利的,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工资等。这样,企业现金的流入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支出,意味着企业现金短缺,现金流受阻、循环不畅、周转困难,发生偿债危机。如果负债解决现金问题,就会增大企业的资金成本,偿债压力也随之加大,再筹资难度会加大,现金流循环面临危机,财务风险加大,企业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在我国利润一直作为衡量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企业唯一的核心指标,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投资者重视和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利润确实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所有会计信息中利润一直处于核心位置。但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由于赊销等原因,有利润不一定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在权责发生制下,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被确认,同时,销售收入被确认,而应收账款的回收面临风险,难免会发生坏账损失,使赊销款项不能转化为现金,结果造成企业资产虚增,账面利润夸大。虚增的盈利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相反,加大了现金流出量。现金流量作为收付实现制核算的结果,不受财务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如实反映。因此,以当前历史现金流量为基础,结合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测情况,利用现金流量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可以更有效地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而有效避免由于对企业价值判断不准而带来的决策风险。

三、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实务界的广泛借鉴,许多跨国公司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强化现金流管理问题,但大多是以现金流分析为主,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金流管理和控制体系。我国关注现金流状况也始于近几年,初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反映在经营的现金流量方面,所以,关于现金流管理实践还是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现金流管理的认识不足,有的企业只是按照规定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甚至并没有认识到为什么编制现金流量表。因此,往往忽视了其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利用该表的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第二,我国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公司运营层面,并没有被提高到战略高度。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只是泛泛的涉及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控制等战术性管理,没有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三,现金流量管理的手段也只是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第四,大部分企业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仍是“利润导向型”,对于业绩质量问题重视远远不够,现金流的导向作用还很弱,所以,企业实践中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和被动性特征。一些企业只有在发不出工资、没钱购买原材料和交税的时候才关注现金流管理。

要系统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还需要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不懈努力。要从观念上确实重视现金流管理,充分认识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措施,构建现金流管理控制体系。

四、加强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认真对待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现金流量管理的基础。实践中有些企业按照有关要求虽然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并没有把现金流量表作为理财的有效工具来认真对待。企业经营始于现金,终于现金,企业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最终都以现金流量反映出来。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来龙去脉,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获现能力、偿债能力、投资能力、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企业的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因此,在实务工作中,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首先应当认真对待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每月应及时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把现金流量表作为日常管理、调度和有效使用现金的工具。

(二)重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离开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依据和管理重心。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对未来的现金状况进行预测,具体编制时应根据生产、销售、投资、资产经营等部门的业务收支预算进行编制,不仅编制现金流量年度预算,更应重视现金流量月度预算的编制,以便及时做出筹资方案、资金调度和使用方案。

(三)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

现金流量的循环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周转的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现金的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收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如果对现金流循环进行合理规划,缩短现金流循环周期,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就可以相应减少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量,避免现金的不必要浪费,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开展赊销业务尽管能增加企业的收入,但同时也增加持有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管理费用、收账费用、坏账损失等,企业应对开展赊销业务所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有关费用、成本、损失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得失,正确地确定赊销期限,正确地选择赊销客户。对已发生的赊销业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回收资金货款,把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

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对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成因的现金流量风险,企业应采取不同的预警方法。对于营运资金风险,应通过现金循环周期比率、销售额增长速度比率等指标进行预警,现金循环周期的延长以及销售额的增长都会引发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对于信用风险,应通过有关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指标账龄分析等进行预警,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并引发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流动性风险,应通过有关企业流动性强弱的比率进行预警,无论是速动比率还是流动比率的降低都意味着流动性的降低,都预示着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对于投资风险和连带风险,应通过对投资项目或相关方的收益、资金等情况的监控实现风险的预警。

(五)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控制系统

企业现金付款与现金回收是现金划转活动的两个方面。在现金划转过程中,企业应谋求更快速地回收现金,更精确地安排现金付款的时间。为此,企业应建立高效的现金划转控制系统。

1.研究设计自身的现金收入系统,选择更为快捷的银行结算方式,使企业更快捷地回笼客户现金。

2.认真分析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现金支付,力求使现金支出曲线与现金流入曲线平行。这样,可有效降低企业现金的安全备付额度,既能保证现金支付,又能提高企业现金的使用效益。

3.为保证企业现金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研究企业现金收支控制制度,制定现金收支控制的组织结构和程序,以明确个人和部门在现金收支控制中的权限和责任,一方面,对企业现金流动性进行控制,即控制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和额度,以维护企业现金循环流动;另一方面,对企业现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保证现金的安全及完整。

(六)做好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与考核

1.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判断现金流量的合理性。评价一个公司的现金流量是否健康,首先应了解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只要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的数据与公司实际的生命周期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楚发现公司现金流量存在的问题了。当然,对公司前后几个会计年度的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2.重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掌握企业生存周期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是企业自我积累的源泉。只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才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就像我们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公司的财务状况最终肯定出现恶化。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整个现金流量表分析的重点。一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出现异常,其账面利润再高,财务状况也将面临很大风险。

3.重视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和净现金流量的比例关系。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评价收益质量的财务比率主要有:营运指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营业现金稳定性。

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将这些比率作为部门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指标,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确实重视现金流量,从而通过现金流量的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喜.现金流量管理:动态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段九利,郭志刚.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规范操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教程与案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349-353.

[4]樊行健,陈共荣.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3-55.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量;会计现金流量;持续经营;经营业绩

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提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定义和计算公式,那么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的价值的大小是由自由现金流量还是会计现金流量来衡量呢?二者中哪一个更能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从目前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作为主表部分提供给信息的需要者,而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多少就不能提供了。因此,本文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含义和计算公式的比较,可以得出自由现金流量作为财务管理上的指标比会计现金流量具有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和作用。

1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含义比较

自由现金流量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美国的石油行业从60年代的繁荣到80年代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带来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给企业带来成本。石油行业的这次失败被认为是研究企业成本、研究内部现金运用低效率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1986年哈佛大学詹森(Jensen)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FreeCashFlowHypothesis):自由现金流量指满足所有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后多余的那部分现金流量,这些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按相关资本成本贴现计算出来〔1〕。詹森所定义的自由现金流量概念不像其他偏重于会计现金流量的概念,会计上现金流量概念大多过于注重概念的内涵,而詹森则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现金流量,他看中的是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外延。所谓外延指的是,詹森所重视的不是何为自由现金流量,他关心的是如何支配自由现金流量。〔2〕

詹森提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后,许多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如:“自由现金流量等于公司的税后营业利润加上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业流动资金,物业、厂房月设备及其它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未纳入任何与筹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如利息费用或者利息。……实际上,自由现金流量也等于向所有资本供应者支付或者收取的现金流量总额(利息、股息、新的借款、偿还债务等)”(汤姆。科普兰,蒂姆。科勒,1998)。“这是经过从预计受益减去预期经营成本和为了提高现金流而花的费用之后剩下的现金流。换个角度说,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为所有经内部收益折现后有净现值的项目支付后剩下的现金流。”(詹姆斯。范霍恩,1998):“自由现金流量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严格地讲,它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了在库存,厂房,设备,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所需投入外,企业能够拥有的额外现金流量。(肯尼斯。汉克尔,尤西。李凡特,2001)……。但一般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自由现金流量最基本的定义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维持公司现有生产能力所需的资本支出额后,企业能够产生的额外现金流量。如果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拥有正的额外现金流量,就可以把它自由地提供给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或者将这些现金流量留在企业中产生更多的自由现金流量,这也就是所谓”自由“的真正含义。

会计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现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强调的是现金流动。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而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

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进行分类,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从二者的含义中可以看到,会计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而自由现金流量表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在扣除了计划中维持企业经营、分发股利、资本扩张后剩余的可动用部分,也就是相当于计算机内存中的未占用空间,它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持续经营或必要的投资增长对现金流量的要求,作为一种现金“剩余”,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对债权人实施还本付息和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的财务基础。

2自由现金流量和会计现金流量计算的比较

2.1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目前,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认识不同,对其计算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别,如TomCopeland教授于1990年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

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BradfordCornell教授于1993年给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与TomCopeland类似:

自由现金流量=(营业利润+股利收入+利息收入)×(1-所得税率)+递延所得税增加+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AswashDamodaran教授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也是参照了TomCopeland的观点:

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肯尼斯。汉克尔和尤西。李凡特在2001年对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自由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总资本性支出+随意性资本支出

其中,随意性资本支出主要是指企业的日常管理费用,而不是企业增长所必需的那一部分,因为这部分现金可以分配给投资者,而对企业的增长不产生任何影响。〔4〕

本文比较赞同TomCopeland教授给出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公式,即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将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如果能够得到正数即正的自由现金流量就可以把它提供给公司的所有资本供应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或者将这些现金流量留在企业中待以后产生更多的自由现金流量。

2.2会计现金流量的计算

2.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受到的税费返还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交纳税款等。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2.2.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有关,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购买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买与处置,无形资产的购买与处置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

2.2.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是指从投资者和债权人那里筹集到开办和维持企业经营所需的现金从而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6〕

从上述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计算公式的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自由现金流量可以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资本性支出调整而得出,这可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找到原因。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列报采用间接法时以本期净收益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非常项目收支及应收应付等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具体的项目调整如下: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收益+折旧及摊销-非常项目引起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递延所得税-经营性资产的增加+经营性负债的减少

则,自由现金流量=(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利息收入-利息费用+股利收入+非常项目导致的收入(减:损失)-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所得税税率〔5〕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本性支出的差额。可以看出,只有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才能增加自由现金流量的数值。通过向股东增发新股、向银行等债权人发新债所获得的资金是不属于自由现金流量的。

3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存在差异的本质

那么,为什么自由现金流量可以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不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呢?

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以成本为其理论背景的,詹森认为在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方面,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越是当公司产生出巨额的自由现金流量,股东与管理者在股利支付政策上的利益冲突就越严重”。(詹森,1989年)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表明其内部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大,其可自由运用的内源资金也越多,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他愿意掌握更多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增加对公司资源的控制,而管理者需要通过对公司资源的控制来实现公司的增长。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不断的持续经营而创造出来的财富,能够被管理者控制支配,而投资活动与企业的长期资产项目有关,筹资活动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关,从而这两项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管理者而言不是“自由”的,管理者无法控制和支配。因此,自由现金流量只能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不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自由现金流量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从上面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的大小及变化情况较真实地反映了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潜力,与会计现金流量相比较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自由现金流量可以把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很好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企业在得到正的自由现金流量后把它们分配给资本供应者(债权人和股东)还是留在企业用来以后生产发展的需要?如果又分配给资本供应者还要留在企业,那么各自占的比例为多少才是合适的?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对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筹资、投资决策和股利分配的整体考虑。正是自由现金流量把它们贯穿起来,使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来解决财务问题。〔3〕

其次,使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考虑财务问题。会计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反映现金在过去一段时期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强调的是现金在过去一段时期的流动情况。而自由现金流量不但考虑的过去某一段时期企业的获现能力还考虑了在未来的投资、筹资决策等,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有一个非常合适的评价,把未来的创现能力纳入了财务考核内。

最后,自由现金流量比会计现金流量更能合理地衡量企业的价值、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由于自由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计算的,企业可以通过虚假销售、提前确认销售或有意扩大赊销范围来增加利润,但是没有现金流入,自由现金流量没有增加;相对净收益指标而言,自由现金流量不受企业管理层的控制,如折旧和摊销方法的选择对利润的高低有调节作用,但它对自由现金流量没有影响;再者自由现金流量认为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的主要业务产生的利润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而非经常性业务带来的现金流量是不计入自由现金流量的,因此自由现金流量相对于会计现金流量更能合理地衡量企业的价值、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参考文献]

[1]Jensen,MichaelC.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6.

[2]沈艺峰,沈洪涛。公司财务理论主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8)。

[3]汤古良,朱蕾。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运行体系。会计研究,2002(4)。

[4]汪平。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4)。

[5]赵英杰。自由现金流量之我见。四川会计,2001(4)。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将公司各类现金流量预算按管理单位职能进行划分:电费资金流量管理单位为营销部,作为A类为管理考核单位重点管控;工程资金流量管理单位为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等工程项目管理单位,作为B类管理考核单位着重管控;工资保险现金流量管理单位为人资部,作为C类管理考核单位加强管控;其他各项成本支出等资金流量管理单位为公司各职能单位,作为D类管理考核单位零失误管控。按照管控单位明确责任主体,依据管控目标从上到下层层进行梳理,目标细化至每一岗位,建立“公司—归口管理部门—预算单元-管理责任人”四级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责任、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做到奖罚措施到位,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的全面管控。

二、完善全员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运行体系,强化过程控制

(一)全面推行现金流量预算目标管理

按照上文划分的不同类管理单位,结合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实际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制定各类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目标。对A类现金流量预算,直接影响公司整体预算准确性,但管控难度最大,公司对此类预算目标依据考核标准拟定;对B类现金流量,所占比重虽没有A类大但是仅次于A类,结合实际管控状况管控目标比考核标准略高;对C类现金流量预算,虽然比重与B类相当,部分月份比重比B类大,但预测与执行难度较B类简单,对此类指标管控目标比B类更要严格;D类现金流量预算虽然比重很小,但也是其中一组成部分,此类预算预测难度最低,对此类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目标要有效做到“零失误”。

(二)划小现金流量预算单元,明晰预算主体

按照现金流量预算管控责任主体细化不同的预算单元、针对各预算单元的生产经营业务,按照管理类别和不同的体系,将预算单元细化基层班组、具体专责。从而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管控目标的细化分解,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有效做到责任人的责任落实,并可以有效的将奖惩考核与预算执行管控有机结合。

(三)强化重点现金流量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公司可以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控人员纳入到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中,实现对重点现金流量预算的实时监控。对重点现金流量预算从预算申报、执行、完成统计、评价分析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全部都作为现金流量预算的一个控制节点,并将每一管控节点的管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明确具体的人员,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三、建立全员现金流量预算分析体系,加强内部监督

(一)建立过程预警分析机制

公司财务作为现金流量预算整体归口管理单位,在每月下旬对各单位申报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统计,逐项统计各预算单元的完成情况,对偏差较大的及时预警提示,及时完成存在困难的预算,并与各预算单元责任单位沟通拟定相关的完善措施,有效保障各单元预算的完成。

(二)建立月度执行分析机制

按照“公司—归口管理部门—预算单元-管理责任人”四级管理模式制定并下发月度预算完成分析模板,强化了对预算执行分析的指导作用。每月定期召开基层单位的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分析会,对每月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依偏差比率排名,对偏差较大的后三名单位着重分析。

(三)建立现金流量预算执行通报机制

建立现金流量预算执行通报制度,每季度对对各单位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并在公司内部办公系统通报。通过排名、奖惩兑现,有效激励、引导各单位提升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管理。同时,将现金流量预算准确性纳入季度考核评价,促使全体员工“建标、对标、追标、创标”,提升争先进位意识,确保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完善全员现金流量预算考核体系,提升责任主体积极性

(一)建立完善考评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奖励可有大幅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个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并不断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同时针对不同种类现金流量预算依据其比重、管理难易程度等区别奖励,体现奖励科学公平性。科学公平考评体系的建立可以在公司范围内形成优胜劣汰,创先争优的良性竞争机制。

(二)量化全员考核体系,切实提高考核质量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金融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正因如此,金融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若我们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则有具体如下几点:第一,金融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资金不仅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其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正因如此,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对企业而言则尤为重要。而加强金融管理,恰恰能够帮助企业更为有效的使用与利用资金,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入更新鲜的血液。因此,可以说金融管理,能够为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十分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二,金融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论是任何一个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始终是其生产经营的唯一目标。而金融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作用恰恰是帮助企业立足于社会经济环境之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因此,可以说加强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金融管理能够塑造企业品牌与企业信用。良好的金融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能够有效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能力。而经济能力的提高,恰恰也塑造了企业的招牌,好的招牌则势必会让人们更加信赖,为企业带更多的利润。所以说金融管理能够为企业塑造品牌,获得良好的信用。第四,金融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良好的金融管理,不仅能够不断的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还能够进一步确保企业各类各项资金的妥善安置。因此,可以说资金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加强金融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的几点个人建议

通过上文笔者的阐述,我们已经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中,处处都涉及到金融管理问题,也正因如此,金融管理既是企业实施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加强金融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从企业自身入手,加强金融管理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第一,企业设立专职的金融管理人员。企业应该设立专职的金融管理人员,以便于更好的开展金融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贷款的回收业务,因其收款工作相当的困难,更因该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专门的管理科室,以此明确责、权、利、务期,进而达到实效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同时对欠款单位的信用分析进行分析,观察其自身的支持负债比率、资金周转速度比率、检测流动资金运转是否正常,从而根据这一系列的数据编制分析报表,分析超信用期欠款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欠款回收方式,最大限度的减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二,进一步规范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正因如此,要想做好企业的金融管理,则应该从做好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入手。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前,我们应该先做好预算编制的事前调查、取证工作,以确保预算编制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其次,已经编制好的预算不能进行随意的更改或者调整,即便一定需要进行更改与调整,也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并且依照相关规定程度进行更改活调整,以此加强预算对企业资产管理的预算能力;再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始终秉承公正、公平、公立的原则进行,不能被其他外界因素所干扰,一旦发现有任何部门虚报预算必须要进行严惩,绝不姑息养奸;最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各个预算项目应该尽可能的做到详实记载,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有效的核对各个部门的绩效,另一方面还能够形成对各个部门的约束,方便对各个部门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对资产的管理以及使用效率。第三,不断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以说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不仅直接改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为企业实现集中化统一财务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尤其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是探索企业资金集中化统一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途径,所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深化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早已成为促进金融管理有效经营于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之中的一个不容置疑的重要课题,也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引入精细化管理,摆脱日常核算工作量复杂,让财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分析中,为成本管理、预算管理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也是现今企业的主要应该面临的主要课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该不断的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将不断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精细化管理并提高精细化管理同步进行。第四,加强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设与开拓。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融资渠道的建设与开拓,也是促进企业金融管理良好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现在绝大多数的企业在融资上往往依靠于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的限制又比较多,抑制企业金融活动的同时,也往往会对企业的投资与发展带来反作用力。因此,开拓与加强企业融资渠道的建设则成为促进金融活动良好开展的关键。如:开拓上市融资渠道。对于企业而言上市融资的限制要比银行贷款的限制要小的多,因此也更利于企业进行高科技项目的集中化投资,进一步促进企业进行有效的转型。同时,还可以利用间接融资的手段与银行达成利益、风险,共享、共担的机制,从而减少借贷银行对企业的约束。此外,企业还可以引进相应配套的金融服务,进行金融资讯、职称评估、资金结算等工作,进行金融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从国家政策方面入手,加强金融管理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根基,其自身的发展情况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情况,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也正因如此,可以说企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现今我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尚不够完善,国家要想促进企业的发展,则可以通过给予企业适当的政策性鼓励与干预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保护,从而也为金融管理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国家可以相应降低企业在银行贷款中的限制,因为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资金则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而金融管理恰恰是对企业资金等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企业在银行贷款中的限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国家可以鼓励银行建立自身机制,根据企业的信用评定,降低企业贷款现。同时,做好民族企业的发展保护。尤其是在外企和进口的冲击之下,民族企业更是步履维艰,而要想使金融管理在现代企业金融管理中得到有效应用,则首先就必须要确保企业能够立足与市场经济中。所以,我国应该处理好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开放的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如加大关税等,限制外企和进口,做好民族企业的保护工作。

三、结束语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增值税是价外税,应纳税款与负担税款含义不同。本文从一教材案例出发,分析其正确的决策方法,从中引出税务筹划的各种决策方法。在税务筹划中,可以比较各方案的现金流量、会计利润或应纳税额。

【关键词】税务筹划增值税决策方法

笔者在授课参阅《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盖地主编,2005年1月第一版)时,发现其中一案例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探讨税务筹划的决策方法。

一、案例分析

案例如下(教材P107):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3年12月,公司将1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出租给乙公司,负责供水、供电,每月供电8000度,水1600吨,电的购进价为0.4元/度,水的购进价为1.25元/吨,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应如何进行税务筹划?教材解答如下:方案1,双方签署一个房屋租赁合同,租金为每月150元/平方米,租金包含水电费。

则该公司房屋租赁行为应缴纳营业税为:150×1000×5%=7500元。同时购进水电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因此应作为进项转出,即相当于负担增值税:8000×0.4×17%+1600×1.25×13%=804元。该企业最终应负担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为:7500+804=8304元。

方案2,甲公司与乙公司分别签订转售水电合同、房屋租赁合同,分别核算水电收入、房屋租金收入,并分别作单独的账务处理。转售水电的价格参照同期市场上转售价格确定为:电每度0.6元,水每吨1.75元。房屋租赁价格折算为每月每平方米142.4元,当月取得租金收入142400元,电费收入4800元,水费收入2800元。

收该企业的房屋租赁与转售水电属相互独立且能分别准确核算的两项经营行为,应分别缴纳营业税:142400×5%=7120元,增值税(4800×17%+2800×13%)-804=376元。

该企业最终应负担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7120+376=7496元。两方案税负相差:8304-7496=808元。

该解答方法有以下问题:

1.两方案本身的问题。按方案1,承租方共支付150000元;而按方案2,由题意承租方购买水电要支付增值税,所以共需支付租金及水电价税合计:142400+4800×(1+17%)+2800×(1+13%)=151180元。与方案1相比,多支付1180元,即水电的增值税部分。而从题意来看,承租方购买水电是用于办公,而不是用于生产,是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即与方案1相比,承租方在方案2中要多负担费用1180元,所以对承租方来说,两方案不具有可比性(若承租方购买水电用于生产,且为一般纳税人,则多支付这笔钱是可能的,两方案具有可比性,但本案例中已明确是用于办公,所以不能抵扣进项税,两方案不具有可比性)。要使两方案对承租方是相同的,方案2中租金应降为142400—1180=141220元。以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方案2租金降为141220元,使两方案对承租方相同时,分别签订转售合同和房屋租赁合同仍优于方案1。

2.假设承租方对两个方案没有偏好(或没有选择权),教材中的解答也是错误的。教材的解答中方案1考虑的是“负担”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而方案2考虑的实际是“缴纳”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合计。对两方案作不同的比较,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对同一项目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若比较两方案“负担”的两税合计。教材中方案1的思路是:支付给销售方的增值税不能抵扣,则也应作为“负担”的增值税。若以此思路考虑方案2,则方案2中支付给销售方的增值税和支付给国家(即缴纳税款)可由转售水电时收取的增值税抵消,从购买方收取1180元增值税,抵消支付的增值税804元和纳税376元,所以“负担”的增值税为804+376—1180=0元,即方案2“负担”的两税合计为7120元,两方案相差8304—7120=1184元。

若比较两方案“缴纳”的两税合计。缴纳税款指按税法规定的应支付国家的税款,而购买货物时“支付”的增值税并不是“缴纳”的税款。所以方案1只缴纳营业税7500元,方案2缴纳两税合计7496元,两方案相差7500—7496=4元。但如前文所述,两方案的差别不仅在于缴纳税款的多少,方案2中还向承租方多收增值税款1180元,两部分差额之和为1184元,与比较两方案“负担”的两税之和相等。笔者在讲授增值税时强调购买购买货物时“支付”增值税、销售货物时“收取”增值税,而只有在将税款交给国家时才能叫“缴纳税款”,从本案例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

如前文所述,两方案不具有可比性,这样的方案设计脱离了实际,在教学中只有比较可行的方案才有意义。若要使两方案有可比性,方案2中租金应降为141220元,这样方案2比方案1节税4元,仍优于方案1。

二、税务筹划的决策方法

税务筹划是通过事前的决策,实现税收负担最低化和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活动。在税务筹划中,如何进行决策,选择适当的筹划方案,直接决定了税务筹划的成果。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税务筹划方案的选择。

1.比较不同方案的现金流量。税务筹划本质上是一种理财活动,可以借用财务管理中比较现金流量法进行税务筹划决策。

两方案均要购买水电支付价款5200元、增值税804元,所以这部分为无关现金流量。方案1相关现金流量为:支付营业税7500元、收取租金150000元;方案2相关现金流量为:收取租金142400元、转售水收取4800元、转售电收取2800元、转售水电收取增值税1180元、缴纳增值税376元、缴纳营业税7120元。两方案差额现金流量为(142400+4800+2800+1180—376—7120)—(150000—7500)=1184元。

比较现金流量法是财务管理学科中的基本决策方法,它的的逻辑最严密,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是最完善的方法。

2.比较不同方案的会计利润。方案1的收入即为房租收入150000元;相关费用包括营业税、水电的成本5200元和购买水电支付的不能抵扣的增值税804总计13504元,利润为150000—13504=136496元。方案2的收入为房租142400元、转售水电的收入7600元总计15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可以抵扣,不影响损益,所以费用为营业税7120元、购买水电的成本5200元总计12320元,利润为150000—12320=137680元。两方案之差为1184元,与前述结论相同。

在应用比较会计利润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2.1方案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别是由于增值税造成的。纳税人销售货物收取的增值税不构成其收入,采购货物时支付的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也不属于费用。这是增值税独特的税制决定的,这一点也需要在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中注意。

2.2在本例中,计算会计利润时没有考虑其他如折旧等费用,只考虑了与决策有关的费用,这里的会计利润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会计利润,因此这种决策方法只可用于决策,但理论上并不严密。

3.比较不同方案的纳税额。这是税务筹划决策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前文已计算出本案例中两方案纳税差额为4元。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没考虑其他尤其是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其他方面都相同,只有缴纳税额不同的情况下采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税务筹划中,由于增值税价外税的特征,要注意区分负担的税款和应缴纳的税款。税务筹划的决策可以比较各方案的现金流量、会计利润或纳税额,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中最完善的方法是比较现金流量法。

参考文献: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国际银行界的做法

从国际范围来看,现金管理是国际银行界一项比较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欧美地区银行面向优质企业的主打和支柱型的中间业务之一,很多大型国际银行都设有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理金管理部作为行内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有独立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员工总数已经超过了500人。与国内银行中许多不同层次的客户经理,对应客户的不同层次分支机构的常见做法(可能会出现一个分支机构的服务可能与其它分支机构不配套的情况)不同,国外银行通过一位集团客户经理或一个经理组来提供该客户的所有现金管理服务。

《亚洲货币》(Asiamoney)杂志将2002年度“亚洲地区最佳现金管理银行”称号授予花旗银行,这也是花旗银行连续4年获此殊荣。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和荷兰银行分别排名2-4位。同时,《亚洲货币》还指出,客户对银行的现金管理服务关心最多的有:可否当天获取集团财务报表、安全性、整体资金营运咨询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数项内容。几乎100%的客户都反映,他们需要专业的整体现金管理服务。对中国客户而言,上述几项内容也是他们对银行现金管理服务的关注焦点所在。

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里,有效的现金管理已经成为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持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专业人才的缺乏都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现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也亟需一种更加有效的现金管理方案的出现。在现金管理领域卓有成效并在业内领先的花旗银行一直宣称:现金管理并非只是一种风尚,它是花旗银行金融产品的精髓,并且一直都处于核心地位。越来越先进的科技手段没有削弱现金管理的作用,相反,为其开拓了更广泛的空间。目前,“花旗中国”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展它的现金管理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国内人民币资金管理、跨境外币现金管理。

二、中资银行现金管理情况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银行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国外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资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现金管理业务作为中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领域,必将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同业竞争的焦点。中国人民银行相应加强了对现金管理业务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商业银行上门收款业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1999年,花旗银行首先将现金管理产品引入中国。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现金管理服务是银行对集团型客户服务的最佳理财服务手段之一,可提高客户忠诚度、稳定优质客户群。近几年来,中资银行积极探索现金管理业务,现金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而金融环境也正在不断改善,越来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商业银行汇路畅通,汇划资金达账时间缩短,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开发的异地汇划清算系统,企业银行账户资金或现金汇款在异地间划转实现了24小时到账,实时划拨2小时达账,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

2.商业银行不断推出一些高端的现金管理业务新品种,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的招商银行开发了企业网上银行、网络结算、集团账户管理等现金管理新业务。

3.金融创新的品种和速度都在加快。现在的现金管理与几年前的现金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已经不同,客户已经可以享受到远优于过去的服务。例如,如今的现金管理服务,客户不仅可以在其下属各法人子公司之间随意调配资金头寸,甚至在资金短缺时还可以从银行获得短期低息贷款,其利率仅仅比金融同业拆借利率略高,这将大大节省客户的成本。

4.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允许企业通过银行投资债市和其它渠道,允许银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而商业银行本身又为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产品、为基金管理公司销售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销售国债或企业债。所有这一切都为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留下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市场表现来看,中资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强大的技术支持、高效的结算服务等外资银行所无法媲美的硬件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中资银行在现金管理整体方案设计、现金管理咨询服务等软件方面普遍远逊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就可以将其国外的系统与中资银行的电子系统对接而直接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这种模式下的中资银行只能收取非常低的手续费,高端的费用都被外资银行得到。

从客户层面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都有所收获,在这仅举几例: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巴斯夫(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GE(通用电气)在华投资企业与中国建设银行,麦当劳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签订了现金管理协议,根据协议,客户可以冲破中资银行按行政区划设置网点的局限,仅通过设在某银行的主账户即可监控其全部在华投资企业的现金状况;银行将向客户提供为其量身定做的结算、资金归集与划拨、账户监控、透支等服务,允许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时候无需审批就可透支资金,并通过签订委托贷款“伞式协议”简化程序,为企业闲置资金提供快捷通道。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债市场上一直表现不俗的中国农业银行,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开放企业投资债市通道的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债市通”这一拳头产品,使中国农业银行能更充分地利用现金管理为客户提供专业投资服务,实现客户资产保值,为客户创造价值。

目前,现金管理的典型表现方式是将大集团分散的小资金迅速集中成为大资金。在中国,规模越来越庞大的跨区域集团型企业正在与日俱增,甚至很多中小企业都开始了一轮前所未有的跨地域扩张。大集团下辖分公司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有的分支机构资金有余,低息闲置在银行账面上,而另外的分支机构则可能资金紧张,需要高息向银行贷款。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出发点,就是试图将企业引入银行遍布全国的资金网络,实现各地分支机构将手持资金实时上划到大集团总部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大集团总部可以利用集中起来的资金,在各分公司之间进行余缺调剂,可以大大地降低贷款额度,帮助企业实现“三高变三低”,即将企业的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变为低存款、低贷款、低费用。利用现金管理,大集团总部也可以将各个分支机构分散的小资金集中成大资金,然后与银行协商以取得较好的利息收入,降低财务费用。现金管理还可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资金控制能力,采用“收支两条线”模式,将分公司的销售款完全置于总部的控制之下,避免分公司占用销售款项并将其挪作他用。

三、现金管理服务的系统功能

现金管理离不开技术和网络的支持,只有在通畅和稳定的网络基础上才可以讨论现金管理。外资企业在中国实施现金管理时,一般都是选择一家中资银行,将其全球的银行现金管理网络与中资银行网络实行对接,借助中资银行的网络而将中国的经营纳入其全球视野。

为了能更进一步地了解现金管理,我们需要从系统层次上对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功能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一套成熟的现金管理系统,至少应该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应收账、应付账和总账集成,网上银行交易和报表查询,跨国、多币种银行间调拨,运营资金预测。某些外资银行的现金管理系统还包括现金管理咨询服务模块。具体来说,现金管理技术包括:1.银行对账调节:自动或手工调节银行对账单,自动产生调节会计分录,自动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其它调节;2.现金预测:估计现金流动,从本地或远程数据库预测现金流动,定义现金预测模式,以任一货币产生现金预测,外币汇兑风险分析;3.查询和报表运行查询:以复查对账和现金预测活动运行标准报表;4.客户各子部分之间现金的调拨;5.投资咨询和管理。

仅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许多中资银行已经具备了开展现金管理的能力。但是,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现金管理更需要专业的服务水准。例如,需要客户经理能够及时和专业地向客户提出各种建议,向客户及时反应账户中出现的突然事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理财咨询和服务等等。

四、现金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

现金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有着非常大的实施空间。现金管理服务的基本理念是综合化,并与客户个性化需求密切结合。商业银行要树立现金管理服务理念,及时捕捉和研究客户个性化的需求,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结算、投资、融资、咨询于一体的高层次的现金管理产品,满足客户的最优化需要。同时,商业银行要解决好产品管理分散和营销分散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现金管理这条主线,将低层次、低效益产品与电子银行、银行卡、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等高层次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和包装,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精品业务,使现金管理产品充分体现综合化、最优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

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来分析,目前可以应用现金管理的客户主要有以下几类:大集团型公司客户、政府类客户、金融同业客户。

1.企业客户。随着经营环境和经营观念的变化,许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关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资金收益,这一切都迫切要求银行为其量身定制综合化、最优化和个性化的现金管理方案。现金管理这一利润丰厚的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焦点。

这一类客户的现金管理服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很好发展。例如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Dutch/ShellGroup)资金中心(东方部)就选定渣打银行为该公司在中东和亚洲10个国家的批发和零售业务提供现金管理服务,渣打银行此笔业务至少可获利几百万美元。

2.政府机关、事业法人客户。此类客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可以决定某一行业或者某些行业的发展、某一或某些大项目的投向;客户信用良好,是非常优质的客户,一般只有存款和结算的金融需求,对其它金融产品的需求并不强;具有非常高的附加价值,通过与此类客户的合作,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潜在的客户和利润;对银行内部计算机网络支持、银行服务效率、银行的品牌和形象等比较关注。

目前,政府部门与银行合作的典型形式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强大的结算网络而为政府部门、事业法人客户提供全国范围内的代收代付服务,这样的服务水准还维持在初级水平上,远算不上现金管理。所以,这类业务还有很大的空间来提升银行的现金管理水平。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现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其它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基本因素实现的:(1)董事会确定总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基本的控制战略;(2)确定风险管理的组织构架和体系;(3)指定风险管理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4)运用风险管理的技术监测工具。因为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性,我们将不在此进行讨论。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现代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基本措施是:分散化、交易限额、信贷限额,即通过对其产品、交易伙伴、业务活动领域的分散化降低风险;通过为每种产品、每一交易单位设置交易限额,为每一交易伙伴制定信贷限额以规避各种风险。金融机构根据各项业务的获利能力、市场机会、公司的长期战略定期调整各业务、各部门间的资本配置,力图使获取给定收益的风险最小化。

一董事会对总体风险管理理念和基本风险管战略的确定

总体上说,董事会对金融机构承受的风险承担最终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负起监控职能。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应由董事会审批,为保证战略和政策得到遵守并保持适应性,决策机构应通过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实施和评估。

(一)风险管理基本原则的确定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董事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并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积极予以落实。

我们可以简要地比较美林和摩根等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1美林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在美林公司,尽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一变再变,但以下述6个原则为基础的基本理念却几乎没变。这主要包括:任何风险规避方案中,最重要的工具是经验、判断和不断的沟通;必须不断地在整个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管理人员必须以清晰和简洁的语句告诫下属:在资本运营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风险管理必须考虑非预期的事件,探索潜在的问题,检测不足之处,协助识别可能的损失;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具备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减少难以承受的损失的可能性。这样的损失通常源自无法预计的事件,大部分的统计和模型式的风险管理方法无法预计。

在过去几年,用数学模型来测量市场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众多风险管理的要点,风险管理几乎成了风险测量的同义词。美林公司认为,数学风险模型的使用只能增加可靠性,但不能提供保证,因此,对这些数学模型的依赖是有限的。

事实上,由于数学风险模型不能精确地量化重大的金融事件,所以,美林公司只将其作为其他风险管理工作的补充。

总的来讲,美林公司认为,一个产品的主要风险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管理的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上的失误可导致损失,而不论产品为何或使用何种数学模型。

2摩根公司的风险管理原则

摩根斯坦利则认为,风险是金融机构业务固有特性,与金融机构相伴而生。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识别、评价、检测和控制每一种风险,对其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关系重大。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与有关的专业产品和市场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并作出评价的独立监管过程。

应当说,这些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既是其长期进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的总结,也是其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知指导原则,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确定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董事会制定风险管理及控制战略的第一步是,根据预定的风险管理原则,并根据风险对资本比例情况,对公司业务活动及其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要规定每一种主要业务或产品的风险数量限额,批准业务的具体范围,并应有充足的资本加以支持。此后,应对业务和风险不断进行常规检查,并根据业务和市场的变化对战略进行定期重新评估,并将结论应直接报告决策层。

在识别风险和确定了抵御风险的总体战略后,公司就可以制定用于日常和长期业务操作的详细而具体的指引。为此,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中应包括,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中的权力及遵守风险政策的责任,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和外部审计等。如果公司较大较复杂,则需要建立集中、自主的风险管理部门。就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而言,最重要的是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并独立于产生风险的部门。

因为控制结构的有效性取决于运用它的人,因此,有效控制的前提是机构内所有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在确定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权力和责任时,一个重要的因素应是将风险的衡量、监督和控制与产生风险的交易部门分开。高级管理层应保证职责适当分开,员工的责任不应互相冲突。

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架构的比较

(一)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现代金融机构因其业务的偏重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其基本构架都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公司的总体风险及其结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其成员包括:执行总裁、全球股票部主任、全球固定收入证券部主任、各地区高级经理、财务总监、信贷部主任、全球风险经理以及一些熟悉、精通风险管理的专家等,下面直属不同形式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战略和要求。

同时,金融机构应具备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报告和评估程序,包括检查现行政策和程序执行报告和发现例外情况的制度。一般来说,风险暴露以及盈亏情况应每日向负责监控风险的管理层报告,后者应简要向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高级管理层汇报。另外,金融机构要对风险战略、政策和程序的评估应该定期开展,评估应考虑到现行政策的结果、业务以及市场的变化。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的方法、模型和假设的变更应由决策层审核。政策和程序应要求风险管理及控制部门参与对新产品和业务的考察。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或修正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签发风险管理准则;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审批限额豁免;评估并监控各种风险暴露,使总体风险水平、结构与公司总体方针相一致;在必要时调整公司的总体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它每周开一次例会(需要时可随时召集)讨论主要市场的风险暴露、信贷暴露与其它各种头寸,研究潜在的新交易、新头寸以及风险豁免等问题。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不同形式的、分离或者整合的风险管理部门(如分别设立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等,或者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部),他们均独立于公司的其它业务部门。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风险结构(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产品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业务伙伴的暴露额度;审计部通过定期检查公司有关业务和经营状况,评估公司的经营和控制环境。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采用多层制,除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外,其它如融资部、财务部、信息技术部以及各业务部的部门风险经理均参与风险的确认、评估和控制,并接受风险管理部的监督和评估、考核。这些部门的经理及代表每隔一周开一次例会(需要时可随时召集)以求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正确评估风险、调整风险管理政策。

以下是对美林等几家公司的比较。

(一)美林公司的风险管理架构

为了在基层交易部门强化风险管理机制,美林公司制定了公司风险控制策略和操作规程,要求相关的区域机构和单位在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时予以遵循。

这些策略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涉及许多部门,包括全球风险管理部、公司信贷部和其他的控制部门(比如财务、审计、经营以及法律和协调部门)。为了协调上述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公司还成立了由风险管理部、公司信贷部和控制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控制和储备委员会,该委员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风险控制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对所有的机构交易活动进行总的风险监督。风险控制委员会独立于美林的交易部门,定期向公司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和财务委员会汇报风险管理的状况。

储备委员会监测与资产和负债有关的价值和风险。美林公司针对那些可能导致现存资产价值损失或带来新的负债的事件,确定在目前形势下使公司资产和负债保持平衡的储备水平。储备委员会通常由主要的财务官员任主席,主要负责考察和批准整个公司的储备水平和储备方法的变化。储备委员会每月开会一次,考察当时的市场状况,并对某些问题采取行动。美林公司在决定储备水平时会考虑管理层在下述方面的意见(Ⅰ)风险和暴露的识别;(Ⅱ)风险管理原则;(Ⅲ)时效、集中度和流动性。

(二)摩根斯坦利的风险管理架构

摩根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规程予以保障,以便在对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过程中,提供管理和业务方面的支持。随着对不断变化的和复杂化的全球金融服务业务认识的提高,公司不断地检讨风险管理策略和操作规程,以使其不断完善。

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大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整个公司风险管理的策略及考察与这些策略相关的公司业绩。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几个专门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帮助其实施对公司风险活动的检测和考察。除此之外,这些风险管理委员会还考察与公司的市场和信用风险状况、总的销售策略、消费贷款定价、储备充足度和合法实施能力以及经营和系统风险有关的总体框架、层次和检测规程。会计主任、司库、法律、协调和政府事务部门及市场风险部门,都独立于公司业务部门,协助高级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风险状况进行检测和控制。另外,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并通过对业务运营领域的考察,对公司的经营和控制环境进行评价。公司经常在每一个管理和业务领域,聘用具有适当经验的专家,以有效地实施公司的风险管理监测系统和操作规程。

三对主要类型的风险的管理战略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主要涉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战略。

(一)主要的风险类型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波动而使得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包括价格或利率、汇率因经济原因而产生的不利波动。除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市场风险还包括融券成本风险、股息风险和关联风险。

美国奥兰治县(ORANGECOUNTRY)的破产突出说明了市场风险的危害。该县司库将"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大量投资于所谓"结构性债券"和"逆浮动利率产品"等衍生性证券,在利率上升时,衍生产品的收益和这些证券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奥兰治县投资组合出现17亿美元的亏损。GIBSON公司由于预计利率下降,购买了大量利率衍生产品而面临类似的市场风险。当利率上浮时,该公司因此损失了2000万美元。同样,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参与了与德国和美国利率相连的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当两国的利率上升高于合约规定的跨栏利率时(要求宝洁公司按高于商业票据利率1412基点的利率支付),这些杠杆式衍生工具成为公司承重的负担。在冲抵这些合约后,该公司亏损1.57亿美元。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机构签定贷款协议、场外交易合同和授信时,将面临信用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控制以及要求对手保持足够的抵押品、支付保证金和在合同中规定净额结算条款等程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

近来,信用风险问题在许多美国银行中开始突出起来,根据1998年1月的报告,其季度财务状况已因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危机而受影响。例如,由于亚洲金融风暴,JP摩根(JPMORGEN)将其约6亿美元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该行97年第四季度的每股盈利为1.33美元,比上年的2.04美元下降35%,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收益1.57美元。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因公司内部失控而产生的风险。公司内部失控的表现包括,超过风险限额而未经察觉、越权交易、交易或后台部门的欺诈(包括帐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职员的不熟练以及不稳定并易于进入的电脑系统等。

1995年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操作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英国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一名职员越权、隐瞒的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巨额亏损,而管理层对此却无丝毫察觉。该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巴林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损失并最终毁灭了巴林银行。

类似的管理不善导致日本大和银行在债券市场上遭受了更大损失。1995年人们发现,大和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因能接触公司会计帐簿而隐瞒了约1亿美元的亏损。与巴林银行一样,大和的这名交易员同时负责交易和会计。这两家银行都均违背了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准则,即将交易职能和支持性职能分开。

操作风险的另一案例是Kidder,Peabody公司的虚假利润案。1994年春,KIDDER确认,该公司一名交易员买卖政府债券获得的约3.5亿美元"利润"源于对公司交易和会计系统的操纵,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一事件迫使Kidder公司将资产售予竞争对手并最终清盘。

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程序得到控制,如:完整的帐簿和交易记录,基本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交易和收益产生部门〕,清晰的人事限制和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如果管理层监控得当,并采取分离后台和交易职能的基本风险控制措施,巴林和大和银行的损失也许不会发生,至少损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财务失败说明了维持适当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

(二)对市场风险的管理策略

金融机构维持合适的头寸,利用利率敏感性金融工具进行交易,都要面对利率风险(比如:利率水平或波动率的变化、抵押贷款预付期长短和公司债券和新兴市场资信差异都可带来风险);在外汇和外汇期权市场做市商或维持一定外汇头寸,要面对外汇风险,等等。在整个风险管理框架中,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作为风险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一个执行部门,全面负责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及控制并直接向执行总裁报告工作。该部在重点业务地区设有多个国际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均实行矩阵负责制。它们除了向全球风险经理报告工作外,还要向当地上一级非交易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撰写和报送风险报告,制定和实施全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大纲。风险管理大纲向各业务单位、交易柜台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风险限额,并以此为参照对执行状况进行评估、监督和管理;同时报告风险限制例外的特殊豁免,确认和公布管理当局的有关监管规定。这一风险管理大纲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业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是在全球风险经理领导下由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各业务单位的高级交易员和风险经理共同合作完成的。由于其他高级交易员的参与,风险评估本身为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指引方向。

为了正确评估各种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部门需要确认和计量各种市场风险暴露。金融机构的市场风险测量是从确认相关市场风险因素开始的,这些风险因素随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而异。例如,在固定收入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包括利率、收益曲线斜率、信贷差和利率波动;在股票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股票指数暴露、股价波动和股票指数差;在外汇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是汇率和汇率波动;对于商品市场,风险因素则包括价格水平、价格差和价格波动。金融机构既需要确认某一具体交易的风险因素,也要确定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有关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不仅负责对各种市场风险暴露进行计量和评估,而且要负责制定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并报全球风险经理审批。确认和计量风险的方法有:VAR分析法、应力分析法、场景分析法。

根据所确认和计量的风险暴露,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分别为其制定风险限额,该风险限额随交易水平变化而变化。同时,市场风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合作为各业务单位制定适量的限额。通过与高级风险经理协商交流,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力求使这些限额与公司总体风险管理目标一致。

1美林公司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美林公司市场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了下述三个要素:(i)沟通;(ii)控制和指导;(iii)风险技术。

风险管理按地理区域和产品线组织,以确保某一特定的区域或某一产品交易范围内的风险管理人员能进行经常和直接的沟通。同时,风险管理部门应与高级的交易经理进行定期和正式的风险研讨。

为了弥补基层交易部门风险规避技术的不足,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规范和准则,包括交易限额,超过限额必须提前得到批准。另外,作为新的金融产品检测过程的一部分,新的金融产品交易要由风险管理部门和来自其他控制单位的代表批准。某些业务,比如高收益证券和新兴市场的证券承销、不动产融资、临时贷款等,在向客户作出承诺前,需要事先得到风险管理和其他控制部门的批准。风险管理部门有权要求减少某一特定的柜台交易风险暴露头寸或取消计划的交易。

风险管理使用几种风险技术工具,包括风险数据库、交易限额监视系统、交易系统通道和敏感性模拟系统。风险数据库每日按产品、资信度和国别等提供库存证券风险暴露头寸的合计数和总数。交易限额检测系统使风险管理部门能及时检查交易行为是否符合已建立的交易限额。交易系统通道允许风险管理部门去检测交易头寸,并进行计算机分析。

敏感性模拟系统用来估算市场波动不大和剧烈波动两种情形下的损益。每一次测算时仅考虑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比如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信贷利差等,同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以此为基础,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检测到整个公司的市场风险,并根据需要调整投资组合。

2摩根斯坦利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公司利用各种各样的风险规避方法来管理它的头寸,包括风险暴露头寸分散化、对有关证券和金融工具头寸的买卖、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包括互换、期货、期权和远期交易)的运用。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按交易部门和产品单位来管理与整个公司交易活动有关的市场风险。公司按如下方式管理和检测其市场风险:建立一个交易组合,使其足以将市场风险因素分散;整个公司和每一个交易部门均有交易指南和限额,并按交易区域分配到该区域交易部门和交易柜台;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都检测市场风险相对于限额的大小,并将主要的市场和头寸变化报告给高级管理人员。

市场风险部门使用Value-at-Risk和其他定量和定性测量和分析工具,根据市场风险规律,独立地检查公司的交易组合。公司使用利率敏感性、波动率和时间滞后测量等工具,来估测市场风险,评估头寸对市场形势变化的敏感性。交易部门风险经理、柜台风险经理和市场风险部门定期地使用敏感性模拟系统,检测某一市场因素变化对现存的产品组合值的影响。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管理构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向全球风险经理负责,全球风险经理再依次向执行总裁报告。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评估、限额审批、监督等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信贷调节和管理。在考察信用风险时,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要对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对实际和潜在的信贷暴露进行预测。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信用风险进行优化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建立有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包括:

(1)对最主要的潜在信贷暴露建立内部指引,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总经理监督。

(2)实行初始信贷审批制,不合规定的交易要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指定成员审批才能执行。

(3)实行信贷限额制,每天对各种交易进行监控以免超过限额。

(4)针对抵押、交叉违约、抵消权、担保、突发事件风险合约等订立特定的协议条款。

(5)为融资活动和担保合约承诺建立抵押标准。

(6)对潜在暴露(尤其是衍生品交易的)进行定期分析。

(7)对各种信贷组合进行场景分析以评估市场变量的灵敏性。

(8)通过经济、政治发展的有关分析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

(9)和全球风险经理一起对储存时间较长、规模庞大的库存头寸进行专门评估和监督。

美林公司通过制定策略和操作规程以避免信用风险损失,包括确立和检测信用风险暴露限额及与某一订约方或客户交易额限额、在信用危机中取得收缴和保留抵押品或终止交易以及对订约另一方和客户不断地进行信用评价的权利。业务部门有责任与公司制定的策略和操作规程保持一致,并受到公司信贷部门的监督。公司信贷部门实行集中分区管理。信贷负责人分析和确定订约另一方或客户的资信状况,按订约方或客户设立初始或当前的信贷限额,提议信用储备,管理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和参与新的金融产品的检测过程。

许多类型交易包括衍生品和辛迪加贷款要提前报请公司信贷部门批准。公司信贷部门所能审批的交易数量是有限的,限额视该项交易的风险程度和相关客户的资信度确定,超过此限额,须上报公司信贷委员会批准。

借助信用系统手工和自动记录的信息,公司信贷部门能检测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在订约另一方/客户、产品和国别的集中度。这一系统能按订约另一方或客户累计信用风险暴露头寸,维持整个订约方/客户和某一产品的风险暴露限额,并按订约另一方或客户识别限额检测数据。整个公司库存头寸和已执行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现在和潜在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信息会不断地更新,并不断地与限额相比较。如果需要,可增加抵押贷款数额,以减少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并记录在信用系统中。

公司信贷部门与业务部门一起设计和完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并且分析复杂的衍生品交易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公司信贷部门还检测与公司零售客户业务有关的信用风险暴露头寸,包括抵押品和住宅证券化额度、客户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等。

集中度风险可以视为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集中度风险,即金融机构业务对单一收入、产品和市场的依赖风险。美林公司定期检测集中度风险,并通过实施其分散化的经营战略和计划来减少此风险。最近,美林公司已将其全球的收入来源分散化,从而减少了公司收入对单一金融产品、客户群或市场的依赖。

雷曼兄弟公司通过产品、客户分散化和交易活动在地区分布的分散化,以图实现减少风险的目标。为此,公司合理地分配每类业务资金的使用额,为每类产品和交易者制定交易限额,并对上述额度做地域上的合理分配。公司根据每一类业务的风险特性,寻求相应的回报。根据与公司指南相一致的收益获得能力、市场机会和公司的长期战略,公司定期地重新分配每一业务的资金用量。

(四)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

作为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直接面临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暴露,它们均产生于正常的活动过程中。除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外,金融机构还将面临非直接的与营运、事务、后勤有关的风险,这些风险可归于操作风险。

在一个飞速发展和愈来愈全球化的环境中,当市场中的交易量、产品数目扩大、复杂程度提高时,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呈上升趋势。这些风险包括:经营/结算风险、技术风险、法律/文件风险、财务控制风险等。它们大多是彼此相关的,所以金融机构监控这些风险的行动、措施也是综合性的。金融机构一般由行政总监负责监察公司的全球性操作和技术风险。行政总监通过优化全球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施各种长期性的战略措施以加强操作风险的监控。一般的防范措施包括:支持公司业务向多实体化、多货币化、多时区化发展;改善复杂的跨实体交易的控制。促进技术、操作程序的标准化,提高资源的替代性利用;消除多余的地区请求原则;降低技术、操作成本,有效地满足市场和监管变动的需要,使公司总体操作风险控制在最合适的范围。

美林公司采取多种方式管理它的操作风险,包括一个维持支持系统、使用相关技术和雇佣有经验的专家。美林公司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对主要市场操作风险的评价信息,能对世界范围内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立即作出反应。内部管理信息报告使得高级管理人员能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控制风险暴露头寸,并促使众多的内部管理策略和规章彼此相协调。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应对交易、结算和清算业务提供支持和控制,对客户及其资产行使监管,并且单独向高级管理人员报告。

因此,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竞争中,西方主要的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获得良好的经营成果,其相对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有效运行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这主要包括:董事会确立了恰当的风险管理原则和战略;具有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拥有全面系统、严格而又灵活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积极开发强调的风险管理技术工具,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既是一个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也是值得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借鉴的重要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AnthonySaunders,CreditRiskMeasurement,JohnWileyandSons,1999.

许建华,《国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载《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

证监会国际组织技术委员会报告,《金融机构及其监管当局风险管理与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国证监会网站。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市场环境;财务资源;管理信息化

金融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金融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金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金融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金融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一、营造良好的资金结算服务环境和物流管理服务环境

资金结算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信息处理电子单据的重要来源之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的结算账户托管制和清算汇划体系等服务能否实现方便快捷、安全畅通,是金融会计发展重要的环境制约。

物流管理服务环境是金融会计处理电子单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网络金融会计要发展,就必须改善物流管理环境,对商品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物流管理,包括入库、质检、出库等。

二、网络经济的崛起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7-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的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三、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金融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金融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金融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金融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网络金融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金融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四、质量可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软件及软件商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金融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金融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金融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不可靠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金融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金融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考虑到软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和可靠性的问题,软件维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对软件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新的环境对应用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此外,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金融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文化程度偏低,视野偏窄,尚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银行必须加大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信息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

六、完善金融会计制度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制度选择和制度变革的产生,依赖于整个社会各利益集团对于制度变迁的强大需求,也就是说,利益集团的制度需求是决定制度变迁的重要变量,在制度需求不足的情形下,制度主体就难以成功推行制度变迁。而金融机构对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就处于这种典型的“制度需求不足”状态中。由于监管机构、商业银行改革的制度需求明显不足,这就决定了金融会计信息市场的改革不可能采取“休克疗法”的模式,而只能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在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上逐步改善。

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的选择理应遵循交易费用最低原则。政府和市场行为在制定会计制度的权利安排上均有其优缺点。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某一种安排方式任何费用都最低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理想的安排方式是寻找政府与市场结合与协调的均衡点。中国目前的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是纯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直接颁布的,而不是从中国会计实践中推导而来,它是一种通过“逆向生成”的演绎法完成的纯政府制定模式。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必须朝着“以政府为导向,引入市场规则”的模式发展,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中国没有顺向生成的土壤,而且还在于如果随意作出制度性变迁和转移,其变迁和转移成本将是惊人的,所得出的金融会计制度将与经济运行背道而驰。政府模式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成为理想的制定模式,目前存在的假账林立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逐渐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引入的市场规则更有助于金融会计制度的完善,可防止金融会计制度因市场不完善而走样。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应以政府模式为基调,适当引入市场规则,使金融会计制度的博弈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游戏规则,使出台的金融会计制度逼近帕累托最优状态。

七、有效界定金融信息产权

金融信息产权,是利益相关者所共同接受的由金融信息的存在(供给和使用)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的产权界定和安排低成本地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彼此发生利益关系尤其是利益冲突时必须遵守的和与金融信息有关的行为准则。金融信息产权的内涵正在于其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和分配规则共同发生作用,影响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分享结果和导致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从金融信息的特征进行理解,金融信息产权不能够独立存在,它依附于金融企业的所有权和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对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但是金融信息产权会与逻辑上的金融企业产出的产权发生背离。金融企业产出的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存在委托关系时,金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分配的前提是必须存在一个总量,这是进行金融企业产出分配的基础。金融信息的存在至少可以反映可供分配的总量。其次,分配应该存在一种社会公认的规则。金融信息虽然并不直接体现分配的规则,但是毫无疑问,不同的金融信息揭示的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配结果,因此可以认为其影响了分配的过程。金融信息作为金融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必然存在着作为替代变量是否具有充分性的问题。对于金融信息及其意欲反映的关于金融产出的耦合度,出于效率的考虑,投资者并不追求完全的100%的耦合,而只追求进行决策所需的具有“充分含量”的会计信息。但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它取决于以下几项因素:投资者的决策模型;决策偏好;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和金融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若将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所需的金融信息的充分含量作为契约性部分,那么与金融企业产出100%耦合的金融信息含量和“充分含量”之间的部分就可以看作剩余(residual)部分。因此,金融信息产权的界定就可以表述为“在金融信息的契约部分和剩余部分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的过程”,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制约,金融信息产权并不旨在消除金融信息的剩余部分,尽管一些投资者对金融信息的需求具有“贪婪性”并希翼获取越来越多的金融信息。金融信息的契约性部分是否最佳?是否能够确保投资者的决策和利益?或者契约性部分和剩余部分的均衡是否具有稳定性?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如何恰当地进行调整,以使之向最佳逼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最终归因到金融信息产权问题。

八、建立信息披露监督与激励机制

在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问题,降低成本,除了对管理当局进行适当的监督外,应对管理当局进行恰当的激励,诱使管理当局的效用函数尽可能和委托方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降低管理当局以牺牲委托方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私利的道德风险。从一般意义上讲,剩余索取权是委托方进行监督的动力源泉,而监督的效率如何,则取决于委托方对金融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拥有程度。即所谓: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监督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和激励(张维迎,1999,P.132),监督需要信息,而信息的搜寻、获取、消化、转化为知识都需要成本,并在某种情况下十分昂贵,但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促使管理当局披露信息。由此分析可以得出,金融信息位于“监督和激励”、“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中间环节(剩余控制权——监督——金融信息——激励——剩余索取权),金融信息应该是衡量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否相匹配、监督和激励机制是否相容的一种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机制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监督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而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对管理当局的激励意味着管理当局分享了部分剩余索取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监督是需要权威(authority)的(coase,1937),而监督的权威来自于剩余控制权(张维迎,1999,P.103),如果对管理当局进行激励,如允许管理当局对剩余索取权进行分享(sharing),即激励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管理当局在拥有剩余索取权后,遵循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对应的逻辑,管理当局同时也拥有剩余控制权。如此通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匹配以实现使管理当局和股东趋于一致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九、金融信息的完善以有效市场为依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场所。与资本市场相配套的还有一个经理劳务市场,或者称为职业经理市场。金融信息市场是资本市场、职业经理市场的信息媒介,所有这些市场的有效运作,离不开金融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金融信息市场本身涉及的是金融企业管理当局与外部集团之间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交换行为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不同集团的利益冲突与矛盾,以及通过金融信息的交换最终达到妥协的过程。首先,金融企业为了生存与经营上的需要,必须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营运资金,而金融信息传递金融企业管理经营效益、发展前景和预期投资报酬等信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通过这种信息和自己的风险承担态度来综合制定投资决策,通过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没有金融信息的交换,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必然是盲目的,资源配置也将是无序和混乱的。其次,金融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体现自身的利益,包括既得工资和长远利益,必将努力提高金融企业的价值,这种利益趋向与投资者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金融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是通过金融信息的市场交换而实现的,任何关于偷懒和欺诈的行为均可以从金融信息中得到反映,也可以从金融信息交换中得以监督和控制。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院;现金;管理

现金是医院业务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入主要来源于门诊收费室、住院收费室,支出的部门主要在财务出纳、采购人员等。各个医院对现金的管理是很重视的,由于医院的业务流程较为复杂,环节较多,一旦控制和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发生差错,严重的给医院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曾经有过报道,门诊、住院收费人员,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贪污、挪用现金达几十万上百万之多。同时现金的特点是流动性大,一旦发生差错和作弊,特别是医院使用了HIS系统以后,重要原始数据在未得到有效保存和核对情况下,发现和查证将更加困难。

对现金的管理,要严格实行内部牵制制度,作到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互相牵制和监督;严格内部的稽核制度,设立专门岗位和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稽核人员,从事稽核工作。稽核必须从原始凭证入手,逐笔核对,不得偷工减料,或只作报表间核对;健全日记账制度,作到日清月结,账实相符;另外,现金的支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不得坐支、白条顶库、套取现金、公款私存等,会计人员要加强对出纳的日常监督、除备用金外,必须先审后支。根据笔者经验,作好现金管理,必须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现金收入的管理

(1)建立门诊、住院收费管理制度和收费人员岗位职责。将其收费的各个环节以制度形式明确下来,有确定的岗位职责,同时财务负责人要经常对收费人员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对完成工作好坏作到有奖有罚。

(2)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存行。

①门诊收费室:对于手工收款的医院,室主任要监督和登记每个收费员每天发票的使用情况,防止部分发票不报账,现金不上缴,挪用资金情况的发生。财务要严格发票管理,建立登记和销号制度,只有第一本发票使用完毕并报账,才允许领用第二本发票。每天下班前,收费组长要对收费员当天上缴现金等进行审核,有无未上缴或少上缴情况发生,只有经组长审核并签字的各收费员缴款报表,财务出纳才能进行收账工作。对于使用了HIS系统的,也应注意两点,第一:收费员只能在下班前进行结账,结账后不要再进行收款,以免造成过多现金压库。第二:收费员在收款时准确选择收费类型,不能把现金、记账病人类型选错,否则造成长短款。收费员必须作到现金加记账合计等于当日收入,盘库现金与账面相符,否则就要查明原因,账务科要特别防止门诊收费人员将病人类型为“现金”选成“记账”,并将长款据为己有的现象发生。

②住院收费:目前一般医院采用电脑核算,现金缴款报表自动产生,减少了差错和增强了控制机制,但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病人电脑账目计算、审核、病人实际结算,要分属多人操作;第二,病人预收医疗款的管理和核销放到财务科;第三,病人预收医疗款的收取与记账岗位分离;第四,收费组长对每日报表和上缴款额进行审核,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3)出纳收款要严格审核,双方签字明确责任。出纳到门诊、住院收费室收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报表与现金(或进账单)核对。报表大小写是否一致,报表与清点现金(进账单、支票)金额是否一致;第二,收费员分报表与排班表核对,防止当班人员收入不上缴,若有此种情况,要现场催缴,并报财务科作出处理;第三,收费员报表及缴款登记本是否有收费组长审核签字。

(4)财务稽核从原始凭证入手,普查而不是抽查。有的医院发生收费员贪污、挪用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管理环节有漏洞,核对机制不健全。笔者认为,第一,对于涉及现金收付业务,必须从原始凭证入手,逐笔核对。如门诊收费员发票存根与处方、检查治疗单的核对;病人预收医疗款的缴款和核销;住院病人结算报表的审核等。第二,其他业务可以表间、表内或抽查式核对。

(5)使用HIS系统,仍要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使用HIS系统以后,可以减少人为数据汇总的差错,控制收费人员款项不全额上缴事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现金不及时存行的问题,但也要注意软件本身的缺陷,如门诊收费人员收费选病人类型时,将收现选为记账,就会出现现金长款,只有建立前面的稽核制度,才能防止收费员贪污、挪用现金长款的现象发生。所以对于现金收付业务的岗位,虽然使用了HIS系统,但仍要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和稽核,作到账证、账账、账实三相符,以克服HIS系统的管理弱点和缺陷,达到全方位科学化管理的目的。

(6)加强收费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会计业务知识学习。对于收费人员平时要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学习相关制度,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根据医院收费人员组成来源,一般是其他工人岗位如食堂转来,招入护士,他们基本上没有财会基本知识。对于收费都是计算机操作,收费人员只要懂得计算机操作知识就能进行收费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认识。如有的收费员不会填写支票,不会使用信用卡,不会查找错账和不会使用错账的更正方法等。对于这类人员,财务科要组织会计基础知识培训,结合财政部门的相关考试,取得会计证后方可上岗,否则调到其他工作岗位。2现金支出的管理

现金支出主要由财务科出纳办理,出纳员只能凭会计审核后开据的支出凭证,才能支取现金或开据现金支票。对于现金支出的管理,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范围。其支付的各种款项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办理,不能超范围的使用现金结算。

(2)作到先审后支,不得以收抵支。严禁借口会计工作忙,要出纳先支取,然后补支款手续等现象的发生。

(3)做到管钱不管账,日清月结。

(4)及时与银行作好对账工作。对账时除了每月未达账项调节平衡外,还要认真核对每笔存入款是否在时间上有推迟入账现象,以防银行工作人员挪用医院资金,未给医院及时上账的现象发生。

3库存现金的管理

根据医院工作性质,出纳、门诊住院收费员、采购员都有一定数额的库存现金。出纳、采购员库存现金主要是用于各种不够支票起点的零星开支,收费员库存现金主要是备用收款找零的需要,其管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严格库存限额,超过部分必须及时存入银行。

(2)出纳、采购员库存现金补库时,要严格审核,不准用“白条抵库”,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3)进行经常性的盘库,检查库存现金的实存情况,以保证库存现金安全和完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门诊、住院病人现金的安全管理。

对门诊、住院病人现金安全管理,表面看起来,不属医院现金管理范围,这也是易被医院忽视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加强病人现金安全管理,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搞好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门诊病人在排队缴费、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其钱财被盗,严格上讲,医院也有一定责任。加强管理,要作好以下工作: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企业现金构成项目发生了变化

传统环境下,现金主要是指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这些现金的表现形态实际上是由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货币电子化已成为一个潮流。这一潮流对现金构成项目带来的最显著影响是货币现钞的使用将逐渐减少。此外,在途货币资金的形成与资金划转速度有关,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反映不及时、交易处理速度过慢等原因造成的。然而,电子商务带来电子资金转账(EFT)、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等先进技术,形成了国内自动票据清算的结算系统(ACH)和电汇系统,还构建起全球银行间金融传递网(SWIFT、)和全球银行间清算传递网(CHIPS),更准确、迅速地实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资金划转。因此,随着电子商务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在途货币资金在企业现金项目的构成中的比重将大大降低,并逐步退出现金管理的范围。

二、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发生了变化

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可以通过其持有成本决定。传统观点认为,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戚本包括机会戚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现金管理戚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带来的货币电子化趋势。货币电子化实现之后,现钞这一现金构成的重要部分将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将无须为现钞的保管及安全保障而发生资源的税费。因此,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后,管理成本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企业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将更多地考虑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因素。

三、现金收支管理策略发生了变化

一般而言,企业为提高其现金使用效率会从现金的收款和付款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前收款,如通过集中银行制度及锁箱制度来加速收款;另一方面,是利用一切可能推迟款项的支付,如除购、使用支票形式而非货币进行结算以推迟付款等。传统环境下,这些方法无疑是有效的。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有些方法的作用将增强,而有些方法的作用将减弱甚至完全丧失。

1.电子付款方式将大大减少企业对现金浮游的利用与管理。现金浮游量的存在是因为现金在付款企业与收款企业之间的划转需要一定时间。这段时间的存在是由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联系的低效率引起的。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互联网能够完成资金划拨信息的实时、高效传输,消除了现金浮桥的适用环境和条件。此外,随着电子付款方式日益普及,即在假设收款企业不必再迫于客观环境和条件而不得不接受票据为惟一可选择的付款方式的情况下,势必会要求采用更为直接、快捷的电子付款方式。因此,企业试图推迟支付以利用浮游的余地会变得更小,现金浮游量这一传统环境下提高现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将失去其作用。

2.从收款的角度看,电子付款方式的普及对企业是利大于弊。比如,传统收款策略下所采取的集中银行制度一般只适用于大型企业。具体做法是,除总部银行之外,按需要在各地设立多个收款中心,客户企业将支票直接交给最临近的各收款中心,由各收款中心再将款项汇往总部银行。集中银行制度能够加速款项的收回,但常常导致较高的现金交易费用,如收款中心设立费用、银行服务费用、补偿性余额的机会成本等。又如,锁箱系统是指企业在各地租借专用信箱,再委托当地银行收款的方法。锁箱系统免去了企业收取支票、内部处理及支票送存银行的手续,较之集中银行制度更加缩短了收款时间。但是,该方法同样存在费用较高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在收款领域使用电子付款方式,将避免传统现金管理方法的高额费用,大大加速现金的回流速度,提高现金使用效率。

四、优化企业短期融资和短期投资

财务管理中,面对现金收入减少、季节性现金支出以及临时性现金短缺,可能需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现金或将有价证券变现;也有可能暂时产生大量现金收入,可用于归还贷款本息或进行短期投资。在传统现金管理中,由于各种资金信息的传递味及时,所发生的现金余缺较为突然,而且现金余缺数量、发生时点和延续期间的不确定性,还会导致资金的闲置浪费或者根本无法满足需要。而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实时现金管理,优化短期资金的运筹,降低资金筹集和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益。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金融电子数据交换(FEDI),获得其所需要的实时、详尽的信息服务。实时性表现在企业可随时上网向银行查询并下载某时点的收款信息、付款信息及余额信息等。详尽性表现在大银行能向公司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存款信息FEDI可提供“余额报告”服务。企业通过查询“余额报告”,不仅可得到其银行分类账余额的信息,还可获取准确的可支用余额信息。因为,只有可支用余额才真正代表企业已获得的价值或可用于支付的价值,所以这一信息对企业现金流动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总之,电子商务带来的FEDI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能使公司实时、准确地确定现金多余或短缺的数量、发生时点和延续期间,恰当地安排借款,避免因提前、超期、超额借款所要承担的利息费用,准确地安排短期投资的方式、时间、数量,提高现金使用效益。

五、实行零现金余额管理

实现管理对象的零余额,是现金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许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直努力希望实现的目标。而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动的数量和时间,采用从后向前推的倒推方法来全面安排和组织现金流动。首先,企业能够借助于EFT和FEDI事先准确预测未来一个月每天的现金余缺情况:EFT可确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能够按预计的数量和时间到达预定收款单位或从该单位流出:FEDI能够使企业实时了解各账户的余额及当天付款信息,然后,企业就可根据该现金预测在组织内部调剂各单位的现金余额,再按照未来每天现金余额为零的原则确定调剂的数量、时间与期限。如果企业内部现金调度仍无法满足企业现金流入或流出的需要,就可通过短期投资变现或短期融资的方法解决现金余缺问题。总之,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现金管理实现由后向前的拉动式管理,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从而实现现金余额为零的管理目标。当然,零现金余额并非真正地消除现金,但电子商务的应用的确能使公司将现金余额控制在更为理想的水平上。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现金流管理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但关于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的研究却不足。基于对部分中小企业实际调查,分析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并提出优化其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中小企业现金流风险

1关于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问题的调查

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靠的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现金流量,否则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本来就比较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中小企业优化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走访调查了武汉10家中小企业,了解目前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

本次调查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识及管理措施。对于调查题的设计,我们采取专家论证和小范围内预调等形式,以确定表述清楚,被调查者容易理解和回答。我们主要采用了集中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87%,其中有效问卷248份。问卷调查范围涉及行业主要包括化工业、冶金业、服装业等制造业,既有内贸企业,也有外贸企业,因此,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从事财务工作的占60.79%,从事生产管理工作的占13.51%,从事销售与采购工作的占15.8%,其他工作的占9.9%;被调查者职级为单位中层管理者的占58.6%;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占72.6%。这些情况表明,被调查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阅历较深、思想较成熟,对现金流量管理重要性及本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措施的认识与体会比较到位,能比较可靠地保证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调查质量)。

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

由于调查企业的选择及调查题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虽不能以上述调查结果断然做出任何保证性的结论,但其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根据我们对武汉地区10家中小企业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的现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

2.1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生产、采购与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基本的认识,认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采访中大多数企业很少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因此造成大量的半拉子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有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持续大量地向银行借款,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和利息费用同时加大,以致长期亏损,使企业陷入瘫痪状态。

2.2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率低下

一方面,把过多资金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财务风险陡增;另一方面,企业间相互拖欠较为严重,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三角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现金流转不畅又造成了企业高额库存,生产经营无法平稳进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2.3缺乏对融资环节的有效控制

企业对资金需要量及融资风险没有科学认识,盲目认为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从而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时间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比例,使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借新债还旧债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

2.4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一些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事后控制,并没有从资金的使用、筹集过程上观察出市场动态。因此无法择其优、去其弊,为新的现金流量循环运动提供借鉴。

3中小企业优化现金流管理的对策

3.1明确现金流管理的目标

为实现有效现金管理,企业应制定如下的现金流管理目标:一是能有效实施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二是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三是加大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的交付周期;四是最大化各项收入,最小化各项生产、销售及存货成本;五是充分利用企业现金盈余,加强投资活动,缩短投资回收期限。

3.2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现金流的安全稳定运营

3.2.1建章立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企业具体业务流程中的资金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规范,预计资金的流入与流出量,与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相比较,强化企业的现金回款能力和跨年度往来款项的支付能力。二是严格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的审批制度,对防止形成资金沉淀、避免产生不安定因素有明显效果。三是规定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付款计划制度及流程,严格按计划付款。

3.2.2明确和规范资金审批流程及使用制度,避免资金体外循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明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和权限,严格按照资金付款审批流程操作,资金支付审批权限公开透明,有效避免越权审批。企业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办法,做到大额资金必须集体决策。

3.3规范和完善现金流的各种控制活动

3.3.1现金预算的编制

目前最好的现金预算编制方法就现金收支法,企业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全面反映和揭示企业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多余或现金不足等内容,并对现金不足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对多余部分制定利用方案。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企业应对本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审视,从而全面促进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3.3.2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

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应当在分析现金流入、流出各环节的基础上,对关键控制点或关键控制部位进行控制。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包括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文件记录、独立检查等。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现金流入、流出各事项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现金流入、流出的真实和合法。

3.3.3现金资产控制

对现金资产的控制主要包括接触性控制、相关职务的分离、职工素质控制。对担任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现金性资产管理的人员,应当由作风过硬、诚恳踏实的员工担任应当定期盘点和监督。

3.3.4现金流的日常控制

包括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支付,保持最优的存货储存量,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为的浪费。企业对外清理回收款的重点应该是时间较长、风险较高、难度大的应收账款,对内积极清理内部的“三角债”,以加快企业现金周转。

3.4加强措施防范企业现金流风险

3.4.1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机构的成员主要来自于财务、审计、市场等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均应进行管理和监控。规模较小的企业成立风险管理机构不太可能,但可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现金流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风险分析报告。

3.4.2建立现金流预警体系

为有效地化解现金流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应当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使用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总额、银行信用额度等指标构筑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模型。当现金流偏离正常状态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估计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现金流危机,通过现金流预警系统来动态追踪和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或没有觉察出的现金流风险并及时做出预警。

3.4.3评估与防范现金流风险

企业应当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现金流的定量分析,应根据财务报告和内部信息系统提供的其他专门现金流量资料进行。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应当进行风险的定性分析,以补充定量分析的不足,而且有时候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有效。企业的专门风险管理人员应结合对现金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专门的分析报告,对现金流风险做出综合评估,提供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孟焰,李连清.企业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6(10)

2容少华.对现金周转管理的战略思考[J].财会月刊,2006(11)

3刘红霞.对现金流财务预警警兆的理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7)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首先,现代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运行安全机制与创新手段。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相继出现的现金舞弊案件,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在2005年,我国上市公司关于现金舞弊的案件集中爆发了多起,大量上市公司不同程度的由于实际现金舞弊而逐渐浮出水面。例如:一家上市公司先后从三家银行中的存款中提走现金24500万元,而款项也是去向不明。严重的现金管理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的竞争力,面对原本资金就极度困难的中国企业,如果再不妥当的对资金进行管控,那么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企业信息传递的可信度降低。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增强企业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有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尚不完善,这也为现金管理中经常出现的欺诈、偷窃、舞弊、贪污等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可信度、企业公信力降低。第三,现金预算管理编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脱节。有效的现金预算编制要求必须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提升到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的高度来进行研究,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选择正确与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我国企业的传统经营战略是“重销售、轻控制”,企业的目光集中在追求短期利益上,从没有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管理问题,盲目的追求企业账面上的销售额,盲目的扩张市场、拓展市场占有率,从不考虑客户的信用实力与企业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随意向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增加了后期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这些都是企业现金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脱节的具体表现。

二、现代企业现金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严格控制现金的到账时间

所谓现金的浮游量主要是指企业的现金账户上的余额与银行存款账户上的余额之间的差额。如果现金浮游量增加则表示付款人利益增加,反之则增加了付款人的成本,受益人是收款人。所谓资金的到账时间主要是指企业的客户可以使用资金的时间。这主要取决于各种交存的票据类型。可见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控制现金浮游量,准确的对企业资金的到账时间进行判断是现代企业现金预算管理的基本工作。

(二)有效的平衡闲置资金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

存在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中的、暂时不用的资金称为企业的闲置资金。机会成本主要是指放弃资金使用的成本。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应保证适量的现金,防止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又不能将资金闲置,放在这种毫无收益的用途上。为了实现企业闲置资金的最佳值,就必须对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现金收支的数量、时间等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预测,以此为依据来进行现金预算的编制。避免不必要的资金积累余值,尽量降低企业现金的机会成本。

(三)资金支出控制与收入完成情况相结合

在实践中,由于收入实现存在不确定性,而成本费用的发生却保持着刚性,因而企业时常会出现资金短缺与吃紧的情况发生。为了在收入波动较大情况下有效保证资金的流动性,有的企业对现金进行净流量控制,即限定部门或业务单元或下属企业的资金净流量,以保证不同收入情况下,资金的支出受到一定限制;有的企业则根据收入的完成比例对变动成本发生进行同比例控制,收入完成多则可以多开支,收入完成少则少开支,当然,这仅适用于变动成本占比较高的行业,而对于刚性成本较高的行业则不完全适用。

(四)建立现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预警系统

现代企业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必须面对企业内部的各种变化,因此,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对企业的经营、投资都会造成影响,严重的会使企业走向灭亡。从而使得投资者血本无归、经营者声誉扫地、债权人资产受损。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建立现金预算预警管理系统。现代企业在组织设计上设立防火墙与建立先进预警管理系统同样重要。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现金流量表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内容,而现金流量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一方面,通常将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企业运营的净利润进行质量评估;另一方面,利用现金流量表把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和企业运行成果进行评估。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中,可以评判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自我创造先进的能力等,以上两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企业领导人和管理者评判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从而为企业投资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保障。

二、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

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二是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三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就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反映各部分在企业现金流中的作用和运行状况。对现金流量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分析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和两者之间的比例分析。

(二)现金流量表中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者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债务人最为关注的两个指标,代表着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以及企业的综合运行状况。对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两个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偿付比率等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评判指标主要是现金到期债务比和现金流动负债比,两指标数值越大,则说明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越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评判指标主要是现金债务总额比,该指标值越大,则企业长期偿债的能力越强。

(三)现金流量表中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获取现金能力也是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债务人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代表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企业的综合运营状况,其指标主要反映在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例。反映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指标较多,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主营业务收现比率,其指标值越大,则表明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好,其计算方法如下:主营业务收现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四)现金流量表中盈利质量分析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1.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现金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血液,如果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极大的阻碍作用,保证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行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现金的流动和使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是有效判断及鉴别企业公共管理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指标。因此,企业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全面提升企业现金流量的科学性及可控性。

2.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加强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企业在进行筹资或者是其他筹措其他事项活动中,都需要对具体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做出科学控制和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影响企业的扩展规模以及发展水平,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企业现金的流出和流入比,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盈利能力,还有偿债能力等等,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十分有效的信息。

3.抵御企业资金风险企业在其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时刻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与挑战。第一,企业的日常资金风险,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极有可能由于成本控制出现问题,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的较大的资金安全隐患。第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投资行为也在不断增多,其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因为投资失败导致企业资金断裂。因此,在投资前以及投资中都应该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合理规划和制定企业的投资计划,提升企业抵御资金风险的能力。

4.规范企业价值评价加强现金流量分析能够有效反应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反应出企业的价值,同时也是评价企业价值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做出分析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全面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经济状况,估算其经济价值,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5.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做出分析能够有效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增强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刻保持企业现金流量收益性和流动性二者的关系与权衡,切不可只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管理,更不能过分注重现金流动性,将有可能失去企业现金的流动价值,应该充分利用好企业现金的收益性以及流动性,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6.准确评价企业投资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为也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企业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根据其投资方案对企业现金的流出和流入做出梳理,提升企业投资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望获得更佳的收益。投资之前认真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以货币形式来量化企业投资收益指标,能够大大提升企业投资效果。

二、提升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能力和企业公共管理水平的建议

1.重视并强化企业现金流量的层次分析重视现金流量的层次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直接法,分析企业损益表上的有关数据,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做出结构化以及层次化的现金流量现状以及质量分析。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加强票据审核以及有关账务的波动做出科学分析。企业公共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不同层次的现金周转量以及变动情况。把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二者充分结合起来,看重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加清晰的做出投资决策,有效规避投资资金风险。

2.重视并强化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进行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以及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统计并计算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动比率以及现金利用率。对结构进行细分,重点分析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出二者比率分析,为企业公共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指导。

3.重视并强化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必然会涉及到资金流动,企业收入的衡量指标并不只是现金流入,和现金的流出比率的关系也很大。因此,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应该更加重视对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现金流出比率。企业公共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现金流出比率分析,以现金流量为内容,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现金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

1.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一般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因此只要保费收入的减少是计划之中的,则不会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因为公司肯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有因突发事件,比如政治因素或发生巨大灾害,所产生的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才会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保费收入计划中的下降并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但保费收入的连续下降势必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保费收入的连续下滑必须引起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的高度重视。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除了取决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更主要地取决于利率。

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我们可以将此处的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对寿险业的影响不仅巨大,并且作用于方方面面。

(1)利率对保费收入的双重影响。当利率处于较高阶段时,寿险保单的价格相对较低,当利率走低时,寿险公司必须承担高利率时期所售保单的利差损。如果利率长期低迷,则会使寿险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这种所谓的“现金流动承保”是寿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反之,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保单价格较高,当利率长期处于上升趋势或快速飚升时,原先在低利率时期购买保单的客户会觉得不合算,于是纷纷退保。大量退保也会使寿险的现金流量受到很大威胁。因此,只要利率不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出售传统型的保单就会使寿险公司面临两难境地。

(2)利率对资金运用的双重影响。当利率提高时,资产贬值,这意味着偿付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为了支付赔款而被迫处理资产,那它就会陷于支付困境。另一方面,高利率也意味着从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收入。在利率下降的短期内,通过实现资本的收益,还会取得好的投资效果。但如果利率下降期延长,对投资效果就会产生负作用。

通过对利率与破产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利率下跌阶段破产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

3.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主要包括一般增资扩股、上市或配股。资本注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本身就是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而资金运用是靠投资组合来完成的,因此寿险公司的资本注入一般不需要以特定的项目做依托。由此资本注入的现金流量存在的唯一风险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二)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

与现金流入不同,现金流出通过途径,通常包括给付、工资、佣金、购买债券、分红、再保、缴税以及行政费用等,其中的部分支出是资本预算已经决定的,例如在某一时期购买电脑设备。对保险人而言,现金流出有一此规律性,如每月的月初现金流出较大,因为一些支出,如年金给付、租赁费、使用费等主要在月初支付。从全年看,索赔和退保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在以上诸多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给付、退保、大规模投资支出、分支机构建设等。

1.给付。一般而言,满期给付完全不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只有死差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情况时,才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2.退保。退保率即使比精算假设稍高,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现金流量风险。只有当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退保行为(类似于银行的挤兑),才会对寿险公司构成致命威胁,通常只有受政治因素或短期内利率的飚升的影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大规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且由于寿险大部分是中长期资金,有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一旦发生利率或信用风险,则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4.分支机构建设。分支机构的建设对老公司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新兴公司,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此时会给公司的现金流量造成较大的压力。当分支机构开业后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时,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

二、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寿险公司在任何时候持有适量的现金,既能支付到期债务,又不致因持有现金量过大而遭受损失。根据上述目的,现金流量风险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在任何时刻拥有足够数量的现金,以支付正常的到期债务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如大额赔付,或外部环境,如政治事件的影响。与银行面临挤兑风险相似,寿险公司有时会因信誉危机或不可抗力造成大规模退保,从而造成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在现金流量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安全性因素。

(二)收益性原则

收益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是对立的,手持现金越多,安全性越大,但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收益性越差。反之亦然。

对寿险公司来说,现金存量不足将导致一些到期债务不能按期支付,使其与保户、股东或员工的关系出现问题,也许此时公司不得不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将其部分资产变现并因此而蒙受损失。同样,现金存量过大也是问题,虽然保证了充足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只能提供低收益或无收益,因此,过量的持有现金将使公司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比较而言,安全性原则的满足相对要容易些,只要保留足够数量的现金就可以达到,而以最小的机会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才是风险管理真正的目的,才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寿险的现金流量管理,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收益性原则,精确测算所需要的现金量,并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风险偏好)确定安全系数。只有科学、精确地测定所需的现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金流量中的其它部分运用出去,降低机会成本,取得较好的收益。

三、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的管理方法

(一)现金预算

对现金进行预算能使公司得以安排计划,调剂现金余缺。现金预算,即预算一个时期内公司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计算该期间所有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期末现金存量。国外很多寿险公司不仅年度现金流流量预算,还将预算时间缩短为季、月、周甚至每日,以便更紧凑地监控现金。此时,一些公司并不形成正式的现金流量预算,而是由财务部门每天形成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报告,送交投资部门,投资部门以此报告为基础决定每天的投资情况。

1.现金流量的元素

对保险人而言,其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计划可以通过数量方法、趋势判定和回归分析等来确定。

(1)现金流入。大多数寿险个人保单的保险费是按保单中双方议定的方式以年、半年、季或月来定期缴纳的。保险人的投资收益也是相对稳定的,尽管其中一些投资变数较大,但保险人通常会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以取得定期收入,例如,投资于每半年付息的债券。尽管如此,当预测投资收益时,保险人仍必须考虑各项经济因素,如经济环境、法律要求、税收政策及公司的投资策略。寿险公司一般用现金流入预算来预计现金流入。现金流入预算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计划安排。为预计现金流入的时间和数量,公司必须应用销售、投资数据和筹资数据。

(2)现金流出。一般情况下,保险人试图通过现金流出预算来预估其某阶段内的现金流出的数量和时间。相对而言,对一些固定费用的预测,如工资,要比对变动费用的预测,如给付及佣金要相对容易和准确一些。因此,对变动费用支出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计划的准确性。

2.现金预算

在完成现金流入预算和现金流出预算后,即可草拟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应包含下列重要内容:期初现金库存:期内可获得的现金;最小现金平衡量;期内所需现金;现金超额或不足;采取的措施;期末现金余额。其中,期初现金库存等于上期的期末现金余额,期内所需现金等于现金流出总量加最小现金平衡量。

最小现金平衡量在现金预算中极其重要,它是指寿险公司认为在不动用其它资金的情况下足以承担当期所有义务所需要的现金量。要取得这一数据,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公司会计主管、财务经理及其它管理人员的估算。如果最小现金平衡量确定得过低,则可能会出现现金不足的情况,而这一数据确定得过高,则产生较高的机会成本。一些公司希望将最小现金平衡量设定得低一些,以使公司的现金能更好地取得效益,则通常预先与一家银行签订协议,在需要时可以取得不高于某一限额的贷款。

寿险公司可以有很多方法来确定其最小现金平衡量,经验理论认为,可以将其设定为一个月的现金流出量,但不管怎样,必须了解这一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判断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现金预算,寿险公司可以知道何时短缺少现金,并决定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或何时多出多少现金,可以将其投资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一旦现金预算完成,公司就可以准备编制预计的现金流量表了。

(二)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

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是寿险公司用于分析在不同假设方案下现金流量变化的敏感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涉及公司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这一分析方法在寿险公司被广泛采用,用以确保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其获利能力。这种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水平,如可应用于单一产品、一组产品、某一类型产品或公司的全部产品。进行这一分析的目的是:达到监管要求;评估产品定价策略;评估产品设计策略;评估投资策略;评估潜在的并购方案;评估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的前景,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故如果某一分析结果显示会产生不良影响,则公司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