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厂务公开 民主管理 实效

一、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对企业基层民主管理的推进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推进企业基层民主管理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即要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企业在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发展。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具体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完善及推进,是实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遵循“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理论提高全体职工工作能动性,以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度来保证企业各项战略规划实施。达到“企业发展依靠职工、企业发展的成果由职工共享”的目的。

(二)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的推进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为企业的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兖矿集团公司加大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力度,在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搭建更好平台让大多数基层职工参与管理。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为企业推行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与措施的完善提供了智力支持。企业基层民主管理的厂务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才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有现实理论根基,形成理论指导下的企业微观厂务管理创新与贯彻的良性互动,做到了厂务公开管理制度有群众共鸣。

再次,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更好地烘托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新世纪要求的理论指导。企业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在厂务公开等方面的企业管理与治理取得实效,企业竞争力提高了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兖矿集团公司对下属各专业公司和直属单位的关于基层民主管理的要求和部署,促进了下属公司和单位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形成厂务公开和有切实的民主管理与企业提高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盛隆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进程中需要突破“管理盲区”

1. 结构盲区。个别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只要有了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管理层,就是具备了对企业负责任的架构。企业的基层民主管理只是一个对上“好看”对下“好听”的招牌。其实这是一个管理认识的“结构盲区”。

2. 制度盲区。有人认为,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条例执行,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没有必要来完善和创新。企业通过努力发展好经营再给职工“实惠”,职工是不会关心所谓的管理的。这是制度认识的“盲区”。

3. 实效盲区。不少企业高管认为,厂务公开是给人在“面子”上看的,不让企业职工了解不需要的内情。民主管理也是领导“授权”条件下的限度“民主”。这是实效上的“盲区”。

4. 主体认识程度盲区。有的单位认为职工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不能为企业分忧。加大厂务公开透明度,实施民主管理,浪费时间和精力。这都是一种认识的程度“盲区”。

5. 前瞻性盲区。有的企业没有考虑厂务公开的适度性和基层民主管理的复杂程度,要么管理层很大权限,忽视了职工的参与管理的期望;要么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限”放大,忽视了利益主体、相关利益者以及管理层的积极性,导致了厂务公开的“前瞻性盲区”。

三、盛隆公司在新时期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举措

(一)深刻识新时期厂务公开的意义,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工作。

1. 明确原则。盛隆公司坚持“一个标准,两个确保,五个必须”的原则。一个标准,即厂务公开要以职工是否满意为检验标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厂务公开内容的真实、可信;二是确保职工及时了解公开内容。五个必须,即凡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方针目标必须经职代会(班子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必须交职代会审议决定;凡企业重大事项研究决定必须让职工代表广泛参与;凡副科级以上管理干部都必须接受职工代表的民主评议;凡各种重大事项结果必须向职工全面公开。

2. 健全制度。根据集团公司的厂务公开工作要求,成立了盛隆公司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健全了公司厂务公开、实施和监督以及考核的制度,定期向职工汇报。

3. 规范形式。目前公司结合厂务公开简报、公开栏、电子邮箱和各种相关的会议等形式加大厂务公开工作。公司先后公开了企业发展规划、年度方针目标、职工培训计划、劳动合同、业务招待费、财务工作报告、各项经费分解情况以及职称评定、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等多项有关企业发展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类方案、制度。

4. 突出重点。公司党政始终坚持在上级公司领导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兴企的方针,“重点问题重点抓、难点问题反复抓、敏感问题及时抓”。对干部任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评先选优、住房分配、干部廉洁自率等敏感问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事前公示,事后公开的办法,主动接受职工监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 强化监督。一是将厂务公开工作纳入双文明目标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分工会目标管理三项责任制;二是主动接受公司纪检部门的监督;三是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按规定实行厂务公开的部室和实体部门,取消年底文明单位、先进单位、一流班组的评选资格;四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设立了总经理举报箱、举报电话。

(二)盛隆公司推行厂务公开措施取得的初步成效

1. 提高了职工参与管理的工作积极性。让职工群众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热爱企业、关心企业的主人翁责任感。

2. 密切了干群关系。 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坚持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民主评议,有效地调动了企业职工和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3. 规范了企业运行。通过推行厂务公开,调动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积极性,体现了管理和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规范了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合力。

(三)盛隆公司推行厂务公开措施评价和努力方向

一是对职工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还需要深化;二对厂务公开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三是少数干部对厂务公开的工作认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深化。在今后的厂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和政工干部的培训,提高理论认识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民主管理工作方面积极变革,力争创新。

四、结 论

盛隆公司在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下,对企业厂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管理实践中遵循常抓和创新相结合的思路,让公司厂务公开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开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新路子,促进厂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其他企业的厂务民主管理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 浅析企业民主管理中的认知误区 吉林省移动通信工会雷洪斌

[3]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党的基层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整体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发挥企业党建这一社会主义企业特有的政治优势。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变迁,国有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也几经变化。在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 基层党建 企业管理体制

基层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企业党建在基层党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如何,企业党组织是否发挥有效作用,党员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能否得到具体体现,关系到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挥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党建特有的政治优势,发展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变迁的视角,对国有企业党建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历史考察。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

这一时期是行政、党支部、工会“三权鼎立”到“厂务会议”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雏形,早在那时,就注意到了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1942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指出,一个工厂内的行政工作、党支部工作和工会工作分裂开来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三者必须统一在这样一个共同目标之下:成本少,产品好,销售快,这就是行政、党支部和工会的共同任务。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了直属公营工厂的厂长、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决定建立“厂务会议”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厂内部的“三权鼎立”的现象,但是又出现了厂长包办过多、削弱党支部与工会独立工作的问题(罗争玉,2003)。关于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的最初探索尽管尚不成熟,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期间

这一时期是管理委员会、生产行政工作厂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制到“书记挂帅”和“党委包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企业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探索。建国之初,按照《共同纲领》等文件的规定,在国营企业中,应该实行厂长领导下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制,即由行政方面和工会方面组织联合的管理委员会对企业进行管理。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兼备的高级管理人才,厂长负责制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来。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例如东北地区实行厂长负责制,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则实行了党委制。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企业先后实行过“生产行政工作的厂长负责制(企业的党组织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负有完全责任,对行政生产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在“一五”计划时期的“生产行政工作的厂长负责制”是学习借鉴了前苏联的“一长制”模式。1954年5月,中央在批转华北局《关于在国营厂矿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决定》时指出,随着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中央各部及各地区日益加强了国营厂矿的领导,“中央认为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全国各国营厂、矿(包括地方国营厂矿)中实行厂长负责制,以便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领导水平,更好地完成国家计划”。随后,党结合我国实际和苏联经验继续探讨国营企业的领导管理体制问题。1956年,党的针对当时实行“一长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一切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刘少奇在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在企业中,应当建立以党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凡是重大的问题都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和共同决定,凡是日常的工作都应当由专人分工负责”。这标志着我国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尽管如此,当时对“一长制”并没有完全否定,对于它在整顿生产秩序,克服生产管理上的无人负责现象,建立责任制度方面的成效,还是加以肯定的。

上述两种体制在“”时代受到了“书记挂帅”的冲击,没有继续贯彻下去。在“书记挂帅”的口号下,党委书记包揽一切,厂长统一指挥生产的职权大大削弱甚至实际上被取消。“”期间,企业的领导体制受到破坏,革命委员会取代党的组织领导企业。企业的党组织恢复后,由于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党委书记兼任革委会主任,形成了事无巨细都由党委包办的现象。

总之,在上述历史时期,受政企不分、党政不分的历史环境影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企业管理体制日益强化。这种企业管理体制使企业党组织深陷于企业的具体行政管理工作,没有给企业党组织以准确的定位,削弱了对企业党建的关注,也影响了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三阶段: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

这一时期是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恢复到厂长(经理)负责制。

1978年4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决定(草案)》(即工业三十条)中,决定取消企业中的革命委员会,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该决定指出:企业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由厂长组织执行;企业党委要积极支持以厂长为首的全厂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统一行使职权,并且监督和检查他们的工作。按照中央规定,各企业重新任命了厂长和经理,改变了党政合一的一元化领导模式,有利于恢复企业正常生产和稳定工作秩序,但基本上没有触动长期以来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弊端。

1982年,党中央先后颁发了《国营企业厂长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在国营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贯彻党委集体领导、职工民主管理、厂长行政指挥的根本原则。明确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本单位的权力机构,企业一切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均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并对职代会负责,党委负责监督和检查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及财政和劳动纪律,负责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实现党对企业的统一领导。这些规定在克服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方面取得了进步。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在全国工业系统内广泛实施厂长(经理)负责制。《决定》要求企业中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行使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企业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对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986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厂长(经理)负责制进行肯定。进一步明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党组织在企业起保证监督作用。

1987年8月,中央组织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的工作会议。此后,厂长负责制开始全面推行。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国营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报告指出:“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保证监督,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而应支持厂长、经理负起全面领导责任”。1988年4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厂长(经理)负责制,规定了厂长的中心地位。该法规定厂长“要对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负有全面责任”,“中国共产党在企业中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厂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行,对克服企业党组织包揽一切,党政职责不明,生产行政多头领导或无人负责现象收效明显。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还未从理论原则上升为具体的制度规范,缺乏可操作性,造成实际运行中企业的厂长(经理)独断专行,党组织无力监督和无法监督的状况。与此同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削弱。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

这一阶段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针对厂长(经理)负责制确立以后,企业党组织建设滞后,党的工作被弱化,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无法具体落实的情况,中国共产党继续探讨企业的基层建设问题。

1989年7月,中央发文明确规定“所有基层党组织包括企业党组织是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指出:“现在我们党中央有必要要求企业党组织起政治核心作用,这与《企业法》规定的厂长负责制并不矛盾”。“党是政治领导核心,离开了组织领导、思想领导、那个核心就是空的”。“政治核心”的原则确立之后,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政治核心”与《企业法》规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关系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党务工作者的讨论热点。1995年,在考察了将近五十多个大中小型企业之后指出,所谓政治核心,就是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

经过不断探索,1997年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关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点包括: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来进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目标是要有一个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经营,会管理,团结协作,廉洁公正,开拓进取,得到职工群众拥护的领导班子;要有一支能够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经得起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的党员队伍;要有―个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要有一套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作制度。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作用的原则方法是:一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二要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三要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四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五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六要切实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得到了确立,强化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作用。

第五阶段:21世纪初期以后

这一阶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为加强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党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的基础上,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关注在新形势下的党建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国有企业党建问题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进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上述文件的表述来看,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为了推进国企党建工作,2009年8月,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阶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此次会议还认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参与国际化竞争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特点,主动适应企业党员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三个主动适应”就是当前国企党建科学发展的正确实践途径。

会议要求,要确立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建立确保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公司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国有企业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要把党组织的设置、职责、任务纳入企业管理体制,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要把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和董事会依法决策结合起来,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探索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切实履行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职能,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执行。

总之,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变迁的历史来看,党中央一贯重视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罗争玉.、邓小平、基层党建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人民出版社,198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人民出版社,1991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谈企业文化首先要谈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认识。什么是企业?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在实践中,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我们都要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厦门卷烟厂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此,不敢有丝毫麻痹。笔者感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都是一个如履薄冰、负重前行的过程。近几年,厦门卷烟厂的经济效益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这一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同时,我们注意到,一些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高喊科技兴国、为社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等口号,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好高骛远是会耽搁企业发展前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俗话说,有用就是真理。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落地,不能扎根,徒剩一堆美丽的辞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曾经有人说,中国的品牌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有多少水分,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品牌革命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企业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搞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品牌谈文化,而要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企业文化,这也是厦烟人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厦门卷烟厂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一直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塑企业优秀的品牌。近年来,厦门卷烟厂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更追求过程出精品。1998年导入ISO9002—94版质量认证体系,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998年第四车间被评为“全国样板车间”;1999年第一、三车间被评为“福建省样板车间”,设备管理达到国家二级管理标准;2001年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换版——ISO9001-2000版,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在行业内首创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的“五书”制度,即:产品设计和开发建议书、任务书、策划书、鉴定书、批量投产准许书,以此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2000年以来,厦门卷烟厂大力实施品牌、营销、管理和服务“四大工程”,夯实产品、市场、管理和服务“四大基础”,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目前,厦门卷烟厂正在进行新厂建设,投资8亿元,力创七个一流:管理一流,工艺一流,产品一流,效益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力戒两个一流:花费一流,享受一流。要求每个员工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形成“现场就是市场,做过程精品,每一道工序质量零缺陷”的认识,从单一追求结果到追求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厦门卷烟厂还特别注重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烟草研究机构和烟草公司开展技术合作,1986年率先与美国雷诺士烟草企业(现为日本烟草)开展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工艺、技术水平。“十五”期间,厦门卷烟厂制定了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即向烟草行业同等规模中最具竞争潜力、最有活力的企业行列迈进。

总结厦门卷烟厂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厦门卷烟厂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适合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人本素质管理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近几年来,一些颇具远见卓识的企业领导者都尝试着从资本管理向“二本论”管理转变,“二本论”管理即资本管理加人本管理。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厦门卷烟厂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每创造、培育一个更高档次的品牌,就标志着其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厦烟人很清楚,企业综合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创造出新品牌来,即使创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培育起来。企业界有人形象地把靠吹捧走红的企业品牌比作“螃蟹”,意思是经不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红就死。所以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厦门卷烟厂决不做一红就死的“螃蟹”。厦门卷烟厂创建于1954年,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如果从其前身华康烟厂(解放前的一个私营企业)算起,历史就更长了。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厦门成为经济特区以后,厦门卷烟厂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充分发挥特区的两大优势——区域和政策优势,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厦门卷烟厂的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烟草企业先进行列,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前15位左右,是烟草行业“36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企业素质、员工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厦门卷烟厂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厦门卷烟厂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厦门卷烟厂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转贴于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厦门卷烟厂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厦门卷烟厂的国情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从2000年开始,厦门卷烟厂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新厂搬迁后,聘请了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结合管理流程再造,要求他们设计出既符合国情、厂情,又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要求,还符合员工利益的崭新的运行机制。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厦门卷烟厂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企业文化的内核——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厦门卷烟厂在企业中经常传播6种文化,责权文化、亲和文化、制度文化、乐观进取文化、廉洁自律文化和艰苦奋斗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的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实际工作中,我们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为一体,把“厂兴我有利,厂衰我有失”、“爱企业,爱产品,爱岗位”、“视厂如家”的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四)管理的价值观。笔者认为,从管理的文化梯次看,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科学管理就勿谈人本管理;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厦门卷烟厂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价值观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人本管理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一切为了尊重人的责任感服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制度、机制是文化管理价值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江、黄河没有人管却能东流到海,其原因就在于它有一种机制保障,是中国地形加河流的机制。厦门卷烟厂怎样才能像长江、黄河那样,不需要管理就能自然成功?同样需要一种机制。厦门卷烟厂目前正在和一家管理公司合作,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管理机制。

(五)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世界上没有单纯的经济工作,也没有单纯的政治工作。深化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员工积极性,进行生产经营都离不开宣传政治工作。经济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更需要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任何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把正确舆论导向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有为”而且要“有位”。厦门卷烟厂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一是服务“一个中心”,一切为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二是坚持“两个面向”,面向员工、面向市场;三是实现“三个结合”,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全过程,结合员工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思想动态,结合产品的促销宣传;四是塑造“四个形象”,即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法人代表形象、员工形象;五是要讲奉献,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市场竞争的最大价值和最终目的也在于奉献,只有为国家、社会、企业多奉献,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采油厂 党政工作 科学化建设

党政工作是有目的对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转变人们思想,并指导人们行动的一类社会行为。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与经济发展迅速,各类思想文化相互融汇、冲突,采油厂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人员管理相当重要且复杂,新时期时代背景对其党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采油厂只有不断加强党政工作科学化建设,才能确保人员管理稳定、合理,为企业工作效率提高提供保障。

一、当前采油厂党政工作存在问题

1.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不够落实

由于当下工业与社会发展需求,采油厂近年来发展迅猛,经济收益不断提高,同时面临的行业内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很多采油厂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都流于形式,采油厂管理层不注重党政工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所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导致采油厂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长期以往,人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就会发生转变,使其遭受到外界诱惑导致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对企业产生多种不满情绪。加之,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经济收入需求提高,很多企业员工由于不满企业现行待遇,从而可能会出现辞职、转行等现象,导致企业人才流失,这对于企业发展与稳定影响很严重。采油厂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到党政工作可以提高企业凝聚力与员工归属感,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运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

由于市场需求增多,采油厂的工作量提高,采油厂管理层将大量资源运用到企业生产率提高上,比如,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聘用高水平专业人才等等,为企业经济收益提供保障。但思想政治工作依旧相对传统,不能顺应当下社会与员工思想发展与实际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员工定期进行工作与思想内容汇报,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党政工作宣传,像是橱窗专栏宣传等等。当下信息技术与网络已经普及到各个家庭,但企业传统的党政工作不仅枯燥无味,且浪费员工大量时间,不仅达不到党政工作宣传目的,也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规律。

3.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培养力度不够

进入21世纪后,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企业近年来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对企业经营效率提高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文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企业在党政工作人员培养方面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党政工作效率不高,对企业经营未发挥积极作用。

二、采油厂党政工作科学化建设思路与对策

针对采油厂当下面对的新形势、新挑战以及新任务,企业应该强化党政工作来顺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构建科学化体系,引入科学理念,充分发挥科学化党政工作对企业积极促进作用。

1.构建完善的科学理论系统

企业员工利益与要求,才能达到说服、教育以及武装人的目的。理论是党政工作实施的关键,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科学理论系统。首先,应该完善党政工作领导机制,明确以党组织领导,专职政工干部作为核心,以及行政干部为基础的党政工作理论研究体系,确保党政工作理论建设有序进行,有专门负责人员;其次,不断完善党政工作理论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领导积极进行理论完善创新,采纳先进企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注重与心理学、管理学、哲学、传播学等方面的融会贯通,不断完善科学理论系统。为采油厂职工提供积极有益的创新党政理论知识。

2.坚持以人为本

党政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观念与意识等,因此以人为本是重要基础。采油厂在进行党政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既要通过党政工作达到教育、鼓舞、引导、鞭策职工的目的,提高企业生产率,也应该做到了解关心员工、尊重并帮助员工等,让职工感受到企业重视、温暖,从而提高员工归属感,提高企业向心力,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还应该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员工在社会立足提供帮助。

3.增强党政工作创新意识

必须在坚持汲取以往的党政建设中的优点,总结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又需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时代的要求以及改革的精神进行党建工作,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努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是当下时展的关键词,也是我国采油工厂党政工作科学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确保采油厂党政工作不断加强与改进,企业党政工作人员应该树立起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当下党政工作内容与方向,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案例。党政工作不仅是党政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应该积极采纳职工意见与需求,运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来更好的开展企业的党政工作,构建企业内部交流论坛,党政工作内容,并鼓励职工留言与提出建议,从而进行改进完善,这样的党政工作方式相对较方便、趣味,可以提高员工参与性。

4.建设完善的党政工作制度

完善的党政工作制度可以为党政工作提供实行依据,采油厂可以将多年的党政工作经验进行汇总,最终形成适合采油厂内部党政工作的制度。通过制度来管理人,当中应该包括日常的党政工作时间与内容安排,实行准则等等。这样可以确保企业日常的党政工作的科学化及严谨性,同时,制度可以达到群众监督作用,职工若发现党政工作不科学合理,不符合规定,可以向企业管理层反映。

5.提高党政工作考核作用

由于很多企业党政工作只流于形式,导致企业党政工作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体现不了党政工作积极作用。对此,企业管理层应该强化考核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当下热点话题探讨,了解员工当下生活与工作状况,对党政工作内容进行记录在册,不定期检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完成工作。

三、结束语

当下社会与工业发展,对石油需求量不断提高,采油厂工作量不断增多。企业应该加强党政工作落实力度,明确党政工作科学化建设对策方针。构建完善的科学理论系统,明确以人为本的党政工作思想,根据当下社会与政策发展,提高党政工作创新意识,构建完善的党政工作制度,确保党政工作有效的落实,最终强化采油厂的党政工作考核,检验与监督党政工作。

参考文献

[1]金刊,王政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厂务公开;运作条件;主体规则;内部规律

[Abstract] the publicity of factory affairs, is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major initiatives to put one's heart and soul into rely on the working class of the fundamental guidelin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workers in the enterprise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is relying on the masses of workers to embody the enterprise,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enterprise. Three aspects from the factory affairs operation conditions, main body and rules,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keyword] the publicity of factory affairs; operation condition; the main rules of internal law;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厂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认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它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职工及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实行厂务公开,对于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增强职工群众的参与意识,消除企业可能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推进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这项工作得到迅速推进,其内涵和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开始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本文对厂务公开运作的条件、主体和规则三方面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一些肤浅的理论观点和操作方法,力求探索厂务公开的一些内部规律,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厂务公开运作的条件

要使厂务公开真正运作,必须具备职工民主管理和领导管理民主两个要件。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力的活动。民主管理的基本主体当然是职工群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国家的方略,落实这些重大方针、政策和策略,是厂务公开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职工民主管理的到位。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参与企业管理是职工应有的权利,也是不容推辞的义务。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实现民主管理,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厂务公开作为职代会制度的继承发展和补充深化,强化了职代会特别是其闭会期间的企业民主建设,体现了企业最直接、最充分的社会主义民主。但厂务公开要真正运作,必须通过职工知厂情、议厂政、管厂事来实现。职工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加者,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政行为最熟悉,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监督最直接、最有基础。厂务公开,把企业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内容、过程和结果公开化,由“暗箱操作”变成为“阳光下操作”,如果没有职工的有力监督和有效制衡,就很难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很难从源头上预防、遏制腐败现象和的滋生。总之,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厂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如果我们仅仅在厂务公开形式上做文章,不在改变职工不关心、不参与厂务公开的心态和行为上下功夫,即使企业领导有较好的民主作风,企业内部也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厂务公开只能成为没有实效的虚设形式。

管理民主,是企业在履行法定职权过程中,发扬民主作风,坚持民主原则,执行民主制度的一种科学管理形态。企业领导在管理民主中起着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有效地调动职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种权力,承担着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在是否推行厂务公开这个问题上,他们有着很大的主动权。厂务公开实际上也是企业行为特别是企业领导行为的公开化,其实质是实行更有效的群众监督。监督和被监督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群众的民主监督,而没有领导被监督的自觉性,监督就成为一句空话,在这里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领导既要接受群众监督,又要主动地领导群众进行监督,这种两重性又决定了在厂务公开双向沟通中的主导地位。只有企业领导以人为本,管理民主,激发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培育职工参与管理的能力,才能形成厂务公开的良好环境。如果只有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以及上级的政治要求,而企业领导的管理民主意识不强,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敢公开,或半公开、假公开,那么厂务公开是很难运作的。因此,我们在强调职工民主管理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领导管理民主这个前提条件。

民主管理和管理民主的行为主体虽然不同,但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民主是厂务公开的前提,民主管理是厂务公开的关键,两者的统一,构成了厂务公开运行的条件。因此,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要把握厂务公开不仅仅是一种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而且也是领导者管理民主的一个有效载体。要在厂务公开中实现民主管理和管理民主的统一,根本途径在于增强企业全员的民主意识,保护和调动好职工群众和企业领导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

厂务公开运作的主体

参与厂务公开的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和内设组织,以及其他有关法人和社会公众,都是厂务公开运作的主体。厂务公开是个关系错综的系统工程,其主体也呈现多层次多元化多重性的有序结构。因此,在实行厂务公开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各类主体的特征,注重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和整体效应。

企业职工群众是厂务公开理所当然的权力主体。职工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实行厂务公开,职工作为主人翁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具体体现。职工作为厂务公开的权力主体,要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发挥在改革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要主动研究厂情,关注厂事,不断从经济福利型参与管理向企业重大问题参与管理的转变,从被教育者、被管理者向既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既是被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转变,从单纯制衡企业领导职权向规范经营管理者行政行为的转变,从而在厂务公开过程中,实现企业所有员工价值观的升华,他律和自律的统一。职工要真正成为厂务公开的权力主体,亟需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管理等多种知识,增强政策水平和洞察分析问题能力,力求说话说到点子上,参政参到根本上,管理管到要害上,监督监在实质上,使主人翁权利切实得到发挥。

各级党组织是厂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主体。实行厂务公开,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决定,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监督,发挥政治优势,营造良好的舆论和工作氛围,把厂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保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厂长(经理)是厂务公开的第一执行主体。他们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内部所有经营管理负有法定职责。厂务公开是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厂长(经理)要义不容辞地把这项工作付诸实施,列入企业重要工作目标和整体建设之中。厂长(经理)要强化民主意识,转变管理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群众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实行厂务公开,要求经营管理者按规定进行管理和决策,这不是对厂长(经理)权力的束缚、削弱和剥夺,而是对企业领导更高层次的合作和支持,更深层次的爱护和保护。既使在非公有制企业,也存在着厂务公开的可行性,因为它有利于形成职工、经营管理者、出资者三方面沟通联合的内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但关键是取决于企业领导的民主意识和胆魄。厂长(经理)要运用好厂务公开这个渠道,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严格有序的企业管理结构,加速形成企业新型的劳动关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提高推行厂务公开的自觉性,既要主动亮实情,听真话,给职工一个明白,保自身一个清白,又要理直气壮地加强对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把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企业改制、发展上来,开创重担大家挑,困难众人排的生动局面。

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纪检、工会等组织,以及企业内部有关处室,都是厂务公开重要的监督和实施主体,要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发挥出应有作用。企业工会在厂务公开中有着执行主体、监督主体和权力主体等多重身份,地位作用特殊。一方面,工会作为厂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的骨干成员,协助党政领导做好日常具体工作,保证厂务公开规范运作。另一方面,工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组织者,代表职工参政、议政,跟踪监督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推行厂务公开,实际上是把工会推向改革的前沿。面对新的形势,广大工会干部要趁机而动,乘势而上,主动推进,有所作为。厂务公开与建立职代会制度、集体合同、平等协商等重要工作一样,都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这些都是全局性工作,工会干部应当强化角色意识,克服独家包揽和被动应付两种片面倾向。目前工会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强职工职业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带领职工高水平、全过程地参与厂务公开工作;抓紧民主协商,把厂务公开作为企业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写进集体合同,用法律手段替代政治口号;把厂务公开工作与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履行工会社会职能统一起来,统筹策划,推进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企业外部的社会公众也是厂务公开的主体。许多企事业单位所公开的社会服务承诺,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信息交流也相当频繁。因此,要把实行厂务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延伸,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评议和监督。

厂务公开运作的规则

厂务公开是企业发展、企业管理中一些重要问题,通过职代会或其他形式,适时而真实地向职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的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由于厂务公开的结构比较复杂,内涵比较丰富,在运行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八个问题:

第一,推行厂务公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第二,厂务公开的内容要突出重点,客观真实。只要不属于企业保密事项,都应该通过适当形式予以公开。企业重大决策情况,职工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事项,以及企业内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等基本内容,必须及时公开,并从各类企业的实际出发,有所侧重,不断深化,体现各自特点。涉及社会公益性的企事业单位,还应增加公开社会服务承诺的项目、标准和措施。所有公开内容必须真实完整,不抽象和空泛。

第三,强调职工代表大会是厂务公开的基本载体,进一步发挥其在企业民主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厂务公开运行中,不能拘泥于职代会原有一套制度,力求形式多样化。特别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应按照公开内容的需要,建立各种公开专栏,召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会议,运用各类传统和现代的传播媒介,不断拓展双向沟通渠道,扩大厂务公开的覆盖面。

第四,厂务公开的程序要讲求科学合理,易于操作,规范运行。公开的事项一般须经“提出、审查、公开、议政、整改、反馈”等步骤,重大问题可以在公开前运用预审等形式,加强事先商议;一般性的事项可以精减某些环节,缩短运转周期,但法定应由职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不能简化程序和更改公开形式。

第五,厂务公开应分类实施,循序渐进。国有、集体企业和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要率先实行,其中设有分厂、车间和独立核算单位的企业,还要向下延伸,分层公开、分级议事。事业单位特别是科教、文卫、建设系统的事业单位,也要按照各自特点,参照建立院务、校务、站务、所务、馆务等内外公开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为主的企业,应按《劳动法》、《公司法》等法律规定,借鉴厂务公开的做法,探索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和领导管理民主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第六,厂务公开工作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各行业、各基层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党政一把手一起抓的领导体制、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全员参与的运行机制。

第七,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厂务公开监督体系。在职工知情参政的基础上,要逐步形成监督组织、义务督查骨干和全体职工参与的企业内部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注重发挥职工代表、劳模、业务骨干的作用,真正使职工群众监督成为上级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及社会公众监督的基础。

第八,检验厂务公开工作好坏的标准。党的“依靠”方针是否得到进一步落实,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是否得到进一步推进,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职工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工作成败的基本标准。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工作机构、职工参与、制度建设、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程序、监督保证、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是否落实和取得成效,是考核厂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标准。

以上八方面的观点,也是厂务公开运作的一般规则。我们要把握好它们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和不断探索,并在理论上继续完善和深化。

厂务公开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且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各企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基础、素质等情况又千差万别。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需要我们在厂务公开运行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分析,不断总结创新,使厂务公开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卷烟工厂;信息化发展;卷烟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4-0009-0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目标,要求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这对于卷烟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卷烟工厂信息化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员工接受和得到普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在不断提高,而当前贵州卷烟工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发展又相对滞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和基础上努力提高卷烟工厂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值得探讨,本文论述了卷烟工厂信息化工作定位和发展的一些想法。

一、卷烟工厂信息化工作的概论及定位

卷烟厂信息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部门成立以来虽然工作职能在不断扩大,但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信息化设备维护上,全厂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及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占据工作人员大部分的时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全厂的推广,信息化知识的普及,计算机使用人员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升级更新,更高性能和兼容性的信息化设备故障率大幅下降。这一系列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使得我们信息化的工作性质也随之悄然转变。众多优秀企业的发展理念表明: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只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却不是根本;计算机的应用也仅是一种方法,却不是目的。不难预见,仅仅依靠“技术维护”这一职能,信息中心将无法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近年来,上级工业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带动企业的工业化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虽然在“硬件”投入上,工厂的信息化设备设施越来越先进,应用的程度也越来越专业,但在“软件”建设上,信息化管理水平却进步缓慢。在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于自身工作定位的不够明确,对企业的信息化服务意识的不到位是制约我厂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卷烟工厂信息中心的工作到底是“搞技术”还是“做服务”?对于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简单意义的区分都可能将人引入歧途。其实“技术”和“服务”这两方面的职能是不可分割,也是相辅相成,统一的整体。计算机专业技能是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依托,而信息化工作对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服务正是本文们工作的目的和宗旨,这就是我对卷烟工厂信息化工作的定位――“以技术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

二、 以技术为依托

以技术为依托,就是要加强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这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信息化工作人员必须以科学客观、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感来对待每个工作任务,在技术问题上更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主观臆断。这不仅是工作职责和能力的体现,也是信息化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单机操作系统到工业控制系统,从终端个人电脑到全厂的网络设备和设施,信息化“硬件”的快速更新换代,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一切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不被技术淘汰,就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思想上首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信息化的理念,力争与信息时代“同步”。在技术上,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系统的掌握信息化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扎实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知识点,利用专业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及时获取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化发展动态,更新个人的信息化知识、提高个人工作技能。同时,在学习与吸收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落实到提高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上去,不断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为工厂信息化部门的技术职能打好基础,为全厂的信息化服务做好技术保障。

三、以服务为宗旨

以服务为宗旨,就是把对全厂各部门的信息化服务作为工作宗旨和工作目标,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员工的意识。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信息中心的服务职能,关键就在于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指出“对计算机期望值过高和现实管理水平低,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一对很大的矛盾。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应用于辅助决策,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充分说明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关注各部门的发展状况,深入了解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把服务意识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中。

提高工厂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当前我厂信息化工作制度大多都是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信息化人员的工作制度和全厂信息化的管理规范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中心是一个由青年人组成部门,作为一个年轻的集体,严格规范的制度管理不仅有利于部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利于提高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管理制度上的健全和完善,不仅能为打造信息中心的服务意识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提升信息化服务质量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提高工厂信息化的服务质量。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卷烟工厂信息化部门可以借鉴工厂党支部党员区域责任制的管理模式,采取“信息化工作责任制”的方式,针对不同信息化岗位职责和岗位人数,按照职能和技术特点分配,将全厂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信息化工作责任区域,在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信息化负责人。同时,按责任区对负责人进行监督和考核,将信息化的工作职责和服务监督有效结合,合理搭建竞争平台,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信息化工作的主体在于管理,当前卷烟工厂的生产经营决策管理、车间中控系统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及技改管理、企业文化宣传等都是需要信息技术广泛支持和长期协助的领域。除了常规的技术服务,我们还应该主动的去分析和研究这些领域相关部门的信息化需求,认真地寻求各部门的信息化切入点。在进一步普及和完善信息化知识,提升信息化技术,保持设备运用稳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这些技术和设备在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让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管理有机结合。信息化工作要进步、要发展必须要有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精神和开阔的工作思路,将“被动”地工作变为“主动”地服务,从适应企业发展的高度规划和开展工作,这也将是卷烟工厂信息化工作努力的方向。

四、结语

以技术为依托,以服务为宗旨,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在这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指引下,信息化工作必将为促进卷烟工厂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卷烟上水平”开创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推进厂务信息透明化、公开化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普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渠道。当前,厂务公开的流程和效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该制度的实际运行作用。尤其是在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上存在着不足,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厂务公开 民主管理 制度建设 问题及对策

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厂务公开是提高企业管理成效的必然要求之一。因此,企业应该本着民主务实、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本文结合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问题

厂务公开是现代企业民主建设的一种途径,对于企业的发展与建设来说具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员工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参与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同时也能通过制度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一般来说,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方面,而厂务公开则是指将企业的相关信息报告给员工,如财政收支、月度销售情况等等。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把握企业生产的实际,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体系,也没有注重结合实际、辅以创新来实现制度建设的价值。总的来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存在着如下问题:

(1)思想认识不全面。企业民主建设需要一定的文化环境和企业氛围,而这种思想环境的构建必然离不开企业领导和普通员工对民主管理制度达成有效的共识。现阶段,很多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采取措施落到实处。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层不重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认为这一制度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并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忽视基层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下,员工也容易忽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对职代会等促进民主管理的会议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很多会议甚至不能按时召开,更不用说员工能否利用会议的机会思考和讨论如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思想认识不全面最终就会导致行为措施上的落后。

(2)制度建设不深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很多企业本身的自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厂务公开工作不深化。具体体现为员工没有实际权利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一些本该公布的信息仍然处于不透明状态,民主管理措施形式化严重,相关制度建设过于随意而缺乏合理性,职代会职权界定不明确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得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就民主管理机构的建设来说,职代会职工代表的年龄结构和比例都不是很合理,领导层的选举也不够公平民主,职工代表自身的综合素质比较差,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

(3)执行过程不完善。厂务公开和民主制度建设需要一定的机构和单位来推行,而领导机构的执行能力和监督水平就对实际的工作成效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企业本来需要与制度建设相匹配的组织领导力量还不够强大。很多企业都没有形成厂务公开等工作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即使有也因为机构的领导力量不够集中或者能力上有所欠缺而无法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完成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进,企业应该使工作领导小组保持与党委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庞大而统一的领导机制。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仍然以分散式的工作模式为主,常常只有工会组织作为负责厂务公开工作的唯一力量,其执行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执行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果监督工作开展的步骤和成效往往缺乏可靠的依据,企业基层员工的监督作用也有待提高。O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深入的分析和解决,导致很多简单的问题逐渐成为企业民主制度建设中的顽疾,阻碍着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由于当前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企业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从而使民主意识深入人心。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做好对基层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专题培训、知识讲座、公示栏宣传、小组讨论学习等方式使员工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明白对厂务公开进行监督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也要为基层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让员工了解国家关于企业民主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自身的民主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才能激发员工参与民主制度建设工作的兴趣和信心。而对于具有领导作用的民主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则更应该重视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并且掌握运用民主管理制度的实际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厂务公开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规范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遴选出合适的制度设计小组成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民主管理制度。为此,企业应该把握好发展的大方向,从宏观的政策方针上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设计民主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广泛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和保护员工的正当利益。只有充分发挥普通员工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全面地进行民主制度的建设,将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也容纳到制度管理中去,产生理想的管理效果。厂务公开要做到有据可循、有章可依,按照制定好的工作办法和操作细则稳步进行。公开的信息和内容应该明确无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让群众阅览。公开的流程也要符合规范,全程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和检查。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将每一部分的工作责任都落实到个人头上去。

(三)把握工作重点

为了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运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抓住重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真正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把握工作重点要求加强与基层员工的联系,及时了解员工的诉求,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厂务公开的内容和领域都应该体现重点,如奖金保险、职位晋升、健康疗养等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都应该是民主管理的重点所在。对于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也应该是公布的重点,以使群众更好的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对于企业领导集团的监管,反腐倡廉应该是核心。企业可以就此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员工的评价意见和领导人员的工作作风等事项纳入到考核的范围内,从而督促领导集团的组成人员各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作风建设,通过思想教育提高领导人员的自制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普通员工对领导和上级的监督来防范的现象。总而言之,把握好工作重点才能更好的进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

(四)优化开展方式

现代企业的厂务公开和民主制度建设工作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形势,因此,企业在这一方面的建设应该结合社会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工作趋势,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民主制度建设的成效。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适当优化和调整自身开展厂务公开与民主制度建设的方式方法。具体来说,在民主思想的宣传方面,企业应该在传统的工作内容上添加推动企业经济结构转型、鼓励重视生产创新的理论知识,使员工认识到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且帮助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形成统一而明确的目标,从而更好的朝着这一方向前进。为了促进民主的落实,企业应该在劳动用工方式、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尽量考虑和尊重普通员工的根本利益。并对这一部分的信息也进行必要的公开。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也需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企业民主的健康发展。从其他硬件设备上来说,现代企业的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了先进技术设备的支持,工作变得更加便利。比如,企业可以使用手C短信、网站平台等方式来对员工进行民主教育。并且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如在民主投票时采用投影仪、大屏幕等设施,或者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上建立的讨论群进行意见的交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能够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统一。为了构建起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发挥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建设的积极影响,应该就厂务公开的问题和民主管理制度的缺陷进行改进。通过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等步骤,来完善和巩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从而营造开放包容、求真创新的企业文化环境,推动企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1]魏文辉.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4:43-45.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政工工作;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以人为本

随着中国经济在近20年中所取得的飞速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对发电厂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这使中国发电厂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因此,政工工作的创新对于发电厂竞争力的增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政工工作者必须要进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发电厂政工工作创新的重大意义

(1)自中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各行各业在自身进行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于电力部门自然会提出更高标准的需求。与此同时,国家对于发电厂的要求与条件也适当放宽,并下达了一定的优惠政策,这让部分拥有强大资金实力与核心技术的发电厂开始进入到中国供电市场中,使电力行业成为了技术和资金双密集型的行业,这种优势性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这对于发电厂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及企业自身所开展的内部化管理都有着正面推进的作用[1]。(2)发电厂在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国所进行的长期战略性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一方面,电能是保障国人基本生活需要与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针对发电厂员工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够在精神层面上拉近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距离,由此使企业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3)在我国发展的现有环境中,发电厂需要充分地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宏观市场情况,通过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让企业员工从思想上一直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风云变幻的中国经济环境之中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以及方式进行创新,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变得更加完善,由此从最大程度上增强发电厂的核心竞争能力,将企业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水平。

二、企业文化视角下发电厂政工工作进行创新需遵循的原则

针对发电厂文化视角下对思想政治工作所进行的创新,其本质就是在发电厂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过程中,加入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并由此进行相关的管理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发电厂企业文化视角下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发电厂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把思想、马列主义及“三个代表”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按照党的路线和方针对企业自身进行文化建设。这种做法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在政工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文化渗透性与时效性,让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渗透进企业的政工工作开展当中,而且企业在针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精神与共同价值观培养过程中,能够让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有效匹配,让员工认识到只有认真工作、完成企业的大目标,才能满足自己的小目标,由此让员工从思想意识层面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企业可以长期持续发展。(2)企业需要在坚持针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加入企业文化来进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中,强调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实质就是企业在针对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对“人”的主体性和重要性进行重视,而我国各大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在这一环境当中所提出的,所以发电厂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企业文化内涵应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与路线同样还是围绕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所以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必须要坚守的一项重要原则,其能够让发电厂内部工作环境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并且可以激发员工积极向上[2]。(3)企业政工工作和企业自身文化管理的综合发展需要按照发电厂企业自身的成长规律进行开展,发电厂政工工作创新和企业针对自身所进行的文化管理都需要进行渗透,对比来说,企业文化管理与建设更加深刻,企业文化能够把各个基本条件加入到企业管理制度中,在构成发电厂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企业自身的制度建设和文化的构建。所以发电厂开展的政工工作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加入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由此更好地满足发电厂企业的特点,完成针对员工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

三、发电厂文化视角下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的建设性意见

1.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无论是什么行业,其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总结起来实际上都是把“人”作为工作的主体,所有的管理方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完成,所以发电厂中的政工工作者,必须坚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1)企业需要组织新员工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使企业内部员工变得更加职业化,并对企业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由此使发电厂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员工行为的职业化。(2)凭借相关思想政治活动的开展,让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有着较为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仅限于单纯的说教,让企业员工都可以热衷于参与企业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切实提升发电厂企业所开展的政工工作效果。(3)企业高层需要针对企业所开展的政工工作进行定期的抽查,例如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员工对企业产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存在不足提出的相关意见等。凭借抽查结果,企业政工工作者及时对自己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让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有着更近的距离。

2.企业需要完成品牌战略、使其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创新在发电厂中,企业自身的品牌文化是企业自身文化构建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实际上,发电厂的品牌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为企业自身带来巨大的财富,所以发电厂也需要凭借对企业自身的品牌效益的推广策略,由此完成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1)企业需要凭借对自我品牌的推广,让自身形象得到曝光,由此获得行业范围内更大的影响力。(2)企业还需要借助品牌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如可以凭借品牌文化的推广、企业生产产品和广告词的普及等,增强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影响力,让企业员工在内心逐步形成品牌文化,并让消费者在使用企业产品的过程中认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让企业在品牌策略的推动之下完成各项思想政治工作[3]。

3.根据企业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同样需要将生产经营活动当作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建议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重点与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点进行研究,并把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所进行的创新当作发电厂进行经营销售活动的重要助力,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同步有效的发展,使企业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转变成经济上的效益,由此使得发电厂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发电企业的政工工作开展论述了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对政工工作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电力部门对于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发电厂中的政工工作者,应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扛起的重担,并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想尽一切办法,使企业员工思想政治觉悟得到提升,并养成应有的责任意识。由于此项工作关系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思想觉悟达到应有的高度,才能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会掉以轻心,产生失误。

参考文献

[1]曾淑兰.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政工工作创新举措[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127.

[2]王营华,保德神.基于企业文化的国企政工工作创新举措[J].管理观察,2016,(2):90-92.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路径

固化于制——持续创新,夯实企业文化管理基础

百口泉采油厂党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建立了厂领导为组长、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有关协调和落实等具体日常工作。

完善工作机制,打造政工队伍。每年年初,我厂针对企业文化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安排部署全年工作实施方案,年中和年底对各单位、各部门企业文化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将企业文化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厂绩效考核系统中同步考核、按季兑现。通过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座谈讨论、编辑各类厂报厂刊、网络媒介等方式,普及企业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全员企业文化认同感。组织企业文化工作表彰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百口泉采油厂实现制度化、长效化,形成全厂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健康向上、富有朝气的良好氛围。

为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工作的开展,2011年百口泉采油厂恢复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百口泉采油厂分会的日常活动,成立了专职政工队伍,规范了制度,完善了体系。坚持每月召开政工员例会,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中心,结合改革发展稳定和员工思想实际,收集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抓好跟踪教育和动态管理,同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及成果交流、推广应用活动。截至2012年9月共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成果(论文)34篇,完成全厂性课题8个,其中4个课题已形成品牌,并于10月召开了品牌建设(管理提升)推进暨政研年会,为百口泉采油厂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2013年,政研会已立项课题20项。

外化于行——建设专项文化,形成企业文化品牌系统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百口泉采油厂始终把塑造企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厂三十多年来,创造了“三上百万吨”的辉煌业绩,同时也在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培育企业文化,形成了以“五油”精神、“五油”理念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既体现了油气生产企业的特点,也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一脉相承。现在,“五油”精神、“五油”理念不仅是百口泉油田创业立业的根基,也成为百口泉油田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成为凝聚和激励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精神支柱,成为百口泉采油厂永不褪色的企业品牌。

随着形势的发展,百口泉采油厂在企业文化实施过程中,以专项文化为抓手,还积极培育班组文化、廉洁文化、健康文化、文明礼仪文化等子文化、子品牌,布点成面,推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在“五油”精神和“五油”理念的引领下,百口泉采油厂已经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党建、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炼了具有特色的管理经验,企业党建品牌——“红旗”管理法、廉洁文化品牌——“踏实做事、清白做人”、班组文化品牌——“海涛快乐工作站”、作风建设品牌——党员干部“四得”(值得信赖 学得过硬 干得出色 舍得奉献)的形成,使百口泉采油厂的品牌建设具备了一主多元的雏形。为适应打造企业文化“品牌”的需要,2012年10月,百口泉采油厂成立了厂长、书记任组长的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品牌建设的措施机制。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企业员工为主体,以企业管理为主线,以文化建设为龙头,整合各方资源,总结管理经验,丰富精神内涵,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百口泉特色的系列品牌,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百口泉采油厂品牌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创新力。

内化于心——全员创一流,文化强企

百口泉采油厂在长期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了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就是“创一流”精神。以“创一流”为目标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凝聚了上上下下的力量,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此作为繁荣文化、凝聚队伍、战胜油田不利自然环境、营造团结奋进的文化氛围的重要抓手。形成了精英层、协会层、群众层三个层面不同的文化特色。

打造品牌团队,彰显企业精神

百口泉采油厂文体活动的精英以体能队、百口泉艺术团为代表,他们能吃苦、素质高、纪律严明、组织性强,活跃在市油田乃至自治区的文体活动和各类比赛中。百口泉采油厂艺术团,已先后培养了6批文艺骨干。成立至今,先后赴车排子、盆五、彩南油田、准东油田、陆梁油田、石西油田、钻井公司等兄弟单位演出,给一线职工带去了欢乐,足迹遍布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采油战线;在乌尔禾、魔鬼城、一三七团场等地开展了文化“上井下乡进村”演出活动,把石油工人的青春活力、奋斗激情、奉献故事带给了地方;前后编排文艺节目上百个,演出上百场,观众上万人次。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厂迎新春文艺晚会,一批优秀文艺节目脱颖而出。同时艺术团积极参与社区及市内大型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2010年以来,百口泉艺术团连续三年参演了“乌尔禾之春”文艺晚会,应邀参加了克拉玛依电视台《油城艺海》节目、新疆油田公司人事系统文艺晚会、庆“七一”表彰庆典、“六五”普法文艺汇演等。其中我厂自编自导的配乐情景剧《和谐克拉玛依》还获得一等奖。艺术团作为百口泉采油厂企业文化载体之一,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传播方式鼓舞了各族职工的斗志,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唱响了企业精神,进一步提升了百口泉采油厂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让百口泉的名字和精神相得益彰。

树立健康理念,创建“康乐工程”

百口泉采油厂十分关注员工的业余文化和身体素质,在生产基地和市区设立了各类企业文化阵地。投入资金在基地和办公楼建起了健身房,增设了羽毛球、乒乓球、台球场地,在市区租借实验中学体育馆供员工免费使用,配置了各类体育活动器材,相继成立了舞蹈健身、徒步、摄影、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音乐、现代拔河、自行车和排球10个文体协会。协会活动实现常态化,每周两次日常训练或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比赛,正确引导员工开展文化生活,满足了员工业余时间有地方娱乐、有同事切磋、有教练辅导的爱好需求和小型多样的活动方式。2012年舞蹈协会举办了排舞和第九套广播体操骨干培训班;摄影协会举办了“和谐百泉 激情上产”摄影大赛,在克拉玛依市“油城印象”摄影大赛中我厂摄影协会6名会员的8幅摄影作品获优秀奖,一名会员在克拉玛依市手机摄影大赛中获一等奖;协会举办了“棋逢对手、乐透一夏”赛。2013年篮球协会参加了克拉玛依市KBA男子篮球联赛,获得第四名;自行车协会参加了首届全疆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一名会员获得优秀奖;音乐协会参加了克拉玛依市“唱响油城”本土歌手大赛,三名会员进入决赛,分别获得优秀奖和鼓励奖的好成绩;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协会分别举办了员工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多样化、趣味化,使各层次的员工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各享其乐,同时也形成了全员健身的良好氛围。

在群众层面,百口泉采油厂坚持“基层为主、业余为主、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晚会、庆“三·八”妇女节趣味运动会、开设百口泉系列文化讲座、健康知识讲座、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比赛、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青年辩论赛、“开卷有益 智在必得”知识竞赛、“激情无限 唱响百泉”歌手大赛等一系列符合基层实际需求、油味十足的文体活动。

各类文体活动不仅增强了百口泉人的体质,更有数据显示,我厂员工“三高”的患病率大大下降,同时增强了百泉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克拉玛依市局、油田公司举办的各类比赛中,百口泉采油厂代表队不断取得辉煌的“战绩”:女子篮球队连续七年夺冠;油田公司职工体能挑战赛,厂代表队连续十年荣登榜首;克拉玛依市第四届市民体育大会广播操比赛第一名、水节比赛第一名、代表克拉玛依市参加自治区广播操视频比赛并获得第一名、代表克拉玛依女工参加自治区女工广播操视频比赛获得第一名等荣誉。由此,我们还获得了克拉玛依2009—2011年度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惠及于人——以人为本,暖心聚力

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从人入手,百口泉采油厂坚持开展“温暖工程”,始终把为员工排忧解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与企业共命运。

心系在岗员工。百口泉采油厂不断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每年有计划地给新投站和部分有需要的单位、班组送去冰箱、冰柜、微波炉、饮水机、电饭煲等电器;为一线班组绿化站区提供树木、花卉;为基层购置配备了种类丰富的体育文化用品及各类书籍;充分发挥厂生活管理委员会和伙食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定期检查餐厅卫生,将员工的意见及时反馈给食堂,互相沟通,不断提高伙食质量,让职工吃上放心饭、舒心饭。

2012年,组织有毒有害岗位体检341人次,组织女工体检760人次,员工健康疗养590人次。给生产一线36个中心站配备了急救药箱及1万元的应急常用药品,受到了一线各族员工的普遍欢迎。

帮扶困难员工。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制度,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制度。2012年走访看望伤病员、离退休职工及家属等362人次,共向全厂各族困难员工借款17人,金额近30万元,帮助患重特大病的员工到乌市、北京住院就医8人次。对我厂已故职工(包括退休职工),厂工会领导都前往家中,看望家属,主动给予帮助,妥善处理后事,受到了员工的好评。

大力推行干部联系员工生活困难户制度,定期组织节前走访慰问工作,开展各族员工互助互济等多种帮扶活动。2012年春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古尔邦”节共慰问离退休老干部、劳模、困难户125人次。千方百计把党政的温暖送到各族员工的心坎儿上。

知行合一——和谐共融,文明治企

近年来,百口泉采油厂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极培育和谐文化,倡导感恩、博爱、友善的和谐理念,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人企合一、企业和谐”。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通过理论宣讲、班组讲堂、青年小讲堂、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大对全厂干部员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在宣传教育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建设现代化大油气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2013年上半年通过自办、请进来、走出的方式举办《道德讲堂》7期,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月”、文明礼仪讲座、“光盘”行动、“文明随手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参与市“大绿化工程”“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最美丽克拉玛依人”“克拉玛依市道德模范”“我身边的好人”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厂艺术团、网络、自办刊物、宣传栏、海报、厂内外宣传媒体的作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环保的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企业和谐发展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启动了“双十”全员读书工程,通过制订完善的读书计划,组织集中学习,鼓励自学及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加强对各族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在广大各族职工中形成读好书、善读书的风气,不断提高各族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承担社会责任 彰显企业形象。百口泉采油厂“宝石花”志愿者分队有志愿者327人,逐步完善了志愿者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了志愿者的注册、管理、激励制度,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形成了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公民道德建设月”、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丰富志愿服务项目的内涵,在义务劳动、关爱老人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培育了一批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和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成效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塑造整体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百口泉采油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企业荣誉

在企业文化的感召和鼓舞下,百口泉采油厂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控水稳油典型油田”、中国石油“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效开发油田”、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先进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志愿者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

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推进格局

百口泉采油厂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方位管理之中,从组织网络到推进载体,从长远规划到总体思路,从理论研讨到经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体系。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深刻认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最初侧重关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向企业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专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稳步提高。截至年月,全国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211.3万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224.9万家,已建工会的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有万家,建立职工监事制度的有8.08万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主动适应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方面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企业是主战场,广大职工是主力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凝聚人心、树立信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加强形势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了更高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既是经济民主、管理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一些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与企业领导人员民主意识不强,违规决策、有关。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利于扩大职工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民主监督,对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积极适应职工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提高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了更高要求。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会经常性地大量地表现出来,劳动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途径。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剂”和“稳定阀”作用,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减少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方面了更高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有关规定,甚至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这些问题的发生大都与权力运行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防止暗箱操作、权力滥用的“防火墙”。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对于完善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要进一步加查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一是要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从解决企业改革发展和职工利益实现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出发,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理论概括,指导面上工作。二是要继承和发扬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要运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是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形式;运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的重要途径;借鉴生产要素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健全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实现劳资共建、共享、共赢的客观要求。三是要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丰富理论内容。要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将企业民主管理融入市场化企业管理制度之中,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研究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原理,完善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与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探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的内在联系。

(二)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制度建设的经验,积极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切实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一是要着力推进制度化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宪法明确规定、具有中国特色、深为企业和职工群众认可的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在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大力推行。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职工群众创造的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要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各种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又要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有效对接,使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着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要有政策、法规、制度等原则性规定,还要有可行的操作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今年,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全国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是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一个很好载体。各地要根据创建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细化创建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抓手。三是要着力推进法制化建设。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看,制定一部系统的企业民主管理法律或法规很有必要。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各地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立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争取早日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民主管理专项法律或法规,为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一、深刻认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最初侧重关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向企业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专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稳步提高。截至年月,全国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211.3万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224.9万家,已建工会的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有万家,建立职工监事制度的有8.08万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主动适应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企业是主战场,广大职工是主力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凝聚人心、树立信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加强形势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既是经济民主、管理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一些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与企业领导人员民主意识不强,违规决策、有关。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利于扩大职工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民主监督,对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积极适应职工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提高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会经常性地大量地表现出来,劳动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途径。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剂”和“稳定阀”作用,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减少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有关规定,甚至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这些问题的发生大都与权力运行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防止暗箱操作、权力滥用的“防火墙”。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对于完善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一是要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从解决企业改革发展和职工利益实现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出发,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理论概括,指导面上工作。二是要继承和发扬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要运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是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形式;运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的重要途径;借鉴生产要素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健全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实现劳资共建、共享、共赢的客观要求。三是要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丰富理论内容。要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将企业民主管理融入市场化企业管理制度之中,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研究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原理,完善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与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探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的内在联系。

(二)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制度建设的经验,积极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切实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一是要着力推进制度化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宪法明确规定、具有中国特色、深为企业和职工群众认可的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在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大力推行。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职工群众创造的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要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各种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又要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有效对接,使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着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要有政策、法规、制度等原则性规定,还要有可行的操作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今年,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全国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是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一个很好载体。各地要根据创建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细化创建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抓手。三是要着力推进法制化建设。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看,制定一部系统的企业民主管理法律或法规很有必要。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各地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立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争取早日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民主管理专项法律或法规,为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深刻认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最初侧重关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向企业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专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拓展,覆盖面不断扩大,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稳步提高。截至年月,全国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211.3万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224.9万家,已建工会的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有8.14万家,建立职工监事制度的有8.08万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主动适应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企业是主战场,广大职工是主力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凝聚人心、树立信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加强形势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既是经济民主、管理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一些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多与企业领导人员民主意识不强,违规决策、有关。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利于扩大职工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民主监督,对于坚持和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积极适应职工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提高企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会经常性地大量地表现出来,劳动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途径。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剂”和“稳定阀”作用,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减少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实现企业与职工群众、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从业有关规定,甚至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这些问题的发生大都与权力运行不公开、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防止暗箱操作、权力滥用的“防火墙”。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对于完善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和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加快推进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新。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极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一是要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从解决企业改革发展和职工利益实现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出发,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形成规律性认识,作出理论概括,指导面上工作。二是要继承和发扬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要运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是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体现,是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重要形式;运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的重要途径;借鉴生产要素理论,深入阐述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健全资本、管理、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实现劳资共建、共享、共赢的客观要求。三是要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丰富理论内容。要深入研究企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将企业民主管理融入市场化企业管理制度之中,推动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入研究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原理,完善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与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探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的内在联系。

(二)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制度建设的经验,积极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切实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一是要着力推进制度化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宪法明确规定、具有中国特色、深为企业和职工群众认可的企业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在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大力推行。要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职工群众创造的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要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各种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又要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有效对接,使之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着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仅要有政策、法规、制度等原则性规定,还要有可行的操作办法和考核评价标准。今年,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在全国开展创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是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一个很好载体。各地要根据创建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细化创建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抓手。三是要着力推进法制化建设。从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看,制定一部系统的企业民主管理法律或法规很有必要。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各地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立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争取早日出台全国统一的企业民主管理专项法律或法规,为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系统工程;危险有害因素;技术监督;安全管理

我国近些年中,各种机械、轻工业伤害事故较为严重,对广大操作人员的身体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于这类的企业来讲,需要应用有效方法来进行生产作业,确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工作始终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而系统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可以更好的研究和分析企业安全隐患问题,为企业构建良好技术监督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帮助与支持。

1系统工程理论思想含义

系统工程理论主要是运用有效理论知识、思想、方法、手法依据实际需要,将企业生产、科研、经济活动等进行有机联系,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模式与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对企业技术监督安全管理体系结构、要素、信息控制反馈与交流等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优化企业生产、管理的方面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其中,霍尔三维结构是系统工程理论应用方法的基础,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标准化、最优化、综合化、系统化特征(其结构形态如图一所示)。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软”系统问题分析和研究工作。

2某轴承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确定与分析

某轴承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第一,爆炸与火灾。火灾的发生主要来源于回火用油与淬火。往往在油温失控情况下,超过了燃点就会发生自行火灾等等为问题。一些有机的清洗剂、渗碳剂(甲醛、丙烷)等燃料、一些制备可控气体原料发生泄露的情况下,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火灾问题。同时,工厂的配电室存在设备、线路老化的问题,也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问题。第二,触电。在轴承厂中存在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与雷电有效接触后就非常容易造成电击风险。第三,高处坠物风险。一些人员在劳动作业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导致设备部件发生脱落、装置失灵问题,会对于人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第四,车辆损害。一些车辆驾驶人员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车辆操作,出现了对人员的损害问题出现。第五,机械损害。一些机械部件在运行中与人的身体部位发生直接接触,发生了绞、割、刺、夹击、卷入、碰撞等方面问题。

2.2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对人员等造成安全上的威胁。比如:雷击、雨水、高低气温等等,会导致人们处于一种危险环境中,需要工厂采取有效举措,降低人员的伤亡与财产损失[1]。

3系统工程在企业技术监督安全管理中应用方法

3.1规划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安全成本控制原则。企业在新形势下需要构建起安全成本控制体系,运用有效控制原则,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安全,实现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具体来讲,第一,企业需要严格的遵守三个全面原则,即对于生产与管理全过程进行控制,对于全体的工作人员进行控制,对于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全方位控制。第二,需要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在进行企业技术监督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较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控制效益和价值。第三,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第四,例外性原则。第五,及时性原则。第六,动态性原则。(2)事故损失程度估测。在进行安全事故损失评估工作中,需要性、安全性。对于主要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与保养工作,提升这些机械设备运行的质量和安全性,极大降低了轴承厂发生安全事故的程度,有利于提升系统工程应用的效益和价值,保障轴承厂技术监督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2]。

4结论

本文以某轴承厂为例子,就系统工程理论思想含义、轴承厂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系统工程在企业技术监督安全管理工作中方法进行全面性分析和研究,构建起安全投入最优配置方式,加强了人员、机械设备等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良好效益和价值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姜鹏.系统工程理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国电兰州热电厂始终以国电集团公司“做实、做新、做大、做强”工作方针和构建“和谐国电”目标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劳动关系和谐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着力打造和谐企业,实现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双赢”。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企业”、“省级文明单位”和“纳税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一、企业基本情况

国电兰州热电厂是直属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一家热电联产环保企业,于1989年12月建成投产,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腹地。目前,共装有两台11万千瓦供热凝汽发电机组,承担着发电和向市区540万平方米永久住宅冬季供热的重任。企业下设有8个生产分场、18个职能科室和一个多经公司,共有在职职工1301名。长期以来,我厂始终以“奉献光热,追求一流”的企业精神为主旨,以国电集团公司核定的“零利润”为目标,把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供热服务,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作为奋斗方向,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努力提升服务能力。20__年至20__年,三年累计向社会供热880.18万吉焦,同比平均增长152.12,完成发电量39.96亿千瓦时,同比平均增长127.91,实现产值77327万元,实现利税9911万元,企业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统一思想,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构建和谐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一是深化学习,全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党委中心组先后多次组织集中学习了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述,并就构建“和谐企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学习讨论,厂领导班子成员深刻认识打到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劳动关系和谐是实现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厂领导班子的思路更加明晰,作风更加务实,措施也更加有力。

二是统一思想,明确构建和谐企业的发展思路。在构建和谐企业实践中,我们重点抓好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加大构建和谐企业的宣传发动,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缜密分析研究,提出了“依法办企,以德治企;公平公正,团结有序;优质高效,奉献光热;环保优先,创新发展”的和谐企业发展思路,制定了合理有序规划,统筹部署构建和谐企业工作。

三是突出重点,努力处理好企业发展的“五种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石,它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为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认真处理好“五种关系”,即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关系、企业文化和职工行为的关系、企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不断深化对构建和谐企业的认识,我们深刻意识到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打造和谐环境,构筑和谐理念,突出和谐关系,形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氛围,努力实现企业的多赢。

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构建和谐企业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了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为职工着想,处处为职工谋利;始终坚持依法治企,德法并重,不断强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力度,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机制,努力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重点做到“六个加强”,着力构建“六个环境”:

(一)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和谐的法制环境。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法治,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就不会实现和谐。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四五”普法工作为主线,始终把制度建设、制度创新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形成有效的构建和谐企业的工作机制。

我 们在广泛开展《宪法》、《劳动法》、《工会法》、《环境保护法》、《电力法》等法律的普及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广大职工学法、懂法、用法意识和水平的基础上,按照合法合规的原则,遵照上级有关规定,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100多项规章制度,如《岗位职责和标准》、《职工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及管理办法》、《职工考勤制度》、《职工加班加点管理办法》、《职工劳动纪律管理办法》、《职工工资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阶段性目标任务奖励发放办法》、《职工月奖管理办法》、《竞聘上岗与岗位动态管理办法》、《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办法》、《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制度》、《招标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入库验收制度》、《危险品管理办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合同签证审计管理办法》、《燃料采购与管理审计办法》、《物业管理各项费用听证制度》等制度,规范了劳动关系和工作行为,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稳定和谐的企业奠定了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职工之间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建立健全合法有序的劳动合同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为此,我厂由法人代表(厂长)委托授权人力资源部办理我厂职工劳动合同、各类专项协议的协商、签订、解除、变更等工作,并充分行使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责,坚持从协调劳动关系的源头抓起,积极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每两年续签一次,今年将续签第四轮集体合同,确保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稳步提高。每次续签厂工会都要组织专人征求职工意见对上一轮集体合同进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集体合同中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险、福利保障与合同保证、职工培训与教育、富裕职工分流与再就业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切实维护了职工基本权益,规范了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

我们还特别注重加强劳动争议协调工作,成立了以主管厂领导为组长的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全面负责协调处理职工劳动争议,企业[文秘站:]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违约行为和相关纠纷,保持了相对和谐稳定,也为企业的法制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劳动社会保险工作方面,我们做到了及时足额缴纳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拖欠职工工资及招用童工、损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由于我厂的各项劳动保险制度和管理条例的建立及规范,避免了职工权益受到损害的发生,年年通过省社会劳动保障厅的劳动年检审核。通过建立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工作机制,企业走上了依法治企的快速发展轨道,职工也更安心、更放心、更顺心了,也就更加主动自觉地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实现企业与职工的互动、互促、互赢。

(二)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企业重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策的原则,制定了厂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剖析民主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增强班子整体的工作合力。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工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实现民主管理,促进和谐共建上,全面履行维护、参与、建设、教育四项职能,充分发挥纽带和推进作用、倡导和组织作用以及沟通和协商作用。企业工会也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为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不断充实和丰富内容,逐步建立形成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充分代表和体现广大职工主人翁的地位。

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召开两次职工代表大会,不断规范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和议程,坚持厂长 工作报告、当年厂工作计划及编制说明、厂财务工作报告、内部审计工作报告、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报告,签订当年安全生产责任书、评议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等厂内重大事项和内容,必须通过职代会进行讨论审议。职代会提案组负责收集整理职工代表提案、意见和建议,会后将整理好的提案交相关职能部门研究,限期给予答复,并给予公示和督导。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由职代会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厂内重要事项。议案提前发给联席会议代表,代表在征求职工意见后,在联席会议上发表意见和进行表决,议案通过后向全厂职工进行公开。

工厂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学工厂;旅游管理;创新

一、“教学工厂”理念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一)“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

“教学工厂”是由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1]。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理念。

“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进行项目训练或开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实践促进理论发展,做到学生从学习——实践——潜能开发,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有效途径;“教学工厂”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深造的平台,做到教师从授课——实践——知识更新(自我提升)[2],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学工厂”为企业解决项目难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携手解决企业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学工厂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确保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wWW.133229.COM

从“教学工厂”培养的学生,是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开发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具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之中。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笔者在2011年对江苏省5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和48家旅行社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3]: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和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被调查的近500名学生中,有5.3%的学生对当前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表示非常满意,46.9%的学生对当前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表示基本满意,30.7%的学生表示一般,10.1%的学生则表示不太满意,另有7%的学生表示非常不满意。而对江苏省48家旅行社的调查显示,有28.6%的用人单位对目前毕业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表示基本满意,15.4%的用人单位表示一般,43.7%的单位表示不太满意,而有高达12.3%的单位表示非常不满意,而表示非常满意的单位数量为0。

可见,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不足,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多都不能立即适应职业的需求,往往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适应和摸索以后才能慢慢进入状态。因此,一方面旅游企业出现人才欠缺;另一方面却有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感觉自身能力欠缺,从而转向其他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度应用性,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教学工厂”理念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非常符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但因每个地区、每所学校、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引入“教学工厂“模式时,不能完全照搬套用新加坡的nyp“教学工厂”,而是要与地区环境、学校特色、专业特征相结合,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工厂”新模式。

二、nyp“教学工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的局限性

(一)旅游企业规模小、工作岗位和人员需求比较少

nyp“教学工厂”是一种将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境引入校园,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我国旅游业市场发展过程中,旅行社市场是我国旅游业中进入门槛较低,单位规模较小的市场。根据国家旅游局旅行社年检公报,我国中小型旅行社占到了旅行社的多数,这些旅行社规模小,工作岗位少,工作人员需求量小,将旅行社引入校园,设立校办旅行社这种传统的nyp“教学工厂”提供的岗位和实践机会非常少,根本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所有学生的参与。

(二)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nyp“教学工厂”一般适合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可以分离的产业,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储存、多渠道销售。而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在于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只有当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的提供才会发生,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同时发生和同时结束。所以旅游产品属于小批量生产,需要的生产人员数量极少,尤其体现在导游岗位,只有当旅游团队产生,导游带团时,才能进行实践学习和锻炼。所以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照搬传统nyp“教学工厂”在高职旅游管理中不太适应。

(三)旅游产业的季节性明显

一般产业的季节性特征不是非常明显,可以常年进行生产,也可以将“教学工厂”在校园常年运作。但是旅游业因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年各个月中旅游活动数量有着较大变化。通过对旅游企业的调查和旅游统计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4]:一年当中以2月份、3月份、4月份、5月份、9月份、10月份为旅游旺季,旅游客流以“春节”、“五一”、“国庆”、“暑假”四个时段为高峰,以1月份、6月份、7月份、8月份、11月份、12月份为淡季。旅游旺季,旅游企业工作人员需求数量上升,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供不应求;旅游淡季,旅游企业工作人员需求萎缩,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供过于求,所以利用传统的nyp“教学工厂”理念设立校内旅行社“教学工厂”,不能满足学生各时段教学的需求。

(四)师资队伍不完善

“教学工厂”融教学和生产于一体,要求教师有较硬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一线实战经验;“教学工厂”要求教师和学生携手解决企业项目难题,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前沿知识。可见“教学工厂”中的教学团队既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要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是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整体现状如下。

1.专业教师的高学历化、高职称化和低实践化

高职院校对教师学历和职称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大多要求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不少院校甚至要求博士研究生,并且学校政策明显倾向于高职称的晋升,而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虽然掌握有较前沿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但严重缺乏企业实战经验。高职院校受改革热潮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都要求教师下厂实践和考取双师资格证,但考核标准确停留在简单的证明文件,可见高职院校教师下厂实践和双师资格其实是名存实亡,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薄弱。

2.实践指导教师的高实践化和低学历化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聘请专业实践教师进行实践指导,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指导教师大多来源于企业一线,高水平专家因为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待遇过低,不愿受聘;低水平专家由于学历层次不高,理论和专业前沿知识欠缺。尤其我国旅行社进入门槛低,家庭式经营模式严重,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不高,不能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教学工厂”理念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性应用

(一)重新诠释“教学工厂”中“工厂”的内涵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不适合完全照搬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而应该借助“教学工厂”理念,将“工厂”的概念泛化,把能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场地都看做“教学工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除了在校内实训室、校办旅游企业的基础上,建立校内“教学工厂”外,还应和校外众多旅游企业合作,建立“集群性校外教学工厂”。校内“教学工厂”供校内教学使用,通过校内“教学工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直观认识、简单模拟和短暂性实践。并且在校内“教学工厂”,教师和学生合作为校外企业解决运行过程中的难题,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平台。校外“教学工厂”供学生在校外的勤工俭学和集中性实训及实习,在校外“教学工厂”学生能够真正走上旅游企业岗位,将所学知识融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二)根据季节性特征,灵活迁移“教学工厂”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既要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在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利用旅游产业的季节性特征,灵活安排教学。在旅游旺季,旅游企业提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较多,这时将教学安排在校外“教学工厂”进行学习和实践;在旅游淡季,旅游企业需求萎缩,这时将学生迁回校内“教学工厂”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短暂的实践锻炼,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解决项目难题。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工厂”教学团队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要做到校内“教学工厂”和校外“教学工厂”的有效运作,必须建设有效的合作模式和一支合理的教学团队。“教学工厂”的教学团队可以由校内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和校外企业一线专家组成,校内教师负责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简单的校内“教学工厂”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解决企业的项目难题、监督校外教学工厂教学;校外企业一线专家负责校外“教学工厂”的教学,并对校内“教学工厂”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肖坤.论“教学工厂”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9):163.

[2]毛才盛.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