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编入了不少“小常识”,为学生展现了悠久的数学历史文化,我们应充分加以利用。例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绳测法”、“滚测法”等原始实验,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使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数学规律,然后通过“小常识”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及对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长度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为什么要统一度量衡,并介绍我国从秦朝开始就实行统一度量衡,以及加入世贸组织(WTO)后为了与世界接轨,将原来的“重量单位”改为“质量单位”等,实行新的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如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到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在学习了较大数的读写后,以环保来作背景材料: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一杯水,请你计算你们班级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全校的同学一天共浪费多少水?全国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这个数一定是一个很大的数,由此,学生就对这个大数有了实际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了节水意识。所以,这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生活化

纵观数学的发展与形成历程,数学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新课程改变了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学科本位、互相割裂的弊端,注重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数学人文教育中,一是要把数学训练与语言积累训练相结合。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如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有位教师从一年级抓起,学了数的认识,让学生观察家中、校园以及上学路上的事物,每次上课前用2~5分钟时间交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又如,在应用题、文字题教学中以及试题讲解的过程中,可通过分析题中的语言表达,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二是要把数学与社会、自然、体育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在《统计》教学中,结合本地实际,让学生对本地人口、新建房屋、家电使用,各种车辆购置、社区建设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使学生对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对地方建设的投入等有所了解和认识,从中感悟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再如,在体育教学中铅球、铁饼场地的画法,也让学生感到数学与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三是学数学与用数学相结合,如在学习小数应用题时,可为学生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渗透生活化

数学新课标前言中要求“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在“实施建设”中指出:“使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数学的美体现在符号、公式、逻辑、语言的简洁美、数和形的对称美、统一美,还体现在数学命题、解题的方法巧妙、灵活、有趣的美等方面。不管是谁,每解开一道有趣的难题,心中总会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成功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力展现数学的美学价值,通过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例如,在一次考试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地里设计了一座花坛,使花坛的面积占正方形的三分之一。小小设计师们各尽其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花坛,不少学生在设计中注重了对称美。又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扑克牌,其中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计算±24,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然后公布在游戏期间采取多种比赛方式,使学生在游戏快乐、竞赛的气氛中感到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让教师在引导探究中贴近生活

从数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它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数学内容,并编抓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如在应用题数学中,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数学《工程问题应用题》可以补充这样的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从数学手段看,要重视综合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使用先进的数学手段,增加数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五、让教师在多元评价中应用生活化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感恩教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改变了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数学课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错误认识。我的数学课堂中,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外,还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放到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让数学教学课堂增添了一定的感彩。那么,怎样把感恩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知恩”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感恩教育内容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也能发现有许多地方含有感恩素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结合数学教材,及时地捕捉、挖掘、拓展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得体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感化,从而懂得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和社会之恩等。例如,我在“统计”的教学中,进行了调查统计,问学生:“你们知道平时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吗”。其中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菜的占80%,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不知道的占15%,我及时指出他们平时不够关心父母;还有5%的学生就说父母什么菜都喜欢,说明平时父母任劳任怨,这时我及时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艰辛和对儿女的一片爱心,教育他们要力所能及地回报父母、感恩父母。除此之外,我还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好的教材。

二、巧设教学情境,渗透“感恩”

数学课不同于语文课,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只能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境,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抓住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抓住每一幅图或有感恩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进行渗透。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将感恩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环节之中,保证学生的品德和智力同步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方向与位置——前后”这一内容时,结合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了,有8个小朋友排队在饭堂打饭。小明排在第2位,这时我请学生说出小明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等学生回答后,我再加设情境:忽然小明的好朋友小东跑来要直接站在小明的前面,小明说“要讲文明有秩序地按先后顺序排好队”,小东还是不理不睬,此时小明自觉地站到了队伍的最后,小明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其他人变了吗?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及时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秩序,做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三、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报恩”

小组合作交流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的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让学生互助互学的同时,还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团结友爱,养成大公无私、克己待人的好品德,使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尊重教师、团结同学的道理。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懂得对他人报恩。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布置小组准备好一个硬纸板的圆和一根包装绳,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与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从而认识圆周率并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小组内互相出一道求圆周长的题。整个学习过程我只起牵线作用,所有知识点都是学生在互动中一步一步学习完成的。通过分组讨论、共同合作,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使所有学生能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追求成功和生存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通过课后延伸,尝试“施恩”

感恩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内容,将数学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于一体,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让感恩教育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就能让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例如,在“欣赏与设计”的实践教学中,班上开展优美图案设计大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还结合各个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以及亲朋好友的生日等,鼓励学生自制美丽的贺卡,写上几句祝福语,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学生能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教师的教诲之恩、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感激祖国之恩等。

五、结语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创新教育和小学数学教学课改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素质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就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重点之一。对于学校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教育措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教师要树立这种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兴趣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提高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让学生在“我要学”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喜欢具体形象的事物,对于抽象乏味的数学问题缺乏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把数学学习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种数学情境,用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以实践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基础

三、以探究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与数学教学的许多环节。在概念形成环节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引发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中抽象出对概念的概括,使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可以循着前人的探索轨迹进行知识的再次发现,从而掌握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家们发现问题的过程;在知识的应用环节采用探究的数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探讨中,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的过程中,采用网络、图书馆、社会调查等各种渠道收集资料,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再次应用。

四、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在以给定的图形如:、、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前提条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诙谐的解说词。如两盏灯、一个等式,就是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它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这是一道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像能力的趣味数学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初一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学生是从以下不同的侧面来设计:①来自生活实践的设计:图形如圣诞树、一辆小车、一个机器人、一座房子、两支棒棒糖机器人、婴儿车等;②形象生动地刻画动物或人物,一只小鸟、稻草人、一只蝴蝶、一只狐狸头等从以上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素材,仅仅凭在课堂上的机械训练,是很难凭空设计出一种有意义的图形的,要求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发挥联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这样的数学活动课,以情境、想像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乐在其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像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动”起来。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摆在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贯穿到教学中。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成为关键的部分。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现在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普遍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尤其重要,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学生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每一堂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概述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通常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等方面。

(二)小学数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保障,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在小学数学阶段,主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常可以观察数学中存在的现象以及出现的规律,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对学科的特点就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开发他们智力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参与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还学生一个课堂,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阻碍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当他们回答问题时,应该给予积极的答复,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教师还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后能够进行教学延伸。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发挥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习方法正确,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加积极地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并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赞许,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设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应该能为学生的思维性学习找到比较好的出发点。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思维,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标准通常都是以分数来论高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小学数学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评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训练。可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从单一的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而是应该转变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这样的发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分数作为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随着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摆在现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现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素质教育真正地贯穿到教学中。当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成为关键的部分。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对策,希望能给相关教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前提下,现在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普遍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素质教育尤其重要,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发挥学生的作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要求,将素质教育贯彻到每一堂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概述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通常是指,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学生在数学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表现。通常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等方面。

(二)小学数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小学生能够学好数学的保障,是提高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在小学数学阶段,主要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和实际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数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数学知识也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常可以观察数学中存在的现象以及出现的规律,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抓住学生对学科的特点就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开发他们智力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一)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参与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还学生一个课堂,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阻碍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当他们回答问题时,应该给予积极的答复,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并且,教师还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主体作用。要想让学生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并在课后能够进行教学延伸。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发挥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学习方法正确,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加积极地学习。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并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赞许,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三)提高有效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教师的设计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应该能为学生的思维性学习找到比较好的出发点。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应该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不同思维,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改进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标准通常都是以分数来论高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也给小学数学的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评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学生一定的保障。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学生,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训练。可以说,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能只从单一的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而是应该转变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在这样的发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分数作为标准,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要时刻将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要实现素质教育设定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需从每一节课抓起,从每一位学生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量合理的练习

教学中以学生做为主体,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教师的积极启发下,参与教学的一些过程,主动的获取知识。小学生获取知识大多是靠直接感知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抽象概括,年级越低的学生感知越高,其自身的思维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学上根据小学生的这个思维的特点,假如每次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适度的合理练习,让同学们能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意识。

2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给予学生们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们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积极主动互相交流与讨论。可以尝试分组学习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时间,还要保证在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成员都会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授“圆的面积”一课时,先和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时所使用的方法,再引导学生结合新旧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之间可分小组合作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小组成员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其中。大家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等,知晓拼出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以及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和圆的周长有关联,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又和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借助这些关系也就能很顺利地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了。此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学生之间的探讨成果展示出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作必要补充,将小组的一些想法适当延伸,使每组学生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3优化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对推动教学进程发挥至关重要之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家长式的灌输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习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主体地位不能体现出来,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一大败笔。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可采取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既能调动积极思维,更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当然,使用启发式教学需要突出学习兴趣。在兴趣的趋势下,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很大。教师也可创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中进入教学之中。

4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在教学时老师还应该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发展架桥铺路。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内容,适时的向同学们讲解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与光荣事迹,激发学生们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讲解“圆周率”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时介绍我国古代的优秀数学家祖冲之,是他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把该世界纪录保持了一千多年之久。又比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课时,教师可向同学们介绍现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取得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桂冠等等,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与熏陶,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

5科学评价学生成绩结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多种弊端,包括只重视应试结果,常结合成绩高低直接断定学生素质优劣等,相对地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评价,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显然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对推动数学整体发展帮助很大。根据创新课程整改要求观察,作为新时代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注重学生综合学习与活动参与能力等综合评价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鼓励与表扬的价值来教育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个体潜能,欣赏他们阶段劳动成就,适时鼓励学生在生活规则中挖掘出更多创新数学的思维理念,和谐师生之间的情感,这能为课堂民主和风趣氛围的开拓积累适应性实力,这样更能顺势提升学生长久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更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与人格基础,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苏hi得到全面化发展。义务教育的核心任务指标就是令受教育人群逐渐掌握合格公民行为规范要求。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需在当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科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认真专研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应有价值,激发并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代川.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7篇

近几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探讨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1992年,我市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主攻课题,成立了由市教委陈昌清副主任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课题领导小组于1992年暑假业务学习时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理论上的武装和认识上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真抓实干提供了前提和保证。为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课题领导小组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小学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同时明确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务是:1992年,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更新教育观念;1993年,编制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具体实施建议;1994年,编写活动课程教材;1995年,总结试验点校经验;1996年,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1997年,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自1992年以来,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点校教师举行备种素质教育研讨会达20多次。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在我市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稳的,进展是顺的,效果也是好的。二、确立素质目标提出实施建议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我市于1993年编制了常德市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建议。分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确立目标,提出实施建议。例如,高年级数学科智能素质的目标,我们是这样分三个方面加以描述的:(1)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绘画、制作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养成听讲、看书、看图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听讲能抓住重点,看书能发现不懂的地方;能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归纳、概括;能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对常见图形进行分析;能运用集合图的办法对某些概念进行区别;能运用线段图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分析。(2)表达能力:能运用“假如……就……”和“如果……那么……”等句式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清楚地表达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在作业中采用正确的书写格式和叙述自己的见解。(3)应用能力:能运用概念对是非问题进行判断,能运用规律指导计算;能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组合图形的分析和有关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显现出一定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市直六0一矿子校教师汤立新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因而获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课后,他深有体会地说:“目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三、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数学活动”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划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块。这是建国以来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解决小学活动课无“纲”可依,无“本”可据的困难,我们于1994年上半年主编了用于小学数学的一套活动课丛书(试用本)共六册,每年级一册。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它是为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活动课程服务的;二是紧扣现行大纲和教材知识点、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三是精心设计活动,体现课型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兴趣特长,尽力增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四是根据活动课的教学时量适当留有余地,有利于教师创造发挥。1994年底,省教委、省教科所的专家参加了在我市召开的活动课教材成果论证会,这套教材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赞许。四、重视学科课程做好发展文章学科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当然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怎样做好提高学生素质这篇大文章呢?我们认为应做到三个结合。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通过数学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主题班队会,请校外辅导员作报告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等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思想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祖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我们提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考方法、应用能力等),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1)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数学的实质是:符号十逻辑。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因而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2)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实施途径:一是示范:结合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正确思维的信息;二是点拨:基本过程为“点窍----探讨----扫障----总结”;三是训练:特别强调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3)重视“三算结合”教学有人说:珠算是我国的国粹。这不仅是因为算盘是重要的运算工具,更在于通过珠算能全面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有三算班,?不少学校班班都上三算课,节节课前2分钟进行珠算常规训练。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念”,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儿童左、右大脑均衡、协调发展。桃源县漳江小学珠脑算小组的队员代表我省参加中南五省竞赛,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一的可喜成绩。1994年我市代表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夺取了接力赛城市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一名。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现代教学观要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重要。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考虑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并探讨各年级兴趣培养的要求:低年级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中年级要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高年级则多让学生自己解答难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1992年,我市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主攻课题,成立了由市教委陈昌清副主任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课题领导小组于1992年暑假业务学习时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理论上的武装和认识上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真抓实干提供了前提和保证。为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课题领导小组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小学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同时明确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务是:1992年,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更新教育观念;1993年,编制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具体实施建议;1994年,编写活动课程教材;1995年,总结试验点校经验;1996年,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1997年,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自1992年以来,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点校教师举行备种素质教育研讨会达20多次。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在我市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稳的,进展是顺的,效果也是好的。二、确立素质目标提出实施建议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我市于1993年编制了常德市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建议。分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确立目标,提出实施建议。例如,高年级数学科智能素质的目标,我们是这样分三个方面加以描述的:(1)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绘画、制作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养成听讲、看书、看图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听讲能抓住重点,看书能发现不懂的地方;能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归纳、概括;能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对常见图形进行分析;能运用集合图的办法对某些概念进行区别;能运用线段图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分析。(2)表达能力:能运用“假如……就……”和“如果……那么……”等句式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清楚地表达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在作业中采用正确的书写格式和叙述自己的见解。(3)应用能力:能运用概念对是非问题进行判断,能运用规律指导计算;能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组合图形的分析和有关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显现出一定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市直六0一矿子校教师汤立新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因而获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课后,他深有体会地说:“目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三、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数学活动”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划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块。这是建国以来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解决小学活动课无“纲”可依,无“本”可据的困难,我们于1994年上半年主编了用于小学数学的一套活动课丛书(试用本)共六册,每年级一册。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它是为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活动课程服务的;二是紧扣现行大纲和教材知识点、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三是精心设计活动,体现课型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兴趣特长,尽力增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四是根据活动课的教学时量适当留有余地,有利于教师创造发挥。1994年底,省教委、省教科所的专家参加了在我市召开的活动课教材成果论证会,这套教材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赞许。四、重视学科课程做好发展文章学科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当然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怎样做好提高学生素质这篇大文章呢?我们认为应做到三个结合。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通过数学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主题班队会,请校外辅导员作报告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等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思想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祖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我们提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考方法、应用能力等),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1)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数学的实质是:符号十逻辑。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因而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2)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实施途径:一是示范:结合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正确思维的信息;二是点拨:基本过程为“点窍----探讨----扫障----总结”;三是训练:特别强调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3)重视“三算结合”教学有人说:珠算是我国的国粹。这不仅是因为算盘是重要的运算工具,更在于通过珠算能全面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有三算班,?不少学校班班都上三算课,节节课前2分钟进行珠算常规训练。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念”,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儿童左、右大脑均衡、协调发展。桃源县漳江小学珠脑算小组的队员代表我省参加中南五省竞赛,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一的可喜成绩。1994年我市代表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夺取了接力赛城市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一名。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现代教学观要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重要。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考虑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并探讨各年级兴趣培养的要求:低年级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中年级要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高年级则多让学生自己解答难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小学;改革;素质教育

一、生活化的知识的情境是课堂上教学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任何思维都离不开平常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的情境,就可以使得原来很枯燥很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因为数学中的知识点很多因为逻辑性很强而出现的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对于这些公式、定理的理解以及掌握就很容易会产生一些思维混乱的情况,通过从教学当中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和实例,比如说在生活、生产当中的实际的问题作为学习时的一些素材,让同学们从真实的感受当中体验数学的知识的奥妙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乐趣,而且对同学们自身的思维的能力培养建立前提。从生活当中来学数学的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同学们对问题的体验,还能够提升同学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

二、利用好现代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的技术,营造出生动的情境

伴随着现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多媒体的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广泛的应用,为数学的课堂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让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化,让复杂的问题更加简单化,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可以让数学的知识形象体现,还可以丰富课堂学习氛围,多媒体当中声图并茂的生动的动画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掌握就能更加的直观并且方便,就比如说在学三角形相似性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影子测算出金字塔的高度,从而形象的去引导同学们分析出它背后的原理以及技巧,就可以把课堂的学习带入到一个轻松愉快又和谐的一个情境当中。

三、要重视游戏环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小学的数学课程作为一个具体的学科的知识学习的活动的过程,一方面它具有着人类学习以及学生学习共同的特点,而另一方面也必然有反映个性的一些特点。学数学要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但是,因为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非常严密并且很抽象,根据小学生们的年龄决定了小学的数学的学习要比其他的学科更需加的需要感性材料,所以,充分的运用起感性的材料,用直观的形象性帮助同学们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就是小学的数学学习当别的明显的特点。这个特点在实际上就是小学生们的思维的特点以及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之间的矛盾在学习当中的一个客观反映,小学生的思维具体形象性以及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概括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学生们在学习当中要经过观察和操作等的直观的活动。在感性中认识教材的内容,然后建立数学的知识表象,这才能够将教材当中的知识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不然的话,新知识就难以和同学们头脑当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出实质性联系,这同时也很难引起同学们的心理的持久的变化。比如说在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平面图形学习当中,要是没有对于这些不同形状物体的表面的观察并且在头脑当中建立起来相应表象,同学们难以理解以及掌握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技能

亲自实践之后得出的知识结论是非常深刻的,很不容易被忘记以及忽略。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是一样。小学生们正处于身体发育以及智力发育过程之中,对于很多的事物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看法和观念,经常喜欢问为什么,老师要是不能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的精神,尽力的去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就会打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数学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如果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死板的结论性的知识将会很难达到想要的学习的效果的。所以,老师要积极的促进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的精神,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的技能。培养同学们乐于学习的心态及习惯,就要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还得知其所以然。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老师让同学们动手去进行实际的操作,经过思考及实践去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老师在促进同学们动手去实际的操作时,还要注意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时间,给多一点大胆的尝试的余地,要多一点自我表现机会,多一点自由的发挥的空间,可以让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从多个视角去看待问题,从而在实践的操作当中开展出各方面的能力训练,让学生真正的成为知识发现者以及探险主动者。就比如说,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时,若只是老师的一言堂,课后再让同学们背公式,不仅仅会使同学们产生乏味的心理以及厌学的心理,并且伴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将它们慢慢的淡忘了。老师们要是引导着同学们把梯形的纸板上裁剪下来的,让学生们分割梯形而为之前还学过的其他的图形,然后再通过运用他们的面积公式给计算出来,相加起来,但是将来会让同学们有深刻的记忆,还要教同学们学会分割图形然后求面积的方法,这对同学们将终身都会受用。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以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饱含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乐观的学习态度,以此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则可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相反,教师情绪失控,对学生的行为不满,火冒三丈,严加训斥,不仅会使课堂气氛骤然紧张,而且会令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健康的数学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用其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心理空间。将数学知识放回到生活的某个事件中,形成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原始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构成学生已有知识与解决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和畏惧感,让学生在不断解决矛盾的数学活动中,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善于利用“数学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具有描述性、美术具有直观性、体育具有身体参与性的特点。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挖掘“数学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升入五年级后,我会每天在课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我国著名作家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国的章回小说形式,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生动地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美丽的糖衣”。通过阅读书中的故事,一是用形象思维还原科学史上的人和事,开拓了学生视野,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王国的兴趣之门;二是讲解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用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学到知识,更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

四、用爱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爱是教育的基础。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教师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批评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缩小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

五、赞美赏识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催化剂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引导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初等数学的教育实践中,需要着重通过找寻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集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为未来中高等数学的教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论断一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因而,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点和兴趣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创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一、教学应立足于大纲和教材

在教学指导中,教师首先应该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清楚把握教学的基本方向,深入了解教学的基本目的和培养思路。

由教育部修订的教学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目的中,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三方面提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指明了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性,使教学目的更为完整、全面,更好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另外,大纲还就教学目的的每一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学生应获得的基础知识的范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不仅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教师完善自身素养的读本。现在通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的反复推敲考究的一套权威教材,因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成为了教学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详细剖析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里特点,详细制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进度进行实时跟踪考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在使用教材上,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过度依赖教材,教学内容死板,完全照搬照抄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没有创新性和灵活性,这样不但降低教学质量,还会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二是过分脱离教材,为了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大量搜集各种素材,大规模的修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会使得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加重,而且还可能使得学生因为知识太过杂乱而“吃不消”。

因而作为小学基础课程的教师,更应该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认真解读教材,精准地把握知识脉络,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象思维

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诱导和引发,由于小学教学对象一般为7周岁至13周岁的青少年,其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加强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动静结合,从而从感官上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脑科学研究表明,视觉神经的发展,是从简单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这样一种层次加工的顺序进行的,加工不断提取形状的精细特征。这就说: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新知识有最初的了解,才能对新知进行学习、判断、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利用观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通过观察,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比较持久的知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数学几何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结合实际物件配合讲解,再通过抛开实体单纯利用语言描述为学生呈现想象中的虚拟立体空间,这样通过从现实物品抽象出来的立体想象,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架构能力,从而为几何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

同时,在国家心的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在安排数学的教学内容时,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只有在观察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地通过观察提高知识补充的能力,从而学习好数学。

三、培养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际上是一门应用学科的基础课程,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只有能够为实际生活提供解决方法和手段的数学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

近几年,已经有多位教育专家和学者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提出,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中心是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即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比较信息——做出决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于知识融会贯通,完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策略的产生,必须以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想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过程为载体。这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启发下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独立进行转化,在获得对具体图形转化方法清晰认识的同时,感受转化的价值。在解题后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用策略的过程,并对采用的策略进行分析、提炼、整合,能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对策略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发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有关小学教育的论文投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新课改以来的主流趋势。教育城域网,是指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一种传输网络,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提供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应用服务。教育城域网的接入,缩小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之间的差距,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支持。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要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赋予数学知识的新内涵,进行有效的科学整合,改变教学模式,从“要学生学”向学生“要自己学”转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有效教学的实践。

一、整合内容,凸显数学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填鸭式的硬塞硬灌,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单一化,学生分析问题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思维创新。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整合数学资源,从教育城域网中的数学资源入手,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进行加工,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索新知,提升数学思维打下基础。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空间图形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搜集并加工丰富的课程资料,通过多种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城域网就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搜索并下载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活”化教材。教学时,笔者选取了各种规格和型号的自行车轮胎、电动自行车轮胎、汽车轮胎等生活素材,通过城域网数据库中丰富的教育共享资源,并参考了各种教学设计,将这些生活元素与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引发学生对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凸显出数学的意义,为下一步主动探究新知打下了基础。

二、整合形式,关注课堂生成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其中不乏一些复杂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但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引导,学习需要感性材料作为支撑,一旦教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城域网这一平台,将有效的信息资源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通过更加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将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整合在一个课件中,上传到学习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分享交流。在互动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集体探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有的学生提出:如何找到五星红旗的对称轴?雪花是轴对称图形吗?大自然中还有什么轴对称图形?如何找到对称轴?这样的问题也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笔者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怎么画出对称轴?学生根据讨论和探究,不但把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而且深入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意义:每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学生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最大不同就在于,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它可以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从而深入理解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整合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数学课堂

现代远程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真正为农村学校教学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运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激趣”、“以景激趣”、“以乐激趣”、“以图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纳税与利率》时,我摄录了一位叔叔到银行取钱(定期)的全过程,并把摄录的过程输入电脑里。在上课开始时,我就把这个过程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的视角此时充分得到刺激,个个认真观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生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银行为什么会多付给叔叔一些钱?这多出的钱叫什么?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的情景设计,既激趣又设疑,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意愿,从而把注意力和思维都凝聚到了新知上。

二、运用电教媒体,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的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图画生动逼真地显示出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同时配以动听的声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无需教师用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自然悟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出了重点。

三、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很多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

如“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时我利用网络及多媒体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条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我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利用网络网络及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学生的自我动手试验,引导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辩、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通道。

四、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一点我至少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就深有体会,空间想象能力应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如果学生头脑中不能像放电影一样映出具体的形和体,是很困难的。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会有图形,即使有,也只是印在纸上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可能无从下手。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师给出一组长、宽、高三条棱的长度,让学生想象出长方体,用计算机出示立体图形检验;给出若干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让学生在脑子里围成一个长方体,应该选择哪六个长方形,再打出标明长、宽、高的长方体进行验证。又如,有这样两道题目:①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②用一根铁丝正好做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厘米?对于第①题学生解答有一定困难,他们想象不出具体的情形,我就用电脑演示,让学生看到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增加了哪几个面?对于第②题,学生列出了算式8×4+6×4+3×4或(8+6+3)×4,教师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8+6+3”的意义,把长方体框架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长、宽、高一组一组移开,发现了可以分成4组,从而加深了理解。

五、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学生练习和复习。

利用灵活的电教手段进行课内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较好方法。教师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中如ppt课件,电脑变化丰富,能增大练习密度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练习,让学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

小学教育数学论文范文第15篇

新课程标准提出应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求职欲望为目的,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相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学生独立性被抹杀,不利于小学生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

三、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重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却还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板书也是写满了一黑板,但是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吸收知识,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上去。一节好的课堂教学往往胜过学生课下几倍的努力,因此,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采取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课堂教学首先体现在教师们教学观念的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认识就是督促,监管学生学习,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整节课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足够多自己思考和学生讨论的时间,自习课也同样如此,教师坐在讲桌前督促学生复习课程内容或做好课后习题,学生的主动性被剥夺,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把自己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去学习那些有兴趣学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在不脱离课本内容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班级内学生学习水平不一,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尽量照顾到不同水平阶段同学的能力,尽量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讲授课本知识,给予程度较高水平的同学留出独立思索的空间,拓展其思维的广度,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界已经成功与信息技术接轨,并逐步发展为适合各自行业发展需求、能满足自身需求的技术。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却并不密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讲课内容较为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网络环境则避免了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等多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予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刺激,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传统教学模式较为刻板、枯燥,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导入时配以适当的多媒体,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