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地图结合了语言、文字和图片标记为一体,能够有效传递高中地理的空间信息,是一种具有最直接、最形象的教学工具。地图的直观、系统表达地理空间信息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且直观和系统又能清晰的表达出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具体来说,地图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

特色与其他学科注重计算、识字、识意不同,地理学科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图表系统”的学习,各种地理图像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合地理规律。这些地理图像在呈现出众多地理信息、简明表述地理事物空间的分布等方面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形象和具体。因此,地理学科中的图像系统是反映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特点。

2.包含地理学科的教学

内容与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图像只是发挥辅助功能不同的是,地图在地理学科中还承载着地理知识的重要功能,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地理教材中所发挥的知识载体功能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教材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文字、图像合作业共同构成了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从新课程的教材改革来看,课改后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4,地理知识图像化成为教材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地图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图像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合简明特征,经常的阅读、研读相关的地图,综合掌握对各种地理知识要素的归纳和地理演变过程图像展示,也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二、地图教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充分地了解地图的作用与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地图中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具体来说,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的标记、比例尺和图例等等。通过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看地图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所需的地理知识。此外,地图中的许多图像素材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的正确阅读地图,把握地图中的有用信息。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应该进行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在讲授“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课程知识时,首先告诉学生们气旋与反气旋中的高压、低压的相关理论,然后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状况图,帮助学生了解该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在对比中尽快掌握和了解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其次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指导学生掌握地图的重点和细节。最后是看地图的内容。通过地图主题的了解合细节的特征分析,为学生学习地图的内容打下了扎实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地图的内容和课本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前做好地图分类

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图像较多,分布较为零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地图的教学,必须要先做好地理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两大类,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某一类地图的特点,进行比较合归纳。例如专题地图中的自然地图、环境地图、人文地图中大多包含了气候、地貌、海洋、水文、土壤等等,将每一类地图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对中国的铁路网图进行了归类,归纳起来就是①~⑥代表的是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⑦~⑩则代表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其中,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⑤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⑥宝成线-成昆线;⑦京包-包兰线;⑧北疆线-兰新线-陇海线;⑨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⑩兰青线-青藏线。

3.加强地理填图、绘图训练

做好地图分类是地图教学的前提,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则是基础,在这前提合基础之后还需要加强地图的理解,这时通过加强地理填图的训练,让学生准确地将信息填到相应位置是学生掌握地图技能的升华。例如让学生准确填出外国各种矿产的位置、主要河流的流向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等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此外,还要做好绘图的训练,绘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又一重要环节。通过绘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先让学生跟着老师版图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然后再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最后让学生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

4.适时归纳总结

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图而用图,而是应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及图表解决地理问题或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高中的地理学科中,地图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时候为了对某一特殊区域的相关研究往往会运用到多种地图,这就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综合的运用地图的能力合水平。例如在分析西南地区的环境特征时,往往就需要应用到西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以及气候图等到。所以,当老师在讲授完一个重点区域内的地理知识后,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归纳。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传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给所有学生一起讲课,时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地理基础知识差并且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比较抵触,教师认为辅导这些学生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自信,整个课堂就成为教师和几个好学生的舞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分层次地、为每个学生设置单独的个人目标,上课过程中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由传授学生知识,变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牢记知识内容。比如地理教学中会讲述风的成因,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温差的存在,从而引起冷热空气流动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风进行成因解释,不仅用到了所学知识,也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习动力。

2.2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教学忌好高骛远,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一点一点教学,并且注意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用小笔记本或卡片将学习的知识记下,放在口袋或者贴在桌面,时常复习,积累知识。

3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并且容易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发表自己对地理或者其他问题的看法和言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传统粗暴的处理方式,要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内外创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科学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教育整体来看,尽管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范围内容得到了相应的扩大,但就某些方面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为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在地理学习中老师还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相较于其他主要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来说,学校还未认识到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影响着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也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国际上地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其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对国际教育形式的不了解,导致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相对落后,其教育内容也较为单一,没有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潮流。最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在我国高中教育中,教育模式多为集体式授课,在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需要学什么,仅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仅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加之,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其地理教学质量。制约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及改革创新分析

(一)改革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国教育主要分为文科类和理科类。地理教育按其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文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文科类教学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地理内容僵硬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地理教学产生厌恶,缺乏学习兴趣。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改善地理教学方法。如举行一些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的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充分挖掘地理学科优势,结合现代先进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地理学科是一门充满时空广远性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断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地理教学中多穿插一些奇异事物或者奇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学习。

(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所需,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学的主流。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所需。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地理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根据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分析。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真正目的。

(四)充分结合当前先进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达。在各行各业中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应用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案例,也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就是教学案例。就像子弹之于枪支。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是和教材中的关键先关联并具备代表性的实际,具备说服力,和可靠性,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因为学生发现的知识,是根据实际发生或者真实存在的事物得出的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案例,可以选择与课堂知识重点相关的信息,图片,新闻报道等等案例,所选的案例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足以激活学生好奇的案例,例如百慕大三角,地震,海啸等等,学生可以再这一个过程中从一个被动的学生身份变成一个善于探索的观察者。当然学生的观察过程应该有教师带动和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眼前案例存在的隐藏内容,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出新的定义。通过这种引导,能让学生对案例的本质内容作出相应的探索和总结,以最有效的方式从个体案例中,归纳出一类情形,从而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观察力,事态发展洞悉力和博爱的人文气息。这就是地理教学案例的存在价值。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开发策略

课堂上所选取和利用的案例应该是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具备直接联系,并具备实际的代表性,具备说服力以及可靠地支撑点,这种包含着事物本质的元素能够让地理知识变得唾手可及。地理教学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包括,个例,群例的描述,结合以地理科学为基本研究理论的方法,显像管内容变得实体化,让相应的问题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渗透。其次以学生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配合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学生从案例中发现知识。所以,在学生根据教学案例得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基础上,作出归纳和总结。例如海啸,可以向学生展示印尼海啸的相关情报,和讯息以及新闻报道,让学生从相关的已有讯息中总结出已知的知识,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述和讯息,讲述海啸的破坏,破坏范围,再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海啸以什么样的发生速度,为什么沿海地区的居住人群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措施,海啸的持续时间,还小的征兆,当地政府对于海啸的相应预防工作是什么样的,海啸带来的附带性的自然灾害是怎么样的,每年地球上会发生多少次海啸,海啸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答,或者根据其他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质疑或者肯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再调动课堂,让学生一起总结出,与海啸相关的地理自然科学知识(海啸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底发生了地震、海底的火山爆发或者地面上火山爆发、海底发生滑坡现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通常会在地震高发带形成海啸,并对沿海的设施及居民带来危害。海啸的速度高达700~800千米/小时,几个小时内就能波及整个大洋,海啸的波浪长度长达数百公里,并可在以很小的能量损失几千公里持续几小时,本身在海内的高度并不足一米,但是一旦涉及到了沿岸地区,就会由于岸边的阻力作用,导致海啸的波浪大幅度增加,形成高达10多米的海浪,并且每隔数分钟就会有下一波新的海浪更新力量,波浪的内部作用力也是十分剧烈的,能够将沿海地区的堤坝摧毁,沿海地区的房屋或其他建筑,都可以被海啸铺平。海浪的形成,大体主要是因为海底的地壳发生了变形或堆积交错。据可靠统计,全球发生海啸的高发地区多是因为深处地震带的原因,也就是说,地震因为海底的地壳形变可以较高几率的带来海啸,比较具有规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打击的海啸,大约有270次左右,每年都会有6次左右大规模的海啸灾难,海啸多发生在环太平洋海域,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高发岛群,日本相关海域发生海啸的总数占环太平洋区域发生的海啸总数的半数以上)。教师要从全部的信息网络中搜寻到具备一定代表性的并且和书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讯息,未必非要局限与地理自然科学里,也可以从财经,政治,生物,历史或者生活等等其他方面开发新的讯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案例素材。

3.教学案例开发的研究核心

自然科学类文化知识这种最接近于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意识类知识,其实是最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知识,应该是作为常识了解熟知的东西。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和研究也正式标示着人类思想进步与否的参考依据,实际上错过了这些知识文化的普及,或者说是以错误的方式普及,使得地理以及其他文化知识变得让人抵触实在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大憾事。所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是类似于改变现有状况的革新动作,也希望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当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带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更新。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借助对一件具体的地理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该情景作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接收到教师所传达的讯息。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尤其要对教材中的图表、案例等进行梳理,使知识理性化。同时,教师还要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总体把握教材,知道所讲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旧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真正融会贯通,为教学做好准备。如果广大地理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其教学则会游刃有余。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变课堂主宰者为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某些对照地图指认地形、交通线等内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自完成,或者结合某些地理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制作地理模型等,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此外,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地理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冷锋和暖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冷锋与暖锋对天气的影响展开讨论,如此一来,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提升了课堂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

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高中地理教学同样缺少不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诱发学生思考,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有关“海水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如果学生无法解答,教师可提醒学生结合南亚季风来考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升课堂效率。此外,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学生就会无从入手,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如果直接提问地球的普通性,学生往往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完整。这时,教师完全可以适当降低问题难度,把问题分解,通过提问行星公转方向、轨道形状、轨道倾角等来引导学生得出地球的普通性。实践表明,这种“分解式”的课堂提问,打开了学生思想的闸门,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助力。

四、课堂中融入生活实际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能够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可以增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有效教学。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有,又该如何做。如此一来,就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纷纷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在课下把相关问题写成文章提交给了相关部门。可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既可以拓宽地理内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民主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条件。众多实践表明,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实现心灵的碰撞,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下身段,与学生做朋友,通过亲切的交谈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这对于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学生的观点存在一些错误之处,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直接否定,而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入。比如,在讲授“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有的学生认为冰川融化并不一定会造成海平面上升,也有的学生认为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该辩证地去看……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都要给予客观评价和正确引导,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任和喜爱教师,并由喜欢这位教师升华为喜欢其所教的学科。久而久之,教学效率必将得到有效提升。

六、总结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是属于学生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发挥自己,把自己的地理知识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地理知识,遇到不能解决的能够与同学教师一起分享,一起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自己,丰富自己,致使自己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人。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应注意自身的角色,不应再像过去一样,依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自顾自的讲解知识。教师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随时为学生的学习做指导,牵引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还要在学生需要一起讨论、一起探讨时,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让学生自由、轻松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的才能,说出自己的不解,大胆的寻求帮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像是游戏、视频、课外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只有自己参与,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才算是有效的学习地理知识,才算是真正的体验地理的学习,懂得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才能够愿意在遇到问题时,积极的去探索,从而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师的素质,创造高效率的、完美的地理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负责的将地理知识简单、清晰的教授给学生,还要在课余时间不断的充实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每天都去学习,接触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更有文化内涵,素质修养,让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越来越美好;其次,教育还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心,一直跟随者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去充实自己,填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让自己的地理课堂更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工程中,应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尽可能的让学生接收到更为清晰、明了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最后,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去学习地理知识,致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状态达到最佳,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用适当的方法去教导学生,使其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去学习地理,让学生的地理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高中地理教学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所要记住,练习的知识点也是数不胜数,课下几乎没时间练习地理知识点,也有很多时候学生会忽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学习心理,觉得学习地理会影响自己其它科目的研究与探索。在高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主要还是因为地理没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重要的印象,还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想起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地理知识,总而言之,就是地理没能够及时的打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没能够产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地理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努力,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其能够在课余时间想要去学习地理知识,想要去知道关于地理更多、更广、更深层次的知识。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在传统、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的改变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让其地理教学丰富多彩,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关注度,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求知欲,愿意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去课外实践,强化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度。教师还可以根据每堂课所要教授的地理内容的不同,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方案,让地理课堂更加有趣、更加的适合学生听讲,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时,可以灵活的借助多媒体,把我国的气候状况用视频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也可以把视频设计成漫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此章节学生的印象。其实,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这样的地理课堂是比较轻松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也很愿意在这样的课堂上尽情的发挥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每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操作规程与操作逻辑,规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每步教学过程的时间与操作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按步骤行事。如某校为了推广某一课堂教学模式,规定了每个学科每节课教学进程的时间分配:20%为教师指导、点拨、答疑,60%为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其余20%为学生检测巩固。该校对课堂上讲解时间超过10分钟的教师进行严肃批评,并要求限时改正。该模式2014年在该校强制推行,但弊端很快就出现:不同学科及不同教学内容在该模式下并不能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特别是理科教学根本无法适应当年的考试。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看通过学生自我学习与互助学习打破了程式化的教学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的差异,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预设目标。以高中地理必修一为例,有些教学内容,无论面对多么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中也不能只讲9分钟,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这些很理性的内容只凭学生自我领悟是无法达到目标的。对抽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地理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讲解才能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模型,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与地理认知。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的教学则可以通过教师的“精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不适应我国目前学情

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是实现教学效果高效的前提。目前推广的教学模式都是模仿国外的小组合作学习,该课堂模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受我国学校课堂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的影响,很难组织形成有序的课堂教学进程。其原因是:我国中学班级规模庞大。教改力度较大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区域学校的班级少则50多人,多则近百人,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班级规模是20~30人以下。2014年9月,网易“数读”栏目数据表明,我国班级规模世界第一,教育部2010年统计的全国平均班级规模是52.90人,而同年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班级规模都在30人以下,有些甚至在20人以下。笔者曾到我们县学习了一节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示范课,该班共65人,每小组6人,共11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本来已经很拥挤的教室,经过这样的重新组合,教师根本无法指导一些学习小组。因此参加听课的教师都发现这种课堂模式根本无法让教师进行高覆盖率的差异性指导,如果再加上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参与度不强,这样的小组讨论式“高效课堂”岂能高效?

三、教学进度难以推进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文精神 构建

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人文主义精神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人文精神在地理课堂上的构建,最终还能够改变我国当前的自然环境,改善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而单独存在,所以说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类要想长期地发展就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的自然关系。中学地理课堂上要树立人文精神,首先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能够保证地理环境良好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它不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严重时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主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发展背离人文主义精神,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主义观念。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能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定胜天”思想逐步占据上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终会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伤害。比如在讲解环境资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如何保护自然资源、怎么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哪些能源是新型能源,这些新型能源又有什么优点等。学生通过讨论能够认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思想素质等。

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地理存在地域性,所以地理文化也就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地理知识的讲解,让他们树立文化多元化意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树立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与生活习惯,所以在地域上的差异也就逐步演变为文化上的差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就是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惯与风俗,它与爱国主义并不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所以在世界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他们排斥其他民族的存在,打击其他国家和民族,制造民族恐怖事件,从而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所以中学地理课堂上的人文主义精神能够教会学生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地理课堂的打造同时还需要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掌握更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提高他们对自己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爱国热情,维护国家的利益。随着当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学生需要树立相应的国家观念,在对外交流时能够维护国家的荣誉与利益,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比如在上,教师同样能够采用相同的方法来对台湾属于中国大陆来进行证明,通过地理知识来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我国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与进步。所以说地理教学课堂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树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树立环保意识,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质量,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学地理课堂是一个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所以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会感到枯燥和乏味。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讨。在分析中国为什么主要是硫酸性的酸雨,学生就可以通过所学知识,知道中国的主要能源为煤炭,它所排出的气体为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与水结合后就会形成酸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进行相应的化学实验,通过实践来得出相应的结论。中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需要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要停留在字面上,还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电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内心重视环保工作。

人文主义精神与地理发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文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在我国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主义精神的贯彻还不够到位,它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高中地理的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指的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地理老师要做好精心的课堂准备,和采用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来对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积极的教育和指导,在联系课本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后,以便于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动进行实践锻炼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得到全方面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中地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1.高中学生自身原有的一些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结构对于现在的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高中生目前所处的年龄段,有着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都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不同的见解也从不去进行辩解,都想要独立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事与愿违,在学习方面总是表现出极大的懒惰和依赖心理,他们想要摆脱外界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又对于外界有一定的依赖性,这种相互矛盾的发展,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死气沉沉的学习状态。2.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许多学校对于地理课程没有像语文、数学和外语课程那样产生足够的重视,所以,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看待也是很淡薄的,也不是很重视地理课程的学习。认为学习地理知识只需要了解基本的地理常识就够了。在课堂上也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完全不顾老师的感受,荒废时间。这很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产生了阻碍作用。3.高中地理教师的某些教育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老师往往忽视课程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过程,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会对这个课程产生厌倦心理,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的地理老师甚至认为,只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在乎教学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地理课程的学习越来越难以推进。4.教材的活动设置在某些程度上并不是很合理在新的教材中,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往往会有很多活动类的题目和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完成的,但是,这些内容的设置有时候是很难完成的,有些甚至是需要长期的进行才能够完成的,这些活动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对地理老师的要求也就非常高,就目前而言,这些活动的可操作性非常低。这就需要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习内容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实际,就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易于操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们要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的认知发展水平高中地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效地让学生积极的投入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高中的地理老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2.端正和提高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统一和发展完善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的统一,老师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觉得需要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从而能够更加全身心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习。

3.增设趣味性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何课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免有些枯燥和提不起兴致。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的好奇心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学生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经常根据课本知识的要求,将课本知识趣味化、生动化。也就是说,在教学课堂中积极开展有关地理学科的趣味游戏。例如,在学习“国家的地理位置和农业性质”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知道的常识,以抢答的方式将教师提问的国家描述出来,看谁了解得多,其他的学生可以积极进行补充,完善知识点,教师再将学生的回答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开始新的课程。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1.观察学习的方法很多,如:图片观察法、自然现象观察法、动画演示观察法、实物观察法、课外实地观察法等等。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体作用如下:第一,图片观察法是指学生从地图、景物图中所体现出来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因此得出规律,再有效地结合课本,能够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养成善于识图、析图、读图、用图的学习习惯。第二,在教材中有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不能通过课堂实验来演示、被感受,诸如:月相的变化。而自然现象观察法是指可以组织学生连续一个月对月相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中自然规律,再有效地理论结合实际,将难点突破。

2.针对天文地理知识可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即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例如演示地球公转,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变化,并总结规律,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进行实物观察法方面,可以从实验室里借用石膏、磁铁矿、金刚石等一些常见的矿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矿物标本的颜色、光泽等一些特征,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别矿物的方法,以此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课外实地观察是指学生可以脱离课堂,由老师组织到校外(博物馆、工厂、农村、展览会等)的实地观察,鼓励学生观察褶皱构造的形态、地貌,关注地理的现况及发展动态,观察梯田,使学生了解到梯田的耕作不仅有利于农业的生产,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1.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攻破地理知识的难点,而且还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为使观察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有效实施,保证良好的观察效果,先根据教学的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主体鲜明且要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错过观察的最佳时机。在观察前,学生要先掌握观察对象相关的知识,为学生在观察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知识的多少影响着观察的效果。另外,根据观察的内容确定观察的地点和路线,注意避免危险性的地方,避免路线的重复。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在课堂上开展生生互动对话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之间相互没有代沟的隔阂,沟通起来更加有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通有无、借鉴彼此,能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生生互动对话也是互动对话教学模式下最主要的对话形式之一,在共同探究活动中形成的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关系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锻炼演讲与口才等技能。以地理教学中的水循环为例开展辩论赛,以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题,正方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反方则否认该观点。正方不断用水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的保护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而反方则用水资源供应紧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污染等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通过这样的辩论,促进了学生的成长,积累了知识。另外,讨论和问答也是生生互动对话的重要表现形式。

2.与文本的互动对话教学文本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的,主要有教材以及其他现成文本(如课改指导纲要、学科视听资料、学科课程标准等)、教学设计文本(如教案等)、在授课过程中创造的文本、教学告一段落后产生的文本(如作业、教学记录等)。学生实现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主要是指学生凭借自己现有经验、知识和情感去对文本进行体验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文本已经变成了另一个“自己”,是与学生自身平等的个体。通过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学生能够不断对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加深理解。

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经验教训

1.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导致了无效课堂等问题。目前,互动对话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面临的问题有:首先,为了对话而对话,没有实现精神上的沟通,从而使互动对话课堂流于形式化。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看着西气东输的路线图询问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终点。其次,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缺少自主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形成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问答式教学,曲解了对话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而学生也只有回答“是”、“对”等这样的简单赞同词语。第三,师生对话毫无目的性,将富含知识性的地理问题变成了毫无目的的闲谈。比如昆明发展花卉业的原因,有些学生就会联想到清明节、情人节等节日送花习俗等,完全偏离了地理的学科范畴。

2.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经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是一项适合新课程改革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互动对话教学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使自己不断明确互动对话教学的内涵,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促进师生实现共同发展,做人性化教学,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尊重和实现。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活。同时要开展小组对话交流,并制定明确的小组对话原则,教师应该对小组交流积极做出正确引导。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地理教学案例指那些能够解释地理理论与方法的典型事例。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处处展现了地理的事物、现象,我们怀着对这些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研究和探索未知规律,发现多种表象下面原来是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能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因此,教学与考试复习中我们可以用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一、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1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从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己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

1.2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从地理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或在课堂上组织对地理案例进行研讨和评析或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3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其实际运作能力。

2、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用。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两个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案例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得出相关的地理结论,并且,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变得鲜活、有用。分析过程采用了相应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提供两个案例,供参考

一案例

案例1:江浙平原地区的农村住宅,选择宅基地的最佳条件是:房屋面向东南,前后视野开阔,房前或房后有河流流经。

提出问题:江浙平原这样选择宅基地的原因?

相关知识:“气候资源与建筑”(必修本上册P56)等。

学习方式:讨论式学习

讨论分析:

1、房屋为什么要面向东南,而不是坐北朝南?

2、房屋前后为什么要视野开阔?

3、房屋前后为什么要有河流流经?

结论:

1、房屋面向东南,能充分利用阳光,上午半天,房前日照,下午半天,房后日照。如果房屋面向正南方,则南面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而北面日照条件差,冬季阴冷。

2、房屋前后视野开阔(空旷),又面向东南,有利于东南方向的风穿房而过,夏季更凉爽。

3、房屋前后有河流流经,不仅生活用水方便,而且空气湿度曾大,调节气候。

案例2:天文现象的了解及实际观测,以狮子座流星雨为例。

提出问题:流星、流星雨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相关知识:“人类认识的宇宙”

学习方式:资料查找,分析总结

过程指导:

1、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对话、讲小故事,形成问题。

2、制定探索方案收集有关流星雨报道的报纸、杂志,收集有关天文知识、书籍,音、视频教材,上网查寻国际流星雨网站。

3、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观察双子座流星雨,请有关专家作报告。

形成结果:

1、讨论流星、流星雨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2、学生撰写小论文,交流有关各自学习结果。

以上两个案例源于实际,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它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贾征,浅谈高中地理案例教学[J]新泰市第一高级中学,山东新泰271200[4]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具体的情境和活动而来的。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深入地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挖掘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学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创设类似于真实生活的情境,组织小组的讨论探究活动,由此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幅漫画、一个小品、一段视频、一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一定是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定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真实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时,直接讲解比较抽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现在几点起床?那时天有没有亮?”“那冬天这个时间起床时天亮了吗?”“夏天放暑假时呢?”“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样带着真实的问题情境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学生们都感觉地理知识离他们很近,产和亲切的感觉,学习的热情高涨。

二、引领生活探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体验是第一步,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这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罗杰斯曾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我们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构建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去观察、分析身边的现实问题,并进一步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的探究问题应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经过思考、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各种方式进行实践探究,得出结论。同时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能获得愉快成功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也是探究活动的合作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耐心倾听。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通过引入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这诗句所说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否合理。学生们在激裂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后得出结论:只有在赤道上地球的周长才是8万里,所以只有在赤道上才可以实现。又如在教学自然灾害地震知识时,组织学生围绕四川汶川地震进行讨论,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分析地震产生原因,造成重大伤亡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从而提高学生抗震救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现认知的迁移和科学思维方法的熟练应用。例如在教学地图三要素后,让学生自主观察学校校园环境及构成,并根据记录内容画出平面图,引导学生注意用纸的大小和比例的选择、分配,如何规划校园内建筑的位置、比例、方向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地图三要素并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将地理教学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地理回归生活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地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例如地表形态、土质水文、风力风向、气压气候等。所以高中地理的教学要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到社会生产生活动中去探究,将教材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技能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地形、地质和地貌,观察星象、测量经纬度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质状况,采集用水标本,针对水的颜色、杂志含量等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引导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五、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1.提升自身能力,精选案例素材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查缺补漏,着力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案例选编、案例讲解及点评等能力。案例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狠下功夫,这是因为优秀的案例使用起来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为课堂增添不少的活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做到方便、轻松获取优质的地理案例呢?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跟同仁开展深入交流,相互汲取成功案例教学的经验。高中学校也要针对案例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案例研讨,为他们提供交流意见、分享心得的场所及平台。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地区或高中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建设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网站,把一些优秀案例上传至网站中,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库,让广大同仁一起借鉴使用。笔者挑选案例的体会是,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在生产实践中去了解、积累案例。比如,笔者会主动联系城市环保部门、地质矿产部门、气象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努力从这些部门中去搜集、整理案例。

2.深刻把握案例内涵,开拓案例的应用思路高中地理课程属于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直观性,可以使用的地理案例数量其实是比较多,例如可以使用文字案例、图像案例、图形(地图)案例、数据调查案例、景观案例等。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地理案例中,一些教师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充分让案例的教学价值完全发挥出来。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是,应该正确理解相关案例之内涵与特征,巧妙结合教学主题,多渠道拓宽案例应用技巧,如可以运用阅读、口头描述的方法、小组调查、实景模拟、现代多媒体展示等方法顺利实现案例课堂教学的目标。此外,教师也要学会加工案例,尽量让案例符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传授长江沿江地带这个知识点时,可将沿江地带之概括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然后通过分段与分层分析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很容易掌握了。

3.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是说让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单打独斗”,学生扮演观众的角色。其实,案例是一个课堂知识传授的平台,教师应该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及积极性。为此,地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既要摆在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位置,也要明确学生扮演的角色。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处于一个启发、引导、组织与调控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扮演分析案例、研讨案例之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案例以后,则应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及探索:案例所涉及到哪几块的地理知识?在案例中存在哪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案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4.加强案例教学指导,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觉得在案例教学中,只要有了案例就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来,不需要指导了,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其实,这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的一种错误的理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指导,只要加强指导,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案例,打造高效的案例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评价效果也应该多元化,不能只是简单地位于终结性的地理课程考核上面。其实,每一次案例教学教师都要给出客观、公平的学习评价。当然,评价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认知差异等方面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形成性评价跟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跟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跟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跟定量评价相结合。

二、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1.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较杂较多,特别是理论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十分枯燥,不易理解,一旦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不合理,将会进一步加大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影响学生的地理成绩。将多媒体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对理论部分进行形象化展示和说明,图文并茂地向学生生动阐述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之处,激发和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途径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对于很多扩展性知识缺乏学习的途径,导致学生不能对地理知识本质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将多媒体充分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增加一些书本上没有但是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和视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调动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教学中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必须引起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画面呈现和声音、图像传递,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意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地理知识跨度较广,涉及诸多领域,学生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较快掌握,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化和综合处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易于理解,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2.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具体化处理

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一些抽象内容缺乏概念,即使通过教师讲解,也很难真正对这些抽象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仍然是一知半解。采取多媒体教学,对这些抽象知识进行动画设计和视频播放,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和来龙去脉,认识到知识的本质,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3.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图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