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篇

>> 关于档案信息化背景下电子文档管理问题的思考 浅谈文档的信息化管理 论信息化环境下电子证据审计定位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问题的探析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研究 在电子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做好工程档案的归档工作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浅谈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关于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数字化、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网络化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对策 对信息化下文档工作的探讨 信息化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 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专业判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田丽.军队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建设.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4(19).

[3]朱大立.数字水印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新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

[4]李雪.ERM:企业机密信息保护新理念.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6(12).

[5]靳月庆.文档一体化研究.山东大学学位论文,2009.

[6]杨磊,陈琪锋,戴金海.分布式协同建模仿真环境中的文档管理系统.计算机仿真,2009(2).

[7]闫冬.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特点以及建议.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3).

[8]王彦,孙鹏,吕述望.一种企业机密文档分发机制.计算机工程,2004(22).

[9]张哲.P2P网络下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中个人隐私及知识产权保护方法,2009.

[10]曾德.企业信息集成平台中电子文档的安全存储技术研究.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3.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2篇

水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资源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深入,我国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水环境质量不佳、水生态恶化、水风险隐患多等方面,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利用科技创新驱动水安全保障成为目前我国工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十条》的实施也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启了治水大业,不仅为我国水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实施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

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时刻牵动着有识之士的心。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院士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引领、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活动,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30余场。在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该论坛已发展成为中国工程科技界交流学术思想、凝聚集体智慧的重要平台,日益成为工程科技战略研究和服务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学术支撑。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环境保护”院士论坛是“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的一部分,由“求是讲座教授”侯立安院士申请立项。

论坛的主旨是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深入导致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邀请国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过程与陆域水环境过程的关系、气候变化与水环境保护、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生态工程模式、城市水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对策等。

2016年10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浙江大学、浙江省科协、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以“面向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23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浙江嘉兴举行。

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种质资源学家刘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与气候学家丁一汇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分离专家高从杲淌冢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学家费维扬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专家孟伟研究员,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巡视员张悦,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共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海峰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家、学者,以及嘉兴相关的部门、企业的代表,共350 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也是部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与嘉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部所涉及的环境、气象、海洋、纺织、食品、轻工六大领域,与嘉兴产业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科技需求高度契合。2014年,学部与嘉兴市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标志着嘉兴市与学部院士科技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举办的“问情・咨政・服务”院士嘉兴行活动,也为嘉兴与学部科技合作建立了常态机制。

本次论坛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五场分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院士、专家,围绕“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保护”的议题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共同探讨近年来与此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进展。论坛结束后,院士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论坛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嘉兴市水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和嘉兴市开展“五水共治”提供战略决策咨询等发挥重要作用;继续深化学部与嘉兴市开展项目合作和协同创新,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持。

开幕式上,侯立安指出,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治理水污染和保障水安全的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五水共治”的理念。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这一治水理念对我国其他地区的治水兴水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侯立安还高度评价了浙江大学为这次论坛会务保障工作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说,浙江大学作为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率先成立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多次承担并完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课题,为改善浙江省水环境质量,提高饮用水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立水体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水环境监控预警技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科技、人才支撑。

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严校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深入,水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诱发系列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美丽中国梦实现的瓶颈。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安全保障也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探讨“探讨水安全保障的工程与技术创新”对于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姜长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自十以来就被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更是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浙江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绿色经济培育、“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美丽中国“浙江样板”的系列正在加快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主持了大会报告阶段的各项议程,6位专家依次发言。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3篇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体现了安全法律法规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属于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的范畴。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以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法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安全法律法规的特点、规律以及体系结构,能够表达安全法律法规在运用、实施、监督、管理等过程中的普适性基础规律。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体系结构作为安全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1)人的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安全法律法规主要是约束并规范人的行为,确保系统不会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有利于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物的状态。作为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该作为安全法律法规方面的隐患进行监督管理。安全法律法规约束物的状态有利于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构建。3)管理环境。管理环境属于人-机-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管理环境对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管理环境应该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服务。

2核心作用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是对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作用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提炼总结,笔者提出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下属4条原理:安全法治原理、安全规范原理、安全标准化原理以及安全发展原理。

2.1安全法治原理

安全法治原理是指以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规范人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安全法律法规作用效果,从而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安全法治原理发挥其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危险有害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法治可以消除人治的多种弊端,明确权利责任,使安全管理高效、合理。安全法治原理与依法治国一脉相承,均是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维护系统的稳定有序,如果制度不完善就会降低制度本身的效能,进而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法治的信任危机。安全法治原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体系得不到贯彻实施、监督监管系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1)安全法治的原则性。原则性包括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逻辑性等多项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主要包括认识的客观性、法律法规的客观性、二者之间关系的客观性;合法性则是表达对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尊重与认同;合理性原则则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性原则表达了其他原则的实现需要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之上,在运用法律法规的时候可以依靠逻辑思维提炼安全法律法规,以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和发展。2)安全法治的至上性。安全法律法规至高无上,它是评判系统中所有成员行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最高标准。系统中任何成员都必须在安全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都得受到相应的制裁。简言之,就是有法必依,违法必究。3)安全法治的普适性。安全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搞特殊化和个别化。另一方面,安全法律法规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监管,避免出现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力求做到公平正义,从而保障系统秩序的稳定。

2.2安全规范原理

安全规范原理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并约束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法律实施环境的行为准则。安全规范原理主要是从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法律管理环境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能够起到安全指引、安全预测、安全评价、安全教育等4个方面的作用。这4个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环境状态,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规范原理可以从人-机-环三个方面具体阐释:1)规范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确保人的行为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安全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规范人的行为,可以有效的降低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安全规范原理具有指引作用,将为人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导向起到积极的作用。2)规范物的状态。基于安全规范原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使人的行为与物的状态达到协调统一。规范物的状态中的“物“,包括各种设备、设施,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进而促进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3)规范环境的状态。环境既指系统大环境,又指法律实施的环境。保障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有素质较高的执法队伍还要有非常有效的监督监管机构力行做好安全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监管工作,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环境。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状态将人的行为、物的状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发挥其作用,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

2.3安全标准化原理

安全标准化原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辨识并消除危险源,使人、机、环处于安全状态,促进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提高,进而促进安全法学、安全学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既要保持先进性,又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既要确保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我国安全法律法规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系统性和操作性均较差,甚至有些方面暴露出专业涵盖面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全面性。安全法律法规需要全面覆盖行业体系,但是部分行业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还未能全面体现本行业当今的发展现状;同时,安全法律法规应该集中立法,不应出现体系建设分散的状况,只有保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全面性才能更好的保障系统安全。2)系统性。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方法,构建更加有效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可以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安全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反作用于安全法律法规,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系统性不强而导致的作用效果不佳的问题。3)强制性。强制性可以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是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增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可以提高制度本身的效率。安全法律法规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才能显示其巨大的威慑力和权威性,才能更好的为整个安全系统服务,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能。

2.4安全发展原理

安全法律法规应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性,通过安全发展原理,可以更加有效的传承安全法律法规的精髓,同时又可以根据其原有的基础性结构再基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修订、补充、废除部分安全法律法规,从而尽可能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法律法规原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需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发展原理不仅要根据安全现状提高安全法律法规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对人的行为进一步管理,尽量降低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安全发展原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1)保持创新性。创新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竭的动力,是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必然方法。创新不只是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的创新,更要求在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层面上做到真正意义的创新,从而促进系统安全性能的提高。2)增强先进性。我国的一些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应对法规标准的世界化和标准化。不论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均应朝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先进性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是安全发展原理的重中之重。3)相似和谐性。相似和谐性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性能,增强安全意识,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相似和谐性对于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一性质对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核心原理中的发展原理、规范原理、标准化原理等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4)构建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有学科理论知识作基础,更需要构建良好的发展趋势模型作参考,为安全法律法规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纲领性指导。2.5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轮型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构建该轮型模型,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构成统一整体。其次,该轮型模型内部共有4个子系统,围绕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运转,共同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最后,每个子系统又受到多个要素的影响,通过系统工程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交叉融合,共同构成了该轮型模型。基于4条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构建的轮型模型,可以为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四条核心作用原理之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完善安全法律法规学科体系建设,有利于安全法律法规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创新。4条核心作用原理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深刻内涵,对安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理论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为安全法律法规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进而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学的发展。

3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3.1霍尔方法论简介

霍尔方法论是基于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研究方法[10],其中,三维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霍尔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特点是任何现实问题都有可能被弄清且目标非常明确。霍尔方法论结构如图2所示。1)时间维:对于一个工程项目,从规划到更新共经历了7个阶段,这7个阶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紧密衔接在一起。2)逻辑维:将研究工作过程展开,从摆明问题到决策实施共分6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3)专业维:专业维又称知识维,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涉及的专业知识各异。专业维是为了完成工程项目各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2基于霍尔方法论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

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分析问题,把目标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分析、辨识、处理及解决危险有害因素的工作方法。通过专业维、逻辑维、时间维三个维度对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进行分析研究,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系统安全性能,使系统达到最优化,与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相吻合,故将霍尔方法论应用于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研究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故参照霍尔方法论三维体系结构并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1)时间维:针对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共分为安全规划、设计、运行、更新4个阶段,形成一条闭环回路系统,根据时间维的4个阶段分析并处理问题,更加合理有效。2)逻辑维:如图3所示,从摆明安全问题到安全措施实施共7步:摆明安全问题、确定安全目标、系统安全综合、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安全措施实施。从逻辑维的角度处理安全法律法规问题,环环相扣严谨有效。3)专业维: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安全法律法规问题所涉及的专业不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法学都是以系统工程为核心,并围绕其展开。其中安全法学是重点,安全法律法规问题应该更多的从安全法学的专业角度分析,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4)环境维:环境适应性是系统的固有属性,系统与环境之间必然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增加环境维构建安全法律法规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有利于促进安全法律法规学科的发展。

4应用分析

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于安全学科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不论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还是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分析,均可发挥其促进作用。1)对安全学科建设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安全法学、安全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作用,法治、规范、标准化、发展等原理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通过深入分析四条核心原理及其内涵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完善,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2)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安全法律法规核心作用原理及方法论的四维体系结构对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管理环境等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促进了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另外,对于辨识、分析、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保障系统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3)对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内形成安定有序的制度环境,形成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对于系统内部安全文化的塑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四条核心作用原理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部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感,有利于加强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

5结论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HSE 班组 安全文化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65-01

引言: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和国内各大石油公司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中已经或正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化的管理模式代表了石油工业界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国际石油界普遍认可和采纳的先进管理体制。HSE管理体系的提出,是人类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体现。近年来,国际上先进的石油、石化行业相继采用的HSE管理模式,具有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它是企业减少可能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改善HSE业绩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功能

2O世纪9O年代中期,为降低事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安全素质,国内兴起了安全文化的研究热潮。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目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基。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企业安全生产的终极归宿是员工,安全生产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现场单元作业,是要依靠班组员工的安全作业和规范操作来实现的。员工的安全素质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的安全生产状态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效果。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积极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为职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就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创效的根本保证。 因此企业在制定“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注重班组安全建设,保障生产效益稳定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同时并确立“依靠员工、面向岗位、重在班组、现场落实”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二)班组是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通过对众多生产企业所发生的事故的资料的统计分析,98%的事故大多发生在班组,其中80%以上事故的原因与班组人员直接相关。个别员工、个别工作环节上的失误和缺陷,就会破坏安全生产保障系统。这种源头是通过班组员工的安全素质、岗位安全作业程序和现场的安全状态表现出来的。由此可以说,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必须放在班组。

三、班组安全文化创建的途径

建设的途径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建设优秀的精神文化,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应着重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必须把培养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挖掘员工潜在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祉”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二)建设优秀的制度文化,为深化班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保障。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将安全和量化考核指标同劳动报酬、奖励等待遇挂钩,将制度的刚性力量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相融合,确保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的良好发展。(三)改善工作环境、维护员工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以竞争来引导员工安全生产,为提高员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装备服好务、搭好台。同时,关心职工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掉送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团队学安全的良好风气,建立学习型班组,是给安全注入持久活力的良好途径。

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HSE发展中的实践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行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但是其主要的目标却是公司或者是企业整体层面的,缺少针对基层班组内部的。其实,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文化生产更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通过辽河石化公司对班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以来,对企业HSE发展的基础推动中,所采取的实践活动做以简单介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班组长的素质教育。明确班组长自身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要求、规范班组长的安全行为标准、确定班组长的安全职责以及对事故现场的安全应急处理和应变能力的考察。对班组长采取“教、学、做”相结合的的培训模式。在公司范围内开展班组长安全技能知识竞赛、现场安全应急演练、消防气防技能大比武等等。对班组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素质教育,更大程度上地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使班组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得到保障。

(二)实施班组员工的教育培训。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学习形式,开展“理论技术加实物”培训,即在培训员工理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物(如设备、设施、仪器、工具等),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开展事前预防教育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进行班前班后“五分钟”教育,学习事故案例、宣讲工业安全防护和日常应急知识,结合企业的安全文化手册、安全知识教育读本的内容组织班组学习。

(三)推行班组员工参与安全文化活动。开展企业员工千人感言,参与绿色低碳环保集体签字活动,实行安全环保知识答卷、征文比赛、环保板报宣传,安全案例DV制作大赛等文化活动。实行“五个一”和“两个如何”的活动,即班组员工轮流当一天安全员、查一起现场隐患、纠正一次违章行为、提一条安全合理化建议、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并围绕“安全事故因何发生”,“如何杜绝安全事故”的两个话题展开班组讨论。

五、结束语

班组安全文化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责任。实践证明,企业需要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也只有与班组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促进企业HSE体系顺利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卫工人;安全管理

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基层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安全和日常生活常常被人忽视。但是近几年,环卫工人在工作中出现的事故越来越多,公众也逐渐关注到城市中这一弱势群体。为了提高公众对环卫工人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环卫工人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完成对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进而加快环卫工人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一、杭州市滨江区环卫工人现状

此次调查结合了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同时,本次调查结合了理论和实践,从研究方法上看相对较为合理,结果相对较为可靠。采用了文献检索分析、观察环境、工人状态、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抽取了滨江区浦沿路,星光大道广场附近的环卫工人及普通市民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其中,针对环卫工人前后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在发放问卷过程中也对一些工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到他们的平时生活,工作状态和心理状况,并通过检阅国内外文献等方式,最终完成所有信息整合,得出对相关环卫部门有所帮助的研究调查报告。在此次调查中,选取了浦沿路滨文路口段和星光大道广场作为采样地点,此次采访的环卫工人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年龄趋向老龄化,且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共采访了环卫工人18名,其中6名男性,占总人数的33.3%:12名女性,占总人数的66.6%。环卫工人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到60岁的年龄段中,共占总人数的66.6%。从事环卫工作已经超过五年的占到80%。环卫工人中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最多,占总人数的50%,其次是没上过学、小学毕业、高中毕业、大专毕业以上学历,分别占总人数的7.4%、11.1%、27.8%、3.7%。

二、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一)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环卫工人是每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工种

但是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问题且并没有得到重视。环卫工人工作时间长,体力支出大,工作环境相对脏乱差,安全问题突出。所以,不论是从城市发展看还是环卫工人的利益看,环卫工人的安全管理都值得重视。

三、杭州市环卫工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环卫意识薄弱

当今社会民众表现出的环卫意识较低,垃圾随意丢弃,尤其是车窗丢出的垃圾,需要环卫工人在马路中央进行打扫,从而使环卫工人暴露在相对较为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增加了巨大的隐患,这也导致环卫工人在马路工作中常常发生交通事故,这严重威胁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因此,公众环卫意识急待提高。

(二)环卫工人工作安全不受重视

环卫工人往往以外地人口居多,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城市居民对环卫工人的职业歧视,讽刺侮辱,甚至故意破坏的状况频频出现,对环卫工人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环卫工作的危险程度。

除了来自普通城市居民的压力,环卫部门对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重视也明显不足。环卫工人作为最基层的工作者,很少有上级部门会对他们进行重视,加上本身受教育水平不高,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保障自己的权益。因此,华为工人的安全急待重视。

(三)环卫工作科技化水平较低

相较国外的环卫科技水平,我国的城市环卫科技化水平明显太低,我国城市环卫工作普遍刚做到简单的环卫车运用,智能化水平显然远远不够,很多高位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很难做到通过智能操作完成道路清扫。也就是说环卫工人依旧背负着巨大的危险进行工作。因此,环卫工作的科技化水平急待提高。

(四)环卫工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当下,针对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险没有普及,所以,环卫工人的意外伤害补偿问题往往只能靠新闻舆论等次要途径解决。很难通过正规法制渠道、政策保障得到保护和保障解决。同时我国对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也还有待完善。来自法律和政府的保护的严重不足常常导致环卫工人很多时候都是有苦说不出,因此环卫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急待健全。

四、杭州市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公众环卫意识

提高公众环卫意识最重要的途径是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以改善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从而降低环卫工人安全事故并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通过舆论引导和教育,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环卫工人为城市环境所作出的贡献,从而使人们产生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和感激。其次,通过教育和舆论引导,对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宣传,并要对类似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提出批评和惩罚,从而提高民众的环卫意识,从源头上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

(二)强化部门组织领导

为完善环卫工作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环卫部门首先应该明确安全责任,各部门成立安全工作负责领导小组,对环卫安全相关事宜进行责任分工。部门各级领导做到分级负责,在平时工作中做到安全为首要保证。既要把握工作进度,更要抓好安全。对部门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工作安全的监督。万一出现安全事故,要明确各级部门及领导的责任,并明确作出问责。明确责任之后,环卫工人的安全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重视。

(三)健全相关安全制度

解决环卫工人安全问题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制度。只有在有安全保障的基础上环卫工作才有章可循,进而提高环卫工人的安全管理意识。法律上,政府应该对与环卫工人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法律高层面重视环卫安全,然后,政府或环卫部门应该为环卫工人提供义务的法律支持,从而提高环卫工人捍卫自己权力的能力。同时,也要举办一些正对基层环卫工人的安全制度教育,让环卫工人明确地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并通过正规渠道保护自己的权利。

(四)提高环卫工作科技化水平

通过增加在环卫工作科技研发中的投入,逐步提高环卫工作的科技化水平,完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机械,做到环卫工作智能化,从而让环卫工人安全轻松地完成工作。关于环卫工人的工作着装方面,要确保环卫工作者在马路中间等相对危险环境工作时穿着佩戴醒目鲜艳的服装与佩戴物,确保工作时能引起司机的注意,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五)改善环卫工人社会保障

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政府部门应该对内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发放岗位津贴,增加特殊福利,对外增加基础的生活设施,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在员工入职后立即为工人购买各类保险,以便解决环卫工人工作中发生事故后的补偿问题、医疗问题、生活困难问题。但是解决环卫工人的工作安全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政府和公众提高认知,社会公众协调合作,让环卫工人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使环卫工人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更好的为城市美化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在调查环卫工人日常工作安全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但是,此次研究还不够全面,针对环卫工人的其他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例如在环卫工人的心理上,生理上,在与公众的沟通上等方面都没有深入研究。本次研究结合部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不足之处,以展现环卫工人安全管理的现状,促进环卫工人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

参考文献

[1] 赵汗青.中国现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杨文健,康红梅.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强化理论;电力生产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该理论重点强调影响人行为的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关系,这种理论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电力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习惯性违章、工作随意性强、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心理等现象,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要认真研究强化理论,并将强化理论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强化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

1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和受到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受到的刺激对他有利,人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人受到的刺激对他不利,则相应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强化理论中的“强化”就是指根据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并加以修正、规范、改变,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三种情况,其中正强化主要用于加强个人行为的期望,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主要用于消除和减少个人的不期望行为。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用强化理论进行安全行为指导,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化理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安全管理者要时刻树立“安全生产、居安思危”的管理思想,由于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段,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及工作状态不同,因此,其安全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高温、雷雨季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电力设备也容易发生故障,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就需要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操作行为及电力设备上。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安全,那么企业的市场就会被其他企业代替,因此,电力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合理的将强化理论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中,为安全生产环境提供保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真正的做好安全生产。

3强化理论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3.1 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要想将强化理论完全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就必须将强化理论的相关思想渗透到安全生产制度中,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强化理论,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从而保证安全强化方式的有效执行。安全管理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电力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理论下,编制精细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电力企业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具体的班组及个人身上,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执行。

3.2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为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其强化方式必须采用动态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长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电力企业要全面落实人身安全防范的各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电力企业要坚持统一调度,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度管理,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电力企业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工作人员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后,要及时进行纠正,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要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3.3 完善安全工作评价体系。安全工作评价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方法,安全工作评价对提供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评价体系。强化理论认为企业开展安全工作评价是一项重要的隐患管理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当成是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安全工作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必须根据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止出现安全工作评价内容和实际工作不符合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强化方式,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安排。

3.4 构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强化理论认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构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会使得工作人员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习惯,在生产过程中关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电力企业要为电力生产的工作人员构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是强化理论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强化方式,通过奖罚制度能有效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氛围的构建,同时还能对工作人员产生提醒作用,这样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生产意识。科学、合理的考核标注是强化理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电力企业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事件,要适当的降低标准,对于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事件,可以适当的提高标准,这样既可以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的需求,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能力。

3.5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强化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和引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调查发现,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漏洞、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强化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式。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电力企业要加大电力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掌握电力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从而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结语

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用强化理论时,必须明确各种生产活动的关系,掌握相应的强化方法,并将这些强化方法正确的运用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强化理论,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水利水电 安全文化 建设

文化属于无形的软力量,可以让员工在安全价值的目标、行为准则以及观念上保持相互的一致性,这样就可以形成整体的心理认同力量。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微妙的暗示与渗透,让员工认同目标行为准则以及安全价值观念。而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就可以提升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素养,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从而将其转变成员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安全行为要求。

一、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概论

第一,以人为本。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作为其基础,将保护企业员工健康安全作为其服务的指标。第二,拥有社会性。人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组成,是对人尊重和价值文化的实现,所以安全文化渗透到水利水电施工各个领域之中也包含了员工日常的生活,并且伴随了员工所有的生活空间,在各个工作环境之中得以体现。第三,具有超前性。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针对安全问题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注重践行安全目标论和风险论,能够做好对事故发生率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第四,具有独特性。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逐渐形成的,按照企业性质的差异,其安全文化也会有所差异。第五,具有目的性。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素质,使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同时也可以确保企业的经济不会受到任何不良影响。[1]

二、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设措施

1.要求人员配备到位,组织机构健全。首先,在施工企业内部应该树立起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由经理牵头组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强调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直接领导,并做好相关工作的规划与统筹;其次,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提出的安全要求合理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宣传教育工作,并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全员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做好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检查工作。企业的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起由项目负责人带头的安全保障体系,配置专职安全员,确保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2.责任落实到人,实施目标管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的时候要确保该体系能被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在每一年的年初,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制定安全目标,其中主要包含了安全达标目标、事故控制目标、文明施工目标以及其余相应的管理目标。在项目开工的时候,企业还需要同施工项目部、施工班组以及员工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安全生产之中的权责等落实到人头,并根据安全目标的考核规定加以考虑,进而体现出人人有责的安全管理基本原则,以此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之中员工的责任感。[2]

3.机械设备的安全建设。因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很多施工作业都是露天、高空以及交叉等作业,所以机械施工非常频繁,同时设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施工现场,由机械设备所引发的事故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设备的采购与租赁环节应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现场施工的实际要求;建立好岗位责任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针对特殊工种,还需要做到持证上岗,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定期做好设备检查与维修,将安全隐患完全排除在外。

4.施工安全防护建设。在水利水电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处理,这样才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安全防护工作主要是基于个人安全防护以及安全防护设施两个方面,这里主要强调对现场的安全防护,针对机械设备本身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补充。所以在安全防护设施建O过程中应做到:首先,按照实际的要求安装安全网,避免人与物的坠落;其次,强调物料的安全运输;最后,加强通道口等防护设施的建设,因为这一部分区域的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不强调防护,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文化措施

1.宣传文化。在环境氛围营造以及文化理念宣传方面,企业可通过有形的载体将安全文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员工向心力,同时也有利于员工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必要手段。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是为了“知”,而掌握安全技能是为了“会”,安全态度则是要求“行”,当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是安全宣传的核心所在。在安全活动组织、安全培训方面则要增强员工对于安全的认知度,帮助强化员工对安全理念的掌握。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安全,能够集中注意力开展施工作业。虽然每一个施工单位对于安全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是安全理念不应该划分主次和前后,很多安全事故都发生在人们所忽视的细节之上。因此,只有将安全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部位,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企业要加强安全宣传,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促使员工真正做到从“要我安全”发展成为“我要安全”,这是当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3]

2.环境文化。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可以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强化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而强化现场的施工管理,确保一切隐患得以消除,这是安全生产的硬指标、严要求。现场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实施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强调安全资金的投入、积极改善作业环境、不断增大安全系数,这是提升安全生产质量的关键所在,且企业要通过文明生产环境及氛围的营造,不断创造文明的施工现场劳动环境,让员工产生舒适感,确保其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劳动情绪之下进行施工作业,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督察和巡查,再结合奖惩,可将现场安全隐患及时消除,确保安全生产。

3.学习文化。企业想要践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自主学习与改进机制是最有效的途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员工从自身与他人的安全经验之中可以寻找到可以改进的机会,并且通过不断学习来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然,思想的根源就是观念,企业的安全问题往往就是观念的问题,这就需要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不断强化对安全管理方式以及安全管理技术的学习、改善,及时更新安全文化观念,从而确保安全文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结语

水利水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利水电安全文化建设的支持,这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本条件。当然,开展水利水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

(作者单位为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阎洋.探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大众标准化,2016(04):73-75.

[2] 周耀.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3(31):237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8篇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及劳动保护的观念、习惯、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员工工作活动中的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和做事的方式是这个“总和”的外在反映。

“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违纪文化:安全是被雇佣的前提。

3、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安全理念指人的安全思想、安全价值;安全习惯是指人的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安全潜规则等。

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对员工安全素养的培植,安全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的建设;目的:改进员工的安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作业方式,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工作重点:重在员工思想观念的改变,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意识文化: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出问题,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风险文化:提前预知,事先预防;

建设文化:人人参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投入文化:有效的安全投入是遵法的需要,是一种回报。

六、企业安全文化的六要素:

由以上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安全精神、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行为安全及条件六个要素。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9篇

按照其定义和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安全文化”一词来源于美国。安全文化”对团体、企业而言叫“安全文化”对个人而言叫“安全素养”对于个人来说,其强调个人的安全素养决定个人的安全状态,即意识决定行为。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及劳动保护的观念、习惯、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员工工作活动中的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和做事的方式是这个“总和”外在反映。

二、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行事。对于一个团体、企业来讲,就是把人的安全放在生产活动中的首位,从整体性安全考虑,通过解决人所导致的不安全行为及条件来达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目的。

三、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

1、无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宿命论,被动承受伤害。

2、知觉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经验论,知道事后补救。

3、认识阶段:此阶段人们持系统论,知道了采取人、机、环境对策。

4、认知阶段:此阶段人们持本质安全论,知道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在该阶段讲求行为一致性,重在沟通;提倡员工互动,全员参与;要求安全是作业的前提,提前预测和控制风险;提供人性化环境,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

我国的安全教育方针是:安全从娃娃抓起。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述:

在一个团体、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安全措施的采取,安全管理的实施,研究、分析、解决安全控制过程中问题都是由人来解决;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人,受益对象也是人,通过研究人,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及保护和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员工、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员工既是企业安全文体建设中的主体,又是客体。

五、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包括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大的层次。

1、安全物质文化:包括安全行为和安全条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的具体安全表现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相关的安全工具,材料、工艺、劳保用品等。

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硬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人、机、环境的和谐建设;目的: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性,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具体工作从改工艺和设备,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实施;重点在于人人参与事故的预防工作,明确危险源,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工具、劳保用品等。

2、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安全技术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该层次介于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看得见摸不着。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在制度上实行奖惩化,在技术上鼓励员工科技创新;目的:使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念及安全反唇相讥达到有机结合,使大家由“我要安全”实现“我会安全”;工作重点:重在理解、执行和深入人心。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执行文化:一线领导监督的责任和力度;

现场文化: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

沟通文化:提醒你,是因为关心你;

事故文化:提前预防,内外吸取教训,避免事故再发生;

违纪文化:安全是被雇佣的前提。

3、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安全理念指人的安全思想、安全价值;安全习惯是指人的安全心理素质、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安全潜规则等。

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该阶段的建设要求:对员工安全素养的培植,安全价值理念及行为规范的建设;目的:改进员工的安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作业方式,加强团队的沟通与协作;工作重点:重在员工思想观念的改变,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

比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提到的各种文化内涵如下:

意识文化:如果存在问题,就可能出问题,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风险文化:提前预知,事先预防;

建设文化:人人参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

投入文化:有效的安全投入是遵法的需要,是一种回报。

六、企业安全文化的六要素:

由以上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安全精神、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行为安全及条件六个要素。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 企业形象 安全 教育 和谐

安全文化建设是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动力。下面就安全文化建设作一些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1 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现状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我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1.1 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打造覆盖全面的安全责任体系

近年来,我公司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目标、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对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实行两级领导承包制,为保障安全职责的全面落实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行政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利益挂钩。各级行政正职逐级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方案,强化日常安全管理的绩效考核,认真实施奖优罚劣,促进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坚持领导干部安全承包点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安全述职制度。强化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违纪行为,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环保执行力。

1.2 培育安全文化理念: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使安全素质成为职工的基本素质

重点对特殊工种、新上岗人员和转岗员工以及外来施工人员加强安全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安全环保教育培训工作,突出重点,加强基层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操作技能、危害识别、应急处置等内容的岗位安全培训;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进行上岗取证和HSE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的安全价值观,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培育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引导职工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3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进行直观形象的宣传,营造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认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员性的珍视生命、善待人生、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广泛征集亲人安全寄语,进行亲情安全思想教育,营造亲情安全文化。开展“安全与我同行”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和意识;组织职工安全技能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营造一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强化安全典型事故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增强其安全生产自觉性。

加强事故案例学习,广泛吸取教训。组织员工典型事故案例进行集体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照查摆、分析,确定应该吸取的教训并有效落实防范措施,达到举一反三、教育员工的目的。

2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值得重视的问题2.1 安全文化建设须进一步深化

第一、我国已经把安全生产从行政管理上升法制管理的高度上,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构建特色炼化,安全稳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第二、公司自身发展要求的变化。第三、来自职工的需求变化,他们对获得尊重、实现价值、自身发展及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非常重视,他们需要企业提供更加宽松、舒适、安全的软硬件工作环境。所有这些变化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2. 2 职工安全意识须进一步强化

部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坚定,安全法制观念不强,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

2.3 安全文化建设认识上存在误区

谈到安全生产管理,往往在硬件上考虑的多,对安全文化建设考虑的少;谈到事故预防,往往在技术措施上考虑的多,而对如何强化安全意识考虑的少;谈到安全文化建设,往往是党群部门考虑的多,行政管理部门考虑的少。

2. 4 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尚不完善

围绕安全生产的互动上还有待进一步下功夫,安全文化建设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

现场安全监督教育力度存在距离。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强调行政手段多,做安全意识教育少;安全文件、指示传阅多,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少;泛泛谈安全多,做一人一事思想教育少。

综上所述,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必须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超越一切的大安全观的思想,增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让高素质的员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3 深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3.1 树立“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公司一直把“珍惜生命,文明生产”及“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生产条件”作为企业的根本政策;把“关心员工,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以及“以人为本”作为公司安全工作的基本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3.2 坚持不懈地大力推广“本质安全化”建设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全员养成“我要安全”的良好习惯,杜绝违章违纪行为,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达到人的本质安全化。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科技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在企业内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

3.3 完善法规制度,营造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

以现在推行的安全管理体系为龙头,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实施奖惩,激励员工规范自律行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安全标准,让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指导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员工依法保障自己的行为安全,不断营造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卫生科技文化

harmonizationandintegrationofquality,environmentand

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s

——preliminarydiscussiononmacrosafetyviewofthecultureof

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beyond

udeshu

(csstlp)

jinlei

(beijinginstituteofartbitecturedesign&research)

abstract:theauthorepoundsthatinthenewcenturypeoplemustadoptabrandnewmacrosafetyviewconcemingthecultureof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文秘站:)onaccountofthefollowingpoints,suchasthetrendofstandardsettingbyiso,thecoordinationbetweenwtoandiso,thecommonprincipleofagoodmanagement,thestrateg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advancementsinscienceandtechnologyandcivilizedproduction,thetheoryandpracticeofsafetyanddisasterreduction,thechallengefacingthe21stcentury,andthepursedloftgoal,etc.itisepoundedthattheharmonizationandintegration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sareinevitable.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cultureofscienceandtechnology

1前言

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世界和平,其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生活得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长寿。人们常说的共产主义,其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指:人类社会要达到物质极大丰富,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质上,也是为了实现人类安全、健康、舒适、幸福的生活。但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诫人们:在创造所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为人口的质量与数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的和谐与生态保护,关系到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无论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还是从事科技、经济、生产的实干家,都不能忽视一个极为普通而又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首先要尊重人的生命、珍惜人的生命、爱护人的生命。归根到底,就是要以当代的伦理道德观保护人的生命,只要人出生于世,就获得神圣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即人权。保障人们在从事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卫生),是各国政府应尽的首要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计划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20世纪末,众多专家、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潮流。世界各国都在物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方面取得了共识,对人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环境、职业安全与卫生已成社会经济活动与世界交往合作的基础,成为组织进入世界经济贸易市场的非关税壁垒。许多专家称:组织能否在质量(quality-q),环境(environment-e)、职业安全与卫生(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osh)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已成了“入世”后开展一切经济活动所必须超越的障碍,否则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组织就会失去发展的良机,被拒之门外而无法参与世贸经济活动,以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q.e.&osh不仅仅是工业发展中的难题

科技的进步,知识与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随着国民经济基础的好转,大众文化素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对其劳动方式,生产和生活环境、生存质量都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业发展中的q.e.和osh问题,不仅仅是工业文明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1)物质产品的质量(quality-q)问题

物质产品的质量直接涉及到供需双方的利益(物质的和精神的),体现了供方对需方提出的质量要求并以持续而满足的承诺,来表现出一种经济利益或服务质量的直接关系和现实状况。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对市场经济和商品流通社会,都可能是供方、需方,都是商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承诺者,也会是商品的需求者和享受者(消费者)。总之,每个人都可能是管理者、生产者,供应方,也会成为消费者,使用者、需求方。质量优劣当然要依靠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实现商品的无害化、国际化、人本化。产品的优质、安全、卫生、舒适、使用方便不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需求方)的安全与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幸福和组织(供应方)的效益和发展。

2)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environment-e)问题

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作业环境,虽是有限的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但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却很广,有顾客、组织及其周围的居民、社会或社会环境、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等,也构成了产品供应方及其经营过程与社会、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作业环境不仅影响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还

破坏了生产环境、社区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和生存者的利益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生产作业环境对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决非是工业有限环境的局部问题,而只有“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工厂、“绿色”商品、“绿色”工业才有可能实现“绿色”的社会,“绿色”的地球村。

3)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safety&healthy-osh)问题

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用安全生产和工业文明的手段和方式提品,做到生产工具(设备)、生产资料要安全、可靠、无害,做到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甚至包括了提供的产品,对享用者及其生活环境不产生危害。一句话,组织的生产经营过程对人们的伤害及意外灾难的风险控制到最小,这就等于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利益,即保护了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劳动权。实质上,q.e.&osh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雇主、雇员、顾客的安康,社会的稳定和家庭的幸福。

q.e.&osh问题不仅影响着工业文明的进程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克服世贸组织(wto)的非技术屏障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最终会影响21世纪人类对安全、健康、舒适、长寿、和平崇高目标追求的进程。用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看,q.e.&osh问题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人文环境,其根本是保护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其目的是保护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无论是e与q,e与osh,还是q与osh,甚至q.e.osh相互间都有交叉与融合的内在联系(参见后图)。从人类历史学的观点、从好的管理原则,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观点,要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人类的安全与健康,q.e和osh必须交融与整合,形成一个协同、综合的完善系统,现已萌现出一种不可回避趋势,这是工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3国际管理标准化的新动向

iso9000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所采用,对提高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商品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iso/tc176(质量管理技术委员会)于1996年11月在以色列召开会议,对iso9000系列标准进行修订,目的是使其变得简明、易懂,更便于有效操作和实施,准备再作了修订,使该标准更加完善。

iso14000即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直到1995年6月公布了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我国政府于1995年10月成立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与技术委员会(csbts/tc207),指导iso14000在我国推行和实施,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认证工作,以及相关制度及中介机构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至今,iso试图制定osh(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标准,原计划在颁布iso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未能如愿推行。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组织都正在积极制定自己的ohsms(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我国国家经贸委1999年10月公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要求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1999年4月,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国际间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assessmentseries——ohsas),并公布了ohsas——18001:《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文秘站:]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大大的加速了ohsms标准国际化的推进步伐,随着各国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甚至区域化标准不断出现,继iso9000,iso14000之后,iso的ohsms体系系列标准尚未出台前,现已出现带有区域性国际化色彩的ohsas。有专家评论,ohsas很可能成为iso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重要参考兰本。

从iso9000、iso14000到ohsms的推行,不难看出q.e.&osh管理体系标准化是工业发展和文明生产的必由之路,是当代工业文明和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3个体系标准各有特性,也有其共性,但对公众(供方及需方)的安全与健康的标准化要求都寓于组织的生产经营全部活动过程之中,也寓于大众对产品的享用、消费、回收处理的绿色工业生产的无害循环之中。

4全面管理原理与q.e.&osh管理体系

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绩效优劣,关键在其是否运用了好的(有效的)管理原则,事实证明:全面管理原理即动态、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原理是最科学、最系统、最有效的、好的管理理论。无论是iso9000、iso14000系列标准及英国的标准bs8800,都遵循了这个好的管理的共同原则。各组织在建立和运行的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甚至在一些国家实施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都要坚持全面管理原理,都必须使相关者受益。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体系试行标准”的制定也遵循了全面管理原理,坚持戴明管理模式的构架,贯穿了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前进的好的管理的指导思想。

由于q.e.和osh3个管理体系标准均以全面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好的管理原理和全面管理的观点看,有专家提出:ohsms系列标准与qms、ems系列标准之间存在着交叉与协调问题,从管理系统及过程管理程序的共同性看,3个体系标准同样可以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全面管理系统,以达到互相交融和整合。据报导,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正着手进行q.e.osh(quenosh)三系统整合为一的推行工作,这是管理科学中一种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动向,3个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见示意图。

5wto&iso与q.e.&osh标准化

世贸组织(worldtradeorganiazation-wto)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协议中,要求各成员国要尽量采用国际标准,以消除由于法律和标准差异而带来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竞争,因此,强调iso更多地参加wto的活动,特别是gats(generalagreetmentontradeinservices)协议出台后,要求iso制定有关服务方面的标准。而iso也不断地制定成员国所希望的工业国际标准,平均每7年就公布一个新一标准,现已公布了11000多个。iso9000、iso14000的公布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性的ohsms(或iso18000)标准的问世的时机已基本成熟。wto对iso所公布的标准以积极态度认可并要求在“入世”的组织内推行;国际劳工组织(ilo)也积极参与iso的活动,要求组织成员支持和推行iso标准。世界经贸市场发展及现状证明,国际标准化有利于商品的贸易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世界环境的保护和组织绩效的提高,给社会及人民带来实惠、安全、健康。wt

o、iso,甚至ilo,对组织的q.e.&osh管理体系标准化的要求,成为组织之间进行经贸活动,签订供需合同的先决条件,也成为组织能否“入世”的一张通行证。q.e.osh3个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示意图

6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q.e.&osh问题

虽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但是,决不能忽视:劳动生产的工具、原料、工艺、技术给工人及公众与社会带来的灾害、事故及职业病;科技与工业发展可能遇到的风险和灾难;对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的预防预报;安全与减灾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自护逃生的措施的投入。如果忽视了上述的政策、计划、投入和实施,就决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据国际上一些专家的估计:工业事故及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gnp的(2~3)%,而预防事故、职业病和应急救援的投入也占gnp的(2~3)%;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占gnp的(2~3)%;自然灾害或天灾人祸对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带来的损失,特别是假冒伪劣产品、偷工减料工程给公众和社会带来的危险及损失更难以估算。

粗略估计,q.e.&osh造成人民伤害及环境、财产问题产生的经济损失约占gnp的(6~9)%。1999年4月在巴西举行的第15届世界职业安全卫生大会上,国际专家们就大声呼吁:向21世纪人们提出的挑战性问题是“环境、安全、健康问题”,q.e.&osh是一个决不可忽视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寻求q.e.&osh的好的管理,不断提高其水平,体现了管理科学也是生产力,减少各种风险的损失,相当于提高了gnp总产值。

7公众安全科技文化素质与q.e.&osh

工业的文明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民对物质及文化的需求,现代工业的发展又承受着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巨大风险,对风险的承受力与社会文明及公众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从当代人民的生命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习俗看,公众对21世纪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q.e.&osh的实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直接影响人类高质量生产、生活、生存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人类活动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问题。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就越高,对q.e.&osh的标准就会要求越高。人民的衣、食、住、行、社交及物质和精神的享受都以有利于生命和生存的发展为标准,安全、健康、舒适、长寿、社会文明、世界和平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安全科技文化使人类更加聪慧,同时又会在保护自身安全与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对q.e.&osh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以新的对策减少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更大风险和灾害。这样就不断丰富和繁荣着安全科技文化,也不断提高了公众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又推动着人类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发展。

8环境、安全、健康——人类最美好的追求

人类步入21世纪,中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进入小康,随着公众科技知识和安全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加速了解决q.e.osh问题的进程,人们更加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生命,特别是世界人口老龄化和独生、优生人口控制趋势,公众对安全、健康、长寿的追求已成为当今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民更加重视在生产、生活、生存领域中安全与健康问题,已成时尚和热点。无论从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的观点看,无论从好的全面管理,世贸活动中的标准化趋势,q.e.&osh体系的交融观点看,还是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看,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文化的繁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文明发展。21世纪的人民必须树立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做到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安全,把一切活动中危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减少到最低。q.e.&osh3个体系中的安全与卫生问题都是人类安全、健康、长寿、和平、自由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只有人人都参与并奋力追求才能达到目的。

第十五届职业安全卫生大会给出的统计数字告诫世人:全球每年死于劳动安全与职业病的人为110万(其中1/4是职业病病亡者),维护劳动者的人权,提高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全球人民的要求。保护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的生存(安全、健康、长寿环境)、稳定、发展,是21世纪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9好的q.e.osh的管理原理与大安全观

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只有管理才能给人类提供更舒适、更自由、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只有管理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只有管理才会有道德、文明、平等和自由;只有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质量;只有管理才能使人类成为科技巨人,为自己创作所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只有管理才能使人类不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树立公德伦理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真、善、美的共识,追求着人类安全、健康、舒适、长寿并从事一切活动……。

管理的好坏与活动人群的文化素质有关,同时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好的管理。而科技创新和发展是以各时期的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是科技母体,科技是带有时代特色的特殊文化形式,因此,好的管理也必须以科技文化为基础,要实现q.e.&osh管理体系整合,必须以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为基础。管理科学的魔力在于规范、高效、有序和自由,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追求的美好未来,即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

无论是自然的、技术的、社会的、人为的风险和灾难,要千方百计通过一切手段将其事故、灾害、疾病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和痛苦减小到最小程度,甚至使其避免、消除,这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好的管理的方法,以大安全观为基础建立起的全面动态管理体系,来实现人类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安全生存。这就是安全科技文化的大安全观与管理科学的统一之处。■

组织是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社团,或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组合,无论是其是否法人团体,公有或私营,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每一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作者简介:徐德蜀研究员、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学报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四院校兼职教授

作者单位:徐德蜀(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

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者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邮编:100029

参考文献:

[1]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2]金磊、徐德蜀、罗云.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12.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2篇

回首10月,在举国欢庆的祖国生日之际,综采二区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安全为主旨的安全文化知识竞赛严肃活泼的举行;在百日安全活动之中,综采二区紧紧围绕生产安全、员工献计献策为主线的区队、班组大讨论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吸取9月份企业文化建塑工作中“企业文化宣教形式有待创新”、“ 效果检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不足的情况下,针对缺失,全面发动本单位广大干群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岗位实际,为我区的企业文化建塑工作献计献策,确保我区规定动作完成的前提下,拓展文化建塑渠道,丰富文化内涵,改善了文化环境,提升员工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整合10月我区的企业文化建塑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积极发动 群策群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既定目标,丰富企业文化建塑形式,在9月份结束之际,综采二区便通过管理人员晚间进矿,周六安全例会等时间发动广大干群,集思广益,设计开展符合我区单位特点和人员结构要求的企业文化建塑活动,通过甄选,综采二区采纳了以适合生产一线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在确定工作方向后,综采二区委派副区长和技术骨干,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实施方案,竞赛题型、评分标准、流程等等,为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百日安全生产大讨论中,综采二区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为依托,分级分项开展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和建议更好的安全生产设计投入,为四季度乃至明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收好尾、开好头。为我区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凝练和汇聚增光、添彩;为企业文化功能的进一步发散和彰显提供保障。

二、激情四溢 如火如荼

在国庆期间,作为生产一线的综采二区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默默无闻的风险,为了稳定人心、安抚情绪,降低安全风险,消除员工那些影响安全生产的心理反差,综采二区加大了安全宣教,并强调性的安排跟值班人员、班组长要注重安抚员工之心,与此同时,为了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文化之中,增强广大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员工们形**全惯性思维,并让广大员工过上一个欢乐的国庆佳节,综采二区利用周六学习时间,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安全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在寓教于乐之中引导广大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程和措施,保障生产的安全、顺畅。在比赛中,各代表队队员全神贯注、认真回答,竞赛现场既紧张又活跃。特别是三轮必答题之后,各代表队成绩仍不相上下,而在抢答环节,第二组选手程向书表现优异,果敢的争抢、流畅的回答、当仁不让的成为本次竞赛活动的一大亮点,同时也为本队赢得了远远超于其他参赛组的比分,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叫好声,抢答环节为竞赛现场带来了一次次的小高潮,同时也将竞赛活动气氛推向高潮。而在观众有奖抢答环节,踊跃的抢答不仅证明了他们有浑厚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他们有扎实的安全文化理论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我矿关于百日安全生产活动要求,引导广大员工巩固岗位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综采二区号召各班队在月初区队讨论会的基础上,深挖内潜,研究提出更好、更具实效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查、反、改、保”活动,深度查找自己岗位上的隐患,提出改进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广大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掌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水平。诸如四队员工提出的小建议(机头端头枪管太短,在挑棚工作中,员工们习惯性的来回掐管子,如果有人误操作,机头枪管子便容易甩管伤人,建议单位在转载机机尾向前5M处装一个三通截止阀,并增发两节直径为10MM的液压枪管,这样不仅可以直接拉到挑棚处和机尾处用,同时也能杜绝因来回掐、接管,导致甩管伤人”的问题)也包含了关乎人身安全的大问题,得到了区队领导的重视,及时整改有效的消除了生产隐患,保障了员工的生产安全。这也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广大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活动,才是最基础的、也是最能保障安全的文化活动。

诸多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文化理念渗透,安全行为规整,安全认知增强,文化环境创建,都为我区乃至我矿的企业文化建塑工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存在的不足:

1、活动时间和空间紧张。

2、员工主观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

加大宣教力度,在提高员工文化素质的同时,将企业文化内涵逐步渗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综采二区党支部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3篇

一、用先进的理念影响人: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安全文化理念的提炼不仅要符合行业特点和本企业各生产岗位的需要,而且还要让员工接受并遵循,这样的安全理念才能深值人心,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否则,将失去意义.首先要在视觉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在厂区、生产区域的走廊、交接班室、会议室和重点岗位、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语,只要进入厂区和生产现场,这些标语牌、警示牌,时时提醒、处处警示着员工必须注意安全.其次要形成强大的宣灌攻势.在编写企业文化手册和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安全格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向员工进行安全理念的宣传,从而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

二、用多载体渠道,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企业内,要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局域网、报刊、标语、黑板报、专栏、标语等传统媒介,加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公司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规章制度、事故责任追究等,对员工进行安全政策法规、安全质量标准化、事故案例教育,警示员工认识电力安全生产的特殊性,使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重抓环境层面建设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支柱和精神支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知识力量和时代标志.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开拓市场潜力,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企业安全生产环境包括企业生产的外部环紧和内部环境,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外部环境主要是生产的生存环境、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等,这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杜邦 安全环保文化培育 模式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此事件发生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整个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问题上的反思。痛定思痛,这一事件暴露了国内石化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较低水平,尤其是安全环保意识的缺位和忽视,凸现出石化企业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不足的“硬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既是势在必行的客观需要,也是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在。本文以享誉全球的美国杜邦公司为对象,探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相关问题。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管理者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需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领导感;员工个人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需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环保文化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这一文化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由安全环保理念、安全管理原则共同组成,其培育过程经历了自然本能反应、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4个阶段。

一、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的互动对应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是指:安全理念与安全管理原则。见表1。

表1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互动表

建立“所有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

安全视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关心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的认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必须优先其他目标

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遵守一切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并努力做到高于法规的要求

员工是公司的最重要财富,每个员工对公司做出的贡献都具有独特性和增值性

员工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

为了取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管理层针对安全生产必须做出承诺,并做出表率和榜样

认为管理者伤害和职业病的预防负责,对工伤和职业病的后果负责

安全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社会公众和顾客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求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安全知识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和社会公众

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应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

要求每一个职员都有责任审查和改进其所在的系统、工艺过程

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确立安全和健康作为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职工都必须对此条件负责,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负责,同时也必须对其他职员的安全负责

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有助于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对危害的识别能力,对预防伤害和职业病有极大帮助和作用

使所有员工参与到职业安全卫生活动中去并使之成为产生和提高安全动机、安全知识和安全成绩水平的手段

在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原则中,是互动对应的关系。安全理念是安全环保文化的精髓和指导思想,安全管理原则是安全环保文化的内容和操作标准,二者呼应互动;而且,八个理念元素与八个安全管理原则是对应的关系。组成了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骨架。

然而在我们国内,这种明确的安全理念还有待概念化和提出实施。

二、杜邦公司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美国杜邦公司在其200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步培育出了安全环保文化。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1)。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

图1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表2就是这四个不同阶段的安全文化培育措施和特征汇总。

表2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四个阶段汇总表

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本能保护

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做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

确定安全为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将安全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高级管理层给予安全口头或书面上的支持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内在化——把安全意识深入员工之心

,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培训——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员工和管理层

集体荣誉——员工把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显然,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告诉我们,国内石化行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前文中提到的吉林石化的苯胺装置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到我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多的严峻形势;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安全环保经济的提倡,都能得出一个结论:我国迫切需要培育安全环保文化和意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模式和做法。美国杜邦公司不管在安全环保文化理念上,还是在文化培育的措施上,都能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学习。其两极互动的文化要素给我们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上以思维的启发,即:一方面从思想意识上灌输安全和环保概念,另一方面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践行这一文化。而其四个阶段的培育发展道路,为我们培育自己特色的安全环保文化提供了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 韩燕晖.石化企业安全危机管理问题多[J].化工管理,2005 (10).

[2] 姜国军,董国治.石油石化业构建和谐企业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01).

[3] 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 徐德蜀等.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化工安全环保论文范文第15篇

Abstract: The security work is the premise of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apital airport,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nd also the focus of national security work. This paper takes the capital airport security work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theoretical ideas and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ideas of safety of closed-loop management. Then,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of the capital airport, the multi-level security closed-loop management is form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losed-loop management and the existence limiting conditions of the airport security operation, the variables and constraint function are determined and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linear programming is established to imita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he security resources for realizing the airport security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dynamic uncertainty in the airport operation, the fuzzy logic control theory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airport security work, the fuzzy control rules are established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meet the real-time requirements of airport security work.

关键词: 首都机场;安全环;线性规划;模糊逻辑

Key words: capital airport;safety collar;linear programming;fuzzy logic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08-06

0 引言

安全,是一种状态,需要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以前的航空保安工作大多采用被动反应式的管理模式,工作往往不连贯、不协调、标准不一致,存在着点线之间的缝隙。而安全闭环管理就是要对涉及空防安全的每个环节和节点都进行过程和结果控制,同时将他们串联成有关联关系、首尾相连的封闭管理流程,以求达到标准一致、系统完善、且可持续改进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和行为的集合。

安全闭环工作的持续改进将带来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由注重经验,关注“人为错误”转变为重视风险管理及提高人员安全意识;由被动反应式、“救火式”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主动式、可知可控的前瞻性管理;使各级人员做到责任到位、压力到位、操作到位、监督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促使安全管理水平呈螺旋上升态势。

由于安全状态不易量化,要通过建设空防安全环来实现首都机场的安全管理,就要将安全环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控制在最佳状态。首先,灰色预测、运筹学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等理论的成熟发展以及在诸多领域内的成功应用的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保证;其次,科研项目“机场航站楼设计指南”的支撑,为作者深入实际调查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再次,MATLAB工具的强大功能为模型的求解及检验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1 首都机场“安全环”防御系统构想

首都机场空防“安全环”以质量管理体系中“PDCA”的闭环管理方法为基本原则,结合本场的空防安全形势,提炼出“安全环”管理理念。所谓空防“安全环”是指通过物理资源及有效防控措施的集合,将控制区与公共区进行有效隔离,构建机场控制区标准一致的封闭环路,以确保进入安全环内的人和物体经过标准一致的安全措施,从而有效防止非法侵入行为,保证 “安全环”内的航空器及人员的安全。按照物理区域和安全防御性质以及首都机场各个安全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包容与影响关系构成一个多层级的安全闭环。

按照安全闭环管理的主旨,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入手,分析提炼出围界围栏、围界建筑物、围界通道口、围界应急门、货运通道、机务通道、航站楼隔离区正常通道、航站楼隔离区非正常通道八个安全环要素。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①围界:指将空侧与陆侧进行有效隔离的物理介质,主要指围栏。

②围界建筑物:指座落在围界上的、可通过门窗与外界形成贯通的建筑物。

③围界通道口:指人员、车辆、物品从公共区直接进入飞行区的通道。

④围界应急门:指在应急或特殊情况下开启的围界通道。

⑤货运通道:指由货运区进入飞行区的必经通道。

⑥机务通道:指机务维修区与飞行区贯通的通道,包括机库、机务专用安检通道。

⑦航站楼隔离区正常通道:指通向隔离区的旅客及工作人员通道。

⑧航站楼隔离区非正常通道:指通向隔离区的禁止人员通行的通道。

建立空防“安全环”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步骤来实现。策划环节,明确安全环概念,从系统安全角度入手进行梳理,提炼出围界围栏、围界建筑物、围界通道口、围界协议门、机务维修区、货运通道、航站楼隔离区正常通道、航站楼隔离区非正常通道等八要素防控节点,查找分析薄弱项。实施环节,从硬件上加强安防设施、设备整改,提升技防科技含量;从管理上,建立完整、规范的安全环标准体系,为安全环运作提供支持。检查环节,建立内、外部检查评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监察体系,构建四级监察网络,组建专业化监察员队伍。改进环节,通过内、外部检查、审计等手段,以及内部监察所发现的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建立改进机制的可控程序。

多层次安全闭环从功能上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分别为:信息预警决策、公共区域抽检、通道安全检查、控制区监控巡视和航空器监护。如图2所示。

2 研究理论基础

①为提高首都机场各闭环区域内的安全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运用最优化技术,采取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首都机场“安全环”防御系统基础模型,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优组合,从而完善首都机场对非法干扰行为的防御能力,加强对场内人员和航空器及设施设备的保障力度。

②由于首都机场的安全保障工作是动态且不间断的过程,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建立首都机场“安全环”防御系统动态模型,使得整个系统能根据时间不同、首都机场客流、航班数量、开启通道数等不同而实时调节各个环节在安全管理中的权重,以达到实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安全性能的效果。

3 首都机场“安全环”防御系统线性规划建模

经过对首都机场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航站楼和围界所组成的闭环区域,是首都机场安全保障的物理空间范畴。这是机场安全的基本闭环,向外和向内延伸扩展,形成多层次闭环:基础环是安全技术检查,向外有首都机场公共区抽检预检巡视环、信息决策环,向内则包括控制区监视巡视环和航空器监护环。以基础环作为研究重点,以此向内层和外层扩展以实现整个“安全环”防御系统的建模过程。

3.1 建立基础“安全环”线性规划模型

在基础“安全环”内,包括旅客检查通道,行李检查通道,货物邮件检查通道,车辆检查通道,商检和工作人员检查通道。每个通道口都是突破该物理闭环进入首都机场隔离区的途径。因此,在这些通道处做好安全检查,保证进入隔离区的人和物的合法和安全性,是提高空防安全和首都机场内部安全的关键。

根据经过安检通道的人流和物流的性质不同,将其划分为旅客流、工作人员流、行李流、货物流、商品流和车辆流。应对不同的过检人流和物流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需要最优分配每个检查过程中的人员设置。应用线性规划理论,以寻求首都机场航站楼及围界所组成的闭环区域的最大安全环境为目标,将旅客检查通道安检工作人员数、行李检查通道安检工作人员数、商品检查通道安检工作人员数、货物检查通道安检工作人员数、车辆检查通道安检工作人员数和工作人员检查通道的安检工作人员数设定为变量。这里的人员数是个虚数概念,其代表该类通道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总的安全力度。设定每个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安全力度是固定值,定义工作人员数为X;每个闭环节点处对安全指标的影响系数为C。根据不同时期对安全等级的制度性要求,以及各个节点处需要人员的最低要求和资源限制对配备人员的限制,建立条件约束函数。据此,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以首都机场安全管理的多年工作经验为依据,设定了保障安全的基本岗位。人流检查一般包括验证、开机、开包、手检、维序及宣传岗位 ,货物检查,行李检查包括判图、开包岗位,而且三号航站楼拥有国际领先的五级行检技术,每一级根据设备设置来设定岗位。因此,所有节点的安检工作人员数必须时刻保证不少于所有安检岗位数。同时,考虑到首都机场物理环境,例如设备数量、场地面积、通道内工作人员的容纳量等因素的制约,以及资金流的限制,可以得到其它几个约束条件。所有通道上的工作人员不能超过每个通道上所需设备量,不能多于通道内安检人员的最大负荷量,尤其是旅客检查通道内。因此,约束条件可表示为:

基于以上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即可根据旅客流量、货物流量、行李流量、商品流量及工作人员流量的变化,调整各个通道的人员配置及人员的安全管控力度;动态调整通道开启数量和各个环节在安全管理中的权重,以实时调整安检人员的安全防范强度。从而,实现整个管理过程的动态循环,时时优化安全管理中的人员配置和管控力度。

3.2 建立其他安全环线性规划模型

在对基础“安全环”进行建模后,向外展开和向内收缩可以发现,“公共区域抽检巡视环”、“控制区内的监控巡视环”以及“飞行器的监护环”均与设施设置相关。安全质量与巡视效果、抽检强度以及监护效果成正比,而人员的投入是其决定因素,因此对这三个“安全环”统一规划,匹配相应的资源。

4 首都机场“安全环”防御系统动态建模

基于首都机场客流量、航班量、货流量等时刻变化的客观条件,以及机场内部设施设备设置的改进和故障问题等影响因素,机场的保障工作需要实时调动各环节的管控作用,以节约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因此,在建立了防御系统的基础模型后,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引入模糊逻辑的方法,更加简单、高效地完成调节控制过程,利用科学的控制理论方法代替管理人员的实时追踪分析,从而提高首都机场科学管理水平。

4.1 输入输出量的确定及描述

基础安全环内各变量的调节因子分布受旅客流量、行李流量、商品流量、货物流量、车辆流量、工作人员流量影响,并与各通道种类的开启通道数量和安检设备数有关。因此,将其通道数、过检量和安检设备量作为模糊控制系统的输入变量。而公共区抽检预检巡视环、控制区巡视环、监护环与门禁、监控等设施数以及航班数相关,因此,将设施数和航班数设为输入变量。而信息环作为最外层的保护环,对安全工作的贡献主要受到传递过程和法律规章执行力度的影响,传递过程越多,信息失真和出现断层的几率越大;法律规章执行力度越强,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越好。因此,在信息决策环,将传递路径和执行力度作为输入变量。从而建立了两个多输入多输出控制器、一个多输入单输出控制器,完成了首都机场多层级安全闭环的模糊控制管理。

4.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是模糊控制应用的基础,所以,正确地构造隶属度函数是模糊控制的关键问题。每个变量使用连续型论域,采用简单的线性化处理方法,所有的隶属度函数采用高斯函数。

由于基础安全环内的开启通道量、设备量和过检量决定安全环内安全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所以,将开启通道量输入变量D1的论域(基本通道数,最大通道允许数)划分为{ZD,SD,MD,BD}(Z:zero,S:small,M:middle,B:big,D:door),其中基本通道数指通道过检最低通道要求数,最大通道允许数指首都机场客观物理条件限制的允许设置的最多通道数;过检量变量D2的论域(最低流量过检数,最高流量过检数)划分为NB,NM,NS,Z,PS,PM,PB}(N:negative, P:positive);机场安全环作为最大的安全防线,其所占安全保障的权重最大,将此控制器,即控制器1输出变量的论域(1,100)划分为{NA,SA,MA,BA} (N:none,S:small,M:middle,B:big,A:affect)。由于公共区抽检预检巡视环、控制区巡视环、监护环均与门禁、监控等设施数以及航班数相关。因此将此三个安全环放在一起进行考虑,统称为预检巡视监护环,设计多输入多输出模糊控制器。将设施量输入变量的论域(基础设施数,最大设施支持数)划分为{ZI,SI,MI,BI}(Z:zero,S:small,M:middle,B:big,I: installatione),其中基础设施数为必须开启和巡视的监控和门禁数,最大设施支持数为物理条件和财力条件所决定的首都机场提供门禁和监控设施数;航班数输入变量N2的论域(最少航班数,最多航班数)划分为NH,NB,NM,NS,Z,PS,PM,PB}(N:negative,H:huge, P:positive)。由于,相对于基础安全环,此三个安全环相对基础环所占安全保障工作的权重较小,将此控制器,即控制器2输出变量的论域(1,50)划分为{NA,SA,MA,BA} (N:none,S:small,M:middle,B:big,A:affect)。

信息环的安全效力由信息传递的路径和决策执行力度决定,信息传递路径可以由传达层级量化,决策执行力可以由执行约束等级量化。因此,将输入变量信息传递的路径M1的论域(信息始端,终端层级)划分为{SL,ML,BL,LL}(S:small ,M: middle, L:big,L:layer),将输入变量决策执行力M2的论域(最低执行等级,最高执行等级)划分为{ZG,SG,MG,BG}(Z:zero ,S:small,M:middle ,B:big,G:grade)。相对其他安全环,信息环所占安全工作的权重较小,因此,将此控制器,即控制器3输出变量的论域(1,20)划分为{NA,SA,MA,BA}(N:none,S:small,M:middle,B:big,A:affect)。

4.3 模糊规则的确定

模糊控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模糊规则的建立[34-36]。模糊控制系统是由一系列基于专家知识语言来描述的,并用一系列模糊条件描述的模糊控制规则构成模糊控制规则库以实现控制效果。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模糊规则反映输入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①控制器1的模糊规则表如表1所示。

②控制器2的模糊规则表如表2所示。

③控制器3的模糊规则表如表3所示。

5 动态模糊线性规划系统分析

5.1 基础安全环(图3)

由于基础安全环对安全保障工作的影响较大,将其各环节的系数设定在[1,100]变化,表示在安全建设管理中的权重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