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1 15:35:16
药学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因特网;药学;信息资源;发展
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供人们进行资源共享的由网络互联所形成的全球性电子信息世界。我部已于1996年8月初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半年多的实际应用,获益匪浅。
1因特网简介
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国内又把它称之为互联网络。也叫Internet。自1993年因特网引入我国以来,先后建成了六个因特网国际出口信道,如中国科学院科技网(CSTNET)两条,国家教委科研网(CERNET),邮电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电子部金桥网(CHINAGBN),国家科委的科技信息网(STINET),并且在数量上还在不断增加,带宽及速率也在增加。这些网络的建成在促进学术交流、获取最新信息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医学信息网于1995年联接Internet网络,该网络在全国设立11节点,其中包括地区。
2因特网提供的服务[1~2]
2.1远程登录(telnet)
telnet服务资源可用来连接和使用因特网主机,连接建立之后,该用户所在的计算机就可以作为远程主机的终端一样使用。通过使用telnet,因特网用户可以与全世界的许多数据库、图书馆、文件库、大学信息系统以及其它信息资源建立联系。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学图书馆、研究所、政府机构等向用户开放他们的数据库,对我们医药工作者来说,可通过Telnet进行医药文献查阅或获得任何所需信息。
2.2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E-mail)
电子邮件允许向一个或一组因特网用户发送消息或电子邮件,也可以用来接收和存储从其它用户发来的消息或邮件。优点是快速而可靠,使人们不再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电子邮件是为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提供的一种快速、简单和经济的通信或信息交换的方法,是因特网的重要应用之一。数以百万计的因特网用户都有自己的E-mail地址,E-mail改善了他们与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或朋友们的通信能力,也为他们在信息获取、科研合作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非常重要的源泉、动力和手段。电子邮件还支持主题范围甚广的电子讨论会,这种讨论会把持有不同见解的人组织在一起,讨论问题,共享成果。
E-mail还为因特网用户提供另外一种服务,那就是电子期刊(electronicjournal)。虽然某些电子期刊需要某些特殊的软件才能显示他们的内容,但是更多的电子期刊是以文本方式分发给所有订户的。现在因特网上有许多与药学有关的电子期刊。
2.3邮递表(mailinglist)
邮递表是由一系列E-mail地址构成的邮递清单,或者是说由许多邮件接受者的用户名及其域名组成的花名册。当你把电子邮件发往邮递表时,你的邮件就会自动发往这个邮递表的每一个成员。
2.4查询服务(finger)
查询服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可以用来显示因特网主机上任意用户的个人信息。②可以查看哪些人正在使用某个因特网主机。③可以与那些提供某些特殊信息而建立的因特网主机进行通讯,从而获得某种信息如天气信息、地震信息等。
2.5匿名文件传输(FTP)
匿名文件传输FT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服务。利用这种服务你可以从Internet中的数以万计的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的计算机中免费拷贝到各种文件,这些文件包括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软件。如果你需要某个应用软件,技术文件,需要阅读某种电子杂志,作为一个因特网用户,你就会发现,匿名FTP会对你的学习和工作给予极大的帮助。
2.6文档服务器(archie)
文档服务器是因特网资源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提供了一种在因特网环境下的以信息查询为目的的电子目录服务资源。这个数据库系统定期查阅因特网各文件库,确定可以提供给因特网用户的文件。这样,任何一个因特网用户,只要访问archie,给出需要查找的文件名,就能知道该文件的出处了。
2.7新闻论坛(usenet)
新闻论坛是涉及全世界数百万人的为数众多的多样化综合性新闻或专题讨论组的总称。每一个讨论组(discussiongroup)都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讨论。
2.8查访信息(gopher),广义信息服务系统(WAIS)和WWW
查访信息和广义信息服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因特网用户。这两种软件是菜单式(menu)驱动程序,用户不必再键入长长的命令来完成某一操作,而只要以菜单的方法发出命令或请求,服务软件就会自动地去完成你指定的任务。WWW则是另外类似的服务系统,但与gopher和WAIS不同,它是一种被称为“超级文本”为基础的信息检索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2.9联机交谈(talk)、IRC(internetrelaychat)及其它
与电话相似,因特网同样也具有交互式(interactive)“同步通信”的能力。这种“同步通信”要求信息交换的双方同时进入因特网工作,而且信息交换是实时完成的。
talk可以把你的计算机与其它用户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可以把双方键入的内容实时的传给对方。这种对话的表现形式是通过键盘输入信息的同时你可以看到他(她)键入的内容,他(她)也可以实时地阅读到你键入的信息。
IRC是通过使用信道(channel)完成信息的交换。你在键盘上键入的内容会立即出现在那些恰好与你使用同一信道的各用户的屏幕上,有点象通常的电话会议。
其它服务资源还有whitepages,whois,布告栏系统BBS,电子杂志和多用户空间MUD等等。
3应用
我部自1996年8月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接入了因特网,通过综合因特网上的各种服务资源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了联系,与美国、日本和英国医药科研机构联系,得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最新信息、AIDS研究进展、新药信息、日本的医疗科研信息、英国的公共卫生信息等,在mailinglist中,我们用lists命令获得了诸如BIOMED-L(biomedicalethics),APADivision12(clinicalpsychology),MEDNEWS等医药卫生方面的专题讨论组的地址。我们通过telnet了解到由FDA的数据库提供的最新报告和期刊,我们通过gopher查找美国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中包含数据库(CATLINE)的图书、包含数据库(AVLINE)的视听资料、以及包含数据库(SERLINE)的期刊,获得了与在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FTP获得了一份涉及到药理改革的清单,通过FTP和gopher了解了自公元前5000年以来的药品禁用简史,也了解到一个汇集药品信息,包括药用简史、文章,苦艾酒的FAQ、麻醉剂、大麻、LSD、菌、鸦片乃至等的pharmacologicalcornucopia。通过usenet围绕biotechnology展开讨论,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如细胞识别,蛋白连接等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
网上提供的与医学有关的另一个服务是由生命卫星Satelife提供的卫生网(healthnet)信息服务,它是基于现代卫生信息的严重短缺和卫生人员与院校、图书馆、医院及其它组织分离,没有足够资金订购医学杂志或保持订阅,并由于电话、传真与交通费用昂贵,妨碍了卫生人员共享有关信息。通过药物电讯网进行讨论。Healthnet的进入有E-mail,gopher及WWW方式,此外,healthnet的E-mail(基本药物目录电子邮件)可用于向E-mail索取文件目录,把新的报告如基本药物目录、国家药物政策、标准治疗指南通告有关人员,获取诸如WHO基本药物行动委员会出版物及《INTRUD通讯》等。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网上()我们得到了在研课题的有关信息[3~8]。
4因特网上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未来
4.1药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特网上最重要的医药信息网络仅举一例:医药信息网(PharmInfonet)是由美国VirSci公司创建的,通过因特网免费向医生和患者提供最新的和可靠的医药信息,其几乎涵盖了医药信息的药品数据库(drugDB),疾病数据库(diseaseDB),医学专题综述(medicalsciencesbulletin),新药数据库(drugPR),用药问答(drugFAQ),医药市场(dharmmall),最新医药信息(electricalhighlightbulletin),安全用药指南(safemedicationpractice),医药新闻组(sci.med.pharmacyarchive),医药信息网的主要电子出版物,医药信息服务等十二个方面。
其它医药信息资源还有PharmWeb(),FDA(http//WWW.fda.gov),军事医学科学院()[3,5]。
但要在数量庞大、日新月异、高度分散的因特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是相当不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浏览、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三种方法,最常用为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其包括使用网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如Yahoo(),Infoseek(http:
//),FDA(),Altavista(http:
//),Webcrawler(),Lycos(),OpenText(),Excite()等,此外通过网上SOSE-mail也可得到所需信息[6,8]。
4.2未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因特网是我们通向信息社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一座桥梁,全球教育已成趋势,许多大学已在网上开设了医学教育课程,甚至出现了网上虚拟医院,科学研究不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合作的产物,因特网使之成为全球性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科研经费和仪器设备将被更有效的利用,科研的进展和数据将会及时地交流和通报(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相同水平的重复项目将会减少。此外,全球性的医疗保健、全球图书馆、全球会议中心、全球娱乐、全球商业已指日可待(有些已成现实),或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旁听WHO的各种会议,并对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者单位:张勤曾仁杰郑慰孙伟张张丽如(成都610083总医院药学部)
高伟(成都610013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马鸿飞主编.Internet资源与使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45~64.
[2]夏云编.Internet实用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152~173.
[3]黄国志.医学网址大放送.电脑报,1998-03-30(18).
[4]USAFDAHomepage,1998-09-27.
[5]军事医学科学院主页,1998年9月2日.
[6]PharmWebHomepage,1998-08-18.
药学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药事管理学》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主体,由众多的药品管理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药品标准,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国际药品条约组成的多层次、多门类、有内在联系的法律法规体系。《药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时效性、政策性强、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同时由于该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导致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模式设计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为主,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低。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设计为主,理论内容合班授课,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传达;同时我校跟其他一些药学类高等学校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一样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教学和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普遍缺少应有的药事管理学的实践经验,难于适应药学事业整体发展的需求。
3.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质是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将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一种知能结构体,其目的在于技术促进型学习,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与评价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三大核心。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组教师虽然PPT制作、基本办公软件及从网络上搜索课程教学资源等操作都比较熟练,但网页制作、音频视频编辑和图像处理等技能不是很娴熟,也不能灵活地将信息化资源和技术运用于学生课堂或课后学习,教学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均有限。
二、《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探索
针对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从而使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质量。
1.课程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不仅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还需要院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自身信念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根本内驱动力,而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均也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课程组首先让教师了解培养与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端正态度;其次课程组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学院学校举行的相关现场培训或网络远程培训,或学习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等课程,或请教专业计算机教师、反思总结信息化教学实践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实施《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是课程建设中的重点。教学资源库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模块。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资源。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单元知识点以及与课程有关的材料。课程组进行如下探索。(1)各类资源查找收集整理。我们发动课程组老师和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查阅教育网站、报刊杂志、电子图书及相关网站广泛收集各类相关资料包括教案、课件、案例,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与药事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和新规章等,各类音频视频资料、优秀博硕士论文和可供学生自练与自测的包含丰富的、体现不同层次水平的习题以及各大高校药事管理学考研考博试题等。然后将收集的各类资料分门别类整理成课件库、习题库、案例库和参考资料库。(2)教学课件的制备。根据课程和当代大学生特点,课程组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制作智能化、交互性强的《药事管理学》教学课件:①对有些难讲解部分,或新增的一些法条等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增加了对药品生产管理的规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增加了基本药物的电子监管规定。课程组同仁把专业知识的新发展态势融进课堂教学内容,独辟蹊径,制作有价值教学课件。②借鉴国家精品课程,把精品课程中课件的优秀部分和自己设计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更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③使用“拿来主义”,使用别人的优秀、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3)《药事管理学》课程网站建立。在专业网络教师指导下,将我们收集到各类文献资料包括教材、教案、课件,国际、部级学术会议信息,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各种与药事管理学相关的中外文电子期刊名称等挂在学校的网络上,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学号随时进入《药事管理学》网站,获取他们需要的资料,进行课后巩固或深入学习。
三、《药事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
我们现还处在信息化教学的尝试和初级阶段,还存在信息平台资源不完备、高信息技术素质的师资队伍欠缺等不足,因此本课程组成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药事管理学信息化理论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是采用了以下几种模式。
1.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讲授型教学相结合模式。我们根据《药事管理学》课程知识点的特点,对本课程的总论、药事组织、药学技术人员管理、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章节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框架与传统讲授模式的框架大体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讲授知识和一些如“违法药品广告”、“假劣药”和GMP中的厂房、环境、设施设备等收集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视频内容有效整合,充分刺激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提高教学效果。
2“.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大多数章节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课题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分两大模块进行:一块是以老师为主,另一块是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块具体操作是:根据每一章节内容,从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案例库筛选较新的、内容相关的1~2个案例作为该章的导入材料并以案例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讲解例如,笔者曾以“葛根素注射液”和“鱼腥草素注射液”为例,讲授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的区别以及出现问题时应受的处罚,便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从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案例库筛选一部分案例用于专门开设案例分析课的素材,老师先介绍案例,设置若干问题,然后学生讨论,最后老师查漏补缺。以学生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块,教师先讲授相关药事法律法规知识后,将全班分多个小组,每组3~4人,每组的讲授的知识点不一样。每小组学生课余协同根据要巩固运用的知识点查阅、筛选案例、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处理,并制成PPT,课堂上每组选派一个学生代表讲解,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四、结语
药学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一、Internet工具及资源简介[3]
Internet拥有多种工具及资源,每一种工具及其所对应的资源都具有其独立的目的和操作模式,而各工具的使用和资源的获取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Internet新用户不知所措。
1.E-mail(电子邮件):它本身是一种工具,但它所发送和接收的消息(message)则又是一种资源,它是在Internet上最重要和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和资源。
2.MailingLists(新闻或专题讨论组):它是利用E-mail的传播功能,将某一信息的若干份拷贝传送至所有需要它的用户(讨论组成员)手中。
3.Newsgroups(新闻组):类似于MailingLists,它也是为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用户提供新闻、评论和其它信息的一个场所,但它不同于MailingLists之处在于并不是利用E-mail来实现信息的交流,而是用一种称为Newsreader的程序来访问Newsgroups的资源。
4.WorldWideWeb(全球信息网,WWW或Web):它是一个Internet网点组,并创建了它自己的Web文档或称Web页(pages)供用户浏览。Web页的特点是其上有许多超级文本链接(hypertextlinks)或突出显示的关键字,一但某一个链接或关键字被选中,则会打开相应的新一页,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鼠标即可实现在Web上的漫游,获取各种资源(文本、图片、声音、动画以及视像节目等)。
5.Telnet(远程终端模拟服务):利用Telnet功能可以使自己的电脑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去运行和访问保存在该远程计算机中的程序和信息,检索许多大学和公共图书馆中的目录,沟通与政府间的联系,获得相应的资源,但Telnet也是Internet工具中最难掌握的一种。
6.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通过Internet从一台计算机向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文件拷贝的一种标准Internet协议,通过FTP可以下载程序、书籍、以及各种政府的信息等。
7.Gopher:是在Web之前出现的一种工具和资源,由遍布全球的Gopher服务器组成的服务系统,其资源以标准化的且易于使用的菜单方式存在,每一个服务器都含有有关本地资源的菜单,虽然通过Gopher只能访问部分Internet资源,但这部分资源包括了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现在Gopher资源也可用Web来访问。
8.TalkandChat:它们是交互式通信工具,也是最少用的Internet工具,它们可使Internet用户间实现实时相互交流。Talk是在两用户之间建立一对一的交谈,而Chat可以允许两人以上的多用户交流会谈。
下面我们结合本专业重点介绍其中两种使用最多,最方便,界面友好的工具和资源。
二、E-mail(电子邮件)
E-mail是Internet中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具有快捷、方便、廉价的优点,从理论上讲,发送一封邮件仅需几秒钟即可达世界任何地方,但往往一封邮件需要多个服务器的转送以及受通信繁忙程度的影响,一般需要数分钟达对方主机,这是普通的邮件不可比的一种传递速度,而其费用仅为一次市话费。这种快捷与廉价使得E-mail成为我们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快速联系和交流有效而经济的工具,也可用于进行资料的索取、传输、参与专业学术讨论,以及加快审稿和出版周期等。值得一提的是,利用E-mail参与专业的MailingLists(讨论组),是很好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值得大家使用。在我们上网期间找到与药学专业有关的讨论组(MailingLists)有28个,涉及药学的各个方面,如药理、药剂、生物药剂学、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当我们加入到某一讨论组后,每天可收到该讨论组送来的信息(E-mail邮件),即各种专业问题和相应的回答,任何成员均可向讨论组发送问题或解答问题。我们加入的一个讨论组——美国药学会药物历史讨论组是一个药学问题讨论组,其成员来自39个国家有1100多专业人员(人数每天在增加),这是天天都在进行的世界范围的讨论,使我们开扩视野,增长知识,广交朋友。参加讨论组无需交费,只要向该讨论组提出申请即可,因此,望已上网的同仁选择合适的讨论组尽早加入。
三、WorldWildWeb
是一个利用超文本(Hypertext)文件和多媒体的全球网,目前在Internet中应用最为广泛。在Windows98界面下Netscape4.0或4.5和MSExplorer4.0或5.0都是进入WWW良好的浏览工具,在进入Web页后,可通过对其突显字的选择方便地浏览感兴趣的内容。对于药学专业人员来讲,可以通过WWW了解国际药学最新研究进展,浏览当月药学有关杂志,参加药剂学专题讨论,阅读国际药学术会议公告等。但要想利用这些资源首先的知道它们存在的地点,下面我们介绍Web上寻找药学资源地址,并介绍几个药学网点。
1.资源寻找:在Internet上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使用能够进行信息检索的获得信息工具,一般分为交互式和索引式及名称地址录三大类型检索工具。目前Web搜索和查询的工具有二十余种,各有特点,我们介绍常用的四种。
(1)Yahoo:是一个非常优秀和流行的Internet搜巡工具,有中文版和英文版,它将不同的网页分门别类,进入主页(HomePage)后,在搜巡(Search)框中输入pharmaceutics(药学),可找到53条和1963条与药学相关的中英文信息,包括新产品、Web地址、药学杂志、药学组织、研究所以及信息库等。也可在进入主页后,选择HealthandMedicine,进入次级页面选取pharmacetics,可找到有关组织机构、药学杂志、研究所、会议公告、公司信息等,但目前这一位点收集的内容有限,且拥挤异常。
(2)Lycos: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资源的索引数据库,也是一种有效而方便的Web搜巡工具,它在搜索文件、内容以及文档的次序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人工智能,但更新速度较慢,含有大量过时信息。在许多搜索工具目录中,都有向Lycos的链接。如Microsoft就将Lycos作为其InternetExplorerWeb浏览器的搜索工具。进入Lycos主页后,在其“Search”框中输入pharmaceutics,结果显示共搜巡了6千6百多万个Web页,与药学有关的资源地址有4881个,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选取所需的地址。
(3)Excite:也是一种优秀的Web搜巡工具,著名的网景公司(NetscapeCo.)就将其作为NetscapeVanigaorGold4.0版本浏览器的搜索工具,在其主页有分类目录可供逐级向下查找,也可从“Search”框中输入检索词直接搜索。我们用“pharmaceutics”搜索,发现有20,539个与药学这一词相关的文件,如果想限制搜索范围,可在主页搜索前选择“AdvancedSearch”。
(4)Webcrawler:它在创建数据库时不仅要搜索URL和链接,而且还要搜索Web文档的全部内容,这就使得它更适于搜索那些隐藏在文档内部的信息,同时还搜索Gophers、FTP服务器,如此广泛的搜索空间使它很适合于查找那些你认为有可能不在Web服务器上的信息,但检索的准确性不高,对于模糊检索相当有利。如果在搜索框中有多个检索词时,可在复选框中选择“AND”来设定其间关系,否则以“OR”作缺省设定。
2.药学网点介绍:
(1)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FDA在Internet上的主页及其内容是药学信息的巨大资源,主页有FDA新闻、食品、人用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兽药、化妆品、现场检查和进口、毒理和外语版等图标,其中介绍人用药品的情况,包括分二级标题如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CenterofDrugEvaluationandResearch,CDER)的主页,包括药品审评过程的信息,政策和程序手册(MaPPs),有关药品法规一般项目的快速索引等。药品副作用系统(药品缺陷和流行病学部的自然报告系统数据库,主要来自职业医生报告)。艾滋病临床试验信息服务,药副作用年度报告,已批准具有等效性的药物(橙皮书),已批准具有等效性的药物(积累增补本)更新等。已批准具有等效性的药物每月增补和取消,药品主文档:CDER在其Gopher地址出版过药品主文档目录,OTC药物辅料和含醇警告声明的审评。FDA药品和器械产品批准目录,有关药物安全的标签改变。FDA医药产品报告程序。国家药品编码目录(NPCD)的每季度更新。非处方药(OTC)专页,给消费者和医药工业厂商提供的OTC信息。专利期延长的新专利的备案号,新药专利和失效期、SAS药物制剂稳定性、每月分类整理即将出台的信息、批准信和批准的最后印制标签图形、非活性成分指南、Orphan药物、评审部专用信息等。法规指南包括药品投入市场后副作用报告规章的实施、人用药的现行GMP通知、学院审评委员会操作和临床研究要求、政策和程序手册(MaPPs)、即将出台的信息、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有关法规等等资源。
(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大型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1983~1998年间辆900多种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总计966215条文献:自1994年起,CBMSdisc的收录范围进一步扩大,年收录量达160000条以上,并增收了文摘、英文题名、关键词等字段,加强了主题词标引及分类的深度。CBMdisc的收录范围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中药等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目前,CBMdisc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能基本上满足各级临床医生对中文药学文献的需求,可免费检索。
(3)牛魔网健康药塞:是国内较好的药学综合网站,包括科学用药,可查询西药、中草药图库、中药有效成份资料,中国中草药大典、中药基本信息数据库、中国中成药数据库、全国医药厂家、国内外著名医院及医学院校网址和药品市场行情等医药资源,并可通过邮件列表,及时得到该站更新通知。
(4)免费网上检索Medline数据库:虽然这地址不是药学专业网址,但Medline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将它介绍给大家会受益匪浅。该网点允许最多查询200条,如果所查文献较多,可通过主题词或年份限制,反复查多次。输入主题词后检索,检出题目后,如需看摘要,可在编码栏内打勾,选择恢复原文,即可看到所选条目文摘。如要限制检索,可选“AdvancedSearchPage”,对主题词、题目中间的词、摘要中出现的词、作者姓名均可检索。另外还可限制只找英文摘要、与人有关的(排除动物)、杂志类型、文章类型及时间限制(从当前到1966年),所查内容与光盘相同,但早2个月得到新内容,并比付费光盘检索还便宜。
以上仅介绍了几个药学网点,但实际上电子专业杂志或电子新闻杂志远不止这些,如国内数字化期刊,国外网络医学新闻及杂志,收集了超过300种医药杂志的网址,并提供连接,大家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浏览。
四、对于Internet在药学使用中的建议
1.Internet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源和快速传递信息的通道,应当受到药学界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尽快掌握这一工具必将会对促进药学的快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是现代药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建议在药学专业杂志上开辟Internet园地,普及网络知识,探讨如何用好药学资源,交流经验,共享网址,同时还可探讨药学软件的开发、应用等知识讲座。
2.建议在具备数据通信条件的作者论文后面附注E-mail地址,以逐步普及这新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通信交流手段,加快信息和科研的交流。
参考文献
1电脑报社编辑部.电脑报合订本——Internet之窗.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1-12.
2张勤,等.Internet与药学信息资源发展.中国药学杂志,1999,(21)3:196.
药学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迅速推广和运用,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各个学科渗透,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药信息学就是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结合的必然结果,它将推动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众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
护理
1 中医药信息学概论
中医药信息学属于医学信息学的范畴。医学信息学是信息技术学和各医疗卫生科学的交叉科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它由信息处理和通信理论及应用组成,而这两个方面的处理对象是医疗卫生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和医学信息学一样,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与信息科学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领域,一个是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传播与中医药研究有关的媒体化信息,另一个就是中医药科学有关问题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医药信息学运用信息科学技术使中医药理论可视化(易理解)、可重复(易掌握)、可操作(易交流),是在继承意义上的再创造[1-2]。中医药信息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许多方面,如通过中医翻译系统实现对外交流,各种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站的建立,数字图书馆、医院信息系统、远程中医学诊疗系统的建设,中医影像学,各种教育教学系统及中医药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等都取得了瞻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 制约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医药信息学教育模式存在不足,不利于中医药信息学人才的培养,造成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匮乏,是阻碍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医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仅个别院校开设了医药信息学专业。尽管许多中医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讲授中医药专业知识相对较少或课时严重不足,而中医药教学往往又忽视人文教育及包括信息学在内的多学科的交叉学习,顾此失彼,没有从培养“中医药+信息学”复合型人才的高度设置选修专业和课时安排,导致信息学专业人才不懂中医药、中医药人才不懂信息学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中医药信息学人才缺乏[3]。而且由于受学科意识及观念的限制,引进其他学科人才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也有不少人认为做信息学效益低、没发展,使信息人员来源困难,难以留住人。加上领导层、科技人员等的信息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信息队伍人数少、素质差、人员不稳定、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从现有信息人员知识结构来看,懂外语、中医药学及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人员,真正能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手段对国内外医药科技发展动态作定性定量综合分析的信息研究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妨碍了中医药信息学的正常发展[4]。因此,合理设置中医药信息学专业、调整中医药信息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做到二者兼顾、比例适当,同时,增强中医药信息学从业人员的信息意识,加大对中医药信息学人才的吸引、培训力度、资金投入,为他们提供良好而可持续的科研及发展平台,对于改善中医药信息学人才不足的局面及对中医药信息学的长远发展尤其重要。
良好的文献整理、修订工作是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基础。中医药古今医案、古籍、期刊等资料丰富,但这些资料存在记载错误、脱文、大量争议等现象;且中医药古籍大多都为传抄或传刻,脱文讹字,在所难免,又有重新修订或增订等情况,导致同一种书,因版本不一,其内容亦不尽相同,甚至导致错误的信息的整合与加工,或因选用劣版材料而得出错误的结论[5],无形中对中医药信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中医文献研究中存在自发盲目、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等问题,故而,有必要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会同中医药信息学人员一道,加大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和开发,同时,培养中医文献专门人才,建立中医文献研究新学科,促成中医文献新科研中心的形成,为中医药信息学提供大量具有权威性、可靠性的文献信息资料[6]。
护理
现代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在全面性、资料权威性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利用与维护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中医药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已经广泛深入到中医药学的各个环节,包括现代文献的检索、古代文献的检索、中医辨证研究、不同疾病研究、中药检索、针灸研究、方剂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7]。但也存在诸多不够健全的方面,如在数据库的全面性方面,中医诊断模拟库较少,内容不全,查阅不便,缺乏公用的大型数据库[5]。即使是相同类型的数据库,也因采用不同的建库系统和标准,使得数据库资源共享比较困难,与外系统的联合建库则更少[8]。在资料选择方面,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个别数据库在选材上没有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权威的文献资料,使得数据库的权威性降低,不利于开发利用、借鉴和使用[7]。问题最严重的在于数据的建立、利用与维持方面,由于缺乏宏观控制,协调不力,中医药科学数据库一直缺乏专门机构领导,中医药科学数据库建设在整体上还处于自发建设的封闭状态,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导致中医药科学数据库资源建设进程缓慢、持续性建设状态差、库容量小、时差长、更新慢,甚至相当一部分数据库因无法升级或更新而成为“死库”,使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利用率不高或根本不能提供上网服务,进而导致数据库知名度低,致使中医药科技信息资源未能列入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范围内,这些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科学数据库建设的规模、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不利于中医药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8]。因此,应建立健全数据库的管理制度,加大中医药信息学数据库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和维护,努力建设质量高、更新快、专业性强、查阅方便的具有权威性的大型、主体中医药数据库,建立数据管理、共享及机制与体系,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和知名度,同时加强中医药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语言体系研究和建设,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数据平台,促进中医药信息的全球共享[9]。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涉及领域相对狭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药,从中医药历史文献及中医药现代研究文献中提取特征,寻找规律性信息,形成用数字描述和表达的中医药内容,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的规范化进程。当前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应用最广泛的是在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如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医方剂研究、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中药新药研发等[10-11]。然而,其涉及的往往是某一类药和治疗某一类疾病的药物,还有数目巨大的药物没有得到研究。总体而言,中医药信息学在数据挖掘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用于探求中医诊治疾病规律、复方用药规律的研究,以及中医治未病规律的研究、证候研究等[12]方面的数据挖掘较少,甚至少数人仍然以现代医学为标准,挖掘中医临床证候、体征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中医纳入现代医学的诊断治疗标准的现状,不利于中医药信息学按照中医药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发展。面对浩瀚如烟的中医药信息,数据挖掘工作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在对中医药各种信息资料的整理、中医药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资源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其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同样也必须加强数据挖掘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必须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点、特色进行挖掘和整理,才是不失中医药方向的数据挖掘技术。
护理
3 结语
中医学与信息学的交叉融会,将有助于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有助于中医药事业的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以及中医药的现代化教育事业。然而,无论如何发展,都必须在遵循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调整中医药信息学教育模式,培养和吸收中医药信息学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规划和组织原则,加大统筹管理和资金技术的投入,不失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的特点,结合强大的信息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形成一门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信息学,否则就是画虎类犬、“四不象”了。
【参考文献】
[1] 任廷革.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基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l7(l):91-92.
[2] 周琳琳.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现状分析(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9(9):69-71.
[3] 李向荣.中医药学与现代信息相结合的发展态势评析[J].中医药学刊, 2003,23(1):131-132.
[4] 余三红.试论中医药信息工作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3,10(7):814-815.
[5] 李湘君.中医药信息资源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7,21(3):227-228.
[6] 米 鹂,成建军,王 鹏.略论中医文献研究不足与对策[J].中医文献杂志,2004,(2):35-37.
护理
[7] 张 林.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l):133-135.
[8] 杨继红.我国中医药科学数据库的特色[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l4(3):17-18.
[9] 尹爱宁.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现状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14(5):1-3.
[10] 秦雪君,施 诚.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06,19(5):88-90.
药学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迅速推广和运用,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各个学科渗透,推动各个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中医药信息学就是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结合的必然结果,它将推动中医药信息数字化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众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
1 中医药信息学概论
中医药信息学属于医学信息学的范畴。医学信息学是信息技术学和各医疗卫生科学的交叉科学,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科学。它由信息处理和通信理论及应用组成,而这两个方面的处理对象是医疗卫生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和医学信息学一样,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与信息科学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领域,一个是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传播与中医药研究有关的媒体化信息,另一个就是中医药科学有关问题的信息技术研究。中医药信息学运用信息科学技术使中医药理论可视化(易理解)、可重复(易掌握)、可操作(易交流),是在继承意义上的再创造[1-2]。中医药信息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许多方面,如通过中医翻译系统实现对外交流,各种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站的建立,数字图书馆、医院信息系统、远程中医学诊疗系统的建设,中医影像学,各种教育教学系统及中医药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等都取得了瞻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 制约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医药信息学教育模式存在不足,不利于中医药信息学人才的培养,造成中医药信息学人才匮乏,是阻碍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医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医药信息学专业,仅个别院校开设了医药信息学专业。尽管许多中医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讲授中医药专业知识相对较少或课时严重不足,而中医药教学往往又忽视人文教育及包括信息学在内的多学科的交叉学习,顾此失彼,没有从培养“中医药+信息学”复合型人才的高度设置选修专业和课时安排,导致信息学专业人才不懂中医药、中医药人才不懂信息学的尴尬局面,从而导致中医药信息学人才缺乏[3]。而且由于受学科意识及观念的限制,引进其他学科人才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也有不少人认为做信息学效益低、没发展,使信息人员来源困难,难以留住人。加上领导层、科技人员等的信息意识薄弱,最终导致信息队伍人数少、素质差、人员不稳定、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从现有信息人员知识结构来看,懂外语、中医药学及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人员,真正能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手段对国内外医药科技发展动态作定性定量综合分析的信息研究人才严重缺乏,严重妨碍了中医药信息学的正常发展[4]。因此,合理设置中医药信息学专业、调整中医药信息学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做到二者兼顾、比例适当,同时,增强中医药信息学从业人员的信息意识,加大对中医药信息学人才的吸引、培训力度、资金投入,为他们提供良好而可持续的科研及发展平台,对于改善中医药信息学人才不足的局面及对中医药信息学的长远发展尤其重要。
良好的文献整理、修订工作是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的基础。中医药古今医案、古籍、期刊等资料丰富,但这些资料存在记载错误、脱文、大量争议等现象;且中医药古籍大多都为传抄或传刻,脱文讹字,在所难免,又有重新修订或增订等情况,导致同一种书,因版本不一,其内容亦不尽相同,甚至导致错误的信息的整合与加工,或因选用劣版材料而得出错误的结论[5],无形中对中医药信息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中医文献研究中存在自发盲目、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等问题,故而,有必要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会同中医药信息学人员一道,加大对古今文献的整理和开发,同时,培养中医文献专门人才,建立中医文献研究新学科,促成中医文献新科研中心的形成,为中医药信息学提供大量具有权威性、可靠性的文献信息资料[6]。
现代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在全面性、资料权威性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利用与维护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中医药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已经广泛深入到中医药学的各个环节,包括现代文献的检索、古代文献的检索、中医辨证研究、不同疾病研究、中药检索、针灸研究、方剂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7]。但也存在诸多不够健全的方面,如在数据库的全面性方面,中医诊断模拟库较少,内容不全,查阅不便,缺乏公用的大型数据库[5]。即使是相同类型的数据库,也因采用不同的建库系统和标准,使得数据库资源共享比较困难,与外系统的联合建库则更少[8]。在资料选择方面,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个别数据库在选材上没有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权威的文献资料,使得数据库的权威性降低,不利于开发利用、借鉴和使用[7]。问题最严重的在于数据的建立、利用与维持方面,由于缺乏宏观控制,协调不力,中医药科学数据库一直缺乏专门机构领导,中医药科学数据库建设在整体上还处于自发建设的封闭状态,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导致中医药科学数据库资源建设进程缓慢、持续性建设状态差、库容量小、时差长、更新慢,甚至相当一部分数据库因无法升级或更新而成为“死库”,使中医药信息数据库利用率不高或根本不能提供上网服务,进而导致数据库知名度低,致使中医药科技信息资源未能列入国家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范围内,这些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科学数据库建设的规模、质量和信息服务水平,不利于中医药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8]。因此,应建立健全数据库的管理制度,加大中医药信息学数据库的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和维护,努力建设质量高、更新快、专业性强、查阅方便的具有权威性的大型、主体中医药数据库,建立数据管理、共享及机制与体系,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和知名度,同时加强中医药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语言体系研究和建设,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数据平台,促进中医药信息的全球共享[9]。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学的发展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涉及领域相对狭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药,从中医药历史文献及中医药现代研究文献中提取特征,寻找规律性信息,形成用数字描述和表达的中医药内容,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的规范化进程。当前在中医领域,数据挖掘应用最广泛的是在中药(复方)的研究中,如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医方剂研究、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中药新药研发等[10-11]。然而,其涉及的往往是某一类药和治疗某一类疾病的药物,还有数目巨大的药物没有得到研究。总体而言,中医药信息学在数据挖掘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用于探求中医诊治疾病规律、复方用药规律的研究,以及中医治未病规律的研究、证候研究等[12]方面的数据挖掘较少,甚至少数人仍然以现代医学为标准,挖掘中医临床证候、体征与现代医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中医纳入现代医学的诊断治疗标准的现状,不利于中医药信息学按照中医药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发展。面对浩瀚如烟的中医药信息,数据挖掘工作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在对中医药各种信息资料的整理、中医药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资源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其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应用同样也必须加强数据挖掘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必须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特点、特色进行挖掘和整理,才是不失中医药方向的数据挖掘技术。
3 结语
中医学与信息学的交叉融会,将有助于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和现代医学的结合,有助于中医药事业的国际认可和接受程度以及中医药的现代化教育事业。然而,无论如何发展,都必须在遵循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调整中医药信息学教育模式,培养和吸收中医药信息学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中医药信息学发展规划和组织原则,加大统筹管理和资金技术的投入,不失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念的特点,结合强大的信息学理论和方法,才能形成一门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信息学,否则就是画虎类犬、“四不象”了。
【参考文献】
[1] 任廷革.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基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l7(l):91-92.
[2] 周琳琳.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现状分析(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2,9(9):69-71.
[3] 李向荣.中医药学与现代信息相结合的发展态势评析[j].中医药学刊, 2003,23(1):131-132.
[4] 余三红.试论中医药信息工作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3,10(7):814-815.
[5] 李湘君.中医药信息资源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7,21(3):227-228.
[6] 米 鹂,成建军,王 鹏.略论中医文献研究不足与对策[j].中医文献杂志,2004,(2):35-37.
[7] 张 林.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l):133-135.
[8] 杨继红.我国中医药科学数据库的特色[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5,l4(3):17-18.
[9] 尹爱宁.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现状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14(5):1-3.
[10] 秦雪君,施 诚.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06,19(5):88-90.
药学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中医学;信息中药学;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药理学;方法学;生理病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12-2595-02
中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中药学是中医理论在药学上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所以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的关键也在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开发研究的基本前提。近年来,笔者提出并阐述了信息中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以此为基础创建信息中药学,将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突破。
1.信息中医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信息中医学是以信息方法为主要方法,主要研究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内容及其运动规律,扩展人类处理生命信息的智力功能的医学。 根据中医形气神理论,结合现代生理学,信息中医学把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诠释为生理学意义上血液和组织液。
信息中医学认为气血(血液组织液)是人的生命整体层次信息的天然载体,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丰度;直接从气血获取生命信息将减少信息失真;在日、年等完整的生命节律时段内,通过连续提取人血液指纹图谱信息,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框架,构建动态的人整体层次的生命信息模型体系即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来实现中医学的理论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技术实现中医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藏象信息模型充分的体现了信息中医学的内涵,克服了既往四诊提取信息方法信息量不足而且稳定性差、客观记录不便的缺点,充分证明了中医数学模型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了对传统中医最充分的继承和创新。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不仅充分的实现了对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创新,而且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充分整合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升华。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应用到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1实现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 药性理论是中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药性”是指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与性能的统称,它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性味归经等。以信息中医学和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为平台,根据每一味药物在藏象信息模型体系中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不同反应,可以实现对药性客观的定性与定量。
同理也可实现用药禁忌、品种鉴定等理论客观化和实现复方理论和研究方法客观化,即实现中药基础理论的客观化。
1.2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病理模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的建立,创造了适合中医药研究的生理和病理模型(病理模型即中医“证”动物模型),实现了以中医的方式进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突破,提供了实验和临床的药效学及药代学研究平台。
1.3实现了中医学对实验动物属性的划分 西医药普遍利用实验动物做临床前的药学研究,并通过临床研究来验证临床前研究的有效性。能否通过对既往临床研究药学研究与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信息中医学及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可以实现这一理想。中医理论有对动物划分五行属性的内容,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在人和不同实验动物上一定有区别,而且是可以客观化定性定量的区别,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公式,直接根据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的数据对临床研究药学研究进行准确的预测。 藏象信息模型体系数学实验的开展也将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
1.4创新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近年来,国内相继有证治药动学、时辰药动学、血清药理学、药动学一药效学(PK-PD)模型、胃肠药动学、中药指纹图谱药动学、药效-药动-时间三维模型等中药药理学新方法的提出和应用。
指纹图谱方法是处理海量信息的适宜方法,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拥有海量信息的复杂系统和开放式复杂巨系统。因此,信息中医学认为无论中药化学还是中药药理学,指纹图谱方法都是目前为止最适宜的方法。
综合以上内容和方法,信息中医学提出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其中指纹图谱包括中药指纹图谱和血液指纹图谱,证象包括血液指纹图谱藏象信息模型体系,其中也包含着时间因素。指纹图谱-证象-药效-药动学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上和药物整体信息层次与人生命信息的整体层次上对药和证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规律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方法实现了这一研究的方法突破。
2.创建信息中药学
2.1信患中药学的概念 传统中药学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信息中药学是以信息中医学为理论基础的中药学,根据信息中医学为理论,信息中药学解决了中药基础理论客观化的问题,更解决和发展了中药应用理论,大大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信息中药学还将解决更多的药学问题,以下试举两例。
2.2扩展了传统中药学的范围 岳凤先教授曾经多次撰文倡导西药中药化研究,信息中药学的提出和新的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创建为这一倡议提供了技术保证,因此,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对西药体系的包容。
另外,现代医药学中经常应用的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免疫用品和组织学组织工程学制剂等等,也因为以上原因,由信息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其的中药化。
2.3对中药学进行了的重新分类 根据信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将以药物的信息属性为标准对传统中药和对被包容进来的西药体系进行重新分类。
3.创建信息中药学的意义
将文档保存至本地,方便随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