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

会计实务论文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二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四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五实施方案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2篇

1.1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模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只是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认为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能考上会计证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1.2实践教学安排不能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纳税业务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部分,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税务会计核算能力,更要有熟练的计算、填表、报税等一系列纳税实务操作能力。一般高职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总课时是72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需要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的《税务会计》课程来讲远远不够,用于实训的时间不够,实训的质量就无法保证,存在着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融合性不够,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或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割裂和遗漏,必然会使学生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职业岗位和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1.3实践项目的单一性

现有实施的实训项目只要是针对各章节主要知识点的单项实训。如增值税的申报与缴纳、营业税的申报与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等。虽然这些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税务会计》教材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训对税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一,条块分割,与现实企业的税务会计的要求相去甚远;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技能锻炼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1.4实训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影响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高职院校缺少税务会计实训软件,或者软件质量不高,所使用的凭证、账簿及纳税申报表都是从财会用品商店买回来的,资料和素材也是教材上的,要么缺乏“真实感”,要么内容过于“理想化”,用文字性的实验实训题目来代替税务会计实训,使实践教学的仿真性大打折扣。另外,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很少有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实训的机会,导致会计专业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1.5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会计和税务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税务实务操作技能。但现在大多数专业课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理论工作者,缺乏在企业的实际财务工作经历,不明了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能根据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时觉得枯燥乏味,无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胜任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造成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规范性,使实践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二、提高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

2.1构建科学的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根据行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步骤要有一个系统、严谨的方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把纳税业务融入会计业务中,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完成从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到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及缴纳一套完整的工作。通过实践教学,整合了财务会计和税法的课程内容,巩固了会计专业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并将每一实训项目的每一环节设置评分点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中,促进学生认真的进行实训操作和圆满的完成实训任务。

2.2增强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仿真性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学软件,取消文字性的实验实训题目,提供与真实业务处理相一致的原始凭证,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费发票、支票、银行进账单、入库单、出库单、工资表、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等。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熟悉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正确进行各种凭证的审核、填制、涉税报表的编制、完成各种涉税报表的网上申报和实地申报,对企业一定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达到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的技能。由于实训环境和资料的仿真性,激发了学生实际操作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一方面联系企业涉税程序和方法,符合实际征缴流程,体现企业依法、合理、准确纳税的需要,另一方面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提升了学生综合知识到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课堂讲授法,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格局,根据专业需要,积极尝试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完善税务会计教学PPT,进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利用声音、图像、三维动画、CAI课件等技术直接对教学内容进行表达,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丰富的视听方式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导者,是课程改革目标的实践者。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和缺陷,不断补充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努力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利用空余时间和寒暑假到相关企业、事务所、税务部门进行顶岗锻炼或调研,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税务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三、小结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初步确立,企业已逐渐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企业的管理者也将战略重点定位在科技开发,降低生产成本上。争相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并尽力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国家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将鼓励企业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并从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过程中无疑会涉及到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问题的探讨,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规范和指导会计实务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其实根本问题是将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支出确认为资产还是期间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不具有实物形式的资产,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包括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与企业购置、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同类无形资产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计价方法不同而已,本准则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当期费用,自创无形资产的这种计价方法优点在于考虑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入,自创无形资产是否成功存在不研究因素较多。自创无形资产未来形成的收益是否流入企业很难估计将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发生当期的损益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同时这种计价方法较为简单明了,便于会计核算的确认和计量,但是仔细研究这种自创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就会发现这种计价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一)这种计价方法确认的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违背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所谓资产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内收入相关;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本期收益即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相关。我们知道,企业所从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多少总是与企业的未来收益相关的,甚至还十分密切,并且自创无形资产在研究和开发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只有自创无形资产在获得成功后才能带来收益。由此可见自创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与以后各会计期间内取得的收益有关,与当期收益无关。因此,从理论上讲,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的价值之中要比武断地将其全部作为费用而一点也不确认其资本化要好一些。

(二)从会计的行为学角度看,费用化作法容易助长企业的短期行为。因为就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看,在企业中管理当局的报酬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较大联系。所以,如果要将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无疑将使企业的利润下降,而这些会促使企业管理者为寻求业绩不恰当地削减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以使企业的账面收益好看一些,然而这样做不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而且会阻碍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进程。在目前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不在技术、产品、工艺上创新,则很可能被市场无情的淘汰掉。

二、关于我国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设想及建议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4篇

1.管理会计实务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传统的会计工作一般是由会计工作人员采取检核、计算、记录和报告的方法步骤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的工作,最后得出可以帮助利用者决策和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资料,这些工作绝大多数是由会计工作人员人工完成的,所以,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财务数据的日常处理不仅会消耗会计工作人员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还不理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起来,且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会计工作的数据处理。目前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电子计算机新技术也在进一步完善,利用它可以完成从数据凭证到报表的所有处理过程,这样不仅使得数据采集能够通过网络化以非常快的速度获取,解放了会计工作人员,节省了人力和数据核算的时间,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会计工作人员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它的职能里去。此外,利用计算机使得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人工对数据结果的干预大大降低,其精度大大提高。

2.管理会计实务的重要性提高

管理会计实务的具体任务从以前的外编送报表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变为对外加强管理。以前会计实务主要是核算企业的财务支出,反馈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投资等行为提供参考依据,现在逐渐转为财务预算、财务支出控制以及财务支出核算并行,把提供和运用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会计实务开始干预企业的生产、推动经营并且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其重要性显著提高,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会计实务的地位和作用增强。

3.管理会计实务方法趋于科学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管理会计实务的方法不断涌现,比如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以及弹性预算法等。这些新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财务数据分析、财务预算和企业的重大决策等方面的需求,管理会计实务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方式,比如充分运用工科数学分析、交通运筹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方法。

二、管理会计实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实务的管理存在缺陷

现阶段,绝大部分现代企业的会计部门还是直接由企业的管理层直接进行管理,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会计相关的经济部门来专门负责监督和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非专业的管理层来管理专业会计实务人员会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时畏手畏脚,这样的工作环境会对会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计实务除了在企业内部受制于企业的管理层还必需在企业外部听命于地方政府,尽管会计行业的法律制度很健全,也避免不了有些人专钻监查部门的缺漏,为了眼前的利益去做假账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也不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

2.管理会计实务人员专业素质整体偏低

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扩展到了各个方面,经营范围也不断向国际化发展。这些变化在一定成都市提高了会计实务人员的专业度,我国实行持证上岗的规定也已经有很多年,但是,还是存在一部分既没有会计上岗证也没有相应学历的会计实务人员,一般情况下,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宏观的经济政策以及会计专业知识都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如此快速的今天,会计行业的电子化与科技化也不断发展起来,那部分知识水平比较低的工作人员就很难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这导致很难保证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会计实务的质量,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在财务的根本上出现漏洞。除此之外,部分会计实务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比较低,出现了借用工作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现象,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成为企业和国家的害虫,严重阻碍企业有序的发展以及我国财会改革的健康发展。

3.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认识存在错误

管理会计实务在每个企业中作用都是非常关键的,会计的任务不仅仅要使得企业的投入最小化,能够减小企业的支出,对企业内部负责,还必需要对社会、对政府、对法律负责。但是,在当前却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只重视企业效益而轻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企业对管理会计实务人员进行表彰时,评价的标准一般是为了企业的收益增加增长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企业的创收和财务水平提升中表现突出等,但很少会有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这些评价使得会计人员在潜意识里就偏重了企业利益,往往很难顶住利益的驱使去做假账。在这种环境下,对于管理会计实务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的实现便变得困难重重,这更不利于企业甚至社会有序健康地发展。

三、关于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对策

1.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的重视程度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管理层已经和以前只在文件上签字盖章的情况不同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领导企业向着前方发展的能力,作为企业的领航者,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管理人员不仅应该有经济和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还应该对会计实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的财务总监应该参加企业中重大财务活动的决策,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资金更有效的结合,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一项经济活动时,应该和企业中的会计实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只有对企业的资源和财务有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有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依据企业的会计实务信息不断地修正经济运营方案,才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

2.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改革

企业的会计实务人员应该勤于学习并乐于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会计实务的管理以及会计科技化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政府应该引导并且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科技化事业,使得管理会计实务能够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发展下去。总之,企业应该积极地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和气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实务管理体制。

3.提高会计实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会计实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怎样,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对会计工作改革的顺利开展。企业对会计实务人员的选拔应该严格把关,制订相关的选拔制度。众所周知,美国的“安然”,中国的“琼民源”和“银广夏”等会计造假事件都和会计实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脱离不了关系,所以,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该提倡会计实务的职业道德,并确立法律法规来强化约束企业会计实务,帮助企业加强会计实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引导和培育会计实务的职业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行为。此外,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相关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要求会计实务人员能够紧跟企业改革与技术改革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加强后续的教育,提高会计工作实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的认知

企业应该让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每个环节都有所认识和了解,这样不仅对企业会计文化体系的建成有帮助,还可以将会计实务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加强各部门与会计部门的配合,促进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

四、结语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5篇

1.树立师生和谐平等的民主教学观念。

民主、自由、和谐的精神环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赋予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思想的自由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全身心投入到创新性的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2.树立主导和主体相兼顾的教学观念。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忽视。离开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就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眼于引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的目的。

3.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知识更新观念。

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演化的世纪,会计教师必须不停的充电和学习,及时汲取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积极了解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只有保持教师自身知识的动态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入透彻把握理论实质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才能有培养出创新意识的、国际型、高水准的会计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新颖性

教学内容改革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会计教学内容要体现精、新、实用的特点。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简课程内容

理清各课程间的关系,删除交叉重复与陈旧空洞内容,使课程内容具有自身特性和时代新意。

2.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将抽象的理论与创新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创造有利的条件。

3.扩充教学信息量

及时引入国内外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将一个丰富的、开放的、非平衡态的、富有时代感的知识世界展现给学生。

4.革新实践教学内容

逐步实现“会计核算+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的“一体化”实训模式。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会计教学中,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多种方法相结合,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注入式、直叙式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边讲边向同学提问题,以引导启发的方式向同学传授知识。通过一问一答,使学生牢记本章的框架。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参与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方法。

对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

3.边教边模拟式教学方法。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应该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整个做账过程。通过学生手工模拟,理论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

4.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教学中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畅导新的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和效果;“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师与生、教与学需要互动;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助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自行分析、思考、动手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透彻,课堂气氛更生动活泼。

四、运用科学的创新教育手段

笔者到一线企业学习了解到,会计手工模拟技术要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基本上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和实践专业会计软件的操作技术,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校外企事业单位的现场实习、校内的案例分析、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较为全面掌握专业软件操作与基本维护、网络资源共享、研究用数据库的浏览查询以及实证研究模型的计算机处理等现代技术,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五、确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标准

1.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打破传统的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评价方法。

改变以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要手段的“学校主导型”的考评方法。通过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改革考核评价制度。

2.笔者在企业实践了解到,当代的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实验报告,加强总结实验报告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依据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探索

一、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重组准则中采用账面价计价,会产生负面效应

1.以账面价值计价,会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可表现为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等。在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很多情况使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如固定资产的重置价值、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价等。然而,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如在判断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时,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却采用了不同标准,导致不同债务重组条件下,判断债权人对债务人重组的标准不同,引起会计行为的不对称性。

2.采用账面价值会削弱债务重组会计的合理性。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具有不同的价值,折算到同一时点才具有可比性。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准则把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直接与债务重组时的债务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未把将来应付金额进行适当的折现,导致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缺乏合理的理论基础。同时,如在修改条件的债务重组中,企业所得税的存在,使公允价值(现值)在企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一种税收转移效应,即债权人与承担了公允价值引人条件下理应在由债务人承担的税负,这显然具有不合理性。

3.采用账面价值使现行债务重组在实务操作中陷人了窘境。以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为例,由于未采用公允价值对债务人将来应付金额进行适应的折现,使相同的会计处理反映性质不同的债务重组情况,其会计处理不能与性质不同的债务重组条件形成合理的对照关系,不利于真实地反映债务重组客观实际情况,致使债务重组会计实务操作难以把握。

(二)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存在困难

1.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对解决企业间债务的拖欠问题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以物抵债”的方式,对债务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饮鸡止渴”,使企业经营资金短缺,愈加陷人困境;对债权人而言,难以确认抵债资产的价值,加长了货币的回笼期,使企业蒙受损失。

2.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重组方式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使债务人在不动用其生产经营资金的情况下,减轻债务压力,债权人可加强巩固与债务人企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开拓多元化经营格局,拓宽投资渠道,分享债务方企业的未来收益。但这种方式会使债权人企业的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给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债权人企业未来收益的高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会计上难以确认和计量。

二、对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改进建议

(一)根据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采用比较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1.对债务重组伴随非货币易的事项(包括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和债务转为资本),其会计处理存在两种观点:第一,认为债务重组和资产置换是“一项任务”和“一个整体”,是债权人免除若干债务的条件,二者不可分割,应当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第二,认为是“两项任务”,债务重组后债务仍需偿还,而资产置换是另一项业务,属于非货币易,应当按照非货币易具体准则进行会计核算。笔者认为,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将其分为两项业务处理较妥当。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其实质是债务人将其非现金资产销售(转让),收回现金后再偿还债务,因此这部分收益应属于经营性损益,但这部分损益是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来实现的,若将其一次性计人当期损益,可能会以税金、分利等方式流出企业;若将其全部计人资本公积,也不符合经济业务的特征,笔者认为,应将这部分损益计人“递延损益”,并分期转人以后各期。对于债务转人资本,它属于资本交易,按照国际惯例,资本交易应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不应在利润表中列示。

2.在修改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方式中,“将来应付金额”不应包含债务重组日至债务重组清偿日应支付的利息。因为,修改债务条件,意味着双方变更了原有的合同关系,确立了新的债权债务关系,未来利息是在新合同续存期内债务人的预计支出或债权人的预计收益。实务中,企业的利息收支,一般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已计人相应的会计期间,未来利息支出计人重组日新债务的账面价值中,不符合利息费用的核算惯例,同时也减少了重组收益,且以后支付时直接冲减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不增加财务费用,这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债务人的筹资成本。因此,如果把未来利息计人“将来应付金额”,一方面会使债务人少计债务重组所得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其报表无法真实地反映因债务人自重组日至债务清偿日占用此部分资金应发生的财务费用。

(二)逐步完善公允价值的计价基础

虽然账面价值计价比较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状况,在一定时期内可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验证性。但账面价值只能告诉人们在取得资产或形成债务时所花费的成本,却不代表其本身价值。有时,采用账面价值一方面无法避免企业间(特别是关联企业之间)的舞弊行为,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方便;另一方面则为希望通过正常债务重组,盘活企业资产,扩大规模的企业制造了不小的障碍。因此,账面价值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暂时性的计量基础。在可计量性条件制约下,资产或债务的价值应体现在其预期的现金流人和流出上。并且,如果债权人在获得多项非现金资产时,为了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的人账价值,公允价值非常重要。因此,债务重组计价基础应尽快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公允价值。并且,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人和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广泛引人提供了合理的保证。为了确定公允价值,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政府物价部门可协同工商及市场管理部门,定期在有关报刊或电视广播上公布活跃资产的市场价格,为确定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提供依据;同时以债务重组中要求工商、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参与,防止重组双方转移利润,逃避税款;监督、审核重组双方公允价值的确定,保证会计信息的权威性、公证性的真实性。

(三)加强债务重组中的税收管理

对于债务重组的涉税行为,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如具有盈利的债权人企业,与作为关联企业的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时,债权人的重组损失减少了利润总额,少交了所得税;而债务人把重组收益计人了资本公积,并未增加企业利润和所得税,却增大了企业资本。因此,关联企业之间完全可能根据避税需要,随意相互重组,从而使关联企业既增大资本又少交了所得税。因而,笔者建议::

1.对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在税前不得抵扣计人应纳税所得额,以防止债权人利用债务重组转移税前利润,逃避所得税;对债务人的重组收益交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可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7篇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操作手段的影响

首先,主要通过操作数据库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利用一些大型数据库能极大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益,与小型数据类型相比大型数据库的死锁几率大大降低。另外,大型数据库不但能够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同时访问,而且其性能几乎还不会受影响;其次,会计信息化中利用财务软件可以更多地实现财务信息管理功能。例如,运用财务软件可以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并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和及时;总之,财务系统受会计信息化不断深入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后,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逐渐出现了一些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专家,他们的出现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真实完整和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模型的影响

对会计模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化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会计信息的决策上面,便无形之中淡化了会计监督与核算的功能。因此,财务使用者在做出重大决策时都是通过综合分析会计信息来实现的;其次,以前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能划分较为明显,两部门间虽然有内在的联系,但彼此间相互干扰程度较小。现在会计信息化则模糊了两个部门的关系,实现了财务部门核算与业务部门流程两者的统一。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策略

(一)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若想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升会计实务质量,那么必定需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则。具体做法有以下两项:1.大力宣传《会计法》,让会计人员对《会计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他们的行为受到适当的法律约束,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管理。2.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的力度。国家应就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来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认真执法,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

(二)提高会计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水平

提高会计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水平的方法有三点:第一,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对用户权限的分级进行管理,加大对电脑黑客,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力度,将会计信息多级备份,完善审计制度。第二,加强网络安全系统的防范功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设置,提升防火墙技术。第三,进行网络环境权限设置,对信息资料在操作系统中建立保护机制,若用户进行信息查阅或文件修改等操作时,则需登录用户名、时间、使用方式等信息,这样便于审查人员的查看。有非法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冻结该用户,并启动报警系统。

(三)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先要让他们意识到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技能,从而使会计人员能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晓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会计人员职能水平同时,还需提升他们的素质,让每一位会计人员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分子,也应需参与到企业的建设中去,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四)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8篇

(一)全面广阔

会计实务信息化的全面性和广阔性包括两方面,首先,在会计实务信息化过程中需要结合传统会计行业知识,计算机理论技术知识以及信息化处理知识,涵盖知识面非常全面;其次,会计信息化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中会应用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延伸领域广阔,用途非常之大。

(二)灵活开放

实现会计实务信息化,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是最大的便利,其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对于不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得到正确解答,大大缩短了获取会计信息的时间。同时会计信息化技术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建立会计人员交流论坛,极大便利了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其灵活多样和开放的工作方式在信息化过程中得到体现。

(三)多元发展

会计实务信息的多元性发展体现在会计专业获得信息的多元性和处理工作的多元性等方面;例如,资金的流动,目前网银和支付宝在国内的使用人群不断上升,传统的支付方式显得有些落伍,会计信息审核同样需要实现信息化,以保证资金在信息化运作过程中的监管。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同样可以使用网银等电子支付方式来代替传统的货币流通形式。此外,会计信息化可以利用图表和影像的方式向客户直观地展现会计成果,通俗易懂。

(四)良好兼容

要使得会计实务信息化顺利进行,必须保证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兼容并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方法,这一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信息化工作流程要求,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例如,现阶段会计信息化主要吸收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在后续的发展过程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管理经济学、统计学、数理分析等多种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会计工作人员工作形式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实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或机构的会计资料从事特定的数据分析、统计和计算,传统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还需要对主要实务进行审核、统计和分析。然后,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人员的需要在掌握传统会计方法和理论的基础上,再学习计算机操作方法和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方法,对于企业的日常会计事务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来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给定了会计预测模型,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和预判。简单来说,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既要懂得传统会计知识,还要掌握信息化操作方法,多元化发展,保证企业会计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对会计传统分析方法的影响

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做完后,必须对会计工作方法和方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分析过程中,要以会计核算资料为核心,结合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会计工作的过程推理和论证,发现错误要及时改进,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在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还需要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找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发现问题,要积极响应,找出解决方案。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应该从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尽量将会计信息整合到信息网络中,通过电子计算机快速处理和分析得到结论,这一方法设施的前提的会计人员信息化素质的提高。只有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掌握会计信息相关技术,才能够利用好信息化的优势,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任务工作难度,缩短会计分析时间,大大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确切性和实时性。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会计实务信息化的方法

(一)提高会计信息化意识

信息技术不断扩张到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效率。传统的会计行业也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注入新的的活力,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放弃保守和固步自封,从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信息化工作意识。只有会计工作者开始转变观念,才能够推动企业会计部门工作方式的转变。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律法规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9篇

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一般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部分。会计理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一般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实训课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在实训环境中,根据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这将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因此,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设置相应实训课程意义深远。

二、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是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环节

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显的标志就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我校整个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二年级下的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四年级上的财务会计单项实训、四年级下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基础会计课程实训主要是原始凭证的认知,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及财务报表编制,通过简单经济业务操作了解会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单项模拟实训是在基础会计实训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单项实训,以财务会计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训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训。目的是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通过单项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财务会计中涉及经济业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最后的会计综合实训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也是在单项模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的复合实训。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月近200笔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根据实务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点,并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的全过程,从而对会计工作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驱动模式在财务会计单项实训中的应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准则指南编写的《新编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与《初级会计实务》接轨。该课程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导向,完全按照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安排实训案例,给出常见业务的关键原始凭证,从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到财务报告编制设计了十四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又设置若干任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提出本次课的一个或几个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

2.理论知识回顾和总结:教师针对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包括主要业务会计分录编制,由学生分组讨论后上黑板归纳主要会计分录,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重要业务再辅之以理论练习题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回顾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知识。

3.实训实施:结合实训任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1)原始凭证分析:根据每个任务中涉及的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分析,由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出代表分析业务处理思路:包括会计分录编制、相关金额的确定,处理的原因等。(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数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记账凭证编制。通过填制有关记账凭证,使学生熟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并掌握常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3)登记会计账簿:根据每个任务中设计的重要账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应总账或明细账。通过账簿的登记,使学生熟悉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和注意事项。由于是单项实训,每个任务比较单一,故暂不进行报表的编制。(4)检查评估:先由各组学生互换资料进行评分,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如记账凭证分录是否正确、填写是否符合规范;会计账簿登记是否符合要求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记录结果:将每次实训成绩予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在记分册中,最终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0篇

1.1按会计岗位分专项教学环节

这一层次是财务会计课教学的起点,是最基础的环节,关键所在。按实际工作中各岗位要求来完成理论与技能教学,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每个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已初步学习了会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将教学内容分为各工作岗位独立进行,如设置出纳岗位、往来核算岗位、仓储岗位、工资岗位、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岗位等,让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使用正规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来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逐项完成教学。例如出纳岗位教学时,让学生在进行现金收付业务的凭证填制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使理论与技能操作相辅相成同时完成。从而对会计工作的理解从抽象到具体;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各岗位专项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及技巧的同时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以各岗位的典型业务为基础,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某一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实际会计业务资料为依据进行,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目的有计划地接触未来实际工作中将要面临的任务,为毕业后直接上岗奠定基础。

1.2按会计岗位综合教学环节

这一层次是财务会计课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熟悉了会计各岗位对所发生的同一经济事项如何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各岗位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进一步掌握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例如企业出现提现备用事项时,站在现金的位置上来处理显得较为简单,直接做减少银行存款,增加库存现金即可。如果从整个会计流程来看,就会涉及企业里支票的填写、确认、签章、复核和银行的核对付款等的许多环节。这时按岗位要求,安排学生分别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同时熟悉该业务引起的与其他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接下来让学生在各岗位之间进行轮岗学习,保证学生对核算程序以及每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就会变得易于理解、易于记忆;同时技能训练的水平层次才会提高。

1.3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全真实训操作环节

这一层次是财会课程教学的巩固和与实际工作对接过程。分析岗位要求,从真实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出发,解构和重组教材知识点,选取典型企业某个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具体经济事项作为资料,设置一套财会综合实训模拟题。使学生如同亲临会计工作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技巧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锻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财务会计各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边学边巩固,可以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进行系统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各项能力,为未来的个人事业发展打下基础。另外,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应对传统教学法的考试形式进行改革。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监督和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分评定采用一课多考形式,如根据理论测评、技能考核、作业质量、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进行综合评定。在技能考核部分增加岗位协作能力评议,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其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双证书:一是毕业证,二是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同步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教学目标的职业教育的特色。

2“理实一体化”模式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注意点

2.1会计理论是技能实践提升的基础

技能课具有简单、直观的特性而理论课枯燥、晦涩,所以学生在财务会计学习中喜欢实践性强的技能课,而不愿学习深奥的会计理论知识。虽然简单重复操作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但会使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成为机械化的“机器人”,只会重复简单机械的工作。而更高级的财会技能是需要有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教师必须首先明白这个道理,不断提升学生财务会计理论水平。否则极易出现“师带徒式”的情景,使学生长期懒于思考,阻碍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2教学中应该学练相长

财务会计理论与会计技能实践的同一性和相融性,是“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主要特点。因此,教师在讲授每节课时都要确定技能目标,并围绕这个明确的技能目标完成与其相关的财务会计理论认知目标。不能把理论与技能变成在同一教室,同一老师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否则就会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微缩版。

2.3尽量缩短训练中的“停滞期”

在训练初期,学生只能完成一些简单机械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很快,成就感高。由于会计理论的缺乏,在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使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大受影响。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技能实践深入讲解会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注意知识牵引,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帮助他们尽快跨过“停滞期”。

3结语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

谨慎性原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它最早是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一种策略,后来被会计入员认同和接受。

(一)研究者对谨慎性原则的经济起源提出了众多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1.契约解释。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和各有关当事人之间由于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有限的视野和有限的责任,会产生诸多机会主义行为。而谨慎性是对契约业绩的理想计量,它对利得有更严格的确认标准,从而可以限制有关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减轻企业和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冲突。2.诉讼解释。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回避者,他们希望能够立即得到有关潜在风险的信息,而对于有关潜在利得的信息却不甚关心。因此,公司延期报告潜在的损失比延期报告潜在的利得会面临更大的诉讼威胁,也就是诉讼风险更可能源自于对收入与资产的高估而不是低估,会计入员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诉讼风险,“宁可失之低估,而不愿失之高估”,因而股东诉讼成为谨慎性产生和存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3.税收解释。税收解释认为,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联系,使得管理人员有动机应用谨慎性原则来递延税收的支付。谨慎性原则通过推迟收入的确认以及加速费用的确认而延期支付税收,可以减少税收支付的现值,增加公司的价值。

(二)谨慎性原则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理事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2号中,将谨慎性表述为:“谨慎性是对于不确定性的一个审慎反应,以确保商业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被充分考虑。因此,在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之间有同等的可能性时,谨慎性要求使用比较不乐观的估计数。”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1.会计环境中存在着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了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3.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4.可以抵销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二、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谨慎性的模糊规定易造成原则应用中的主观臆断性

企业常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规定而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滥用该原则以达到实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目的,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和会计欺诈造假提供了“合理”空间,导致会计信息具有不可验证性,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税法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当期账面利润因准备金的提取而减少时,还需补交所得税,并直接增大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这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三)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除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少数商品在市场上颁布信息外,绝大多数商品及股权缺乏相关信息的参考,难以确定其公允价格,即难以确定资产可变现值,市场价格机制和信息披露状况使谨慎性原则难以落实。

(四)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谨慎性原则强调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利得,将会违背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相冲突。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提前计入损益,显然违反了“不是本期发生的费用均不得计入本期”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体现的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滞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种核算方式必然会削减企业的正常利润,又与配比原则相冲突。在谨慎性原则下,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应用,又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背离。另外,应用谨慎性原则还会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发生冲突。(五)会计入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目前,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多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则限制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三、完善谨慎性原则的思路

(一)增强谨慎性原则的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要实现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初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应把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尽量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能被广泛接受的、有一定灵活性的标准,以便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增强具体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相对明晰性和可操作性。

(二)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在国家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以便各企业在会计制度范围内自行选定准备的提取方法及比例,报税务部门备案,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应允许在税前列支。同时,国家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担当沟通、协调二者关系的使命,使税收更为合理化,减轻企业因税收不合理导致的纳税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等各类市场也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有关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应完善各种价格信息及信息报价系统,定期向社会各类商品的价格,使各企业对存货、固定资产和投资等资产的计价具有合理依据。(四)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在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些约束条件的限制,使得稳健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主要依据客观前提而定,可减少操作上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应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应用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避免主观随意性,以便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的处理。

(六)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随意性,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应用。同时,应强化企业内在的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2篇

全面性是设计选择实习作业的基本要求。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期性

实习作业的设置要体现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发生在同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

(二)完整性

模拟的经济业务要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活动。即按供、产、销设置相应的经济业务。

(三)多维性

要指导学生按照正常的会计程序操作一个会计小(或大)循环的全过程。即根据原始凭证(或业务题)编制记账凭证(或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或丁字账);根据账簿资料编制试算平衡表和基本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的成本计算等能力。

(四)序时性

要按每月的时间先后顺序合理设计经济业务。

二、实习作业的实施

(一)差异性

因材施教是大作业的一个原则。实施实习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量力出发。从学科和年级上设计大作业的指导思想是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量力出发。从学科看,《基础会计》学科或在低年级可设计简单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或在高年级可相应提高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也可以同时布置由浅入深的多个大作业。针对高职班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弹性实习作业。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完成一般的基本业务作业,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完成复杂的业务作业。实习作业可以分工负责,重要的角色由学习优秀的学生承担。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当主管会计角色,其他学生观摩其工作。在具体的实训过程当中,小组长记总账的同时,辅导本组同学填好凭证和做好记账工作。这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实习作业的质量。

(二)灵活性

实施实习作业的形式灵活多样。“真账”与模拟账相结合。仿真实训使用的是实际凭证和实际账页,这样的作业更能接近实际。如果业务量少,为节省账页可用会计分录和丁字账代替凭证和账簿。完成实习作业的地点可以在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是在课后规定时间完成(一般为个人独立性作业)。从承担人角度看,实习作业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分工完成。一人完成的作业可以考查出每一名学生掌握全部会计核算技能的情况。这样的实习作业一般为业务量较少的实习材料(只有几十个业务),可用丁字账和会计分录代替账簿和凭证。教师设计此类作业的工作量较小,批阅及时,学生也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作业情况的反馈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的实习作业一般为业务量较大的作业(有上百个业务)。这样的作业往往需要在模拟会计室完成。可按会计岗位分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小组中有人记总账,有人记明细账,有人担任出纳工作,有人负责编制凭证,有人从事稽核工作。教师在实验中巡回指导。这样的模拟实训操作一般较为正规,采用实际凭证和账页。但这样的作业耗时较长,反馈的信息较滞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三、结语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4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会计实务论文范文第15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