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

青年政治论文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Kyriacou和Sutcliffe1978年在《教育评论》上发表文章,将教师压力定义为一种由工作而产生的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经历。国内对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也有很多,比如秦平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并感受到对个人自尊和安全的威胁而产生的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沮丧等。黄依林、刘海燕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对教师个体要求与教师个体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相符合的程度,是指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超过了其个体能力水平,并产生的焦灼不安等一系列不良情感体验等等。于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探析》一文中,从思政课本身、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现状、社会和高校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的发展空间、时代变迁改变人们对思政课的态度4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压力”加大的原因,但并未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综合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来看,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上,关于中小学教师压力的相关研究较多,研究高校教师的也不少,但是专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相对不足,同时更没能及时的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体——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普通又“特殊”的群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道德思想教育,要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回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更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从容的解决当理论与现实冲突时自身的困惑和学生的困惑,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容易面临缺乏对自身理论的自信和教学能力的自信这双重的压力。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来讲,由于其个人经验、思想水平、发展程度、社会阅历等多方面不足,可能问题会更甚。教师职业压力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因所承载的职责、要求、期望等超出自己的负荷而产生一系列消极情感体验,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和反应,这种改变可能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比如抑郁、焦虑、沮丧、疾病、极端行为等。毋庸置疑,职业压力的存在会给教师本人的幸福与安宁带来负能量,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也必然会对学生、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在工作负荷、教学效果、工作适应、职称评聘、科研方面、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可能都会有所反应。其压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容易使学生产生天然的反叛情绪。经常有专业课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就是“吹水”就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做。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可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不道德现象丛生、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加深了难度,而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更是苦于应对这个挑战,容易产生主观预期、付出与现实效果、回报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产生挥之不去的压力。

(二)自身原因。西摩•萨若森曾说过“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所有为人类服务的行业一样,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是职业要求和个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却可以将压力转化出去,而有些人则无法排遣压力。辩证法认为,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存在也跟本身个人原因有密切关系。比如: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能力、自我减压消遣、人格心理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外部原因。首先是学生的原因,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和不重视给教学带来难度,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学的都是对学生没用的东西,殊不知专业课教给学生的是知识、技能,是安身之法,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给学生的却是做人之本。其次是组织的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工作环境、课题申报、工作负荷、职称评聘、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社会认同等方面存在一定期望差。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带来职业压力。

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与对策

(一)从个体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1835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要明确自己这份职业的重要意义所在,因为我们的幸福也将属于千百万人。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正视工作中的压力,正确的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将心态放平和,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另一方面,要认真钻研业务,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好老师,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增强职业认同度。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要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校方首先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内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还要切实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完善青年各项考核考评机制,平衡工作负荷,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为青年教师创设较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等,美国经济学家格兰斯和博克认为,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增加教师对工作的自主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从而降低工作压力水平。相信通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定能使责任重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在一个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中工作,保持心情的舒畅愉悦,从心理上、思想上产生对工作的感情,减缓其职业压力。马克思曾说过:“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意识的特点,把握政治恩想教育的根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当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一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意识的特点,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根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1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化目标

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却不断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来愈难开展。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非理性化选择,表现为目标确立的单一性和超越现实的理想化,忽视了被教育者自身目标和价值的选择。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理性化选择,从国家宏观上讲,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青年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和提高思想觉悟,帮助青年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被教育者青年自身来讲,正好处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但不是根本目的。作为一个青年来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首先需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只有具备了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顶峰。因此,把对青年进行正确的理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一方面符合青年成长的自身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整个世界的规律和本质,进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达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因为,要培养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具有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首先他必须能够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可以看出,把培养青年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从本质上讲,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而这种理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选择,对于青年来讲,在其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是人人都需要的,因为它满足了青年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样,如果我们选择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能克服过去那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超现实性,从纯粹的思想教育说教中解放出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实。从理论上讲,这实际上是把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作为青年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理性思维,才能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找到并自觉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使每个青年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一切有益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自觉控制自己。

2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青年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是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二是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从青年自身来讲,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合乎青年成长规律的。因为具体到每个青年的成长过程,它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亲身实践,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是青年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青年的正确思维方式相结合。

2.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青年正确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思想教育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包括创新精神的教育。目的就是为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从我国现状看,思想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学基础、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因而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从实际讲,有些内容在不断压缩,甚至取消。在一些大学基础理论教育课的学习时间在缩短,学习方式是上大课,效果明显差。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思想的转变和改造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如果我们放弃了,就放弃了青年的全面发展,放弃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就很难构建和谐社会。

2.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理论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偏差,要克服偏差,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虽然不是最理性化的教育方式,但对青年来讲是最直接有效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方式,而需要改进这种教育方式的具体手段。首先,实现理论和逻辑的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就体现了思想、观念和逻辑的统一,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性思维。因此,在思想理论的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来进行思想理论的教育。突出理性思维的培养,从基础理论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青年学会判断和推理。特别是学会对理论问题的分析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对于青年来讲,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感性认识的发展阶段,他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来进一步把握世界的本质。因此,从逻辑学的角度把基础理论更进一步深化,是培养青年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工程。其次,实现理论与历史的相结合。科学的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在分析基本理论观点时需要具体地、历史地和客观地来加以说明和阐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基础理论的实质。思想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概括。把理论和历史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基础理论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使青年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会用历史事实说明理论问题,用理论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从根本上就是要把握观察和认识的客观性。如果我们仅仅从史学的角度来进行历史的教育,开设专门的历史学课程,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历史需要反思,需要一定的正确思维方式来把握和认识。因此,如果把基础理论和历史相结合,就会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最后,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理论只有而且必须运用到实际中去才有生命力。针对青年自身的特点,在青年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联系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每个青年来说,在这个发展阶段,首先需要解决走向社会和自我发展两个基本问题,因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武装青年的头脑,把握认识社会的正确方式,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对青年自我发展的教育,重点是思想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培养青年正确思维方式的直接和有效途径,但是这并不否认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马克思说过,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的生活成长过程离不开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在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外部社会环境的建设。

3.1确立主流文化的指导地位

思想文化领域是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思想文化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必然有一种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深刻领会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使青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3.2弘扬理性的价值目标取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人本身发展的历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但具体到青年自身发展的特点看,实现个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需要的满足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所尽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二者是辨证统一的。社会需要个人做出贡献,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同样,个人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尊严和地位,满足人的利益和需要。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倡青年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因为个人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把社会价值作为青年价值目标选择的首要内容,青年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地位。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口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当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一任务,必须正确认识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意识的特点,把握政治思想教育的根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1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化目标

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却不断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来愈难开展。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非理性化选择,表现为目标确立的单一性和超越现实的理想化,忽视了被教育者自身目标和价值的选择。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理性化选择,从国家宏观上讲,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青年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和提高思想觉悟,帮助青年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被教育者青年自身来讲,正好处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但不是根本目的。作为一个青年来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首先需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只有具备了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性思维,就不可能站在科学的顶峰。因此,把对青年进行正确的理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一方面符合青年成长的自身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整个世界的规律和本质,进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达到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因为,要培养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具有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首先他必须能够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可以看出,把培养青年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从本质上讲,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而这种理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选择,对于青年来讲,在其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是人人都需要的,因为它满足了青年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样,如果我们选择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能克服过去那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超现实性,从纯粹的思想教育说教中解放出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实。从理论上讲,这实际上是把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作为青年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理性思维,才能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找到并自觉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使每个青年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一切有益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自觉控制自己。

2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何培养青年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是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二是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从青年自身来讲,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是合乎青年成长规律的。因为具体到每个青年的成长过程,它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亲身实践,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是青年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青年的正确思维方式相结合。

2.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青年正确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思想教育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包括创新精神的教育。目的就是为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从我国现状看,思想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学基础、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因而是科学合理的。但是从实际讲,有些内容在不断压缩,甚至取消。在一些大学基础理论教育课的学习时间在缩短,学习方式是上大课,效果明显差。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思想的转变和改造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如果我们放弃了,就放弃了青年的全面发展,放弃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就很难构建和谐社会。

2.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理论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偏差,要克服偏差,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的教育方式相结合。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虽然不是最理性化的教育方式,但对青年来讲是最直接有效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方式,而需要改进这种教育方式的具体手段。首先,实现理论和逻辑的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本身就体现了思想、观念和逻辑的统一,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性思维。因此,在思想理论的教育过程中,要遵循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样”来进行思想理论的教育。突出理性思维的培养,从基础理论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引导青年学会判断和推理。特别是学会对理论问题的分析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对于青年来讲,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感性认识的发展阶段,他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维来进一步把握世界的本质。因此,从逻辑学的角度把基础理论更进一步深化,是培养青年正确思维方式的基础工程。其次,实现理论与历史的相结合。科学的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而在分析基本理论观点时需要具体地、历史地和客观地来加以说明和阐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基础理论的实质。思想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概括。把理论和历史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基础理论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使青年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会用历史事实说明理论问题,用理论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从根本上就是要把握观察和认识的客观性。如果我们仅仅从史学的角度来进行历史的教育,开设专门的历史学课程,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历史需要反思,需要一定的正确思维方式来把握和认识。因此,如果把基础理论和历史相结合,就会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最后,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理论只有而且必须运用到实际中去才有生命力。针对青年自身的特点,在青年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联系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每个青年来说,在这个发展阶段,首先需要解决走向社会和自我发展两个基本问题,因而应该把它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武装青年的头脑,把握认识社会的正确方式,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对青年自我发展的教育,重点是思想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培养青年正确思维方式的直接和有效途径,但是这并不否认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马克思说过,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的生活成长过程离不开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在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外部社会环境的建设。

3.1确立主流文化的指导地位

思想文化领域是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思想文化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必然有一种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社会思想上层建筑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深刻领会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和教育,使青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3.2弘扬理性的价值目标取向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也是人本身发展的历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但具体到青年自身发展的特点看,实现个人作为主体的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需要的满足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所尽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二者是辨证统一的。社会需要个人做出贡献,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同样,个人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尊严和地位,满足人的利益和需要。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倡青年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因为个人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把社会价值作为青年价值目标选择的首要内容,青年才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合适的地位。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一活化是对青年生活世界的观照,是人文关怀的实践,意味着将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完整的栽体。其价值在于满足青年对幸福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体验新生活的不断追求。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在教育关系上强调“双主体观”,在教育目标上注重“实践道德生活”,在教育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教育方法上“通过实际的生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

长期以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以至于在彰显个性、寻求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并重的今天,许多青年一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甚至逆反情绪。这不仅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道德社会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造成当代青年职业责任性和道德感下降的重要原因。改进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吸引力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生活就是生存活着,又不仅仅是生存、活着。因为生存、活着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活着。因此。从哲学意义上讲,“生活是指处在主体间际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关注受教育者生活,与其生活密切联系,而且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日常生活中,发挥日常生活情境的教育性,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人的生活世界的观照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中心范畴之一。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意指我们生存于其中,我们的一切活动和社会产物都得以产生的现实而具体的生活境遇,它是科学世界和文化世界的现实基底与意义之源。胡塞尔将生活世界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前者是以知、情、意等知觉经验和各种趣味、情感、目的为主要内容的生活场所;后者则是主观的先验世界。胡塞尔所说的“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社会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与作用点,是它唯一的基础。离开了社会生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将走向虚无。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反思的结果,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反思。人们终于认识到其不能独立、凌驾于社会生活之上,而应回归到生活之中,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结晶。

2.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文关怀的实践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是对人文关怀的实践。“人文”一词我国最早在赐鳓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非常可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思想重视不够,理解不深。所谓“人文关怀”,从最一般的意义去理解,就是对人的关怀。就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给予真心、真诚的关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更加明确地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享受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等权利,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精神境界。

3.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味着将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真实、完整的载体

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而人们的公共生活空间不断扩展。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婚姻家庭生活属于私人生活,它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这是一种不涉及到他人的价值、行动与利益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教育生活化不是否定理论教育,而是对理论教育的一种超越。尽管理论教育对于知识传递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教育的惟一方式,而且由于现代性境域下教育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呈现加速趋势,对生活教育的需求已显得日益紧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大力倡导“生活教育”,提出生活教育三原则,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主张,教育场所要从学校逐渐扩展到家庭和社会;教育任务要从传递知识扩展到提升道德修养和培育生活技能;教育手段要从课堂教学扩展到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之中。生活教育的兴起回应了教育面临的时代困境,倡导生活教育并非否定理论教育,而是针对现存教育方式的弊端和问题而提出的可能的解决方案。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两个主要方面,对人的素质教育也就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文化教育。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它在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都承担着核心作用。人的“素质”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多方面品质的综合表现,素质教育因而成为一种深层次人格发展性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美育等各种教育的高度融合。而实现这一融合,尤其是把这一融合的效果落实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发展中,只能通过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充满生活体验与生活关怀,感悟生活意义,富于生命活力的人本教育。而以青年为客体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体现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深度关切。它的宗旨在于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要素,通过人际互动、主动参与、体验感悟等方式,促进青年“成为生活世界中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有爱心的人、善于合作的人、意志坚强的人、一个诚实宽容、是非分明的人,既具有健全发展的自主性,又具有健全发展的社会性”。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在生活中建构,在生活中生成。

1.满足青年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

生活与幸福具有密切的关系。正如费尔巴哈指出:“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但人们对于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我们反对低级的、肤浅的、世俗的幸福观。真正的幸福主要是一种灵魂的善,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当代有些青年“灵魂空虚、精神颓废、价值真空、道德堕落、内心孤独、充满漂泊感、疏离感和不安感,感觉到负担沉重、烦恼无比和灵魂的煎熬,显然他们是不幸福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去改变这种状况,去引导青年追求幸福、实现幸福、享受幸福,过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在满足青年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如下功能:其一,培养青年学会过一种安静的精神生活。戒除浮躁,从生活中获得安宁,这是一切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前提。其二,培养青年具有丰富、真挚的生涪睛感,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积极的生活情感能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这是人的幸福之源。其三,鼓励个人化的幸福追求。作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的社会个体,我们可以启发青年去认识自我、反思自我,鼓励他们努力追求符合自己天性和意愿的生活幸福观,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生命的终极价值。

2.满足青年不断超越自我的需求

人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他从不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生活,总是在追求更理想的生活,不断思考生活的意义、价值,不断创造生活的完满与辉煌。青年更是如此,他们充满朝气和希望,活力四射。根据个体生活的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可以发挥如下作用:其一,引导青年向世界(他人)开放,向“类和自我开放,保持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其二培养青年的反思批判精神。反思批判精神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越意义和价值的宝贵精神。其三,培养青年的追问精神与能力,在追问生活、反思生活中活出生命的尊严,完成精神的创造。其四,培养青年的哲学之思,使他们具有哲学的超越境界,这样他才能主动、自觉地去追问生活的合理性,追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3.满足青年对人生价值实现不断渴望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价值正显著地让位于个人价值。青年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生活方式,强调个人价值,是世界青年价值观发展的趋向。青年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应对青年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解脱人们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表达对青年生活基本价值维护的愿望和义务,更应当以理想的光芒给他们的生活以慰藉与照耀。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符合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指向人而且为了人的教育。青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特别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的发展。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够满足青年自尊的需要,教育者在教育中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另一方面,自觉地创设温情、宽松、诗意、人道的人性环境,为青年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

4.满足青年对新生活不断体验的需要

“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是当代青年生活方式变化的突出特点。“体验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生命通过体验感知自我,认知他人,解读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教育对象的亲身体验,因为体验是一切优秀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促进社会道德需求转化为自身品德的基础,是促成外在德育与内在德性成长需要整合的条件。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鼓励青年讲述自己独特的生活故事,因为这是最真实、最有生活意蕴的体验,它可以帮助青年找回往日生活的感觉,再现生活的辉煌,坚定自己生活的信心,鼓励自己生活的勇气。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世界,在变革中体验到自我的存在及其存在的价值,是每个热爱生活的青年的当然诉求。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从科学化、形式化、理想化的迷雾中重返现实生活,找回其本来面目,并以生活为基点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也就是说,要帮助青年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自去生活中培养德性,学会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创设一种新的情景。就是说,在宏观上,引导青年做一个健全的人;在微观上,帮助青年完善一个健全的人应具备的素质,使青年适应生活、超越生活、享受生活。

1.在教育关系上强调“双主体观”,把青年本身也作为主体对待

“权威意识的衰落”是当代青年价值观演进的一个显著特点。从生活化的角度审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在教育关系上,“由原来的主客二分的主体、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否定任何一种单极的主体性,要把教育对象看成是人而不是工具,要将人们置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要求它像原始社会那样完全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失去独立性,而是使其作为价值主体积极渗入到现实生活中。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并将其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努力激发和培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走向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双主体观”,即“以教育者正确的主体意识和较强的主体能力为基础,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平等的主体性之间发展培育人们的主体性人格,而这一过程必然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实现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双主体观”要求以双向对话取代一个主体对另外一个主体的单向传播甚至居高临下的训导。对话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相互敞开、理解、交流和进入的过程,从而每一个主体在与他人分享共同的经验和互相牵扯的过程中确认自我和他人。这种对话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对规范的理解、理性的碰撞,同时更有情感的交融、心灵的相遇。

2.在教育目标上注重“实践道德生活”。实现教育目标的现实化

非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在现实生活之外另外设定一个目标或主观构想另外一个世界。这样就难免造成对人和人的生活的异化,使生活的丰富性和现实陛遭到消解,使人物化或者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粹精神存在。以实践道德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指向实实在在的人的生活,使人过上道德的、美好的生活。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当贴近青年本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理想化,使青年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对青年身边的小事视而不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并不是平庸化,它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意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教育目标的现实化,一方面要避免传统模式的理想化、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使它陷入平庸化。教育目标现实化就是要使教育目标既能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具有现实性、普遍性;既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国家利益,又能考虑到人的现实生活利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相结合。

3.教育内容上“取材于现实生活”,实现教育内容的具体化

从生活中取材,首先意味着对各种“宏伟叙事”的拒斥,应尽量避免直接向青年传授各种抽象而生硬的大道理,也不应该不顾及人生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层次性、多样性来教育青年。否则,这一切将是无效的甚至是产生疏离感、逆反情绪的渊源。从生活中取材,就应该用青年身处其中的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的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事件,来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引发积极的道德思考,进而催生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达到实践道德生活、增进个人幸福的目的。

从生活中取材,就意味着尽可能让非日常生活的理论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

而这些丰富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融入青年的具体生活中,真.正做到让青年“口服心服”。我们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深入的研究,应尽可能让非日常生活的理论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融合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形成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使其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

从生活中取材,还应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要剔除落后于时代的旧知识,增添反映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场所的不同,其内容也要相应变动;根据不同社会成员的个性特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具体化还要求多层次内容的内在统一,既要重点宣讲党的理论、方针与政策,又要强调生活常识、做人道理与行事规则。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可感可知可践。

4.在教育方法上“通过实际的生活”,实现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生活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平时被教育者忽略或者不太关注的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的各个具体环节、具体情境、具体事件纳入到教育视野,变成重新审视的对象,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设计等以充分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党和国家贯彻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青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又性质和方向.应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二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农村青年素质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近70%。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

一、当前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民,而突破点应该是农村青年。当前农村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级债务包袱有所化解,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各类农村矛盾相对缓和。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却拖了后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思想政治观念淡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驭动下,有的农村青年政治观念淡化,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淇不关心;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择手段敛财,“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村青年的行为准则;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认为“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其次,未能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头脑,封建迷信活动猖撅。当前,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有的农村青年对应该上缴国家的农税等不愿交但出资修庙、树菩萨等却毫不吝裔;有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赚钱归来,想的不是继续发家致富,或者带领乡亲致富,而是看风水砌高楼,大肆翻修祖坟、祠堂,丧事奢办,做道场、请神汉等,严重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再次,对基层干部持对立态度,干群关系紧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涉农政策和法规,政府也为农民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赞成。但目前在一些地的农村青年却普遍对党的基层组织、基层政府及其领导产生了逆反心理,产生了不信任感和疏远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村干部不够或者不能引起重视。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当前要不要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感到困惑,不知所措。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有的认为当前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很难抓;有的则认为把农村青年管住就不错了.思想政治教育能抓则抓、不抓也行;有的甚至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其他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其次,教育载体不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点示范搞得很成功,普遍开展起来就一哄而起,很容易流于形式,往往是“热上头、温中间、凉下面气有的地方热衷于抓先进典型、贴标语、挂牌匾,不遗余力地大搞宣传、空喊口号,不注意创新活动模式、深化活动实效;同时,农村青年人口流动较大,尤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多,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再次,教育阵地逐渐萎缩。由于农村经济正面临一些困难,各类工作经费紧缺,一些村镇的农村青年教育阵地、设施十分有限,连有一间标准的活动室、阅览室的已经不多,计生、法制、科技等农村青年夜校几乎形同虚设,各类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也不令人乐观,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方式如“黄”、“赌”、“毒’.等在农村开始乘虚而入,抢滩登陆。

二、加强农村裔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做好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在惫识形态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党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党驾驭意识形态的能力愈强,整合人们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愈强,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就愈强。新的历史时期,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多数的国情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农村青年,强化思想武装,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影响农村社会,凝聚农村青年群众。

2.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重要手段。大量事实表明,思想文化阵地不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拥有,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滋生蔓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不去学习,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乘虚而入.侵蚀渗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村青年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三、切实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就旗帜鲜明地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尤为重要而深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的全面发展意识。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同农村综合产业开发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活动结合起来,不能同农村青年艰苦创业、建设家园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就不可能在农村青年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可能吸引农村青年群众热心投人、积极参与。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农村青年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青年的合作意识,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圈,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要对广大农村青年进行持续渐进、系统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发挥其心理调适的价值功能,帮助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走出狭隘性与自我封闭。增强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新的道德意识,从旧有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新道德,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超级秘书网:

2.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农村青年社会主义意识。当前,部分农村青年受不良思潮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理想信念淡化,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缺乏正确理解,对社会主义性质表示怀疑.对党失去信任。精神支柱动摇,精神状态低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不断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全体农村青年团结奋斗,才会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往。

3.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强化民主法制意识。要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农村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之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引导农村青年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民主诉求,保障自身的民利,激发农村青年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要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力度,针对部分农村青年法制观念不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问题,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遵法守纪意识;针对有的农村青年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影响发展致富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致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吴玉章在他整个革命生涯中,非常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几代优秀的干部和数以万计的人才,在我国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要把青少年教育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新思想、新品德的一代新人,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共产主义品德和世界观的教育。吴玉章还进一步总结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些根本的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研究吴玉章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玉章同志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同时又是学者兼师表的无产阶级教育家。自从1912年他热心倡导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开始,就与我国的教育事业紧密相关。在他整个革命生涯中,始终把教育事业视为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尽心尽力,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几代优秀的干部和数以万计的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吴老极其丰富的教育实践,为其先进教育思想的产生培育了沃土。吴老对教育领域内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尤其是在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吴老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青年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吴老创办社会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彻思想政治第一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在华北大学,还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时,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学院.吴老都十分强调学校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建国后,他及时向中央提出了“加强马列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建议。1952年,吴老在《重视学工人员的思想建设》一文中,就曾强调指出:“学工人员必须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的学习,这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东西,不可有半点松懈。”同年,在《和青年们谈谈学习问题》中,吴老又一次强调:“毫无疑问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就是头等重要的事。人们在青年时候的思想政治修养,对于一生的生活行动都将有重大影响。”因为,青年时代就“注意学习政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就能够使你们很年轻就形成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符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符合于人民事业的需要,因而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度思想自觉的新式的人。同时,也就可以使你们自己在进行业务当中,能够明确方向,掌握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去研究各种实际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取得工作的胜利”。后来,吴老在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五周年时又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使课内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课外经常的思想工作更好地结合。”这些论述,足见吴老对学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并在办学实践中把它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来抓。

吴老在教育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实现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老对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了符合新中国建设人才“又红又专”的标准,吴老明确指出,青年学生一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爱业务”;二要“学习政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他认为“红”与“专”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每一个在学习的大学生,都要全面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正确处理好“红”与“专”的关系。所以,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应提倡又红又专,两者不能偏废”。正如他在1953年应《中学生》杂志约请写给中学生们的信中所说:“在学习上要注意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人。”他还进一步批判了两种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政治学习可以代替业务学习”的观点和“单纯业务观点”,强调“既要重视必要的政治学习,又要重视业务学习。”吴老告诫青年学生,“只是埋头读书,不问政治是错误的;自以为政治水平高而在学习上马马虎虎也是错误的。”这反映了吴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又不单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体育等几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吴老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表明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的深刻领悟和正确落实,对于纠正当前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不力、实效较低的偏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任务又是十分艰巨的。要把青少年教育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新思想、新品德的一代新人,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观吴老长期的教育实践,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最科学的理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为物质的力量。”吴老坚信这一点,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首位,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正如他在1954年《在高等财经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在我们财经院校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上个世纪20年代在他任成都高师校长时,就专门聘请早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恽代英给全校师生讲阶级斗争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区别。吴老自己亲自给学生讲《马克思主义派社会势力》,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师生。1948年,吴老《在华北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首先,华北大学要学些什么?最主要的是马思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这里所说的中国革命的经验,实际上就是思想。195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他强调:“以马恩列斯的学说和思想来进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在具体办学实践中,如他执掌华北大学时,强调华北大学的所有学生,首先要经过第一部——政治训练速成班的学习,然后才转入第二部、第三部继续学习或走向工作岗位。政治训练速成班所开设的课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吴老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时,更加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史》为所有学生、研究生必修的科目。这些政治理论课程本科占百分之二十、专科占百分三十。吴老说:“事实证明这种比例是适当的。”可见,吴老不仅在思想认识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第二,政治教育。吴老的政治教育思想,是与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紧密相联的。事实上,他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家,吴老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在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借陶先生之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办教育的人,往往把教育与政治分开,甚至不过问政治。陶先生认为教育与政治是分不开的。”因此,学校教育不能不过问政治,而是要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正如吴老在谈到又红又专的关系时所分析的:“红,首先和主要的,是指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教育不限于政治理论的教育,在吴老看来,时事政策教育也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时事政策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国内外的重大问题。它们不但和我们的利害有关,而且也使我们的学识日加丰富。埘通过时事政策的学习,能够开阔青年的眼界,提高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吴老主张要经常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教育。

第三,理想教育。吴老一辈子关心青年,爱护青年,是青年的导师和引路人。他非常重视对青年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因为“青年人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亡和革命成败的大问题”。吴老期望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确信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并且殷切希望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他在给中学生们的信中写到:“我知道你们中间许多人实际上已经怀有远大的理想。例如许多人准备将来做优秀的工程师、地质勘察家、农业工作者、飞行员、医生、教师等等,都愿从事一种为人民谋幸福的职业,……你们朝着伟大目标前进的理想,将是使你们勇敢地走向生活中去的鼓舞力量。这种理想是一种好品质……祖国十分需要你们有这种理想。”吴老不仅要求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有理想、有抱负,树立远大志向,并且应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如果“一个人如果庸庸碌碌,没有志气。那么这个人事业上就不会有什么成就,不会有大的出息。”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加之思想政治工作又相对薄弱,使一些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或者只考虑个人理想、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社会的需要。所以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理想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吴老关于理想教育的思想是值得重视的。

第四,劳动教育。吴老作为无产阶级教育家。十分强调劳动教育。他曾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应该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经常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人民教育与剥削阶级所垄断的旧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113他批判了阶级社会中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对立起来的错误做法,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都是谬论。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是“光荣的事业、荣耀的事情”,全体社会成员都应该参加劳动。因此,吴老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贯穿全部教育过程中,以此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劳动观点。明确劳动的伟大意义,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的知识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适当地参加社会劳动,主要是日常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吴老在强调劳动教育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学生的基本的劳动活动就是学习”,不能喧宾夺主。“”中歪曲劳动教育的真实涵义大搞“学工、学农”,荒废了一代人,教训十分深刻。今天,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劳动教育被忽视。致使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必备的生活自理能力。重温吴老的劳动教育思想,使学生“既热爱劳动又善于劳动”,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五,共产主义品德和世界观的教育。吴老尤其重视青年的思想品德修养。他一向认为:“人们在青年时候的思想政治修养,对于一生的生活行动都将有重大影响。”“我们要爱护青年,便必须培养他们的民族气节和为真理为学术而奋斗的精神”“要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早在1941年9月,吴老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延安大学的教学目的“不但在专门技术和知识的获得,且更注意养成学生的伟大品格”。“延安大学不应当只是学科学的学校,而应当是学做人的学校。”1948年8月,他在华北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大学就是要培养革命建设的人才,更要吸收统治区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来学习思想,培养他们成为新中国各方面的革命与建设的干部。这个革命时代需要成千上万甚至成百万的干部人才。只要给他们一个正确的人生宇宙观、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的教育,他们就很快地会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成为新的人才。”1950年1O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同样强调指出:人民大学“要培养精通先进科学与技术,为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知识和思想所武装。与各种具体业务相结合,并决心保卫人民民主主义祖国,忠诚于新民主主义建设而将来准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干部”。

在1964年《新年话家常》一文中,吴老非常精辟地论述了加强青年世界观和品德教育重要性的原因。他说:“今天国际国内还存在着阶级斗争。阶级敌人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还存在着。这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他们企图磨灭青年的革命意志。扼杀青年的革命理想,败坏青年的道德品质。同时,青年人又具有本身的弱点,他们比较幼稚,缺乏实际斗争的锻炼,缺少阶级斗争的经验,辨别方向的能力比较差。因此,他们如果不加警惕,就有比较容易在不知不觉受到资产阶级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受骗上当,误人歧途。再加上今天的青年,多是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没有看到旧社会的黑暗,没有尝到阶级剥削的痛苦。现在又过着比较安宁舒适的生活。这就容易使青年滋长害怕艰苦和贪图安逸的情绪,因而缺乏强烈的革命要求。这也在客观上给了阶级敌人可乘之机。”

第六,宪法与纪律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开展了法治建设。法制教育也提到了重要地位。事实上。吴老对此早有论述。他说:“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宪法教育对于青年有着重大的意义。”要使广大青年了解宪法,热爱祖国,积极准备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建设者和保卫者。吴老建议在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中。应适当地采用苏联宪法教育的经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课程列为共同必修的政治课程,以便进行系统的教育。如果吴老的宪法教育思想在很早以前就加以贯彻实施,“”那样严重的内乱或许可以幸免。历史的悲剧昭示我们,今后应按吴老的思想,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规课程中,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因为。一个法治的社会才会是更和谐的社会。

纪律是保证。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纪律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他担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时,就着手整顿学校秩序和校风。严禁学生无故旷课等,很快扭转了学校散漫的风气。经过整顿,学校面貌大大改观,师生员工团结得很紧密。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风。同学们有秩序、有朝气。他们追求知识,孜孜不倦,议论政治,意气风发,成都高师成了进步势力的大本营。1950年3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次学生大会上强调:“学校秩序与制度的建立。对保障同学们学习.是有决定性作用的。正像我们在工厂、在部队、在机关里一样,没有秩序和制度.工作是搞不好的。我们学校也是一样。”因此。人民大学“不允许有任何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发生.哪怕是少数人。因为少数人是会妨碍大多数人的”。他希望大学生们要“根据学校规定按时上课.按时作息”。这些年,一些学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一些学生.旷课、缺课现象严重,没有纪律性.根本原因就是放松了纪律教育。严格校风校纪。优化育人环境。对于培养合格的人才至关重要。可见。吴老对学生严格的纪律要求,在今天仍是必要的。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吴老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总结了一些根本的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面,吴老主要总结了四点: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里的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由于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避免空洞地说教。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这样的理论才容易被接受。第二,以身作则。主要指教育者自身应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吴老以自己的言行做到了这一点,堪称“以身作则”的楷模。他也要求“教师和家长必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共产主义觉悟的高尚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启发和影响少年儿童”。第三,启发自觉的原则。养成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和世界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吴老所说:“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建立起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观,则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启发自觉,经常反省,方能达到。第四,宽严结合原则。吴老主张:“原则问题应该严;非原则问题应该宽。”反对死板的、管束太严的封建教育和极端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教育。比如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对共产主义事业遥远坚定的信仰;要有努力学习的风气,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原则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而一些生活细节,如怎样穿衣服、梳辫子,则可以少管。宽严结合既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又能使青年的个性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另外,吴老还提到过正面教育和心理适当性等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吴老主要强调了两点: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应用,人们与网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我国目前上网的人群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对我们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积极意义。

一、网络与青年

(一)关于网络

网络,狭义上仅网路,广义上则是与网络相关的活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一计算机网络;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电脑采用各种通信媒体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超级的“网络”。据统计和预测,199’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1998年达到1.556亿,1999年约2.2亿,并仍在翻倍式地增长。到20C。年全球上网人数将增至5.26亿。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的载体,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巨大的方便。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它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网络作为信息媒介,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征。其次,作为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具有直接性、大众化和虚拟性的特征。其三,作为文化现象,网络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向的复合型、大众化文化,它满足青年个体不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各取所需、自主选择的机会。其四,作为教育媒介,网络在高校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

(二)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1,网络对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网络上,人们借助于电脑空间,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青年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可以和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互通音讯,可以和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情感,可以实现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求职、网上婚礼。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网上交往。据报道,往年被看好的贺卡市场萧条的原因是: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祝贺新年。随着年轻人在网上投人的时间越来越多,互联网将变成青年交流和互助的载体。网络既是交往的工具,也是交往的环境,网络交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环境。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众化、虚拟性、直接性等多种特点,容易使年轻人在网上交往时打破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又由于网络连接不同行业或职业,覆盖面广,网络交往的间接性和虚拟性特点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的青年进行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但网上交往属精神往,与现实交往不同,现实交往中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交往关系的确定性、伦理道德的规范性等特征是网上交往所不可替代的。相关资料也显示,有的年轻人过分沉缅于上网和网上交朋友,大大减少了参加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甚至造成现实交往障碍。

2、网络时青年学习方式的影响。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墙养青年人的好学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一点在网络世界里体现得更为明显。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硬件、软件更新换代很快,年轻人要与其保持同步发展,只有不停地学习。接受新技术。随着教育网、远程教育的出现,网上上学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年轻人拥有一台电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学到在学校才能学到的课程。这种网上教育倡导自主性,可以充分发挥青年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正是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使青年人可以自如地出人于网上图书馆阅览各种图书杂志,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可以说,互联网上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全面。但是,应该看到,网上信息良蒸不齐,青年人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或信息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另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3、网络对青年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在网络世界里,技术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成为业界的宠儿,这是网络本身对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在广州大学生钦佩的人物中,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位于、邓小平之后,名列第三。这种对技术的追求,对“知识英雄”的祟拜,有利于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但也影响着青年人的伦理道德观念。首先,网络的虚拟交往环境削弱了传统道德伦理的约束力,使青年人在网络上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聊天、“谈情说爱”,而不必负其责。其次,现实交往中,人们注重在交往时讲“真诚”、“信义”、“责任”,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真真假假难以区分,这种现实的道德的认同标准在网上大大降低,其结果必然淡化了对现实道德的认同感。再次,网络世界用技术衡量人的价值,青年人在接触了网络后,必然崇拜“网络英雄”,这种崇拜甚至是抛开了现实的道德、法律的是非标准,盲目祟拜,如青年人对电脑“黑客”的崇拜。正是由于网络的出现,使青年人在网上的行为,脱离了现实道德价值观念的约束,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对现实的道德价值观的轻视倾向。

二、网络与年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在现实生括中的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既不能把网络文化的影响看成洪水猛兽,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它的作用,而应该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正确认识网络影晌及其作用

1、正确认识网络时青年的影响和作用。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能让人类实现信息共享、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相互交流及协同工作。目前,在各高校中,许多学生上网动机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总希望从网络上获得一些东西,我们不能无视网络对青年教育的影响。我们现在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更注重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施教,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网络的出现对于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如网络还易培养学生的效率观念、平权观念、全球观念,并提供多元的知识。网络还将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可能。另外,青年学生还在网上进行聊天、谈心交友、讨论热点、解答难点、创作版面文章,这对心理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以新的形式关心形势,在学校以外的地方体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网络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重要性,激发青年学生发奋学习,掌握最新科学知识。

2,必须充分估计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计算机网络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但与之相伴相随的却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全球信息网络的一体化,不但会导致网络犯罪,给虚假和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的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且会使西方社会的人生价值观长驱直入。因此,在许多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层次文化的交互作用下,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地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公共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更新现念接受挑战。网络改善了思想政治工作条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它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受到威胁和挑战。为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不能丧失原有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式”教育,仍然有必要对青年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发挥思想政治研究的传统优势:其次,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靠老经验、老办法的方式,应用新技术提供给我们的新载体,在不违背人的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开拓创新,用丰富多彩、快捷实用的教育内容来填充因科技发展而引起的教育空白地带,选择适应形势和学生要求的教育信息,创造多样化的形式与方法,满足学生多层次、多侧面的需要,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国际互联网上,各种思想都可以跨国界交流,不同的政治态度、文化观念、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云集网上,谁都可以一睹为快,这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世界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使青年学生在对外信息交往中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有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并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而不被浩森的信息和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淹没,就很有必要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人文精神,杜绝因接触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忽视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

3、加强对青年学生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网络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网络规范体系的健全。网络的虚拟环境,容易淡化青年学生的责任心,导致在网上交往中的不道德行为,严重的甚至出现违法犯罪。此,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在网上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还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做有高度道德感的人。同时加强上网的法制教育,虽然网络立法也存在滞后性,我们仍然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网络隐蔽状态下,作为一个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应处处遵纪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树立起尊重知识的意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人员,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对于网络这个新生事物要去了解、关注,并亲临感受。通过接触网络,一方面可以从中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索材,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青年学生当前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另l]针对网上经常进行的一些热点讨论,积极参与,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加以辩证地分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加紧培养一支既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又具备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维护知识的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担负起网络舆论监控的重任。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应用,人们与网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我国目前上网的人群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研究网络对青年的影响、对我们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积极意义。

一、网络与青年

(一)关于网络

网络,狭义上仅网路,广义上则是与网络相关的活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一计算机网络;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电脑采用各种通信媒体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超级的“网络”。据统计和预测,199’7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1亿,1998年达到1.556亿,1999年约2.2亿,并仍在翻倍式地增长。到20C。年全球上网人数将增至5.26亿。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的载体,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巨大的方便。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它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网络作为信息媒介,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征。其次,作为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具有直接性、大众化和虚拟性的特征。其三,作为文化现象,网络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向的复合型、大众化文化,它满足青年个体不同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各取所需、自主选择的机会。其四,作为教育媒介,网络在高校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

(二)网络对青年的影响

1、网络对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网络上,人们借助于电脑空间,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青年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可以和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互通音讯,可以和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情感,可以实现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网上就医、网上求职、网上婚礼。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网上交往。据报道,往年被看好的贺卡市场萧条的原因是: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祝贺新年。随着年轻人在网上投人的时间越来越多,互联网将变成青年交流和互助的载体。网络既是交往的工具,也是交往的环境,网络交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环境。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众化、虚拟性、直接性等多种特点,容易使年轻人在网上交往时打破身份、地位、财产等社会等级的限制,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又由于网络连接不同行业或职业,覆盖面广,网络交往的间接性和虚拟性特点也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的青年进行人际交往打开了方便之门。但网上交往属精神往,与现实交往不同,现实交往中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交往关系的确定性、伦理道德的规范性等特征是网上交往所不可替代的。相关资料也显示,有的年轻人过分沉缅于上网和网上交朋友,大大减少了参加日常社交活动的时间,甚至造成现实交往障碍。

2、网络时青年学习方式的影响。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墙养青年人的好学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一点在网络世界里体现得更为明显。网络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硬件、软件更新换代很快,年轻人要与其保持同步发展,只有不停地学习。接受新技术。随着教育网、远程教育的出现,网上上学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年轻人拥有一台电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教育。学到在学校才能学到的课程。这种网上教育倡导自主性,可以充分发挥青年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正是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使青年人可以自如地出人于网上图书馆阅览各种图书杂志,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可以说,互联网上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全面。但是,应该看到,网上信息良蒸不齐,青年人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或信息时,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另吐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3、网络对青年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在网络世界里,技术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成为业界的宠儿,这是网络本身对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在广州大学生钦佩的人物中,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位于、邓小平之后,名列第三。这种对技术的追求,对“知识英雄”的祟拜,有利于我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但也影响着青年人的伦理道德观念。首先,网络的虚拟交往环境削弱了传统道德伦理的约束力,使青年人在网络上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地聊天、“谈情说爱”,而不必负其责。其次,现实交往中,人们注重在交往时讲“真诚”、“信义”、“责任”,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真真假假难以区分,这种现实的道德的认同标准在网上大大降低,其结果必然淡化了对现实道德的认同感。再次,网络世界用技术衡量人的价值,青年人在接触了网络后,必然崇拜“网络英雄”,这种崇拜甚至是抛开了现实的道德、法律的是非标准,盲目祟拜,如青年人对电脑“黑客”的崇拜。正是由于网络的出现,使青年人在网上的行为,脱离了现实道德价值观念的约束,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对现实的道德价值观的轻视倾向。

二、网络与年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在现实生括中的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既不能把网络文化的影响看成洪水猛兽,也不能过高地估计它的作用,而应该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正确认识网络影晌及其作用

1、正确认识网络时青年的影响和作用。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能让人类实现信息共享、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相互交流及协同工作。目前,在各高校中,许多学生上网动机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总希望从网络上获得一些东西,我们不能无视网络对青年教育的影响。我们现在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更注重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施教,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网络的出现对于学生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再如网络还易培养学生的效率观念、平权观念、全球观念,并提供多元的知识。网络还将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可能。另外,青年学生还在网上进行聊天、谈心交友、讨论热点、解答难点、创作版面文章,这对心理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以新的形式关心形势,在学校以外的地方体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网络也进一步了解知识的重要性,激发青年学生发奋学习,掌握最新科学知识。

2、必须充分估计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计算机网络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但与之相伴相随的却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全球信息网络的一体化,不但会导致网络犯罪,给虚假和不健康甚至反动信息的传播提供可乘之机,而且会使西方社会的人生价值观长驱直入。因此,在许多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层次文化的交互作用下,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有效地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公共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更新现念接受挑战。网络改善了思想政治工作条件,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它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受到威胁和挑战。为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不能丧失原有正确思想理论的“灌输式”教育,仍然有必要对青年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发挥思想政治研究的传统优势:其次,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靠老经验、老办法的方式,应用新技术提供给我们的新载体,在不违背人的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开拓创新,用丰富多彩、快捷实用的教育内容来填充因科技发展而引起的教育空白地带,选择适应形势和学生要求的教育信息,创造多样化的形式与方法,满足学生多层次、多侧面的需要,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国际互联网上,各种思想都可以跨国界交流,不同的政治态度、文化观念、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云集网上,谁都可以一睹为快,这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世界某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使青年学生在对外信息交往中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有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并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而不被浩森的信息和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淹没,就很有必要对青年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人文精神,杜绝因接触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忽视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

3、加强对青年学生道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网络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网络规范体系的健全。网络的虚拟环境,容易淡化青年学生的责任心,导致在网上交往中的不道德行为,严重的甚至出现违法犯罪。此,我们要加强对青年学生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在网上系统的伦理道德体系还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做有高度道德感的人。同时加强上网的法制教育,虽然网络立法也存在滞后性,我们仍然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网络隐蔽状态下,作为一个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应处处遵纪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9篇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校青年教师既具有青年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积极创新的共性,也具有学历层次高,学习能力强、信息渠道广的个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表现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1、价值取向多元

伴随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来的不只是西方的资本、技术和服务,同时还有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倾销大量涌入中国,对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多元价值面前能够坚定政治立场,但也有小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对西方价值观念不加甄别,一味接收,导致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产生怀疑。

2、职业道德弱化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的一贯要求。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评价标准的两大组成部分。而目前许多高校在青年教师的选用和培养时,首先考察的是“学高”而不是“身正”;青年教师出于科研和生活压力,关注的重点也在于“授业解惑”而不是“传道”。此外,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在对子女的培养上,往往重个人能力,轻团队意识。因而,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协作意识淡漠,集体意识和团体目标淡化等特征。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价值多元、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高校青年教师以其独特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传递和塑造作用,这也使得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1、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工作,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具体的组织者、引导者。由于与学生的年龄相近,高校青年教师在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关注问题上与学生有许多共通之处,与学生的交流接触也比较多,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是教学之外的言行举止势必对学生思想和性格的养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学术研究中心,是社会群体心目中的学术圣地,在普罗大众中意味着真理和权威。利用高校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象征,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信仰在青年教师队伍中生根发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达到凝聚思想和共识的目的,也能避免价值混乱、思想动荡,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青年教师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注重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在思想上净化自己,提升自己,增强思维的主动性,深刻领会我国的国情,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服务教育事业为宗旨,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导向,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青年教师的思维特点,多管齐下,从思想、内容、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1、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对相关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必须切实认识到对青年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认识到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联系。高校要把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教育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定路线,确定目标,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也要抓好规划落实,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员、经费、场地、制度等多方面保障,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创造积极的条件。

2、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长期以来,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程序化、形式化、泛政治化的倾向,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加剧了青年教师的逆反心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高校既要从思想上疏导、帮助,更要注意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现实难题。

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内容

高校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活跃在学术、娱乐和生活的潮流前线,喜欢新生事物是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选择既能够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奉献精神,又能吸引青年教师注意力的社会热点事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的意识,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思辨能力和抵御能力。

4、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方式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人的特.点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要注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耐心说服、热情硫导是主要方法;教育方式要多样化。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中的现实思想又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将他们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摇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如赶不上这次经济振兴的大潮,就会再次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恐怕最现实最快捷的最主要的当从今天的青年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的品德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应义不容辞地挑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二、青年自身发展的摇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之心强烈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

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三)青年人大胆追求,竞争意识强

青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从有益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生活更加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了。在短时间内,他们力求吸收更多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不满足书本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大胆追求美的真谛,部分青年由过去只注意形态美、风度美发展到气质美和心灵美,由对美的欣赏发展到参与美的创造。总的说来,青年人的优点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难以比拟的。他们生气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思维灵活,反映敏捷;思维活跃,不迷信、不僵化、敢想、敢干、敢说。尤其是他们政治热情高,关心祖国,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先锋和突击作用,他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科技化,走向世界不可能缺了当代青年的努力奋斗。

(四)青年的思想存在不成熟的一面

青年是成长中的青年,他们涉世浅,经历简单,知识不足,能力弱,更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这些不足,决定了青年人看问题简单、理想主义成分重,思想不稳定,遇上困难和挫折易于动摇。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个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急于求成思想重,支持经济基础建设速胜论的观点;二是思考问题易走极端,易盲从、盲动;三是追求民主热情高于理性,梦幻多于现实,或者片面吸取过去搞民主的教训,对政治、民主淡漠,讲求实惠,注重眼前享受,追求金钱;四是对存在的社会腐败现象认识不清,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抵触情绪。有的青年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受到黄色流毒的侵害,受到“黑客”的侵扰,思想上出现一度的困惑甚至产生犯罪心理。这一系列的青年思想的不足与缺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重视,迎接新的挑战。

四、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不足,也决定了他们应受到教育,科学的迅猛发展,青年人是科学的带头人,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夯实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青年的取向将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有特殊作用其他年龄段的人根本无法取代。

首先,青年人是各行各业的接班人。社会发展是一项无限运动,而人只有有限的生命。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要被传承,要被创造,必须有中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在青年人中培养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至10年后,祖国整个建设重担将大部分落到他们的肩上,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的命运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都将由他们承担。

其次,青年人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社会责任,青年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处于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阶段,必须花大功夫去培养后代,保证后代的健康成长,合理有效地开发后代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为后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莫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青年人是社会生产的突击队、生力军。青年人自身的体力、智力处于旺盛期,思想活跃,有条件成为社会生产的突击队。中年人要锻炼培养他们,总会把一些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工作交给青年人去干,青年人从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他们也乐于干这些工作。青年人对中老年人的尊重及对他们的依赖性,决定了青年人愿意承担那些耗体力和智力多的突击性工作。青年人成才欲望强,又富有冒险精神的群体,在社会生产中,他们常常在搞技术革新、搞发明创造和攻克科学难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甚至是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不少都是青年人取得的。他们的创造活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产生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五、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青年的全面发展是目标

这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青年人未来责任重大,现实只有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他们才能承担起未来和责任。另外,青年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任务。

(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

因为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强化深化所学书本知识也必须进人社会实践,能力的真正发挥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三)耐心说服,热情引导是主要方法

青年人是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应该热情关心他们,鼓励他们;青年人上进心强,但逆反心重,要想取得好和教育效果,只能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强制手段只能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非强制性的,这种非强制性主要表现为说服教育憬转变其思想观念。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1篇

1.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的开放使许多先进的思想涌入国内,一些资本主义世界的价值观也逐渐深入,西方腐朽的思想和阶级自由化思想在人们还没有筑起思想防线的时候,就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尤其是青年学生,由于自身的思想政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致使其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波动,如果对其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不仅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阶段的青年高校学生正处在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新旧世界观、价值观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加强青年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广大的青年学生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观念态度。

2.加强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时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达了新的高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却滋生了精神上的腐败,一些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等腐朽言论盛行,使生活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却忽略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学生最主要的思想问题就是对深度改革的负面评价和对社会公德状况的担忧。两极分化、下岗、不良竞争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使部分大学生对深层次的改革表示疑虑甚至做出一些消极的负面评价,因此对社会改革抱有疑惑的态度。社会道德的滑坡也使青年学生对改革后的道德观表示失望,社会对不道德行为没有做出积极的评判,也使他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产生困惑甚至扭曲。

二、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

三、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队伍建设想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以党为核心的,由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会、团委为主要力量的精干队伍。只有抓好各组织力量的建设工作,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保证德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人的特.点决定了青年思想政治要注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耐心说服、热情硫导是主要方法;教育方式要多样化。

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正处于素质优化期和创造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正担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青年中的现实思想又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思想政治教育理所应当将他们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摇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科学技术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穷国;但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向现代化进军的发展中国家。历史不止一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中国,必须进行改革,若不再进行改革,或者放慢改革的速度,就会使中国再次错过使自己富强起来的机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出现了几次经济发展的时期。现在又是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如赶不上这次经济振兴的大潮,就会再次与发达国家拉大差距。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十年。

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但是无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繁衍、传播,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从哪里来,恐怕最现实最快捷的最主要的当从今天的青年中来。他们又怎样才能成为人才呢?只有通过教育,知识教育固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青年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才能,而且更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青年的品德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青年的正确的三观的培养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完成。青年只有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充分发挥,为中国的富强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时代需要青年,中国的发展依靠广大的青年人才,青年人应义不容辞地挑起祖国交给的重担。

二、青年自身发展的摇要

现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青年在身体发展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环境。青年的心智发展,则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青年在身体发展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科学技术知识,希望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以报效祖国。他们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才能大有作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能和获取物质精神营养的环境。青年的自身发展,就是要完成素质的优化,完成大量的实践活动。青年自身发展好,那么他们在社会的地位就更高,作用会更大。这也是由他们自身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三、青年的思想特点

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之心强烈

青年人时代感非常强,观察问题敏锐,他们热爱党,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他们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耳闻目睹了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他们的经历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这个民族才有希望,青年自身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青年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灵活

求新求异是青年人思想的重要特征。他们接受新思想、认识新事物快,对时代变化的反映更敏捷。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各项建设成就的取得,使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西方文化,再加上政治的逐步民主化,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由静态、单向和直线思维向动态、网络、辩证思维的方向发展。多维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确立,使青年中不少人的思维活跃。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大胆求证。

(三)青年人大胆追求,竞争意识强

青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从有益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自己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生活更加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节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加快了。在短时间内,他们力求吸收更多最新的知识信息。他们不满足书本知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杂志,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大胆追求美的真谛,部分青年由过去只注意形态美、风度美发展到气质美和心灵美,由对美的欣赏发展到参与美的创造。总的说来,青年人的优点是其他年龄段的人难以比拟的。他们生气勃勃,充满青春的活力;思维灵活,反映敏捷;思维活跃,不迷信、不僵化、敢想、敢干、敢说。尤其是他们政治热情高,关心祖国,关心党风、社会风气的好坏,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他们正以自己特有的风采,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自己的先锋和突击作用,他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科技化,走向世界不可能缺了当代青年的努力奋斗。

(四)青年的思想存在不成熟的一面

青年是成长中的青年,他们涉世浅,经历简单,知识不足,能力弱,更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这些不足,决定了青年人看问题简单、理想主义成分重,思想不稳定,遇上困难和挫折易于动摇。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将这个群体作为主要对象。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中国国情了解不够,急于求成思想重,支持经济基础建设速胜论的观点;二是思考问题易走极端,易盲从、盲动;三是追求民主热情高于理性,梦幻多于现实,或者片面吸取过去搞民主的教训,对政治、民主淡漠,讲求实惠,注重眼前享受,追求金钱;四是对存在的社会腐败现象认识不清,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和抵触情绪。有的青年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受到黄色流毒的侵害,受到“黑客”的侵扰,思想上出现一度的困惑甚至产生犯罪心理。这一系列的青年思想的不足与缺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重视,迎接新的挑战。

四、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的不足,也决定了他们应受到教育,科学的迅猛发展,青年人是科学的带头人,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夯实了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青年的取向将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有特殊作用其他年龄段的人根本无法取代。

首先,青年人是各行各业的接班人。社会发展是一项无限运动,而人只有有限的生命。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要被传承,要被创造,必须有中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在青年人中培养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5至10年后,祖国整个建设重担将大部分落到他们的肩上,再过20年左右,整个国家的命运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都将由他们承担。

其次,青年人还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社会责任,青年人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还处于组建家庭、繁衍后代的阶段,必须花大功夫去培养后代,保证后代的健康成长,合理有效地开发后代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为后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莫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青年人是社会生产的突击队、生力军。青年人自身的体力、智力处于旺盛期,思想活跃,有条件成为社会生产的突击队。中年人要锻炼培养他们,总会把一些具有挑战性和一定难度的工作交给青年人去干,青年人从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他们也乐于干这些工作。青年人对中老年人的尊重及对他们的依赖性,决定了青年人愿意承担那些耗体力和智力多的突击性工作。青年人成才欲望强,又富有冒险精神的群体,在社会生产中,他们常常在搞技术革新、搞发明创造和攻克科学难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果,甚至是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不少都是青年人取得的。他们的创造活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生机,产生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五、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培养青年的全面发展是目标

这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决定的;青年人未来责任重大,现实只有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他们才能承担起未来和责任。另外,青年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全面教育,全面发展是当前的任务。

(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是关健

因为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缺乏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强化深化所学书本知识也必须进人社会实践,能力的真正发挥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三)耐心说服,热情引导是主要方法

青年人是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社会应该热情关心他们,鼓励他们;青年人上进心强,但逆反心重,要想取得好和教育效果,只能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强制手段只能适得其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非强制性的,这种非强制性主要表现为说服教育憬转变其思想观念。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青年社会化是历史的必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青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坚定政治信念、确立生活目标;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思想发展;传递社会行为规范,促进政治参与感;塑造崇高人格,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等政治社会化方面。

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任何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人的社会性、保持同社会发展一致性的过程。青年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更为复杂多样,也更多地具有社会的和政治的色彩。青年已成为一种对社会发挥主体作用的社会存在,具有了社会人的全部特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青年社会化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无论是人类的繁衍与文化的传递,还是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都离不开青年群体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过程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青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的阶级、民族和社会对自己的继承者有着不同的期待,以维护其不同的阶级、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延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存在,从而使青年社会化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方向和进程。而这种社会期待的完成,则需要社会、民族、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深入地对青年施以教化才能实现。这种教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

青年社会化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青年社会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社会化方面。所谓青年政治社会化即青年在成长中,逐渐学会在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政治态度、理想信念诸方面采用社会已确立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使自己达到内化并和社会保持同一的过程;也是青年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社会地位并愿意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巩固社会制度而作出贡献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删我国是—个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向青年一代进行理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无产阶级政党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各种途径,系统严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的继承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以此来实现社会主义青年的政治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向的确定性,内容的选择性,时间的集中性和方法的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和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首先,坚定政治信念,确立生活目标。当代,社会文明、政治民主使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青年若想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就必须面对社会现实,确立一定的政治观和生活目标。这项任务,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以其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社会性发挥着作用,它用丰富的内容、科学的方法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传递给青年一代,与青年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以分析、鉴别的态度,对待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使青年在分析、辨别、对比中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渐向无产阶级认可的价值标准趋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并以此来选择、衡量、评价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

在坚定明确的政治信念的导向下,生活的目标也随之建立起来,青年开始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去生活。生活目标是催人向上的旗帜,是青年奋进的动力。罗马尼亚青年学家F.马赫列尔认为:“青年具有追求目的的天性。”这是一种强烈的对社会生活理想目标的追求,是青年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内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青年的这一优点,及时向其传递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党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引导他们去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追求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的现实。通过教育,使青年在追求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上取得同社会主义期待的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目标,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次,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思想发展。青年人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认识程度逐渐加深,然而由于他们的思想还处在发展时期,往往在观察、认识客观事物时,容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和狭隘经验的左右,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不成熟状态。这种状况,不仅需要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而且也需要思想的启发、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我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逐步提高青年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青年对人生、对社会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深化对客观世界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使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能够冷静、客观、公允、全面地作出判断和评价,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带来效果。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产生思想的基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研究青年的需要出发,对青年进行塑造性教育,主动把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使其思想从产生之始就能够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促进他们寻找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把二者一致起来,产生良好的向上的思想动机,支配自己的各种政治行为。

当青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遇到困难,产生思想问题和情绪波动时,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指明对待困难和挫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诱发和鼓励青年进行自我思想斗争和自我思想改造,并为此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气氛。从“内”、“外”两方面作用于青年,使其在思想上逐步成熟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思想勇气和信心,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思想的转变和发展。

第三,传递社会行为规范,促进政治参与感。根据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处于一定的社会地位之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一定的权利义务和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的。任何人都是通过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同社会发生各种联系。青年期比起少儿期来,充当的角色逐渐复杂化。他们不仅在家庭中、学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还开始走向社会,扮演工人、干部、教师和党员、团员等社会角色。角色的增加,青年与社会互动频率的增长,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种政治行为规范也必然随之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规范,青年往往不知所措,无法适应,于是就产生一定的角色差距,造成角色冲突或角色混同现象,出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认识社会和各种社会关系,学习和掌握社会认可的一套系统的权利义务和政治行为规范,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保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主义提倡的这些政治行为规范,在青年思想中达到内化并自觉地遵从和传递。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青年具有强烈的行为愿望和充沛的精力,渴望摆脱缺乏成人感的边缘地位,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和社会活动。目前,随着我国新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加强及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树立,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决策的权利也从政治和法律上日益得到保障,具备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在这个雄厚的客观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动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决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使青年一代在履行社会赋予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时,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扮演的社会政治角色,在保持青年在同社会的互动中,顺利地从家庭、学校的有限范围,走向更广阔、更复杂的世界,圆满地扮演为社会承认、容纳和赞许的各种社会政治角色,发展成为社会政治的参与者和承担者,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主体的作用。

第四,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以继承和传递社会文化,延续社会的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塑造青年的人格,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早日实现人格化,即个体逐步形成追求目的性、富有创造性和思想品德完满性的真正独立的人格。

青年是人格化的形成期,尔后,人格的再发展往往取决于进入社会存在轨道时的最初状态。马克思指出:“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这就明确指出了人格化的本质和形成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决定了青年人格化的性质和方向。青年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需要。然而社会的复杂状态和青年思想发展的曲折性,也往往导致青年人格的失调。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同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活由于不协调而产生种种矛盾,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给青年人格的发展以定向的影响和奠基作用,使青年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形成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个性,并把自己置身社会之中,摆正个体与他人、社会,社会价值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使青年在选择奋斗的目标以及为实现奋斗目标而采取行动时,意识到既要充分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要把自己置于社会之中,考虑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并把二者统一起来,实现个体从心理——社会——道德发展的高尚的独立人格。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要提高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需要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矛盾入手,这些矛盾集中表现在价值导向、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只有深入分析并及时解决制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功能。

祖国和人民对当代青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因此,加强和改进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其实效性,就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交叉的学科,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且矛盾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这一切不但增强了当代青年的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而且激发了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的渗透,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青年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了当代青年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加上信息化、网络化引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分,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观念的冲突与分裂,使得当代青年对人生价值感到困惑、迷茫和疑虑。

虽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冲击,但这只是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其内在的决定因素,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相互作用的失衡所导致的不协同。首先,在价值引导上,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样性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制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最根本的矛盾,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体地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方针。”

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当代青年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并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的一种价值导向,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即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又必然存在着“多元”的状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利益关系的分化和重组,市场经济的功利、实用导向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主体意识突显,加之社会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想影响源非常广泛,因此受教育者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摄取就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响,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对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一部分青年看来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也许永远也无法实现;马克思主义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今天的大学校园内,最受学生们关注的往往是外语和计算机等实用专业,种类繁多的技能培训、考证和考级很热门,而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提不起兴趣,大多是为学分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易发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要求不为受教育主体所接受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于是,教育资源遭到极大浪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价值导向的社会成本大大增加。

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与青年的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又是多元的。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解决“人脑、人心”的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青年的主体性、多样性也应该尊重。只有正视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并努力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去引导青年的价值取向,这个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在全球化、网络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影响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互激荡和交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对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认同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青年正确认识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国情,培养他们的判断、选择和适应能力,使他们勇于面对社会,面对世界各种思潮和腐朽文化的激荡,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从而做到辩证地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文明发展的先进成果。也就是说,要让青年对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认同,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践行,这种价值观一旦为广大青年所接受和认同,进人自觉层面,就一定能够稳定、恒久而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教育内容的抽象空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回答当前社会上热点、难点问题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青年之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很大程度上是与教育内容抽象空泛、脱离现实、脱离青年实际需要分不开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初步建立其学科理论体系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的需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也应该是全面、广泛和具体的。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内容的逻辑严密性与体系的完整性,致使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内容重复,大学生对重复的内容难免会缺乏兴趣,觉得枯燥无味,再加上一些高校压缩课时,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还没有在中学的时间长,教学内容甚至还没有中学思想政治课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薄弱、苍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准备不足。在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内容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往往重视基本原理的解释和阐述,忽视了紧密结合青年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探讨和解答。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进人新世纪以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青年,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者难以理解的社会问题,思想上产生了许多疑虑。如就业问题,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还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学历是否等于能力?如教育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不起学,而有些孩子却能上贵族学校,享受最优越的教育?教育是否存在不公平问题?如医疗问题,为什么看病要花那么多钱?药价为什么总是压不下来,医疗行业是否存在行政垄断?等等。这些问题急需正确的理论加以引导和阐释,如果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得不到解答,就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不能回答青年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功能的实现。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功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具备社会性、时代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动态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根据时展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来确定。首先是教学内容系统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体系。编写的教材要避免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重复,要充分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层次性,除了使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得到升华外,还要将更多的背景知识、史料以及思想家们的思维方式提供给学生。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点,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树立。其次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最重要的是关注当代青年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对其进行探讨、研究,给出解答。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时代呼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不可能总是与时代要求同步,有时会滞后于实践,这就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来弥补这一不足。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对化解这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书评、影评、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生活技能竞赛、网络技能竞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一系列主题研讨会,如怎样看待理想信念,怎样看待西方文化,怎样对待民族精神和时代要求,在全球化影响下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青年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在多种价值观共存的条件下怎样做到“和而不同”,等等。应该把这些实践活动纳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灌输”的教育形式与当代青年对知识的“自主选择”的特.点不相适应的矛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正面灌输为主导形式的,并在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列宁的灌输理论虽然没有过时,当代青年仍然不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但时代在发展,理论也应与时俱进,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列宁提出的灌输理论是在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列宁当时所分析的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下层的阶级,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修养,处在社会实践生活的最基础的层面,极其渴望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他们指引解放之路。而当代青年作为社会先进的文化群体,他们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点。“当代青年有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更关心的是自我发展,不可能产生像当时工人阶级那样有求解放的理论渴求。当代青年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带有很强的主体性、探索性和自我选择性,因此对外部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难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了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灌输”与受教育主体“自主选择”的矛盾,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青年政治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任何人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社会生活、发展人的社会性、保持同社会发展一致性的过程。

青年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更为复杂多样,也更多地具有社会的和政治的色彩。青年已成为一种对社会发挥主体作用的社会存在,具有了社会人的全部特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青年社会化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无论是人类的繁衍与文化的传递,还是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都离不开青年群体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过程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青年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的阶级、民族和社会对自己的继承者有着不同的期待,以维护其不同的阶级、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延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存在,从而使青年社会化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方向和进程。而这种社会期待的完成,则需要社会、民族、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深入地对青年施以教化才能实现。这种教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

青年社会化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青年社会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社会化方面。所谓青年政治社会化即青年在成长中,逐渐学会在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政治态度、理想信念诸方面采用社会已确立的政治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使自己达到内化并和社会保持同一的过程;也是青年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社会地位并愿意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巩固社会制度而作出贡献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删我国是—个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向青年一代进行理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无产阶级政党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各种途径,系统严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使其成为无产阶级的继承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以此来实现社会主义青年的政治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向的确定性,内容的选择性,时间的集中性和方法的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青年思想意识的形成和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首先,坚定政治信念,确立生活目标。当代,社会文明、政治民主使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青年若想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人,就必须面对社会现实,确立一定的政治观和生活目标。这项任务,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以其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社会性发挥着作用,它用丰富的内容、科学的方法逐步把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传递给青年一代,与青年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以分析、鉴别的态度,对待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使青年在分析、辨别、对比中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渐向无产阶级认可的价值标准趋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并以此来选择、衡量、评价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

在坚定明确的政治信念的导向下,生活的目标也随之建立起来,青年开始知道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去生活。生活目标是催人向上的旗帜,是青年奋进的动力。罗马尼亚青年学家F.马赫列尔认为:“青年具有追求目的的天性。”这是一种强烈的对社会生活理想目标的追求,是青年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内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青年的这一优点,及时向其传递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党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引导他们去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追求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的现实。通过教育,使青年在追求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上取得同社会主义期待的一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目标,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次,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思想发展。青年人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认识程度逐渐加深,然而由于他们的思想还处在发展时期,往往在观察、认识客观事物时,容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和狭隘经验的左右,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不成熟状态。这种状况,不仅需要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而且也需要思想的启发、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我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逐步提高青年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青年对人生、对社会作更进一步的思考,深化对客观世界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使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能够冷静、客观、公允、全面地作出判断和评价,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带来效果。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产生思想的基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研究青年的需要出发,对青年进行塑造性教育,主动把教育工作做在前面,使其思想从产生之始就能够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促进他们寻找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把二者一致起来,产生良好的向上的思想动机,支配自己的各种政治行为。

当青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遇到困难,产生思想问题和情绪波动时,思想政治教育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青年的头脑,指明对待困难和挫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诱发和鼓励青年进行自我思想斗争和自我思想改造,并为此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气氛。从“内”、“外”两方面作用于青年,使其在思想上逐步成熟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思想勇气和信心,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思想的转变和发展。

第三,传递社会行为规范,促进政治参与感。根据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处于一定的社会地位之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履行一定的权利义务和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的。任何人都是通过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同社会发生各种联系。青年期比起少儿期来,充当的角色逐渐复杂化。他们不仅在家庭中、学校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还开始走向社会,扮演工人、干部、教师和党员、团员等社会角色。角色的增加,青年与社会互动频率的增长,各种社会关系和各种政治行为规范也必然随之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规范,青年往往不知所措,无法适应,于是就产生一定的角色差距,造成角色冲突或角色混同现象,出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认识社会和各种社会关系,学习和掌握社会认可的一套系统的权利义务和政治行为规范,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保持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主义提倡的这些政治行为规范,在青年思想中达到内化并自觉地遵从和传递。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青年具有强烈的行为愿望和充沛的精力,渴望摆脱缺乏成人感的边缘地位,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和社会活动。目前,随着我国新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加强及社会主义伦理原则的树立,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决策的权利也从政治和法律上日益得到保障,具备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在这个雄厚的客观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动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决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使青年一代在履行社会赋予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时,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扮演的社会政治角色,在保持青年在同社会的互动中,顺利地从家庭、学校的有限范围,走向更广阔、更复杂的世界,圆满地扮演为社会承认、容纳和赞许的各种社会政治角色,发展成为社会政治的参与者和承担者,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主体的作用。

第四,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以继承和传递社会文化,延续社会的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塑造青年的人格,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早日实现人格化,即个体逐步形成追求目的性、富有创造性和思想品德完满性的真正独立的人格。

青年是人格化的形成期,尔后,人格的再发展往往取决于进入社会存在轨道时的最初状态。马克思指出:“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这就明确指出了人格化的本质和形成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决定了青年人格化的性质和方向。青年具备高尚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需要。然而社会的复杂状态和青年思想发展的曲折性,也往往导致青年人格的失调。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同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生活由于不协调而产生种种矛盾,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给青年人格的发展以定向的影响和奠基作用,使青年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形成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个性,并把自己置身社会之中,摆正个体与他人、社会,社会价值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使青年在选择奋斗的目标以及为实现奋斗目标而采取行动时,意识到既要充分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要把自己置于社会之中,考虑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并把二者统一起来,实现个体从心理——社会——道德发展的高尚的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