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篇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3)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2篇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的原因。我们用上述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予以分析如下:

首先,从购买力平价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钉住美元,兑美元汇率在8.3人民币元/美元上下小幅波动。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是美国的3倍,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工资和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和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已大大提高,中美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调整,尽管去年7月人民币汇率已经调整,但迄今(2006-7-26)仅升值了1.6%左右,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汇率的水平,中国社科院赵志君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这个低估幅度与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做的2%的向上调整相比,显然2%的向上调整不足以消除进一步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升值过程。

其次,从资产市场理论看,美国已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之中,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有所缓解。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促使美联储坚定地执行稳步小幅升息的政策。今年6月29日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5.25%.这是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17次加息,考虑到经济增速放慢与潜在通胀压力加大两种现象并存,此轮持续了近两年的加息周期有望终结。美国升息,美元和人民币的利差加大,对短期资本流入我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的弱势地位会有所改善,在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以及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幅度内浮动的机制下,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升值的幅度可能加大。如果美元加息周期结束,那人民币升值压力会重新加大。

第三,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外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从出口方面看,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经济高增长推动跨国集团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和配套政策逐步落实。虽然,去年7月21日汇率调整会消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和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国外企业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的调查和诉讼增多,对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出口,但总体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4.9%)、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进口方面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刺激进口需求;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关税将进一步削减,而且逐步调整到位;利用外资的快速发展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但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设备的出口限制将继续存在,国内以抑制投资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维持,进口增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增长势头不减。此外,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虽然印度、越南等国家利用外资的发展势头良好,直接投资分流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直接投资流入难于实现快速增长,但伴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外资流入中国的趋势将依然十分强劲。当然,由于中国投资政策和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配套措施开始落实,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也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所以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大顺差。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外汇储备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可见,上述三种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人民币仍将维持升值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1.8%,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2.7%,按照购买力评价模型,我国人民币有约10%的升值空间。又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我国当前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为2.7961%(2006年7月26日),而美联储最新的基准利率为5.25%,根据资产市场理论,今年人民币约有2.5%的升值空间。因此,从汇率决定的中长期模型和短期影响模型来分析,考虑到我国在人民币升值上会吸收日元升值过快的教训,会采取台湾式的渐进升值方式(1986-1992年平均每年升6%),剔除今年以来已有的1.6%升幅,预计今年人民币还会有2%左右的升值空间,全年升值幅度在4%左右,上限为10%.

二、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推动力量

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主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特别是替代“金本位”的“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创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推动过剩流动性向中国流入。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2100亿美元,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350亿美元来自贸易顺差,其余1750亿美元都是资本流入。资本流入中500亿来自外国直接投资,200亿来自外债增加和海外证券投资,剩下1050亿美元可能来自各种名目的寻找投资机会的国际资本。

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不能等同于正常的由于需求引进的资本输入。最关键的是这种输入是强行的推门而入,本国被动地没有独立性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特别是对中国目前的过度的投资更是火上浇油。中国外汇积累的大幅增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的输入占到半壁江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由于9.11事件和科技股泡沫破灭,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1%低利率政策。2001年,中国资本账户开始从逆差变成顺差并持续增长,2004年达到高峰,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从2001年开始。这些事情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应该不是巧合。

8月8日,美联储决定暂停加息,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美国基准利率维持不变,极可能导致美元走弱。若人民币兑美元不能进一步大幅上升,人民币兑一篮子挂钩货币将持续走弱。这将导致贸易盈余进一步扩大以及投机性资本大量涌入,从而令货币环境更加宽松,同时亦将限制中国通过货币政策解决流动资金过剩问题的能力。

金本位时代,货币供给受到相应的制约,其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金的采掘数量。而今天美元本位时代,货币过量供给成为可能。本轮美元升息前,利率降到了40多年的新低,美元供给因而过剩;而大量国家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机制,则作为杠杆进一步放大了相关国家的货币供给。以中国为例,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国利率、汇率机制高度不均衡,借入低利率、弱势货币,投资高利率、强势货币表示的资产成为多数对冲基金的基本操作手法,助推了全球货币泛滥。如果各国机会均等,人民币升值压力还不是很大,当别国机会减少,而中国机会凸显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持续的、巨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升值是不可避免的。拒绝升值将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大规模的对冲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对冲将使银行体系的运转发生严重问题。看来,逐渐升值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目前,由于中美之间仍存在3%左右的利差,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具有双向浮动性,中国的资本管制也并非完全无效。因而,渐进性升值下,投机资本流入和套汇活动所造成的损失可以控制在最低限度。

中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属于结构性问题。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占总的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而加工贸易天然地会产生顺差。贸易的顺差又往往引致资本项目的顺差。因此,升值并不一定会减少顺差。换言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的调整矫正效应在我国不会太明显。事实上,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其贸易顺差的基本态势。

升值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升值并不一定导致大量企业倒闭,相反,由于升值,高价值增值企业得到长足进步,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从根本上说,决策者须在长痛和短痛之间做出选择。

三、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

研究经济发展史发现,股市的大牛市,往往产生于技术革命,或者因本币升值等因素提振国民自信心、自豪感,并吸引国际资本之时。尽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然而,技术创新断非朝夕,缺乏创新土壤,就很难产生系统性的技术革命。换言之,技术革命很难在当前成为推升股市大牛市的基础。相反,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则可能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

1、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股票市场较长时期内处于良好的低利率环境中,因为国内的高储蓄率以及赌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不断进入我国,使得国内资金充裕,而国内普遍的生产能力过剩又使国内物价上涨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外,人民银行为防止更多的投机资金进入国内,也会倾向于保持低利率。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这种低利率环境的存在,将为我国股市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的坏境。

2、人民币升值会通过影响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影响股票价格。外汇市场对人民币形成升值预期,将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获得以人民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就会导致相关资产价格上涨,并通过预期的增强,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股价上涨。

3、人民币升值会影响上市公司进出口及收益水平,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及价格构成。人民币升值可提高本币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可以较低价格收购国外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同时,也会抑制出口。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因此受到影响,资产价值会发生变化,投资者会相应调整投资策略,从而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及其构成。

可以预见,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发生变化,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我国股票市场的动力就不会减小,它对于股市的影响就会大于经济增长与公司业绩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强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本轮行情上涨的主因在人民币升值。早期地产股、银行股大幅上涨就是明证。从资金角度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推动股指上涨的资金来源,显然不是国内基金,也绝非券商,这些机构在本轮上涨之前并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真正的资金力量可能来源于国际资本,在这些资本的诱导下,国内私募资金、普通投资者,以及国内基金蜂拥而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之快令人瞠目,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配置全球化,交通和通信的改善,使得中国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了全球化输出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于是,技术、劳动力、土地均对全球资本产生了替代作用,资本的稀缺性弱化,资本的实际利率相应降低。由于货币过量供给,名义利率可能更低。尽管美国、欧洲,甚至于日本均酝酿升息,然而,在经济增长要素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前,全球的资本价格就不可能有大的上涨。作为金融资产最终价值参照坐标的利率低企,意味着全球资产价格可能一直处于高位。

当前推动中国股市上涨的真正动力是人民币升值,加之人民币过量供给,而相关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下降,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断,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股市有可能演绎像样的行情。此间,决定上涨幅度和上涨速度的有可能是中国汇率机制的改革进程。这一进程高度影响外资涌入的程度。

四、人民币升值对指数推动的弹性分析

由于我国人民币升值与日元和台币的升值具有大相似性,因此,日元台币升值与股市的关系可以作为我国人民币升值对指数作用的参考。

由于人民币升值对指数的影响力取决于人民币要升值的幅度,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应该多少是问题的关键。但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应为多少没有定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认为:没有人知道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因为谁都不能预测资金供求的变化。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4年G20国财长会议上专门强调这一观点。

事实上,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结果,2005年人民币升值前,根据一些均衡汇率根据的计算,包括一般均衡或局部均衡,美国政府认为人民币人为贬值了30%,其他一些机构也认为人民币低估了15%到20%左右。2006年5月8日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彼得。莫里奇认为,人民币贬值了40%,我国社科院赵志君与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先生所做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

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人民币可能低估了20%左右。结合台湾经验,以人民币升值20%估计,每年升幅4%,以复利公式(其中m为本金,a为年利率,n为年数)计算,我国人民币升值时长约为5年左右,期间估计有3年左右的牛市和2年左右的调整,根据台币1989年升值34%时指数达9624.2点推算,人民币升值18%左右时指数将达高点,以上证指数度量,上证指数可达6900点左右,考虑今年股改等因素,上证指数有望达7000多点。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40%,每年升幅4%,那么,估计人民币升值时长约为10年左右,上证指数可达15000多点左右。目前人民币升值基本上处于类似于日元和台币货币升值的第一阶段末第二阶段初。

根据计算(见表1、表2),台币在升值的第一阶段末第二阶段初即1986年,台币升值5%,指数对汇率的弹性系数为4.89,相应地,日本在第一阶段,升值了16.88%,指数对汇率的弹性系数为2.53,当然如果我国采取日本式大幅升值的方式,那么日本指数弹性系数更适合我们参考。但我国采取的是台湾式的渐进升值方式,台湾的指数弹性系数更适合我们参照。因此,本文采用台湾的指数弹性系数推算。基于以下事实: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升为8.11,当日上证指数为1020.63点,2006年7月26日,人民币汇率7.9877,升值1.5%,当日上证指数为1686.65点,按照4.89的弹性进行推算,汇率导致的指数上升值约为75点,股权分置等其它因素导致的指数上涨值约为591点,两者比例为1:7.88.因此,若今年人民币汇率在8.11的基础上升4%,那么将推动上证指数上升约200点,加上股权分置等其它因素对指数的推动,上证指数可达2700多点。但值得关注的是,股市的不断扩容不可避免地会压制指数的上涨速度和上涨幅度,从而会使上述指数点位打折。

资料来源:根据比利时BVD公司数据库资料计算整理

表2.日元升值期间股指对汇率的弹性系数表

五、结论与建议

日元台币升值的经验表明,货币升值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我国改革开放后借鉴了它们的做法,采用了相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因而不可避免地也会产生相似的结果:经济在低通货膨胀下高速发展,外贸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加剧,最终货币升值、股市走牛。因此,人民币升值、股市走牛是必然现象。

当前,我国人民币正步入中长期的升值轨道,股市也正处于牛市的初级阶段。因此,投资者应积极投资股市,根据上市公司产品的是否可贸易性及产品的进出口汇率弹性,选取相关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另外,对外摩擦的加剧和升值压力的存在,也将迫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向“扩大内需”转变,与消费需求相关的行业和公司将从中受益,这些行业和公司也同样值得关注。具体而言,在人民币升值下值得关注的行业主要有:

1、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类行业:属非贸易的不动产行业,升值将全面提升国内地产资产价值,同时提高具有资源有限、垄断性或建设周期较长而供给弹性较小的特点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这类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价值;

2、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因此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从而受益;

3、航空、电力、炼油、造纸、工程机械等行业:这些行业收益于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而导致的成本降低,或大额外债而导致的还本付息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方面的收益,对国内市场拥有垄断优势的航空业更为明显;

4、技术进口依赖型的高科技类行业,在关键科技知识产权上还不具有优势,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持着大量进口的势头,在汇率升值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5、采掘业、石化业、有色金属行业:理论而言,该行业由于产品定价的国际化将受到人民币升值的一定冲击,但由于其国际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其产品的国际价格的上涨速度高于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因此,近期也值得关注。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3篇

从2002年底以来,国际流行的人民币升值“陷阱论”正在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构成实质性的威胁。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是国际炒家在阻击人民币未果的情况下,又采取突袭的办法炒高港元,欲将港元拖人东亚货币升值的潮流中,以达到孤立人民币,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加之现在中国经济又出现通货膨胀因素,这将进一步增加影响汇率的变数。凡此种种迹象,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民币升值“陷阱论”及其政策取向。

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主要观点综述

(一)人民币升值论。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论的震撼观点,引发了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导火索;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提出类似1985年英美等七国针对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来逼迫人民币升值;6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洛(John·Snow)发表讲话称“中国应该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在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也呼吁人民币升值;6月19日,美国“健全美国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提出欲借中国“货币操纵政策”而通过“301条款”促使人民币升值;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表达了类似的愿望;欧盟15国也决定将于2印4年4月正式取消中国“普惠制”。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其主张是我国在过去9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应再依靠弱势的人民币政策来保持出口竞争优势,增势人民币不仅可以为我国进口公司减少成本,提升企业赢利和扩充海外投资业务,而且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可以使外资不因进入成本的增加而撤出,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国偿还外债的能力。

(二)人民币稳定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欧元之父”蒙代尔和美国斯坦福大学麦肯恩教授以及摩根斯坦利亚洲执行董事谢国忠等机构和学者都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建议是错误的,中国目前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其理由是:第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低估的问题;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克服中国通货紧缩,不利于吸引外资,容易诱发金融风险;第三,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日美通货紧缩,反而会加剧世界经济通货紧缩。

(三)人民币自由浮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年来一直建议,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以真正推动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以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国内一些著名学者也持此种观点。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不能自由浮动,不利于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容易产生外汇倾销效应和经济结构扭曲,容易助长经济中的泡沫和投机活动,这样更不利于营造健全良好的出口经营秩序。

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Weymakr(1995)认为,根据国际收支余额的货币分析法,本国居民对商品和证券的超额供给(以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表示)将引起对本币的超额需求,这种国际市场上对本币的超额需求就是外汇市场压力(ExchangeMarketPressure,简称EMP)。EMP作为度量外部非均衡指标,一般不能直接观察到。如果本币自由浮动,EMP表现为汇率的变动;如果实行固定汇率,EMP表现为外汇储备/国内信贷的变动;在中间汇率安排下,EMP可由汇率变动、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干预的线性组合来测度。南京大学朱杰(2003,3)根据Weymark的EMP一般定义与模型分析方法,利用1994—2002年的经验数据计算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中国的EMP和W指数;他通过分析EMP的34个样本点中有26个显示升值压力(负值),并有升值压力的样本均值(-6.08%)在绝对值大于贬值压力(1.49%);其结论为:上述表明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隐含的EMP以升值压力为主,这与我国当前由外贸顺差和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所引发国际上呼吁人民币升值现实相吻合。但是,结合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和基本国情,人民币汇率应继续保持稳定是中国汇率政策的主要取向。

(一)人民币升值将会通过对贸易进出口汇率的影响,进而给中国的优势产品带来严重损害,使国内外企业的风险加大。按照国际分工格局和比较优势理论来看,中国相对于一些以研究开发和服务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同时,中国传统上存在着进口的需求弹性较低,而出口的需求弹性较高的局面。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进而影响物价,达到损伤制造业的效果。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在需求弹性比较高的前提下,货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提高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通过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一方面进口可以较快增加,从而使生产进口替代品的国内产业得以萎缩;另一方面出口相应要减少,使生产出口商品的产业也面临紧缩的困境。再者,中国一直实行的是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会引起进口材料、外销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降低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因面临种种不确定所造成的风险。

(二)日、美公开组织并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关键目的是:延缓中国工业化进程,阻止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日、美反复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动机是,为外商对华投资流向设置障碍,通过提高在华投资成本来让国际资本流向日、美;并利用中国人世后关税下降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的贸易自由化环境,将低价产品大批量打人中国市场,冲击中国相关产业,达到延缓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目的。目前,虽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由于外国不断对华启动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取消普惠制待遇等,使中国出口环境面临日趋恶化。特别是在中国财政赤字如此之大、失业增加、房地产泡沫初步显现等国内经济不利的条件下,人民币升值最终将会对中国长期苦心经营的经济稳定增长形势带来负面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整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为此,各国竞相将本国货币贬值来维护本国利益;中国出于维护亚洲利益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既定政策,承受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金融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当前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样有利于其他国家的出口;再者,世界各国也可以更多地从中国进口低价的初级产品、轻工业制成品和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从而可以在更大限度内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进口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并没有挤占东南亚国家的出口份额,而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投资和消费市场。

(四)人民币升值会恶化当前的就业形势,继续增加就业压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失衡有两种表现,一个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造成的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是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结果就是失业增加。前一个问题尽管说中国目前房地产出现经济泡沫,原材料、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这些是通货膨胀的因素,但都属于局部的结构扭曲、流通不畅、暂时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所引发的问题;从总体上讲,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出现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所以说,当前的[来

突出问题是后者——失业问题。中国现在失业率已超过4.6%,且每年新增劳动力是1300万,加上1997至2000年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创造的就业机会较少;同时,我国近几年一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总量出现结构性变化,失业将是中国长期的社会问题。而外国投资企业是吸引国内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人民币升值,问题不仅仅是招商引资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三、减缓人民币升值措施及汇率制度的改革

(一)减缓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选择。

1.调整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美、日、欧等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借口是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可是,从出口商品结构看,虽然中国贸易一直处于顺差,但大部分是外资企业生产的加工贸易,获利最大的是外资企业。而中国出口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像汽车、机械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出口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所以说,要采取措施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适度调低部分以加工、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看,我国和整个亚洲的贸易处于逆差,和欧盟贸易基本持平,而和美国有近2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所以我们要积极协调与主要贸易国的关系,主动减少对美贸易逆差,努力开拓亚洲、欧洲市场,扩大对亚、欧的贸易顺差。2.主动协调各方,统一贸易计算口径。以2002年为例,按美国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2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统计,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仅为427.2亿美元,误差高达504亿美元。中国和日本贸易统计误差也是如此。因此,中国要积极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统一计算口径,消除贸易统计误差。3.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拓展外汇投资渠道。我们应允许大型企业在境内发行外国债券,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外汇存款过高的局面,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开放发展,也有利于减少企业发行成本。另外,要建立战略性投资基金,选择中国目前像石油、主要矿产品等类似的能源及原材料依赖性较大的战略性项目,可将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到国外购买一些生产基地。4.借QFII东风,适时推出QDII.QFII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又向前迈了一步,而我们应在将外资“请进来”的同时,也应该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适时推出QDII.QDII作为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制度,不仅可以减缓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而且可以为我国有序开放资本市场积累经验。5.丰富外汇交易品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于美元、港元、日元、欧元的即期交易上,交易币种相当缺乏。因此,要尽快开放人民币对世界主要可兑换币值的直接即期外汇买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外币对外币的交易;还要增加类似远期外汇交易的外汇交易工具,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避险金融工具等等。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国际收支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进入了缓慢升值阶段。2007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接近6.5%,2007年12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7月14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已达6.8266,创下新低。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逾7%,仍呈现不断升值的趋势。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因此需采取多种措施并要求相关利益主体互相配合以应对升值带来的冲击。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人民币升值首先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美国政府认为,中美长期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贸易作用得不到发挥,反而使中国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因此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然而,美国外贸逆差的剧增是由其对外直接投资过大、个人消费支出远高于储蓄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单靠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挽救其经济衰退的局面。其次是来自日本的压力。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萧条期,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商品低价向国外销售,不仅使日本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状态,也给日本国内市场带来了通货紧缩的威胁。因此,日本极力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改变其国内经济持续不景气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状态。再次是来自欧盟的压力。美元兑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与其挂钩的人民币对欧元也相对贬值,近年中欧贸易持续增长,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导致欧盟企业对中国商品的成本上升,企业出现亏损,于是加拿大、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承担美元贬值的部分后果。

2、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首先,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导致的巨额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最主要的内部原因。1978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首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但是外汇储备的激增是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表现,十多年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也是一种反常态现象,过多的外汇储备必然促使人民币升值。其次,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奠定了人民币汇率上升的经济基础。再者,中美利差的倒挂也进一步促使人民币升值。中国当前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央行需要以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其中包括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但美国在连续降息之后仍有可能降息,中美利差倒挂的局面使得从美国流出的大量短期资本更有可能流入中国,给人民币造成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利润率。人民币升值后,若我国商品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国的出口量不会受到影响,但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若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则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上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企业利润也会下降。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利润率的下降程度因出口产品的不同类型而存在差异。其对于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最大,这类产品主要是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压低出口价格以获取国际竞争力,由于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较小,人民币升值对其冲击较大。其对于深加工、拥有较高附加值以及具有独立民族品牌的企业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这些企业的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以外的产品优势,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协商议价、锁定汇率风险等方式化解利润减少的压力。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改善贸易结构。对于进口依赖型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使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同样的资金可以进口更多的资源,企业进口原材料越多就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我国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引进稀缺技术成果,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率。进口的增加短期来看可能会造成贸易逆差,但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所引起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将会起到调整贸易出口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改善贸易结构带来机遇。

(3)人民币升值促进企业的产品升级。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促使其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减少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已经是出口贸易大国,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很小,出口产品大多依赖以低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优势。中国企业需要改变思路,把以价格取胜变为以品质取胜,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从生产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逐渐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同时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理论上,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得该国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该国的贸易顺差减少或转而出现逆差。但是自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并未减少,反而仍在持续增加。这是因为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商品的进出口弹性之和大于1才会扭转贸易收支状况,而我国目前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因此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不会使我国的贸易顺差下降,并且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小于1,升值会带来出口数量的减少,但出口额反而会增加。这是小幅升值的情况,然而如果年升值幅度超过5%就会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开始加速升值,截至3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超过3%,如果继续升值,随着出口价格的提高,产品的出口需求弹性会逐渐增大,直至进出口需求弹性系数之和等于1甚至大于1,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逆转的状况。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困境升值压力

一、研究背景

2008新年伊始,严格管制下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创下中国自2005年7月放弃盯住美元以来幅度最大的3日涨幅,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于7.2934元人民币,较2007年初上升6.73%。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及美国经济呈现出放缓的迹象,中国将面临华盛顿方面更大压力,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

本文认为人民币无论升值与否都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如升值将影响国际收支和就业等方面。毕竟中国经济由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很大,2007年上半年,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保持高水平,据估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四分之一,仍然保持着2006年下半年的高水平;另一方面,若保持稳定,中国又面临西方国家外交上的政治压力,特别是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估计2008年中美的经济战略对话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美还将继续交锋。

二、人民币升值的困境

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利益集团开始参与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并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根据陈钊等人(2008)的研究,目前企业家(特别是非公有企业的企业家)参政议政出现了积极的趋势,使得政府政策的制定更多地受来自于新生力量的影响,并且企业家参政议政更多地吸纳了来自与大企业的经济精英,这种企业家参政议政的模式可能使获得了政治权力的企业家更多的代表政治和经济上拥有权势的阶层的利益。

从国内层面上讲,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灵活性选择的多元产权利益集团有三方:出口商或外汇供给者,进口商或外汇需求者及政府。在人民币制度公共选择当中,前两者会竭力通过其在政府决策层中的代言人(例如著名的经济学家、学术权威、专家协会等)列出诸多堂而皇之的理由向政策决策者施加压力,来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汇率制度安排。而政府当局作为具有相对独立之目标函数的第三方,一方面要平衡前两方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另一方面也要力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函数(例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所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内部困境就是政府需平衡各自利益,选择最有利的制度使得三方利益最大化。

从国外层面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国内部经济问题无法回避国外政治与经济压力,必须要考虑国际关系协调问题,对国外政治经济压力进行回应。为了攫取美元霸权利益,达到削减逆差,增加竞争力和改善经常账户的目的,同时缓和国内政治压力,美国自2002年一直推行美元贬值的政策,并且一直向人民币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实行灵活汇率制度。

对人民币应该升值的问题,美国采取的是咄咄逼人的态度。美国政府早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开始敦促中国允许市场来决定人民币的价值。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放弃了这种努力,因为人们担心中国让人民币贬值,进而导致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的货币进一步贬值。因此,当时美国还曾高度赞扬中国保持货币稳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贡献。与此相反,美国政府现在则是一再逼迫中国将人民币汇率进行升值,认为人民币汇率固定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倾销,阻碍了美国商品的对华出口,尤其是伤害了其纺织服装、家具、塑料制品、机械设备等几大制造业部门的利益,迫使他们面临来自中国低成本进口品的竞争,增大了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于是,从2003年9月开始,美国财政部长几次对华进行“汇率之旅”。2005年4月,美国财长斯诺在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公开呼吁“中国应当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在财政部半年一期的对国会报告中也多次提到人民币汇率问题,认为“中国盯住美元汇率是对世界市场的扭曲。”在2005年中国取消将人民币汇率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和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汇率机制以后,美国仍不顾人民币已较大幅升值的事实,要求人民币按照美国的愿望进一步大幅升值。对于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中国政府明确声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不能被动地迫于其他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压力来进行”。此后,中国领导人又多次重申,人民币汇率政策并不追求出口顺差,而是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了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双方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数次接触与谈判,甚至成为中美双方首脑会谈的主要内容,中美经贸关系也因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而波澜不断。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遭受外国政府制裁付出的代价以及中国政府抵制美国政府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中国政府抵制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小。这也就是目前人民币面临的外部困境,虽然人民币已经改革,形成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其波动的区间非常小,央行干预仍然是比较强烈,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定汇率制度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今后中国将面临西方特别是来自美国更大的压力,人民币的外部困境——升值压力将越来越大。

三、缓解人民币升值困境的措施

1.缓解外部困境的措施:

(1)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已推出两年,从汇改的实际绩效来看,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使中国贸易收支的失衡得到有效改善,相反失衡却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汇改也没有使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国际游资得到有效抑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国际清算银行(BIS)关于汇率制度以及外汇交易的概念的论述,一个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是上述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有机结合。宏观方面包括汇率决定理论以及汇率制度、汇率政策的选择;微观方面则包括具体汇率水平及其交易规则的确定,或者说就是指外汇交易体制。关于宏观机制上的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认为中国应该根据内外因素逐渐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外部和内部的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环境。中国汇率制度应该遵循从短期到长期的这样一种路径安排。

①短期,应该改钉住美元为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在迈向开放经济的背景下,汇率制度的趋向应该是逐步走向独立浮动的,因此钉住的汇率制度,牺牲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所以浮动汇率制将是必然之选,但是跳跃式地选择浮动汇率制是危险的。独立浮动汇率制必须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政府高超的调控手段,而这些在中国还不完全具备。所以中国可以选择参考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2005年7月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②中期,改参考一篮子货币为汇率目标区制度。

从中期看,如果人民币进行目标区管理比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将使我国央行更为主动,则应尽快建立起汇率目标区管理式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是中心汇率的确定和汇率波动幅度的设计。

第一,中心汇率的确定。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中心汇率的确定,国内学者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心汇率。本文认为由于购买力平价是以“一价定律”为先决条件的,而“一价定律”与现实吻合度不高。所以应该代之以能够使国际贸易品市场出清的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作为中心汇率第二,汇率波动幅度的设计。我国2005年7月进行的汇率改革规定:“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人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理论上说规定每日的汇率波动幅度不符合汇率目标区的基本思想。在此,本文就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内的汇率波动幅度设计,提出三种选择:其一是小幅的汇率波动限制,如中心汇率的上下1%~2.25%。这是参照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1971年史密森协议规定,较小的波动浮动可以在近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持宏观经济的增长。其二是中幅的汇率波动限制,如中心汇率的上下5%~6%。其依据是参照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意大利里拉的波动幅度。在我国国际顺差持续加大时,这种中幅的汇率波动限制可以缓解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其三是大幅的汇率波动限制,如中心汇率的上下10%~15%,为了短期内抑制大规模的投机性冲击,在不采用大规模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汇率较大幅的浮动来阻止投机。这与完全放任的自由浮动不同,在冲击过后可以恢复对汇率的调控。

③长期,退出中间制度,跃向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从长期看,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后,目标区制度就不适宜。但是开放资本账户需要很多条件,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国内金融体系的深化、高效稳健的金融监管、合适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等等。然后这些条件也是选择浮动汇率制的前提,因而浮动汇率制和资本账户的开放其实是互动的。

以上分析可见,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独立浮动将是长期安排,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一种中间汇率制度安排。

微观方面应该从两个方面调整:

第一个方面:结售汇制度的调整。2007年8月13日,国家外管局境内机构自行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通知,标志着中国境内机构、特别是企业拥有了外汇持有的自利;表明在中国实行了13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从结汇开始发生了局部的调整。由于更深层的售汇制度还改变不大,显然中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政策也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运转的直接后果就是:伴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也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的不断增加。这种基于中国进出口总额高速成长的外汇占款制度,已经导致了外汇占款越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就越大,货币的乘数效应也就越高,这种倒逼机制催生的货币流动性,正对中国经济增长发生着重大影响。

本文认为,改造目前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可以采取分期推进的方式进行,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全面整合强制性结售汇的有效资源,先改变强制性结汇制度,后改变强制性售汇制度;第二,可在有条件的城市直接推进自主结售汇制度试点;第三,实行全面的企业和个人自主结售汇制度,并营建完善的人民币与外汇市场的交易体系。

第二个方面:交易产品的创新。2006年3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达成协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可为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不涉及人民币的汇率和利率产品提供技术平台和清算服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合作项目是促进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意味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能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外汇交易产品。鉴于此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逐步取消一些非市场化的远期结售汇准入原则,本着审慎的监管原则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允许有条件的资本项下的业务通过远期结售汇进行保值,进一步放宽外汇管理限制,结合远期结售汇、掉期、期权等衍生产品的特点,研究制定统一的人民币与外币衍生产品管理交易制度。尽快完善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条件建立人民币衍生外汇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汇率套期保值的工具应是近期我国外汇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加强国际对话,增进了解与互相信任

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在中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进口也快速上升。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促进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所以在处理贸易摩擦的问题上,中国应该加强对外宣传。

①建立多边对话协商机制。当前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起因于我国较大的贸易顺差。因此,有必要积极建立畅通的双边对话协商机制,通过协商缩小中美、中欧及中日在双边贸易差额统计上存在的巨大分歧,同时适当调整、调控外汇需求和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目前中美进行的战略经济对话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沟通平台。

②及早制定应对报复性措施的议案。2007年美国国会提出几十个大部分针对中国不公平竞争方式的贸易制裁议案,有些议案提出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进口关税。在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下,此类对华贸易制裁预计将会大量增加。我们应有足够思想准备,针对西方国家可能采取的种种贸易制裁措施及早准备预案。

2.解决内部困境的措施:

(1)加强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在人民币完全浮动之前,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以及人民币浮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在进入WTO后过渡期和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我国应该保持对外贸易的高速而健康的的发展,努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品牌小国”到“贸易强国、品牌大国”的转变,加工制造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企业应该在世界产业链中向高附加值的金字塔上端跃迁。

①培养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的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定价话语权。

②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鼓励到那些拥有中国紧缺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砂、铜等的国家投资开发资源。鼓励企业搞产品转移,将在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品转移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继续生产。鼓励企业对产品进行垂直整合,到国外建立产品生产基地。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导向战略向依靠内需转变

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增长应建立在依靠内需上。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要抓好再就业工程,使下岗职工再就业。一方面要尽早启动政治体制改革,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缩小两极分化。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同时提高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利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通过各种长短期措施,确保内需稳定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推动人力成本升级,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可避免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的下降。

(3)货币政策手段的创新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出口需求弹性马歇尔-勒纳条件流动性陷阱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1996年我国又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要求提前3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仍然实行严格管制。在此十年期间这种汇率制度对稳定我国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国际环境看,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后从盯住汇率制转向了浮动汇率制,东南亚国家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已经具备增大汇率灵活性的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于是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改实施两年多以来,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产业分工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及其调控机制,甚至是居民消费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是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21%,汇率变化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给不同行业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差异。由于我国是产棉大国,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纺织品在国际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其出口价格弹性较低。由于服装类产品还会受到品牌、设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产品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出口价格弹性高于纺织类产品。在化工行业方面,我国有着和纺织业相似的优势,因此,也有着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由于我国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上不断进步,该行业竞争程度也较高,培养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这类产品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我国企业能够凭借低成本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可以看出,当人民币升值时,一方面,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减少,对于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增加,但是,对于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出口所获外汇收入需要转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会带来出口收入的汇兑损失。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收入减少得较多,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收入减少得较少。不同行业的出口额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盈利也必然会因此而出现下降,这种不利影响对服装业和电子通讯制造业尤其显着。总的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进口原材料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虽然人民币升值使得最终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减弱,但是能购买到更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样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有限的。

同出口一样,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也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也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总的来看,由于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都出现了可替代的产品,而且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很多国外厂商开始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内,这也增加了国内产品与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所以,窗体底端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不会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的进口影响不大。但由于价格弹性的行业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生产要素进口行业,升值将会使这些行业进口成本下降,进而改善其盈利状况。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等。对于进口替代性行业,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对国内的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技术含量、品牌以及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必将影响其价格和市场份额,从而导致盈利状况恶化,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也有效的调节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的国际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效的发展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我国的以加工为主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主要依赖廉价力的劳动密集性经济无疑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发展资本密集性经济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来挖掘潜力,尽快掌握各种外汇避险工具和手段,增强自身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

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引起进出口价格变动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状况发生变化,也加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更多的石油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约为1,既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下降1%,进口价格弹性约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进口增长率提高0.4%。由于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为1.4,大于1,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升值较为有效的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但是人民币升值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加以正确的认识,并有效的消除因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阻碍了我国对外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使我国长期国际竞争力受到重大损害,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削弱,我国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会受到重大损害。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结果必然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大大减慢,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缓,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这将会大大延迟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重就业压力,使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从战后年均增长10%以上跌落为1990~1995年年均增长0.4%,就说明本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带来重大打击。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使我国具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防止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使这一进程发生逆转。

其次,人民币升值加重通货紧缩,使宏观调控面临种种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态势。本来,世界性价格下降就会通过进出口渠道等对国内价格产生重大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国内物价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走低,进而对国内价格产生一种比价效应,使关联产品价格下跌;二是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会形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助长使用进口投入品部门及相竞争部门的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的升值预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超前的和赶浪头式的下行压力,造成市场运行的扭曲和紊乱,使通缩压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续强劲的本币升值压力和预期,还会通过金融和投资渠道对国内物价产生间接的、有时是非常强烈的紧缩冲击。

持续的本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搞得不好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调节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有重要意义,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维彬:汇率稳定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均衡汇率与中国外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海明:《21世纪北京圆桌》年度书系-北京共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7篇

(一)人民币升值论的导火索

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论是由去年10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的文章<中国因素)而起,但实际上是与特定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论的直接背景是,去年以来由于美元对西方和亚洲主要货币贬值,而人民币钉住美元,也随美元出现了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出口价格竞争力的提高。一些人忘记了自1997年以来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全世界绝大多数货币持续升值的历史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而抓住人民币短期内的相对贬值大作文章。

(二)人民币升值论是“中国”升温的新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最新一波的“中国”,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面临重重难题,而中国经济贸易表现良好的背景下出现的。近两年来,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而且复苏遥遥无期。为了转移矛盾,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极力喧染或随声附和“中国”;更多的人则出于心理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患上了“红眼病”。正如罗奇所说的,西方一直错怪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西方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

(三)日本是制造人民币升值论的急先锋

除了媒体和经济界大肆鼓噪外,日本政界人物直接跳到前台,制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去年1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内阁金融会议上率先发难,声称日本通缩长期难以克服,是因自中国进口大量低价商品缘故,人民币应该升值。这一声明得到了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一致附和。日本财务次相黑田东彦也四处兜售人民币应该升值的种种论调。特别是日本企图与其他发达国家联手通过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重大阴谋。

日本制造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其国内经济深陷泥潭有一定关系。由于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失衡,受到了美国的不断敲打。来自美国的持续高压,引发了日元的长期升值或升值预期,出现了日元升值综合症,诱发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陷入衰落,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进入新世纪以后仍无起色。而且大量银行坏帐和旷日持久的通货紧缩,使日本经济进入山穷水尽的地步。日本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优等生跌落,严重挫伤了其国民民族自尊心,导致国民情绪急剧右转。一般国民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在心理上感到很不平衡、很不舒服,一些政治家和右翼人士更是借此大做文章,企图转移国内视线。再加上历史矛盾,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是对中国的发展如坐针毡,恨不得搞垮中国经济而后快。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演变趋势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正面临类似日元曾经遭遇的升值压力

在一些西方人土看来,中国对外经济与日本七、八十年代有很大相似之处:对外贸易顺差日益增加,外汇储备日趋庞大,并认为中国与日本一样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和市场保护,经济都高度依赖出口。而且,中国还实行固定汇制和资本管制。中国出口扩张十分迅猛,正在步日本成为世界工厂的后尘,成为世界工业制成品日益重要的制造基地。一大批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名列前茅,市场份额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在某些目标市场上占有率日益提高;新兴IT产品迅速崛起,竞争力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国;按美方统计,已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按照欧盟统计,已成为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存在顺差。这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迅速提高的情形十分类似。随着我国贸易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和对外竞争一面的凸现,日本和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像当初美国借贸易不平衡打压日本一样,寻找种种借口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和多边化的企图不仅不会罢休,反而可能掀起更大波澜,使事态不断升级。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可能性

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值得记取。事后很多分析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搞垮日本经济以减轻对自身威胁的重大阴谋。日本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多边化已昭然若揭,其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日本在中国缺席情况下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交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已经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目前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也在增加。尽管日本提议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但这并不表明美国未来态度不会改变。借贸易逆差问题对外施压是美国的一贯伎俩,现在日本这个对手的威胁减小了,中国将逐步成为其打压的目标。美国一些团体和企业一向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颇有微辞,美国某些政界人士也攻击我现行汇制。美国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反恐,为了取得中国的支持或减少中国的反对,自然不便附和日本的提议。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全球恐怖主义势力的削弱,一旦时机合适,美国附和日本主张直至带头向我施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国政府已受到美国产业界和国会的压力,如美制造商协会认为人民币低估约40%,建议美政府采取措施,说服中国将人民币汇率提升至由市场决定的水平,并使货币定价市场化。如果美国跳到前台,国际社会力量对比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些与我有贸易摩擦的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很可能会加入到美国的阵营。

另外,虽然欧盟与美国近来有矛盾上升的一面,但由于欧盟与中国贸易也存在较大逆差,加上其经济复苏受欧元升值拖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欧盟也不见得会反对美、日的主张。因此,搞得不好,未来几年美、日、欧联手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纳入国际金融协调框架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对此我们不能不做好足够的准备,并早谋对策。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风险和选择

(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危害

人民币升值论一旦多边化并被纳入国际金融协调框架,必将使人民币升值或升值预期成为长期困扰国民经济的一个外生变量,带来重大风险。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一旦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将会对我国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两方面带来重大危害。

第一,阻碍我国对外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使我国长期国际竞争力受到重大损害,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削弱,我国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会受到重大损害。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结果必然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大大减慢,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缓,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这将会大大延迟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重就业压力,使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从战后年均增长10%以上跌落为1990~1995年年均增长0.4%,就说明本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带来重大打击。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使我国具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防止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使这一进程发生逆转。

第二,加重通货紧缩,使宏观调控面临种种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特别是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态势。本来,世界性价格下降就会通过进出口渠道等对国内价格产生重大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国内物价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走低,进而对国内价格产生一种比价效应,使关联产品价格下跌;二是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会形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助长使用进口投入品部门及相竞争部门的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的升值预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超前的和赶浪头式的下行压力,造成市场运行的扭曲和紊乱,使通缩压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续强劲的本币升值压力和预期,还会通过金融和投资渠道对国内物价产生间接的、有时是非常强烈的紧缩冲击,如日本在日元升值诱发的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体系背负天文数字的呆坏账,出现了持续的信贷收缩,明显加重了日本的通缩。

持续的本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搞得不好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本国货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乃至货币危机固然会对一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同样,本币持续大幅升值或者旷日持久的升值预期,也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如果说以本币持续大幅贬值为标志的货币危机是一枚重磅炸弹,那么本币持续大幅升值毫无疑问就是一副慢性毒药。前者虽危害剧烈,但容易引起内外高度重视和防范;后者虽短期影响不显,甚至还会出现一时由“升值泡沫”支撑的虚假繁荣,在这种氛围下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慢性中毒,反而会毫无警惕地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日本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慢性中毒的病例。所以,我们对人民币汇率面临的长期升值压力或预期必须高度警惕。

(二)高度重视应对人民币汇率可能持续升值问题

我国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温和升值的走势,虽然给宏观经济特别是物价也带来一定压力,一段时间还曾对我国出口和吸收外资造成冲击,但由于升值幅度有限,这种负面影响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加上我国及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来自内外部的通缩压力,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这说明,目前阶段的应对总的看是成功的,但潜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视。

未来我们有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和难度可能将显著加大。一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扩大,我国可能进一步面临许多发展中国家、地区同样的难题,即大规模资本流人加大本币升值压力,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更大麻烦;二是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一旦宏观经济不稳定,资本外逃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三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双顺差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强,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外部贸易摩擦乃至金融汇率摩擦,外部对我汇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挤压日益升级;四是在上述外部压力下,我国现行汇制和汇率政策有可能束缚宏观调控的手脚,降低宏观政策的效率,并易诱发各种宏观陷阱。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较为成功地化解了外部贸易金融摩擦,避免了本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重大冲击。如原西德名列第二贸易大国、马克同样面临来自美国的升值压力,但由于其贸易结构以欧盟为主、对美依赖程度低,加上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市场较为开放,进出口基本平衡,最后能安然化解升值压力,还保证了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亚洲“四小龙”也经历了持续的本币升值过程,虽付出一定代价,但最终也基本完成了经济的调整任务。近年来,我国积累了在人民币小幅升值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通货紧缩、刺激内需、扩大出口和引资等方面的操作经验,总体上保持了宏观经济和对外经济的良好势头;未来只要我们更好地发挥我国固有的政治经济优势,牢牢把握宏观调控的主动权,坚持货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适时推进相关改革和调整,就有可能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影响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原因

1、国外的压力

长期以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在海外愈演愈烈,从IMF呼吁中国考虑中国人民币升值,到日本提出“中国”,开始向人民币汇率发难,再到,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据购买力评价理论提出的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建议,并公开要求我国政府改变人民币低估现状,更为激进的是,还在西方7国会议上,要求其他国家通过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本的《广场协议》,逼迫人民币升值,最后就是美国在2004年的西方8国财长会议上,提出人民币升值的提议,并在多次公开场合,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且幅度高达10%,甚至于有些国家还希望美国政府启动“301条款”来强迫人民币升值。除美日以外,德国、法国等多个发达国家都直接或者间接向我国传递过类似的信息,不断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从一定角度上讲已经变成政客喧嚣的对象和肆意摆弄的棋子。这些国家在鼓吹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的同时,根本目的无非就是:逼迫人民币升值,其币种才能贬值,才能企图达到阻碍中国商品过多大规模的进入该国市场,从而打击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目的,相反,该国出口的产品才有竞争力,从而更好维护其的本国利益。

2、国内经济的动力

(1)外汇储备

我国的外汇储备在2001年到2007年3月期间呈高速增长状态(见表1)。并于2006年2月,外汇储备额达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外汇储备额8501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的这种状况,也进一步助长人民币升值。虽然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就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声称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但是因为其浮动范围过于小,在本质上,固定汇率制度毫无差别。所以在面对这种高储备额加上美国又不承担和维持美元的汇率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币面临两难选择:“钉住美元”一起贬值,反之选择升值。毫无疑问,在目前相对“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下,人民币只有继续“钉住美元”才不会遭受损失。否则,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则不能在双边贸易上达成金额平衡,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必将遭受贬值损失,这就等于中国用真金实银去换美国的名义上等价实际上又贬值危险的纸币,而中国的损失全部被美国捞走。因此,对外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再者,我国较多的国际储备也表明了我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相对较强。故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强了外汇市场对我国货币的信心,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2)国际收支

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即表现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外汇市场上,国际收支顺差表现为外币的供应大于需求,从而形成顺差,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498.6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37亿美元(近年有走低趋势);200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也是持续高位增长(见表2),截止2007年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940.6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和进出口总额增长,会造成人民币汇率上升。而且中国对美国的贸易连年顺差,但美国经济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原因,迟迟难以摆脱低迷的境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放弃以往实行的强势美元政策,要求其主要的贸易国的货币升值,而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当然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成了美国的政策目标。

3、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推动

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两个突出的特点,外加政府频繁干预形成的高度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稳定的汇率确实对我国贸易出口、就业和引进外资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方面有效地刺激了出口,使得贸易顺差增加;另一方面,使国外的资本流入急剧上升,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外净资产增加。然而,这种国外净资产的增加并非是完全市场机制的产物,而是制度加政府干预的结果。同时我国并没有实行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对中国居民买卖外汇进行控制这些给人民币的汇率造成了升值的压力。

另外,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的“三角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政策目标,在一国中不可能同时兼得,最多只能选择其中的任何两个目标。因为我国已经加入WTO,所以资本自由流动成为必然,那政府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度双重目标选择中就会存在矛盾。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高独立性,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1、减轻外债负担

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迫使我国更多的借取外债。近些年更是出现了外债总规模和短期外债占总外债比例双双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外债余额达到3229.88亿美元,相对2005年的2810.45亿美元,增幅高达增长14.9%,截止2006年9月,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85.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4.46亿美元,其数额已占到总额的55.28%,超出了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人民币升值以后,换句话说,就是人们手上的钱更值钱了,购买力和偿还能力更强了,相对已经投资中国的外商来说,会使现有外商投资存量资产增值,减轻国内企业外债负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另外根据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预测,中国2020年至少有1万亿美元以上乃至2万亿美元的负债能力。在年内举债、还债规模都接近或超过1000亿美元,今后负债规模还将迅速增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减轻外债负担的好处被凸显出来了。

2、外汇储备的正面影响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兑换外国货币或外国金融资产,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稳步提高,从1996年的1050.49亿美元到2007年3月的12020.31亿美元,年外汇储备平均增长率达101.88%,自2006年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到达相当的储备量,跃居世界第一,这种过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加速通货膨胀步伐,不利于资金充分运用;同时在当储备货币发生贬值时,会使我国遭受巨大的损失。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高于常规的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是过高的外汇储备对国家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据理论研究,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储备量以3000-7000亿美元为宜,而面对我国目前如此之高的外汇储备,如何有效控制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提高储备效率成为当务之急,而通过升值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消化过剩外汇储备起到至关重要的缓解作用。

3、人民币升值对外商投资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这些投资在我国经济的不同领域里发挥着显著而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民币的升值对目前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者来说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对将来引进外商将会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增加了外商投资的成本,这些外商很有可能会把矛头转向其他国家。而且加上本国资本的外流,这些都将对以投资拉动经济的中国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三、人民币升值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柄双刃剑,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是人民币升值的支持者,而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则是反对逼迫人民币升值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声称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伤害将大大超过非典。因此,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利弊并存的情况下,更应该保持谨慎,处理好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后果,下面仅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从长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以经常项目为主资本流动及其他因素为辅的整体结构,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应将目前我国企业所施行的强制结售汇制转变到意愿结汇制,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扩大外汇交易主体、提高外汇交易规模,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主要包括放宽汇率波动幅度,可以考虑从目前的3‰到5‰再调整至少1%的波动幅度,降低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干预程度,代以其它的经济方式和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同时,人民币汇率调控可以在盯住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等)时。可根据贸易情况适时调整权数。

2、完善外汇储备体系

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无限制的增长势头,使我国外汇储备量长期控制在3000-7000亿美元范围内,并有效利用这些储备资源。一是要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二是保持外汇储备资金的流动性,并在保证流动性、保本的基础上寻求长期稳定的收益;三是外汇管理当局应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四、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过剩严重凸显,为了国家安全考虑,也为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发展,有必要把多余的外汇用于战略物质等筹备,达到资源有效利用。针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形势,进一步放宽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限制。

【参考文献】

[1]尹震: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5(18).

[2]殷德生: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J],世界经济研究,2004(11).

[3]李翠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1).

[4]张赤东、郑垂勇:人民币升值的SWOT分析[J],经济论坛,2005(13).

[5]王伟旭、曾秋根:人民币汇率的变革选择[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200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对于一国而言,货币外汇汇率的变动势必对一国的贸易构成及贸易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将就人民币升值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处与弊端进行简要分析,期望能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利弊;政策分析 1 人民币升值为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有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为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一系列有利条件。 1.1 人民币升值能降低利用外部资源的成本。有利于进口贸易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在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从而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刺激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扩大进口规模,进而提高我国的进口能力,减轻外债压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我国能源、资源、技术等大量依赖于进口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后利用外部资源的成本随之下降,大宗交易的进口商品成本降低,因而能够节省进口费用,起到了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和技术垄断产品市场价格昂贵的条件下,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下降的效应。这对我国提升利用外部资源的效率,提升经济的高新技术含量,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提升出口企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 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低效率企业挤出制造业,实现优胜劣汰,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低附加值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有利于提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从而激励企业通过提升技术,形成弱者退出,强者更强的效应。并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加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投资力度。从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有助于我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 1.3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人民币升值使国外产品价格下降,在中国强大的经常项目账户平衡作用之下,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将会有所增加,购买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进而能够提高居民现有的生活水平。 1.4 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 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而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例如: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而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更加注重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 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在我国进口能力提高的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和一些国内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1 增大外贸出口企业的压力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性较强,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使得出口导向型行业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素来以价格低廉著称的中国制造而言。这意味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短期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 在短期中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着比较优势丧失,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弱等负面状况。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份上所占有的份额主要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出口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小,人民币升值极大地削弱了我国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并且。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销量降低,出口企业销售收入下降,减少了营业现金流入,使出口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因自身实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缺陷,人民币升值将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今后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2 对国内部分产业将造成巨大冲击 同时,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有管制的产业并未受到影响,受高关税保护的产业所受影响相对也有限,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没有进口管制,亦没有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进口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进口价格相对较低,当地同类产业将无法与之竞争而破产 。 2.3 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目前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而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更重要的是,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4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 2.5 增加就业压力 由于目前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增加进而对部分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并且会抑制或打击出口,使中国的工作岗位减少,最终影响到就业。 2.6 群众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带来不良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国内投资者坚信人民币“守不住”,遂迅速开始投机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与真实经济走势背离,货币政策进退两难、无能为力;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银行坏账堆积如山,失业问题雪上加霜,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都将陷入长期萧条。 3 国内企业的应对政策 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 3.1 利用避险工具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 在人民币升值下,我国外贸企业首先要学会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来规避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3.2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外贸增长方式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的商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在人民币升值下比较优势丧失,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日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经常采用的策略就是上调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在价格上调时为了使销售数量所受到的消极影响最小化,就要求产品在质量、用途、款式、包装等方面要有所提高和改进。因此,根本而言,要解决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就必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及时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凭借管理、质量和技术展开国际竞争。 3.3 通过适度的行政手段和政策制止热钱的继续流入 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进出口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热钱”的加速流入,进而强化升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国外“热钱”在升值已兑现并逐渐强化的情况下,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我国,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因此,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热钱”的继续流入。 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只要政府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对其中隐藏的风险加以防范,虽然在短期内人民币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仍是利大于弊的。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0篇

从美国与日本的发展历史来看,当美国在战后综合国力增强后,美元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处于非常坚挺的状态;日本在70年代综合国力增强后,1985年在美国的压力下,通过了“广场协议”,协议前的日元汇率为240:1。1985年底突破了200:1,1987年初再突破150:1,到1988年初已逼近120:1。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已整整升值了一倍。

我国学者胡鞍钢和门洪华将国家战略资源分为经济资源、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资源、资本资源、政策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等8个方面,利用23项指标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国的综合国力。

1998年,毕业论文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崛起的时期,,综合国力增长最为迅速,年变化量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0倍。但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来已近10年未作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要与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相适应,做出相应调整。

3、相对利率水平产生人民币升值压力

,论文我国企业外汇交易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比较中美两国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国连续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联储连续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贴现率由4%降至1.25%,创下1961年以来的新低。根据短期均衡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可知,当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将上升、远期汇率将下跌。因此从理论上来说,1996年到2001年,人民币一直面临贬值的预期,但人民币汇率却一直保持稳中有升趋势。究其原因,从我国的经济体制看,尚缺乏利率平价成立所需的:有弹性的利率,开放的资本市场,较松的资本管制,货币的完全可兑换性等基本条件。而且,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场层次上。外资的流入以直接投资为主,投机资本往往以贸易结汇的形式混入。利率平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只能通过商品市场体现,国际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混淆,论文,因此,利率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影响。即使利率平价发挥作用,由于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几近无差,所以短期内其不影响汇率变动。

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

同时,,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开展国际招投标情况和问题1,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5年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个百分点,从3%提高到3.25%,学位论文会计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与解决路径。这是美联储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第9次以相同幅度提息。

由上可知,从相对利率水平来看,由于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远期应该有升值的压力。

4、外来经济压力的加剧

在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大体是2.6%,但是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点1.1%,2002年提高到1.7%,其中美国2001年是0.5%。西欧、日本、美国的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论文,通货紧缩在全球范围内出现。

,;2002年以来,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散布&ldquo,论文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与探索;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格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为: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盯住美元,可能会破坏中国国内货币体系的功能,并在中国引发通货膨胀。到2005年,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之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径直要求人民币升值。

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论文写作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促进大学生能力培。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2006年下半年至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讨论的热点就是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我们老百姓也从方方面面感受到人民币升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那么,未来的人民币走向将如何呢?政府将出台怎样的货币政策?是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还是保持人民币升值态势但是步调稳健呢?人民币升值到底是怎样好事还是坏事呢?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

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的确是专家们所说的“双刃剑”。采购进口产品或者出国留学、旅游的人以及拥有投资性房产的人从中受益不少。深切体会到我们的“人民币”支付能力增强的好处。对国家经济方面而言,人民币升值改善了贸易条件、抑制了通货膨胀、消化过剩的外汇储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干扰及减少了和别国的贸易摩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回首2006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片红火,这似乎是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最为显著的影响。但是升值并不意味着一片繁荣。由于房价大涨,无房族购买力相对降低而买不起房子。从投资者来看,股市房市吸引力增强但是风险也加大。对于出口企业,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工农业产品出口价格大幅提高,出口产品将失去价格竞争力,导致企业衰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失业率上升。

2006年,我国外有国际政治压力和内有外部经济失衡的矛盾突出,国家推出了人民币逐渐升值的政策,是为了改善外贸顺差过大和国内资金过剩的现状。最近统计显示,我国2006年的外贸顺差高达1774亿美元,比2005年的1018亿美元增长了74%的规模。而今年的外贸顺差还有望进一步增长。一边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一边是顺差有增无减,国内热钱越来越多。人们在担心热钱疯狂投机导致股市泡沫和房低产泡沫的出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曾经深刻的指出:人民币升值的将带来加重通货紧缩,经济增速下降,就业率下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大,外商直接投资下降,货币政策失控等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必然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是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柄双刃剑,有利和不利影响一俱共存,综合起来的总体效应是利是弊,皆看调整的“时机”、“幅度”和“频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未雨绸缪,从理论上分析在人民币升值的状态下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探讨如何削减人民币升值给贸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务对策的角度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化解之道,积极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创造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整外贸高度顺差

通过削弱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以达到刺激进口降低出口来解决外部失衡的状况。在升值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替代人民币升值的效应。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弱化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汇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外价格,利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如果本币汇率上涨,则持有本币多的人在赚钱,持有外汇多的人吃亏,因此会影响企业出口创汇的意愿。如果利率下跌,则持有本币多的人吃亏。运用这一机理,在人民币汇率上调的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损失可调节利率杠杆来弥补。也就是说,作为出口型的企业,本币的升值,意味着财务环境恶化,外币收入转化为本币收入后减少,为了保证他们获得合理的利润,要使用利率手段增加拥有外币的收益,减少运用本币的成本,可谓堤外损失堤内补。操作的手法有:一方面,上调外汇存款利率,增加持有外汇的收益,使之相对于人民币存款更具有吸引力,变相提高外汇对本币的兑换价格,增强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外向型企业,提供人民币的优惠贷款,考虑允许外向型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降低外向型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运营成本,创造低成本的融资环境。尤其是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是中小型企业,要对冲人民币升值的负面效应,尤为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融资困境,降低融資成本,在出口中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事实上,在过去的2006年,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的调整和推进为也在为减少贸易顺差做准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二是汇率政策的调整,即人民币升值;三是“两税并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取消针对FDI的优惠政策有益于间接减少贸易顺差等等。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其后续的政策效应还将在新的一年中陆续释放。对于未来,要更好解决贸易顺差,资金过剩的状况,我们认为,扩大内需是最好的解决途径。需求决定一切,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远大于汇率的作用。比如财政方面通过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增加财政投入,来降低民众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私人储蓄,并转化为实际需求。对于个人的需求要给予政策上的引导。比如当前个人的投资需求旺盛,过剩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和股市,存在引发资产泡沫的危险,我们就要严厉打击游资炒作,限制非法流入股市或者楼市的外资同时加大QDII步伐,甚至可以允许内地个人和机构不须通过QDII安排或银行代客境外理财服务,把自有外汇汇到境外,进行投资理财,既迎合了民众的投资需求又引导资本流出减少顺差,从而获得双赢。

三、不断完善汇率定价新“机制”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汇改,2006年,人民币不断升值。但是,升值并不是汇改的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并非“升值”,而是要以汇改为契机,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建立起由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转眼已经五年了,也越来越深刻地融入国际经济关系的大家庭中。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应将其放在更深层次的背景上考察。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全面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所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及其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程中的重大意义后,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考虑各种可能性,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的可替代性,考察它的对冲机制和机理,以更灵活适度的政策措施配合汇率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谋求更大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平稳度过改革调整期。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企业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相信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会使我们更加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喜的是,政府已将“减顺差”作为2007年中国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

四、结论

综上,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从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从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人民币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中银香港集团.中国金融货币形势分析[R].2005年3月.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报告[R].2005年4月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的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根据贸易条件的定义,其与对进出口价格有直接影响的汇率关系密切。2005年7月,我国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原来8.276:1调整为8.11:1,人民币升值2%。此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稳定上升态势,2006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而到了2007年7月,更是达到7.57:1。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人民币的升值会不会打击我国的对外贸易?这样的汇率政策是否合理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将带着这些问题,探讨一下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的贸易条件效应,以期能够通过对贸易条件变动结果的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合理变动的一些结论。 贸易条件的种类及其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贸易条件可分为三类:纯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简称NBTT)、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简称ITT)、要素贸易条件(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FTT)。这三类贸易条件中纯贸易条件最为常用,而收入贸易条件普遍被认为最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在这里本文也主要讨论这两类贸易条件。 纯贸易条件(NBTT)又称价格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反映的是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公式表示为:NBTT=Px/Pm。式中Px、Pm分别为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当NBTT>1时,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改善;当NBTT<1时,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一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增加。 收入贸易条件(ITT)是联系出口数量,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整体进口能力的指标。公式表示为:ITT= Px/Pm·Qx。式中Qx为出口数量指数。由于ITT是由NBTT和Qx两个因素决定,所以ITT与NBTT的变动方向不一定一致。在NBTT恶化时,由于Qx有可能大幅上升,ITT有可能不降反升。由于ITT反映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变动以及一国通过对外贸易满足本国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直接。但该指数无法说明贸易条件的改善是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技术含量提高还是由于低价促销带动出口数量增长,无法表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竞争能力。 要素贸易条件(FTT)又分为单要素贸易条件(sing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SFTT)和双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DFTT)。其中SFTT=Px/Pm·Zx,DFTT= (Px/Pm)·(Zx/Zm)。式中Zx和Zm分别是出口和进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指数。要素贸易条件表明,NBTT恶化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出口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出口价格下降,而国外进口品生产率的下降会使进口价格上升,但无论发生哪种情况,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是否超过了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而不是取决于价格贸易条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理论分析 贸易条件即Px/ Pm,现以Px和Pm 分别代表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和进口品的价格,X 和M 分别为本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R为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R·Px和R·Pm分别表示用本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和进口价格。Exs为本国出口商品供给弹性,Exd为本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Ems为本国进口商品供给弹性,Emd为本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根据弹性的定义有: 解(1)和(2)组成的联立方程,得到: 解(3)和(4)组成的联立方程,得到: 贸易条件为,根据(5)和(6),可以得到: 本币贬值表现为dR/Rφ0,本币升值表现为dR/Rπ0 ;贸易条件改善表现为│dPx/Px│π│dPm/Pm│,贸易条件恶化则表现为│dPx/Px│φ│dPm/Pm│。从(7)式可见,弹性不同,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同。从弹性角度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出现: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即Exs和Ems为无穷大。此时,本币对外贬值会使贬 值国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商品供给弹性Exs无穷大,但进口商品供给弹性Ems小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Exd 。此时,本币对外贬值可以改善贬值国贸易条件;进口商品供给弹性Ems无穷大,但是出口商品供给弹性Exs小于出口商品需求弹性Exd。此时,本币对外贬值会使贬值国贸易条件恶化;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积等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积。此时,贬值不会影响贬值国贸易条件;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积小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积。此时,贬值可以改善贬值国贸易条件。 由以上分析可见,从理论来讲,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国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人民币升值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条件的总体变动 为了考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贸易条件效应,本文选取了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的美元折合人民币的每月平均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参看指标。在贸易条件上,本文采用中国海关总署按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缩写HS)公布的各类指数的原始数据,计算了2005年7月到2006年9月期间每月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参见表1)。 从表1及图1可见,人民币自2005年7月以来一直呈稳定升值态势,2006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突破8.0,目前仍呈升值走势。同期贸易条件的变化由表1及图2看到,价格贸易条件基本在1左右变动,没有大幅度偏离1,表现比较平稳;收入贸易条件基本在1.2左右变动,波动幅度较价格贸易条件大,在价格贸易条件基本平稳的条件下,这说明收入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来自人民币升值以来出口数量指数的波动,尽管如此,仍能看到,收入贸易条件的总体走势也比较平稳,没有大幅度波动。 (二)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效应分析 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当时的人民币是一次性贬值50%,此后人民币实行的是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8年以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8.27(RMB¥/US$)的水平。同期我国贸易条件的表现是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呈恶化趋势,收入贸易条件一直呈改善趋势(参见表2)。 对比人民币升值前后我国的价格/收入贸易条件和出口数量指数等指标可以发现: 人民币升值后,价格贸易条件虽然每月都有波动,但基本在1左右变动,没有大幅度偏离1,表现比较平稳,与过去价格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相比,价格贸易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改善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升值后,出口数量指数与过去相比明显降低,但在出口价格指数提高的条件下,收入贸易条件虽在个别月份出现下降趋势,但总体表现也比较平稳,与过去收入贸易条件逐年改善的趋势相比,人民币升值后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这反映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影响不大。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数量与过去相比减少,出口贸易受到抑制,但对比人民币升值以来的各月数据可以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对外贸易带来的被动影响并不明显,稳定升值可以被市场接受。从表1可见,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我国出口数量指数与过去年份相比在整体降低的趋势下,各月份间的波动幅度并不过大,虽然升值后我国的出口数量指数降低,但很快又都恢复。如在2006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以后的初期,我国出口数量减少,当期收入贸易条件恶化,但很快出口数量又恢复了,且收入贸易条件也恢复了以往的趋势。 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理论来讲,汇率波动时,贸易条件会以汇率波动的一定比例发生变动,但并不能说明人民币升值一定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贸易条件将如何改变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从人民币稳定升值后的现实结果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基本没有变化,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稳定升值带动我国出口减少,但在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人民币稳定升值 带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由过去量的增加带动对外贸易发展向质的提高带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向,而这恰好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目标吻合,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当前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因此,如果坚持目前的外贸政策,那么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其未来一定幅度的继续升值是可以接受的。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3篇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3)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升值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标志是从单一汇率制度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一、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作为开放经济中影响广泛的宏观经济信号汇率,其变动将对国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以及金融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今,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1979年-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

4.1994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但其实质上却近似固定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形成机制、金融体制改革与市场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目前的汇率水映的是一种扭曲的外汇供求关系,外汇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无法形成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理解,衡量货币汇率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国内是否存在通货膨胀;二是外汇储备。我国当前没有发生通胀,货币政策上不存在汇率升值的条件;但另一方面,在近几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创记录的7l1O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11亿美元,且仍有增长的可能,预测到200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将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国,这势必将被推到国际经济金融错综复杂矛盾的第一线,各种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持续增高的外汇储备,给当前金融调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外汇巨额占款压力越来越大。这是客观事实。不得不慎重思考与研究。货币理论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1)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如果外汇储备量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2)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资金存在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等于相应的资金“溢出”,对于资金短缺的我国来说是不利的。(3)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贬低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

正是鉴于上述内在因素,中国提出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对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人民币升值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体现为人民币汇率被主动重估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体现为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在总体上,确保了人民币汇率不会因改革而出现大幅波动,否则,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化,将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变化,取决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是理论模型的高估或低估。这也预示着今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可能会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动,并非人民币仅是升值。

目前阶段,新的汇率机制必然导致人民币一定程度的升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贸易顺差以及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带来的大量资金涌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挂钩,使得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实际上也间接地贬值,虽然这样增强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但也加剧了与主要贸易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引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但是,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宜过大,其主要原因在于:(1)国有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境外上市工作正在进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这时允许人民币升值过大,将对银行境外上市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银行均持有较大规模美元资产净头寸,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使银行现较大的汇兑亏损,影响银行的利润和所有者权益。(2)引发“热钱”大规模进出会影响我国金融的稳定。2002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境外投机性资金大规模注入和集中流出一国,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大冲击。(3)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对即将前来我同投资的外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投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和境外投资的影响降低了经济增长率,最终体现在同内就业问题上,加大国内就业的压力。(4)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我同外汇储备已高达7000多亿美元,且60%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我国外汇储备会大幅度缩水,这也要求有一定时间采用一篮子货币储备形式。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些专家认为,本次人民币小幅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平衡国内物价,方便百姓生活,购买进口商品可能也会便宜。尤其是对出国旅游人员,购买起物品来可能显得更为低廉,更加方便,显现出其国际购买力,也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2)人民币小幅升值,可以减少外汇占款,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有利于偿还外债。同时,随着我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资产出卖更合算,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面扩大,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变相的举债功能等,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3)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尤其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对工业化所需的石油、矿石、钢材等关键性原材料进口起到平衡作用.减轻价格压力。这也是应对资源涨价的重要手段。

(4)人民币小幅升值,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所以,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而且还能降低贸易纠纷、高额成本、征税等方面的成本,更加注重国外对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不独立地脱离世界,而是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

2.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小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降低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这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将造成伤害。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直接抑制或打击出口.则会导致不可贸易品(诸如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进而对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

(2)人民币小幅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加速资本外流。

(3)人民币小幅升值,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每一个国家的外汇汇率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稳定的,但一旦遇到升值压力,就迫使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是对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人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会给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对于依赖外国资本而繁荣的中国来说,其可能造成的打击不该忽视。

(4)人民币小幅升值,对股市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外汇汇率的变动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国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便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随之下跌。所以,汇率的变动会给股市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几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此次2%的升值幅度更多的是一个信号和姿态,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开始。中国政府应该坚定不移地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并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同时要加快推进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制定和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罗永昌.浅论人民币升值问题.资料通讯,2005,(10):25

2.陈钥,任超.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影响分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1(5):77-79

3.陈宁,李旭辉,孙兴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特色、利弊、前景.财政监督,2005,9:39-41

人民币升值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成本收益

一、人民币升值成因探究

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21号汇改后,中国结束了1994年以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转而实行更为灵活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单单盯住美元。此后,人民币对美元在微幅波动中以每年约4.3%的幅度快速升值,并且呈加速趋势,至2008年2月21号已累计升值11.8%。

1.长期汇率的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

要理解汇率的决定机制的出发点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即一价定律:如果两国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并且运输成本和交易壁垒非常低,那么,无论商品由哪国生产,其在全世界的价格都应该是一样的。而把在一价定律中的单个商品换成国内物价水平就是购买力平价,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应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

2.中短期汇率的均衡

对于中短期的汇率,本文认为是由市场对人民币的供需决定的,市场上的各种因素影响着对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着人民币的走势,下面通过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分析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

(1)供给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出口额大幅增加,另外外商投资额也一直保持在高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净流入最多的国家。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是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11月,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到2007年12月,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一方面增强了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也给我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需求方面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言论先是由日美等国提出的,2003年2月,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七国财长会议上宣称,“不仅日本的通货紧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源于此”。6月和7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有弹性,部分美国医院指责中国向美国大量出口廉价商品,致使美国贸易出现巨额逆差,抢走了美国国内的就业机会,使失业人数增加、经济萧条,其后,欧盟也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队伍中来。之后,国际金融界更是热炒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且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猛增,更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和压力。虽然中国政府在各种场合表示要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不至于大幅升值,但是事实情况是自2006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的突破8.0∶1的大关后就呈较大幅度升值,并呈加速趋势这不但增加了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进一步预期,而且也势必增加国内居民和企业的升值预期,从而导致对外汇需求的下降。

二、人民币升值的成本和收益

1.人民币升值的成本

人民币升值可能面临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能减少出口和国际收入;第二,可能增加国内的失业率,特别是跟人民币汇率联系紧密的出口企业;第三,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第四,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

从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来看,以上提到的这些成本确实是往往会随着货币的升值而发生的,下面就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这些成本是不是会全部发生及其有多少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与出口

就中国的贸易结构而言,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汇率的调整不会给中国的整体出口量带来太大变化。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约占55%,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公缴费,与汇率的变化基本上没有关系。进料加工贸易取决于进口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当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价格上升,这对部分的企业不利,但是其购买力提高,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进口品,两相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还有待观察。

(2)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以上,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实在太大,所以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对那些生产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产品并且主要靠外贸出口的企业会形成很大压力,而这类中小企业在中国目前的数量很多,职工数量非常庞大。如果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使他们的产品出口成本升高,进而影响他们的出口,导致这些企业的失业率大幅上升,那么这会对本来就存在就业问题的中国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

(3)人民币升值与国外直接投资

就目前来看,很难说人民币升值会减少多少的FDI的流入。因为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FDI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广阔的市场,而不是以往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只要中国的整体宏观经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FDI的流入应该就不会有多少的减少,甚至有可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稳定持续的发展,FDI的流入会比以前增加。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流通的渠道越来越畅通,由于资本与生俱来的逐利性,有着广阔市场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国会是资本梦寐以求的狩猎场。

(4)人民币升值与投机资本

在汇率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国际热钱的冲击,这在当前缺乏完善金融机制的中国是个严重的考验。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投资资本会尽一切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流入,大炒人民币升值后再将资本抽逃出去。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疯狂暴涨是由于国际热钱引起的,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跟他们是密不可分的。

2.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人民币升值最直接收益就是提升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我国居民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而对企业来说可以进口到更多的原产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其次,人民币的升值将相对减少我国政府及企业的对外负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偿债能力;再者,适当的升值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进商品结构升级。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有弊,在权衡成本和收益后,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会使名义汇率逐步向真实的均衡汇率靠拢,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并不十分完善防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弱、庞大的就业人口及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的外贸导向型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具体国情,这就要求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应对可能的风险。

1.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07年进出口总额21738.3亿美元,按1美元对7.5人民币的汇率计算,2007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6%,而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消费占GDP总量的比重则逐渐下滑。1992年的消费率为62.4%,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210亿元,消费率仅为36%。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我国消费率在61%-65%的区间是较为合理的。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目前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而且过分的依赖出口,内需严重不足。鉴于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外贸带来的影响及实际情况,我国迫切需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率。对此,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完善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效的释放需求,扩大消费,不会因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出口的大幅减少,进而导致大幅的失业。

2.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

长期的名义汇率偏离实际汇率而造成的汇率失衡并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完善的均衡汇率形成机制是协调国际收支的根本措施,也是缓解“双顺差”的市场解决途径。对我国来说,短期内汇率完全浮动不现实,但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却是可以做到的。同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多极化趋势,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成份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比重,避免美元波动牵连我国货币大幅度波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陆前进: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和利率控制.上海金融,2007第5期

[2]吴信如:人民币与购买力平价的互动关系:一个VEC模型分析.财经研究,2007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