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

事务所审计论文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融资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另一种是债权融资,也可以称为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股东同意出让部分企业所有权,并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和增长。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出售债券、票据等方式筹集营运资金或资本开支。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借出资金,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并且获得该公司还本付息的承诺。融资成本是指融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资金筹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增长模型等。股利增长模型是基于一固定的股利增长率,并不十分符合实际,现阶段应用也比较少。股利折现模型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多数研究者利用此模型计算出的股权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有时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不符合常理。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经典的计算模型,相比来看简单易懂、操作方便,数据获取较容易一些,在整个估算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客观性较强,测算结果的可比性相对较好。因此,本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估计股权融资成本。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是探讨资产风险与资产收益的关系,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的严格基础假设。它集合了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即选取选择国债的收益率以及所有股票或者所有债权的平均收益率等变量,整理出的较为全面的研究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投资者面临两种风险,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而现资的组合理论指出,非系统风险可以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消除。就是因为投资者面临着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就包括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溢价,股权融资成本则为无风险报酬率与其股票的风险溢价率之和。国内关于事务所审计质量在债务市场作用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仅有的研究也没有一致性的定论,本文采用利息费用占比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利息费用占比,即利息支出占公司总负债的比例,利息费用占总负债的比例越高,说明债务融资成本也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西方的经济起步较早,因此西方对于市场的经济学研究也就比较早,同时西方的研究学者对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研究过程也较为全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两类经典理论:“声誉机制”理论(DeAngelo,1981)与“深口袋”理论(Dye,1993)。DeAngelo(1981)认为,当客户公司决定聘请审计师时,由于不同的客户公司。

二、事务所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影响的实

有了不同的市场竞争优势,而事务所的每次审计都能够增加其对客户公司的了解及业务熟悉度,从而能够为其自身带来专有优势,但同时审计师也随着熟悉的加深而面临丧失独立性的问题。DeAngelo认为这一问题可以依靠审计师声誉(审计师规模)使事务所独立于客户公司从而得到解决。因为,如果享有市场声誉的大型事务所,为其自某一客户公司牺牲了审计的独立性,其行为又恰恰被市场参与者观察到,那么该事务所相比于小型事务所来说,由于自自身处于大型事务在客户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更高的现状中,从而面临着更大的、其他的潜在准租金的损失。最终DeAngelo得出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即越有市场声誉,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与“声誉机制”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著名理论是“深口袋”理论,Dye(1993)提出该理论认为,维持高质量审计可以减少法律诉讼,审计师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越有可能遭遇法律诉讼,因此得出与DeAngelo相似的推论依据,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越有市场声誉,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准确的审计报告的动机越强烈。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广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狭义的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即审计项目质量,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大部分关于审计质量与审计师声誉的结论均支持两者存在正相关,并认为国际四大确实代表了高质量审计服务。而对于我国的事务所审计情况而言,国内研究学者认为,国内优秀的审计师集中于国内“十大”所中,并且排名前十位的事务所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因此认为国内“十大”所代表了较高质量的审计。综上所述,本文选择国内“十大”所为高质量的审计的替代指标,并且将数据控制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基础之上,以避免干扰。对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2009到2010年的深沪股票,剔除奇异值和缺失数据后,保留了88个数据样本,并采用几何平均法进行计算而得出,其中大所审计21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67个观测量,配比较为均衡。债务融资成本的样本选取2010—2012年深沪股票,并选择其剔除数据缺失值和奇异数据后的3年里5个时间点即1月、3月、6月、9月、12月的共131个观测量进行计算,其中包括大所审计46个观测量,非大所审计85个观测量,做到均衡的配比。本文对于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新浪资讯。本文将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定义为高质量事务所,在spss分析工具中取值为1,非前十位所取值为0,为了排除其他审计因素干扰,数据选择中,均选择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数据。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对外融资成本较高,借鉴“声誉机制”理论和“深口袋”理论的结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则越能够持审计独立性,并具有更为准确的审计报告动机,而我们普遍认为,较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降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强投资信息,这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获得准确的高质量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最终影响融资成本,即审计质量先通过影响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信息情况影响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假设2: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将名次排在前十位的国内事务所即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事务所的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均值分别进行对比。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090808421,而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股权融资成本均值为0.100546377。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事务所可以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同样,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0196936,非高质量事务所对应的债务融资成本均值为0.002283012。高质量的事务所同样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即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审计质量为负相关关系。通过均值初步分析,得出的结论同假设1和假设2相吻合。第一步,运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所审计和非大所审计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的方差显著性差异,得到高质量事务所与非高质量所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的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所示:独立样本T检验中,显著性概率为0.705,大于5%,意思为在95%的概率下接受两者方差相等的原假设;方差相等时的T检验的结。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审计准则属于“原则”导向而且理论界对审计质量的本质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在实务中人们测度审计质量缺乏规范的、统一的权威标准,不同个体对审计质量的把控尺度差异很大,尤其当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时,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向下,普遍存在机会主义心态,“滥用”审计执业判断,加之长期奉行规模扩张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并由此带来了过度“规模偏好”和“速度情结”,这种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对审计质量缺乏必要的理性控制会使审计质量失去必要的保障。在某些竞争激烈的地区已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孙永军,2011)。目前,对于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大多属于事后控制非事前干预,事后控制的结果是一旦审计质量失控,爆发舞弊丑闻,事务所多以承担有限责任为由倒闭歇业,最终财务信息使用者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如何能规避事务所的恶性竞争、控制审计风险、将事后控制转向事前防范、发挥声誉效应对事务所承接业务的选择机制、保障事务所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报表使用者保护机制,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资本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机制

1.理论基础

⑴审计保险论。审计保险论于1987年Wallace提出,该理论认为审计师通过审计报告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发表意见,报表使用者信任审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审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并承担合理保证责任,若审计师违背职业道德和准则的要求执业,出具不当的审计意见致使投资人在决策中发生损失,审计师应当与被投资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对报表使用者承担赔偿责任。⑵信号传递论。Ross(1977)认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资本结构比率就是一种把内部真实信息向外传递和披露的工具。总的来说,资本较多的事务所能够向外传递自身赚取收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而资本的雄厚又间接向外传递自身声誉较好,筹资能力强。所以,事务所通过资本规模可以向外界传递出该事务所规模大、实力强、声誉好的信号。

2.制度基础

依据相关规定,事务所的资本在经营中起的作用主要有营业功能、保护功能和管理功能。目前,我国事务所资本主要发挥了营业功能,对于保护和管理功能作用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构筑风险防线,资本“责无旁贷”。通过建立资本对事务所业务扩张的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起到事前防患、事后补偿风险损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资本积累的数量向市场传递积极的声誉信号。3.事务所资本对事务所业务扩张约束机制的理论分析由于目前我国事务所极少采用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本金的方式,因此本文假定事务所主要采用内源性融资模式,即增加资本金主要是通过留存收益转增资本的方式,参照戴维•贝勒的银行资产持续增长模型,将事务所留存收益转增资本所支持的资产年增长率称为持续增长率。公式中C/TA表示事务所“资本充足率”,即一单位风险资产所需要的资本数量,该比值间接测度事务所对风险资产的承受能力。式③表明在构建资本对资产扩张约束的“防火墙”后,事务所资产扩张规模TA和扩张速度SG要受到ROA,R,C/TA的限制,随着资产规模TA/TA0的扩大,必然要求资本的增长率C/C0与其保持一致,这一举措将事务所以往的风险事后控制转向事前评估、事后补救,在追求收益的同时对盲目展业进行了限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在R和C/TA保持不变时,事务所要进行资产扩张就必须提高资产收益率ROA,这就要求事务所在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中,审慎选择客户,将有限的资本匹配最佳的审计业务,从源头杜绝事务所肆意压低价格、不顾事务所和审计师声誉效应承接与自身风险承受力、执业能力不相符的业务,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在C/TA和ROA保持不变时,事务所要实现资产扩张就必须降低分红比率R,进而提高(1—R)这一内部留存比率,即要求事务所重视内部积累进而扩充资本金数量以保证执业对资本的需求。同时,将事务所经营与资本数量进行挂钩后,能构建“高质量审计—业务盈利水平高—资本积累多—事务所扩大经营—提高盈利水平”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资本还可以作为事务所良好声誉的体现,资本实力雄厚的事务所在增强报表使用者信心的同时,便于日后事务所的外源性融资和执业。

三、政策建议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审计行业竞争产生的风险

随着税务改革的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传统的验资、年检审计业务将逐渐萎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主动出击,争取尽可能多的业务,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同企业的谈判地位中相对处于弱势,无形之中削弱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帮助企业造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同时,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按照报告使用者的要求出审计报告,就可能被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可能就会忽略存在的风险,违反职业道德,出具报告使用者需要的审计报告,由于责任有限,使得会计师对于审计报告的质量及所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无多大的重视和责任感,客观上增加了审计的风险隐患。

(二)审计过程产生的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实行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实施相应审计程序及严格的复核制度,但由于审计本身的专业性,加上与报告使用者相关利益关系,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加大。

1.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包括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确定具体审计项目,组成审计小组,确定审计小组组长。如果审计小组专业能力有限或职业道德缺失,则产生审计风险。具体包括没有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了解和调查,没有编制审计通知书,没有签订被审计单位承诺书,没有了解企业业务经营过程,没有了解管理层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态度,进场审计时没有及时签订审计约定书和管理层声明书,这些因素都会加大审计风险。如果组成审计小组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必然会造成审计风险。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风险意识淡薄,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有时没有重点对具体会计事项进行详细检查,并编制审计检查表。抽查会计凭证方面,也只是随意性对重大事项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没有适当咨询有关人员和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问题沟通方面,也只听被审单位口头解释,没有要求单位提供书面的材料证明。咨询方面,遇到重大的技术问题及其他事项,事务所不能解决的,不向外部具备专业知识、资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或者在咨询过程中没有保证咨询的事项不泄露客户的秘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审计程序,但是风险也普遍存在。

3.审计终结阶段

在审计终结阶段,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复核人员之前,没有由审计小组内部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人员执行的审计工作,而是直接交给注册会计师复核,这样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又造成能在审计小组内部消除的风险没有消除。审计复核阶段,有的人员因为审计时间有限在复核时没有发现问题,就对审计项目的审计结论进行确认,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风险加大。还有在选择审计复核人时,没有考虑到审计复核人应当具备具体业务所需要的足够、适当的专业技术,经验及权限,而是直接由审计小组人员复核,增加了审计风险。有些审计复核人员没有就重大事项进一步获取证据,没有对已执行的审计工作程序、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进一步取证是否支持形成结论,而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增加了会计师事所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产生的风险

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是由两名以上注册会计师,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助理和从业人员组成的合伙企业。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不参加每个项目的现场审计的全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审计助理人员参加,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有经验的审计助理人员带着几位实习生从事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只是对审计过程的审核工作负责,大多数审计助理人员都没有会计实务操作的经验,业务经验不够全面,审计助理人员往往难以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对各行各业的企业经济活动,审计助理人员往往难以做到知识既宽泛又渊博,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有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人员流动非常大,因为大多数审计助理都是实习生,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有些甚至没有工资待遇,要的是工作经验,在审计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的工作经验便跳槽,而新招聘的员工根本不能胜任审计工作,特别是旺季的时候,由于人手不够,会计师事务所会增加大量的毕业实习生和审计助理,这些会产生审计风险。

二、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思考

(一)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

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自身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非审计业务,努力扩大非审计业务在事务所收入中所占比重,减少经济上对企业审计业务的依赖性,以此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其次,承接业务时要制定客户缺乏诚信制度,主要的股东、关建管理层及冶理层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态度,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维持在尽可能的水平,工作范围不受限制。再次,需要考虑本期或前期业务执行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及其对保持客户关系可能造成的风险。如果有在承接业务后发现某些信息,而该信息如果是在承接业务前知道可能会拒绝该业务的情形,会计师事务所应该要求委托人报告或必要情况下向法律机关或其他监管机构报告,必要时解除该项业务约定,避免造成风险。

(二)树立风险意识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1.审计准备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准备阶段,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业务环境,并评估审计风险,进场时应当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并且很清楚地了解该单位工作经营性质、内容、程序、组织结构,人员情况,财务核算特点和范围,必要时与前任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相关信息,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审计约定书和管理层声明书,以避免双方在对约定业务的理解上产生分歧。

2.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应当加强财务审计程序,重点对具体事项进行详细检查,并编制审计检查表。抽查会计凭证,对重大事项进行复核,适当咨询关人员和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取证时最好要书面证据。在咨询方面,遇到重大的技术问题及其他事项,本所不能解决的,应向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具备专业知识、资历和经验的专业人士咨询,合理保证咨询的事项不泄露客户的秘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小组要及时向注册会计师汇报审计进展和审计过程中的有关情况,确定需进一步核实的问题,追加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

3.审计终结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复核人员之前,应当由审计小组内部经验较多的人员复核经验较少人员执行的审计工作,在确定审计复核人时,应当具备具体业务所需要的足够、适当的专业技术,经验和权限,会计师事务所还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形成良好职业道德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就重大事项进一步增加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的惩罚措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保持职业谨慎态度,认真评审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终结阶段审计小组按审计档案归档政策和程序,及时将审计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业务档案。

(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职工人员制度,保证拥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以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小组能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并根据具体情况出具审计报告。在人员素质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全体员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完成后,组织员工开展积累工作经验交谈会,增强员工的交流沟通能力,把实施审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进行交流。奖励员工参加职称考试,增加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特别在电算化会计的大环境下,应该加大对财务软件培训,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招聘环节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选择正直的、具有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三、结语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审计服务市场需求不足

我国的审计并非出于因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关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是政府部门。并且,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象为中小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是迫于政府监管机构的压力而委托事务所审核其财务报表,从而引起审计服务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些事务所为了求生存,谋利润,以降低审计收费来吸引客户,有的甚至同企业经营者共同粉饰财务报表,出具虚假审计财务报告。

(二)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制度不完善

2006年2月15日我国出台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在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审计目标、一般原则、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等。对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的相关规定较为完善,而对其民事责任承担方法、损失赔偿的范围及计算方法,则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且政府相关部门对其监督和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互查措施流于形式。由于对审计违规惩治力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使得审计人员忽视违反法律法规会带来的后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出具虚假财务报表。

(三)审计三方关系失衡

审计三方关系包括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第二关系人,即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财产经营者);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财产所有者)。审计三方关系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对象,即第二关系人(审计客体),大部分为中小非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往往由一人或几人创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致,即审计客体与审计委托者一致。审计三方关系变为两方关系,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也将不复存在。

(四)注册会计师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

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存在严重的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两极化现象。一部分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员,知识结构仍停留在80年代水平;一部分是刚毕业,工作经验严重不足。且事务所不重视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虽然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但后续教育的缺少,使得先前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及时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步伐,在审计过程中不能提供合理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而部分注册会计师因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并不能弥补该漏洞,从而影响审计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

(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业务能力、工作规则以及所负的责任等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作的基本规定和要求,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高尚的品德,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不一,事务所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内部章程不完善,审计人员工作涣散,无责任心,甚至有些事务所因为将工资与审核数量挂钩,促使了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金钱迎合被审计单位,与其串通作弊。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应对建议

(一)创造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拓展业务范围。

明确市场定位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审核财务报表重要性的灌输,而不是简单地硬性规定,使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真正意识到审核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报表。相应地增大了审计市场的有效需求,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压力下以降低收费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招揽客户。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除了一般地审计业务外,还可增加税务服务业务、会计服务业务。私营或小型企业的账务处理情况混乱,事务所可为私营企业或小型企业提供记账、编制财务报表、工资单处理等业务。这样既为事务所提供了其他业务收入,又借助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减少了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现在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纳税义务和权利,关注自己的纳税负担是否合理、合法,是否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事务所可为企业提供税收筹划服务,办理企业的各种税务工作等。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拓宽业务范围时,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合理利用人才,以一项业务为主体,其他业务为副体,办出自身特色,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

(二)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机制

我国相关法律应出台对审计违规的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承担方法,加大惩罚力度。从国家审计署到地方各级财政审计局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管系统。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挥其统一监管、服务及协调的职能。政府也须意识到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要重视小型事务所的发展,加强对其的监管与督促。各级财政审计机关应真正落实不定时地抽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状况的举措,并将抽查情况公布,增加监管的透明度。此外,还可充分发挥民间监督的作用,使其同政府监管力量共同形成社会监督压力,并鼓励社会公众向监管机关提供违规审计的线索。

(三)重构审计三方关系

在审计三方关系失衡的状态下,需要新增一个审计关系人,即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不存在,更没有公司监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也不是上市企业,没有预期的使用者。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最大需求者是政府部门,因此笔者认为:可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下成立一个组织作为审计委托者,中小型企业经营者可以该组织作为审计委托人,寻求事务所审核其财务报表,对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组织作为预期使用者可鉴定这份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性。这样既重新构造了审计三方关系人,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组织也可起到监管作用,减少事务所同企业勾结、粉饰财务报表、出具虚假财务报表的现象。

(四)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

事务所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并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特别是在新准则颁布或法律法规有变动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知识,尽快将新准则运用到工作当中,但是鉴于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本身资金缺乏,存在着无力支付培训费用的困扰。因此笔者认为:事务所可与某个学校签定协议书,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培训,学习最新的准则、法律法规;学校可派实习生到事务所实习,让学生尽早地接触实务操作,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扎下坚实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应在审计过程中积累经验,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适正确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审计成本。如在新准则中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新审计模型将企业经营风险纳入整个审计体系,扩大了审计范围。增加了审计成本。审计人员在采用审计模型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具体确定审计模型。对于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采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能降低审计成本,又能保证审计质量。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审计质量的基本评价标准

标准时衡量事物的基本准则,也是考量工作成效,进行质量控制的尺度标准。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来规范相关工作。第一个方面是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其是衡量相关机构在审计项目、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审计复核、执法检查、项目考评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其对审计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各部分职责权限以及工作分工都有明确的界定,并对相关程序、人员等作出了约束。审计管理质量标准对审计工作而言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约束性,能够切实规范审计相关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其主要包括了方案方法、相关工作底稿、审计数据、审计报告及意见等内容。审计业务质量是对管理质量的具体展现,是审计管理质量的直接结果。审计业务质量标准应当切实遵从管理质量标准所界定的规则,只有在管理质量标准下制定相应的业务质量标准,才能确实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标准内外统一,能够切实发挥应有的功能。第三个方面是协调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审计质量标准的关系。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审计质量标准具有指导规范作用,审计质量标准必须遵从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标准,才能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认可,进而才能被广大会计师事务所接受。

(二)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

审计质量控制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保证独立的重要基本原则,如果没有质量控制,审计独立就是一句空话,无法达成预期目的。只有通过质量控制才能使审计工作独立,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完成相关工作。其二,审计质量控制是构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系统核心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对会计报表形成的影响,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也存在内部控制的问题,其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侧面影响。内部控制主要可以分为资产控制、会计控制和质量控制三大板块。资产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内容及要求,都与普通企业无甚差别,都会受到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约束,只是程度稍有不同而已。其三,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会计师行业树立行业形象,赢得社会信任的关键措施。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事务所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整个会计行业的未来。

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市场环境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

从市场角度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首先是政府干预超过市场阀值。我国相关审计事务中都有强烈的政府色彩,比如新股上市,我国一直进行着计划控制,额度管理,造成相关公司的上市额度变得十分稀缺。对于股票的发行定价,也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的,并没有结合市场实际。政府干预超过市场承受阀值,会造成相关公司诸多行为只是为了面向政府管理机构,而不是面向市场。公司的发展过多的遵从与政府意愿,与市场实际产生了脱节,致使在相关审计工作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导致审计质量低下,质量控制工作徒有其表。第二个方面是审计工作聘任制度存在偏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层与管理层都是一个人,造成审计工作中原本应该存在的审计方、被审计方和委托方,缩减成了审计方和管理层双方的行为。在缩减成双方行为之后,审计工作实际上就变成了公司管理层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所有审计数据资料都是由公司管理层提供给审计机构的。这种审计形式从根本原则上破坏了审计工作基本标准,不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行业标准来说,这样的审计结果是不应该被认可的。第三个方面是审计市场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客户数量很少,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重心从审计工作转向了为公司提供一系列审计服务。其从性质上来说从第三方审计机构变成了公司的配套服务机构,致使相关事务所为了自身经济利益,打破了职业道德准则,通过不正当手段争夺客户资源,引起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造成了审计质量恶化。首先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结构不合理。参考国际会计行业而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合伙制、普通合伙制和独资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说,目前只有普通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两种,其中超过90%的事务所都是有限责任制。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有限责任制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执业风险意识,放松了质量控制。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规模都不大,人数大多都在十余人左右。由于人员稀少,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基本处于废弛状态。不仅缺少质量控制相关制度,相关人员也缺少质量控制的基本意识。同时由于人员稀少,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保证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注册会计师在现场执业。这些内部原因导致了审计质量低下,质量控制工作缺乏。另一方面,现阶段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我国会计从业者的整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其主要表现在部分从业者老龄化,思想无法紧跟时代步伐;部分从业者学历偏低,对审计工作缺少足够的认识,无法在相关工作中专业地进行执业;部分从业者职业素养低下,道德防线软弱,容易被金钱击溃,为了利益而越过审计原则,甚至违法或者犯罪。

(三)对审计质量的外部监管缺乏

审计质量的问题出去会计师事务所内部问题以及市场问题,还存在监管方面的问题。外部监管不到位,致使审计质量始终无法提高。外部监管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存在多头管理的矛盾。我国在国家层面对会计行业的监管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府部门直接进行监督,通过审计署、财政部和证监会等一系列部门联合对会计行业进行监督检查,其中财政部处于监督检查的核心地位;二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和与各地方会计师协会联合构建监督检查机构,分管各地的会计行业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国家监管部门和会计协会监管部门并没有达成监管共识,相关的监督检查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监督检查工作中使得部分监管范围出现重叠,相关制度存在矛盾,致使某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另一方面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较低,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强调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忽略了民事处罚。不仅如此,相关规定也并不具体,在实际应用中参考价值不大,无法准确对相关行为作出界定。

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一)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

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是强化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减少政府部门对市场的干预。审计工作应该顺应市场潮流,给市场中需要进行审计服务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减少对会计行业的干预,使会计市场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型。对于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应该完全交给市场去做;对于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可以适时合理地进行干预。第二是革新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聘任制度。这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让需要上市的公司在保险公司进行财务风险投保,保险公司再委托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相关公司进行上市审计,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风险评估,以此来确定对应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如果因为财务报表出现作假或漏报等情况,造成投资者产生损失,则由保险公司对投资者进行赔付。这样的聘任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双方委托的问题,增强了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审计质量。第三是调整完善审计市场的结构,这主要可以通过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加强市场集中度,将各个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形成整体。构建一个区域型会计师系统,减少会计行业之间的不良竞争。不仅如此,在构建区域型的会计师系统之后,还可以统一区域行业标准,提升整体审计过程中的执业性。同时还可以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互享,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二)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第一需要革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制和普通合伙制,而有限责任制又占据了超过九成的比例。在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下,审计工作存在许多局限性。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会计行业的发展经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向有限责任合伙制和普通合伙制等形式转型。合伙制的显著之处在于事务所的业绩利益与合伙人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可以督促事务所积极健康发展,以保障合伙人的基本利益,从而能够起到提升审计质量的作用。第二需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管理控制,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管理控制,首先需要对相关业务流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在业务承接阶段,应该重点分析评估客户委托内容的风险,将各种可能性分析在内,得出确切的风险报告。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该重点了解分析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诸如资金流转、财务报表等。在审计实际展开阶段,应该针对公司给出的相关报表数据,通过既定的审计计划,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及国家规定,进行专业的审计工作。第三需要提高会计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提升从业者素质可以有效优化当前会计行业的人员结构,便于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准则的推广普及。首先应该提升从业者的整体学历,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具有高学历的从业者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人员都是专科学历,这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其次要优化从业者年龄结构,多多启用年轻人,适当让老一辈退居二线,对年轻人进行培训教育。最后是提升从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避免被经济利益诱惑,可以恪守职业准则。

(三)加强审计质量的外部监督管理

外部监督管理对于提升审计质量是不可缺少的。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规范各方监督管理机构的权限职责。会计行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来自政府和行业内部,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两方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统一,缩减其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在监督范围、内容和标准上进行统一,使其能够对审计质量形成协作监督管理。其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作出精准的界定,使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有方可依、有方必依,能够切实进行各项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同时,精准界定相关工作权限职责之后,可依有效降低以往审计工作的弹性尺度,能够避免因为规定模糊而出现误操作。

四、结束语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被审计单位内部因素

1.公司管理层舞弊问题。舞弊指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管理者舞弊的主要动机包括:(1)为达成市场预期或监管需求;(2)谋取以财务业绩为基础的个人报酬最大化;(3)偷逃或骗取税款;(4)骗取外部资金;(5)掩盖侵占资产的事实。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造假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层往往由于经济利益或其他需要,使用多种方式粉饰财务报表,且其手段日趋变化升级,以致有时难以识别。审计人员如果没能辨别出这些作假和舞弊行为,那么,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就会受损,注册会计师也将受到相关监管机构和公众的追责。这是由于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主要依据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报表和账簿等信息,当上市公司提交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其在会计相关业务的处理上会更加隐蔽,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上升。2.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所有权和控制权不能完全分离,相互制衡的机制运行不够良好,会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甚者还会使得企业不能高效运转,失去竞争力。实际上,正是因为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没能发挥良好作用,权力没有得到足够的制衡,所有权与控制权没能很好的分离,导致了审计关系的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的聘用虽然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但最后决定是否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其实还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这样一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独立性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这显然违背了审计的委托人与被审计者不能由同一方担任的规定,因而使得管理层可以对注册会计师形成制约与控制,严重限制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甚至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处于“听命于人”的从属状态,使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的审计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这样会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产生严重影响,审计风险显著提高,审计结果的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二)审计风险主体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因素。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模式时间不长,总体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市场上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在成长发展中,因而其自身就存在制度管理、内部控制、舞弊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这些事务所本身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存在问题,其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不健全,有些并不配套或者形同虚设。往往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做到有章可循,只能临时制定解决办法,这样的结果势必是耗时费力,得不偿失。还有一些事务所虽然制定了内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合伙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还有一些事务所急功近利,盲目扩张,没有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极易造成质量管理的失控和风险的上升。2.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因素。由于注册会计师自身职业的特点,其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很高,然而近年来,不论在国内或国际,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恐怕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既要践行自身的监督鉴证责任,但同时更要保证自身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相关。而这两者在现实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冲突,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上升。会计师事务所的本质是一个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必然属性。而现在我国的审计市场并未完善,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市场不成熟、行业竞争混乱等问题,这些无疑加剧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负担。而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本身数量较少,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还不成熟,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就难以很好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3.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因素。注册会计师承担着公众责任,因此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主要实行的是监查监督的职责,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也在加强,市场变化莫测,经济行为愈加复杂,因而,审计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多变,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难以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对日趋复杂的企业经济活动,注册会计师往往难以做到知识既宽泛又渊博,并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因此在面对复杂状况时,失去良好的判断,造成审计风险的上升,严重的甚至可能还会承担法律责任。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完善审计环境和法律法规监管

1.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和法律体系。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环境首先要净化会计行为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并进一步完善整个会计行业的职业环境。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不容乐观,所以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和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现在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拓宽注册会计师的权利范围,保护注册会计师相关利益不受侵害,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有序、规范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其次,要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披露标准。最后,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对社会的诚信教育,对企业做假账等舞弊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同时倡导建立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强化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建立诚信社会体系。2.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审计全行业的监管。加强行业监督,构建一个完备的审计制度体系,就要从严格执行制度着眼,加大行业监督力度,建立以财政监督为主体,审计、税务、信贷监督为补充的监督体系,严格明确各主体职责,全面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使审计质量检查工作逐步制度化和经常化。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责任,明确界定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降低职业风险。

(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谨慎性

1.保持对审计环境的敏感性,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在实施审计前,注册会计师应了解下列环境事项并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具体包括对以下事项深入了解: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现有的政策、法规对客户的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客户的法定代表人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内部变动及外部流动;现有的独立审计准则及其适用状况如何;自己所掌握的审计知识等。会计师事务所应尽可能选择“诚实”的被审计单位,并且要特别注意被审计单位的以下问题:—是管理层的品格和声誉。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其顾客、往来单位、银行、政府部门等方面缺少“诚实”的品格,也必然会蒙骗注册会计师。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之前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情况有所了解,确定委托的真正目的,尤其是执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时更应如此。二是是否陷入财务困境和诉讼纠纷。中外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周转不灵或面临破产的公司的股东或债务人总企图弥补其损失,因此,对于这些单位要特别注意。三是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尤其是在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较好、执业质量高的情况下,做出是否接受委托的决定应更加慎重。四是有无特殊要求,例如完成审计的时间限制等。客户甄选并非仅针对新客户进行,当现有的客户出现更换管理层、陷入财务困境等影响审计风险的事项时,需要重新评估其风险,考虑是否继续接受委托。2.重视与公司治理层、管理层的沟通。管理当局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但是对管理当局的约束机制往往不健全,这就给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企业业绩的机会。注册会计师应及时将其注意到的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告知客户适当层次的治理当局或管理当局。如果识别出客户未加控制或控制不当的重大错报风险,或认为客户的风险评估过程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此类内部控制缺陷与治理当局沟通。此外,还可向治理当局沟通与管理当局的正直性和舞弊有关的问题。与治理当局沟通审计事项,可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就其关注到的有关治理的审计事项建立准则和提供指南。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道德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审计收费;非审计服务;董事会特征;四大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1-0061-04

一、引言

当前,我国审计市场处于买方市场阶段,事务所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向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审计产品定价是供需双方博弈后的结果。审计定价的研究可以协助分析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结构,预测未来的审计费用,衡量审计效率,以及考察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问题,并为监管部门提供依据。为此,本文将寻找我国审计定价行为的特征,推导审计定价预测模型。后安然时代,随着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国际事务所以客户公司治理状况作为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依据,风险导向审计得到加强,同时,由于近年来审计界发生多起审计失败案件均与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提供非审计服务有关,如安达信审计安然公司半数以上收入来自咨询,环球电信的咨询收入高达审计收费6倍,为了排除人们对其收取客户大额非审计费用影响独立性的质疑及降低审计风险,国际四大事务所纷纷剥离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咨询部门。那么,随着全球公众对审计收费的高度关注,我国上市公司在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的同时,是否更为重视规范与外部治理者――独立审计的审计收费呢?四大事务所在发生了一系列审计失误之后,在我国是否仍可获得声誉溢价?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我国审计定价?这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证监会监管之下,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情况得到改善,随着2001年12月上市公司开始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至今.披露政策日益透明化,因此,本文将基于2006年深沪两市的经验数据,从审计产品的供需两方建立审计定价理论研究模型,同时考察非审计服务、董事会特征、事务所品牌对我国审计定价行为特征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国外许多学者较早地对各国审计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Simunic最早考察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绝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客户规模是决定审计费用的首要因素,此外,审计的复杂性和客户的风险性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Francis,1984TM;Firth,1985;Simon,1986;Chung和Lindsay,1988;Anderson和Zeghal,1994等),且不同行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不同(Low,1990)。本文重点梳理审计定价与公司治理、非审计服务和事务所品牌的相关实证文献。

(一)审计定价与非审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主要包括税务咨询、系统咨询、管理建议、内部经营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和投资咨询、会计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策划、财务诊断、内部控制设计、设计会计制度、企业重组、协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安排上市、资产评估等。Simunic(1984)提出,事务所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可降低审计的边际成本,由此降低审计收费,或者理解为事务所将降低的审计成本间接地回馈给客户,从而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然而,Simunic(1984)、AbdekhaIik(1990)、Barkess和sirnnett(1992),以及郭葆春(2008)的实证检验结果未能支持这一观点。Palrnrose(1986)及Firth(1997)对北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即事务所提供非审计服务将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另外,部分文献实证探讨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如Sinning(1982),Jenkins,Gregory(2001)等,国内刘星等(2006)和陈丽蓉(2006,2007)未发现我国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

(二)审计定价与公司治理

目前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是否与审计定价相关存在三种观点:无关论、正相关论和负相关论。O’Sul-livan(1999)没有发现董事会特征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原因是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加强所降低的审计费用被增加的审计工作所抵消。Tsui等(2001)的实证结论是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负相关关系。他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将降低控制风险,从而减少审计费用。而Carcello等则认为,董事会主导的治理结构将会注重购买外部审计以加强外部治理,从而增加审计费用,其实证结果支持审计费用与董事会特征正相关关系。Abbott等(2003)实证验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国内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分歧。刘峰、郭文博(2004)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年度审计费用与独立董事人数正相关。李补喜、王平心(2005)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相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支持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绝对规模大的董事会更可能改善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刘明辉、胡波(2006)则认为独立董事制度、高管层持股与审计费用负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情况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胡莲(2007)实证检验未发现董事会领导权的设置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

(三)审计定价与事务所品牌

Firth(1993)认为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小型客户审计可以获得审计费用溢酬(premium)。伍利娜(2003)实证验证审计费用与“四大”审计正相关。周福源、刘峰(2006)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50%时,持股比例越高(越低),品牌事务所能获取的品牌溢价越小,超过50%,将无法获取品牌溢价。

此外,部分文献同时还考虑另外一些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如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特殊审计报告的提供、客户输入数据所减少的审计费用,以及企业营运的行业数量等。

纵观国内外文献,直接考察非审计服务、董事会特征、事务所品牌与审计定价的文献较少,为此,以下将构建一个审计产品定价的研究模型。

三、研究假设

在审计市场中,审计产品的价格受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审计产品的供给方是独立审计人员,需求方是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委托者。为此,从审计产品需求方和供应方两个方面构建一个分析审计定价的理论框架,详见图1。

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假设1:审计定价与非审计服务负相关。假设审计师为客户提供一揽子审计和非审计服务时,非审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审计服务的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从而导致审计费用的降低。

假设2:审计定价与客户的董事会特征正相关。与Carcello等(2002)的观点相一致。本文认为,“高质量”的董事会,即独立、勤勉和专业的董事会将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以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

性,为此更愿意扩大审计的范围,或寻找品牌事务所审计,从而增加审计费用。

假设3:审计定价与事务所品牌正相关。知名品牌事务所,即国际四大事务所在我国境内合资成立的事务所由于具有较好的声誉而可以获得品牌溢价,为此,本文假设其审计收费较高。

四、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选取2006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企业与无法获取完整信息以及按照收付实现制报告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总样本数为914家,其中深圳412家、上海502家。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以及CSMAR2005年和2006年财务数据库和公司治理数据库。

2 研究模型设计。本文所估计的线性模型的表达式为:

模型中的变量界定如下:LnAF=Ln(年度财务审计费用),年度审计费用不包括中期以及专项审计费用;LnNF=Ln(非审计费用);BOARD=董事会开会次数;NUMBER=上市公司专门委员会的个数;RID=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AUDIT=1,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为O,表示未成立审计委员会;BIG4=1,上市公司由国际四大事务所在国内的合营所审计为0,表示不由四大事务所在国内的合营所审计;LOSS=1,上市公司2005年度发生亏损为0,表示2005年度未发生亏损;CACL=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SWITCH=1,上市公司2006年度发生审计师事务所变更为0,表示未发生事务所变更;LnTA=Ln(年度资产总额);SQSUB=子公司的数目的开平方根;QUAL=1,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包括带强调事项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为0,为标准审计意见;e=随机扰动项。

五、统计结果与结论

本文的数据加工处理主要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以看出,年度财务审计费用最小值为10万元/年,最大值为每年1070万元,均值为60.73万元/年;非审计费用每年在0~2 414万元之间,均值为30万元;董事会的开会次数最少为3次,最多为33次,平均每年8次;董事会规模为5~18人,平均9人;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在13%--56%之间,平均35%;流动比率最小值为8%,最大值为100%,均值是86.5%;资产总额在2.73×107―5.21×1011元范围内,平均为3.85×109元;子公司数目为0N68个,平均达7个。 从表2可见,模型的调整R2为0.511,F值为74.288,整个模型通过显著性测试,且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据此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 我国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非审计与审计服务不影响审计收费。与Abdekhalik(1990)及Barkess和Simnett(1992)的结论一致,本文未能找到审计定价与非审计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经验证据。我国事务所的主营业务是审计服务,事务所同时向客户提供一揽子审计和非审计服务的情况较少发生,因此,二者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2 经验检验表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开会次数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与审计费用正相关。这说明“高质量”的董事会重视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并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以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与胡莲(2007)实证结果一致,本文未发现董事会领导权力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此外,由于我国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数目不多,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尚待进一步发挥,因此,实证模型也未能证实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3 事务所品牌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由于我国独立审计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尽管国内许多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地进行品牌投资,但国际四大事务所在中国买方审计市场中,仍占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获得品牌溢价,验证了firth(1993)的观点。

4 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正相关。通过用流动比率和上期是否发生亏损两个变量考察审计风险对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流动比率越大,审计费用也越高。同时,若公司上期发生亏损,则审计风险的加大将使事务所要求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为此,审计费用也较高。

5 企业规模和复杂程度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这一结论与大部分文献的实证结果一致,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子公司数目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

本文未发现Simon和Francis(1988)以及Gre―gory和Collier(1996)提及的审计师发生变更将产生系统性审计收费降低的现象,也未找到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费用的相关关系。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审计质量

引言:自从安然事件爆发以后,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审计质量质疑的浪潮。面对国内主要审计业务被四大垄断的格局,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该何去何从?因此,越来越多的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走上了合并的道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自身的累积不断发展壮大,另一种则是通过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实现。然而,是否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其提供的审计质量就越高?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都存在意见分歧。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指出事务所在合并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审计质量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针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这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外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保险理论”和“声誉理论”。

(一)“保险理论”,亦称深口袋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事务所面临较高的诉讼赔偿可能性时,为了规避这一损失,事务所会更加注重其承接的审计业务质量,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对于规模大的事务所,其拥有的财富较多,实力强大,面临着较高的赔偿可能性且被要求赔偿的数额也较高。为了规避诉讼造成巨额赔偿的风险,规模大的事务所会提高其审计质量,发表恰当准确的审计意见。因此,理论研究大都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

(二)另一个关于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理论是“声誉理论”,最早是1981年DeAnge1o发表的两篇论文中提到的。他认为,声誉是事务所的无形资产,规模大的事务所与小所相比,更加注重声誉对于企业的价值,一旦声誉受到损失,客户会因为该事务所在资本市场上声誉下降而选择变更事务所,致使事务所客户大量流失。因此,对于规模大的事务所而言,声誉恰好能够抑制事务所的投机行为,维持良好的的职业独立性及必要的执业审慎性以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根据前面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质量越高。

二、研究设计

(一)因变量的选取。在现有通行研究方法中,均以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OP)来衡量审计质量,主要指标分两类――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用0表示)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用1表示)。如果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频率越高,说明审计结果越客观、公正,即审计质量越高。

(二)自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事务所规模作为自变量,以事务所年营业收入的自然对数作为事务所规模的替代变量。年营业收入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可以权衡某个事务所在整体行业中的名次,更能展现其竞争实力,所以它是事务所规模较合适的替代变量。从理论上讲,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正相关。

(三)其它控制变量的选取。考虑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产生影响,本文初步选取了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四个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四)样本的选取。本项目选取来自2013年以前在A股上市并在2013年正常交易的56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本文把其所发行股票被“PT”与“ST”以及被摘牌的公司和部分财务收据不完整的公司从样本中剔除。

(五)数据模型的建立。基于本文数据的特征,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我们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我们所建立的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OP=β0+β1 SIZE+β2 CFO+β3 LEV+β4 TA+β5 ROE+ε (1)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本文按照前文所述的原则选定了

564家在2013年1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单位。变量的统计性质如下:

表1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数据来源:CCER金融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二)相关性分析。本文对样本变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SIZE与TA的相关系数为

0.325相对较高,除此之外其它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低。因此,可以认为样本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问题。

(三)实证检验结果。本文选用统计软件Eviews6.0对公式(1)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见表2

表2 Logistic回归结果

注:变量符号中带*号的表示在显著性0.0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带**表示在显著性0.0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上是有显著性的,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也符合经济理论的预期。当然,如表4所示,SIZE(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应的系数为0.354,虽然符号与预期一致,但并不显著。对于控制变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的P值为4.2%,显著负相关,资产负债率(LEV)的P值为0.7%,具有极强的显著性,上市公司资产规模(TA)的P值为

1%,显著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ROE)关系不显著,但估计系数符号与理论分析一致。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主要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等财务指标。此外,净资产收益率也会影响审计意见类型。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与国际更进一步接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内外审计市场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大差异,规模大的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不一定较高,若客户在选择事务所时盲目地追求大所,将会导致中小所的生存危机,进而影响整个审计市场的垄断格局,因此,审计客户的利益也会受损。因此,对于中小规模的事务所而言,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企业资产的扩大,更要注重事务所内部文化的整合、人员的协调性等问题。另外,从企业客户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外部市场规范化也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本文的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为以后学者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实证研究表明,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现有文献并没有用具体的公司为案例清晰地回答事务所关联关系对审计质量造成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建立了事务所关联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审计质量受到影响。

关键词 :事务所关联关系;审计质量;东方能源公司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命题

1.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

近些年来审计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学术界的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比较分散,也形成了很多截然不同的观点。“事务所关联”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现任高管曾经就职过之前的审计单位,这种关联关系的存在可能对审计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Dowdell 和Krishnan,2004;Lennox, 2005), 而这最终会造成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存在合谋的情况。Lennox(2005)主要是从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且她研究的结果是存在事务所关联关系的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比较小。其他相关学者也研究分析了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但是并没有得出具体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

2.本文理论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即事务所关联关系的存在会降低公司的审计质量。然后,通过收集、整理东方能源公司的历史数据,描述、分析和佐证了本文提出的事务所关联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在案例的分析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分析证明法,通过审计意见类型和审计费用的不合理来证明关联关系对审计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选择的案例研究企业为东方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能源)。石家庄东方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营业务的国有特大型公用基础设施企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为热收入及电收入等。

刘国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在2002 年至2004 年任河北华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主任会计师。刘国忠在2005 年至2006 年期间担任东方能源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并在2002 年、2003 年、2007 年和2008 年担任东方能源有限公司的审计人员,并连续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但在2009年东方能源有限公司更换了审计单位后,连续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且在2010 年和2011 年带帽SI,在2012年终于摘帽。

从东方能源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刘国忠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与东方能源之间存在着关联实体的关系。在刘国忠任职东方能源董事和担任审计单位的签字会计师的期间,东方能源的审计意见类型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类型。但是自刘国忠不再担任东方能源董事,东方能源更改事务所起(即2009 年起),东方能源连续被出具带强调事项的审计意见。因此本文选择了东方能源作为案例研究分析。

三、案例分析研究

本文选择了与东方能源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指标来分析东方能源在2007 年以及2008 年被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事务所关联关系降低审计质量的问题;接着再结合公司的审计费用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

当审计客户的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由于舞弊或是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在获取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发表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根据东方能源在2007-2008 年间的财务报表知其资产负债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逐渐趋于100%,这说明东方能源的资产主要是通过举债取得的。除此之外,东方能源2007 年与2008 年的年报中也分别提到了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和销售价格未能提升,营业利润亏损的事实。同时,东方能源在2007-2008 年期间的资产报酬率和投资收益率都小于0,说明东方能源这两年内的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根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如果有必要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已在财务表报中列报或披露,且根据职业判断认为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在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该事项在财务报表中不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强强调事项。

东方能源的审计费用在2005 至2011 年都是35万,根据国泰安的数据显示东方能源的审计费用一直都低于行业水平。一般情况下,审计师面临的风险越大,审计成本越高,审计费用就越高。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在2005 年至2008 年之间,公司的财务状况的波动比较大,尤其在2007 年和2008 年公司的净利润下降幅度比较大。在2005年和2006年期间东方能源也存在着公司内部资金占用问题,由此看出审计单位的注册会计师面临的风险并不小。那么具体能够考虑的便是人为因素了。在2002年期间,河北华安会计师事务所正在进行着募股事宜,会计师事务所正处在发展阶段了,那么处于对事务所业务的维持和事务所声誉的考虑,事务所可能会收取相对较低的审计费用。而这也说明了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影响。

四、案例结论

事务所关联关系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最后影响到审计客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单位的审计收费,归结起来就是影响了审计质量。且事务所关联关系会导致低的审计质量。

五、本文的创新、局限与后续研究展望

1.本文的创新与局限

本文通过具体的东方能源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事务所关联关系同审计质量的关系。并且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利用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并不多,属于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式。同时案例研究方法不仅能够验证理论研究结论,同时还可以从具体的案例中推出新的结论,那么最终将会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完善和系统化。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并没有对东方能源进行实地调研,这些资料都是二手资料,虽然都是来自上交所、证监会、新浪财经等网站,但还是不免不够全面,也可能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影响。

2.本文的展望

本文虽然通过东方能源的案例说明了事务所关联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更多的企业进行具体的分析,包括实地考察和间接收集资料,以期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刘继红.高管的审计师工作背景、关联关系与应计真实盈余管理.审计研究,2014年4期.

[2]刘继红.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11年2期.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0篇

abstract: independence is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 audit and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perform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cpa. taking the cpa audit as the perspective, this thesis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impact the cpa audit independence, explained the threat made by lacking independence to society, explored the relevant measures, conducted deep and innovative mathematical reasoning on cost-benefit relationship caused by expanding the size of accounting firm, and thus obtained inevitable conclusion that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audit firm to improve the audit independence.

关键词: 独立性;影响因素;防护措施;扩大规模;成效分析

key words: independence;factor;protective measures;expand the scale;cost-benefi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150-02

1审计独立性的一般性研究

纵观国内外不少大公司的舞弊行为,其揭露和曝光往往不是cpa(注册会计师),而是看来比较外行的新闻媒体或其他报表分析人。当一个上市公司因虚假财务报表轰然倒塌时,愤怒的持股人抑制不住满腹怨气,大声谴责:“cpa都在哪里?”cpa审计独立性的重要程性赫然出现。

现代经济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两权分离,投资人不直接管理经济,而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层。当经理层把几百万笔经济业务,几千万条经济信息浓缩成三张会计主表展现在投资人面前时,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人面对天文数字只是一头雾水,一片茫然。解决的办法是委托cpa审计,提供审计意见,投资人再根据审计意见作出判断。这就要求cpa在审计中要严守中立、严于独立、严格履行审计程序,以完成审计受托责任。受托责任自身必然要求cpa在审计中保持独立性。只有超然独立才能发现问题揭露舞弊,完成受托责任。

独立性是cpa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是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传统观点认为,cpa的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2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研究

2.1 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

2.1.1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要远高于小所。因为事务所规模越大,与特定客户相关联的准租占准租总和的比重越小,以机会主义行事的可能性就越小。原因在于,一是大所拥有较多专业胜任能力强、执业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比较敏感,发现错弊的把握和概率相对较高。二是大所一般非常重视发展的未来并保持审计质量的信誉品牌,面对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品牌信誉损失更倾向于维护信誉,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执业独立性,避免像小所那样为了保留一两个客户而不惜违规,即“购买审计意见”。品牌信誉会提高大所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后披露的概率,保证应有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2.1.2 审计收费与时间的影响对于审计质量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了,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即审计质量越好,审计收费越高。不言自明的是,审计时间与审计质量也呈正相关。一般说用于审计的时间越长,工作越深入,越容易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很难设想,对于一个业务复杂繁多的上市公司,靠三五个cpa的三两天审计能保证质量上乘。

2.1.3 职业道德的影响cpa职业道德是指cpa在审计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对审计人员思想意识、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由于cpa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其工作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性,所以在执业中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接受和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不能与被审计单位存在利益关系和冲突;不得从事与审计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等。这就使得cpa能在审计中保持超然立场,保证在发现错弊时,不受客户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审计质量。

2.1.4 非审计业务的影响cpa提供非审计业务会否对独立性产生影响,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cpa对同一企业既提供法定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服务,会过多过密地涉足企业事务,从而与客户当局形成某种亲密关系。虽然cpa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参与者,在提出建议、可行性研究、判断最好方案中,与当局亲密接触。这种工作上的接触可能导致两者之间形成人格上的微妙关系,从而削弱cpa审计的独立性。

2.2 独立性不足对社会的威胁独立性的缺乏将会影响相关利益方对审计价值的认同。从短期看,审计客户可从中受益,但投资者与债权人短期内要承担审计客户转嫁的成本与风险,使经济利益受到现实损害。对cpa来说,会导致审计收费的暂时增加,同时承担由于风险增加所需支付的潜在成本。

从长期看,随着独立性风险的增加并导致不实财务报告,会造成四方面恶果:一是投资人和债权人要求得到额外风险补偿;二是审计客户不得不最终承担巨额的相关成本;三是审计价值的持续丧失;四是审计监管者、社会公众以更高昂的机制取而代之,比如安然事件后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结构的巨大调整。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3审计独立性的防护措施研究

3.1 建立充分的审计市场

3.1.1 推行事务所合伙制合伙制事务所由于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利益与事务所的业绩和命运紧密相联,更有增强风险、责任、质量、品牌意识的压力和动力,为cpa的独立性提供更大的约束力。

3.1.2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委托人制度,变审计委托人为股东大会而非管理当局,促使股东大会真正履行应有的权力和义务,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中国论文联盟

3.1.3 提高审计市场的准入标准大型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有利于冲淡审计活动的地域性色彩。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淘汰遍地开花的小型事务所,走合并、发展之路,扩大事务所规模形成充分的审计市场。

3.2 健全双重监管机制对cpa的监管机制,既有其自律机构即注册会计师协会,又有政府监管机构即财政部、审计署和证监会。必须明确这三个监管机构之间职责分工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管机构与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的有机协调机制,避免多头监管或出现监管真空,充分发挥监管和自律双重监管机制的作用。3.3 强化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责任是以牺牲cpa经济利益来约束cpa行业、规范cpa职业道德和诚信的。从法律角度分析,市场手段就是民事赔偿手段。美国对cpa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主要以民事赔偿为主,它对约束cpa和事务所行为、提高审计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3.4 提高执业水平其中包括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严格审计回避制度,强化对cpa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cpa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cpa在执业中才能自觉抵制利益关系人的压力和诱惑,保持独立,公正、客观地对待各方利益关系人。

3.5 规范非审计业务表1是美国部分大公司支付审计费用与非审计费用统计资料。

表1中可见,目前美国各大公司所支付的非审计费用已经远远超过审计费用。sec认为,提供管理咨询有损cpa审计独立性,因此决定修改其独立性规则。在我国,尽管非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确有影响,但不能因此而禁止。因为它不利于拓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加快行业建设。笔者认为理想的做法应是对非审计业务加以规范,如将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由不同事务所的不同cpa承担。这种做法既能活络事务所业务又能保持审计独立性。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4扩大事务所规模的成本效益分析

4.1 独立审计的成本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审计成本包括两部分。一是为避免委托人与审计人员之间的逆向选择发生的成本,其中既包括因缺乏信号机制发生的委托人搜寻合适cpa的成本增加,也包括不合格cpa占领部分审计市场。二是为避免cpa道德风险发生的成本,其中既包括委托人因无法观察、控制cpa不履行鉴证责任所带来的损失,也包括为避免或降低cpa渎职促使内外监管机构采取措施所发生的成本。当然,审计过程中发生的工薪、差旅、办公等费用都属于审计成本。中国论文联盟

4.2 成本效益分析承前分析,扩大事务所规模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措施。扩所必然发生成本,也一定能带来效益,扩所成本和效益之间关系如何?

审计独立性水平是事务所权衡利弊得失博弈的结果,对应于事务所规模会产生两个特定成本,即在某种独立性水平下不同事务所因失去市场份额的损失费用(c1)和遭受惩戒的处罚成本(c2),且二者呈反比关系。比如若保持较高独立性水平,则失去市场损失费会较多,而遭受处罚的成本会相应降低。同理,若保持较低独立性水平,则失去市场的损失费会较低,但遭受处罚的成本会相应提高。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体,事务所明智做法是使得总成本最低,即两种成本均衡。在一定独立性水平下,大所失去市场的损失费会低于小所。因为一个理性的上市公司,当事务所独立性水平相同时,宁愿选择大所。大所遭受处罚的成本会高于小所,因为相关部门对其监管更严,要求更高,上述推理可用图1表示。

图1中:c1s为在既定独立性水平下,小所失去市场的损失费用;c1b为在既定独立性水平下,大所失去市场的损失费用;c2s为因独立性水平未达要求,小所遭受监管机构惩罚的成本;c2b为因独立性水平未达要求,大所遭受监管机构惩罚的成本;cs为小所两种成本之和;sb为大所两种成本之和;d为在均衡状态下,小所独立性水平;e为在均衡状态下,大所独立性水平。

图1中显示,由于在特定独立性水平下,大所失去市场的损失费低于小所,而遭受惩罚的成本高于小所,在独立性水平与独立性成本的万千次博弈中实现两者均衡,均衡后的小所两种成本之和为cs,大所为cb。当cs与cb成本相等时,对应的独立性水平,e点总是落在d点右方,说明大所独立性水平高于小所,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客观上能够提高cpa审计的独立性水平。

5研究结论

综合分析,可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5.1 独立性是社会审计的精髓,是cpa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保证;

5.2 缺乏独立性必将最终影响投资人、债权人影响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和事务所自身的利益;

5.3 扩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5.4 组建横跨区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会计师事务所,已历史地提到我国审计界议事日程上来;

5.5 扩所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可通过成本与效益的数理推论得到解释。

注:论文在石家庄经济学院刘三昌教授、华信学院范长缨教授指导下完成.二位教授对论文的框架、结构、论证方法和论述内容做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正.

参考文献:

[1]崔宏,刘尔奎.独立性的含义与经济性质[j].中国cpa,2003,(3).

[2]张清芳.cpa审计独立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07,(10).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客户重要性,体制改进,审计质量

一、引言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检验了基于事务所水平和个人审计师水平的“客户经济上的重要性”、“体制改进”以及“审计质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性的客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否依赖于审计体制的环境和分析的层次与水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存在着这种怀疑:即审计师在其客户处的财务利益会对他们(她们)的独立性产生损害,(Mautz and sharaf 1961; AICPA 1987)。安然公司的丑闻,再加上安达信的倒闭已经推动了审计师独立性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的前进。先前的研究主要基于对投资者有较好保护的发达市场,对于我国这种相对而言外部环境机制不够健全的市场,缺乏有关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相关影响的证据分析,(例如:Reynolds and Francis 2000)。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对投资者提供保障的体制环境通常被视为相对较弱一些工商管理论文,我们应该更容易发现客户对审计质量依赖性方面的消极影响,(DeAngelo 1981)。

现存的关于客户重要性的研究大多数是处于事务所水平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一致性争论是:审计署更欣赏层次分析法,而不是基于单纯事务所水平的研究,(Francis et al. 1999; Reyholds and Francis 2000)。(Defond and Francis 2005)的研究表明,为了更好的理解审计师的行为,我们应该将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的向下推进,直到个人审计师水平。由于在中国作为被聘请的审计师,需要在他们(她们)所审计的审计报告上签字,因此本文是对基于审计师个人水平与事务所水平两者相比较的分析研究论文格式模板。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我们的主要结论,即个人审计师在审计他们(她们)的关键(重要)客户时,更易妥协,因为后者(客户)可以通过终止双方的关系来迫使审计师屈从于他们的意愿(DeAngelo,1981;)从而牺牲他们的独立性。Ceteris paribus认为对于审计师来讲,客户的规模越大,审计师想要留住顾客的动机就越强,因此审计师就更有可能采取妥协工商管理论文,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二、研究背景

2001年中国审计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它有激烈的竞争性。这一点不像发达国家经济中前四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审计了大部分的公司。相比较而言,中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相对来讲还是非常低的。这种买方市场很可能为客户提供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并且还会通过消减经济利益来给事务所施加压力(Chen et al. 2007)。更重要的是这里缺乏对较高审计质量的需求。这一切都意味着对重要客户依赖的问题在中国的市场将会更加明显。

Chen(2003)曾争论到,在中国早些年根本没有法律基础去支持资本市场的运作与发展,相对于发达市场来说,例如美国,中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监督力量和诉讼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是非常低的。对审计师违规操作的处罚上比较轻,其处罚措施仍停留在行政处罚水平上。如:公开谴责、警告、罚款、暂停营业执照等。会计师事务所因民事或者刑事责任被告上法庭的是非常少的(Pistor and xu 2005)。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来改进股票市场的体制环境。这些措施包括国企改制、会计及审计准则以及法律环境的发展完善(1999年7月1日实施的证券法)。虽然这些改进措施的影响也许的确存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01年,随着大量会计造假以及审计失败的揭露引起公众的一片哗然,这时人们才能更能感受到这种机制改进的必要性。

2000年由“郑百文”事件所引发的,导致大量会计造假事件被揭露出来,直到以具有中国安然事件之称的“银广夏事件”而结束。所有这些事件都涉及盈余操纵或者财务报告造假,但它们都没有从它们的审计师那里收到任何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报告工商管理论文,这其中还包括中国最大的审计师事务所中天勤——银广夏的主审单位。这些事件都导致了2001年中国市场的巨大震动,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由那些受影响的投资者所发起的一场关于“赔偿”的斗争。这些事件也促使政府加快考虑补救的措施。除此之外真正意义重大的是在2001年监管机构采纳了大量公众强制执行行为,最高法院在2002年1月15日也声明,表示它将接受民事法律案件来抵制证券市场上错误的报表陈述。投资者对此也积极响应,当月就涌现了一大批的法律上诉案件论文格式模板。各界都期盼着在中国发生的有关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变化可以显著地影响到审计师和审计事务所的行为。在2001年之前,较高的竞争性和较低的法律制裁风险表明市场的力量在抵制大客户的压力时相对较弱。因此很多学者的研究都预测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在这一阶段是负相关关系。然而在2001年后,随着体制环境的改进,审计师及审计事务所面临的法律和制裁的风险明显提高。因此导致审计师更加关注由审计失败所导致的潜在损失,尤其是在涉及大客户时,可能会取代从大客户那里获得的经济利益。自然而然,在2001年之后这一段期间,重要客户对审计质量的消极影响会有所下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会计、审计准则,此次会计、审计准则变迁是顺应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旨在促进会计、审计质量的提高。该准则于2007年正式颁布实施,目前工商管理论文,新准则已经实施了三年的时间,然而,新准则是否得到了顺利的实施,是否提高了会计、审计质量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虽然新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都力图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审计意见的高质量。但这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新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是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虽然新的会计准则也严格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提出假设

为符合1995年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第七号文件有关审计报告的规定,中国审计师有义务在审计报告上签字。两名审计师必须在审计报告上签字以明确他们(她们)各自对该份审计报告所负的责任。在实践中,中国的审计师以他们(她们)在审计报告上的签字为依据对该份审计报告负责。监管制裁机构如果发现了审计失败,不仅会处罚会计师事务所,还会对单个的签字审计师个人进行处罚。

Francis et al.(1999)建议用城市级别的办事处水平的事务所而不是用事务所总公司作为分析研究审计行为的基本分析单位。因为大客户的经济影响对任何一个办事处水平的事务所来讲比对事务所总公司来讲都更具重要性。DeFond and Francis (2005) 进一步建议再将分析水平进一步向下划分,直至个人审计师水平,这将会更有助于提高研究实验的说服力。虽然有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检验处在合伙水平上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Carey and Simnett 2006; Chen et al.2008)。但本文是第一个检验处在“个人审计师水平和事务所办事处水平”上,通过比较审计环境改进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来研究客户重要性是如何影响审计质量的。

综上所诉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0:随着相关机制的改进,客户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对事务所水平和个人审计师水平来讲是不同的。

H1:客户重要性水平对个人审计师水平的影响程度相对于事务所水平来讲更强一些论文格式模板。即个人审计师对外部机制环境的改变更加敏感。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结果工商管理论文,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期间是从1995至2009年,划分为1995—2000、2001—2006以及2007—2009三个阶段。本文从2000与2006年前后发生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重大变革入手,着重分析了体制改进、客户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本文的数据包含了三大块:①相关财务数据和股票市场的信息,我们可以从公开数据如CSMAR数据库直接获得。②审计意见和个人审计事务所、地区事务所分所以及签字的审计师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从公开数据和年报中手工收集,以及从证监会的有关审计数据的补充信息中获得。本文从 CSMAR 数据库找到的有关A股的所有可观察、可利用的信息来构建我们的样本(由于金融保险类企业会计做账的特殊性,样本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企业)。我们在数据样本中,删除了缺失审计师信息以及假设信息披露不充分的数据以后,共收集了14150家数据。因此本文的最终样本量为14150家。

(二)审计质量和客户重要性水平的度量

国内外很多文献把审计意见类型与审计质量挂钩(A.Craswellet al.2002;原红旗、李海建2003;刘霄仑2003;徐浩萍2004)。因此本文采取审计意见类型来衡量审计质量。非标准审计意见反映了客户与审计师意见的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非标准审计意见往往反映了审计师较高的独立性。即如果某个审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越多,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其全部审计意见的比例越大,则会被认为越独立、客观,审计质量越高;如果某年度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提高了,通常也会被认为是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提高了。我们赋予审计意见(OP)的系数为从0—3,分别代表标准审计意见、加解释意见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保留意、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之所以将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放到一组工商管理论文,是因为两者在样本中数量非常少。

客户重要性水平的度量方法虽然有多种,如:用审计费用衡量、从某一客户处的收入比上其所有收入等,本文中,研究用到的数据是从1995开始的,而审计费用的披露是从2000年开始的,所以本文最终采用所审计客户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客户重要性的标准。即用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某一客户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占事务所所有客户资产总和的自然对数的百分比来衡量。

(三)模型设定

OP=α0+α1LagOP+α2ROA+α3Loss +α4LnTSAT+α5ARINV+α6Turnover+α7Quick+

α8Leverage+β1CI0+β2CIA

因变量

OP

用审计意见类型代表审计质量

自变量

CI0

用来刻画某一客户对事务所的重要性水平

CIA

用来刻画某一客户对个人审计师的重要性水平

控制变量

LagOP

前一期的审计意见类型

QUICK

速动比率

ARINV

应收账款加存货与总资产的比值表示

LEVERAGE

资产负债率

TURNOVER

用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比上总资产

ROA

资产回报率

LOSS

被报告年度发生损失位1,否则位0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审计收费;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纵观国内外对审计费用的研究,可以把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分为两大部分:审计客户方面和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审计客户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客户规模、公司治理、公司业务复杂程度和财务风险等。在客户规模方面,主要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等方面研究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在公司治理方面,通常采用董事会独立性、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是否合一等作为衡量指标来研究公司治理与审计收费的关系;业务复杂程度方面,主要从经济业务复杂程度、控制子公司数量、行业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财务风险方面,主要从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包括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盈亏状况、公司治理质量、盈余管理强度等。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品牌溢价与行业专业化;另一方面,从审计定价理论出发,审计费用包含审计成本、风险溢价和正常利润,其中除了财务风险属于影响审计定价的风险溢价因素,其他大部分属于影响审计定价的审计成本因素。除此之外,也有少量研究关注特定因素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如事务所变更、非审计业务往来、高管背景等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一、审计客户影响因素研究

(一)审计成本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1、客户规模方面。Simunic(1980)研究发现,被审计公司规模与审计收费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客户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刘斌等(2003)的研究发现度量经济业务复杂程度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在0.01水平上与审计费用相关。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被审计单位客户规模与审计成本正相关。

2、公司治理方面。Sahlstron(2004)研究发现独立董事个数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国内学者刘明辉、胡波(2006),发现独立董事的个数与审计费用负相关,而蔡吉甫(2007)利用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对审计费用不具有影响作用;刘华(2007)研究发现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审计费用越低;Xie(2003)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余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最终降低审计收费。夏文贤、陈汉文(2006)研究发现,公司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蔡吉甫(2007)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审计收费存在非线性关系。刘明辉、胡波(2006)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高的公司,其审计收费较低;国内学者蔡吉甫(2007)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收费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收取了较高的审计费用。刘明辉、胡波(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制者类型与审计收费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以上可以看出,公司治理方面的许多因素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还未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3、业务复杂程度方面。刘斌等(2003)的研究发现控股子公司数量与审计费用在显著相关。韩厚生和周生春(2003)等研究发现控制子公司数量与审计成本正相关,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被审计单位控制的子公司数量与审计成本正相关,控制的子公司数量越多,业务越复杂,关联方交易和舞弊可能性加大,增加了审计资源的投入。

(二)审计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1、刘斌等(2003)利用Simunic模型实证研究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认为资产负债率对审计费用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Simunic最早在对美国审计市场的研究中发现资产负债率对审计费用有显著影响。理论上讲,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审计市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越多,审计费用自然越高。但是,实证研究中,对于资产负债率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2、刘斌等(2003)同样利用Simun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没有发现盈亏状况对于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亏损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盈利企业比较大,因而可能会有更高的风险溢价,引起审计费用上涨。但是实际研究中,并没有得出合理解释。

3、刘运国等(2006)借鉴Simunic的修正模型对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而伍利娜(2003)在其论文中得到不同的结论,由于盈余管理水平本身不容易衡量,也可能是研究方法、样本选取、模型构建方面的差异,已有研究尚未得到确切的研究结论,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4、潘克勤(2008)以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的公司治理指数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替代变量,研究公司治理质量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公司治理质量与审计费用负相关。蔡吉甫(2007)也在其研究中得到同样的结论。

5、朱春艳和伍利娜(2009)通过研究2001年至2007年被“一会两所”处罚过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反应,发现处罚当年及以后年度被收取更高审计费用的可能性更大。被处罚公司再次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公众关注度较高,且这类公司再度被监管部门审查的可能性也较大,事务所对这些公司审计过程中,往往收取较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

二、会计师事务所影响因素研究

(一)审计成本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1、事务所规模方面。伍利娜(2003)借鉴Simunic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费用有明显的影响,“五大”比“非五大”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收费有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已被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所证实。

2、行业专业化方面。行业专门化战略可能为事务所提供总成本领先优势(Ratna,2005),也有可能为事务所带来产品差异化优势,这两种优势会对通过事务所行业规模经济与行业专长溢价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国内外大量文献对行业专门化和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所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多数研究表明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费用只看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特征,事务所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在于事务所特征方面的数据、资料难以获取,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所以已有关于事务所特征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也较少。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其他影响因素研究

1、事务所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宋衍蘅和殷德全(2005)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对于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确定标准是不一样的,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会计师倾向于以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并为此要求较高审计费用,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会计师会考虑公司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费用。Lennox(2000)发现购买审计意见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和审计收费增加正相关。

2、高管审计背景与审计收费。研究高管审计背景对审计师行为尤其是对审计定价影响的实证文献却很少见。对于监督高管,有以下三个理由可解释监督高管的审计背景对审计定价有负向影响:其一,监督高管在公司高管层的出现可能联系着高监督和低成本,这反过来会影响审计师对客户公司的风险评价并进而降低审计费用;其二,对于具有审计背景的监督高管,在保证独立性的基础上,由于其拥有财务与审计专长,更易监察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会影响审计师对客户的风险评估进而降低审计费用;其三,具有审计背景的监督高管对事务所审计业务的一般程序与方法有所了解,在审计定价谈判时具有相对较强的谈判能力(张俊民,胡国强,2013)。

3、行业与地区因素与审计收费。审计收费除了受以上微观因素影响以外,还可能受到行业和地区因素的影响。国外关于行业特征与审计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客户对事务所的选择方面。kwon(1996)、Cairney&Young(2006)分别就此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此外,Cahan(2008)对行业的成长性和同质性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行业因素影响审计收费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地区因素大多数学者也只是将其作为审计收费回归模型的一个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对各地区审计收费及差异的稳定性未深入分析。

三、结语

经过国内外有关审计费用的大量研究,理论界对于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但实证研究极易受区域经济、研究样本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所以如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审计市场实际情况,为监管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决策支持,是当下审计费用研究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有限责任制向特殊的普通合伙制转制,能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更加规范,减少事务所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对于促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会计师事务所的转制影响审计收费了吗?综合来看,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实证研究文献较少,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大规模转制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审计研究,2007.3.

[2]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2.

[3]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审计研究,2006.2.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合并 审计意见 car

自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使得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鉴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浪潮的此起彼伏,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经济效果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其审计质量是否有显著提高?从利益相关的投资者角度该如何衡量审计质量是否提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者对审计质量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证了规模大、品牌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确实能比较小规模、知名度弱的会计师事务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becker,defond,jiambalvo 和subramanyam(1998)发现相比非“六大”(现在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六大”会计师事务所能更好地抑制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国内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高,如曾亚敏和张俊生(2010)以中国2006 年以来的8 起重要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dd法和盈余响应系数法两种研究方法,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409 家客户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完成后,客户企业的可控性应计显著下降,盈余信息含量显著提高,即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也有另一些学者认为,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不一定高,如王良成和韩洪灵(2009)结合我国制度背景下的特殊配股现象,把配股公司和非配股公司区分为高盈余管理的公司和低盈余管理的公司,并以此来研究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即国际大所和国内十大,以下简称“大所”)的审计质量对这两类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所具有“相机决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公司采取不同的审计质量,大所的审计质量并不是一贯的高。

审计意见信息含量主要是指审计意见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是否有用,进而对股票价格是否有影响。对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都呈现不一致观点。

刘爱东和朱威(2005)选取沪深两市2000年至2002年样本的综合数据和各年度子样本数据,运用超额收益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解释变量与累计超额收益率的价值相关性及审计意见类型对股价超额收益的增量解释能力进行了研究。联合价值检验显示,审计意见类型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联动作用与审计意见类型单独作用相比,对样本累计超额收益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侯国民、恽碧琰和宋常(2007)以2000-2002年间沪深两市a股被连续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额收益法,发现对于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市场具有负向的市场反应,但是对于保留意见,市场反应并不显著。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理论分析

准租理论认为,规模较大、品牌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要高于规模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所能提供的担保品的价值大小,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品牌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关键因素。担保品的价值越大,会计师事务所机会主义行为败露后所承担的损失也越大。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拥有的客户越多,品牌越优良,其作为担保的客户资产价值越大,对于该品牌的资源投入就越多,一旦机会主义行为被揭露,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会更大。

审计意见信息含量主要是指审计意见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是否有用,进而对股票价格是否有影响。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公允的信号,是对企业能力从专业方面提供的鉴证与说明,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因此,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发表,将会引起报表使用者以及公众的一系列反应。

(二)研究假设

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对象在会计制度上违规并公开揭露这种违规行为

联合概率。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能力和独立性两个基本因素(deangelo,198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恰好来自对审计师能力和独立性的影响。

结合之前关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品牌的信号效应和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相关解释,本文预测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比合并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应该向投资者传递出更强的市场信号,投资者信心增强,上市公司的car也会出现积极的反应。也就是说,在合并前后如果均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那么投资者会出现更强的正面反应;相反,如果合并后出具的审计意见较合并前的差,那么投资者会由正面反应变为负面反应或者是由原来的负面反应变为更强的负面反应。

本文中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称为“标准审计意见”,其余类型的审计意见均为“非标准审计意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在审计意见(年报)公开披露后的较短时窗内,证券市场对合并前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市场反应有差异。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我们选取2000年至2010年之间经历过合并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研究样本。要求对应的上市公司在合并前后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同时上市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具有观测值。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匹配的上市公司将被剔除掉:(1)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时间不详。(2)合并的成员所均不具有审计上市公司的资格(即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审计的资格)。(3)在年度审计报告中找不到相关的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4)加入或被并入国际所或者与国际四大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5)由于实证研究中需要用到累计异常回报率(car),所以存在以下问题的上市公司要剔除:审计报告出具的日期缺失(影响事件日的选取);年报公布日前后交易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且要求年报公布日在1月1日到4月30日之间(控制年报延迟披露对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影响)。(6)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经过以上研究样本的剔除之后,本研究最终选取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样本63个,匹配的上市公司样本498个。  (二)数据来源

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信息资料及合并信息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网站及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中国会计视野网。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10和sas 9.1。

(三)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累积异常回报/累积超额收益率(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简称car)是非正常回报的累积值,某支股票的非正常回报(abnormal return,简称ar)等于该股票的实际回报减去该股票的预期回报。本文采用市场调整模型来计算超额收益率。在预测超额收益率ar时,将年报公布日定义为第0日,即事件日。以(-180,-30)共150天的时间作为预测窗口期,计算出在(-1,1)和(-3,3)两个研究窗口期的car,用以揭示年报公布前后的较短时窗内证券市场对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反应。日市场回报率采用考虑现金红利的流通市场加权平均市场回报率,日个股回报率采用考虑现金红利的日个股回报率。

2.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见右上表。

3.回归模型设计。cari=a0+a1opi+a2op×posti+a3(1-op)×post+σλicontroli +ε。其中,i表示上市公司,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ε为误差项并服从期望值为0、方差为σ的正态分布,即:ε~(0,σ)。

4.描述性统计分析(略)。

5.回归结果分析。首先,在(-1,1)和(-3,3)两个窗口期内,回归方程均在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回归方程有效。其次,在上述两个窗口期内,op×post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其中在(-1,1)窗口期内显著性水平为10%,在(-3,3)窗口期内显著性水平为1%;而(1-op)×post的系数都是负的,但是均不显著。这就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假设h:在审计意见公开披露后的较短时窗内,证券市场对合并前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市场反应有差异。具体来说,投资者对合并前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反应出显著为正的差异,当同一家上市公司继续收到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标准审计意见时,car会发生正向变动,即相比合并前收到的标准审计意见,市场会出现更加积极的反应;同时,回归结果显示(1-op)×post的系数是负的,但由于其在统计上不显著,无法验

证投资者对合并后继续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有更加负向的反应。但是,这也说明投资者对合并前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反应不同。并且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不管是出具标准审计意见还是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传递出的信号都会更加强烈。结合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相关解释,标准审计意见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传递出积极信号,再加上该审计意见是由合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信息的可靠性增强,投资者自然会提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预期。这种对上市公司预期的提升反应到股价上去,就会出现car的正向变动。这就为op×post的系数显著为正提供了解释。

四、研究结论

本文将对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品牌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理论分析相结合,以2000-2010年间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例及对应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法,来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的投资者对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证券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有不同的反应,而且这种差异是显著为正的;证券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也有不同的反应,但是这种差异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虽然最后的回归结果没有完全支持我们的假设,但是相比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证券市场对于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标准审计意见的反应更加强烈,说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并其规模和品牌有所提升,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其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更高的信号,且这种审计质量的提高能被市场所感知。

另外,本文预测证券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前后非标准审计意见也应该有不同的反应,回归结果中对应的系数为负值,但由于其在统计上不显著,我们不能得出类似于标准审计意见的结论。这种市场对于不同类型审计意见反应的不对称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曾亚敏,张俊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0,(5).

2.王良成,韩洪灵.大所的审计质量一贯的高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9,(3).

3.刘爱东,朱威.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意见的预测价值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

4.刘峰,谢斌,黄宇明.规模与审计质量:店大欺客与客大欺店[j].审计研究,2009,(3).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4篇

摘要:法务审计是全面吸纳了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学原理,同时也包含了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一门学科。法务审计是新出现的一门学科,理论界对于法务审计的探讨很少,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仅仅只有法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开展法务审计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所以,对于法务审计的探讨于企业非重要,本文主要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出发,分析论述法务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法务审计内审应用

作者:陈果(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法务审计是融合了审计和法律的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发展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了让法务审计更好更快的发展,且在企业内部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并发挥其作用,本文将对法务审计的理论以及其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法务审计理论

法务审计是一门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也可以在企业对外的一些合作事项等方面进行指导决策,同时在企业内部出现了诉讼问题时帮助法院认定责任分配以及赔偿的损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得内部的系统控制有效而清晰,揭露被审计单位及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的违法或者违反公司企业规章的行为,避免被审计人员从管理的系统中利用系统中的缺陷等进行非法或者不当的得利活动,从而保障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内部审计的可以说法务审计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所必需的管理理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法务审计理论是有法务审计的目标、准则、概念、技术、方案、报告等要素构成的。建立法务审计理论体系首先应该培养懂得法律和审计,同时又具有会计、统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推动法务审计理论法的建立。而建立法务审计理论不仅可以指导法务审计人才的培养,而且便于企业了解法务审计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法务审计在内审中的应用

法务审计在内部审查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一是法务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内部系统,使得系统处于一种合法的秩序化的状态。现代化的企业除了法律上的规制以外,在内部的审查中也会制定一些专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规则,而法务审计可以结合企业所制定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对于内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审计。使得违法或者是违反企业规则的单位和人员暴露在公司的内部审查之下。即对于被审计人员或者单位进行审计,使得他们的行为合乎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则。二是法务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可以对企业的存在或者即将发生的合同以及其他文件事项进行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审计核查。合法性即审计这些文件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法律性文件,如果存在,就应该对其进行审计分析和评价并做成报告以供企业参考,从而使得企业的运行合法化,实现国家意志和企业收益的双向目标。合理性即这些文件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或者存在的统计学、会计学上的原理等对于企业是不应该存在不利影响的。即这些文件是否能够符合企业的意志,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三是法务审计还应该在企业和外部需要签订合同时,制定审计方案,对于企业本身存在的各种文件或者所签署的合同进行审查,以确定将要签订的合同同原先的内部所具有的合同或者文件等不具有冲突或者不合法的性质。在审查之后,还应该对此合同即其中可能对企业本身即内部所造成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预知风险,更好的作出决定。此外,法务审计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一个应对的方案,保证审计的全面性和企业内部审计专业性。最后应该对这些审计的资料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估和分析。

三、法务审计内部审计中的程序

1.事前的审计方案。法务审计可以在事前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确定,并制作出一个审计方案,其中包括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对于所要签订的合同其中的法律知识点进行分析。这有利于企业在与他人签订合同前比较明了自己和对方的实力,以及签订合同的风险所在,法律上是否有效合法和出了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在事前就给出一个审计方案,利于企业更好的清楚法律关系以及风险问题,能够使企业更好的作出决策以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

2.对审计方案的审查。首先,法务审计会在使用审计方案之前对企业内部的或者以前所签订的文件、规章等进行审查,以确定审计方案并不违反企业的章程或者其所追求的精神。其次,对企业之前与其他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或者所达成的合意等进行审计核查,以确定目前的审计方案并不影响企业所签订的其他合同或者合作事项等等。再次,法务审计还应该对于审计方案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律文件进行审计核查,以确定在合同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企业的收益以及权利的实现,使得企业的行为、所签订的合同等都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或者是不在法律所禁止的范围内。最后,是法务审计需要运用统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审计,从而估计其将会对企业所产生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3.做最后的报告。报告包括如下内容:审计依据、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分析和评价等。审计的依据即在审计时应用到的法律法规、法律文件以及企业的规章和已签订的合同等。审计的基本情况即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等等,审计的分析是指法务审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等对于审计方案是否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作的专业性的详细的分析,而审计评价就是指审计结束后对于所审计的行为进行评价分析,一般有合法、基本合法和非法三种结论。

四、结语

法务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理论体系以及实践方面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完善。如果想要法务审计能够发挥好作用,为企业带来利益,为法院带来便捷,就应该积极的去完善其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上述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企业在内部审计中如何应用法务审计,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利用它,那将会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使得企业前路清晰,在签订合同、法律关系以及风险程度等方面看得透彻,从而能够很好的作出利于企业的决策,保证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琦,纪星.法务审计在内审中的应用初探[J].财会学习,2016(02).

事务所审计论文范文第15篇

审计费用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所提供的专业审计服务支付的报酬,是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服务供需关系的价值表现。

在对审计服务的研究中,人们一般会关注审计质量审计意见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审计费用本身作为审计服务工作的价格,它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审计服务供给方的生存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了证券市场或公众对于审计服务工作的需求及依赖程度,因而审计费用本身也逐渐成为研究的对象。随着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披露》,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对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进行披露,为我国审计费用研究提供了数据前提,使得基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中国证券市场中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及其他相关资料,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年度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检验其是否符合现有审计理论的成果,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此研究,为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费用信息提供帮助,也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1980年Simunic的研究。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对1977年美国39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控股子公司个数、行业类型、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余状况、年度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而会计收益率、审计任期和事务所的规模这三个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Anderson和Zeghal(1994)对Simunic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修正,以加拿大的审计市场为样本,研究发现审计收费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业务的复杂程度显著相关,并且与内部审计成本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论与Simunic(1980)的研究结论相反。

针对事务所的规模,Franesi(1987)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子公司个数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对于规模小的上市公司,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不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公司治理结构,O’sullivan(1999)以英国伦敦国际证券交易所1995年18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出CEO与董事长兼职、非执行董事的任期、审计委员会中是否有执行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人数对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影响。Abbott等(2003)以公司规模、业务复杂性和审计意见相关因素为控制变量,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至少有一位财务专家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而一年内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对审计费用影响不显著。

由此可见,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中较为一致的结论是,上市公司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会对审计收费造成重大影响。

我国在2001年之前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规范研究,主要侧重从理论上分析解释审计费用,解决审计收费是什么的问题。2001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审计费用后才开始进行尝试性的实证研究。

王善平(2004)以2002年我国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子公司个数、事务所规模与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应收款项与资产总额之比、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及审计任期与审计意见类型的交互效应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不显著。而李轶琳(2005)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公布的2003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发现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事务所任期、事务所是否属于四大以及地区差异与审计费用不显著相关。

可以看出,基于不同的环境背景,各因素可能带来不同的影响效果。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88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为投资者正确解读审计费用信息,也为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假设

(一)与审计成本相关的变量

假设一: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被审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面临的审计调整事项也就越多。而且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相对较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由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其资产总额的规模不一样,并且总额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本文采用公司的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代表公司规模,假设这一变量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假设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应收账款项目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而且是最有可能被公司用来操纵利润的项目。应收账款账户的审计较其他账户复杂,审计这类科目所需的时间较审计其他科目多,相应的审计费用也就更高。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项目,注册会计师针对其特殊性制定并实施了包括取证和判断在内的具体的审计过程(如函证、对未来事项的预测和查证等)。相对于被审公司自身的规模,这些项目的比重越大,审计费用就会提高。本文采用应收款项占年末总资产的比例代表这一影响,假设它与审计收费也呈正向关系。

假设三:上市公司现存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审计费用越低。

对于现存资产总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来说,财富在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转移比较困难,所以成本就比较低,各利益相关方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并不强烈,从而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审计费用就较低。本文以固定资产和存货之和占总资产的比例为变量,假设它与审计收费负相关。

(二)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变量

假设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审计收费越高。

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其流动性、资本结构、获利能力等,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破产风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越差,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测试的范围越大。另外,财务状况较差的委托人更可能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会加大审计的难度。因为财务上的困境可能导致公司的破产,事务所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及利益相关人会通过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溢价收入,事务所是不会贸然尝试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本文以资产负债率来衡量风险因素,并假设它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三)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变量

假设五: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名誉越佳、资历越深,其审计质量相对越高。因为这样的事务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失去某一客户对其生存威胁较小,因而它不易被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所威胁,可保持其独立性。同时大事务所一旦遭受诉讼,其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的潜在成本是不可限量的。因此,大的事务所会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关注审计质量,相应的会制定较高的定价策略。本文将会计师事务所以“四大”和“非四大”进行区分,设置虚拟变量“0”和“1”,并假设“四大”较之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更高。

(四)其他影响因素

假设六:上市公司拥有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审计费用越高。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就越有发言权,独立董事为了减轻自身责任,在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业务约定书时,独立董事就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从而年度审计费用也提高。本文直接选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人数作为变量,假定该变量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各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来源于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在研究中,对923家上市公司剔除了部分无效数据:(1)未按要求在年报中披露年度审计费用的公司,(2)不存在应收款项的公司,共得到885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通过eviews7完成。

(二)模型及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一至假设六,本文的实证研究采用的是国外运用最为普遍的审计费用模型:

Y=C+β1TZC+β2YSB+β3ZCFZ+β4XCB+β5DIDS+β6SD+ε

模型中所使用的各变量定义如表1: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下回归方程的F值为305.5277,P值为0.000000,说明该模型的拟合还是比较满意的,审计收费模型在整体上是高度显著的,且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R-squared达到0.676653,Adjusted R-squared为0.674439。其他各变量的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2中对各系数多元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到,本文中的假设一、三、四、六均得到了验证。针对假设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表中客户资产对年度审计收费的t统计量为17.64591,P值为0.0000,上市公司的规模对审计收费有显著性影响。资产规模越大,审计的工作量越大,反映了审计所花的成本也相应越大。统计结果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以各地财政部门和物件部门制定的审计收费标准中多以客户资产为依据一致。针对假设三,现存资产比例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针对假设四,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根据“深口袋”理论,公司财务上的困难会导致公司破产,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人会申请诉讼赔偿来弥补损失。针对假设六,是否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收费也是显著相关。可以预想更大规模,更高品牌的事务所更容易吸引审计人才。“四大”要保持其声誉、品牌与公众信任度,更具有保持其高审计质量的内在经济需求。一方面,“四大”会计事务所收取高审计收费并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也愿意为高品牌事务所支付高费用。

而对假设二的检验结果是,P值为0.3460大于5%,接受了β为零的原假设,故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与预期的假设不相符,说明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收费时,并没有将这一指标考虑进去,或者说是审计师在执行业务时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重视不够,而这恰恰应该是审计的重点。

同样对假设五的检验也发现独立董事的人数对审计费用没有显著影响,更不是显著的正相关。这应该是由于我国董事会制度尚不完善,独立董事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