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高级工程师论文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从一般意义来讲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来讲,法学本科开放教育试点,其目的是探索多种方式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路子。实践环节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试点项目的评价和远程开放教育的未来。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求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的理论分析文章。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学生要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文章观点明确,材料详实,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2、内容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应具有学术性。毕业论文包括目录、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引用的参考资料,其中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它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毕业论文的内容容量与所给予的时间和学分相适应,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专科毕业生不得少于4000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选题要求(1)、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法学专业的范围内,一般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内容为主要选题方向。(2)、要紧密结合法学研究动态和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实际。(3)、选题避免过大。(4)、选题避免过度集中,要有新意,要结合专业,学生自选两个题目,交指导教师平衡后,确定其中一个为你的论文题目。选题时要注明以哪门课程(法)为主。(5)、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写的毕业论文不可直接或变相作为本科的毕业论文来使用。三、成绩评定办法与步骤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论文的质量,提出建议成绩,学生经过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及答辩质量,写出答辩评语,经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最后成绩。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于当年补做一次。四、组织机构:学校设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下设指导组和答辩组,成员分别由学校领导、教师和校外专家担任(名单见附件一)。论文答辩设若干小组,每组由三名教师组成,设答辩主持人一人。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研究方向设立,本人的指导教师不担任该答辩小组成员。五、指导教师、答辩教师的工作职责: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1、指导学生选题和收集资料,指导论文写作方法,介绍参考

开题报告参考:

《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13年12月,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嘉峪关市教育局成立了何军海名师工作室。在制定工作室建设方案时,我们提出的工作室定位是三个基于:一是基于研究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二是基于发展的高中青年数学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能力培养;三是基于合作的名师工作室行动实践和团队建设,并以此申报甘肃省首批陇原名师工作室。2014年12月,省教育厅正式挂牌成立了“陇原名师何军海高中数学工作室”,同时恰逢甘肃省教育厅《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的实施,通过遴选,又有幸在通渭县挂牌成立了“陇原名师何军海高中数学(通渭)工作室”。在制定《陇原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和工作规划》《陇原名师工作室助力通渭县优秀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成长计划》《陇原名师(二级)工作室工作规则》等一系列方案与规则的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也认识到成立陇原名师工作室在我省尚属首次,而建立二级工作室也无先例,工作室全体成员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机遇:起步阶段是艰难的,但行动研究也许更会获得成就感。因此,我们在《工作室建设方案》中第三个基于的基础上,提出课题《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界定课题《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双向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的核心概念,我们重点关注到“双向”“工作室建设”“行动研究”和“基于合作”等几个关键词。所谓双向,就是一级和二级工作室建设同步研究;因为工作室成立伊始,各方面都还停留在建设层面,加之我省名师工作室起步较晚,成熟和优秀的经验不多,所以工作室建设至关重要,至少还不敢谈发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在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适合我们工作室特点的探索与实践,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研究成果;而基于合作则是突出工作室建设中的团队特征,这种特征在双向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尤为凸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尚志老师给我们工作室题字:“勤思考,多钻研,讲协作,促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注意到,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平台,近几年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南方教育发达地区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机制,在操作层面也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作为一项系统的科研课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者为数不多,况且发达地区的操作环境未必适应我省的实际,这也许就是目前的研究现状;而甘肃省在2014年底才正式启动首批陇原名师工作室,同时实施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如何在我省的教育环境下做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如何发挥陇原名师二级工作室的作用,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行动研究,不仅可以探索一条适合我省教育实际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之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双向工作室的合理运行。所产生的研究成果既是工作室建设所需要的实践推动和理论沉淀,也是为一级工作室所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二级工作室所在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贡献力量,这也许就是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所在。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陇原名师何军海高中数学工作室及其通渭县二级工作室的各项行动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行模式,跟踪名师工作室在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中的影子,寻找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高中数学学科建设之间的有效对接点,从而在首席名师与名师团队之间、在名师与学员团队之间、在一级和二级工作室团队之间形成合作新常态,最终实现两级工作室的高效运转。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双向工作室工作规则的合理性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可操作性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网络研修平台的有效性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工作跟岗研修的常态化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导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学习型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学员评价与考核的激励性行动研究等等。

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是: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实现一级工作室建设对于二级工作室建设的行动辐射到成果辐射的跨越,形成一套陇原特色的双向工作室运行模式和建设经验,为我省今后全面推开《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提供借鉴。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紧密结合两级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路线图,根据各阶段工作的重点,将具体的行动研究以小课题的形式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不妨称为“单元行动研究”,最后将单元行动研究的成果加以整合,形成总体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方法是:采用“整体行动研究”“单元行动研究”和“网络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合作交流,强化整体提升,适当降低起点,预期提高落点。真正体现基于合作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行动研究的内涵。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以双向工作室的学术行为和培训行动为自变量,以工作室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为因变量,整体推进双向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室所在地区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不仅关注实际过程的行动体验,更重要的是完成相应的理论生成。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工作室制定的2015年工作路线图,3月底已完成了通渭二级工作室的挂牌和首次现场研修活动;4月底将全面完成两级工作室网路研修平台的建设,导师团队与学员通过工作室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交流和网络研修,一定会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新的认识,甚至对于本学校高中数学学科建设产生积极的思考,在课题组成员的引领下,工作室教师把这些感悟撰写成论文,在2015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成果,即“名师工作室推动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成果集(系列论文)”,由课题组成员甄荣、卢会玉负责。

第二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经历了2015年各项前期工作的准备完善和实践探索,2016年应该是工作室建设的关键之年,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双向工作室的考核也转入正常。这一阶段将是行动研究的黄金时期,除了继续在青年教师培养和推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成果之外,由分管一级工作室的嘉峪关市教研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陈爱农和分管二级工作室的通渭县教研室主任、课题组成员王绍龙负责,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基于行动研究的双向工作室建设总结报告”,作为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课题进入结题阶段,首先是由前两个阶段性成果的负责人最后统稿整理,完成《名师工作室推动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成果集(系列论文)》和《基于行动研究的双向工作室建设成果报告(总结报告)》两项成果的最后审定。然后课题负责人全面分析课题组两年来在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出现的不足、获得的经验和留下的遗憾、可借鉴的做法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双向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实验报告,提交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后,形成总的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上报,接受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

参考文献:

陈燕.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GS[2015]GHBZ039)成果。

编辑董慧红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目前,地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实施各环节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指导教师力量不足,毕业论文实施全程缺乏质量控制。有的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在指导工作上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指导;有的指导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繁重,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或者缺乏科研经验和指导经验,对学生指导没有到位。所有以上问题均影响了论文水平的提高,导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各院系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上要求严格,但缺乏必要可行的监督机制,致使毕业论文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制度形成虚设。以上诸多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以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完善。

2基于科研导师制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2.1科研导师制的内容

“导师制(Tutorialsystem)”是源于14世纪英语牛津大学,是近年来国内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中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导师对少数学生的学习法、课程安排、科研训练、大学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个别交流和指导,是一种有别于本科生班主任制度的新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而“科研导师制”是以科研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制度。科研导师制以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旨,通过指导学生完成适度的科研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台州学院环境工程系从2007年开始导师制,是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每位学生根据意愿选定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在第一阶段(二年级),导师帮助学生熟悉学科和专业的研究内容、方向和发展前沿的介绍,使学生及早了解和明确学习的专业内容与发展方向,尽可能安排学生参与简单基础的科学研究。在第二阶段(三年级),以科研训练为主,导师应切实安排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让学生独立完成科研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接受系统的技能和科学素养的严格训练。导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学术和科技咨询活动,阅读专业书籍,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术讨论,参与生产实践,扩大视野,活跃创新思维。在第三阶段(四年级),以毕业论文工作为主,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撰写毕业论文,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2基于科研导师制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实施途径

2.2.1鼓励学生尽早介入导师课题

国外很多国家都采用的是大学二、三年级就进入研究室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科研思维及创新性思维都很强。而我们很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实施与毕业实习、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时间紧,任务重,很难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毕业论文也大打折扣。实行科研导师制,可以将科研导师制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将毕业论文工作提前。导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推荐、指导学生检索阅读相关科研论文,组织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为后面的毕业论文进行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同时,低年级学生能较早地和高年级学生一起融入科研环境中,共同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使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亲身体验导师严谨治学、严肃科研的优良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2为导师增设学生科研助手岗位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发挥学生助学助研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自2012年起为正主持厅局级以上课题的教师增设“学生科研助手”岗位,帮助教师管理实验室,指导低年级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运转效率,推进教师科研的顺利实施,帮助学生出科研精品。学生作为科研小助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实验突破点,验证实验方案,帮助教师摆脱繁重教学工作,使教师能在宏观上把握整个课题的进展,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得到导师的指导,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进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2.3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进行选题

导师可以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自身在研课题进行有机的结合。选题要针对现有的实验条件和专业培养目标,大小适中,难度适宜。例如,我院教师主持的“半导体多元纳米晶复合膜生物诱导仿生合成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解设计或拓展延伸,拆解出若干不同的子课题。通过该选题,学生对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熟悉了光催化装置和光催化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并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常用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2.2.4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广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如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开放实验室等。依托科研创新实践平台,与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即可通过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平台申请各级各类科研创新项目,尽早地进入实验室并参与导师的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学生申请科研创新项目,需要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和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能够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直接将科研课题深入研究转为毕业论文,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从我院环境工程专业历届学生科研立项完成情况看,凡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的学生,能顺利结题的毕业论文质量高,成绩均为优良,且多数在国内中文核心二级刊物上。学生在文献阅读、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因此,鼓励大学生申请和参加科研创新项目,本结合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既是对创新实践项目的延续和深入,而且因研究时限较长,研究内容系统深入,研究经费充足,一般来说,论文质量较高。

3结语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导师制 毕业论文 梯级培养

[作者简介]李强(1973- ),男,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专业科研和教学工作。(重庆 402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重点项目“环境科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0825)、2009年重庆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环境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编号:200904)、2010年重庆文理学院特色项目“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54-0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既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具体实践过程,是专业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段①。近年来,高等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受到较多的质疑,甚至有部分教育专家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②。但是,这种观念与我国人才培养的规划和要求存在显著的矛盾。实际上,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不仅是大学教学的最终环节,还是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这一特质决定了该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院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现状,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论文培养体系,不仅涉及对教育战略目标的认识,而且还关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课程支撑体系的构建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可分为选题、实验、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四个阶段,具体包括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这其中就检验考查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如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资料收集整理、论文写作、答辩技巧等。虽然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质是对本科教育质量的考核和评价,但是并不意味着本科毕业论文能够独立承担系统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实际上本科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都是必要的④。因此,应跳出现有本科毕业论文的阶段局限,将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一方面,开设有助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如文献检索、调查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等强化论文写作实训环节教学,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基础性支撑,从而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提供环境与思维保障。

二、运行体系的构建

1.建立学术导师制。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行了选课导师制,着重于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学习计划⑤,但是未涉及学生的专业学术指导。在毕业论文培养体系构建上,可以借鉴研究生导师制,融合选课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和全程导师制的优点,建立本科学术导师制。首先,学院根据教师的职称、科研经历、项目和论文的状况,选择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其次,每年定期安排指导教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以便于学生了解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指导教师。最后,在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了解本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后,根据自愿和调配相结合的原则,于大一下学期组织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大一阶段,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阅读书籍,见习创新实践活动,做好人生规划,并结合学年论文的撰写,熟悉文献查阅。大二阶段,在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参与教师或学生创新实践课题,进一步熟悉研究方向,通过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掌握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研究内容,申报学生科研课题和创新课题。大三阶段,完成教师创新实践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或学生创新实践课题,结合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完成毕业论文综述部分或研究论文的撰写,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大四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2.构建梯级培养机制。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没有硕士学位点,教师没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任务。但是,可以借鉴研究生教育中的助教理念,形成以指导教师为龙头,高年级学生为骨干,低年级学生为辅助的团队,采用以老带新方式,实行梯级培养,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导师的科研工作中,经过系统、长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科研态度与精神,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3.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本科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整体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毕业论文,需要一定时间适应,有效的沟通联系制度有利于发挥指导教师的导向作用。首先,应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例会,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科研氛围。其次,利用现代通信和教育技术手段,构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指导方式外,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和QQ等通信工具进行交流。目前,部分学校也开始尝试建立多媒体联系平台,以进一步克服师生见面机会少的困局。

4.建立科技创新竞赛制度。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热情,营造创新实践氛围,首先,需要建立校级论文(设计)创新竞赛制度,每年组织二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实践程序和方法,及早打好论文基础,早定研究方向,减轻对论文的畏惧心理,防止毕业论文东拼西凑。其次,通过校级竞赛活动,为更高层次的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提供人才和项目储备,以利于学生的分层培养。

三、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完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工作是一项系统教学工作,必须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细则、成绩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理顺关系,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建立选题限制制度、毕业论文抽查外审制度、匿名答辩和回避答辩制度,完善政府主导下的本科毕业论文复检制度。

2.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改革考核方式。相对于老牌院校的精英教育来说,新建本科院校更趋向于大众教育。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应固守一定的模式,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唯一手段。实际上,虽然经过科研团队培训的学生能力均会有所提升,但是多数学生并不适于从事高水平的科研,特别是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因此应及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意愿调整培养目标,适当提高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撰写要求,强化这部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将高水平的文献综述作为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另一手段。此外,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和市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的学生也无须撰写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分流部分学生,减轻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压力,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需要的学生,也可激励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科研、升学和就业,力争在大学四年及时完成学业,获得更多的升学或就业机会。

3.完善毕业论文质量跟踪机制。毕业论文程序性很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跟踪机制,在各环节过程实行有效监控,从指导教师资格认定―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过程监控―评分标准确定―结果评价―总结分析等流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⑦。具体实施包含自检和抽检两种方式。自检为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检查和教研室对本系学生毕业论文情况的检查了解,抽检可以由学校、学院组织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机构成员分阶段进行检查等。全程跟踪管理应由学院主抓,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切合专业实际的毕业论文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并进行科学分工、跟踪管理。

4.构建奖惩制度。为激励师生将主要精力投入毕业论文,应制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实施办法及优秀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建立毕业论文评优制度。同时,建立导师考核制度。考核以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综合学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术论文完成质量、科技竞赛获奖情况,以及毕业前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标准,考核导师的指导成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和津贴发放依据,与其岗位绩效挂钩,形成奖惩制度,促进教师加强过程管理。

四、条件保障体系的构建

1.时间保障。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不仅存在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复试冲突的问题,也存在毕业实习时间短、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的问题。结合前述的毕业论文梯级培养机制和考核方式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将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从第八学期调到第七学期,并可以适当缩短后期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使学生能安心完成毕业论文和实习,保证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质量。

2.师资保障。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仅面临指导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也面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能型”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教师国内国外的培训和引进力度。特别是应用型学科专业,应采用重点引进、专业教师顶岗工作、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聘请企业技术骨干等办法大力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且需要建立“双能型”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3.实验条件保障。毕业论文所需经费的投入,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应切实重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毕业论文所需的基本实验设备,以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应寻求国家、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探索院院(科研院所)、院企、院地联合共建模式,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如中央和地方共建、各类发展援助项目等)和资源,完善教学和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此外,学校也可联合学院、教师,采用经费配比的方式,引导学院、教师将科研运行或配套经费用于实验条件的改善,共同参与科研实践平台建设。

[注释]

①韩润林,张龙龙.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化工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3):133.

②④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2(4):85,85.

③张庆华.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为背景[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85.

⑤唐丹,肖毅,郭莉.提高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策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25(11):66.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论文前期准备和开题阶段,电子阅览室资源有限,电脑设备无法跟上学生的需求。毕业论文中期实验阶段,实训室不但要承担普通年级课程教学实验,还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实验,实验室资源紧张,时间重合,实验设备高负荷运转。每次实验指导老师不可能全场指导,实验过程得不到监控,实验数据的科学、规范得不到保证。而且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缺乏主动性,主动联系老师次数少,仅联系两三次,指导老师有的要指导十多人,学生不找老师,老师也不找学生,那么在这段时间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处于放任自由状态,无人顾问。到了快交论文时,匆匆忙忙找老师,东拼西凑,应付一下。轻过程,重结果的管理,毕业论文的质量得不到提高。

2缺乏监控机制

尽管在进行毕业论文工作开始前,制定了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撰写、格式要求、过程安排、答辩评分等通知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执行过程中,也就在形式上检查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表格填写是否完整,答辩程序是否完成。一些高职院还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缺少可行的,严格的论文指导、评审、答辩的硬性制度的约束。论文质量的好坏主要看结构是否合理、论点是否正确新颖、论据是否充分等,对于这些要求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很难进行统一,在进行质量监控体系中就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2]。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

3提出建议

(1)选题联系就业岗位鼓励学生结合就业岗位(群)工作实际确立选题,并开展综合毕业实践工作。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就业为导向”,毕业论文围绕就业岗位(群)工作进行命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进行真题真做,摆脱以前“围绕文献资料团团转,毕业论文纸上谈兵,假题假做、内容空洞”的现象[1]。以染整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为例,首先走访盐城及其周边地区印染企业的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操作工、打样员、检验员、染整工艺员、生产主管、技术主管等岗位为适合高职教育培养层次的典型岗位。然后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各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例如:操作工是染整生产工艺实施、打样员是仿色打样前半制品的检验、检验员是印染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染整工艺员是染整工艺的制定、生产主管是染整工序生产组织与管理、技术主管是染整工序生产技术管理。第三,召开生产一线已毕业的高职毕业生实践专家研讨会,要求各位毕业生从自身职业成长规律分析、罗列工作任务,再和我们专业老师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最后,结合企业招聘信息、校企交流、政府工作报告、地区发展规划等掌握具体情况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毕业论文为使毕业论文突出真实性和实践性,在必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实战性的项目任务式毕业论文模式[3]。由企业提供实际项目作为考核命题,参与指导学生,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

(2)指导采用双导师指导学生

由于指导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是实践经验有限,而且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题目内容一开始就很熟悉,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还需有一个磨合期,在有限的毕业论文阶段,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我系染整技术专业从去年开始实行双导师指导学生,学生根据预就业岗位选择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各一位。学生在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在就业岗位上对专业知识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已经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经学校审核后,自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毕业论文课题,在实习岗位上选择一位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指导老师。由于学生选择的课题紧贴就业岗位,有的可能还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浓,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而且,企业指导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遇到问题,老师就在身边,天时地利人和,将毕业论文与实习有机结合[4]。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成了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加上校内指导老师理论知识和格式的要求指导,毕业论文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3)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答疑和指导,要求学生每周汇报小结,每天写论文工作日记。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应适当,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应不少于4小时。对实验指导,指导老师也要发扬专业团队精神,共同指导,实行团队专任老师实验室轮流值日指导,实验设备使用事先预约,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实验时间,争取实验资源最大利用率。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题方案设计思想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4)考核重过程,完善质量监控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经济教学改革 建造师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03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取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由注册建造师代替。自当年2月27日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项目经理资格,改由注册建造师代替,在5年的过渡期内,原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与建造师同时使用,待2008年2月27日过渡期满后,原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作废。

自文件下发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这期间,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关率比较低,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过关率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难度比较大。

《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作为一级建造师考试的科目内容之一,如果在校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那么,对于其相关执业资格的考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特点

《建设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评价及优选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对象是以建设项目为主体,研究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以求最优的工程技术方案。本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支柱与支撑作用。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建设工程经济》是对上述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从而体现了培养高等技术经济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的要求。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一级建造师考试的影响

2.1从考试内容看本课程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试设四个科目,具体是《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经济》及实务《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科目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和工程估价三大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因此,探索基于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2从实际工作内容看本课程

从建筑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人才结构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越来越重要,如目前本行业中大量需要的一级、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等,都需要掌握本课程中的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工程技术、建筑工程定额和概预算、招投标管理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取,对于学生掌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而目前,我国一级建造师的考试过关率并不高,尤其是《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过关率极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般的工程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要想获得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时,几乎都要拿起课本,重新学习以前在学校里未学过的或者学过而未掌握好的知识。试想下,如果这些专业从业人员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的话,那么资格考试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众多考试中的一次考核而已了。

由此可以发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置,对于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 。

然而,目前我们对《建设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①如何使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素质。

③如何将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探索基于建筑工程类执业资格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能力和素质的案例式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不改变本课程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改变以往按照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方式,而应该以实用性为主,根据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考取证书做好知识积累。

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相关案例,设计合理、涉及的知识面广,符合工程实际,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案例作为教学的模拟案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建造师考试的案例为基础,设想增加“模拟建造师考试”教学练习部分,以提高学的综合能力。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本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先进行理论讲授,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每次教学,均以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欲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用实际生活中案例引出本节课程的理论基础。

其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最后,结合建造师考试案例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考试考核向建造师考试靠拢

通过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对一级建造师考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期末考试考核时,除了对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进行必须的测试以外,还可以增加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并把二者结合起来,根据每年建造师考试的大纲要求调整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以后考取建造师打好基础。

4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希望达到以下效果:

4.1使《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教学更为系统化

既有理论教学的内容,又有实际案例操作,注重了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了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提高了学生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高分,找工作。而基于资格证书考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考试中学习,而获取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欲望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欲望。

4.3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种尝试本身也对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双师”型教师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5结论

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执业资格证书恰是体现高技能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基于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课程教学改革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行动指南,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下达的幼儿园研训工作要点和本园工作目标,以深入贯彻新《纲要》为核心,以实施新课程为重点,以园本研训为抓手,以教学评比为载体,以促进师幼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服务功能。立足本园特点,挖掘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努力提高幼儿园教科研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组建设,创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扎实开展新课程备课。

2、结合新课程实施,加强区域活动专题研究,优化区域设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区域活动科学性和实效性。

3、加强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形成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完善园本课程。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平湖市级、园级各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推广,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5、通过教师园本培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行为跟进式研究”。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强化教师理论学习,每位教师重视自身学习,每天保证一小时的自学时间,学习新《纲要》、《幼教》杂志、《教育信息资料》、《幼儿园课程指导》,结合课题研究重点学好一本理论书籍,做好理论摘录。

2、中心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三、四、五利用中午时间进行教研活动,双周利用周六进行活动,村幼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各教研组要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以新课程备课为重点,通过研讨,提前一周安排好周活动计划,研究制定适合本年级幼儿特点的活动主题,鼓励教师教师全体积极参与,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研活动。

3、组织开展三次全镇性的大教研活动,10月15日安排园级“双高”课获得者进行教学汇报,11月5日将邀请平湖市名师——实验幼儿园的马建英老师送教下乡。12月17日本园将组织一次市级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4、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利用省市级开展的各种研训活动提供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及时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动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促进课程改革。

5、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与结对的实验幼儿园联系挂钩,本学期将隔周一次派小班的三位教师向实幼教师学习。版权所有

6、研究并实施各级立项课题,确定园级研究课题,各教研组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根据研究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利用周五课题活动日时间做好每月一次课题组研究活动,组织进行交流并作好记载。

7、根据新课程实施情况,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撰写教学分析,提高教师的研究分析能力。

8、组织评选2005学年园级优秀论文,编印优秀论文集,出刊《幼教经验花絮》第八期。

9、利用周六时间开展教师园本培训,重点进行“一课多研”教学研究。共安排6次,见安排表:

2005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园本培训时间安排表

时间内容学时辅导人或其他

9.17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3张勤华

10.29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1.12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1.26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大班三位教师

12.10教学技能培训:“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6中心中班三位教师

1.7教学活动设计比赛6全体教师附:每月工作活动要点:

9月份

1、各教研组制定计划,确定本组主题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2、骨干教师参加市新课程教学研训活动;

3、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4、上交“双高”课参评材料;

5、立项课题研讨交流活动;

6、建构式课程理论学习。

10月份

1、园级“双高”课获得者教学汇报,并参加市级比赛

2、园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编印优秀论文集,推荐优秀论文市级参赛;

3、出刊第五期《幼教经验花絮》;

4、主题实施分析交流;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1月份

1、平湖市名师送教下乡活动;

2、参加市新课程实施汇报交流;

3、推荐教学案例、教师论文参加省、市两级评比;

4、开展课程园本化专题研究;

5、“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2月份

1、开展新课程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课程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专题研究。

2、组织市级新课程教育教学展示活动;

3、“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

1月份

1、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7篇

各二级学院:

为加强对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惠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的要求,并结合学校新教务系统有关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要求,现就做好2021届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质量监控

1、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各二级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质量要求及检查安排等。定期召开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稳步提高。

2、明确工作职责,注重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二级学院、教研室、指导教师之间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体系与责任制度,加强指导和管理,把好每一环节的质量关。

二、明确具体要求,加强过程与质量管理

1、2021届学校继续使用中国知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简称:知网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信息化管理,全过程在系统中操作,系统将保留过程记录,系统登陆网址hzu.co.cnki.net/。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对师生进行知网操作系统培训,以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2、各二级学院应开设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课程或举办相关的讲座,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方法培训;召开动员会,传达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通知精神,使师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

3、严格选题原则和选题程序,把好选题关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社会文化、经济建设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业余科研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前期项目成果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理工科类结合工程、科研与生产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达到90%以上;文科类结合科研,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热点的课题应达到70%以上。课题更新率达到100%。

(2)应遵循选题原则,严格执行课题审批制度。组织课题审核组对师生申报选题进行审查,并对课题给出审核评议的结论(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课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题的难度与工作量是否适中,完成课题所需条件是否具备以及对该课题的建议等方面)。课题一经审核批准,二级学院教务员应及时录入知网论文管理系统。

(3)学生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必须在4月9日之前在“知网系统”填写《惠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变更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4、选派好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指导水平

(1)各二级学院要认真审查指导教师资格,配备一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教学经验较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8名学生,个别专业确因指导教师不足,原则上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助教不得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以与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合作指导,担任适量的指导工作。可适当聘请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需填写校外指导教师登记表)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2)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和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随时了解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注重过程控制,严格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惠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2017年修订,教务处网站可下载)对学生进行指导。

5、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诚信教育

(1)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实行考勤制度,如因事、因病离校,应向指导老师和学院办公室请假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否则将按旷课处理。学生缺勤(包括病假、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2)对在校外企业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除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外,还应配备校内指导教师(校内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各二级学院教务员在教务系统中注明),并经常与校外指导教师和学生联系,检查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条件(设备、药品和资料等)是否具备,跟踪毕业论文(设计)进展,及时反馈并解决校外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3)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杜绝论文抄袭、伪造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行为。

各二级学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行为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6号),并结合实际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方面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中的漏洞须及时进行整改。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研究中科学引用文献资料的良好习惯,杜绝抄袭、拷贝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校将继续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对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部检测。

6、强化质量意识,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措施和检查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成立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指导小组、质量监控小组等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应加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研究力度,探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重视做好各环节的检查与整改工作,特别是中期检查工作。

7、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工作

(1)在答辩前两周要制定好答辩工作计划(要求包含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构成,答辩的时间、地点和答辩学生名单),在知网系统上录入并报教务处实验实践科。各学院不得擅自将答辩时间提前。

(2)各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要严格执行答辩程序、评分标准及质量标准,规范审阅、评阅、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评语要具有针对性,严禁多人评语雷同现象的发生。评分要严格标准,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并与评语相吻合。要严格控制优良率,原则上优秀的比例不超过10%,优良率不超过45%。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把质量关。

(3)实行二次答辩制度。凡是第一次答辩中存在较多问题,答辩不能通过者,由答辩小组提出,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查决定,进行二次答辩。二次公开答辩由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主持,各二级学院在组织二次公开答辩前要公开答辩会信息,将公开答辩会向全院开放。二次答辩时间一般在第一次答辩后两周内进行,评定成绩只能为中等(含)以下。

8、做好评优与总结工作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在2021年5月21日前结束;2021年5月17日前完成成绩登记以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与推荐工作。各二级学院将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名单于2021年5月28日前送实验实践科,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比例控制在毕业生人数的1.5%以内,优秀指导教师推荐比例控制在当年指导教师人数的8%以内。

特别提示:凡被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严格按修订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整理成篇幅约3000—4000字(最多不超过6个页面)可供发表的论文(设计),否则不将其列入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编计划。

(2)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总结与质量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应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形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质量分析报告,并于2020年6月4日前交教务处实验实践科。

 

 

 三、相关材料报送时间

序号

材料名称

送交截止时间

备注

1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2021年1月11日前

全部报表和材料都请提交电子稿和加盖公章的纸质材料

2

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自查报告

2021年3月12日前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2021年3月26日前

4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材料

2021年5月28日前

5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21年6月4日前

6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报告

7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质量评价结果统计表

注: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表格可在教务处网页下载。

                                           

 

  教  务  处

                                  2020年11月30日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8篇

近年来,我院成人教育开设专业数、学生数逐年增加,给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从调整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着手,实行成人教育教学、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成教主管部门、各专业系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成教主管部门负责整体协调成教管理工作,完成各专业的招生入学、教学进程安排、统考课程组织、毕业工作等;各系部由系领导分管成教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的管理工作。各系部按主管部门下达的要求完成所属专业的教师聘任、课表编排、考务等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学籍、考勤管理等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作为一线管理者,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还承担学习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在学生面授期间和自学期间,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有效引导、督促的作用。院系两级分层管理有效改变了成人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空间分离状态,切实加强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2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效

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成教管理部门改变单一的集中面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面授教学、网络课件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网上作业答疑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力求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建立班级群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前提保障。班级群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班主任、各课程任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管理者、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多媒体互动教学。在面授前,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在面授期间,任课教师在班级群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及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积极讨论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标。同时,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工作中或学术上遇到的问题同样可以利用班级群这个平台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专业、课程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由单一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共享者,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多媒体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培养目标

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他们希望通过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并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根本途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聘请医疗行业中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资历教师作为成人教育的兼职教师,使学生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是十分有效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有效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如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血液学检验、病理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严把毕业论文关,提升专业科研能力

写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3]。成人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不够、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针对往届成教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规范管理,提高医学成教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在成教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注意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地位,加强诚信教育,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积累原始数据、搜集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总结,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研究兴趣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前沿知识,指导学生立足工作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合理选题。实习阶段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阶段。在实习动员时将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方法与步骤以及论文评审的评分要求、注意事项等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按专业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专业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最后环节,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程序、严格答辩评分要求、客观评定学生毕业论文、对存在问题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建立以考核实际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应符合成人教育特点,贴近临床工作实际,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考核可根据各门课程的情况,采用闭卷、开卷、实践操作、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考试成绩、作业评阅及过程考核成绩、考勤成绩3个部分组成,加大了过程考核及学生考勤管理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6总结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9篇

1.1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作弊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论文全文或大部分网上抄袭,具体表现为直接全部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袭网上文章的内容,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第二种形式是购买论文,主要是通过网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论文,学生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来换取论文。第三种形式是他人,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家人、朋友找到本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来为学生。 

(2)论文选题问题。尽管各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不同专业提供了许多论文选题的题目,但是一般多带有指导性,不是论文的直接选题。学生提交的论文通常表现为大题小作,且题目陈旧,新颖性、创新性较差,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论文的论述和写作规范问题。学生的论述一般层次不分、语言套话、白话、13号居多,缺乏专业语言的严谨规范,在写作规范上,不能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完成,不会使用引注和文献,甚至不会确定每个问题的名称用语和目录的级别问题等。 

1.2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影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开放教育的宽口径入学方式,很多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由于在中专没有过论文写作环节训练,本科学生很多选择的是非原专业学习,因此,专业学术水平不高。(2)论文指导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丝毫不考虑指导论文的水平问题。二是论文指导教师本身的水平问题,如有的工作站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专业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导教师本人的专业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深入指导了。三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不够关注,知识陈旧,很难使自己指导的论文有新颖性和创新性。(3)开放教育工作站的问题。有的开放教育工作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和学生毕业,对学生采取迁就心理,甚至放纵学生。鉴于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 

2.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 

2.1抓好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科研写作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查阅文献,因此,万方数据必须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辅导。在写作辅导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写论文.论文与总结、调查报告的区别,如何设计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各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如何查阅文献和使用文献,如何引注,论文设计的格式规范等。在写作辅导中,要以具体的范例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2把好毕业论文开题关,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选定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学生选定问题较大或者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在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后,就要让学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的文献、研究过程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等。通过论文开题,保证了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为学生下一步写好论文打下基础。 

2.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全程辅导学生论文设计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辅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人人网”或QQ的及时交流反馈功能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及时辅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指导教师的全程辅导,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要多次提交论文稿,可以有效杜绝学生和购买论文作弊现象,而且通过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利用网络平台论文指导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4有效应对论文作弊,保证论文质量 

如前所述,当前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弊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的论文作弊问题,指导教师要通过辅导来防止学生论文作弊,学生的开题题目和论文提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还有通过和学生论文就写作过程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师在辅导中提出的问题,则学生很有作弊的可能。 

3.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建议保证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工作站、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开放教育的问题,在上述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3.1严格指导教师的选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中,指导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该从各级开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选定,建立论文指导教师人才库,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竞争选用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保证。 

3.2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技术也应运用到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由省级电大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并为各教学点和工作站提供专用窗口,这样共同实现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制定 

中央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管单位,应按照专业方向制定毕业论文的标准规范,并统一标准,再由各级省级电大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这样从管理上就有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3.4三级论文把关制度严格论文淘汰制 

为了严格论文的管理和评审,还应建立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在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论文给出初评成绩后,应再设立一级论文评审组评审,由评审组给出评审成绩。第三级环节为论文答辩,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全部参加答辩。综上所述,由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使开放教育一直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2]梁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8-30.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51-02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是高职高专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现状,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认真刻苦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的效果,直接体现了高职高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案的设计、制订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组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机构,确定总体工作要求

1.成立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秋季学期(九月)开学初,在学院教务处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下,系部开始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首先成立应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任组长,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由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任成员,教师广泛参与。

2.明确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明确工作组成员的工作职责,针对各教研室的职能划定各专业及班级的责任主体单位,确定主管教研室和协管教研室。确立专业总负责人、班级负责人、论文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人选并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相关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在系部网站公布,确保每位参与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人员分工明确、思路清晰、职责分明。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准备充分,实施有效

1.工作安排科学合理,准备工作充分有序。在教学安排方面,系部对各专业学生均安排20学时“文献检索”课程作为必修课,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化工文献分类、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常见化工专业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要求学生熟知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格式、文摘撰写要素等知识,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选题方面,各专业负责人将本专业选题指南在系网站公布,指导学生在选题方面,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特点,注重专业教学、市场需求、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专业基础和实际专业水平,选择难度恰当、大小适宜的课题。

2.工作要求明确,时间节点工作任务清晰。系部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总体工作安排”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在长达近10个月的工作周期中,系部按照工作细则要求,制订工作时间进程表,对各阶段的毕业(设计)论文制订时间表,由系部秘书按照时间节点,督促相关工作人员按照工作计划、时间和要求,推进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相关工作按时完成。系部检查各阶段完成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学年9月份开始,分别实施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班级负责教师确定,任务书下达、开题审核、中期检查、论文完成情况检查、论文评阅、论文成绩评定等工作。(1)要求班级负责人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汇集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将相关信息汇总至专业总负责人,配合领导小组完成相关信息的汇总和。收集班级学生的论文及相关材料并及时转达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汇总班级答辩成绩完成信息汇总表并送达至专业总负责人。(2)要求论文指导教师要明确学院关于论文指导工作的相关要求和规范,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开题、实验、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方面全过程的指导。根据工作进程安排及时向班级负责人汇总相关信息,要求论文评阅教师在论文的内容、格式、规范要求方面进行评阅。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及实施、成绩汇总、资料收缴归档、论文评优等各项工作由系部统一安排部署,责任人按照规定时间高质量完成。直到第二学年的7月份放暑假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3)指导教师在工作安排方面,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科研工作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程度,本着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有重点的安排有科研课题的指导教师和具有一定研究潜质的学生为一组,有目标地科学合理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系部提供或创造条件,为师生的课题工作服务,力求取得工作进展,为创优、获得成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工作欠主动的学生,采取严抓紧盯的方式,督促学生按期完成工作任务,促使各阶段工作按期完成。

三、统一安排答辩工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和答辩地点

1.答辩工作统一安排,管理严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是要求全体毕业学生必须完成的环节,系部统一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组成答辩组,基本与毕业班个数相当,每个答辩组由组长1名和2~3名教师成员组成,每组配备三名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服务工作。答辩时间和地点由系部统一安排,答辩组长安排每组学生的具体答辩时间并张贴在答辩室门口,学生按照顺利依序答辩。每位学生安排5分钟时间进行论文简述,10分钟回答教师提问,现场评定答辩成绩,取各位答辩教师给予成绩的平均值。对于一次答辩未通过的学生,答辩组将名单及时向系部汇报,学生论文整改后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核通过后,由个人提出再答辩申请,系部审核批准后,统一安排再答辩时间。每位学生只有一次补答辩机会,补答辩未通过的学生需要来年提出申请同下一届学生一起参加答辩,每位学生必须符合答辩要求并获得通过方达到毕业要求。

2.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现场完成答辩工作,效果良好。系部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在每年的4~5月份,由系部领导亲自带队组成答辩工作组深入企业现场,对毕业生进行在工作现场的毕业生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这种方式得到企业、学生的一致赞同,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1篇

新学期,我区数学教研工作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沿着“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的方向探索,在提升教研水平、打造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步形成钟楼数学学科研究的特色。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浓厚学习氛围

工作内容: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落实“减负”精神,贯彻“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及“国标实验版”思想。

实施策略: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指导。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以各校校本培训为载体组织专题学习,结合数学教学研究方向组织各类学术沙龙,努力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各校教研组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点分散研修、自主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达成目标: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努力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评优活动中获奖。特别关注“我与课改”论文征集(截稿时间:9月20日),市“小数会”2004年论文评优活动(截稿时间:9月27日)

2、深化课改实践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工作内容:

(1)抓好一~三年级新教材的教法研究活动,特别是三年级新教材的研讨活动。

(2)严格落实四~六年级“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要求,培养课程开发意识、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3)认真组织“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收集对实验教材的评价及修改建议,跟踪“样本班”的实验情况,总结教改经验。

(4)积极推进区数学学科协进组的工作活动进程,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各点的活动质量。

实施策略:课改理念只有付诸于行动、见诸于课堂才能体现价值、焕发活力。因此,在提高课改实施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研究重点落在课堂上,组织“五个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即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评价的策略,努力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活动形式有三:教研室牵头的全区性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以各协进组为主体的公开展示活动(由各协进组自由申报);面广量大的课堂调研及问题讨论。

达成目标:策划活动,组织研讨,让更多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在各级学科竞赛、各类学科教学展示中获得好成绩。

3、推进教育科研进程,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工作内容:

(1)区各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数学课题,并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深化了数学教学改革,本学期要继续扎实过程、有效推进。与此同时,教研室将各校研究的共同点整合,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这一方向,与各校达成共识、形成研究合力、寻找研究策略,形成钟楼数学教学的新特色。

(2)评价是导向,本学期将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实施策略:以数学学科基地为载体,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搞实验、作研究,同时借助区数学学科高级研修班成员的研究力量,将科研工作向纵深推进。

达成目标:(1)拟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修改、调整。选定学科基地及实验班级,并在此范围中解读方案思想,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使研究成员内化理念,达成共识,初步付诸行动。(2)制订出“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工作内容:加强几个层面队伍的建设:区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区数学青年教师队伍,新近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队伍。对这几支队伍做到分层要求,拾级而上。

实施策略:以学校教研组为主体,通过师徒结对、平行班结伴,帮带新教师,使他们起好教学第一步。以十一月份“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为载体,为促进教学研究,为青年教师崭露才华、脱颖而出搭建舞台。以十月份“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互动、校际间的交流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两方面促进教师长足发展。

达成目标:

(1)市级、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要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2)市级、区级数学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并在各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3)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青年教师要勤动脑、善动笔,争取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

三、重大活动:

1、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举行“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十月份举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3、十一月份“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4、十一月份“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5、十二月份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四、日程安排:

八月份:

1、一~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九月份:

1、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3、9月20日“我与课改”论文区内预选

4、9月27日小数年会论文区内预选

5、协进组长碰头会

6、协进组研究活动

十月份:

1、“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2、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3、第二次教材分析

十一月份:

1、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2、“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3、课改年级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2、市“小数会”年会

一月份: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2篇

以2011年教育部将软件工程学科独立设置为一级学科为标志,软件工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步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但与信息化强国相比,我国软件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探索。文章分析当前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改进措施

0引言

在信息化浪潮的促动下,我国软件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经历了跨学科培养、海(境)外引进、相近专业转行等方式。2001年12月,教育部首次批准全国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教高[2001]6号)[1]。以201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位[2011]11号)[2]为起点,软件工程专业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脱胎”出来,正式成为一门新的学科,标志着我国软件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完成了由学科从属型向学科独立型的跨越。这一跨越无论对于软件工程的学科建设,还是对于其高层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顶层设计意义。正是由于这一顶层设计的作用,2011年8月教育部首次在我国48所高校增设了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点[3]。截至2015年,全国拥有软件工程学科“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已达52所,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达到106所。我国软件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撑了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缩短了我国此学科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由于软件工程学科高度的交叉性、领域的渗透性以及需求的无限性,我国软件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无论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还是在培养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科课程体系特色不彰显

我国软件工程学科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分化而来的,虽然已经独立为一级学科,但由于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紧密联系,在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仍然有很多内容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的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极为相似。根据对国内60所具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单位)和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单位)的高校官网上所公布的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进行的统计分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相似度高于70%的研究方向占到了25%,相似度低于20%的研究方向仅为8.33%。从两个学科开设课程相似度的比较来看,同一课程类别开设学校比例相似度高于70%的占80%之多[4]。这些统计数字表明,当前我国对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博士生相比,软件工程教育的核心是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生要熟悉一个或数个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强调综合应用各种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5]。他们在软件工程知识广度和深度、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博士生要更加优秀。但在目前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下,软件工程学科博士并没有显著特色与优势,这将影响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2科研考核指标缺乏本学科特点

为了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出台了博士生研究生考核指标体系。博士研究生依靠发表“垃圾论文”,以“论文灌水”等方式蒙混毕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般来说,规定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或在国际SCI检索期刊上是博士生毕业并取得学位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些科研考核指标的制定给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划定了红线。但这一考核体系仍具有“重期刊、轻会议”“唯SCI检索”等特点。笔者认为,这种机械式照搬的考核体系挤压了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空间。软件工程是一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学科,通常情况下,每3~5年就会有一轮知识热点的更新。对软件工程学科而言,国际会议是最新颖、最优秀的论文展现舞台。学者们通过这个学术交流舞台,与国际同行近距离交流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从而达到掌握该领域学术前沿的目的。如果一味地要求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只能通过发表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者国际SCI期刊作为毕业条件,将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SCI国际期刊或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周期相对较长,从投稿到出版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有些国际顶级期刊则需要2~3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出版周期。我国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4年,时间窗口有限,致使不少博士研究生放弃从事创新性强但有一定失败风险的科研课题,而愿意选择创新性较低但比较稳妥的科研课题去做,从而确保早日发表期刊论文而尽早获得学位。另一方面,即使软件工程国际一流学术会议可以代表该学科一流的学术水平,但仅发表国际会议论文往往并不能满足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导致一些博士研究生不愿将最新最好的成果在一流国际会议上发表,而宁可选择一些水平一般的期刊。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我国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与国际同行们的交流,实际上造成了我国高档次研究成果的流失,对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得不偿失。

1.3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软件工程学科本质上是一门工程科学,要求学者们运用数学、工程和管理方法去解决软件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人力所无法解决或者很难解决好的问题。因此,软件工程学科与工程实践问题具有高度的结合性。在软件工程领域,除了少数的博士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外,大部分研究课题是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产业化问题。这就需要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将理论概念转化成为原型系统或者用实证实验验证理论、方法的动手能力。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单位对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有的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编写程序的代码行数不超过1000行,有的甚至没有编写过代码;有的博士生导师或博士研究生认为编写程序不是创新性的工作,工程实践是浪费学生或自己的宝贵时间;有的博士生由于在本科及硕士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工程实践基础,导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其能力不能胜任工程实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给博士研究生及其所在课题组的科研工作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其结果是,博士研究生所提出的方法、理论无法得到工程实践检验,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落地;另外,缺少原型系统或者实践验证的研究论文也很难在国际高水平会议或者期刊上发表,造成科研工作成为无果之花。

1.4博士生导师指导时间尚显不足

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悉心指导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数量普遍较多,甚至出现一位导师一届招收3~4位博士生的现象。有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单位的行政职务,因此普遍感觉“日常杂事较多”“工作压力较大”,这些因素从客观上使得博士生导师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指导每一位博士生,为数不少的博士生在读期间感到与导师间的交流时间较少。有的博士生反映“长期见不着导师的面”,甚至“一个学期没有和导师单独交流”。这种“放养”现象有悖于对博士研究生的精心指导原则,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十分不利。

2改进措施

2.1构建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的学科内涵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为基础,研究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系统性、规范化的方法和技术,或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软件系统,学科涵盖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据此,我们建议培养单位应当反思当前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生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该学科博士研究生所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特定的高级知识,构建以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管理学为基础,以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软件质量等[6]为架构的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生课程体系,使之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培养真正能在软件工程学科内进行创新性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2.2鼓励博士研究生向国际一流学术会议投稿

目前,在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国际一流学术会议的学术水平已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相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适时修改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考核体系,不再将“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者“国际SCI期刊”作为博士研究生论文考核的唯一硬性指标,而将国际一流学术会议论文的发表也纳入可选的硬性指标之一。博士研究生通过参加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而且更能向本学科的权威专家请教和学习。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博士研究生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外文水平,扩大学术交流圈。笔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eenslandUniversityofTechnology,QUT)信息系统系访学期间,了解到该系的博士研究生每年均有一次参加所在领域国际一流学术会议的机会,费用可通过博士研究生所在系的培养部门和研究生导师所在课题组协商解决。这种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2.3将工程实践能力纳入博士生入学和毕业的考核体系

将实践动手能力纳入博士生入学和毕业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培养更高科研素养的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譬如,QUT信息系统系的每位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除了开展理论研究外,还须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内容通过工程实践实现出软件原型系统。这种做法的益处是:一方面,可促使博士生研究出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杜绝了空洞而无实际价值的所谓成果;另一方面,因为博士研究生在各高校院所中实际上已是科研的生力军,由他们动手实践得出的原型系统,对于课题组高质量地完成科研课题也极为有益。建议将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查纳入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评价体系中,对于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的考生,要提前排除;同时建议博士生导师高度重视对博士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不能将形成的理论进行原型系统实现或者进行实证实验的博士研究生,在毕业环节上要严格把关。应当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发表科研论文的同时,申请软件著作权或发明专利,从而形成理论研究紧密联系实际应用的良好培养机制。

2.4建立博士生培养的导师组制度

实行导师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博士生导师由于精力不足无法有效指导博士生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方式相互补充的导师指导团队,这对培养博士生的团队精神和发散性思维都十分有利。笔者在QUT访学时,校方给我安排了由三位导师组成的导师组。两位副导师很好地配合了第一导师的工作,整个导师组对我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指导。其中,第一导师负责访学期间学术研究方向的制定及总体研究方法的确定,主抓研究的方向;两位副导师各负责一部分研究细节的指导,主抓研究的具体工作。通过导师组的指导,使我在访学期间不但在学术上有较大的进步,而且还对国外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方法有了一定的切身感受。事实上,导师组指导制在英式或美式的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是很常规的做法。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导师组制度对于多方面利益群体均有益处。第一,对博士研究生而言,可以接受由两(或多)位导师构成的导师组的指导。由导师组构成的更加丰富的知识平台,可以给予博士生更加全面的指导;第二,对博士生导师而言,导师组制度有可能使主导师从指导工作的细节问题中升华出来,而将有限的精力更加聚焦于宏观上的指导和学术方向上的把握;第三,对副导师而言,通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也可以促进自身学术素养的提高,在丰富学术成果的同时汲取主导师的经验,为未来的学术道路打好基础。与主导师不同的是,副导师一般聚焦于从学术的细节上对博士生给予指导。副导师不一定要求具有高级职称,只要能力具备即可,与博士生的关系更加接近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而与主导师的关系可以定位为助理的关系。

3结语

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所引发的问题,既有应当提请教育主管部门加以研究的共性问题,如我国博士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服务面向等宏观方面的问题,更多的则是各培养单位在实践中所需认真解决的具体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已经深度融合于软件工程的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中,这就预示着我国软件工程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将更加国际化、工程化。教育主管部门和从事软件工程学科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必须牢记历史责任,认真研究“互联网+”时代下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我国软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冯在文 何敏 何克清 单位: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国防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2001年)[EB/OL].[2016-03-05].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EB/OL].[2016-02-28].

[3]李泽平.软件工程增设为一级学科后的机遇与挑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2):75-79.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学组将在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方面的具体工作,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学习学校的教学理念,细致落实教务处有关教学任务,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认真落实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学期要结合上学期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推荐几个教学常规免检人员的名单。

3、充分进行语文教学理论交流,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本学期每位教学组成员至少进行一次理论主讲。。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在教学组里开展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研讨活动。

6、建立语文组博客,指定全组老师每次教学检查时上传资料的检查制度。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1)明确学习内容。

(2)突出学习重点。

(3)完善学习制度。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一次教学理论主讲。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以月考为教学常规评价的重要方式,促进教学常规中教学知识点的落实。

2)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让每位教学组成员有计划地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进行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教学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学组活动至少每周一次,每次至少两小时,形式多样,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以备参加优秀教学组的评比活动。

4)备课组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重在讨论教材的处理,每位成员要因材施教,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

5)在学校阅览室完工后要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优势,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本学期要通过个教学组员,成立我校文学社,出校刊。

3、抓好教学组的教学理论学习,本学期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论文。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5、坚持正确导向,九年级老师要认真研究中考动态,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

四、活动安排

1、做好七、八年级的月考命题、阅卷等考务工作,做好资料积累。

2、落实教学教研常规,做好备课组内的教学工作。

3、做好每位教师公开课教学活动工作。

初中语文教学组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教研内容

开课教师或主持人(主评人)

2

制定计划

金文海

3

文学社组稿(每班具体篇数,社员推选的有关要求。)

全组教师

4

语文组博客开通,制定老师每次上传博客资料的有关制度,文学社刊定稿、封面设计等

金文海

5

月考、周朱和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周朱和

6

黄丹娜开课《春酒》八(1)班、吴云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黄丹娜、吴云

7

翁周一开课《海燕》八(6)班、金文海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翁周一、金文海

8

周雪环校级公开课《诗五首》八(4)班,郑建华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周雪环、郑建华

9

李梅开课《竹影》七(5)班,林玉云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李梅、林玉云

10

期中考试

11

五一放假

12

林玉云校级公开课《猫》七(8)班、李梅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林玉云、李梅

13

郑建华开课复习课九(1)班、周雪环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郑建华、周雪环

14

金文海开课《狼》七(3)班、翁周一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金文海、翁周一

15

吴云开课《俗世奇人》八(7)班、黄丹娜主持教学理论学习

吴云、黄丹娜

16

周朱和开课《真正的英雄》七(1)

17

教学组总结

18

复习迎考经验交流

全组成员

19

期末考试

附: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4篇

1《工业工程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工业工程导论》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工程是一种将人、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进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内容日益广泛。它既带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又有着显著的管理特征,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与认识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宽泛,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业工程历史、定义和地位,具体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历史概述、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职能的组织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业工程的职责范围,具体有生产工程、厂址选择、工厂布置、工作测定和设计、财务补偿、作业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设计、物料搬运、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运筹学和大规模系统分析的影响,具体有运筹学、确定性的数学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概率模型、系统概念。所以内容宽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32学时来看,只能是选择性的重点讲授上述内容的1/3左右。《工业工程导论》部门内容相对有难度,特别是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部分,如:制造工程里面的各种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对制造企业有个初步了解,而认识实习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显得偏难。再者,运筹学、概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2《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时,选择《工业工程导论》进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如下:首先,工业工程导论部分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工业工程导论是整个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基础,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工程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专业外语更为娴熟,在期望使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可通过对外语的大量运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英文教材的筛选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选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作为双语教学知识的吸取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但中学阶段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口语和听力偏差。同时,专业词汇贫乏是导致原版教材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经过语言和语思维的双重转化。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学生基础扎实的院校,应尽量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语言地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内容详实,能够提供该领域前沿专业知识。在选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英文的难度,语言过难会导致学生的厌烦,进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内容本该简单精炼,却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价格过高。因此本人在国外将原版教材《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第3版)》,进行了部分影印编册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2.2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工业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术语、专有名词的数量较多,并且这些术语不仅仅来自管理科学领域,也来自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英语讲授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求很高。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在掌握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并采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思维。为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成为必须的过程。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在布置该节内容的课后作业的同时,还须安排学生对下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双语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不能像大学英语授课那样,把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阅读和理解作为重点。只用英语解释会让学生费解,教师还需要用中文讲解,即采用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学生更需要主动学习,到图书馆或网络,包括一些专业论坛来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温习并整理已学知识。对于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专业,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模式更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从最初采用的全英文教授转变为目前的混合型,并且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替代课堂板书,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英文授课的同时,可与授课老师用英语进行课堂专业知识的互动讨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用汉语讲授,再让学生精读教材后与老师交流讨论,以真正受益。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借鉴MBA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多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对整个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机制[5]。或者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督促学习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是双语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同时满足大纲和与实际相接的要求,教师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针对当下中国国情的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其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比普通教师高很多。此外,由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差异,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一些外语基础弱的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为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对其超额付出给予认可。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最终考试结果,使二者实现统一。建议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笔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方法。并可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外文报告,学期末考核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结合。书面考试可中英文结合,建议多考主观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题自由度,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完善,并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议程,从制度层面对双语教学实行管控,制订详细可行的评估细则,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师准入条件、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效果

经过连续4届的讲授,从10级学生的反感厌恶,到11级学生的新鲜有趣,到13、14级级学生的适应融合。连续4届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较好地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外语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从学校近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的统计来看:68%的学生反映经过一学期的双语学习,自身的思维和英语水平有显著的进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2%的学生反映课程讲授的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多,导致学生的印象模糊,为此,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以12级学生为例,58名同学中,8人通过六级考试,24人通过四级,还有26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在学量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理解英语必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学。

4双语课程教学的建议

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矿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

一、聘任工作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是聘任流程及规则设定;二是聘任的分级管理模式,总部和下属管理权限设计;三是岗编设置;四是技术职务通道建设;五是薪酬标准设计;六是任职资格要求设计;七是管理性技术人员与纯技术人员的区别;八是整体公平考虑;九是岗能匹配考虑;十是核心专业考虑;十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设计;十二是聘任工作日常化管理的常效机制;十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设计。

二、矿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工作实践

1.成立各级聘任委员会

各级聘任委员会负责组织各级各层各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工作,讨论和决定聘任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

2.确定聘任原则

一是坚持以注重实效,科学配置,优化人才结构为宗旨,依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聘任;二是坚持本人专业技术资格,工作岗位与所聘任岗位相一致的原则;三是坚持公开竞聘、客观公正、从严考核、适度调整的原则。

3.确定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设置

根据公司战略、部门职能、技术含量、工作量等需求,综合考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等因素,确定岗位职数。

4.职级体系确定

根据评定的专业技术职称确定拟聘专业技术职务通道,如可将拟聘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中级、高级、教授级专业技术职务,也可根据需要每一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1-3个等级,主要是考虑同一技术职称等级人员资历、贡献等因素。本文建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设两档,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职务设三档。

5.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和定义

根据以上职级体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定义,以便评议时有基本的参考依据,如: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定义:为公司各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在其它某一专业具有一定技术权威性,能独立承担重大课题研究,能主持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能解决专业技术疑难问题,在科技攻关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行业内认可,能指导高级工程师的开展技术工作。

高级工程师职务定义:公司各专业的技术骨干,能独立承担重要课题研究,能主持较大工程项目实施,能解决专业技术较为复杂问题,在科技攻关等方面有一定贡献并在企业内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得到公司内认可,能指导工程师的开展技术工作。

工程师职务定义:公司各专业所承担工作的主要力量,能独立承担一般课题研究或参与重要课题研究,能主持一般工程实项目实施或参与较大工程项目实施,能解决一般性的专业技术问题,得到所在单位员工认可,能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开展技术工作。

6.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报条件

根据职务设置、职级体系明确各职级的申报必备条件,建议如下:第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1档:具有教授级高级职称5年及以上。第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2档:具有教授级高级职称3年及以上。第三,高级工程师职务1档: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7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级高级职称。第四,高级工程师职务2档: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4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级高级职称。第五,高级工程师职务3档: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2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级高级职称。第六,工程师职务1档:具有工程师职称5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第七,工程师职务2档:具有工程师职称2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第八,工程师职务3档:具有工程师职称或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或具有助理工程师职称3年及以上。

7.明确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破格申报条件

为体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注重实绩的聘任原则,特别制定了破格申报的条件,建议如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申报条件中对应年限可降低一年;或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但不足3年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8级工程师;或取得工程师职称,符合以下条件4-8之一者可最高破格申报至5级工程师。

第一,获得与本人所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一项及以上(主要参与者)。第二,获得与本人所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或三等奖二项及以上。第三,获得与本人所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或三等奖二项及以上。第四,获得国家专利(发明或实用新型)(作为主要负责人)。第五,获得与本人所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六,获得与本人所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相关的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七,本专业的学术、学科带头人。第八,本专业提出的技术报告、学术论文、专著曾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宣读,并在这些成就中起关键作用。

8.薪酬标准

根据市场化、行业内标准,并考虑内外部薪酬的公平公正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标准(略)。

9.确定竞聘程序

第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材料;第二,所在单位根据聘任条件进行初审;第三,将申报材料报公司,由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申报人的材料进行审查;第四,合格人候选人公示;第五,对符合聘任条件的合格候选人员,统一组织公开述职竞聘;第六,组织考察;第七,将拟聘候选人报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委员会审批;第八,结果公布(公示拟聘候选人);第九,聘任。

10.确定竞聘评分标准

竞聘评分由基础评价和现场部分组成,详见下图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竞聘成绩构成与评价特点:

(1)基础评价

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量化赋分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的学历、资历、任职资格年限、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工作业绩、论文成果等基本条件进行量化打分,计算出应聘人员的基础成绩。具体基础评分标准如下:

第一,基本知识和技能:已获得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100分);已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或者已取得工程师职称的(90分);已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毕业或双学士学位,或者已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的(80分);已获得学士学位或本科生毕业的(70分);已获得大学专科学位或专科生毕业的(60分),评价时根据学历和职称对应分数取最高分。建议占基础评分权重的30%。

第二,企业贡献:在公司从事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加5分,不满1年的按当年实际工作月份折合计算,最高100分,建议占基础评分权重的40%。

第三,项目成果:近十年内,作为项目主持者或主要技术负责人,每获得一项以下奖项,加对应分数:1项目获得部级奖项(30分);项目获得省部级授予三等奖及以上(20分);项目获得地厅级授予二等奖一项以上,或三等奖二项以上(20分);获得国家专利并在生产中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10分)。近十年内,作为项目主持者或主要技术负责人,每获得一项以下项目成果,加对应分数:完成了省部级或者地厅级的重点项目,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的(15分);完成过系统性强、技术难度较高或较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经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10分);独立完成了1个项目综合研究报告或主持研究制定了复杂项目的综合分析方案,应用效果良好并提交了试验报告(10分)。

以上各项评分可累加,最高分100分,建议占基础评分权重的20%。

第四,论文成果:近十年内,作为第一作者或主要编写者,每获得一项以下著作成果的,加对应分数:完成有重要实用价值的专业技术报告、设计报告2份(大型的可1份)和论文l篇以上(20分);在公开出版的部级或行业核心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15分);公开出版有价值的专业著作(5分);参加了省部级技术规范、规程或标准等重要技术文件的编写,并有重要实用价值的(10分)。

以上各项评分可累加,最高分100分。建议占基础评分权重的10%。

(2)现场答辩

第一,个人述职:主要反映应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对矿山企业公司本专业技术信息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第二,评委问答:主要考察应聘人员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业务工作能力。

(3)综合成绩

按照基础成绩占40%、现场评分60%的比例,加权计算出应聘人员的综合分数。

11.聘期

建议2-3年。

12.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后管理

(1)考核

另行制订了公司技术人员绩效管理办法。主要考核的维度包括有:生产或专业管理问题发现及解决情况;技术标准、重要制度、主要技术报告起草及修订情况;技术交流、师带徒情况;经济效益、效率改善贡献情况;科研、技改、基建项目或课题成果情况;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提出及采纳情况等。

(2)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或晋升

第一,依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年度或聘期内的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其续聘、低聘。第二,晋升必须通过公开的述职竞聘及组织考察。第三,在聘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解聘:受到刑事处罚者;不能完成本人职务职责者;不认真履行现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组织上分配任务者;弄虚作假或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影响恶劣者;工作极不负责,造成严重事故、经济损失严重者;个人绩效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者;因机构或岗位变动,不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者;其他不宜继续聘任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