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篇

早在70年代末,“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在西方语言学家对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的批判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地取代成果写作教学法的主流地位。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一线老师也将目光转向了“过程写作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找到启发意义。关于“过程写作法”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它注重写作过程、管理写作行为的本质得到了一致认同。

二、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研究的综述

基于“中国知识网”数据库,通过“文献”,以“过程写作法”为检索主题,搜索出1991条相关文献。这些相关文献在时间分布上呈现稳步增多趋势,在文献来源上多涉及教育类期刊,也有硕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对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过程写作法”的相关研究中,对它应用于实践中的探索的研究文章数量最高,且研究来源多为专家学者的论著或为硕博论文,另外有不少教育期刊涉及“过程写作法”的理论研究。

(一)“过程写作法”理论依据的论述

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理论依据,大致分为三种结论:一种是交际理论,即认为写作是一种群体间的社会交际活动,需要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持这种看法的包括顾凯[1]、杨俐[2]。第二种是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并受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综合影响。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写作过程不仅有草稿、修改,还包括其它内容[3]。还有一种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张一宁[4]看来,写作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写作题材进行加工而成的,强调写作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

(二)“过程写作法”主要阶段的讨论

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学者对写作过程的具体描述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Guth提议分为触发、收集资料、成文、修改和编辑五个阶段[5];Claudia L. Keh则分为输入阶段、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以及定稿七个步骤[6]。胡新颖[7]认为,可分为准备、草稿、修改和分享这四个阶段。董蓓菲[8]则认为它包含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这五个阶段。虽然对“过程写作法”具体阶段细分得不大一致,但都强调了写作过程中的准备、草稿和修改,并认为其中的每个阶段循环反复、相互补充。

(三)“过程”与“结果”的对比研究

陈净、高苗青和于红[9]就二者的反馈机制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过程写作法”的多稿制循环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策略及对写作反馈的态度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弥补了“成果写作法”的不足,保证了反馈的有效性的结论。而董蓓菲[10]是通过对二者分属的文章写作教学和过程写作教学这两大作文教学流派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传统的文章写作教学向过程写作教学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过程写作法”某一要素的分析

董蓓菲[11]强调以同伴小组为主要构成的“过程写作法”的合作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并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好作文的标准以及校订的内容,以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马新志[12]强调写前准备不仅是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写作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它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挖掘主题信息,丰富文章内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运用“过程写作法”的实践探索

其一,效果与问题研究。英语教学方面,王艳[13]通过对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一中学进行的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表明过程写作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赵新颜[14]对“过程写作法”做了尝试,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母语教学方面,张敬[15]按照“过程写作法”的要求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教案并付诸实施,最终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以及写作中的读者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具体实践中遭遇了占用课时较多、环节容易僵化和“修改”习惯不易形成等若干问题。杨丽荣[16]、黄碧云[17]等人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过程写作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其二,网络平台的运用。袁谦[18]经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进行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对待教师的点评态度存在差异等问题。基于作文评改教学耗时费力的情况,何新梅[19]认为可以利用QQ群这个网络平台,并尝试着进行开放式互动改作文,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效率。

其三,积极情感的培B。张省林[20]认为,“过程写作法”从写作过程出发,强调写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所存在的诸多写作心理障碍。林静蔚[21]通过情感因素在过程教学法和结果教学法中的态势比较,发现“过程写作法”能充分发挥写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情感因素。

三、“过程写作法”研究的启示

结合文献涉及的内容以及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对“过程写作法”的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对这一方法的应用研究多见于一线语文老师和研究生写作教学的实践、学生作文水平的考察,并没有较为成熟的量表支撑。这需要我们综合学科知识,培育科学思维,制定相对成熟的量表,使效度和信度更易于验证,从而使研究更有科学性,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

当然,前人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许多具有价值的启示:首先,基于前文对“过程写作法”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它对我国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点启示:第一,强调读者意识。“过程写作法”在正式写作前的准备阶段,就提倡由学生自己讨论后选择主题,确定写作目的、形式和读者,并形成写作中心思想。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完全被忽略了。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无疑就只是给教师看的一项作业;对于教师而言,作文只是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媒介。第二,注重反馈修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过程写作法”要求作文至少要有第三稿甚至第四稿才能形成终稿。但在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的做法是教师打分、写评语,再集中点评,无疑忽视了修改反馈这一环节。第三,采取多元评价。“过程写作法”强调修改反馈这一环节,并指出同伴小组也是作文评价的主体之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往往依照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讲”这一流程,可以说,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只有教师。但是作文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只依据教师一个人的评价不太合理。第四,关注生活体验。“过程写作法”中写作的话题是由同学之间讨论而来的,因此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独特体验,真实写作。而当前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作文训练,机械化地模仿范文,强调写作方法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掌握。其次,根据前文关于“过程写作法”实践探索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一线教师们在实际作文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可忽视具体操作上的问题。

总之,笔者认为“过程教学法”对改进作文教学低效这一现状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相信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步骤定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和国外成功经验,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注: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课题“师范本科生全学程‘双导师制’培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4zdjy059]。

参考文献:

[1]顾凯.试论过程写作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杨俐.过程写作的实践与理论[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3]武婷.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和“过程法”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

[4]张一宁.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英语过程写作[J].教育与职业,2010,(36).

[5]邓鹂鸣,刘红,陈M等.过程写作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24) .

[6]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7]胡新颖.过程写作法及其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8]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陈净,高苗青,于红.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反馈机制对比研究[J].成人教育,2010,(7).

[10]董蓓菲.闹识传授到行为实践的视点转移――我国作文教学转型的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9):56-61.

[11]董蓓菲.美国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写作行为的作文教学法[J].语文建设,2010,(3).

[12]马新志.写前准备――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

[13]王艳.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14]赵新颜.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2).

[15]张敬.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16]杨丽荣.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

[17]黄碧云.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

[18]袁谦.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探讨[J].中国报业,2012,(07).

[19]何新梅.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互动评改作文的尝试与实践[J].语文教学之友,2016,(2).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写作教学 过程教学法 影响 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对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它要求掌握的是语言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要求学生具有写作表达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语句输出能力。但是,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只注重结果教学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收效甚微。鉴于此现象,本文主要从过程写作法的角度分析其对写作的影响及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传统结果教学法的缺陷

结果教学法在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其代表人物斯金纳,研究认为,操作条件的规律在于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就发生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强度就会增加,操作强度的增加关键在于练习而不在于强化。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由于强化作用。

基于这一理论的结果教学法认为写作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给予刺激学生作出反应的过程,因此这种教学法把重点放在写作成品上,首先由老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给予刺激,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加强学习,最后由老师进行评改打分。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这样完全由老师支配的写作训练,使得写作课堂成为一种机械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学生没有在交际的场景中进行自由写作的机会。在评改方面,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写作成品的好坏判断成败,所做评改也多是一些语法、词汇方面的修改,对文章的内容、结构等方面很难作出评论。

写作是一种需要实践的交际活动,结果法所强调的刺激—反应的写作过程脱离了实际的交际环境,造成了英语写作教学法的缺陷。

2.过程教学法的定义

过程教学法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单独行为。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写作和培养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提高自我创作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过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认知过程,重视思维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不是单一的线性结构。

2.1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1.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最初是由Slavin(1980)提出的,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技巧,鼓励学生成组地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一些材料,按照整个组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奖励,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当然有关合作学习的定义很多,但是所有定义的核心是合作学习是学习者一起学习的一种手段,集中所有的知识与资源,比起单独学习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完全占有统治地位,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是一名权威人士或者是一个裁判,使学生彼此孤立,阻碍他们之间的交际,但是依据合作理论原则,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放弃了他们的权威,允许学生分享权威。合作学习的提倡者曾经说:组内积极地互相交换建议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加强批判性思维。正如Johnson所说: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更高的水平,保持的信息会更长一些。

2.2过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一批语言学家及学者相继论证了“过程写作法”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其代表人物有Flower,Hays,Stanley等。曾经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基学院创立了MCTC写作体系,就是完全采用过程写作法,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贯穿了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第一个层面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写作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写作评价指南,从文章内容、写作风格、表达思想、组织结构、语法与遣词造句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第二个层面的评价体系是根据不同文体的写作内容而制定的评价标准,从文章内容、组织结构、语句的流利度、读者意识、写作规范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第三个层面的评价标准是基于不同文体的写作内容、根据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活动而制定的评价标准,既有学生完成初稿后使用的自评标准,又有同伴讨论反馈意见时所使用的同伴互评标准。实验证明这三个评价体系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3.过程教学法对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3.1在过程写作教学法中,教师在分小组讨论时,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水平划分,以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水平都有高有低,以保证他们在写前讨论和同级评判的环节里能够取长补短,避免出现某个小组的成员写作水平都不高这种情况。

3.2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的把握。因为小组讨论相对来说花费时间,教师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监督和讨论等环节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对每个小组都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及时推动讨论进程,并及时答疑。

3.3教师在评阅学生的作品时,要关注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不能过分关注学生错误的用词或拼写等。给学生积极正面的评语是对学生写作效果的肯定,能增强写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培训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Badger,R.& G.White.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ELT Journal,2000.

[2]Krashen,S.Secong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2 Learning.Oxford:Pergaman Press,1981.

[3]Mittan,R.The Peer Review Process.New York:Longman,1989.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3篇

(一)期初任务的设置:分组与论文选题指导为帮助学生在学期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教师应拟定完整的课程论文实施计划,并在开学的第一周向学生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说明论文写作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进度要求。同时,向学生说明课程论文成绩的评定方式,要求学生从选题确定、大纲撰写、论文撰写等各环节全程认真参与。

(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大纲撰写和论文撰写指导管理类专业的法律课程多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即低年级阶段,多数学生没有写过学术论文。教师应对论文撰写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案例和法条使用方面的困难,教师还要进行答疑,帮助并督促学生顺利完成论文。

(三)论文的评价与交流:论文评阅和论文交流论文的评价应注重过程的考核。作者在课程论文中采用的评价方式由分组及小组成员分工得分(10%)、大纲得分(10%)、论文得分(70%)及论文展示得分(10%)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占课程总成绩的20%。论文完成后,进行课程论文演讲比赛。各组在论文基础上制作PPT课件,每组演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二、课程论文在管理类专业法学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

笔者在所教授的法律课程中坚持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七年的课程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法学课程论文写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一)论文选题面窄,偏重理论研究课程论文能否做好,选题是关键。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选题面偏窄、选题过大和选题偏重理论研究。对于选题,教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可向学生提供参考选题,在布置论文之初就告诉学生课程每部分的重点难点及相关领域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者结合当前热点案例,直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交给学生研究,或者结合立法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轻视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从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来看,在内容结构和格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学生仍按高中写作文的模式来写课程论文,不重视研究专业文献,只是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缺乏数据和资料的支撑。论文格式不够规范。教师应加强引导,端正学生态度,指导学生正确查阅专业文献,不仅关注论文内容,论文格式也要严格要求,还可在论文评分标准中适当增加格式规范的得分,引起学生重视。

(三)欠缺查阅学术文献的能力,写作能力有待提升笔者在开展课程论文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本科学生多数使用因特网搜索引擎查找论文资料,如百度、谷歌等,很少使用专业的学术数据库资源。这反映出学生欠缺查阅学术文献的能力,论文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也不强。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查阅科研文献的能力是评价其是否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关键指标,教师应在大学阶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利用专业数据库检索科研论文的能力。

(四)案例和法条在论文中使用不当法学课程的课程论文写作,鼓励学生在论文中正确引用案例和法条,充实论文内容,突出论文的应用性。案例和法条的使用方法不当是课程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常见的问题是简单罗列案例和法条,而未结合论文内容进行评述。或者完全以法条代替阐述,全文都是法条的堆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选择法学方面的科研论文,先让学生阅读和学习。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掌握案例和法条在论文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通过网络查找到大量的论文资料并直接使用。为严肃学术风气,在确定课程论文成绩前,学校应通过论文答辩掌握学生论文完成的真实情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受大班教学和学时数所限,让全体学生进行论文答辩难以实现。建议教师根据论文完成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程论文答辩。笔者在实践中通常会选择两类论文进行答辩。一类是写得非常好的论文。此类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做了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检验各小组成员对论文思路的熟悉程度,判断论文写作过程的真实性。另一类则是可能存在抄袭行为的论文。对于这类论文,在答辩前可要求学生提供参考文献进行比对,并对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标注,在答辩现场有针对性地提问。如有充分证据证明学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则对该组成员的课程论文以零分计,学生将没有第二次修改和提交论文的机会。

三、结束语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过程教学法 高职高专 写作教学

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GZGZ7611-133,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结果法”与“过程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引 言

随着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英语的重要性逐渐突出。职业岗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地位也越发重要。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英语的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写作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写作教学始终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鉴于此,本文试图根据目前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探讨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以解决当前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分析

1.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英语课程作为高职各个专业的公共课,课时非常有限,同时受教材编排的影响,英语教学绝大多数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和语法等内容,写作这一环节常被列为练习或布置为课后作业。正是由于对写作的不重视,在写作教学上没有系统的写作训练策略,只是为了写而教,很少在写前让学生讨论表达中可能出现的语言知识和现象,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正确指导,造成了学生写作思维不活跃,真正要写却写不出来的困境。

2.教师写作教学方法落后。受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重知识点讲授,轻写作训练”教学思路的导向,教师忽视了对写作教学方面的深层次研究,造成写作专项训练方面的指导很不理想。同时,写作教学需要大量的批阅时间,批改作文时只注重批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很少会针对写作内容或文章的语篇结构写出具体评语,更有甚者仅仅评个等级了事,这样的批阅方式根本无法体现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也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教师缺乏正确的写作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先讲授一些写作技巧,分析范例,讲解常用句型,再让学生对照范例进行模仿写作。这种侧重结果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更有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应对考试的投机性教学,即在写作教学中并不教授语言内容如何表达,而是就题论题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模板,应对哪种类型的题目套用相应模板。例如应对议论文时,首先在第一段简单阐述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列举两到三个论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用较少的笔墨来说明相反的观点有哪些局限性;最后作出总结,重申自己的立场。这种套用模板的写作方式的确能做到学生写作不跑题,但把学生的思路禁锢在这些框框架架中,限制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了学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并且,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一落千丈,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将越来越严峻。

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提高写作教学效益,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并采用正确的写作教学策略。其次要更新写作教学观念,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写作。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改变以往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写作教学思路,评阅文章时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强调文章的形式。

过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过程教学法是国外普遍采用的写作教学方法,它以交际理论为基础[1],“注重交际和应用能力的本质,以及语言的交际过程”[2],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写作视为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创造过程。“过程法”强调写作教学要注重写作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注重学生作为写作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加深了解自己的心理认知过程,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最终提高其写作能力。过程教学法强调写作过程的巨大作用,这更能体现写作教学的本质,符合语言教学发展的规律。然而,如何把过程教学法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研究者们对过程教学法的写作过程有着许多不同的划分方式,综合分析后发现,其主要的课堂实施策略如下:

1.写前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是构思阶段,要求学生搜集素材、拟定题目和选择体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挖掘题材内容,使学生积极投入写前准备活动。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应先将写作的题目和要求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讨论和交流。通过对题目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在收集资料时目的性更明确,从而能有意识地对资料和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进而拟定出写作的提纲。写作提纲有利于使内容更集中,条理更分明。具体做法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轮流将自己的提纲介绍给同学,供大家思考、讨论。学生之间在相互听取意见的同时,可以使他们产生新的想法,开拓新的写作思路,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在此期间,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些有关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学生也应注意要记下好的建议和观点,以供写作时参考和借鉴。

2.独立起草阶段

这一阶段是写作的主要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资料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加工和整理后,将自己的构思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草拟成稿。在学生的独立起草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监控学生把握正确的写作方向,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并鼓励学生尽量放开去写,把能想到的内容一气呵成地记录下来,避免中途停下来检查语法、拼写等错误。因为思路的打断,往往会破坏思维的流畅性[3]。因此,对于初稿的写作要将重点放在内容表达上,不必过于顾及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此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明白:初稿本身也是一个反复构思创造的过程,作者需要构思、修改、再构思、再修改,直至初稿的完成。

3.反馈阶段

初稿完成后要进行课堂反馈。反馈是写作过程的中心阶段,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弥补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反馈一定要及时、具体。具体操作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的初稿交换相互审阅或轮流介绍自己初稿的内容和结构,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教师也应当以读者的身份审视学生的初稿,并对初稿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具体提问。提问不仅要指出文章存在的问题,也要表明学生文章中的长处。这样可鼓励学生写好文章的信心,同时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初稿的修改。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讨论的重点放在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结构及写作技巧。对初稿的反馈讨论里,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纠错行为由被动纠错变为主动纠错,从而正面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同时,学生往往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这将促使第二稿的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为合理。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把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答疑和启发。

4.修改阶段

修改阶段是修改阶段本身既是反馈的需要,也是反馈的结果,是写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修改能“能培养学生的读者感,培养对潜在读者阅读期望的考虑”,文章的修改不仅包括内容、文字、修辞等各个方面,还应注意语言表达形式上的错误,如句型结构、语法规则、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大小写等。学生修改作文,主要以教师和同伴的反馈信息为依据。修改方式既可以以学生个人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小组或让学生结伴的形式进行。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修改文章时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文章的主题是否突出;文章的内容是否完整;文体的运用是否恰当;段落的结构是否合理;句型使用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内容与写作目的是否一致;开头与结尾是否照应;文中是否有语法错误;论点、论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大小写、拼写等技术性错误。根据以上原则反复进行修改,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会逐渐摸索到写出好文章的奥秘和窍门,并逐步加深对写作主题的实质性认识。这样修改后的文章不但更具有可读性,而且还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因此,修改过程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监控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重写定稿

通过教师的指导、同伴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及学生个人的反复审定和思考,学生对初稿反复进行修改和润色,完成最终成稿。之后,教师和同伴对学生重写的文章作出进一步反馈和评定,学生将得到的意见和看法汇总起来,必要时再作参考,进行修改和重写,如此反复,直至最终定稿。

过程教学法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任何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适应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可以肯定地说,过程教学法的操作难度比较复杂,操作过程相对漫长,对教师教学素质、能力水平、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比传统教学法要高得多。过程教学法的宗旨是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监控促进学生的有效写作,师生交流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在过程教学法的课堂上,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积极投入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可以克服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使其真正领会写作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因此,过程教学法的教学原理更符合写作教学的实质。面对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我们亟须改进现行的传统教学方法,灵活而合理地借鉴过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能动作用,力求使英语写作教学科学化、系统化,以真正促进和提高我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坚.过程教学法与英语写作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2]贾爱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进:从成稿写作法到过程写作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5):75.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本科教学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农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通过对数据分析、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针对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理论学习《农业科技论文写作》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加之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理论课与最终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均不高,造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改进本科生《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上课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近年来,多种办公软件的出现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大量作图、分析、文本软件的出现使数据的分析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论文的呈现及写作更加方便,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体地将科技写作中图表制作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际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率较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课堂讲授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兴趣;虽然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性强、结构固定,而图表的样式却各不相同,描述方式也各不相同,整个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因此,纯理论的讲述,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写作实践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

首先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且本身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不丰富;其次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课程结合不紧密,往往在毕业论文写作前的两到三个学期已经完成这门课程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缺乏紧密联系

目前关于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农业科技的写作训练,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练成更多地依赖于写作训练。因此,通过课堂的实际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Office软件及写作训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Office软件在多媒体课堂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论文固定的结构和抽象的写作方法,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培养目标所需的教学任务。往往在堂课上,一开始需要先介绍论文各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这部分耗时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使得接下来精心安排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老师感觉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教学任务和目的难以完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简单讲授写作的理论知识和论文的基本框架,在学生掌握了论文结构的基础上,再利用Office工具中不同软件来现场演示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图表制作的过程和要求,以及文字描述图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重点进行逻辑框架的讲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改单纯的理论课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对Office软件界面都比较熟悉,且Office中的软件具有较多的数据分析和绘制图表的功能。因此在理论课结束以后,要求学生独自运用Office硗瓿煽魏笞饕担经使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授课效果。

(二)Office软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和语言描述等内容。为更好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必要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写作训练相互结合。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及烦琐的细节使得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在课堂上通过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现场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Excel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而Word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描述的过程,以及论文的框架构成及整体逻辑。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充分运用Office软件的功能,可以更加醒目地教授论文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细节的认识。实践证明,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教学与Office软件在课堂上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本科生制作图表分析数据、文字描述的能力。

(三)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农业类本科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此,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东西,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往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多半数据和图表来自课堂上的示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在真正面对科研数据的时候,从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到最终的结果、结论的描述,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结果和结论的区别等。因此,可以在学生掌握好课堂写作内容后,加大课后的阅读量,抓住前沿知识,最终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实验结果,利用Office软件自己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图表,运用Word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三、结语

将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Office软件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继续加强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将更多的软件也引入农业科技写作教学实践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兴,李素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

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62-66.

[3]张淑华,赵文若.Microsoft Excel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法 现状分析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英语写作成绩并未取得应有的进步(潘钧,1999,cited in陆振慧,2003)。不光是本科四、六级考生写作成绩不理想(满分15分,平均分总徘徊在5~7分之间)(蒋家平,1995;简庆闽、陆建平,2000, ibid),就连一些TOEFL取得较高分,且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的中国学生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弱(曾凯等,2001,ibid)。如何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大学英英语教师开始反思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写作教学法,并在将这些教学法引进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有益的尝试。

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综述对比

2.1 成果教学法(the product approach)

成果教学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 相关,重点在于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正确使用(Pincas 1982,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种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了长期的地位。该法在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熟悉(familiarization)、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的步骤,全然不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认知水平远远高于其外语水平(陈传礼,2007)。成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此外,再加上它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忽略了写作的过程,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秦秀白,2000, cited in韩金龙,2001)。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国外出现了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2.2 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始于70年代。顾名思义,它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Guth(1989)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Keh (1990)分为七个阶段。秦秀白(2000)把写作过程看作是三个阶段。虽然大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过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它注重诸如从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写作活动(Tribble 1996:37)。照过程教学法的要求,老师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起辅助作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learn)而是获取(develop)写作技巧(writing skills),这种获取是一个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过程(韩金龙,2001)。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写作技巧,认为写作过程中学生课前准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其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文章体裁的区别,而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采用了同一套路,过于呆板(ibid)。

2.3 体裁教学法(the genre approach)

相对于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而言,体裁教学法出现的较晚一些。把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和体裁教学法介绍到国内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秦秀白,1997,2000;韩金龙、秦秀白2000;方琰1998;王士先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体裁理论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语篇体裁(如求职信、科研论文、法律文书等)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体裁教学法强调三阶段写作教学模式:范例、仿写、写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分析范文提高写作能力。实质上,我们通过分析历年四、六级考题作文题目不难发现这种方法在应试和能力提升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由2003年6月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开始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它从以写作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变成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其中有描写、叙述、说明等多种形式(何芸,2005),但实际上从文体学意义角度,即按照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方法上讲我们把作文分为四类:记述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ibid)。如果我们能把上述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通过范文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熟练并最终能够通过仿写的方式予以练习、掌握的话,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Heather Kay与Tony Dudley Evans(English for Specif ic Purposes杂志的主编之一)曾举办过主题为“体裁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研讨班,参加的就有来自澳大利亚、斐济、德国、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的48位代表(Kay &Dudley Evans 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一事实也表明体裁教学法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已经是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韩金龙,2001)。虽然该方法有上述优点,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对写作技巧不够重视、学生较为被动等问题(ibid)。同时这种方法同成果教学法一样,认为写作同语言知识联系紧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物质基础”,亦即写作素材的积累和信息量的输入。如果没有此作前这些“物质基础”的话,我们的写作就算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为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以期完善体裁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Badger &White 2000; 韩金龙,2001)。但该理依然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为了解决在写作中素材不足、“无话可说”的这种产出能力不足现象,一些英语界同仁提出了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来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2.4 阅读与大学英语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各门课划分过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离,“使综合课教师放松了写作教学的责任感,使写作教学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写作素材”。(杜金榜,2001, cited in陆振慧,2002)。但事实上阅读是意义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意义的创作输出过程,写作是一种模拟阅读的行为(刘成,2005;谢薇娜,1994)。此外,Wai - king Tsang (1990)对写作和阅读的关系作了实验研究,认为尽管阅读不能提高全面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增加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等(陆振慧,2002)。这种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缺乏必要语境和外部信息输入(input)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大量的、地道的书面语言,也只有在有足够量的输入前提下才会有输出。通过阅读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应是加强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2.5 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的”(张宁,2007)。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图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式(formal)图式,一类是内容(content)图式。形式图式包括语法知识以及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如风格的差别、描写、记叙、议论、说明等。内容图式包括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庆祝新年、中国改革开放等(李明远,1998;许雪芬,2004)。该理论认为写作是两种图式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从上面对两种图式范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形式图式属2.3中的体裁法的内容,而内容图式的内容则属于写作的素材和“物质基础”,这是2.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所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图式法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写作的过程,但同体裁法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属于对同一问题不同视角的看法。

2.6 中英文差异对比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上述各种写作教学方法,由2.1-2.5都是在力图解决写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其中一些方法强调了模仿亦即仿写在写作练习中的重要性。这些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当然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学生在解决了单词和语法问题,在了解了不同的文体风格之后为什么最终还是写出了中式英文这一问题的本源。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源,那就是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早在19世纪,德国的语言学家洪保特(Wilhelm von Humboldt)就提出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刘润清,1999:57),以及20世纪受其观点影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刘润清,1999:179-185)也指出了思维和语言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缺乏一致性、中心不突出、汉语式篇章结构等才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马广惠、文秋芳,1999;王亚同、Jan Nash ,2000 ;蔡基刚,2002 , cited in陆振慧,2003) 这些错误皆由语篇意识差、语篇知识欠缺所致(ibid)。于是近年来中英文差异对比,尤其是在句式(流水句和树状句、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人称物称、形合意合等)和篇章(比如段落划分、段落主题句发展模式、主题思想的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且这种观点认为在在保证大量英语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及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刘宓庆,1993;蔡基刚,2003;施慧英,2005;郭丽君,2005;李文建 & 宋琳琳,2007)。

3.小结

以上我们简要综述了写作教学中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图式法和中英文差异法各自的特点。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教学初始阶段可以采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加大初学者的信息输入。在学生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中英文思维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并通过不断的操练能熟练应用上述方法。总之,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adger R,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 T Journal, 2000, 54(2):153-60.

[2]陈传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报,2(2007):109-11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郭丽君,邓鹂鸣.汉英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05):92-95.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改革及发展趋势[J].云梦学刊,3(2005):130-131.

[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Foreign L anguage World 4(2001):35-40.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4(2003):96-99.

[9]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1993):12-15.

[10]刘成.大学英语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2005):86.

[11]李明远.1998.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报,2(1998):69-71.

[12]李文建,宋琳琳.英汉差异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4(2007):121-125.

[13]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05):59.

[14]Tribble C. Wri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许均. 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3(1989):63-70.

[16]许雪芬.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4(2004):72-74.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SCI论文;教学法

引言

SCI论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论文收录检索条目,它的写作与发表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SCI论文写作过程作为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此外,伴随着我国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的国际学术交流,以英语为工具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必备要素。但是对于一直在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医学研究生们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小学时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及通过自己阅读文献的零星积累。因此,要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独立从事科研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于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截至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从研究对象来讲,多数研究停留在对SCI收录期刊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方向导引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二、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有对体裁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但目前并无太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文本分析或学生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给出进行体裁教学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的写作的数据分析。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据笔者的调研情况看,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郑家伟(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杨植(杨植,2012)和第三军医大学的詹小青(詹小青,廖荣霞,陈敏,2010)的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SCI论文的英语写作之外,其他研究均从广泛意义上探讨SCI科技论文的写作及课程建设问题,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此外,就SCI科技论文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特定专业下的具体论文形式写作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中的影响程度,找到和发现不同教学法下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最佳发展维度对于弥补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研究生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具体来讲,本研究重点围绕写作教学常用的体裁法、成果法和过程法来展开,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体裁法

总体来讲,体裁法对学生语篇结构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比较标准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临床总结的范文与学生品读,重点讲授了学术论文与学生较熟悉的说明文、记叙文以及一般性论说文的体裁区别。此外,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应用文体裁意识,教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首先从文章样式上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反应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基本遵循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做到不落要素,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文章各部分结构匹配合理、详略得当。

二、成果法

在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果法对其学术语言维度的影响功不可没。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干扰,并且长久以来缺乏学术语料的输入,因此,研究生们的写作水平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则基本处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不但缺乏学术词汇的积累,而且在句式结构和表达形式上单一枯燥,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学术语料的输入,一方面通过精选真实语料中的高频词汇和表达法来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评价纠正学生文本中的语言、语法问题和非常规表达现象。由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积累科学词汇和表达,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应用到真实的写作任务当中。

三、过程法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法一直以组合的形式应用于前两个教学法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座谈和问卷反馈分析,过程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依据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写中和写后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写前阶段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在写中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互评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文本并反思错误原因。在写后阶段,教师除给予建设性的点评之外还会进一步指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课下反思,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反思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在过程法中领悟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行为策略,并能自觉地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如何撰写与发表口腔医学SCI论文[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5):420-429.

[2]杨植.SCI论文写作与中医药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2-94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8篇

(一)工学矛盾,缺乏足够的时间

开放教育学员以在职人员为主,一部分学员是工作单位的骨干和家庭的顶梁柱,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工学矛盾、家庭负担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可供其支配的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照顾家庭和兼顾学习所需的时间与精力,就有可能无法完成既定的学习计划。一些学员没有很好地利用毕业论文写作早期和中期的时间,遇到困难时能拖就拖,出现在写作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不能按期完成各阶段写作任务的现象。随着答辩时间的临近,学员会面临更多的负面影响,如心理压力增大、焦虑,最终放弃论文写作。在对学员毕业论文缓修的原因进行询问时,学员通常的答案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似乎时间问题是学员在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而且学员所给出这个论文缓修的原因又是院校爱莫能助的,这会让开放教育院校产生一种高缓修率无法避免的错觉。学员毕业论文缓修确实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但是比较一下毕业论文的缓修率和其他课程的缓修率,我们不难发现毕业论文的缓修率要远远高于其它课程的缓修率,并且再次重修的时间往往也拖得更长。没有足够时间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可能只是一个借口,大部分学员缓修论文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更深入的访谈,我们发现学员提出毕业论文缓修的原因与写作困难和对写作的畏难、孤独、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更直接的关系。

(二)写作困难与不良情绪的影响

1.对毕业论文思想上不重视,选题随意,导致写作出现困难很多学员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应付心理。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学员在选题时,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未能选择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选题随意性大。此外,开放教育学员受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的影响,问题意识淡薄,导致在提取已有知识确定论文题目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模仿、照搬他人的题目也就成为学员主要的选题方式。选题简单化、盲目、随意性大等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选题不恰当,当面对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严格要求时,不具备按教师意见深度思考的能力,无法结合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在撰写论文阶段,就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写,没有东西可写的局面,文章难以继续完成。2.专业知识薄弱,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对论文的写作存在畏惧心理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一般课程的学习。一般课程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已经成熟的理论知识的被动的理解、记忆而已,而毕业论文的写作则是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一种东西,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所以它比学习一般课程难得多。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查,学好专业知识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性要求。但部分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既不参加面授课,也不主动浏览网上资源,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基础理论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困难,学员对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畏惧心理。3.论文写作训练的缺失和论文写作知识的匮乏,导致写作出现困难虽然开放教育几乎所有专业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社会调查、实习、实验),但是很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没有作规范要求,敷衍了事。一些学员也常常因工作忙、家务重、基础薄弱,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撰写调查报告或课程小论文马虎搪塞,甚至互相抄袭,从网上下载了事,违背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初衷。课程学习中学员缺乏严格的写作训练,很少得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程序和方法,不知道如何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对于如何写论文、怎样写好论文等方面的操作性知识几乎是空白,难以将实践经验用文字的形式总结并表达出来,在毕业设计环节,常常感觉无从下手。毕业论文在学员眼里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是一项无法独立完成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二、毕业论文缓修的干预对策

学员提出毕业论文缓修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受两种以上的因素干扰,因此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及早从各方面入手给干预。

(一)加强学员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要求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让学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学员才会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因此,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学期之初,指导教师集中学员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宣传动员工作,重点强调毕业论文在开放教育所有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毕业论文写作的严格要求,引起学员的高度重视;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让学员对论文写作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总结历届学员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见的经验和教训,并预计学员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错误,事先确定避免或解决的方法,鼓励学员敢于面对困难;公布选题范围,强调选题的重要性,并介绍各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意愿选题和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和学员进行初步沟通。

(二)做好选题指导工作

“题好文一半”。选题为论文的写作确立目标和方向,它直接关系着毕业论文的价值和写作的成败。对指导教师来说,要特别重视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在选题方面和学员多沟通,了解学员的情况以确定研究范围,比如说学员的职业、经历,学员感兴趣的问题,学员在课程实践中曾经做过的调查,学员是否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等等。确定研究范围后,帮助学员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其限制以确定大小合适的具体题目,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打下好的基础。

(三)强化时间管理

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时间资源越是有限,时间管理就越重要。在学员的主观归因中,影响学员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因素就是与时间保障有关的因素。因此如何指导和帮助学员管理不充沛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以使学员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发挥时间管理的作用,指导教师可以在给学员的毕业论文任务书中规定每个写作阶段(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提交任务的最后截止日期,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通过设置截止日期的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学员按照时间要求完成任务,但也会有一部分学员置若罔闻。也就是说时间管理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时间管理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学员自身的写作动机和意愿。

(四)加强师生沟通与交流,给予学员更多的情感支持,帮助学员树立自信心

学员写作能力不高、写作知识的空白和对写作的恐惧、焦虑是影响写作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学员的写作能力需要长期培养和积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单纯依靠毕业论文环节解决,本文暂不考虑这一问题。但当学员对毕业论文写作产生畏难心理和焦虑时,促使他们继续完成毕业论文的最大动力就是情感支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能帮助学员树立写作的自信心,逐步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多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随时随地了解学员情况,关心学员,对于学员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尽其所能地为学员提供建议和帮助,为学员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情感支持服务。自信心跟他人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学员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完成情况不太好的学员比较容易有挫折感,此时教师的话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学员的论文评语要考虑学员的接受度,要多鼓励,多去发现他们写作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学员写作中的不足,应和学员一起讨论,共同修改论文,找到修改方法。学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不仅可以得到更为个性化和具体的指导,也可以消除概括性评语让学员产生的茫然感,增强学员的自信心。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提出毕业论文缓修的学员人数有所减少,反思我们的工作实际,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三、减少毕业论文缓修现象的建议

(一)毕业作业指导平台创设时间管理的硬性环境

借助具有任务功能和时间控制功能的平台来创设硬性环境可以更好地发挥时间管理的作用,不给学员拖延任务的机会,从而保障时间管理的执行效果。在时间管理方面,目前学员所使用的毕业作业指导平台只有毕业论文写作结束时间的限制,对学员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各个阶段没有时间节点的设计。建议在平台上设计不同写作阶段(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时间节点,通过事先的规划,为学员提供一种完成任务的提醒与指引,学员需要在时间节点前提交相应的任务,逾期不能完成后续任务。指导教师可以对学员行为进行跟进,并进行相应提醒,保证学员有效运用时间,引领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把课程实践教学做实

实践教学在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虽然各门专业课程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这一问题在学员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凸显出来,实践教学要求不严格,学员缺乏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导致毕业论文写作出现困难。把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要求,探索适合学员特点与工作生活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员的实践性作业(如课程实践小论文、调查报告)严格把关,认真批阅,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限期改正,切实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三)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员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缺乏基本的认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规则里开设有“学位论文指南”课程,但该课程仅为申请学位的开放教育本科专业学员开设的省开必修课。建议在毕业设计环节为所有学员开设该课程的面授辅导,由有丰富的毕业论文指导经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执教,突出该课程指导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把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或交叉进行。在向学员介绍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学位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主要环节、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和学员一起讨论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情感激励等合作互助方式加强师生、生生间交流与互动。学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相互鼓舞和激励,不仅可以帮助学员理解论文写作的知识,获得论文写作的实际帮助,而且还可以弱化在论文写作中的孤独感,增强学员论文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结语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9篇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

㈠、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分析,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工作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最新的参考文献,要想使

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文章写好后,注明参考文献时才发现缺少项目,又得重新查找,白白浪费时间。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查阅原始文献。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③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④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

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将这些资料搜集好后,编好序号,以备撰写文章时使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

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

㈡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

㈢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用。拟定提纲,一方面可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文章才写得有条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

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实验研究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

题目:……

1、课题对象:

①课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

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

③操作过程;

④出现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①结果;

②统计学处理;

③结果的可信度;

④再现性。

4、讨论(结论)。

5、参考文献

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实际是文章的缩写。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㈣、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过程写作法;交际法;社会建构主义;听说读写译

当代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掌握地道得体的英语书面表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施多年,一直收效甚微,如历届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平均分一直徘徊在未达到及格水平的7分左右(满分为15分)。这种情况极大妨碍了21世纪我国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效率,本文笔者在广泛阅读心理语言学、教育学、教学法、翻译学等与写作教学相关的理论著作和期刊文章的基础上,并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依托交际法和社会建构主义理念,探索出“过程写作法”为核心并将写与听说读译结合起来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现介绍给读者,以期在广大教师及研究者的进一步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中改进完善。

1.本文“过程写作法”初探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社会建构主义

目前外语写作教学方法众多,如:成果教学法、过程写作法、万能模式法、十句作文法、经典范文法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过程写作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写作者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交互活动,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Zamel, 1983)。交际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人本主义论(humanism)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交际法在八十年代后期有许多新发展,特别是在过程方面创造了大量体现外语特点的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上支撑了过程写作法。

M.威廉姆丝和R.布尔登是两位分别来自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英国学者,他们将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认知学说(cognitive theory)、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和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actionism)应用于外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提出社会建构主义模式(social constructivist model)。社会建构主义鉴别出四种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教师(teacher)、学生(learner)、任务(task)和环境(context),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及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个过程中的动态性,即:教师设置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学习任务;学生作为个人理解这些任务的意义和个人相关性;任务便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界面。教师、学生、任务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环境因素包括从课堂的情感环境、整个学校的风气,到大的社会文化环境。

2.本文写作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过程写作法”的实施步骤

本文过程写作法注重写作过程,通过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交互、协商活动提高写作能力,采取听说结合、以读促写、翻译训练、英汉思维对比、自由写作与提纲写作互补、同学互评和师评、实施修改稿写作等措施。这套模式可分为准备阶段(pre-writing)、草稿阶段(drafting)、修改阶段(revising)和分享阶段(sharing)。写作过程可包括一下几个步骤:构思讨论(brainstorm)-初稿(first draft)-同学互评(peer-evaluation)-二稿修改(second draft)-教师评(writing workshops)-师生交流(S-T sessions),最后定稿。学生互评和老师评阅相结合的文稿修改方式,具有多边的互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建议,写作的评语也得到了重视。在评阅中,主要对内容多做进一步的挖掘改进和充实,兼顾语言形式的表达,在点评时特别是指出缺点时使用温和鼓励性用语。在写作技巧、各类文章写作规范等方面,教师的具体讲解并配以实例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2.2 写作教学中如何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结合

与说和译相似,写作是产出性的;与听和说的口头式相对,写作又是书面化的。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能调动英语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如何将写作与听说、阅读、翻译和英汉对比相联系来促进英语写作教学的。

2.2.1与听说

听力不仅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也是语言输入过程,引导学生多听,学生可通过原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加深对社会文化和话题的正确理解,从中学会一些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作与说相连主要表现在课堂讨论,布置题目后,学生围绕主题分组讨论,挖掘内容,相互启发。这种“以说带写”的写前交流方式树立了写作信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目的更明确、写作兴趣动机也更强烈。

2.2.2与阅读

写作是意义的创造过程,阅读是意义的理解过程,写作者主要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内容、篇章、修辞等方面知识。二语习得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在句法、词汇、内容及篇章结构方面比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更趋成熟,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往往阅读能力也强(Krashen,1984)。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精泛读材料,将材料中一些精彩段落、优美词句熟记背诵,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学会模仿范文的谋篇布局等;同时,倡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课外阅读。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语感,也增加了语言输入和语篇构建知识。

2.2.3与翻译和英汉对比

外语写作也是一种语言转码过程,有关研究(王文宇、文秋芳2002)表明,学生的外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影响着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在写作思考过程中与英汉对比密切相关,表达在笔头上与翻译联系紧密。比如学生在写作中常因英汉用词、句式、语篇等方面的差异而犯一些汉语思维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以下对策:a 倡导多听多读原滋原味的地道英语,形成英语语感b在授课中加强英语思维方式和文化等方面的导入。c引导学生注重英汉差异的对比,培养英语思维。d适当安排英汉互译训练,加深对英汉语言特点的理解。

3.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写作模式正是顺应了“过程写作法”的基本特点,并融合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思想,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加强教师、学生、任务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性,并将写作与听说读译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写作前、写作中及写作后一系列协商、互动和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Keh, C. L. 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 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 [J]. ELT Journal, 1990 (44).

[2] Krashen, S. D. Writing: Research.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 1984.

[3] Williams, M. & Burden, Robert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 Raimes, A. Techniques in Teaching Writing[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5] Zamel, V.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 Six case-studies [J]. TESOL Quarterly, 1983.

[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 邓鹂鸣 刘红等. 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 外语教学,2004(6).

[8] 范佳程. 大学英语写作门径[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9] 孔燕平. 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写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10] 李森. 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J]. 外语界. 2000(1).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1篇

一、过程教学法理论

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语篇水平上指导写作,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各个写作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直至最后成文。过程教学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强调内容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来发现内容,挖掘内容,准确地表达内容,使写作课堂成为交际的课堂,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有趣的课堂。

二、影响英语写作能力的因素

1.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往往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授语言点,语法知识等内容。写作练习,常常在下课前被一带而过,布置为课后作业,而且也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认真地按要求去完成。在讲评作文时,有的教师只是读一下范文,却没有纠正学生所犯的具体错误,这就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2.学生对英语写作的不够重视。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是属于拿不到高分的试题,就不予以重视,误以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在于多写几篇。学生没有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写作时常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文,很少找范文进行仿写,写作后自己连看也不看一眼,更不用说修改了。批改后也不思考教师为何对自已的作文做某种修改和评注,因而也不能主动反思并调整自已的写作方法。因此,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普遍较差,作文表达错词连篇,句子不通,文不达意。

3.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英语写作训练也是造成英语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如何运用过程教学法到英语写作教学中

根据过程教学法理论,写作不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反复、穿插进行的过程。学生对想要表达的内容的认识通常是在写、修改、再写、再修改的过程中从模糊而不完整逐渐变为清晰而充实的。整个写作过程应该是:第一次小组讨论写提纲写初稿第二次小组讨论写二稿第三次小组讨论写三稿教师反馈定稿。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把全班分成每6个人一组,由小组成员推选小组长,要求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写作课堂实施策略如下:

1.第一次小组讨论和写提纲。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的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地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写的内容产生兴趣。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大胆地表达见解,并帮助学生找到各种有用的信息。而学生在思考和小组讨论中记录下想法,讨论完后列出写作提纲。

2.写初稿。写初稿是写作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构思的结果草拟成稿。初稿本身也是一个构思过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放开去写;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第二次小组讨论和写二稿。完成初稿后,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交流观点,互相修改。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修改,可将初稿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作品。在这一阶段,学生首先应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内容上,例如引言,中心,结束语等;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则在稍后处理。事实上,学生往往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写出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合理的第二稿。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给学生一些适时的、必要的帮助。

4.第三次小组讨论和写三稿。完成二稿后,小组进行再次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每位学生对第二稿的内容加以修改。在这个环节,教师应传授修改策略,并要求学生检查语法、拼写等错误,从而学生写出语法、拼写正确的三稿。

5.教师反馈。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总结学生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然后及时向学生提供指导性的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反馈作为一个中间环节,而不是结束环节。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2篇

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加强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由专业调查(学分0.5)、专业社团(学分2)、课外阅读(专业部分)(学分1.5)、专业实习(学分2-4)、毕业实习(学分6)、综合技能训练(学分4)和毕业论文(学分6)这几部分组成。通过毕业论文学分,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其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利用文献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各种工具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撰写科研报告、论文和表达、答辩能力。从商务英语学院的实践教学目的及培养目标来看,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起到了一个促进和升华的作用,是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2.毕业论文撰写调查

经过对08级、09级以及10级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情况的调查发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能够遵循“英语+商务知识+综合素质+职业素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很难真正达到这一标准,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2.1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差。学生英文书面用语不够规范、正式。学生在书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仍然按照原有的写作风格来写作,口语化语言较多。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普遍存在基本语法,单词拼写上的错误。这使得指导教师很大精力是在指导学生改正语法错误,而不是论文的内容逻辑性、创新性。论文的构思上不够新颖,但因为论文整体水平较弱,教师指导过程中无暇顾及论文的深度,只能修改论文存在的语法错误。

2.2学术基础薄弱。毕业生在选题时,由于没有前期积累,都是临时选题,这就容易选择题目过大、过于笼统。论文题目选定初衷较好,但是学生无法深入下去进行研究,导致论文在相关商务知识运用方面不够深入,大多数同学都是绕道而行,无法深入研究论文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在撰写论文进行到一半无法进行下去,被迫换题。

2.3可参考英文专业文献少。由于毕业论文强调实践性,学生所选题目大多都是没有英文参考资料的,学生不容易找到针对性较强的英文资料,而大多数材料都是来源于一手资料,二手资料多来源于互联网的即时信息,很多都是需要学生自己翻译中文资料。由于可参考英文专业资料少,这样就导致了论文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2.4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学生人数过多。一位讲师一般指导7-11个毕业论文,学生的论文指导质量无法保证。由于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强调“英语+专业”,这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作,需要边学边指导,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指导教师要求较高。

3.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通过对毕业论文问题的调查,显示了基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具体问题,笔者提出下列建议。

3.1提高论文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在学生整个四年的英语写作课程中应形成阶梯跟进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写作的课程上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在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正式文体写作的规范性。在论文写作课上应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在该学生能力范围内的、适中的论文题目。

3.2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提早选定毕业论文写作范围大多数毕业生临时选定题目,题目不是随意选定,就是在导师的帮助下选定的,很难做到符合自身需求,所定题目与实习内容不符。在写作过程中更是难以深入下去,所读书目有限,思路肤浅。为了改变现状,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感兴趣的专业过程中,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发现较为感兴趣的方向,并逐渐深入研究,最终在大四写毕业论文时,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高质量论文。

3.3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度,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是按照过程写作的方法来进行指导的。在这一过程中,在学生选题时,指导教师就应确定学生论文题目的可写性。在论文纲要撰写时也应及时指导学生的写作方向,理清纲领,把论文的脉络弄明白。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也要时时督促学生,并及时与学生沟通。在整个论文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学生沟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交流。指导教师应做到即时回复学生的疑难问题。

3.4改革毕业论文写作形式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将多样化。一类为实践类论文,根据实习内容来撰写相关论文,与指导教师商议进行论文撰写。另一类为实习项目与报告,可根据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办法,最终形成有价值的、可供企业参考的材料。通过论文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身写作需求的形式。这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推动实践性。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验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大多从事第一线的实务性工作,缺乏论文写作的实践机会,据我院对09级毕业班学生的调查,其中只有45%的学生在大专毕业时独立完成过字数为5000字左右的论文,还有55%的学生在大专毕业时未独立完成过毕业论文。在课程论文方面,在15门专业中,仅有3门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考核。在学生对课程论文的态度方面,87%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考核要比卷面考试容易,完成的压力小。近70%的学生表示自己完成课程论文的态度不够认真。在完成工作报告方面,仅有5.2%的学生在过去的三年时间中独立或参与过字数在10000字以上的工作报告的撰写,其余学生均未独立完成或参与。在论文和工作报告写作程序和要求的了解方面,近53%的学生表示对此方面知识十分缺乏,35%的学生表示略有了解,10%的学生表示有较多了解,2%的学生放弃表态。从上述数据可见,成人教育学生缺乏论文写作经历,对论文写作的要求程序方法都知之甚少,需要指导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为有效的方法加以指导。

(二)论文写作能力未能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充分培养论文体现了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和全面的剖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目前的教学在对实践问题进行剖析时,往往侧重于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以及如何选择方案,而缺少对问题本源及其演变过程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得到实用的结论,对于如何得出结论则关注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对于问题本源的解释和阐述,需引用大量理论知识,因成人教育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夯实,为减少学生学习难度,很多教师简化教学过程放弃对问题本源的阐述。二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教学过程,将成人教育重应用性的理念演变成实用性,将高等教育演变成只教授学生“怎么做”,不阐述“为什么这么做”的短期职业培训。三是教师在对实践问题深入剖析时学生参与度很低。2012届金融专业学生课堂讨论,学习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的作业准时提交率只有35%,远远低于普通题目形式作业的提交率。学生的低参与率阻碍了教学过程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论文选题趋同化、热点化为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论文写作兴趣,毕业论文选题采用“学生自行选题,指导老师提修改建议”的方式。2012届毕业班学生中有近62%未从事金融业工作,对金融业的实践问题缺乏直观认识和兴趣,因此在选题时主要参考网络上的热点信息,出现论文选题趋同化、热点化的特征,而部分的热点问题带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深入研究的价值不大,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失恰当。(四)论文写作“搜索化”我校图书馆数据库学科种类齐全资料丰富,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强大的资料支持。但学生论文写作出现“搜索化”,资料堆砌成文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选取某些具有时效性和政策性的热点问题作为选题。对于这类选题,学生受专业水平限制很难对其本源性进行探讨,而对政策方向的把握能力又不够。出于写作成绩的保险性考虑,学生往往只能资料剪接堆砌成文。二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已形成对网络信息和资料的依赖,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论文写作过程中极度依赖网络资料,由于资料分析删选重组的能力有限,难免用资料堆砌成文。三是部分学生因学习动力和精力有限,或者指导老师疏于对论文选题、成文的过程控制,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网络资料现象。据我院2011届金融专业毕业生论文来看,抄袭率达到11%,都被判为不及格,以致影响正常毕业。

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改进措施

论文写作工作遇到的上述新问题源自于学生背景、教学要求乃至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局限于五个月的论文写作过程,而应着眼于整个三年的教学学习过程,通过全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提高论文写作质量。

(一)“循序渐进”式指导我院金融专业专升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毕业论文工作一般被安排最后一学期,论文写作过程为期五个月。而全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提高论文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五个月,而应贯穿于整个三年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指导方式。首先,在新生开学教育时,老师应强调毕业论文的意义,它是综合检验学生三年学习状况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阐述解释能力。其次,开设学术修养培养课程,采用讲座方式,每学期循环开设,学生必须在论文开题前选修完成。讲座围绕选题方法、数据库使用与资料搜集、数据统计基本方法、论文写作格式、问题讨论交流方法五个主题展开。第三,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期至少有两门专业课需采用课程论文考试方式,课程论文要求从易至难,依据学习笔记———综述———问题阐述———完整论文,逐步提高要求。第四,配备辅导老师专业回复学生有关课程论文、工作报告写作方面的问题。通过上述改进方法,使学生在开题之前具备基本论文写作素养,减小不同背景和基础学生之间在写作知识掌握度上的差异,从而为最后一学期的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二)主导师与导师委员会相结合2012届前,学生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每位导师指导10名学生,全程负责学生论文的指导,此种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以下弊端:首先,指导老师受自身学术专业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提供最为专业的指导。其次,指导老师精力有限,同时指导10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控制受限。基于此,从2013届开始,金融专业开始采用主导师和导师委员会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模式,该模式有如下特点:选题及开题报告答辩由导师委员会共同负责,导师委员会的三名导师对学生选题的口径、内容及可驾驭性共同做出评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任何写作问题,除了可向主导师寻求帮助之外,还可与导师委员会中任何一位导师进行学术探讨。

(三)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基于学院搭建的教学平台,开辟论文写作指导网络交流专业平台,该平台有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网络交流平台设有多个专栏,有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专栏,便于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及时解惑;设有学生论坛,学生可就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自由探讨;设有分享资料库,学生可将论文写作资料上传至资料库,实现在同学中的分享,教师也可上传学术资料、写作建议、指导文件等各类文档及视频资料。

三、结论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意义;途径;实验研究

1 理论背景

元认知的概念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他提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知识或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Flavell,1979)。他还将元认知知识分为3类,即:“人(主体)的知识”,主体关于作为认知活动加工者的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包括动机、自我概念和写作问题;“任务知识”,主体持有的关于从事一项任务所需信息资料,以及关于完成任务所需努力程度的知识,包括文章知识、对目的的考虑和对读者的考虑;“策略知识”,关于达到某个目标或从事某项任务过程中所用策略有效性的知识,包括计划、组织、评价和资源利用。而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吴红云在“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2006)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实施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构想(见表1)。

2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意义

写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它历经了从传统的西方修辞学到社会认知学的理论传承,从古典的修辞写作模式到过程化写作运动的范式转变,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通过理论传承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事情(杨永林,2005)。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体现了社会认知写作理论和过程化写作范式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写作理论认为作者、文本、语境三要素在写作过程中互为条件,强调写作过程中社会性学习的作用。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以人(作者)为本(如评估写作中的强项和弱项及元认知体验等),强调优秀作文标准(文本)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语境);过程化写作范式认为写作是思维和发现过程,是动用某些策略创造的过程,也是逐步开发文本的过程,在信息搜寻、前写过程、写作过程、改写过程、编辑过程等主要活动中“循环往复”地进行,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思维活动)、阅读及策略知识的重要性(信息搜寻),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融入写作过程的主要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是当代先进的写作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结合。

若想了解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原则是否能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问题,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在于:(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2)强调学习的交际性和同伴合作精神;(3)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强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该原则并非仅仅着眼于某项具体的写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这与我国英语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3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途径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将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实施纳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以精读和听说课为主。写作课占的比重小;二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阅读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总体语言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类型文章的写法(Ur,1996)。该原则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结合的方法是:在完成从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布置一项与精读课文题目相似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练习。将精读课融入写作教学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可为学习者的写作输出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把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一直到写作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考察,扩展写作“过程教学法”到阅读这一准备阶段。此外,作文题目的拟订还应考虑到是否适合学生的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应用:实验研究

本文所提倡的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旨在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专门开设写作课的情况下,采取将写作融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具体写作模式采用前文提到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检验这个构想的有效性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实践。为此,笔者在有关同事的帮助下,对某校2007级的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15周的对比实验。两个班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仿(V2他们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写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由同一个老师任教。实验班采用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对照班也采用“扩展过程写作法”,但在教学中不实施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实验阶段共要求学生完成了6次习作,写作文体有记述文、议论文、信件等等。实验前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和兴趣;另一个考察指标是学生的6次作文成绩。采用整体计分,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写作评分标准,由两位老师为作文评分。评分结束后,对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得出6次作文成绩相关系数均在0.75—0.79之间(相关性在0.01水平就是有意义的)。说明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可靠。取两位老师给出的分值的平均分,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分数,取6次作文分数的平均值,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检验这两个班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从表2写作成绩对比中不难发现,由于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本次实验数据证实了以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指导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教学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表3调查问卷中有6个关于学习用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其中前3项属于一般的概括性问题,后3项涉及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对照班的写作态度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却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并且对英语写作更有自信了。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第15篇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样盲目选题,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想要更改课题,或者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盲目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著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无关紧要,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论文的标题空泛,旨意不明,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论证层次欠分明。(2)英语语言功底差,用词、语法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只好借助电子工具,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内容可想而知。可见,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于是我行我素,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而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