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高中物理;第二课堂;兴趣与爱好;培养能力;以学生为本;遵循原则

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一般更强调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机械式套用定理、定义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大部分时间沉沦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这就是当代高中生的真实写照。总之,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即便如此,其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据资料显示,我省自实行3+综合考试以来,物理平均分只有40-45分,08年更是跌破40分大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物理第二课堂还有没有必要开展下去?又如何开展呢?

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机械般的解题成为研究的过程,让重复的阐述成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火箭发射的过程,组织学生课外制作水火箭,加深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学习日光灯原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将日光灯发光的过程进行演示,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没有得到亲历,因此对于氖管和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还是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了解各原件的结构,再对比上课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3.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运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中,既可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磁感线方向,也可让拇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电流方向,学生往往只是记得一个判定的方法而忘记另外一个判定方法,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之后,更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导致判定错误。所以,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就可以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一些深入课本的动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判断而最后得出结论。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老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它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该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的实施都会围绕着学生进行开展,物理第二课堂也应如此。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不能只注重培养成绩好的学生或只注重提高成绩差的学生。

总之,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物理第二课堂才能谈发展,物理第二课堂才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中物理;第二课堂;兴趣与爱好;培养能力;以学生为本;遵循原则

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一般更强调升学率,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机械式套用定理、定义和公式。高中三年,每天只是往返于教室,食堂与宿舍之间,大部分时间沉沦于题海中不能自拔。这就是当代高中生的真实写照。总之,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分数。即便如此,其结果也常常是事与愿违。据资料显示,我省自实行3+综合考试以来,物理平均分只有40-45分,08年更是跌破40分大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物理第二课堂还有没有必要开展下去?又如何开展呢?

其实,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高考成绩的重压下,物理第二课堂仍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能解决一些物理课堂的教学问题,又能补充物理课堂的教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机械般的解题成为研究的过程,让重复的阐述成为探究的能量。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甚至是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第二课堂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活动古已有之《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就能说明中国古人既强调正课学习,又有课余活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定第二课堂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他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支配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认为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实验现象晦涩深奥,也有人反映在课堂上老师一讲就懂,可自己一做就错,应用起来很难。而物理第二课堂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假设我们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物理概念表现出来,那么枯燥的物理概念会变得生动;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去动手完成预期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调用他们脑中现有的知识,使脑中烦乱的物理公式重新整理后进行实际应用,不但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更巩固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应用中逐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主动寻求知识,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弥补了课堂知识的局限性。那么对于以后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重点、难点,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吸收。

二、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

1.针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选择活动内容

一个物理概念就是一个物理知识点的精练概括,物理概念不能只是记下来,还需要真正的理解。如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速率和速度的区别,左右手定则的运用,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如磁感线在磁体外由南指向北,而在磁体内部则由北指向南,以及动量,冲量……等等一大堆让人挠头的物理问题。可见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难点。然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大量的再现这些物理概念以加深学生课堂所学物理概念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针对学生容易记反、记错的物理概念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大量的重现和运用物理概念,使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熟能生巧的地步。

2.针对实验教学的难点选择活动内容

首先物理实验是物理的基础,一切物理理论的真实性都需要靠实验来证实。但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实验过程的注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未来深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针对实验课堂教学所遗留的问题,物理第二课堂可选取如制作模型、实验竞赛和实验知识问答等类型的活动内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其次,利用物理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亲历一些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让学生到多媒体教室观看火箭发射的过程,组织学生课外制作水火箭,加深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在学习日光灯原理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将日光灯发光的过程进行演示,而在实验课上学生没有得到亲历,因此对于氖管和镇流器的工作原理还是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物理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了解各原件的结构,再对比上课所学的知识,从而真正理解日光灯的发光原理。

3.针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选择活动内容

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物理课堂以学为主,课堂上运用知识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会让学生往往以应付考试为主,很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在运用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中,既可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磁感线方向,也可让拇指指向磁感线方向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为电流方向,学生往往只是记得一个判定的方法而忘记另外一个判定方法,在学习了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之后,更会把它们混淆起来,导致判定错误。所以,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选择就可以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一些深入课本的动手制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实践判断而最后得出结论。

三、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1.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形式

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生动有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做实验是学好物理、培养个人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很好的素质教育活动。

(2)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所面对的主要是课本知识,所学到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一个好办法。

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建立社会调查小组,以若干人为一组,挑选一个社会课题(课题可以由老师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开发感兴趣的课题),比如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分发一些调查问卷,采访一些周边的人,收集一些信息,最后对所调查的课题做一个总结,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建议,让学生融入社会,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遵守的原则

为了保证物理第二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应遵守以下原则。

(1)实践性强的原则

在物理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践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

(2)促进教学的原则

物理第二课堂它不能替代课堂教学;所以老师在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不应该太注重它传授知识的作用,而更应该注重它促进教学的作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

如在开展几何光学的物理第二课堂活动时,常会需要一些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是没有这些仪器的,我们就可以寻找不同的办法自己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仪器来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既达到了完成实验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的实施都会围绕着学生进行开展,物理第二课堂也应如此。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不能只注重培养成绩好的学生或只注重提高成绩差的学生。

总之,高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去感受课本中的知识,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只有这样,物理第二课堂才能谈发展,物理第二课堂才有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1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1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12345678下1页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1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1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1,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2,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1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1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1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1页12345678下1页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3.1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1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1习题改成:某1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1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1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1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1种提问比前1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2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1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1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1位教师在教牛顿第1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演示(1):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1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

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1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1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提问4: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1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5: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1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6: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1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2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上1页12345678下1页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1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1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1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1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1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1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1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上1页12345678下1页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必备内容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得以重视;然而存在部分老师简单的认为对于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只要在新授课教学中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就行,再利用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与巩固,以便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实践说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对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效果影响很大,甚至是一种危害,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做法和效果.如果我们在高中物理新授课堂教学中,放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不断的体验、质疑、生成的循环中刺激着思维的高速运转,学生在交流合作探讨中亲身体验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形成,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内化,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1高中必修1模块中《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三定律之一,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初中物理老师也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有些研究比较投入的初中物理老师甚至介绍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进入高中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结论经常在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习题时也用到,因而部分老师在这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重视,习惯性的一带而过;事实证明,学生只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并不能理解物体处于不同运动的特点、性质、状态下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对于拔河比赛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经常得出错误的结论,正是由于没有主动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造成的后果,没有主动参与构建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往往存在造成错误的危险;下面简单介绍下参与式教学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物理情境,导入课题———列举西楚霸王项羽力大能拔山举鼎,但举不动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入古人在《论衡•效力篇》中已经认识到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导出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并创立了牛顿第三定律.

(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设置比部分老师给学生提出固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去解决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思维空间被进一步拓展,这正符合新型师生关系理论的要求.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交流———尽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师:通过自学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生:在一对相互作用力中,究竟哪个是作用力哪个是反作用力呢?师: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这里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生:主要看我们所选的研究对象.师:同学们课桌上的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生:支持力和重力,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师:面对学生重力的反作用力不敢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生: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生:学生又提出问题:牛顿第三定理的内容中的“总是”两字的含义.师:提供学生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提出传统仪器的不足之处,师生合作共同运用DIS系统进行演示,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涉及的现象和实例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以日常生活实例为载体,感受体验过程师:以自行车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问题为例,在人脚蹬车的过程中后车轮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这与人走路脚蹬地一样,脚受到地面对其向前的摩擦力,车后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引导学生做小游戏,甲乙两名学生同向站立在一条直线上,后面同学推前面同学,感受自己运动趋势和受摩擦力方向,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让学生谈感受和体会.师:以拔河问题为例,让两名同学手拉手进行特殊的拔河比赛,看谁的“力气大”?再让所谓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溜冰鞋再进行比赛,看谁能胜?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的思想在本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实践中,体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学生学会了自学,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与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巩固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基本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基础内容的教学任务,高三年级基本都是进行复习,对于高三物理的学习存在较多的是习题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容量大、难度高,对于习题课如若只是一味的讲解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打消,学习的效率自然不断下降;可见,在高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采取参与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关物理的教学理论很多,他们唯一相同的是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若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一些常用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出一些列的实验,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物理习题中的抽象情境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过程展现出来,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案例2如图1所示在长为L的轻绳右端系这一质量为m的铁球,左端固定于O点,若铁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细绳开始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试求:铁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对铁球的拉力.本题中学生容易形成混淆的地方:①铁球从释放后就做匀速圆周运动,采取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进行求解;②开始释放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接下来铁球在细绳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然而本题中处理问题的关键处是在铁球下落至对称点时,细绳在突然拉紧的瞬间,细绳对铁球存在一个冲量,从而使得铁球的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如果物理老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这里物理老师可以准备铁球和细绳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活动的操作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对称点的位置细绳被球“猛拉一下”,对于这道题学生基本都参与探究之中,难点也得以解决.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时候看似好像在浪费时间,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情境下培养学生自学和领悟物理道理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被大大提高,反而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三、总结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高中生都是“95”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在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着两级分化的问题,很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复杂、难度高,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教师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化与重叠化问题,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太多的问题,这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中物理教学成效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2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需要具有一定条件的:第一,物理教学活动需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进行,回归教学本质,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将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实处,注意转变学生落后、不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第三,高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知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能够体会到学法的意义,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精心准备学案

学案决定着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案是物理课堂的导向,因此,教师必须要精心的为学生来准备学案,学案的准备需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认知水平相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师的思路,让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例如,在准备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学案时,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该门课程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学知识的巩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两个知识点有基本的认知,物体下落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这就能够确定学习重点,即重力加速度、自由落体运行的概念与性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就是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与重量的关系.这一节的学习能够确定为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技能上,应该让学生理解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发展历史,实验证实方法等;在过程方法上,可以利用伽利略实验帮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认识到猜想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以史实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学习观念.对于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可以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各类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科学应用教学策略

科学的教学策略是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常用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应用分层教学法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高中生都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缺陷,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学习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要拿捏好教学的快慢与难易度,科学使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活动中,讲解完基本内容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如下的问题:“同学们,如果世界没有了摩擦力,那么世界将会怎样呢?”这一问题的知识性并不强,学生可以很快进入想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等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将大小不同的力施加在两个叠加木块时,木块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多大呢?摩擦方向呢?”对于中等生,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摩擦力和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么?”在这种分层提问模式下,能够为后进生带来学习乐趣,让中等生体验到成功,让优等生得到挑战,这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学有所长教学理念的充分表现.

3.2.2应用实验教学法

实验属于高中物理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多数的物理结论都是来自于实验,应用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发现漏洞,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在缩减实验时间,这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例如,关于《理想气体定律》这一节的实验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下的实验:在一个500mL的烧瓶中装入400mL的水,将瓶口顶堵住,在石棉网上加热,松开手之后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创设出这一情境后,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在喷射时,空气体积、空气压强以及温度的变化,分析每一个变化需要遵循何种定律,这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

3.3注重多元化的评价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学生在阅读教材、自学导学案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并期待互动探究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发生在课前,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通过自学,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初步学会用课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尝试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整理出疑难不解问题,准备好质疑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预学导学案,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在质疑探究过程中把问题引向深入,此外教师要将自学质疑问题的层次设计好,由浅入深,最后要设计一个难度稍大些的问题,将学生自学引导至更高层级,这一过程为上课开始后的互动探究做准备.

2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特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互助、探讨、研究.在小组内进行,由小组长主持.上课伊始,各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自学成果,提出本小组碰到的疑难问题,班级各小组集体讨论后,自主发言,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接下来由教师给予点拨、总结.整个过程要求一人汇报,其他人注意倾听,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质疑或见解.小组长的任务:一是组织组内成员互动、交流,开展“生教生”活动,解决组内成员面临的疑难问题;二是记录组内经过互动、交流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于提交到下一个环节(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来;三,负责记录本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四,分配下一环节要汇报的任务.小组长要行使管理职能,确保组内互动的有序进行.对老师的要求:不间断地巡视各组,要管好纪律,并协调小组长激发组员的参与热情;要调控课堂进度;要适时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要留心收集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思考点拨之法;要记录学生中的典型答案或对策,为后面的环节做好准备.要搞好及时性评价(从知识、习惯、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纪律意识和竞争意识.

3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组与组之间交流、展示,由老师主持,主讲同学到讲台前完成.这一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各小组出示本组自学质疑碰到的疑难问题,寻求其他组同学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可自由发言,谈自己或本组同学的解答对策;第二、各小组推选一人或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创新性思维或创造性答案,与其他组同学共享.第三、教师在新课任务结束后,可以同时给出几道典型例题,让学生到黑板前面板演,板演结束后让每个板演的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学生不仅仅学进去了,而且能够在自身消化后,讲给其他同学听,做到自主学,教别人.对老师的要求:(1)设计好展示程序;(2)利用收集的典型习题及典型问题答案、对策进行引导,防止交流受阻;(3)在学生交流(辩论、辩解、质疑、反驳、补充、点评)过程中适时进行归纳、小结;(4)根据组间交流情况,变换交流合作方式(或演示、或表演、或评价);(5)弄清组际交流合作仍不能解决的问题;(6)及时进行激励评价,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对学生的要求:积极发言,大胆展示,注意倾听,善意批判;畅谈心得,抒感,介绍新法,展示奇思,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4启迪引领

从内容上讲,是传授方法,启迪思维,指点人生;从作用上讲,是铺路搭桥,扫除障碍,这各环节实际上一直融入在其他各个环节中,这个环节主要侧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需要拨动他们思维的堵塞之处,通过一言半语,引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茅塞顿开.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启迪的过程不是灌输的过程,仍然要遵循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原则,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最近发展区.重在引导学生自我生成“三维目标”.对老师的要求:一是未雨绸缪,在备课过程中抓准重点、难点,并尽可能想好点拨、引导之策,包括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二是用好“生教生”的方法;三是把握点拨的原则,即学生已掌握的部分(或环节)不讲,不能确定学生是否掌握的部分(或环节)也不讲,超课标的谨慎讲.四是把握好点拨的时机.这一一环节可单独进行,也可以在2、3两环节内穿行.

5训练测评

发放训练题,当堂完成.以检验学习效果.课堂上的习题训练,要遵循系统性、连续性、梯度性等原则.每节课的练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A组习题考查的内容:全体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B组习题的设置,则由知识、方法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过渡.这组习题,在多数学生做完的时候就进行讲评.讲评力求言简意赅,少占时间,并展示个别学生与众不同的解法.C组习题是富有技巧性、灵活性或思维难度大的题目,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尝试.让分层教学体现在课堂训练中.对老师的要求:(1)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都能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分层教学.(2)巡视全班,察看进度,搜集问题以备点评.(3)点评要精当,多鼓励,多肯定,多让学生互评和自评.对学生的要求:独立完成,当堂巩固,及时矫。

6拓展提升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7篇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科教师都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从被动学习来源根基因在于教学理念的落后。目前我国很多教师仍然坚持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方式古板,缺乏教学创新。据学生反映,教师在物理课中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且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但表现在实验教学方面,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傍观者,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首先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十分单一,而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好比师生关系没有创新,依然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讲台下死记硬背,这不但要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也要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學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将物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增补教学手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尚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便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创新为主要基点,增补课堂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水平。例如: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内容中涉及到很多光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很难在教室中完成,但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吸引力。因此,老师则可到本地的大学,在大学生的资助下共同在实验室完成这个实验,并将这个实验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知识点。

3.合理运用新媒体,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媒体教学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新的突破,保存了传统录像实验教学的优势,依靠数据采集录入控制仪更能完成物理教学中的多项实验。在多个传感器的辅助下,再加上实验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接,完成复杂的物理实验,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许多物理实验难以利用实验室器材来完成,也难以直接用器材进行演示,而新媒体技术使这一困扰物理教师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以自如演示高速飞行物体的运动轨迹、导体内部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等。新媒体教学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

三、高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1.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就是首先要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对问题的相关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本身去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按照现有材料,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解题过程中,问题是主线,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革的关系》这一课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方法来进行。物体所做的功是人们肉眼无法看见的,那么,可以借助于仪器或者多媒体来把功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好比,运动员把铅球投出去这个过程按照这一结论,学生可以本身尝试用并且高中课时本身根据书本上的讲解进行实验探究,好比,学生可以本身做一个切割磁力线的实验,通过电流的改变情况来探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把不明白的地方必然要想措施让物理课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本身对问题的探究,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讨论法

由于初中物理知识烦琐复杂的特征,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有一种恐惧感,对于物理知识也只是死记硬背,做不到真正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课堂讨论法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一、课堂讨论法的优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灌入”学生脑中,学生只有被迫接受.学生若想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必须死记硬背,除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之外,教师还给了学生非常大的压力,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仅是卷面成绩.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物理产生厌烦感,使学生放弃物理这门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讨论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利用课堂讨论的方法,能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物理知识.课堂讨论法的活跃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现物理的魅力,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讨论法的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物理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科学地进行分组之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将讨论依据、分析过程及分析得到的结果全部记录下来,最后整理记录的材料与教师分享心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物理素质得到提升.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

1.学习环境.在初中物理教学环境中无非有两种情况,要么气氛紧张,要么就是嘈杂伴随着混乱.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气氛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将课堂讨论法灵活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能使学生真正与教师的思路和课堂的气氛融为一体.

2.合理分组.运用课堂讨论法,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每个小组的人数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科学地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人员不宜过多,根据班级内全部人员总数,保证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人太多会导致整个小组没有组织性,而人太少又会导致讨论过程进展缓慢.在分组过程中,要根据物理成绩进行合理分配,如每组中必须要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要任命每组中成绩相对较好并有领导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来带领组员共同讨论完成任务,以保证课堂讨论发挥最大成效.

3.实行奖惩制度.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处于一个引导者的位置,起到纠正、监督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在监督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实行奖惩政策,每次评比出表现优秀或进步飞快的的小组并对其进行奖励,也要评比出表现不尽人意或退步过大的小组进行相应的惩罚,但是惩罚不宜过重,不然将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奖励可以是免除一周的值日任务,那么惩罚可以是增加一天的值日任务.这样,能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争先恐后地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能够使学习气氛高涨,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讨论法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能够解决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只要保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合理地分组讨论、实行奖惩制度,就能够使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黄文丽.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27(11).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66

高中阶段的物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物理知识的升华,同时又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目前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现代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涌现,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及时找出存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新课改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积极的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物理实验教学依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物理实验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这就使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难以落到实处,既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成为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提升的一个不良因素。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

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的学科,因此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同时很多物理定理都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摆脱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将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话,那么就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目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激情难以被调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

(三)不注重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人才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较之于人文学科而言,自然学科更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并没有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而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起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难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生活能力。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不能将生活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例子运用于教学中,而是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物理教学仅仅停留在室内,不能有效拓展到课外,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

二、解决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对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也才能得到提升。

(一)对实验教学引起重视

新时期教师要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引起重视,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为了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实验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的学习,为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思想基础。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技巧,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在正确实验方法的引导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收获更多知识,就物理实验教学而言,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还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第二,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第三,加强师生的互动。第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总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教师需要积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通过物理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而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与人才发展的要求。物理作为一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学科,应该肩负起学科教学的任务,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耐心培养,而且需要教师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0篇

1.合理分组加快高效课堂建立

事实上,为达成讨论教学法高效物理课堂建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怎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师生双方达到共赢,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共赢.在以往的讨论教学法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合作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小组讨论,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也会出现在对物理习题讨论时,学生之间会谈论课堂以外的事情,导致这种实际的课堂分享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的分类,不仅仅将小组中的男生女生进行比例划分,在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活跃或课堂上比较老实的学生也进行划分,将这些学生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内部学生的多样性.进行课程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小组学习,有组织的安排小组内物理习题分析,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则会在小组中积极回答问题,带动小组气氛,起到积极调合的作用;而比较老实不愿因说话的同学,在小组谈论时也会被活跃的气氛带动,达到讨论教学目的.

2.创立物理知识比赛,达成“讨论教学法”目标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单纯依靠小组分类方式不能完全达到高效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察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甚至是未来对于现在学习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才是“共赢”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整理学过的物理课堂知识、知识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二、实现物理课堂的讨论教学法在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尽管讨论教学法的高效物理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物理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掌握学生间讨论学习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技巧,就要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脉络的学有裨益.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授课时应穿插内容,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好奇心,渗透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知识或是天文知识,也可以是地理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内容与科普知识等等.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应该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质量上的要求就是要形象贴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相应知识内涵的能力.

三、结语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物理化学 双语教学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日趋全球化,在高校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及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文章就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想法。

0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日趋全球化,培养一大批视野开阔、善于交流和训练有素的国际化人才已越来越被重视。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自此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先后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自2008年起,我校也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专业课教学,经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经验,在此对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以期共同推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

1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双语教学的实行大概有三种模式:①沉浸型教学模式(immersionbilingualeducation),学校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教学;②保持型教学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③过渡型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用外语上课”,它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外,双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及学生掌握专业外语知识的表达和写作。通过对本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平时教学效果的观察,我们以过渡型教学模式为主。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用中英文重复解释,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课前预习:遵循教学规律

由于物理化学学时数有限及其理论性较强,往往需要学生课前先预习,查找相关的英文单词和了解专业英文的表达习惯。通过对比,双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先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相差甚远。先预习的学生能理解教师提到的某个专业英语词汇的含义,并有兴趣继续思考下面的内容;而没有预习的学生在不清楚教师提到的某些专业词汇的含义后,失去了听懂和理解后续知识的耐心和信心,从而课堂效率低下。在我们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提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课堂预习笔记实行检查制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英文板书和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尽量用英文讲授。由于学生英文水平及专业领悟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较难专业词汇及重难点内容的讲授采用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双语课堂教学中,用英语提问,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如提高平时成绩)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每一章学习完毕后,布置英文作业,鼓励学生用英文解答。遇到内容听不懂,英文不会表达等问题,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供相应的英文网址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信息,并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文流和讨论。同时还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渠道训练口语。课后,找学习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情况,并积极寻找与之相应的措施。所有这些尝试,将为我们逐步完善和实现物理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累经验。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填鸭”和“满堂灌”式教学。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科学,再加上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更会使得物理化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敬而远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和兴趣等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问题一讨论”式、启发式和师生或学生间讨论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设计的内容很多,例如结合所学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或为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或根据已学的概念自己演绎、推导新的概念及其特性;或根据多种现象归纳普遍规律等等。

4注重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和颜色鲜艳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管多媒体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并不适用于任何学科。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多、概念多、公式及条件多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随着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各专业的物理化学学时数大大减少,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板书时间,但涉及到一些公式的推导及使用条件,就必须结合板书进行推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在较慢的速度中学习,才会融会贯通。

5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千方百计使传统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妙趣横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贴切、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或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入讲授的知识内容;适当引入当代科技(前沿研究)简介学科新成就或把化学史和化学家史料融入课堂来活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引入新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这一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思维进行创新活动。在讲到稀溶液依数性的时候,可以提问08年南方雪灾人们是如何让大雪融化的,它利用了物理化学中什么原理,然后利用物理化学中相平衡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比如2009年干旱,甘肃省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什么物理化学知识,农药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为什么农民要锄地,仅只为除杂草吗,二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可用表面化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圆满的解释[8]。像这样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每一章中都有,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对周围遇到、看到或听说过的现象进行思索、寻求答案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英语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空”对“空”的课堂说教,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6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在将经验事实上升到理论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归纳法,即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②演绎法,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③假设法,即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的方法。④模型法,即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热力学四大定律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归纳得到的。然后,以这四大定律为基础,运用严密的演绎法,得到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方程和结果。所以在热力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用演绎法学习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不能靠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那些符号、公式及其使用条件。假设和模型法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很多。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紧紧地抓住现象的主要矛盾,暂时撇开次要因素,建立一个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模型。然后再用数学演绎出基本上符合实验事实的方程和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近似性,但却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方法和实例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提出和建立模型和分析模型的能力。注重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从而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通过例举象clausius、nernst}klevin,i,angmiur,gibbs及arrhenius等科学家们在科学上的建树,点评告诉学生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勤奋和具有百折而不饶的精神;②善于观察生活;③善于总结、提炼、升华;④尊重实验事实,不弄虚作假。除此之外,通过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的成就,如黄子卿教授上世纪三十年代作的水的三相点,至今仍在世界通用等等,增强青年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一些相关前沿实验的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物理化学 双语教学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日趋全球化,在高校教育中双语教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双语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及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文章就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想法。

0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等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日趋全球化,培养一大批视野开阔、善于交流和训练有素的国际化人才已越来越被重视。早在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自此国内高校积极响应,先后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自2008年起,我校也开始对部分本科课程试行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专业课教学,经过近两年的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认识和经验,在此对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以期共同推进物理化学双语教学。

1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双语教学的实行大概有三种模式:①沉浸型教学模式(immersionbilingual education),学校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教学;②保持型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③过渡型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 education) ,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用外语上课”,它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促进学生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外,双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及学生掌握专业外语知识的表达和写作。通过对本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平时教学效果的观察,我们以过渡型教学模式为主。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用中英文重复解释,避免学生因听不懂而产生厌学情绪。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课前预习:遵循教学规律

由于物理化学学时数有限及其理论性较强,往往需要学生课前先预习,查找相关的英文单词和了解专业英文的表达习惯。通过对比,双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先预习和不预习的效果相差甚远。先预习的学生能理解教师提到的某个专业英语词汇的含义,并有兴趣继续思考下面的内容;而没有预习的学生在不清楚教师提到的某些专业词汇的含义后,失去了听懂和理解后续知识的耐心和信心,从而课堂效率低下。在我们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提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课堂预习笔记实行检查制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英文板书和制作英文多媒体课件,尽量用英文讲授。由于学生英文水平及专业领悟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较难专业词汇及重难点内容的讲授采用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双语课堂教学中,用英语提问,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如提高平时成绩)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每一章学习完毕后,布置英文作业,鼓励学生用英文解答。遇到内容听不懂,英文不会表达等问题,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提供相应的英文网址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信息,并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文流和讨论。同时还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渠道训练口语。课后,找学习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情况,并积极寻找与之相应的措施。所有这些尝试,将为我们逐步完善和实现物理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积累经验。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避免“填鸭”和“满堂灌”式教学。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科学,再加上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更会使得物理化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敬而远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和兴趣等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取“问题一讨论”式、启发式和师生或学生间讨论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设计的内容很多,例如结合所学理论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或为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或根据已学的概念自己演绎、推导新的概念及其特性;或根据多种现象归纳普遍规律等等。

4注重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和颜色鲜艳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管多媒体教学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并不适用于任何学科。由于物理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理论多、概念多、公式及条件多等特点,学生往往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随着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各专业的物理化学学时数大大减少,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板书时间,但涉及到一些公式的推导及使用条件,就必须结合板书进行推导和讲解,这样学生在较慢的速度中学习,才会融会贯通。

5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千方百计使传统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妙趣横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可以通过贴切、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或从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入讲授的知识内容;适当引入当代科技(前沿研究)简介学科新成就或把化学史和化学家史料融入课堂来活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引入新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原理”这一过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让他们思维进行创新活动。在讲到稀溶液依数性的时候,可以提问08年南方雪灾人们是如何让大雪融化的,它利用了物理化学中什么原理,然后利用物理化学中相平衡的知识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接受新知识。比如2009年干旱,甘肃省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什么物理化学知识,农药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为什么农民要锄地,仅只为除杂草吗,二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可用表面化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圆满的解释[8]。像这样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每一章中都有,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对周围遇到、看到或听说过的现象进行思索、寻求答案或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英语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空”对“空”的课堂说教,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提高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6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在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它在将经验事实上升到理论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①归纳法,即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②演绎法,即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③假设法,即当某一变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的方法。④模型法,即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热力学四大定律是从大量经验事实中归纳得到的。然后,以这四大定律为基础,运用严密的演绎法,得到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方程和结果。所以在热力学双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用演绎法学习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不能靠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那些符号、公式及其使用条件。假设和模型法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很多。这种方法的实质是紧紧地抓住现象的主要矛盾,暂时撇开次要因素,建立一个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模型。然后再用数学演绎出基本上符合实验事实的方程和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近似性,但却是人们认识事物和现象的最常用的方法。因此,要加强学生对这种方法和实例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提出和建立模型和分析模型的能力。注重传授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从而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

在物理化学双语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品质的培养。通过例举象clausius、nernst}klevin, i,angmiur, gibbs及arrhenius等科学家们在科学上的建树,点评告诉学生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勤奋和具有百折而不饶的精神;②善于观察生活;③善于总结、提炼、升华;④尊重实验事实,不弄虚作假。除此之外,通过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的成就,如黄子卿教授上世纪三十年代作的水的三相点,至今仍在世界通用等等,增强青年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在教学中适当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一些相关前沿实验的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本文以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为研究内容,提出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更新物理课程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目标、教学主体等,高中物理课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延伸和深化,其课程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方面,通过物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物理课程成绩的基础上,也应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生是物理课程的主体,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建立正确的高中课程物理主体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创建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传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地位。因此,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要充分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为主体”“成绩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协调教学环境、教师、学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实现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奠定理念基础。

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的好坏和适宜程度是评价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该以现有的教学环境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准则,符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符合课标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和本校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物理学习能力。在优化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三、重视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的教学形式,实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实验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更加有利于物理课程的教学。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课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重视物理实验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结合实验进行物理课程的教学,使物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以具体的形式把物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实验课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得到改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课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增强。

四、坚持物理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物理课程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物理学科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以及自然现象,都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物理知识是人类生活实践和自然现象经过具体性和抽象化而形成的经验总结。因此,物理学科知识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具体内容。物理课程是继承、发展和探索物理现象的有效手段,通过物理课程能够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物理学科知识,继续探索物理的未知领域。因此,物理学科教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讲授要结合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为学生呈现具体化的课堂形式,理论知识应该通过实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相关知识的产生原因、形式实践依据以及原理。把物理课程学习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借助生活常识、自然现象来进行物理知识的讲授,使物理课程知识学习生活化、具体化、情境化,减少物理知识学习的理论化和枯燥感,增加物理学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教师能够从容地组织物理课程教学,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成绩的同时,物理的实践应用能力也得到提升。通过诸多手段的干预,其目的都是营造有效课堂教学氛围,提高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高中物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52.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模式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科的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各阶段的物理教学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实验教学也给于了非常的重视,从实验设备的购置、实验指导教师的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初中物理课堂却普遍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总是不能有效的衔接,很多教师都认为理论是理论,实验是实验,实验只能是对于理论课的一种辅助,通过实验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论知识。而对于如何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反馈到理论教学中,进一步充实理论教学,则关注的比较少。实际上,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发展的,缺一不可。理论为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知识基础,而实验则可以有效验证和发现理论中的问题,为推动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升华提供参考和实践。本文拟通过对初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促进物理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之间的融合,为构建初中高效物理课堂提供基础。

一、加强课堂讲授中实验知识的融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意识形成

物理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发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很多教师讲课就是针对课堂知识开展,基本上在理论课堂上不涉及实验的内容,导致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还是一脸茫然,不知道物理实验是干什么的。实际上,理论课的目的主要是要给学生奠定知识基础,包括既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实验部分需要的知识基础。而且,由于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对于实验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不单单要为学生奠定实验课程需要的知识基础,还要更加明确的指给学生这部分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用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了解实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之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的讲解音调、音色、频率等声音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预先就对声学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外,教师需要着重的强调出音调与频率在声音中的关系和区别,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就要针对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实验,课下学生们要自己先加深一下了解和认识。

二、完善实验课堂开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实验课堂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反馈

新课程改革所使用的新教材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验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大家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实验课堂不单单是学生做完实验,写个实验报告就算结束了,这仅仅是完成了实验课程最表层的工作。而实际上,我们需要从实验课堂中挖掘出更多的价值,尤其是关于实验过程如何反馈到理论讲授中来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实验后,教师除了让学生写实验报告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让他们思考从这个沸腾中温度不变的问题还能引申出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不变?在什么情况下水的沸点才能变化?最终经过汇总,将此类问题带到课堂上去,在这里找到答案或者进一步向教师寻求答案,以此来丰富课堂讲授。

三、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模式改革,尝试理论实验同步开设

以往的很多教师在物理讲授课的课堂上,基本上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现在有了多媒体,很多教师开始用多媒体教学。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不过就是把教案换到PPT上放给学生,没什么新意。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就是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模仿,最后撰写报告。二者毫无联系,这也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尤其是通过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把一些实验教学就直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或者直接把实验课堂上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演示实验搬到理论讲授的课堂上,边理论、边实践,这样更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要着力加强理论将手中与实验内容相关度的情景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情景中真实的感受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强化实验意识。比如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物理情景、运用实验设计物理情景、利用已有知识设计物理情景、重现物理学史设计物理情景、由高科技热点话题设计物理情景、用小故事、小魔术、小幽默设计物理情景等。这样可以更好的在理论课堂上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供铺垫,让学生都更加踊跃的参与到实验中去。

物理学科,在整个初中教学体系中,很多人都认为比较难学,甚至连物理课的任课教师自己都这么认为。很多公式、定理、计算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教师教起来也感觉吃力,所以,成了初中物理课堂上学习的难题。而通过实验可以有效的解决物理教学中很多抽象概念教学难的问题,让学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概念。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理论讲授的认识。当然,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要想改进必然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物理教师更加深刻的领会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关系,深入改革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模式,加速二者的融合,最终才能真正有效的把初中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融合起来,为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松波.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考评方式初探[J]. 成功(教育),2011(7)

[2]张锋.实验让初中物理课堂更精彩[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1(10)

高中物理课堂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程;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标准对物理教学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定位,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构建便有了教学的依据.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极高,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最高效率地掌握了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能力,并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使物理课堂教学气氛和谐和轻松,可以保证学生具有极高的积极性,思维开阔了,创新能力便形成了.同时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形成创造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创设的民主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愉悦地学习.和学生多做交流,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和建议,并选择有用的进行采纳,改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断地进行具有建设性教学策略的调整.

二、合理确定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促进物理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物理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在解决物理现象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新的图式和同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会话概念,就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交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师生之间,一种是生生之间,这种交流是建立在民主和尊重基础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对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完成教学的预设,形成完美的生成,因此需要师生进行不断地沟通和交流,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随时反馈学生学习的进度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按照教学目标的指引,沿着教师预设的教学轨迹发展,最终实现教材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的教学互动、师生交流都是自主与互动教学模式的体现.当然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应该按照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确定灵活的教学模式.

三、编写预习的学案

课前的预习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学案预习法,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有效预习方法.教师在课前布置学案内容,学生按着学案所列问题提纲进行自主预习,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则实现自学,把未知和未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中来,通过和学生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烙印在脑海中成为图式.学案的编写和发放,要形成一定的机制,做到有发放、有检查、有批阅、有讨论、有结果.这样形成固定的习惯后,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提高作用.

四、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在学生质疑出问题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后,通过讨论和总结解决了问题,形成了新的概念.在此过程中,主要内容就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有思考意义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且问题在一定的情境出现,也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这样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问题提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锻炼和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还是学习物理的引子,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累,思维得到发散,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构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更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创设教学所需的环境和氛围.构建高效物理课堂,这是每一名物理教师所应认真对待的永久课题.

参考文献:

[1]徐传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3).

[2]杨青. 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