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A市B区共有49所幼儿园,其中省优质园共19所,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A市B区的5所幼儿园,分别是C幼儿园、D幼儿园、E幼儿园、F幼儿园、G幼儿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在这5所幼儿园中按年龄和性别层次进行抽样,共抽取了50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其中,40名女教师、10名男教师。40名女教师中包括20名老教师和20名年轻教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

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对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标准。通过仔细阅读并分析50名教师的教案,了解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设计的现状。并对5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目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并以我国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而制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之前,预先对幼儿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要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提出的依据不够科学。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教学方案的分析研究发现:有36%的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或直接参考教师指导用书上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24%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具体安排,结合优秀教案提出教育目标;6%的教师在提出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会考虑季节因素;14%的教师会根据家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科学教育目标;只有20%的教师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来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提出不够全面。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构成应该包含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知识经验。调查发现,94%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认知目标,80%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只有58%的教师提出了能力目标。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没有兼顾个体差异。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50名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认知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有42%的幼儿教师会考虑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幼儿园班级是按照年龄来划分,但相同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访谈中发现只有16%的幼儿教师注意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说明有84%的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教育并没有提出分层次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准备设计能力丰富的活动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准备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材料准备较单一。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材料较为单一的问题。56%的幼儿教师都是利用幼儿园现有材料或集体购买材料;28%的幼儿教师是根据活动内容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选择利用废旧材料。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充足。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研究发现,只有54%的幼儿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材料,仍然有46%的幼儿教师在准备科学活动材料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这势必会影响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既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又要拓宽幼儿的科学经验;既要体现科学的启蒙教育,又要具有时代性。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但是缺乏灵活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4%的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了幼儿的发展特点,52%的幼儿教师考虑到了活动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但仍有16%的幼儿教师是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来选择活动内容,说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但是缺乏整合性。通过访谈发现,有86%的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就能发现科学;同时有76%的幼儿教师还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能够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让幼儿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较为狭窄,72%的幼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五大领域内容间的有机整合。仅有28%的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重视将科学教育内容与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设计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所要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而在运用直观法时36%的幼儿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54%的幼儿教师会利用实物或挂图等作为直观法的教学材料。

(2)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运用没有关注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案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度不够。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有24%的幼儿教师采用了操作法,积极让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但是仍然有18%的幼儿教师只是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并没有运用操作法让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的个体探究,但调查中却发现,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58%的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26%的教师会利用小组活动的探究方式,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究。

5.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围绕教育内容展开,还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方案的研究发现:有46%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构严谨,教学环节清晰,环节设计能够层层递进;3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4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积极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但是仍然有30%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较为单一。

6.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设计是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导向和调节作用。科学活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的评价;二是对活动本身发展的评价。

(1)科学教育评价中偏重对幼儿获得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幼儿情感态度发展的评价。调查发现54%的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的评价包括了对目标、内容、过程的评价,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68%的幼儿教师注重知识技能性的目标的评价,而对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较少,只有24%。这表明有76%的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中对自身评价缺乏自我反思,评价意义不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方面做得不够,74%的幼儿教师较少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甚至有16%的幼儿教师不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10%的幼儿教师经常会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二)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形成的原因分析调查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现状既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之所以产生目前的现状,主要原因如下:

1.学前教育专业对职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培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职前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高低。但是由于目前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导致了对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素质培养力度不同。首先,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传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而忽视对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对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不够重视,训练较少。最后,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幼儿园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既要依靠职前教育阶段的培养,更要依靠职后阶段的教育培训。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在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园没有形成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一些幼儿园虽然也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但系统开展的对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培训较少。其次,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培训活动,但是对于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幼儿教师提升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动力不足。

三、建议及对策

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和幼儿园要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一)提升职前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可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学习和解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重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文件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导要点的规定,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解读能力。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幼儿园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

2.培养准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只有具有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良好素养,才能够科学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内容选择、方法组织、过程设计和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明确教案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设计要点。第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课,通过说课的形式,阐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二)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幼儿教师科学活动素养培训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科学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要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必须要先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一,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幼儿园要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首先,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学习培训,对学习培训合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对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三,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购置丰富的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的书籍,购买有助于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等,丰富的科学素材便于教师科学活动的组织。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培养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贯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所有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教师的一张嘴中“说”出来的,而学生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语文课上,训练幼师学生口语的课程教学中,讲完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要素时,需要让学生从形成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评论案例,这时教师出示多媒体播放录像(此录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儿园顶岗实习时拍摄的),一幕幕实实在在的幼儿园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间,有两个孩子起床如厕后没有立刻回寝室,而是边洗手边泼水玩,高兴极了,这时教师走了过来……播放到此处,教师按了暂停,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样处理现在这个问题呢?”在画面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直接让他们回去睡午觉”;有的学生说:“要给他们讲道理,不能浪费水资源”……最后,学生分析并评选出了几种最好的处理办法,其中一种办法要比录像上的教师处理的还要恰当,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教师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噢,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边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难过地哭了起来……”

二、提高理解能力

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讲到的幼儿图画故事具有夸饰性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国系列图画故事《狗熊的婚礼》,讲述狗熊安东和埃米在举行婚礼时,一阵春风吹走了安东的帽子和埃米的头纱,被春风吹走的帽子和头纱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们每一幅图都突出表现了夸饰性的特点。所谓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这一难点,通过图画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观、生动,学生一看便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幼师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将来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多媒体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多媒体播放的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朗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字、词,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准确的发音会运用到平时的一般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讲故事训练。又如,在训练学生讲《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边看边讲,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

部分学生觉得当幼儿教师很容易,学习不努力,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学习幼儿戏剧文学时,我会分组让学生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骄傲的小燕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猫等剧中角色。在表演时,我会拍摄每组童话剧的全过程后,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学生就会从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问题,就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或弱项不断努力。

五、总结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从初中生转变成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中职生,这一变化使得藏族学生必须在刚入校起重新对自我进行定位,以一种新的角色投入新的学习生活。适者生存始终是人类发展史上亘古不变的法则,学会适应是每个人健康生活、获取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新环境、新生活、新挑战的适应。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新生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既利于学校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能帮助藏族幼师新生尽快适应内地学习生活洲页利渡过角色转换期,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体系

基于少数民族学生在院校民族教育倍养的重要性,我们长期与藏族学生亲密接触,对他们的适应现状进行了调研。尽管每个内地院校制定了不同的入学教育方案,但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应从藏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其基本规律来选取和确定教育内容。

l、进行“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

开展行之有效的入学教育活动,是倍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藏族幼师生的有效途径,也是关系到能否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大事。各级各类学校应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简称“五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3,该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配备骨干教师提高教育效果。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构建参加历史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教育工作平台。如组织学生到湖南省博物馆、省烈士公园、韶山故居,长沙县故居等德育基地开展实践,强化其德育体验。利用专题讲座、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针对性地加强历史、民族常识和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学生“汉藏一家亲,共同爱祖国”的爱国情结,引导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简称“四个认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及反对分裂的思想基础。这些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有效性的入学教育,为内地幼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2、开展校史、校情和徐特立思想教育

该校前身是的老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创办的学校。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百年来学校倍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材,形成了以徐老革命精神与教育思想为精髓的优良办学传统。通过开展校情校史教育、校园参观和举办专题讲座,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延革、发展过程、办学特色,育人理念,学生就业前景等基本情况,倍养新生对学校的集体意识,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该校在学生入校开始就开展“师徐学徐”活动。将学习弘扬徐老革命精神与教育思想纳入班学生入学教育计划。同时开设《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徐特立人格风范研究》校本必修课,发放校本教材《当合圣人徐特立》,让学生全面了解徐特立作为杰出革命家、教育家、学者、道德楷模的光辉一生。开展以‘学习徐特立,做一个合格师范生”为主题的研讨会、主题征文、学术讲座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弘扬徐特立精神的自觉性,让学生领悟学校百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和精神,切实接受徐老革命精神与教育思想的洗礼,升华精神境界,牢固职业理想。

3、做好适应教育和生活指导

幼师生基本上是第一次离家从藏区远行到内地求学,从习惯了高原少氧环境转入海拔低多氧地区,醉氧,疲乏,身上长小小的暗红色小豆等种种不适应状态会一一出现。身体强烈的反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都需要他们独立处理,入学后如何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如何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将决定他们能否在学校顺利生活和学习,因此,加强对新生的适应教育和生活指导十分必要。通过生活常识教育讲座,向新生介绍饮食起居、社交、医疗健康、体育锻炼等常识。通过生活、人际、学习、角色适应指导,帮助幼师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效果来尽快熟悉校园和周边环境,适应学校管理模式,适应集体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角色转变,进而提高专业学习效率,以获得全面发展。

4、进行学业指导与专业教育

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将来求职谋生的重要手段。进行专业发展教育,促使幼师新生在入学起步阶段就建立起专业意识。一是专业认识教育。以专业课老师为基础,对专业设置、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专业的人才倍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去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树立职业理想。二是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明确学业发展方向,找准努力方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个性特点制讨个人发展规划,从而帮助他们为未来的职业及人生发展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如在个案谈心中,一昌都女生说,她小时候县里、镇里、村上都没有幼儿园,这几年村子里也办起了幼儿园。她决定要在长沙师范把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学好,将来回家乡教书,让娃娃们接受最好的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应在新生入学第一年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相关的教育。

5、加强法纪与安全教育

目前,多数校园属于开放式校园,周围环境变得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危害校园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所以法纪与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而藏族幼师生大多从小在牧区环境成长,外界获取信息渠道和知识背景相对单一,所以普遍思想比较单纯,法制与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再加上初来内地,对周边风土人情不熟悉,人身、财产安全容易受到威胁。该校牢固树立班“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新生认真学习相关校纪校规,营造自觉遵纪守法的氛围。通过讲座、知识展板、事故案例材料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辅导员、导师、生活老师下寝室交流、学生座谈会、安全检查、经常性的安全提醒、重点时段的防范、安全教育演练、典型案例教育警示等途径对新生进行相关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

6、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

军训训练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内地部分省(市)举办内地中职班的意见》(教民「20109)要求,内地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一个月的军事训}练。通过队列、内务整理、军令的训}练和行为规范教育,锻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倍养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学习生活和行为习一贯,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材是“EGP+ESP”教学模式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要加强ESP教材建设,选用或开发以目标情境需求分析为基础设计的高质量的教材。首先,教师在教材选用上要做好ESP知识和EGP知识的衔接。其次,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选取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完全适合所有学生。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删减掉那些难度大、不实用的内容,增加一些未来职业需要的、实用的内容,拓展教材的课外资源,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使之更好地为“EGP+ESP”教学模式服务。最后,幼师院校可以从幼教岗位的职业需求出发,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正确的语言学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组织能力强、素质高的英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同时邀请幼儿园资深幼教专家参与教材建设,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科学性、合理性、趣味性和职业性。

二、师资队伍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不仅要会教英语,还要懂得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幼师院校ESP课程基本上是由EGP教师担任,由于EGP教师普遍缺少课堂教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教师队伍的现状很难满足实际ESP教学的需求。因此,从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入手,更新其知识体系,增强其综合素质,提高其教学能力是开展“EGP+ESP”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条件。首先,英语教师可以依据个人的爱好,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幼教专业课程自我学习提高,系统地将学到的幼教专业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其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到幼儿园挂职锻炼或在幼儿园兼课的方式拓展自己幼教专业知识面,进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以增强。同时,学校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各种专业进修机会,选派一些具备一定学习能力,有一定培养价值的EGP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出国进修幼教专业课程,或鼓励优秀的英语教师攻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最后,高等学校可以与知名幼儿园签订合同,聘请其优秀教师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或者开展短期培训,并通过这些教师了解幼教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

三、教学方法

结合幼专院校的特点,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且差别较大的现状,根据学生入学水平和语言教育特点,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为主,交际法、视听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为辅来组织课堂教学,进行EGP知识的学习和ESP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来,增强“EGP+ESP”教学模式的效果。

四、评价体系

针对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方向)的培养目标,改变原来传统的评价模式,运用先进的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多元评估手段对学生进行主观和客观的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绩效性评价”方式,尽量减少笔试环节的比例,增加平时考核的比重,通过口试、课堂练讲、模拟教学等多种考核方式,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从态度、动机、任务完成情况、解决问题效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最后核定期末成绩。具体操作如下:每学期平时成绩占30%,期末为7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作品(含儿童英语教具制作、儿童剧表演、语音测试、演讲比赛等内容)完成情况,课堂任务组织、完成及汇报情况,口语表达流利与纯正熟练情况。期末考核分年级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一年级侧重语音、听力考核,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PRETCO(B级);二年级为口试、笔试考核,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PRETCO(A级);三年级以学生各项教学技能验收(包括讲故事、幼儿活动设计、模拟教学等)为主,考察学生教学基本功。

五、结语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幼儿文学课程的学习中,讲到的幼儿图画故事具有夸饰性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国系列图画故事《狗熊的婚礼》,讲述狗熊安东和埃米在举行婚礼时,一阵春风吹走了安东的帽子和埃米的头纱,被春风吹走的帽子和头纱经过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们每一幅图都突出表现了夸饰性的特点。所谓夸饰,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造成画面内容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形。这一难点,通过图画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观、生动,学生一看便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可以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语文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训练时,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格林童话故事《稻草、煤炭和豆子》,通过录音机给学生播放2-3遍后,让学生听故事,记录内容要点,再根据记录把这则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不但能按要求把内容要点记录下来,而且还能够模仿录音中的音色和情感把故事讲完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三、帮助幼师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将来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用语。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训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多媒体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每天早上跟着多媒体播放的播音员的标准发音朗读单音节和双音节字、词,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准确的发音会运用到平时的一般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讲故事训练。又如,在训练学生讲《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乌鸦和狐狸》的寓言故事,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边看边讲,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

从学生成长角度分析,间接经验的学习很必要,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亲身体验比道听途说更可贵。部分学生觉得当幼儿教师很容易,学习不努力,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评价他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学习幼儿戏剧文学时,我会分组让学生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骄傲的小燕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头饰,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猫等剧中角色。在表演时,我会拍摄每组童话剧的全过程后,播放给所有学生观看,学生就会从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问题,就会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和看待他人,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针对自己的不足或弱项不断努力。

五、结语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优质的数学启蒙教育,要能够引导幼儿从材料的操作中、从其自身的游戏行为中感知数学知识点并尝试在生活中延伸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需要教师具备无论在正式教学环境还是日常活动情境中均能启发幼儿建立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之间联系的相关智慧。〔4〕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缺少对幼儿主体认知发展规律的研究,表现出试图推进幼儿认知发展的“超前意识”,比如,活动设计中随意拔高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前让幼儿学习还没有认知经验的数学概念;单次活动中有多个新的数学概念同时出现等。这些看似超前的活动设计,事实上是扼杀了幼儿逐步感知数学知识、积累数学经验的机会。有正确数学活动设计理念的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天性,关注幼儿活动,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动机,通过选择、整合和提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琐事”来构建课程的内容,〔5〕多预设一些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探索的操作环节,向幼儿提供充分认知数学现象和规律的机会。

二、活动指导方面: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求,重视生成

对数学活动的预设固然是重要的,但也要关注活动生成。因为幼儿的数学认知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幼儿个体在数学学习上体现出不同的潜力、经验、能力、兴趣和需要。由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顺应幼儿的数学发展规律,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幼儿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仔细观察并及时根据幼儿的探索发现和发展需要,对不同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作出不同的反馈和指导。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生成点,善于将这些生成点转化为新的活动内容,以调整预设中的不合理之处。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的教育目的。但在一些数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的引导仍带有强制性———不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认知水平和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仍然按照自己固有模式和预设思路进行教学。比如,在一次大班的非标准测量学习活动中,教师预设用一根竹杆来量“房子”的高低。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尝试运用了其他工具进行测量且兴趣盎然,教师却不予采纳,坚持要求幼儿用预设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强制性教育行为,可能使幼儿在这次活动中失去了探索学习非标准测量和用数量表征的极好时机,还可能令幼儿丧失了继续探索数学现象的兴趣以及运用不同数学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教师能随时关注幼儿的想法,能及时调整预设活动方式,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在与同伴的讨论和比较中尝试判断、分析测量工具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等,那么,幼儿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将远远大于教师的预期。

三、活动评价方面:关注幼儿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育反思力度

幼儿个体之间对知识的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及掌握程度等存在差异性。这可能是幼儿自身认知发展阶段性问题,也有可能是家庭教育问题或受其他因素影响。教师在数学活动评价中,应关注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发挥评价对每个幼儿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关注幼儿个体,引发其学习兴趣目前的幼儿数学教育仍存在活动评价行为简单化的倾向,不论幼儿的认知程度如何、幼儿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学习目标,部分教师都一概以“棒、棒、你真棒”或直接否定等“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评价。而较少关注幼儿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概念的认知变化过程、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过程和数学经验水平的提高过程。还有些教师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评价依据的是活动最后结果,这是比较简便直观的方法,对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这种评价方式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所达到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策略水平,也无法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又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太多促进意义。幼儿个体的数学认知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关注不同幼儿的数学发展状况,顺应幼儿的数学认知规律,耐心等待他们从最初并不连贯的一些概念和技能中,逐步相互联结形成对数学知识较完整的理解。让幼儿通过不断体验去感知、表达其所获得的数学经验。因为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得数学的相关知识,更要引发幼儿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幼儿发展过程,促进活动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数学教育中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水平并及时调整课程进展状况;引导幼儿不断接近预定目标;激励幼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评价也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修正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近年来,新的评价方式已逐渐走向多元———从目标取向的评价到过程性评价、主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带给教师的应该是理念的更新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数学教育评价中,教师应该从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其整个数学学习的发展过程,自觉提高对幼儿个体数学发展的研究水平和数学课程构建能力。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当前我国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繁荣地区的学校教育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相对一流的师资。那么,应该如何提高偏远地区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呢?除了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本期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以河南特岗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探索和完善教师建设计划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的录用与培训、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其中,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了新的途径,进行网上自学,这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教师,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罗 竞

摘要:网上自学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幼儿教师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有四种:幼儿教师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 :网上自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04LX397)的段阶性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都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开展了各种以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查了解到,多数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相当部分幼儿教师参加了在职培训,开始培训的热情高涨,但多次培训之后感觉收获不大,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没有内化,难以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调查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经常通过网络自学,如网上观看优秀教学活动视频,查阅名师名园的幼教论文,在QQ群里讨论交流,网上论坛发表言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网上自学将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且重要的新途径。

二、网上自学的优势及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网上自学的优势。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幼儿教师,网上自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网上自学的实用性,相对于其他学习途径,它主要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现在幼儿教师多是80、90后一代,都是网络高手,习惯于上网查询与讨论,网上自学促使他们较快地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网上自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第一,网上有相当多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专家讲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观看的方式自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网上也有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咨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三、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

网上自学什么,怎么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网上自学: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

1.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阅相关文字资料。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共享,那些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可以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就像个虚拟世界,空间大,信息广,知识涵盖量大,但是由于言论自由,同时也充斥着不正确的言论。因此,在上网查询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网站,然后要学会鉴别、筛选各种信息,透彻理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新理念、新动态,同时,还要多阅读教育专家的论文,以实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视频形象直观、生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上优秀的幼儿教学视频,吸取经验。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幼儿教师都期望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但是缺少机会去实地参观或观摩,而网络则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网络上全国各地的幼儿教育教学视频都有,而且还有很多名师教学视频,教师们可通过观看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视频,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并向他们学习。例如,看看名师如何尊重幼儿,与他们互动,并学习他们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等等。但借鉴不是全盘照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3.通过QQ、论坛、邮箱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他人。网络上有多种交流方式,如QQ,MSN等,尤其是QQ,它功能多,使用便捷,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通过QQ可以进行个人聊天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发起群聊,广集智慧,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许多学前教育网站还开设了论坛,如北京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等论坛都非常活跃,由学前教育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斑竹”,浏览网页和参与讨论的人非常多,也可在学前教育专家发起的论坛里发文。此外,还可以用发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与专家交流,可以积累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4.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在线讲堂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通常是以专题形式展开的,参与者有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但这里的参与者与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有很大的区别。在线讲堂的学生人数不定,学习自主性较高,学生背景各异,学习层次不同。进行网络教学的都是一些网站或机构组织的一批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由于教学组织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等因素,教师一般以讲授某个专题内容为中心,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及时、主动地提出问题,课后可以跟教师进行交流或提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安排一个学习辅导员,用于教学环境、时间安排及冲突处理。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老师文化;学前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82

1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社会过程的一代代的习得和传承生活方式,文化需要通过人类的创造和不断地更新各种方法和工具而获得。幼儿园教师文化作为一个社会中的次级社会文化而存在,从社会文化、幼儿园文化中产生,但又区别与二者。它是针对幼儿园独特的情况、环境、教育对象而产生的特殊的文化。

幼儿园教师文化为研究取向的方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幼儿园教师文化定义可以直接解释为泰勒的演绎。有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文化,包含了对教学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师目标、工作环境、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文化生活、教育设施、社会组织、教师制度规范和传统习惯等。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的视角应该从集体到个体,从“教室文化”到“教师文化”,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以免忽视构成文化群体的现实条件。因此,幼儿园教师文化被视为个体生活方式、文化知识水平、价值取向和显的总和。

2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结构

经过深入研究了解文化的概念,新教师文化的定义逐渐摆脱了显性的行为模式和内在的价值体系的固有思维。文化包含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内容指的是组织成员(或团体)所分享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教师文化是以成员之间的关系形式和联系方式来表达的,它反映了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一方面,从教育实践来看,幼儿教师的行为是其“外在现实”的反映。幼儿园教师文化不只是在我们想象中存在着,也是在平时的身体力行中体现。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实践中,可以共享一定的价值观,形成有目的、有价值的理想范式选择,并将这种价值选择模式与幼儿园教师实践相结合。从这些方面来说,幼儿园教师文化是一种常见的信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3 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特征

(1)幼儿园教师文化情感性。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智力水平较低,但却在高速发展的幼儿,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自身拥有的专业水平还不够,情感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和特点。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关爱,给予情感上的呵护,因此,由于情感性的特点,也引发了教师女性占主导的现象,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教师会更亲和、更有安全感、心思更细腻,洞察孩子的心理变化、生理变化的灵敏度也更高。

(2)反思性。幼儿园教师文化作为孩子系统性启蒙教育的第一步,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技巧上不断提高,不断对孩子进行最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所有的教师一样,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育之前,都会有一个预先进行的备课过程,但是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会随时针对当前的状况,进行调整,随时会生成更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在此情此景下,生成最好的教育。

4 存在的问题

41 重理论,轻实践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但将所有的研究进行归类即可发现,大多数研究均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没有与实践进行结合。幼儿园作为儿童系统化培育的第一步,具体的实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氛围、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的教师文化,都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将研究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高于实践,但理论更多的给实践指导和服务。幼儿园教师文化包含的因素很多,而大部分研究均停留在保证教师正常的教学的层面上,没有做到面面俱到,缺少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技巧、教学方式、个人素质、沟通技巧的研究,应当对幼儿园教师文化进行更全面的挖掘和分析,从更好地指导实践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提高个体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幼儿园整体文化的进步,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42 研究范围有待扩充

“幼儿园教师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了幼儿园的方方面面,目前关于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整体进行把握,没有进行细致的挖掘。幼儿园教师文化的研究多集中于幼儿园教师文化与教师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影响,幼儿教师的性别因素对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影响。而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性格因素、课程安排的研究相对比较欠缺。幼儿园教师文化类属于教师文化这一大的范畴,因此需要具备与教师文化相关的理论体系,需要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而目前关于幼儿教师文化的研究的学科基础还比较单一,未能做到多学科的综合,这就限制了幼儿教师文化更好地与教师文化联结,造成研究者不能从文化层面对幼儿教师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能从深层次解读幼儿教师文化。因此,应当站在教师文化这一主线,以教师文化为基础,研究幼儿教师文化,确保理论基础更加牢固,理论研究更加丰富、全面、系统。

43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由于幼儿园教师文化情感性的需要,而女性教师母性角色的优点,更有耐心、更会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团队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甚至几乎全部的比例,而正常的教师比例应该是男女教师各占一半,这样,可以让男孩女孩都能有更好的性别榜样和教育,保证孩子性别个性化地健康成长。

近些年,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不仅吸收外来理论的精华,而且还不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自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文化的研究开始了新的征程,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同期进行革新,不仅如此,研究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研究方法不断增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文化开始成为研究主体。究其根本,幼儿园教师文化在幼儿园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幼儿园文化的主要根基。因此,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对幼儿园的组织发展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幼儿园教师文化环境还能够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间接影响幼儿教师的文化精神。正是在这样一个需求下,在未来的研究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研究,而且还要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这样才能更直观地反映和呈现出当前幼儿教师培养的现状,为更好地服务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宏伟教育叙事与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J].基础教育参考,2005(4).

[2]汪寒鹭,姜勇,陈妍上海市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状况[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

[3]Hargreaves,D The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teacher// In PWoodsTeacher strategies[M].London:Croom Helm,1980:125-148

[4]索长清我国幼儿园教师文化研究:F状、反思与展望[J].早期教育,2014(3):8-10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天性;幼儿课程;幼儿教师

一、提出问题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在人们不断追求幼儿教育扩大化的前提下,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小学化倾向和幼儿心理偏向成人化现象引起了家长和学者的关注,这就要求对幼儿教育重新定位,使幼儿教育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

二、文献综述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通俗日常叫法,在专业及学术角度来讲,将三岁之六岁儿童的教育称之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与一般教育一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外教育学家就已经提出了有关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的教育观。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要求依据人的自然性和自然倾向性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自然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使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自然人。福禄培尔进一步论述了教育的发展和适应自然原则,并阐述了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史中,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人也对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新的更为全面和专业的见解。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体系,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以“做”为中心的方法论,以活动性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性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为主的教学原则;陶行知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天性

天性顾名思义就是自然对人的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它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它含有一切遗传东西,一切与生俱来的东西,一切人体结构中存在的东西。”人类天性是自然史赋予人类物种的先天倾向性。天性是先在的,教育是后来者。在中国的传统哲学史中,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学说,指出:“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提出天赋善性论。孟子虽主张人性善,但他并不认为人的品质就必然是好的,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只是形成美德的生物前提,而非现成的美德。

(三)幼儿教育与天性

教育与天性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外铄论”与“内发论”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前者认为人类性格及人性的形成主要是经后天“塑造”而成。与之相反,后者则是强调教育是人类天性的自内而外的一种扩充与生成过程,教育的内在根据在于人的天性。

通过浏览文献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现当代社会中对于幼儿教育应顺应、尊重天性的呼吁少之又少,随着社会、国家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和人们教育观念的逐渐转变,顺应和尊重儿童天性的幼儿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程秀兰在其论文中提出,快乐幸福、理解尊重、保教关爱、身心健康、生命成长、习惯养成、心智启蒙和适应环境等八个方面基本凸显了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兴趣班和小学化则偏离了幼儿教育本质,即现当代的幼儿教育依然以教育和升学为重,并没有完全的尊重幼儿的天性;苗曼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天性引领的教育之路承载着幼儿教育的光明前途。幼儿园应成为幼儿天性成长的自然之“园”,游戏之“园”,快乐之“园”;幼儿教育应重在“养性”之道;幼儿认知应坚持“具身认知”的根本原则,不“做”不“学”,不“体”不“认”,体验、体会、体认、体悟应成为幼儿认知的基本路径。王萍在论文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游戏课程未受到重视,有时还受到冲击,幼儿园教育带有小学化倾向。吴宇在论文中指出:幼儿园课程设计陷入自然的失落的困境,幼儿园课程设计成人化、目标化、小学化、非游戏化、非生活化,并提出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重建,课程设计要遵从幼儿童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对策与建议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天性是文化的根基和尺度,我们必须尊崇天性。儿童的天性被称为童心。刘向东教授在其《儿童精神哲学》中强调,“儿童有自己的精神、哲学、道德和认知,童心是人的根,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个人不断提升的生长点和根基,也是文明的生长点和根基。”

在教师方面来说,国务院颁布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其中要求教师要具有“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幼儿教师要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不断进取,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再次,教师在幼儿园中要与幼儿建立和谐友好的师幼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不断鼓励幼儿去尝试和主动实践,老师要做幼儿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幼儿课程必须具有专业性、独特性,能够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课程的编制要适应幼儿的需要,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多进行联系实际的主题活动,邀请幼儿一起创设课程;幼儿课程内容上要灵活生动,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组织生成的教育活动,课程内容生活化;顺应幼儿天性的课程一定要回归到幼儿的天性本质中,即游戏,提倡游戏无目的性,鼓励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自主游戏并给予观察和指导,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并仔细引导和支持幼儿的游戏,观察和指导幼儿的游戏,鼓励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天性,形成幼儿的个性。(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2]苗曼.天性引领教育―幼儿教育变革路向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3.

[3]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2

[4]吴宇.归于自然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13,3

[5]冯晓霞.走向天性教育让儿童健康成长[J].教育观察,2014,(11)

[6]唐淑,何晓夏.学前教育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7]冯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8]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9]程秀兰.当代幼儿教育本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10]卢梭.爱弥儿(上)(下)[M].李平沤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软件 文献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游戏进入很多人的生活,因此教育游戏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对于幼儿应不应该玩电脑游戏,怎样设计适合幼儿的电脑游戏,已然成为很多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电脑游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得出了目前幼儿电脑游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点点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教育传播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文献分析法就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

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问卷,幼儿教师调查问卷由以下部分组成:基本信息、教师对电脑游戏的了解程度、教师对电脑游戏的态度、教师对电脑游戏设计的意见。

3 幼儿教育游戏研究的文献分析

由于对于幼儿教育游戏软件还没有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重视,我们输入“幼儿教育游戏软件”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因此,我们从幼儿传统游戏和教育游戏软件两个角度出发,来探求幼儿教育游戏软件的现状。本研究的样本,从2006年到2011年国内的有代表性的期刊上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中选取,并删除了和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得出下面的结论:

3.1 研究文献数目不断增加

从2006-2011年,每年的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连续5年来,我国关于“幼儿游戏”“教育游戏软件”的研究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这几年幼儿游戏和教育游戏软件相关的优秀硕士论文数量从无到陆续出现,说明我国关于幼儿游戏和教育游戏软件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2 研究关注点分析

幼儿游戏研究主要探讨传统游戏在幼儿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方面的应用,重要作用和价值等。同时通过一些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来探索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教师指导的时机以及介入的方式。幼儿游戏与音乐、英语、语言等结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总而言之,幼儿游戏研究涉及范围广,数量多,内容充实。这说明幼儿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已经受到普遍关注,而且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比较成熟。

教育游戏软件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国外教育游戏软件的一些经验,国内教育游戏软件的现状、教育与游戏如何结合、重要作用、设计开发和价值等。实践研究主要是教育游戏在中小学英语、数学、信息技术等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总而言之,教育游戏软件研究文献的不断增加,说明教育游戏软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当前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为中小学学生,对于教育游戏软件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方面还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传统的幼儿教育游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已经非常成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浪潮下,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到中小学教育,也对幼儿园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怎样将传统幼儿游戏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嫁接到幼儿教育游戏软件开发中,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理设计应用幼儿教育游戏软件,将会对幼儿园教学带来新的变革。

4 幼儿电脑游戏的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江苏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南师大幼儿园、金宝宝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87,有效问卷87,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2%。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处理,得出下面的结论:

4.1 教师对电脑游戏的了解情况以及认可程度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有93%的幼儿教师对电脑游戏“知道一些”或者“听别的老师说过”,只有2%的教师从来没有听说过电脑游戏。这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听说过电脑游戏,但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不多(只有5%),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很少使用”电脑游戏软件教学。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电脑游戏会对教学产生帮助,其中认为有很大帮助的占20%,而认为没什么帮助的仅占1%。看来他们对电脑游戏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4.2 电脑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及必要性

对于“你使用过电脑游戏软件进行教学吗?”,只有5%的教师“经常使用”,31%的教师表示“会用一些”,23%的教师“很少使用”,41%的教师表示“基本上不会使用”。

在问到“你认为有必要将电脑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时,有41%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有54%的教师“无所谓”,只有5%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对于电脑游戏应用于幼儿教学中,大部分幼儿教师都不反对,但是有半数以上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能他们对电脑游戏优越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怎样转变这部分教师对幼儿教育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的态度,也是以后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4.3 电脑游戏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有32%的教师认为幼儿对电脑游戏是“都感兴趣”的,有36%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幼儿对电脑游戏是感兴趣的,可见,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对电脑游戏是有兴趣的,那么,电脑游戏吸引幼儿的因素有哪些呢?

4.4 电脑游戏吸引幼儿的原因

表1 电脑游戏吸引幼儿的原因

从表1可知,“画面生动、音乐动听”是教师认为最能吸引幼儿的电脑游戏因素,其次是“游戏情节有趣”和“游戏的激励和反馈效果好”。这三者都基本是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4.5 教师对电脑游戏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建议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电脑游戏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帮助,教师通常认为电脑游戏对幼儿的帮助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情感,启发思维”和“激发兴趣,增强动机”方面,当然“获得知识”和“开阔视野”也是教师关注的方面。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教师要求的教育游戏软件,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

5 研究结论

通过对幼儿电脑游戏的调查分析,结合有关文献内容和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5.1 国内幼儿教育游戏理论与实践研究时间短,程度浅

国内幼儿教育游戏理论研究基本是空白,现如今针对幼儿的教育游戏很多都是直接来自国外,缺乏本土化研究,并且很多针对幼儿的电脑游戏都是商业运作,存在很多弊端,以至于家长和幼儿教师都不敢轻易的将电脑游戏应用于幼儿的学习中。国内对学前儿童教育游戏软件开发理论研究基本没有,少量的幼儿教育游戏软件理论研究也是关于,幼儿教育游戏的功能等。传统的幼儿教育游戏理论与实践都比较成熟,教育游戏软件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那么怎样借鉴成功的传统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应用到教育游戏软件设计中,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而言,幼儿电脑游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时间很短、程度较浅,该类型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尚处起步阶段。

5.2 教师对幼儿电脑游戏比较认可,但是却不敢轻易使用

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却不太愿意将电脑游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他们对电脑游戏还存在很多顾虑,比如,娱乐与知识的结合不容易,电脑游戏不利于教师组织与管理等;因此,如何解决教师的顾虑,使电脑游戏成功的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研究。

5.3 幼儿电脑游戏软件的设计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得到大家广泛认可的幼儿电脑游戏软件,这也是阻碍电脑游戏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原因。幼儿电脑游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应该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的需求,幼儿园教师的需求等。那么究竟应如何设计适合各方需求的电脑游戏软件呢?我们参考桑德拉・L・卡尔弗特在《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有效的教育性电视节目和计算机教育软件的特性”,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为幼儿电脑游戏设计提出如下一些策略:

5.3.1 知觉突显策略。幼儿电脑游戏软件,应该注重幼儿的心理特征,在动作、音效和视觉效果上多做考虑。

5.3.2 语言策略。对于幼儿电脑游戏软件,应该使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

5.3.3 反馈策略。来自游戏结果的种种反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电脑游戏的反馈,应该尽量用一些幼儿熟悉的语言、人物等。例如,“你最棒”等幼儿喜欢的用词。

5.3.4 交互策略。由于幼儿的动作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电脑游戏的交互要尽量简单化,便于幼儿操作。

5.3.5 重复策略。电脑游戏中应该不断地重复主题和主要信息,便于幼儿的理解。

5.3.6 角色扮演策略。游戏不仅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情境,增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游戏中,角色扮演可以带给学习者更强烈、更真实的感受,让游戏者将自己内在抽象的感受更具体地表现出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者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想像自我、控制自我。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维持着学习者在游戏中的兴趣(Prensky,2001)。

5.3.7 快乐策略。幼儿电脑游戏软件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要令幼儿感到快乐。快乐学习应该被表现为是令人振奋的和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个令人厌烦的、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要儿童忍受。因此,在幼儿电脑游戏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寓教于乐”的思想应该贯穿始终。

幼儿教育游戏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需要教师、专家和游戏设计者等诸多人士共同的努力。希望本文能给正在探求幼儿教育游戏发展的教师和游戏设计者们一点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石晋阳,张义兵.关于低龄儿童与电脑游戏的家长调查报告[J].学前教育研究,2005(4).

[2](美)桑德拉.L.卡尔弗特著,傅小兰、严正译.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版,第282、322页.

[3]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1).

作者简介:

孟晓莉,女,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 课程设置 层级课程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需要还是家长要求,都希望有更多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重视,幼儿师范院校被赋予新的使命,顺应时展,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日渐提上重要日程。优秀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靠职前教育,而职前教育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课程设置。因此,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必须优化教育中的课程结构,合理设置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专业课程,使其培养出更多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人才,才能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国内外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构成了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准备标准,明确了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应知应做的内容,规定了与不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共同价值和发展主题。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教师应从传统的角色框架中走出来,成为幼儿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结合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应把培养实践型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即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情智结构、较强实践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以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

培养目标决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为完成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因此,建立幼儿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并解决专科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规范课程设置,促进幼儿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力求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因此,我建议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层次的专业中构建层级课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抓技能先行、促内涵发展的课程模式,将所有学科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学前教育层级课程可分为四个层级。每个层级由若干门支撑课程构成,各课程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

一、第一层级――夯实文化基础

此层级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修养、文明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教育的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现代教育技术、体育等科目,这既是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又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旨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基础课是对学生将来从事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以及幼儿园管理所进行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的教育,主要开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教育史、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是构建幼儿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前提。通过对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现代学前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形成作为幼儿教师的必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掌握对幼儿进行知识教学和组织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幼儿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专业素养,以期适应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的要求。

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形成健康的儿童观,而且要不断拓宽理论知识面,了解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并将教育理论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这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学生要具备宽广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较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并随时了解学前教育最前沿动态。而这些能力最初就是从学生时代对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类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此层级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实施教师素质教育的基石,是未来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阶梯。只有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二、第二层级――突出技能训练

此层级课程是对学生将来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和培养幼儿艺术素质所进行的教育与训练,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艺术类技能训练课程三大类。其中,基本技能训练课程主要开设教师口语、英语口语、三笔字训练等课程;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主要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各科教学法;艺术类技能训练课主要开设舞蹈、健美操、少儿舞蹈创编、礼仪、乐理、键盘、声乐、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简笔画、色彩、儿童画创作、手工制作等科目。上述课程教学旨在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又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创设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唱一首好歌、弹一曲好琴、画一手好画、写一笔好字、讲一口好故事,有较好的舞蹈表现力,有较强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并能在以后工作中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层级设置的课程既是由学前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是层级课程体系中关键的一环。通过对这类课程专门化、系统化的学习,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能够融会贯通,掌握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利于增强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

三、第三层级――拓展创新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标,必须打破过去“三学六法”的局限性,设置拓展创新课程。本层级课程包括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三个方面,涉及儿童早期教育、儿童营养、儿童潜能与开发、儿童心理咨询、幼教热点透视等问题,主要开设:优生学、亲子活动指导、食品营养与健康、家庭教育学、幼儿潜能开发、幼儿心理辅导、幼儿发展与评价、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玩教具制作、电脑美术、电脑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以及国内外幼儿园特色课程。

创新层级课程是第一、二层级课程的延伸、提高和补充,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是课程体系中最灵活、最具个性化的特色课程。此课程的设立,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发展,着眼于扩大学生的职业视野、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结构的优化,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色,对教学内容作出适时调整和更新,并时时以“研”为提升点,促使学生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聚焦教育热点,钻研教育技能,以提升理论的应用水平和技能的创新水平。

四、第四层级――落实实践应用

此层级课程是广义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是全部课堂教学的延伸,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两部分。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训和教育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贯穿于五年教学活动的始终;社会实践采用多种形式,内容有社会公益活动、参观调查、社会咨询、勤工助学等。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间接或直接地参与教学实践,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诊断自己所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在实际中开展应用性的研究活动,能直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他们对教育技能的全面掌握与提高。加强层级课程的实践环节,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增加实践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性是靠实践性知识来保障的。如果仅仅限于书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研究的意识和操作能力差,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定难以有效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的实际运用水平。此层级课程是五年制师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综合实践性质的重要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是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立足幼教领域开展研究活动,强化教育技能创新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这对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印证理论知识,巩固专业思想,学习与掌握幼儿教育规律,培养从事幼儿保育、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幼儿教育研究的实际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时代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学前教育师资课程的设置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朝着新的方向前进。我们应顺应新时期幼儿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在继续重视政治思想素质、强调文化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素质与教育理论素养,拓展丰富创新特色课程,落实实践应用。层级课程设置不仅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较好地满足未来幼儿教师保育教育的实践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必要的专业与技能准备。

参考文献:

[1]秦光兰.幼师大专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7-8.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目前,民办幼儿园虽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有较好的趋势,但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仍存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培训机会少、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等方面。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教育理论

民办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特别是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工作要点对民办教育改革的鼓励,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当前民办幼儿园虽然在发展速度与规模上表现出较乐观的趋势,但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如何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幼儿教育研究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更是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民办幼儿园教师,一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这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二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教育智慧,二者缺一不可。理论学习是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素养的保障。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带动幼儿园教师观念、思想的碰撞。因此,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关键且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教育理论的培训。本文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其对现有教育理论培训的认识及需求现状,为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长春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现状

长春市的民办幼儿园约有503所,占该市幼儿园的64.2%,根据规模分成两种:大型民办幼儿园(包括连锁幼儿园、幼儿人数多于200的幼儿园)、小型民办幼儿园。笔者分别选取大型民办幼儿园20所、小型民办幼儿园30所,对这50所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发现以下问题。

1.培训机会少,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特别少,只有一些大型民办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参加过省、市举办的培训,普通幼儿园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即使参加过的幼儿园教师也普遍认为当前培训的内容对他们的实际工作来说意义不是很大,而且培训时间长,还要兼顾幼儿园的工作,往往是两边跑,一个培训下来不仅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还搞得身心疲惫。在这一点上,民办幼儿园教师认为当前的培训完全没有考虑他们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其他形式的培训,如园本培训在大型幼儿园相对较多,种类包括外出培训的教师回来后分享培训感受、介绍经验;骨干优秀教师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观摩;还有一些园长自己组织的教学理论培训等等。但在一些私立的小型幼儿园,教师很难有机会外出培训,连最基本的园本培训都很少见,教师的任务就是上课、带好儿童,在园内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教师们普遍反映这就是一份工作,岗位固定,每天的任务都没完成,根本没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工作遇到的问题也只能简单处理,没有科学的方法。在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心目中,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带好孩子,满足家长的需要、让园长满意。谈及自身的发展时,他们也希望有提升自我的平台,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根据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急需一些和工作实际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理论基础薄弱,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都很强,唱、跳、写、讲都很自如,在一线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遇到一些教育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尤其是在家校合作中,明知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但却不知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去做家长工作。例如,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于幼儿成长不利,但为了家长的要求,保持入学率,幼儿园还是得教写字、教算术;针对日常生活中幼儿表现的心理问题或呈现的现象也不知如何去解释、去解决;除此之外,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智慧、幼儿活动组织和管理技能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他们也希望通过相关的培训来武装自己。从总体调查结果来看,民办幼儿园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论、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难题也使得他们认识到自身应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解决幼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调查也发现,长春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意义有了更准确的认知,他们希望在工作时间内既可以完成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又可以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幼儿教育质量。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的急切需求,足以说明他们已认识到教育理论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基点,脱离教育理论的专业成长是很难实现的。目前,民办幼儿园教师还缺少参与相关培训的资源,可行且有效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与完善。

二、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文件中指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当前由于民办幼儿园的性质,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应该增加其培训资源,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使民办幼儿园教师也能拥有和公立幼儿园教师一样参加培训的机会。民办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和公立园一样的任务,甚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以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为基础,开展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是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结合有效的培训原则来保证培训效果。

1.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时间。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的特点与需求,培训时间的确定上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工作,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把僵化的培训调整为适合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安排,机动灵活、力求合理。例如,可以采用网络授课、切割培训时间等方式,满足教师自由选择学习时间的需求;同时,集中培训在时间安排上也应尽可能不影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尽量缩短、内容尽量实而精,保证教师拥有正常的生活作息。

2.选择切实有效的培训内容。民办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有着很强的需求,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的准备工作就是对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他们的层次水平、心理需求进行分析,以设计相宜的培训内容;尽量做到难易比例不同、讲解深度不同,最终达到不同层次幼儿园教师均衡受益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园教师感受到教育理论培训是个动态的过程,关注教师的参与、教师的需求,要始终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去帮助他们用理论解读教育实践,引发幼儿园教师的共鸣,保证参培幼儿园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3.创设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意味着角色的转变,即教育者转变为受教育者,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很难发挥作用,这就对培训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必须得将原有的被动接受培训模式改成“以参培教师为主体,以参与、互动、交流为主导,以情感共鸣为主线,构成网络互动培训、现场小组讨论、参与体验等一体化的多维培训模式”。由于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性质、岗位起点、专业成长等几个方面与中小学教师有着很大差异,以往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运用到幼儿园教师培训中时,必须要进行调查、分析、论证等方可借鉴,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的新颖、可行。

4.开拓培训的新途径。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瓶颈在于教师没有时间外出参加学习,幼儿园在人员设置上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远程培训平台是解决民办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困难的可行且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在全球都受到欢迎,在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教育理论培训就可以开设“SPOC”,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师培训网络平台,既可以为教师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还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如人力成本、距离成本。民办幼儿园的现状是教师人数少、一人多岗,外出脱产培训将给幼儿园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培训形式更应倾向于远程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可行性上都更符合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民办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可设置成模块菜单式,每个模块下为学员提供可选择式菜单,满足不同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所需要的课程。民办幼儿园教育理论培训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其还需要学者、行政管理者、培训者以及一线幼儿园教师等群体的通力合作、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平台,实现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长久目标。

作者:李涛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教育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05.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专科层次 幼儿教育 专业特性 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第一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学制;专业化水平:称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40-05

近现代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称谓的改变,不单单是字眼的变化,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仅仅做幼儿身体的养护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等等。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呈何种趋势。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从称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保姆”: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由经过培训的育婴堂中的乳媪、敬节堂中的节妇以及愿做保姆的女佣、贫妇充任的。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重新修订后正式颁布实行,史称“癸卯学制”。学制规定设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并把这一机构称为“蒙养院”,还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当时的中国严禁设立女学。在没有女师范生可以充任蒙养院师资的情况下,《章程》规定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附设蒙养院,通过培训乳媪和节妇让她们充当蒙养院的教养人员。乳媪、节妇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后,“讲习认真,保育、教导合法者”可以获得保姆教习凭单,以此单作为入耳只凭证。

对蒙养院师资的培养,主要以传授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为主。蒙养院虽然引进了若干外国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只择取“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教授。可见,此时对于师资的培养,是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为基本特征的,只重视妇德教育,忽视体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旨在教授“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随着蒙养院的发展,原有育婴堂、敬节堂中的乳媪、节妇数量少且总体素质偏低,已很难满足蒙养院对师资的要求了。为了解决蒙养院师资奇缺的问题,同时迫于社会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政府禁止设立女学这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现象的激烈批判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用以培养小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虽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没有规定设立单独的幼儿师范学堂,但是毕竟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培养幼教师资的问题。《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文化水平、年龄、人格品性等均有具体要求:“①以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级、年15岁以上者为合格。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级、年13岁以上者亦可入学;唯当令其先入预备科补习一年,再升入女子师范科。②须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者,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具体要求来看,这一阶段对幼教师资的外在要求增多,且更为严格。蒙养院的师资不再是思想封建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妇女,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身家清白、品行端淑的女子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把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作为根本宗旨,要求女师范生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求女师范生养成“贞静、顺良、慈淑、端俭”等诸多美德。体育方面,废除女子缠足,以使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习。开设“教育原理”“家庭教育之法”“蒙养院保育之法”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凡是有关日用生计及女子技艺的科目,“务注意讲授练习,力祛坐食交谪之弊”。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女师范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具有实用性、技艺性、科学性及师范性的特点,“与近代幼稚园所开设的课程差不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院”改为“蒙养园”,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必须是女子并且具备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的资格,或者是由相关部门验定合格的人员。至此,对幼教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女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求对女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授的内容更强调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女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2.“幼稚园教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1919年的,将中国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阶段。模仿日本痕迹较深的壬子癸丑学制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了。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于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往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幼稚园的师资称为“幼稚园教员”,必须是幼稚师范学校(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毕业的师范生或是具备小学教员资格并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女子。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就需要接受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检定。

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的《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要附设幼稚师范科,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军事、工艺)、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实习包括参观、试习、试教,在每项实习前后都要完成预备、报告、讨论三项手续。师范学校还要附设幼稚园,以便于师范生实习。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使师范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运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教养员”: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于1951年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即“1951年学制”。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教员”改称为“教养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年龄不作统一规定。在幼儿教育师资特别缺乏的地方,初级师范学校要附设幼儿师范科,招收年龄较长的高小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养员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大力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策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二是采取一些非正规的短期训练措施,以补足当地师资的缺额。短期培训的对象至少应有初中一年以上的文化程度,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业务知识技能”。

1951年学制颁布后,国家对幼教师资的培训更加重视,幼儿师范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规定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科目包括世界通史与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与学前教育史、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专题课堂讨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选修科目及各科教学法等。与以往相比,此时幼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技能并重。教育见习的增设,使师范生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优秀教养员的实际教育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减少物理、化学等科目,增设有利于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科目,如钢琴等,使幼教师资的专业内涵进一步凸显。

4.“幼儿园教师”: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确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在专业化水平上,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其专业性也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癸卯学制时,充任保姆的乳媪、节妇和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可见,当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少,入职门槛非常低。政府更多的是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当作一项“补益贫民生计”的惠民政策。直至壬子癸丑学制时,对保姆的专业要求开始凸显。壬戌学制对幼稚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学制对于教养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高级中学毕业且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当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确定为“幼儿园教师”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合格证书,这一规定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到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同的地位上,这在之前的任一阶段都是没有出现过的。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保姆,发展到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质的提升。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责也从癸卯学制阶段的“专在发育其身体”逐渐发展到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凸显教育的职责。1932年的《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幼稚园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以及餐点,而且列出了每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及至1951年学制阶段,幼儿园更加注重有保有教,保教结合,既要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由最初单纯强调保育的“看护者”,发展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启示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对以往学制的分析发现,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专业技能培养,以致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无从下手。某些专科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则过于偏重钢琴、舞蹈等技能课,轻视理论知识教育,以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不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

事实上,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弹、跳、唱的功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要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实践不仅仅为内化理论知识服务,更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专业品质,为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各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自壬子癸丑学制以来,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高级别资格向低级别资格融通方面。这种“下位融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可以去幼儿园执教,幼儿园教师却不可以去中小学执教。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每一阶段学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下位融通”制度的存在还导致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因为许多教师更愿意去考取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因为许多强调教师弹、跳、唱等技能功底的幼儿园更倾向于招聘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许多音、体、美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大降低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凭证,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质量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教师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即持有哪一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就在哪一阶段执教。幼儿园应把幼儿园教9币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复审也很有必要,可以借此防止出现教师资格证的执照化和终身化问题。

3.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从以往学制的变迁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近代女学的创办为幼儿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历届政府不论是通过改革学制还是颁布文件来发展幼儿教育,都引导着幼儿园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更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份《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美.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J〕.早期教育,2012,(3):27.

〔2〕〔3〕〔4〕(5〕〔1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99.

〔6〕〔7〕〔8〕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5-582.

〔9〕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4.

〔10〕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9.

〔1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00.

〔12〕〔13〕唐淑,冯晓霞.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5.

〔14〕〔15〕〔17〕〔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6〕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