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

乡村教育调查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篇

区妇联的相关人士在当天的记者见面会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此次的主题调查在顺德尚属首次,但区妇联及区家庭教育研究会都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无论是从调查的严谨性还是受访对象的代表性,此次调查都有着相当的重视与认真的态度。从调查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与问题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顺德居村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报告解读:四大误区成居村家庭教育“拦路虎”

调查发现,就当前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相关人士认为,正确面对家庭教育中的误区才有可能将家庭教育工作建设得更为理性化和现实化。

突围爆点:三大建言修补居村家庭教育缺口

针对调查总结出来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误区,区妇联、区家庭教育研究会人员在经过大量调研及收集相关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三项可行方案,以弥补因家长原因造成的居村家庭教育的种种不足。

素质调查1

普遍较低,亟待转变理念及行为

数据统计

学历方面:受访家长中,44.8%的家长学历在初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专以上的仅占8.1%。;

意识方面:自认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只占11.%,而在获取辅导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识方面,高达34.6%的家长竟然回答“一点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帮助的家长不到10%。

■原因透析

一、居村家长学习意识淡薄,难得看书看报,更何况儿童教育、心理辅导之类的书籍;

二、居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家庭教育行为极为欠缺;

三、居村家长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扰太多,给孩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市民声音

北滘的郑一堂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认,工作压力大,没有意识去对孩子的学习和相关教育进行过思考。

记者采访中发现,排除素质的原因,相当多的家长都会用“工作”说事,以此来作为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借口。

专家评点

顺德区容桂幸福陈占梅小学校长曾宪松:家长素质的高低是相对性的,不可否认居村的家长相对城区的会稍为偏低一些,而且素质偏低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就明显低于素质高的家长,表现出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完全托管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要改变这一点关键要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意识调查2

缺乏理性,将教育重担交付学校

数据统计

家校互动:有意识与学校保持联系并主动从学校方了解关注孩子状况的只占受访人数的17.8%。

■原因透析

一、认识有误。居村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与己无关;

二、责

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后,家长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责学校失职。 市民声音

邓刚则是为数不多的大专生之一,尽管如此,他认为作为家长,都有着自己的社会任务,教师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学校就有成体系地施行。

记者走访中发现,就教育所承担的任务而言,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学校”,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

专家评

点顺德区大良凤城中学副校长尧勇:教育孩子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责任,要是缺少一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一种缺失。比如说道德品质的培养,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里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这块缺少了,孩子这一方面的培养就失去了一个正确的观念导向,再把孩子放到学校来,教育就会难免出现一些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在观念上转变过来。

理念调查3

望子成龙,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数据统计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孩子的思想建设、内心感受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

关注度方面:在校表现的关注占20.5%,能否自觉完成作业

占19.5%,而关注品德表现及校园生活感受的只占13%。 对错犯错方面:能采取说服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占57.3%,而采取“不理他”“关在家里”“罚站”等消极方法的有22.7%。

■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局限于孩子的书本知识或成绩表现;

二、方式失策。基于对孩子的期望,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认为严厉、高压才会对孩子有更大的触动。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2篇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3篇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4篇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5篇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6篇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7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成人教育,都取得很大进步,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提高,校舍环境有较大优化与改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等。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以后教育成长。因而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从基层农村来了解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现乡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引起社会关注。

而且,乡村小学的办学情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推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点。华南师范大学是大学是广东教育的龙头,华师人秉承着关注教育的时代责任感,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为什么选增城做调查呢?因为增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过现在并不是十分发达,处在转型中,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存在数量较多的农村小学,而且增城离华师比较近,本人对增城比较熟悉,所以选增城市乡村小学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1) 主题:关于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以广东增城为例。

(2)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反映整个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的一些共同情况,引起各方重视,为达到推动广东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贡献。

 

三.文献探讨

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有很多,人们都普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乡村小学办学仍然比较落后 ,与城镇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小学办学要追上城镇小学,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中尽量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次调查课题的一些已有资料。   

另外有专家曾指出增城市,或者其它地方乡村小学办学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农村教育的话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二)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 乡村小学的办学,现阶段还不是扩大优质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问题。

(四) 乡村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老化,二是办学经费短缺,三是办学环境较差。

 

四.研究设计

(1)  调查方法:实地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加上拍摄,实施实地观察法。

(2)  研究的模型:增城市各镇各选一个乡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如派潭镇—庙谭小学:小楼镇—棠下小学:荔城镇—棠村小学:正果镇—兰溪小学:石潭镇—麻车小学:朱村镇—莲塘小学:中新镇—梁屋小学:新塘镇—大勿村小村。(如果不存在所选小学,例如出现一些小学合并等情况,可选该镇乡村另外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这是初定,根据实际情况可改。)

(3)  分析单位: 所选的乡村小学。

 

五.研究调查步骤

(1)  选题,查找所选课题的相关资料,为调查的开展作理论准备。

(2)  组队:调研的队伍为10个人,选熟悉增城市的学生为主,以1人为组长,3人为采访员,3人为记录员,2人为后勤人员,1人负责拍摄。实施调研时,除组长和拍摄人员确定不变外,队伍里每个人可轮流当采访员、记录员和后勤人员。

(3)  申请:写好计划书,组好队后写一份书面报告给学校,希望学校批准,并希望得到一些资金支持及给增城市教育局的介绍信。

(4)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稿,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访谈稿见附表,做好调查开展的资料准备。

(5)  进行调查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去增城市教育局说明此行目的,并努力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概貌的一些资料;

然后,去所选各镇乡村小学进行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所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访谈对象包括学校师生,该村村民,学生家长等。

派发问卷的数量为每个学校50份,其中学生卷40份,教师卷10份,访谈的人数为每个学校和村庄20人,其中学生6人,教师6人,普通村民4人,学生家长4人。

最后,收集整理资料。每采访调查一个镇一个乡村小学就整理一遍,最后汇总整理。

(5) 分析资料:考虑经济、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对该村小学办学影响。做到仔细认真,以小见大。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其他调研成果。

注:访谈稿见附表。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本课题专业对口、立意深远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本身所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关心我国教育状况,这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具有一致性。目前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此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深入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的具体情况,通过以增城为例反映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面临的共同困境,引起社会重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二)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经过请教老师得到建议和我们小组的讨论,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勾画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 调查对象资源丰富,资料来源可靠

增城市的乡村小学数量多,而且增城是广州郊区的一个县级市,离华南师范大学比较近,交通方便,这为我们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

(四) 人力资源优势

我们的成员有10人,基本上对增城市比较熟悉,方便解决交通与语言问题,便于调研开展。而且队员都有参与下乡的暑假调研,积累了一些调研经验,并且有社团工作的经历,这对于我们课题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 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

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针对性强且可行性强,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七.测量

(1)  研究中主要变量:被采访人员的不确定性,乡村小学上学的时间、队伍进行调查时间安排、天气、调查期间人们的活动等。

(2)  测量(即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拍摄(拍摄学生、老师、校舍、村落、学生活动等)

 

八. 资料收集方法

     实地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挖掘调查所选乡村小学办学真实情况,然后汇总反映,记录员和采访员要努力合作,拍摄员要抓住调查中精彩镜头。

 

九.分析方法

(1)  主要考虑经济因素,思考经济与乡村小学教育的关系。

(2)  还有考虑环境、风俗等其它因素对该村小学办学情况影响。

(3)  经济差异对办学影响作详细描述,各村所属镇环境、经济等因素作为差异性比较,还有注意人们对学校办学的关注程度。

(4)  汇总资料后要做到以小见大,因而联系到广州、广东乃至全国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十.研究时间表

如下:

 

 

 

 

时间

事件

注意事项

2010年暑假前一个月

组队,向学校申请

尽量不要与考试复习冲突

2010年暑假开始后

着手调查,先去增城市教育局了解总体情况

调查时用语要礼貌,拍摄要得到批准

2010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

按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石滩镇、中新镇、新塘镇、朱村镇、荔城镇顺序进行调查   

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做好问卷调查、访谈记录与拍摄工作,回来整理

2010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继续调查

了解小学开学的时间,争取调查他们正式上课的情况,继续完成前面没有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0年11月

整理资料

做到详细和仔细

2010年12月

写好成果,论文及制作网页

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十一.成果呈现方式

     论文加上网页,详细反映本次调查的成果,论文是作为本次调查的报告,网页的内容除了调查报告的方面,还有拍摄情景,以及与被采访者的谈话视频等。成果整理后,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反映。

 

十二.经费预算

总    计: 880(单位:元 人民币)

具体预算如下:

打印费:400份问卷*0.2元=80元

交通费:500元

通讯费:100元

摄影费:100元

其他费用:100元

 

 

 

 

 

 

 

 

 

 

 

 

                                                                                                                                                             

附表

访谈稿 (初定)

一.针对校长   

    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一些情况,首先感谢您!我们想知道:

1 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老师?     

2 你们学校的课室、体育场所是否设备齐全或足够?

3 您觉得乡村小学有面临哪些困境?例如你们学校?

4 作为一校之长,您有什么意见可推进乡村小学办学吗?

5 跟城市小学相比,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与城镇小学有什么差别?

(还会有其他问题)等等

二.针对老师

老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想了解一些情况,首先谢谢您!

1. 你认为自己喜欢在乡村小学里教书吗?

2. 或者说,让您留在乡村里教书的动力是什么?

3. 您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有什么看法?

4. 您是教一个科目,还是几个科目呢?还有,您教几个年级?

5. 您觉得乡村小学的办学要提高,需要哪些人或部门的努力?

6. 等等

三. 针对学生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现在想问一下你们的问题,你们想听吗?

1. 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吗?

2. 你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呀?为什么呢?

3. 你们喜欢在这里读书吗?

4. 放学后,你们会在学校里进行体育活动吗?或者在其他空闲时间?

5. 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   等等

四. 针对家长或村民

   大叔(大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请问您现在有空吗?我们想知道您对本村小学办学的看法,先谢谢您!  

1. 请问您有孩子在本村学校里读书吗?你觉孩子在村里读书好吗?

2. 您觉得村里小学办学搞得怎么样?

3. 你们村里的乡亲支持建好村里的学校吗?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8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成人教育,都取得很大进步,具体体现在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很大提高,校舍环境有较大优化与改善,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等。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具有重要地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以后教育成长。因而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就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我们从基层农村来了解我国的基础教育,发现乡村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引起社会关注。

而且,乡村小学的办学情况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为此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推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点。华南师范大学是大学是广东教育的龙头,华师人秉承着关注教育的时代责任感,有义务和责任去关注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为什么选增城做调查呢?因为增城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过现在并不是十分发达,处在转型中,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存在数量较多的农村小学,而且增城离华师比较近,本人对增城比较熟悉,所以选增城市乡村小学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1) 主题:关于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以广东增城为例。

(2) 目的:通过对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反映整个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的一些共同情况,引起各方重视,为达到推动广东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贡献。

 

三.文献探讨

研究乡村小学办学情况的调查有很多,人们都普遍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乡村小学办学仍然比较落后 ,与城镇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乡村小学办学要追上城镇小学,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调查中尽量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次调查课题的一些已有资料。   

另外有专家曾指出增城市,或者其它地方乡村小学办学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

(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使农村教育的话题又成为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

(二)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关键是农村中小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 乡村小学的办学,现阶段还不是扩大优质资源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基本办学条件的问题。

(四) 乡村小学办学的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老化,二是办学经费短缺,三是办学环境较差。

 

四.研究设计

(1)  调查方法:实地研究,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加上拍摄,实施实地观察法。

(2)  研究的模型:增城市各镇各选一个乡村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如派潭镇—庙谭小学:小楼镇—棠下小学:荔城镇—棠村小学:正果镇—兰溪小学:石潭镇—麻车小学:朱村镇—莲塘小学:中新镇—梁屋小学:新塘镇—大勿村小村。(如果不存在所选小学,例如出现一些小学合并等情况,可选该镇乡村另外小学作为调查对象,这是初定,根据实际情况可改。)

(3)  分析单位: 所选的乡村小学。

 

五.研究调查步骤

(1)  选题,查找所选课题的相关资料,为调查的开展作理论准备。

(2)  组队:调研的队伍为10个人,选熟悉增城市的学生为主,以1人为组长,3人为采访员,3人为记录员,2人为后勤人员,1人负责拍摄。实施调研时,除组长和拍摄人员确定不变外,队伍里每个人可轮流当采访员、记录员和后勤人员。

(3)  申请:写好计划书,组好队后写一份书面报告给学校,希望学校批准,并希望得到一些资金支持及给增城市教育局的介绍信。

(4)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稿,调查问卷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访谈稿见附表,做好调查开展的资料准备。

(5)  进行调查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

首先,去增城市教育局说明此行目的,并努力收集增城市教育局对本市乡村小学办学情况概貌的一些资料;

然后,去所选各镇乡村小学进行调查,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所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访谈对象包括学校师生,该村村民,学生家长等。

派发问卷的数量为每个学校50份,其中学生卷40份,教师卷10份,访谈的人数为每个学校和村庄20人,其中学生6人,教师6人,普通村民4人,学生家长4人。

最后,收集整理资料。每采访调查一个镇一个乡村小学就整理一遍,最后汇总整理。

(5) 分析资料:考虑经济、环境、人们的风俗习惯对该村小学办学影响。做到仔细认真,以小见大。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其他调研成果。

注:访谈稿见附表。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本课题专业对口、立意深远

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本身所学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关心我国教育状况,这与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具有一致性。目前乡村小学办学情况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此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深入了解增城市乡村小学办学的具体情况,通过以增城为例反映广东省乡村小学办学面临的共同困境,引起社会重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一些贡献。

(二)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经过请教老师得到建议和我们小组的讨论,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勾画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

(三) 调查对象资源丰富,资料来源可靠

增城市的乡村小学数量多,而且增城是广州郊区的一个县级市,离华南师范大学比较近,交通方便,这为我们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

(四) 人力资源优势

我们的成员有10人,基本上对增城市比较熟悉,方便解决交通与语言问题,便于调研开展。而且队员都有参与下乡的暑假调研,积累了一些调研经验,并且有社团工作的经历,这对于我们课题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五) 研究方法可操作性强

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针对性强且可行性强,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人,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七.测量

(1)  研究中主要变量:被采访人员的不确定性,乡村小学上学的时间、队伍进行调查时间安排、天气、调查期间人们的活动等。

(2)  测量(即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拍摄(拍摄学生、老师、校舍、村落、学生活动等)

 

八. 资料收集方法

     实地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挖掘调查所选乡村小学办学真实情况,然后汇总反映,记录员和采访员要努力合作,拍摄员要抓住调查中精彩镜头。

 

九.分析方法

(1)  主要考虑经济因素,思考经济与乡村小学教育的关系。

(2)  还有考虑环境、风俗等其它因素对该村小学办学情况影响。

(3)  经济差异对办学影响作详细描述,各村所属镇环境、经济等因素作为差异性比较,还有注意人们对学校办学的关注程度。

(4)  汇总资料后要做到以小见大,因而联系到广州、广东乃至全国乡村小学办学情况。

 

十.研究时间表

如下:

 

 

 

 

时间

事件

注意事项

2010年暑假前一个月

组队,向学校申请

尽量不要与考试复习冲突

2010年暑假开始后

着手调查,先去增城市教育局了解总体情况

调查时用语要礼貌,拍摄要得到批准

2010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

按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石滩镇、中新镇、新塘镇、朱村镇、荔城镇顺序进行调查   

每去一个地方都要做好问卷调查、访谈记录与拍摄工作,回来整理

2010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

继续调查

了解小学开学的时间,争取调查他们正式上课的情况,继续完成前面没有完成的调研任务

2010年11月

整理资料

做到详细和仔细

2010年12月

写好成果,论文及制作网页

做好成果汇报工作

 

十一.成果呈现方式

     论文加上网页,详细反映本次调查的成果,论文是作为本次调查的报告,网页的内容除了调查报告的方面,还有拍摄情景,以及与被采访者的谈话视频等。成果整理后,通过学校向有关部门反映。

 

十二.经费预算

总    计: 880(单位:元 人民币)

具体预算如下:

打印费:400份问卷*0.2元=80元

交通费:500元

通讯费:100元

摄影费:100元

其他费用:100元

 

 

 

 

 

 

 

 

 

 

 

 

                                                                                                                                                             

附表

访谈稿 (初定)

一.针对校长   

    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学校一些情况,首先感谢您!我们想知道:

1 你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多少个老师?     

2 你们学校的课室、体育场所是否设备齐全或足够?

3 您觉得乡村小学有面临哪些困境?例如你们学校?

4 作为一校之长,您有什么意见可推进乡村小学办学吗?

5 跟城市小学相比,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与城镇小学有什么差别?

(还会有其他问题)等等

二.针对老师

老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想了解一些情况,首先谢谢您!

1. 你认为自己喜欢在乡村小学里教书吗?

2. 或者说,让您留在乡村里教书的动力是什么?

3. 您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有什么看法?

4. 您是教一个科目,还是几个科目呢?还有,您教几个年级?

5. 您觉得乡村小学的办学要提高,需要哪些人或部门的努力?

6. 等等

三. 针对学生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哥哥和大姐姐,现在想问一下你们的问题,你们想听吗?

1. 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吗?

2. 你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呀?为什么呢?

3. 你们喜欢在这里读书吗?

4. 放学后,你们会在学校里进行体育活动吗?或者在其他空闲时间?

5. 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   等等

四. 针对家长或村民

   大叔(大妈),您好!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请问您现在有空吗?我们想知道您对本村小学办学的看法,先谢谢您!  

1. 请问您有孩子在本村学校里读书吗?你觉孩子在村里读书好吗?

2. 您觉得村里小学办学搞得怎么样?

3. 你们村里的乡亲支持建好村里的学校吗?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9篇

一、预防力量下沉,着力营建乡村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

为不断推动预防进乡村工作健康深入开展,洛宁县人民检察院把乡村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一是成立由检察长任组长的预防工作进乡村活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预防工作进乡村活动,要求每一名党组成员、每一个科室都必须有一个乡镇联系点,有一个联系村,全院一盘棋,共同参与预防进乡村活动。自“五进入”活动开展以来,该检察院党组和科室干警40多人次参加了送法下乡、预防咨询、预防调查以及帮扶活动等,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实现了检力下沉。二是建立预防联络员制度,聘用15名政治坚定、清正廉明、综合素质较高的国家工作人员担任基层乡镇、村预防联络员,作为预防工作进乡村的稳定据点,组织召开联络员会议3次,收集各种预防信息20余条,针对乡村预防工作中的问题共同探讨研究预防对策10余条。三是设立洛宁县农林检察室,通过派驻检察官和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在预防农村职务犯罪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努力构建与农业、林业、森林公安、烟草等与“三农”密切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预防职务犯罪的格局,推动“三农”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预防调查下沉,准确把握乡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症结

预防进乡村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乡村干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针对该县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多发、易发趋势,洛宁县人民检察院把乡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调查作为进乡村活动的一项重要抓手,及时切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涉农案件,扎实开展预防调查,努力从中发现隐患、帮助堵塞漏洞、消除职务犯罪的隐患。2013年以来,该检察院共开展预防调查6件,其中涉及乡村干部和涉农问题的预防调查4件,占到67%。通过开展预防调查活动,转自侦部门立案1件,“刘昌明、宁朝阳贪污土地补偿款的预防调查”被省、市检察院评为“十佳精品预防调查”;先后形成情况反映和检察建议7份,其中《农村土地补偿款发放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应引起重视》被洛阳市委办公室《每日汇报》全文转发,并得到了洛阳市委原书记毛万春的批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在四个环节存在问题的预防调查分析报告》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存在五大突出问题的预防调查分析报告》,引起洛宁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责成纪委部门牵头对全县各乡村政务公开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建立动态监督机制,为有效遏制农村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预防教育下沉,不断增强乡村干部抵抗力和免疫力

乡、村缺少预防教育平台、老师和经费,是导致乡村干部工作政策把握不准、法治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素质不坚定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洛宁县人民检察院在预防进乡村活动中,突出“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这一主题,统筹协调、积极作为,采取“联合教育、专家授课、典型引导、同步跟进”四步工作法,努力推动预防教育资源向乡村干部倾斜。一是联合教育,由单兵作战转向共同应对。该检察院与县纪检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会签了《关于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的意见》,与县委党校就廉政教育进党校达成共识,充分整合各部门行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实现单一平台多种教育的效果。2013年以来,联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警示教育培训5期,全县有680余名农村干部接受教育,并将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课纳入春、秋两季科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培训教育全县党员干部300余人次。二是专家授课,由面面俱到转向有的放矢。积极邀请上级院预防专家、行业部门专家以及自侦部门一线干警参加乡村巡回宣讲,通过专家授课、学员提问等形式,有的放矢地解决乡村干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三是典型引导,由远处听景转向身边看人。坚持一案一预防,积极开展预防警示教育活动,结合办理的乡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组织教材,到所在乡村开展巡回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乡村干部,取得了“警示一例,教育一片”的预防效果。四是同步跟进,由短期任务转向长效工作。该检察院将乡村干部警示教育活动,作为预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常抓不懈。通过发送廉政警示短信、在电视上播出廉政公益广告、下乡个案巡讲等方式深入开展同步警示教育,长效防范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2013年以来,该检察院先后在节假日向农村基层干部发送廉政短信1000余条次,发放《警示教育宣传手册》400余册,在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廉政公益广告15期。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0篇

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南充市的乡村教师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发现乡村教师的现状面临着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地位低,待遇低,结构性短缺,素质有待提升,后续性学习困难,教学环境简陋等等。要想改变乡村教师的社会现实问题,需从政府、教育、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关键词:乡村教师 问题 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26

一、导言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在这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教育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的成败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存亡,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基础教育无疑成了影响教育素质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一个。乡村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状态影响着其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乡村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关乎农村发展的未来。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盼望。乡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农村下一代的重担,只有农村教育发展得好,农村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以及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南充市乡村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其中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文献调查法,结合调查对乡村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视频《山村夫妻教师》,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出乡村教师的真实情况,反映出乡村教师的尴尬境遇,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

四、乡村教师现状调查分析及其解决的

对策

(一)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算的a信度值为0.724,通常认为,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所以我对问卷进行了改进。第二次发放改进后的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77,有效问卷为254份,回收率92.3%,有效率84.6%。第二次调查结果的信度值为0.821,通常认为,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所以此问卷具有可信度,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Cronbachs Alpha\&项数\&.724\&.731\&20\&]

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Cronbachs Alpha\&项数\&.821\&.829\&20\&]

基础教育的深度改革,乡村教师这个群体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乡村教师的基本现状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改善我国乡村教师的现状,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本研究以南充市300名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以及实地研究对乡村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二)问卷内容及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调查的结果,发现乡村教师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乡村教师的地位较低

从图1中看出,59.8%的南充市乡村教师认为政府对他们有一点关心,31.9%的认为政府对他们漠不关心,只有21%的乡村教师认为政府很关心他们。从教师的角度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行结果,虽然国家针对乡村教师颁布了许多法令,但实行的却不是那么彻底,有许多的农村地区并没有感受到政府的关心。

您认为政府关心教师吗?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很关心\&21\&8.3\&8.3\&8\& 一点关心\&152\&59.8\&59.8\&68.1\& 漠不关心\&81\&31.9\&31.9\&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1

2.乡村教师待遇偏低

从图2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72%的教师的工资在1700―3000元之间,低于1700元的有16.1%,只有11.8%的教师是高于3000元的。较低的工资,给教师带来了很重的生活压力,有时微薄的工资甚至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里的两位教师的工资加起来一年只有七八千,他们的女儿现在在读大学,高中时期一个月的生活费是800元,虽然女儿什么也没有说,但周建波老师说挺对不起女儿的……

你目前的工资是多少?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低于1700\&41\&16.1\&16.1\&16.1\& 1700-3000\&183\&72\&72\&88.1\& 高于3000\&30\&11.8\&11.8\&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2

3.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

从图3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63%的教师都是教2门课程,18.1的教1门课程,甚至还有18.9%的教师教3门课程,繁重的教学任务给教师带来许多压力,而且跨学科教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有不便之处,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你教几门课程?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1门\&46\&18.1\&18.1\&18.1\& 2门\&160\&63\&63\&81.1\& 3门\&48\&18.9\&18.9\&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3

4.乡村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乡村教师队伍的学历起点普遍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多,多数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代课层层拔高很多,使教师整体水平难以保证。他们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这也就导致在提高中小学生教育质量遇到障碍。

5.乡村教师的后续性学习

从图4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乡村教师在时间资金缺乏,少有机会外出学习。然而就算在不多的外出培训过程中,教师的收获也不是很大。“专家们根本不了解我们教师的实际情况,培训的内容跟我们的现实相差好远,这样的培训跟听天书差不多,他们讲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各不相干!”这句话说出了大多数参加过外出学习教师的心声。

学校会组织一些教师培训吗?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很多次\&21\&8.3\&8.3\&8.3\& 几次\&63\&24.8\&24.8\&33.1\& 没有\&170\&66.9\&66.9\&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4

6.乡村教师教学环境简陋

从图5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有近四分之三的乡村教师反应,学校没有重铸的教学设施,甚至有些还没有充足的教学参考教材;过半的乡村教师也反映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并且学校的体育、美术、音乐都缺乏相应的工具,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乡村教师的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学环境怎么样?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很关心\&21\&9.4\&9.4\&9.4\& 不好\&181\&71.3\&71.3\&80.7\& 一般\&52\&20.5\&20.5\&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5

(三)改善乡村教师现状的对策

了解了乡村教师的现状,如何改善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经过长久的时间,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多个方面共同配合与努力。每一项政策制度的实施,都必须因地制宜,就我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建立乡村教师学习的专项资金制度。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的问题,是制约乡村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待遇的切实提高从根本上看取决于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针对当前乡村教育问题,政府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观,切实解决乡村教育科技事业落后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教育经费,乡村教育继续教育等政策,使教师能长期在乡村快乐地生活和发展,同时也要通过立法,规定各级政府将教师学习的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支出渠道。

2.建立乡村学习资源中心和实施校本培训,保障教师的学习资源。为保证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和乡村教师继续学习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况,积极采取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使其可长期从事教育科技事业。

3.建立持续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建自主的教师学习文化,让教师根据时代、学生变化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持续学习。

4.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改革,

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独立思考空间,不仅仅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做,而是让学生相互自己有更多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爱好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共同的课堂。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改变单一的卷面考试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五、结语

我国乡村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还是相对比较不足的,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还是很弱,然而随着国家对教学科技事业改革的深化,国家也越来越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问题,我国没有少花工夫,包括推出免费师范生政策、实行农村的特岗教师计划等等。我们应努力充分认识到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加强教育法的建设和有力的监督机构,因地制宜地采取积极措施,彻底解决乡村教育不足和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弱的问题及乡村教师边缘化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到一项政策实施要因地制宜,在实施前进行调查,了解接受者需求,实施过程中若出现意外效果,应该及时修正创设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使乡村教育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中华.乡村教师边缘地位的形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肖丽琴.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的教学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董春英.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D].渤海大学,2014.

[4]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5]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6]高小强,王成军.多元文化视野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08-111.

[7]张玉林.关于当代中国乡村教师的边缘化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5-107.

[8]张济洲.历史人类学视野下乡村教师的社会功能重释[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2-84,89.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青年教师专项教育电视节目编导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XMQN1301)阶段性成果。

附录:

关于乡村教师调查研究

尊敬的老师: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此份问卷。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乡村教师在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您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将成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教师群体教学工作等情况的参考资料。我们会对您的回答予以保密。为了保证问卷统计的有效性和分析准确性,我们衷心地希望您能完整准确地填写本问卷,谢谢您!

西华师范大学

2014年4月

1、您从事教师职业多久了?

A.5年内 B.5―15年 C.15年以上

2、您目前的工资是多少?

A.低于1700 B.1700―3000 C.高于3000

3、您认为教师的福利好吗?

A.很好 B.很不好 C.一般

4、您教几门课程?

A.1门 B.2门 C.3门

5、满足正常的学校的任课老师足够吗?(师资力量足够吗?)

A.不够 B.够 C.有多余

6、您需要跨学科教学生吗?

A.需要 B.不需要 C.其他

7、您一年里外出学习的次数是多少?

A.0 B.1 C.2

8、学校会组织一些教师培训吗?

A.很多 B.不多 C.一般

9、您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充足?

A.很多 B.不多 C.一般

10、学校的教学环境怎么样

A.好 B.不好 C.一般

11、您认为政府关心教师吗?

A.很关心 B.一点关心 C.漠不关心

12、您觉得乡村教师职业在农村还受人尊敬吗?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城乡;中学生;科学素养;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91-04

一、研究的背景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中的组成部分,“科学素养”这一术语最早使用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用来描述科学教育的预期成果,即普通民众应知道的与科学有关的内容[1]。对于科学素养的界定和含义认识目前不同学者看法不同。但多数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含义应包括:科学知识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将影响我国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美国非常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2061计划》。我国自从迈入21世纪来也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的科学课程新课标(7~9年级),全面启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总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浙江省作为全国唯一在义务教育的7~9年级阶段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的省份,自从1995年实施科学课程改革以来已将近有20年历史了,那么,今后中小学科学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情况到底如何?城乡学生差异怎样?为此,我们对浙江省部分中学生展开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差异调查研究,为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的设计

1.问卷的结构。《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问卷》是参考赵骏的硕士学位论文《学生科学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修改而成,问卷分两大项目:基本信息和科学素养调查,在科学素养调查上总共30个题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科学知识与原理、科学探究方法、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STS内容进行调查,从中比较学生科学素养的不同。

2.被试抽取情况及时间。本问卷以浙江省的温州、杭州和宁波地区18所学校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地区城市中心学校3所,农村学校3所。共发放1800份问卷,回收1681份,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1768份,有效率98.2%。调查时间2013年3月至10月。

三、调查结果

1.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差异调查。围绕科学素养四个维度组成,即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科学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在总体水平上,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较城市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呈现比较低的水平。城市学生分别是13.4%、31.6%,乡村学生分别是8.6%、17.6%,合格以上的城市学生占50.1%,乡村学生占39.9%。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城市中学生科学素养的优秀率和良好率明显高于乡村中学。

2.城乡学生科学知识差异调查。对于科学知识笔者从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个子维度来调查。对于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掌握城市学生分别是26.8%、25.8%,乡村学生分别是11.3%、10.2%,城市学生明显好于乡村学生,并且在正确率上也比乡村学生好得多,但在物质世界方面的总体差异不是太大。调查进一步发现乡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知识的了解比城市中学生薄弱很多,而在科学史知识两者没有很大的分别。乡村学生不管是对于地球还是对于宇宙的知识都大大地不如城市的学生。城乡学生在生物、化学、物理等物质世界的知识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两者的知识程度水平较为一致,相差不大。乡村学生对于常见昆虫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而城市学生对于昆虫的认识仅在书本,因此在具体说出昆虫特点时乡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说得更多更具体形象。

3.城乡学生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差异调查。对于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怀疑与批判精神、协作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创新改革精神、好奇心、责任感和自主性七个子维度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学生的优秀率与合格率分别是25.1%、26.8%,乡村学生分别是14.7%、17.0%,城市学生明显地好于乡村学生。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心都非常浓厚,不管是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都觉得世界很惊奇,都有欲望去探究它。在总体水平上,城市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比乡村学生良好。而在创新精神和自主性方面城市学生明显好于乡村学生,但在责任感与协作精神方面,乡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有责任感与协作精神。

4.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差异调查。对于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分为六个子维度,即提问、制定计划、制作、搜集整理资料、思考与结论和表达与交流。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城市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再优秀与良好分别是22.0%、44.1%,乡村学生分别是21.0%、22.8%,明显好于乡村学生。进一步调查显示,城乡学生在提问、制定计划、思考与结论以及表达与交流上存在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科学课上遇到问题的情况,城市中学生大部分都会自己去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对于进行研究之前的计划制定上,城乡学生基本都会先制定好详细的计划然后再进行实施;对于思考与结论上城乡学生会自己去亲身试验得出结论;对于表达与交流上,城市学生都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论,并且用相关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差别不大。但在制作能力以及搜集整理材料方面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城乡学生对科学课兴趣差异调查。笔者针对学生对科学课喜爱的程度以及喜爱的原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比率分别是91.5%和89.6%,表明城乡学生和乡村学生都比较喜欢上课学科,他们一致认为科学课上可以做试验,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兴趣。但对于喜欢的原因不一样,城市有32.4%的学生喜欢科学课是因为能学习知识,而乡村学生学习知识成为理由的只占人数的13.5%。

四、结论与分析

1.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研究的整体来看,城市学生的科学素养明显好于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城市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精神、对于世界的认识等明显好于乡村学生。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学校的师资条件和学校的硬件如实验室等比农村学校明显要好,使他们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被指导的机会。二是城镇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每年都会举办科技节、小科学家等活动,学生参与面广,而且学生的作品质量逐年提高;而乡村的学校由于不重视,缺少老师的指导,所以他们很少有科技节之类的活动,即使有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提交的作品质量也低。三是城镇学生的家长素质高,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十分重视,他们经常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加科技展览了解最新科技产品,观看科技节目丰富科技知识。

2.城乡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知识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科学知识城市学生明显比乡村学生掌握得要好,而在物质世界两者没有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一是师资队伍的素质,城镇学校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相对比较敬业,上进心也强,他们更重视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而农村教师则不然,他们受到的压力相对较低,对自身的要求不高,这是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掌握的主要原因。二是对于科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城镇学生大部分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媒资源得到,而在乡村有些地方网络还没普及,他们了解知识的途径仅仅靠电视。因此,在对于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这两大具有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科学前沿知识部分,乡村学生会比城市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而物质世界的知识主要涉及力学、电磁学的经典内容,这些知识更倾向于理解和应用,所以城镇与农村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3.城乡学生科学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的不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调查中笔者发现城乡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及价值观总体上城镇好于农村学生,但协作精神与责任感方面乡村学生要好。由于城镇学校的课程资源比农村学校要好得多,所以他们培养的学生在科学态度、精神及价值观总体上高不难理解。但对于协作精神与责任感就城镇没有乡村学校的学生高似乎出乎意料。但笔者从调查问卷以及谈话中仔细分析发现,城市学生独生子女比率高,在家受到宠爱,养成他们怕吃苦、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这就使他们在集体或团队活动时缺乏协作精神。而乡村的孩子由于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因此他们很小就形成生活独立、体贴他人的个性。

4.城乡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方法存在差异,特别是制作与搜集资料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调查表明,城乡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存在差异,他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乡村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主动性较差,经常遇到问题不是先解决的方法,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得出答案。而乡村学校科学实验匮缺,科学课上最主要是靠教师的示范试验,而对于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与收集资料的机会很少。因此导致在动手操作、制作能力与收集资料方面能力城镇学生要好于农村学生。

5.城乡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城乡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喜欢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做实验。但在可以通过科学课获取知识的原因上,城市学生就与乡村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法发现,学生实验是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乐意接受的上课形式,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由于乡村实验资源缺乏,科学实验课往往是教师演示实验,甚至是“纸上实验”、“嘴上实验”,很少有学生分组实验。因此城镇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归结为能够自己动手实验,而农村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兴趣的原因则归结为教师教得好,而非实验。

五、思考与建议

1.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的科学素养明显低于城镇小学教师,导致城乡学生在科学知识的生命科学以及地球宇宙领域的知识要比农村学生好。科学课程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学科门类多,教师要有物理、生物、化学和天文地理的基础知识,所以担任科学课程教学的老师最好是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教师不管是科学教育专业还是非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都必须加强职后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才能胜任这门多学科的课程教学。这是提高科学课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2.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城乡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差异较明显,这与长期以来城乡的不平衡发展有着较大的相关性。调查中发现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落后影响到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高农村孩子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要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需要主管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加强农村科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学实验室建设,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镇孩子一样有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同时,要大力地支持城镇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通过顶岗支教的形式把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学校,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评优评先等奖励,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充分发挥学校的地域优势。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地域的优势。乡村学校,首先要利用自身的自然环境优势,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可以开设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为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城镇学校要利用自身的教育设施、教学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要有意识底举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责任感的活动,提高城镇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4.动员全社会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校,我们应该重视校外的科学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的改革,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农村科学教育的投入。在目前国家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个人或企业资助农村科学教育硬件建设,如实验室、电脑的配置等等,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收集资料的能力。像北京的桂馨慈善机构这几年一直资助农村小学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典范。另外,应支持和鼓励举办各类与科技有关的辅导班,如果这类科技兴趣能像当今学作文、钢琴一样普及,我想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愁不能提高。

5.重视家庭教育的有效辅助作用。调查发现农村学生比城市具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也更容易与同学进行合作。所以建议城镇的家长要改变观念,能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即便自身素养不高也能得到弥补。比如城市的家庭需要在全家一起参与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地承担一定家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的聚会讨论中,培养他们与他人交流并有效进行合作的态度。农村的家庭则多与孩子一起观看具有科学性质的书本或电视,以弥补农村学生在生命世界及宇宙与空间等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孩子利用家里的废旧材料进行科学制作,以培养孩子的制作能力;多给予孩子自己表现、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解红晖.科学素养概念化进程及特征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25.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2篇

1 农村教育研究现状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政策上的战略选择,它涉及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如何分配。直接关系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教育结构及调整,同时影响教育质量。

2 农村体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经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地区差异特别明显,基础教育有独特的规律性,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人格,还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当前整体上与城镇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调查表,分别走访了南阳市13县市38乡镇78所乡村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发放,共计发放3 0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 791份,有效回收率为93%份,为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4 调查结果

4.1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男、女结构现状调查

男、女体育教师比例适当才是合理的教师队伍,在这方面,体育教师更为重要。

在调查的南阳市38个乡镇78所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共200人,其中男性体育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88%,女性体育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12%,男女比例为7.3:1。男、女性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性别失衡问题日渐凸显,并已经从多方面影响到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说数量合适的女体育教师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基于以上考虑,乡村中小学女体育教师比例不合适的情况应予以重视。见表l。

4.2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调查

年龄不仅是一个人生理功能的标志,也是知识、经验积累的体现。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年龄的构成。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要成梯队分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所占比例为32,经过差异性检验,P< 0. 01,可知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老龄化比例差别非常显著,说明新老体育教师比例失衡,造成“青黄不接”现象,体育教师职业对青年人吸引力明显下降。

4.3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现状调查

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兼职现象,对专职体育教师的需求还有很大缺口,兼职体育教师一般是有一定体育基础的非体育专业教师或是其他任课老师担任,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调查中有119位专职体育教师,67位兼任教师,14位代课教师。78所农村中小学在校教学班级7 206个。P< 0. 05说明乡村体育教师兼职现象比较严重,可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繁重,面临着一个专职体育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见表3。

4.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情况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其学校地位、学生地位、学生家长地位等的综合体现,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被社会认同并尊重的程度。见表4。

该调查从数据上看,在社会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地位认定结构中,仅66.1%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教师比较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与尊重,学校的评价和认知度占48.2%,学生认同占比为56.7%,高达84.9%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不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5 结论

该市乡村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与知识层次偏低、学科配比不合理等结构性问题。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乡镇师资不足问题,加大招收体育特岗教师力度,特别是增加女体育教师招收数量。加大乡村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保障专职专用,落实素质教育总体目标。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3篇

今年6月底,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掀起了开展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健全机制、加快发展”为主题的“三查三看”教育的热潮。我乡于7月6日召开了有7个村党总支、20个乡直单位,304人参加的**乡“三查三看”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三查三看”教育。一个月来,在县委的统一领导、联系领导的关心和联络组的督促指导下,我乡高度统一思想,严格程序步骤,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将理论学习贯彻始终,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做到方向不偏离、内容不打折、能力有提高、发展有成效,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为开展好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打牢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好四个“到位”,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学习教育,领导是基础,指导是关键,督查是手段,经费是保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经过认真筹备,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乡“三查三看”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责任落实。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立了**乡领导班子成员“三查三看”挂钩联系点制度,要求班子领导必须深入到挂钩村和分管联系单位对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督促。同时,各村、各单位也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或站、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业务人员。真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二是指导到位。由于“三查三看”教育与往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相比,在内容、目标、程序和要求上都大为不同。为使活动有序进行,乡党委在启动之前就结合实际制定出了《**乡开展“三查三看”教育实施方案》,使参学对象对活动有了准确认识。在动员会上,再次作了业务辅导,对教育活动作了更具体的介绍。各村、各单位的动员会上,挂钩、分管领导主动参与动员部署,加强日常指导。县、乡领导层层指导和多次指导,保证了全乡教育活动方向不偏离、形式不走样、内容不打折。三是督促检查到位。近一个月里,县委组织部郭部长两次带队对我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他认真听取班子成员、乡村干部代表的汇报,深入到阳旺田村耐心指导,在给我们极大鼓励的同时,也树立了榜样。乡党委把“三查三看”活动当作全乡当前重点工作来抓,乡班子成员竭力统筹协调当前繁重的烤烟工作与教育活动,对每个步骤进行督促检查。乡党委统一组织集中测试两次。7月30—31日,乡检查验收组深入到各村、各单位从准备情况、思想发动效果、组织学习情况、向郑垧靖同志学习情况、组织讨论情况、宣传工作和阶段总结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作了现场点评和整改要求,确保了全乡“三查三看”教育第一阶段活动全面结束。四是经费保障到位。在确保县级安排的经费专款专用的基础上,我乡积极筹措资金,投入会议经费和宣传经费2万多元,为学习和宣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做到三个“明确”,着力细化学习要求。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乡党委结合全乡实际,研究制定了“三查三看”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一是明确学习对象。乡党委把开展“三查三看”教育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干部健康成长、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大事来抓。在坚持全员受教育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象、分类要求、分层指导,避免一刀切。具体分为两个层次开展活动,即乡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村“两委”班子和“两委”负责人,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重点对象,重点教育、重点要求、重点督查;村下设党支部书记、委员,村民小组长和普通党员为一般受教育对象,参加第一阶段的学习教育,列席参加第二、三阶段相关会议,鼓励向重点参学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全乡共14名乡科级干部、109名中小学教师、87名干部职工、6名大学生村官、4名新农村指导员、23名村干部和71名党小组长以及总支下设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普通党员参加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其中,重点对象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普通党员要求参加一般学习,知晓“三查三看”教育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二是明确查看方向。此次教育活动要着力解决“十个问题”,即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推、阻、满、旧、漂”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的“慢、小、低、少”的问题;重点解决“三大问题”,即领导干部在谋发展抓落实中“观念陈旧、信心不足”的问题,“机制不活、思路不明”的问题,“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要将以上的“十个问题”和“三大问题”与各村的实际情况、各单位的行业特点相结合,切实通过教育活动解放思 想、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健全机制,加快**发展。三是明确活动步骤。严格按照三个阶段的工作安排,制作了每一阶段工作流程,以倒计时的方式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天,使教育活动更具可操作性。其中,重点安排了“两个一批、三个一个、五个一次”工作,即:撰写一批心得体会、树立一批学习典型;组建一个工作机构、制定一个工作方案、写好一个阶段总结;召开一次动员会议、作好一次专题辅导、开展一次学习讨论、组织一次心得交流、落实一次主题实践。

(三)做好四个“注重”,着力强化学习效果。一是在学习要求上,注重统一性。坚持把学习好县委相关文件、主要领导讲话和必读篇目作为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科学制定计划、合理确定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学习交流。在全乡动员会上,沙乡长作了“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辅导;县委组织部字副部长作了要求,组织参会人员开展讨论;分管的副书记作业务培训。结合乡村干部实际,选定20篇“三查三看”教育学习必读篇目,并将必读篇目清单印发至各村、各单位,让参学对象一一对照学习。二是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实效性。这一阶段,虽然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但由于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识和发展能力的周期短、见效快。精学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反对自由主义》和《党委会工作法》等篇目,能让参学对象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精学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能使参学对象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精学白恩培、秦光荣同志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讲话是乡村干部掌握云南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而李正阳书记关于市县乡工作的分析,系统的总结了基层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对农业农村工作极具指导性。同时,在近期,乡村两级多次组织学习龙陵县平达乡宣传委员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一方面是学习先进,向优秀的同志看齐。另一方面也是向和我们情况相似的基层干部学习,以亲切感和自豪感鞭策自己。三是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灵活性。根据乡村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坚持教育活动制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了解决工学矛盾,集中学习4次后,个人进行自学。为了深化学习效果,安排了讨论交流和视频学习。为了整合资源,方便指导,成立了联合学习组,将人员较少的乡直单位并入学习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时间、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提高了参学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四是在知识巩固上,注重多样性。为了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乡党委要求每个重点对象必须在本阶段撰写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和两篇质量较高的心得体会。同时,安排了两次集中考试,从基础知识识记和结合实际论述两个方面进行了测验,两次测验总体平均分都在91分以上。

(四)抓实三个“落实”,着力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内重引导,营造气氛;外树典型,突出特色”的宣传工作思路,提高乡村两级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增强宣传积极性。一是落实经费。将创办黑板报定为向群众宣传“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各村、各单位至少要创办两期专题宣传黑板报。为保障工作开展,为每村拨付专款200元,各单位自筹专款1万元。二是落实任务。要求乡活动办每周至少要向县活动办报送信息(简讯)两篇(条),印发《**信息》两期;各村、各单位每周向乡活动办报送信息不得少于1条。三是落实责任。明确乡活动办的宣传工作由办公室业务人员负责,各村由大学生村官负责,各单位由支部书记负责。各负责人要早计划、早落实,坚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至今,各村、各单位都以黑板报或标语的形式对“三查三看”教育进行了宣传。其中,扁里村和派出所实现了黑板报、标语、简讯三种形式同时宣传。卫生院充分利用了电子显示屏对教育活动进行了滚动介绍。乡活动办已印发《**信息》8期,向市、县级宣传媒体报送信息10篇。实现了以对内宣传提高群众对“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的关注和认识,以对外宣传来介绍**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成果。

(五)认准三个“坚持”,着力推动**发展。始终坚持把推动工作落实作为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确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的关系,做到工学结合,统筹谋划,合理安排,有序推进。一是坚持结合实际抓教育。乡班子领导紧密结合县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旅游生态化战略目标,就如何做好我乡发展规划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强化了工作措施。各村、各单位在立足村情、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将“三查三看”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二是坚持边学边查促发展。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例如,阳旺田村针对村社环境卫生较差的情况,开展了村容整治,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村在全村679户农户中开展了关于**村产业发展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围绕“你想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为主题,请广大农户详细准确回答,以调查结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三是坚持工作学习双丰收。在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中,充分吸取往年主题教育活动经验,将当前工作与教育活动合理调整、全面部署,实现了常规工作、防汛减灾工作、烤烟生产后期工作稳步推进和“三查三看”教育有序开展的双赢局面。上半年,在遭受历史罕见旱灾的情况下,全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10万元,同比增6.5%,占全年计划的4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8元,同比增11.04%,占全年计划的45.06%;完成个体私营税收入42.1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24.49%,完成车船税收入14.03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94.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同比增30%,占全年计划的81.25%。全乡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建设进一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至今,我乡“三查三看”教育在成效明显、顺利推进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村、单位和参学对象对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还不足,参与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法措施不当,学习成效不明显。二是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单位与单位、参学对象个体之间在学习进度、学习成效上参差不齐。三是特色不够鲜明。少数村和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照搬照套,将县乡的学习要求机械教条的执行,不能结合各自的实际来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查看的主要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措施。创造性开展学习和查看的不多,教育活动载体设计和学习形式单一,教育活动特色不鲜明、亮点不突出。四是宣传引导滞后。从全县来讲,我乡的宣传素材较少,亮点较少。在乡内,宣传的形式不够多,宣传面不够广泛,对典型的挖掘不够深入,良好氛围的营造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发挥还要继续加强。

三、   下步工作打算

围绕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总体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第二阶段的学习教育中,要按照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具体、方法再创新的要求,继续坚持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和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的原则。着力在把握出发点,进一步认识“三查三看”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兴奋点,调动教育对象学习自觉性;找准着力点,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打造闪光点,增强示范带动性;回到落脚点,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性五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推动“三查三看”教育深入开展。

(一)抓学习,打牢思想基础。要把理论学习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做到领导带头学、党员带动学、干部职工全员学、普通党员参与学,进一步营造比学、促学的良好氛围。要继续做好教育对象的思想再动员,真正让教育对象明确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目的意义,增强学习和查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自觉地把开展“三查三看”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的一次重要机遇,始终以高度的参与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二)抓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第二阶段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真诚交心谈心,召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思想作风剖析会,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征求意见要“广”,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要“实”,要真正深入基层,切实了解情况,辨证分析问题,科学提出对策,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交心谈心要“真”,要坦诚相见,真心谈心,真正达到沟通思想、增进感情、找准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查找问题要“准”,要根据行业特点、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查找干部队伍建设和推动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要“深”,要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原因梳理排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切实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抓督查,巩固薄弱环节。乡活动办要将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作为第二阶段的重点来抓。乡班子成员要加强对所挂钩分管的村和单位进行日常指导和督促检查。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参与活动情况的督促检查。要继续采用集中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知识测试、现场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有效总结成功经验和挖掘特色亮点。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4篇

今年6月底,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掀起了开展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健全机制、加快发展”为主题的“三查三看”教育的热潮。我乡于7月6日召开了有7个村党总支、20个乡直单位,304人参加的**乡“三查三看”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三查三看”教育。一个月来,在县委的统一领导、联系领导的关心和联络组的督促指导下,我乡高度统一思想,严格程序步骤,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将理论学习贯彻始终,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做到方向不偏离、内容不打折、能力有提高、发展有成效,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为开展好第二、第三阶段的工作打牢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好四个“到位”,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学习教育,领导是基础,指导是关键,督查是手段,经费是保障。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经过认真筹备,乡党委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班子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乡“三查三看”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责任落实。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立了**乡领导班子成员“三查三看”挂钩联系点制度,要求班子领导必须深入到挂钩村和分管联系单位对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督促。同时,各村、各单位也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或站、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业务人员。真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二是指导到位。由于“三查三看”教育与往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相比,在内容、目标、程序和要求上都大为不同。为使活动有序进行,乡党委在启动之前就结合实际制定出了《**乡开展“三查三看”教育实施方案》,使参学对象对活动有了准确认识。在动员会上,再次作了业务辅导,对教育活动作了更具体的介绍。各村、各单位的动员会上,挂钩、分管领导主动参与动员部署,加强日常指导。县、乡领导层层指导和多次指导,保证了全乡教育活动方向不偏离、形式不走样、内容不打折。三是督促检查到位。近一个月里,县委组织部郭部长两次带队对我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他认真听取班子成员、乡村干部代表的汇报,深入到阳旺田村耐心指导,在给我们极大鼓励的同时,也树立了榜样。乡党委把“三查三看”活动当作全乡当前重点工作来抓,乡班子成员竭力统筹协调当前繁重的烤烟工作与教育活动,对每个步骤进行督促检查。乡党委统一组织集中测试两次。7月30—31日,乡检查验收组深入到各村、各单位从准备情况、思想发动效果、组织学习情况、向郑垧靖同志学习情况、组织讨论情况、宣传工作和阶段总结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作了现场点评和整改要求,确保了全乡“三查三看”教育第一阶段活动全面结束。四是经费保障到位。在确保县级安排的经费专款专用的基础上,我乡积极筹措资金,投入会议经费和宣传经费2万多元,为学习和宣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做到三个“明确”,着力细化学习要求。按照县委的总体要求,乡党委结合全乡实际,研究制定了“三查三看”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一是明确学习对象。乡党委把开展“三查三看”教育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干部健康成长、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大事来抓。在坚持全员受教育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象、分类要求、分层指导,避免一刀切。具体分为两个层次开展活动,即乡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村“两委”班子和“两委”负责人,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重点对象,重点教育、重点要求、重点督查;村下设党支部书记、委员,村民小组长和普通党员为一般受教育对象,参加第一阶段的学习教育,列席参加第二、三阶段相关会议,鼓励向重点参学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全乡共14名乡科级干部、109名中小学教师、87名干部职工、6名大学生村官、4名新农村指导员、23名村干部和71名党小组长以及总支下设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普通党员参加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其中,重点对象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普通党员要求参加一般学习,知晓“三查三看”教育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二是明确查看方向。此次教育活动要着力解决“十个问题”,即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怕、推、阻、满、旧、漂”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的“慢、小、低、少”的问题;重点解决“三大问题”,即领导干部在谋发展抓落实中“观念陈旧、信心不足”的问题,“机制不活、思路不明”的问题,“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的问题。要将以上的“十个问题”和“三大问题”与各村的实际情况、各单位的行业特点相结合,切实通过教育活动解放思 想、转变作风、提高能力、健全机制,加快**发展。三是明确活动步骤。严格按照三个阶段的工作安排,制作了每一阶段工作流程,以倒计时的方式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天,使教育活动更具可操作性。其中,重点安排了“两个一批、三个一个、五个一次”工作,即:撰写一批心得体会、树立一批学习典型;组建一个工作机构、制定一个工作方案、写好一个阶段总结;召开一次动员会议、作好一次专题辅导、开展一次学习讨论、组织一次心得交流、落实一次主题实践。

(三)做好四个“注重”,着力强化学习效果。一是在学习要求上,注重统一性。坚持把学习好县委相关文件、主要领导讲话和必读篇目作为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科学制定计划、合理确定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学习交流。在全乡动员会上,沙乡长作了“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辅导;县委组织部字副部长作了要求,组织参会人员开展讨论;分管的副书记作业务培训。结合乡村干部实际,选定20篇“三查三看”教育学习必读篇目,并将必读篇目清单印发至各村、各单位,让参学对象一一对照学习。二是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实效性。这一阶段,虽然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但由于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识和发展能力的周期短、见效快。精学同志的《矛盾论》、《反对自由主义》和《党委会工作法》等篇目,能让参学对象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精学、、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能使参学对象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精学白恩培、秦光荣同志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讲话是乡村干部掌握云南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而李正阳书记关于市县乡工作的分析,系统的总结了基层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对农业农村工作极具指导性。同时,在近期,乡村两级多次组织学习龙陵县平达乡宣传委员郑垧靖同志的先进事迹。一方面是学习先进,向优秀的同志看齐。另一方面也是向和我们情况相似的基层干部学习,以亲切感和自豪感鞭策自己。三是在学习方式上,注重灵活性。根据乡村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坚持教育活动制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了解决工学矛盾,集中学习4次后,个人进行自学。为了深化学习效果,安排了讨论交流和视频学习。为了整合资源,方便指导,成立了联合学习组,将人员较少的乡直单位并入学习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时间、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还提高了参学对象的积极主动性。四是在知识巩固上,注重多样性。为了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乡党委要求每个重点对象必须在本阶段撰写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和两篇质量较高的心得体会。同时,安排了两次集中考试,从基础知识识记和结合实际论述两个方面进行了测验,两次测验总体平均分都在91分以上。

(四)抓实三个“落实”,着力营造良好氛围。紧紧围绕“内重引导,营造气氛;外树典型,突出特色”的宣传工作思路,提高乡村两级对宣传工作的认识,增强宣传积极性。一是落实经费。将创办黑板报定为向群众宣传“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各村、各单位至少要创办两期专题宣传黑板报。为保障工作开展,为每村拨付专款200元,各单位自筹专款1万元。二是落实任务。要求乡活动办每周至少要向县活动办报送信息(简讯)两篇(条),印发《**信息》两期;各村、各单位每周向乡活动办报送信息不得少于1条。三是落实责任。明确乡活动办的宣传工作由办公室业务人员负责,各村由大学生村官负责,各单位由支部书记负责。各负责人要早计划、早落实,坚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至今,各村、各单位都以黑板报或标语的形式对“三查三看”教育进行了宣传。其中,扁里村和派出所实现了黑板报、标语、简讯三种形式同时宣传。卫生院充分利用了电子显示屏对教育活动进行了滚动介绍。乡活动办已印发《**信息》8期,向市、县级宣传媒体报送信息10篇。实现了以对内宣传提高群众对“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的关注和认识,以对外宣传来介绍**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成果。

(五)认准三个“坚持”,着力推动**发展。始终坚持把推动工作落实作为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正确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的关系,做到工学结合,统筹谋划,合理安排,有序推进。一是坚持结合实际抓教育。乡班子领导紧密结合县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旅游生态化战略目标,就如何做好我乡发展规划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强化了工作措施。各村、各单位在立足村情、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将“三查三看”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二是坚持边学边查促发展。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例如,阳旺田村针对村社环境卫生较差的情况,开展了村容整治,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村在全村679户农户中开展了关于**村产业发展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围绕“你想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目标”为主题,请广大农户详细准确回答,以调查结果作为制定发展目标的主要依据。三是坚持工作学习双丰收。在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中,充分吸取往年主题教育活动经验,将当前工作与教育活动合理调整、全面部署,实现了常规工作、防汛减灾工作、烤烟生产后期工作稳步推进和“三查三看”教育有序开展的双赢局面。上半年,在遭受历史罕见旱灾的情况下,全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10万元,同比增6.5%,占全年计划的4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8元,同比增11.04%,占全年计划的45.06%;完成个体私营税收入42.1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24.49%,完成车船税收入14.03万元,占全年计划的194.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同比增30%,占全年计划的81.25%。全乡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建设进一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至今,我乡“三查三看”教育在成效明显、顺利推进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村、单位和参学对象对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目的意义认识还不足,参与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方法措施不当,学习成效不明显。二是发展不平衡。村与村、单位与单位、参学对象个体之间在学习进度、学习成效上参差不齐。三是特色不够鲜明。少数村和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照搬照套,将县乡的学习要求机械教条的执行,不能结合各自的实际来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查看的主要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措施。创造性开展学习和查看的不多,教育活动载体设计和学习形式单一,教育活动特色不鲜明、亮点不突出。四是宣传引导滞后。从全县来讲,我乡的宣传素材较少,亮点较少。在乡内,宣传的形式不够多,宣传面不够广泛,对典型的挖掘不够深入,良好氛围的营造和典型示范作用的发挥还要继续加强。

三、 下步工作打算

围绕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总体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第二阶段的学习教育中,要按照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具体、方法再创新的要求,继续坚持将理论学习贯穿始终和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特色的原则。着力在把握出发点,进一步认识“三查三看”教育的重要性;激活兴奋点,调动教育对象学习自觉性;找准着力点,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打造闪光点,增强示范带动性;回到落脚点,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性五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推动“三查三看”教育深入开展。

(一)抓学习,打牢思想基础。要把理论学习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做到领导带头学、党员带动学、干部职工全员学、普通党员参与学,进一步营造比学、促学的良好氛围。要继续做好教育对象的思想再动员,真正让教育对象明确开展“三查三看”教育的目的意义,增强学习和查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自觉地把开展“三查三看”教育作为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的一次重要机遇,始终以高度的参与热情、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二)抓重点,把握关键环节。第二阶段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真诚交心谈心,召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思想作风剖析会,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征求意见要“广”,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要“实”,要真正深入基层,切实了解情况,辨证分析问题,科学提出对策,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交心谈心要“真”,要坦诚相见,真心谈心,真正达到沟通思想、增进感情、找准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查找问题要“准”,要根据行业特点、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查找干部队伍建设和推动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要“深”,要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把造成问题的各种原因梳理排列出来,进行全面分析,切实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抓督查,巩固薄弱环节。乡活动办要将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作为第二阶段的重点来抓。乡班子成员要加强对所挂钩分管的村和单位进行日常指导和督促检查。各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参与活动情况的督促检查。要继续采用集中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知识测试、现场提问等多种形式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有效总结成功经验和挖掘特色亮点。

乡村教育调查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银川市 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育 差异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2006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义务教育中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同等因素造成的城乡差别,而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上的不均衡现象和教育公平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体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社会总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体育资源的相对均衡是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银川市西夏区城市、农村二元结构突出,农村中学和农村中学人数都较多。本文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场地器材、师资、经费、课余体育、课程资源差异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形成银川市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中学体育教育差异的原因,提出逐步缩小银川市城乡学校体育教育差异的措施,以期为银川市城乡体育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供思路。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教育公平相关界定。

我国学者翟博在《教育均衡论》中对教育公平是这样界定的:指国民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杨军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写道: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公共财政支持的教育资源的配置。郑金洲主编的《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将教育公平地界定为:公民能够自由分享当时、当地教育资源的状态,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

由此可见教育公平是指受教育者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和使用公平及受教育的机会、过程、质量公平,它不光指物质上的公平,还包括制度和精神上的公平。

1.2城乡的相关界定。

我国有关城乡的划分在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中有明确规定,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位,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城市和镇,乡村是指城镇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包括集镇和农村。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银川市西夏区的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育资源,调查对象为西夏区城市4所初级中学、村镇3所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师。

表1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育资源调查学校统计表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关于城乡体育教育资源研究的文献资料及学术著作,对银川市西夏区初级中学的体育资源进行描述及引起城乡初级中学体育资源差异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

2.2.2实地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对银川市西夏区的7所初级中学分别进行实地调查,并对相关体育管理人员及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西夏区城市和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2.2.3问卷调查法。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了《银川市西夏区初级中学体育教育资源调查问卷》,从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经费投入、课外体育五方面,对学校体育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

本调查对银川市西夏区城市4所、村镇3所,全部7所初级中学,共向调查学校的体育组组长发放问卷7份,回收7份,有效问卷7份,进行相关问题调查。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2.2.4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获取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分析。

3.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资源现状及差异分析

3.1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的现状分析。

体育器材、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是保证学校体育课、课余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为了保障每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教育部于2005年组织制定了《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为了响应“全民健身”计划及更好地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银川市西夏区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了对银川市西夏区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力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西夏区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导致城乡教育也存在较大差异。

表2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中、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现状调查表

调查显示,银川市西夏区有25%的城市中学体育器材充足,而农村中学这一比例为零。75%的城市中学的现有体育器材可以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农村中学的这个比例也占到了66.7%,只有一所农村中学器材相对缺乏,也就是整体上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在体育器材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为增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器材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统一配发。

从表中可以看出西夏区城市初级中学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4.46m■,村镇初级中学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9.24m■,比城市学校的人均活动面积的2倍还多。

表3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人均占用情况调查表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一所城市中学没有田径场和足球场地,其他几所城市中学也因城市规划等原因导致学校体育场地不足。村镇中学的场地虽然在面积上相对富余,但是在场地的质量上却明显比城市中学要差很多。比如城市中学的田径场、排球场、足球场基本上都是塑胶、假草材质的,但是农村学校大都是煤渣、泥沙场地,没有一所学校是塑胶场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城乡中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城市中学因位于比较好的地段,土地比较紧缺从而导致学校活动场地较少,而农场中学因位于农村,土地面积比较宽裕,所以活动面积相对比较富余。另外,城市经济条件比农村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加大,而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用于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有限。所以城市学校基础设施教学条件都教农村中学好。

3.2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师资资源现状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兴趣爱好培养的关键阶段。中学体育教师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指导者,还担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完美体形及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健身意识的培养等重要任务。所以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开展的进程和水平。本文从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学历、职称三个方面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的体育师资差异进行分析。

3.2.1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师生比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该地区城市中学体育师生比约为1:510,农村中学约为1:308,农村中学学生对体育教师占有率明显大于城市中学。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中小学每250名学生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西夏区城市中学现缺专职体育教师15名,农村中学相对较少但是每所学校至少缺一名专职体育教师。

表4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师生比现状调查表

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较大缺额,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近几年国家城镇划的发展,导致很多农民进城发展,其子女也随之进入城市学校读书,农村学校的生源减少了,而城市学校的人数大量增加了,但是教师的缺口却没有及时补上。另一方面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时的增加,由原来的每周2节课增加到3~4节课,但是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不足。

3.2.2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和职称现状分析。

教师职称和学历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低和教学经验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教师素质的指标。从学历上看,西夏区的城乡初级中学现有体育教师都是本科学历,没有专科学历的体育教师,而村镇中学里有少量专科学历的体育教师。

表5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和职称调查表

从现有体育教师职称上看,中教一级、二级职称占绝大多数,其中个别城市学校也有中学高级职称体育教师。从整体上看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稍好于农村中学。但是,从表5可明显看出西夏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初级中学教师的职称结构都明显不合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得知,教师职称评定中有一项指标是体育教师带队参加部级、省级或地市级比赛,学生取得的名次将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而实际上西夏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地区,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从而导致体育教师职称评定的机会减少。

3.3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开发是正常开展和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对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设置、开发及通过体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系统的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方法、技能、技巧,最终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表6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调查表

(注:表中A类课程代指:田径、跳绳;B类代指:篮球、排球、足球;C类代指: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D类代指:武术、体操;E类代指:校本课程资源)

从表6可以看出调查的7所学校基本都开设了田径、跳绳及传统的三大球类体育运动项目,在调查的7所中学中有5所已经或正准备开设校本体育课程。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体操、羽毛球、网球、毽球等课程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只有华西中学开设了武术课。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在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无明显差异。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场地等基础硬件设施不完善,不具有开设这类课程的条件,二是学校缺少教授这类课程的专业体育教师,三是以班级为教学单位,上课人数较多,一个老师无法全面照顾。但是从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有4所学校开设或正准备开设校本体育课程,具体的校本体育课程有木球、押加、花炮、蹴球等。这也表明国家实施的三级课程资源管理体制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极大地促进了不同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给学校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3.4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课余体育开展的现状分析。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课余训练、课余竞赛、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开展形式。

表7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课余体育开展现状调查表

(注:早操指广播体操,大课间操指眼保健操、韵律操等,课余竞赛指运动会、篮、拍、足等球类及广播操等比赛,其他指拔河、集体跑、越野赛等体育活动)

从上表可以看出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的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其中以早操、大课间操、课余竞赛等形式开展的课余体育的学校最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课余活动便于开展,同时学校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而增加的活动。

3.5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投入情况的现状分析。

活动经费是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是学校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促进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先决条件、重要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表8 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投入现状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都有体育活动经费安排。其中调查的4所城市中学中体育活动经费都在5000元以内,农村中学8000元以上的经费投入占33.3%,有较大差异。整体上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投入的比例大于城市中学的主要原因有: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投入逐年加大,但实际上农村中学生源却在减少,所以西夏区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相对充裕。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条件的农村优质生源开始流向城市中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中学的升学率。农村中学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加大对体育活动的投入等方式,以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弥补文化课成绩的不足,从而提高升学率。三是农村中学学校领导相对城市中学校领导来说重视体育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学校体育资源的调查对比研究发现,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在体育器材使用及场地质量、人均体育活动场地占有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中学在体育器材配备及体育活动场地质量方面均好于农村中学,但是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则农村中学大于城市中学。

4.1.2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师资方面的调查对比研究发现,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师资在数量、职称、专职与兼职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在数量上的缺额远大于农村中学,城市中学体育教师职称明显高于农村中学,同时农村中学兼职体育教师情况也较城市严重。但是在学历、年龄方面西夏区城乡中学体育教师没有明显差异。

4.1.3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调查对比研究发现,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内容设置上无明显差异。

4.1.4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对比研究发现,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无明显差异。

4.1.5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投入情况的调查对比研究发现,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在体育活动经费投入方面有明显差异。整体上农村中学体育活动经费投入较城市中学体育经费投入大。

4.2建议

4.2.1针对银川市西夏区城乡初级中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体育活动场地方面存在的差异,应该加大对体育器材的整体投入,加强对体育器材使用的管理,确保配发器材充分利用。着力改善农村中学体育活动场地质量,提高城市中学人均场地占有率。

4.2.2加强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重视体育课程作用,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地位、待遇,增加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编制。

4.2.3城市中学应该再进一步加强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执行力,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组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农村中学应该充分挖掘周边的体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如开展越野跑、班级之间的各种友谊比赛等。

4.2.4农村中学要管理、使用好每一笔体育活动经费,城市中学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学校有关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活动,充分认识到体育经费的投入对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应该组织策划一些切实可行的体育活动,主动要求申请活动经费。

参考文献:

[1]诸嘉.基于教育公平的江苏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石绍斌.城乡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