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岗位管理;开发管理;团队发展

1 概述

由于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安全性以及高技术性等特点,相关软件的自我研制与开发就成为必然,各级空管局也相继成立了软件开发团队。但由于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局的核心业务,所以机构小、待遇低、升职机会少、管理水平跟不上成了软件开发团队普遍遇到的问题,并由此导致高水平人才留不住、开发人员职责分配不当、开发流程不规范、难以积累管理和技术经验等等问题。

2 人员岗位管理

2.1 “选” 空管局在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时一般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相比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吸引有三年以上开发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加盟;二是部门人员编制少,每个开发人员都要掌握多种业务和不同的技术。确定了人员招聘的范围,接下来是怎样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团队所需,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开发人员招聘试用过程

在招聘阶段,综合能力笔试和全方位的面试是必须的。笔试要对应试人员的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考查;面试针对的则是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2.2 “育” 虽然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系统的主业,但员工的培训却不能忽视。首先,应该经常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不仅快速、低成本的提高了部门员工多方面的技术技能,而且也促成了员工的“备份”,在某一员工离职时不至于出现技术断档。其次,软件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最后,空管业务的培训也十分重要,一个软件成功的开发永远离不开对相关业务的精通。

2.3 “用” 如今的软件行业岗位分工已经越来越细化。要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能力就要了解每个人的喜好特点,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分配合适的岗位和任务,做到知人善用。

2.4 “留” 留住人才有一整套的手段和方法。薪酬是很多软件开发人员首要看中的,要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薪酬至少要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平均薪资水平。发展方向是另一重要因素。在员工建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不仅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特点,找到自我喜好和部门发展方向的契合点,让员工和部门共同发展。

2.5 岗位配置 岗位配置是涉及软件开发效率、软件开发进度、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软件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面对软件部门人员少、项目杂等特点,将开发人员分成组内成员和公共成员两部分,如图2所示。

一般每个项目都成立一个独立的程序员小组,根据项目的大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设2至5人。程序员小组实行“主程序员”负责制,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审查小组内的全部技术活动。“主程序员助理”是主程序员的助手,除了协助主程序员的日常事务外,在必要时能代替主程序员的领导工作。这种一主一副的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他“程序员”负责模块代码编写和测试。

3 开发管理

3.1 开发规范 开发规范的有效建立和严格执行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周期,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易读性,使软件便于维护,使开发人员之间便于交流和协作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开发规范包括:变量名、函数名、文件名、模块名等名称的命名规范;保证代码简洁、清楚、易读的代码规范;保证类关系清晰,有良好组织、严格区分的类组织规范;用户界面规范;测试规范;bug调试规范等等。

3.2 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是软件开发团队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为将要开发的功能或模块提供了技术模版和参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对团队、对项目开发带来的不利因素。技术积累并不是一堆代码的简单累积,它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能实现特定的功能并能被重复使用;其次,在多个项目中使用并被充分验证;再次,有详尽的技术说明文档,易于学习和使用;最后,被清晰的组织和索引,易于查找和引用。

3.3 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套规范、高效的软件开发基础结构。作为管理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的方法,软件配置管理可以系统地管理软件项目中的多重版本;全面记载软件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通过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打破了开发人员各自为政的开发模式,减少了代码冗余,提高了软件重用率,使整个项目组更容易完成统一编码、统一测试、统一部署、统一升级。

3.4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决定项目启动时间,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等等。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并且要充分结合本部门发展的自身特点。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2篇

 

1 概述

 

由于空中交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安全性以及高技术性等特点,相关软件的自我研制与开发就成为必然,各级空管局也相继成立了软件开发团队。但由于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局的核心业务,所以机构小、待遇低、升职机会少、管理水平跟不上成了软件开发团队普遍遇到的问题,并由此导致高水平人才留不住、开发人员职责分配不当、开发流程不规范、难以积累管理和技术经验等等问题。

 

2 人员岗位管理

 

2.1 “选” 空管局在招聘软件开发人员时一般会遇到两方面问题:一是相比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吸引有三年以上开发经验的中高级人才加盟;二是部门人员编制少,每个开发人员都要掌握多种业务和不同的技术。确定了人员招聘的范围,接下来是怎样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团队所需,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开发人员招聘试用过程

 

在招聘阶段,综合能力笔试和全方位的面试是必须的。笔试要对应试人员的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考查;面试针对的则是业务能力,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2.2 “育” 虽然软件开发并不是空管系统的主业,但员工的培训却不能忽视。首先,应该经常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不仅快速、低成本的提高了部门员工多方面的技术技能,而且也促成了员工的“备份”,在某一员工离职时不至于出现技术断档。其次,软件是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最后,空管业务的培训也十分重要,一个软件成功的开发永远离不开对相关业务的精通。

 

2.3 “用” 如今的软件行业岗位分工已经越来越细化。要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能力就要了解每个人的喜好特点,针对员工的个人能力分配合适的岗位和任务,做到知人善用。

 

2.4 “留” 留住人才有一整套的手段和方法。薪酬是很多软件开发人员首要看中的,要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薪酬至少要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平均薪资水平。发展方向是另一重要因素。在员工建立自己的发展方向时,不仅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特点,找到自我喜好和部门发展方向的契合点,让员工和部门共同发展。

 

2.5 岗位配置 岗位配置是涉及软件开发效率、软件开发进度、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软件产品质量的重大问题。面对软件部门人员少、项目杂等特点,将开发人员分成组内成员和公共成员两部分,如图2所示。

 

一般每个项目都成立一个独立的程序员小组,根据项目的大小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设2至5人。程序员小组实行“主程序员”负责制,负责组织、规划、协调和审查小组内的全部技术活动。“主程序员助理”是主程序员的助手,除了协助主程序员的日常事务外,在必要时能代替主程序员的领导工作。这种一主一副的配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其他“程序员”负责模块代码编写和测试。

 

3 开发管理

 

3.1 开发规范 开发规范的有效建立和严格执行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降低开发周期,增强代码的可重用性、易读性,使软件便于维护,使开发人员之间便于交流和协作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开发规范包括:变量名、函数名、文件名、模块名等名称的命名规范;保证代码简洁、清楚、易读的代码规范;保证类关系清晰,有良好组织、严格区分的类组织规范;用户界面规范;测试规范;bug调试规范等等。

 

3.2 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是软件开发团队提高开发效率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为将要开发的功能或模块提供了技术模版和参考,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动对团队、对项目开发带来的不利因素。技术积累并不是一堆代码的简单累积,它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能实现特定的功能并能被重复使用;其次,在多个项目中使用并被充分验证;再次,有详尽的技术说明文档,易于学习和使用;最后,被清晰的组织和索引,易于查找和引用。

 

3.3 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是一套规范、高效的软件开发基础结构。作为管理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的方法,软件配置管理可以系统地管理软件项目中的多重版本;全面记载软件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通过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打破了开发人员各自为政的开发模式,减少了代码冗余,提高了软件重用率,使整个项目组更容易完成统一编码、统一测试、统一部署、统一升级。

 

3.4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包括:决定项目启动时间,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等等。项目管理运行机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并且要充分结合本部门发展的自身特点。

 

4 结语

 

空管行业中的软件开发团队开发和维护的软件项目都是为空管主营业务服务的,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适合自己特点的管理运行机制,使软件开发部门成为推动空管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3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在不断发展,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融软件的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关注点。金融软件的开发语言也从不成熟逐渐过渡到成熟阶段。但是当前的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也更加繁琐,这就促使人们要不断地加强对计算机软件语言以及金融行业的研究,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从而可以在金融软件开发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就。本文浅述了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金融软件开发的概述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软件开发指的是根据用户以及金融企业发展的需求对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各种软件部分进行开发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包括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程以及对软件进行相应的测试等几个部分。一个软件的生存的周期是从计划开发开始直到最后废弃,包括计划、开发以及运行三个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又有小的阶段。金融软件开发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分支,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包括两个方面,即软件和硬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和文档,计算机缺少了硬件和软件都无法工作。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开发是将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科学等进行应用开发软件的工程。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软件开发也逐渐趋于网络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等,软件开发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件开发的语言是进行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支撑,随着软件开发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对开发的语言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对金融软件的开发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独立的硬件进行协调使其正常工作的,其中包括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等部分,在金融行业中,对很多计算机的软件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office办公软件,金融风险分析软件等。

尽管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金融机构缺乏软件技术人才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当前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从传统的产品、服务方面的竞争转变成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金融软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当前很多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专业化的软件开发以及管理人才比较缺乏,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比较陈旧,不能结合时代的特征进行相应的工作手段、工作模式改革,因此导致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工资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由于计算机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很容易导致金融系统被病毒或者黑客入侵,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足,使得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因此导致各种金融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时会导致很多金融信息出现泄漏。

二、金融软件开发的策略

(一)加强金融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金融软件的效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当前很多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范围都实现了拓展,服务对象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因此对金融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软件应该要实现更多的功能,涵盖更广泛的金融范围。为了积极解决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问题,应该要加强软件开发,应该要加强对金融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应该要加强金融机构的软件开发人员的服务理念的转变,使得金融机构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对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二)加强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是否安全可靠对于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影响。软件开发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模式,加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的风险管理成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当前很多银行推出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就是比较常见的金融软件,也是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的重要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和一些虚拟性特征,使得这些金融软件在应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在进行金融软件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银行的业务部门加强管理,还应该对科技服务部门、信息数据使用部门、软件开发管理部门等进行管理,加强对各种金融数据的保密处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方法呢,提高金融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软件开发管理体系

面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对此应该要尽快建立起符合当前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的金融软件开发管理体系。当前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得到了拓展,从城市住建延伸到偏远农村地区,因此金融覆盖网络变得越来越广泛,加强金融软件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促进金融行业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农村地区而言,农民对各种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对各种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要针对农民的知识水平进行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出更加便捷的软件系统,便于农民进行智能化金融操作。在金融软件的开发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根据金融机构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地调整金融业的服务范围,尽量实现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现代化,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4篇

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在我国兴起才不过几十年,但是这个行业所做出的成绩确是非常瞩目的。现在,计算机软件产业依然飞速发展,计算机本身的逻辑功能为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产业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计算机的合理组织,二者的发展进步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计算机的软件开发趋势也是影响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开发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现在,计算机已经不单纯的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包括数据通讯、文化教育、经济管理和医疗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的一项产业。而软件开发产业作为计算机的重点内容,更是支撑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

1 软件开发的形式

开发一个大型的计算机软件,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以此确保软件开发的技术质量,团队工作人员要依照软件应用的根本要求展开开发研究和调试,一般情况下软件开发有三种方法:

1.1 生命周期法

按照时间顺序将软件开发分成不同的阶段,严格依照时间顺序的发展确定软件的开始和结尾的阶段性开发。

1.2 原型化的方法

第一种属于传统形式,按照时间发展研究其理论性较强,需要配合大量的定义支撑和解释,在软件开发之前就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所以那种开发形式不适用于开发初期概念不够明确的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原型化的方法对软件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以此实现软件的根本研究目的。这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纸上原型,这种模型首先要了解软件的基本特征;第二是工作原型,可以在计算机上试放已经完成的功能,让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体验产品的开发程序;最后一种是现有原型,也就是通过一个已经存在的可正常运行的程序,能够完成一些或者全部功能。

1.3 自动形式系统的开发

这种方法应用了第四代技术中的多种软件开发工具,工作人员不用说出具体方法,只有说出内容,这个软件工具就能自动分析并设计编码。

2 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发展现状

2.1 软件产业发展较快

根据国家调查显示,在金融危机之后,各个软件企业为了渡过营收危机,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现在我国国内的IT服务包发展迅猛,在最近一些年,我国的软件产业规模逐渐增强。

2.2 软件行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急需提升

我国软件领域的从业人员,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工作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行业的人才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软件开发质量提高的可能,也进一步实现了软件产业的基础发展保障。

2.3 国内软件产业总额站全球软件总额的比重的变化

通过对实际行业的发展状态分析可以得知,全球范围内的软件产业开发总值中我们国内的开发份额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这直接说明了我们国家的软件开发产业有了不小的发展。随着发展的提升,我们要着眼国际市场,争取实现更高更好更有效的行业。

3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不足

虽然国内政府在这些年对于计算机产业发展给与了充分的支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的软件开发技术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全球经济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各个领域的竞争依然还很激烈,软件开发行业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空间。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软件开发产业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3.1 欠缺核心技术

严格的说,我们国家的软件开发技术现在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基本阶段,软件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都不断完善,特别是软件开发欠缺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影响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行业中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我们的产品不管是使用水平还是质量都是比较基本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总结出来无非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没有和新兴的技术,在好多前沿性、关键性的领域甚至没有过相关的研究和成果。

3.2 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技术层次都比较基础,主要研究的基础程序和软件技术等工作没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这就制约了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原因的影响,用人成本的提高,软件领域的投入就会相对加大。

3.3 软件产业产品体系不合理

虽然我国的软件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其发展结构始终不够合理,并没有比较突出的个体,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3.4 软件产I的发展环境需要优化

我国多年以来始终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和发展所做的投入要高于软件,在投入力量方面软件产业相对落后。随着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盗版和价格诱惑等不良现象,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所欠缺。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企业在软件研究上的投入,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人员积极研究,这样就会影响软件质量,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4 Internet和新一代网络通信的应用

4.1 Internet方便了全球的发展

新的全球化一体环境下,移动通讯产业高速发展,不同的嵌入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也逐渐完善。网络基础上的无线网和局域网的发展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全球广泛的连通性。再有网络连通实现了不同节点的自制性,另外还有一方面就是网络能够有效地帮助人类处理海量的信息,强化了整个计算设备的计算能力。

4.2 新的软件运行平台的模式和产品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优质服务

网络发展环境下,软件的开发和产品模式都提高其本身的商业性,随着软件技术的升级互联网应用也滋生了很多新的业务内容。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52

21世纪作为计算机技术时代。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是促进整个时代进步的主要动力,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必不可少部分,将整个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看到计算机的身影。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其中软件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核心组织。计算机软件通过其强大的各种功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计算机教学photoshop软件的发展对photoshop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研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提高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1 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1.1 软件工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向复杂化和大型化发展,同时软件开发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一、计算机软件开发成本过高,阻碍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1]。因为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发展趋势复杂化。二、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呈复杂化,软件开发周期变长,软件开发的代码页增多,软件开发人员的挑战越来越多。计算机软件开发逻辑性较强,因此在软件开发测试过程中校正时间越来越长,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三、由于软件开发的复杂化,计算机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不仅程序代码增多且漏洞越来越多,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救,从而保证软件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客户对计算机软件应用体验要求日益复杂,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客户进行沟通。针对软件开发现状计算机领域兴起了软件工程,要求软件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2]。

1.2 我国计算软件应用现状

计算机软件是实现软件系统进行高级操作的系统,计算机软件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实现运行模式的支撑体系和扩展新的技术领域[3]。软件系统实际上是一种可以运营操作的系统,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支撑软件如程序库以及高级语言编译器,应用软件。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软件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软件技术的开发进入软件应用过程的改善和新技术研发合并时期,这也是我国未来软件业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的重复使用、软件构建技术、工程技术开发[4]。其中系统软件由多个程序组成,这些程序主要是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掌控,如计算机关于开机以及储存等操作的执行需要相应的启动储存应用程序来执行,应用程序将程序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从而实现了人机对话,也就是说系统软件是人机对话的翻译。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在操作过程中各种问题设计出来的程序系统,应用软件一般包括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通用软件主要是满足大部分用户的要求如文字处理程序word、表格处理程序excel、电子演示程序powerpoint等。photoshop软件大量应用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中,因为photoshop软件涉及到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制作、输入与输出以及广告创意等图形图像的处理,且因其使用领域广,且操作简单,因此深受平面设计和电脑美术爱好者的喜欢,因此photoshop软件也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产品包装、网页制作、效果图后期制作等领域,因此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photoshop课程,并且不断的细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日后进入社会适应现代工作形式的能力,对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建造软件系统和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过程由多个模块主城,主要包括需求捕捉、分析、设计和实现以及测试。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用户特定的某种程序软件语言实现软件开发。每种软件的开发要有相应的软件许可,这是保证软件使用者合法使用软件的根本措施,因此任何软件的开发都不能违背法律,保证软件的使用获得软件版权所有者的许可。

软件寿命决定于软件设计,其寿命周期主要涉及计划、开发和运行三个阶段,当然一个阶段又可分为多个小阶段,如计划阶段包含了对软件问题的定义以及开发可行性的研究,开发阶段包括了用户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及其他详细设计和编码等,运行阶段包括软件的测试和维护。由此可见软件开发包括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步骤。其中计划的制定是软件开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要求软件设计者准确掌握软件开发所要解决的问题,预设相应的解决对策[5]。最好计划这一环节是保证软件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同时更是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措施。下文将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论述软件应用与开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如利用单机版运行的VB6.0+Acess和利用高级数据服务器的软件开发区别在于单机版的VB6.0+Acess只要安装兼容性良好的系统即可,而高级数据库服务器则需要安装更多的步骤,应用操作较为繁琐。单机版的VB6.0+Acess运行过程中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运行速度会越来越慢,而高级数据库服务器则会因为用户人数过多会给用户进行限制,访问步骤会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用户的应用[6]。

1.4 我国软件行业优势

首先软件是IT行业的核心部分,软件能够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只有安装软件才能实行人机对话,促进计算机网络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因此软件开发对IT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计算机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网上购物,智能家电等,这些都是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计算机网络游戏如QQ等也是人们娱乐的重要工具,另外计算机软件也是人们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网上订票、计算机教学等。因此加大计算机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开发,根据生产与工作的需要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成为我国智能化研究的重要的课题,如根据医院的需要开发医院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医院管理的信息化[7]。我国实行电子政务需要相应的软件才能确保政务的公开,这些都是软件行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量。

2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前景分析

2.1 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分析

软件技术大诞生是因为人们想操控计算机,人们想要计算机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在早期的计算中,软件和硬件之间区别并不是很大,导致计算机在一个较长的使其只能进行大规模的计算,计算机成为代替人力进行庞大运算的机器。

人们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开始研制新的编程语言,个人电脑的出现得益于软件的开发,人们借助电脑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工作。随着人们对不同软件需求的增长,软件开发行业也在日益发展,推动软件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计算机软件升级速度越来越开,同时促进了硬件的和软件的分离。

2.2 软件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软件行业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家根据实际需求加大了对软件行业的各项投入,如资金、人力、物力、政策。国家将软件行业的政策指导性意见落实到各领域,如医疗信息化、各种安防工作、物联网、银行支付以及电子取证等,国家政策的支持给软件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数据显示我国软件行业在未来3年增长速度可达30%以上。但是软件企业的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上市公司投资需求较大,公司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下业信息化较为成熟的公司在投入和增长方面的速度都会有所放缓。因此软件行业未来投资的重点应该放在医疗、金融等需求旺盛的公司。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云计算”与“物联网”将会成为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提高公司渠道和服务能力是计算机软硬件企业在激烈的软件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此计算机软件企业应该加大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培训,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提高计算机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增长速度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利益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通过提高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开发技术是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关键因素。计算机软件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要求开发人员应该根据各行业的实际需求研发出符合行业需求计算机软件,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大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力度,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默.浅析软件开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8):275.

[2]周国强,董保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发展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2.

[3]陈斌.计算机软件的深度开发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21):61.

[4]冯玉林.软件工程方法工具和实践[J].兰州大学学报,2010(09):456.

[5]李辉.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J].经济经纬,2011(08):489-492.

[6]李成伟.我国ERP软件产业优势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12(03):423-425.

[7]丁剑洁.基于度量的软件维护过程管理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1(06):125-127.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6篇

印度软件产业属于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定制软件开发和服务出口为主,在软件模块设计开发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印度是全球最早开创软件离岸开发(Offshore)并最成功发展这一模式的国家,并且形成了类似台湾集成电路代工的软件产业模式。印度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模块开发、编程、测试以及数据服务、培训、技术支持等相关服务。目前,印度软件公司海外收入中约70%来自北美地区,约20%来自欧洲,软件出口遍及全球133个国家,同时还为55个国家提供软件人员培训。但其国内软件市场较小,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电信两大应用领域,此外也为政府等一些机构提供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

据介绍,尽管前几年全球信息产业不景气,但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摆脱困境,反而加大了向发展中国家软件外包的力度,印度抓住机遇,凭借已形成的良好“外包品牌”和综合成本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软件出口第二大国。

印度骨干龙头软件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预计2004年度销售收入,TCS公司为15亿美元,Infosys公司为13亿美元,Satyam公司也有约8亿美元。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微软、思科、朗讯、IBM、北电网络等跨国公司重要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其业务也由初期的软件模块开发、编程、测试发展到完整的应用软件包开发,由单纯的软件开发外包发展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目前,这3家公司已在美国和印度国内上市,总市值超过270亿美元。

目前印度软件从业人员约110万,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达10万人。

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国际化发展道路。受印度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制约,印度的软件内需较小,难以支撑强大的软件产业。因此,印度根据国情特点,制定了以外包为切入点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在国际上树立起了良好的软件外包品牌,培育出了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软件集团公司,形成了从设计、开发到服务、咨询、管理的软件产业链,目前正开始向提供全面软件服务的阶段发展。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除了英语优势、海外印籍软件工程师、软件人才培训、善于经营及与欧美的时差等因素外,我们深感有以下几条经验更值得借鉴。

一是大力创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软件产业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税收方面,印度政府采取坚决的“放水养鱼”政策,对软件企业实行10年免征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支持力度居全球前列。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印度政府在软件园用地、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均给予了特殊优惠政策。

二是大力推进全球领先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能力形成和高度重视质量。为提高软件外包的竞争力,印度从一开始即十分重视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证,率先从美国引进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并大力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热潮,软件公司竞相建立CMM等体系,并严格加以贯彻实行。目前,印度是世界上软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认证(CMM和ISO

9000)最多的国家(2002年全球有38家软件公司达到CMM5级标准,其中印度公司占22家),并且许多企业同时建立了多种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印度软件公司率先建立了“软件工厂”,不仅软件品质可靠,而且工期和成本均可控,从而使软件外包由“手工作坊”阶段进入到“大工业”阶段,树立了印度软件外包高质量、低成本、按时间、守协议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印度几大软件公司大力拓展与国际多个领域著名公司的业务合作。

三是龙头软件企业和中、小软件企业并重。一方面,印度认识到软件外包与集成电路代工相似,讲究规模经济,因此大力发展旗舰级的大型软件企业,前几大软件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均实现了承接国际大公司大额合同的能力和软件外包的规模经济。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虽已有近万家软件企业,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公司。另一方面印度认为中、小软件企业最具创新性,是创新的先锋,因此通过软件孵化器等方式积极支持中、小软件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发展。

四是形成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特区”。为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印度大力建设和发展软件园区,创造有利于软件开发、软件人员工作生活和软件企业发展的局部“特区”,形成了班加罗尔、孟买、马德拉斯和海德拉巴等几大软件产业基地。其中,班加罗尔地区有“科技之都”和“印度硅谷”之称,其印度软件技术园是印度最大的软件园,注册软件企业约1200家,占印度软件企业的40%以上,园区内基础设施明显优于区外,特别是建立了卫星地面通信站、地面微波通信站和光纤网,企业通过卫星传输网与国外客户沟通并传送软件包,可随时根据客户要求接受订单、调试或修改程序。为鼓励软件企业入驻软件园,印度政府还允许软件园比照享受出口加工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如额外允许入园企业10年免征所得税。由于拥有良好的区域环境和优惠政策,班加罗尔平均每两周就能吸引到3家外资企业。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倡诚信。从1994年起,NASSCOM开始积极推动政府出台反盗版的法律条款,并联合各界在全国大力推行软件正版化,自此,印度软件盗版比率大幅度降低,其软件正版化程度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印度免于当年美国301条款的制裁,更提高了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设立软件公司和向印度公司外包软件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印度国内软件市场得以逐渐兴起,有效地保护了软件企业的利益。此外,印度软件企业十分注重诚信,包括严格履行合同、替客户保守商业机密、员工遵守企业内部的信息保密规则等,这也是印度软件品牌中的重要内容。

六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和提倡合作。据了解,印度目前有几个全国性的软件行业协会组织,其中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协会是政府性质的组织,其功能是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政府提建议、为企业提供信息、组织企业到海外参展和介绍国外合作企业,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则是一家公司方式运作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间机构,是印度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软件行业协会,在促进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及协会的推动,印度软件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很注重团结合作,不仅经验共享,共同树立印度软件外包品牌,而且相互维持市场秩序,不搞恶性竞争,这对于印度软件外包的飞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是大力吸引在欧美的印籍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人才回流。印度许多软件企业家和IT高级技术人才多是留学欧美或在跨国公司中工作后回国创业。大量软件技术专家回国后,以5-8个志同道合者组成团队开始创业。他们掌握着软件设计的先进经验,并和欧美国家的软件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信赖关系。政府为鼓励这些人回国创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给予较高待遇、减免个人所得税等。

三、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启示

我国软件产业与印度几乎同时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人才、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看,2004年我国软件和系统集成销售收入已达到2200亿元,已经超过印度。但从产业结构上分析,除去系统集成和附加在硬件上的嵌入式软件,真正产品化的软件销售收入尚不足100亿美元,与印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良性发展能力方面,我们的差距更是明显。

借鉴印度软件产业的经验,我国软件产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式创新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人才和硬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抓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机遇,迅速扩大软件产业的规模,实现量的积累;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在此过程中,培育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软件企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开发过程和管理经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同时,电信基础设施、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也加速了这一进程。在软件产业全球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软件外包”业务,给致力于发展软件产业的国家或地区带来了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从世界产业格局看,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纷纷将软件开发、测试乃至其他延伸服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国际生产要素的重组和产业的转移。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软件外包的机遇,迅速融入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大潮,走出一条赶超道路,迅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建设

建设软件园区和软件产业基地,形成软件产业发展的“特区”,是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应进一步加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建设,优化环境和基础设施。要引导、支持和帮助软件企业建立并严格实行CMM等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使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真正成为最适合软件开发和出口的区域,并率先成为软件“工厂化”的实践区和示范区。同时,需考虑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软件出口基地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形成区域特殊环境,引导和鼓励软件企业进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发展,形成局部产业集聚和优势。

(二)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软件企业形成

高度重视软件的“工厂化”趋势,大力推广和实行严格的软件开发与过程管理体系,尽快使我国软件产业由“手工业”阶段进入“大工业化”阶段。同时,注重培育大型骨干龙头软件企业,尽快实现软件产业的规模经济。要加快建立软件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软件企业的产权交易体系,鼓励有实力的骨干软件企业通过产权交易等方式,积极并购或控股中、小软件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的软件企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尽快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为创新型软件企业提供实现创业价值的新渠道,鼓励一大批创新型软件企业发展,形成以大型骨干软件企业为龙头,一大批中、小软件企业繁荣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软件产业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应加大对软件企业行业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审批条件、程序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发挥官办和民办软件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联合、促进国际合作和推动政策完善等方面的作用。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7篇

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形势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为抢得发展先机,树立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有利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立足本国国情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例如,美国走的是“全面主导”的发展道路,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游位置,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和引导位于中下游的软件产业门类,瞄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赢得了巨额的产业利润。日本和韩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走的是“国内优先”的发展道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出口在国内整个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以色列重点强调软件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俄罗斯移民的智力资源,将全球领先的军用软件技术知识转化为民用,在数据、信息安全和无线通讯领域等软件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爱尔兰利用其很低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爱尔兰本土建立生产基地,逐渐成为软件跨国公司在欧洲的运营中心和软件集散地。印度规避了国内市场狭窄、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端产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创造了比较庞大的软件出口额。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到位,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将痛失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可想而知。

(一)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微,与周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00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5960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1.7亿美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2%,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8,也低于爱尔兰的1.5%,印度的1.48%,韩国的1.39%(见表1)。

表1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单位:亿美元)

中国美国日本爱尔兰印度韩国全球

1999年53.222005408467.5595274

所占份额1.0%42.0%10.2%1.6%1.3%1.1%100%

2000年71.724005728988.583.25960

所占份额1.2%40.2%9.6%1.5%1.48%1.39%100%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2001年4月。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周边国家如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比爱尔兰略低0.3个百分点,似乎差别不大,但是考虑到软件产品质量、软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或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等方面,我国与这些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则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单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出口约4亿美元,仅是印度的1/15。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的要求

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78%,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韩国的1.96%,印度的16.7%,与国家信息化对软件产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996~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6.8%、31%、26.4%、27%、33%、34%,年均增长率约为30%,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50个百分点,难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要求。

(三)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形成对国产软件有效的需求,反而有助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如微软公司的在华业务,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微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快的部分,而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几乎全面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方面受制于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的政府采购从尽量节约财政资金方面考虑得多,而在通过启动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创造市场空间方面考虑不够,未能给国产软件以有力的实质性扶持。

(四)缺乏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薄弱

为了保障安全,有些国家如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在军事部门中完全使用自己独立研制的操作系统。但是,在我国,国外软件产品占据了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只是凤毛麟角,应用软件同样面临剧烈竞争。缺乏基础和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弱,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严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在别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长此以往,对于国家利益、国防安全都是非常危险的。

(五)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无力与跨国公司抗衡

据CCID(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至2000年底,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有3,0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数大约有5,000家。

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结构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左右,50~200人的企业占42%左右,1,000人以上的仅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十几家公司。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平均不到15万元人民币,而微软每年人均产值高达62万美元,这表明我国软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竞争力不强。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左右,此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是,我国软件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匮乏,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典型的知识型产业中缺乏急需的专业知识型人才,再加上“一低两高”(劳动生产率低,人力成本高,开发成本高)的现状,发展速度之慢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国家软件产业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文件规定的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例如,在投融资方面,该文件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缺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在软件企业上市方面,国家各部门制订的政策法规相互矛盾,现行的政策法规阻碍了软件企业的上市融资之路。同时,由于软件企业的规模较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而且研发费用很难转化为固定资产,与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同时发行股票的规模也无法放大,因而,在目前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在推荐软件企业发行股票方面积极性不高,软件企业上市存在实际的困难。另外,国务院18号文件中关于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软件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等规定缺少实施细则。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是从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和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等方面来界定软件企业,而将软件服务业、软件产业孵化器、软件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国产软件的和分销商排除在外,实际上使软件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各要素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导致有些环节发展滞后,成为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掣肘”。

关于软件采购方面,目前政府采购主要是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设计,对通过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发展创造市场空间的政策目标考虑不够,缺乏指导政府采购的标准规范和产品、服务目录。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目前版权法的执行仍未取得预期效果。据美国SIIA(软件与工业信息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越南和中国是世界上盗版率最高的两个国家,1994年两国的盗版率分别为100%和97%。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近几年两国的盗版率已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98%和91%左右。据统计,1999年,中国软件业因盗版而损失的金额高达6亿多美元。盗版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制约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损害国家形象,也严重影响了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积极性。

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国软件产业处于软件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软件产业这个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将无所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印度在不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尚且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而我国呢?拥有印度无法比拟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信息产业规模、国内市场潜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这无疑增强了我国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考察软件产业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爱尔兰等国家成功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产业具有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的规律。很多以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业,如机电、汽车等,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转移基本上呈现“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规律。但是,软件产业完全有可能同时在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推动软件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不一样,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资金,而软件产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知识型的人力资源。所以,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再加上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一争高下。

同时,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兴起以及网络计算机(NC)的推广,为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Linux是一种将源代码完全开放的UNIX类操作系统,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并宣布遵循自由软件联盟(CNU)的GPL协议,赢得了一批富有市场经验的软件开发厂商的支持,从而使Linux能快速传播和发展,开始对微软造成直接威胁。目前Linux在全球已有约1,000万用户,在因特网服务器上所用的操作系统(OS)上已居首位,占有率达28%。IDC(国际数据公司)预计,五年后Linux将跃居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第二位。

以Linux为代表的源程序公开软件,给现有的软件产业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必将影响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开放源码可能成为软件发展的重要模式;以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崭新开发模式逐渐形成;改变软件产业的“游戏规则”。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NC(网络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具备大力推广的条件。目前NC已从单一的瘦客户机扩展到便携、移动、无线的网络访问终端,其用户群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推广NC的条件已逐渐成熟。NC对CPU的性能要求不高,我们可以大力推动基于Linux的CPU芯片的开发,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CPU设计产业。

另外,软件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商业竞争的有力工具。软件行业也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行业之内,而已渗透和分布在其他行业之中,软件的产品形态呈多样化。嵌入式软件市场正在升温,一种是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如移动电话、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另一种是面向工业应用的市场,如工业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仪器。这是一个相当分散的市场,由于嵌入式软件往往在专用微处理芯片上运行,因而不易形成统一的独占性市场。

因此,我国要改变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尤其是改变在系统软件市场中的被动局面,存在很多难得的机遇。重要的是我国要抓紧时间,不能再沉湎于于事无补的过多的争论。目前,最紧迫的事情是,尽快确定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发挥我国拥有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唯其如此,我国软件产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务院18号文件中规定的目标,跻身于世界软件大国之林。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

前面我们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和爱尔兰等国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软件产业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我国绝对不可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我们自有我们的国情,自有我们独特的优势资源,因而,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选择问题上,我们要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

这里的“国家行为”并不仅仅是指国家要制定合理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是指要通过国家投入、组织和引导来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的信息产业基本上是建立在美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平台上,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使之产业化,并为之提供市场空间,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发展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希望寄托在软件企业的身上。这是因为,第一,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不像软件服务业那样,单靠优秀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做得很好。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等系统软件产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门类,只有国家才能集中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国家为主导,统一组织和协调,才能有可能取得成功,指望单个的企业或企业之间的联盟就可以解决软件的核心问题是不现实的。第二,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不雄厚,根本无力解决发展系统软件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和面对巨大风险,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也不可能要求软件企业主动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为国家“排忧解难”。第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势逼人,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集中国家的资源,像我国当年研制“两弹一星”那样,采取非常规的运作方式,迅速缩短我国软件产业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方面与软件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才能摆脱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被动地位和尴尬局面。

当然,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要体现国家行为,并不意味着国家直接用行政手段来干预,而是以国家为主导,采取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形式,比较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国家投入巨资,以国家为主导,同时吸收社会各界包括软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甚至跨国公司的资金,直接组建实体,从事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实体内容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一条龙”,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研发和产业化脱节的“痼疾”。

(二)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应侧重发展软件产品,提高我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而让软件服务业保持自然增长状态。又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软件产品与软件强国相比落后一大截,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与其在系统软件领域内从事没有多少成功几率的拼搏,还不如侧重发展服务业,这既可以锻炼人才,又可以创造就业,还可以为将来侧重发展软件产品奠定基础,同时还顺应了目前出现的软件服务业领先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没有全面地考察问题的实质。笔者之所以提出“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的观点,是与“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的看法一脉相承的。国家与企业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上既有分工,又是互动的。国家可以运用国家的意志,集中投入,采取实体经营的形式,将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攻克软件产业中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自己独立的产品体系。同时,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给软件企业创造市场机会,推动软件服务业的成熟壮大。而企业呢?主要集中于软件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数据加工与处理、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业务,为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累专门知识和软件人才。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以此来提升企业素质。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定制软件和服务市场,学习和掌握国家软件市场运行规则和业务流程,积极参加CMM认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促使软件企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化素质。

(三)重在开发国内市场

毫无疑问,我国软件产业的国内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应当以电子政务、电子金融、企业信息化、社会保障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产品,通过巨大的内需来拉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种产品和技术,推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对社会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引导性。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具有的安全性、个性要求、本地化等特点,国产软件企业将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制订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提出推荐政府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目录,避免各级和各地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施方面“一哄而上”,各自为战,削弱电子政务对国产软件的拉动作用。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底,银行系统已拥有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自动柜员机(ATM)近3万台,销售终端(POS)22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融电子化的硬件建设将带动金融领域应用软件的大发展。数字化电子货币、网上支付、安全认证等电子金融的功能将直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拥有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100多万家小企业,这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急迫,同时,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企业信息化潜在市场规模日益庞大,同时,加入WTO也将要求我国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开展商务活动,这必将加大对企业管理软件的需求。现在管理软件开发出来的有效用户只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左右。企业信息化将直接带动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的发展。

(四)建立产业自主体系

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产业自主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来加以组织、协调和引导。目前,Linux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逐步打破WINTEL体系,建立基于Linux的系统软件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我国软件产业自己的标准体系,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端,最终发展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软件强国。

[收稿日期]2002-12-10

【参考文献】

[1]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R].2001,(4).

[2]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吴基传部长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2-01-28.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8篇

1 计算机软、硬件的区别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文档,它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通过软件用户可以实现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计算机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物理装置的总称,它是计算机存在的基本物质载体。由此可见二者是有很大差异的,具体说来体现为以下几点:①表现形式不同,硬件物理性存在着,看得见,摸得着;软件存在于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机器中运行才能得知它的存在性。②生产方式不同,硬件生产时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制造;软件则是需要人们的智力去开发,不同于简单的生产制造。③要求不同,硬件产品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而软件产品不允许丝毫误差。④维护不同,硬件产品是有一定的寿命周期,一旦毁坏就难以继续工作;软件虽然也有淘汰过时,损坏的状况,但整体上一直在改变和维护。

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文档,它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型,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除了包括各类操作系统,还包括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及硬件驱动程序,都是系统软件类。系统软件要负责各种独立的硬件,使之达到协调统一。系统软件是立足于计算机整体运行的,不会仔细关注单个硬件的工作。

应用软件根据用途的差异,可以划分成不同类别的项目;如办公软件、图形软件等都是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必须关注用户需求,它们都是基于某种特定用途进行设计开发的。它可以是一个程序,或者是程序的组合,最终都是为了处理好某件事情。常见的应用软件有文字处理软件、教育、娱乐软件等。

3 计算机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最初的需求捕捉到需求分析设计,产品开发之后还要进行检测。软件是在用户的需求上进行的程序设计。一般的开发工具就是采用软件开发,各个软件一般都有相应的软件许可,软件必须经过同意后才能进行下载使用,否则就属于侵权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控诉。软件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生存周期,从需求捕捉开始,到整个软件生命结束为止。整个生产周期包括需求捕捉,分析设计和实际运行,每一时期又是以若干个更小的阶段构成的。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称为计划时期;开发时期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我们必须清晰了解开发软件项目的六大步骤,即系统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维护。在软件开发、计划制定之前我们必须关注软件项目最终要解决的问题,还要深入考虑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4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现状

软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近年来软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软件行业的支撑,另外我国政府的政策推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都不断促使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我国软件从业者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软件开发,提升软件开发的品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最后从产业总额来看,我国软件产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国软件及相关衍生产品占据了更多的世界同类市场份额。

4.2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问题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软件行业虽然取得了以上的种种成绩,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同国外先进产业技术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4.2.1 软件产业缺乏核心技术

我国软件产业技术相对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而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软件开发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研发水平还不够,我国的软件产品质量还不高,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在关键核心领域还有很大的不足。

4.2.2 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很大

虽然我国软件从业者在数量、质量上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这一般都是基础性的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的设计、研发工作。我国软件产业目前最缺乏的是高层次核心技术人员,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也将阻碍软件行业的深远发展。

4.2.3 我国软件产业结构不合理

软件产能可以分为三层结构,上层是软件知识产能,中层是软件系统产能,底层是软件代码底层。软件知识产能的不足不可避免会影响软件产能的全局。长期以来发展结构不合理,缺乏领导产业,国际影响力欠缺。

4.2.4 软件行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过多的关注于硬件产品的生产制造,忽略的软件产品技术、服务的发展。另外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长期存在盗版软件、不良竞争的市场恶相。这些环境都需要改善,否则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软件产业难以发展下去。

5 前景展望

5.1 互联网、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①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使现代计算机软件开发走向数字化、信息化。互联网具有很多优势特点,首先它具有广泛互通性;其次互联网上的信息系统不受统一控制,自治性较高;最后互联网的使用有利于资源共通、互享。

②新一代软件运行平台的变化,更加注重软件的互助性和协作性。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有利于促进软件中间技术的发展;网格计算,可以识得较为分散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资源得到统一的管理和使用,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跨地域的网络上建立网格系统,而且要保证系统的透明、安全与可靠;面向对象和构件化软件等新技术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结构开放性等特点;为了改变我国软件行业长期发展的弊病,必须进行软件开发工艺的创新,促进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智能化

前言:

系统集成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综合布线系统,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与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将系统资源实现共享,最终集高效、集中、便利等优点于一身的集成系统[1]。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

一、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现状

(一)系统集成的现状分析。2010年国家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互联网产业的新兴崛起成为系统集成行业发展的新热点和增长点。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总协会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为13542.9亿元,其中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收入为12202.9亿元,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1500亿元,安防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为1960亿元[2]。2014年对我国计算机集成系统进行设备和服务调查中发现我国集成系统中仍然存在着硬件设备不过关,安装技术落后等现象。集成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类行业其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也有待提高。

(二)软件开发的现状分析。根据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统计,2014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正在逐年增加。根据杨平山预测,到2020年,80%的企业应用将被迁移到“云”中。我国进行软件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其编译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构建、汉语言的翻译等问题亟需改善。就目前应用于系统集成中的软件进行分析,大部分软件存在缺陷问题。例如,在建筑系统集成中,电力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开发、设计和使用,在设计过程中未对用电量进行合理的调查和编制,造成我国现阶段有70%的小区中存在电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系统集成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国信息化时代的逐渐发展系统集成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为:第一,随着网络技术整合和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的改变,使系统集成在未来发展中必然是以专业化集成系统与多元化集成系统共同发展为目标;第二,系统集成未来发展中必将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市场向教育界、科研界、化工业等产业进行发展,实现集成一体化办公模式;第三,未来系统集成必将实现用户访问接口统一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部门不同地区的人能够进行统一集成的操作,从而实现企业集成控制,是系统集成未来发展的首要方向;第四,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大范围的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各行各业的集成中心也必将进行扩大,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五,实现电子商务、企业信息、政治信息系统集成。为了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的资源使用范围将逐渐扩大,电子商务也必将成为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软件开发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系统集成普遍发展的时代,软件开发是系统集成普遍发展的基础。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三个方面进行概述。首先,在软件的开发上,软件标准化和源代码必将实行开放政策。通过对软件版权和软件技术的开放实现软件的合理应用,促进系统集成的应用;其次,在软件开发智能化上,必将通过对软件核心技术和软件编程上进一步优化来提高软件智能化发展。通过对集成系统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合理化、智能化的新型软件,促进我国智能化社会的建立;最后,软件开发网络化方面也必将向电子商务等互联网集成系统中发展。并且通过软件国际化设计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实现软件网络国际化发展。对于系统集成信息的处理、通信、实施等过程的智能化操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以为集成系统的广泛应用创建坚实的基础。

总结

本文通过对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未来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的发展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现有的区域管理系统、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对软件进行新的研发,通过与系统集成的周围客观环境相结合研制出新型的软件,使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曙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06(02):76-77.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0篇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成绩回顾。

1.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省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2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49%,居全国第4位,比“十五”末收入增长近4倍。利润总额63.37亿元,同比增长32.4%;利税合计114.48亿元,同比增长27.39%。软件出口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外包服务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目前,全省软件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142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十一五”期间,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合计11家),32家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27家企业软件收入过亿元,24家企业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累计认定45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认定软件企业619家(合计968家),登记软件产品2409个(合计3989个),40余家企业通过CMM/CMMI等国际资质认证,192家企业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拥有13个软件产业园区、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3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信息服务业基地,已建成园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中间件、ERP、CAD/CAM、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服务外包、数字动漫发展迅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多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从市地绝对额来看,、占据全省软件业发展的主导地位,2010年两市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2亿元,占全省的90.8%。特别是作为全国首批5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之一,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软件收入达到610亿元,拉动全行业增长28.8个百分点。从市地增长幅度看,临沂、日照、东营、莱芜、济宁、潍坊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50.3%、121%、57%、49.4%、47.1%、45.5%,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了13个软件园区、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3个动漫产业基地,已建成园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投入使用软件开发、测试、存储、动漫渲染和动作捕捉等各类大型公共技术平台、环境13个,成为企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全省70%以上的软件企业、85%的软件收入都集中在各类园区、基地当中,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软件园区、特色基地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聚集效应显著。

3.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产品层次显著提高。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2010年共实现软件收入80.4亿元,累计新增设研发分支机构8处,增加改善开发场所6.7万平方米,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10余人,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6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40余项,新产品贡献率超过50%。“十一五”期间,中间件软件等基础软件,各类嵌入式软件、GIS软件,ERP软件,CAD/CAM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政府、矿山、教育、社保、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中创软件“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及平台”等7个项目入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其中包括3个项目),标志着我省具备了参与核心基础软件研究及产业化的实力,项目总投资8.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4亿元。华天软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出了自主版权CAD/CAM软件—Sinovasion,得到了总理的高度评价。浪潮ERP连续4年国内增长率高居第一,成为首批软件类“中国名牌产品”。高校软控“轮胎企业管控网络系统”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5%,已出口到欧美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4.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软件产品与数据处理、数字动漫及非产品化的软件服务等新业态互动发展。2010年全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211.75和68.89亿元,同比增长51.5%和106.6%,占全行业总收入的31%。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64.68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29.2%。IC设计业实现收入9.67亿元,是“十五”末的64倍。“十一五”期间,NEC软件、软脑的软件技术外包,戈尔特西斯、优创公司的金融证券分析服务业务,东方道迩、中金数据的数据处理和灾备服务业务,浪潮世科的3G手机开发等业务不断壮大。以旅科、潍坊万声、泰安泰盈、潍坊恩源等为代表的呼叫中心企业,以卓创资讯、大众网、舜网等为代表的网络资讯经营企业快速发展,信息内容服务业初具规模。

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模式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省云计算中心正式成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一期工程顺利启动,省科学院以及齐鲁、东营等10余家软件园区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首期工程整合了超过100台服务器,实现了微软、IBM等主流开发平台的协同共享,能够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园区提供存储、软硬件租赁和数据处理及数据灾备服务,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整体投资。长清软件园IDC数据中心也基本建设完成,面向全省提供服务。

5.产用融合步伐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电力合作联盟、嵌入式软件、DSP软件应用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先后成立,各类工业设计、嵌入式、虚拟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电力、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使我省企业产品设计周期平均缩短71%,开发成本降低37%,生产自动控制率达到89%。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村信息化试点省,我省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完善,40个涉农特色数据库建成应用,“信息化下乡”活动率先在全国启动。软件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深入,金融、商贸、物流、交通、旅游、房地产等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数字内容、网络增值等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相比,与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还存有一定距离,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政府支持和产业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在技术开发、风险投融资、海外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差距;2.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偏差;3.核心技术缺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软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软件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略显单一,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急需加强。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面临以下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

美国、日本等国家出于繁荣本国经济、扩大就业机会的目的减少离岸发包量,这对部分软件企业业务扩展形成了较大压力;金融危机也使得行业用户在缩减开支时首先减少IT投入,影响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的增长;对中小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突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更为谨慎,使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压力增大。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并购加速引发了全球新一轮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这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产业变革新趋势对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软件技术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软件的竞争已经由单一产品竞争发展成为软件体系的竞争。信息系统正在从“硬件主导型”向“软件主导型”转变,信息应用系统也由“以机器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发展。以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产业组织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和加深,为产业转型提升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三)国内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软件和信息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转方式、调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软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行业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激发市场对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挖掘内需、外需两个市场,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应用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应用示范,深入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聚集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融合发展和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拓展信息服务业,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扶优做强,创新发展。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应用成熟度。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应用驱动,融合发展。以用兴业,加快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开展各类示范试点,深化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全面增强对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3.优化布局,集聚发展。依托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汇集优势资源,发挥集聚示范效应。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差异化发展,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特色优势和创新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

4.加强引领,规范发展。发挥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和标准指导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投融资保障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总体水平排名国内前列,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为国内一流的软件名城,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以实施“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方面取得突破,与国产支撑软件、国际主流支撑软件相匹配,实现一定的产业价值和规模,与自主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得到普遍推广。软件和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进一步紧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四、发展重点

(一)重点区域。

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市和市率先发展;积极推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东营、日照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1.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市和市率先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是创新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紧紧把握住市被列为部省市三方合作共建中国软件名城试点城市的良好机遇,通过名城的创建汇集优势资源,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工业软件,积极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把软件发展重点与城市功能定位和提升有机结合,建设好“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经济外向度高的优势,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软件外包、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及灾备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南软件产业基地规模,提升服务功能,进入国内一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行列。

2.积极推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东营、日照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以现有省级软件产业园区、信息服务业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发挥烟台、威海市地理位置优越、商务和人居成本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数据处理与灾备服务;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发挥东营、潍坊区位与行业优势,加快建设东营软件园、潍坊软件园,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积极开展引资引智活动,面向制造、石油、金融等行业,重点开展石油石化软件、工业设计、呼叫中心、软件外包业务,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济宁、日照等市要结合化工、矿山、轻纺、农业、物流、港口运输等行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重点业务。

1.基础支撑类软件。重点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面向服务的基础平台、软件开发平台、构件库等,加快推进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提升国产基础软件产品可靠性和成熟度,提高系统集成应用能力。

2.信息安全软件。在产品方面,重点在密码算法、电子签名、网络安全监管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安全管理、内网监控、外网防护等信息安全软件产业化进程;在服务方面,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发展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测评、风险评估、电子认证等专业信息安全服务业务。

3.工业软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辅助工艺流程(CAE)、辅助生产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软件,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4.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重点为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制造、物流、家居等领域的信息化提供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和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应用软件,提高国产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5.嵌入式软件。面向工业装备、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推广,提高产业化程度、替代进口能力和产品出口能力。

6.信息内容服务。开发内容制作系统(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基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的内容管理平台,积极发展国产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据加工处理等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加快推动网络出版、网上营销、按需印刷等新兴业务和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报等数字全新载体,发展多民族文字和外文书刊数字出版业务。创新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一卡通、一点通、一号通、移动图书馆等服务模式,推动内容服务与网络服务一体化,促进互联网和无线增值内容服务业发展。

7.信息技术服务。立足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扶持信息系统咨询、规划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监理、审计、测试、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专业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服务与外包转移为契机,壮大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积极承揽高端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及维护、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重点拓展欧美市场,巩固扩大日韩市场。顺应软件服务化趋势,重点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态。促进“软件即服务(SaaS)”应用模式和业态发展,加快云计算等服务模式发展,进一步做好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积极探索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的软件服务模式创新,扶持基于网络的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业务发展。

(三)重点工程。

1.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

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作是实施重点区域带动的主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全力实施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形成部、省、市资源的有效聚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软件聚集城市。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做好国内唯一一家“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的服务保障工作,建成“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建设并运营好“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营造最优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整合最强的软件产业发展资源,形成最好的软件人才引进机制、创业机制、企业发展机制,集聚最多的软件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以大企业群为主导,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升和软件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做大做强软件业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

2.云计算创新示范工程。

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实施云计算创新示范工程,发展自主可控、先进可靠的云计算产业。优先支持虚拟化、云存储、云操作系统、云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加强标准研究,力争在云安全、服务能力与质量、接口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标准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机构建设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辐射服务范围;针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用户需求,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支持建设和运营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有云、行业云和区域云,重点为工业领域和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开发测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科研院校教学研发提供云服务,形成社会化应用和一定的产业规模,进入国家布局。

3.软件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进一步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软件企业上市后备资源,通过引入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投资和咨询等中介机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培训辅导、资本对接等系列活动,帮助列入培育计划的软件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力争到2015年,培育2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上市准备阶段,新增5家以上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成功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

4.技术中心创新提升工程。

继续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技术中心创新提升工程。以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软件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把产业优势与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在产业指导、财税政策、品牌建设、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力度,强化中心水平建设和特色建设,培育其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辐射服务的主体,在开源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ERP软件、3S软件、数据采集处理及政务、电力、交通、钢铁、港航、矿山、石油等针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领域做高层次深入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在关键、共性、专业技术领域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结构合理、开放竞争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布局。

5.国产工业软件应用试点工程。

工业软件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面向智能电网、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海洋工程、汽车、船舶、石化、钢铁、现代物流和生产领域,鼓励并重点支持工业软件的开发方与应用方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在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工业软件开发与行业应用标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软件的研究与试点应用,建设集产品设计、流程管理、生产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工业软件体验中心、解决方案验证中心和技术支持平台,面向全国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和服务,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解决传统工业领域低技术、低效率和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

6.开源软件大学校园行工程。

开源软件在开放性、低成本、灵活性、安全性等方面优于传统的私有商业软件。以高等院校为重点,开展开源软件的研究、培训和普及工作,吸引科研院所、软件企业、应用单位、开源社区、中介机构共同参与,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开放实验室建立开源体验中心、建立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库和服务平台、举办开源软件大赛、开展应用试点等活动,进一步推广、普及和应用开源软件,挖掘和培养优秀软件人才,提高社会对开源软件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营造和谐创新的软件发展环境。

五、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扶持,集中资源和力量深入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培育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进一步制定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更加适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地方立法,加快出台《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适应软件服务化的需求,加大对新兴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优惠政策范围向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内容服务领域扩展,研究出台IT服务地方标准,规范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研究制定政府首购、订购、政府采购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政策,研究制定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件和服务的鼓励政策,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荐目录。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鼓励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金配套。“十二五”期间,用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探索资金使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益。对“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涉及到的项目和单位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基地园区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化、标准制定、资质认证、企业上市培育、国际合作交流等。省、市财政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技术改造贴息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建立完善适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投资退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投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吸引其他公司出资入股、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自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等多种试点,帮助扩宽融资渠道。通过吸引政府财政、产业资金、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引导企事业单位用足用好各种资金,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优势企业、科研单位尽快抢占软件领域战略制高点,对能够形成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学研用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项目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名企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及上市发行股票等形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效应,按产业供应链要求,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战略联盟,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

加快载体建设,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基地、园区聚集,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形成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园区品牌。对软件、信息服务业园区基地在项目、人才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整合省内公共基础设施、技术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平台建设和推广,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

(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激励和扶持软件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建立并壮大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软件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市场前景的软件技术与产品给予重点支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研发测试平台的开放程度,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聚集。

强化企业的专利与标准意识,鼓励企业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有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技术的开发利用,对企业获得的软件领域国内外专利给予资金资助。引导重点企事业单位围绕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领域适时开展标准研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高度重视软件测评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分类别的人才梯队。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分层次的人才教育和培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高等院校设立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重点支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加快发展。鼓励有实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建立企业产品的培训认证服务,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办学,加强与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工教育。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高层次人才来我省投资创业。“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规模,提升服务水平,放大服务区域,在全球范围内重点引进软件高级管理人才、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行业领军人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形成“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推进职能转变,完善调控手段,提高管理能力,把行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引导、规范和服务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快开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的定期评估机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影响因素

0.引言

当前是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网络信息化息息相关,信息化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简捷方便。计算机技术的改革创新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作为计算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起着不必可少的关键作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不断促进着整个计算机行业的持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有益之处。

1.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因素

1.1开发计算机软件人员的水平

任何行业的发展根本就是行业内职工的工作水平,计算机软件开发更是如此,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软件开发的先进性。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有积极的创新性和改革性,要严格要求规范自己,不断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反复的锻炼提高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此同时,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受利益的诱惑泄露各种商业机密,导致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1.2为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

软件开发的质量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技术,但是客户的需求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流程。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之前,必须要深入了解客户的相关要求,软件的开发周期、技术指标都要紧紧围绕着客户的要求展开分析讨论、安排设计、计划实施[1~2]。 任何软件的开发都要注重客户需求的细节,不能脱离软件开发的全局目的,要避免出现用户需求与软件设计产生偏差的现象发生。

1.3开发缺乏规范制度指导

制定完善的规范制度能有效的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开发的相关人员如果不能有明确的指导,对于任何工作都没有规划明确目标,势必会影响软件开发工作的有序开展。完善的工作规范制度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通过制度的科学指导,将整个软件开发工作过程有条不紊的展开,在软件开发的相关流程中不出现任何差错[3]。

1.4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前景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全球的软件开发中心硅谷为整个地区行业提供了一个充满良性竞争的优良环境,促进了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良好发展。我国当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制度不完善,没有健全的监督体系,软件的开发专利受不到法律良好的保护,山寨现象屡见不鲜,整个计算机软件市场混乱不堪。

2.解决影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措施

2.1提高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保证自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为一己之私损害到企业的经济效益[4]。软件开发人员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努力学习的状态,敢于创新和改革,在工作上积极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开发技术。与此同时,软件开发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专业道德素质,不因为外界利益的诱惑,泄露自己所在企业的商业机密,导致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要严格操守自己,做好本职位的保密工作,从而使企业的软件开发工作安全持续的开展。

2.2深入满足用户要求

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在工作开展之前,要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深入了解客户的相关需求。通过工作人员之间以及与客户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能使员工之间互相合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完全领会到客户对软件的要求[5]。只有在充分了解到客户的需求时,才能计划安排好软件开发的周期以及技术的运用,保证软件的开发不与客户的需求相偏离。

2.3建立合理的软件开发规范制度

企业要不断完善软件开发规范制度,建立起健全的监督体系。要严格要求开发人员的规范工作,在软件开发的前期,要合理的明确工作目标,科学的安排软件开发设计。软件开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保证工作流程的有序展开,避免中间出现重大的差错。

2.4提高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环境

我国政府人员为了促进计算机软件市场持续良好的发展,要不断完善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监督行业内企业的操作行为,颁布的政策要维护市场的良好秩序。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充满良性的竞争,为计算机行业提供一个和谐共赢的行业环境,不断促进计算机软件开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通过政府和企业不断地努力,改善行业内的整体环境,才能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的蓬勃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的不断进步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培养全面的职业道德素养,要严格规范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与此同时,计算机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给予开发人员正确的指导,保证工作流程的一步到位,严格监督开发人员的工作行为,一旦发现泄密现象严惩不贷。政府部门要不断制定相关的行业制度,颁布良好的政策,为整个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大鹏.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2]夏雪飞,腾达,魏荣凯.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01.

[3]刘熙.浅谈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进度控制[J].鄂州大学学报 ,2013,20(2):68-71.

[4]陈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规范化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 应用 发展趋势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要想取得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应该加深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研究,从中找出计算机软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确保能够扩大计算机软件应用范围。

一、计算机软件应用概述

(一)应用范围广泛

从我国发展的速度与状况来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工作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现象,包括各企业单位的金融管理、生产制造等方面都在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健各自企业单位的发展阵容。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比较广,例如:建筑、水利、服务、国防军事等各方面也都已经深入应用。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都离不开对智能手机或者电脑中通用软件的应用。

(二)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各发展行业以及国家领导人对信息产业也非常重视,通过十二五长期规划对我国的生产力和国民经济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发展,都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所以说,计算机软件在我国的各行业发展中必将拥有更大的空间,无论是工业领域、农业生产还是各类金融投资等各种领域都会慢慢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来扩大各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对信息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所以只有加速对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并与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才能够有力的推动我国智能化发展。

二、计算机软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专业化高素质软件技术人才

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经调查得知,目前计算机软件行业中很多技术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的掌握与了解仅限于基础技能中,与此同时,可以带动软件继续研发的高能力人才很少,这不仅影响到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更是相关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带动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软件行业发展滞后,可想而知这状态的严重性。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计算机技术发展空间,应该就加强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与高素质培训这一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严重缺乏核心技术

如今,我国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还处于落后阶段,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没有过硬的软件核心技术。这不仅降低了对软件研发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影响到我国软件市场不能得到更好拓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解决核心技术问题上,还需要软件研发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软件市场缺乏规范

目前,我国对硬件的研发比较重视,而软件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这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相对较慢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我国的软件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市场的规范性与原则性,致使计算机软件市场竞争状况混乱,还会发生软件盗版事件,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发展会造成一种无规则、无管理、无原则的现象,从而影响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对软件创新意识不够积极,降低能力的发挥,严重威胁到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技术失控。

三、计算机软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技术开放化发展趋势

软件产业开放性发展的实现,包括源代码与产品的开放。这种开放可以降低技术和知识产权成本,促进软件产业的提升。而且,软件技术开放化发展也可以促进行业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对于提升软件技术和质量也有很大的作用。

(二)网络开放化发展趋势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计算机软件发展与网络紧密结合,以资源共享等优势推动技术改革。网络化将成为计算机软件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计算机发展中,会更大范围地应用计算机核心技术和关键信息资源。

(三)专注服务化发展趋势

在市场竞争模式下,软件市场发展必将更加专注于服务化,加强技术人员服务知识的完善以及服务态度的提升,为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服务体验而努力。

(四)高端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正在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而计算机软件发展也加强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智能化发展不仅能促进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获得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也能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对于开拓意识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四、优化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重视创新研发

创新就是从一个层面转化到另一个新的层面,计算机软件研发也正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会不断改变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命运。目前我国的创新研发可以从两个方面介入,第一,方法的创新,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一般都会以原有的研发方法继续研究探索,这样就使创新思路有了局限性,可以尝试换种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是创新灵感再次萌发,第二,软件工具创新,在遵循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基本架构原则下,可以对计算机软件工具的功能性进行不断的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软件的功能性能够与软件发展相辅相成,进而推动软件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二)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生产力,而由于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研发的人才方面出现短缺现象,所以,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量增加软件开发人才,首先,需要我国相关院校提高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研发、教学以及观念等方面的重视,有效的通过院校专业教学优势来提高对计算机软件发展有利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加大对计算机软件研发的资金投入,要充分的为计算机软件研发人才提供合理、适用的环境,并且完善人力资源机制,利用培训、竞赛等各种形式吸引人才的进入,不断壮大软件研发队伍,才会给软件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

五、结语

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是推动计算机整体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步骤,由于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状态,就更应该全力支持扩大软件产业的发展,提高相关部门对软件研发的创新与改革意识,并能够全力加强人才培养,实现统一化行业目标,促使我国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3篇

一、会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会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核算的功能来说,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的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会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我们把这种软件只能称为会计核算软件。然而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会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要在现有的会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库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的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会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促使会计软件向更高层次发展,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定义和特征

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定义,人们给出的解释也各不相同,目前尚无确切统一定义,但我们可以这样较为简单地来描述: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为用户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管理和辅助决策的会计软件。根据人们对会计软件发展及其功能的需求,我们觉得一个管理型的会计软件应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1.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具备完善的核算功能

核算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型软件只有利用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产生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型会计软件必须包含核算型软件的账务处理、工资、成本、销售、固定资产、报表等子系统,它是建立在核算型会计软件基础之上的。

2.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具备预测、管理的功能

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我们不仅需要它有完整、全面的事后核算,更需要会计软件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调整与控制,为了让用户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这种综合化的多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型会计软件应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我们提供的是企业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与管理型会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及时、准确地将数据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建立起以管理型会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如何加快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

由于核算型会计软件已发展较为完善,同时企业对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需求,这就使得在今后的应用软件市场中,管理型财务软件将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太大的实质上的突破,有些所谓的管理型软件只是在原有的核算型的基础上增加了极为有限的、简单的分析功能,与人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如何推动管理型会计软件在正确的方向上快速发展,是很多学者与软件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要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一方面改变无政府主义的产业状况,尽快建立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另一方面要投入力量,进行帮助扶持,并组织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为了发展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软件,应对我国的会计软件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2.以完善的核算型软件作为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的基础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分析和决策,事中的控制过程,必须在事后的核算结果的前提下来进行,因此,管理型会计软件应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来建立和扩展,应与核算型软件相兼容,从而减少软件开发的难度与成本。

3.会计软件行业的联合是行业整体发展的保证

这几年,国外企业已瞄准了我国财务软件这一巨大市场,纷纷登陆,抢占滩头阵地。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国内企业间缺少协作,一盘散沙,则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击败。会计软件行业要迅速发展,抵御国外管理软件对中国市场的侵占,不仅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支持,还需要在行业的内部实行自律管理,协调行业内部的矛盾,制定行业内部都应遵守的标准,成立会计软件行业协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这一点,目前已被国内的一些会计软件公司所认同和接受,1995年,在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下,成立了会计软件行业分会,10余家会计软件公司成为首批加入者,目前已有30多家会计软件公司加入了该分会。

4.加强软件业之间的联系,加大技术整合力度

由于管理型会计要完成的不仅仅是核算,而是核算基础上的分析与预测,这需要强大的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支持,这是会计软件行业所不具备的,因此,单独依靠会计软件公司的联合还不足以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业应与其他软件行业相结合,集中技术力量,共同完成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

5.吸收国外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开发技术

在我国会计软件发展的初期,会计软件的开发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这使得我国的会计软件在发展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开发管理型软件的过程中,应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外的管理软件在开发技术上、经营理念上和管理思想上都有很多优势和长处,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吸收,洋为中用,这是一种有效的、快捷的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方法。

四、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自主的管理型会计软件

虽然我们说借鉴国外管理软件是一种管理型会计软件设计的捷径,但并不是说我们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而要结合我国会计处理与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同时为了企业向国际化的发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际上的惯例,保留必要的数据接口,以便与国际业务相融合。

2.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新形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形式,网上采购、电子货币交易已逐渐被企业所采用,电子商务等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新形式对会计软件的要求。

3.不应过份追求管理型软件的通用化

会计软件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中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通用的会计软件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这使得一套会计核算软件可以在多个企业、不同行业中广泛地采用,但是这种情况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中却并不是可取的方法。这主要是由于:首先,企业的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在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所以它既包含大量的核算功能,同时又要对核算的结果进一步的处理,而这些处理是建立在复杂的模型分析之上的,所以如果在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设计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必然会造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内容过多,系统定义过于抽象,这会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于理解和控制,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抵触情绪,不利于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庞大而复杂的分析、管理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用较高的价钱买回实际上很多内含功能长期闲置的会计软件,造成人力与财力的隐形浪费。其次,由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账务处理程序只有几种,又由于计算机的特点,所以核算型会计软件基本上都是以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作为核算的主要方法,这就使得通用型软件得以普遍采用。而对于管理来说,我国的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理念上、方式上和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管理的认识和管理的要求很难达到一致,这也是限制管理型会计软件通用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4篇

【摘 要 题】环球视野

【关 键 词】印度/软件产业/成功经验/中国

【正 文】

印度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印度现在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其软件产业约占世界软件开发市场的20%,并且是世界上软件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软件业近15年来一直以年均50%的速度强劲增长。1990年,印度的软件出口仅有5000万美元,而2004年的出口已达135亿美元。如果未来印度软件产业的年增长率继续保持50%的增长率,2008年印度软件出口将达到500亿美元,占印度全部出口的35%。 印度软件现已出口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软件出口第二大国。 据世界银行对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评估报告,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学习借鉴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政府大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

第一,国家设立了专门研究开发机构,并在全国设立信息中心。允许国营和私营部门建立自己独立的信息与软件产业的开发机构,并享有同样的优惠政策。

第二,政府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是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如印度产业开发银行等,设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为软件企业提供信贷扶持。二是政府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公开上市集资。三是大力吸引外资参与软件产业,引导外资对软件业的投入。由于政府执行了一系列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国内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使投资主体不断增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第三,大力建造和发展软件园区。为了提高印度信息产业和软件开发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政府大力建造和发展软件园区,形成了班加罗尔、孟买、马德拉斯和海德拉巴等几大软件产业基地。其中,班加罗尔是印度最大的软件园,有“印度硅谷”之称。为鼓励软件企业入驻软件园,政府投资兴建了国际一流的工作和生活设施,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印度全国已建立了21个软件园区,注册公司超过7500家。

第四,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印度政府不断完善软件产业的政策法规,出台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发展和软件培训政策》等政策法规,从立法上保证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1994年修改了版权法,并严格执行,加大打击盗版力度,降低了软件盗版率,其软件正版化程度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提高了外国企业在印度投资设立软件公司和向印度外包软件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印度国内软件企业的利益。

2.形成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印度软件产业在技术上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其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规模质量保证体系上。印度始终坚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高起点的软件开发。目前,印度已有300多家软件公司获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是世界上软件公司获得此标准认证最多的国家。CMM是国际公认的,旨在考评软件企业水平的标准, 印度已有上百家计算机公司获得CMM5级认证,位于世界前列。印度软件产业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并实行售后连续服务,这保证了软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印度软件公司率先建立了“软件工厂”,不仅软件品质可靠,而且工期和成本均可控,树立了印度软件高质量、低成本、按时间、守协议的形象,取得了国际客户信任。目前,印度软件企业以其广泛性及成熟的设计技术和实施能力而著称于世,在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银行、保险及财务应用,转移方法与技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有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据美国的一家调查公司预测,到2007年,世界市场50%以上的软件订货都将被印度拿走。

3.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印度软件业的巨大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拥有大量技术精湛的软件人才。印度能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全印现有380所大学和工程学院开设计算机专业, 每年可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名研究生。印度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很高, 特别是印度著名的6所理工大学,他们的教学质量可与世界名牌大学媲美。其次, 大力鼓励民间办学,目前印度全国有私立理工学院1195所,每年取得证书的软件人才有数万人。再次,软件企业自身还建立培训机构,重点培训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语言、开发管理人员、软件企业经销人员,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第四,大力鼓励著名信息技术公司办学。如以开发教育软件为主的全国信息技术学院在印度和其他50多个国家设立了3000多个培训中心。

印度这种产业化的信息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这种培训体系也培养了大量的“软件蓝领”,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

印度不仅注意培养人才,还十分注意留住和吸引人才,许多大公司大幅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待遇,并采用给员工配股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减少人才外流。同时,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流出国外的软件人才回国创业。印度许多软件企业家和IT高级技术人才多是留学欧美或在跨国公司工作后回国创业。他们掌握着软件设计的先进经验,并和欧美国家的软件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印度软件从业人员约110万,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达10万人, 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国,为印度软件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4.注重培育大型软件企业

印度认识到软件产业讲究规模经济,因此,印度大力发展旗舰级的大型软件企业,印度最大的软件公司拥有1.5万名雇员,分布在全球50多个国家。 印度几大软件公司规模不断扩张,均实现了承接国际大公司大额合同的能力和软件外包的规模经济。印度骨干龙头软件企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预计2004年度销售收入,TCS 公司为15亿美元,Infosys公司为13亿美元,Satyam公司也有约8亿美元。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微软、思科、朗讯、IBM等跨国公司的软件和服务供应商, 其业务也由初期的软件模块开发、编程、测试发展到完整的应用软件包开发,由单纯的软件开发外包发展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现在这三家公司已在美国和印度国内上市,总市值超过270亿美元。

5.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和提倡合作

目前印度有几个软件行业协会组织,如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信息技术制造业协会、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协会等组织。其中电子及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协会是政府性质的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政府提建议,为公司提供信息,组织企业到海外参展和介绍国外合作企业;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则是一家公司方式运作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间机构,是印度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软件行业协会,在促进印度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及协会的推动,印度软件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很注意团结合作,不仅经验共享,共同树立印度软件外包品牌,而且相互维持市场秩序,不搞恶性竞争,这对印度软件外包的飞速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6.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

印度软件产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印度根据国情特点,制定了以外包为切入点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积极承接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国内的信息与软件公司同国外软件公司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迅速壮大了本国的软件产业,形成了从设计、开发到服务、咨询、管理的软件产业链,再向提供全面软件服务的阶段发展,成为国际软件市场上的新兴力量。此外,印度软件企业在国际合作中十分注重诚信,包括严格履行合同,替客户保守商业机密等。美国有许多公司把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并对印度公司的诚信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已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软件产业与印度软件产业几乎同时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产品市场迅速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软件产业的销售总额从1999年的441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600亿元,年均增长40 %以上; 软件进口从199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0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7倍;软件产业总额在世界软件产业总额中的比重也由1999年的1%增长到2003年的2.5%。截至2004年3月底,全国累计认定软件企业9201家,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约62万。与此同时, 软件结构得到快速调整,软件产业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2.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与印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良性发展能力方面,差距更大。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综观中国的软件企业,长期以来的运作经营模式大多数都以OEM别人的产品或者干脆拿来重新贴牌作为出路, 很少有企业投入进行自主研发。因此,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较低。国外软件产品占据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为数不多。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导致我国在软件产业领域受制于人,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影响我国在软件产业的再发展能力,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

第二,软件企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园区质量不完善。我国软件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成为阻碍中国软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瓶颈。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中国软件企业必须通过世界公认标准作出认证后,其产品质量水平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承认。但目前我国软件企业只有少数通过了CMM5级认证,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水平与国际大企业相比差距仍较大。我国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建立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以及软件出口基地,但是园区环境质量和配套能力与国外同类园区相比仍很不完善。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可能拉大我国软件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对软件产业的发展构成很大的挑战。

第三,国内软件人才缺口较大。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培养软件人才的体系。据统计,中国当前软件从业人员3/4以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与软件相关专业,来自职业技术学校及各社会培训机构的软件从业人员尚不足总数的1/4。同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中的软件教材一两年才能得以更新,而软件不到9 个月就更新一次,教材滞后导致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高校培养的计算机毕业生缺乏软件开发所要求的实际经验和技能。人才已成为困扰我国许多软件企业的首要问题。

第四,软件企业规模小。我国软件企业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带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我国软件产业缺乏相当规模的大型企业,印度排前3 位的软件企业出口额相加已经超过2003年中国软件总出口额。印度有8 家软件企业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还没有一家软件企业的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同时,我国甚至还没有一家具有国际品牌的软件跨国公司。我国软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最大的软件企业也只有5000人左右,大量中小企业在人力、资金、资源、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等方面处于劣势,很难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单独或牵头接下一个完整的国外订单。

第五,融资渠道不畅、法治环境不健全。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一些政策性资金用于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策性资金直接扶持软件企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目前银行贷款的基本条件是贷款担保抵押,这一因素使许多软件企业因缺乏足够的资本金或担保很难申请到贷款。目前,软件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仍是企业自有利润的积累,这种自我滚动式的发展使企业坐失了很多良好的发展时机。此外,我国法治环境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盗版现象严重影响了中游软件公司的生存和成长。

加速我国软件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中国和印度同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相似之处,其中信息产业发展更是如此。中印软件企业相比较,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借鉴印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也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制定软件产业的发展政策

作为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型产业,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加以推动和引导,通过政策的实施,重点解决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融资政策。国家的各种政策性扶持基金应重点用在有利于软件企业的融资行为的发展之上,如将一部分基金用于软件企业贷款的担保,扩大中上游软件企业的资金使用量,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软件产业化,提高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可参考印度做法,实施软件企业零税赋,对完全用于生产出口软件的设备实行零关税。应考虑软件从业人员的特点,对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他们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给予倾斜。三是收入分配政策。要允许以软件技术专利权作价入股,参与分配,并可将其中部分股份给予有突出贡献者,对部分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可进行股权激励。四是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款,完善对软件盗版的判定标准,并加大对软件盗版处罚力度,加强对软件盗版的预防和打击。

2.规范软件企业管理

我国软件企业要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管理规则。管理规则的建立需要有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国际通用的管理方法,需要引进国际标准企业方法和手段来规范管理。当前,我国软件企业迫切需要按照ISO9000体系和CMM体系实施生产经营管理,并取得相应的资质,使我国的软件企业和国外企业有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我国软件企业工业化生产能力和国际水平,尽快使我国软件产业由“手工业”阶段进入“大工业化”阶段。

3.积极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我国的软件人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和结构上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为此,要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和软件人才的特点,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制。除正规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应加强软件人才的培养外,还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组织软件专业人才的培训,使软件从业人员不断参加教育培训更新知识。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用好和留住现有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企业。要推动企业跟踪和掌握软件技术最新发展方向,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企业要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不断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增强创新和发展的实力。

4.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努力打造大型软件企业

我国软件业要想在世界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展开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整合优势的建立和应用,注重培育大型骨干龙头软件企业,尽快实现软件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给予大型企业集团多方面的帮助,培养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核心竞争力强、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优势企业,通过它们带动整个软件产业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软件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发展软件的产权交易体系,鼓励有实力的骨干软件企业通过产权交易等方式,积极并购或控股中小软件企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打造软件企业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

5.软件企业要走国际化的道路

要大力推动软件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外包加工、软件服务,与国际先进软件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国际软件跨国企业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研发机制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软件产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支持有比较优势的软件企业对外投资,以日本、美国、欧洲等大市场为重点,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要充分发挥我国驻外科技、商务机构的作用,加强面向软件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以此全面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6.促进软件企业加强管理和体制创新

要深化体制改革,整合软件产业资源,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规律的企业成长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软件行业竞争秩序,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对软件企业行业组织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官办和民办软件行业组织在行业自律、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联合、促进国际合作和推动政策完善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对一些已经形成规模的大企业集团,要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理顺企业集团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形成条块管理、集团化经营的运作体系。

【参考文献】

[1] 魏建国.加强合作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国际贸易,2005(7)

[2] 孟薇,钱省三.印度软件产业研究,科研管理,2005(1)

[3] 申海燕.印度软件蓝领的培养模式及启示.经济前沿,2004(4)

软件开发行业发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金融软件;开发;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在不断发展,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金融软件的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关注点。金融软件的开发语言也从不成熟逐渐过渡到成熟阶段。但是当前的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也更加繁琐,这就促使人们要不断地加强对计算机软件语言以及金融行业的研究,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从而可以在金融软件开发领域获得更大的成就。本文浅述了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一、金融软件开发的概述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软件开发指的是根据用户以及金融企业发展的需求对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各种软件部分进行开发的过程,软件开发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包括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程以及对软件进行相应的测试等几个部分。一个软件的生存的周期是从计划开发开始直到最后废弃,包括计划、开发以及运行三个过程,在每一个过程中又有小的阶段。金融软件开发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分支,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包括两个方面,即软件和硬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程序和文档,计算机缺少了硬件和软件都无法工作。在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开发是将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科学等进行应用开发软件的工程。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软件开发也逐渐趋于网络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等,软件开发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件开发的语言是进行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支撑,随着软件开发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对开发的语言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对金融软件的开发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独立的硬件进行协调使其正常工作的,其中包括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等部分,在金融行业中,对很多计算机的软件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office办公软件,金融风险分析软件等。

尽管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金融机构缺乏软件技术人才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当前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从传统的产品、服务方面的竞争转变成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金融软件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当前很多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专业化的软件开发以及管理人才比较缺乏,金融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比较陈旧,不能结合时代的特征进行相应的工作手段、工作模式改革,因此导致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工资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金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由于计算机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很容易导致金融系统被病毒或者黑客入侵,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足,使得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因此导致各种金融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时会导致很多金融信息出现泄漏。

二、金融软件开发的策略

(一)加强金融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金融软件的效率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当前很多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范围都实现了拓展,服务对象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因此对金融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软件应该要实现更多的功能,涵盖更广泛的金融范围。为了积极解决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问题,应该要加强软件开发,应该要加强对金融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水平。首先,应该要加强金融机构的软件开发人员的服务理念的转变,使得金融机构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对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二)加强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是否安全可靠对于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影响。软件开发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模式,加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的风险管理成为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当前很多银行推出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就是比较常见的金融软件,也是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的重要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和一些虚拟性特征,使得这些金融软件在应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在进行金融软件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银行的业务部门加强管理,还应该对科技服务部门、信息数据使用部门、软件开发管理部门等进行管理,加强对各种金融数据的保密处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方法呢,提高金融行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软件开发管理体系

面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软件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对此应该要尽快建立起符合当前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的金融软件开发管理体系。当前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得到了拓展,从城市住建延伸到偏远农村地区,因此金融覆盖网络变得越来越广泛,加强金融软件开发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是促进金融行业软件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农村地区而言,农民对各种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对各种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的应用不足,因此在金融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应该要针对农民的知识水平进行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出更加便捷的软件系统,便于农民进行智能化金融操作。在金融软件的开发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要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先导作用,根据金融机构发展的实际需求,适当地调整金融业的服务范围,尽量实现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现代化,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结语

金融软件开发是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金融软件开发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加深,软件开发是实现信息化金融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金融软件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积极加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建立相应的开发管理体系,拓展金融软件辐射的范围,并且积极加强软件开发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秉娜.当前金融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7).

[2]王亚莉.银行应用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剖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