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生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

安全生产对企业的意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生产对企业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全生产对企业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安全隐患;违章;伤亡

近年来通过各方面艰苦努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好转,2013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3%和26.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30.4%,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全国有1046处年产9万吨以上煤矿连续安全生产1000天以上,全行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煤矿事故仍然多发,事故总量仍然过大,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煤炭企业还存在“打非治违”不彻底、煤矿整顿关闭不得力、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了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安全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降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借鉴先进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及方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全面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及属地管理责任,严格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将有效的安全管理作为基础,从根本上杜绝事故发生,促进煤矿资源类企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1、煤矿安全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煤矿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作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那就谈不上经济效益,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安全生产与实现经济增长是煤矿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两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我们煤矿企业,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和工作条件较差,又有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自然灾害的侵袭,时刻威胁着企业的安全和员工的生命与健康,煤炭企业科学技术和机电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防爆的要求和工业可行性试验周期的限制,使得先进技术在煤矿的应用远远滞后于其他行业,种种原因影响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开采,所以,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就显得突出和重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煤矿企业不能忽视安全而单纯去追求经济效益,这是煤矿企业也是任何一个企业的责任。没有安全,企业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事故发生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处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但是没有一个企业不在为提高效益而努力。现实中,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始终存在,合理的安全投入,科学和有效的企业管理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安全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相互促进、相互依存。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投入的增加,安全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安全进入科学化管理、细化管理的今天,安全生产有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着提高。因此,煤矿安全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2.煤矿安全管理降低了煤矿事故发生率

煤矿80%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真正扎根于员工心中,遵章守纪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要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强化基层煤矿工人以及技术人员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全煤炭行业700多万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只占到3%,而发达国家是6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基层抓安全抓管理切实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生产单位上。煤矿安全管理研究了人为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起因。从而做到根据不同的事故起因做不同安全规范措施,积极有效的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

不安全行为的起因分析可以概括为:(1)非随意性不安全行为的起因。操作者对自身行为的不安全性质或危险性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是个人未能随意控制其行为性质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非故意性的不安全行为。①新工人、临时工、季节工缺乏知识和经验,安全知识不足、安全培训不够,往往对自己的不安全的危险性根本不知道。②上班之初和下班之前注意力分散思想被工作之外的事情占据,导致错误操作,或对重要的危险不加注意,产生发生伤亡事故的机会。③情绪波动;④感知、记忆、判断失误。主要表现为联络和确认不充分误解信号造成失误,信号感知与判断错误,遗忘。⑤疲劳状态下的失误。疲劳时会产生下面不良的心理状态:无力、注意力分散、感觉方面失调、记忆和思维障碍、意志减退。⑥应激状态下的失误过渡的应激状态会使思维出现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导致个体行为紊乱。(2)故意性不安全行为的起因。故意性不安全行为是指作业者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安全规程,但由于某种动机或习惯行为模式的作用,而有意识地做出的可能带来危险的操作或指挥行为。①效益第一的价值观:抢时间、抢进度、抢产量不按规程生产。②侥幸心理:闯运气;③经验主义观:技高人胆大;④好奇心理:越是写有“禁止入内”、“不准乱动”等字样的地方越会激发其好奇心。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有效的规范操作,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进行。

3.煤矿安全管理是全面落实国家社会对安全生产要求的重要保证

近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要求煤矿企业实施安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有效防范事故发生。针对社会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严重关切,煤矿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实践证明制定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核心,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切实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安全投入。针对国家的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责任体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链,并强化岗位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确保每个环节、每个动作,每人每分每秒都要将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只有这样煤矿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当前从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溃乏,在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失误较多,不能够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安排部署,而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低,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三违"现象严重,为此做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4.小结

煤炭企业的安全工作是核心问题,安全生产就是煤炭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煤炭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我们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我们绝不能为一时的眼前利益去铤而走险,而是应该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国家煤矿安全检查局人事培训司组织编写.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文化;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2011年11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4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一、《规定》出台背景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保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2003年以来,全省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已经连续九年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基础薄弱的制约,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并时有反弹。以2010年为例。全省各类事故总起数上升,死亡总人数下降,较大以上事故上升,重特大事故有所反弹。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875起,死亡2798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12.9%,死亡人数下降3.3%。发生较大事故47起,死亡178人,同比分别上升60%和61.9%;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22人,同比分别上升100%和69.2%;发生阜新市彰武“5·23”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3人,受伤24人,直接经济损失2403.5万元。分析这些年我省发生的事故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偶然的因素,主观上主要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盲目追究经济效益,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有的企业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生产,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违规生产。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等。在诸多原因中,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和当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规定》中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及意义

《规定》第四章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规定》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第一次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写入立法,体现了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要求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这一规定对于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第3篇

关键词:文化安全 企业发展 深层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报告高度地概括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引领更多的人在自我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得以重构,并通过这种重构过程,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狭义来讲,对于企业,文化的意义如同安全一样,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样不可或缺。文化与安全的结合,是企业在安全发展过程中的物质精神的升华和人本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认同和结点。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制度环境、员工的作业环境、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自我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企业与人的行为规范等物质精神因素。这种文化所展现的内涵,是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更是渗透于企业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企业安全发展的过程来看,文化安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灵魂性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保障。

1 文化安全的形成及其构成

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的较高形式,也是企业从制度安全到人本安全的过程体现,是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安全内涵价值所凸显出的一种要求体现。

1.1 文化安全的形成过程。文化安全的形成,一是对安全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即人们对自身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自身行为过程及其产生后果认识的提升,这种认识上的提升是产生和引进文化安全的前提;二是对企业安全生产因素不同责任主体的界定,企业安全生产,靠员工,靠机制,靠管理,根本的靠生产者的责任心。我们之所以把规章制度、作业规范印在物质层面,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内化到心里,内化到在心理层面形成这样的定势。从这一点来说,安全文化的形成,是因为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视到了安全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深的责任人心的精神层面,而这个层面,只有文化内涵的深入,才能体现出来,这才是产生文化安全的内在因素。

1.2 文化安全的构成要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素,主要包涵两个:一是安全人员的自身要素。即生产者的安全需要,企业员工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在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这属于制度构成要素。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环境要素。文化安全作为精神层面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结果,它还是企业、家庭、社会三者这样结合为一体的一定条件下各种环境的不同物质。企业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人的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环境,共同孕育了企业文化安全,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渗透,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一点来说,文化安全的形成,更多的是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也是在企业员工业务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最终共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

2 文化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效应

企业安全文化,从表层来看,是企业安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产物,从深层意义来说,更多的是企业管理者、生产者出于对企业安全发展和自身安全防护上的认识程度的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的效应,具体概括有以下几种:

2.1 企业安全文化的“舆论导向”作用。文化作为一个词,高度凝缩的是一种价值观,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人本安全叫的很响,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人的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决定性的导向。人的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其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人的意识的产生与行为的做出,决定着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企业安全生产中,员工的安全意识差,行为不规范,再好的生产环境和设备条件,也难于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安全。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好“方向”,发挥好“文化舆论导向”的作用,努力从企业员工安全需求上提升“人的本质安全”水平。

2.2 内控力作用。员工作为企业内部最活跃的因素,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生产方面的活动,表现在企业生产中,就是安全生产与非安全生产的区别。个体和集体所蕴含的力量是不同的,集体的力量往往掩盖不住个体的锋芒,必然在个体的内控力上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企业生产中,要从企业内部的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者三者之间寻求契合点,提升合体的内控力,这样才能使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才能真正让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

2.3 安全文化的即时教育作用。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从零开始,向零奋斗”“赢在标准,胜在执行”等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话语,这些理论都是从文化教育层面来说的。从企业安全生产的事实来说,事故往往是来自麻痹安全所致,生产最大的安全隐患,不是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短缺、环境的不完善,而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文化安全,从其深层意义来说,作为企业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真正目的就是通过文化的灌输,从人的思想上和行为上共同约束人们,让企业生产者真正通过文化安全教育,达到学习安全,杜绝安全工作中的乱作为的行为,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3 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

文化安全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来说,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会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和安全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企业树立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企业安全生产有着深层意义。

3.1 帮助企业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单单是人所具备的品质,相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价值观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文化安全所形成的价值观,是企业生产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在企业具体安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意识决定行为,通过文化安全建设,企业通过文化灌输、宣传教育、素质培训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生产者的安全价值观,使企业员工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在行动上自觉执行企业制定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从自身防护开始,做到安全生产。

3.2 企业安全发展目标实现的导向作用。企业发展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个方面,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体现在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是是企业安全产生的源泉。企业发展,取决于安全发展的程度,安全生产、杜绝事故,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从企业生产实际来看,主观上的意愿和客观上的环境变化都是不能对等起来的,也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安全生产,还必须要有文化安全的渗入,还必须有一个可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具体的措施的存在,这个措施就是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就有了向心力、凝聚力,就有了方向,有了引导企业发展的具体道路,使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和清晰,更加有利于企业愿景的实现。

3.3 文化安全建设的优势效应、互补效应。从制度安全到文化安全,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在制度安全下,企业的生产变成了机器的流水线生产,把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员工的思想进行了禁锢,使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没有真正体现在生产中,削弱了人的生产力的提升水平。文化安全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安全生产本质,生产者再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一环,而是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者,这样就会提高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生产效能了,起到了安全生产的互补作用,更好地发挥了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体现而来优势效应。因此,企业要充分把文化安全的作用发挥出来,将企业与生产者的合力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使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效能得以激发,更加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

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制度文化管住的是员工的身体,而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完全“征服”职工,职工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者。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更高阶段,是从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引导员工实现安全生产,所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要把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使文化的作用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真正实现文化安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冀.《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02.

第4篇

一、 安全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很多,我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国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文化”一词时,一般是指狭义文化。

与文化概念一样,安全文化也有广义安全文化和狭义安全文化之分。

1、广义安全文化。

广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安全精神财富与安全物质财富的总和。

2、 狭义安全文化。

狭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人生观、安全习俗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安全制度、组织网络等精神财富。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企业安全文化

基于上述对安全文化内涵的认识,企业安全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企业安全文化。

广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或经营实践中,为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预防事故,抵御灾害所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企业安全文化。

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的总和。它属于精神范畴,其本质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美国杜邦公司等多数跨国公司持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的观点。

3、两者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虽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两者有一定联系。广义企业安全文化包含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是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强调的是精神方面的,但并不是不要物质作为基础,任何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离不开物质条件。不能抛开物质基础讲精神,精神因素要通过物质层面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所处的历史阶段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与伤亡事故是密切联系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会出现事故增多和伤亡人数增加。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往往会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三类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15∶53∶32,第二产业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面临安全生产问题的严峻挑战。

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工业化国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自然本能阶段,这一时期企业安全管理只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没有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法制监督阶段,其特征是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的安全管理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律制裁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三是自我管理阶段,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四是安全文化阶段,其特征是企业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与企业生存和效益密切相关的高级价值观,企业都以关心爱护他人安全为己任。

借鉴工业化国家企业安全管理所经历的这四个阶段的特征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法制监督阶段,但也有部分企业进入第三阶段――自我管理阶段,有部分企业如海尔集团由自我管理阶段进入第四阶段――安全文化阶段。

四、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理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部分企业如海尔集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但多数企业还只处于第二阶段――法制监督阶段。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从有利于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员工接受和有利于同国际社会开展学术交流的角度,并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不同的员工对象,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的有关理论,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

1、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应用。

(1)安全管理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安全工作。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证明,处于第二阶段,即法制监督阶段的企业,做好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动力不是来自企业或管理者本身的需要,而是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律制裁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严格执法监督,这就要求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遵章守法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树立正确健康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作为最重要的手段,而这些正是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安全管理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对操作层而言,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操作层员工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力军,但他们只有服从管理,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职责,没有安全投入的决策权,工作条件的选择权也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操作层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是遵章守纪,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报告等。提高操作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这些正是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对操作层员工而言,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2、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应用。

(1)安全管理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企业,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建设。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还证明,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处于第四阶段的企业,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企业最高价值观,每个人都以关心爱护他人安全为己任。企业为了实现所追求的安全价值目标,必须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软件”的同时,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硬件”设施,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条件。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则包括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这两个要素。因此,安全管理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企业,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决策层处于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地位。企业的一切安全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在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指挥下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决策层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投入和实施,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工作条件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管理层一般指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充当普通员工的角色,服从决策层的管理;又要履行管理者的职责,管理基层的安全生产,在企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基本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安全生产条件的创建等企业安全生产的“软件”和“硬件”两个要素。因此,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第5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发展和实例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关于安全文化有好多种定义,这是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比较正常的现象。在这里总结啦一些专家的说法主要从两个意义上说分别是:“广义说”“狭义说”。

“广义说"是把文化和安全都在广义上做安全解释,安全不只是生产方面,它还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娱乐、生活、等,文化不光含有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和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的文化还有环境文化、物态文化等等。安全文化的广义定义有:

1.1我国劳保学会秘书长对安全文化的定义

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的整个过程中,在人们从事的生活生产等一切领域中,为能够确保人类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安全(含健康)还可以让人们能舒适、安全、高效认真地完成一切活动,预防、控制、避免、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事故和灾害;为更好的建立起和谐、可靠、安全、协调的社会环境和与之相匹配的完善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健康、安全、快乐、长寿,世界更加和平、友爱、繁荣而创造出的关于安全精神的财富和关于安全物质的财富的总和。

1.2我们这样认为

关于安全文化是我们人类在安全活动中创造的安全生活、生产的观念、精神、行为和物态累计的总和。这种定义是要建立在“大文化观”和“大安全观’’的概念之上的,安全观念方面主要包括全民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还有家庭的安全文化等,在文化的观念中既包含观念、精神等意识形态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也有物态、行为和环境等物质层面的内容。

“狭义说"主要是强调安全或文化的一个层面,比方说企业的文化范畴、人的素质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分析了企业中各个层次中人员的安全素质结,并对安全文化作出定义:安全文化是安全行为的准则和安全价值观念的总和。并指出我国安全文化产生的背景具有现代工业社会生活的特点,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和企业现代管理的特点。上述两种定义都具有强调入文素质的特点。还有其它的定义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中的,主要在于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做到事故的预防。

2.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实例

所谓的“文化力”文化作用在人的身上所发挥的力量。道德力、精神力、舆论力等的表现形式就是文化力所表现的具体形式。文化力本身不是以我们的意志而变化的。只要是组织,就一定存在文化;只要存在文化,就会有文化力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安全文化中文化力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等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动作。以下是对大港油田天燃气公司的做法和理论。

2.1企业发展和安全文化的建设

如果企业有好的发展那么就一定会有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发展可以使安全文化的建设更加深入。企业必须通过对安全的文化建设,才能把伤害事件、安全事故降到最低,使企业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员工的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等方面有更加稳步的提高,才能使管理工作能够平衡的发展,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使其更具有竞争力,使企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概括的说安全文化和企业发展的关系为:

第一,安全文化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这是直接体现出来的。反之,如果尽量减少了安全方面的事故就可以直接降低成本促进经济有效的增涨。安全文化是通过对人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增加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效益的增涨。

第二,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重视安全并增加对其的投资从而来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增加安全方面的投资,来保障生产的安全,这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每个安全事故的发生基本都源于其安全建设的投入或是设施的简陋。那么安全文化方面的建设就可以提高人们自身对安全的认识而提高自我的防范能力。当人们对安全的意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自愿地进行投入,特别是一些高危险的行业更是这样,企业如果真的发生了事故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受到相当巨大的损失。

第6篇

中国石油管道中原输油气分公司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院企业安全文化是在企业实践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再反过来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神层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构建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领导者和全体职工共同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然后具体的从提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思想认识、确定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充分发挥企业全体职员团队作用和长期持续关注企业安全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育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http://

关键词 院培育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意识

1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现代安全管理中对安全文化的定义为:“人类安全生产与生存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理念、态度、价值观等精神层面,以及安全行为方式、习惯和安全物态的总和”。这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安全文化的一个广义的定义,包含了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而狭义的定义主要从精神层面谈及。两种定义可以既包括企业,又包括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生活安全等众多方面。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也是企业安全管理到达一定程度上的一个升华,通常不仅包括物质基础,还包括制度建设和思想精神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的,企业安全文化指企业中的所有职员在安全工作中形成的统一的价值观点、素质结构、物质装备等,也指在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且被员工奉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等。

2 如何培育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2.1 提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思想认识

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抽象的物质,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如此,其实质是人们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内容,因此,要培育和构建企业安全文化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这里所说的提高思想认识并不是企业领导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到其他普通职员脑中的过程,而是企业中包括领导和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提升出来的思想共识,或是在企业思想指导下通过宣传等手段在企业内部形成的统一的思想共识。作为企业的领导,必须要首先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并做到身体力行,不仅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指导者,也是把安全文化落到行动中的实践者。企业中相关的部门要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在企业中建设班组安全文化,并逐渐培育出优秀的文化成果,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我荣誉感,着力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方向引入到安全生产上来。作为公司的职员,要积极响应企业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开始改变,对企业安全文化逐渐有一个清晰、明了、正确的认识,进而在企业中形成思想共识,共同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出力。

2.2 确定企业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对每家企业来讲都是特有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确立出真正适和且适应企业发展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从安全认识、安全道德、安全方法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根据企业实际树立目标,这一目标必须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要适合本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将这一目标分散到每位员工,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企业安全文件构建工作中来,让员工认识到其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员工可以无意识的自觉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并做到安全生产。

二是确立生命诚可贵的安全道德。职业道德包含的内容广泛,而“安全第一”应该作为企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珍爱生命、珍惜人生的思想需要在企业中不断深入人心,在每位职工的心理形成统一的职业道德价值。同时,要强调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三是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和工作思路。安全要考虑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特别是在安全与其他因素产生矛盾时,还是应该不改变安全第一的立场;另一方面是审查、验收以及评比评优等方面,可以施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强化安全在工作中的实际影响。“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和安全文化的核心,将隐患降到最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是安全工作的重点。

2.3 充分发挥企业全体职员团队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通过企业产品、企业形象展现出来的,直接的体现者是企业的员工。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和传播者,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要明确职工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团队作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要从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中不断形成,所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员工自身和团队的作用。

其一、统一员工思想认识,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是根本”的观念。要时刻有危机感,安全生产是前提,而且安全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久性工作,永远都不能懈怠。企业管理者在员工日常教育中可通过安全案例教育、典型警示教育,使员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企业要营造安全高于一切的文化氛围,职工要从衣、食、住、行处着手,时时刻刻想安全、讲安全,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基础上。

其二,对于企业的管理,倡导是必须的,但主要手段仍然是管理,加强企业生产实践的管理和企业员工的组织管理。安全事项的执行力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安全相关的规定并不是一纸空文,只有落实到生产实际中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强化变形管理和监督,时刻将员工的作业行为置于严格的监督监控之中,杜绝任何违章作业。

其三,企业需要形成共同的品牌意识。表面上看,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品牌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形象代表,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抛开品牌单纯的讲企业安全文化是不合适的。在品牌的构建和营销中要体现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激励员工保持良好的安全纪录,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2.4 长期、不间断关注企业安全文化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包括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是在企业生产中形成,也是在发展中不断革新的,其本身也是需要长期关注的,并不同于企业制度,一旦制定就可以照此施行便可,企业安全文化需要多方位的持久营造,保证企业安全文化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第7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建筑业是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笔者所倡导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诸方面与安全建设相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生产安全为主题、以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为主线、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特征的一种文化,是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的一种方式。它对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工作技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将产生系列影响。

一、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发展安全文化,将其应用于实践。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有多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但没给出对文化的明确定义。因为它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都纳入了文化的范畴,而文化的涵义应多属于精神的范畴。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可把这些物质看作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是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这种“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更狭义的 “文化”,仅指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有多种理解,因此对“安全文化”也有多种表述。相对于广义的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料中,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安全文化的本质。

3、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Safety Cultrue)”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而“Cultrue”一般译为“文化”,但还含有“教养、陶冶、修养、培养”等意思。从INSAG和HSCASNI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来看,将“Safety Cultrue”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实际上,研究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而其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这种对安全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行为规范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安全修养(素养)”。安全文化只有与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反映了这个本质。广义安全文化包含人类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应用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或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推论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论知识等都属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观点。在使用这一概念从而推动安全工作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或工作上的茫然。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概念。

(二)安全文化的功能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1、教育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认识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3、导向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二、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1、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施工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施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施工企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诸如明确的施工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施工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施工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用户满意的不同建筑产品及服务成为施工企业奉行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安全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组织保障。施工企业要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安全为施工企业生存的前提,从而组成由施工企业的组织层面、成员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充满活力和动力,达到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筑产品及服务。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弥补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性行为,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施工企业每一位成员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建设安全文化正可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三、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有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榜样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结合起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3、管理文化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施工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生活管理、劳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生活行为有章可循,使考核、督促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3)行为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行为文化,包括全体成员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等。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与时俱进。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2、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施工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则职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氛围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施工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的“安全文化”词语会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4、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要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同时,把安全文化融入施工企业党团、工会、QC小组等的各类活动中去,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以深入人心。

5、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拦、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狠抓落后个案,弘扬正气,抨击歪风,摒弃一切品位低下的“文化”,净化施工场地环境,营造一种健康、活拨、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第8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建筑业是一个仅次于矿山行业的事故多发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在组织上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此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施工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笔者所倡导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关于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文化思想、企业特色等诸方面与安全建设相渗透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生产安全为主题、以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为主线、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为特征的一种文化,是对全体成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增强安全意识的一种方式。它对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工作技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将产生系列影响。

一、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存在而产生、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发展安全文化,将其应用于实践。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有多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但没给出对文化的明确定义。因为它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都纳入了文化的范畴,而文化的涵义应多属于精神的范畴。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可把这些物质看作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是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这种“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更狭义的“文化”,仅指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有多种理解,因此对“安全文化”也有多种表述。相对于广义的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的首创者——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给出了相对狭义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这两种定义把安全文化限定在精神和素质修养等方面。在许多有关安全文化的论文和材料中,常常看见诸如“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倡导安全文化”、“普及安全文化”、“学习安全文化”等字样,这些实际上将安全文化看作一种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等的综合体,与狭义安全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应该的,但对于促进实际安全工作而言,则不宜使用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而应使用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安全文化的本质。

3、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SafetyCultrue)”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而“Cultrue”一般译为“文化”,但还含有“教养、陶冶、修养、培养”等意思。从INSAG和HSCASNI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来看,将“SafetyCultrue”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实际上,研究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而其目的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健康的要求。这种对安全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使自己行为符合安全行为规范的表现,就是所谓的“安全修养(素养)”。安全文化只有与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就是笔者认为的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反映了这个本质。广义安全文化包含人类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将广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应用于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或社会生活实践中,必然推论出安全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结论,并由此产生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规制度、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理论知识等都属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观点。在使用这一概念从而推动安全工作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为容易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感情上的抵触或工作上的茫然。因此,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该使用狭义的安全文化概念。

(二)安全文化的功能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具有如下功能:

1、教育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根据安全工作的客观实际与自身要求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文化,它符合施工企业的思想、文化、经济等基础条件,适合施工企业的地域、时域的需求;它传递着施工企业关于安全的目标、方针以及实施计划等信息,宣传了安全管理的成效。既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具有教育性,以促进全体成员产生心理的制约力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认识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结合,使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使之更直观具体、更生动形象,更贴近现实生活与工作,让相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更易为施工企业全体成员所认识、所理解和接受。

3、导向功能。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以其内容的针对性、表达方式的渗透性、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和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环境与氛围,使全体成员耳濡目染,起着直接的与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思想品德、工作观念的正确形成,无形地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

二、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1、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管理自身的需要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为管理的其它环节创造先决条件。构建安全文化,能够增强管理上的道德含量和安全意识,符合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客观实际及生产场地的特征,是解决所有人员对安全的认识问题、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的有效形式;构建安全文化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所有人员形成一种安全思维定势,把搞好生产安全管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也给施工企业的安全系列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施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本施工企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诸如明确的施工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措施,合格的安全生产设施等;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施工现场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施工企业的管理至今已历经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三个阶段,而安全文化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第四个阶段,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用户满意的不同建筑产品及服务成为施工企业奉行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安全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有组织保障。施工企业要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激发全体成员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视安全为施工企业生存的前提,从而组成由施工企业的组织层面、成员的思想层面构成的多维的安全管理体系,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充满活力和动力,达到生产环境安全的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建筑产品及服务。

3、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弥补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缺陷的需要

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两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章堆放的物料、私自焊接使用的压力容器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如果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即达到了物的本质安全),则人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安全还是不安全。因此,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这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正由于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十分重要。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者的个,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应该是在安全科学技术与安全工程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施工企业所有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所有人员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仍然不够。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这样。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带来相应的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等。这会进一步促使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导致事故发生。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施工企业每一位成员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建设安全文化正可弥补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

三、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管理技术的灵魂科学,它发挥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安全文化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有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并不全面:仍然停留在作表面文章,认为写几条标语,搞几项活动,就算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应由党群部门来搞等。这些认识有碍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展开,从而使施工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安全文化融汇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等多方面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精神文化。安全文化首先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精神文化,也可称为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是指施工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施工企业精神。精神文化着眼于造就人的品格与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榜样示范等,在施工企业成员的灵魂深处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冲破各种不良影响的桎梏,把自己的事业与国民经济的繁荣、建筑业的振兴结合起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促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促使施工企业成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工作观念。

2、物质文化。安全文化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利用物质条件,为施工企业所有人员创造有利于调动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与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建设与管理中必须体现安全的要求。物质文化对人的感觉、心理产生一种影响,使人受情景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安全的特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施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目的。

3、管理文化

笔者认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管理文化又包含以下三种文化: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原则,用优化的管理方法,规范、约束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益和生产安全,实现施工企业的奋斗目标。施工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生活管理、劳务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规章制度,使所有人员的工作、生活行为有章可循,使考核、督促有据可依。制度的建立,不仅能成为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而且应是激励成员前进的动力。这些制度应该具有法规性,需不折不扣地执行;应该具有针对性,紧扣管理对象、工作范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相宜,并要具有连贯性,易于贯彻执行。

(2)目标文化。目标文化应体现施工企业的发展内涵及企业特色。施工企业应对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根据自身的客观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社会输送合格建筑产品的责任,确定施工企业的定位目标、奋斗目标及发展战略。施工企业的目标文化可宣传“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但不能脱离现实,空喊口号。目标文化对外宣示了施工企业对外作出的承诺,以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对内则产生一股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使施工企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3)行为文化。安全文化也是施工企业的一种行为文化,包括全体成员要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等。行为文化是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在实际行动中的体现,它促进施工企业成员积极地参与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活动,把理想、信念、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安全目标而努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施工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整个施工企业文化的基础,它决定和制约着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而施工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核心、管理文化是手段,它引导着职工的行为,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因此,安全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抓物质文化建设或忽略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都将达不到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期目的。

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措施

既然安全文化可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就象安全管理可以弥补安全技术不足一样。因此,安全文化绝不应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与时俱进。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施工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早先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模式等,必然会对以后的安全文化产生影响。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该总结、宣扬现代安全文化与安全素养,摈弃陈旧错误的安全文化,从被动型、经验型的安全观转向效益型、系统型的安全观。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更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我。

2、以良好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施工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施工企业职工个人安全素养的提高,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要依靠群体效应的引导,这与人的“从众心理”有关。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为职工创造一种“谁遵守安全行为规范谁有利,谁违反安全行为规范谁受罚”的管理环境,持之以恒,使职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而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变得与群体格格不入并遭到排斥,令行为人感到由于自己的不安全行为被同事们轻视,则职工整体的安全修养必将大大提高。提高安全修养的工作氛围应该以班组建设为基础。

3、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施工企业总体文化和各项工作之中。施工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不应该把安全文化看作特别独行的事务,而要在施工企业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在施工企业中,也许看不见、听不到的“安全文化”词语会在各项工作中处处、事事体现安全文化,这才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要紧扣施工企业的生产目标与管理体制,配合施工企业改革的步伐,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法设计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有效的宣传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从宏观出发,自微观入手,及时地研究社会与施工企业的状况,搜集安全文化的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安全文化的内容;同时注意评价实施安全文化的绩效,防止走过场、搞形式。

4、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充分发挥施工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由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挂帅,并由党、政、工、团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该领导班子负责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制定施工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并要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等各项工作。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施工企业全体成员中开展理想与道德的教育,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同时,把安全文化融入施工企业党团、工会、QC小组等的各类活动中去,使安全文化产生更广泛的效应,以深入人心。

5、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职工,职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工作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结合职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经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倡导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报刊、广播、宣传拦、会议等,树立先进典型,狠抓落后个案,弘扬正气,抨击歪风,摒弃一切品位低下的“文化”,净化施工场地环境,营造一种健康、活拨、高尚、进取的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环境。

第9篇

Abstract: As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production scales expand continuously,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adopt a lo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aterials. We are glad to see that a lot of new technologies are adopted and applied in the production. Because the management can't keep up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ey do not have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curity features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y unilaterally pursue economic benefits, thus the production accidents always occur. The fire, the explosion, the plane crash, the chemical and nuclear leakage accidents and so on seriously threat the safety and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 The accidents not only cause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leave shadow and trauma to the mind of human a long time. The safety accidents leave a heavy baggage and unstable factors to the personal, the family and the society. There are thre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accidents, namely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while the management is crucial and 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关键词: 安全;管理;生产

Key words: safety;management;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110-03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针对认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集思广益,通过大家的努力,有计划地进行组织、策划等活动,最终达到人与机器、与物料设备,与环境的和谐,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得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高含量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中,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发展原则,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企业的工作环境就会不安全,可能会频繁出事故,这样一来,不单单会严重影响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会挫败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会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还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弥补事故损失,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随着安全事故警钟的一次次敲响,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也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要保障生产资料和物质财产不受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管理,应该保障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会收到侵害,同时,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以企业单位为主,以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学习和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企业领导、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从我做起,消除身边事故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通过研究本文我们明白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很重大,同时也了解了我国企业的目前安全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隐患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隐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2 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

所谓的“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一词中所讲的“生产”,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各种产品的生产活动,也包括各类工程建设和商业、娱乐业及其它服务业的经营活动。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具有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社会而言,其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由一个一个家庭组成的,如果某个家庭的成员因为生产方面的事故而变成了残废或者死亡,都将会对这个家庭造成重创,一名员工的伤亡将会对其父母及其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的损失对其造成心灵的创伤,进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社会而言是其赋予的神圣使命,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不能掉以轻心。

3 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展现了我国对生产力和劳动者的保护,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如今,在国际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为了适应经济改革的大浪潮,其自身也开始由原来单一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过这样的一番脱胎换骨,企业内部也发生了很多体制改革,比如下岗分流、机构合并等等,这样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迎接经济挑战,但是,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改革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加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给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要想得到有效的管理,必须将行政措施、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三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仍然不是很乐观,总体看来,通过这么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在已经有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仍然存在不少的困惑,比如理论知识还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职工的安全意识也还有待加强。许多安全隐患还没有得到彻底整改,而且有些整改过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出现,比如在2010年,全国安全事故发生已36万起,事故造成死亡人数近8万人,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有85起,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无不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安全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重,事故频繁的发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对安全设备的增多和安全规范的加强,来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零事故生产。

4 如何提高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运用完善的工程理论,对影响安全生产的人员素质、机器设备还有工作环境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安全可控”的理想局面。

安全管理水平要想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可以从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水平两个方面来入手。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对一些规范标准的学习。将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别人的经验教训相结合起来,比如例如,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推行HSE、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搞好安全评价、采用ABC管理法、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等。实际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不断的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重视事故的调查处理,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做好事故的统计分析,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以此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安全管理水平。

4.1 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是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时,他对于促进企业对劳动环境,劳动条件的改善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事故安全隐患,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的完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但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才可以将安全检查制度完善起来,这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难题,通过对目前各个企业安全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①领导的不重视:在平常安全检查时,并没有认真组织,在检查的过程中也是只注重形势,走马观花似的参观,敷衍了事,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②检查人员不够专业:在某些企业中,进行安全检查的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生产工艺和生产实施不够熟悉,这样就给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带来了困难;

③检查表面化:一般企业在进行安全检查时都会事先安排好检查日期和项目,在检查结束后,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④检查方式实施难:按照规章制度来说,每次检查应该从领导到基层,从办公室到现场,从纪律到设备,都要进行统一的检查,但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实施;

⑤整改不及时: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往往并没有及时做好整改工作,同样的问题在每次检查时都会重复出现。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检查中所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应该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分工合作,分层负责,真正做到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达到安全检查的目的。

4.2 完善安全教育体制 安全教育,主要还是对人意识的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企业对安全教育投入的多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目前,许多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经营机制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安全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远远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通过对近几年工伤事故的统计,80%的事故都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很多都是人为因素所导致,对企业来说,对安全教育的加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企业安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导致员工没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教育可以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改善劳动条件,及时有效的采取安全技术和-卫生措施,这些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力措施;②保障设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保护设备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好多设备形同摆设,往往是检查时期开,但检查完之后就关,虽然这样可能会降低管理成本,但是却也极大的增多了安全隐患;③如有故障,保修不及时,很多优良的安全保障设备,由于平日里管理不到位,会造成设备故障,但却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与恢复,这就削弱了安全设施的保障作用。

很多企业的领导并没有真正把完善的教育制度提到日程,这样就会导致员工的不重视,那安全的生产环境也就无从谈起,要想改善生产环境,就必须创造优良的劳动条件,优良的劳动条件,必须要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逐步完成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子化、程序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生产环境中,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就要求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努力完善安全教育机制,从而可以将安全检查的意义真正发挥出来,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踏上正轨,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不断改造落后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式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好,安全生产的状况就好,安全隐患就少。为了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对各级人员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如果这三者混淆不清,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无从落实。通过与各个级别安全负责人的沟通,要明确他们每人的工作任务,以便准确做好奖惩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这是企业得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具体化,操作性要强。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发挥广大职工的监督作用,鼓励职工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 小结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安全生产管理做不到位的话,不但影响企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在的企业中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①对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同时法律意识淡薄,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淡薄;②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不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③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管理监督制度还有很大的漏洞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者而言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宏观上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行政的手段推动安全生产,微观上,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深远、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孔振平.浅谈目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J].安全,2000,(06).

[2]朱伯良.安全管理重在狠抓落实[J].电力安全技术,2008,(11).

[3]孔振平.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之我见[J].工业安全与防尘,2000,(11).

[4]王巍,王利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01,(06).

[5]闻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9).

[6]姚伟民.中小企业如何建立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7,(29).

[7]李静波.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发展[J].中国质量,2003,(07).

[8]姚莉娜.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与企业管理.商场现代化,2007,(02).

第10篇

1、引言

按照我国辞海的定义,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更偏重于精神层面指人类的精神文明或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艺术、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伦理、法的观念和社会关系等。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狭义层面的文化。而企业文化、一般可看作是组织内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影响一个组织中人的态度及行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的概念传入中国,渐渐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2、安全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安全文化是指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或是处理安全问题的模式和规则。从社会层面看,它指对人生命的尊重、对人价值的评价和对事故的恐惧。从企业层面看,它指一个组织在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共有价值观。从个人层面看,它指对他人、对家庭和对自身生命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总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该概念在国际上正式提出以后,逐渐地得到了各国政府、各大企业得重视和认可。安全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的强化,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可有效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安全文化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烟草企业的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工业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安全科学技术对安全的定义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和死亡,或者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从这个定义来看,安全不应仅仅是一个目标,更应该是一个努力的过程。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烟草企业也不例外。我是世界上最大卷烟生产国家,拥有60万烟草行业从业人员,年生产卷烟2560.38亿支,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切实提高我国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我国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是烟草企业践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4、某烟草工业企业与安全文化

某烟草工业企业作为一个认真践行“两个至上”的负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定位于发展成“全国烟草工业少数几个强势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年以来都保持这良好的安全业绩,拥有着一套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社会以及员工对某烟草工业企业的安全业绩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不发生工伤亡人事故的层面上,而是对工作环境、职业健康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目前技改搬迁正在进行,省外市场不断壮大、境外市场快速开拓的大环境下,会出现技改施工、厂区搬迁、新厂区启用、在外出差人员不断增多等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都将会成为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重难点工作。如何很好地应对这些新挑站,以更高效、完善的安全管理手段有效地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是摆在某烟草工业企业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紧急任务。目前、某烟草工业企业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程度参差不齐,部门之间、班组之间、员工之间对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不平衡,以“保障安全、成就幸福”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尚未深入到公司各级员工的思想中;企业主要采用有形的安全管理方式,往往采用强制手段与处罚措施,解决暂时的安全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矛盾容易激化,被管理者存在逆反心理,未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无形管理作用;公司开展的部分安全工作阶段性强,偏重于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作用,全员性与全阶段性规范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的全面管理作用有效发挥不够;公司存在依靠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偏重于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对安全文化建设等软件有效投入相对不足,某烟草工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待上一个台阶。

5、结论

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是践行烟草企业“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是实现成为“全国烟草工业少数几个强势企业之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安全文化的建设作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某烟草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戴维明,曾安,瞿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员工的安全行为转变-杜邦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方东平,陈扬.建筑业安全文化内涵表现评价与建设[J].建筑经济,2005,(268):41-45.

第11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事故;人身安全;策略

安全生产问题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核心问题。当前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人才流动迅速,人力资源管理遇到更多的挑战,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员工对于人身安全的需求开始取代薪酬需求成为择业第一要素。因此,安全生产也成为企业获得优秀人才,增加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如何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生产事故及发生原因

1、安全生产事故

由于安全生产问题是最近几年开始受到普遍关注的,因此对于安全生产事故的界定仍然没有统一标准,但一般认为,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事故。因此可以看出,安全生产事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企业财产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员工人身安全损害。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的认定,一般需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认定,安全生产事故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其认定不能是人为的,随意的认定;二是在认定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没有节制的扩大或缩小,这样不利于事故的真实反映;三是对伤亡人员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及时采取慰问补救措施;最后就是仔细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到关键点,及时解决安全隐患。

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掌握了发生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因此,研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对于安全生产事故的减少发生有重要意义。根据现在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情况的分析。目前我过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是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这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第二,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管实行不到位;第三是生产作用中存在技术及工具问题,技术不到位,生产设施存在缺陷导致的安全生产时故事造成的往往后果十分严重。

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方法

根据上面的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分分秒秒都在发生,给企业的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因此,一套合理、有效、科学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培养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现在在我国的生产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识普遍匮乏,这样直接造成很多生产细节不被重视,而安全问题往往来自于一些细节,这样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如果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培养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为此,企业可以进行:

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企业可以定期的在生产场地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之中被灌输安全生产的理论,同时,不断的宣传对于职工的生产也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拉横幅,语音宣传都可以很好的培养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评比安全生产标兵。模范作用在企业的管理中始终是重要的方式,在培养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生产过程中,评比出那些出现错误少,做事认真谨慎的员工作为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加被评标兵的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其他员工也起到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安全标兵的评比以及奖励,对于员工来说既是薪酬激励,也是荣誉激励,对于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培训是培养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企业应该增加对员工安全生产的培训,同时培训结束之后辅以一定的考核,这样员工就可以在培训中获得安全生产的知识,增加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考核又可以保证员工对于培训内容的掌握,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和影响是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形成的保证。

2、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

目前我国的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对于监管职责的承担也没有明确的确定,但是安全生产的监管必须得到重视。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有效合理的监管体制可以保证监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监管分工,这样就可以做到不疏不漏的对生产进行监督,进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承担落实到人,责任承担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种压力和制约,在无形中起到了对监督人员的再监督作用,落实到个人的情况下,可以引起监管人员的重视,也可以保证出现事故时第一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和相关责任人,增加了事故应对效率,也减少了企业成本。

3、建立专门安全生产事故应对小组

安全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一支具有专业安全事故应对能力的队伍可以针对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可以对生产进行指导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专业人才对于所在领域具有高度敏感性,当其他同行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时,他们可以最快的分析出原因和应对策略,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避免该类生产事故在本企业发生。同样的,当本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时,他们可以保证事故的有效解决,合理分析原因后找到应对方案,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再次发生该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4、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及时进行设备维修

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每天大量生产的过程中,会造成生产设备的老化或者故障出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则很有可能带来生产事故。因此,生产单位应定期检查生产设备,保证每一台投入生产的设备都是合格的,对于有问题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

5、保证技术支持能力

现代的生产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一些高新行业,对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技术与人不同,只要条件达到,它就可以被有效的控制,因此由技术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有效的得到预防,这就需要技术支持能力到位。在很多行业,技术故障都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应该保证现有技术的及时更新,对于无法适应发展的技术做出舍弃,保证技术安全,这样才能对安全生产事故做到有效防范。

三、结束语

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发展,员工人身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再是只重视经济的社会,对人的重视也在不断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出现给企业运营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不利于国家对于人权的保障,因此,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是每个企业人员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安全生产事故防范与责任追究读本[M].南宁:广西人民出社,2002.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伦理;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高速增长,生产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我国在法律法规、机制体制上都为保障安全生产作出了努力,但是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安全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伦理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伦理的核心价值。企业安全伦理的缺失,威胁着员工的生命安全、人格尊严,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重建企业伦理,提升企业道德责任意识。

一、加强构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的意义

安全问题涉及人的生命、健康、财产,企业的生产行为不仅仅是经济行为,也应当是具有生命价值关怀和伦理精神的活动,企业进行安全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具有防范事故发生,保障生命安全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个人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其他社会权利的基础,也是评价个人利益是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因此,尊重生命、保障安全应当是人们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前提。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经济增长上,而忽略了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许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行为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安全伦理道德能够引导人们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人为本、安全为天”,使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重视安全问题,有效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伦理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安全是经济建设、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全不仅仅是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其本身就具备价值。事实表明,一旦发生生产事故,企业便要承受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巨大损失,这就意味着安全生产就是节约,安全生产是企业长期生存的保障。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如果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员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其长远利益必然受损。

伦理道德建设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将安全理念与高效生产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再生产中无安全之忧,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效益和安全的双赢。

(三)安全伦理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安全伦理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优秀企业,如美国杜邦企业等,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强调安全意识的培训和安全文化的宣传。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企业伦理在企业文化中属于社会文化层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安全伦理观,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企业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我国企业安全伦理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自身利益的挑战

企业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其本身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与扩大,追求经济利益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当追求财富获得和安全获得相矛盾时,部分企业经营者只着眼于眼前利益,遵循财富价值优于生命价值的功利主义原则,将员工的生命安全抛之脑后。从一些重大的工业事故中不难看到,由于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缩减开支,在安全投入方面都抱着“能免则免”的态度,导致安全投入明显不足。“昆山中荣工厂爆炸案”后的事故原因调查中发现,在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就有员工提出抛光车间的除尘设备已经落后,已无法正常工作,如不及时更换会留下安全隐患。但是中荣公司副总为了按时完成订单,不影响工程进度决定不予理会。最终由于积尘过多、设备老化,生产车间发生爆炸,人员伤亡惨重。据统计,我国预防事故和应急安全投入仅占国民总产值1%左右,与联合国规定3.5%标准相比安全投入明显不足。

(二)企业“非人本观”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企业管理中,工人通常被管理者当作执行命令、赚取利润的工具,企业拥有者忽视员工生命安全,造成对人道主义的蔑视;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有时也形同虚设,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执行不力无法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些对员工生命漠视、对生产安全不顾的行为表明,不合伦理的安全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许多个人、企业都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性善理念。

同志提出:“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所谓以人为本,最根本是就是要学会人的生命和健康。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一个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不仅应当培养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更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注重安全伦理建设,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三)员工自身安全价值观淡漠

当前,许多劳动者在思想观念陈旧,还是停留在“要我安全”这一被动的层面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对生命敬畏的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一些员工在工作中麻痹大意,认为是自己经常干的工作,习惯凭“经验”行事,不以安全规章制度作为准则,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以这样的心态从事建筑、煤矿、化工等这些高危险性的工作,非常容易酿成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四)安全教育缺失

从事生产的工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在高危企业打工的工人对于生产中有可能发生危险、保护措施及逃生方法一无所知,直到发生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而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为了能够使工人尽快上岗,对于一些非常必要的岗前安全培训也是能免则免或者敷衍了事,使得劳动者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失,无法在工作中自我保护。这些都表明很多高危企业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员工不明白什么是安全、如何做是安全,不少事故也是由于劳动者违章操作、冒险作业、疲劳工作等原因而导致的。

三、加强我国企业安全伦理建设路径选择

(一)加强企业安全伦理制度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中,其制度是否符合安全伦理发展观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兴衰成败。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将安全伦理观融入企业制度建设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安全伦理制度化建设,即将安全伦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安全制度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伦理化和人性化。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将能够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企业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根本上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笔者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安全伦理反馈机制。企业领导者应当以伦理原则对所有员工行为进行监督,及时了解生产一线工人的安全伦理实践情况并实施奖惩机制,使员工行为符合统一的安全伦理标准,构建安全道德的生产氛围。(2)构建安全事故预防机制。关注生命安全,建立生产事故预警机制,尽快走出“发生事故再谈安全”的怪圈。把安全价值理念与平日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加大对安全资源的投入,预防安全事故发生。(3)创立道德的安全生产规范。企业再追求利润的同时,需要尊重和关爱生命,以道德底线衡量生产规范的合理性,以合乎伦理的代价追求盈利。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安全伦理水平

企业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企业伦理建设的倡导者和管理者。首先,企业管理者只有自己首先具备强烈的道德责人感,才能够言传身教,影响他人,减少和排除重大事故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反之,企业管理者如果丧失安全道德,置他人生命安全于不顾,则容易引起安全危机;其次,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对员工道德选择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会学习模仿上级的道德风貌和道德形象;再次,企业的各项制度、政策也体现着管理的安全伦理水平。作为企业安全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理念,尊重员工的生命与健康,自觉将安全意识融入到工作中,并为员工起到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三)强化企业员工安全道德自律

从他律走向自律,最根本的是要把安全理念和安全思维根植再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首先,要让每一位员工把“安全生产”理念变主动性认识,通过家庭影响、单位教育等方式唤起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启发员工从生命角度体会安全作业的重要性;第二步则是要将理论上升到实际,将将安全意识转化为现实行动,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职工安全科技文化素养,如修检安全设备,进行作业风险评估等重要技能,这样员工才有能力察觉并及时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总之,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把人为的不安全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是实现安全生产、降低事故概率的重要途径。

(四)政府严格监管,加强外部约束

企业作为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组织,其运行机制必然与外部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必然要履行其经济职能,这就要求我国职能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完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把安全伦理从道德要求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加以建设。目前,我国法律上的不完善影响了政府部门监管职能的发挥。如在《安全生产法》中,对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造成事故的企业,最高罚款20万元。这样的惩罚力度不足以禁止非法高危企业的存在。另一方面,建立安全生产防腐败机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创造政绩,特别拟定了“企业保护令”以吸引商业投资。然而由于监管不严、执行不力等原因,“企业保护令”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异化为对企业过度保护甚至非法庇护,特别是在安全监管问题上。一些不合规企业通过贿赂等行为收买政府官员在安全检查时蒙混过关,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快建立安全生产领域的防腐败机制,有利于肃清不良风气,增强企业外部约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范仲阳.学习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3-7-15.

[2] 刘星,唐征友.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8):56-53.

[3] 朱金瑞.我国企业安全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活力经营观察,2007(10):4-6.

第13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第14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发布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